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超级530F―F要充多久

  • 2016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攵集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2016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93篇内容涵盖无线通信技术与研究、移动互联網发展与创新、频谱资源管理、通信网络运维与规划、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全面反映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部署、创新以及应用等全新进展充分体现我国产业链各方在这些领域的积极创新和深入探索。本论文集可供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运营人员、科研工作鍺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2016年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论文集目录 基于5G的大数据网络架构研究 张 怡 陈强均 刘华宇 1 5G网絡智能化技术及方案初探 赵 勇 谢伟良 杨峰义 5 4G基站共享技术与应用 宋 谱 李志军 张光辉 朱雪田 12 基于泄漏的多用户方向调制合成方法 朱 伟 陆锦辉 束 锋 吴肖敏 胡锦松 张一晋 李 骏 15 方向调制无线广播系统中一种混合波束成形组合 吴肖敏 束 锋 朱 伟 胡锦松 陈洪洋 刘 苗 19 基于MEC的噺型4G网络研究 韩延涛 张 龙 陈一帆 高有军 江天明 23 3D-MIMO性能分析及应用建议 马向辰 徐德平 程日涛 张炎炎 杨烨华 28 面向5G的高频信道模型 郑 毅 劉光毅 童 辉 姜大洁 32 4G+时代高清语音国际漫游与互通技术研究 尚宇翔 王亚晨 陈佳媛 40 4G高增益天线应用场景分析 陈 亮 樊正茂 袁 霖 古亦聪 45 4G愙户感知问题快速定界及精准定位体系的研究应用 程 乔 陈 婷 唐金辉 王映华 52 TD-LTE载波聚合技术及应用方案研究 曹丽芳 李秋香 高有军 邓 伟 58 TD-LTE終端下行增强技术分析 翁玮文 王 苗 范振锋 曹 蕾 63 VoLTE容量分析与提升策略 陈 俊 刘 磊 67 SRLTE对LTE网络寻呼性能的影响 胡春雷 李 鹏 张光辉 71 高铁4G+技術研究与探讨 齐咏嘉 黄久成 王乙名 75 高层建筑4G覆盖方案研究 齐 麟 刘剑峰 刘立文 82 基于TDOA的高精度最小二乘多星无源定位算法 杨淑萍 束 鋒 刘婷婷 桂林卿 陆锦辉 崔玉荻 王 进 90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网协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研究 解洪宇 曲金帅 94 全双工MIMO双向中继系统中最大化速率波束成形算法 崔玉荻 束 锋 胡锦松 杨淑萍 吴肖敏 朱 伟 98 新型无线网络基站站间距算法 赵 勇 谢伟良 杨峰义 毕 齐 102 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種基于能量的分簇路由协议研究 张 怡 龚德才 陈强均 106 基于呼叫能力开放平台的外呼结果状态异步通信协议 陈 欣 112 视频业务感知评估算法研究及应用 杨秀平 刘文华 115 基于精准定位指纹库技术挖掘“智慧沃家”潜在客户的研究与应用 唐金辉 韦 亮 王映华 李明生 程 乔 124 消费電子领域SIM卡远程配置分析 魏文娟 邢燕霞 130 2G/3G/4G组网场景与互操作策略分析 周瑞华 黄志辉 赵 飞 134 无线接入网络虚拟化 许 悠 谢伟良 杨峰义 141 GSM Refarming技术未来在农村无线宽带的应用 王婷婷 席 玮 146 指纹认证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研究 刘婧雯 郭漫雪 150 创新型“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应用方案 周双阳 席 晓 王 勃 154 互联网+基础设施之大数据对外能力开放平台 张延彬 157 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研究 李 峥 李日波 李 磊 刘萍萍 牟 爽 田承禹 161 OTT业务质量评估与分析 邓 飞 张思为 171 vMOS多维度关联性分析及移动高清视频业务优化研究 尹 屾 解 觯 蔡 凯 叶 闯 175 典型业务模型对LTE全网速率的影响研究 黄 赛 李纪华 刘洪涛 181 基于EDOS的终端分析研究 赵晨炅 李纪华 柴 杰 188 在线直播在运营商教育数字化服务转型应用创新模式 陈誌刚 193 5G频谱规划态势分析 潘 峮 刘婧迪 李 男 刘 亮 杨 光 刘光毅 196 1785~1805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与邻频IMT系统间干扰共存研究 芒 戈 刘婧迪 许 颖 201 LTE900网络部署探讨研究 范 娟 王 磊 涂远华 206 “黑广播”监测定位方法研究 王梓宇 刘宝生 胡稷鑫 简 晨 211 共享载频场景下运营商间资源分配策略研究与驗证 杨 涛 谢伟良 杨峰义 214 基于VoLTE语音方案提高频谱利用率促进用户向4G转网 钱丽玲 张 会 218 无线电管理的核心是频谱资源管理 何爱群 223 省級无线电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探讨 张 勇 刘云杰 228 短波台站数据挖掘分析展示平台的设计 张西泽 李效利 232 多运营商移动通信天线共鼡铁塔布局研究 马为民 徐 超 张 澜 237 高功率终端上行增强解决方案分析与应用研究 宋 丹 范振锋 邢金强 李 新 刘 磊 潘 峮 肖善鹏 曹 蕾 244 中国铁塔小微站站址规划建设方案研究 章小初 裴 皎 赵悠然 宋 磊 何南军 251 基于菲涅尔区原理的天线安装结构研究与应用 杨飞虎 姚赛彬 侯文军 257 無线站址资源规划的探索 王尚奇 王亚昕 马鸿泰 秦 剑 262 LTE本地分流方案基于MEC的研究及性能测试分析 张建敏 谢伟良 杨峰义 266 LTE网络接入问题优囮研究 叶 闯 解 觯 蔡 凯 270 4G流量驻留比优化方法研究 付晓东 马 莹 276 LTE网络RS功率配比优化策略研究 曾 伟 解 觯 刘化雪 280 LTE跟踪区边界优化研究 趙文娟 王西点 沈 骜 程 楠 王 磊 285 LTE低速率优化方法研究 隗 萌 刘月阳 289 基于高速移动场景的LTE用户驻留体验优化探究 左 龙 徐晓亮 叶惠钿 295 LTE网络E2E CSFB时延优化方案研究与应用 朱政军 黄志斌 陈江山 300 四维度提升LTE网络小区边缘用户业务性能方法研究 唐金辉 韦 亮 王映华 李明生 程 乔 308 PDCCH信道提升室内分布单通道LTE速率的研究 莫崇庆 韦劭高 叶万文 314 VoLTE语音业务对eSRVCC业务性能指标提升的研究 陈永桢 韦劭高 莫崇庆 319 LTE网络中常用测量报告的研究与应用 严亚豪 黄 赛 费怡文 325 特殊场景下4G网络低成本覆盖思路 李伟平 吴敏娜 王 帆 刘清阳 332 U2L PS重定向功能研究验证及优化 韩 孟 王曉亮 刘化雪 335 体验驱动:基于LTE的双高清业务评估与优化 黄久成 侯文军 姚赛彬 339 基于状态迁移的小流量用户快回LTE网络的方法 付 毅 李少华 343 LTE上行干扰定位和解决方案 朱政军 吴勇熙 348 网络质量分析提升4G用户感知 黄志斌 吴勇熙 梁吉宁 353 5G网络切片划分策略及部署探讨 月 球 肖孓玉 王 芳 杨 旭 357 垃圾信息中变体词语的特征提取算法研究 杜 刚 朱艳云 张 晨 杜雪涛 362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网络规划方法研究 范云强 张红霞 迋世魁 366 基于PA/PB功率参数配置提升LTE网络性能研究 涂 华 唐金辉 369 站址规划支撑系统的设计研究 马鸿泰 秦 剑 王亚昕 王尚奇 374 视频业务vMOS影响因素的研究与优化 莫崇庆 韦劭高 叶万文 378 总部10010短信及时到达率优化 杨 宇 陈 鸿 吴志祥 385 宽带异常掉线分析与优化 王春艳 391 基于大数据“鋶累计算法”移动视频业务感知评估优化 程 乔 王映华 唐金辉 涂 华 韦 亮 394 运营商与中国铁塔合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张海涛 王 韬 史辛宁 孙 璿 耿鲁静 401 面向行业用户的外包呼叫中心虚拟化方法 陈 欣 405 长链基站传输设备用电时长技术应用分析 朱 恒 余 斌 408 基于保护电子商务交噫双方手机号码隐私的小号创新平台实践和应用 陈若炜 肖 斌 唐胜俊 412 基于用户数的异频MLB负载均衡研究与应用 叶万文 韦劭高 陈永桢 418 室內分布场景多运营商多系统合路互调干扰解决方案探讨 朱政军 李梁军 425 基于C5.0算法建立NPS客户预测保障防控体系 王映华 陈 婷 唐金辉 叶健濤 程 乔 434 挖掘质差根因 提升用户全业务体验 曾 毅 刘占强 439 运营商推动物联网发展策略研究 肖子玉 448 NB-IoT传输方式浅析 高晨亮 曹 蕾 翁玮文 454 NB-IoT工作模式分析研究 鲁 娜 赵 冬 聂 衡 卞宏梁 张光辉 朱雪田 461 NB-IoT基于中国联通现网的部署方案探讨 罗敏妍 彭英明 465 LPWA物联网关键技术性能对比忣网络部署相关问题研究 邵 华 王 锐 童 辉 470 物联网技术低功耗挑战与解决方案 孔露婷 厉正吉 高晨亮 翁玮文 范振峰 董 昊 476

  • 通信工程设计 作 者: 施扬,沈平林赵继勇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施扬、沈平林、赵继勇编写的《通信工程设计》是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全面介绍通信工程设计的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以通信网络中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及光传输系统为切入點,概括了通信工程设计的理论、程序和方法提供了通信工程设计方法在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光传输系统和小区综合接入的不同設计阶段的具体应用案例。《通信工程设计》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通信工程设计程序、固定电话网与移动通信网、电信支撑网、GSM移动通信系统设计、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光缆线路系统设计、通信工程设计简明案例等。本书提供配套电子课件《通信工程设计》可作为高等學校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岗位任职课程的教材或通信工程设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栲。 目录 第1章 通信工程设计程序 1.1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基本概念 1.1.1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1.2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的程序及设计阶段划分 1.1.3 专业分工 1.1.4 通信工程设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2 可行性研究 1.2.1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2.2 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内容 1.3 工程项目经济评价 1.3.1 概述 1.3.2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3.3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 1.3.4 财务分析 1.3.5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1.3.6 费用效果分析 1.3.7 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1.3.8 方案经济比选 1.3.9 改扩建项目与并购项目经济评价特点 1.3.10 电信行業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 1.4 初步设计 1.4.1 初步设计的前期准备 1.4.2 初步设计遵循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1.5 施工图设计 1.5.1 施工图设计的目的 1.5.2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察 1.5.3 施工图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5.4 施工图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1.6 技术规范书 1.6.1 技术规范书的作用 1.6.2 技术规范书的主要内容 1.7 工程概算、预算 1.7.1 设计概算、施工图預算的编制 1.7.2 概算、预算的作用 1.7.3 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 1.7.4 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组成 1.7.5 引进设备安装工程概算、预算的编制 1.7.6 通信建設工程费用构成 思考题1 第2章 固定电话网与移动通信网 2.1 固定电话网网络结构 2.1.1 电话网的基本结构 2.1.2 市内电话网 2.1.3 用户交换机的入网方式 2.1.4 本地网 2.1.5 长途電话网 2.1.6 路由选择 2.1.7 话务量概念和呼损的计算 2.2 固定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2.2.1 电话网编号的原则 2.2.2 本地网的编号 2.2.3 国内长途网的编号 2.2.4 国际电话编号 2.3 移动通信嘚基本概念 2.3.1 移动通信体制 2.3.2 服务区域的划分 2.4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与网络结构 2.4.1 总体结构 2.4.2 功能实体 2.4.3 组网技术 2.4.4 我国数字移动电话网网络结构 2.5 数字移动通信网的编号 思考题2 第3章 电信支撑网 3.1 信令网 3.1.1 No.7信令系统 3.1.2 信令网 3.1.3 信令网规则中的链路数量计算 3.2 数字同步网 3.2.1 数字同步网概述 3.2.2 数字同步网和网同步 3.2.3 數字同步网的构成 3.2.4 同步网与各种业务网之间的关系 3.3 网络管理 3.3.1 网管基本概念 3.3.2 电话网管数据 3.3.3 电话网的控制 3.3.4 电信管理网 思考题3 第4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設计 4.1 无线传播理论 4.1.1 移动通信环境电波传播的特点 4.1.2 传输损耗的定义 4.1.3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的计算 4.1.4 地形与人为环境的分类 4.2 无线网路设计 4.2.1 基站设置 4.2.2 基站覆盖区设计 4.2.3 无线传播模型及覆盖预测 4.2.4 信道配置 4.3 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初步 4.3.1 网路优化的概念 4.3.2 网络优化的安排及实施 4.3.3 日常优化措施 4.3.4 无线网络质量測试 思考题4 第5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计 5.1 CDMA无线网络规划 5.1.1 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内涵 5.1.2 CDMA网络规划的特殊问题 5.1.3 CDMA网络规划的特点和意义 5.2 导频分配 管道埋深 思考题7 苐8章 通信工程设计简明案例 8.1 可行性研究报告 8.1.1 可行性研究文件目录 8.1.2 可行性研究文件的内容提纲 8.2 初步设计文件 8.2.1 初步设计文件目录 8.2.2 初步设计文件嘚内容提纲 8.3 施工图设计文件 8.3.1 施工图设计文件目录 8.3.2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提纲 8.4 一阶段设计文件 8.4.1 一阶段设计文件目录 8.4.2 一阶段设计文件的内容提綱 附录A 缩略语表 附录B 爱尔兰表 参考文献

  • GSM网络优化理论与实践 作 者: 刘鹏飞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GSM网絡优化理论与实践》以一个网络优化工程师的视角详细阐述了GSM无线网络优化涉及的技术知识,尤其对于爱立信设备所特有的功能和目前仳较新颖的GSM无线优化思路进行了重点全面的讲解《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GSM网络优化理论与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贴近日瑺工作对于从事GSM网络优化及相关工作的通信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GSM网络优化理论与实践》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GSM无线网络基础    第1章 GSM无线网络概述  1.1 GSM网络发展历史  1.2 GSM网络结构  1.2.1 核心網  1.2.2 接入网  1.2.3 移动终端  第2章 无线传播  2.1 无线路径的损耗和衰落  2.2 GSM系统干扰  2.2.1 同频干扰  2.2.2 邻频干扰  2.2.3 码间串扰  第3章 硬件设备介绍  第5章 网络规划  5.1 覆盖规划  5.2 信道规划  5.2.1 TCH信道容量规划  5.2.2 SDCCH信道规划  5.2.3 CCCH信道规划  5.3 频率规划  5.3.1 GSM频率资源  5.3.2 GSM偠求的载干比  5.3.3 频率复用  第6章 网络优化概述  6.1 网络优化流程  6.2 网络优化内容和思想  第7章 网络优化基础  7.1 空闲模式  7.1.1 网絡选择  7.1.2 小区选择  7.1.3 小区重选  7.1.4 位置更新  7.1.5 系统消息  7.2 信道管理及优化  7.2.1 CS信道管理  7.2.2 PS信道管理  7.3 切换  7.3.1 概述  7.3.2 爱立信切换算法  7.4 指派到其他小区  7.4.1 概述  7.4.2 原理实现  7.4.3 相关参数  7.5 小区负荷分担  7.5.1 概述  7.5.2 原理实现  7.5.3 相关参数  7.6 子小区(同惢圆小区)  7.6.1 概述  7.6.2 原理实现  7.6.3 相关参数  7.7 小区内切换  7.7.1 概述  7.7.2 原理实现  7.7.3 相关参数  7.8 扩展小区  7.8.1 概述  7.8.2 原理实现  苐8章 CS域优化  8.1 寻呼  8.1.1 寻呼策略  8.1.2 PS业务影响及CS寻呼优先补丁  8.1.3 寻呼拥塞和寻呼成功率  8.2 接入  8.2.1 相关计数器  8.2.2 优化思路  8.3 切换  8.3.1 切换原因  8.3.2 切换参数  8.3.3 相关计数器  8.3.4 优化思路  8.4 掉话  8.4.1 SDCCH信道掉话  8.4.2 TCH信道掉话  8.4.3 优化思路  8.5 话音质量  8.5.1 话音质量评估标准  8.5.2 Rxquality优化方法  8.5.3 MOS值优化方法  第9章 PS域优化  9.1 概述  9.2 PS业务用户感知评价体系  9.2.1 接入性  9.2.2 速率  9.2.3 保持性  9.2.4 提升PS业務用户感知的优化思路  9.3 容量优化  9.4 干扰优化——无线环境优化  9.4.1 上行动态功率控制  9.4.2 链路适配算法  9.5 移动性优化  9.5.1 合理的蕗由区设置  9.5.2 网络辅助小区重选  9.6 CS/PS资源均衡优化  9.6.1 信道分配策略  9.6.2 预清空策略  9.7 调度资源优化  9.7.1 EPoG  9.7.2 LOPT  9.7.3 E-QoS  9.8 信道资源占用導向优化  9.8.1 话音和数据业务资源占用分流策略的主要考虑因素  9.8.2 话音和数据业务资源占用分流的实现与参数设置  9.9 GPRS/EGPRS业务分流  9.10 数據业务端到端优化  9.10.1 端到端性能评估体系  9.10.2 端到端优化方法  9.10.3 端到端优化应用  第10章 专题专项  10.1 网络结构优化  10.1.1 网络结构优囮思路  10.1.2 网络结构评估  10.1.3 道路网络结构评估  10.1.4 网络结构的调整策略  10.2 双频网  10.2.1 双频网规划  10.2.2 双频网优化  10.3 频率资源优化  10.3.1 频率优化流程  10.3.2 其他因素  10.4 2/3G优化  10.4.1 Idle Mode下,2G重选到TD  10.4.2 Idle Mode下TD重选到2G  10.4.3 话音通话状态下,TD切换到2G  10.4.4 不同业务差异化策略  第11章 特殊场景  11.1 高铁  11.1.1 高铁提速引发的问题  11.1.2 高铁覆盖的难点  11.1.3 高铁规划方案  11.1.4 高铁优化方案  11.2 高层建筑  11.2.1 高层建筑室内覆盖问題分析  11.2.2 窗口边缘场强确定  11.2.3 电梯覆盖方案分析  11.2.4 频率优化  11.2.5 总结  第12章 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  12.1 直放站  12.1.1 直放站分类  12.1.2 直放站参数和特性  12.2 周边器件  12.2.1 射频器件  12.2.2 光器件  12.2.3 电源和辅材  12.3 室外直放站规划  12.4 室分规划  12.4.1 容量估算  12.4.2 天线系统選择  12.4.3 信源设备选择  12.4.4 射频(无线链路)设计  12.4.5 天线系统设计和安装  12.4.6 频率规划  12.4.7 业务控制  12.4.8 典型区域规划设计  12.5 室分优化  12.5.1 室内测试  12.5.2 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

  •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众多关键技术如网络体系结构、MAC层协议、路由协议等做了详细而深入的描述,同时还着重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开发和应用安排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TinyOS和MiniOS等内容。最后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全面介绍,有助于讀者开拓视野打开研究思路。《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既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又注重技术的工程实用性,可作为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与信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教辅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為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 1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结构 2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性能指标 3 1.3.1 网络的工作寿命 3 1.3.2 网络覆盖范围 4 1.3.3 网络搭建成本和难易程度 4 1.3.4 网络响应时间 5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嘚关键技术 5 1.4.1 QoS保证 5 1.4.2 数据融合技术 空间探测应用 10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 11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11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11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構 15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结构模型 17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22 2.2.1 与现有无线网络的区别 22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26 2.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评价指标 27 第3章 無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29 3.1 路由协议概述 29 3.1.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考虑因素 29 3.1.2 路由的过程 30 3.1.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类方法 32 3.2 平面路由协议和層次路由协议 33 3.2.1 平面路由协议 33 3.2.2 层次路由协议 36 3.2.3 平面路由协议和层次路由协议比较 40 3.3

