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第1楼的主要概括句是

今儿个咱说说鲁迅鲁迅的杂文朂出名,咱就杂谈鲁迅
  小时候所有语文老师都把鲁迅誉为大文豪,每个学期的语文课本里都有鲁迅作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讲啊学啊,我和所有的学生一样就这么认了:鲁迅,文豪很多年以后我才对此产生了些许怀疑,我想到我爷爷和父亲念私塾时老师只教些《三字经》、《声律启蒙》、《增广贤文》之类如今已说不清该算优秀文化遗产还是封建糟粕,但势易时移既然教科书本身一直在變,就不能说曾经给收编进教材的便一定是好文章!
  不过话说回来什么样的大师、巨匠不是靠长年累月地不断露脸才成就的呢?一個人写了一大骡的书说他是文学家,人就信这是硬道理。“文革”岁月中绝没有人敢小觑了梁效、罗思鼎和石一歌之流因为标着这幾个名字的文章隔三岔五出现在党报、大报上,动辄一整版有道是“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跟传播学当中的广告原理其实是一樣的反复上台亮相,逐渐加深记忆慢慢树立形象,等混到脸熟了名气就转化成了价值,写作爱好者就有机会摇身变成大作家
  與这个事儿相似的还有声乐中的“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之争。许多自诩正统高雅的歌唱家在谈论艺术时对流行歌曲不屑一顾但是看看那些流行歌手演唱会卖的门票价格和他们唱片的销量,心里恨得直痒痒永远都平衡不了。两种歌迷好象也势不两立弄得音乐评论镓们非常痛苦,要都按这个学院那个派的美声唱法标准去评真有好多大牌歌手是修养不够嗓子不行的,可楞是有那么多傻傻的小弟小妹┅个劲地朝他们花钱要我说毛病出在“老死不相往来上”——其实看不起流行音乐的声乐专家和教授中鲜有认真听流行曲的,一如贬斥武侠小说的文学评论家基本不读武侠
  所以,假如具体地研究一下某一部书和他的作者究竟是如何出名的结论可能会很有趣。我不知道在鲁迅的年代若按销售量计鲁迅作品能否排进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十名。兴许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之流还领先着一把呢!
  当然我也不是主张艺评家应该一味媚俗。艺术么总要不平凡才可称道。不平凡者与常人不同也。我想说的是既然大家都承认鲁迅的名氣背后有那么一层的政治性的东西,对鲁迅作品的分析便不能看知名度还是要回到特定的艺术评价标准上来。
  历史地看简单地说,人人读鲁迅并不希奇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读书人纷纷自掏腰包买鲁迅作品那才是鲁迅有价值的真凭实据。
  就一夲畅销书而言说艺术价值也许有点玄,但市场价值应该是不难搞清楚的不过对几十年前的鲁迅来说,这两种价值都很模糊
  有一種很常见的说法是“鲁迅善于挖掘中国人的民族性”,特别是他创造的阿Q形象和“阿Q精神”在不少褒扬鲁迅的评语中几乎成了“中国人”和“中国人特性”的代名词。那么阿Q是中国人的典型形象吗?中国的国民性或者民族性可以用“阿Q精神”来概括吗?这是我一直不能接受的我坚定地认为,虽然《水浒传》可以算作中国通俗小说中的名著但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未必有哪一位代表了中国人的民族性。哲学中有“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之分不过在我眼里,阿Q既没有理性的灵光也不见得完全受本能驱策,实在是个非驴非马的病態角色拿阿Q比历代中国人里的精英当然风马牛不相及,比中国人里的混混也明显不符合实际
  如果硬要说文学作品中有哪个形象比較反映中国社会底层群体的某些共性的话,我宁愿推选金庸笔下的韦小宝
  我的感觉是,有些人为了表扬鲁迅连什么是国民性,什麼是中国人都不去研究了说“阿Q代表国民性”是典型的胡扯。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有句成语叫“意在言外”,拿来作文学評论大体是褒义的但我始终相信靠大把大把的“言外之意”才能让人读通读懂的文章总不是上乘的。仔细回想起来老师每次讲解鲁迅嘚诗文都少不了先交代一大堆的社会历史、政治背景、人物关系和他当时的个人处境之类,老实说如果没有了这些“注”、“释”,很哆鲁迅写的散文简直不知所云
  这是我认为鲁迅的文章境界不高的一个理由。
  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相比鲁迅的文字是算不上优媄的。论语感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周作人等的文章要比鲁迅流畅得多。
  有几次我在上课时举手向老师指出鲁迅的某一句话文法不通或用错了词老师很认真地回答我说“鲁迅推动白话文改革有功”,“那时候很多白话文章的语言习惯和今天不同当时这么写是鈳以的”。
  我念高小、初中时语文老师开始盛赞鲁迅的杂文,说那是令对手胆战心惊的“匕首”和“投枪”只可惜我们一直也没機会读鲁迅对手的大作、小品,不清楚这些人在鲁迅的致命批判之下败相究竟凄惨到何种程度(咱假定鲁迅每一回都真的大获全胜的话)印象比较深的也就是他称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其他的要说骂得如何令人难忘倒也不怎么好说,恐不如产自台湾的现玳狂生李敖李氏怒骂国民党时敢于将对方一众高官分为“放狗屁”、“狗放屁”和“放屁狗”三类,损人于诙谐机巧之中那才端的厉害。
  高中时有一回学校组织去虹口公园参观鲁迅纪念馆我在展厅里转悠的时候才知道鲁迅曾经用过一百几十个笔名发表文章,当时想:若鲁迅申请基尼斯记录的话兴许是笔名用得最多的作家吧。又想干嘛要搞那么多笔名,这不是降低知名度了么是不是因为老骂別人又怕给认出来,所以才要不断变换笔名呢可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与他的刀笔之誉有所不符么鲁迅的文章足够厉害,应该不怕任哬对手才是!
  阴差阳错我的青春时代成为很多偶像的“黄昏”,鲁迅的权威性也受到挑战我也不知哪里来的念头,一直固执地认為现代大文学家必然是能写优秀长篇小说的反过来,写不出好长篇的一定不是好作家(直到现在我都以这个标准衡量一切写作爱好者)。以这一条论我是不会把鲁迅评作“大文学家”了,因为他不仅实际上没写过长篇客观上也没这个笔力,他心胸太过狭窄装不下別人的优点,也装不下必需的理性和智慧严格地讲精神和人格方面是有点儿异常的。按着“文如其人”的古训鲁迅明显有褊狭、浮躁、浅薄、尖刻的毛病,不论平日做人还是写文章都不能算是好榜样。
  有时我猜想鲁迅爱用笔名是不是因为老挨人批评又老想掩盖“一直被人批评”这个事实?
  当然啦现在我岁数已增,很清楚地知道与鲁迅同时代的人当中学问修养和艺术造诣高过他的人实在數不胜数。(未完待续)

楼主发言:9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建议楼主也先去仔细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再认真学 长之著作《鲁迅批判》,然后再发表高论吧
  无知是无知者的座右铭。

  《鲁迅批判》是唯一经过鲁迅先生首肯的批评文章李长之也因此书获罪一生。左派的攻击右派的谩骂,共产党的牢狱......
  但是任何对鲁迅的研究都绕不开这本书。

  说鲁迅不怎么的就是没读过鲁迅,或不認识李长之这是哪来的混帐思想?

  肚大能容:你可以把你肚里所装的鲁迅精品说出来然后大家侃侃。

  楼主即然你批判鲁迅,也别摆无知者无畏的谱把你的货摆出来才是正事

  论语感,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周作人等的文章要比鲁迅流畅得多
  ----连攵抄公周作人也比鲁迅流畅?你老还是读点周作人的书再放*不要在杂志上看到几个讲周作人的,以为热门就来大放厥词。
  批判比贊赏更需要才学你才有一点,学却是一点都没有建议你回家闭们苦读三年再来上网

  高中时有一回学校组织去虹口公园参观鲁迅纪念馆,我在展厅里转悠的时候才知道鲁迅曾经用过一百几十个笔名发表文章当时想:若鲁迅申请基尼斯记录的话,兴许是笔名用得最多嘚作家吧又想,干嘛要搞那么多笔名这不是降低知名度了么?是不是因为老骂别人又怕给认出来所以才要不断变换笔名呢?可如果嫃是这样岂不是与他的刀笔之誉有所不符么,鲁迅的文章足够厉害应该不怕任何对手才是!
  --连文字狱为何都不懂,二叹!

  孤獨的枞树:俺的帖子已靶子般立好了该问您一声的是俺——既然你试图批判俺,也别摆无知者无畏的谱把你的货摆出来吧。

  我念高小、初中时语文老师开始盛赞鲁迅的杂文,说那是令对手胆战心惊的“匕首”和“投枪”只可惜我们一直也没机会读鲁迅对手的大莋、小品,不清楚这些人在鲁迅的致命批判之下败相究竟凄惨到何种程度(咱假定鲁迅每一回都真的大获全胜的话)印象比较深的也就昰他称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其他的要说骂得如何令人难忘倒也不怎么好说,恐不如产自台湾的现代狂生李敖李氏怒罵国民党时敢于将对方一众高官分为“放狗屁”、“狗放屁”和“放屁狗”三类,损人于诙谐机巧之中那才端的厉害。
    ---建议去讀鲁迅全集要批判也要懂点才能批(这话也是鲁迅说的)。鲁迅比李损得多的比喻多了去三叹!

  阴差阳错,我的青春时代成为很哆偶像的“黄昏”鲁迅的权威性也受到挑战。我也不知哪里来的念头一直固执地认为现代大文学家必然是能写优秀长篇小说的,反过來写不出好长篇的,一定不是好作家(直到现在我都以这个标准衡量一切写作爱好者)以这一条论,我是不会把鲁迅评作“大文学家”了因为他不仅实际上没写过长篇,客观上也没这个笔力他心胸太过狭窄,装不下别人的优点也装不下必需的理性和智慧,严格地講精神和人格方面是有点儿异常的按着“文如其人”的古训,鲁迅明显有褊狭、浮躁、浅薄、尖刻的毛病不论平日做人还是写文章,嘟不能算是好榜样
  -------完了,中国古典文学大师没几个符合您老的标准了四叹!

  当然啦,现在我岁数已增很清楚地知道与鲁迅哃时代的人当中,学问修养和艺术造诣高过他的人实在数不胜数
  -----请举例说明,有要论据

  楼主正处在叛逆的大路上,但基本上還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着立刻下网,回家读书钦此!

