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咳嗽不烧,吐痰多,有时候喉咙咳出血丝丝出来了!这种情况算不算是肺炎呢

久病不愈的咳嗽和喉咙含痰必須查明原因

咳嗽是气管遭受某种刺激所引起的防卫动作,痰则是细菌或灰尘和气管分泌物所形成的咳嗽可分干、湿两种。干咳会有昏昏沉沉、灼热的 感觉,又咳不出痰经常见于感冒、支气管炎及肺炎初期。长时间持续的干咳可能是肺结核。湿咳的症状是咳个不停苴喉咙带痰。

若干咳的症状加剧会演变成湿咳。常发生于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及心脏瓣膜等疾病咳嗽严重或咳嗽时痰中带血或呈绿銫,最好能尽快接受医生诊治此外,也须留意有无胸痛、头痛、腹痛或发烧等症状在家中静养时,尽量不要消耗体力

有效的食物:幹咳带点痰,有粘液难清除时可食用梨子、萝卜、蜂蜜、白木耳、百合根及枇杷叶等。枇杷叶的用法是先用刷子刷去叶上的毛,当茶飲用湿性咳嗽且带痰的情况,则适合食用陈皮或柚子

身体发热、痰呈黄绿色时,一般将此种情况称做热咳此时,可摄食萝卜、冬瓜、梨子、海藻类、枇杷叶及柿子等具冷却作用的食物萝卜以切块生吃较好,效果优于煮熟

若是身体冷,时而畏寒痰呈透明状,有寒冷感觉时则属于寒性情况。适合的食物有大蒜、生姜、葱、陈皮、银杏、核桃等将少许切好的姜加入水是饮用,可保暖争夺杏可治療咳嗽气喘。

不过要注意食用生的银杏,会引起晕眩或痉挛因此必须以火煮过,大人一天可吃10个小孩以5个为限。 须煎煮再饮用时的則有南天竹的果实和樱花树的树皮

南天竹的果实成熟后将其晒干,以一天份量而言10克的果实加600克的水,用慢火煮除去潭滓,煮成半量分三次,在两餐间饮用 樱花树的树皮则要在6-7月时切割,除去外侧的硬皮和绿色部份再晒干。一天份量约在5-10左右煎法及服用的方法和南天竹果实相同。

枣子酒也有止咳化痰的效果作法是用35度的烧酒18升,加上枣子900克(若是大枣子则只需300克),置于阴暗处3个月使其发酵,即可直接饮用或加冰砂糖、蜂蜜混合饮用。

禁忌的食物:过度食用猪肉常会产生痰。因此容易有痰者或发烧时以不吃为妙。 痰多的人也不要多吃海参气喘或易咳的人若食用生鱼片,则会出现发烧、有痰、呕吐等症状烤鱼也只能吃少量。此外糯米和笋子會使气喘或咳嗽加剧,有咳嗽症状者最好避免

长期咳嗽并不一定是肺痨,正如咳嗽不一定是由感冒引起中医看咳嗽,大致可分为四个原因:

即西医所说过滤性病毒入侵上呼吸道,引起身体免疫系统产生连串反应气管和鼻道黏膜分泌增加,患者出现流涕、鼻塞、有痰等病徵喉咙因为有痰涎的缘故,因而作出收缩、咳嗽等反射动作以求清除痰液。同时间身体透过提高温度(发烧),企图杀灭细菌这┅切会持续至病毒被打败为止。

这情形非常普遍肺热咳与感冒咳不同之处,是肺热咳未必伴有浑身骨痛、发烧、忽冷忽热等病徵;反之伴随出现的是口乾、口苦、喉咙痛、痰涎黄稠等「燥热」徵象。肺热之所以会咳嗽全因机体热盛,黏膜组织充血令细菌有机可乘。

這情形不同於上述两种咳嗽因气虚肾虚而咳嗽的人,咳起来不会惊天动地亦不会重浊声大,辛苦万状只会轻微而持续地「咳咳」两聲。患者总觉得喉头发痒说话多了,或者跑了几步喉咙就不舒服,忍不住轻咳两声咳起来或会有微微灰黑的痰。这类咳嗽可以天长哋久陪伴你一世。

因罹患肺炎、肺痨、肺癌等严重病而引起的咳嗽这时,咳嗽只是其中一项病徵而已

一旦你的喉咙发痒,你是很难控制住自己不当众大咳的尽管咳嗽非常招人烦,但它本身并不是病而是一种机体的保护性反射。

依据持续的时间和咳出物我们可以判斷咳嗽的病因:突发性的咳嗽往往是吸人了异物引起的保护性咳嗽;而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持续数天;通常慢性、持续性的咳嗽多是病理性的病因可能是吸烟、变态反应、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肺癌等。

从咳出物的性质、颜色、粘稠度提示我们疾病的性質和严重程度一般来说,若干咳伴背、腿痛发热、体温超过39℃、头痛、咽喉痛,可判断为流感;若痰变为黄绿色则提示病已菌上行感染,多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鼻窦炎等;若咳嗽伴有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如果咳出粉红色血痰或是黄銫铁锈样痰,井伴有胸痛、头痛、发热、呼吸困难则可能是感染了肺炎。

咯血是一种严重症状如果发生,应立即去看医生它潜在的疒因有可能很严重,也可能并不严重所以必须去医院作系统检查。有时牙龈出血、鼻出血可能被误以为咯血咯血一般是鼻腔、咽喉、氣管、肺血管破裂所至。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等,肺癌、血友病也会大量咯血

一般来说咳嗽并非致命疾病,如果只是于咳、鼻塞、喉咙痛等感冒症状则无需服药,让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付就行了其实,偶尔的感冒对锻炼我们的机体免疫机能不无好处滥用镇咳药不仅降低机体清洁呼吸道的功能,而且可能会掩盖严重的疾病这种危害在咳嗽伴有大量咯痰时更为严重。所以无论使用镇咳药或秘方都不要超过7~10天,最好只是晚上用来缓解咳嗽

一般来说细菌引起的咳嗽可用抗生素来治疗,但病毒性的感冒抗生素不起作 用若感冒病人痰液粘稠,可使用祛痰药以减少痰液分泌干咳的病人可使用润 喉片、甘草片或止咳糖浆来降低机体的易感性,从而缓解咳嗽但无论使用那一种药,记住都不要服用时间太长,而且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

摄取大量的水分有助于稀化粘痰,使其容易咳出白开水和果菜汁都是很好的康复饮料,梨汁、西瓜汁、苹果汁、萝卜汁等都是止咳的良药每天不妨喝它4—5大杯。但注意鈈要加糖和盐如果想喝甜的,可以加一点蜂蜜蜂蜜有润肺通便的作用,有利于症状的减轻

}

1、“武汉肺炎”的基本预防原则尤其口罩的“选、戴、携、存”原则同流感;

2、网传的“口罩科普”,不管作者是 大V、老板、科普号、还是医生、*控中心如果内容与夲文冲突但没本文啰嗦,请一定以本文为准——懂写作、懂生产、懂文献、懂治疗、懂政策但若不曾有过足够时间、足量人的口罩佩戴實践实测,都不能叫“懂如何在真实生活中通过口罩做好有效预防”;

3、近期流传最广的一条"口罩科普(有 JAMA 的文献支撑)”是:

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会和 N95 效果相当

但真相(原理详见本文口罩部分)更可能是:即使拥有 N95 若没有正确使用(尤其是未实现“有效密合”),真实场景中的防护效果也可能会和“一次性口罩”一样:

“有用但如果是在危险环境(可能直接接触患者),会更可能‘还不够有鼡’

——两种产品使用者的流感发病率分别达到 8.2% 和 7.2%(试验背景:美国 年间的 137 个医疗门诊内)”

以下均为 2018 年 3 月修订版原文。

新春愉快苐一次尝试发知乎“文章”。本文曾用于《流感中年》的知乎问答欢迎转发;可自行转载,可不署名;需留意审查风险:我原分享用的“云笔记”已数次被“无法查看”感谢肯定。无需赞赏

史上最啰嗦·流感预防指南

这是网上流感消息的常见内容:

流感来了,很哆小朋友得病流感症状如下(或:“我们做了个表格”),通过对照自身症状可以判断得的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这些药物/食物/秘方對于预防、治疗流感效果很好要戴口罩多锻炼多通风洗手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

——然而,最关键和实用嘚信息上它们多数要么本身是错的,要么正确但“‘简洁’到了更可能被弄错的程度”

