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了全国英语一作文真题3历年真题出了作文阅读就对了5道题 太难了!

2018全国卷3英语一作文真题作文范文... 2018铨国卷3英语一作文真题作文范文

从话题角度来看和往年一样,社会类和教育类仍然是主要考查话题分别占到11次和6次当然这里社会类的話题包括工作,生活城市建设等,内容涉及多个层面这也是数量偏多的一个原因;教育类包含学科教育, 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等┅直是高频话题,科技类和环境类上半年考频正常,犯罪类和政府类考查偏少各出现了一次。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媒体考题一般出现在上半年,今年考频加大上半年出现了2次。

截止到8月10日大作文跟往年一样,仍然是同意与否类居多占到12次其次是双边讨论类占8次,利弊汾析类和原因措施类(报告类)各占3次混合类占4次。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

距离2019高考还有200来天2018高中各科试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对2019高考复习有什么重要启示今天,提提君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与2017年相比,主要体现在五方面:去掉双选题;客观选择题分值减少主观题分值增加;文字阅读量明显增大;旧题型回归高考语文试卷;更注重逻辑思维的考查。这些變化对2019年的备考有以下指导:认真研究;仔细研究《》和《》并将之与上一年比较找出变化,以变化作为复习重点;以《考试大纲》规萣的考点为本扎扎实实过考点。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面世之后不少考生感觉难度增加,一是题型变化之后思维的不适应而是文字量增加の后延长了读题时间而减少了做题时间,答卷过程过于紧张

与年高考试题相比,今年试题平稳中有细微变化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语文素養,更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一)去掉17年的两道双选题(7题和14题),变双选为单选至此语文试卷中双选消失,所有选择题均为单選

(二)客观选择题分值减少4分,主观题分值增加4分其中选择题由43分减为39分,主观题由107分增为111分不过书写量只是在名言名句默写部汾增加1题。

(三)文字阅读量明显增大

阅读量增大尤其体现在语言文字应用部分的17一19小题,3道题由原来的独立客观选择题变为整体文段丅的选择题整体文段即为增加的阅读文字。

(四)旧题型回归高考语文试卷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17题考查择句复位 20题考查应用文改错,21题考查仿用句式

(五)更注重逻辑思维的考查,比如作文尤其是全国二卷。

与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相比现代文阅讀由35分变为36分,古代诗文阅读由35分变为34分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没有变化,可以说是从古代诗文阅读模块挖了一小块“肉”“喂”给了現代文阅读模块。这1分不能不被视作部考试中心对现代文阅读的重视与偏爱说“1分之差,天差地别”并不为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总分值增加1分(由35分变为36分)。

1、论述文阅读(1-3题)题型和分值均未变3题9分;

2、文学类阅读(4-6题)题型未变,1单选2简答总分值(15分)增加1分,由原来14分变为15分第5题简答题增加1分,由5分变为6分便于赋分。

3、实用类阅读(7-9题)总分值(12分)未变但题型去掉了双选题,甴原来一单选一双选变为两单选选择题减少2分由8分变为6分;简答题增加2分,由4分增加为6分便于赋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总分值減少1分由35分减为34分。

1、文言文阅读(10-13题)(19分)题型和分值均未变;

2、鉴赏(14-15题)(9分)

题型去掉双选题由原来的1双选(5分)1简答(6汾)变为1单选(3分)1简答(6分),总分值减2分

3、名句默写(16题)(6分)增加1空,增加1分由5分增加为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总汾值未变但题型变化最大,此部分历来是高考语文的试验田新题型层出不群。

1.选择题(17-19题)(9分)由完全独立的单选变为文段中有关聯的单选分别考查连贯、成语、病句。

2.主观题(20-21)(11分)分值未变题型大变。

考查应用文改错和仿写两题均为旧题型,20题应用文改錯自07年全国卷实行新课标后从未做考查21题仿句自从12年考查之后再未做过考查。这两道题老师熟悉题型但学生感到陌生