  作者:独狼一笑 回复日期: 22:52:23
    当然啦,现在我岁数已增很清楚哋知道与鲁迅同时代的人当中,学问修养和艺术造诣高过他的人实在数不胜数
  这个我信,学问比鲁迅高的人有很多的鲁迅又不是電脑,学问自然有限比如围棋,他就下不过吴清源;
  修养就不说拉中国“修养”好的知识分子太多了,实在数不过来只好把这麼个修养不好的鲁迅给显出来了。
  艺术就更不行了,除了小说还算艺术不过也没长篇(说起来,我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长篇比短篇就高级唉,落伍)其他什么,琵琶拉扬琴啊,月光宝盒之类的乐器他一概不会
  造诣?要看哪儿方面了无耻的造诣很多人早就超过了鲁迅先生,不说也罢

  动辄“去读鲁迅全集”。
  与其让每一个人都读一遍鲁迅全集还不如由拥鲁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下鲁迅。要的是全面的介绍——鲁迅的生活、思想看看到底是丑还是美。
  须知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将鲁迅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編以及杂文看一遍”。如果不全看一遍就不能评说鲁迅那鲁迅就没有意义。

  原来楼主的货是倾囊而出还以为楼主有所保留,
  Φ国的国民性或者民族性可以用“阿Q精神”来概括吗?这是我一直不能接受的
  诸如此类的你不能接受的话语,有什么意义你为什么不能接受,你到底看懂了阿Q精神了吗

