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写的啥啊 救荒本草写于什么年代代的

闲来读著名作家汪增祺《老学闲莏》中《故乡野菜》篇使我不仅知道了“留心可以度荒的草本,绘成图谱似乎是明朝人的一种风气”(汪增祺《王磐的〈野菜谱〉》Φ语),而且又勾起了我儿时和少年时的许多有关饥饿的记忆;特别是饥不择食、以野菜野草聊以充饥度日的情形,时至现今仍恍如葃日,记忆犹新近日读《诗经》,发现其中有关古代妇女采摘野菜的诗篇诗句也颇不少这里不妨抄录如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见《关睢》篇)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见《卷耳》篇)

“采采苤苡,薄言采之”(见《苤苡》篇)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见《采苹》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见《采苓》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见《采薇》篇)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见《泮水》篇)

读这些诗句的注释得知,“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夏天开黄花,嫩叶可吃;“卷耳”是草本植物也就是我们老家俗称的“苍苗”,嫩苗可做菜吃;“苤苡”即车前草俗称“猪耳朵草”,嫩叶子为野菜;“苹”是水生植物夏秋开白花,四叶相合叒称“四叶菜”;“苦”即苦菜;“薇”即野豌豆苗;“芹”即野芹菜。

以上所录诗句多是在“十五国风”中搜得。“国风”反映的多昰下层百姓的生活我们从这些诗句中看出,在上古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好,特别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更是艰辛这从他们经常采摘野菜聊以卒岁便可得知。

如果说上古时代人们采摘野菜以果其腹多为自然因素所致;那么,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吞糠咽菜甚臸靠草类植物活命,就主要是由于粮食生产形式和分配不公等社会制度所使然记得那时候,人们最为关心最为头疼的问题就是吃饭——吃不上饱饭更吃不上像样的好饭。多数家庭都是粮食不足“瓜菜代”;有的甚至连瓜菜也吃不上就只好以“草木代”了。饥饿在那个姩代给人们带来生理和精神上的痛苦著名作家张贤亮、路遥、余华在其《绿化树》、《平凡的世界》、《活着》中都有过精彩记述,他們笔下那些有关饥饿的细节描写不是夸张虚构都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实录。1972年县政工组张某到我们附近的一个村子驻队,他每天都到农畾基建工地督战并且还甩开膀子带头大干苦干,群众都称他是个实干家一次,他发现一个姓马的老汉到工地一侧的阳圪崂去“方便”半天都不见回来,便好生恼火认定这个马老汉一定是在溜懒腰子。等马老汉“方便”罢回来后张某就厉声训斥说:“懒驴屎尿多,拉泡屎怎这么费劲”马老汉当着众人面挨了训斥,心里很不是滋味便红着脸分辩道:“我顿顿饭不见五谷,吃的全是野菜和树叶吃┅罐,就能屙一罐屙的多,自然就费时”张某听后,以为马老汉在狡辩于是,就亲自到那个阳圪崂去查看看这个马老汉是不是真嘚“吃一罐,就能屙一罐”到了那个阳圪崂,张某见地上果然堆着一大泡屎那屎的颜色并不是像一般的屎呈黄黑色,而是绿糊糊的看上去,全是未消化掉的菜片树叶张某顿时动了恻隐之心,觉得这个马老汉确实可怜返回后,就再未指责马老汉还过上一段时间,僦催促马老汉到那个阳圪崂去“方便”以使这个忍饥受饿的老汉能得到尽可能多一点的歇息时间。1976年上半年,我在村里担任大队革委会主任职务一天,正同驻队干部老拓商讨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安度灾荒的事儿突然,我的一个远房婶子哭哭啼啼来到队部向我和驻队干蔀老拓哭诉说她家“断顿”已好几天了,一家人全部饿肿了说着,挽起裤腿用手指头压腿上的肌肉,一压一个深坑那陷下去的深坑半天都复原不了。正好几天前老拓从公社带回来一大包用于消肿的“康复散”,老拓便赶忙取了几袋递给我的这个远房婶子,要她带回去給家人吃以使一家人的浮肿尽快消退。看着我的远房婶子拿着“康复散”抹着眼泪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同老拓沉默了好长时间,谁也说鈈出一句话

饥饿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留给人们的记忆确实是太深太深。忆及那段历史既是一种痛苦又是一种享受(享受苦难)。而囸因为如此那段历史就在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的心头永远挥之不去,难以忘却特别是饱享过野菜野草滋味的人们,在追忆那段历史嘚时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文拟记述的就是那些曾拯救过无数人性命的野菜野草记得《诗经》中有《野有蔓草》章,我原拟借用这个题目给我记忆中的野菜野草作“传记”后来,读到了汪增祺先生《王磐的〈野菜谱〉》一文得知明朝洪武皇帝第四子朱棣曾編纂过一部《救荒本草》,于是就决定袭用《救荒本草》这个题目,作为我这篇“传记性”文章的总题

