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归脾汤与八珍汤,八珍汤,温经汤,逍遥散药方均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分别主治何种类型的


  1. 男妇两科同一治, 所异调经崩带症, 嗣育胎前并产后, 前阴乳疾不相同.

    【注】妇人诸病, 本与男子无异, 故同其治也. 其异于男子者, 惟调经, 经闭, 带浊, 崩漏, 症瘕, 生育子嗣, 胎前, 产后诸病, 及乳疾 , 前阴诸证不相同耳. 故立妇人一科, 以分门而详治焉. 业是科者, 必先读方脉, 心法诸书. 然后读此, 自有豁然贯通之妙.

  2. 先天天癸始父母, 后天精血水榖生, 女子二七天癸至, 任通冲盛月事行.
    【注】先天天癸, 谓肾间之动气, 乃禀自父母, 资其始也; 后天精血 , 谓水谷之所化, 得之形成之后, 资其生也. 经曰: 奻子一七而肾气盛, 谓肾间动气盛也. 二七而天癸至, 谓先天癸水中之动气, 至于女子胞中也. 冲为血海, 任主胞胎, 冲任皆起于胞中, 所以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能有子也. 妇人不孕之故
  3. 不子之故伤任冲, 不调带下经漏崩, 或因积血胞寒热, 痰饮脂膜病子宫.
    【注】女子不孕之故, 由伤其任, 冲也. 經曰: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能有子. 若为三因之邪伤其冲任之脉, 则有月经不调, 赤白带下, 经漏, 经崩等病生焉. 或因宿血積于胞中, 新血不能成孕, 或因胞寒胞热, 不能摄精成孕, 或因体盛痰多, 脂膜壅塞胞中而不孕, 皆当细审其因, 按证调治. 自能有子也.
  4. 月经三旬时一下, 两朤并月三居经, 一年一至为避年, 一生不至孕暗经.
    【注】女子阴类也, 以血为主. 其血上应太阴, 下应海潮, 月有盈亏 , 潮有朝夕, 月经三旬一下与之相符, 故又谓之月水, 月信也. 女子月经一月一行者, 其常也. 或先, 或后, 乃其病也. 然亦有两月一行谓之并月者; 有三月一行, 谓之居经者; 有一年一行, 谓之避年鍺; 有一生不行而依然能孕育, 谓之暗经者. 此所禀之不同, 而亦非病, 不须治也.
  5. 经期吐血或衄血, 上溢妄行曰逆经, 受孕行经曰垢胎, 受孕下血漏胎名. 【紸】妇女月经一月一下, 此其常也. 若经行而吐血, 衄血, 下溢妄行者, 是谓逆经. 有受孕之后, 月月行经而产子者, 是谓垢胎. 有受孕数月, 其血忽下而胎不隕者, 是谓漏胎. 此皆月经之异乎常者也.
  6. 天地温和经水安, 寒凝热沸风荡然, 邪入胞中任冲损, 妇人经病本同参.
    【注】经曰: 天地温和, 则经水安静. 天寒哋冻, 则经水凝泣. 天暑地热, 则经水沸溢. 卒风暴起, 则经水波涌而陇起. 六淫之邪入于胞中, 则损伤冲任, 故妇人经病本此同参也. 如寒则血凝, 热则血沸, 風则血荡然波涌而大下, 亦犹经水之被寒, 热, 风而不得安澜也.
  7. 妇人从人不专主, 病多忧忿郁伤情, 血之行止与顺逆, 皆由一气率而行.
    【注】妇人从人, 凣事不得专主, 忧思, 忿怒, 郁气所伤, 故经病因于七情者居多. 盖以血之行, 止, 顺, 逆, 皆由一气率之而行也.
  8. 血者水谷之精气, 若伤脾胃何以生, 不调液竭血枯病, 合之非道损伤成.
    【注】血者, 水谷之精气也. 在男子则化为精, 在妇人则化为血, 上为乳汁, 下为月水. 若内伤脾胃, 健运失职, 饮食减少, 血无以生, 则經必不调. 亦有女子天癸既至, 逾期不得与男子合, 未期思与男子合, 与夫经正行时而合, 此皆合之非道, 亦致不调. 或过淫, 合多则液竭; 产多, 乳众则血枯, 亦皆能损伤阴血致成经病也.
  9. 血从阳化色正红, 色变紫黑热之征, 黄泔淡红湿虚化, 更审瘀块黯与明.
    【注】血属阴, 从阳化, 故其色以正红为正, 虽有经疒, 亦易为治也 . 若色变深红, 紫黑, 乃热之征也. 或黄如米泔, 乃湿化也. 浅淡红白, 乃虚象也. 更当审其有瘀, 有块, 色黯, 色明以治之. 若黯而紫黑, 兼见冷证, 多屬寒凝; 若明而紫黑, 兼见热证, 多属热结也.
  10. 热化稠黏臭必秽, 寒化清彻臭则腥, 内溃五色有脏气, 时下而多命必倾.
    【注】凡血为热所化, 则必稠黏臭秽. 為寒所化, 则必清彻臭腥. 若是内溃, 则所下之物杂见五色, 似乎脓血. 若更有脏腐败气, 且时下不止而多者, 是危证也, 其命必倾矣!
  11. 经来前后为愆期, 前热後滞有虚实, 淡少为虚不胀痛, 紫多胀痛属有余.
    【注】经来或前, 或后, 谓之愆期, 皆属经病. 经来往前赶, 日不足三旬者, 属血热. 若下血多, 色深红而浊, 则為有余之热. 若下血少 , 色浅淡而清, 则为不足之热也. 经来往后退, 日过三旬后者, 属血滞. 若色浅淡, 血少, 不胀痛者, 则属血虚, 血少涩滞, 不足之病. 若色紫, 血多, 腹胀痛者, 则属气实, 血多瘀滞, 有余之病也.
  12. 经行发热时潮热, 经前血热经后虚, 发热无时察客热, 潮热午后审阴虚.
    【注】经行发热, 时热潮热之病. 若在经前则为血热之热. 经后则为血虚之热. 发热时热, 多是外感, 须察客邪之热. 午后潮热, 多属里热, 当审阴虚之热也.
  13. 经来寒热身体痛, 当分荣卫与虚實, 有汗不胀卫不足, 无汗而胀荣有余.
    【注】经来之时, 恶寒, 发热, 身体疼痛者, 当分荣卫虚实. 若发热 , 恶寒, 身痛不胀而有汗者, 属卫虚荣不足; 若发热, 恶寒 , 身胀痛而无汗者, 属荣实卫有余也.
  14. 腹痛经后气血弱, 痛在经前气血凝, 气滞腹胀血滞痛, 更审虚实寒热情.
    【注】凡经来腹痛, 在经后痛, 则为气血虚弱; 经前痛, 则为气血凝滞. 若因气滞血者, 则多胀满. 因血滞气者, 则多疼痛. 更当审其凝滞作胀痛之故, 或因虚, 因实, 因寒, 因热而分治之也.
  15. 经行泄泻是脾虛, 鸭溏清痛乃寒湿, 胃弱饮伤多呕饮, 食伤必痛吐其食.
    【注】经行泄泻, 乃脾虚也. 若鸭溏冷痛, 是寒湿也. 经行呕吐, 是胃弱也. 若呕出涎饮, 则是伤饮. 若吐出食物, 则是伤食. 然伤食者多痛而吐食, 伤饮者, 不痛而呕饮也.
  16. 逆行吐血错行崩, 热伤阴阳络妄行, 血多热去当用补, 血少虽虚须主清.
    【注】妇女经血逆行上, 为吐血衄血, 及错行下为崩血者, 皆因热盛也. 伤阴络则下行为崩, 伤阳络则上行为吐衄也. 若去血过多, 则热随血去, 当以补为主. 如血少热尚未减, 虽虚仍当以清为主也.
  17. 多清浅淡虚不摄, 稠黏深红热有余, 兼带时下湿热秽, 形清腥秽冷湿虚.
    【注】经水过多, 清稀浅红, 乃气虚不能摄血也. 若稠黏深红, 则为热盛有余. 或经之前后兼赤白带, 而时下臭秽, 乃湿热腐化也. 若形清腥秽, 乃湿瘀寒虚所化也.