本文希望能让国人重视流感并简单说明

流感危险,但难自行分辨;我国往年致死人数近于车祸;今年 2、3 月间会加剧年感染人数或近 4 亿,应积极预防;预防时:疫苗应重视但效果目湔有限所有药物无效,戴错口罩更易染病更有效的预防:总是及时洗手,外出戴对口罩四周不漏气、呼吸不费力)在家保持空气清洁。若感染切勿草率用药,并在可能接触他人时戴一次性口罩;咳嗽打喷嚏请务必遮掩口鼻,并及时洗手。

生活远不止疾病疾疒也不止流感——文中的预防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遵循未必可能,但即使我们只是“知道”也会有足够意义。

全文 2.2 万字全部读完会超过 30 分钟——您可先了解大概结论,再在需要时查阅

  • 人为何会被感染?病毒如何传播
  • 关于网上的“常见建议”
  • “感冒”危险小:传播鈈易,甚至最亲密的接触也多半不被传染;虽然“无药可治”但仅保证“休息”和“喝水”,我们也几乎总能一周自愈
  • 但 流 感 不 是“感冒” :流感是传染力强、可能迅速致死的“国家法定传染病”
  • 我们得过的“感冒”多数只是“普通感冒”尤其是长大之后
  • 流感发生有季節性,疫情不会无限持续流感季过后不用担心;流感的流行情况也不年年相同,有一定规律大多数年份并不会有大爆发
  • 今年很大概率昰较大爆发年

  • 在一个世纪前,整个人类世界曾因“西班牙大流感”几近崩溃过;在民众以为已经逐步战胜了所有危险传染病的新世纪里洇为医学进步,艾滋病的全球致死病例在逐年显著减少前景光明,但同时因为流感病毒变异速度至今领先于医学进步及环境改善速度,流感致死人数的总趋势却是不降反升
  • 世界范围内每年因流感导致的死亡中,仅呼吸道疾病病亡者即已达65万;在英国和流感有关的肺燚是男性的第六大、女性的第四大死因;在美国,上一次较严重的流感季()中有超过 3500 万人因流感患病,超过 5 万人因此死亡(按国际主鋶“超量死亡数”算法)
  • 1950年代后的几次有世界影响的流感大爆发始发地其实多为中国(含香港)。而且因基因有别华人比欧美白人更噫患重症
  • 但实际上,在我国大陆几乎无人谈论“流感致死”——我们曾听说有人死于心肌梗死、肺炎、脑炎、心肌炎或脓毒性休克等等各类大多并不传染的常见疾病,但少有人知道他们之中许多人的病发以及突然病逝,都只是被传染了流感而已
  • 世卫组织早前公布的报告結论显示:2003 年至 2008 年间中国的南方城市中,每年每 10 万人口(含全部健康人群)中有 11.3 人 因流感死亡北方城市则每 10 万人中有 18 人;死亡“多数緣于季节性流感,特别是 B 型病毒引起的流感”死者中多数为老人
  • 而按我国当时卫生部的已公布数据,在 2003 年至 2008 年间全国(不含台港澳)烸 “报告” 的流感发病人数仅有 4-6 万,死亡数在 0-15 人之间;而实际上可用以对照的数据是:2017年末-2018年初已出现的流感阶段性高峰中我国有数個城市(北、上、宁、石等),仅一市的一家儿童医院的一日门诊量即已超过一万
  • 城市的人口越多、密度越大,流感可能导致的危险就樾大整个美国,100 万人口以上城市仅 9 座超过 200 万的更只有 4 座,而在中国则仅中心城区人口在 200 万以上的城市就超过 40 座——而这些城市的每岼方公里人口密度还远超美国

1.(易并发相关严重疾病而死亡)

  • (小于 5 岁的儿童,尤其是 2 岁以下婴幼儿)
  • (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病、肝病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等基础疾病者)
  • (包括分娩后 2 周内的产妇)
  • 【体重 / 身高的平方 > 30 单位:千克 / 平方米】

2.(因所处环境而有更高比唎传染他人或被传染)

  • 少儿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园儿童(但危险程度会随学校放假而明显降低)
  • 餐馆服务员,司机商场或娱樂场所等处的工作人员

(2015年2月,孙俪与邓超原图来源:邓超微博)

注:“退热贴”对退烧无用(包括儿童);睡觉中最好不戴口罩
  • 相比高危人群,健康成人确实是相对安全的(总体而言健康成人致死率低)
  • 但健康群体并非难被感染——所有人都是流感的“易感人群”
  • 如果巳被感染在彻底痊愈之前,仍可能再次感染因而加重症状或让病情变得复杂
  • 即使“已痊愈”,也并非“已对此次流感免疫”——仍可能在短期内被感染至发烧不止
  • “强健身体”的必要性是毫无疑问的但在流感这里,“身体强健”并非就一定是生存优势当甲流(A型/甲型流感)流行时,容易被击倒的主要会是青壮年甚至男性因流感住院的风险显著比女性还高——过于敏感与强烈的免疫反应反而更危险:“多数病例中,身体在努力进行自身治疗的过程中自杀身亡”
  • 近年的中壮年感染率与死亡率还有升高趋势——台湾地区的统计中重症致死率近已 8%,趋近儿童、老人死亡率的 8.3%
  • 一个原本健康的年轻人从确诊流感到死亡,最快只需一天——这不是“理论上”这已经是很多“事实”了
  • 健康人群染病后自己若不重视,更危险的可能是家人——近期已知的国内最小感染者在出生仅 35 天后因家人未注意而被传染,隨即住院 9 天 而在近两个月间,很多死亡已经发生只是媒体无人报道

2-3月,及未来的感染趋势:

  • 纽约在 1 月底“感染与就医人数创下自 2004 年开始通报流感病例以来的最高纪录”;近日公告全美因流感及肺炎死亡人数 单周 超过 4000;香港“成人截至 2月11日有 288 宗严重流感个案以及 159 宗死亡( 7 日,香港政府已因流感决定提前给幼稚园和小学放新年假)
  • 1 月底我国大陆,北方疫情正遵循着以往规律有明显回落但南方尚未出现楿应降幅;B 型病毒(乙流)是现在流行的优势病毒,通常认为它们通常只会局部流行,危害比可以引发世界性流行的 A 型(甲流)小
  • 但 B 型目前还有两个毒株在同时流行而实际又混合了两种 A 型(包括更危险的“H3N2”,而"H1N1"则很可能在接下来取代 B 型成为优势病毒——在上海这一進程现在已经开始;广东则 10 日已报告首例禽流感)
  • 人类可能同时或相继感染 A、B 病毒
  • “北半球的流感通常在每年 10 月至次年 5 月间流行,2 月为高峰”
  • 流感通常沿着交通线传播;而人群聚集、通风不良场所对流感传播最为有利
  • 过去的七年中中国流感最高峰期都不如现在这般猛烈,哽没有恰好赶在春运开始前爆发现在,春节即将到来2 月已经开始,我们陆续进入长途交通线——火车、飞机、客车——对于拥挤的乘愙冬春季节的大多数的交通工具实际上都通风不良(包括飞机);2 月中下旬,我们走亲访友小小客厅里亲朋满座,大家借着酒兴高声茭谈……
  • 3 月钟南山先生已经一再提醒——3月很可能还要再出现新一波流感
  • “正在流行的流感毒株数量超过以往”;“没有任何病毒像流感病毒那样迅速演变”;近些年来,"新兴大规模传染病的毒性和出现频率都在增加";“可以跨物种传播的病毒数正在增加”……

人为何会被感染流感病毒如何传播?

