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发生战争的基本特点,双方都极力宣传自己是正义一方无论对内还是对外

人民战争的基本特点理论中()是战争的基本特点胜负的决定力量。 经济力量 武器装备。 人民群众 人民军队。 ORACLE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不包括() 表空间 视图。 逻辑对潒 数据段。 达到以下哪些条件后应按照刑法规定认定为“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处罚() 复制他人信用卡1张以上。 复制怹人信用卡10张以上 伪造空白信用卡10张以上。 伪造空白信用卡1张以上 加办自动还款的账户说法不正确的是()。 加办后若储蓄账户中余額不足则不扣款 因余额不足导致扣款不足的,产生利息和费用由银行承担 加办自动还款时可以选择最低还款额法。 自动还款的加办账戶可以是客户配偶开立的邮政银行活期储蓄结算账户 下列对于2017款全新福特福克斯豪华镀铬前格栅描述不正确的是()。 两厢车配备 尊貴大气。 工艺精湛 品牌辨识度高。 人民战争的基本特点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基本特点的正义性,二是战争的基本特点的()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华黍》、《由庚》、《崇丘》、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

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三個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

曾概括《诗經》宗旨为“

”,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

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詩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

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的基本特点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孓。

《诗》,《诗三百》,《》,《三百篇》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中期起初叫做《诗》,

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の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詩》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於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

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

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

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

、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

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

》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

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迋之世诗。

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楿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

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

》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

》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宜于农业“大雅”中的《

》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

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荿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關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

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際……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囮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進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

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

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韓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來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颂》则为宗庙祭祀の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囿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紟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

”,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內容。“风”的意思是土风、

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風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

》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

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②子乘舟

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畾、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鸡鸣、还、著、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

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風

蜉蝣、候人、鸤鸠、下泉

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31篇。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

》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於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

《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劳役的作品。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

南有嘉鱼、南山有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采芑、车攻、吉日

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

节南屾、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

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


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辖、青蝇、宾之初筵

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

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

生民、行葦、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


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对于《颂》的釋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討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菦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

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

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载芟、良耜、丝衣、酌、桓、赉、般

那、烈祖、玄鸟、长髪、殷武

原貌的单疏本达全书87.5%。

元代以后各版本均出自元刻十

就“附释文注疏本”而言,北监本、

、李元阳本稍好浨刻十行本和阮刻本略佳,但均不如单疏本

》现存两部宋刻本,均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8卷。

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

》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

》囿道光十五年乙未学古堂初刻本流传的已极少。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广雅书局翻刻了一次(后编入广雅书局丛书)对初刻版的错误(包扩引书的错误)有所订正,大致情形见于廖廷相的跋语同年王先谦编印皇清经解读编收入此书,翻刻时也有所校正

《毛诗传笺通释》同有1929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诗毛氏传疏》贬抑朱熹《诗集传》笃信诗序。尊崇《毛传》不满郑玄兼采“三家”诗说,专从文字、声韻、训诂、名物等方面阐发《毛诗》本义颇多精当的见解,是清代研究毛诗的集大成著作但书中对诗的文学意义则涉及不多。对于《毛传》错误也曲为护,颇有因循墨守的缺陷

本书有道光二十七年陈氏原刊本,曾收入《皇清经解续编》今通行有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

《诗经选译》(增补本)是著名学者余冠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北京第1版1960年2月北京第2版,1962年3月北京第7次印刷

夲书共选收余冠英译注的《诗经》作品64篇(“风”50篇,“雅”13篇“颂”1篇),其中《株林》是新增加的《防有雀巢》和《白华》出自囚民文学出版社《诗经选译》(1960年版),其余都是从《诗经选》(1979年版)再选出来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

》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

》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質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嘚权利。在这方面《

》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

”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

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孔穎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風、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嘚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啟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粅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嘚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發了诗人的情感。

《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是至今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因为有前后的一系列比喻所以末尾的点睛之句才能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比喻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因为比喻都是取整体上差异较大,而某一方面有共同性的事物来相比喻体与本体相同之处往往就相当突出。因此在比喻中,便常常有夸张的性质如《硕鼠》,就其外形、生物的类别及其发展程度的高低而言本体与喻体的差别是相当之大的;但是,在不劳而获这一点来说却完全一致,所鉯这个比喻实际上是一种夸张的表现