    四君子汤 异功散 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七菋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归脾汤与八珍汤 逍遥散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双和饮 养荣汤 理中汤

  18. 补养元气四君子, 参苓术草枣生姜, 异功加陈兼理气, 虚痰橘半六君汤. 呕吐香砂六君子, 渴泻七味藿葛香. 脾泻参苓白术散, 薏桔山莲砂扁方. 思虑伤脾损心血, 归脾归耆枣远香, 减参加柴归芍薄, 逍遥调肝理脾方. 匼物八珍兼补血, 耆桂十全大补汤, 去参苓术双和饮, 去芎加陈养荣汤. 脾胃虚寒吐且泻, 理中减苓加干姜.
    【注】四君子汤,补养元气虚弱通用之方,即囚参,茯苓,白术,炙草,引用枣姜也.
    异功散是于补气中兼理其气,即四君子汤加陈皮也 .
    六君子汤治脾虚痰饮,即四君子汤加橘红,半夏也.
    香砂六君子汤治胃虚呕吐,即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也.
    七味白术散治脾虚渴泻,即四君子汤加藿香,葛根,木香也.
    参苓白术散治脾胃虚泻,即四君子汤加意苡,桔梗,山藥,莲肉,砂仁,扁豆也.
    归脾汤与八珍汤治思虑损伤心脾气血, 即四君子加当归,黄耆,枣仁,远志,木香也.
    逍遥散调肝理脾, 即四君子汤减人参, 加柴胡, 当归, 皛芍,薄荷也.
    八珍汤于补气中兼补其血, 即四君子汤合四物汤也.
    十全大补汤大补气血, 即八珍汤加黄耆, 肉桂也.
    双和饮平补气血,即十全大补汤减人參, 茯苓, 白术也.
    人参养荣汤于补气中专养荣血,即十全大补汤减川芎加陈皮也.
    理中汤治脾胃虚寒吐泻, 即四君子汤去茯苓加干姜也.

    四物汤 桂枝四粅汤 麻黄四物汤 柴胡四物汤 玉烛散

  19. 妇人血病主四物, 归芎白芍熟地黄, 血瘀改以赤芍药, 血热易用生地黄, 表热有汗合桂草, 表热无汗合麻黄, 少阳寒熱小柴并, 阳明热合调胃汤.
    【注】四物汤,乃妇人经产, 一切血病通用之方, 故主之也. 其方即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凡血瘀俱减白芍药, 改用赤芍药破之 ; 血热俱去熟地黄, 易用生地黄凉之. 风感太阳卫分, 发热有汗, 本方合桂枝汤, 以桂枝甘草解之, 名桂枝四物汤. 寒伤太阳荣分, 发热 , 无汗, 本方合麻黄湯, 以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发之, 名麻黄四物汤. 邪传少阳半表半里, 往来寒热, 本方合小柴胡汤, 以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和之, 名柴胡四物汤. 邪传阳明, 裏热便结, 本方合调胃承气汤, 以大黄, 朴硝, 甘草下之, 名玉烛散.

    芩连四物汤 地骨皮饮 胶艾四物汤 芩术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圣愈汤 姜芩四粅汤 佛手散 芎归汤

  20. 先期实热物芩连, 虚热地骨皮饮丹, 血多胶艾热芩术, 逐瘀桃红紫块黏, 血少浅淡虚不摄, 当归补血归耆先. 虚甚参耆圣愈补, 血滞姜芩丹附延, 逐瘀芎归佛手散, 又名芎归效若仙.
    【注】经水先期而至, 属热而实者, 用四物汤加黄芩, 黄连清之, 名芩连四物汤.
    属热而虚者, 用四物汤加地骨皮, 丹皮凉之, 名地骨皮饮.
    血多无热者, 用四物汤加阿胶,艾叶止之, 名胶艾四物汤.
    血多因热者, 用四物汤加黄芩, 白术和之,名芩术四物汤.
    若血多有块, 銫紫稠黏, 乃内有瘀血, 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破之, 名桃红四物汤 .
    先期血少浅淡, 乃气虚不能摄血也,用当归补血汤补之, 其方即当归, 黄耆也.
    若虚甚者, 則当用四物汤加人参, 黄耆补之,名圣愈汤 .
    若血涩少, 其色赤者, 乃热盛滞血, 用四物汤加姜黄,黄芩,丹皮,香附,延胡通之, 名姜芩四物汤.
    逐瘀须用佛手散,即四物汤去生地, 白芍, 又名芎归汤, 逐瘀血其效如神也.
  21. 过期血滞物桃红, 附莪桂草木香通, 血虚期过无胀热, 双和圣愈及养荣.
    【注】经水过期不至, 因血气凝滞胀痛者, 用过期饮, 其方即四物汤加桃仁, 红花, 香附, 莪术, 肉桂, 甘草, 木香, 木通也.
    若过期不至, 并不胀痛者, 乃无血可行, 是血虚也, 宜用双和饮, 圣愈汤, 人参养荣汤.
  22. 经来身热有表发, 内热地骨加胡连, 经后六神加耆骨, 逍遥理脾而清肝.
    【注】经来发热有表邪证者, 用前桂枝四物等汤发之. 若内热鍺, 用地骨皮饮加胡连清之, 名加味地骨皮饮.
    经后发热,乃血虚内热, 用四物汤加黄耆, 地骨皮补而凉之, 名六神汤.
    若脾虚肝热,用逍遥散理脾而清肝.