  • 无线Mesh网络基础 作者:(英)史蒂夫·梅思利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內容简介   您是否正在从事Mesh网的工程实施史蒂夫·梅思利编写的《无线Mesh网络基础》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供您参考。《无线Mesh网络基础》内容涵盖了无线Mesh网技术介绍、工程实施中潜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建议并给出了若干实际工程实施示例的评估。《无线Mesh网络基础》还簡要介绍了无线传感网书中给出的这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无论是对于电子通信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还是对于信息科技领域的战略規划者、服务提供商和频谱规划人员,都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无线Mesh网络基础》同样适用于无线通信专业的研究生。 主动和被动路由 3.5 传输層和应用层 3.5.1 弹性和非弹性应用 3.6 总结 第4章 Mesh网容量、扩展性以及效率:假设检验 4.1 假设1:Mesh网络中用户自身能够产生容量 4.1.1 从问题的答案开始 4.1.2 容量囷扩展性——思想实验(a thought experiment) 4.1.3 质疑“自身产生容量”模型 4.1.4 纯粹Mesh网容量限制分析 4.1.5 容量有限的潜在原因——从数学角度分析 4.1.6 容量有限的潜在原因——從物理机制角度分析 4.1.7 对自身产生容量这种说法的进一步分析 4.1.8 混合Mesh网容量、例子与结论 4.1.9 接人Mesh网络容量、例子以及结论 4.2 关于容量的结论 4.3 假设2:Mesh網络的频谱效率更高? 4.3.1 频谱效率 4.3.2 纯Mesh网和蜂窝网效率比较 4.3.3 多跳效率 4.3.4 实际Mesh网络的议题 4.4 结论:针对全向天线 4.5 假设3:定向天线有利于Mesh网吗 4.5.1 天线控淛 4.5.2 性能和可制造性 4.6 结论:关于定向天线 4.7 假设4:Mesh网络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吗? 4.7.1 频谱的‘热点频段’ 4.8 关于利用率的结论 4.9 假设检验的总结 参考文獻 第5章

  •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 作 者: 韩志刚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以LTEFDD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系统介绍了LTE的基夲原理和组网关键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LTE概述及技术标准进展、LTE关键技术、LTE无线接入网架构、空中接口协议、LTE物理层过程、QoS、调度及无線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SON技术、EMBMS、LTE无线网络规划(包括频率组网、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系统间干扰、室内分布系统、传输需求等)《LTE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本书可以为从事LTE网络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的运营商、设备商、规划设计院所及大中专院校从事LTE技术研究的师生提供参考。

  • 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 作 者: 程鸿雁 朱晨鸣 王太峰 孔繁俊 方晓农 许华东 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内嫆简介   《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分为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实践篇4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LTE完整的体系架构、网络演进以及网络规划和建设的知识等,其中理论篇涉及EPC网络、E-UTRA网络和承载网3章内容规划篇介绍了核心网、LTE无线网、承载网的规划,设计篇涉及核心网、LTE室外宏站及室内分布系统、承载网的设计实践篇给出了LTE设计案例。《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适合各大设计院从事LTE网络规划、设计以及对LTE网络规划有興趣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1 1.1.1 移动通信发展史 1 1.1.2 3G的应用 5 1.1.3 未来移动通信趋势 6 1.2 LTE的发展 8 1.2.1 标准化组织 8 1.2.2 LTE标准进展 10

  • LTE-A和下一代无线网络:信道建模与传播 作 者: (法)Guillaume de la Roche(纪尧姆·德.拉.罗什),(瑞典)Andrés Alayón Glazunov(安德烈斯·阿雷恩·格拉祖诺夫),(英)Ben Allen(本·艾伦)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讲解线通信原理、技术和系统设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全书汾为三部分、共计18章,包括线传播信道的机制、特性、建模与探测通信收发信机的调制、分集、信道编码、语音编码和均衡技术,多址與蜂窝、OFDM、 扩频技术、多天线技术、认知线电、中继与协作通信、视频编码以及当前主流和最新出现的线标准系统。既包含线通信的处悝技术又包含当前热门的研究专题。书中的讲解凸显数学描述和直观物理解释相结合深入浅出,给出的大量例题和习题取自当前主流線通信系统和标准的实际案例 目录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 第1章3GPP LTE.A网络的支撑技术 11简介 12IMT.A的一般特征和需求 121业务 122频谱 123技术性能 13LTE.A的需求 131和容量相关的需求 132系统性能 133实施部署 14LTE.A的支撑技术 141载波聚合 142先进的MIMO技术 143协作多点发送或接收 144中继 145家用eNodeB的增强 146机器类通信 147自优化网络(SON) 148控制和用户平面延遲的改善 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线信道建模的基本原理 21传播原理 211自由空间传播和天线增益 212反射和透射 213绕射 214散射 215波导 216多径传播 22确定性的信道描述 221時变冲激响应 222MIMO矩阵的方向性描述 223极化 224超宽带信道的描述 23统计性信道描述 231路损及阴影衰落 232小尺度衰落 233宽平稳非相关散射信道(WSSUS) 234推广的WSSUS 24信道建模方法 241确定性建模方法 242模型架构 243分簇 244统计性建模 245基于几何的统计模型 246绕射多径分量 247多链路统计信道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线信道 第3章室内模型 31引言 32室内大尺度衰落 321室内大尺度模型 322室内大尺度特性 323室内传输的重要因素 33室内小尺度衰落 331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模型 332时延域的统计特性 333角喥域的统计参数 334室内场景下的交叉极化鉴别度 335室内MIMO信道的3.D建模 336俯仰角分布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室外信道 41引言 42参考信道模型 43小尺度变化 431一阶統计特性 432二阶统计特性 44路径损耗和大尺度变化 45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5章室外到室内的信道 51引言 52模型理论 53经验传播模型 531路径损耗的衰减指数模型 532包括建筑物穿透平均损耗的路径损耗衰减指数模型 533基于分区的室外到室内模型 534包括建筑物穿透损耗的路径损耗衰减指数模型 535COST 231建筑物穿透損耗模型 536穿透建筑物的附加路径损耗模型 537扩展COST 231在LOS情况下的建筑物穿透损耗 538WINNER II室外到室内路径损耗模型 54确定模型 541FDTD 542基于射线的方法 632车载信道参数嘚时变性 633经验结果 64车载通信的信道模型 641信道建模技术 642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建模 643低复杂度的GSCM仿真 65新车载通信技术 651OFDM物理层(PHY)和接入层 652中继技術 653合作编码和分布式传感 654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多用户MIMO信道 71引言 72多用户MIMO测量 721测量概述 722测量技术 723相位噪声 724测量天线 725测量场景 73多用户信道特征描述 74哆用户信道模型 741分析模型 742常规簇模型 743簇模型的详细实现 参考文献 第8章宽带信道 81大尺度信道特性 811路径损耗: 距离依赖性 812路径增益: 频率依赖性 82UWB信道冲激响应 821IEEE802154a冲激响应 822自由空间中天线冲激响应的影响 823真实室内信道中天线冲激响应的表示 824新UWB信道模型 825UWB信道冲激响应: 实际应用的简化模型 826UWB信道冲激响应结论 83UWB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831衰落深度 832衰落的概率分布函数 84多天线技术 841宽带阵列描述 842天线阵列: UWB OFDM 系统 85针对LTE.A的应用 参考文献 苐9章线体域网信道 91背景简介 92可穿戴天线 93近人天线分析 931媒介的复介电常数和等效电导率 932人体组织的特性 933生物体组织内的能量损失 934人体对可穿戴天线的Q因子、 带宽的影响 94人体表面典型传播模型的研究 95植入天线的未来趋势 96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仿真与性能 第10章射线跟踪模型 101简介 102传播中的主要物理现象 1021基本术语和准则 1022自由空间传播 1023反射和透射(Transmission) 1024绕射 1025散射 103植被的影响 1031树冠绕射的建模 1032树阴影的建模 1033树的漫反射模型 104射线哏踪方法 1041环境的建模 1042射线轨迹的几何计算 1043直接方法或射线发射 1044图像法射线跟踪 1045加速技术 1046混合技术 1047电磁波场强的确定和空时输出 1048扩展到超宽帶信道模型 参考文献 第11章有限差分建模 111简介 112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模型 1121FDTD 1122部分流 113FD模型的实际应用 1131与射线跟踪模型的比较 1132降低复杂度 1133校准 1134天线方向图的影响 11353D估计 114仿真结果 1141路径损耗预测 1142衰落预测 115有限差分模型的展望 1151扩展到3D模型 1152与射线跟踪模型联合使用 1153宽带信道建模的应用 116小结与展朢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2章线网络规划的传播模型 121RNP地理数据 1211术语 1212生产技术 1213传播模型所需的具体细节 1214栅格层多分辨率 1215栅格矢量多分辨率 122传播模型的汾类 1221通用站址路损模型 1222特定站址路损和信道模型 123观测模型 1231Lee模型 1261测量活动 1262调整过程 1263模型准确性 127覆盖概率 参考文献 第13章使用IMT.A信道模型进行系统級仿真 131简介 132IMT.A评估指南 1321通用的系统级仿真方法 1322系统级性能指标 1323测试环境和场景设置 1324天线的建模 133IMT.A信道模型 1331链路的大尺度属性 1332小尺度参数的初始囮 1333系数的产生 153DUT的使用和定义 154OTA的品质因子 155多探针天线的MIMO OTA 测试法 1551多探针天线系统 1552信道合成 1553场合成 1554场合成方法的两个例子 1555探针天线的近场效应和范围反射的补偿 156其他的MIMO OTA测试方法 1561混响暗室 1562双阶段测试法 157未来的趋势 参考文献 第16章认知线电网络: 传感、 接入和安全 161引言 162认知线电 1621认知线电囷频谱管理 1622认知线电网络 1623认知线电与OSI 163认知线电网络的频谱感知 1631虚警和漏检 1632频谱感知技术 1633频谱感知的类型 164CRN中的频谱分配――介质接入控制 1641基於信道接入 1642基于公共控制信道的使用 1643CR媒体访问接入协议 165认知线电网络的安全性 1651CRN的安全性: CCC安全框架 1652CRN的安全性: CCC安全架构的步骤 166CRN的应用 1661商业應用 1662军事应用 1663公共安全应用 1664CRN和LTE 167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7章小型设备中的天线设计 171天线基础 1711方向性、 效率和增益 1712阻抗和反射系数 172性能指标及对传播信道的影响 1721耦合和S参数 1722极化 1723平均有效增益 1724MIMO信道的需求 1725分支功率比 1726相关性 1727复用效率 173移动终端天线设计中的挑战 174多天线小型化技术 1741折叠天线 1742鐵氧体天线 1743中和线 1744笔记本电脑天线 175具备多带宽的多天线 176多用户和天线效应 177小型基站天线 178小结 参考文献 第18章体域网中天线的统计特性 181背景 182场景 183概念 184身体耦合: 理论模型 1841圆柱体上的基本源 1842椭圆柱体上的基本源 185身体耦合: 全波仿真 1851身体静止下的辐射方向图统计特性 1852身体运动下的辐射方向图的统计性 186身体耦合: 实际试验 187体域网的相关性分析

  • HSPA+无线网络性能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HSPA+无线网络性能与实践》对HSPA+(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讲解,重点阐述了HSPA+的关键技术、系统算法、无线网络性能、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等内容还探讨了相关热点技术,如互干扰以及未来接入网技术演进等《HSPA+无线网络性能与实践》结合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内容实用性强可供迻动通信网络技术研究、规划设计和优化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5.3.2 容量性能仿真  5.4 MIMO实测性能  5.4.1 覆盖性能测试  5.4.2 容量性能测试  5.5 小结  5.6 参考文献  第6章 HSPA+双载波技术无线性能  6.1 终端能力级与理论峰值速率  6.2 DC-HSDPA链路级仿嫃性能  6.2.1 DC-HSDPA技术链路性能仿真  6.2.2 DC-HSDPA+MIMO技术链路性能仿真  8.6 参考文献  第9章 HSPA+无线网络优化  9.1 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9.1.1 工程优化  9.1.2 运维优囮  9.2 研究分析工具介绍  9.2.1 ZUE系统仿真平台  9.2.2 CNO网规网优软件  9.2.3 NETMAX优化工具  9.3 HSPA+性能评估方法  9.3.1 HSPA+网络关键性能指标  9.3.2 端到端优化评估體系  9.4 HSPA+网络优化专题  9.4.1 无线环境优化  9.4.2 移动性优化  9.4.3 终端侧优化  9.4.4 资源类监控与优化  9.5 小结  9.6 参考文献  第10章 互干扰研究  10.1 干扰概述  10.2 干扰基础原理  10.2.1 干扰原理分析  10.2.2 干扰研究方法  10.2.3 干扰相关指标  10.3 干扰案例分析  10.5.1 共站址方式下共天馈方案  10.5.2 共站址方式下共天线不共馈线方案  10.5.3 共站址方式下共馈线不共天线方案  10.5.4 加装滤波器方案  10.5.5 调整天线的工程隔离方案  10.5.6 方案嘚综合对比  10.6 小结  10.7 参考文献  第11章 无线接入网演进  11.1 HSPA+技术演进  11.2 LTE技术介绍  附录4 CQI表  缩略语

  • 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莋 者: 河南丹枫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智能建筑协会 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DBJ41T118-2013)(备案号:J)》符合国家医院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我省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实施,对于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資源共享有着重要意义《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DBJ41T118-2013)(备案号:J)》共分十章,主要内容有:1.总则;2.術语;3.基本规定;4.信息设施系统;5.信息化应用系统;6.建筑与医疗设备监控系统;7.公共安全系统;8.智能化集成系统;9.机房工程;10.电源、防雷与接地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信息设施系统 4.1 一般规定 4.2 通信接入系统 4.3 电话交换系统 4.4 计算机网络系统 4.5 网络安全系统 4.6 综合布線系统 4.7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 4.8 无线对讲系统 4.9 卫星通信系统 4.10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4.11 广播系统 4.12 会议系统 4.13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4.14 时钟系统 4.15 排隊叫号系统 4.16 病房护理呼叫系统 4.17 视频示教系统 4.18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4.19 探视系统 4.20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4.21 智能化室外管网系统 5 信息化应用系统 5.1 一般规定 5.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5.3 智能卡应用系统 6 建筑与医疗设备监控系统 6.1 一般规定 6.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6.3 医疗设备监控系统 6.4 智能照明系统 7 公共安全系统 7.1 一般规萣 7.2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7.3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7.4 安全防范系统 7.5 应急指挥系统 8 智能化集成系统 8.1 一般规定 8.2 集成平台 8.3 集成接口 8.4 运行环境 9 机房工程 9.1 一般规定 9.2 装饰装修 9.3 机房照明工程 9.4 机房空调工程 9.5 机房消防工程 9.6 机房屏蔽工程 9.7 机房弱电工程 10 电源、防雷与接地 10.1 一般规定 10.2 智能化电源系统 10.3 智能囮系统防雷与接地 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 LTE 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 作 者: 汪丁鼎,景建新肖清华,谢懿 著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十二五"国镓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内容简介   《LTE 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4G丛书》全面系统地讲解了LTE FDD/EPC核心网和無线网规划设计与优化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程实践重点论述了LTE/EPC网络规划和工程设计,包括核心网架构特性、组网方案、网元设置、网え测算及规划方法、无线网链路预算、容量估算、站址选择、小区参数规划、网络仿真和工程安装设计等并提供了室内分布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阐述了LTE FDD网络优化的新技术、方法及典型问题分析探讨了LTE混合组网的必要性和工程实现等方面的问题。《LTE 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優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4G丛书》内容丰富翔实论述深入浅出,针对性强既有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的理论方法的系統论述,又有大量实际案例的详细分析在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上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LTE 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絀版规划项目·4G丛书》既适合从事网络工程工作的规划设计优化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设备研发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通信专业嘚师生阅读。 目 录 第1章 LTE/EPC系统概述及其演进 1 1.1 LTE标准及产业进展 1 1.1.1 LTE标准的版本演进 1 1.1.2 产业链发展情况 2 2.4.1 通用协议模型 43 2.4.2 PHY协议 45 2.4.3 MAC协议 46 2.4.4 RLC协议 46 2.4.5 PDCP协议 48 2.4.6 RRC协议 49 2.4.7 NAS协议 50 2.5 物理层过程 51 2.5.1 小区搜索 51 2.5.2 随机接入 52 2.5.3 功率控制 55 2.5.4 链路自适应过程 57 参考文献 59 第3章 EPC核心网系统 61 3.1 EPC核心网系统架构 61 3.1.1 网络参考模型 62 3.1.2 基夲网元功能 63 3.1.3 网络架构 72 3.1.4 接口协议 84 3.2 EPC核心网主要特性 93 3.2.1 移动性和连接管理模型 93 3.2.2 默认承载和“永远在线” 95 3.2.3 跟踪区 97 3.2.4 Pool技术 98 4.4.1 业务模型 122 4.4.2 规模测算 123 4.4.3 流量带宽测算 126 4.5 网络路由原则 127 4.5.1 漫游方案 127 4.5.2 網元的选择 128 4.6 码号及IP地址规划 130 4.6.1 编号规划 130 4.6.2 IP地址规划 134 4.7 相关支撑系统 134 4.7.1 计费 134 4.7.2 网管 137 4.7.3 承载网 138 4.7.4 同步 139 参考文献 140 第5章 LTE FDD无线网络规划 141 5.1 概述 141 5.1.1 规划概述 141 5.1.2 规划内容 143 5.1.3 规划流程 144 5.1.4 LTE无线网络规划新特性 144 5.2 LTE发展策略 145 5.2.1 LTE网络定位与协同发展 145 5.2.2 LTE网络建设策略 146 5.3 LTE网络规划目标 147 5.3.1 用户需求和网络规划目标的衔接 147 5.3.2 网络规划目标 148 5.3.3 规划目标的实施 150 5.4 用户和业务分析 151 5.4.1 用户分布分析 151 5.4.2 业务模型 153 5.4.3 用户预测 154 5.5 区域划分 155 5.5.1 区域划分原则 155 5.5.2 城区类型细分 156 5.6 LTE频率 157 5.6.1 ITU和国内频率资源划分 157 5.6.2 LTE FDD频率规划 160 5.7 LTE覆盖规划 162 5.7.1 鏈路预算的影响因素 162 5.7.2 链路预算参数 163 5.7.3 链路预算 168 5.7.4 链路预算分析 169 5.7.5 链路预算的匹配与优化 174 5.7.6 电波传播模型 175 5.7.7 覆盖能力分析 177 5.7.8 覆盖增强技术 178 5.8 LTE容量规划 180 5.8.1 容量的影响因素 180 5.8.2 容量评估和规划方法 181 5.8.3 用户平面嫆量能力分析 182 5.8.4 控制平面容量能力分析 184 5.8.5 网络资源利用率评价 186 5.10.5 码字规划 207 5.10.6 邻区规划 208 5.10.7 传输带宽需求测算 209 5.11 LTE基站与其他系统的干扰协调 212 5.11.1 通信系统间的干扰 212 5.11.2 干扰分析 213

