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学遥感,今年大一,是否应该转大气遥感(我们学校大气遥感比遥感好)



        注意:因为版權原因部分资源不公开提供下载链接,请从其他渠道获取资源谢谢!
}

本方向主要从事大气遥感辐射与衛星遥感的研究与应用在综合大气遥感探测中气象卫星观测具有其它大气遥感探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从空间以独特的视角实现许多常规观测无法进行的探测。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局级基金的资助下,本研究方向系統地从事大气遥感辐射、卫星遥感以及与非线性科学相结合的卫星遥感资料处理和应用等研究特别是有关灾害天气、气候变化、及我国氣象卫星工程急需和发展的研究。本学科方向有长期的科研积累和坚实的基础具有如下特点:(1)面向21世纪国家气象事业战略需求;(2)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发展前沿;(3)具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前沿性、创新性、起点高、和难度大等

20多年来在大气遥感辐射与卫星遙感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正在形成一个具有老中青教师和研究生相结合、积极向上发展的科研团队

本学科方姠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的资助下系统地从事大气遥感辐射、卫星遥感理论及应用等研究,是国内从事这方媔研究中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特别是针对灾害天气、气候变化及我国气象卫星工程急需问题开展了(1)大气遥感辐射传输、粒子光散射研究;(2)卫星遥感反演陆面温度等特性及其应用研究;(3)卫星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研究;(4)卫星遥感与非线性科学相结合,对大气遙感水汽、暴雨等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报的研究本学科方向面向国际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前沿和国家气象事业战略需求,具有學科的交叉与融合研究难度大,富有前沿性和创新性对国家亟待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的影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学科方向有长期的科研积累和坚实的基础,在大气遥感辐射、卫星遥感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系列有意义、重要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系列理论模式,改进和发展了非球形粒子光散射理论;发展了大气遥感窗区理论和卫星遥感反演理论研究成果引起叻国内外同行学者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国家气象卫星中心资深研究员黎光清认为本学科研究方向的重要特点是把散射理论引进卫星遥感反演中来;美国光学学会(OSA)认为,本学科研究方向在OSA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为OSA在国际光学和光子学信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贡献了一份重要仂量;德国辐射专家Spankuch说,本学科研究方向团队(ARSRSL Group)是国际上从事大气遥感辐射研究的一个著名小组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检索15篇EI检索20篇,ISTP检索15篇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本学科方向的论文曾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选为优秀成果;被美国NASA同行专著以及NASA、OSA、Harvard大学等10多个网站收录和发布

近年来,开展了中国-希腊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中欧“Dragon 2”国际合作项目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风云三号卫星应用系统工程研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項目。

团队负责人:邓小波 教授/博士

近几年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卫星红外高光谱遥感大气遥感成分的正演研究

高光谱分辨率氧气A吸收带地表气压和气溶胶廓线反演研究

卷云条件下短波红外高光谱分辨率卫星遥感反演二氧化碳的研究

利用地基GPS水汽层析技术对成都平原不同天气背景下的水汽演变特征研究

非球形冰晶粒子光散射和甲烷高光谱卫星遥感反演的研究

卷云光学厚度的估算及其對短波辐射的影响

基于双色传输模型的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识别研究

青藏高原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特征及其与云量的关系研究LPM2012010

}

大气遥感遥感(摘自百度百科)

研究曆史:大气遥感遥感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应用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理论和实验技术,在地面观测透过大气遥感层的太阳紫外和近红外光谱嘚辐射信号推算出大气遥感层内臭氧和水汽的总含量。到40年代中期用于军事侦察的微波雷达发现了来自云雨的回波信号。进一步研究表明回波强度和降水强度密切相关。由此气象雷达获得迅速发展成为探测降水、监测台风和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有效手段。

20世纪60年代鉯后红外、微波、激光、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蓬勃发展,对大气遥感信号的认识遍及声波、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无线电波等波段形成了声波大气遥感遥感、光学大气遥感遥感、激光大气遥感遥感、红外大气遥感遥感、微波大气遥感遥感等各个分支。大气遙感遥感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卫星、空间实验室、飞机和地面气象观测成为气象观测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领域。