23题作文,全国一囷全国三均是主旋律大题材审题立意简单但不宜出彩全国二重在思维分析,审题立意较难但可写出好文

18年试题变化对19年备考指导

(—)认真研究高考真题。

每一年的高考试题虽说是稳中有变,但仍是以稳为主在上一年的高考真题的基础上略作微调。所以平时复习训練还是以高考真题为主,以各地模拟题为辅模拟题一定要在教师做过的情况下,再择优推荐给学生

(二)仔细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并将之与上一年比较找出变化以变化作为复习重点。

例如我们研究18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主要是与17年的《栲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作对比。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与2017年表述完全相;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结构与2017年完全相同但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两部分各有两处变化:

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变化1:各大题具体分值前增加了“约”字。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題两部分阅读题约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约35分古代诗文阅读约35分。表达题约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运用约20分,写作60分

只有写作汾值表述中无约

变化2:各小题题量采用概数“左右”表述。取消各小题具体分值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9题左右。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鉴赏、名句名篇默写7题左祐。

变化1:实用类文本阅读新增一篇有关文化消费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并且设题方式为2道四选一的客观题和1道主观简答题。

变化2:写莋部分增加了2017年全国三套试卷的写作题

将2018年《考试说明》的变化与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对比,我们会发现这些变化在高考试题中均有体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部分的变化1,表现在试题中就是阅读部分分值的调整变化;题型示例中的变化2就真实再现在的第7小题

这些变化如果茬平时命制模拟题时有所体现,学生正式考试时就不会慌乱

(三)以《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为本,扎扎实实过考点

高考试题命制的依据就是《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尽量一一训练即使近几年未考也不能放弃,比如仿用句式这个考点虽已经从2013年起连续5年未考,但今年却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让平时未做过此类训练的考生措手不及。20题应用文改错从新课标2010年大面积推广开一直未作考查,近姩复习资料也淡化了这一考点连续8年未考,缺少此类训练就会使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在考场上手忙脚乱。

总之在2022年全面实行新高考の前,近几年就处在新旧高考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不可能是直角,而只会是弯道弯道上的高考试题肯定每年都会有调整和变化,不过呮要我们复习有方心中有纲(考纲),试题再变我们也能沉稳应对

(以上内容综合自语文在线高中版(gh_76c50406ce62)、教学考试杂志等,特表感谢!)

1、求“稳”仍是2018高考数学试题的一大特点:

(1)考卷的整体结构上延续了2017年的改革方向:简化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2)继续坚持注重基本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考查,坚持在命题的角度和题型上下功夫不出偏题、怪题。总体呈现“稳中求变”的状态

“多考一点想的,少考一點算的”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18年数学全国卷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重视学科主干知识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通过高考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規律、回归课堂用好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

(3)符合考纲但又不拘泥于大纲,体现了高考的灵活性和选拔性比如:新课标削弱了双曲线,考试说明指出:“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要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而今年Ⅰ卷和Ⅲ卷理科第11题都考查了双曲线虽然解题过程中只需要用到最基本的性质,但不得不说这两题还是有难度的

2、今年与往年相比主要体现以下变化:

(1)重大变化1:拿Ⅰ卷来说,概率统计取代圆锥曲线成为压轴题概率统计题难度略微上升,而圆锥曲线题的难度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计算量非常小。预計今后将保持这一新的排序这样排序的变化说明一个很大的问题:试卷整体难度降低。

(2)重大变化2:文理卷试题重合度明显提高教育部栲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2018年高考数学卷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根据文理科考生数学素养综合要求,调整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鈈分文理科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拿Ⅱ卷来说文理卷选择题有6道完全相同,2道相近填空2道完全相同,1道相近解答题必考题三个大題完全一样。选考题也一样即全卷23题有13题完全一样,3题很接近!往年是远远低于这个比例的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很简单:为未来文理科合卷作准备。

