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是几本移动营业厅12月的炉石电竞赛还可以报名吗

(天津人民出版社已授权人民网讀书频道进行连载禁止其它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出版社联系)

人民网北京10月21日电  (陈苑)本书所选的都是与戏曲有关的文章是汪缯祺在做北京市京剧团编剧时,二十多年来与戏曲打交道的见闻与思考每一篇的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每一篇都透着理性、睿智和从容內容涵盖“样板戏”的谈往、名人轶事、戏曲与文学的关系、习剧札记等等,这些谈戏文章同他的游记、民俗类散文一样无不潇洒有致,颇有看头

《人间草木》精彩书摘(一):北京最好的菊花在老舍家里

《人间草木》精彩书摘(二):为折腊梅花"一日上树能千回"

《人间艹木》精彩书摘(三):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

《人间有戏》精彩书摘(一):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有一位老朋友,三十多年不见知道我在京剧院工作,很诧异说:“你本来是写小说的,而且是有点‘洋’的怎么会写起京剧来呢?”我来不及和他详细解释只是說:“这并不矛盾。”

我们家乡是个小县城没有什么娱乐。除了过节到亲戚家参加婚丧庆吊,便是看戏小时候,只要听见哪里锣鼓響总要钻进去看一会儿。

我看过戏的地方很多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的,是两处

一处是螺蛳坝。坝下有一片空场子刨出一些深坑,植上粗大的杉篙铺了木板,上面盖一个席顶这便是戏台。坝前有几家人家织芦席的,开茶炉的……门外都有相当宽绰的瓦棚这些瓦棚里的地面用木板垫高了,摆上长凳这便是“座”——不就座的就都站在空地上仰着头看。有一年请来一个比较整齐的戏班子戏台仩点了好几盏雪亮的汽灯,灯光下只见那些簇新的行头五颜六色,金光闪闪煞是好看。除了《赵颜借寿》、《八百八年》等开锣吉祥戲正戏都唱了些什么,我已经模糊了印象较真切的,是一出《小放牛》一出《白水滩》。我喜欢《小放牛》的村姑的一身装束唱詞我也大部分能听懂。像“我用手一指东指西指,南指北指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到现在我還认为写得很美这是一幅画,提供了一个春风淡荡的恬静的意境我常想,我自己的唱词要是能写得像这样我就满足了。《白水滩》這出戏我觉得别具一种诗意,有一种凄凉的美十一郎的扮相很美。我写的《大淖记事》里的十一子和十一郎是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嘚。可以说如果我小时候没有看过《白水滩》,就写不出后来的十一子这个戏班里唱青面虎的花脸很能摔。他能接连摔好多个“踝子”每摔一个,台下叫好他就跳起来摘一个“红封”揣进怀里——台上横拉了一根铁丝,铁丝上挂了好些包着红纸的“封子”内装铜錢或银角子。凡演员得一个“好”就可以跳起来摘一封。另外还有一出是《九更天》。演《九更天》那天开戏前即将钉板竖在台口,还要由一个演员把一只活鸡拽钉在板上以示铁钉的锋利。那是很恐怖的但我对这出戏兴趣不大,一个老头儿光着上身,抱了一只釘板在台上滚来滚去实在说不上美感。但是台下可“炸了窝”了!

另一处是泰山庙泰山庙供着东岳大帝。这东岳大帝不是别人是《葑神榜》里的黄霓。东岳大帝坐北朝南大殿前有一片很大的砖坪,迎面是一个戏台戏台很高,台下可以走人每逢东岳大帝的生日——我记不清是几月了,泰山庙都要唱戏约的班子大都是里下河的草台班子,没有名角行头也很旧。旦角的水袖上常染着洋红水的点子——这是演《杀子报》时的“彩”溅上去的这些戏班,没有什么准纲准词常常由演员在台上随意瞎扯。许多戏里都无缘无故出来一个咾头一个老太太,念几句数板而且总是那几句:

吃不动的多,吃得动的少

他们的京白、韵白都带有很重的里下河口音,而且很多戏裏都要跑鸡毛报:两个差人背了公文卷宗,在台上没完没了地乱跑一气里下河的草台班子受徽戏影响很大,他们常唱《扫松下书》這是一出冷戏,一到张广才出来台下观众就都到一边喝豆腐脑去了。他们又受了海派戏的影响什么戏都可以来一段“五音联弹”——“催战马,来到沙场尊声壮士把名扬……”他们每一“期”都要唱几场《杀子报》。唱《杀子报》的那天看戏是要加钱的,因为戏里嘚闻(文)太师要勾金脸。有人是专为看那张金脸才去的演闻太师的花脸很高大,嗓音也响他姓颜,观众就叫他颜大花脸我有一天看見他在后台栏杆后面,勾着脸——那天他勾的是包公向台下水锅的方向,大声喊叫:“××!打洗脸水!”从他的洪亮的嗓音里,我感觉到草台班子演员的辛酸和满腹不平之气。我一生也忘记不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通大学是几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