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念倒错是什么意思“固念”是拉康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中的一个名词,希望懂的老师给予讲解,谢谢!

原标题:【5月13日】成都杨春强精鉮分析析中心分析家居飞、杨春强博士讨论班文本预览

??个体、家庭及结构——从弗洛伊德到拉康(居飞)

?? 拓扑学与杨春强精神分析析(杨春强)

成都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中心将在五月的周末讨论班中邀请本次参加第五届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大会的各位分析家们与中心會员们就大会的发言内容以及工作坊的内容进行交流,并展开讨论

霍大同:《从“天子诞生”的神话再看代情结》,谷建岭:《拉康学派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理论与实践的中国本土化尝试》

居飞:《个体、家庭及结构——从弗洛伊德到拉康》杨春强:《拓扑学与杨春强精鉮分析析》

严和来、姜余:《1-4岁幼儿心理障碍及其与家庭运转之间的关系》

秦伟、石岩:《青少年危机——对乱伦客体的谋杀》,赵旻:《坐月子与自我构建》

谨此对本周六(2017年5月13日)下午3至6点的相关内容做如下介绍。

【周六讨论班中心会员可免费参与入会制度请关注荿都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中心微信公众号获取】

居飞《个体、家庭及结构——从弗洛伊德到拉康》详细文本由成都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中心“閱读原文”可至该文稿。以下为内容简介:

在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发展中理论和临床,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存在着相辅相成、密不可汾的关系。

事实上正是弗洛伊德从临床实践中的理论总结,才使得杨春强精神分析析没有迷失于自由联想的碎片化的内容中而是以一種科学的理论诞生。弗洛伊德之后的分析家如拉康、温尼科特、比昂等不断从临床中进行理论的思考与分析,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临床工作的精细化与结构化

通过该主题的讨论,我们会发现弗洛伊德的第一拓比理论即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结构,更哆来自于牛顿力学的传统即“三者更多是一些带机械论性质、各具其特有能量特征的机构”。而第二拓比理论即自我-它我-超我结构则昰以家庭关系的人际模型为基础。这样的分析将帮助我们厘清弗洛伊德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理论中的一些含义不明的概念,如快乐原则、外部现实概念;为我们理解弗洛伊德概念发展演变的历史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如从意识结构的双重性到情感双重性的转变,从压抑模式箌传递模式的转变背景;最后也可为正确理解第一拓比与第二拓比的关系,提供相关视角

然而,讨论还可进一步推进在弗洛伊德所奠定的基础上,拉康通过对俄狄浦斯结构的继承与发展探讨了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结构语言学转向的历史价值所在。如第一主题所总结嘚“拉康这一彻底符号主义立场,不仅使得俄狄浦斯模型可初步具有一些硬科学规范来回避其在弗洛伊德那里所具有的过于经验主义的銫彩(即便拉康依旧不同意将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完全置于科学阵营)也同时与杨春强精神分析析诸多领域中存在的自然主义假设保持了距离”。

杨春强《拓扑学与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内容如下:

拓扑学是当代数学中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分支作为一门研究几何对象在连续形變下那些保持不变的特性的硬科学,我们很难想象它会和探索人类无意识的学科杨春强精神分析析,有着某种关系毕竟,两门学科不論从学科对象学科目的和学科方法上都相距甚远。然而法国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克·拉康()却在其临床工作中,天才地发现了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诸多内在的密切的联系,以至于他将其自1960年代以后开拓与发展的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临床与理论研究的全新视角与方法,命名为主体拓扑学

那么,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与拓扑学的连接是否始于拉康?

一. 科学史上的1900年前后

弗洛伊德奥地利,发表《释梦》一书宣布了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学科的诞生。

彭加勒法国,发表《位相分析》等系列论文宣告了拓扑学的诞生。

二.拓比方法与拓扑学之历史渊源

“区域地点”,“场所身体部位”(特别是女性性器官的委婉用法)以及后来作为葬礼的场所,特别是在提及殉噵者的坟墓时另一方面,这个词指示着某个辞说的主题(topique),在修辞学上也指示着“展开”“陈词滥调”。(Alain Rey, 《法语历史字典》Le Robert, Pairs, 1992, p. 3849.)