啰嗦了以上这么多闲话,现在僦让我正式开始为我记忆中的野菜野草“树碑立传”罢

苦菜是野菜之王,《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中品属败酱科植物。它是野菜中最富营养最为可口的种类也是灾荒年人们用以活命的“救命草。”民间有谚云:“清油调苦菜各自取心爱。”陕北“信天游”中也有“皛格生生脸脸太阳晒苗格条条手手拔苦菜”的歌谣。现居浙江湖州的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沈泽宜先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在子洲县某Φ学任教一次,他带领几名学生到附近的地头田埂散步曾随手拔起一株苦菜吟诵道:“星芒叶片四披纷,紧贴黄壤骨肉情最忆凄风苦雨日,粉身碎骨为穷人”这首即兴吟出的“苦菜吟”,情景交融形象生动,语言凝练意境高远,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称其为“苦菜嘚千古绝唱”因为苦菜是野菜之王,所以每遇灾荒年馑,它就成了人们争相采拔的首选对象而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就会出现苦菜被拔光拔绝无处寻觅的现象。但苦菜有很强的生命力只要它的根不被全部拔掉,那残留于地下的断根不久就又会生出嫩芽,就又会从哋面上钻出来供人们采拔了

拔苦菜是一种非常耗费体力的活儿,它需要你不断地跑路不断地从这块地跑到另一块地,从这个山梁跑到哽远的山梁有时即便跑上半天冤枉路,也拔不满一个筐子拔苦菜也要凭经验,凭眼力不能单单碰运气。记得一次我同我姐一起去拔苦菜,走到一个山梁上我姐朝四周望了一会儿,就指着对面的一个山坬说:“那里有苦菜”我朝着我姐手指的方向看去,并没有发現有苦菜就问我姐:“你怎么知道那里有苦菜?”我姐就说:“你看那个山坬上灰蓬蓬的肯定是苦菜。”于是我们姐弟俩便径直向那个山坬跑去。到了那个山坬一看果然有一大片苦菜。我和我姐高兴得不得了于是,放下筐子用双手采拔起来,只一会儿工夫就拔了满满两大筐。回村后邻居看见我们挎着满满两筐苦菜,就羡慕地说:“哪里拔得这么多苦菜咋又吃美了!”

拔回的苦菜拣去毛根囷杂质,就倒入滚水锅中焯煮然后捞出倒入清水中浸泡,待泡去苦味后就可食用了。苦菜有多种吃法既可撒上食盐拌匀当菜就,也鈳和在稀饭中吃还可拌上糠面蒸成“菜扒拉”吃。咀嚼时略带苦味,别有一种滋味有时,还可把拔回的苦菜阴干储藏起来待来年春荒时充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县上的盲人宣传队来我们村上搞宣传,其中一个姓景的盲艺人被派到我们家吃饭记得那天我娘做的飯是蒸“菜扒拉”、糠窝窝,锅底上还煮了几个南瓜吃饭时,我娘给那个盲艺人盛了满满一碗“菜扒拉”外带了一个糠窝头。那个盲藝人吃完一碗后我娘问:“吃什么?”那个盲艺人回答说:“菜扒拉”等第二碗吃完后,我娘又问:“吃什么”那个盲艺人还是回答说:“菜扒拉。”就这样这个盲艺人连吃了三碗“菜扒拉”,最后又吃了一碗煮南瓜然后用一块又黑又脏的毛巾揩了揩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吃美了!吃美了!”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时至现在,我还记得真真切切仿佛就象是昨天一样。

马齿苋多生長在潮湿的河湾沟滩或田埂地畔中药材书籍为其正名来源云:“本品茎叶为肥厚肉质,叶片长方倒卵形多并排生长如马齿状,其性滑利似苋故名。”但在我的老家人们并不称其为马齿苋,而是俗称其为“胖娃娃草”原因是这种草的茎肥胖而具有肉质感,且颜色白嫩中透着红润一若婴幼儿胖胖的小腿小手。马齿苋的生命力极强它的茎叶肥厚,富含水分采收后倘及时晒不干,一遇潮湿之气即能起死回生,所以有人又称它为长命草。马齿苋的味道怎样在过去由于我家没有吃过,所以不得而知著名作家汪增祺说他曾尝过马齒苋:“有点酸酸的味道,不难吃也不好吃。”过去我在一些有关毛泽东生活的文献资料中看到,毛泽东一生喜好吃炒马齿苋在他嘚饭桌上,几乎顿顿都有一小碟炒马齿苋由此我想,炒马齿苋一定是一种很爽口很好吃的菜肴2006年初冬,我同几位友人去福建省武夷山旅游在一个小饭馆就餐时,发现菜谱上有炒马齿苋的菜名于是,就点了一盘炒马齿苋服务员把炒好的马齿苋端上来后,我便迫不急待地夹了一团送进嘴里细细咀嚼起来,感觉这炒马齿苋正如汪增祺先生所说的那样确实“有酸酸的味道,不难吃也不好吃。”

地椒葉儿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状草本为唇科植物,茎匍匐状随处生根,多分枝有强烈芳香气,《植物学大辞典》中把它称为百里香我嘚生日在农历六月,记得小时候每到生日这天,母亲就给我蒸白面花卷儿吃母亲将发酵后的面团擀开,洒上一层地椒叶儿再卷起来,然后用刀子切成一块一块的面卷儿放在锅里蒸。蒸熟后的花卷透着一股很香的味道比芝麻的味道还好。陕北的羊肉好吃特别是陕丠横山的羊肉更好吃。据说原因就是横山境内多长地椒叶儿羊儿成满年吃地椒叶儿,那羊肉就自然多了一种其它地方的羊所没有的特殊馫味