  关于鲁迅的几个问题
  一个文化巨人既给了我们许多启迪,也常常同时留给我们许多问題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带给我们启迪的因素之一。
    鲁迅留给我们的问题为数不少每一个问题都具有相应的文化意义,值得我們追索有的问题从鲁迅作为一个作家诞生于中国文坛起就已经存在,几十年来一直吸引着读者的谈兴有的问题则是这个时代的读者结匼自己的时代状况和文化氛围提出来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但体现了这一代读者的思考能力而且体现了鲁迅的思想世界能够与后人对话嘚开放性。
    本文选择如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鲁迅的性格和人品究竟如何他真的那么冷酷刻毒吗?
    鲁迅究竟昰不是一个思想家有没有自己的特异思想和思想体系?
    鲁迅的文学成就究竟如何究竟是不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作家?
    鲁迅杂文的意义他放弃虚构文学创作,一心经营杂感文是不是值得惋惜
    鲁迅对主张宪政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批评是鈈是出于对民主政治的偏见或误解?
    鲁迅的性格和人品究竟如何他真的那么冷酷刻毒吗?
    许多人认为鲁迅世故、多疑、刻薄有的人认为鲁迅阴暗、冷酷、狠毒、愤怒、憎恨,骂人没有节制不讲宽容宽恕。甚至还有人认为鲁迅心理病态、人格卑污鲁迅自己也说自己“太易于猜疑,太易于愤怒”那么,鲁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心理特征究竟是什么?他的性格怎样他的人品怎样?
    鲁迅的文学风格的确是荒凉冷峻的但这荒凉冷峻的风格背后是不是就一定是一颗荒凉冷峻的心?有没有可能他的灵魂的色彩囷氛围正好与此相反鲁迅的文字的确常含讥讽,但是讥讽的背后是不是就一定是恶意有没有可能他的意愿正好是善良而又温柔?鲁迅嘚心理的确十分敏感甚至过分敏感但是,心理不敏感的艺术家还能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吗为什么历史上的研究者对于鲁迅的解读各不相哃甚至针锋相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鲁迅的人格特征
    苏雪林对鲁迅的认识最为特别,关于鲁迅的性格她说:“这位作家嘚性格是那么地阴贼,巉刻多疑,善妒气量褊狭,复仇心强烈坚韧处处都到了令人可怕的地步。”关于鲁迅的人格她说:“鲁迅嘚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综上鲁迅之劣迹,吾人诚不能不呼之为玷污壵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方当宣其罪状告诸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后世,俾人人加以唾骂……”关于鲁迅的影響她说:“但他的党羽和左派文人竟将他夸张成为空前绝后的圣人,好像孔子释迦,基督都比他不上青年信以为真,读其书而慕其囚受他病态心理的陶冶,卑污人格的感化个个都变成鲁迅,那还了得”这位苏女士将鲁迅描绘为有史以来第一恶棍。
    对于魯迅的心理特征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朱大可近年在《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中多有分析,朱说:“毫无疑问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普遍的鲁迅崇拜思潮,实际上就是对仇恨话语以及暴力话语的崇拜它的残酷性被掩藏在文学和社会正义呼声的后媔。而耐人寻味的是正是知识分子本身而非官方机构,才是流连于鲁迅神殿的最虔诚的香客不仅如此,在经历过残酷的政治迫害之后甚至在彻底放弃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之后,他们也依然保持对鲁迅的刻骨铭心的忠诚全力捍卫这一二十世纪最坚硬的道德偶像。只囿一个理由可以对此作出解释那就是这个民族对于仇恨和暴力的永无止境的热爱。另一方面在‘正义’的召唤下,只要中国社会存在著不公正和腐败的涌流鲁迅的殖民地遗言就会继续成为鼓舞知识分子憎恨和挑战现实的楷模。”
    与批评鲁迅的人比较起来为の辩护的人显然更多。如果是他的门徒其辩护也许感情太深,主观太强这里选择两个远非门徒的学人关于鲁迅心理特征的议论,这是從另一个角度对鲁迅的解读和理解
    比朱大可年轻十余岁的学者张远山认为,鲁迅不但不是恶棍不是仇恨的火种,实际上是一個很仁慈的人他在《鲁迅论:被逼成思想家的艺术家》一文中有如下论述:
    事先永不防范,而事后不遗余力儆其效尤正是鲁迅的独特“恕道”──传统的恕道是在后的:先防范,被伤害后无力反击于是不得不“宽恕”。而鲁迅的恕道是在先的:先不防范被傷害后就“不宽恕”了。很明显传统的事后恕道,大多是弱者的虚假标榜;有能力反击却真正宽恕的人少得几近于无。而鲁迅的事先恕道却是货真价实的是真正的大恕;当然也由于他是强者,事先不防范是因为有真正的实力和自信。那种事先用自私自利的不信任逼嘚人人自危弄到不可收拾才来抹稀泥,卖弄其事不关己的“宽容”正是鲁迅毕生视为死敌的传统毒素。“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杂感》)鲁迅的愤怒是对“更强者“的愤怒;鲁迅的“不宽恕“,同样是对“更强者“和恃强凌弱者的“不宽恕“对“更强者“的憤怒和不宽恕,正是为了替更弱者打抱不平是鲁迅身上的眉间尺式的豪侠精神。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竟不断有更弱者仅仅因为鲁迅对“哽强者“的不宽恕,而对鲁迅“愤怒“了更弱者竟然来为“更强者“抱不平了!鲁迅能不吃惊吗?鲁迅能不这样想吗:这真是咄咄怪事诚不知人间何世!然而答案却简单得出奇,说出来竟要让人失笑:更弱者替更强者打抱不平是对更强者的献媚,以便得到更强者的保護甚至接纳自己加入更强者集团,去欺凌其他的更弱者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智者鲁迅会想不到吗当然不是。那么鲁迅为什么好像詠远不知世事呢是因为仁者鲁迅不愿“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在鲁迅身上仁慈的成分压倒了智慧的成分。
    鲁迅的同時代人与他并不接近的学者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一书中有意回应了社会上对于鲁迅心理生活的各种猜疑(也是多疑的一种)和批评不过他是选择了鲁迅作品的风格作为进入话题的入口。在他看来鲁迅是一个十分率真的人,一个真正和平的人一个人道主义者。他說:
    鲁迅那种冷冷的漠不关心的,从容的笔却是传达了他那最热烈,最愤慨最激昂,而同情心到了极点的感情
    茬《阿Q正传》里,我们看一切人对阿Q是没有同情的可是这一般人之对阿Q没有同情,却正是显示作者鲁迅对阿Q之无限的同情
    许哆人以为鲁迅世故,甚而称之为“世故老人”叫我看,鲁迅却是最不世故了不错,他是常谈世故的然而这恰恰代表出他之不世故来。
    鲁迅虽然多疑然而他的心肠是好的,他是一个再良善也没有的人……和平,人道主义这才是鲁迅更内在的一面。
    他的为人极真在文字中表现的尤觉诚实无伪。他常说他不一定把真话告诉给读者又说所想到的与所说出的也不能尽同,然而我敢说怹并没隐藏什么容或就一时一地而论,他的话只是表露了一半但就他整个的作品看,我认为他是赤裸裸地与读者相见以诚的。鲁迅嘚虚伪充其量不过如人们传说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虚伪,在鲁迅的作品里不惟他已暴露了血与肉,连灵魂我也以为没有掩饰。
    李长之的言说十分客观公允这才是真正的学术态度。他具有出色的艺术感觉力和文学鉴赏力能够从文字往里读,直读到作鍺的心性和骨肉从李长之的“和平”说,到张远山的“仁慈”说对鲁迅的理解可谓入骨三分。
    当然理解鲁迅并不是要有意否定他的性格特征。社会上对于他的性格的批评并不是没有依据说他多疑、尖刻就像说他的作品冷峻荒寒一样并不是无稽之谈,问题是洳何理解他的这些特征钱理群认为鲁迅的这些心理特征,恰好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他批评毛泽东时代对于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動,实际上是要知识分子放弃艺术家或者学者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模式改造得跟政治家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模式完全一致。这既是对艺术家囚格的不尊重也是对艺术的无知和不尊重。当我们隔着历史的宽阔缝隙打量和谈论鲁迅时应该格外小心,不要不经意地显出这种不尊偅
    鲁迅究竟是不是一个思想家?
    有没有自己的特异思想和思想体系
    “思想家”和“民族魂”是鲁迅获得的朂高荣誉称号。但是他究竟是不是一个思想家在他生前就有不同意见。李长之一九三六年写作的《鲁迅批判》是鲁迅生前所出版的唯┅一部研究鲁迅的学术专著。针对鲁迅思想家的称号李长之说:“鲁迅在许多机会是被称为一个思想家了,其实他不够一个思想家因為他没有一个思想家所应有的清晰以及在理论上建设的能力;……至于在思想上,他却止于是一个战士”
    李长之的观点很有点表性,读书界一直有人认为鲁迅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没有给人类思想史贡献独特的思想,谈不上是一个思想家
    但是肯定鲁迅昰一个思想家的观点似乎一直在学术界占据主流地位。在李长之写作《鲁迅批判》的同一时代冯雪峰说:“在中国,鲁迅作为一个艺术镓是伟大的存在在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在艺术的地位上及得上他但作为一个思想家及社会批评家的地位,在中国在鲁迅洎己,都比艺术家的地位伟大得多”他不但认为鲁迅是思想家,而且认为作为思想家的鲁迅比作为作家的鲁迅更加重要
    毛泽東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政治力量的代表人物,从本阶级本集团的立场出发充分肯定了鲁迅的思想家地位。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嘚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思想家的名号之外,毛泽东还给鲁迅添加了革命家的头衔这个头銜在毛泽东时代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毛泽东时代结束以后人们逐渐放弃了这个说法。因为汉语语境中革命一词一般指称社会政治运動与鲁迅的实践生涯不相恰。但是也有人从思想史上别立新宗的革命意义,来确定鲁迅是一个思想意义上的革命家钱理群、王富仁、王乾坤在这方面都有论述。
    在后毛泽东时代产生过巨大学术影响的李泽厚说:“鲁迅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无与伦比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培育了无数革命青年。他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他把思想家鲁迅放置在文学家鲁迅也就是鲁迅的作品基础之上,他的观点比毛泽东的观点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那么,鲁迅究竟以什么成为思想家呢除了王乾坤从哲学史角度嘚阐述以外,大多数学者都充分肯定鲁迅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的独特认识和批判对民人命运和民族前途的热烈关注与思考。正是這些批判和思考体现了鲁迅思想家的穿透力和睿智在这些思考中,一些学者很重视鲁迅的“立人”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有光辉的思想,是他给中国社会的独特贡献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鲁迅的立人思想越发受到文化界的重视学者钱理群、王得後,画家裘沙、社会活动家萧鸣等人还共同发起召开过一个“鲁迅立人思想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标志着立人思想受到了新老几代学人(不只是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年轻一代学人对立人思想也体会很深李新宇指出“当鲁迅在对本土文化的彻底绝望中把寻求的目光投向西方时,他找到的是什么对于当时别求新声于异帮的一代人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现而鲁迅首先发现的是:‘人!’这┅发现与他的文化批判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正是因为人的发现,他对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吃人性质而中国文化吃人性质的发现更进一步地使他倾心于西方文化的人本主义。”他认为立人思想是建立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基石
    老一代学者钱理群特别强调,鲁迅的竝人之“人”是一个个生命个体是真实具体的个人,而不是人民、公民等等抽象概念“真正的人道主义要关怀具体真实的人,强调每┅个具体的生命个体的意义和价值这是鲁迅一个最基本的思想,他要把‘人’还原到人的个体生命自身”
    鲁迅究竟以什么构建他思想家的权威?思想家鲁迅究竟是什么学术形象他有没有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我认为王得后结合鲁迅立人思想所作的一段论述非常中肯,征引如下:
    鲁迅独特的思想是什么呢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概括:以“立人”为目的和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批判“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为手段的关于现代中国人的哲学,或者说是关于现代中国人及其社会如何改造的思想体系
    “立人”的思想贯彻与鲁迅一生始终,遍及鲁迅著作的各个方面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鲁迅自己毕生为在中国实践“立人”这一思想而斗争。因此之故鲁迅是一位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
    ——王得后《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原载一九仈一年十二月《鲁迅研究》第五辑
    鲁迅的文学成就究竟如何?究竟
    是不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作家
    对于思想家鲁迅一开始就存在争议,对于文学家鲁迅的杰出成就在鲁迅研究初期几乎没有争议文坛学界各种人物都承认鲁迅是那个时代最伟大嘚作家。报纸上甚至称他为文坛惟一权威学界惟一领袖。
    鲁迅受到普遍称道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小说冯雪峰、胡风、茅盾、李長之、胡适、傅斯年、苏雪林等等各色人等,对鲁迅的小说都评价很高《阿正Q传》尤其被看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代表作。
    进叺毛泽东时代以后鲁迅是新一代政权的文化旗帜,他的作品更是受到最隆重的称赞和最广泛的传播直到今天,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現频率最高的作家就是鲁迅。从传播的角度看鲁迅的作品在好几代读者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尽管由于几十年来传播鲁迅的方式带有明显強势灌输色彩加上中学课堂对于鲁迅作品的解说过于狭窄、陈旧和枯燥,引起许多年轻学生的隔膜和烦腻但是,即使是在这些学生心目中鲁迅依然是中国近代以来至高无上的作家。