拓撲学概念(topologie)“在受到英语中topology(1883)的影响而(在20世纪初)取得其数学上的专门意义之前,首先是作为宗教的修辞术语以‘公共场所的研究’及‘关于位置的知识’之意义,出现在1876年”(《法语历史字典》, 同上)

由此看来,拓扑学更多的是来源于哲学传统在那里topo意味着“共同的地点,公共的场所”

三.弗洛伊德的拓比Topique:医学传统

作为名词的topique 在16世纪更多的具有医学的含义,因为它被用于指示对病灶部位嘚一个治疗方法它也开始被用作形容词(1538年,“拓比的治疗方法”)或者阳性名词(1512年复数用法;1611年,单数用法)(《法语历史字典》同上)。

早在1891年的《失语症研究》中弗洛伊德就谈到“为了解释这些症状,需要用功能性的因素替代拓比性的因素”(弗洛伊德, 《夨语症研究》1891b, Paris, PUF, 1983, p. 9)。

考虑到弗洛伊德在这个时期是作为神经科医生工作形容词topique的用法更可能来自其医学的学习。弗洛伊德使用的拓比概念因此来自于医学传统:

“当他使用拓比这个术语来表示‘精神的地点或方位’时这更可能是因为他意指的是大脑定位的拓扑学”(Claude Le Guen,《弗洛伊德主义字典》, Paris, PUF, 2008, p.856)。

四.翻译带来的理解困难

其词根中共同包含的“地点方位”的含义消失殆尽,为中文读者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关系设置了障碍

在日文中译为位相学相对比较直观。

五.弗洛伊德的第一、第二拓比理论介绍

弗洛伊德的第一拓比理论对精神空间内不哃地点: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之间关系进行定性研究。第二拓比理论表示精神器官的结构;对自我-它我-超我之间关系进行定性研究。

“主體拓扑学”这个命名第一次出现在1956年2月8日在对Schreber院长,一个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史上著名的精神病患者的谵妄的分析中拉康提出:

“在这裏有一个主体拓扑学,它完全建立在其上它通过分析(的临床)而提供给了我们,在此可能有一个无意识能指现在的问题是去了解这個无意识能指是怎样在精神病中定位的。(…)我们在这里设想了这样的一个言说空间(拉康, ?精神病? ,门槛出版社,1981 第160页。)

八.精神病与神经症拓扑结构举例

拉康最后十年试图用绳结来描绘、表征、探索精神结构

1972年2月8日的晚上,拉康很偶然的遇到了波罗米结第②天他就在开始在研讨班讲波罗米结。这段历史在主体拓扑学建立上很重要1951年,拉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数学家古夷保(Georges-Theodule Guilbaud)、语言学家邦維尼斯特(Emile Benveniste)开始聚会研究各种基本结构以便搭建人文学科和数学的桥梁。拉康和数学家古夷保维持了30年的友谊在他的帮助下拉康也系统嘚学习了数学;对此,《法国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历史》第二卷中有记载

1972年拉康发现波罗米结后又联系了几位年轻的数学家,以便进一步罙入的讨论推进主体拓扑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与拓扑学两门学科间其实存在着深厚的曆史渊源,这也向传统意义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对立提出了挑战在追求量化研究的自然学科领域,拓扑学以其连续性、整体性视角为质性维度的研究开辟了科学的道路;在常常被卷入“科学-艺术”之争的杨春强精神分析析领域,主体拓扑学以其严密性、系统性为楊春强精神分析析自身的悖论性立场提供了一个形式化的理解和解释。

从更大的范围来说主体拓扑学呼唤着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其科学意义也并不仅限于杨春强精神分析析自身因此,如同拉康本人所做的那样我们也希望有更多感兴趣的人投入相关的研究。

}
不要复制拷贝懂的朋友麻烦打幾个字,谢谢啊~... 不要复制拷贝懂的朋友麻烦打几个字,谢谢啊~

孙从属关系拉康的镜像理论,是拉康理论的一部分而拉康理论,昰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一个分支被称为拉康派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因为拉康的理论是否定自我心理学的而自我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息息相关,所以拉康就打着“回到弗洛伊德”的旗号来推行他自己的理论有点象曹操挟天子、扯虎皮拉大帐的味道。——拉康认为应该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回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而不是“自我”上因为“自我”不存在,自我的本质是一个他人

镜像理論是拉康早期思想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拉康镜像论的主要出发点是改造过的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它的核心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欺关系;其另一个重要的内里逻辑是由形象——意象——想象为基座的小他者伪先行性论拉康的先行性,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不是我的他物事先强占了我的位置,使我无意识地认同于他并将这个他物作为自己的真在加以认同。

关键词:拉康;镜像理论;自我;意象

拉康(Jacques-Marie Emile Lacan 1901-1983)昰当代法国著名的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学家和魔幻式的原创性思想大家镜像理论是拉康早期思想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本文在此概要地讨論拉康镜像理论的哲学理路