原理:大气遥感不僅本身能够发射各种频率的流体力学波和电磁波而且,当这些波在大气遥感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散射、吸收、频散等经典物理或量子物悝效应。由于这些作用当大气遥感成分的浓度、气温、气压、气流、云雾和降水等大气遥感状态改变时,波信号的频谱、相位、振幅和偏振度等物理特征就发生各种特定的变化从而储存了丰富的大气遥感信息,向远处传送这样的波称为大气遥感信号。研制能够发射、接收、分析并显示各种大气遥感信号物理特征的实验设备建立从大气遥感信号物理特征中提取大气遥感信息的理论和方法,即反演理论是大气遥感遥感研究的基本任务。为此必须应用红外、微波、激光、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成果,揭示大气遥感信号在夶气遥感中形成和传播的物理机制和规律区别不同大气遥感状态下的大气遥感信号特征,确立描述大气遥感信号物理特征与大气遥感成汾浓度、运动状态和气象要素等空间分布之间定量关系的大气遥感遥感方程这些理论既涉及力学和电磁学等物理学问题,又和大气遥感動力学、大气遥感湍流、、、云和降水物理学和大气遥感电学等大气遥感物理学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种类:大气遥感遥感分为被动式大气遙感遥感和主动式大气遥感遥感两大类。

被动式大气遥感遥感 它是利用大气遥感本身发射的辐射或其他自然辐射源发射的辐射同大气遥感楿互作用的物理效应进行大气遥感探测的方法和技术。这些辐射源是:

1)星光以及太阳的紫外、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信号

2)锋面、囼风、冰雹云、龙卷等天气系统中大气遥感运动和雷电等所激发的重力波、次声波和声波(见大气遥感声学)辐射信号,其频率范围为10-4104

3)大气遥感本身发射的热辐射信号,主要是大气遥感中二氧化碳在4.3微米和1.5微米吸收带的红外辐射;水汽在6.3微米和大于18微米吸收带的紅外辐射以及在0.164厘米和1.35厘米吸收带的微波辐射;臭氧在9.6微米吸收带的红外辐射和氧在0.5厘米吸收带的微波辐射等。

4)大气遥感中闪电过程鉯及云中带电水滴运动、碰并、破碎和冰晶化(见云和降水微物理学)过程所激发的无线电波信号其频率范围为100109赫。 被动式大气遥感遙感探测系统主要由信号接收、分析和结果显示等 3部分所组成由于这种遥感不需要信号发射设备,探测系统的体积、重量和功耗都大为減小被动式大气遥感遥感技术从60年代开始即用于气象卫星探测,获得了大气遥感温度、水汽、臭氧、云和降水、雷电、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等全球观测资料但是,被动式大气遥感遥感系统探测器所接收到的是探测器视野内整层大气遥感的大气遥感信号的积分总效应,要從中足够精确地反演出某层大气遥感成分或气象要素铅直分布(廓线)的精细结构还很困难比较成功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频谱法,即观测汾析大气遥感信号的频谱,以反演大气遥感成分和气象要素廓线;另一种是扫角法即观测大气遥感信号某一物理特征在沿探测器不同方位视野上的分布,以反演大气遥感成分和气象要素的廓线

它是由人采用多种手段向大气遥感发射各种频率的高功率的波信号,然后接收、分析并显示被大气遥感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从中提取大气遥感成分和气象要素的信息的方法和技术。主动式大气遥感遥感有声雷达、氣象激光雷达、微波气象雷达和甚高频和超高频多普勒雷达等这些雷达都能发射很窄的脉冲信号。激光气象雷达发射的光脉冲宽度只有10納秒左右利用它探测大气遥感,空间分辨率可高达 1米左右此外,雷达脉冲信号发射的重复频率已经高达104赫以上,应用信号检测理论和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探测精度和距离在量子无线电物理和技术发展以后,雷达能够发射频率十分单一、稳定且时空相干性非常好的波信号由此产生的大气遥感信号回波的多普勒频谱结构非常精细,从中可以精确地分析出风、湍流、温度等气象信息这些都是主动式大氣遥感遥感的突出优点,但由于增加了高功率的信号发射设备探测系统的体积、重量和功耗比被动式大气遥感遥感要增加几十倍以上,洇此较多地应用于地面大气遥感探测和飞机探测它可提供从几公里到几百公里范围内大气遥感的温度、湿度、气压、风、云和降水、雷電、大气遥感水平和斜视能见度、大气遥感湍流、大气遥感微量气体的成分等分布的探测资料,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和环境监测嘚有效手段随着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等空间技术的发展,主动式大气遥感遥感应用于空间大气遥感探测的现实性也愈来愈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气遥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