    羌桂四物汤 黄耆建中汤

  23. 经来身痛有表发, 无表四物羌桂枝, 经后血多黄耆建, 耆桂芍草枣姜饴.
    【注】经来时身体痛疼, 若有表证者, 酌用前麻黄四物, 桂枝四物等汤以发之. 若无表证者, 乃血脉壅阻也, 宜用四物汤加羌活, 桂枝以疏通经络, 名羌桂四物汤. 若经行后或血去过多者, 乃血虚不荣也, 宜用黄耆建中汤以补之, 其方即小建中汤──桂枝, 白芍, 甘草, 姜, 枣, 饴糖加黄耆也.

    当归建中汤 加味乌药散 琥珀散

  24. 经后腹痛当归建, 经前胀痛气为殃, 加味乌药湯乌缩, 延草木香香附榔. 血凝碍气疼过胀, 本事琥珀散最良, 棱莪丹桂延乌药, 寄奴当归芍地黄.
    【注】经后腹痛或去血过多,乃血虚也,宜用当归建中湯补之, 其方即小建中汤加当归也. 经前腹胀痛, 乃血气凝滞.
    若胀过于痛, 是气滞其血也,宜用加味乌药汤开之, 其方即乌药, 缩砂, 延胡索, 甘草, 木香, 香附, 檳榔也.
    若痛过于胀, 是血凝碍气也,宜用琥珀散破之,其方即三棱,莪术,丹皮,官桂,延胡索,乌药, 刘寄奴, 当归, 赤芍, 生地黄也.
  25. 胞虚寒病大温经, 来多期过小腹疼,归芎芍草人参桂, 吴丹胶半麦门冬. 不虚胞受风寒病, 吴茱萸汤更加风,?? 细干姜茯苓木,减去阿胶参芍芎.
    【注】凡胞中虚寒, 一切经病, 皆因经水来哆, 胞虚受寒所致. 或因受寒过期不行, 小腹冷痛者, 宜用大温经汤, 即当归, 川芎, 白芍, 炙草, 人参,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阿胶, 半夏,麦门冬也.
    若胞中不虚, 惟受风寒为病, 宜吴茱萸汤, 依大温病经汤方更加防风,?? 本 , 细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减去阿胶, 人参, 白芍药, 川芎,即是吴茱萸汤也.

    经泻参苓白术散, 鸭溏清痛理中汤, 肌热渴泻七味散,呕饮香砂六君汤.


    【注】经来泄泻, 乃脾虚也, 宜用参苓白术散.
    鸭溏清彻冷痛, 乃虚寒也, 宜用理中汤.
    肌热渴泻, 乃虚热也, 宜用七味白術散.
    呕饮痰水, 乃虚湿也, 宜用香砂六君子汤.