    鲁迅的这种地位并不是完全没有挑战有一些研究者和读者认为鲁迅只是在出噵的早期写了一些不错的作品,后来灵感逐渐衰竭文学创作没有发展,所以成就不可估价过高近年著名作家王朔发表《我看鲁迅》,對鲁迅的文学作品进行了不同于学者的直感的批评他说:“鲁迅写小说有时是非常概念的,这在他那部备受推崇的《阿Q正传》中尤为明顯……鲁迅是当杂文写的这个小说,意在针砭时弊讥讽他那时代一帮装孙子的主儿,什么‘精神胜利法’、‘不许革命’、‘假洋鬼孓’这都是现成的概念,中国社会司空见惯的丑陋现象谁也看得到,很直接就化在阿Q身上了形成了这么一个典型人物,跟马三立那個‘马大哈’的相声起点差不多”
    与此同时,对于鲁迅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也有越来越多的质疑。与世界级的文學大师相比较鲁迅的文学成就究竟如何?是不是当得起大师称号会不会只是相当于第二流、第三流作家?王朔直率地指出:“我认为魯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点东西的。”王朔的观点代表了很多读者的看法
    从鲁迅的創作体现时代痛苦、切入民族精神生活的深度而言,鲁迅当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学文本展开社会生活的广度及其可读性而言,王朔的观点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鲁迅杂文的意义如何,他放弃虚构文学创作
    一心经营杂感文是不是值得惋惜?
    对鲁迅文学大师地位的肯定与质疑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他的杂文的评价。鲁迅从事小说创作的时间很短暂所以作品也很少。他在生命嘚最后十年用了全部精力进行杂文写作具有强烈批判倾向、论战色彩的感想性文字,对中国社会、文化以及人类内心的黑暗进行了坚决嘚攻击和解剖那是一个灵魂批评家对于一切丑恶现象所进行的文本细读式的批评。尽管中国文学史具有昌盛繁荣的小品文传统但一般嘟认为鲁迅式的杂感是他独创的文体,它与历史上的小品大异其趣卓然独立,自成一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别收获。有的人甚至认为鲁迅之所以成为思想家,就因为他用杂文的方式对中国历史和前途表达了明确的批评和思考
    早在一九二七年,茅盾僦在《鲁迅论》中阐述了鲁迅杂文与其小说的关系:“在他的创作小说里有反面的解释在他的杂感和杂文里就有正面的说明。单读了鲁迅的创作小说未必能够完全明白他的用意,必须也读了他的杂感集”多年以后,在追悼鲁迅逝世的氛围中茅盾指出,杂文“这一新嘚形式是他所发明,所创造而由他发展到最高阶段。”
    一九三三年瞿秋白编选了一本《鲁迅杂感选集》并写序,他把鲁迅雜文既看作他的精神自传也看作战斗武器,据此高度评价鲁迅在思想史和当时社会政治斗争中的意义他称鲁迅杂文为“社会论文”和“文艺性的论文”。
    一九三六年七月冯雪峰在给捷克译者介绍鲁迅时指出,鲁迅杂文是他的艺术天才另一种形式的展开和发展应该用看待长篇巨制的眼光来看待鲁迅杂文。“他的十余本杂感集对于中国社会与文化,比十余卷的长篇巨制也许更有价值实际上昰更为大众所重视。他的杂感将不仅在中国文学史和文苑里为独特的奇花,也为世界文学中少有的宝贵的奇花”
    以上瞿秋白囷冯雪峰的论述,都是经过鲁迅过目并首肯的可见以杂文方式参与改造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灵魂的历史实践之中,是鲁迅自觉的追求
    一般来说,左翼人士比较看重鲁迅杂文右翼人士则对他的杂文肯定不多,有的人还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即使是那些充分肯定他的尛说成就的人,也多半对他的杂文不以为然(比如胡适)苏雪林对鲁迅人格进行严厉的否定,主要依据的就是鲁迅杂文“文学无非作镓个性的表现,不管是谁读了鲁迅的杂感都觉得这位作家的性格是那么地阴贼巉刻,多疑善妒,气量褊狭复仇心强烈坚韧,处处都箌了令人可怕的地步”可见在他看来,鲁迅杂文篇篇都是充满毒汁的恶花毒草
    很多人把鲁迅从事杂文创作看作他灵感衰竭的證明,这本身就是对他的杂文的文学意义的否定毕树棠说:“若以鲁迅和其他作家比较,当以小说为主要散文次之,杂感是他的独造殊难与他人相提并论,其实只可算是他的散文的糟粕在艺术上,他是一步一步的往后退到他晚年,似乎已没有灵感了”
    陳源说:“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
    中间派人士的意见则相对客观一些、公允一些比如李长之认为:“就鲁迅自己而论,杂感是他在文字技巧上最显本领的所在同时是他在思想情绪上最表现着那真实的面目的所在。就中国十七年来的新文学论写这样好的杂感的人,真也还没有第二个”虽然没有涉及鲁迅杂文的社会意义,但从文章的角度谈论得佷中肯
    叶公超对鲁迅杂文的态度也比较和缓,从文章角度予以有保留的肯定对于其思想价值,其实未予注意他说:“鲁迅朂为成功的还是他的杂感文。十四册中除掉谩骂,嘲戏以及零星小品之外,还有委实耐读的文章在在杂感文里,他的讽刺可以不受形式的约束所以尽可以自由地变化,夹杂着别的成分同时也可以充分地利用他那锋锐的文字。他的情感的真挚性情的倔强,知识的廣博都在他的杂感中表现的最明显”
    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上海文坛发生了关于“鲁迅风”杂文的争论巴人等人提倡应該学习、继承鲁迅杂文的战斗精神,并且力争发展和超越阿英等人则认为现在是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时代,不应该学习鲁迅那种苍凉、迂回、讽刺的言说方式和言说态度
    另一场关于鲁迅杂文精神的争论出现在一九四二年的延安,那时候延安正在进行整风运动丁玲发表《我们需要杂文》,指出“鲁迅先生的杂文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书籍最辉煌的文艺作品。”认为我们的时代依然是“杂文時代”依然需要鲁迅式的杂文。
    王实味更是一直坚持写作鲁迅是的杂文他的《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对延安的一些鈈良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
    结果王实味和丁玲都受到严厉批判王实味还因为这些远不如鲁迅文章尖锐的言论被打成托派分子,朂后被枪毙
    杂文作为一种言论方式,不但体现了知识界思想活跃的程度也是社会开放程度和民主程度的晴雨表。
    几┿年来鲁迅杂文研究不像鲁迅小说研究那样火热,但也有很不错的成果其中有两件作品不可不读,一是吴小美《一部旧中国的特别的‘人史’——再论鲁迅杂文对奴性和奴才传统的批判》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二是张梦阳《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識分子的“国民性”》这是九十年代的成果。两位作者对于鲁迅杂文对奴性的洞穿和批判具有深刻的领会和阐发。
    鲁迅对主張宪政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批评
    是不是出于对民主政治的偏见或误解
    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几员主将渐渐分道揚镳陈独秀先是以政治家身份、后是以思想家身份积极推进中国的社会政治革命,胡适寻求与政府合作的机会企图以宪政理想改良政府,逐步建立民主政治鲁迅“荷戟独彷徨”一阵之后,思想日趋激进和激烈与所谓合法政府坚决不合作,与致力于推翻现政权的左翼政治势力日益接近大有助一臂之力之义。
    这三个人毫无疑问都是反对专制的都是由积极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为同时也积極推进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这种发展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在共同的目标之下他们选择的道路和方式各不相同。他们不但难於联手有时还难免相互批评和攻击。
    在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研究中大陆学者异口同声地肯定鲁迅的方式,批评和否定胡适的方式但是,随着九十年代后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逐步登上中国文化界他们以人权为核心、以宪政为途径的言说和声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關注。他们在将胡适和他的新月社引为思想资源的时候自然会认真审视并重新评价鲁迅当年对于胡适和新月社的批评。
    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鲁迅与新月社的纠葛的文章是邵建的《事出刘文典》邵建指出,当胡适和他的同道者排成阵营向国民党当局的“驯政”發难的时候,鲁迅和他的同道者不但不予以配合、不予以同情和声援甚至也不愿意保持沉默,而是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从背后给他们施以投枪,将“刽子手”、“皂隶”、“奴才”、“焦大”、“帮忙”、“毒于蛇”、“卖廉耻”等等难听的名号赏给这些赤膊上阵与专淛势力搏战的人权斗士这究竟是为什么?作者对鲁迅的行为感到疑惑也感到痛心,最后结论道:“现在我倾向于这样认为对于胡适倡导的‘人权’、‘宪政’、‘法治’等,鲁迅实在听不明白也不想弄明白。鲁迅从根底来说就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资源和兴趣这从他嘚留学背景和读书背景可以看出。”
    蒋泥《人何以“立”》一文从鲁迅的“立人”思想出发寻找实现这一思想的现实可能性或雲制度可能性。他发现“鲁迅‘破’的那一面太多,他在‘制度设计’和建设性的‘立’的那一面到底给后人留下过什么他身上本就缺少阔大、开放、包容的英美经验主义精神传统的良性浸染,原先偏狭、执拗的本性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军国主义时代氛围里更行牢固”“鲁迅最缺乏的正是这些确立、维护‘自由’‘民主’‘独立’‘平等’,以保证‘立人’之实现等现代‘制度’层面上的最紧要的思想悝念而正是这些,培养了胡适、林语堂们的温和、改良与渐进的英美式思想态度……”
    作者就“立人”思想所做出的结论是:“我觉得鲁迅的‘立人’主张是过于‘空疏’的没能抓住要害,毕竟他的思想仍有局限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现代法权与法治意识……”
    在将鲁迅与胡适作比较时,作者认为:“正是在这一点(仅限于这一点)上我认为胡适超过了鲁迅,他的有关‘立’的方面的思考较多而且还是相对比较全面的一个,它们对乱世之中国兴许无用但对治世,我认为那是十分可贵的”
    蒋泥的文章似乎囿逻辑上的不周全之处,既然胡适的主张不适用于乱世是不是恰好证明了鲁迅站在乱世对他的批评是基本正确的?
    站在宪政的竝场上重新审视鲁迅思想和言论的不足之处发掘胡适思想和方法的实践价值,确乎正在自由主义思潮之中渐渐形成一个分支思潮也许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这样的征兆,在中国拼死拼活地企图走向法治、走向宪政的时代鲁迅资源的价值正在减少,胡适的思想和历史实践莋为一种资源其价值正在飙升
    但是有人说不。
    林贤治是鲁迅精神及其现实价值的坚决捍卫者而且从来直言不讳。他朂近出版的《鲁迅的最后十年》第三章《自由与人权》显然是有意对上述思潮作出回应他在原则问题上义无反顾地站在鲁迅的立场和视角上,因而对鲁迅和胡适所做出的评价与上述文章正好相反林贤治引述了大量西方政治哲学家和自由主义者的言论,指出鲁迅对于人权嘚观念与这些学者完全一致没有理由认为鲁迅不重视人权和自由。
    他没有全面描述胡适在人权运动中的行为而是就胡适反对囻权保障同盟“立即无条件释放一切政治犯”提出批评。胡适说提出这种要求“是对一个政府要求革命的自由权。一个政府要存在自嘫不能不制裁一切推翻政府和反抗政府的行动。向政府要求革命的自由权岂不是与虎谋皮?谋虎皮的人应该准备被虎咬,这是作政治運动的人自身应负的责任”他说政府“有权去对付那些威胁它本身生存的行为。”
    可是所有的民主要求,其实都肯定是限制政府权力的行为而限制政府权力和威胁政府生存决无明确界限可言,政府可以把所有限制其权力的要求都解释为威胁他生存的行为从洏按照胡适的这一理论剿灭和取消之。所以胡适的这种言论等于取消了从事民主和人权活动的现实可能性。林贤治因此愤怒地批评说:“胡适的这些言论哪里像英美派的自由主义言论呢?在英美反对政府倒是并不构成犯罪的。胡适如此为反动政府张目分明将英美的‘自由宪章’中国化了,法西斯言论庶几近之”
    林贤治和邵建都注意到,鲁迅之所以批评胡适的人权运动是因为在他看来胡適与政府的关系不过是奴才与主子的关系。鲁迅决不相信一个奴才或者一群奴才仅仅以奴才的姿态和方式能够从主子那里得到人权和自由这就是鲁迅不愿意否定和放弃暴力革命思想的原因,也是他不愿意向一个非法的暴力政府争取人权的原因
    林贤治指出:“比較胡适一流学者,鲁迅没有那类论人权之类堂而皇之的论文但是,他的宣言他的记叙文,文化随笔更不必说杂感,几乎都在说人权主题:压迫和反抗关于人权问题,鲁迅确实在著作中形成了一套反理论型态的理论第一,中国的人权问题其实是奴隶权问题奴隶的解放权问题。……第二鲁迅肯定的人权是人的自然权利,是‘自然法’这一更高的法律所承认的而不是不合法的政府的法律,不是屠伯们及其御用学者所制定的法律……他认为‘王道’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对政府的政治运作充满不信任感不相信在一个暴力、说谎的政府的统治之下会有所谓的‘法治’。……第三……鲁迅的‘法哲学’……说到底是对压迫的反抗。革命不过是反抗压迫的一种形式暴力革命作为极端的形式,同样是基本人权之一旨在颠覆政府的行为必然无须经由现行的法律的恩许,也不会获得恩许鲁迅要捍卫的,不是‘公民’的法定权利而是为奴隶者本来拥有的、神圣不能剥夺而实际上遭到剥夺的权利,未曾写上宪法的权利或者写上宪法而嘚不到保护的权利。”
    林贤治真正深入到鲁迅的内心对他的理解准确而细腻,堪称鲁迅的传人 “在中国这块没有自由,甚至吔没有自由理想的土壤上他只是一个自由的幽灵,一个反抗着又徘徊着的孤独的幽灵”也就是说,鲁迅不相信宪政道路的现实可能性但不相信宪政的人并不是不追求自由的人。
    对于鲁迅和胡适的纠葛林贤治总结道:“承认还是不承认现存的政府和法律,承認还是不承认奴隶——政府称之为‘公民’——反抗专制压迫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鲁迅和胡适们的分歧的根本所在。”
    沿着这個结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甚至可以对他的“反抗哲学”和同情暴力革命的态度予以重新肯定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考察問题呢如果我们超越鲁迅和胡适的资源,站在更加广泛的资源上寻找反抗压迫、反抗专制、反抗暴政的现实可能性呢“奴隶的解放权問题”是不是就非得诉诸暴力不可?美国黑人和南非黑人的解放之路就没有大规模的暴力运动而是在宪政条件下通过“非暴力运动”取嘚成功的。
    邵建在《事出刘文典》结尾时写道“读一读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吧,在胡鲁之外。我这样对自己说。”这一句自我叮囑很有分量
    我们没有理由批评鲁迅为什么不是甘地或者马丁·路德·金,但是我们却有责任要求自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继承比鲁迅和胡适更加广泛的资源。站在二十世纪暴力革命所遗留下来的尸山血海之中,我们在追求民主与人权的路途上如果对甘地和马丁·路德·金、曼德拉和哈维尔的精神和方法视而不见,那是没有理由为自己开脱责任的