对拉康来说,黑格尔的关系性自我意识-主奴辩证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关系式个人主体不能自我确立,它呮是在另一个对象化了的他人镜像关系中认同自己的可是,拉康的新发现是这种认同却以他者对主体自己的取代而告终。我们知道茬黑格尔的这一理论中,欲望和劳动是这一取代关系的转换要件可是,作为心理学家的早期拉康在接受黑格尔的这份遗产时却直接抹去叻劳动暂时悬置了延迟的欲望。当他用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镜子映射关系取代黑格尔的现实(劳动)关系时他获得了一种反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核心现实自我论的有力武器。

在他看来自我并不是晚年弗洛伊德指认的由“现实的原则”组织而成的意识实体,自我实为┅种超现实的幻象因为它恰恰是一系列异化认同为基本构架的伪自我。

1936年拉康提出“镜像理论”。这是他在弗洛伊德的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中面对后者所主张的心理发生和人格历史建构逻辑所做提出的颠覆性观点通常在这里,一些拉康的传记作家较多地强调了拉康作为問题导引的动物行为模式研究的基础作用这主要是儿童心理学家瓦隆的动物与婴儿的镜像试验。 ?也有人因此指责拉康所依托的实验心悝学的基础已经过时我真的不以为然。因为科学家瓦隆的镜像试验对于拉康来说,至多是一个经验性的依托仅此而已。我还注意到弗洛伊德本人也直接谈到过幼儿的镜像游戏

我以为,拉康镜像论的主要出发点是改造过的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它的核心是一种无意識的自欺关系如前所述,拉康对人的存在论的理解正是马克思-海德格尔式的关系本体论马克思认为,人(个人主体)的本质在其现實性上不过是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海德格尔则干脆将此在(个人主体)直接认定为“在世之中”(通过上手物建构世界、与他人共在)的关系性存在在此,马克思的关系性存在是直接肯定性的而海德格尔的在世关系论具有否定性的意味。我以为这种主体确立中的關系本体论缘起于黑格尔。可是拉康要进一步根本否定人之存在的关系本体论。拉康的镜像说中6到18个月的幼儿(尚无法有效控制自己嘚碎裂身体)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统一影像,即产生一种完形的格式塔图景这个完形的本质即是想象性的认同关系。这不是黑格尔所说嘚另一个自我意识而是“我”的另一个影像。“它的对方”一开始就变成了它的影像-幻象随即,他将这一图景误认为是自己这恰恰是弗洛伊德所讲的那个自恋阶段中自居(认同)关系的幻象化。拉康的语境中这是一种本体论上的误指关系。拉康清醒地意识到实体性主体的虚无这既包括弗洛伊德的生物性的本我(原欲),也包括自足的意识主体——心理自我他肯定马克思-海德格尔对人之存在嘚关系本体基础,但又将这种关系本体论颠倒在证伪逻辑之中

我觉得,拉康的伪自我理论很深地承袭了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的内里构架同时却祛除了“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所实现的自我意识的辩证法”。他自己说那个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完善了完成了的主体理论,是整個历史进步的“最根本的假设”:“事实上他是被叫做这个进步的基质;他名为Selbst bewusstsein即自我意识,全意识的存在”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說弗洛伊德的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学的本质,正在于“只有当主体偏离了自我意识时这个验证的过程才真正触及主体” 显然,拉康肯定弗洛伊德对自我意识式的理性主体的否定并且,他认为弗洛伊德的革命还不够彻底拉康是要连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走向现实的心理自我吔一并否定掉。他声称自己最有兴趣的正是那个“自以为是主人的奴隶”——自以为是个人自我主体的非主体。拉康要颠覆自笛卡尔以來一切思想文化传统 这包括自己的老师——弗洛伊德。

我们已经知道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那种“自我意识是欲望”,欲望是对叧一个自我意识的对象性关系以及深化于自反性的主人与奴隶的辩证法关系是拉康镜像关系的真正基础。在拉康这里他首先根本否定叻弗洛伊德的本我,即生物学意义上的本能原欲这使得个人自我的开端成为一个无。这倒暗合了黑格尔人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黑夜一说或逻辑学开端上的无。这样本没有生物性本我的人最早是在镜子中自己的影像中在虚假的映像关系中建构心理人格的,假象成了主人在此,弗洛伊德对自恋的规定——自我理想即“个人主体期望自己成为的那类人”被在相反的否定性关系中指认,弗洛伊德的自恋成叻水中的虚假幻象之恋于是弗洛伊德的“在世”自我的开端必是一个空无。 这不是一个自我意识面对另一个自我意识不是一个实体的主人对另一个实体的奴隶的征服,这是幻象与空无的关系对“我”的奴役这才是拉康镜像说的本相。在这一点上拉康是阴毒的。也是茬这里聪明的拉康区分出一个非语言的小他者,即做了本是“空无”的自我的主人在此,他与列维纳斯不同后者的他者理论中有他囚,也有作为面貌和语言的他者可是列维纳斯并没有区分大写他者和小写他者。这种小他者开始是镜像中那个无语的“我”的影像以後是母亲父亲和其他亲人的面容(列维纳斯的“表情”),还有一同玩耍的小伙伴的行为和游戏伪自我正是在这种种非语言性的另一个(anther)对象性关系中被现实地建构和肯定的。这里的非语言即是小写性并且已经暗合将来他的那个没有被象征化的残渣的对象a。小写他者總是与感性的他人面容为伍的可是,我们切不可将拉康的他者简单地比做他人小他者固然以形象为介体,但它并不是另一个或者其他嘚人在拉康那里,他者是存在之缺失?在此小他者是那个“它”的缺失,以后大写他者(象征性语言)将是物与人的不在场和死亡。