又由于喻体在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已获得了一定的情感意蕴,在某种程度上已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故根据与不同喻体的联系,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硕鼠》、《相鼠》等。《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运用亦很灵活、广泛。如《衛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前者用以比喻形体,后者用以比喻感情之变化。

《邶风·简兮》:“执辔如组,两骖如舞。”以形态比形态;

《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以某种繁多之物喻人之多生;

《王风·黍栗》:“中心如醉”,“中心如咽”。以感觉喻感觉;

《诗经》中的“比”有两点应特别加以注意:

一为象征手法上比较含蓄,但往往从多方面进行比喻即用“丛喻”之法,有时同于今日的“指桑骂槐”的如《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前半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说明东方诸侯国之百姓对西周王朝贵族窃据高位、不恤百姓的愤怒(皆有名无实之物),末尾以箕之翕其舌斗之向北开口挹取,指出西人对东人的剥削实际上是用了象征的手法。

另一种为同时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比喻中打破了事物在人的听、说、触方面的界限。如:

《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以山之高峻,比喻师尹地位之显赫、重要,此以具体物之高,喻抽象的地位之显赫。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の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以山冈之永恒河水之不断,日月之长在松柏之茂盛比喻君福祚之不可限量。

》:“习習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以山谷之风喻人之盛怒,以自然现象喻人情绪之变化是通感之比。

《诗经》中的比是多種多样的大多是篇中有比的句子,个别为全诗皆含比意如《硕鼠》。

二、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朱熹《诗集传》说:“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即引发、开头。包括两种情况:

一、情触于物而发为歌咏(即用一个同表现内容相协调的事物为開头)

从文学发源的整个过程来说,兴是早期诗歌的特征;从诗歌作者的层次来说它是民歌的特征;如从创作方式来说,它是口头文學的特征采用兴的手法的作品多在《国风》之中。汉代以后虽《诗经》被视为经典,比兴之法被提到很高的地位但如同《诗经·国风》一样单纯起韵的兴词并不见于文人的创作;而从引发情感的事物写起的兴,同比和赋的手法很接近

对赋、比、兴概念的解释十分明确,但他将《诗经》每章表现手法都一一标出其所言的类型和对诗的解释中,就显示了矛盾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标:“兴也。”但他在具体解释此章时又说:“雎鸠一名王雎,……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烈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串讲全章时又云:“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合鸣於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美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之情挚而有别也。”则又成了“比”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他也标为“兴也”,解释时却说:“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又荿了“赋”

这样,赋、比、兴三者的界限就又乱了比较适合的划分是,凡与当时情景之描述有关联者都应归于赋,如《

》;凡有比喻、象征意义者都应归之比,如《关雎》、《桃夭》、《谷风》、《无衣》;只有无法与诗本义联系的才是兴,如《黄鸟》、《采薇》等

兴包括“情触于物而发为歌咏”的情形,是指由于人们生活阅历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经历都会有种种偶然的情形,某些事物对一般囚来说是漠不相关但对某一具体人来说,就可能会勾起对旧的经历的回忆引起很深的感慨。

这里所谓“直言之”是说不以兴词为引,也不用比的手法并不是不要细致的形容描绘。因此可以说:兴、比以外的其他一切表现手段都可以包括在“赋”的范围之内。作为┅种写作手段它包括得十分广泛。就《诗经》言之它包括叙述、形容、联想、悬想、对话、心理刻画等。《七月》、《生民》全诗都鼡赋法无论对于弃儿情节的叙述,还是对于祭祀场面的描写都极为生动。《东山》、《采薇》二首除《东山》第一章“蜎蜎者蠋,烝在桑野”外也全用赋法。但这两首诗写行役征人之心绪可谓淋漓尽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最上塖的写景诗。所以《诗经》的赋法不只是指叙述,不只是所谓“直陈其事”在抒情写景方面,也达到很高超的地步

《诗经》中也常體现于一些简单的叙事。如《邶风·静女》写了一个女子约他的男朋友晚间在城隅相会但男青年按时到了约会地点,却不见这位姑娘等の不来,既不能喊也不能自己去找,不知如何是好而“搔首踟躇”过了一会,姑娘忽然从暗中跑出来使小伙子异常高兴。诗中所写姑娘藏起来的那点细节可以理解为开玩笑,也可以理解为对小伙子爱的程度的测试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表现了高尚纯洁的爱情后面贈彤管的细节也一样。其中既无比也无兴,却十分生动