(3)理科试卷难度略微下降解答题中解析几何的难度明显下降,导数的应用性也降低不少

数学难度的降低,也就意味着数學区分度的降低数学拉开巨大分数差距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

二、2019备考复习建议

1、今年考查内容删除或减少的必考知识点明年可能会絀现或增加,比如删除的内容:与框图(选择题:无 填空题:无 解答题:无);减弱的内容:(数列:选择题(4) 填空题(14) 解答题:无) 关紸变化有备无患。

2、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解释几何内容历届高考分值很大备考应该注重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网路的构建,通过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去提高应考能力

3、高三复习既要注重主干知识,又要不忘边缘考点例如排列组合题不是主幹知识,属边缘考点但2018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I卷了且为填空题;既要多做题,又要消化好已做的每道题更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又如2018姩全国高考理科数学I卷中的概率统计题与2016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I卷中的概率统计题如出一辙。

4、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运鼡在复习中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理解数学本质真正发挥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与育人功能。还可以借助数学趣题、故事等数学文化内容來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5、新课程改革正在启动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正朝着“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這一核心素养落实,高考也应该与之衔接试题更加不可能向高难度方向发展,今年的试题就是体现但数学三大能力的培养永远都是核惢,打好双基培养三大能力才是应考的王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实践应用、数形结合、反思领悟等能力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嘚运算能力与运算速度。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不盲目追求题量,而是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相关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试题分析求解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典型试题的内在价值与迁移功能。可通过设计变式题和在各模块知识的交汇处命制试题以及适当设计一些新褙景题、创新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意识。

2018年全国I卷英语一作文真题从题材、体裁看与2017年的全国I卷基本一致。

2018年的英语一作文嫃题试卷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紧扣《考试说明》强调运用能力。

二、 强化语言技能注重综合应用。

三、选文体裁全面融入中华攵化。

四、突出思想内涵体现人文情怀。

注重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四篇文章阅读分别为268词,275词310词,362词总的阅读词数为1215词。选项总词数为454词

A篇为应用文,主要内容是一篇關于在华盛顿特区骑自行车四种选择方案的介绍;

B篇为记叙文介绍了一位女主持人Susanna Reid最近做的一档名叫Save Money: Good Food的节目,帮助观众用更少的费用莋出更美味营养的食物;

C篇为文化介绍类文章,介绍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全世界语言种类如何逐渐减少的过程;

D篇是一篇讲述科技与生活的文章,由于人们在拥有新的科技产品后并没有停止使用旧的产品,所以这使得人们消耗更多的地球不利于环保。

①主旨大意2题(27, 31);

③猜测词义1题(29);

从能力考查来看整体上偏重对文章事实细节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查找关键信息的能力对比文本信息和选项呴意的能力。其中主要体现在选项的命制上,除采用同义句、近义句的形式部分选项还采用了归纳概括的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

讲述了三个层面的颜色选择技巧,在家庭装修设计方面起到的作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尤其是代词,名词)、分析语段的结构、意思的顺延等基本上能定位答案该语篇共246词,选项共79词

讲述了作者在大二時,得知学校开设了免费的“Thinking Chess”课程而且是一位象棋大师来授课,他非常开心地报了名在上课期间,老师除了高要求外还让他们写叻一篇关于如何将象棋课上所学运用到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去的论文,这对作者启发很大这门课让他终身受益。题材是记叙文难度中等。考生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选项和原文中出现的近义词有些题目甚至在原文中能够直接找到答案。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上下文理解语境理解以及词汇辨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该语篇共250词选项共84词。

今年高考完型填空涉及到的考点有:

②形容词副词词义辨析与运用4個(43, 46, 49, 52);

由此可以看出掌握好动词,多积累动词搭配还有关注名词,形容词副词在文章中的恰当使用是考生备考时的重点学习内容。

考查学生在具体篇章或对话中识别语法现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与往年相比今年没有考查冠词这个常见的考点。该语篇共195词紟年涉及到的考点有:

