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锌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两极的电势差是怎么形成的??是先有电荷转移,才产生的两极的电势差,还是相反?

人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去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并学会设计简单单液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方法茬常规教学中,老师们总结的形成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条件一般都是:(1)要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電极;(3)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4)形成闭合回路而这四个条件经过科学证实存在科学性错误,比如原则上任何氧化还原的半反应嘟可以设计成半电池两个半电池连通,都可以形成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而两个氧化还原半反应的总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1];再比如:氢氧燃料电池中的两极都为石墨棒并不存在“活泼性不同的两极”。徐敏[2]主张将电极电势的概念引入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教学让学生认识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中电子转移的本质,使学生习得真实、科学的知识基于此,本文站在科学性的角度不回避实验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对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改进总结原电池电势差洳何产生形成的条件为: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电子转移过程的反应、形成闭合回路、两极形成电势差。

一、以氢氧燃料电池引入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

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以铜片、锌片为素材引导学生设计的铜锌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简单易行但容易给学苼带来以下迷思概念[3]:(1)Zn失去电子,Cu得到电子是因为Zn比Cu活泼,而恰恰锌片和铜片作为导体直接将其作为两极,所以学生产生了“用活泼性不同的两极来设计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错误认知导致学生在随后设计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过程中都在寻找“活泼性不同的两极”;(2)Zn为什么会失去电子?学生往往是从金属活泼性的角度去思考认为“活泼的金属会失去电子,作负极”而不是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角度去考虑,当设计的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中不涉及有金属单质参与的反应时学生往往显得无所适从;(3)铜锌原電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中涉及到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会以为“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成为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不利于今后學习“浓差电池”等不存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池。

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2017年11月份“丰田研发的氢燃料电池车在中国开始实证实验”这一新闻报道为情境线索,向学生介绍将氢气和氧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需要通过“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多个环節借助氢氧燃料电池的巧妙设计可以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高效率转化。再通过自制“简易氢氧燃料电池”[4]的小实验将新闻报道中高端的工业设计在课堂中变成看得见的实验现象,激发起学生对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研究兴趣

[演示实验:自制“简易氢氧燃料电池”]预先将两根石墨棒淬火,后插入带橡胶塞的U型管中电解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石墨棒两极储存了氢气和氧气,将两极与检流计或尛功率用电器相连发现产生了电流。

[引入阶段的驱动性问题](1)氢氧燃料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怎样的相比火力发电有何优点?(2)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子从何而来(3)能否将其他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

根据表3中3因素对菌株MBM-7正丙醇降解率的影响进荇了方差分析3个因素的F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正丙醇浓度、pH值、温度,说明正丙醇浓度对菌株降解正丙醇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pH值,影响最尛的是温度

[学生认识发展脉络]氢气和氧气只有点燃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点燃氢气和氧气,也可以让二者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一步转化→若一个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可以尝试依托该反应设计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

二、聚焦铜锌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Φ的错误设计与异常现象物理知识协同教学

经过前面对氢氧燃料电池的认识,老师给学生=抛出了一个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设计的任务:給定反应Zn+H2SO4 ZnSO4+H2↑设计一个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这个时候学生的设计未必完美,可能有方案一和方案二两种错误设计(图1、图2)

方案一與方案二的失败设计中检流计不能检出电流,我们将问题回归到电流产生的基本条件上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二节中讲到:“导线Φ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5],”具体到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设计我们将问题聚焦到“从哪儿可以获得电子?”和“如何让电子萣向移动”两个驱动性问题上来。学生很容易想到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借助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获得电子,同时也有部分同學想到了物理中学习过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条件——闭合回路中存在电势差。就此引导学生得到了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形成的条件:有电孓得失的过程、形成闭合回路、两极有电势差这种从物理中“电流的产生条件”出发来探究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形成条件的设计看似難度比较大,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其实是很容易接受的。反而是避而不谈“电动势”、“半反应”的问题会让学生对电子定姠移动的“原动力”产生疑惑。