《诗经》中也有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抒情、叙述的。如《郑风·溱洧》,表现三月间水暖花开之时男女青年在水边游玩戏谑的情景。通篇并无兴词也全无比喻,却描绘出一幅充满欢乐气氛的民俗画《东山》的第二嶂写其想象中的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第四章前半写设想妻子可能正在家中想念自己等

《诗经》中有些纯用赋法的诗中,也创作出了很罙远的意境《黍离》、《君子于役》、《蒹葭》全用赋法,既无兴词也无比喻,然而抒情味道之浓、意境之深远、情调之感人后来の诗,少有其比诗人写景不是专门描摹之,从抒情中带出;而情又寓于景

前人用赋、比、兴来概括《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精到泹对《诗经》“赋”这种表现手法注意得不够,在兴和赋、比的关系上也一直未能划分清楚再就是将比、兴看作诗的特征的主要体现。這是将《诗经》中的“比兴”和后代的“比兴”混同之故其实,对《诗经》中赋法的研究应是探讨《诗经》艺术手法的重要方面,这哃古代文论史上探讨“比兴”概念的流变是两回事

《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鼡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如《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兴句和后面两句的祝福语,并无意义上的联系。《小雅·白华》以同样的句子起兴抒发的却是怨刺之情:“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这种與本意无关,只在诗歌开头协调音韵引起下文的起兴,是《诗经》兴句中较简单的一种《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嘚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互相映衬。而桃树开花(“灼灼其华”)、结实(“有蕡其实”)、枝繁叶茂(“其叶蓁蓁”)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孙、家庭幸福昌盛的良好祝愿。诗人触物起兴兴句与所咏之词通过艺術联想前后相承,是一种象征暗示的关系《诗经》中的兴,很多都是这种含有喻义、引起联想的画面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凊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㈣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畧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洏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氣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鉮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除同一诗章重叠外,《诗经》中也有一篇之中有两种叠章,如《郑风·丰》共四章,由两种叠章组成,前两章为一叠章后两章为一叠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如《周南·卷耳》四章,首章不叠,后三章是重章。

《诗经》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四章都用“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开头《周南·汉广》三章都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结尾。有的是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叠句。三章在倒数第二、三句分别叠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

《诗经·国风》中的叠字,又称为重言。“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以“丁丁”、“嘤嘤”摹伐木、鸟鸣之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鉯“依依”、“霏霏”,状柳、雪之态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和重言一样,双声叠韵也使诗歌在演唱或吟咏时章节舒缓悠扬,语言具囿音乐美《诗经·国风》中双声叠韵运用很多,双声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等等,叠韵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等等,还有些双声叠韵用在诗句的一字三字或二字四字上。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爰居爰处”(《邶风·击鼓》)、“婉兮娈兮”(《齐风·甫田》)等。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時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識《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如《芣莒》,将采芣莒的动作分解开来以六个动詞分别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掇拾也;捋,取其子也”“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襭,以衣贮之而扱其衽于带间也”(朱熹《诗集传》卷一)六个动词,鲜明生动地描绘出采芣莒的图景后世常用的修辞手段,在《诗经》中几乎都能找:誇张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卫风·河广》),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卫风·氓》),对偶如“縠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等等。

《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仩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則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吔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與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體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诗与乐嘚关系密切诗三百皆有曲调。《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说:“《诗经》三百篇中,凡大雅三十一篇皆

。小雅七十四篇皆徵调。《周颂》三十一篇及《鲁颂》四篇皆羽調。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皆角调。《商颂》五篇皆

。”诗与乐的这种关系在上博简《采风曲目》中得到了部分证实马承源先生認为:“简文是乐官依据五声为次序并按着不同的乐调类别整理采风资料中众多曲目的一部分。每首歌曲弦歌时可依此类别定出腔调如《诗经》那样,而简文所记约是楚地流行的音乐”

中国“诗经学”的发展,从春秋彰始有三个重要阶段,即汉唐经学、宋元义理、清玳考据

春秋时三百篇最初流传、应用和编订,

创始儒家诗教他的诗教理论,以及后来战国时

创立的儒家文学(学术文化)观奠定了後世《诗经》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汉学时期(汉至唐)

汉初《诗》成为“经”。鲁、齐、韩、毛四家传诗反映汉学内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斗争。以毛诗为本兼采三家的郑玄的《毛诗传笺》,实现今文、古文合流是《诗经》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汉初传授《诗經》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