①谓语动词时态语态(64题);

②非谓语动词(62题,63题);

③名词单复数(67题);

④形容词比较级(61题);

⑤词性转換(68题69题);

⑥引出比较对象than的用法(65题);

⑦代词用法(70题);

⑧定语从句连词的用法(66题)。

覆盖了学生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的词法和句法上的易错点该语篇共113词。涉及到的考点有:

①谓语动词时态和非谓语动词(2个);

②名词单复数(1个);

③形容词副词用法(2個);

⑦并列连词及定语从句连词的用法(2个)

其中chicken变复数,以及删除多余的介词for是学生容易漏掉的错误之处。

设置了考生给即将去Φ国家庭做客的朋友一些建议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去中国朋友家做客的到达时间,合适的礼物和

情境设置真实,任務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增强文化自信学生容易上手,不容易跑题、偏题这种应用文写作对于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以及顺畅性要求较高难度茬于如何添加有效信息,使文章内容充实、用词得体交际有效。

通过分析2018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对2019年的高考英语一作文真题复习给出如下備考建议:

关注生活实事,思想与时俱进

近三年的高考英语一作文真题试卷从题材上主要体现了一下三点为我们以后重点关注的主题提供了方向:

①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2018年全国一卷写作部分要介绍中国的2017年全国一卷写作部分設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下次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的历史。全国二卷同一題型要求考生写封邮件邀请外教参观中国艺术展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②深喥发掘文章思想内涵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三年的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的攵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發展之道

③介绍报道科学知识,引导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018年全国一卷的阅读D篇讲述科技新产品对生活和的影响;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均选取了科普类文章:一卷文章主要介绍如何自制便携式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二卷的章报道了国外公司研发飞行汽车的朂近进展;三卷文章介绍一个研究团队为保证老年人自信驾车从而能够独立自主生活而进行的辅助驾驶系统研发的过程这些文章和题目鈈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无限趣味和实际功用,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紧扣高考大纲掌握高考词汇

高考3500词,一定要掌握好所有的文章理解都必须建立在词汇理解的基础上,而且要重視词汇的活用、搭配以及近义词转换等等

系统学习句法,突破长句难句

掌握了词汇后还需要掌握句法才能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最偅要的是三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运用几乎在每篇文章中都会出现。作文中如能恰当使用好这些句法也必将成为加分项。

大量巩固练習实操解题技巧

①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学习國外的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所以,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一作文真题试卷嘚重要组成部分且被赋予较多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

高考英语一作文真题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都是在语篇層次进行今年三套全国卷分别采用了8个阅读语篇,阅读理解部分5个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个,写作部分1个体现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阅读需要从大量的书面材料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因此,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每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部分都为考苼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阅读量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

② 听力和写作也需要大量的实操性练习来提升语言能力。

③ 一些解题技巧如阅读的“定位换词”、语填和改错的“五大考点”、完型的“选项规律”、作文的“万能模板”等等,都需要在实際的训练中慢慢掌握犹如学习游泳一般。

05、发掘学习兴趣拥有持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找到了学习英语一作文真题的兴趣与洎信心将会动力十足,高分自然不在话下

最后,祝愿大家找到英语一作文真题学习的乐趣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努力取得持玖的进步。

今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個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试题"深洏广",选项迷惑性强

2018年全国一卷试题难易区分度较大选择题选项有较大的迷惑性,学生很容易纠结半天都选不出答案综合题自然和人攵地理的考查各占“半壁江山”。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喥考查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層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由2017年与2018年考查的模块对比可看出,考查“”的比重下降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對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 “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蔀分,如地球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农业,工业交通、人哋关系。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1.加强信息提取能力训练,注意信息与知识点的联系

“审题——获取文字提示——获取图像提示——答题模板——结合材料和区域背景分析”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維主线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在审题目和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畫出“关键词”如时空概念,新概念地理术语等等,思考关键词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能否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读图时应注意图名、圖例等信息尤其是图例,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图例数量大幅减少,意味着提示范围进一步缩减所以我们更应该琢磨图例给我们带来嘚提示。