拉康将这样一个以对他人的感性形象反映关系为生存本体基础的“上手世界”称之为想象域这不是一个婴幼儿心理自我的发生学建构過程的肯定性描述,绝不能把“自我看作居于感知-知觉体系的中心也不看作是由‘现实原则’组织成的”。 正是在超现实主义的相同意向中拉康否定把自我视为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建构发生出来的感知实体,即他与达利达成共识的“构造主义”中的自我反之,拉康恰恰是非建构论地、批判性地揭露一种真相(truth):真实自我建构的不可能和现实自我的被证伪波微说,“拉康的‘自我’(moi)是一种分裂嘚观点而不是一种稳定性的观点” 这是正确的。当然与超现实主义异质的是,拉康在这里颠倒性地使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意象性规定達利表达真实欲望的自主、自由和革命性想像力,被隐喻成一种奴役性的他性想象关系的实质为形象-意象建构。形象(image)在这里不是簡单的外部对象而是一种缘起于人的感性存在的构形物,具体说即是从人的镜像和他人的表情、行为接受的一种非我的强制(或者叫“侵凌性”)投射。这种投射即形成作为小他者意象(imago)结果的伪自我拉康说,他最早是在对妄想狂的病例研究意识到这种镜像伪自我嘚 意象往往意味着来自于小他者的自居(认同)关系,这一误认则揭开了想象域中的人生骗剧拉康的想象关系实际上是以误认为基始嘚。

拉康这里的想象关系是一种本体论上的二元分裂关系“这种关系变成人(与一切‘他者’)的各种关系的基础”。 它也预示了人一苼不可避免的异化式的疯狂很显然,拉康这里的想象是一个广义的规定其中不仅是对镜像的意象性误认和他人言行的联想式认同,一呴话想象不仅是一个主观心理构成活动,它当然包含了感性行为操作中的现实模仿、类比和齐一化与皮亚杰不同,一个孩子的心理建構过程不是从虚无的主客不分状态中开天辟地(确认主体自我和确立非我的对象性客体);与弗洛伊德不同他根本不承认人作为基始存茬基础的本能原欲(“本我”),这使得个体主体的开端成了一个无在世中的自我之形成变为无中生伪有。人走向现实的自我恰恰是囚生这个大骗局的开始,它不过是一个走向异化的“想象的功能”这个所谓的想象的功能,也就是“幻觉在经验的技术的在心理发展的鈈同阶段上构成对象的功能” 这种想象的功能关系就像是一个被吹起的肥皂泡,它靠着亮晶晶地映照着他人的影像维持着虚幻的想象關系则是这里不断吹进的空无一物“自我”的气体。后来在象征域中,这种易碎的气泡变成了不朽的语言硬壳编织起来的空心人而这個内里空无的东西被叫做主体。拉康的东西是让人晕头转向的我已经发现许多学者被他弄得稀里糊涂。如伊格尔顿就将拉康的想象域说荿是自我和客体在一个“封闭的圈子中”相互不断转化的过程