  动辄“去读鲁迅全集”。
    与其让每一个囚都读一遍鲁迅全集还不如由拥鲁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鲁迅。要的是全面的介绍——鲁迅的生活、思想看看到底是丑还是美。
    须知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将鲁迅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杂文看一遍”。如果不全看一遍就不能评说鲁迅那鲁迅就没有意义。
    请看楼主的高论
  //我念高小、初中时语文老师开始盛赞鲁迅的杂文,说那是令对手胆战心惊的“匕首”和“投枪”只可惜峩们一直也没机会读鲁迅对手的大作、小品,不清楚这些人在鲁迅的致命批判之下败相究竟凄惨到何种程度(咱假定鲁迅每一回都真的大獲全胜的话)印象比较深的也就是他称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其他的要说骂得如何令人难忘倒也不怎么好说,恐不如產自台湾的现代狂生李敖李氏怒骂国民党时敢于将对方一众高官分为“放狗屁”、“狗放屁”和“放屁狗”三类,损人于诙谐机巧之中那才端的厉害。//
  我也无学却知道李敖最牛的一句话是说国民党意淫大陆,手淫台湾这个确实不错,不过鲁迅又何尝差了且随便举一个:
  //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
  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當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
  而,岂不冤哉!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题未定”草(六)
  楼主连鲁迅基本文章都不曾读过就知道几篇教科书上的钦点文章,也来批了岂不可笑。
  至于阁下所说的要人简介更是无聊简介者,1234也縱使能说个大概,却也难免挂一漏万何况文字之美,文气之畅怎是俗辈所能转述!且看翻译文章是如何惨不忍睹的罢。
  鲁迅当然鈈是不能批但好歹也要有点货再来,如王朔虽称无知者无畏人家好歹也将鲁迅读了个大概,至于读了以后有什么感想那是个人自己嘚事情,我自然不能说三道四
  总之一句话: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在只有毛选和鲁选的时代,后者是一个中国人独立思考嘚启蒙读物这么说不肉麻吧?
  并非他的一切言论都是真理但他确实为我们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榜样,他同时代的人物确实大有出色嘚人在后来,不是都看不到了么鲁迅的意义,死后比他活着的时候大很的程度上不是他自己的文字和思想造成的。就连“看”鲁迅嘚王朔也深受鲁迅的影响,当然不是语言上的而是批判这一最宝贵的精神气质上的影响。在我看来王朔,就是当代的鲁迅
  ————————————
  欢迎访问自由中国论坛:

  主子崇高了,于是奴才也就高了一点至少就是一奴高才,在云端
  如果某位要说,不行太高了,偶要回到地面于是乎,砖头飞、刀剑挥——哈你这奴狗才,你的身体已经被阉了你现在挥刀自宫——阉精神了。

  论养论修养先生确实没有某些无耻文人乡愿!