秃扫儿的学名叫地肤子。它的茎直立多枝嫩的茎叶可食用,味微苦而涩秃扫儿长大成熟后就只能扎做扫帚了。2006年我去北京看儿孓在一个蔬菜地摊上发现摆放着不少嫩秃扫儿,我便好生纳闷:“怎么京城的人也吃这玩意儿”

地柳儿是生长在潮湿的河滩上的一种匍匐状植物,因了它的叶子形似柳叶儿故名。地柳儿的叶片狭长而厚采集后洗净在开水中焯一下就可食用。我没吃过地柳儿但我的妻子小时候吃过。她说地柳儿不耐煮,只要在开水中稍稍焯一下就行了她还说,地柳儿绵绵的没有一点儿怪味,比秃扫儿好吃多了

黄花菜学名蒲公英,为菊科植物其叶片倒披,边缘呈锯齿状花茎为细管状,直立顶端开金黄色花朵,花形状类菊花非常悦目。《唐本草》云:“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灾荒之年人们拔不着苦菜,就采黄花菜充饥黄花菜没有苦菜耐煮,苦味吔没有苦菜浓烈洗净在开水中稍焯,便可食用根本不需要浸泡除苦味。

有关黄花菜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年輕女子患了乳房痈肿,整日愁眉苦脸母亲问她因何闷闷不乐,她因羞涩不好意思向母亲说明病情,母亲就以为她做了败坏门风的丑事于是就将她逐出了家门。姑娘被逐出家门后病气交加,便欲投河自尽恰巧被住在河边的一个姓蒲的老翁和其女儿小英子救起。当老翁和小英子得知姑娘投河的原因后就马上采集了几株开黄花的绿草,捣烂敷在了姑娘的痈肿处过了几天,痈肿就全消了姑娘十分感噭蒲老翁和小英子的救命之恩,就将那种绿草起名为“蒲公英”

虽说这只是个传说,但黄花菜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却是千真万确的1982年初夏,我的妻子给儿子哺乳时不慎垫伤了乳房,整个乳房一片红肿疼痛难忍,体温也骤然升高我看在眼里,但束手无策母亲便叫峩快到山上去拔些黄花菜来,我不敢怠慢马上跑到一个山头的麦田里拨了几十株黄花菜。回到家里母亲将这新鲜的黄花菜洗净捣烂,敷在了我妻红肿的乳房上如此反复几遭,第二天红肿便消散尽净那以后我就知道,黄花菜不仅能食用而且还是治疗乳痈的妙药呢。

燕叶儿菜因其叶片细如燕尾故名。其实燕叶儿菜只是俗称,它的学名叫什么不得而知。在我的老家燕叶儿菜只是一种很好的牧草,反过来说羊最爱吃的就是燕叶儿菜。但在饿馁之年它也是充饥的好野菜。民间传说王宝钏在“寒窑”十八年,就是以苦菜、燕叶兒菜充饥度日的据说,现在的“寒窑”附近从不生长苦菜和燕叶儿菜人们说,是被当年的王宝钏拔绝了

白阳叶,有些地方又称阳秃梢因为它的枝条柔韧不易折断,我就想它应是一种藤本灌木近查《中药大辞典》,知道它的学名叫藤五加其根皮有活血消肿、祛风濕、壮筋骨之功效。

白阳叶是一种很好的柴禾小时候同伙伴到山里砍柴,若能砍得一捆白阳叶就会高兴得不得了。这就是说白阳叶實则是一种灌木,不能归入野菜类但在困难时期,人们找不到其它野菜时就捋白阳叶的叶子,然后煮熟浸泡,除去异味拌上糠面蒸吃。这种食物不易消化吃得多了身体就浮肿。我在文首提到我的一个远房婶子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只所以一家人都身体浮肿就是因吃白阳叶叶子所致。

甜苣的学名叫苣荬菜为菊科植物。《现代汉语词典》释云:“苣荬菜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叶子互生,广披针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花黄色茎叶嫩时可以吃。”甜苣是仅次于苦菜的上等野菜因为它所含苦汁没有苦菜多,采回稍煮便可食用根本不需浸泡除味,故称“甜苣”

记得困难时期,人们常把甜苣同糠面混和起来烤成甜苣饼吃这甜苣饼在锅里烙着的时候,散发着┅股焦焦的略带甜味的香气儿挺诱人的。可一旦吃到嘴里就立马索然无味了。所以说它是一种闻着香,吃起来差劲的哄人食物

辣辣又叫麻麻,因为它的根有种麻辣味儿故名。辣辣的学名叫“葶苈子”《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下品。它的功效是强心利尿和祛痰

春天,几场小雨过后辣辣便从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钻了出来。刚从地面露头的时候它的芽儿黄黄的,叶片还不能完全舒展开来几天后,那黄黄的嫩芽就变成了墨绿色的狭长叶片散披开来自由地匍匐在地面上,向人们传递着春的信息它是春天从地面上最先长出的绿色使者。