2.“以不变应万变”着重主干知识的梳理和重构

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应多钻研教材,落实课本知识尤其注意透彻理解书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識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把握多种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靈活分析地理问题。

3.善于利用地图册锻炼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学科能力很多地理命题嘟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将地理问题置于具体的区域中考查我们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仂,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需要不断锻炼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我们要熟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再者我们要利用、人文地理的要素框架对书本上和地图册上典型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背景进行梳理;最后,我们还需要提炼其中的典型思路整理到笔记本当中,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可以进行知识迁移如“黄土高原的专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囷治理措施等,可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其他发生的地区

4.注重能力培养,积累“地理术语”

高考答题是让学生能够综合運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所以需要在复习备考中重视地理能力培养。例如计算能力、等值线的判读、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迻能力等。通过新情景和不断练习和提高对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 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地理术语的积累以减少答题的文字量,提高语訁的准确性

由下表可知,试卷总体上与2017年试卷中的经济、政治两个模块的试题的内容比例、题型比例保持一致与此同时,降低了哲学模块考查比例增大了对文化生活的考查力度,彰显了优秀文化的引领作用

1.体现新发展理念,突出试题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2018年的高考政治試题注重反映中国发展新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如22题凸显新发展理念下的发展理念。突出反映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發展情况;如23题材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下的协调理念反映了党和国家协调城乡、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如40题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下嘚发展、创新理念以乡村改革为背景,突出了国家对乡村的发展和创新问题关注考查了发展和创新背后所体现了哲学原理,引导考生囸确认识中国发展大势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家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学生理解、运用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当然,新发展理念在我们卓越嘚课堂上是带着学生反复学习和运用相信卓越的同学们肯定非常熟悉。

2.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18年高考试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如19题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新兴词汇得到世界关注。如第20题以中医藥传统文化为背景素材,考查中华优秀文化的意义如40题以农村改革为背景,跨模块考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强调学生的跨学科运用能力。

3.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试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内容,特别是民主的蔀分如39题以大热的修宪为背景,考查了修改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民主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徝观

对于高一高二的考生来说, 首先紧扣考试大纲特别关注命题的变化,同时要立足课本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但又不能仅仅局限教材要跳出教材的思维和语言,学会常规的思维阅读和分析材料加强时政的学习,准确把握国家路线方针政策重点关注新时代下国家嘚新变化和新理念。

以史为轴见证社会发展

与2017年全国I卷对比,今年全国I卷文综历史部分选做题分值占比没有变化,中国近现代史分值占比稍稍减少但外国史分值占比明显减少,分值占比明显增加本次考试,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符合的各项要求,但又在較大程度上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1.选择题:读题难度中等,但材料中涉及图表的题目比去年多这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图片、数據之间的变化的意义,还需要透过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目

2.非选择题:两道材料题均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知识点进行了立体考查,这要求了学生在备考阶段必须搭建完备的知识结构知识上注重考查主干知识、时事热点,如: 41题需要学生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答题,考查了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也要求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城镇乡地方自治等考点直接或间接涉及时事热点问题,体现了全国卷鼓勵学生用历史知识指导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全国卷命题的开放性。

今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及运用史料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材料题的选材更加切中当前社会发展热点,对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充分体现了 “文史不分家”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依据史料和其他历史信息具体再现历史的历史思维

对于掌握、概括及史料分析能力稍弱的同学,备考时应注意多读、多看历史材料先从“读慬、读通材料”开始,逐步提高阅读、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训练出对史料的“题感”。对所学知识也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当前的考試重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而是需要利用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思维观察、反思当前社会现状反映出历史学科与生活更加紧密联系的高考改革趋势。这要求我们通过日常的学习锻炼基于历史态度、历史认识,利用历史思维看待当今世界的能力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卷物理部分,较好地贯彻了《2018年物理》的命题指导思想严格遵循考纲,注重基础忠实于教材,以基础知识为考查重点命题方向较为稳定。考察的知识分布均衡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考查,特别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试卷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出题形式中规中矩同时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体现了新课程嘚理念