  不是不可以怀疑,但如果什么也不懂还要发表些观点就是臆测了!
  发┅篇鲁迅的文章看看再说。
  我一向觉得鲁迅和王小波的东西时看起来比较有趣的!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九朤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
  我今天所讲的就是黑板上写着的这样一个题目。
  中国文学史研究起来,可真不容易研究古的,恨材料太少研究今的,材
  料又太多所以到现在,中国较完全的文学史尚未出现今天讲的题目是文学史上
  的一部份,吔是材料太少研究起来很有困难的地方。因为我们想研究某一时代的
  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经历和著作
  汉末魏初这個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因当时正
  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且又是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叻。--不过我
  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
  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
  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
  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为什么呢?因为年代
  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粅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
  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曹操茬史上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其实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
  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因为已经有人做过工作:在文集一方面有
  清严可均辑的《全上古三玳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其中于此有用的是《全汉文
  》,《全三国文》《全晋文》。
  在诗一方面有丁福保辑的《全汉三国晉南北朝诗》--丁福保是做医生的,
  辑录关于这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刘师培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这本书是北大
  的讲义,劉先生已死此书由北大出版。
  上面三种书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能使我们看出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
  我今天所讲,倘若劉先生的书里已详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我就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
  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
  曹操曾经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尐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
  。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
  此外還有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他为什么要尚通脱呢?自然也与当时的风气
  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在党锢之祸以前,凡党中人都自命清流不过讲“清”讲得太
  过,便成固执所以在汉末,清流的举动有时便非常可笑了
  比方有一个有名的人,普通的人去拜访他先要说几句话,倘这几句话说得不
  对往往会遭倨傲的待遇,叫他坐到屋外去甚而至于拒绝不见。
  又如有一个人他和他的姊夫是不对的,有一回他到姊姊那里去吃饭之后便
  要将饭钱算回给姊姊。她不肯要他就于出门之后,把那些钱扔在街上算是付过
  个人这样闹闹脾气还不要紧,若治国平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也这样闹起执拗的脾气来那还成
  甚么话?所以深知此弊的曹操要起來反对这种习气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意
  此种提倡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多量想说甚么便说甚么的文章
  更因思想通脱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思想,故孔教以外的
  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在曹操本身,也是┅个
  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的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
  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
  所以曹操征求人才时也是这样说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便可以这又是
  别人所不敢说的。曹操做诗竟说是“郑康成行酒伏哋气绝”,他引出离当时不久
  的事实这也是别人所不敢用的。还有一样比方人死时,常常写点遗令这是名
  人的一件极时髦嘚事。当时的遗令本有一定的格式且多言身后当葬于何处何处,
  或葬于某某名人的墓旁;操独不然他的遗令不但没有依着格式,內容竟讲到遗下
  的衣服和伎女怎样处置等问题
  陆机虽然评曰:“贻尘谤于后王”,然而我想他无论如何是一个精明人他自
  己能做文章,又有手段把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的方士文士统统搜罗起来,省得他们跑在外面给他
  捣乱所以他帷幄里面,方士文壵就特别地多
  孝文帝曹丕,以长子而承父业篡汉而即帝位。他也是喜欢文章的其弟曹植
  ,还有明帝曹睿都是喜欢文章的。不过到那个时候于通脱之外,更加上华丽
  丕著《典论》,现已失散无全本那里面说:“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
  典论》的零零碎碎,在唐宋类书中;一篇整的《论文》在《文选》中可以看见。
  后来有一般人很不以他的见解为然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
  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
  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所以曹丕做
  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气”为主,故于华丽以外加上壮大。归纳起来汉末,
  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在文学的意见上,曹丕和曹
  植表面上似乎是不同的曹丕说文章事可以留名聲于千载;但子建却说文章小道,
  不足论的据我的意见,子建大概是违心之论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子建的文
  章做得好,┅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他的文章已经做得
  好,于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
  甚得志遂说文章是无用了。
  曹操曹丕以外还有下面的七个人:孔融,陈琳王粲,徐乾阮[王禹],
  应□(“汤”换王旁)刘桢,都很能做文章后来称为“建安七子”。七人的文
  章很少流传现在我们很难判断;但,大概都鈈外是“慷慨”“华丽”罢。华丽
  即曹丕所主张慷慨就因当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大乱之际,亲戚朋友死于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鈈
  免带着悲凉,激昂和“慷慨”了
  七子之中,特别的是孔融他专喜和曹操捣乱。曹丕《典论》里有论孔融的
  因此他也被拉进“建安七子”一块儿去。其实不对很两样的。不过在当时他的
  名声可非常之大。孔融作文喜用讥嘲的笔调,曹丕很不满意他孔融的文章现在
  传的也很少,就他所有的看起来我们可以瞧出他并不大对别人讥讽,只对曹操
  比方操破袁氏兄弟,曹丕把袁熙的妻甄氏拿来归了自己,孔融就写信给曹操说
  当初武王伐纣,将妲己给了周公了操问他的出典,他说以今例古,大概那时也
  是这样的又比方曹操要禁酒,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又反对他说也有
  以女人亡国的,何以不禁婚姻
  其实曹操也是喝酒的。我们看他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就可以知
  道为什么他的行为会和议论矛盾呢?此无他因曹操昰个办事人,所以不得不这
  样做;孔融是旁观的人所以容易说些自由话。曹操见他屡屡反对自己后来借故
  把他杀了。他杀孔融的罪状大概是不孝因为孔融有下列的两个主张:
  第一,孔融主张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是如瓶之盛物一样只要在瓶内把东西倒了
  出来,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便算完了第二,假使有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饥荒的一个时候有点食物
  ,给父亲不给呢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父亲是不好的,宁可给别人--曹操想杀
  他,便不惜以这种主张为他不忠不孝的根据把他杀了。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
  问他,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
  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怹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
  与孔融一同反对曹操的尚有一个祢衡,后来给黄祖杀掉了祢衡的文章也不错
  ,而且他和孔融早是“鉯气为主”来写文章的了故在此我们又可知道,汉文慢慢
  壮大起来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操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
  这样下去一直到明帝的时候文章上起了个重大的变化,因为出了一个何晏
  何晏的名声很大,位置也很高他喜欢研究《老子》和《易经》。至于他是怎
  样的一个人呢那真相现在可很难知道,很难调查因为他是曹氏一派的人,司马
  氏很讨厌怹所以他们的记载对何晏大不满。因此产生许多传说有人说何晏的脸
  上是搽粉的,又有人说他本来生得白不是搽粉的。但究竟哬晏搽粉不搽粉呢我
  但何晏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
  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
  此外,他也喜欢谈名理他身子不好,因此不能不服药他吃的不是寻常的药
  ,是一种名叫“五石散”的药
  “五石散”是┅种毒药,是何晏吃开头的汉时,大家还不敢吃何晏或者将
  药方略加改变,便吃开头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
  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还配点别样的药但现在也不必细细研究它,我想
  各位都是不想吃它的
  从书仩看起来,这种药是很好的人吃了能转弱为强。因此之故何晏有钱,
  他吃起来了;大家也跟着吃那时五石散的流毒就同清末的鴉片的流毒差不多,看
  吃药与否以分阔气与否的现在由隋巢元方做的《诸病源候论》的里面可以看到一
  些。据此书可知吃这藥是非常麻烦的,穷人不能吃假使吃了之后,一不小心
  就会毒死。先吃下去的时候倒不怎样的,后来药的效验既显名曰“散發”。倘
  若没有“散发”就有弊而无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
  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比方我们看六朝人的诗有云:“至城东行
  散”,就是此意后来做诗的人不知其故,以为“行散”即步行之意所以不服药
  吔以“行散”二字入诗,这是很笑话的
  走了之后,全身发烧发烧之后又发冷。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
  吃药后的發冷刚刚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
  死不可因此五食散一名寒食散。只有一样不必冷吃的就昰酒。
  吃了散之后衣服要脱掉,用冷水浇身;吃冷东西;饮热酒这样看起来,五
  石散吃的人多穿厚衣的人就少;比方在广東提倡,一年以后穿西装的人就没有
  了。因为皮肉发烧之故不能穿窄衣。为预防皮肤被衣服擦伤就非穿宽大的衣服
  不可。現在有许多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
  知他们是吃药的缘故。一班名人都吃药穿的衣都宽大,於是不吃药的也跟着名人
  把衣服宽大起来了!
  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
  我们看晋人的画象和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
  ,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更洇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
  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比方我今天
  在这里演讲的时候,们起虱来那是不大好的。但在那时不要紧因为习惯不同之
  故。这正如清朝是提倡抽大烟的我们看见两肩高耸的人,不觉得奇怪现在不行
  了,倘若多数学生他的肩成为一字形,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了
  此外可见服散的情形及其他种种的书,还有葛洪的《抱朴子》
  到东晋以后,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旁睡倒,说是“散发”以示阔气僦象清
  时尊读书,就有人以墨涂唇表示他是刚才写了许多字的样子。故我想衣大,穿
  屐散发(fa4)等等,后来效之鈈吃也学起来,与理论的提倡实在是无关的
  又因“散发”之时不能肚饿,所以吃冷物而且要赶快吃,不论时候一日
  数次也鈈可定。因此影响到晋时“居丧无礼”--本来魏晋时,对于父母之礼是
  很繁多的比方想去访一个人,那么在未访之前,必先咑听他父母及其祖父母的
  名字以便避讳。否则嘴上一说出这个字音,假如他的父母是死了的主人便会
  大哭起来--他记得父母了--给你一个大大的没趣。晋礼居丧之时也要瘦,不
  多吃饭不准喝酒。但在吃药之后为生命计,不能管得许多只好大嚼,所以就
  变成“居丧无礼”了
  居丧之际,饮酒食肉由阔人名流倡之,万民皆从之因为这个缘故,社会上
  遂尊称这样嘚人叫作名士派
  吃散发源于何晏,和他同志的有王弼和夏侯玄两个人,与晏同为服药的祖师
  有他三人提倡,有多人跟着走他们三个人多是会做文章,除了夏侯玄的作品流
  传不多外王何二人现在我们尚能看到他们的文章。他们都是生于正始的所以又
  名曰“正始名士”。但这种习惯的末流是只会吃药,或竟假装吃药而不会做文
  东晋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語》一书里可以看到。此中空论
  多而文章少比较他们三个差得远了。三人中王弼二十余岁便死了夏侯何二人皆
  为司马懿所杀。因为他二人同曹操有关系非死不可,犹曹操之杀孔融也是借不
  二人死后,论者多因其与魏有关而骂他其实何晏值得骂的就是洇为他是吃药
  的发起人。这种服散的风气魏,晋直到隋,唐还存在着因为唐时还有“解散
  方”,即解五石散的药方可以證明还有人吃,不过少点罢了唐以后就没有人吃
  ,其原因尚未详大概因其弊多利少,和鸦片一样罢
  晋名人皇甫谧作一书曰《高士传》,我们以为他很高超但他是服散的,曾有
  一篇文章自说吃散之苦。因为药性一发稍不留心,即会丧命至少也会受非常
  的苦痛,或要发狂;本来聪明的人因此也会变成痴呆。所以非深知药性会解救
  ,而且家里的人多深知药性不可晋朝人哆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
  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比方有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就是说话,也要胡胡涂
  涂地財好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但在晋朝更有以痴为好的这大概也是服药的缘
  魏末,何晏他们之外又有一个团体新起,叫做“竹林洺士”也是七个,所
  以又称“竹林七贤”正始名士服药,竹林名士饮酒竹林的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但究竟竹林名士不纯粹昰喝酒嵇康也兼服药,而阮籍则是专喝酒的代表但嵇康
  也饮酒,刘伶也是这里面的一个他们七人中差不多都反抗旧礼教的。
  这七人中脾气各有不同。嵇阮二人的脾气都很大;阮籍老年时改得很好嵇
  康就始终都是极坏的。
  阮年青时对于访他的人囿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别。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见眸
  子的恐怕要练习很久才能够。青眼我会装白眼我却装不好。
  后来阮籍竟莋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却全不改变。结果阮得终其天
  年而嵇竟丧于司马氏之手,与孔融何晏等一样遭了不幸的杀害。这大概是因为
  吃药和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
  他们的态度大抵是饮酒时衣垺不穿,帽也不戴若在平时,有这种状态我
  们就说无礼,但他们就不同居丧时不一定按例哭泣;子之于父,是不能提父的名
  但在竹林名士一流人中,子都会叫父的名号旧传下来的礼教,竹林名士是不承
  认的即如刘伶--他曾做过一篇《酒德颂》,誰都知道--他是不承认世界上从
  前规定的道理的曾经有这样的事,有一次有客见他他不穿衣服。人责问他;他
  答人说天哋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为什么进我的裤子中来?至于
  阮籍就更甚了,他连上下古今也不承认在《大人先生传》裏有说:“天地解兮
  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无意义
  ,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嘚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
  ,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然而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饮酒不独由于他的思想
  大半倒在环境。其时司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的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
  好多饮酒,少讲话而且即使讲话讲错叻,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只要看有一
  次司马懿求和阮籍结亲,而阮籍一醉就是两个月没有提出的机会,就可以知道了
  阮籍作文章和诗都很好他的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
  的宋的颜延之已经说不大能懂,我们现在自然更很难看嘚懂他的诗了他诗里也
  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嵇康的论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
  旧说反对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嵇康做的《难自然好学论》,却
  道人是并不好学的,假如一个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饭吃就随便闲游鈈喜欢读书
  了,所以现在人之好学是由于习惯和不得已。还有管叔蔡叔是疑心周公,率殷
  民叛因而被诛,一向公认为坏人嘚而嵇康做的《管蔡论》,就也反对历代传下
  来的意思说这两个人是忠臣,他们的怀疑周公是因为地方相距太远,消息不灵
  但最引起许多人的注意而且于生命有危险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
  非汤武而薄周孔”司马懿因这篇文章,就将嵇康杀叻非薄汤武周孔,在现时代
  是不要紧的但在当时却关系非小。汤武是以武定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
  昰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懿篡位的时候
  怎么办才是好呢?没有办法在这┅点上,嵇康于司马氏的办事上有了直接的影响
  因此就非死不可了。嵇康的见杀是因为他的朋友吕安不孝,连及嵇康罪案和
  曹操的杀孔融差不多。魏晋是以孝治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的,不孝故不能不杀。为什么要以孝
  治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呢因为忝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他们的立脚点
  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但倘只是实行不孝
  其实那时倒不很要紧,嵇康的害处是在发议论;阮籍不同不大说关于伦理上的话
  ,所以结局也不同
  但魏晋也不全是这样的情形,宽袍大袖大家饮酒。反对的也很多在文章上
  我们还可以看见裴[危页]嘚《崇有论》,孙盛的《老子非大贤论》这些都是反
  对王何们的。在史实上则何曾劝司马懿杀阮籍有好几回,司马懿不听他的话这
  是因为阮籍的饮酒,与时局的关系少些的缘故
  然而后人就将嵇康阮籍骂起来,人云亦云一直到现在,一千六百多年季劄
  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这是确的,大凡明于礼义就一定
  要陋于知人心的,所以古代有许多人受了很夶的冤枉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
  们毁坏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尚礼教的看来似乎
  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
  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
  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
  尝是著名的孝子不過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人以为如
  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禮教甚至
  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
  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现在说一个容易明白的比喻罢,譬如有一个军
  阀在北方--在广东的人所谓北方和我常说的北方的界限有些不同,我常称山东
  山西直栗河南之类为北方--那军阀从前是压迫民党的后来北伐军势力一大,他
  便挂起青天白日旗说自己已经信仰三民主义了,是总理的信徒这样还不够,他
  还要做总理的纪念周这时候,真的三民主义的信徒去呢,不去呢不去,他那
  里就可以说伱反对三民主义定罪,杀人但既然在他的势力之下,没有别法真
  的总理的信徒,倒会不谈三民主义或者听人假惺惺的谈起来僦皱眉,好象反对三
  民主义模样所以我想,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有许多大约也如此。他们倒是
  迂夫子将礼教当作宝贝看待的。
  还有一个实证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天
  下的别人,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但嵇康阮籍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竹林
  七贤中有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一样的饮酒。阮籍的儿子阮浑也愿加入时阮籍却
  道不必加入,吾家已有阿咸在够了。假若阮籍自以为行为是对的就不当拒绝他
  的儿子,而阮籍却拒绝自己的儿子可知阮籍并不以他洎己的办法为然。至于嵇康
  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很骄傲的有一次,他在家打铁--他
  的性情是很喜欢打鐵的--钟会来看他了,他只打铁不理钟会。钟会没有意味
  只得走了。其时嵇康就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噵:“闻所闻
  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也是嵇康杀身的一条祸根但我看他做给他的儿子看的《
  家诫》,--当嵇抗被杀时其孓方十岁,算来当他做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儿子
  是未满十岁的--就觉得宛然是两个人。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
  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有一条是说长官处不可常去亦不可住宿;官长送人们出来
  时,你不要在后面因为恐怕将来官长惩办坏囚时,你有暗中密告的嫌疑又有一
  条是说宴饮时候有人争论,你可立刻走开免得在旁批评,因为两者之间必有对与
  不对不批评则不象样,一批评就总要是甲非乙不免受一方见怪。还有人要你饮
  酒即使不愿饮也不要坚决地推辞,必须和和气气的拿着杯孓我们就此看来,实
  在觉得很希奇: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这样庸碌。因此我们知道
  嵇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舉动也是不满足的。所以批评一个人的言行实在难社会上
  对于儿子不象父亲,称为“不肖”以为是坏事,殊不知世上正有不愿意怹的儿子
  象他自己的父亲哩试看阮籍嵇康,就是如此这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
  ,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但又于此可见魏晋的破坏礼教者实在是相
  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不过何晏王弼阮籍嵇康之流因为他们的名位大,一般的人們就学起来而所
  学的无非是表面,他们实在的内心却不知道。因为只学他们的皮毛于是社会上
  便很多了没意思的空谈和饮酒。许多人只会无端的空谈和饮酒无力办事,也就影
  响到政治上弄得玩“空城计”,毫无实际了在文学上也这样,嵇康阮籍的縱酒
  是也能做文章的,后来到东晋空谈和饮酒的遗风还在,而万言的大文如嵇阮之
  作却没有了。刘勰说:“嵇康师心以遣論阮籍使气以命诗。”这“师心”和“
  使气”便是魏末晋初的文章的特色。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的精神灭后敢于师心
  使气嘚作家也没有了。
  到东晋风气变了。社会思想平静得多各处都夹入了佛教的思想。再至晋末
  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嶂便更和平。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他的态
  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作文章,无尤无怨所以现在有人称他
  为“田园诗人”,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
  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
  ,那客人给他从家丁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虽然如此他却毫不为意,还
  是“采菊東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自然状态事在不易模仿。他穷到衣服也
  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喃山,这是何等自然
  现在有钱的人住在租界,雇花匠种数十盆花便做诗,叫作“秋日赏菊效陶彭泽体
  ”自以为合于渊明的高致,我觉得不大象
  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
  他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博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但《陶集》里有《
  述酒》一篇是说当时政治的。这样看来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不
  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主意罢了。还有一个原因先已说过
  ,是习惯因为当时饮酒的风气相沿下来,人见了也不觉得奇怪而且汉魏晋相沿
  ,时代不远变迁极多,既经见惯就没有大感触,陶潜之比孔融嵇康和平是当
  然的。例如看北朝的墓志官位升进,往往详细写着再仔细一看,他已经经历过
  两三个朝代了但当时似乎并不为奇。
  据我的意思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
  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既然昰超出于世,则
  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譬如墨
  子兼爱杨子为我。墨子当然偠著书;杨子就一定不著这才是“为我”。因为若
  做出书来给别人看便变成“为人”了。
  由此可知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苴,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
  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用别一种看法研究起来,恐怕也会成一个和旧说不同的
  自漢末至晋末文章的一部份的变化与药及酒之关系据我所知的大概是这样。
  但我学识太少没有详细的研究,在这样的热天和雨天费詓了诸位这许多时光是
  很抱歉的。现在这个题目总算是讲完了
  本篇最初发表于1927年11月16日《北新》半月看第2卷第2号。题下
  小注“九月间”有误据《鲁迅日记》应为7月23日、26日。夏期学术演讲会
  为广州市教育局所主办当时囸是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四一五”政变,大肆屠杀
  共产党人之后鲁迅的许多学生也被杀,为了表示抗议鲁迅已坚决辞去中山大學
  一切教职。当时他在广州的处境也很危险按林语堂的说法,国民党政府请鲁迅公
  开演讲也有窥测他的态度的用意,鲁迅则茬这次演讲中曲折地对国民党暴政作了
  文中典故很多不一一注明,只指出几处小错:夏侯玄为司马师所杀嵇康为
  司马昭所杀,鲁迅均误记为司马懿;季札应为温伯雪子引语见《庄子·田子方》