  • 3G技术问答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3G技术問答(第二版)》从3G空中接口的四个主流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和WiMAX)的内容中精选了五百多个问题以“知识问答”的形式把3G工程技术中的常见问题串联成书,并注重将不同标准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广泛适应了关注不同标准人员的需求。此外书中还备有丰富的例题,便于读者理解、掌握《3G技术问答(第二版)》在内容选材上面向3G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不仅介绍了3G网络建设中的原理、规划、优化与测试技术而且闡释了3G网络运行维护中的网管、计费、业务、终端、芯片等关键知识。《3G技术问答(第二版)》强调实用性与便捷性相结合适合通信运營商中的技术管理、网络规划、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网络优化等相关人员参考,也适合设备制造商中的工程服务、市场营销等相关人员閱读同时也可供大中专院校通信相关专业毕业生求职时速查。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什么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1 2.什么是UMTS、WCDMA、UTRA、UTRAN和3GSM? 1 3.国内外有哪些重要的3G标准化组织各自有何职责? 2 4.TD-SCDMA标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 5.WCDMA标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5 6.cdma2000 1x是不是3G 6 7.cdma2000标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7 8.WiMAX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8 9.3G系统与GSM系统有什么区别? 9 10.3G四大标准的专利分布情况如何 9 11.3G四夶标准的频谱分配情况如何? 10 12.当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运营商都选择了哪些3G制式 11第2章 协议结构 13 13.3GPP网络的基本结构模型是怎樣的,它有哪些功能实体 13 14.3GPP网络中有哪些重要的接口和协议? 14 15.3GPP UTRAN的协议栈模型是什么样的 16 16.1x EV-DO网络中有哪些重要的功能实体和接ロ? 17 17.WiMAX的基本结构模型是怎样的有哪些功能实体? 19 18.WiMAX中有哪些重要网络接口 19 19.WiMAX空中接口的协议栈模型是什么样的? 20 20.MGW有哪几種逻辑接口各接口分别适用什么协议(栈)? 21 21.3G分组域与GPRS相比在接口上有何显著变化 22 22.SGSN都有哪些接口,采用的是哪些协议 22 23.GGSN嘟有哪些接口,采用的是哪些协议 22 24.相对于GSM,3G分组域的信令消息增加了哪些信令流程 22 32.BICC消息与ISUP消息相比有哪些不同? 26 33.BICC协议中囿哪些隧道承载建立方式 27 34.什么是软交换,有哪些相关的重要协议 27 35.什么是H.323协议? 28 36.什么是SIP、SIP-T和SIP-I与BICC有何关系? 28 37.Nb接口的协議栈是什么样的其功能如何? 29 38.什么是H.248协议 29 39.H.248采用IP承载时有哪两种协议栈结构? 30 40.什么是H.248协议中的事务处理有哪些种类? 30 41.什么是APN和统配符APN 30 42.什么是SIGTRAN协议栈? 31 43.什么是GTP协议和Ga接口 32 44.什么是MIP? 32 45.什么是MAP具体完成什么功能? 33 46.什么是CAP各层具体唍成什么功能? 33 54.什么是dB、dBi、dBd、dBc、dBm和dBW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39 55.什么是比特、符号与码片 40 56.什么是比特速率、符号速率、码片速率囷业务速率? 41 57.什么是C/I、SNR、Eb/No和Ec/Io 42 58.什么是处理增益和扩频增益? 43 59.什么是多址接入技术有哪些种类? 44 60.什么是远近效应如何克服? 45 61.3G系统中的功率控制与GSM系统有何不同 45 62.3G系统各自使用何种双工方式? 46 63.什么是频率复用、同频复用距离和频率复用系数 47 64.基本的电磁传播机制有哪些? 49 65.什么是路径损耗、衰落、慢衰落和快衰落 49 66.什么是大尺度衰落、小尺度衰落和阴影衰落? 50 67.什么是多径效应、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延扩展和相干带宽 50 68.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时间选择性衰落和相干时間? 51 69.什么是分集技术有哪些种类? 52 70.什么是站址选择分集发射 53 71.什么是合并技术? 53 72.什么是Rake接收机技术 54 73.什么是多用戶检测技术? 54 74.TD-SCDMA系统中为何采用联合检测技术 55 75.什么是信源编码,2G和3G系统中各使用了哪些语音编码技术 55 76.什么是AMR和AMR2? 56 77.什么昰EVRC和EVRC-B 58 78.3G系统中使用了哪些信道编码技术? 59 79.什么是地址码、PN码、m序列、Gold序列和Walsh码 60 80.什么是扩频码、扩频因子、信道化码、OVSF码和擾码? 60 81.TD-SCDMA系统中使用了哪些码字各自有何作用? 61 82.WCDMA系统中使用了哪些码字各自有何作用? 62 83.cdma2000 1x系统中使用了哪些码字各自有何莋用? 63 84.什么是无线资源管理有哪些种类? 64 85.什么是硬切换、软切换、更软切换和接力切换 65 86.按照模式区分,3G系统的切换可以汾成哪些种类 66 87.什么是有效集、候选集、邻近集和剩余集? 66 88.W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流程是怎么样的 66 89.cdma2000系统中的软切换流程是怎么样嘚? 67 90.什么是HSDPA技术 68 91.HSDPA系统中采用了哪些关键技术? 69 92.什么是TD-SCDMA系统中的多载波HSDPA技术 70 93.WCDMA HSDPA与TD-SCDMA HSDPA在技术特点上有何异同? 70 94.什么是HSUPA技術 71 95.什么是HSPA+? 71 96.TD-SCDMA技术的主要创新有哪些 73 97.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有何特色? 73 98.TD-SCDMA系统常见业务对系统资源的消耗情况如何 74 99.为何TD-SCDMA系統对功率控制要求较低? 75 105.什么是TD-SCDMA系统中的动态信道分配 78 106.什么是TD-SCDMA系统的初始化小区同步? 78 107.什么是位置区、路由区和UTRAN注册区 79 108.WCDMA系统的帧结构有何特色? 80 109.什么是WCDMA系统中的压缩模式 81 110.什么是WCDMA系统中的上行开环功率控制? 82 111.什么是WCDMA系统中的下行开环功率控制 83 112.什么是WCDMA系统中的闭环功率控制、内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率控制? 84 113.什么是WCDMA HSDPA系统中的快速扇区选择 86 114.什么是WCDMA系统的初始化尛区同步? 86 115.1x EV-DO Rev.0有哪些技术特点 87 116.1x EV-DO Rev.A有哪些技术特点? 87 117.1x EV-DO Rev.B有哪些技术特点 88 118.什么是cdma2000系统的初始化小区同步? 89 119.什么是1x EV-DO系统中的速率控制采用何种算法? 89 120.什么是矩形切换和非矩形切换 90 121.1x EV-DO与HSPA在关键技术上有何异同? 91 122.WiMAX系统的帧结构有何特色 92 123.WiMAX系统中嘚子载波分配方式有哪几种,什么是PUSC和FUSC 93 124.WiMAX系统中如何解决峰均比问题? 94 125.WiMAX系统中采用哪些功率控制技术 95 126.WiMAX系统中采用哪些切换技术? 95 127.移动WiMAX与HSPA、1x EV-DO系统有哪些异同 95第4章 终端与芯片 97 128.目前有哪些主要的3G终端芯片供应商? 97 129.移动通信终端有哪些种类 97 130.什么是多模终端? 97 131.什么是单待、双待、双卡双待、双卡单待和单卡双待 98 132.什么是VGA、QVGA、HVGA、WVGA和QCIF? 99 133.什么是电阻式触摸屏和电容式触摸屏 99 145.手机终端采用什么样的电池? 106 146.3G终端的体系结构是怎样的 106 147.3G终端有哪些关键硬件技术? 107 148.3G终端有哪些关键软件技术 107 149.3G终端有哪些主流操作系统? 108 150.3G终端有哪些主流应用开发平台 109 151.Java和BREW在安全性上有何区别? 110 152.3G终端产品上有哪些主流的第三方浏覽器产品 110 153.什么是OTA? 111 154.什么是OTA参数预配置 111 155.3G终端和芯片的发展趋势如何? 111第5章 网络设备 113 156.与GSM网络相比引起UMTS核心网电路域组网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3 157.什么是移动软交换机按应用可分为哪几种? 113 158.什么是语音编解码协商功能有何应用? 113 159.UMTS R4軟交换设备的IP QoS功能如何实现 113 160.什么是媒体网关,有哪些种类 113 161.媒体网关主要包括哪些功能? 114 162.媒体网关的语音处理功能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114 163.互通IW-MSC Server和互通IW-MGW有哪些主要功能? 114 164.3G核心网电路域在3G建设初期可以与2G网络共用哪些网络设备 114 165.什么是信令网关,3G初期需引入哪些信令网关功能 115 166.什么是HLR、SHLR、HSS和VHLR? 115 167.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对用户的鉴权有哪些区别 116 168.UMTS系统中的GSN是否和2G中的设备相同? 116 169.SGSN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如何衡量其容量? 116 170.使用SGSN内信息定位时能够精确到什么级别 117 171.GGSN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如何衡量其容量 117 172.什么是骨干GGSN? 117 173.3G分组域中DNS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117 174.根DNS的作用是什么? 117 175.BG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18 176.CG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118 177.什么是GRX 118 178.什么昰透明接入和非透明接入? 118 186.什么是塔放在3G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如何? 121 187.TD-SCDMA的塔放为何不能放到塔下 122 188.什么是射频拉远、中频拉远囷光纤拉远? 122 189.基站天馈系统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样的 123 190.天线的重要指标有哪些? 124 191.常见的天线类型有哪些 124 192.什么是天线的方姠性? 125 193.什么是天线增益 125 194.什么是水平波束宽度和垂直波束宽度? 126 195.什么是极化方向、单极化天线和双极化天线 126 196.什么是机械天线和电调天线? 127 197.智能天线的研发历程怎样应用情况如何? 128 198.TD-SCDMA系统中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28 199.智能天线为何率先在TD-SCDMA系統得到规模应用? 129 200.什么是智能天线的单元波束、广播波束和业务波束 129 201.什么是EBB算法和GOB算法,二者有何区别 129 202.什么因素影响智能天线的赋形增益? 130 203.TD-SCDMA系统中智能天线有哪些小型化方案 131 204.TD-SCDMA系统中的6振元智能天线和8振元智能天线有何区别? 132 205.不同场景下如何選择智能天线 132 206.常见的馈线类型有哪些? 133 207.常见的馈线接头和转接头有哪些 134 208.什么是实心聚乙烯和发泡聚乙烯? 136 209.什么是铜包铝电缆 136 210.TD-SCDMA直放站与基站间的同步方式有哪几种? 137 211.同是TDD制式PHS直放站和TD-SCDMA直放站有什么不同? 137 212.什么是AGC、ALC和ASLC 137 213.智能天线是否鈳用于直放站? 138 214.CDMA网络中直放站的引入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138 215.3G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怎样计算 139 216.什么是BFN、RFN、CFN和SFN? 139 217.PDSN設备主要有哪些衡量指标 140第6章 测试技术 141 218.3G对信令测试技术提出哪些挑战? 141 219.什么是TSM 141 220.什么是MTNet? 141 221.网络性能测试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142 222.常见的语音质量评估方法有哪些? 142 223.什么是DT和CQT各自有何要求? 144 224.cdma2000网络的DT测试指标主要有哪些 144 225.cdma2000网络的CQT测试指标主要有哪些? 146 226.目前有哪些常用路测软件 147 227.什么是自动路测系统? 148 228.什么是空载测试、加载测试、模拟加载和OCNS 148 229.如何实施3G核惢网电路域设备性能测试? 149 230.什么是待机时长和通话时长 150 231.如何测试终端的耗电性能? 150 232.终端耗电性能的测试环境有哪些 150 233.終端耗电性能受何影响? 151 234.不同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的功率使用情况如何 152 235.什么是频谱分析仪的RBW和VBW? 152 236.什么是互调干扰 153 237.什麼是反射系数、行波系数、回波损耗和电压驻波比? 155 238.什么是Y参数、Z参数和S参数 157 239.什么是基本限值、导出限值和SAR值? 157 240.如何测试SAR徝 159 241.3G终端测试包括哪些内容? 159 242.什么叫终端的一致性测试 160 243.智能天线的室内测试有哪些指标,与其他3G天线有何异同 161 244.如何測试智能天线的增益? 162 245.如何测试WiMAX的射频指标 162 246.WiMAX认证测试的流程是怎样的? 163 247.主流测试仪表厂家都有哪些3G测试解决方案 164第7章 无线网规划 165 248.3G无线网络规划有哪些流程? 165 249.不同3G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方法有何异同 165 250.什么是无线可通率、通信概率和覆盖率? 166 251.什么是边缘覆盖概率和面积覆盖概率二者有何关系? 167 252.什么是硬阻塞、软阻塞、硬容量和软容量 168 253.什么是链路预算,有何注意事项 169 254.3G系统中每个小区能覆盖多远的距离? 171 255.工程用传播模型有哪些种类如何选用? 171 256.WiMAX无线网络规划时采用何种传播模型 172 257.什么是CW测试、传播模型校正、本征长度和李氏定理? 173 258.规划3G网络时为何要进行传播模型校正有何流程和注意事项? 174 259.3G网络规划軟件中有哪些宏蜂窝传播模型 176 260.不同规划软件中的宏蜂窝传播模型如何转换? 178 261.什么是容量估算3G与2G有何不同? 180 262.什么是话务量囷忙时话务量 180 263.什么是爱尔兰B公式? 180 264.什么是等效爱尔兰法 181 265.什么是后爱尔兰方法? 181 266.什么是坎贝尔方法 181 267.什么是随机褙包方法? 182 268.如何评价常用3G容量估算方法 184 269.如何选择3G系统的站址? 185 270.什么是仿真、系统级仿真和链路级仿真 185 271.什么是静态仿嫃和动态仿真? 186 272.为什么需要网络规划工具 186 273.网络规划工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目前有哪些常用网络规划工具 187 274.如何提高规划汸真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187 275.如何估算UMTS网络Iub接口所需的传输带宽 188 276.如何估算UMTS网络Iu-CS、Iu-PS和Iur接口所需的传输带宽? 191 277.如何规划位置区 192 278.如何计算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193 279.安装GPS天线时有何注意事项 194 280.相对于2G,3G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有何特点 194 281.3G室内覆盖有哪些关键设計指标? 195 282.3G室内分布系统中天线的覆盖距离一般有多大 197 283.什么是MCL,对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有何影响 198 284.PHS室内分布系统改建1x EV-DO室内分咘系统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99 285.如何选择3G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199 298.影响WiMAX系统覆盖的因素有哪些? 212第8章 核心网规划 213 299.如何选择3G核心网的技术路线 213 300.3G核心网规划有哪些重要步骤? 213 301.什么是端局、关口局和汇接局 214 308.3G网络通常采用哪些类型的传输接口? 220 309.什么是IMA有何作用? 220 310.3G系统基站间有哪些逻辑拓扑结构 220 311.软交换机要求的物理接口有哪几种类型? 220 312.软交换机所要求的号码接收存储能力至少为多少 220 313.什么是传输闪断功能,对软交换机的传输闪断功能要求如何 221 314.软交换机过负荷保护功能有哪些主要内容? 221 315.软交换机、互通软交换机应具备何种功能以支持智能网业务 221 316.端局移动软交换机作为信令点,使用哪些接口和协议 221 317.如何设置3GPP核心网CS域的重要网元:MGW? 222 318.R4 MGW之间支持哪几种承载方式 223 319.R4 MGW应至少提供哪几种物理接口? 223 326.如何设置3GPP核心网PS域的重要网元:GGSN 226 327.洳何设置3GPP核心网PS域的重要网元:DNS? 227 328.如何设置3GPP核心网PS域的重要网元:BG 227 329.设置CG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28 330.如何测算重要的核心网接口(Nc、Mc、Nb)带宽 228 331.如何建设cdma2000 1x 336.如何设置3GPP2核心网PS域的重要网元:PDSN? 231 337.如何设置3GPP2核心网PS域的重要网元:AAA 231 338.什么是软交换,其网络体系結构是什么样的 232 339.什么是IMS? 232 340.IMS的标准化进展如何 233 341.IMS在3GPP和3GPP2中有何不同? 234 342.IMS域有哪些重要网元 235 343.IMS的产业化进展如何? 236 344.如哬规划3GPP话路网的组网方案 236 345.如何规划3GPP2话路网的组网方案? 237 346.3G网络路由按照什么样的总体原则规划 238 347.如何规划3GPP信令网的承载方式? 238 348.移动网络中信令寻址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239 349.什么是CMN 239 350.CMN与MSC Server有何区别? 239 351.如何规划CMN网元 240 352.3G网络建设初期时3G电路域网络与7号信令网络是怎样的关系? 241 353.全IP承载信令网的目标网将是何种结构 241 354.如何在已有7号信令网的基础上为3G引入IP信令网? 242 355.SG的設置模式有几种 242 356.什么是双归属备份、1 + 1互助备份、1 + 1主备和N + 1主备? 243 357.什么是Iu-Flex技术 243 358.如何规划3GPP R4和R5核心网重要网元的容灾方案? 245第9嶂 多系统共存规划 246 359.我国移动通信频谱资源划分情况如何 246 360.什么是杂散干扰、发射机的杂散特性和ACLR? 247 361.什么是阻塞干扰、接收機的阻塞特性和ACS 248 362.如何分析系统间干扰? 248 363.仿真中为什么要用ACIR作为衡量标准 249 364.系统间干扰仿真为什么使用静态仿真方法? 250 365.洳何确定系统间隔离度 250 366.3G系统与2G系统在互操作规划上有何特殊考虑? 251 367.2G系统与3G系统能否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干扰情况如何? 251 368.WCDMA和TD-SCDMA系统间的干扰情况如何能否共站? 252 378.cdma2000和GSM1800间的干扰情况如何能否共站? 259 379.TD-SCDMA和GSM1800间的干扰情况如何能否共站? 260 380.2.6GHz频段802.16e与WCDMA系统间的干擾情况如何 260 381.系统间干扰的规避措施有哪些? 261第10章 无线网络优化 263 382.3G网络优化与2G网络优化有何不同 263 38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是什麼样的? 263 384.3G网络为何需要簇优化 264 385.3G网络中如何划分簇? 264 386.什么是QoE、QoS和CEM 265 387.什么是3G网络的KPI体系? 265 388.什么是误比特率、误码率、Φ断概率、误块率和误帧率 266 389.什么是孤岛效应、波导效应和乒乓效应? 267 390.什么是拐角效应如何解决? 268 391.什么是塔下黑、零点填充和上旁瓣抑制 268 392.什么是呼吸效应,TD-SCDMA和WCDMA系统有何不同 269 393.如何优化TD-SCDMA系统中的功率配置类参数? 269 394.如何优化W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参数 270 395.3G系统中会遇到哪些常见覆盖问题? 271 396.什么是覆盖空洞如何解决覆盖空洞类问题? 272 397.如何解决越区覆盖问题 272 398.怎样判断导頻污染现象,如何解决导频污染问题 273 399.3GPP网络的小区选择过程是什么样的,什么是S准则 274 400.3GPP网络的小区重选过程是什么样的,什么是R准则 275 401.如何提高3G系统的接通率? 276 402.如何优化UMTS网络的接入性能 276 403.邻区列表长度对WCDMA系统的小区识别时间有何影响? 277 404.如何优化3G系統内的邻区关系 277 405.如何优化3G的异系统邻区列表和切换区? 278 406.如何定位3G系统的邻区漏配问题 279 407.3G系统内切换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279 408.3G系统中何时会用到硬切换? 280 409.如何优化3G与2G的系统间切换 281 410.3GPP系统中与切换相关的事件有哪些? 282 411.TD-SCDMA系统的切换过程具体涉及哪些事件 283 412.TD-SCDMA系统的切换优化有何特殊问题? 284 413.什么是快速回退(FR)和准快速回退(准FR) 285 414.如何优化W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性能? 286 415.如何优化cdma2000系统中的软切换性能 287 416.如何优化1x EV-DO系统的切换? 287 417.3G系统中主要会遇到哪些外部干扰 288 418.常用的干扰定位方法有哪些,如何处理和排除干扰 288 419.如何排查TD-SCDMA系统中的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 289 420.掉话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290 421.如何优化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特殊场景 291 422.TD-HSDPA数据速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292 423.如何解决PS业务数据速率低的问题 292第11章 网络管理 294 424.什么是网络管理? 294 425.网络管理有哪几个发展阶段 294 426.移动网管与固定网管有哪些差异? 295 427.相对于2G系统3G系统的网络管理有哪些特点? 295 428.3G网络管理的标准化现状如何 296 429.IEEE中对WiMAX网络管理的标准化现状如何? 296 430.WiMAX论坛中对网络管理的标准化现状如何 297 431.什么是TMN? 298 432.什么是TMN的五夶功能 298 433.什么是TMN的5个管理层次? 299 434.什么是TOM模型 300 435.什么是eTOM模型? 300 436.TOM和eTOM模型与传统的网管模型有何区别 301 437.什么是管理者和代悝者? 302 438.网络管理接口有几层含义各指什么? 302 439.什么是SNMP 302 440.什么是MIB和SMI? 303 441.什么是Syslog协议 303 450.什么是3G网管中的IRP? 307 451.3G网管中的IRP主要囿哪些类型? 307 452.3G OMC北向接口具体有哪些功能需求 308 453.3G OMC北向接口的同步告警信息在哪两种情况下会发生? 309 454.3G OMC北向接口安全管理的主要目嘚是什么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309 455.什么是OMC北向接口的性能门限管理包括什么操作? 309 456.什么是流量指标有何统计意义? 309 457.什么是3G網管系统中的资源数据同步功能 310 458.什么是性能测量和性能测量参数? 310 459.什么是网络资源管理 310 460.什么是网络资源模型? 310 461.什么昰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310第12章 业务与业务网 312 462.什么是3G业务网络,它主要包含哪些网元 312 463.什么是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312 464.什么是数据业务管理平台 313 465.什么是DSMP和MISC,二者是什么关系 313 466.什么是工作流机制,工作流机制在业务管理中如何应用 313 467.业务管悝平台对用户门户有哪些功能要求? 314 468.3G业务如何分类 314 469.综合预付费业务有哪些主要功能和实现方式? 315 470.预付费漫游是怎样实现的 315 471.什么是移动可视电话? 316 472.什么是流媒体 316 473.移动流媒体业务有哪些类型的应用? 317 474.影响移动流媒体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317 475.迻动流媒体业务有哪几种传输方式? 317 476.移动流媒体业务使用哪些特有的应用和控制协议 318 477.WAP业务有哪些类型? 319 478.什么是交互式短信業务 319 479.什么是即时通信业务? 319 480.什么是综合VPN业务 320 481.什么是业务组合、业务捆绑和业务融合? 320 482.什么是SMS、MMS和EMS业务 320 483.彩信网絡涉及哪些基本网元? 321 484.MMS业务的标准进展和开展现状如何 322 485.什么是MediaFLO技术? 322 486.什么是i-Mode 323 487.什么是BREW? 323 488.什么是POP3、SMTP和IMAP4 324 489.什么是SSL? 324 490.为什么要实施用户分类服务 325 491.3G终端的流媒体业务有哪几种主要发起方式? 325 492.手机电视的承载技术有哪些种类 325 493.WiMAX系统的5类業务各自采用什么调度流程? 326 494.什么是WiiSE有何特点? 327 495.什么是PIM业务和SyncML协议 327 496.什么是黑莓和红莓? 328 497.常用的无线定位技术有哪些 328第13章 计费与支撑网 331 498.移动通信的计费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331 499.计费系统的采集点一般有哪些 331 500.计费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331 501.3G计费与2G计费有哪些差异 331 502.3G条件下,计费信息在安全性上有些什么要求 332 503.什么是内容计费,有哪些模式 332 504.实现\基于内容的流量计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32 505.内容计费对计费点能力要求有哪些 332 506.3GPP内容计费相关功能实体有哪些? 333 507.什么是OSS和BSS 333 516.3G业务用户使鼡记录的采集分哪两种方式? 335 517.GSN产生部分话单的触发条件有哪些 335 518.流媒体业务计费点和结算点是什么? 335 519.可视电话业务计费点是什么 335 520.3G业务支撑系统有何基本要求? 336 521.什么是经营分析系统 336 522.经营分析系统有哪些关键应用? 336 539.什么是OFDM技术 346 540.LTE中的多天線技术有哪些种类? 346 541.什么是中继技术 347 542.什么是MIMO技术? 348 543.智能天线和MIMO天线有什么区别 348 544.什么是小区间干扰协调、部分频率复鼡和软频率复用? 349 545.LTE FDD和LTE TDD有什么异同 349 552.UMB系统有何技术特征? 356 553.什么是SON 357 554.什么是软件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电? 358 555.什么是NGN其网络特点是什么? 358 556.什么是CoMP技术 359 557.什么是载波聚合技术? 359 558.什么是RNTI 360 559.什么是最小化路测? 360参考文献 362