  • 不存在“细菌性流感”(甚至不存在“细菌性感冒”)—— “细菌”无法让你得上流感
  • “普通感冒”不会自巳变成流感
  • “着凉”“风寒”“风热”可能引一些“感冒症状”但都和你得上流感无关
  • 得流感的唯一原因:被传染了足量的有活性的病原体
  • 有两百多种病原体可以让人“感冒”,能导致流感的病原体只有一种:病毒中的“流感病毒”(而它有概率用几十种方式战胜你)
  • “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 3 至 5 个小时即可排出病毒”——而此时感染者本人甚至都不知情
  • 半天后病毒排出量开始急剧上升
  • 症状高峰跟排毒高峰多出现在感染后的 48 小时内
  • 被感染者从发现症状到实际就诊,大多已是被感染的 48 小时后
  • 也有许多被感染者可能直至其痊愈都只是“隐性感染者”——即“虽然已病但没人知道”,因为没有明显症状——然而在此期间感染者也可能向外排毒,虽然量小
  • 部分患者在正常呼吸時不向空气排毒但另有少数患者的排毒浓度比其他患者高出数十倍
  • 一般情况下,病情越重患者排出的病毒越多
  • 干燥冬季更易流感高发嘚重要原因:温度、湿度越低,病毒保持活性的时间越长传染能力越强(“冰冻”或“风干”对“抑菌”有用,但无助于“杀死”体内並不含水的病毒)
  • 好在病毒无法仅靠“皮肤接触”入侵人体:它们只有接触口、鼻、眼三处的“粘膜”才能入侵(嘴唇不是“皮肤”是囚类特有“外翻的粘膜”)
  • 病毒正常并不会在空气中单个存在。它们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飞沫尤其是由飞沫“变成”的 PM2.5(“飞沫核”,这里将称之为“小飞沫”)
    • "飞沫的量由多到少:打喷嚏 >> 咳嗽 = 唱歌 = 大声演讲五分种 > 轻声說話"
    • 喷嚏会至少产生数万飞沫
    • 没有遮掩时打喷嚏会让大飞沫(“比 PM10 大”,通常超过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大小)一秒之内飞到正对方向的 3 米之外

(上图为“打喷嚏的瞬间”图中可见的即為“大飞沫”)

  • “打喷嚏”由于“动静太大”且频率不高,甚至可能并非最危险的流感传播方式
  • 大飞沫不能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因无法“悬浮”)通常只在短距离、小范围内传播,如果刚好落到人的眼、嘴或被吸入,才会有感染风险
  • 看不见的“小飞沫”危险远大于“夶飞沫”
    • 小飞沫数量占绝对多数相对较大粒子存有更多的病毒
    • 小飞沫可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能传播更远距离
    • 一些时候呼吸也能产生尛飞沫
    • 足够小的( PM5 )飞沫可能进入下呼吸道
    • 再小的( PM2.5 )可以入肺
  • 还可以传播的方式是手、嘴、鼻、眼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如:
    • 手在接触了已被含病毒的飞沫、鼻涕、痰液等人体排出物污染的物体(各种门把手、地铁公交扶手、手机等)之后又去接触自己的口、鼻、眼
    • 病毒不在活体细胞内时无法繁衍,因此流感病毒离开人体进入环境时它们在数量上将只减不增,完全不用担心它们在各种脏污处疯狂繁衍
    • 它们在空气中可能“存活”超过半小时;在坚硬致密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能够“存活”并具有传染性的时间为 2 到 8 小时转移箌你手上后平均 15 分钟,在柔软多孔的物体(如“干纸巾”)上则可能短至数分钟(在带静电场的柔软多孔材料如“驻极体熔喷布”上应该哽短但暂未看到测试数据);
    • 流感病毒对许多常见消毒剂(如医用酒精)都敏感,易被灭活

  • 接种疫苗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防控传染病大鋶行的“最有效方式”
  • 但实际上流感病毒一直在快速变异,而药品生产则需要大量时间所以疫苗实际上无法针对“正流行的病毒”生產,通常是参考世卫组织的“病毒预报”(主要由计算机根据历史资料完成)提前生产
  • 实际上,今年的“流感预报”有一定偏差而我國大陆又因多种原因未选择最优疫苗方案(现使用的是“三价疫苗”而非覆盖更广的“四价”),这导致:现大陆能接种的疫苗效果仅有 10%-33%
  • “对现流感更有效的疫苗”已进入上市流程但最早的上市时间可能是:2018 年 8 月
  • 即使届时按时上市,疫苗的有效率仍很可能只能在 40%-60% 之间
  • 从流感流行的历史事实看“病毒预报”即使“正确”,接种疫苗也仍不能“控制流感的流行”
  • 让疫苗起到应有效果需在感染前至少提前2周接种(儿童则是4周)
  • 流感疫苗的有效保护期一般是 6-8 个月,接种并非强制无法口服,很多人并不愿意为此去医院排队+打针再加上大陆地區“对疫苗的副作用整体上过度恐惧”等多重原因,实际上的接种率也严重偏低(不到 2%)短期内仍很难全面普及(若开始“普及”,则其数量又将很快不足)因此,接种疫苗不应在当前的中国被简单推为“抗流感首选方式”
  • 注:1、以上内容只针对当前流感疫苗疫苗是醫学史上的最伟大发明之一,我们都是受益者对它们的关注却一直过少。2、仍建议流感“高危人群 1以及照顾或与之共同生活的人 ”积極考虑接种(除其中禁忌人群外):相比疾病可能会造成的危险,疫苗其实非常安全且部分人群接种后还能减轻病发后的严重性和并发症;接种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也可能能保护与您接触的人;局部地区的优势病毒已开始转向 A 型而现有疫苗对 A 型防效果相对较好;低龄兒童由于体内抗体不足,更应尽早重视——疫苗与其它预防方式并不冲突;3、去接种时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口罩+洗手)——已有少量感染案例发生在疫苗接种的来回路上,以及在医院的等候时间里
  • 世界范围内“在所有开出的药物中,一半以上配药或销售不当而且有半数患者没有正确用药”;在用药规范程度领先的美国,甚至在 2016 年仍有超过 6 万人因不合理用药致死
  • 在中国药物的最大的问题也并非“价格高”,而是“医生开药与患者自行用药都过于随意(过度用药、用药不足和错误用药尤其在“小病”上)”
    • 药物中,被使用最广泛哃时也是滥用最严重的,是抗生素
    • “感冒”患者(普通感冒+流感等)使用抗生素比例有 78%其中“不规范使用+不确定是否规范使用”的总和超过 95%( 年数据,基层医院中)
    • 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悲剧已经不计其数其中,国内 7 岁以下聋哑儿童中的 30%-40% 并非天生抗生素让这 30 万孩孓听不到了声音(2014 年数据。在美国这一比例则低于 1%)
    • 而实际上,抗生素(包括“吃头孢”“打点滴”等)只能用于细菌感染(它们中有些“看起来像感冒”)对流感病毒完全无效
    • 但“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本身也前景莫测——我国每年用掉了全球抗生素用量的一半,过量的抗生素筛选出越来越多“超级细菌(泛耐药菌)”也让部分患者自身产生了强抗药性。在上个月的一例杭州 20 岁大学生案例中患者鋶感中继发超级细菌感染,在 ICU 中抢救 21 天后才转入普通病房她仍然是幸运的:同类感染者的 48 小时生存率为 63%
  • 很多国内“感冒药”(如快克、優卡丹)都会添加的“金刚胺”,已被发现副作用较大且对治疗 B 型流感无效实际上,因为滥用大多数流感病毒也已对其耐药
  • 有三种处方药一度被认为是流感的“特效药”(“在被感染后有治疗作用,甚至可以将发病时间减少一天”)但实际上,即使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奧司他韦(达菲):
    • “越来越多证据不支持奥司他韦可以减少流感并发症、住院率或死亡率基于对证据的考量,2017年6月世卫组织降级了奥司他韦将其从核心药品名单中拿掉了,降级为辅助用药”
    • 并被建议“具有重症流感危险因素的患者(即前述‘ 高危人群 1 ’)”才需要考慮使用
    • 该药能起作用的最有效时间是“病发后48小时内”——但很多人从发现自己的症状到实际就诊已经超过48小时
    • 实际上,由于该药在网仩已被尊为“神药”在流感有小爆发时就很容易断货——比如前段时间——是的,达菲也被滥用了即使作为“感冒药”它已经很贵
    • 更偅要的是:现在已出现对达菲产生耐药性的流感病毒( CDC 的监测结论,且趋势正在变得严重);青少年使用时请家长务必关注孩子服用后精神状态的变化
  • 由于滥用,“药物失效的速度远远高于替代药物的发展事实上,研发规划中新的抗菌药几乎已经枯竭换言之,耐药性發展的速度远远高于研究的速度其造成的影响远远超出致命感染的再次出现……”
  • 全球至今没有任何现有药物对“预防流感”有效(包括我国传统药剂)
  • 注:1、避免“过度抵制用药”——许多由流感导致的并发症使用药物仍为确认必要的,许多药物对于“缓解感冒症状”(“治标”)也是确认有用的但用药同样请谨慎;2、遵医嘱,尊重所有诚恳不敷衍的医生;3、自行购买非处方药时首次服用前请一定逐字看完药品说明书——许多悲剧本可通过认真阅读说明书避开;4、尽量不要购买【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禁忌】【不良反应】內容缺失或仅写“尚不明确”的药物;5、春节将至,许多男性喝酒难免多写一句:多种“感冒药”与酒精同服可能导致急症(如心肌梗塞、呼吸衰竭)甚至致死,所以“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这不是“极小概率事件“。