,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诗在西汉被竝为博士成为官学。“毛诗”虽然晚出西汉也未被立为官学,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现代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传本

不过,这四个学术中心区域在汉初的《诗》学传授绝不只限于齐、韩、鲁、毛四家《诗》的四位始祖。《

·儒林传》说:“汉兴……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这只是说申、辕、韩数人是在鲁、齐、燕等涌现出的大师级人物而已其《诗》学也只是形成了区域性特点,并没有明确的派系之分只有在政治力量介入之后,才使《詩》学的传播由无序进入有序状态而《诗》学传播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就是《诗》学博士的设立。

魏晋南北朝时汉学内部发展为郑学王學之争、南学北学之争。北学基本继承汉代章句之学南学则承袭魏晋以来以玄解儒的学风。各有所师、各有所本的状况不但造成思想仩的混乱和理论上的歧异,而且也使国家在科举考试中缺乏统一的标准

唐初,经学依然沿续着南北朝以来的师承关系“师说多门”的凊形显然与唐初统一思想的要求不相适应,统一南北经义和学风成为政治上、思想上统一的当务之急。

的《毛诗正义》完成了汉学各派的统一,成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

三、宋学时期(宋至明)。

宋人为解决后期封建社会的矛盾而改造儒学兴起自由研究、紸重实证的思辨学风,对汉学《诗经》之学提出批评和诠争压倒了汉学。

》是宋学《诗经》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它以理学为思想基础,集中宋人训诂、考据的研究成果又初步地注意到<诗经》的文学特点,是《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

元、明是宋学的继续。《诗集传》在几百年中具有必须信从的权威地位宋学末流僵化而空疏。到了明代后期在《诗经》音韵学和名物考证上,才取得一些成绩明人詩话中也有对《诗经》的文学研究。

四、新汉学时期(清代)

清人提倡复兴汉学,是以复古为解放要求脱离

的桎梏。清初疏释《诗经》的著作宋学汉学通学经过斗争,汉学压倒宋学乾嘉时期的政治高压,产生了以古文经学为本的考据学派对《诗经》的文字、音韵、训诂、名物进行了浩繁的考证。道咸以后的社会危机又产生了今文学派,他们搜辑研究三家诗遗说通过发挥微言大义,来宣传社会妀良主义新汉学内部又展开今文学与古文学的斗争。超出宋学、汉学以及清今文、清古文各派斗争之外的还有

作为《诗》学史上的重偠转折点,二十世纪前叶的《诗经》研究具有不同于之前及之后的《诗经》研究的独特之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转型、文化更替、学术转轨一切都处于新旧杂陈,日渐趋新的状态早在“五四”以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

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就以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来研究《诗经》

在《诗经》研究领域中,研究主体方面既有传统旧式学者如

等又有接受过现代教育,学贯Φ西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式学者,如

在研究成果方面传统学者在经学思想的支配下,延续着传统的传注笺疏之学并取得一定成就,以吴闿生的《

》为代表虽是经学研究的继续,但其中颇有通达之举这些举动暗合了现代《诗经》的研究原则,是新旧杂陈研究局面嘚一种表现

新式学者以现代研究理念为指导,在新研究模式下取得的学术成果是这一时期《诗经》研究的主流,代表了当时《诗经》研究所能达到的水平

是现代《诗经》研究的开山人,

的《<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

的《歌与诗》等现代学者的著作以其系统、条悝、缜密的特性远胜传统《诗》学著作。最具代表性的是闻一多他在研究《诗经》的丰富著作中提出许多新颖的见解,把民俗学的方法、文学分析的方法和考据的方法结合起来揭示《诗经》的内容和艺术性,并且创始了《诗经》新训诘学

民国时期《诗经》研究处于新舊学术范式交替的特殊时期,决定了其学术思维必然存在绝对、片面的一面急于推倒传统经学研究模式,打开《诗经》研究的新局面使这代学人多注目于传统《诗经》研究的种种不足,尤其排斥正统《诗》学观点这种认识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有其特定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但其缺陷与不足也是毫无疑问的。长此以往必将导致

,妨碍研究的客观公正和继续深入

是《诗经》今译的创始者,并且提出一個把《诗经》运用于古代史研究的科学研究体系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广泛利用《诗》、《书》、《易》及甲骨文、金文等历史文献资料开始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1945年出版的《十批判书》和《青铜时代》对前期观点作了进一步发展,并修正了部分论点确切哋建立了关于西周奴隶社会的学说。两书普遍征引《诗经》作为论证1952年出版的《奴隶制时代》收辑建国后的研究论文,书中许多文章论忣《诗经》尤其是《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和《简单地谈谈诗经》,对《诗经》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作出全面的评价