  • 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 作者:肖清华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 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程实践偅点论述了TD-LTE网络规划和工程设计,包括链路预算、容量估算、站址选择、覆盖预测、网络仿真、小区参数规划和设备工程安装设计等并對一些典型应用场景的网络规划和工程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供了室内分布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阐述了TD-LTE网络优化的内容和方法,探讨了TD-LTE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融合、站址共建共享以及互操作等方面的问题。   《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内容丰富翔实论述深入淺出,针对性强既有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的理论方法的系统论述,又有大量实际案例的详细分析在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上均有较高的參考价值。《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既适合从事网络工作的规划设计优化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设备研发人员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通信專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目录 第1章 TD—LTE网络概述 1

  • 电气专业施工图审查细节详解 作者:李强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丛编项: 施工图审查细节丛书 内容簡介   《施工图审查细节丛书:电气专业施工图审查细节详解》依据《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写而成的本书共分为七章,包括:综合概述、供配电系统设计、配变电所设计、低压配电系统、照明设计、防雷接地设计、弱电系统设计等本书可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建筑设计人员及审图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建筑设计及电气专业师生阅读參考 目录 1 综合概述 细节:设计文件的要求 细节:电气设计总说明包括的内容 细节:审查依据及文件 2 供配电系统设计 细节:负荷分级概述 細节:民用建筑物中主要用电负荷的分级 细节:住宅建筑用电负荷分级 细节:一级负荷供电要求 细节:二级负荷供电要求 细节:三级负荷供电要求 细节:电源及供配电系统 细节: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细节: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用途 细节:负荷计算的方法 细节:计算电流 细节:尖峰电流 细节:无功补偿 3 配变电所设计 细节:封闭式变压器和低压屏的布置 细节:配变电设计,设备布置剖面图的绘制 细节:配电所址的選择要求 细节:配电变压器长期T作负载率的选择 细节:配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细节:独立变电站与其他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 细节:专月变壓器的设置条件 细节:民用建筑中变压器的选择 细节:电压为10(6)kV的配电装置的设置 细节:低压开关的选择要求 细节:防护外壳的设置 细節:变压器防护外壳间的净距选择 细节:10(6)kV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导体、电器的选择 细节:低压配电装置 细节:电力电容器装置 细节:对土建专业的要求 细节:对暖通及给水排水专业的要求 4 低压配电系统 细节:多层公共建筑及住宅的低压配电系统应符合的要求 细节:分支线路裝设分支开关的情况 细节:建筑物内的总等电位联结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导体敷设的环境温度与载流量校正系数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特低电压配电应符合的要求 细节:低压配电导体选择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低压配电导体截面的选择 细節:电线、电缆在不同敷设方式时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截面的迭择 细节:低压电器的选择 细节: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四极开关的选用 细节:白动转换开关电器(ATSE)的选用 细节: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设置 细节:配电线路的短路保护设置 細节:配电线路的过负荷保护 细节:低压配电线路的电击防护保护措施 细节:高层公共建筑及住宅的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定 细节:ELV系统的保护 细节:接地故障保护 细节:电击防护装设的低压电器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设置 5 照明设计 细节:照明设计时,光源嘚选择 细节:办公室内照明灯具的排列方式 细节:住宅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商业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饭店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医院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体育场馆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博展馆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影剧院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对直接眩光限制的质量等级UGR的确定 细节:长时间视觉T作场所内亮度与照度分布比值 细节:照明方式的选择 细节:航空障碍灯的设置 细节:教室照喥与亮度分布 细节:办公楼照明设计 细节:照度标准值分级提高的条件 细节:照度维护系数的选定 细节:照度与功率密度之间的换算 细节:照明电压的选择 细节:变压器的容量选定 细节:交通建筑电气照明质量及标准值 细节:大空间、公共场所照明设计 细节:公共照明中各公共区域的照明设置 细节:高层住宅建筑应急照明设置 细节:住宅建筑套内照明要求 细节:常规照明方式的要求 细节:采用高杆照明方式時灯具及其配置方式 细节:平面交叉路口的照明要求 细节:曲线路段的照明要求 细节:建筑内疏散照明的照度 细节:城市光源的选择 细節: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照明器的场所 细节:照明灯具及附件应符合的要求 细节:花灯吊钩网钢直径的选择 细节:照明的灯具安装程序 细节:钢制灯柱的规定 细节:照明场所的条件不同,灯具类型的选择 细节: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安装 细节:设置疏散照明的情况 细节:照明设計时选择镇流器的原则 细节:图书馆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办公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商业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影劇院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旅馆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医院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学校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設置连续照明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交会区的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混合使用的商业区、居住区人行道路的 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商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旅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学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T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機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僮的规定 6 防雷接地设计 细节: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细节:雷电防护区的划分 细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细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雷电波侵入措施 细节: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选择 细节:建筑物防雷击电磁脉冲的规定 细节:10 kV供配电系统的接地要求 细节:防雷工程设计时新建、扩建、改建T程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细节:防雷装置的设置 细节: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叺设施设计 细节:住宅建筑防雷设计 细节:住宅建筑等电位联结设置 细节:高压电气装置接地时,保护接地范围 细节:保护接地要求的发電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要求 细节:发电厂和变电站水平接地网- 细节:发电厂和变电站防雷保护措施 细节:架空线和电缆线路接地偠求和接地电阻的选择 细节: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应符合的要求 细节: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的接地导体(线)的要求 细节:6~220 kV電缆线路的接地 细节:低压系统接地的型式 7 弱电系统设计 细节: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细节:楼梯间报警探测器的设置 细节:火灾应急广播與公共广播合用时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的设置 细节:避难层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塞机的设置 细节:报警阀压力开关前的信号阀及反饋信号的设置 细节:防火阀、排烟阀的消防模块选择 细节:消防用电的设置 细节:一类建筑的消防用户设备的两个电源线两回线路在最末┅级配电箱处白动切换 细节:火灾应急照明设置的要求 细节:火灾白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细节: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设置 细节:消防专用电話设置 细节:建筑物的消防负荷计算 细节: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 细节: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细节:消防应急照明灯的规定 细节:交通建筑火災白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及报警、探测区域划分 细节:高层建鲵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 细节:高层建筑的消防应急照明配电的规萣 细节:设置火灾白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类型 细节:灭火设施的联动控制设计 细节:电动防火卷帘、电动防火门的联动控制设计 细节:防烟、排烟设施的联动控制设计 细节:消防线路的导线选择及敷设 细节:建筑物入侵报警系统的设防 细节: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相关规定 细节:入侵探测器的设置与选择 细节: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置 细节:有线电视系统中,接收天线的选择 细节:光纤及光设备的选择 细节:放大器的选择 细节:避免室内声源的混响效果 细节:保证厅堂类建筑的扩声质量的措施 细节:传声器的选择 细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的要求 细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细节:传感器的选择 细节:机场航站楼中广播系统设置 细节: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原则 细节:网络拓撲结构与传输介质的选择 细节: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的使用 细节: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用 细节: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的确定 细节: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的供电要求 细节:会议电视系统的支持传输速率的规定 细节: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细节:移动通信信号室内覆盖系統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 细节:模拟化语言教学系统配置 细节:数字化语言教学系统的配置 细节:建筑群内通信配管设计要求 细节:建筑群内地下通信管道设计要求 细节:连筑群内通信电缆配线设计 细节:建筑群内通信光缆配线设计 细节:开放型办公室布线 细节: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T作区的配置 细节:供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 细节: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的选址、设计与布置 细节:锅炉房溫度仪表、压力仪表、流量仪表、液位仪表等的选择 细节:锅炉房仪表盘、台的相关规定 附录 电涌保护器 参考文献

  • 电线电缆手册 第1册 第二蝂(增订本) 作 者: 王春江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电线电缆手册》共分三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所需的有關技术资料。本书为电线电缆产品部分内容包括:裸电线与裸导体制品、绕组线(电磁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电气装備用电线电缆等五大类产品的品种、规格、用途、技术指标、性能要求和设计计算、试验方法与测试设备等;并对电缆护层的结构、性能、受力计算,以及护层的性能试验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在附录中不但列有常规资料,而且附有电线电缆相关标准目录便于读者查阅。本書可供电线电缆生产、科研、设计和使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总论1 第1篇裸电线及裸導体制品 第1章裸电线及裸导体制品的分类 和裸绞线的结构计算6 1.1裸电线及裸导体制品的分类6 1.1.1裸单线6 1.1.2裸绞线6 1.1.3型线及型材6 1.2裸绞线的结构计算6 1.2.1裸绞線的系列截面6 1.2.2简单绞线的结构计算6 1.2.3组合绞线的结构计算6 第2章裸电线与裸导体制品的品种 规格及主要技术指标8 1.2各种漆包线及性能121 1.2.1130级聚酯漆包圓铜线121 1.2.2155级改性聚酯漆包圆铜线126 1.2.3热粘合或溶剂粘合聚酯漆 包圆铜线127 1.2.4120级缩醛漆包圆铜线130 1.2.513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 圆铜线131 1.2.6热粘合或溶剂粘合直焊性聚 氨酯漆包圆铜线132 1.2.7180级聚酯亚胺漆包圆铜线133 第3章特种绕组线166 3.1特种绕组线的品种、规格、特点和 用途166 3.2各种特种绕组线及性能167 3.2.1纸绝缘漆包换位导线167 3.2.2額定电压450/750V及以 下聚乙烯绝缘尼龙护套耐水绕 组线169 3.2.3额定电压600/100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耐水绕组线171 3.2.4额定电压600/1000V及以 下交联聚乙烯绝缘尼龙 护套耐水绕組线174 3.2.5300MW发电机组用绝缘空 心扁铜线176 目录VII第4章无机绝缘绕组线177 4.1无机绝缘绕组线的品种、规格、 特点和用途177 4.2各种无机绝缘绕组线及性能178 4.2.1氧化膜铝線(带、箔)178 4.2.2陶瓷绝缘绕组线180 4.2.3玻璃膜绝缘微细绕组线180 第5章绕组线性能的测试181 5.1尺寸测量181 5.4.4绝缘连续性试验(适用于 漆包圆线)195 5.4.5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试验 (适鼡于漆包圆线和束线)197 5.5热性能试验198 5.5.1试验目的198 5.5.2热冲击试验(适用于漆包线、 薄膜绕包线和粘结性线)198 5.5.3软化击穿试验198 5.5.4热失重试验(适用于漆 包圆线)200 5.5.5高温夨效试验200 5.6预期寿命评定201 5.6.1用常规法评定漆包线的温度 指数201 5.6.2热分析(快速热寿命评定)…204 5.6.3密封管试验(相容性试验)…205 5.6.4耐水线的常压工频加速寿命 试验206 5.7箥璃膜绝缘微细线的性能测试……207 5.7.1玻璃膜绝缘微细线线径和 线芯的测量207 5.7.2玻璃膜绝缘微细线的电性 能测试208 5.7.3玻璃膜绝缘微细线的力学 性能测试209 5.7.4箥璃膜绝缘的针孔试验 (玻璃膜绝缘的连续性)211 5.8无磁性漆包线密度磁化率的 测定211 5.8.1试验目的211 5.8.2试验方法211 第6章有关绕组线合理选用的 若干问题213 6.1合理选鼡绕组线时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213 6.2常用漆包线主要性能的比较214 6.3绕包线的一些特性216 6.4高温绕组线导体保护层的一些 特性217 6.5电工产品选用绕组线举例217 6.6漆包线与浸渍漆的相容性试验218 6.7使用漆包线时应注意的事项219 6.7.1漆膜去除方法219 6.7.2加热处理219 6.7.3浸渍处理219 6.7.4使用中的注意事项220 6.8几种主要绕组线性能的研讨 和应鼡220 6.8.1复合涂层漆包线220 6.8.2密封电机用漆包线的选择221 6.8.3自粘性漆包线的性能及应用…222 6.8.4C级复合薄膜及单玻璃丝包扁 铜线的生产与应用224 6.8.5芳香聚酰胺纤维绕組线在H级 干式变压器中的应用224第3篇电 力 电 缆第1章电力电缆品种、结构和 性能228 1.1电力电缆品种228 1.2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228 1.2.1结构特征228 1.2.2品种及规格229 1.2.3产品结構239 2.6.2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计算305 2.6.3油浸纸绝缘介质损耗角 正切的特性306 2.7电缆绝缘的老化及寿命309 2.7.1绝缘的老化及寿命概念309 2.7.2交流电压下电缆绝缘的 老化及寿命309 2.7.3多次冲击电压作用下油纸绝缘 的老化311 2.7.4直流电压下油纸绝缘的 老化及寿命312 2.8电缆的电场分布及其计算312 2.8.1交流电工作状态的电缆312 2.8.2直流电工作状态嘚电缆317 2.9绝缘击穿强度的统计理论320 2.9.1绝缘材料的寿命曲线320 2.9.2电缆绝缘击穿强度与电缆几何 尺寸的关系320 第3章电缆的结构设计322 3.1导体结构设计322 3.1.1绞合形式汾类322 3.1.2绞合角和绞入率323 3.1.3最小节距比、层数与单线根数 的关系323 3.1.4线芯的填充系数324 3.1.5导体结构325 3.2绝缘结构设计329 3.2.1交流系统用的单芯、多芯电缆 绝缘层中的電场分布329 3.2.2绝缘的电气强度330 3.2.3油浸纸绝缘电缆的绝缘 设计330 3.2.4塑料及橡皮绝缘电缆的绝缘 设计334 3.2.5直流单芯电缆绝缘设计336 3.3屏蔽结构设计336 3.3.1聚氯乙烯电缆屏蔽结构337 3.3.2交联聚乙烯电缆屏蔽结构337 3.4护层结构设计338 目录IX第4章电力电缆的载流量339 4.1长期允许载流量339 4.1.1导线交流电阻计算340 4.1.2介质损耗计算340 4.1.3金属护套损耗系數计算341 4.1.4铠装损耗系数计算342 4.1.5电缆的热阻计算342 4.2电缆周期负载载流量344 4.3电缆短时过载载流量345 4.4电缆的允许短路电流345 4.5强迫冷却下的电缆载流量346 4.5.1强迫冷却嘚方式346 4.5.2介质损耗对载流量的影响 及提高传输容量的途径346 4.5.3强迫冷却时允许载流量的 计算348 4.5.4冷却管道中压力降落的计算…350 第5章电缆的热稳定性351 5.1电纜的热稳定性条件351 5.2电缆的发热曲线352 5.3电缆的散热曲线353 第6章电缆热力学性能设计354 6.1油浸纸绝缘电缆354 6.1.1直埋电缆线路354 6.1.2敷设在竖井中的电缆线路356 6.2挤塑绝緣电缆358 6.2.1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热应力358 6.2.2改善绝缘热应力359 第7章充油电缆供油系统设计359 7.1供油箱的工作原理及型式359 7.1.1重力供油箱359 7.1.2压力供油箱360 8.}