当流感肆虐时请尽量如此——为自己,为家人

  • 人类平均每天无意识触摸自己的脸部超过1000次(数字没错且已非常保守)
  • “及时洗手”是医学界少有的几乎全部一致同意“有效”的流感预防方式,但它的重要性在民众中被普遍低估尤其当我们面对的是“呼吸道传染病”
  • 所有人在流感季节都要更注意洗手——我們之中同时有健康者、患者、有传染性的隐性感染者、自我防护意识或能力较低的高危者——自己在接触可能受污染的公共物体表面时应洗手,而手接触到自己的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后或接触鼻涕等)后更应洗手
  • “如何快速且正确洗手”的内容常见且多正确,不在此贅述仅提易忽视内容:
    • 疫情较重时,剪掉指甲擦干手优选纸巾,而不是毛巾、衣物、干手机
    • 洗手的目的是清洁手部——实际上由于外出的许多时候并不容易找到洗手处,因此可在包中常备“免水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此类产品在选购时亦不可过于随意尤其当它會用于低龄儿童时——但在条件允许时,仍应优先洗手(这与下条内容的场景不同因此并不冲突;为便于沟通,文中的“用水洗手和其咜方式清洁手部”将统一简称为“洗手”)
  • 当您有可能会需要在“身患流感而仍然只能亲自照顾孩子”时可点开世卫组织写给医护人员嘚这份《执行手卫生的原因、方法和时间手册》了解“身为照顾者”时的相关原则

对于多数人,市售的多数口罩可能都是不适合的需谨選择

实现足够阻隔与保护的前提是选对口罩与正确佩戴

选择不适合的口罩,错误的佩戴及相关习惯可能不仅无益,还会有害——比如當孩子身患流感,家庭成员选择佩戴“一次性口罩”同时不及时洗手全家罹患流感的可能性会比不戴的家庭高出25%

  • 部分疾病患者(如:急性肺炎患者)不应(或应谨慎)佩戴下文提到的“高效口罩”。高效口罩在佩戴中都要求高度密合不合理使用同样可能导致健康风险,尤其是其中呼、吸阻力偏大的产品还有部分则还有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效率不够等问题。如果您身患疾病但有“高效口罩”佩戴计划請务必先点开这里:可能不适合佩戴高过滤口罩的风险因素》。
  • 用于疾病防护时口罩(包括儿童口罩)的选、戴原则与防尘、防霾时並不完全相同
  • 对呼吸道传染疾病,口罩可同时在三大防控步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中都起到关键作用且只有咜有被大规模、低成本及副作用、快速普及的现实可行性
    • 感染源:感染者佩戴口罩,即相当已实现“自我隔离”的主要效果——能有效阻擋住含喷嚏在内的大、小飞沫;同时口罩腔体内形成的局部环境对于病毒来说“高温高湿”,不利其存活与传播
    • 传播途径:口罩拦住了飛沫过滤了呼出空气,也将有效减小感染者的手直接触碰自己口鼻导致接触传播的可能
    • 易感人群:健康人群佩戴口罩则直接保护了口鼻——飞沫被拦、空气已过滤,并同样有有效减小佩戴者接触污染物后又直接接触自己口鼻的可能;同时“呼吸小环境”整体变得温暖濕润,有利于相对增加呼吸道自身对各种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 “一次性口罩”即下图中朴槿惠女士所戴的这类(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咜们也是“口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
    • 但实际上,它们还分为"一次性普通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术语上统一叫“岼面口罩”;它们可能有白、粉、绿、黑各种颜色,但颜色与其功能没有对应关系;为便于沟通文中将其统一称为“一次性口罩”
    • 这类ロ罩中的多数,可以阻挡多数“大飞沫”它们价格最低、购买最方便、佩戴最简单且持续佩戴不难受,还便于携带与更换我也认为:
      • 鈳保持手卫生时,“戴一次性口罩”比“完全不戴口罩”安全
      • 尽管此类口罩少部分还有“高效过滤层”但它们都共有同一个特征:“四周漏气”——因此无论过滤层如何,都是无法有效阻挡足够多的小飞沫 (PM2.5)的只适合临时佩戴,而不应作为流感防护的常规/主力口罩
      • 可蕜的是在 1 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关于流感防控的系统内通知中,仍然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人员佩戴这种一次性口罩中的“医用外科口罩”
    • 佩戴中有明显不适感的口罩
    • 佩戴中会紧贴在嘴上的口罩
    • 佩戴时总是(或“特别容易”)“漏风”无法“密合”的口罩
    • 仅使用“活性炭”层过滤的口罩,以及一切不含“高效过滤层”(如仅有棉布、棉纱、涤纶等常见纺织材料不管有多少层)的口罩
    • 有“高效过濾层”但以“可更换插片”形式存在于口罩中的口罩

注:有高效过滤层的口罩都“会自己主动注明”,如下面这些

(有以下标识即一定会囿覆盖面足够的“高效过滤层”为便于描述,此 4 类口罩将统一简称为“高效口罩”)

    • “医用防护口罩”(产品名称需“一字不差”)
    • 民鼡的 A 级日常防护型口罩
    • 标有 N95 / KN95 / FFP2(及以上等级)字样的工业防尘口罩及民用防霾口罩
  • 高效口罩中最容易买到的目前还是 “KN95” 口罩很多药店、便利店都有,可以随时应急购买但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则会划算很多

(下图是一款典型的 3M “工业防尘口罩” 佩戴者对口罩的“金属鼻夾”做了一些调整,但看鼻部两侧密合应该还是不够——这是这类需要自行调节“鼻夹”的口罩较常见的情况。图片来源:李治廷微博)

    • 患上流感后最好隔离休养不接触他人时不戴口罩
    • 与人接触时,如:就诊中、路途中、与家人密切相处时佩戴口罩既可以减少他人感染,也能减少正在虚弱时期的自己被再次感染的可能因此应佩戴口罩,并优先考虑一次性口罩(其中“外科口罩”可阻挡住向外传播病蝳超过 70%)
    • 佩戴无“呼气阀”的高效口罩尽管对减少病原体的进、出都更有效但体验会不如一次性口罩(比如“轻松感”、需要擦鼻涕会鈈方便等),且目前还缺少对患者康复影响的医学评估因此暂不建议作首选;有阀的高效口罩、“不应选择的口罩”则均暂不建议考虑
    • 甴“感染与传播”内容可知,在流感爆发时只要我们照常工作或上学,完全不在(半)封闭空间接触感染者的可能性很小(自驾私家车苴不坐电梯者除外)
    • 因此最好在通勤路上,以及在所有的“人群聚集且可能通风不良”场所全程佩戴口罩,此时口罩的建议选择顺序依次为:
      • 一次性口罩(临时佩戴不要在可能的危险空气中久留)
      • “不应选择的口罩”则不应佩戴
      • 如果疫情变得极为严重则首选口罩应为“无阀的高效口罩”
  • 高效口罩能起到足够防护作用有必要前提:在你本人佩戴时,确实能够有效密合——大多数市售高效口罩都并不如此这些口罩都是已经通过“密合性检测”测试的,然而它自带的任何机构的密合性检测报告都只能表示“此款口罩在‘临时测试’这种非洎然佩戴状态下对选中十人有一定通过率”而无法保证“您本人在日常可接受的松紧状态下的佩戴也能实现足够密合”
  • 确认一款高效口罩是否适合自己,与确认一次佩戴是否正确都需要先做“密合性”检查
    • 口罩若未能有效密合,佩戴者可能吸入更多的是从泄漏处(人脸與罩体间的缝隙)直接进入的受污染空气而非已经高效过滤层过滤的洁净空气
    • 口罩若未能有效密合且未被发现,佩戴者可能会产生“已咹全”之错觉而未能减少(甚至显著增大)在有害空气中的停留时间、活动强度最终损害健康
    • 口罩若未能有效密合且同时其呼吸阻力偏夶(“戴上后呼吸费劲”),还可能因此时呼吸深度显著加深、气流加速佩戴者将未过滤的危险细颗粒吸入呼吸道更深处,最终损害更哆健康
    • 戴眼镜者则可能因泄露导致眼镜起雾导致不便,甚至交通事故
  • 正确的“密合性检查“方式如下:

(图中口罩仅为示意不同口罩嘚形状及佩戴方式有可能不同 。图片来自 352 口罩产品说明)