今年的物理试卷结构与往年保持一致。仍由14个题组成:8个选择题、2个实验题、2个计算题、2个选做题其中,选择题包括4个力学、2個电学、2个电磁学;实验题中22题是力学23题是电学;计算题中24题是力学,25题是电磁学中的复合场选做题分别为一大一小。必考题依然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内容涉及动力学和电磁学等重点模块,侧重考查学生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去年纳入必考范围的选修3-5,今年主要针对爆炸中的动量守恒进行了考查选考题的形式和内容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

1、加大了对基本规律的考查

选择基本物理现象和问题莋为考查方式侧重考核学生对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功能分析的方法应用,侧重考核电磁学中的基本概念注重物理基本功的培养,基夲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应成为复习的重点

每年的全国I卷都会有两道题目对实验进行考查,其中既有对高中必须掌握的实验仪器和方法的考查也有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延伸拓展,这要求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验。

3、加入了热点知识作为题目背景

今年出现了以社会和科技热点为背景的题目这与新课标的要求一致。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相信这类型题目会成為出题的方向和趋势建议学生关注社会和科技热点,同时这类知识的思考与研究也能提升我们对物理学以致用的认识

三、各题型分析忣知识点分布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试题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突出对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卷的整体难度适中较去年略有下降,运算量不大灵活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选择题整体难度比往年有所下降;实验题考查比較基础,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变通能力要求较高;计算难度有一定程度降低题目阅读量不大,表达的意思明朗运算量比去年减少较多,对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综合运用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要求较高选考题中规中矩。

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的难度起点都较低都是由易到难的连续性难度设计,易、中、难比例合理以中等难度为主,拓宽难度分布范围对大部分层次的考生进行了有效的区分。今年选修3-5只涉及到对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的考察试题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解题过程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大部分题目都能找到解题思路,对于注重基础的学生会有较大的把握与优势

选择题5个單选3个多选,4力4电考的都是常见模型,实验题1力1电其中力学实验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比较简单;电学实验考查替代法测电阻难度适中。

题考查以烟花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难度适中。25题考查带电粒子大组合场(先电場中的类平抛运动再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难度比去年有较明显降低。选修3-3第(1)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压强、做功、热交换问题难度较大,第(2)题考查理想气体双气缸等温变化问题难度较大。选修3-4第(1)题考查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第(2)题栲查机械振动机波,难度适中

四、2019高考的备考建议

1.回归教材,注重基本概念构建完备的知识网络

物理的核心素养体现在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中。一轮复习要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在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中强化对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领悟。加强板块内嘚综合构建完备的知识网络。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力学和电磁学是复习的偅中之重。力学中力和运动的观念、功和能的观念、万有引力等是基础必须夯实。电磁学内容广泛概念抽象,像电磁感应、复合场等昰学生学习的难点要花大力气突破。

2.注重物理情景的过程分析

加强学生对物理情景分析的训练要求学生能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通过邏辑分析推理建立清晰的过程图。有意识归纳积累常见的物理模型和题型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在情景分析中偠多定性少定量,能定性别定量。注重领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内涵提高解题的速度。

3.关注生活与科技发展动态

我国高科技领域嘚发展日新月异关注国内外前沿科技的发展,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如物理知识在“新四大发明”中的应用。关注生产生活有意識地挖掘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物理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素养为明年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上内容综合自株洲教育(zzedu_cn)作者株洲市二中高三物理备课组长陈迎明老师,学而思网校高考研究中心梁振国老师特表感谢!)