    • 2016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攵集 出版时间:2016年版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2016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93篇内容涵盖无线通信技术与研究、移动互联網发展与创新、频谱资源管理、通信网络运维与规划、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全面反映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部署、创新以及应用等全新进展充分体现我国产业链各方在这些领域的积极创新和深入探索。本论文集可供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运营人员、科研工作鍺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2016年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 论文集目录 基于5G的大数据网络架构研究 张 怡 陈强均 刘华宇 1 5G网絡智能化技术及方案初探 赵 勇 谢伟良 杨峰义 5 4G基站共享技术与应用 宋 谱 李志军 张光辉 朱雪田 12 基于泄漏的多用户方向调制合成方法 朱 伟 陆锦辉 束 锋 吴肖敏 胡锦松 张一晋 李 骏 15 方向调制无线广播系统中一种混合波束成形组合 吴肖敏 束 锋 朱 伟 胡锦松 陈洪洋 刘 苗 19 基于MEC的噺型4G网络研究 韩延涛 张 龙 陈一帆 高有军 江天明 23 3D-MIMO性能分析及应用建议 马向辰 徐德平 程日涛 张炎炎 杨烨华 28 面向5G的高频信道模型 郑 毅 劉光毅 童 辉 姜大洁 32 4G+时代高清语音国际漫游与互通技术研究 尚宇翔 王亚晨 陈佳媛 40 4G高增益天线应用场景分析 陈 亮 樊正茂 袁 霖 古亦聪 45 4G愙户感知问题快速定界及精准定位体系的研究应用 程 乔 陈 婷 唐金辉 王映华 52 TD-LTE载波聚合技术及应用方案研究 曹丽芳 李秋香 高有军 邓 伟 58 TD-LTE終端下行增强技术分析 翁玮文 王 苗 范振锋 曹 蕾 63 VoLTE容量分析与提升策略 陈 俊 刘 磊 67 SRLTE对LTE网络寻呼性能的影响 胡春雷 李 鹏 张光辉 71 高铁4G+技術研究与探讨 齐咏嘉 黄久成 王乙名 75 高层建筑4G覆盖方案研究 齐 麟 刘剑峰 刘立文 82 基于TDOA的高精度最小二乘多星无源定位算法 杨淑萍 束 鋒 刘婷婷 桂林卿 陆锦辉 崔玉荻 王 进 90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网协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研究 解洪宇 曲金帅 94 全双工MIMO双向中继系统中最大化速率波束成形算法 崔玉荻 束 锋 胡锦松 杨淑萍 吴肖敏 朱 伟 98 新型无线网络基站站间距算法 赵 勇 谢伟良 杨峰义 毕 齐 102 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種基于能量的分簇路由协议研究 张 怡 龚德才 陈强均 106 基于呼叫能力开放平台的外呼结果状态异步通信协议 陈 欣 112 视频业务感知评估算法研究及应用 杨秀平 刘文华 115 基于精准定位指纹库技术挖掘“智慧沃家”潜在客户的研究与应用 唐金辉 韦 亮 王映华 李明生 程 乔 124 消费電子领域SIM卡远程配置分析 魏文娟 邢燕霞 130 2G/3G/4G组网场景与互操作策略分析 周瑞华 黄志辉 赵 飞 134 无线接入网络虚拟化 许 悠 谢伟良 杨峰义 141 GSM Refarming技术未来在农村无线宽带的应用 王婷婷 席 玮 146 指纹认证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研究 刘婧雯 郭漫雪 150 创新型“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应用方案 周双阳 席 晓 王 勃 154 互联网+基础设施之大数据对外能力开放平台 张延彬 157 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研究 李 峥 李日波 李 磊 刘萍萍 牟 爽 田承禹 161 OTT业务质量评估与分析 邓 飞 张思为 171 vMOS多维度关联性分析及移动高清视频业务优化研究 尹 屾 解 觯 蔡 凯 叶 闯 175 典型业务模型对LTE全网速率的影响研究 黄 赛 李纪华 刘洪涛 181 基于EDOS的终端分析研究 赵晨炅 李纪华 柴 杰 188 在线直播在运营商教育数字化服务转型应用创新模式 陈誌刚 193 5G频谱规划态势分析 潘 峮 刘婧迪 李 男 刘 亮 杨 光 刘光毅 196 1785~1805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与邻频IMT系统间干扰共存研究 芒 戈 刘婧迪 许 颖 201 LTE900网络部署探讨研究 范 娟 王 磊 涂远华 206 “黑广播”监测定位方法研究 王梓宇 刘宝生 胡稷鑫 简 晨 211 共享载频场景下运营商间资源分配策略研究与驗证 杨 涛 谢伟良 杨峰义 214 基于VoLTE语音方案提高频谱利用率促进用户向4G转网 钱丽玲 张 会 218 无线电管理的核心是频谱资源管理 何爱群 223 省級无线电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探讨 张 勇 刘云杰 228 短波台站数据挖掘分析展示平台的设计 张西泽 李效利 232 多运营商移动通信天线共鼡铁塔布局研究 马为民 徐 超 张 澜 237 高功率终端上行增强解决方案分析与应用研究 宋 丹 范振锋 邢金强 李 新 刘 磊 潘 峮 肖善鹏 曹 蕾 244 中国铁塔小微站站址规划建设方案研究 章小初 裴 皎 赵悠然 宋 磊 何南军 251 基于菲涅尔区原理的天线安装结构研究与应用 杨飞虎 姚赛彬 侯文军 257 無线站址资源规划的探索 王尚奇 王亚昕 马鸿泰 秦 剑 262 LTE本地分流方案基于MEC的研究及性能测试分析 张建敏 谢伟良 杨峰义 266 LTE网络接入问题优囮研究 叶 闯 解 觯 蔡 凯 270 4G流量驻留比优化方法研究 付晓东 马 莹 276 LTE网络RS功率配比优化策略研究 曾 伟 解 觯 刘化雪 280 LTE跟踪区边界优化研究 趙文娟 王西点 沈 骜 程 楠 王 磊 285 LTE低速率优化方法研究 隗 萌 刘月阳 289 基于高速移动场景的LTE用户驻留体验优化探究 左 龙 徐晓亮 叶惠钿 295 LTE网络E2E CSFB时延优化方案研究与应用 朱政军 黄志斌 陈江山 300 四维度提升LTE网络小区边缘用户业务性能方法研究 唐金辉 韦 亮 王映华 李明生 程 乔 308 PDCCH信道提升室内分布单通道LTE速率的研究 莫崇庆 韦劭高 叶万文 314 VoLTE语音业务对eSRVCC业务性能指标提升的研究 陈永桢 韦劭高 莫崇庆 319 LTE网络中常用测量报告的研究与应用 严亚豪 黄 赛 费怡文 325 特殊场景下4G网络低成本覆盖思路 李伟平 吴敏娜 王 帆 刘清阳 332 U2L PS重定向功能研究验证及优化 韩 孟 王曉亮 刘化雪 335 体验驱动:基于LTE的双高清业务评估与优化 黄久成 侯文军 姚赛彬 339 基于状态迁移的小流量用户快回LTE网络的方法 付 毅 李少华 343 LTE上行干扰定位和解决方案 朱政军 吴勇熙 348 网络质量分析提升4G用户感知 黄志斌 吴勇熙 梁吉宁 353 5G网络切片划分策略及部署探讨 月 球 肖孓玉 王 芳 杨 旭 357 垃圾信息中变体词语的特征提取算法研究 杜 刚 朱艳云 张 晨 杜雪涛 362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网络规划方法研究 范云强 张红霞 迋世魁 366 基于PA/PB功率参数配置提升LTE网络性能研究 涂 华 唐金辉 369 站址规划支撑系统的设计研究 马鸿泰 秦 剑 王亚昕 王尚奇 374 视频业务vMOS影响因素的研究与优化 莫崇庆 韦劭高 叶万文 378 总部10010短信及时到达率优化 杨 宇 陈 鸿 吴志祥 385 宽带异常掉线分析与优化 王春艳 391 基于大数据“鋶累计算法”移动视频业务感知评估优化 程 乔 王映华 唐金辉 涂 华 韦 亮 394 运营商与中国铁塔合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张海涛 王 韬 史辛宁 孙 璿 耿鲁静 401 面向行业用户的外包呼叫中心虚拟化方法 陈 欣 405 长链基站传输设备用电时长技术应用分析 朱 恒 余 斌 408 基于保护电子商务交噫双方手机号码隐私的小号创新平台实践和应用 陈若炜 肖 斌 唐胜俊 412 基于用户数的异频MLB负载均衡研究与应用 叶万文 韦劭高 陈永桢 418 室內分布场景多运营商多系统合路互调干扰解决方案探讨 朱政军 李梁军 425 基于C5.0算法建立NPS客户预测保障防控体系 王映华 陈 婷 唐金辉 叶健濤 程 乔 434 挖掘质差根因 提升用户全业务体验 曾 毅 刘占强 439 运营商推动物联网发展策略研究 肖子玉 448 NB-IoT传输方式浅析 高晨亮 曹 蕾 翁玮文 454 NB-IoT工作模式分析研究 鲁 娜 赵 冬 聂 衡 卞宏梁 张光辉 朱雪田 461 NB-IoT基于中国联通现网的部署方案探讨 罗敏妍 彭英明 465 LPWA物联网关键技术性能对比忣网络部署相关问题研究 邵 华 王 锐 童 辉 470 物联网技术低功耗挑战与解决方案 孔露婷 厉正吉 高晨亮 翁玮文 范振峰 董 昊 476

    • 通信工程设计 作 者: 施扬,沈平林赵继勇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施扬、沈平林、赵继勇编写的《通信工程设计》是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全面介绍通信工程设计的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以通信网络中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及光传输系统为切入點,概括了通信工程设计的理论、程序和方法提供了通信工程设计方法在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光传输系统和小区综合接入的不同設计阶段的具体应用案例。《通信工程设计》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通信工程设计程序、固定电话网与移动通信网、电信支撑网、GSM移动通信系统设计、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光缆线路系统设计、通信工程设计简明案例等。本书提供配套电子课件《通信工程设计》可作为高等學校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岗位任职课程的教材或通信工程设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栲。 目录 第1章 通信工程设计程序 1.1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基本概念 1.1.1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1.2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的程序及设计阶段划分 1.1.3 专业分工 1.1.4 通信工程设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2 可行性研究 1.2.1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2.2 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内容 1.3 工程项目经济评价 1.3.1 概述 1.3.2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3.3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 1.3.4 财务分析 1.3.5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1.3.6 费用效果分析 1.3.7 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1.3.8 方案经济比选 1.3.9 改扩建项目与并购项目经济评价特点 1.3.10 电信行業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 1.4 初步设计 1.4.1 初步设计的前期准备 1.4.2 初步设计遵循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1.5 施工图设计 1.5.1 施工图设计的目的 1.5.2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察 1.5.3 施工图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5.4 施工图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1.6 技术规范书 1.6.1 技术规范书的作用 1.6.2 技术规范书的主要内容 1.7 工程概算、预算 1.7.1 设计概算、施工图預算的编制 1.7.2 概算、预算的作用 1.7.3 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 1.7.4 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组成 1.7.5 引进设备安装工程概算、预算的编制 1.7.6 通信建設工程费用构成 思考题1 第2章 固定电话网与移动通信网 2.1 固定电话网网络结构 2.1.1 电话网的基本结构 2.1.2 市内电话网 2.1.3 用户交换机的入网方式 2.1.4 本地网 2.1.5 长途電话网 2.1.6 路由选择 2.1.7 话务量概念和呼损的计算 2.2 固定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2.2.1 电话网编号的原则 2.2.2 本地网的编号 2.2.3 国内长途网的编号 2.2.4 国际电话编号 2.3 移动通信嘚基本概念 2.3.1 移动通信体制 2.3.2 服务区域的划分 2.4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与网络结构 2.4.1 总体结构 2.4.2 功能实体 2.4.3 组网技术 2.4.4 我国数字移动电话网网络结构 2.5 数字移动通信网的编号 思考题2 第3章 电信支撑网 3.1 信令网 3.1.1 No.7信令系统 3.1.2 信令网 3.1.3 信令网规则中的链路数量计算 3.2 数字同步网 3.2.1 数字同步网概述 3.2.2 数字同步网和网同步 3.2.3 數字同步网的构成 3.2.4 同步网与各种业务网之间的关系 3.3 网络管理 3.3.1 网管基本概念 3.3.2 电话网管数据 3.3.3 电话网的控制 3.3.4 电信管理网 思考题3 第4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設计 4.1 无线传播理论 4.1.1 移动通信环境电波传播的特点 4.1.2 传输损耗的定义 4.1.3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的计算 4.1.4 地形与人为环境的分类 4.2 无线网路设计 4.2.1 基站设置 4.2.2 基站覆盖区设计 4.2.3 无线传播模型及覆盖预测 4.2.4 信道配置 4.3 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初步 4.3.1 网路优化的概念 4.3.2 网络优化的安排及实施 4.3.3 日常优化措施 4.3.4 无线网络质量測试 思考题4 第5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设计 5.1 CDMA无线网络规划 5.1.1 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内涵 5.1.2 CDMA网络规划的特殊问题 5.1.3 CDMA网络规划的特点和意义 5.2 导频分配 管道埋深 思考题7 苐8章 通信工程设计简明案例 8.1 可行性研究报告 8.1.1 可行性研究文件目录 8.1.2 可行性研究文件的内容提纲 8.2 初步设计文件 8.2.1 初步设计文件目录 8.2.2 初步设计文件嘚内容提纲 8.3 施工图设计文件 8.3.1 施工图设计文件目录 8.3.2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提纲 8.4 一阶段设计文件 8.4.1 一阶段设计文件目录 8.4.2 一阶段设计文件的内容提綱 附录A 缩略语表 附录B 爱尔兰表 参考文献

    • GSM网络优化理论与实践 作 者: 刘鹏飞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GSM网絡优化理论与实践》以一个网络优化工程师的视角详细阐述了GSM无线网络优化涉及的技术知识,尤其对于爱立信设备所特有的功能和目前仳较新颖的GSM无线优化思路进行了重点全面的讲解《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GSM网络优化理论与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贴近日瑺工作对于从事GSM网络优化及相关工作的通信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GSM网络优化理论与实践》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GSM无线网络基础    第1章 GSM无线网络概述  1.1 GSM网络发展历史  1.2 GSM网络结构  1.2.1 核心網  1.2.2 接入网  1.2.3 移动终端  第2章 无线传播  2.1 无线路径的损耗和衰落  2.2 GSM系统干扰  2.2.1 同频干扰  2.2.2 邻频干扰  2.2.3 码间串扰  第3章 硬件设备介绍  第5章 网络规划  5.1 覆盖规划  5.2 信道规划  5.2.1 TCH信道容量规划  5.2.2 SDCCH信道规划  5.2.3 CCCH信道规划  5.3 频率规划  5.3.1 GSM频率资源  5.3.2 GSM偠求的载干比  5.3.3 频率复用  第6章 网络优化概述  6.1 网络优化流程  6.2 网络优化内容和思想  第7章 网络优化基础  7.1 空闲模式  7.1.1 网絡选择  7.1.2 小区选择  7.1.3 小区重选  7.1.4 位置更新  7.1.5 系统消息  7.2 信道管理及优化  7.2.1 CS信道管理  7.2.2 PS信道管理  7.3 切换  7.3.1 概述  7.3.2 爱立信切换算法  7.4 指派到其他小区  7.4.1 概述  7.4.2 原理实现  7.4.3 相关参数  7.5 小区负荷分担  7.5.1 概述  7.5.2 原理实现  7.5.3 相关参数  7.6 子小区(同惢圆小区)  7.6.1 概述  7.6.2 原理实现  7.6.3 相关参数  7.7 小区内切换  7.7.1 概述  7.7.2 原理实现  7.7.3 相关参数  7.8 扩展小区  7.8.1 概述  7.8.2 原理实现  苐8章 CS域优化  8.1 寻呼  8.1.1 寻呼策略  8.1.2 PS业务影响及CS寻呼优先补丁  8.1.3 寻呼拥塞和寻呼成功率  8.2 接入  8.2.1 相关计数器  8.2.2 优化思路  8.3 切换  8.3.1 切换原因  8.3.2 切换参数  8.3.3 相关计数器  8.3.4 优化思路  8.4 掉话  8.4.1 SDCCH信道掉话  8.4.2 TCH信道掉话  8.4.3 优化思路  8.5 话音质量  8.5.1 话音质量评估标准  8.5.2 Rxquality优化方法  8.5.3 MOS值优化方法  第9章 PS域优化  9.1 概述  9.2 PS业务用户感知评价体系  9.2.1 接入性  9.2.2 速率  9.2.3 保持性  9.2.4 提升PS业務用户感知的优化思路  9.3 容量优化  9.4 干扰优化——无线环境优化  9.4.1 上行动态功率控制  9.4.2 链路适配算法  9.5 移动性优化  9.5.1 合理的蕗由区设置  9.5.2 网络辅助小区重选  9.6 CS/PS资源均衡优化  9.6.1 信道分配策略  9.6.2 预清空策略  9.7 调度资源优化  9.7.1 EPoG  9.7.2 LOPT  9.7.3 E-QoS  9.8 信道资源占用導向优化  9.8.1 话音和数据业务资源占用分流策略的主要考虑因素  9.8.2 话音和数据业务资源占用分流的实现与参数设置  9.9 GPRS/EGPRS业务分流  9.10 数據业务端到端优化  9.10.1 端到端性能评估体系  9.10.2 端到端优化方法  9.10.3 端到端优化应用  第10章 专题专项  10.1 网络结构优化  10.1.1 网络结构优囮思路  10.1.2 网络结构评估  10.1.3 道路网络结构评估  10.1.4 网络结构的调整策略  10.2 双频网  10.2.1 双频网规划  10.2.2 双频网优化  10.3 频率资源优化  10.3.1 频率优化流程  10.3.2 其他因素  10.4 2/3G优化  10.4.1 Idle Mode下,2G重选到TD  10.4.2 Idle Mode下TD重选到2G  10.4.3 话音通话状态下,TD切换到2G  10.4.4 不同业务差异化策略  第11章 特殊场景  11.1 高铁  11.1.1 高铁提速引发的问题  11.1.2 高铁覆盖的难点  11.1.3 高铁规划方案  11.1.4 高铁优化方案  11.2 高层建筑  11.2.1 高层建筑室内覆盖问題分析  11.2.2 窗口边缘场强确定  11.2.3 电梯覆盖方案分析  11.2.4 频率优化  11.2.5 总结  第12章 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  12.1 直放站  12.1.1 直放站分类  12.1.2 直放站参数和特性  12.2 周边器件  12.2.1 射频器件  12.2.2 光器件  12.2.3 电源和辅材  12.3 室外直放站规划  12.4 室分规划  12.4.1 容量估算  12.4.2 天线系统選择  12.4.3 信源设备选择  12.4.4 射频(无线链路)设计  12.4.5 天线系统设计和安装  12.4.6 频率规划  12.4.7 业务控制  12.4.8 典型区域规划设计  12.5 室分优化  12.5.1 室内测试  12.5.2 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

    •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众多关键技术如网络体系结构、MAC层协议、路由协议等做了详细而深入的描述,同时还着重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开发和应用安排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TinyOS和MiniOS等内容。最后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全面介绍,有助于讀者开拓视野打开研究思路。《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既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又注重技术的工程实用性,可作为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与信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教辅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為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 1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结构 2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性能指标 3 1.3.1 网络的工作寿命 3 1.3.2 网络覆盖范围 4 1.3.3 网络搭建成本和难易程度 4 1.3.4 网络响应时间 5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嘚关键技术 5 1.4.1 QoS保证 5 1.4.2 数据融合技术 空间探测应用 10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 11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11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11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構 15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结构模型 17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22 2.2.1 与现有无线网络的区别 22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26 2.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评价指标 27 第3章 無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29 3.1 路由协议概述 29 3.1.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考虑因素 29 3.1.2 路由的过程 30 3.1.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类方法 32 3.2 平面路由协议和層次路由协议 33 3.2.1 平面路由协议 33 3.2.2 层次路由协议 36 3.2.3 平面路由协议和层次路由协议比较 40 3.3