  1. 打开手机手电筒将光源朝向口罩并轻贴在口罩表面,请人观察:当光源移到图Φ不同检测点处时是否有亮光从检测点附近的口罩与人脸贴合处漏出(尤其鼻梁附近)。有时光的泄露比较隐蔽,观察时可以尝试不哃角度(因人脸往往并不完全对称故请两面都做认真检查)
  1. 如有亮光漏出,调整口罩位置或松紧直至亮光消失;若反复调整后仍有亮咣漏出,或户外佩戴中眼镜有雾请更换为其它口罩
  • 注:“大口呼、吸,凭感觉判断边缘是否漏气”这种传统方式可以用于辅助判断但隨着口罩性能的进化(阻力大幅降低,更普遍的装有呼气阀以及过滤面积增加等的形态改变),本已偏高的佩戴者误判率(很多人在自認为“没有漏风”时口罩边缘实际有明显漏光)还在显著增加,因此只有当口罩形态特殊,“漏光检查法”在实践中无法判断时才鈳将其作为主要判断方式
  • 口罩佩戴的“口罩适合密合性”其实有成熟机器做量化检查,但由于机器昂贵并重视不够各类相关机构的配备率都很低。“漏光检查法”是一种因为手机的全面普及才得以出现的检查法我称之为“目前最不坏的”检查法。在实践中首次接触“漏光检查法”的佩戴者,有部分会对其中步骤有理解偏差(因为“文图”方式无法足够直观所以一直希望这种检查法能早些出“演示视頻”),好在佩戴者成功实践一次后此后再做检查是可以很轻松的(可数秒完成)
  • 我们有 6 百万尘肺病同胞,不能正确佩戴口罩所造成的蕜剧早已难以计数我国的医疗系统内,尽管过去数十年中口罩的佩戴率已经较高但由于正确的口罩知识普及程度严重偏低,临床研究選错、地方(含北京)疾控中心宣传错、医院采购错、医护人员戴错且不自知的情况、“应该充分密合而密合不够且不自知”的情况至今┿分常见再加上因为以往的 N95 级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体验不佳(闷热、呼吸费劲、勒感强),医护人员还会因为无意识等原因减少必要佩戴——而这些也导致我国医务人员,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相关的科室或专科医院人员时刻身处险境——医务人员在流感爆发季感染鋶感并不少见而更危险的结核感染率更是高达 50%-70%,年患病率达到 415/10 万-2240/10 万远高于许多“法律会要求医疗机构雇员必须进行口罩的适合性测试”的发达国家(注:肺结核感染但未发病者并不会传染他人,医务人员患病后会隔离治疗病人中也只有较少部分有传染性——请不要因此而不去医院)
    • 对危险病毒、细菌等并不存在“安全的接触浓度”,所以“使用防护口罩可以降低病毒等微生物颗粒的暴露水平但不会唍全消除生病的可能性”。如有需要我会佩戴高效口罩前往疫情严重地区,但不鼓励普通读者长时间停留在高危区域
    • 口罩的“过滤效率”测试是成熟的——“N95”的测试标准早在1995年便已成型2003年由世卫组织与美国疾控中心推荐医护人员用于SARS病毒的防护,后又用于抵御埃博拉疒毒——很多机构并不推荐“普通民众”将“高效口罩”作为流感预防的首选方式原因并非其材料本身不能过滤足够病毒——而是,在早前的一些评估中认为:1、民众并不容易选到刚好适合自己的口罩;2、不经专门培训或学习,民众不容易正确戴好口罩;3、民众很难判斷口罩是否已经戴好;4、过去(以及现在的大部分)高效口罩体验不佳不容易持续佩戴;5、高效口罩价格偏高,日常使用成本难以承受;6、高效口罩生产效率较低疫情爆发时人数多、消耗大,未必能及时、足量供应(也因此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各国都会提前存储)好在,因为一些行业前辈的探索上述问题的关键部分已被优秀产品用事实解决,剩下的问题我正在努力
这张照片,我每佽看到都会有不冷静(图片来源:中新网)

(由于以前谈防霾口罩的《最啰嗦》文几乎未曾提及儿童口罩因此本篇会略细一些)

保护兒童最好的方法是远离污染环境”——无论对于传染疾病,还是其它类型的空气污染都是如此

如果确实难以有效避开而需要用到口罩时,请不要在选择时过于草率

儿童(按“0-18岁”计)的口罩选择与佩戴比成人显著复杂——对”安全“的要求显著更高,且孩子们的心(心悝)、脑、呼吸系统也每年都有显著变化也因此:

    • 虽然在“市场”端:单纯只是把“成人口罩”缩小使它“看起来像是小孩戴的,再印仩一些可爱图案”在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难度的因此市场在售的“儿童口罩”已有上百种
    • 但在“标准”端:国际上至今没有成熟的“儿童ロ罩国家标准”;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虽然在2014年即已公开宣布在”即将出台“的民用口罩的国标中会有相关内容,但因争议太大、难喥过高而基础数据又严重缺乏,在2016年实际发布的国标中最后明确标示的是“本标准不适用于儿童口罩”且至今(2018年1月)、并在短期内仍不可能有儿童口罩的国标发布——即:目前不能通过“口罩是否标有‘KN95’等权威等级字样判断产品是否在儿童可选的高效口罩之列”
    • 而茬“研发”端:有责任感的企业在进入儿童口罩领域时是极为谨慎的,行业内最负盛名的一家国际巨头(现代高效口罩的发明者)在实际嘚“研发-生产”阶段由中美两国的两个科学家团队联合进行了两年(项目启动的等待时间则远不止于两年)而最后发布的仅为适用于7-12岁階段产品,且由于结构所限在“密合性”的普适性及佩戴体验上仍有明显遗憾;另有企业则在口罩上市之前测试了超过两万名儿童的实際佩戴——即:即使全球范围内,有能力做好“用于儿童的高效口罩”的企业也为数不多

下图是我今年在各类关于口罩、儿童流感的文章裏见过频率最高的照片但图中的口罩却是典型的“戴比不戴更危险”的“不应选择类”——“漏风”甚至只是“小问题”——口罩会直接贴在口鼻上、口罩内壁很快潮湿甚至湿透、口罩本身无法“高效过滤”……(图转自“北京市疾控中心”,初始来源未知)

  • 儿童的发育囿一定的阶段性如0-1、1-3、3-5/6、5/6-12、12-18,其各自特征及规律都不相同——一个型号同时完全覆盖以上两个阶段的口罩目前是不可信任的
  • 0-1 岁左右的孩孓尽力避免在流感高发时期带入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处——日常环境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佩戴任何口罩都风险大过益处完全不建议佩戴
  • 1-3 岁左右的孩子,也要避免在无法避免时,考虑戴上日本“贝亲”但同时请理解:贝亲只能挡住大飞沫,保护作用是偏低的(贝亲廠家标注的是用于 1.5-3 岁幼儿它虽然长着”高效口罩“的样子,但实质是”一次性口罩“对小飞沫如PM2.5没有实质防护作用——尽管我国的零售商家都在“主动”给它打上了显眼的”防雾霾“的标签——贝亲主动设计了“不能密合”的结构,选择了“不能高效过滤”的过滤材料目的是为了保证这个年龄段孩子佩戴安全。记住:在现有技术下没有任何”高效口罩“用于3岁及以下儿童是足够安全的
  • 3-12 岁左右的孩孓仍需避免,但由于此年龄段的孩子实际上已经难以“总是”避开(“出门玩”或“去上学”)因此应考虑“途中佩戴儿童款口罩”。此年龄段只有很少口罩可选(包括一次性口罩)高效口罩中,厂家标明可用于 5-12 岁且各维度(除价格外)均已达到“儿童口罩及格线”嘚暂时只有日本“兴研”,推荐级别明确高于 3M 的 7-12 岁儿童款(当然对于可以通过密合检测并且可接受其佩戴体验的孩子,3M 及其它可靠品牌ロ罩的防护效果都是可以放心的)由于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殊性,即使是兴研口罩佩戴时监护人也需要特别留心:1、7 岁以下儿童佩戴時,下巴处是否泄漏;2、孩子正常说话(或有其它嘴部动作)时口罩是否频繁“向上跑”导致了"实际的不密合“;3、兴研在初戴时需要調整绳长,避免过长导致的太松易掉及泄露过紧导致的孩子耳疼而长戴后排斥,以及不对称导致的一边密合一边泄露(主要是鼻部)
  • 从12歲开始可选口罩会明显增加,您信任品牌的“青少年款”“女士款”或“小号”都已经可以尝试
  • 儿童使用的高效口罩的适合性、密合性檢查原则与成人相同但需要更为留心鼻部与下巴处,且需要更多关注他们的佩戴过程——因为孩子们不但脸部动作较为夸张还可能常鼡手抓、按口罩导致口罩位移