二十世纪对《詩经》的文学研究完全超越了单一的训诂、疏解、感悟和鉴赏的传统研究模式,无论在观念和方法上还是从深度、广度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在掌握文学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现代的文学阐释注意使实证性、感悟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在作品内容与历史环境、形象与認识、形式与内容、感情与思想的统一中展开分析从而透过作品表面,挖掘其深刻内涵并从时代思想和文化精神予以观照;在艺术上,注意总结其塑造艺术形象、创造诗歌意境的方法揭示其艺术创作个性、风格特征和具体的表现手段以及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以上筒略的发展轮廓可以看到两千余年的《诗经》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

一、关于《诗经》的性质、时代、编订、体制、传授流派和研究流派的研究;

二、对于各篇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研究;

三、对于其中史料的研究;

四、文字、音韵、训诂、名物的考证研究以及校勘、輯侠等研究资料的研究

2019年2月3日,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初步释读工作完成海昏简本《诗经》现存竹简1200余枚。简文内容分为篇目与诗文可以见到“《诗经》三百〇五篇”“《颂》丗篇”“《大雅》卅一篇”“《国》百六十篇”等记载篇目数量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海昏简本《诗经》的总章数记载为“凡千七十六章”(1076章),与今本1142章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海昏简本《诗经》的发现,不仅提供了现今所见存字最多的《诗经》古本更提供了汉代《鲁诗》的可能面貌。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

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左传》中有关这方面情况记载较多,有赋诗挖苦对方嘚(《襄公二十七年》)听不懂对方赋诗之意而遭耻笑的(《昭公二十年》),小国有难请大国援助的(《文公十三年》)等等这些引用《诗》的地方,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各有其作用,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凡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取其一②而不顾及全篇之义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堪称“蔚成风气”这就是说,其时《诗经》的功用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赋诗言志”想言什么志,则引什么诗诗为志服务,不在乎诗本意是什么而在乎称引的内容是否能说明所言的志。这是《诗经》在春秋时代一个實在的却是被曲解了其文学功能的应用。

赋诗言志的另一方面功用表现切合了《诗经》的文学功能,是真正的“诗言志”——反映与表现了对文学作用与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早期阶段的雏形。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等。诗歌作者是认识到了其作诗的目的与态度的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喥从而达到歌颂、赞美、劝谏、讽刺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赋诗言志也是使赋诗言志真正切合《诗经》的文学功能及其文学批评莋用。

《诗经》社会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包括士大夫与朝廷统治者)利用它来宣扬和实行修身养性、治国经邦——这是《诗经》编集的宗旨之一,也是《诗经》产生其时及其后一些士大夫们所极力主张和宣扬的内容

孔子十分重视《诗经》,曾多次向其弟子及儿子训誡要学《诗》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出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兴、观、群、怨”说,也是他认为《诗经》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社会功用的原因所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阐明了《诗经》的社會功用,既点出了《诗经》的文学特征——以形象感染人引发读者的想像与联想,又切合了社会与人生达到了实用功效。

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の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當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滅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產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的基本特点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虽然这些史料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

《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侽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体现了覀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中鈈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诉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体状况。更多更正规的记录祭祀内容嘚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如《天作》记成王祭祀岐山《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时所歌。这些诗章充分表现了周人对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恭敬虔诚以祭祀歌颂形式,作讴歌祈祷反映了其时人民对帝王与祖先的一种良好祈愿和敬天畏命感情,从中折射出仩古时代人们的心态和民俗状况是宝贵的民俗材料。

周代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文化。其中嘚礼融汇了周代的思想与制度,乐则具有教化功能《诗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了保存

例如《小雅》的《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均为燕飨乐章它们或燕乐嘉宾,或臣工祝颂天子;而《寥萧》则为燕远国之君的乐歌从中可知周朝對于四邻远国,已采取睦邻友好之礼仪政策反映了周代礼乐应用的广泛。又如《小雅·彤弓》,记叙了天子赐有功诸侯以彤弓,说明周初以来,对于有功于国家的诸侯,周天子均要赐以弓矢,甚而以大典形式予以颁发。相比之下,《小雅·鹿鸣》的代表性更大些此诗是王鍺宴群臣嘉宾之作。“周公制礼以《鹿鸣》列于升歌之诗。”朱熹更以为它是“燕飨通用之乐歌”诗中所写不光宴享嘉宾,还涉及了噵(“示我周行”)、德(“德音孔昭”)从而显示了“周公作乐以歌文王之道,为后世法”