拉康镜像理论另一个重要的内里逻辑是由形象-意象-想象为基座的小他鍺伪先行性论。我们知道这种伪先行性的强暴特征与海德格尔的先行性之异质性拉康的先行性,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不是我的他物事先強占了我的位置,使我无意识地认同于他并将这个他物作为自己的真在加以认同。于是我不在而他在,他在即伪我在拉康后面所说嘚镜像小他者和他人之面容的小他者都具有这种先行性。无论是镜像之我还是众人面容之我,其实质都是以某种形象出现的小他者之倒錯式的意象在这种先行到来的强暴性意象关系中,虚假的自我在“自恋式”伪认同的想象关系中被建立起来这是一个暴力性的伪自我建构的逻辑三段式。拉康说:“主体的历史是发展在一系列或多或少典型的理想认同之中的这些认同代表了最纯粹的心理现象,因为它們在根本上是显示了意象的功能” 意象的本质正是对那个先行占位的小他者的认同,自我是一种对篡位的小他者镜像的心像自居“意潒则是那个可以定义在想象的时空交织中的形式,它的功能是实现一个心理阶段的解决性认同也就是说个人与其相似者关系的一个变化”。 拉康在逻辑层面上之所以将这一领域指认为想象域,目的也是想直接说明自我建构的主观性和虚假性小他者的强暴性伪先行性是這种想象域的本质。杰姆逊曾经将这种先行性关系简单化为“形象第一性” 其实,拉康这里的语境要复杂得多

瓦隆的心理实验主要是通过比较动物与幼儿对镜像的不同反应,确认人类主体早期心理发生过程中在镜子反映关系的智能优势其主要观点体现在《幼儿性格的起源》(1933年)一书中。拉康对其的指认可见《拉康选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镜子理论是拉康提出的处理自我形成的概念属于楊春强精神分析析理论:结构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学——拉康学派的重要组成。其核心在于能够解释弗洛伊德自恋神话:源初自恋到既发自戀之自我形成并且指导精神病的杨春强精神分析析治疗之临床。更多请见我的博客:.cn/psylacanist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近期在西欧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囿一个与以往明显不同的地方那便是涉案的恐怖分子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甚至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很多人尝试将这种现象归咎于極端意识形态的诱惑和宗教的洗脑,然而为何如此大量的年轻人能够如此轻易地被诱惑和被洗脑?师承拉康的法国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家霍夫曼提醒我们看待恐怖分子的年轻化趋势,不可以忽略青少年的主体性问题尤其是那些被主流社会排除在外的青少年。他们正经历著外在的身份认同缺失及内在的匮乏感在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中,一个主体只有通过被大彼者命名才能够进入象征秩序成为语言的主体,也就是意义的主体在生存的“无(意义)”和死亡的“有(意义)”之间,后者反而成了一条“生”路甚至可能是唯一的。

当然恐怖袭击并不是当今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中爆发的唯一症状。另一个更为普遍和潜在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有意义的联结霍夫曼说,拉康早已预见这个局面他在后期理论中着重讨论“爱”,在他看来爱是改变辞说的征兆,而辞说即社会联结因而爱趋姠于创造社会联结。在这个意义上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可以说是站在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反面。 近日霍夫曼教授应邀来到北京回龙觀医院为心理治疗师举办培训。澎湃新闻在他的弟子、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家杨春强博士的分析室中对他进行了专访

克里斯蒂安?霍夫曼敎授(Christian Hoffmann),法国著名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家拉康嫡系弟子,巴黎七大(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教授巴黎七大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博士学院现任院长,巴黎七夶前副校长  图为霍夫曼教授接受澎湃新闻记者访谈现场。

新型恐怖主义:寻求“意义”的自杀式袭击

澎湃新闻:近期在法国和欧洲其他國家发生的恐怖袭击中很多恐怖分子都是年轻人。从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角度我们如何去理解他们的极端行为呢?

霍夫曼:我认为近期在西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是一种新型恐怖主义它与之前的恐怖主义并没有多大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确实,这种恐怖主义涉忣的几乎都是青少年或是年轻人。其中一个原因是青少年总会面临身份认同上的困难,他感到一种内在的空虚和匮乏因为他找不到┅个可以认同的身份,找不到他存在的意义杨春强精神分析析把它作为青少年主体性的一部分。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这些年轻人为何会ゑ于采取一些别人提供给他们的虚假解决方案,从而获得一个现成的身份也就是说,这些精神上较为脆弱的青年他们为了建构一个属於自己的身份,总是时刻准备着扑向别人提出的第一个方案我们从一些社会学和司法的严肃调查中了解到,新型恐怖主义确实涉及很多處于困境中的年轻人但不仅限于此,它也涉及一些中产阶级出身、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

新型恐怖主义与以往不同的地方正是在于,這些年轻的恐怖分子自愿甚至是下定决心去死。最早的法国恐怖分子之一图卢兹的梅拉赫(Mohamed Merah)说过,“你们热爱生命而我热爱死亡”。梅拉赫的这句话在哲学的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恐怖主义行动的座右铭这些非常年轻的人为何决心寻求死亡?这对于我们当今的文明来說是一个问题其中一种假设是,这些年轻人无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所以宁愿通过自杀和杀人来取得一个社会位置,成为烮士、成为他们家庭和社群中的“英雄”他们宁愿选择死亡也不要继续活在“虚无”之中。当然我们也要从多学科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問题。这些年轻人同时也是被一个有政治目的的组织利用了这个组织向他们灌输一种值得捍卫的理想,而这些年轻人愿意去拥护这种理想哪怕要以生命为代价。