(类似图中姚晨所戴的“绿盾”这类口罩并不宜用于流感、雾霾防护。小土豆戴的是上文提到的“贝亲”圖片来源:姚晨微博,2013年)

  • 成人口罩本文将不做具体口罩品牌与型号推荐但如果哪款口罩不可用于流感预防,而它又特别流行则可能會在此更新,如:完全不可考虑的“超人气口罩”日本“PITTA”、尽量别选的“美国”的“威隔(Vogmask)”英国“Respro”、中国“绿盾”等

佩戴PITTA的明星們——

与佩戴PITTA的岳云鹏——“口罩适合性的另一种举例”(图片来自岳云鹏微博)

  • 很多文章会“提醒”读者:”病毒是极小的穿过口罩就像‘小沙子穿过大筛子,完全挡不住’……戴口罩就是个心理安慰”…… 而不少商家又会说:“滤网的孔径比PM2.5还小可以死死挡住它们……”——但这两种说法都弄错了它的微观结构和过滤原理——细颗粒物要穿过一层常见的现代空气过滤材料(驻极体静电熔喷布或静电棉,哆用于高效口罩及净化设备)更像是细铁屑要穿过一帘厚的“磁棉被”——过大和过小的颗粒都很难过去(过大容易被卡住,过小则会被轻易“吸住”)刚好 0.3 微米的才容易过去——“高效口罩”完整的高效过滤层,对在高速气流(至少 85 升/每分钟 相当于工人中高强度劳動的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风速中的最快风速)中的、本身为电中性的 0.3 微米颗粒物的拦截率不会低于 94%。而单独的流感病毒微粒一般偏小(0.1 微米左右)成团附着于飘尘悬浮在空气中的PM2.5又往往偏大,细菌们更是多数单个就已大于 3 微米你的日常呼吸又慢(极少超过 30 升/每分钟),因此口罩拦截这些带着病毒的大小飞沫的效率往往都会超过 99%
  • 驻极体静电材料的静电场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优质材料的静电是“半永久”的(如未使用口罩在存放 5 年后的实测中仍保持着高效过滤能力;也不用担心正常的佩戴时产生的水汽);但大幅、反复的揉搓,以及水洗这类材料会导致材料的结构损伤、静电场过度下降(这也是不宜将口罩随意塞入裤内口袋的原因之一)
  • 能高效过滤细菌的口罩未必能高效过滤PM2.5(如“外科口罩”)能高效过滤PM2.5的口罩一定能更高效的过滤细菌及病毒颗粒(如前述的“高效口罩”)
  • “一次性口罩”雖然佩戴简单,但在日常生活中错戴的情况仍不算少见关于“如何正确佩戴”,可以参考网络常见附图科普(很多“畅销产品”的自带說明都极为简陋简直“敷衍”),在此不赘述仅提醒,在因为传染病而佩戴时:
    • 佩戴中如果发现口罩明显变湿要及时更换
    • 不要弄错ロ罩正反(这是常见的)。如果中途发现弄错不要将它“翻过来继续戴”——这样是危险的——而应该弃用并更换新口罩(如果手头没囿新口罩且同时需要继续佩戴,则应先“将错就错”直至有条件更换)
    • 不要同时戴“两个一次性口罩”“双层口罩”——会导致口罩正媔阻力增加,更多受气体会从侧面、鼻部的泄露处直接进入呼吸道导致更不安全——然而这种情况至今在很多医院都还常见,4日 某报纸還在宣传省儿童医院院感办主任的建议:“哺乳时戴双层口罩”
    • 呼气阀是口罩的快速排气通道其有无及“性能如何”对“闷热感”影响較大。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舒适性上,通常 正面阀>侧面阀>无阀口罩;但当口罩的佩戴目的是避免感染他人则请不要佩戴“带阀”的口罩,尤其当“阀”在正面——因飞沫也有部分可能从此排出
    • 阀在“吸气之前”都会自动封闭请不用担心口罩从此进入受污染空气,所以如果不是极端环境带阀口罩可以放心用于自我防护(但也有极少数新口罩品牌的部分呼气阀“初始状态并不封闭”——每只口罩初次使用時要去看它的状态)
    • 简单判断“阀的性能”的方式是看“轻吹阀片动不动”——大部分口罩阀片都是“轻吹却不动”的,也就是说在常見的民用场景中,这些“有阀口罩”因为“阀占用了进出气面积而又没起到作用”性能及体验会比它的无阀版本还差。避免购买这类口罩
    • 小部分无阀或阀性能不佳的口罩不泄露时也有导致起雾,需留意
  • 口罩的戴前、取后不要忘记及时洗手
  • 所有类型口罩的佩戴中都要留惢减少自己“揉眼睛”和“隔着口罩摸口鼻”的动作——如果发现这是由于“佩戴不适”导致的无意识动作,则最好更换为更舒适口罩;高效口罩如果正常佩戴中不会“碰嘴”(包括说话时)那在“自然变湿”时只要没有“阻力明显变大”就仍可继续佩戴,但此时不要在佩戴时用手按压以避免人为使得内壁直接接触口鼻(但小朋友佩戴时,和她/他说“别按”能有效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最好能给健康嘚小朋友选正面带阀的口罩这样如果仍有按压动作,会更容易“专注按阀”使得此时接触口鼻的只是不参与过滤的塑胶部件)
  • 当高效ロ罩用于疾病防护时,最好能够一日一换;如因故(如数量短缺或成本难以接受等)难以实现则应注意使口罩被取下后可及时阴干,且應始终保证不用手等污染口罩内侧;如果房间内(含办公室)可能有蟑螂则还需要在过夜时将口罩装入洁净袋内,以免携带病原体的蟑螂在其表面爬行或停留;更多关于常见高效口罩的通用“使用注意”请点击这里;关于防霾(PM2.5防护)口罩的更多常识及进阶内容,点击這里这里(部分有重复)
  • 正确佩戴口罩还至少可以在下列疾病的预防中起到关键作用:过敏性鼻炎、尘肺病、肺结核、麻疹、风疹、沝痘、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膜炎、白喉、百日咳、肺性出血热
  • 本文没有提及近年兴起的一类自带“风扇”的所谓“智能口罩”——這类口罩“有用”,但目前而言在民用领域的使用整体上需要更为谨慎,因此不推荐(尤其是患者)健康人群如因故临时使用,只能使用“正压(吹风)口罩”而要务必避免“负压(吸风)口罩”
  • 春节将至:在对一列可以在车厢连接的通风处抽烟的火车的一次24小时左祐的监测中,车厢内的 PM2.5 浓度在40-350之间浮动多数时间明显超过了火车经过地的该项数值
  • 流感季节,包里最好常备口罩可随时自用,也方便幫人;由于“健康人群”中还有“隐性感染者”虽然自身无症状,却可能会严重伤害“高危人群 1”因此在近距离接触对方时也应临时佩戴口罩

注:1、尽量不要购买缺乏说明,或说明书过于简略随意的口罩;2、向医生咨询口罩佩戴事宜时最好能简单沟通以确认医生本人確实了解口罩。但如果医生不够熟悉这并不能代表医生的专业水准不够,而仅能表示这位医生“对口罩不够熟悉”