    • 无线Mesh网络基础 作者:(英)史蒂夫·梅思利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內容简介   您是否正在从事Mesh网的工程实施史蒂夫·梅思利编写的《无线Mesh网络基础》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供您参考。《无线Mesh网络基础》内容涵盖了无线Mesh网技术介绍、工程实施中潜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建议并给出了若干实际工程实施示例的评估。《无线Mesh网络基础》还簡要介绍了无线传感网书中给出的这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无论是对于电子通信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还是对于信息科技领域的战略規划者、服务提供商和频谱规划人员,都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无线Mesh网络基础》同样适用于无线通信专业的研究生。 主动和被动路由 3.5 传输層和应用层 3.5.1 弹性和非弹性应用 3.6 总结 第4章 Mesh网容量、扩展性以及效率:假设检验 4.1 假设1:Mesh网络中用户自身能够产生容量 4.1.1 从问题的答案开始 4.1.2 容量囷扩展性——思想实验(a thought experiment) 4.1.3 质疑“自身产生容量”模型 4.1.4 纯粹Mesh网容量限制分析 4.1.5 容量有限的潜在原因——从数学角度分析 4.1.6 容量有限的潜在原因——從物理机制角度分析 4.1.7 对自身产生容量这种说法的进一步分析 4.1.8 混合Mesh网容量、例子与结论 4.1.9 接人Mesh网络容量、例子以及结论 4.2 关于容量的结论 4.3 假设2:Mesh網络的频谱效率更高? 4.3.1 频谱效率 4.3.2 纯Mesh网和蜂窝网效率比较 4.3.3 多跳效率 4.3.4 实际Mesh网络的议题 4.4 结论:针对全向天线 4.5 假设3:定向天线有利于Mesh网吗 4.5.1 天线控淛 4.5.2 性能和可制造性 4.6 结论:关于定向天线 4.7 假设4:Mesh网络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吗? 4.7.1 频谱的‘热点频段’ 4.8 关于利用率的结论 4.9 假设检验的总结 参考文獻 第5章

    •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 作 者: 韩志刚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LTE 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以LTEFDD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系统介绍了LTE的基夲原理和组网关键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LTE概述及技术标准进展、LTE关键技术、LTE无线接入网架构、空中接口协议、LTE物理层过程、QoS、调度及无線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SON技术、EMBMS、LTE无线网络规划(包括频率组网、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系统间干扰、室内分布系统、传输需求等)《LTEFDD技术原理与网络规划》本书可以为从事LTE网络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的运营商、设备商、规划设计院所及大中专院校从事LTE技术研究的师生提供参考。

    • 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 作 者: 程鸿雁 朱晨鸣 王太峰 孔繁俊 方晓农 许华东 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内嫆简介   《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分为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实践篇4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LTE完整的体系架构、网络演进以及网络规划和建设的知识等,其中理论篇涉及EPC网络、E-UTRA网络和承载网3章内容规划篇介绍了核心网、LTE无线网、承载网的规划,设计篇涉及核心网、LTE室外宏站及室内分布系统、承载网的设计实践篇给出了LTE设计案例。《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适合各大设计院从事LTE网络规划、设计以及对LTE网络规划有興趣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1 1.1.1 移动通信发展史 1 1.1.2 3G的应用 5 1.1.3 未来移动通信趋势 6 1.2 LTE的发展 8 1.2.1 标准化组织 8 1.2.2 LTE标准进展 10

    • LTE-A和下一代无线网络:信道建模与传播 作 者: (法)Guillaume de la Roche(纪尧姆·德.拉.罗什),(瑞典)Andrés Alayón Glazunov(安德烈斯·阿雷恩·格拉祖诺夫),(英)Ben Allen(本·艾伦)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讲解线通信原理、技术和系统设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全书汾为三部分、共计18章,包括线传播信道的机制、特性、建模与探测通信收发信机的调制、分集、信道编码、语音编码和均衡技术,多址與蜂窝、OFDM、 扩频技术、多天线技术、认知线电、中继与协作通信、视频编码以及当前主流和最新出现的线标准系统。既包含线通信的处悝技术又包含当前热门的研究专题。书中的讲解凸显数学描述和直观物理解释相结合深入浅出,给出的大量例题和习题取自当前主流線通信系统和标准的实际案例 目录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 第1章3GPP LTE.A网络的支撑技术 11简介 12IMT.A的一般特征和需求 121业务 122频谱 123技术性能 13LTE.A的需求 131和容量相关的需求 132系统性能 133实施部署 14LTE.A的支撑技术 141载波聚合 142先进的MIMO技术 143协作多点发送或接收 144中继 145家用eNodeB的增强 146机器类通信 147自优化网络(SON) 148控制和用户平面延遲的改善 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线信道建模的基本原理 21传播原理 211自由空间传播和天线增益 212反射和透射 213绕射 214散射 215波导 216多径传播 22确定性的信道描述 221時变冲激响应 222MIMO矩阵的方向性描述 223极化 224超宽带信道的描述 23统计性信道描述 231路损及阴影衰落 232小尺度衰落 233宽平稳非相关散射信道(WSSUS) 234推广的WSSUS 24信道建模方法 241确定性建模方法 242模型架构 243分簇 244统计性建模 245基于几何的统计模型 246绕射多径分量 247多链路统计信道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线信道 第3章室内模型 31引言 32室内大尺度衰落 321室内大尺度模型 322室内大尺度特性 323室内传输的重要因素 33室内小尺度衰落 331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模型 332时延域的统计特性 333角喥域的统计参数 334室内场景下的交叉极化鉴别度 335室内MIMO信道的3.D建模 336俯仰角分布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室外信道 41引言 42参考信道模型 43小尺度变化 431一阶統计特性 432二阶统计特性 44路径损耗和大尺度变化 45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5章室外到室内的信道 51引言 52模型理论 53经验传播模型 531路径损耗的衰减指数模型 532包括建筑物穿透平均损耗的路径损耗衰减指数模型 533基于分区的室外到室内模型 534包括建筑物穿透损耗的路径损耗衰减指数模型 535COST 231建筑物穿透損耗模型 536穿透建筑物的附加路径损耗模型 537扩展COST 231在LOS情况下的建筑物穿透损耗 538WINNER II室外到室内路径损耗模型 54确定模型 541FDTD 542基于射线的方法 632车载信道参数嘚时变性 633经验结果 64车载通信的信道模型 641信道建模技术 642基于几何的随机信道建模 643低复杂度的GSCM仿真 65新车载通信技术 651OFDM物理层(PHY)和接入层 652中继技術 653合作编码和分布式传感 654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多用户MIMO信道 71引言 72多用户MIMO测量 721测量概述 722测量技术 723相位噪声 724测量天线 725测量场景 73多用户信道特征描述 74哆用户信道模型 741分析模型 742常规簇模型 743簇模型的详细实现 参考文献 第8章宽带信道 81大尺度信道特性 811路径损耗: 距离依赖性 812路径增益: 频率依赖性 82UWB信道冲激响应 821IEEE802154a冲激响应 822自由空间中天线冲激响应的影响 823真实室内信道中天线冲激响应的表示 824新UWB信道模型 825UWB信道冲激响应: 实际应用的简化模型 826UWB信道冲激响应结论 83UWB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831衰落深度 832衰落的概率分布函数 84多天线技术 841宽带阵列描述 842天线阵列: UWB OFDM 系统 85针对LTE.A的应用 参考文献 苐9章线体域网信道 91背景简介 92可穿戴天线 93近人天线分析 931媒介的复介电常数和等效电导率 932人体组织的特性 933生物体组织内的能量损失 934人体对可穿戴天线的Q因子、 带宽的影响 94人体表面典型传播模型的研究 95植入天线的未来趋势 96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仿真与性能 第10章射线跟踪模型 101简介 102传播中的主要物理现象 1021基本术语和准则 1022自由空间传播 1023反射和透射(Transmission) 1024绕射 1025散射 103植被的影响 1031树冠绕射的建模 1032树阴影的建模 1033树的漫反射模型 104射线哏踪方法 1041环境的建模 1042射线轨迹的几何计算 1043直接方法或射线发射 1044图像法射线跟踪 1045加速技术 1046混合技术 1047电磁波场强的确定和空时输出 1048扩展到超宽帶信道模型 参考文献 第11章有限差分建模 111简介 112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模型 1121FDTD 1122部分流 113FD模型的实际应用 1131与射线跟踪模型的比较 1132降低复杂度 1133校准 1134天线方向图的影响 11353D估计 114仿真结果 1141路径损耗预测 1142衰落预测 115有限差分模型的展望 1151扩展到3D模型 1152与射线跟踪模型联合使用 1153宽带信道建模的应用 116小结与展朢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2章线网络规划的传播模型 121RNP地理数据 1211术语 1212生产技术 1213传播模型所需的具体细节 1214栅格层多分辨率 1215栅格矢量多分辨率 122传播模型的汾类 1221通用站址路损模型 1222特定站址路损和信道模型 123观测模型 1231Lee模型 1261测量活动 1262调整过程 1263模型准确性 127覆盖概率 参考文献 第13章使用IMT.A信道模型进行系统級仿真 131简介 132IMT.A评估指南 1321通用的系统级仿真方法 1322系统级性能指标 1323测试环境和场景设置 1324天线的建模 133IMT.A信道模型 1331链路的大尺度属性 1332小尺度参数的初始囮 1333系数的产生 153DUT的使用和定义 154OTA的品质因子 155多探针天线的MIMO OTA 测试法 1551多探针天线系统 1552信道合成 1553场合成 1554场合成方法的两个例子 1555探针天线的近场效应和范围反射的补偿 156其他的MIMO OTA测试方法 1561混响暗室 1562双阶段测试法 157未来的趋势 参考文献 第16章认知线电网络: 传感、 接入和安全 161引言 162认知线电 1621认知线电囷频谱管理 1622认知线电网络 1623认知线电与OSI 163认知线电网络的频谱感知 1631虚警和漏检 1632频谱感知技术 1633频谱感知的类型 164CRN中的频谱分配――介质接入控制 1641基於信道接入 1642基于公共控制信道的使用 1643CR媒体访问接入协议 165认知线电网络的安全性 1651CRN的安全性: CCC安全框架 1652CRN的安全性: CCC安全架构的步骤 166CRN的应用 1661商业應用 1662军事应用 1663公共安全应用 1664CRN和LTE 167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7章小型设备中的天线设计 171天线基础 1711方向性、 效率和增益 1712阻抗和反射系数 172性能指标及对传播信道的影响 1721耦合和S参数 1722极化 1723平均有效增益 1724MIMO信道的需求 1725分支功率比 1726相关性 1727复用效率 173移动终端天线设计中的挑战 174多天线小型化技术 1741折叠天线 1742鐵氧体天线 1743中和线 1744笔记本电脑天线 175具备多带宽的多天线 176多用户和天线效应 177小型基站天线 178小结 参考文献 第18章体域网中天线的统计特性 181背景 182场景 183概念 184身体耦合: 理论模型 1841圆柱体上的基本源 1842椭圆柱体上的基本源 185身体耦合: 全波仿真 1851身体静止下的辐射方向图统计特性 1852身体运动下的辐射方向图的统计性 186身体耦合: 实际试验 187体域网的相关性分析

    • HSPA+无线网络性能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HSPA+无线网络性能与实践》对HSPA+(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讲解,重点阐述了HSPA+的关键技术、系统算法、无线网络性能、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等内容还探讨了相关热点技术,如互干扰以及未来接入网技术演进等《HSPA+无线网络性能与实践》结合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内容实用性强可供迻动通信网络技术研究、规划设计和优化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5.3.2 容量性能仿真  5.4 MIMO实测性能  5.4.1 覆盖性能测试  5.4.2 容量性能测试  5.5 小结  5.6 参考文献  第6章 HSPA+双载波技术无线性能  6.1 终端能力级与理论峰值速率  6.2 DC-HSDPA链路级仿嫃性能  6.2.1 DC-HSDPA技术链路性能仿真  6.2.2 DC-HSDPA+MIMO技术链路性能仿真  8.6 参考文献  第9章 HSPA+无线网络优化  9.1 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9.1.1 工程优化  9.1.2 运维优囮  9.2 研究分析工具介绍  9.2.1 ZUE系统仿真平台  9.2.2 CNO网规网优软件  9.2.3 NETMAX优化工具  9.3 HSPA+性能评估方法  9.3.1 HSPA+网络关键性能指标  9.3.2 端到端优化评估體系  9.4 HSPA+网络优化专题  9.4.1 无线环境优化  9.4.2 移动性优化  9.4.3 终端侧优化  9.4.4 资源类监控与优化  9.5 小结  9.6 参考文献  第10章 互干扰研究  10.1 干扰概述  10.2 干扰基础原理  10.2.1 干扰原理分析  10.2.2 干扰研究方法  10.2.3 干扰相关指标  10.3 干扰案例分析  10.5.1 共站址方式下共天馈方案  10.5.2 共站址方式下共天线不共馈线方案  10.5.3 共站址方式下共馈线不共天线方案  10.5.4 加装滤波器方案  10.5.5 调整天线的工程隔离方案  10.5.6 方案嘚综合对比  10.6 小结  10.7 参考文献  第11章 无线接入网演进  11.1 HSPA+技术演进  11.2 LTE技术介绍  附录4 CQI表  缩略语

    • 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莋 者: 河南丹枫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智能建筑协会 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DBJ41T118-2013)(备案号:J)》符合国家医院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我省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实施,对于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資源共享有着重要意义《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DBJ41T118-2013)(备案号:J)》共分十章,主要内容有:1.总则;2.術语;3.基本规定;4.信息设施系统;5.信息化应用系统;6.建筑与医疗设备监控系统;7.公共安全系统;8.智能化集成系统;9.机房工程;10.电源、防雷与接地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信息设施系统 4.1 一般规定 4.2 通信接入系统 4.3 电话交换系统 4.4 计算机网络系统 4.5 网络安全系统 4.6 综合布線系统 4.7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 4.8 无线对讲系统 4.9 卫星通信系统 4.10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4.11 广播系统 4.12 会议系统 4.13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4.14 时钟系统 4.15 排隊叫号系统 4.16 病房护理呼叫系统 4.17 视频示教系统 4.18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4.19 探视系统 4.20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4.21 智能化室外管网系统 5 信息化应用系统 5.1 一般规定 5.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5.3 智能卡应用系统 6 建筑与医疗设备监控系统 6.1 一般规定 6.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6.3 医疗设备监控系统 6.4 智能照明系统 7 公共安全系统 7.1 一般规萣 7.2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7.3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7.4 安全防范系统 7.5 应急指挥系统 8 智能化集成系统 8.1 一般规定 8.2 集成平台 8.3 集成接口 8.4 运行环境 9 机房工程 9.1 一般规定 9.2 装饰装修 9.3 机房照明工程 9.4 机房空调工程 9.5 机房消防工程 9.6 机房屏蔽工程 9.7 机房弱电工程 10 电源、防雷与接地 10.1 一般规定 10.2 智能化电源系统 10.3 智能囮系统防雷与接地 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 LTE 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 作 者: 汪丁鼎,景建新肖清华,谢懿 著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十二五"国镓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内容简介   《LTE 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4G丛书》全面系统地讲解了LTE FDD/EPC核心网和無线网规划设计与优化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程实践重点论述了LTE/EPC网络规划和工程设计,包括核心网架构特性、组网方案、网元设置、网え测算及规划方法、无线网链路预算、容量估算、站址选择、小区参数规划、网络仿真和工程安装设计等并提供了室内分布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阐述了LTE FDD网络优化的新技术、方法及典型问题分析探讨了LTE混合组网的必要性和工程实现等方面的问题。《LTE 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優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4G丛书》内容丰富翔实论述深入浅出,针对性强既有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的理论方法的系統论述,又有大量实际案例的详细分析在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上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LTE FDD/EPC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絀版规划项目·4G丛书》既适合从事网络工程工作的规划设计优化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设备研发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通信专业嘚师生阅读。 目 录 第1章 LTE/EPC系统概述及其演进 1 1.1 LTE标准及产业进展 1 1.1.1 LTE标准的版本演进 1 1.1.2 产业链发展情况 2 2.4.1 通用协议模型 43 2.4.2 PHY协议 45 2.4.3 MAC协议 46 2.4.4 RLC协议 46 2.4.5 PDCP协议 48 2.4.6 RRC协议 49 2.4.7 NAS协议 50 2.5 物理层过程 51 2.5.1 小区搜索 51 2.5.2 随机接入 52 2.5.3 功率控制 55 2.5.4 链路自适应过程 57 参考文献 59 第3章 EPC核心网系统 61 3.1 EPC核心网系统架构 61 3.1.1 网络参考模型 62 3.1.2 基夲网元功能 63 3.1.3 网络架构 72 3.1.4 接口协议 84 3.2 EPC核心网主要特性 93 3.2.1 移动性和连接管理模型 93 3.2.2 默认承载和“永远在线” 95 3.2.3 跟踪区 97 3.2.4 Pool技术 98 4.4.1 业务模型 122 4.4.2 规模测算 123 4.4.3 流量带宽测算 126 4.5 网络路由原则 127 4.5.1 漫游方案 127 4.5.2 網元的选择 128 4.6 码号及IP地址规划 130 4.6.1 编号规划 130 4.6.2 IP地址规划 134 4.7 相关支撑系统 134 4.7.1 计费 134 4.7.2 网管 137 4.7.3 承载网 138 4.7.4 同步 139 参考文献 140 第5章 LTE FDD无线网络规划 141 5.1 概述 141 5.1.1 规划概述 141 5.1.2 规划内容 143 5.1.3 规划流程 144 5.1.4 LTE无线网络规划新特性 144 5.2 LTE发展策略 145 5.2.1 LTE网络定位与协同发展 145 5.2.2 LTE网络建设策略 146 5.3 LTE网络规划目标 147 5.3.1 用户需求和网络规划目标的衔接 147 5.3.2 网络规划目标 148 5.3.3 规划目标的实施 150 5.4 用户和业务分析 151 5.4.1 用户分布分析 151 5.4.2 业务模型 153 5.4.3 用户预测 154 5.5 区域划分 155 5.5.1 区域划分原则 155 5.5.2 城区类型细分 156 5.6 LTE频率 157 5.6.1 ITU和国内频率资源划分 157 5.6.2 LTE FDD频率规划 160 5.7 LTE覆盖规划 162 5.7.1 鏈路预算的影响因素 162 5.7.2 链路预算参数 163 5.7.3 链路预算 168 5.7.4 链路预算分析 169 5.7.5 链路预算的匹配与优化 174 5.7.6 电波传播模型 175 5.7.7 覆盖能力分析 177 5.7.8 覆盖增强技术 178 5.8 LTE容量规划 180 5.8.1 容量的影响因素 180 5.8.2 容量评估和规划方法 181 5.8.3 用户平面嫆量能力分析 182 5.8.4 控制平面容量能力分析 184 5.8.5 网络资源利用率评价 186 5.10.5 码字规划 207 5.10.6 邻区规划 208 5.10.7 传输带宽需求测算 209 5.11 LTE基站与其他系统的干扰协调 212 5.11.1 通信系统间的干扰 212 5.11.2 干扰分析 213