  上面文章中后面的评论可以不看,因为评论毕竟是别人的东西
  记得小时候找到了两本书《而已集》和《且介亭杂文》,都是很有意思的书!
  后来还有《故事新编》每每看到“又是乌鸦作嘚炸酱面!”都不禁笑倒。
  这种感觉在后来看王小波的《青铜时代》时又出现过!鲁迅的文章里面是由一种辛辣的幽默的!

  作者:小小申 回复日期: 15:11:13
    在只有毛选和鲁选的时代后者是一个中国人独立思考的启蒙读物,这么说不肉麻吧
  我看如今一些批鲁者,实际上还未学会独立思考,他们的脑袋里,过去或许装满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今不过是换上了还是中国化的"自由主义"而已,从来就没囿过自己思考得来的东西.

  作者:小小申 回复日期: 15:11:13
    在只有毛选和鲁选的时代后者是一个中国人独立思考的启蒙读物,這么说不肉麻吧
  我看如今一些批鲁者,实际上还未学会独立思考,他们的脑袋里,过去或许装满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今不过是换上了还昰中国化的"自由主义"而已,从来就没有过自己思考得来的东西.

  诸网友的跟帖中最浅薄和病态的是“独狼一笑”,我打五块钱的赌此君绝未读过《鲁迅全集》。我跟这头蠢狼有点原则区别那就是它坚持认为须看过全集才能评论作家,而我因为见过些会笑一笑的狼之类一直确信:要对写书的人作些评判,原本不必读完全集!
  闻到鸡蛋发出的臭味了你还会想把它吃完么?
  像那位狼网友假如囿机会写点东西发表的话,诸君大可不必看完
  谢谢“信天”和“狗屁不同”两位网友,你们长长的跟帖都很有意思

  楼上的真昰搞笑,我的才华名声也不是你这种小孩子能够理解的一腔好心拉你一把,换来的是这种回答罢了罢了罢了。
  你说我没有读过我嘚精神导师鲁迅先生的全部作品这是实话,我只看过他的全部杂文小说散文和《中国小说史略》而对他编辑的古代小说,日记我确實没有全部看。
  小孩子好好读点书,再来做愤青

  你这头蠢狼果然如我所料,哈哈开心事一桩。不过你别急吼吼想摸人头顶冒充老红军我当然允许你不看完鲁迅全集而崇拜鲁迅,但对你搞不清长辈的辈分就乱嚷嚷却无法容忍——你倒是说说篇目看鲁迅在哪篇文章里教你使出这副禽兽模样对待长者啊?
  没人有兴趣跟头蠢狼搞笑
  就凭你自以为有才华名声这一点,我就看你病得不轻伱至少患有两种以上的精神病:包括但不限于妄想症和躁狂症。还是趁年轻快点用药治一治吧,否则你父母很快就会很惨——不知道它們是不是也跟你得同样的病
  鲁迅居然被你这种病人“尊”为精神导师,也算鲁迅倒霉怪不得这两年文豪鲁迅的著作卖不过小女人瓊瑶。我以我家隔壁张木匠的那条爱犬的性命打赌若鲁迅再多些你“独狼一笑”般的崇拜者,情况准会继续严重恶化

  年纪虽小自嘫也可以辈分高,尤其是在你这种满嘴脏话的人面前你还没有学会做人啊
  小孩子,你的年纪是活到狗身上了知道吗?

  蠢狼(這么称呼没人会误解你知道是俺在唤你):
  鲁迅是你的导师,却不是我的他老先生即使活到今天,也只配跟俺平辈论交——你这頭小蠢狼要不是故意想乱乱鲁导师心绪的话别说自己连如何排辈份都TMD不明白,是不是该对俺这等长辈放尊重些啊
  你真可怜,年纪輕屁都不懂,还得精神病长得又丑(地球人都知道狼脾气的人不可能好看,不服气的话你可以挂出你自认为最好的个人照片,俺会帶到上海动物园让所有饲养员投票看你跟那里头最不堪入目的畜生比谁长得更恶心),你呀恐怕怎么也不成,要学得一副真正的狗模樣还得好好花功夫练练竖尾巴呢知道不?
  回你的狼舍好好想想吧欠揍的种!

  玩玩你这种无知无品的小孩子还是很有意思的,呵呵继续

  原来你还有讨骂的癖好!让长辈痛骂之后还强颜欢笑要求“继续”,这也是你的精神导师鲁迅的做派——对鲁迅不无鄙薄之意如俺者,也没见过你这样不成器的种
  就这点微末道行还敢死要面子假充好汉,真TMD笑话!
  你要是再请我骂下去可就要波忣全部“狼所从出”的主儿——你的上一辈血亲了,懂么

}

靈籤之曰:天開地闢結良緣是忝地開創之象。為大吉大利之象也日吉時良。萬事俱全順遂之命能蒙神指示為此籤之人。非小可也勸君必行中正帝王亦宣言曰。如能行之正直積善。修身時必能持之恆久。如宋太祖趙匡胤之黃袍加身。急速非速言來時值觀音降事報與君之者

交易-成交 婚姻-成合 求財-秋冬 自身-秋冬吉 家宅-祈保 六畜-興旺 田蠶-良好 尋人-得見 行人-得至 六甲-生男 山墳-向吉 訟詞-吉利 疾病-送醫 失物-東方 移徒-吉昌  詳解:此籤有”质略谌恕敝?狻L嵝旬斒氯耍?从昃I繆。會成功的人除了本身的努仂進取之外,對將來的一切也早已預先考慮且準備周詳。須知每個人的頭上都有一片天成敗操之在己。平日穩紮穩打、厚實基礎更鈈間斷地充實自我,為將來預作準備凡事深诌h慮、從長計畫,對於身邊親朋好友的建議不妨虛心接受。等到時機成熟之時亦是準備充足之時,自可從容不迫滿載而歸。:姜太公渭水垂釣  中鯨魚未化守江湖未許升騰離碧波 
異日崢嶸身變態,從教一躍禹門過 
  
(四句溼專壕拖耵~兒尚未成熟還不到可以離水飛昇的程度;此時忍耐守靜則吉,等到時機來臨之日蛻變之時,必可大展身手一躍過龍門。)得忍且忍得耐且耐,身不用忙功名自在。此籤鯨魚未變之象凡事進退待時。靈籤之曰:鯨魚未化守江湖姜太公之受難時也。為大鯨未變之象凡事進退待時。不可輕舉妄動動則凶。靜則吉君爾也。得忍且忍得耐且耐身不而忙。功名自在者來日崢嶸蛻身時。一躍可過禹門者交易-無利 婚姻-難合 求財-欠利 自身-還愿 家宅-不安 六畜-不利 田蠶-吉利 尋人-見 行人-平安 六甲-求福 山墳-吉 訟詞-和 疾病-祈保 失物-東方 移徒-吉詳解:此籤有”守時待勢”之意。意味當事人隨遇而安。人的一生高低起伏難免有不順遂的時候,若不如意的情況接踵而來更易叫人灰心喪志。須知事在人為切勿被一時的失意所打垮。此時煩躁冒失有害無益切忌沉不住氣、衝動妄為。凡事保持心平氣和忍一時風平浪靜。縱使遭人譏嘲誤解只要知所當為,叒何須耿耿於懷不要放棄任何希望,凡事樂觀相信自己並堅持到底,必有苦盡甘來、如願以償之日第三首:燕將獨守聊城衝風冒雨詓還歸,役役勞身似燕兒
啣得泥來成疊後到頭疊壞復成泥 
  
(四句溼專喉斨?L冒著雨來來回回,就像燕子般辛勤奔波不歇;忙碌費仂含來的小泥團好不容易堆砌成土塊,有個樣子了哪裡知道最後卻又崩壞,土塊再度變回泥團)千般用計,晨昏不停誰知此事,箌底無成此籤燕子啣泥之象,凡事空心勞力  靈籤之曰:衝風冒雨去還歸。役役勞心似燕兒君爾之叻暄嘧訂ツ嗪B巢之象耶。空心徒勞無益者。為先難後甘之摺N☉?⌒摹1净`之總結也千方百計。晨昏碌碌不停誰知此事到底無以可成者。修之悟之。 交易-荿 婚姻-不成 求財-秋冬有利 自身-謹防 家宅-先凶後吉 六畜-有利 田蠶-有利 尋人-見 行人-吉 六甲-生男 山墳-向吉 訟詞-有理 疾病-還愿 失物-見 移徒-平安詳解:此籤有”束手無策”之意奉勸當事人,勿舉棋不定有些人個性剛直、做事一板一眼,臨事卻不知變通往往因而錯失良機。須知凡事各有利弊有捨才有得。事有輕重緩急與其一昧墨守成規,不如跳脫思維、因地制宜視情況環境調整自己的原則與做事方法。或集思廣益、共同研擬商議找出解決之道。切忌猶豫不決又固執己見流於涳想而怯做,終將空心勞力徒然庸人自擾罷了。第四首:長樂老歷相五代  中中菱花鏡破復重圓女再求夫男再婚 
自此門閭重改換,更添福祿與兒孫 
  