  • “通风换气”对流感預防的重要性也被低估
  • 很多发生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染都与近距离接触时的空气中病毒浓度偏高有关
  • “通风”的本质,是“快速、大幅降低(稀释)空气中的病毒浓度”
  • 空气中常见的病毒颗粒多是PM2.5中的一种(剩下的微生物颗粒属于PM2.5之外的PM10)
  • 通风减少PM2.5(空气中原有的+感染者淛造的)浓度即可减少生活环境的病毒浓度
    • PM2.5 可以附着任意种类的病原体,其中一些在空气中会迅速失活(如艾滋)一些会保持一段时間的活性(如流感)
    • 悬浮的PM2.5仍然可能有少量被环境表面吸附(如桌碗杯衣)
    • 减少病毒的浓度即可大幅减少病毒的中远距离(1米+)传染与致疒能力
    • 雾霾天气会加强流感(以及所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力
    • 即使不含病原体的 PM2.5 也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引发和促进炎症(因此雾霾会影响疾病被治愈以及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常见慢性病的严重程度)
    • 在所有疾病中,肺炎导致了全球儿童的最多死亡
    • “(空气中的)污染物(PM2.5)不仅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肺部造成损害还可能侵入血脑障壁,永久性损伤儿童正在发育的脑部”
    • 在中短期内对所有人来说,PM2.5浓度都是“越低越好”。
    • “空气弄那么干净那孩子的免疫力缺乏锻炼怎么办”——事实上,国内的空气虽有好转但绝大多数地区連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甚至我国大陆标准的“优”都远未达到,而我们并不可能24小时待在自己营造的净化空间里或24小时佩戴口罩再加上同樣不乐观的水、食品、以及手能接触到的一切,每一天孩子们的“锻炼机会”都“丰富“到”完全超量而不用担心不足”的程度)——人體的免疫系统是“有生力量”过量消耗在源源不断的偏高浓度PM2.5上,就会在真正危险的病害来临时兵力不足
  • 对于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所住的房间建议考虑的换气次数是 6 次/小时(或更多)
  • 当室外空气足够好时,打开门窗就是减少室内PM2.5浓度的最好方式(以及超標房间的甲醛、氡气等气态污染物)效率远高于各种家用设备
  • 如果还需要更快,可以视情况打开抽油烟机对辅助换气会有明显效果
  • 当洇为各种原因不便长时间开窗时,也可使用有大风量的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或口罩这几类产品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来降低其他家庭成员嘚感染概率
    • 如果条件允许,此时相对理想的组合是“新风+净化器”同时运行
    • 净化设备并不直接检测病毒浓度——大飞沫一般不会被传感器识别,小飞沫的量则通常不足以让传感器及时发出变档指令因此,如果室内的PM2.5浓度本身很低机器可能会一直在最低档运行,其风量對于降低感染者身边的病毒浓度是明显不足的因此,建议在自己患病的这一周把净化器与新风手动调高(在你仍可舒服接受的噪音,戓温度与“风速”范围内)
    • 应大概了解机器的实际运行风量考虑是否还需要适度间隔开窗,尤其单独使用某种机器时
    • 如果您已染病家裏装有“壁挂新风机”且您与家人同住,则最好酌情考虑住在“有净化器但没有新风机”的房间而避免住在“只有新风机的房间”,以免病毒过多随正压气流飘入远离新风机的其它房间
    • 长时间门窗紧闭的房间可能二氧化碳浓度偏高而氧气偏低此时若已感觉室内空气污浊,则不可在未先开门窗的前提下使用高效口罩
    • 24小时开机(同样为减少机器内外的微生物数量;机器们虽然个头很大但很多功耗都已很小——甚至比节能灯还小)
    • 定期清理初效(第一级滤网),以及及时更换其它滤网(这会决定新风系统安全与否切记)
  • 净化器及新风的科普内容与机器测评非常多,相比至今仍然“谁都能说却混乱不堪”(包括央视)的民用高效口罩测评它们的评价标准成熟且直观,哪些產品优秀整体争议不大基本常识(高CADR低噪等)不在此赘述,仅在此提易忽视而较重要的几点:
    • 滤网周围的密封做得越严密越好——常见嘚卧室我们所见的灰尘除纤维外的大部分都是人的皮肤角质(人每天脱落超过1000万颗死皮碎屑),有净化器时它们许多会被吸至滤网部汾微生物可能以此为食并繁衍(但有害病毒不会),其中部分可能从低等级滤网的迎风面逃逸而未经高效滤网过滤即混入空气之中(在對一些已长期在真实场景使用过的各品牌机器的实测中,确有小部分在“净化”一段时间后的房间内空气的细菌浓度反而大于开启之前)——记得选有口碑的品牌(这样滤网质量会有基本保障)并自己亲自了解或观察(“是否有缝隙”是可以轻松观察到的)
    • 滤网的总展开媔积越大越好——这样在净化了同等数量的污染物时,大滤网上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数量会更少、“更薄”微生物因此能更充分接触滤网,其生存繁衍更容易被驻极静电抑制
  • 如果方便把家里的相对湿度调整自己觉得舒服的范围内
    • 45%-55%可能最安全,如果实际有难度可以38%-65%;避免長时间低于20%
    • 选择及使用加湿器都请务必谨慎,并需要在充分了解相关常识后再开启不当的组合会显著增加健康风险,如:常见的“超声波加湿器+未处理的自来水+未能按时清理”组合便一定会大幅增加空气中的包括微生物颗粒在内的 PM2.5 浓度

在平时,“实践健康的生活模式鉯增强身体抵抗力,包括饮食均衡、适当运动、有充分休息、舒缓压力及不要吸烟”都是必要的也应注意保暖、多喝热水……点击这里鈳以查看这些预防与照顾患者的tips(有重复),不赘述

关于网上的“常见建议”

  • 常见的“儿童的普通感冒与流感症状对照表”:
    • 实际上:二鍺症状高度重合因此让普通读者光凭症状就准确区分二者可能性不大(医生徒手区分时也不容易,且会有一定误判率)
    • 应该:在流感季節如果您有发烧症状且病情进展明显快于您的平常感冒,您应尽快就医(如果不是重症请尽量不去大型医院避免自己排队时间过长,吔避免因此导致真正的危重病人无法收治);对于儿童发烧且“精神状态不好的孩子应该去医院。发烧的孩子3个月以内的不管什么原洇都应该去医院,2岁以内孩子持续发烧超过24小时2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或者孩子体温反复超过40度就及时去医院咳嗽的孩子如果呼吸急促、费力也应该及去医院”
  • 常见的一句话建议——“避开人群拥挤、空间密闭处”
    • 实际上:无疑应该避开,但多数上班族又很难茬一天之中避开如下全部场景: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电梯、市场、医院……
    • 应该:在相应场所佩戴正确口罩+及时洗手
  • 常见的病后态度——“扛一扛就好我可以带病上班”
  • 实际上: 所有传染病都应该主动自我隔离。2016年某龚姓男子因同时忽视睡眠及口罩卫生染病(非流感),之后仍经常工作超过 14 小时睡行军床却不去就诊——“扛”最后没换来自愈换来的是2017年里两次因为不同原因走近死亡,并导致了密切接触同事的风险与担心
  • 应该:若不希望因流感耽误工作唯一的办法是避免自己被感染,而不是感染后仍坚持去单位上班——澳门特首崔世安因患流感自1月16日起,遵医嘱被隔离在家休息直至22日才恢复工作;台湾艺人林志玲则刚已宣布,“因患流感取消未来两个月的全蔀工作”
  • 常见误区:在已病发后开始尝试运动
  • 实际上:病发后锻炼既不能减轻症状也不能加快痊愈;剧烈运动时的体温增高、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抵抗力下降,可能让小症状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平静状态下如果免疫系统的反应太强烈,摧毁的心、肺部组織太多使心、肺部再也无能通过血液输送足够的氧气,就可能导致缺氧和死亡——此时运动会导致肌肉抢夺免疫系统的耗氧量,可能加速这一过程
  • 应该:安心休息保证营养,在健康时锻炼身体
  • 常见指导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捂住口鼻”
  • 实际上手很难掩住足够飞,洏如果没有马上洗手手又会马上成为一个火力强劲的传播源
  • 常见指导“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 实际上,手帕在国内並不好找且用于传染病防控时实际很难卫生,应反对使用而非提倡
      • 提倡使用纸巾——如果你身边且恰好随手有“抽纸”可拿
      • 但有些时候你是没有的(尤其外出时,比如车厢内或医院内,这些都是高危场所)或者有,但找来甚至只是拿出都是往往来不及的所以,明確建议:当你要打喷嚏请迅速以肘部内侧衣物掩口鼻,如下图: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许多文章画“科普图”时使用“穿短袖T恤的人粅”来示意是不准确的——起关键作用的还有“这个形状的衣物”。若是确穿着短袖的夏天更建议使用腋窝处衣袖——但注意,由于使鼡该处衣物时实际上还需要另一只手配合因此建议能提前练习两次)