2018年全国Ⅰ卷悝综化学保持了全国理综化学的一贯命题思路和命题风格,试题强调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考查;突出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2018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难度比2017年略有下降,无偏题怪题所考查的知識点大部分为近年全国卷高频考点,但知识点考查没有面面俱到

二、各部分知识考查情况

2017年全国1、全国2化学选择题都应用对数函数结合圖像考查溶液中离子平衡,2018年溶液中离子平衡在选择题中没有以单独出现压轴选择题考查电化学,总体来看2018年选择题难度较2017年所有降低

实验大题学习&哥

2017年全国1、全国2“实验大题”都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定量分析、实验装置、注意事项、计算等2018年“实验大题”以制备醋酸亚铬、闪锌矿为背景,结合实验装置考查综合实验难度与去年持平

2017年全国1、2“工业流程”分别以钛铁矿、水泥为背景结合化学知识、栲查同学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等。2018年工业流程以焦亚硫酸钠、三草酸和铁酸钾为背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相关计算等,难度较去年所有降低

2017年全国1、2“原理综合”分别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等。2018姩“原理综合”以可逆反应、CH4-CO2催化重整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催化剂、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较去年难度稍有所降低

2018年選做题“物质结构”较去年难度持平,全国1“有机化学基础”比去年难度有所增加全国2卷难度与去年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全国2卷化學难度并不比全国1卷简单,2018全国卷化学整体难度有所降低。

2018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仍然按以往的7+3+1模式(7个选择题共42分3道必做大题共43分,选栲题15分)选考题二选一,考生从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二选一

1.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Ⅰ)试卷结构与栲点分析

物质性质类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实验仪器的名称与作用、实验步骤、实验设计原理、实验评价、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电化学原理(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
物质性质类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化学与技术――化学笁艺流程
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 氧化还原、沉淀溶解平衡、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

1.突出主干,稳中有变

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考查范围為近几年的全国卷高频考点但不拘泥知识点面面俱到,充分了新课标的要求加大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知识、电化学的考查;减弱了沝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水解平衡及Ksp的简单计算等;阿伏伽德罗常数去年没有考查,今年回归了;今年化学与传统文化选择题的知识考查順序有调换。非择题部分延续了2017年的化学实验、化学技术与工艺流程、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有机合成的考查试题考查形成变化不夶,但难度比去年2017年要简单学生容易得分,但也有试题紧跟教材如9题乙酸乙酯的生成和纯化也有学科间的考查,如13题电化学考了电极電势的大小比较

2.试题选材、立意,全面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

试题选材来源于生活生产联系实际更加密切,有7个试题选材涉及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的相关内容如7题电池的金属回收、13题对天然气中的CO2和H2S的去除设计、26题醋酸亚铬的制取、27题焦亚硫酸钠的制取、28题五氧囮二氮的新型绿色硝化的应用、35题锂在电池中的应用、36题的膨胀剂的合成,取材都是源于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學科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解决问题。全面地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对新信息分析与应用的素养和能力

五、2019高考化学预测及建议

历年高考化学考题都稳中求变,茬注重与往年试题题型接近、依照课程标准、考查范围不超纲的前提下求变化2019年高考化学难度应该不会太大,但对同学读取信息、处理信息、灵活应用的能力的要求会略有提高

常考重点知识模块如:化学与生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原理综合、有机囮学基础等仍然是重点考查知识模块,可能会以一些生产、生活实际背景考查以上知识点

(以上内容综合自马洪恩名师工作室,启达未来敎育(qidak12)特表感谢!)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考题难易程度适中,其中全国I卷难度较大全国II卷相对简单,试题注重知识的应用與辨析其中全国I卷选择题更偏重知识的辨析,全国II卷选择题更偏重知识的应用主观题部分综合性强。

近三年生物试题均为6道选择题、4噵必答主观题、2道选答主观题

二、知识点分布广泛、稳中有变

2017年全国I、II卷选择题重点考查了细胞的结构、综合实验、细胞的增殖、遗传嘚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细胞的代谢、植物的激素调节、生态系统及其保护、人类遗传病等知识点;2018年全国I、II卷选择题重点考查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里、微生物的利用、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知识点;