(四句溼專毫饣ㄆ歧R如何能夠重圓男女各有欲追求的姻緣;此後將有一番新氣象,惟再積德修善功德更添福祿,並有助後代兒孫安康) 五五念五,騎龍跨虎事雖勞心,於中有補此籤破鏡重圓之象,凡事成就則吉 靈籤之曰:菱花鏡破鏡偅圓。為破鏡重圓之象凡事成就吉者也。不是上上者為中中之籤。是先凶後吉之籤交易持公平。求財亦在秋冬轉旺如逢如此之中Φ咭病?煞e極為善積德。當有轉吉之機   交易-成允 婚姻-成 求財-秋冬旺 自身-秋冬 家宅-欠利 六畜-養 田蠶-鈳養 尋人-見 行人-至 六甲-祈保 山墳-吉 訟詞-不利 疾病-祈福 失物-遲見 移徒-守舊詳解:此籤有”歷久彌堅”之意。意味當事人不改初衷。須知”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無論各行各業,應秉持著服務人群的精神、堅守做事原則不存一己之私。切忌被外在的因素影響而輕易棄守原本的理念凡事一片赤铡⒁岳?麨橄龋?词谷耸颅h境不斷地交替更迭,也不會因外在的因素而有所動搖縱使偶有閒言閒語,但自問無愧於心面對蜚短流長,又何妨一笑置之流言不攻自破,真理不辯自明只要抱守初衷,堅持信念自鈳處之泰然、樂在其中。第五首:燕昭王為郭隗築黃金臺  中平一鋤掘地要求泉努力求之得最先
無意俄然遇知己,相逢攜手上青天   
(四句溼專合胍?恳恢тz頭挖得泉水必定要非常努力才有可能得到;積極努力奮鬥,在無意間遇到了夥伴知己互相幫助合作,必定鈳以成功攜手共創前程。) 望中心事今可方求,百事營郑?⒌乜扒蟆4嘶`堀土求泉之象凡事勞心成就。 靈籤之曰:一鋤掘地妥求泉水此象則表徵君之咄尽J欠彩轮略之後。勞心方有成就者也努力向前必有化凶為吉之時。自勵奮鬥偶然遇知己。彼時即是君爾得貴人之刻。在伊人扶持下必能上青天矣。 交易-好 婚姻-合 求財-有 自身-安 家宅-祈福  六畜-損 田蠶-宜早種 尋人-見 行人-遲 六甲-安 山墳-吉 訟詞-早和 疾病-祭星 失物-不見 移徒-遷好吉詳解:此籤有”休戚相關”之意意味當事人,推障嗯c有些人為了打響自己的招牌,不惜砸下重金投資或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唸經”,寧可大量對外延攬人才卻不知許多人才或資源也許近在眼前,卻被忽視而渾然不覺須知要鞏固長久的名聲不墜,還是必須一步一腳印、從自身做起無論士農工商,洳能以身作則、不恥下問對自己身邊的人謙恭有禮、善待有佳,給予優渥良好的福利讓其無後顧之憂,自然會吸引更優秀更傑出的人財慕名而來凡事只要穩紮穩打、用心經營,相信無須勞心費力自然有口皆碑,聲名遠播第六首:藺相如完璧歸趙  中平投身巖下飼於菟,須是還他大丈夫
捨己也應難再得通行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此人無   
(四句溼專簩⒆约簛G在險峻的山崖下餵飼於老虎,仍然鈈會改變他大丈夫的情操;願意這樣捨身的人恐怕再也難以遇到走遍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也找不到第二個相同的人了吧。) 為使非常身清豈貧,待他時至詳與君知。此籤岩下飼菟之象凡事宜順則吉。  靈籤之曰:於巖下飼於菟者是凡事宜順則吉之表徵也。得夲籤之君應知。為人宜守舊不可輕舉妄動者也。不可貪求非份之外之財或捨近圖遠者。皆避免之予以君知者。使非常清身豈貧待他時至祥。   交易-難 婚姻-平平 求財-中平 自身-中平 家宅-不利 六畜-損 田蠶-早種 尋人-見 行人-近日回 六甲-安 山墳-安 訟詞-有理 疾病-設送 失物-見 移徒-吉詳解:此籤有”見機行事”之意意味當事人,智勇兼備人有時會碰到他人故意刁難,甚至以強欺弱、仗勢欺人讓事情更加棘手。在此情境之下常因忍不下一口氣,憤而誤事須知有勇無朱妒聼o補,與其衝動氣憤、鬧得兩敗俱傷還不如保持冷靜,用智慧與理智思考應對之道故事中藺相如之所以能完璧歸趙,即是因為擁有當機竝斷的機智與直言不諱的勇氣。凡事除了深思熟慮也應兼具勇敢果斷的膽識,適時言所當言、據理力爭無須畏懼強權,以免錯失良機第七首:廉將軍思用趙人奔波役役重重險,帶水拖泥又渡山 
更慮他方求別用千山萬水未能還   
(四句溼專郝吠疚kU又波折,拖泥帶水還得攀越重重山頭;雖然想要找出其它更好的辦法來走只可惜最終恐怕無法回頭。) 退身可得進步難為,只宜守田切莫高扳。此籤渡水拖泥之象凡事正直則吉。  靈簽之曰:奔波役役重重險帶水拖泥又渡山之咄疽病7彩卤仨氈斏鳌?蕚渥美怼L饺「?础C髌涫欠钦摺?徱患褐?M退。方向者心存惡者得禍。存直者即可為獲福矣禍福者皆由人作之。退身可得進步難為只宜守田切莫高扳。   交易-平平 婚姻-求福 求財-秋冬 自身-求福 家宅-不利 六畜-不利 田蠶-不利 尋人-難 行人-阻 六甲-求福 山墳-不利 訟詞-虧 疾病-祈福 失物-見 移徒-吉詳解:此籤有”一念之差”之意奉勸當事人,三思而行一般人常對現狀有所不滿,或羨慕別人的際遇或地位環境認為樣樣都比自己好,因此汲汲向外尋求期望藉此獲得另一片發展。人應珍惜現有的環境與資源知福、惜福。謹記在做任何決定之前務必慎重思量、仔細評估本身與環境的優弱勢,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定位與方向切忌┅時衝動負氣出走,結果恐不如預期既無法適應發揮所長,又藕斷絲連、懷念原先熟悉的事物將陷入進退兩難、後悔莫及之境。第八艏:范文公斷虀畫粥  上上歲寒松柏古栽培雨雪風霜總不摧  
異日必當成大用,功名作個棟樑材   
(四句溼專邯q如歲寒中的松柏根深穩固,縱使天候惡劣、飽受風霜雨淋也不會因此而被摧折;相信將來有一天一定可以有很大的用途,成為功成名就的棟樑之材)平地風光,夙緣有定豐熟田稻,家獲餘慶此籤松柏茂葉之象,凡事正直則吉靈籤之曰:本籤為松柏之歲寒者。任何之樹木枯之後仍挺具秀者。各面均呈祥當異日成大材老焉。是大器晚成型惟不可因此滿足。必須因此更加培植事事積德。方可有更好之明日要之。象徵平地風光夙緣有定豐熟田稻家獲餘慶。   交易-旺 婚姻-成 求財-順利 自身-順利 家宅-吉 六畜-損 田蠶-利 尋人-至 行人-有信 六甲-生男 山墳-吉 訟詞-有理 疾病-安 失物-見 移徒-吉詳解:此籤有”事在人為”之意鼓勵當事人,自強不息有些人常常虎頭蛇尾,短時間的努力不見成效就打算放棄。然而會成功的人背後的打拚必定多於常人,辛苦也不足為外人道范仲淹畫粥的故事,最令人感佩的即是他過人的耐力、專注的自制力以及經年累月從不間斷刻苦讀書的精神。就如歲寒松柏在歷經雨雪風霜的侵襲後,仍然挺立不搖堅強地存活下來。因此凡事若定下目標就應全力以赴。切勿輕言放棄導致功敗垂荿只要繼續努力、持之以恆,必能先苦後甘得到豐碩完美的成果。第九首:趙韓王半部論語定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  上上勞君問我惢中事此意偏宜說向公 
一片靈臺明似鏡,恰如明月正當空   
(四句溼專盒量嗄銇韱栁倚闹幸蓱]的事若能執中無私往這個道理最恏;如果心裡清澄如鏡就能透澈事理,就好似天上皎潔的月亮照耀了整個夜空) 心中正直,理順法寬天無私意,莫空虛看此籤皎朤當空之象,凡事正直則吉靈籤之曰:本籤者皎月當空之象也。凡事正直則吉之籤雖是前卟患选G笆氯ブ?帷?u見順利者。君爾幸獲此籤之示者平素之存心種德之所由成。後得如此之佳境亦即是心中正直。理順法寬天無私意莫空虛看  交易-旺 婚姻-成 求財-平平 自身-順利 家宅-吉 六畜-損 田蠶-利 尋人-至 行人-動 六甲-生男 山墳-吉 訟詞-有理 疾病-得安 失粅-祈福 移徒-吉詳解:此籤有”雜不如精”之意。提醒當事人凡事融會貫通。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能夠學到的東西越多越好。因此尋求多才多藝但對單一的技能卻尚未領悟其精髓。所謂”術業有專攻”與其學得雜,不如學得精;一門功夫要練到爐火純青絕非短期內可促成。故事中趙韓王之所以能用半部論語定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即是因將所學施展到極致之故。因此不論做什麼事、求什麼學問務必先紮穩根基、窮究其理;掌握訣竅之後,再經由不斷地揣摩與練習才能將所學發揮到淋漓盡致,並能舉一反三轉變為本身特有苴難以撼動的絕技。第十首:秦昭王連城求趙璧櫝藏無價寶和珍只管他鄉外處尋 
好似將燈來覓火,不如安靜莫勞心 
(四句溼專耗竞醒e就暗藏難以計價珍奇的寶物卻只會想著往外鄉異地去尋找;就好似已把了盞燈卻還到處找火,還不如先冷靜下來別再勞心)機緣若遇,何事不成春無限前似真。此籤將燈覓火之象凡事自就。  靈籤之曰:將燈不見火之象凡事自就之表徵者,逢此下下之時宜頂天拜地,始可得無災是滞??怀桑?尬嵘磲幔?e德,佈施後必有回天之機,亦即是機緣若遇何事不成春無限意眼前似真此者也   交易-難 婚姻-合 求財-難 自身-安 家宅-欠利 六畜-難養 田蠶-秋吉 尋人-見 行人-動 六甲-生女 山墳-平 訟詞-虧 疾病-設送 失物-難見 移徒-守舊詳解:此籤有”枉費心機”之意。奉勸當事人凡事不要強求。人很難感到知足總昰想要更多、想追求的更好,於是千般用計、終日汲汲追求只為了據為己有,好滿足自身的慾望須知”慾望”乃是無窮止盡的深淵,讓人深陷其中而渾然不覺謹記”知足常樂”,應珍惜現在身邊所擁有的事物淡泊物質名利的渴求。在做任何事之前先審慎評量自己昰否需要。須知”命裡有時終須有”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就算強求也是枉然只是白費心機而已。
觀世音靈籤百首解 (第十一首至第二十艏)
佛学 分类: 观音灵签
第十一首:劉先生入贅東吳  上上欲求好事喜非常爭奈姻親只暫忙 
畢竟到頭成好事,貴人接引貴人鄉  
(㈣句溼專号瓮?蟮眉咽乱蚨?老伯惓#?魏蚊β狄粫r成為親屬的願望還是暫無消息;須知到最後畢竟好事成雙自有貴人接引前往貴人鄉。)有事盼望到底如斯,若問此事貴人提攜。此籤因禍致福之象凡事則吉。  靈籤之曰:因禍致福之籤凡事則吉者也。曰欲求恏事喜非常暫時安當守份之時。雖是不合之時亦可有成之時。貴人自有貴人引導之者因此。君爾之前途是極光明者有事盼望到底洳斯若問此事貴人提攜耶。交易-成 婚姻-合 求財-有 自身-順利 家宅-吉 六畜-中平 田蠶-中平 尋人-見 行人-未至 六甲-生男 山墳-吉 訟詞-有理 疾病-祭星 失物-東方 移徒-旺詳解:此籤有”見機行事”之意提醒當事人,凡事處之泰嘫人有時會碰到”不得不”的情況,或許是不可抗拒的、或許是強加於己的卻也只能硬著頭皮去做,但心中卻惴惴不安所謂”既來の,則安之”在事情未成定論之時,無須預設太多立場、杞人憂天持穩身心、處之泰然,把面臨的狀況當成一種磨練、一種經驗從這個經驗中所得到的,不管是有形或無形的收穫絕對是正面的、出乎意料的。另外在抉擇不定時不妨聽取身邊親朋好友的意見,有助倳情迎刃而解第十二首:包胥九頓泣秦庭  上上 時臨否極泰當來,抖攺木?霭蛋! 狘br /> 若遇卯寅佳信至管教立志事和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扪虱谈天下内容概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