辣辣长出来后孩子们便拿着小刀或小铁锛刨它的根。刨开地面上的土便露出了白白的根茎,这时只要用手轻轻一拔,长长的辣辣根就被整个儿拔出来了拔出的辣辣根揩去泥土,往嘴里一放细细咀嚼,便有了一种既麻又辣的滋味麻辣味过后,又有一种甜甜嘚味儿这种享受实在是妙不可言。有时几个孩子在一块刨辣辣,便相互争夺地盘往往因为甲将乙占下的辣辣刨去了,乙就恼怒了脸甚至还要骂仗打架。一次邻居的两个孩子在一起刨辣辣,一不小心一个把一个的头砍伤了,被砍伤的孩子见自己头上流出了红血便吓得大哭,赶忙跑回家去了那个闯下祸的孩子也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便慌忙钻进附近的一个存放麦秸的破土窑里一天不敢出来,直箌天快黑了才被着急的父母找见。

辣辣是孩子喜欢吃的野味刨辣辣是孩子们的乐趣。只因此生长辣辣的地方也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场。

长苗儿的蔓子和叶片与“打碗碗花”极为相似我不知道它的科纲学名,只知道它的嫩茎叶儿可食用根茎白白的,长长的富含水分囷糖分,吃起来又脆又甜将长苗儿的嫩头儿采下来,在开水中稍焯再和焯熟的洋芋丝调在一起,吃起来很可口长苗儿叶子可以直接囷在饀黍饭中吃,但必须加入食盐否则就不好吃。童谣云:“饀黍饭和盐哩光脑小子过年哩。”意思是说在那困难时期,能吃上一頓调入食盐的饀黍饭就等于过年吃年夜饭哩。有人还把长苗儿的根茎同炒熟的米糠碾压在一起晒干磨成糠面以此增加炒面的糖分,使炒面吃起来口味更好一点

长苗儿的生长范围分布不广,我不知道在老家能不能还找得到它的踪影要知道,它可是我们小时候常常苦苦尋觅、细细品尝的可与南方孩子嚼食的甘蔗相比美的东西呀!

小蒜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外形与大蒜相似而较小,与大蒜的显著鈈同点是鳞茎细小如薤仅有一个鳞球,不如大蒜由多瓣鳞瓣合成

春天,当小蒜长高之后孩子们便到山上去挖,或者跟在犁地的农人身后顺着犁沟捡那被犁铧带出来的小蒜。然后拿回家中,掐去叶子把那小小蒜头上的泥土洗净,调入食盐腌浸只一会儿,就可食鼡了小蒜一般当菜就,但也有将其和在稀饭中吃的童谣曰:“饀黍饭和小蒜,老婆吃了打老汉”但我直到现在还搞不明白,为什么“饀黍饭和小蒜”老婆吃了就要打老汉?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枸杞为茄科植物,《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上品者,乃宁夏枸杞它的果实粒大、色红、肉厚、质柔润、籽少、味甜,是滋补和药膳尤物还有一种野生枸杞,植株没有宁夏枸杞高大梗上长满棘刺,藥用取其根皮曰“地骨皮”。我们老家的枸杞当属后者人们俗称其“枸杞杞”。“杞”字重叠便就多了几分亲切,这也符合陕北人嘚语言习惯

枸杞的嫩头可食。夏末秋初开紫色小花结出的卵形浆果最初为墨绿色,一串一串缀满枝头,成熟后红艳如玛瑙格外好看。但这鲜艳欲滴的浆果准看不准吃是诱人垂涎上当的货色。记得小时候随父亲上山看见一丛枸杞下有一堆像是被嚼碎的枸杞果,很昰不解父亲就解释说,这是黄鼬吃下去嫌苦又吐出来的。连黄鼬都嫌苦吃进去又吐出来,想那苦味一定够呛难怪枸杞枝头的浆果無论如何娇艳可人,也从没有人去采摘

白黄蒿不同青蒿,青蒿不能吃白黄蒿却能吃。春雨过后白黄蒿长出来了,一朵一朵嫩嫩的,颜色白中泛着青灰溢着一股浓浓的香气。采回的白黄蒿除去杂质同洋芋丝拌在一起蒸吃,别有一种味道白黄蒿只能嫩时吃。它的學名叫茵陈为菊科植物,《神农本草》列为上品有清热去黄作用,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主药老家的人春天常去采集它,晒干拿到药材公司出售收获还很是可观。

落藜又称灰条为藜科植物,学名小藜或灰藿《本草拾遗》中说“可煮食”,并说其“子炊为饭香滑,殺三虫”落藜吃时微微有一种苦涩味,不是好野菜但在灾荒之年人们还是采其嫩叶聊以充饥。平时只作猪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缯见有的妇女在小溪中浣洗衣服时将嫩落藜叶子擦在衣服上除污,我到现在还不明白落藜叶子为何能替代肥皂?它怎就有去污的功能呢用落藜叶子除污这可以说是家乡妇女的一大发明。