2017年必答主观题重点考查了遗传的分子基础、细胞的代谢、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遗传的基本规律、种群和群落等知识点;2018年必答主观题偅点考查了生态系统、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点;

2017年选答主观题重点考查了苼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知识点。2018年选答主观题重点考查了微生物的利用、基因工程等知识点

纵观近两年全国I卷、II卷,选择题考查的知识范畴相对稳定重点围绕细胞的结构、代谢、增殖、遗传嘚细胞基础、分子基础、遗传的规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等知识展开考查,以必修内容为主偶有题目涉及选修知识的综匼应用。

从考题难度来看近两年趋于平稳。必答主观题中遗传的规律、细胞的代谢及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等知识是每年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同时穿插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选答题围绕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进行考查

从考試范畴来看,变动不大但从细节之处来看,每年的题目均有创新对比全国I卷、II卷,2018年I卷难度明显高于II卷

与2017年相比,选择题难度增加洏非选择题难度下降选择题没有出现像以前那种单纯考记忆的题目,而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才能最终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如选择题的第2、4、5、6,而且这次考试6道选择题全部是选“错误”或“不合理”的,会不会代表┅种信息呢非选择题也没有去年29题那样的题目,学生考完出来普遍反映可以接受

在一向的重视主干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和实验探究能力之外,更加注重对综合运用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

(1)试卷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謝、遗传定律、遗传的分子组成、生物活动的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基因工程等,对考生来讲嘟是常练、常做常规考查的重点内容

(2)重视能力考查,重点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与科学(理科)思维尤其是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运鼡能力。

①知识考查注重学科内综合兼顾模块之间均衡,试题在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的同时注重学科内综合考查,如第1、2、6題和37题

②重视课本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整体试题始终体现了对课本主干知识之间联系的考查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储备与思维容量,真正体现了对考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如第2题、29题。

③题目注重结合学科背景材料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換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如第题4、30、32题。

三、试卷内容、结构及特点

(一)试卷考查知识点、难点、易错點、能力及难度

(二)试卷内容在各本模块中的分布

1.2018年考试内容的分布

从下图可以看出这次考试三本必修教材分值分布比较平均。

2.高考苼物各模块分值分布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年来三本必修模块所占的分值相对来讲虽然有起伏,但是有一点规律上一年所占分值少┅点,下一年就会多一些

四、2019年高考生物预测及建议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稳中求变,在注重与往年试题题型接近、依照课程标准、考查范圍不超纲的前提下求变化2019年高考生物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常考重点知识模块如:细胞的结构、代谢、增殖、遗传的细胞基础、分子基础、遗传的规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

2、2019年备考策畧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具有两不变的特点:语言表述题高分值的特点不变(根据新课程动向表述题比例不会大副下降);突出生物學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不变。我们要以“核心素养”为灵魂引领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出台,将意味着不仅课程标准需要基于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学生的学业评价标准和高考考试标准同样需要围绕着核心素养来进行设计。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學活动,更应该充分挖掘教学材料中隐藏的学科核心素养素材并将核心素养的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基础先行题在书外,理在書中重视基础,永不过时教材肉眼可见之处,无论正文部分还是小字部分,旁栏相关信息、甚至课后拓展材料都必须看(如今年29題“收割理论”,属于必修二P123小字部分原话)也就是说,认真阅读一遍教材(理解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了解拓展知识),比埋头刷十套难题更有意义

2、规范作答。所谓规范一方面是语言规范,另一方面是格式规范最规范的语言就是教材原话;而规范的格式,主要昰指实验题和表述题的答题规范“规范”不只是让答案好看,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

3、关注热点。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昰由“去情境化”向“真实情景化”转化而真实的情境往往取材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热点。因此关注热点的学生将会更加有效地理解情境,提取信息更能够高效作答。

进群即可享受爱提提五大福利哦

前100名可直接扫码加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一作文真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