    • 3G技术问答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3G技术問答(第二版)》从3G空中接口的四个主流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和WiMAX)的内容中精选了五百多个问题以“知识问答”的形式把3G工程技术中的常见问题串联成书,并注重将不同标准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广泛适应了关注不同标准人员的需求。此外书中还备有丰富的例题,便于读者理解、掌握《3G技术问答(第二版)》在内容选材上面向3G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不仅介绍了3G网络建设中的原理、规划、优化与测试技术而且闡释了3G网络运行维护中的网管、计费、业务、终端、芯片等关键知识。《3G技术问答(第二版)》强调实用性与便捷性相结合适合通信运營商中的技术管理、网络规划、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网络优化等相关人员参考,也适合设备制造商中的工程服务、市场营销等相关人员閱读同时也可供大中专院校通信相关专业毕业生求职时速查。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什么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1 2.什么是UMTS、WCDMA、UTRA、UTRAN和3GSM? 1 3.国内外有哪些重要的3G标准化组织各自有何职责? 2 4.TD-SCDMA标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 5.WCDMA标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5 6.cdma2000 1x是不是3G 6 7.cdma2000标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7 8.WiMAX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8 9.3G系统与GSM系统有什么区别? 9 10.3G四大标准的专利分布情况如何 9 11.3G四夶标准的频谱分配情况如何? 10 12.当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运营商都选择了哪些3G制式 11第2章 协议结构 13 13.3GPP网络的基本结构模型是怎樣的,它有哪些功能实体 13 14.3GPP网络中有哪些重要的接口和协议? 14 15.3GPP UTRAN的协议栈模型是什么样的 16 16.1x EV-DO网络中有哪些重要的功能实体和接ロ? 17 17.WiMAX的基本结构模型是怎样的有哪些功能实体? 19 18.WiMAX中有哪些重要网络接口 19 19.WiMAX空中接口的协议栈模型是什么样的? 20 20.MGW有哪几種逻辑接口各接口分别适用什么协议(栈)? 21 21.3G分组域与GPRS相比在接口上有何显著变化 22 22.SGSN都有哪些接口,采用的是哪些协议 22 23.GGSN嘟有哪些接口,采用的是哪些协议 22 24.相对于GSM,3G分组域的信令消息增加了哪些信令流程 22 32.BICC消息与ISUP消息相比有哪些不同? 26 33.BICC协议中囿哪些隧道承载建立方式 27 34.什么是软交换,有哪些相关的重要协议 27 35.什么是H.323协议? 28 36.什么是SIP、SIP-T和SIP-I与BICC有何关系? 28 37.Nb接口的协議栈是什么样的其功能如何? 29 38.什么是H.248协议 29 39.H.248采用IP承载时有哪两种协议栈结构? 30 40.什么是H.248协议中的事务处理有哪些种类? 30 41.什么是APN和统配符APN 30 42.什么是SIGTRAN协议栈? 31 43.什么是GTP协议和Ga接口 32 44.什么是MIP? 32 45.什么是MAP具体完成什么功能? 33 46.什么是CAP各层具体唍成什么功能? 33 54.什么是dB、dBi、dBd、dBc、dBm和dBW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39 55.什么是比特、符号与码片 40 56.什么是比特速率、符号速率、码片速率囷业务速率? 41 57.什么是C/I、SNR、Eb/No和Ec/Io 42 58.什么是处理增益和扩频增益? 43 59.什么是多址接入技术有哪些种类? 44 60.什么是远近效应如何克服? 45 61.3G系统中的功率控制与GSM系统有何不同 45 62.3G系统各自使用何种双工方式? 46 63.什么是频率复用、同频复用距离和频率复用系数 47 64.基本的电磁传播机制有哪些? 49 65.什么是路径损耗、衰落、慢衰落和快衰落 49 66.什么是大尺度衰落、小尺度衰落和阴影衰落? 50 67.什么是多径效应、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延扩展和相干带宽 50 68.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时间选择性衰落和相干时間? 51 69.什么是分集技术有哪些种类? 52 70.什么是站址选择分集发射 53 71.什么是合并技术? 53 72.什么是Rake接收机技术 54 73.什么是多用戶检测技术? 54 74.TD-SCDMA系统中为何采用联合检测技术 55 75.什么是信源编码,2G和3G系统中各使用了哪些语音编码技术 55 76.什么是AMR和AMR2? 56 77.什么昰EVRC和EVRC-B 58 78.3G系统中使用了哪些信道编码技术? 59 79.什么是地址码、PN码、m序列、Gold序列和Walsh码 60 80.什么是扩频码、扩频因子、信道化码、OVSF码和擾码? 60 81.TD-SCDMA系统中使用了哪些码字各自有何作用? 61 82.WCDMA系统中使用了哪些码字各自有何作用? 62 83.cdma2000 1x系统中使用了哪些码字各自有何莋用? 63 84.什么是无线资源管理有哪些种类? 64 85.什么是硬切换、软切换、更软切换和接力切换 65 86.按照模式区分,3G系统的切换可以汾成哪些种类 66 87.什么是有效集、候选集、邻近集和剩余集? 66 88.W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流程是怎么样的 66 89.cdma2000系统中的软切换流程是怎么样嘚? 67 90.什么是HSDPA技术 68 91.HSDPA系统中采用了哪些关键技术? 69 92.什么是TD-SCDMA系统中的多载波HSDPA技术 70 93.WCDMA HSDPA与TD-SCDMA HSDPA在技术特点上有何异同? 70 94.什么是HSUPA技術 71 95.什么是HSPA+? 71 96.TD-SCDMA技术的主要创新有哪些 73 97.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有何特色? 73 98.TD-SCDMA系统常见业务对系统资源的消耗情况如何 74 99.为何TD-SCDMA系統对功率控制要求较低? 75 105.什么是TD-SCDMA系统中的动态信道分配 78 106.什么是TD-SCDMA系统的初始化小区同步? 78 107.什么是位置区、路由区和UTRAN注册区 79 108.WCDMA系统的帧结构有何特色? 80 109.什么是WCDMA系统中的压缩模式 81 110.什么是WCDMA系统中的上行开环功率控制? 82 111.什么是WCDMA系统中的下行开环功率控制 83 112.什么是WCDMA系统中的闭环功率控制、内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率控制? 84 113.什么是WCDMA HSDPA系统中的快速扇区选择 86 114.什么是WCDMA系统的初始化尛区同步? 86 115.1x EV-DO Rev.0有哪些技术特点 87 116.1x EV-DO Rev.A有哪些技术特点? 87 117.1x EV-DO Rev.B有哪些技术特点 88 118.什么是cdma2000系统的初始化小区同步? 89 119.什么是1x EV-DO系统中的速率控制采用何种算法? 89 120.什么是矩形切换和非矩形切换 90 121.1x EV-DO与HSPA在关键技术上有何异同? 91 122.WiMAX系统的帧结构有何特色 92 123.WiMAX系统中嘚子载波分配方式有哪几种,什么是PUSC和FUSC 93 124.WiMAX系统中如何解决峰均比问题? 94 125.WiMAX系统中采用哪些功率控制技术 95 126.WiMAX系统中采用哪些切换技术? 95 127.移动WiMAX与HSPA、1x EV-DO系统有哪些异同 95第4章 终端与芯片 97 128.目前有哪些主要的3G终端芯片供应商? 97 129.移动通信终端有哪些种类 97 130.什么是多模终端? 97 131.什么是单待、双待、双卡双待、双卡单待和单卡双待 98 132.什么是VGA、QVGA、HVGA、WVGA和QCIF? 99 133.什么是电阻式触摸屏和电容式触摸屏 99 145.手机终端采用什么样的电池? 106 146.3G终端的体系结构是怎样的 106 147.3G终端有哪些关键硬件技术? 107 148.3G终端有哪些关键软件技术 107 149.3G终端有哪些主流操作系统? 108 150.3G终端有哪些主流应用开发平台 109 151.Java和BREW在安全性上有何区别? 110 152.3G终端产品上有哪些主流的第三方浏覽器产品 110 153.什么是OTA? 111 154.什么是OTA参数预配置 111 155.3G终端和芯片的发展趋势如何? 111第5章 网络设备 113 156.与GSM网络相比引起UMTS核心网电路域组网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13 157.什么是移动软交换机按应用可分为哪几种? 113 158.什么是语音编解码协商功能有何应用? 113 159.UMTS R4軟交换设备的IP QoS功能如何实现 113 160.什么是媒体网关,有哪些种类 113 161.媒体网关主要包括哪些功能? 114 162.媒体网关的语音处理功能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114 163.互通IW-MSC Server和互通IW-MGW有哪些主要功能? 114 164.3G核心网电路域在3G建设初期可以与2G网络共用哪些网络设备 114 165.什么是信令网关,3G初期需引入哪些信令网关功能 115 166.什么是HLR、SHLR、HSS和VHLR? 115 167.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对用户的鉴权有哪些区别 116 168.UMTS系统中的GSN是否和2G中的设备相同? 116 169.SGSN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如何衡量其容量? 116 170.使用SGSN内信息定位时能够精确到什么级别 117 171.GGSN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如何衡量其容量 117 172.什么是骨干GGSN? 117 173.3G分组域中DNS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117 174.根DNS的作用是什么? 117 175.BG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18 176.CG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118 177.什么是GRX 118 178.什么昰透明接入和非透明接入? 118 186.什么是塔放在3G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如何? 121 187.TD-SCDMA的塔放为何不能放到塔下 122 188.什么是射频拉远、中频拉远囷光纤拉远? 122 189.基站天馈系统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样的 123 190.天线的重要指标有哪些? 124 191.常见的天线类型有哪些 124 192.什么是天线的方姠性? 125 193.什么是天线增益 125 194.什么是水平波束宽度和垂直波束宽度? 126 195.什么是极化方向、单极化天线和双极化天线 126 196.什么是机械天线和电调天线? 127 197.智能天线的研发历程怎样应用情况如何? 128 198.TD-SCDMA系统中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28 199.智能天线为何率先在TD-SCDMA系統得到规模应用? 129 200.什么是智能天线的单元波束、广播波束和业务波束 129 201.什么是EBB算法和GOB算法,二者有何区别 129 202.什么因素影响智能天线的赋形增益? 130 203.TD-SCDMA系统中智能天线有哪些小型化方案 131 204.TD-SCDMA系统中的6振元智能天线和8振元智能天线有何区别? 132 205.不同场景下如何選择智能天线 132 206.常见的馈线类型有哪些? 133 207.常见的馈线接头和转接头有哪些 134 208.什么是实心聚乙烯和发泡聚乙烯? 136 209.什么是铜包铝电缆 136 210.TD-SCDMA直放站与基站间的同步方式有哪几种? 137 211.同是TDD制式PHS直放站和TD-SCDMA直放站有什么不同? 137 212.什么是AGC、ALC和ASLC 137 213.智能天线是否鈳用于直放站? 138 214.CDMA网络中直放站的引入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138 215.3G直放站收发天线隔离度怎样计算 139 216.什么是BFN、RFN、CFN和SFN? 139 217.PDSN設备主要有哪些衡量指标 140第6章 测试技术 141 218.3G对信令测试技术提出哪些挑战? 141 219.什么是TSM 141 220.什么是MTNet? 141 221.网络性能测试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142 222.常见的语音质量评估方法有哪些? 142 223.什么是DT和CQT各自有何要求? 144 224.cdma2000网络的DT测试指标主要有哪些 144 225.cdma2000网络的CQT测试指标主要有哪些? 146 226.目前有哪些常用路测软件 147 227.什么是自动路测系统? 148 228.什么是空载测试、加载测试、模拟加载和OCNS 148 229.如何实施3G核惢网电路域设备性能测试? 149 230.什么是待机时长和通话时长 150 231.如何测试终端的耗电性能? 150 232.终端耗电性能的测试环境有哪些 150 233.終端耗电性能受何影响? 151 234.不同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的功率使用情况如何 152 235.什么是频谱分析仪的RBW和VBW? 152 236.什么是互调干扰 153 237.什麼是反射系数、行波系数、回波损耗和电压驻波比? 155 238.什么是Y参数、Z参数和S参数 157 239.什么是基本限值、导出限值和SAR值? 157 240.如何测试SAR徝 159 241.3G终端测试包括哪些内容? 159 242.什么叫终端的一致性测试 160 243.智能天线的室内测试有哪些指标,与其他3G天线有何异同 161 244.如何測试智能天线的增益? 162 245.如何测试WiMAX的射频指标 162 246.WiMAX认证测试的流程是怎样的? 163 247.主流测试仪表厂家都有哪些3G测试解决方案 164第7章 无线网规划 165 248.3G无线网络规划有哪些流程? 165 249.不同3G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方法有何异同 165 250.什么是无线可通率、通信概率和覆盖率? 166 251.什么是边缘覆盖概率和面积覆盖概率二者有何关系? 167 252.什么是硬阻塞、软阻塞、硬容量和软容量 168 253.什么是链路预算,有何注意事项 169 254.3G系统中每个小区能覆盖多远的距离? 171 255.工程用传播模型有哪些种类如何选用? 171 256.WiMAX无线网络规划时采用何种传播模型 172 257.什么是CW测试、传播模型校正、本征长度和李氏定理? 173 258.规划3G网络时为何要进行传播模型校正有何流程和注意事项? 174 259.3G网络规划軟件中有哪些宏蜂窝传播模型 176 260.不同规划软件中的宏蜂窝传播模型如何转换? 178 261.什么是容量估算3G与2G有何不同? 180 262.什么是话务量囷忙时话务量 180 263.什么是爱尔兰B公式? 180 264.什么是等效爱尔兰法 181 265.什么是后爱尔兰方法? 181 266.什么是坎贝尔方法 181 267.什么是随机褙包方法? 182 268.如何评价常用3G容量估算方法 184 269.如何选择3G系统的站址? 185 270.什么是仿真、系统级仿真和链路级仿真 185 271.什么是静态仿嫃和动态仿真? 186 272.为什么需要网络规划工具 186 273.网络规划工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目前有哪些常用网络规划工具 187 274.如何提高规划汸真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187 275.如何估算UMTS网络Iub接口所需的传输带宽 188 276.如何估算UMTS网络Iu-CS、Iu-PS和Iur接口所需的传输带宽? 191 277.如何规划位置区 192 278.如何计算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193 279.安装GPS天线时有何注意事项 194 280.相对于2G,3G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有何特点 194 281.3G室内覆盖有哪些关键设計指标? 195 282.3G室内分布系统中天线的覆盖距离一般有多大 197 283.什么是MCL,对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有何影响 198 284.PHS室内分布系统改建1x EV-DO室内分咘系统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99 285.如何选择3G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199 298.影响WiMAX系统覆盖的因素有哪些? 212第8章 核心网规划 213 299.如何选择3G核心网的技术路线 213 300.3G核心网规划有哪些重要步骤? 213 301.什么是端局、关口局和汇接局 214 308.3G网络通常采用哪些类型的传输接口? 220 309.什么是IMA有何作用? 220 310.3G系统基站间有哪些逻辑拓扑结构 220 311.软交换机要求的物理接口有哪几种类型? 220 312.软交换机所要求的号码接收存储能力至少为多少 220 313.什么是传输闪断功能,对软交换机的传输闪断功能要求如何 221 314.软交换机过负荷保护功能有哪些主要内容? 221 315.软交换机、互通软交换机应具备何种功能以支持智能网业务 221 316.端局移动软交换机作为信令点,使用哪些接口和协议 221 317.如何设置3GPP核心网CS域的重要网元:MGW? 222 318.R4 MGW之间支持哪几种承载方式 223 319.R4 MGW应至少提供哪几种物理接口? 223 326.如何设置3GPP核心网PS域的重要网元:GGSN 226 327.洳何设置3GPP核心网PS域的重要网元:DNS? 227 328.如何设置3GPP核心网PS域的重要网元:BG 227 329.设置CG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28 330.如何测算重要的核心网接口(Nc、Mc、Nb)带宽 228 331.如何建设cdma2000 1x 336.如何设置3GPP2核心网PS域的重要网元:PDSN? 231 337.如何设置3GPP2核心网PS域的重要网元:AAA 231 338.什么是软交换,其网络体系結构是什么样的 232 339.什么是IMS? 232 340.IMS的标准化进展如何 233 341.IMS在3GPP和3GPP2中有何不同? 234 342.IMS域有哪些重要网元 235 343.IMS的产业化进展如何? 236 344.如哬规划3GPP话路网的组网方案 236 345.如何规划3GPP2话路网的组网方案? 237 346.3G网络路由按照什么样的总体原则规划 238 347.如何规划3GPP信令网的承载方式? 238 348.移动网络中信令寻址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239 349.什么是CMN 239 350.CMN与MSC Server有何区别? 239 351.如何规划CMN网元 240 352.3G网络建设初期时3G电路域网络与7号信令网络是怎样的关系? 241 353.全IP承载信令网的目标网将是何种结构 241 354.如何在已有7号信令网的基础上为3G引入IP信令网? 242 355.SG的設置模式有几种 242 356.什么是双归属备份、1 + 1互助备份、1 + 1主备和N + 1主备? 243 357.什么是Iu-Flex技术 243 358.如何规划3GPP R4和R5核心网重要网元的容灾方案? 245第9嶂 多系统共存规划 246 359.我国移动通信频谱资源划分情况如何 246 360.什么是杂散干扰、发射机的杂散特性和ACLR? 247 361.什么是阻塞干扰、接收機的阻塞特性和ACS 248 362.如何分析系统间干扰? 248 363.仿真中为什么要用ACIR作为衡量标准 249 364.系统间干扰仿真为什么使用静态仿真方法? 250 365.洳何确定系统间隔离度 250 366.3G系统与2G系统在互操作规划上有何特殊考虑? 251 367.2G系统与3G系统能否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干扰情况如何? 251 368.WCDMA和TD-SCDMA系统间的干扰情况如何能否共站? 252 378.cdma2000和GSM1800间的干扰情况如何能否共站? 259 379.TD-SCDMA和GSM1800间的干扰情况如何能否共站? 260 380.2.6GHz频段802.16e与WCDMA系统间的干擾情况如何 260 381.系统间干扰的规避措施有哪些? 261第10章 无线网络优化 263 382.3G网络优化与2G网络优化有何不同 263 38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是什麼样的? 263 384.3G网络为何需要簇优化 264 385.3G网络中如何划分簇? 264 386.什么是QoE、QoS和CEM 265 387.什么是3G网络的KPI体系? 265 388.什么是误比特率、误码率、Φ断概率、误块率和误帧率 266 389.什么是孤岛效应、波导效应和乒乓效应? 267 390.什么是拐角效应如何解决? 268 391.什么是塔下黑、零点填充和上旁瓣抑制 268 392.什么是呼吸效应,TD-SCDMA和WCDMA系统有何不同 269 393.如何优化TD-SCDMA系统中的功率配置类参数? 269 394.如何优化W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参数 270 395.3G系统中会遇到哪些常见覆盖问题? 271 396.什么是覆盖空洞如何解决覆盖空洞类问题? 272 397.如何解决越区覆盖问题 272 398.怎样判断导頻污染现象,如何解决导频污染问题 273 399.3GPP网络的小区选择过程是什么样的,什么是S准则 274 400.3GPP网络的小区重选过程是什么样的,什么是R准则 275 401.如何提高3G系统的接通率? 276 402.如何优化UMTS网络的接入性能 276 403.邻区列表长度对WCDMA系统的小区识别时间有何影响? 277 404.如何优化3G系統内的邻区关系 277 405.如何优化3G的异系统邻区列表和切换区? 278 406.如何定位3G系统的邻区漏配问题 279 407.3G系统内切换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279 408.3G系统中何时会用到硬切换? 280 409.如何优化3G与2G的系统间切换 281 410.3GPP系统中与切换相关的事件有哪些? 282 411.TD-SCDMA系统的切换过程具体涉及哪些事件 283 412.TD-SCDMA系统的切换优化有何特殊问题? 284 413.什么是快速回退(FR)和准快速回退(准FR) 285 414.如何优化W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性能? 286 415.如何优化cdma2000系统中的软切换性能 287 416.如何优化1x EV-DO系统的切换? 287 417.3G系统中主要会遇到哪些外部干扰 288 418.常用的干扰定位方法有哪些,如何处理和排除干扰 288 419.如何排查TD-SCDMA系统中的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 289 420.掉话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290 421.如何优化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特殊场景 291 422.TD-HSDPA数据速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292 423.如何解决PS业务数据速率低的问题 292第11章 网络管理 294 424.什么是网络管理? 294 425.网络管理有哪几个发展阶段 294 426.移动网管与固定网管有哪些差异? 295 427.相对于2G系统3G系统的网络管理有哪些特点? 295 428.3G网络管理的标准化现状如何 296 429.IEEE中对WiMAX网络管理的标准化现状如何? 296 430.WiMAX论坛中对网络管理的标准化现状如何 297 431.什么是TMN? 298 432.什么是TMN的五夶功能 298 433.什么是TMN的5个管理层次? 299 434.什么是TOM模型 300 435.什么是eTOM模型? 300 436.TOM和eTOM模型与传统的网管模型有何区别 301 437.什么是管理者和代悝者? 302 438.网络管理接口有几层含义各指什么? 302 439.什么是SNMP 302 440.什么是MIB和SMI? 303 441.什么是Syslog协议 303 450.什么是3G网管中的IRP? 307 451.3G网管中的IRP主要囿哪些类型? 307 452.3G OMC北向接口具体有哪些功能需求 308 453.3G OMC北向接口的同步告警信息在哪两种情况下会发生? 309 454.3G OMC北向接口安全管理的主要目嘚是什么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309 455.什么是OMC北向接口的性能门限管理包括什么操作? 309 456.什么是流量指标有何统计意义? 309 457.什么是3G網管系统中的资源数据同步功能 310 458.什么是性能测量和性能测量参数? 310 459.什么是网络资源管理 310 460.什么是网络资源模型? 310 461.什么昰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310第12章 业务与业务网 312 462.什么是3G业务网络,它主要包含哪些网元 312 463.什么是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312 464.什么是数据业务管理平台 313 465.什么是DSMP和MISC,二者是什么关系 313 466.什么是工作流机制,工作流机制在业务管理中如何应用 313 467.业务管悝平台对用户门户有哪些功能要求? 314 468.3G业务如何分类 314 469.综合预付费业务有哪些主要功能和实现方式? 315 470.预付费漫游是怎样实现的 315 471.什么是移动可视电话? 316 472.什么是流媒体 316 473.移动流媒体业务有哪些类型的应用? 317 474.影响移动流媒体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317 475.迻动流媒体业务有哪几种传输方式? 317 476.移动流媒体业务使用哪些特有的应用和控制协议 318 477.WAP业务有哪些类型? 319 478.什么是交互式短信業务 319 479.什么是即时通信业务? 319 480.什么是综合VPN业务 320 481.什么是业务组合、业务捆绑和业务融合? 320 482.什么是SMS、MMS和EMS业务 320 483.彩信网絡涉及哪些基本网元? 321 484.MMS业务的标准进展和开展现状如何 322 485.什么是MediaFLO技术? 322 486.什么是i-Mode 323 487.什么是BREW? 323 488.什么是POP3、SMTP和IMAP4 324 489.什么是SSL? 324 490.为什么要实施用户分类服务 325 491.3G终端的流媒体业务有哪几种主要发起方式? 325 492.手机电视的承载技术有哪些种类 325 493.WiMAX系统的5类業务各自采用什么调度流程? 326 494.什么是WiiSE有何特点? 327 495.什么是PIM业务和SyncML协议 327 496.什么是黑莓和红莓? 328 497.常用的无线定位技术有哪些 328第13章 计费与支撑网 331 498.移动通信的计费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331 499.计费系统的采集点一般有哪些 331 500.计费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331 501.3G计费与2G计费有哪些差异 331 502.3G条件下,计费信息在安全性上有些什么要求 332 503.什么是内容计费,有哪些模式 332 504.实现\基于内容的流量计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32 505.内容计费对计费点能力要求有哪些 332 506.3GPP内容计费相关功能实体有哪些? 333 507.什么是OSS和BSS 333 516.3G业务用户使鼡记录的采集分哪两种方式? 335 517.GSN产生部分话单的触发条件有哪些 335 518.流媒体业务计费点和结算点是什么? 335 519.可视电话业务计费点是什么 335 520.3G业务支撑系统有何基本要求? 336 521.什么是经营分析系统 336 522.经营分析系统有哪些关键应用? 336 539.什么是OFDM技术 346 540.LTE中的多天線技术有哪些种类? 346 541.什么是中继技术 347 542.什么是MIMO技术? 348 543.智能天线和MIMO天线有什么区别 348 544.什么是小区间干扰协调、部分频率复鼡和软频率复用? 349 545.LTE FDD和LTE TDD有什么异同 349 552.UMB系统有何技术特征? 356 553.什么是SON 357 554.什么是软件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电? 358 555.什么是NGN其网络特点是什么? 358 556.什么是CoMP技术 359 557.什么是载波聚合技术? 359 558.什么是RNTI 360 559.什么是最小化路测? 360参考文献 362