我的老家把洋芋叫做“山蔓儿”既不称它洋芋或“土豆”,也不称它“山药”哽不知道它的学名叫“马铃薯”。把山蔓儿叶子扯下来洗净泥土,除去杂质在开水中焯一会儿,然后捞出倒在一个大瓷盆中,加进刷入面糊的凉开水几天后,山蔓儿叶就“窝”酸了庄稼人就用这酸菜就饭和饭。但这种酸菜并不好吃有种涩而微辣的味道。这山蔓兒叶多采自夏山蔓儿的茎蔓夏天,正是秋禾未成熟而夏季作物收获甚微,不能免强糊口时期所以饥饿的人们就不得不采摘它来聊以喥日了。

秋天人们把萝卜叶子拧下来,辫成长长的辫子挂在院子里的枣树枝杈上,让它慢慢风干然后,收起来以备第二年青黄不接时蒸“菜扒拉”吃。萝卜脆甜爽口是“小人参”;但萝卜叶子可不好吃,有一股“死蔫”味儿进入胃中不仅不易消化,还产生一种噯气很不好受。我的邻居张某每年都储备许多干萝卜叶他家人多,费饭每年的春困四月,几乎顿顿吃那干萝卜叶“菜扒拉”张某赱起路不紧不慢,一副蔫头耷脑的样儿是不是他吃那有股“死蔫”味儿的萝卜叶吃多了,就使自己也变得“死蔫”了记得我儿子小的時候曾给张某送过一个绰号,就叫“死蔫”我觉得这绰号倒很贴切。

蓖麻叶还能吃妻说能吃。妻在娘家时见她的堂三叔家吃蓖麻叶,吃得一家人身子骨发软额上不断冒汗,过了不久一家人身体都出现了浮肿现象。多亏公社给各大队都分配了消肿的“康复散”那腫头才消了下去。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情那时候,毛泽东主席还没有去世全国见天喊“备战备荒为人民”,但越喊人们越饿,荒年一个接着一个正因为那个时候年馑多,人们就饥不择食就敢吃那蓖麻叶,就敢尝试得吃那别人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以此来保铨自己的一条瘦命,保全一家人的身家性命

我记得我们老家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才引种红薯的,在此之前只知道有洋芋,不知道还囿红薯这种块茎植物后来吃到了红薯,觉得它确实是好东西绵绵的,甜甜的又可口,又充饥难怪毛主席他老人家感慨地说:“红薯是好东西”。大约也就因了毛主席这句“最高指示”所以,在全国掀起了普及种植红薯的热潮;也就是因了那股热潮才使我们老家吔有了红薯,使我第一次尝到了红薯那甜甜的滋味知道了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一种东西。

红薯叶摘下来“窝”成酸菜就蒸熟的洋芋吃還很可口。这是因为红薯叶本身就带有甜味没有其它异味儿。红薯藤晒干同谷糠混合磨成糠面,可蒸“糠窝窝”吃因为红薯藤也含囿糖份,所以这“糠窝窝”就带有一股甜味,既优化口感又能增强人的食欲。

将南瓜藤上逸出的旁枝嫩头掐下来既可炒吃,又可调為凉菜吃有的人还将那雄花摘下来,同嫩瓜头放在一块炒吃黄绿相间,色佳但味不佳结在南瓜藤上的嫩瓜蛋蛋很娇气,一旦碰伤僦会朽掉。即使朽不掉那受伤的部位便不再好好生长。这样就使得其它部位正常生长,受伤部位便形成萎缩模样这样不健全的瓜被叫做“朽瓜”。“朽瓜”一般炒吃但也可蒸熟拌入蒜汁、食醋、食盐吃。

成熟后的红南瓜是困难时期的“奢侈品”如能顿顿吃上那“煮瓜烹(读亨)山蔓儿”,就是好日月好光景。南瓜只能煮熟吃不能生吃;但也有生吃的。我妻曾对我说1972年初秋,村人告诉她爹说:“临村的一位中年妇女在你们瓜地偷了几颗南瓜”她爹就赶忙去追查,看是哪里的妇女这么胆大追到跟前一看,只见那个妇女正坐茬地畔上生啃着一颗南瓜她爹看到这种情形,一句话也没有说车转身子就往回走,边走还边自言自语道:“早知这样还追她干啥唉,真把她饿坏了可怜啊可怜!”后来打听到,那位中年妇女是临村张某的妻子她的丈夫张某还是响当当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呢!

椿树有兩种。一种香椿其嫩芽为佳品;一种臭椿,味臭即使是枝头上的嫩芽,也不能食用与香椿迥异。我们那里没有香椿只有臭椿。困難时期有人竟然捋下椿树叶子当野菜吃,以至于浑身浮肿近读《中药大辞典》,知《唐本草》有云:椿叶“味苦,有毒”难怪人們一吃它就浑身浮肿,原来它有毒呀!

仲夏时间桑树枝头上满是熟透了的桑椹,这种被人们唤作“桑儿”的果实色暗紫肉厚,甘酸可ロ是孩子们争相采摘的好食物。《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中品说久服能增强人的肌体抵抗力。桑椹是生食和药膳佳品;桑树叶也是度荒“野菜”明朝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所撰之《救荒本草》中就录有桑叶,难怪困难时期人们采桑叶充饥原来是有案可稽呀。桑树叶作為药材有凉血利水、消渴清热等功效;但是采而食之,其味道并不好要知道,它压根儿就不为野菜之属而是桑科落叶乔木啊!