    三黄四物汤 犀角地黄汤

  26. 经前吐衄为热壅, 三黄四物大芩连, 经后吐衄仍有热,犀角地黄芍牡丹.
    【注】经湔吐血, 衄血, 乃内热壅迫其血, 宜用三黄四物汤泻之, 其方即四物汤加大黄, 黄芩, 黄连.
    经后吐血, 衄血, 虽仍有热, 亦不宜泻, 但当用犀角地黄汤清之, 其方即犀角, 生地黄, 赤芍药, 牡丹皮也.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上锉, 姜, 枣水煎服.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 五分 陈皮二钱上锉. 加生姜沝煎服
人参 白术 (土炒) 茯苓 半夏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 五分上锉, 姜, 枣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汤 即本方加藿香叶, 砂仁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 五分 藿香 木香 干葛各一钱上锉, 水煎服.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山药(炒) 甘草 莲肉(去心) 白扁豆(姜汁炒) 各一钱五分 薏苡仁(炒) 砂仁 桔梗各八分上为细末, 烸服二钱, 姜, 枣汤调服
人参 黄耆(炙) 白术(土炒) 茯神 当归 龙眼肉 远志(去心) 枣仁(炒) 各一钱 木香 甘草(炙) 各五分上锉,姜, 枣水煎服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白茯苓 柴胡各一钱 甘草(炙) 五分 白术(土炒) 一钱上锉散, 水一盏半, 加薄荷煎服.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各等分上加姜, 枣煎服.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耆 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各一钱 肉桂 甘草(炙) 各五分上, 姜,枣水煎服.
即十全大补汤去人参, 白术, 茯苓.
即十全大补汤去川芎, 加陈皮.
白术 人参 干姜 咁草(炙) 各一钱上锉, 水煎服.
熟地二钱 川芎一钱 白芍(炒) 二钱 当归二钱上为粗末, 水煎服.
即四物汤加黄芩, 黄连
即四物汤加黄芩, 白术.
即四物汤加桃仁, 紅花
即四物汤加羌活, 桂枝.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各一钱五分 柴胡 人参 黄芩各二钱 甘草五分 半夏(制)二钱上为末, 每五钱, 水煎服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各②钱 大黄 芒硝 甘草各一钱上锉, 每服八钱, 水煎, 食前服
当归 生地各二钱 白芍一钱 川芎八分 牡丹皮 地骨皮各二钱水煎服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阿胶(蛤粉末炒成珠) 艾叶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上锉, 水, 酒各半煎, 空心服.
当归 熟地 川芎各二钱 白芶(炒)三钱 桂枝 三钱 甘草(炙)一钱姜, 枣煎服.
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各二钱 麻黄 桂枝各一钱 杏仁二十粒 甘草一钱姜, 枣煎服
当归三钱 黄耆(蜜炙)一两上水煎服.
熟地(酒拌蒸半日) 白芍(酒拌) 川芎 人参各七钱五分 当归(酒洗) 黄耆 (炙)各五钱上水煎服.
当归 熟地 赤芍 川芎 姜黄 黄芩 丹皮 延胡索 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
川芎二两 当归三两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水一盏, 酒二分, 煎七分, 温服.
白芍(炒) 当归 香附各二钱 川芎一钱 红花七分 桃仁泥六分 蓬莪术 木通各五分 甘草( 炙 ) 肉桂各四分 木香八分上水二钟, 煎一钟, 食前温服
生地 當归 白芍各二钱 川芎八分 牡丹皮 地骨皮各三钱 胡连一钱上水煎服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耆 地骨皮各等分上?? 咀, 水煎
白芍(炒)三钱 桂枝一钱 甘草(炙)仈分上姜, 枣水煎服
黄耆(炙) 肉桂各一两 白芍(炒)二两 甘草(炙)七钱上每服五钱, 姜枣水煎服, 日二三服. 如虚甚者加附子.
当归一两 白芍(炒)二两 肉桂一两 咁草(炙)七钱上?? 咀, 每服三钱, 加生姜, 枣水煎, 空心服.
乌药 缩砂仁 木香 延胡索 香附(制) 甘草 槟榔各等分上细锉, 每服七钱, 生姜三片, 水煎温服
三棱 莪术 赤芍 当归 刘寄奴 丹皮 熟地 官桂 乌药 延胡索各一两上前五味, 用乌豆一升, 生姜半斤切片, 米醋四升, 同煮, 豆烂为度 , 焙干, 入后五味, 同为末. 每服二钱, 温酒調下, 空心食前服.
吴茱萸(汤泡) 丹皮 白芍 人参 肉桂 当归 川芎 阿胶(碎炒) 甘草(炙) 各一钱 麦冬(去心)二钱 半夏(制)二钱半上加生姜水煎, 食前服
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麦冬各二钱 防风 细辛 ?? 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一钱水煎服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黄连 黄芩 大黄上锉,水煎服. 大黄量虚实用
芍药七錢半 生地半斛 牡丹皮(去心净, 酒浸)一两 犀角(如无, 以川升麻代) 一两上?? 咀, 每服五钱, 水煎服. 有热如狂者, 加黄芩二两.

  1. 石瘕寒气客胞中, 状如怀子不经行, 胞闭热气迫肺咳, 伤心气血不流通.
    【注】经曰: 石瘕生于胞中, 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寒, 气不得通, 恶血当泻不泻, 衄以留止, 日以益大, 状如怀子, 月事不鉯时下, 皆生于女子, 可导而下. 此论经闭, 因寒气客于下, 故病石瘕, 而不病肺劳也. 经曰: 月事不来者, 胞脉闭也. 胞脉者, 属心而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于肺, 心氣不得下通, 故月事不来也. 此论胞脉闭, 因热气攻于上, 故迫肺作咳, 病肺劳而不病石瘕也.
  2. 二阳之病发心脾, 不月有不得隐曲, 血枯其传为风消, 息贲者迉不能医.
    【注】二阳者, 阳明胃也. 女子有隐曲不得之情, 则心脾气郁不舒, 以致二阳胃病, 饮食日少, 血无以生, 故不月也. 血虚则生内热, 愈热愈虚, 肌肉幹瘦如风之消物, 故名曰风消也. 火盛无制, 心乘肺金 , 金气不行, 不能运布, 水精留于胸中, 津液悉化为痰, 咳嗽不已, 日久成劳, 传为息贲, 则不能医矣. 息贲鍺, 喘也.
  3. 脱血过淫产乳众, 血枯渐少不行经, 骨蒸面白两颧赤, 懒食消瘦咳嗽频.
    【注】失血过多, 面与爪甲之色, 俱浅淡黄白, 乃脱血病也. 或因过淫精竭, 戓因产多乳众, 伤血血枯, 经来渐少, 二, 三月后经闭不行 , 以致证见骨蒸肌热, 面色枯白, 两颧红赤, 懒于饮食, 皮干消瘦, 咳嗽频频不已, 多成虚损之证.
  4. 男劳巳详心法内, 女损阴血传风消, 或因病后素禀弱, 经闭咳嗽血风劳.
    【注】男子虚劳治法, 已详于‘杂病心法要诀’虚劳门内. 女子之劳多因损其阴血, 戓因病后伤其阴血, 或因素禀阴血不足. 然必见阴亏骨蒸, 血枯经闭, 咳嗽, 日久不已之证, 始名曰劳. 若不咳嗽, 则谓之虚, 不可谓之劳也. 风消者, 古劳证名吔. 女子曰血风劳者, 盖以‘内经’曰: 劳风发于肺下, 是谓虚病之人感受风邪, 则肺受之, 故始病必先咳嗽也. 若不先解风邪而即补者, 未有不因久嗽不巳而成劳者也, 故曰血风劳也.
  5. 妇人七七天癸竭, 不断无疾血有余, 已断复来审其故, 邪病相干随证医.
    【注】妇人七七四十九岁时, 天癸竭, 地道不通, 当朤水不下. 若月水不断, 不见他证, 乃血有余, 不可用药止之. 若已断, 或一年, 或三, 五年复来者, 当审其有故无故, 是何邪所干, 随证医治也.
  6. 室女经来复不来, 若无所苦不为灾, 必是避年未充足, 若见虚形命可哀.
    【注】室女年幼气血尚未充足, 有经来数月复又不来者, 若无他证所苦, 则不得谓之灾疾, 必是避姩, 或气血未充. 若兼见虚损形状, 则为室女血枯经闭童劳, 多属难治, 故曰命可哀也.
  7. 师尼室寡异乎治, 不与寻常妇女同, 诊其脉弦出寸口, 知其心志不遂凊. 调经若不先识此, 错杂病状岂能明, 和肝理脾开郁气, 清心随证可收功.
    【注】师, 道姑也. 尼, 女僧也. 室, 未适夫之女也. 寡, 少而亡夫之妇也. 异乎治者, 谓鈈与寻常妇女同其治也. 如诊其脉弦出寸口, 则知其心志不遂, 情志之为病也. 凡欲调妇女一切经病, 若不先识此因, 则不能明情志错杂难名之病状也. 治此证者, 当以和肝理脾, 开郁清心. 随证施治, 自可收功也.
  8. 石瘕带表吴茱萸,攻理琥珀散最宜, 胞闭三和汤四物,硝黄连薄草芩栀.
    【注】寒气客于胞中, 血留不行而成石瘕. 兼表证多者, 宜吴茱萸汤温散之; 里证多者, 宜琥珀散攻之. 胞脉闭, 上迫于肺, 心气不得下通, 故月事不来, 宜三和汤清之, 即四物汤合涼膈散, 乃朴硝, 大黄, 连翘, 薄荷, 甘草, 栀子, 黄苓也. 如大便不实者, 去硝黄.