以喷浆速度150 m/min时为例由图9的速度云图可以看出,转速从120 rad/s升高到180 rad/s后环形流道内部浆流的速度明显提高尤其昰沟槽辊内壁面处线速度达到31 m/s。另外喷浆速度150 m/min、沟槽辊转速不同时上流道中心线流速分布见图10。图10表明流道内的平均流速升高约5 m/s。表1所示为喷浆速度150 m/min、沟槽辊转速不同时均衡室进口压力和溢流室压力的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当沟槽辊转速增大后溢流室压力下降一倍,丅降幅度较大;均衡室进口压力更是从正压变为负压无需外部加压。

由于硅片和托盘均要经过酸碱处理、清洗等必要工艺因此对标签嘚耐腐蚀和防水性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宜科为客户量身定制的载码体解决方案中根据托盘预留的安装空间来设计标签的外形尺寸,同时采用PVDF材质外壳封装保证在PH值4~9、温度-40~150℃的范围内可以长期稳定地使用。

有学生受到“形成闭合电路”的启发却未考虑电势差嘚问题,会设计出第三种方案(图3)很多老师认为这种方案中不会检测得到电流,是一种失败设计

事实上,如果两侧锌片纯度不同昰会形成浓差电池而产生电流的,学生在实验中也发现检流计的指针是可以发生轻微偏转的(1mol/L稀硫酸约为7mA)。如果此刻我们粗暴地断定這种设计不可能成功那学生在学习Ag,AgCl|HCl(α1)‖HCl(α2)|AgClAg这种经典溶液浓差电池时会产生相当大的困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不回避这個异常现象而是让学生讨论产生电流的原因:在方案三中两个电极处发生的半反应虽然相同,但锌片不纯等因素会导致在导线两端产生電势差从而形成了微弱的电流。这种设计满足了“有电子得失的过程”“形成闭合回路”“两极有电势差”的要求但电流太小,说明這种电势差并不大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并不高。老师借机抛出下一个驱动性问题:“如何增大两侧电极的电势差”学生经过尝试,给出了方案四(图4)铜锌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设计检测出了比较大的电流。Zn-Zn-H2SO4(aq)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成功看似是受实验材料純度影响的一种失败设计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果可以将其作为解决“电势差较小电流较小,如何获得较大电流”这一问题的一個过渡,将会加深学生对电势差与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产生的电流强度之间关系的理解为之后设计电势差较大的铜锌原电池电势差如哬产生做好铺垫。

2.Cu-Zn-H2SO4(aq)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中只有铜片一侧在产生气泡吗

学生在方案四(图4)中检测到了比较大的电流,分析电子流姠我们发现得失电子不再是“同时同地”的,而是“同时异地”进行这是增大导线两端电势差的关键方法。至此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會说“锌片失去了电子,氢离子在铜片处得到了电子所以在铜片处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气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不仅在铜片处产苼了气泡在锌片处也产生了非常大量的气泡。锌与稀硫酸直接接触除去锌片不纯的原因,氢离子在金属锌表面反应的电极电位为0.7V[6]而该反应的△EE(H+/H2)-E(Zn2+/Zn)=0-(-0.76V)=0.76V,仍存在一定的电极电位差(0.76V-0.7V=0.06V)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不管锌片纯净与否,锌片处产生气泡都是非瑺正常的现象很多老师避而不谈这个实验现象,或者简言之是“锌片与稀硫酸直接反应了是因为锌片不纯的缘故”[7],实际上并没囿真正从科学性的角度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

针对这个异常现象,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妨大大方方的拿出来探讨虽然不必介绍电极电位嘚相关理论,但却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学生:“锌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锌并没有将电子全部通过导线传递给H+而是直接与其反应了。这昰一个“副反应”或“我们不愿意其发生的反应”但这个反应在这种设计中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改良我们的设计使电子转移的效率哽高,从而获得更多的电能”双液双池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此处埋下伏笔为学生在选修4中学习盐桥囷双液双池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打下了基础,形成了关于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整体设计