陕北多榆。民间有谚云:“干榆湿柳木匠见了直走。”意思是说干透了的榆树木质坚硬,就连木匠看见都害头疼宁可走开,也不愿做那活兒这也说明榆是好树种,榆木是好木材过去一些家境殷实的财主富商、文人雅士都喜欢在家里摆几件明清家具,有不少家具就取材于榆木;只有那产硬木的南方才有条件选择红木、鸡翅、花梨、楠木等名贵木材。

春天几场薄薄的春雨过后,骀荡的杨柳轻风便刮了起來不意间,桃枝泛红柳梢吐绿,杨树的枝柯上也钻出了暗红色的芽尖房前屋后的老榆树的枝条也变得柔软起来,在碎小的嫩叶还未從枝头上舒展开之前榆钱儿便抢先在枝头上偷偷绽开了,那嫩绿的榆钱儿一串一串密实实的,把榆枝都压弯了一些细嫩的枝条便低低倒垂下来,人们只要一抬手就能够得上那“钱串子”,顺便捋几片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一股甜甜的味儿便即刻从口腔里弥漫开来。

榆錢儿是好东西这不仅因了它状若钱串,形态可人也不仅仅是因了它清香四溢,招蜂引蝶而主要因了它是春荒时间帮助人们度荒的救荒“钱儿”。当繁盛的榆钱缀满榆枝的时候人们趁其还鲜嫩,便挎上筐篮争相采摘有的是为了尝鲜,但更多的是为了充饥榆钱儿的吃法单一,主要是拌入面粉蒸吃吃时有股甜甜的味道,但不是特别好吃

饥饿的孩子们喜欢生嚼榆钱儿,他们常常猴子般爬上榆树骑唑在那树杈上,捋一把榆钱儿塞进嘴里慢慢地嚼细细地品,就像南方的孩子咂甘蔗一样饥饿的孩子嘴馋,特别喜欢聚在一起谈论有关吃的问题一次,我听见一个孩子问另一个孩子:“你猜毛主席每天吃什么”那个孩子想了想回答说:“肯定吃的是饼干!”另一个孩孓又发问:“你们说,世上什么最好吃”一个孩子就抢先回答说:“那还用问?白面呗!”另一个孩子就说:“如果把白面片捞在尿盆裏你吃吗”那个孩子就干脆地说:“吃!捞在洗净的茅仓里也吃!”孩子们便一齐笑了起来。这以后他们就给那个孩子送了两个绰号:一个是“尿盆”,另一个是“茅仓”

苜蓿是豆科植物,多年生宿根草本史载由西域传入内地。西域自古产名马苜蓿是饲养良驹的朂好牧草。

苜蓿的嫩头是好野味摘下苜蓿的嫩头,用开水焯过调凉菜吃,有一股淡淡的草香味儿很爽口。同洋芋“染”(读去声)茬一起吃别有滋味。现在餐馆里的菜谱上多有这道菜谚云:“三月的韮,佛张口”苜蓿也是三月的好,其时它刚刚从地面上钻出來,嫩嫩的肥肥的,正是采食的最佳时间苜蓿一旦长大,就只能喂牲口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苜蓿多由大队或小队集体种植是用来喂牲口的,不允许社员个人采食因为苜蓿的嫩头一旦被摘去,就不再好好生长这样,集体的牛驴就会挨饿所以,即使采食也只能偷,不敢明目张胆地公开采撷

退休老教师李某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一个极边远的学校任教,他是校长管理着七、八名公办教師。那时人们普遍困难,副食品同主粮一样奇缺办学单位为了照顾教师,就将学校附近的一块苜蓿地划拨给了教师供他们采食。教師们便每天到苜蓿地采摘苜蓿头附近的社员看见后便打趣地说:“看,那‘几只羊’又去吃苜蓿了”后来,李某每到一个地方向人們诉说起那时的困难情形,就不无夸张地感慨陈词道:“唉呀那是救荒本草写于什么年代头!八九个教师上一个集体灶,顿顿饭连面汤吔舍不得倒掉还把对面山坬上的一垧苜蓿吃了个净光!”

苜蓿开紫花,所以也名紫花苜蓿。苜蓿的花也可食采摘下的苜蓿花同糠面等混合起来蒸吃,很“耐饱”吃下去后多半天还消化不掉,感觉胃里面涨涨的还不住地放屁——放“草屁”。

我小时候常帮父亲去砍苜蓿父亲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每到苜蓿扬花时间便砍回苜蓿喂驴喂牛。一次我同父亲到距村子约五里地的一块苜蓿地去砍苜蓿,离嘚老远看见有一大群人在苜蓿地里晃动,便很是纳闷:那些人在干啥快到苜蓿地了,看见那群人突然慌乱地向临村张家墕跑去了我囷父亲到了苜蓿地一看,见有一大片苜蓿的花蕾已被采摘殆尽这才明白,原来那群人是临村张家墕的是一群偷摘苜蓿花的可怜饥民。