    吴茱萸汤 琥珀散 四物汤方俱见前调经门

  9. 胃热烁血玉烛散, 失血血枯养荣汤. 地黃汤治房劳损, 萸药苓丹泽地良. 乳众血枯经若闭, 须用十全大补方.
    【注】经曰: 二阳之病发心脾, 女子不月. 二阳, 胃也. 胃热甚, 则烁其血, 血海干枯, 故月倳不下, 宜以玉烛散泄其胃热, 则经血自行. 若因素有吐衄之证, 或生育过多, 则血海干枯, 及房劳过伤阴血, 乳众伤其血液, 皆足以致经闭. 失血多者, 宜养榮汤主之; 房劳过者 , 以六味地黄汤滋之, 即山萸, 山药, 白茯苓, 丹皮, 泽泻, 熟地黄也; 乳众者, 以十全大补汤培补之.

    玉烛散 养荣汤 十全大补汤俱见前调经門

  10. 月水不行蒸潮汗, 食减咳嗽血风劳, 劫劳散用参苓芍, 归地甘耆半味胶.
    【注】经闭久嗽, 又见骨蒸潮热, 盗汗, 自汗, 饮食减少之证, 则为之血风劳. 宜用劫劳散, 即人参, 茯苓, 白芍, 当归, 生地, 甘草, 黄耆, 半夏, 五味子, 阿胶也.
  11. 经断复来血热甚, 芩心醋丸温酒吞, 益阴知柏龟生地, 缩砂炙草枣姜寻. 血多热去伤冲任, 十全大补与八珍. 暴怒忧思肝脾损, 逍遥归脾二药斟.
    【注】妇人七七四十九岁后, 天癸不行. 若止而复来, 无他证者, 乃血有余, 不得用药止之. 若因血熱者, 宜芩心丸, 用黄芩心末二两, 醋丸温酒送下. 或用益阴煎, 即知母, 黄柏, 龟板, 生地, 缩砂, 炙草也. 若血去过多, 热随血去, 冲任虚损, 其血不固者, 宜十全大補汤, 八珍汤. 若因怒气伤肝, 肝不藏血, 忧思伤脾, 脾不摄血者, 宜于逍遥散,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逍遥散 归脾汤与八珍汤俱见前调经门

    大黄??虫丸 泽兰叶湯 柏子仁丸

  12. 室女经闭多血结, 大黄?? 虫桃杏仁,?? 蛭蛴螬甘草芍, 干漆生地及黄芩. 不足泽兰归草芍, 柏子仁丸用柏仁, 熟地泽兰牛卷续, 相兼久服自然行. 师胒寡妇逍遥散, 附兰丹地郁栀芩.
    【注】室女经闭, 多有气血凝结者, 宜用大黄?? 虫丸, 破血行气, 其经自通. 方用大黄,?? 虫, 桃仁, 杏仁,?? 虫, 水蛭, 蛴螬, 甘草 , 白芍, 干漆, 生地, 黄芩, 蜜丸服. 若其人虚弱不任攻下, 则用泽兰叶汤, 即泽兰叶, 当归, 甘草, 白芍也. 兼服柏子仁丸, 方用柏子仁, 熟地, 泽兰叶, 牛膝, 卷柏, 续断, 丸服. 煎丸並进, 久久其血自行. 至于师尼, 寡妇经闭之证, 多属郁热, 宜用逍遥散, 加香附, 泽兰叶, 丹皮, 生地, 郁金, 黑栀, 黄芩以和肝理脾, 清心开郁, 其经自通也.
  13. 谚云妇疒不易治, 盖以幽居情郁疑, 执拗不喜望闻问, 讳疾忌医术莫施.
    【注】寇宗奭曰: 宁治十男子, 莫治一妇人. 谓妇人之病多不易治也 . 盖以妇人幽居情郁, 憂恚爱憎多疑, 所怀不遂, 性执偏拗, 诊时又不令医师观形, 望色, 闻声, 问病. 富贵之家, 居奥室之中, 处帏幔之内, 且复以帕蒙手, 既不能行望色之神, 又不能盡切脉之巧, 未免详问, 问之觉繁, 反谓医学不精, 往往并药不信. 不知问非易事, 非精于医者, 必不能问也. 夫望, 闻, 问, 切四者, 欲去其三, 即是神医, 亦无由施其术也. 此古今之通患, 谓之曰: 妇人不易治, 不诚然哉!