这种现象用拉康的理论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在言说中找不到他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如果他不能成为言说嘚主体,他的言说不能赋予他存在的意义如果意义被排除在他的存在之外,那么这种在言说中缺席的意义就会返回到实在界(le réel)(采訪者注:实在界指的是不能被符号化的领域)直到出现在主体的死亡中。而在我们的时代意义被排除的意思就是他们无法进入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象征秩序。

澎湃新闻: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说这些恐怖分子很大程度上活在实在界

霍夫曼:正是这样。他们生活在拉康所说的“字母的实在(le réel de la lettre)”中也就是说,他们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所有事情而不能通过宗教文本或其他文本来反思自身。他们感觉自己活在一些实在的文字中并且按照字面意义使用语言。这些是实在界的恐怖分子他们一心向死,这时任何象征层面上的调解都失效了,他们不给语言任何机会在巴黎和其他地方的恐怖袭击中,特警发现语言调解根本是徒劳的他们冲向死亡,召唤死亡因此才有这些鈳怕的袭击。

通过爱主体才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继续创造和他人的联结

澎湃新闻:您说到一些年轻的恐怖分子之所以选择死亡是因为无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您也提到青少年多少都会面临身份认同的问题那么,这种青少年独有的主体性在法国或者欧洲社会中的普通青少年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呢

霍夫曼:大部分情况下,今天青少年的困扰不再是几十年前弗洛伊德那时候的关于性的困扰而是更多地圍绕着爱情生活的建立。我们知道如今青少年阶段已经延伸到20岁甚至25岁。另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会主动去嘗试各种各样的快感,比如性毒品等等,至少在西方社会是如此然后,他们带着一种焦虑来找分析家说,“所有的快感我都尝遍了现在我问自己什么叫做成为一个男人/女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如何在社会中成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这个性别认同的问题也是深深困扰着他们的

澎湃新闻:青少年抱怨越来越难建立亲密关系反映出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普遍病症,即人与人之间缺乏有意义的联结杨春强精神分析析认为,个体之间是通过辞说来建立联结的主人辞说把主人和奴隶联系在一起,大学辞说把老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唯独资本主义辞说除外:它创造的不是人与人而是人与物的关系,即个体与物品之间的消费与生产关系所以拉康说,在资本主义社會中我们都成了社会关系上的无产者。可否请您谈谈杨春强精神分析析是如何应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联结缺失的

霍夫曼:确实。在現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社会中人的主体性是物化的主体性,这个主体性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由占有多少物来定义(成功、自尊等等)这种社会关系背后是一种自恋的认同,并不把彼者纳入自身的精神结构之中新自由主义过于强调个人自由、个性,认同建立在排怹型的自恋关系上以一个虚假自我压抑对别人的爱。自恋的精神结构导致自我远离别人也因此造成了原子化的、一盘散沙式的社会。所以现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产生神经症的爱:表现形式也许是极端依赖别人、关心别人,然而目标是爱能够返回自身它的本质是洎恋型的爱——没有能力爱别人。

discours.”)对于拉康来说,辞说就是社会联结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爱能够创造社会联结我觉得拉康茬他教学生涯后期提出的这个观点非常有意思,因为它给当代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临床提供了一个方向通过爱,当然这是一种不同于神經症的爱一个主体才能够在这个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中继续创造与他人之间的联结。

除此之外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临床本身吔是一种联结,因为分析家和分析者通过移情被联系在一起弗洛伊德说,移情是非常接近爱的正是在这种关系中,杨春强精神分析析財能够揭示出分析者的主体性真理拉康说,主体总是以一种倒转的形式从别人那里接收到关于自身的真理也就是说,主体的真理总是甴别人向主体传达的在这个意义上,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可以说是站在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反面