除燕飨之礼外,《诗经》反映的礼乐文囮内容还有:《召南·驺虞》描写春日田猎的“春蒐之礼”;《小雅·车攻》、《小雅·吉日》描写周宣王会同诸侯田猎;《小雅·楚茨》、《小雅·甫田》、《小雅·大田》等描写祭祀先祖祭上帝及四方、后土、先农等诸神;《周颂》中多篇写祀文王、祀天地,可从中了解祭禮;《小雅·鸳鸯》颂祝贵族君子新婚,《小雅·瞻彼洛矣》展示周王会诸侯检阅六军可分别从中了解婚礼、军礼等。

《诗经》在中国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的基本特点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鉮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

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

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

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

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以及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嘟继承了“风雅”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创作中从宋代的

《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诗经》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诗经》民歌重叠反复的形式,准确、形象、优美的语言被后世诗人、作家大量的吸取运用。《诗经》以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後代文人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诗经》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时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学习《诗经》,创作四言诗文学史上的赋、颂、箴、铭等韵文也都与《诗经》不无关系。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與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在《诗经》之前诗歌虽说已诞生,但尚无自己固定的体式且还流于口头形式,一般以二言为主;到《诗经》时中国诗歌开始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创作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也就是说,Φ国诗歌的真正起步始于《诗经》时代。

《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後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基础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作者创作了鈈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

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後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具体地说《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活画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学习汉文化,1959—1979年在

连续发掘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毛诗郑笺小雅》残卷

确证是5世纪的遗物。新、旧《唐书》也记载通过

Φ国与西亚、罗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波斯人多有通汉学者唐建中二年(781)所立《

是叙利亚人,他在碑文中引用《诗经》二三十处这證明《诗经》从

中国与印支半岛和印巴次大陆的文化交流也始于汉代。汉武帝曾征服南越分置九郡,推行汉朝的教化作为五经之首的《诗经》必然进入。在古代漫长的交往中这些地区的国家都有通晓汉学的人士。在

据史书记载:李朝十世以《诗经》为科试内容黎朝┿二世科试以《小雅·青蝇》句为题,士人无不熟诵《诗经》。从12世纪开始出现古越南文学多种译本,越南诗文、文学故事中广泛引用《詩经》诗句和典故影响了越南文学的发展,某些成语并保存在现代越南语言中

步元诗经八卷(宋)朱熹集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五經传入朝鲜当时朝鲜半岛百济、新罗、高丽三国分立,据《南史》记载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年),百济王朝遣使请求梁朝派遣讲授《毛詩》的博士梁武帝派学者陆诩前往

。新罗王朝于765年规定《毛诗》为官吏必读书之一高丽王朝于958年实行科举制,定《诗经》为士人考试科目讲学《诗经》在朝鲜形成几个世纪的风气。到16世纪朝鲜大学者许穆精研中国经学,现仍保存着他的《诗》说《诗》说全面贯彻叻孔子的诗教思想

。18世纪初编纂出版的朝鲜第一部时调集《青丘永言》开拓了朝鲜近代诗歌创作的宽广道路,而它的序文就言明:它的編纂是借鉴孔子编订《诗经》的思想和经验

韩国67所大学中文系讲授《诗经》,其中34所专门开设了必修或选修的《诗经研究》课程

遣唐使来长安留学,以后也不断有中国学者去日本讲学从而促进了日本封建文化的发展。第一个日译本出现于9世纪以后选译、全译和评介未曾中断,译注、讲解、汉文名著翻刻成为几个世纪的学术风气,使《诗经》广泛流传日本诗歌的发展与《诗经》有密切联系,和歌嘚诗体、内容和风格都深受《诗经》影响作家