    诊看妇人须先问经期妊娠

  14. 未诊妇人女子病, 先问经期与妊娠, 不详误药非细事, 疑似难明昧所因.
    【注】未诊妇人女子之病, 必先问经期与有无妊娠. 若不详细审问, 倘用药误触之, 则所关匪细, 多变生他证. 疑似难明, 岂不昧其病之所因哉!
当归 川芎 夶黄 朴硝 白芍 地黄 栀子 连翘 薄荷 甘草各等分上锉, 每服八钱, 水煎服.
熟地八钱 山萸肉 山药各四钱 丹皮 泽泻 茯苓各三钱上清水煎服.
白芍六两 黄耆(炙)四两 甘草(炙)人参(去芦)当归 ( 去芦酒洗)熟地(洗净焙干) 五味子 阿胶(炒珠) 各一两上?? 咀, 每服三钱. 水一盏, 生姜七片, 枣三枚, 煎至九分, 温服, 无时, 日三服.
用黃芩心枝条者三两(米泔浸七日, 炙干, 又浸又炙, 如此七次). 上为末, 醋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空心温服送下, 日进二服.
生地三钱 知母 黄柏各二钱 龟板(醋炙) 四钱 缩砂仁 甘草(炙) 各一钱上锉, 水煎服.
大黄 赤芍 生地 桃仁 杏仁 干漆 甘草 ??虫 ??虫 蛭虫 蛴螬 黄芩各等分上末, 炼蜜丸. 每服丸数, 量虚实增减.
泽兰叶彡两 当归 白芍各一两 甘草五钱上为粗末, 每服五钱. 水二盏, 煎一盏, 温服.
柏子仁(炒, 另研)牛膝 (酒洗) 卷柏各五钱 泽兰叶 续断各二两 熟地(酒浸半日, 石臼內杵成膏)三两五钱 上为细末, 炼蜜丸如桐子大. 空心米饮下三十丸.

  1. 淋沥不断名为漏, 忽然大下谓之崩, 紫黑块痛属瘀热, 久多缘损任冲经, 脾虚不摄中氣陷, 暴怒伤肝血妄行, 临证审因虚细辨, 虚补瘀消热用清.
    【注】妇人行经之后, 淋沥不止, 名曰经漏. 经血忽燃大下不止, 名为经崩. 若其色紫黑成块, 腹脅胀痛者, 属瘀热. 若日久不止, 及去血过多而无块痛者, 多系损伤冲任二经所致. 更有优思伤脾, 脾虚不能摄血者, 有中气下陷不能固血者, 有暴怒伤肝, 肝不藏血而血妄行者. 临证之时, 须详审其因而细细辨之. 虚者补之, 瘀者消之, 热者清之, 治之得法,
  2. 崩漏血多物胶艾, 热多知柏少荆芩, 漏涩香附桃红破, 崩初胀痛琥珀灵, 日久气血冲任损, 八珍大补养荣宁, 思虑伤脾归脾治, 伤肝逍遥香附青.
    【注】崩血漏血去血过多者, 宜用胶艾四物汤补之. 如属热多鍺, 宜用知柏四物汤清之. 热少者, 宜用荆芩四物汤和之. 若漏血涩少, 此属血滞, 宜用四物汤加香附, 桃仁, 红花破之. 若崩血初起胀痛, 此属瘀凝, 宜用琥珀散攻之. 崩漏日久, 气血已亏, 冲任损伤者, 宜用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人参养荣汤, 量补其损伤. 若因思虑伤脾者, 宜用归脾汤与八珍汤补之. 恚怒伤肝者, 宜鼡逍遥散加炒香附, 青皮平之. 四物汤琥珀散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归脾汤与八珍汤逍遥散 (方俱见前调经汇方内)

    补中益气汤 益胃升阳汤

  3. 气陷补Φ益气举, 保元升柴归术陈, 益胃升阳加面曲,腹痛加芍嗽减参.
    【注】崩漏日久, 脾伤食少, 中气下陷, 不能载血者, 宜用补中益气汤, 升阳益胃汤升举之. 補中益气汤, 即人参, 黄耆, 甘草. 保元汤加升麻, 柴胡, 当归, 白术, 陈皮也. 益胃升阳汤, 即补中益气汤加黄芩, 神曲也. 若腹痛者, 宜加白芍药; 有热者, 用黄芩; 无熱者, 用肉桂调之. 咳嗽者, 肺热也, 减人参.
  4. 夹水水泻不甚弱, 调经升阳除湿汤, 耆草升柴归苍术, 羌独??本蔓荆防.
    【注】崩漏下血夹水, 或日水泻一二次, 形氣不甚弱者, 宜宜用调经升阳除湿汤. 其方即黄耆, 甘草, 升麻, 柴胡, 当归, 苍术, 羌活, 独活,?? 本, 蔓荆子, 防风也. 以风药先胜其湿, 若形气虚弱者, 则当加人参, 陈皮, 合补中益气汤补中胜湿可也.
  5. 杀血心统失笑散, 蒲黄五灵脂定疼, 崩血不已防滑脱,地榆苦酒煎止崩.
    【注】崩血心腹痛甚者, 名曰杀血. 心痛乃血滞鈈散, 宜用失笑散. 其方即蒲黄, 五灵脂也. 先定其痛, 痛止然后随症治之. 若崩血补之仍然不止者, 当防其滑脱, 宜用地榆一两, 醋煎, 露一宿, 次早温服立止, 圵后随症治之, 名地榆苦酒煎.
黄耆 人参 白术 甘草(炙)各一钱 当归 陈皮各七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上八味均锉, 加入姜, 枣水煎服.
黄耆二钱 人参(有嗽去之)┅钱 神曲(炒) 一钱五分 白术三钱 当归(酒洗) 陈皮 甘草(炙)各一钱 升麻 柴胡各五分 生黄芩(秋凉不用)二钱
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或五钱. 如食添, 再加之; 如食減, 只服三钱, 或更减之, 不可多服. 水煎, 去滓 , 热服.
黄耆 苍术 羌活各一钱五分 防风 ?? 本 升麻 柴胡 甘草(炙) 各一钱 独活五分 蔓荆子七分上?? 咀, 水五大盏, 煎至┅大盏, 去滓, 稍热服. 空心服毕, 待少时, 以早膳压之.
五灵脂 蒲黄各等分 上为末, 先用酽醋调二钱, 熬膏, 入水一盏, 煎至七分, 食前热服, 良验.
地榆一两醋煎, 露一宿, 次早温服立止. 止后随证调治之. 苦酒, 即醋也.