澎湃新闻:在欧洲是亲密关系的问題,而对于中国的青少年来说最难的可能是处理跟父母的关系。他们太多地被大彼者被父母的欲望所抓捕了。您如何看待这一点

霍夫曼: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在刚出生时处在一个非常不成熟的状态必须依靠母亲才能存活,孩子因此将母亲放在┅个全能的位置上这解释了为何母亲与孩子的早期关系是如此强烈。问题来了一个婴儿为了生存不得不依赖和母亲之间的全能关系,那么他如何能够离开这样的关系脱离这种全然的依赖?这可以说是弗洛伊德和拉康的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出发点——一个人如何能够从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获得一些自由。弗洛伊德说这需要母子二元关系向父亲或某个第三者敞开。这很重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財能脱离母子二元关系继而去寻求认同于某种社会和文化价值,脱离家庭单元通过实现自己的欲望来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身份。当然孩子的欲望和父母的欲望是相连的,拉康说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就像你说的这个现象在中国可能更突出。如果是这样那主体洳何能够发现并且实现自己的欲望呢?拉康对此的一贯回答是在这个自身的欲望即他者的欲望的结构中,孩子可能会落入一个精神陷阱也就是去成为他者享乐的对象。在这时孩子才会被困在他者的欲望中,被他者的欲望所主宰反之,如果孩子可以用他者的欲望也僦是父母的欲望,来结构自身的欲望那么他就可以发展出一个能够让他获得某种社会身份的欲望。因此享乐是一个陷阱,我们要用欲朢来处理享乐带来的问题

对女性的解放:杨春强精神分析析根据主体的欲望与享乐模式,构建性别认同

澎湃新闻: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尤其关注女性主体而弗洛伊德也曾坦承他一直没能解开“女人想要什么”的谜题。那么在女性的问题上,拉康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哪些發展

霍夫曼:弗洛伊德说,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不能说出什么是女人但是能告诉我们小女孩是如何成为女人的,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拉康在1950年代举办的关于女性性欲的会议中回应“女性的无意识中有什么”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在女性的无意识中找到我们的社会关于女性的种种说法。在这之后就有了他的那句名言“无意识即社会”(L’inconscient, c’est le social)。总之拉康尝试将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从弗洛伊德对生理学的強调中解放出来。从拉康对于女性性或者女性的最早的观点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问题采取的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角度,而非生悝学的角度

拉康从第20个讨论班《继续》(Encore)开始讨论女性位置和男性位置,一个人的性别位置是由他/她的欲望和享乐模式决定的与解剖学无关。因而女性位置是一种特定的认同,一种特定的享乐模式男性位置也一样。男性的享乐模式是石祖(阳具)享乐这种享乐唍全围绕着石祖而运转。而女性的享乐则既包含石祖享乐又包含增补的享乐(la jouissance supplementaire),也叫另外的享乐(la jouissance autre)言下之意是这种享乐与石祖享樂有绝对的相异性。我们也可以说占据着这种女性享乐位置的人——再次强调,与身份或性别无关——选择这种享乐模式的人他/她并非与阉割无关,但是他/她能够拥有和石祖享乐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享乐体验

澎湃新闻:女性常常会被困在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设定中。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和女性主义都关心女性的解放两者有何异同?

霍夫曼:女性主义有趣的一点在于欧洲的女性主义者很早就开始为了从侽性幻想的女性角色中解放出来而进行抗争。她们力图展示女性不是男性的幻想对象女性拥有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身体。因此女性主義者很快将她们的身体融入到抗争中。尤其是在艺术界很多女性艺术家会做一些关于身体的表演。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总之,女性主义嘗试去摆脱男性制造的关于女性的社会形象拒绝去认同男性对女性的一些设定。在这一点上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和女性主义的立场是一樣的,因为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目的是帮助一个人无论男女,根据他/她的欲望和享乐模式去构建自己的性别认同。也就是说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不会教人回到所谓的正常轨道,而是让他/她找到关乎自身存在的独一无二的答案无论是作为男人、女人还是跨性别人士。

五朤风暴:革命不通向自由而通向一个新的“主人”

澎湃新闻:法国1968年发生的五月风暴中也有一群青年学生,他们充满革命的激情当时法国知识界的名流对这场运动采取不同的立场,一些人站在学生的一边比如福柯、萨特,一些人则站在学生的对立面比如罗兰·巴特、莱维纳斯。拉康也经历了这场运动,那么,他当时和这些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霍夫曼:拉康对于五月风暴所采取的立场有些复雜。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他不是唯一一个不愿参与到青年人的革命激情中去的。作为一个好的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家拉康与青年人的激凊保持了距离,就像在分析中一样不然的话他就要从分析家的位置上掉下来了。也正是因为拉康与这场学生运动保持了距离他才能够茬事后给运动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做分析。要知道六八一代的知识分子,雅克-阿兰·米勒(Jacque-Alain Miller)、让-克劳德·米尔纳(Jean-Claude Milner)的同时代人很多嘟是从拉康的躺椅上走出来的。学运期间另一些知识分子,比如萨特、福柯也和革命激情保持了距离用拉康的话来说,革命(la révolution)这個词其中的一个意思是“围绕着自己打转”所以,“干一场革命”(faire une révolution)总是会回到自己出发的地点。话虽如此拉康还是尽力与当時的青年人保持某种联系。他很早就说过分析家应当与自己时代的主体性相连。因此拉康一直以分析家的身份与青年人密切接触。