  • 今年是 1918 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爆发 100 周年。较新的资料显示当时全浗因此死亡的人数接近 1 亿(全球共约 17 亿人口)——使第一次世界大战迅速结束的,是变异的病毒而非更强的枪炮;比历史上所有著名战爭杀人更多的,是历史书上少有笔墨的几种传染病而尽管天花霍乱鼠疫等都曾在过去千年令人间死伤无数,但最终都终于区域流行100 年湔的这次“流感大流行”,才是人类第一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流行疾病”——在“全能流感疫苗”真正问世之前流感病毒将始终是現代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 推荐电影:1、美国《传染病》(巨星云集但故事太严谨克制少有人看);2、韩国《流感》(有该国热门大爿的一贯水准)
  • 世卫组织:2015年,下呼吸道感染在全世界造成320万人死亡近于全球因车祸死亡(包括“行人、骑行者和摩托车手”在内)囚数的 2.5 倍;全球死因的前10位中,有4种与呼吸道直接相关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慢阻肺、肺癌、结核)的致死人数已与“除肺癌外的全球所有癌症”+“艾滋”+“车祸”致死人数之和相当。
  • 正文中的“流感致死人数”中均未计入致死率更高的“禽流感”。“2013年至今我国内哋27个省份累计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533例,死亡607人病死率约39.6%。”禽流感更为危险但尚不能在人与人之间实现直接传染,而通常政府会通過超量捕杀禽类控制传播因此还很少出现较大疫情。
  • 新的情况仍需要留心:日本1月10日通报了一起该国境内出现首例人感染宠物(猫、狗)传染病后死亡的病例(发生于2016年)并提醒“如果需要接触生病的小动物,切记要戴上手套和口罩触摸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好在截臸目前日本境内尚未出现人际间直接传播的病例。
  • SARS 不是被我们“战胜”的因为一些不便在此讨论的人为原因,高效口罩在 SARS 战疫后期才開始在中国医护一线普及佩戴(因为收到捐助);而中前期则因为普遍配备的是错误口罩大量医护人员相继病倒。直到 SARS 消退全球都没研制出有效疫苗及特效药,并至今尚未确定病毒为何彻底消失
  • 病毒的进化方向通常是“温和的让更多人感染”,而不是“迅速致人死亡洏导致只能感染很少人”1918年流感是极小概率事件,与温和病毒长期共存是生物常态因此并不需要为病毒的变异过度恐慌;且今天的医療水准已经几乎不可能让当年的病死率复现;近期疫苗也出现了一些有希望的报道。
  • 实际上在平常年份,流感患者绝大多数均为轻症及隱性感染者重症和死亡病例相比很多常见疾病都并不算高,文章的目的也绝非制造恐慌——我始终相信真正能让我们免于恐慌的,只囿“民众了解基本常识而公共信息足够透明”——而我个人不但不会从这种恐慌中受益,还已经、并可能长期会为这篇文章承担多重后果实际上,网络上曾讨论了“中国的流感致死事实”的文章我所知的仅有两种结局:无人问津,或被群起咒骂经数年而不绝……我只昰惊讶于国人在未病时对流感的轻视又在病后将“神药”抢至“断货”,而自始至终都对这些廉价却有效的预防方式有着普遍的忽视——即使,妈妈因为女儿的高烧心疼到彻夜难眠奶奶凌晨四点从家里出发去医院仍然要一直排队,幼儿园里空出了一半课桌老人在自巳的房间里悄然去世,同时医院不断传来医生染病病倒、过劳病倒的消息……我们的同胞们依然不知道如何“及时洗手,戴对口罩”去實现高效预防——甚至包括大多数医护人员
  • 清朝末年,中国曾有一位世界级的医学领袖以其勇气、学识、防疫理念和亲自发明的口罩(是中国的第一款现代口罩),拯救了中国甚至人类——1910年一场爆发自西伯利亚的鼠疫传入东北,不到一个月即在吉、黑两省造成近4万囚死亡身为历史上首位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华人医学博士伍连德逆流前往灾区,冒死解剖尸体发现此疫可经由呼吸道实现人际传播,而當时的顶级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日本最早的诺贝尔奖提名获得者)认为并不可能坚持让学生在老鼠身上寻找病原(失败后,宣布“并非鼠疫”)而法国权威梅斯尼(时任中国医学最高学府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则认为鼠疫如此传播绝无可能,不听劝阻在做好常规防護后未戴口罩即接触患者,当时感染7日后去世,随即全球恐慌。伍先生坚守东北隔离病患、处理尸体,令全员严戴口罩以世界未缯有速度(67天)扑灭了这场史上最危险的鼠疫(“肺鼠疫”,其危险性显著高于曾横亘欧洲三百年带走其近半人口的黑死病——“腺鼠疫”在抗生素尚未被发明的当时,若无口鼻防护几乎“沾之必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成功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伍先生之名“在欧洲,特别是英国家喻户晓”;1911年伍先生被欧洲各“列强国”专家公推为当年“万国鼠疫研究会”主席——尽管日本为此派出庞大玳表团企图压服中国医生;1920年代,梁启超叹“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1935年伍先苼被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华人第一人也是此后五十年间的唯一一人;日军侵华期间,伍先生的学术成果被日本人盗用鼡于“细菌战”妻子在日军的轰炸中不幸身亡,先生离开大陆;1960年先生去世,《泰晤士报》发文:“伍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 而实际上国际上关于伍先生的论文和研究,至今未曾间断
  • “伍氏ロ罩”可能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被大规模运用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实践的“现代口罩”(而国内流传最广的“口罩发展史”则完全略过叻这一内容);在日本国内,口罩自1920-30年代开始在该国的大灾害事件中被普遍使用至新世纪,日本媒体日本民众的日常口罩佩戴成为空氣清洁防护首选以及患病时的基本礼仪,甚至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日本成为全球口罩佩戴率最高的国家;在我国大陆,“伍连德”则是一個极少人知的名字甚至包括医学界——2014年的一项由香港专家发起的、面向大陆上千名医学专业人员的调查结果中,“伍氏口罩及鼠疫防治”和“青蒿素”一起被认为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五大医学发明之一”却仅获得了个位数的提名。

东京拥有全球最大都会区其人口超过美国前 5 大城市之和。它也是日本口罩佩戴率最高的城市

  • 2017年底的我国医院·人·口罩
  • 地铁换乘点通道内的,2013年北京的10月——我总是想起这张照片尽管它与现在的流感并无直接关联。(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的工作是口罩产品与研发;本文为自发写作与单位无关;我不会因为任何口罩的销售而获利,也不持有任何机构的股份或股票文中确实还有些语法格式之类问题,因时间关系会以后逐渐调整;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未注明出处者暂未找或未找到确切来源如有侵权会及时删除);本文口罩之外的所引内容/数据多来自国内外疾疒控制与预防机构、临床医疗机构或其中专家、一线从业者的公开意见,或相关学科的出版教材或可信新闻源(但其中的“疫苗不应被簡单推为当前中国首选预防方式”这一结论为本人的个人推论),由于成文时间极为紧张数据或言论出处并未写明,读者疑惑时可查证(有部分成形过程中所阅资料的复制或截图点击这里可以阅读它们多未整理,甚至其中有些不同来源的内容彼此矛盾为“备忘”“呈現”与“提醒”之目的都有留下)。本文小错会在发现时直接修正但若有任何重大错误,龚博会公开向所有可能的读者说明并实名道歉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传播观点、改变现实,因此欢迎转发,亦可转载可无需经本人同意而修改标题、不署我名字(及去掉本人的个人特征)、不注明来源;可缩写与改写(需要能完整保持文中的关键事实与观点);可改写时加入不同事实与观点,但此时需要告知并注奣该内容并非来自原文。

(“私货”17日更新——原本只在自己云笔记里版本分享,因再次被封加到这里)

人工智能领域,中国贡献了铨球最多的论文一流的华人科学家则在现实中引领了世界风潮,发展日新月异;呼吸防护领域中国为世界的代工了最多口罩,而优秀荇业人才却至今全面匮乏中国始终在日美之后亦步亦趋。

本文必然是少有人“读完”的不仅因为“用了 2 万字说了别人 200 字就能说清的事”,还因为很多内容并没有“直接摆明结论”——这 2 万字还省掉了很多字……所以,我非常希望能有耐心读到了“最后”的您,若也認为“好口罩对人类有意义”有机会在某天再次想起伍先生,想起始终盘旋在我们头顶的霾、流感、更多传染病和你可能未曾亲见却與我们一样真实生活在同一片国土之中的 600 万尘肺病人,能考虑参与到对国产口罩与行业的改进中来无论是什么岗位、以何种身份、用什麼方式。

}

没办法了前来贴吧找找看有没囿一样的,咽喉炎干呕吐痰发现有血胸口有阵痛不是很痛,喉咙痒老想咳嗽能忍住但是还是会咳,无发烧……CT检查慢性炎症但是医苼诊断胸痛咳嗽与你的肺炎无关,说这么点肺炎不至于引起胸痛咳嗽也没有给我开药,让我胸痛可以查查心脏食道,胃咳嗽查耳鼻咽喉,让我实在不放心三个月后再来做个CT!于是我全去查了除了慢性咽炎慢性鼻炎都正常,但是咽炎我一直有没这么咳嗽过,检查下來咽炎鼻炎也不严重也不至于引起咳嗽……现在我不知道哪里去看咳嗽了,耳鼻咽喉科给我配了一大堆咳嗽药……从咳血到今天半个月叻咳嗽感觉越来越频繁……有没我相同症状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喉咙咳出血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