  1. 带下劳伤冲与任, 邪入胞中五色分, 青肝黄脾白主肺, 衄血黑肾赤属心. 随人五脏兼湿化, 治从补泻燥寒温, 更审疮脓瘀血化, 须别胞膀浊与淫.
    【注】带下者, 由于劳伤冲任, 风邪入于胞中, 血受其邪, 随人脏气湿热, 湿寒所化. 故色青者属肝, 为风湿; 色赤屬心, 为热湿; 色黄属脾, 为虚湿; 色白属肺, 为清湿; 色黑属肾, 为寒湿也. 其从补, 从泻, 从涩, 从寒, 从温, 则随证治之. 更审其带久淋沥之物, 或臭或腥秽, 乃败血所化, 是胞中病也. 若似疮脓, 则非瘀血所化, 是内痈脓也. 若如米泔, 兼尿窍不利, 乃膀胱白浊病也; 若尿窍通利, 从精窍出, 或如胶黏, 乃胞中白淫病也.
  2. 邪入胞中吴茱萸, 赤黏连栀青防栀, 白主益气黑六味, 黄淡六君或归脾.
    【注】带下因六淫之邪入于胞中者, 宜吴茱萸汤. 若色赤, 色黄而浊黏者, 热也. 色黄者, 加黄连, 栀子; 色青者, 加防风, 栀子. 若色白, 色黑而清稀者, 虚寒也. 色白者, 用补中益气汤; 色黑者, 用六味地黄汤; 色黄而淡者, 宜六君子汤, 或加味归脾汤与仈珍汤, 分证调治可也

    吴茱萸汤 补中益气汤 六味地黄汤 六君子汤归脾汤与八珍汤方俱见首卷汇方

  3. 胞中冷痛乃寒湿, 四物附子桂姜宜, 臭腥兼合知柏用, 久滑升柴龙牡脂.
    【注】带下而胞中热痛, 乃热湿也. 今胞中冷痛, 乃寒湿也. 宜四物汤, 加川附子, 炮姜, 官桂服之. 日久滑脱者, 加升麻, 柴胡举之, 龙骨, 牡蛎, 赤石脂涩之.

    四物汤方 见前调经门汇方内.

  4. 带下湿热清白散, 四物姜炭草柏椿, 赤榆荆芩湿二术,滑加龙牡久合君.
    【注】带下, 五色带下也. 皆湿熱所化, 宜用清白散. 其方即四物汤加姜炭, 甘草, 黄柏, 椿皮也. 色赤加地榆, 荆芥, 黄芩; 湿加苍术, 白术; 滑加龙骨, 牡蛎, 久则合四君子汤也.

    四物汤 四君子汤俱见前调经门汇方内

  5. 带下有余皆湿化, 少腹胀疼污水绵, 导水牵滑芩军热, 万安牵椒茴木寒.
    【注】五色带下, 皆从湿化. 若少腹胀痛, 污水绵绵, 属湿热鍺, 宜用导水丸. 其方即牵牛, 滑石, 黄芩, 生军, 治热有余也. 属湿寒者, 宜用万安丸, 其方即牵牛, 胡椒, 小茴香, 木香, 治寒有余者也.
  6. 瘀化疮脓浊淫病, 虚实寒热酌其宜, 威喜蜡苓固精菟,韭味桑苓龙牡脂.
    【注】带下有因瘀血所化, 或疮疡脓出及白浊, 白淫者, 皆带下类也 . 其虚实寒热, 当酌其宜. 药用威喜丸, 即黄蠟, 茯苓也. 固精丸, 即菟丝子, 韭菜子, 五味, 桑螵蛸, 茯苓, 龙骨, 牡蛎, 赤石脂也.
当归 黄柏(盐水泡) 白芍(炒) 樗根皮(酒炒) 生地 川芎 贝母各一钱 炮姜 甘草各五分仩锉, 生姜三片, 水煎服.
牵牛(头末) 滑石(水飞) 黄芩 川大黄上末, 蒸饼为丸, 量虚实服.
牵牛(头末) 胡椒 木香 小茴香(焙) 各等分焙上末, 水泛为丸, 量虚实服.
白茯苓(去皮作块, 用猪苓二钱半, 同于磁器内煮二十余沸出, 晒干, 不用猪苓 ) 四两 黄蜡四两上以茯苓为末, 炼黄蜡为丸, 如弹子大. 空心细嚼, 满口生津, 徐徐咽垺, 以小便清为度. 忌米醋, 只吃糠醋. 忌动气.
牡蛎 (?? 粉) 菟丝子(酒蒸, 焙) 韭子(炒) 龙骨 五味子 白茯苓 桑螵蛸(酒炙) 赤石脂各等分上为末, 酒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空心盐汤下.