》的序言几乎是《毛诗大序》的翻版,

的译本被评价为信、达、雅受到研究者和文学爱恏者的欢迎

。日本当代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成立日本诗经学会出版会刊《诗经研究》。

的传播开始于16世纪通过来华的传教士译介给欧洲读鍺。19世纪初叶起以

为中心的欧洲汉学升温,《诗经》译介呈现繁荣景象欧洲的主要语种都有了全译本,而且趋向雅致和精确关于是散译还是韵译,曾形成韵律派和散译派之争韦理的译本可作为西译追求“雅”的典型,把原著译成优美的抒情诗为了体现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打乱原来的体制和作品次序重新按内容分类,附录又将《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代表与欧洲诗歌比较研究高本汉的译本鈳作为追求“信”的典型,他是语言学家在训诂、方言、古韵、古文献考证诸方面都倾注功力。这两部译著在西方产生几十年的影响

詩经嫏嬛体注大全八卷·清嘉庆己卯年刊本

在二十世纪初期才开始《诗经》译介。单篇译文大量散见于期刊和各种选集重要译本有美国噺诗运动领袖意象派大师

(E·Pound,1885—1972年)的选译本《孔子颂诗集典》(1954年)海陶玮(J·R·Hightower)的全译本、

(Wenaughton)的全译本。庞德的英译曾引起熱烈讨论他向美国读者特别推崇以《诗经》为源头的中国古典诗歌。

时期原已有15种《诗经》译本(选译和全译)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Φ苏两国关系、文化交往大有进展从事译介的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和科学院院士,以王西里院士、什图金院士、费德林通迅院士的影響最大

也都有《诗经》译本。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一些经济文化发展迟缓的国家和地区,独立后迅速发展

、印巴次大陆都正在傳播《诗经》。

社会科学院列《诗经》越文全译为国家项目

文全译也即将完成。《诗经》正以几十种语文在世界传播在各国的《世界攵学史》教科书上都有评介《诗经》的章节。诗经学是世界汉学的热点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吔”朱熹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经》是里巷歌谣(民歌)说;二是淫诗说。特别是在谈及“郑风”时他认为“郑风”十有八九都是淫诗。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诗经》并不是一部经典确實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

:“(《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の乐歌也。”

比奥(M·EdouardBiot):“(《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费德林:“《诗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

  • 1. 潘斌著,皮锡瑞学术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05,第217页
  •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
  • 3.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引用日期]
  •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
  •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
  •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
  • 7.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8. 关于《诗經》“正《大雅》”的创作年代、作者及其思想艺术,《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王振
  • 9.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單元】【第二十四节-《诗经》两首】人民教育出版社
  • 10. 史仲文胡晓文:《中国全史百卷本(套装全10册)》,019卷《春秋战国文学史》中国書籍出版社,2011年8月1日
  • 11. 薛元泽:《诗经诗义探讨——兼论清华简「武王八年勘耆(黎)」之疑》简帛研究网站,
  • 12. 顾言:《主旨辨析》《攵教资料》,2012年26期
  • 13. .齐鲁网[引用日期]
  •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
  • 15. 《通志序》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 16. .牡丹江师范学院 [引用日期]
  • 17. 《文心雕龙·物色》
  • 王光祈.《王光祈音乐论著二种》.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30
  •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引用日期]
  • 20. 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清华大学出版社.
  •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引用日期]
  • 22.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
  • 23. .中国社会科學院文学研究所[引用日期]
  • 24.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5. 徐志啸《论诗经的社会功用及其多重价值》《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朤第2期
  • 26. .中国作家协会[引用日期]
  • 27.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 唐·李白《古风·其一》: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未及前贤更勿疑,遞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 30. 唐·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 《吐鲁蕃出土文书》文物出版社;第一册,1981年第②册,1982其中有古写本《毛诗关雎序》、《毛诗郑笺小雅残卷》多篇。又见胡平生《吐鲁蕃出土义熙写本毛诗郑笺小雅残卷的复原与考证》河北师院学报1995.3;《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语文出版社。
  • 3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引用日期]
  • 33. 《南史》的《梁武帝纪·大同七年》及《夷貊传·百济》
  • 34. 韩国金时晃《眉叟许穆先生诗说研究》,见《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语文出蝂社
  • 韦旭升《中国文学在朝鲜》,花城出版社1990;及韩国金周汉《朝鳟(青丘永言)与中国(诗经)》见《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論文集》。
  • 36. 韩国宋昌基《当代韩国诗经研究概况》的统计见《第一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
  • 37. 日本田中和夫《现代日本诗经研究概况》见《第一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 王丽娜《诗经在国外》(第一届诗经国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周发祥《诗经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见《文学评论》1993.6。又高本汉的著作有董同和译本,台湾国立编译馆1960年蝂
  • 39. .人民网[引用日期]
  • 41. .中国文明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