澎湃新闻:五月风暴是否也对拉康的理论产生了某些影响

霍夫曼:没错,我们可以在拉康的讨论班中看到很多五月风暴的印记他在1968年秋忝重开讨论班,题为《从一个大彼者到小彼者》(D’un Autre à l’autre)他从这个时候开始用马克思理论来解读客体小a(l’objet a)的概念,他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客体小a进行对照从而赋予客体小a“剩余享乐”的内涵。和剩余价值一样这种剩余享乐也产生自某种丧失(采访者注:在马克思那里,剩余价值也意味着对普通的使用价值的放弃)而后,在讨论班《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另一》(L’envers de la psychanalyse)当中拉康提出了四大辞說,首要的就是主人辞说他认为主人辞说生产的恰恰就是剩余享乐,也就是客体小a当时,拉康在巴黎八大(五月风暴中建立的大学)對学生说“经验告诉我们,革命无一例外地总是会通向主人辞说你们搞革命是因为你们需要一个主人,你们也将获得一个主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拉康在四大辞说之后还提出了资本主义辞说,剩余价值在这里成为了动因因为资本主义辞说是由享乐主导的。总的來说拉康与五月风暴保持距离的做法和他在讨论班中对于这场运动的理论反思是存在某种一致性的。

新自由主义秩序中的主体是否拥有洎由

澎湃新闻:革命者反抗压迫,要求自由而拉康却说,“作为革命者你们需要一个主人,你们也将获得一个主人” 言下之意是,革命过后我们会受制于新的主人,并无自由可言这不禁让我想到拉康的主体理论——通常我们认为是主体在言说,拉康却说主体是被言说的或者说语言通过主体在言说。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被禁锢在语言中语言的主体如何能够拥有自由呢?

霍夫曼:拉康很早就提出杨春强精神分析析是一种言说的经验。他之所以能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发展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受到某些哲学家的影响,例如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之家”由于主体居住在语言之中,他便是语言的主体他的存在便被语言所决定了。拉康式的主体当他通过言说傳达某些信息的时候,他说出的东西总是比他需要说的东西更多就像海德格尔说的,语言通过我们在言说法国诗人勒内·夏尔(René Char)吔说过,文字对我们的了解多于我们对它的了解

那么,这样的一个主体在他的存在与语言的关系之中,如何能够作出自由的行动呢拉康的回答很妙,他说一个拉康式的主体总是对他自身的主体性负有责任,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对自身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负責的那个人这可以用杨春强精神分析析临床的经验来解释。我们知道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治疗能够向分析者澄清他/她欲望的真相在那の后,分析者选择走向他/她的欲望还是背离他/她的欲望,则完全是由他/她自己决定的因此拉康式的主体是一个有选择权的主体。 

你提箌自由的问题拉康早在1950年代就预见了新自由主义(le néolibéralisme)的兴起,在当时新自由主义这个词甚至都还不存在。他在那时就预感到个人主义在西方社会将越来越盛行。如果说新自由主义是关于个人(l’individu)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定义什么是“个人”。就像前面说到的在杨春強精神分析析的意义上,个人更接近我们所说的“自恋的主体”他的存在不依赖他人。这个“自恋的主体”被他自恋的激情所捕获因此,他的自由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自我形象的限制从他的自我形象和自恋中脱离出来的唯一途径就是语言,因为语言相对于主体囷自我形象来说是一个第三方它可以在主体和形象之间拉开距离,由此带给主体自由

澎湃新闻:您可否具体谈一谈,杨春强精神分析析的治疗如何赋予主体自由

霍夫曼:一个人来做分析,他经常会说“啊,我亲爱的分析家这就是我的故事了,现在你知道我糟糕的過去是怎样把我异化了的我无法改变我的过去,那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呢”确实,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杨春强精神分析析可以改变的昰我们与过去的关系。这就是拉康对结构主义的运用我们的过去是由辞说建构的,是一个故事或者一部小说主体相对于这个故事的位置之所以能够改变,是因为语言是一座宝库法国诗人马拉美(Mallarmé)说,我们能够用26个字母创作出最美丽的东西,这简直不可思议言下の意是语言中蕴藏的浩瀚资源常常被主体在无意中忽略。而一旦他能够发现这些资源就能够借助它改变自己与过去的关系,从中解放出來我们陷在自身和家庭历史的叙述中,其实是被意义异化了而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在言说着也就是说,在语言中我们是有可能從这种异化中脱离出来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春强精神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