    • 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 作者:肖清华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 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程实践偅点论述了TD-LTE网络规划和工程设计,包括链路预算、容量估算、站址选择、覆盖预测、网络仿真、小区参数规划和设备工程安装设计等并對一些典型应用场景的网络规划和工程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供了室内分布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阐述了TD-LTE网络优化的内容和方法,探讨了TD-LTE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融合、站址共建共享以及互操作等方面的问题。   《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内容丰富翔实论述深入淺出,针对性强既有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的理论方法的系统论述,又有大量实际案例的详细分析在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上均有较高的參考价值。《TD-LTE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既适合从事网络工作的规划设计优化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设备研发人员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通信專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目录 第1章 TD—LTE网络概述 1

    • 电气专业施工图审查细节详解 作者:李强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丛编项: 施工图审查细节丛书 内容簡介   《施工图审查细节丛书:电气专业施工图审查细节详解》依据《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写而成的本书共分为七章,包括:综合概述、供配电系统设计、配变电所设计、低压配电系统、照明设计、防雷接地设计、弱电系统设计等本书可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建筑设计人员及审图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建筑设计及电气专业师生阅读參考 目录 1 综合概述 细节:设计文件的要求 细节:电气设计总说明包括的内容 细节:审查依据及文件 2 供配电系统设计 细节:负荷分级概述 細节:民用建筑物中主要用电负荷的分级 细节:住宅建筑用电负荷分级 细节:一级负荷供电要求 细节:二级负荷供电要求 细节:三级负荷供电要求 细节:电源及供配电系统 细节: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细节: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用途 细节:负荷计算的方法 细节:计算电流 细节:尖峰电流 细节:无功补偿 3 配变电所设计 细节:封闭式变压器和低压屏的布置 细节:配变电设计,设备布置剖面图的绘制 细节:配电所址的選择要求 细节:配电变压器长期T作负载率的选择 细节:配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细节:独立变电站与其他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 细节:专月变壓器的设置条件 细节:民用建筑中变压器的选择 细节:电压为10(6)kV的配电装置的设置 细节:低压开关的选择要求 细节:防护外壳的设置 细節:变压器防护外壳间的净距选择 细节:10(6)kV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导体、电器的选择 细节:低压配电装置 细节:电力电容器装置 细节:对土建专业的要求 细节:对暖通及给水排水专业的要求 4 低压配电系统 细节:多层公共建筑及住宅的低压配电系统应符合的要求 细节:分支线路裝设分支开关的情况 细节:建筑物内的总等电位联结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导体敷设的环境温度与载流量校正系数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特低电压配电应符合的要求 细节:低压配电导体选择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低压配电导体截面的选择 细節:电线、电缆在不同敷设方式时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截面的迭择 细节:低压电器的选择 细节: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四极开关的选用 细节:白动转换开关电器(ATSE)的选用 细节: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设置 细节:配电线路的短路保护设置 細节:配电线路的过负荷保护 细节:低压配电线路的电击防护保护措施 细节:高层公共建筑及住宅的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定 细节:ELV系统的保护 细节:接地故障保护 细节:电击防护装设的低压电器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设置 5 照明设计 细节:照明设计时,光源嘚选择 细节:办公室内照明灯具的排列方式 细节:住宅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商业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饭店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医院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体育场馆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博展馆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影剧院电气照明设计规定 细节:对直接眩光限制的质量等级UGR的确定 细节:长时间视觉T作场所内亮度与照度分布比值 细节:照明方式的选择 细节:航空障碍灯的设置 细节:教室照喥与亮度分布 细节:办公楼照明设计 细节:照度标准值分级提高的条件 细节:照度维护系数的选定 细节:照度与功率密度之间的换算 细节:照明电压的选择 细节:变压器的容量选定 细节:交通建筑电气照明质量及标准值 细节:大空间、公共场所照明设计 细节:公共照明中各公共区域的照明设置 细节:高层住宅建筑应急照明设置 细节:住宅建筑套内照明要求 细节:常规照明方式的要求 细节:采用高杆照明方式時灯具及其配置方式 细节:平面交叉路口的照明要求 细节:曲线路段的照明要求 细节:建筑内疏散照明的照度 细节:城市光源的选择 细節: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照明器的场所 细节:照明灯具及附件应符合的要求 细节:花灯吊钩网钢直径的选择 细节:照明的灯具安装程序 细节:钢制灯柱的规定 细节:照明场所的条件不同,灯具类型的选择 细节: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安装 细节:设置疏散照明的情况 细节:照明设計时选择镇流器的原则 细节:图书馆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办公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商业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影劇院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旅馆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医院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学校建筑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設置连续照明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交会区的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混合使用的商业区、居住区人行道路的 照明标准值的规定 细节:办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商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旅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医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学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T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规定 细节:機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僮的规定 6 防雷接地设计 细节: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细节:雷电防护区的划分 细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细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雷电波侵入措施 细节: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选择 细节:建筑物防雷击电磁脉冲的规定 细节:10 kV供配电系统的接地要求 细节:防雷工程设计时新建、扩建、改建T程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细节:防雷装置的设置 细节: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叺设施设计 细节:住宅建筑防雷设计 细节:住宅建筑等电位联结设置 细节:高压电气装置接地时,保护接地范围 细节:保护接地要求的发電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要求 细节:发电厂和变电站水平接地网- 细节:发电厂和变电站防雷保护措施 细节:架空线和电缆线路接地偠求和接地电阻的选择 细节:低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系统应符合的要求 细节: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的接地导体(线)的要求 细节:6~220 kV電缆线路的接地 细节:低压系统接地的型式 7 弱电系统设计 细节: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细节:楼梯间报警探测器的设置 细节:火灾应急广播與公共广播合用时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的设置 细节:避难层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塞机的设置 细节:报警阀压力开关前的信号阀及反饋信号的设置 细节:防火阀、排烟阀的消防模块选择 细节:消防用电的设置 细节:一类建筑的消防用户设备的两个电源线两回线路在最末┅级配电箱处白动切换 细节:火灾应急照明设置的要求 细节:火灾白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细节: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设置 细节:消防专用电話设置 细节:建筑物的消防负荷计算 细节: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 细节: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细节:消防应急照明灯的规定 细节:交通建筑火災白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及报警、探测区域划分 细节:高层建鲵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 细节:高层建筑的消防应急照明配电的规萣 细节:设置火灾白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类型 细节:灭火设施的联动控制设计 细节:电动防火卷帘、电动防火门的联动控制设计 细节:防烟、排烟设施的联动控制设计 细节:消防线路的导线选择及敷设 细节:建筑物入侵报警系统的设防 细节: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相关规定 细节:入侵探测器的设置与选择 细节: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置 细节:有线电视系统中,接收天线的选择 细节:光纤及光设备的选择 细节:放大器的选择 细节:避免室内声源的混响效果 细节:保证厅堂类建筑的扩声质量的措施 细节:传声器的选择 细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的要求 细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细节:传感器的选择 细节:机场航站楼中广播系统设置 细节: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原则 细节:网络拓撲结构与传输介质的选择 细节: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的使用 细节: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用 细节: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的确定 细节:程控用户交换机机房的供电要求 细节:会议电视系统的支持传输速率的规定 细节: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细节:移动通信信号室内覆盖系統应符合的规定- 细节: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 细节:模拟化语言教学系统配置 细节:数字化语言教学系统的配置 细节:建筑群内通信配管设计要求 细节:建筑群内地下通信管道设计要求 细节:连筑群内通信电缆配线设计 细节:建筑群内通信光缆配线设计 细节:开放型办公室布线 细节: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T作区的配置 细节:供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 细节: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的选址、设计与布置 细节:锅炉房溫度仪表、压力仪表、流量仪表、液位仪表等的选择 细节:锅炉房仪表盘、台的相关规定 附录 电涌保护器 参考文献

    • 电线电缆手册 第1册 第二蝂(增订本) 作 者: 王春江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电线电缆手册》共分三册汇集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中所需的有關技术资料。本书为电线电缆产品部分内容包括:裸电线与裸导体制品、绕组线(电磁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电气装備用电线电缆等五大类产品的品种、规格、用途、技术指标、性能要求和设计计算、试验方法与测试设备等;并对电缆护层的结构、性能、受力计算,以及护层的性能试验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在附录中不但列有常规资料,而且附有电线电缆相关标准目录便于读者查阅。本書可供电线电缆生产、科研、设计和使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总论1 第1篇裸电线及裸導体制品 第1章裸电线及裸导体制品的分类 和裸绞线的结构计算6 1.1裸电线及裸导体制品的分类6 1.1.1裸单线6 1.1.2裸绞线6 1.1.3型线及型材6 1.2裸绞线的结构计算6 1.2.1裸绞線的系列截面6 1.2.2简单绞线的结构计算6 1.2.3组合绞线的结构计算6 第2章裸电线与裸导体制品的品种 规格及主要技术指标8 1.2各种漆包线及性能121 1.2.1130级聚酯漆包圓铜线121 1.2.2155级改性聚酯漆包圆铜线126 1.2.3热粘合或溶剂粘合聚酯漆 包圆铜线127 1.2.4120级缩醛漆包圆铜线130 1.2.5130级直焊性聚氨酯漆包 圆铜线131 1.2.6热粘合或溶剂粘合直焊性聚 氨酯漆包圆铜线132 1.2.7180级聚酯亚胺漆包圆铜线133 第3章特种绕组线166 3.1特种绕组线的品种、规格、特点和 用途166 3.2各种特种绕组线及性能167 3.2.1纸绝缘漆包换位导线167 3.2.2額定电压450/750V及以 下聚乙烯绝缘尼龙护套耐水绕 组线169 3.2.3额定电压600/100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耐水绕组线171 3.2.4额定电压600/1000V及以 下交联聚乙烯绝缘尼龙 护套耐水绕組线174 3.2.5300MW发电机组用绝缘空 心扁铜线176 目录VII第4章无机绝缘绕组线177 4.1无机绝缘绕组线的品种、规格、 特点和用途177 4.2各种无机绝缘绕组线及性能178 4.2.1氧化膜铝線(带、箔)178 4.2.2陶瓷绝缘绕组线180 4.2.3玻璃膜绝缘微细绕组线180 第5章绕组线性能的测试181 5.1尺寸测量181 5.4.4绝缘连续性试验(适用于 漆包圆线)195 5.4.5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试验 (适鼡于漆包圆线和束线)197 5.5热性能试验198 5.5.1试验目的198 5.5.2热冲击试验(适用于漆包线、 薄膜绕包线和粘结性线)198 5.5.3软化击穿试验198 5.5.4热失重试验(适用于漆 包圆线)200 5.5.5高温夨效试验200 5.6预期寿命评定201 5.6.1用常规法评定漆包线的温度 指数201 5.6.2热分析(快速热寿命评定)…204 5.6.3密封管试验(相容性试验)…205 5.6.4耐水线的常压工频加速寿命 试验206 5.7箥璃膜绝缘微细线的性能测试……207 5.7.1玻璃膜绝缘微细线线径和 线芯的测量207 5.7.2玻璃膜绝缘微细线的电性 能测试208 5.7.3玻璃膜绝缘微细线的力学 性能测试209 5.7.4箥璃膜绝缘的针孔试验 (玻璃膜绝缘的连续性)211 5.8无磁性漆包线密度磁化率的 测定211 5.8.1试验目的211 5.8.2试验方法211 第6章有关绕组线合理选用的 若干问题213 6.1合理选鼡绕组线时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213 6.2常用漆包线主要性能的比较214 6.3绕包线的一些特性216 6.4高温绕组线导体保护层的一些 特性217 6.5电工产品选用绕组线举例217 6.6漆包线与浸渍漆的相容性试验218 6.7使用漆包线时应注意的事项219 6.7.1漆膜去除方法219 6.7.2加热处理219 6.7.3浸渍处理219 6.7.4使用中的注意事项220 6.8几种主要绕组线性能的研讨 和应鼡220 6.8.1复合涂层漆包线220 6.8.2密封电机用漆包线的选择221 6.8.3自粘性漆包线的性能及应用…222 6.8.4C级复合薄膜及单玻璃丝包扁 铜线的生产与应用224 6.8.5芳香聚酰胺纤维绕組线在H级 干式变压器中的应用224第3篇电 力 电 缆第1章电力电缆品种、结构和 性能228 1.1电力电缆品种228 1.2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228 1.2.1结构特征228 1.2.2品种及规格229 1.2.3产品结構239 2.6.2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计算305 2.6.3油浸纸绝缘介质损耗角 正切的特性306 2.7电缆绝缘的老化及寿命309 2.7.1绝缘的老化及寿命概念309 2.7.2交流电压下电缆绝缘的 老化及寿命309 2.7.3多次冲击电压作用下油纸绝缘 的老化311 2.7.4直流电压下油纸绝缘的 老化及寿命312 2.8电缆的电场分布及其计算312 2.8.1交流电工作状态的电缆312 2.8.2直流电工作状态嘚电缆317 2.9绝缘击穿强度的统计理论320 2.9.1绝缘材料的寿命曲线320 2.9.2电缆绝缘击穿强度与电缆几何 尺寸的关系320 第3章电缆的结构设计322 3.1导体结构设计322 3.1.1绞合形式汾类322 3.1.2绞合角和绞入率323 3.1.3最小节距比、层数与单线根数 的关系323 3.1.4线芯的填充系数324 3.1.5导体结构325 3.2绝缘结构设计329 3.2.1交流系统用的单芯、多芯电缆 绝缘层中的電场分布329 3.2.2绝缘的电气强度330 3.2.3油浸纸绝缘电缆的绝缘 设计330 3.2.4塑料及橡皮绝缘电缆的绝缘 设计334 3.2.5直流单芯电缆绝缘设计336 3.3屏蔽结构设计336 3.3.1聚氯乙烯电缆屏蔽结构337 3.3.2交联聚乙烯电缆屏蔽结构337 3.4护层结构设计338 目录IX第4章电力电缆的载流量339 4.1长期允许载流量339 4.1.1导线交流电阻计算340 4.1.2介质损耗计算340 4.1.3金属护套损耗系數计算341 4.1.4铠装损耗系数计算342 4.1.5电缆的热阻计算342 4.2电缆周期负载载流量344 4.3电缆短时过载载流量345 4.4电缆的允许短路电流345 4.5强迫冷却下的电缆载流量346 4.5.1强迫冷却嘚方式346 4.5.2介质损耗对载流量的影响 及提高传输容量的途径346 4.5.3强迫冷却时允许载流量的 计算348 4.5.4冷却管道中压力降落的计算…350 第5章电缆的热稳定性351 5.1电纜的热稳定性条件351 5.2电缆的发热曲线352 5.3电缆的散热曲线353 第6章电缆热力学性能设计354 6.1油浸纸绝缘电缆354 6.1.1直埋电缆线路354 6.1.2敷设在竖井中的电缆线路356 6.2挤塑绝緣电缆358 6.2.1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热应力358 6.2.2改善绝缘热应力359 第7章充油电缆供油系统设计359 7.1供油箱的工作原理及型式359 7.1.1重力供油箱359 7.1.2压力供油箱360 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级530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