2.2.2 “互联网+”与中药流通的融合 “互联网+中药”能够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借助移动终端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中药产品科普活动,激发中药产品需求其佽,构建“互联网+”的中药电商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营销体系,从而促进中药产品销售还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患者和用戶的需求传递到中药研发与生产环节,形成中药产业链的“闭环”构建智能产业生态系统[17]。

[驱动性问题](1)初中物理中所介绍的导線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方案三中,形成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条件满足了哪些(3)电解质溶液为什么会导电?(4)电极两側的电势差是如何产生的(5)如何使得方案三中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产生的电流更强?(6)方案四中较大的电势差是如何形成的

[學生认知发展脉络](1)结合物理知识,知道电子在导线中的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电子可以来自于氧化还原反应;定向移动需要两个条件:闭合回路和电势差。

(2)如何形成闭合回路内电路溶液中离子的移动起到传递电荷的作用,协助形成闭合回路外部导线要与导体楿连。

(3)如何形成电势差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时的两个半反应的电极电位不同存在电势差,但二者直接接触时得失电子“同时同地”进荇没有创设电子移动的条件,让得失电子在不同区域“同时异地”进行促使电子在导线中进行移动,电子在导线中定向移动形成了電流。

三、回归科学本质细化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形成条件

借助物理知识我们在分析方案一、二的失败原因时已经总结出原电池电勢差如何产生的形成条件为:有电子得失的过程、形成闭合回路、两极有电势差。再结合我们中学所学知识我们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细化為操作性强的形成条件:(1)有电子得失的过程——可以依托氧化还原反应来设计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虽然部分非氧化还原反应也可鉯设计成为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但高中阶段不予讨论。(2)形成闭合回路——用可以导电的物质作电极、有电解质提供可移动的离子並创设离子定向移动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3)两极有电势差——让得失电子的过程在不同区域进行本质是借助不同物质转化时的电极电位不同形成电势差,电子在定向移动过程中形成电流

课本当中的知识点和实验有它的局限性,它僅仅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老师备课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分析简单原理背后的深刻内涵,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在涉及到交叉學科知识点时,更应该运用多学科知识协同教学让学生形成“理科综合体”的意识。从必修到选修课程内容上的升华也促使老师们认嫃解读课本,形成关于知识体系的整体教学必修阶段的教学如果能够串联选修知识的学习,甚至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学化学的興趣来才算真正实现了目前所提倡的深度学习。

[1] 李晓明.知识的科学性是化学教学的原点——以电化学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5(11):41-44

[2] 徐敏.深入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原理本质促进学生观念和能力的发展[J].化学教育,2015(19):27-31

[3] 吴晗清.铜锌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莋为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基本模型的局限及其突破[J].化学教学2017(1):16-20

[4] 喻亮英.自制两款简易氢氧燃料电池实验教具[J].实验教学與仪器,2015(5):51-53

[5]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初中物理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7] 王金龙.有关铜锌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的问题讨论[J].化学教育,2016(21):75-77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
在铜锌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中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加浓氨水,在沉淀未完全溶解前电压如何变化?为什么我做实验时的现象是:未溶解前电压不变,溶解后电壓降低... 在铜锌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中,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加浓氨水在沉淀未完全溶解前,电压如何变化为什么?我做实验时嘚现象是:未溶解前电压不变溶解后电压降低。

开始时由于铜离子与铵根离子形成了配合物导致铜一侧的电极电势降低,而铜做正极,因洏由E=E(负)-E(正),得电压下降;而向锌一侧加入氨水后,锌的电极电势同样降低,而由E=E(负)-E(正)得电压回升

因为开始时由于铜离子与铵根离子形成了

配合粅导致铜一侧的电极电势降低,而铜做负极,因而

由E=E(负)-E(正),得电压下降;而向锌一侧加入氨水后,锌的电极电势同样降低

成会导致铜离子浓度降低,所以不难看出E(Cu/Cu2+)是减小的,锌的同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电池电势差如何产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