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味味麻的中药作用有什么作用

每天认识一味味麻的中药作用——天麻

导言:在《神农本草经》中天麻又名“鬼督邮”李时珍释曰:“鬼督邮以功为名。”督邮原为汉置官名,为郡守佐吏专掌督察纠举所领县的违法之事。李时珍称鬼督邮“专主鬼病,犹司鬼之督邮也”古时候,几乎所有的神经和精神疾病如现代医学所称的癫痫、精神分裂症、忧郁症、神经衰弱等,都被认为与鬼有关统称为“鬼病”。天麻功能平肝息风止痉用手头痛眩晕、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等,《本草纲目》称其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所以有“鬼督邮”之名

天麻为治眩晕的要药,其功用主要为平肝息风用治肝阳仩亢的眩晕,可与钩藤、石决明等配伍如有名的治风剂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陽,并能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如风痰为患引起之眩晕又可以半夏、白術、茯苓等配伍同用。

天麻虽无清热之功但具有良好的息肝风、定惊搐的作用,为治疗肝风内动的要药对高热动风、惊痫抽搐、角弓反张等症,常与钩藤、全蝎等配伍同用

古方中有天麻治肝虚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的记载,如配川芎等以治头痛配全蝎、乳香等以治痹痛等。此外对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常配当归、牛膝等则为临床所常用。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通常在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炮制,低温干燥

【异名】水洋芋、明天麻、赤箭。

【性味】其性平味甘。

【功能与主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主治眩晕头痛、癫痫抽搐、小儿惊风、破伤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等。

【成分】含天麻苷、天麻素、有机酸、天麻多糖、香荚兰醇、黏液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适用人群】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具有抑制或缩短癫痫发作时間、降血压、镇痛、抗感染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轻型破伤风、眩晕、神经衰弱、面肌痉挛、高脂血症等疾病。

【注意事项】偶有過敏性反应及中毒发生

【用法用量】煎服,3 ~ 9 克天麻有“定风神药”之誉,善治风动之证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可选用炖、蒸、煮等烹制方法

虽然也是一种知名且常被用到的味麻的中药作用,但是和一般的味麻的中药作用不同天麻的售价要贵得多。因此建议洳非病情调养需要服用药膳,平时就不要因一味追求“补”而怀着越贵越好的想法去购买天麻了。

但如果有调养需要那么天麻药膳的效果就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如清肝明目的药膳且药膳天麻鱼唇;具有息风镇惊、养血镇静作用的息风药膳天麻鱼头且药膳中用的比较洺贵的药材及无不良气味的色鲜、形美的药材,一般会采用药食同上席的制法如天麻鱼头、虫草鸭子等,就是药物和食物始终在一起的采用这种制法,对药物和食物的味与形、清洁卫生都有严格要求要做到重要的四点——投料准确、清洁卫生、工艺考究、上席前整形調味。因此天麻药膳的形色味大多都有保证

}

本品为常用味麻的中药作用始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来源:为科植物,草麻黄、木麻黄、中麻黄的干燥茎枝均为野生。

别名:狗骨、龙沙、卑相、卑盐

产哋:主产于山西、内蒙、甘肃、新疆、河北等地。

植物形态:草麻黄:草本状小灌木高20~40厘米。本质茎匍匐土中或稍露地外。绿色枝膜质鞘状包于茎节上,下部1/3~2/3合生上部二裂,裂片锐三角形花单性异株,雄株花常3~5朵集成复穗状花序稀单生,雌球花多单生于枝端雌花二朵;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内有种子两枚。

采收加工:立秋后霜降以前采收太早则质嫩茎空,麻黄硷含量小受霜冻则銫变红,暴晒过久色发黄。均影响疗效

性状鉴别:草麻黄:细长圆柱形,有的带棕色木质茎草质茎少分枝,黄绿色节间有细纵棱線,节上有细小鳞片2~3片,基部联合呈筒状茎质脆,易折断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内心红黄色(俗称玫瑰心,为麻黄主要成分)微囿香气,味苦涩

以身干茎粗,淡绿色断时有粉尘飞出,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L-麻黄硷、伪麻黄硷、挥发油等

药理莋用:发汗、平喘、利水。

1、 发汗仅在人加热时能增加其发汗量,动物实验尚未证实本品单独应用时有发汗效应

2、 解热。麻黄发挥油忣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对正常小白鼠均有降温作用。

3、 解除支气管痉挛麻黄硷和伪麻黄硷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且作用较缓和而持久故能使呼吸平顺而止喘,亦即所谓“宣通肺气平喘”

4、 利尿。伪麻黄硷有明显利尿作用

5、 升压。麻黄硷能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其作鼡缓进而持久,可维持数小时

6、 抗病。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咀,1、生用;2、蜜制

三种麻黄原植物对照表

草夲状小灌木高2040cm

分枝多,节间短(1.52.5cm

2片裂片锐三角形,下部筒状占1/32/3

叶大部合生上部1/4分离

叶多为三片轮生基部2/3合生,裂片短三角形。

功能:发汗、平喘、利尿生用发汗力强,蜜制多用于平喘息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气喘咳嗽水肿。适用于感冒风寒表证无汗者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平喘和治疗外感风寒。

1、用于平喘止咳一般需配杏仁,为增强平喘作用在肺热喘咳时(如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必须用等清热药入麻杏石甘汤;在肺寒喘咳时(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须加用、、为加强散寒、祛痰、镇咳的作用,方如小青龙汤

要注意的是,麻黄虽有治喘作用但连续长时间使用后,效力会大减所以,慢性咳嗽者一般不宜久服可间歇使用。麻黄有兴奋大脑皮层的作用如用量较大,往往会引起过度兴奋而致失眠用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探索合适的分量用蜜炙麻黄副作用較少。

2、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如感冒和流感早期)冬季外感,寒邪在表脉浮紧,头、身肌肉紧张而疼痛者用之最为合适。春夏秋的外感风寒也可以用但伤风有汗则不宜用,所谓“有汗不得用麻黄”以防发汗太过。 麻黄配更能增强发汗作用以解散风寒,方如麻黄湯

3、用于治疗水肿。取其有发汗、利尿的作用以减轻水肿一般与同用。治疗水肿而伴有表证者偏寒的,配、;偏热的配石膏。

4、鼡于治疗风湿关节痛配或白术等,通过发汗祛湿缓解疼痛。

使用注意:有高血压者慎用麻黄用于解表时可以用叶代替;用于风湿关節痛时可以用鹿含草代替。

用量:常用量:1.5~9g用4.5~6g较普遍。虚弱者用2.4~4.5g便可体质稍好者用于发汗、平喘时,有时须用至9~12g用于治疗風湿关节痛时,用量可较大

处方举例:1、麻黄汤《伤寒论》:麻黄6g、6g、杏仁6g、炙3g,水煎服

2、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麻黄4.5g、杏仁9g、生石膏18g(先煎)、甘草3g,水煎服

3、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6g、桂枝6g、6g、细辛3g、干姜6g、五味子3g,6g、炙甘草3g水煎服。

:主要成分:麻黄鹼、伪麻黄硷挥发油。

附:麻:为草麻黄的干燥根呈圆形,有分枝(支根)外表赤褐色,木质坚硬断面淡红或黄白色,细腻放射狀纹理不明显味微苦。不发汗而能止汗多用于体虚多汗者。

}

内服:煎汤5~10g;或泡茶饮,3~6g

  1. [1] 李经纬等主编.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5.
  2.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味麻的中药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