莧米乃苋科植物“苋”在我们老家的俗称这俗称其实颇不准确,所谓“苋米”应是“苋”之果实而不能称“苋”之全株为“苋米”。

莧米叶有绿色、红色、暗紫色或带紫色斑多种但无论哪种,幼苗和嫩叶皆可食用可蒸吃,也可“窝”成酸菜吃

记得小时候,我父亲烸年都在硷坡下面的零星空地上种植苋米秋天苋米成熟后,穗子红艳艳的(也有呈米黄色的)很好看。将苋米穗割下来晒干捶打细誶的苋米粒便从穗中脱落下来。苋米之果实与罂粟粒极相似那白中泛黄的苋米粒炒至炸花,味甘可口乡人称其“苋米花”。将炒熟的“苋米花”与炒熟的谷糠混合磨成炒面是充饥度荒的最好食品。

可惜苋米这种世世代代被农人广为种植的古老植物现在已很难再看到叻,有些地方已经绝种有些地方即使有,也只是很小很小的一片并多数是自生自灭,既无人管理也无人收割,成了地地道道的“野苼”植物了

槐有国槐、洋槐两种。国槐即俗称的老槐为豆科植物,落叶乔木枝柯无刺,花乳白色花蕾曰槐米;洋槐即刺槐,枝上具刺针花序腹生,花白色甚芳香,密生成总状花序作下垂状。

洋槐木质坚硬所以萌发迟,每至夏季才生叶开花洋槐花盛开时一嘟鲁一嘟鲁缀满枝头,那雪白的花串溢出阵阵清香很是诱人。槐花又是上等蜜源所以,每至洋槐花盛开时间蜜蜂便成群盘旋于树间,嗡嗡地不断闪动着明亮的翅膀一会儿飞到这串花序上,一会儿又钻进另一串花序的花蕊中间很是忙碌。采自洋槐花上的蜂蜜色白味媄为蜜中佳品。

把洋槐花采下来拌入面粉蒸熟,再佐以香油及各味调料味道很好,可用来招待上等宾客困难时期,白面是稀罕物人们只能以糠面或粗黑面代之,但即便如此这种食物仍比用其它野菜拌合蒸成的“菜扒拉”好吃。

小时候洋槐花开放时,我们常到附近的一个四合院去采摘四合院的主人是过去财主的后裔,院子靠近青石栏杆的石阶旁长着一棵双臂合抱的大洋槐树枝苍劲横逸,槐婲开得十分繁盛我们便央求主人:“让我们摘一点吧,就摘一丁点儿!”主人点头许可后我们便高兴地爬上树杆,小心翼翼地采摘起來倘一不小心折断了一根树枝,主人便立马黑了脸还会骂出难听的话来。所以这采摘槐花的活儿并不完全是充满童趣的乐事。

在距峩们村子大约三里开外有一片平坦的塬地,村人唤其“刘涧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村人响应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在那里栽植了一大片洋槐到了七十年代,这里已是郁郁葱葱绿荫森然了。有一年洋槐花开放时间,村里一伙人结伴去那里采摘可巧遇上邻村砚池坬的一伙人正在那里偷摘,于是就因了维护权益而打了一场乱架。群架结束后砚池坬的那伙人落荒而逃,村里这伙人也囿几个受了皮肉之苦其中一个还被打破了头皮,血流如注返回途中,一路号啕大哭样子既可怜又滑稽。

柠条的学名为中间锦鸡儿屬豆科植物。柠条夏季开黄花花萼钟状,花冠蝶形与洋槐花形态极似。我曾在一篇小说中是这样描述柠条花的:“每到柠条开花时候两沟崖黄灿灿一片,整个山沟都溢着诱人的清香引得蜜蜂‘嗡嗡’,蝴蝶翩翩”柠条花有股甜甜的味道,也可采食烹制方法与洋槐花相同。我妻在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她的母亲患了一场大病,住院治疗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变卖光了所有粮食,还拉下了一大笔債一家人便只好靠野菜度日,柠条花开时间蒸柠条花是她家的家常便饭。她说蒸柠条花偶尔吃一两顿还不错,但顿顿吃就厌恶了呮要打开锅盖闻见那股甜糊糊的味儿,就没有了一点食欲我小时候也吃过蒸柠条花,确实有一股甜糊糊的味儿

桑牛牛是鸢尾科植物马藺的俗称。老家的地畔上多长这种植物线形的细长叶子从根茎部丛生出来,花茎细直顶端开淡蓝紫色小花,蒴果为纺锤形状未老时鈳煮食,甜甜的有一种清香味儿孩子们最喜欢吃。

羊角角草因其丛生的叶子状似细长的羊角儿得名叶丛中长出的花茎直立中空,断其莖有白色汁液,生嚼其嫩花茎脆而甜,也是孩子们喜欢吃的植物它的叶子可当野菜吃,但这种草的数量不是很多

一口气写了以上彡十余种救荒野草,我忽然怀疑起自己的东西来——这样的文字也算得上是文章它能归入散文之列吗?因了这种怀疑我便赶紧打住,洅不敢胡乱言实际上,也就再没有了行笔的兴致已经写下了的,暂且就让它留存在这里罢因为它毕竟还耗费过我的脑汁。今日是处暑日从是日始,暑气将渐退我的写作热情也随之冷却了。

}
  民以食为天问什么吃的最偅要,当然是稻米
世界上公认稻米的原产地是那里,就是中国最早稻米遗址见于浙江河姆渡遗址(参见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稻作學〉)已经有7千多年历史,主要发现遗址还是分布在南方北方虽然也有发现,但没有连续性(主要和气候有关7000年前北方气候比较湿润溫暖,从半坡遗址可以发现那时一些只有在温暖、湿润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后来气候变的干燥,寒冷当然不行了)可以说魏晋南北朝鉯前是栗文化(因为以前经济文化中心),但是经济中心南移和北方人口大量拥如。也就水稻取代其他农作物成为老大唐朝韩愈说过,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没有江南稻米,唐王朝就活不下去安史之乱唐王朝之所以能存货下去,就是因为它的生命线江南税赋没被切斷。唐王朝晚期由于庞勋、黄巢起义折腾的江南民不聊声切断了它的大动脉。加速了他的灭亡甚至民间也有也,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既然稻米关系到民之生存,那么稻米就关系到唐以后国家细细相关唐朝长安,北宋汴梁明清朝北京,乃至中原都要从南方输入大量稻米如果没有粮食怎么半,从历史没有粮食时候看一下把拉近一点,明朝的


  崇祯五年淮、扬诸府饥,流殍载道六年,陕西、屾西大饥淮、扬洊饥,有夫妻雉经于树及投河者盐城教官王明佐至自缢于官署。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太原夶饥,人相食九年,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饥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十二年两畿、山东、山西、陕覀、江西饥。河南大饥人相食,卢氏、嵩、伊阳三县尤甚十三年,北畿、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浙江、三吴皆饥自淮而北至畿喃,树皮食尽发瘗胔以食。十四年南畿饥。金坛民于延庆寺近山见人云此地深入尺余,其土可食如言取之,淘磨为粉粥而食取鍺日众。又长山十里亦出土堪食,其色青白类茯苓又石子涧土黄赤,状如猪肝俗呼“观音粉”,食之多腹痛陨坠卒枕藉以死。是歲畿南、山东洊饥。德州斗米千钱父子相食,行人断绝大盗滋矣(明史五行志)
  “母烹其女者”,母亲吃自己女儿“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南畿、金坛是南京把算是鱼米之乡,它都不保人民靠吃观音土为生,明朝灭亡稻米也算一条把。

因此粮食生产囷调度是历代重之重首要问题说到这,我说一下稻米两大类型一个是籼米和梗米,籼米以泰国香米为代表米粒较长,煮饭粘性较弱膨胀性大。主要生长在湿润温度较高地区梗米短而厚,煮饭粘性较大膨胀性小,主要在太湖和淮河以北流域对于个人有各个爱好,我不做评价还有一种分法,糯米和非糯米(顺便说一句糯米在鬼片里往往可以克制僵尸,游戏仙剑奇侠传中就可以解尸毒)这个區别我就不说了,哈哈糯米只适合偶尔吃一下,太粘了不太好消化


  米刚收上来,不能直接吃的(灾荒年除外)得要去谷壳,去皮层(糠壳)也就是大家长说的春米,说起来春米我想来鲁迅〈阿q正传〉阿q春米时候对吴妈所说那句经典台词,“我想和你困觉”鈈过现在机器碾的大米,遍数太多米的大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都被破坏了。现在提醒大家多些要多吃粗粮。不要太细了现在还出现┅种涂层大米,也就是给外表涂上葡萄糖液和植物油以增加光泽,看起来很好看但更要注意的好多不法商人用的矿物油而不只是植物油,有毒啊

以小米为一般等价物,起实物货币作用,当时 解 放 军每人就是四斤半小米,国 共49年谈判的时候,老毛谈到军队改编的时候就提到不怕國 民 党谈判时候,多报军队数目.那不过多支每人每天四斤半小米空饷。

}

版本很多国内现存有十五六种。《救荒本草》原书两卷永乐四年(公元1406)由作者刊行于开封,该版本已亡佚嘉靖四年(公元1525)山西太原第二次刊刻,即今流行最古刻本传刻时分为四卷。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开封人陆东又根据第二次刻本重刻然误认为此书为周宪王即朱()之子朱有炖所著。徐咣启曾把本书合文收入他的《农政全书》荒政部分在本书影响下,明清两代先后有十部救荒著作问世如王西楼《野菜谱》、周覆靖《茹草编》、鲍山《野菜博录》等,《救荒本草》的内容被大量摘引本书对今天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也有一定参考价值。1959年中华书局据嘉靖四年刻本影印出版日本享保三年(公元1716)和宽正十一年(公元1799)两次重刻。美国植物学家李德(A.S.Lead)在《植物学简史》(1972)中赞誉《救荒本草》绘图精细超过当时欧洲的水平。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Bernard E.Read)将本书译成英文本世纪40年代日本出版的食用植物书籍仍在引用本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救荒本草写于什么年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