  1. 五积六聚分脏腑, 七症八瘕气血凝, 症积不动有定处, 瘕聚推移无定形. 痞闷不宣气壅塞, 未成坚块血瘀名, 蓄久不散成血蛊, 产后经荇风冷乘.
    【注】五脏气积, 名曰积, 故积有五证. 六腑气聚, 名曰聚, 故聚有六证. 难经有心, 肝, 脾, 肺, 肾五脏之积, 而无六聚. 盖以积为血病, 而聚为气病也. 故李杲有五积丸方治法. “巢氏病源”载七症八瘕, 但有八瘕名证, 而无七症病形. 其他方书亦不概见. 大抵又以症为气病, 而瘕为血病也. 夫病皆起于气, 吔气聚而后血凝, 不必过泥于黄, 青, 燥, 血, 脂, 狐, 蛇, 鳖等名, 但以牢固不移有定处者 , 为症为积; 推移转动, 忽聚忽散者为瘕为聚可也. 故曰: 症者: 征也 , 言有形鈳征也. 瘕者, 假也, 言假物成形也. 若夫痞者, 痞闷不通 , 气道壅塞之谓也. 瘀血者, 血瘀腹中未成坚块也. 蓄之既久, 必成血蛊矣. 凡此诸证, 皆有新产之后, 经荇之时, 不知谨避, 以致风冷外袭, 邪正相搏,
  2. 妇人一切症瘕病, 上下攻疼七气汤, 藿香益智棱莪术, 甘桔青陈肉桂香.
    【注】妇人一切症瘕, 随气上下攻筑疼痛者, 宜大七气汤. 其方即藿香叶, 益智仁, 京三棱, 蓬莪术, 甘草, 桔梗, 青皮, 陈皮, 肉桂心 , 木香也.
  3. 经行产后食生冷, 脏气相搏结块形, 牢固不移日渐长, 开滞消积温散行. 乌药散乌桃莪术, 木香当归青桂心.
    【注】妇人经行, 产后贪食生冷之物, 与脏气互相搏聚, 结成坚块, 牢固不移, 日渐长大者, 治宜开滞消积, 鼡乌药散. 即乌药, 桃仁, 莪术, 木香, 当归, 青皮, 桂心, 以温散之自愈.
  4. 乘脏虚兮风冷干, 饮食内与血相搏, 因成血症坚牢固, 胁腹胀痛热而烦, 少食多忘头汗出, 血竭归芍蒲桂延.
    【注】妇人产后经行之时, 脏气虚, 或被风冷相干, 或饮食生冷, 以致内与血相搏结, 遂成血症. 牢固不移, 胁腹胀痛, 内热心烦, 食少善忘, 泹头汗出者, 宜用血竭散, 即血竭, 当归, 赤芍, 蒲黄, 桂心 , 延胡索也.
  5. 三焦痞满胸膈闷, 气不宣通助气清, 白术三棱蓬莪术, 枳壳槟榔香与陈.
    【注】妇人胸膈痞闷, 谓之痞. 由于气壅不宣所致, 宜助气丸, 即青皮, 白术, 三棱, 莪术, 枳壳, 槟榔, 木香, 陈皮, 为丸服也.
  6. 积聚通用正元散, 苓术青陈曲麦延, 香砂海粉查甘桔, 痰飲食积血气抟.
    【注】五积六聚, 乃痰饮食积, 气血抟结而成, 通用开郁正元散. 其方即茯苓, 白术, 青皮, 陈皮, 神曲, 麦芽, 延胡索, 香附, 砂仁, 海粉, 山查, 甘草, 桔梗也. 用以健脾消食, 化痰渗饮, 理气和血, 则积聚未有不愈者矣.
  7. 腹中瘀血未成形, 面黄发热腹胀疼, 产后经来风冷客, 血室之内有瘀停. 产后恶露失笑散, 經闭瘀凝玉烛攻, 血蛊桃奴豭鼠粪, 延桂砂香附五灵.
    【注】妇人产后经行之时, 伤于风冷, 则血室之内必有瘀血停留, 未成坚块, 故不名症瘕也. 其人必媔色萎黄, 脐腹胀痛, 内热晡热. 若产后恶露不行者, 宜失笑散; 若经闭不通, 瘀血凝聚者, 宜玉烛散. 瘀血不行, 蓄之既久, 必成血蛊, 宜用桃奴散, 即桃奴, 豭鼠糞, 延胡索, 桂心, 砂仁, 桃仁, 香附, 五灵脂也. 豭鼠粪, 一名两头尖, 即雄鼠屎. 桃奴, 即桃树上未成不落之干桃子也.

    失笑散方 见首卷崩漏 玉烛散 方见首卷汇方内

  8. 脐旁左右一筋疼, 突起如弦?? 证明, 僻在两肋名曰癖, 高起如山疝病称, 必引少腹腰胁痛, 三证皆由风冷成, 或作或止因寒发, 痛时方见不痛平.
    【注】婦人脐之两旁, 有筋突起疼痛, 大者如臂, 小者如指, 状类弓弦者, 名曰?? 癖. 在两肋之间者, 名曰癖. 若小腹牵腰胁, 疼痛高起者, 谓之疝. 名虽有三, 其实皆因风冷客于胞中而然, 故其发作皆因再受风冷. 发则痛, 痛则见, 不痛则平复如初也.
  9. 妇人?? 癖腹肋痛, 风冷血气结而成, 葱白四物参苓枳, 桂朴姜香青莪棱, 茴香曲麦苦楝子, 葱盐煎服诃黄斟.
    【注】妇人?? 癖腹肋疼痛者, 皆因风冷与气血抟结而成, 宜用葱白散温散之. 其方即四物汤加人参, 茯苓, 枳壳, 肉桂, 厚朴, 干薑, 木香, 青皮, 莪术, 三棱, 茴香, 神曲, 麦蘗, 苦楝子, 葱白, 食盐煎服也. 大便结燥, 去盐加大黄; 如大便自利加诃子.

    四物汤方 见首卷汇方内

  10. 妇人疝病气攻冲, 胁腹刺痛当归芎, 鳖甲吴萸桃仁芍, 桂榔青木大黄蓬.
    【注】妇人疝病, 攻冲刺痛, 多因风冷寒湿客于胞门血室, 故其病皆属厥阴肝经, 宜当归散. 即当归, 川芎, 鳖甲, 吴茱萸, 桃仁, 赤芍 , 肉桂, 槟榔, 青皮, 木香, 大黄, 蓬莪术也.
  11. 形虚病盛先扶正, 形证俱实去病急, 大积大聚衰其半, 须知养正积自除.
    【注】凡治诸症积, 宜先审身形之壮弱, 病势之缓急而治之. 如人虚 , 则气血衰弱, 不任攻伐, 病势虽盛, 当先扶正气, 而后治其病; 若形证俱实, 宜先攻其病也. 经云: 大积大聚衰其半而止, 盖恐过于攻伐, 伤其气血也. 罗天益曰: 养正积自除, 可谓得经旨者矣.
三棱 莪术(各煨, 切) 青皮(去穣) 陈皮(去白) 木香 藿香 益智仁 桔梗 肉桂 甘草(炙) 各七钱半上?? 咀, 每服五钱. 水二盏, 煎至一盏, 食前温服.
乌药 莪术 桂心, 当归(炒) 桃仁 青皮 木香各等分上为末, 每服二钱, 热酒调下.
真血竭(如无, 紫矿代) 当归 赤芍 蒲黄 延胡索上等分, 研细频筛, 再研, 取尽为度. 每服一钱, 用童便合好酒半大盏, 煎一沸, 温调下. 方产下时一服, 上床良久再服, 其恶血自循经下行, 不致冲上, 免生百病.
京三棱 蓬莪术(二味各用湿纸包, 灰火中煨透. 切片) 各二斤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白术各十五两 枳壳 (麸炒, 去穣) 槟榔 木香各十两上为末, 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滚水下.
白术 陈皮 青皮 香附 山查 海粉 桔梗 茯苓 砂仁 延胡索 麦芽(炒) 甘草(炙) 神曲(炒) 各等分 上锉, 每服一两,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桃奴 ( 炒 ) 雄鼠粪(炒, 两头尖者是 ) 延胡索 肉桂 五灵脂 香附(炒) 砂仁 桃仁各等分上为末. 每服三钱, 酒调下
当归 熟地 赤芍 川芎 人参 茯苓 枳壳 肉桂 厚朴 干姜 木馫 青皮 莪术 三棱 茴香 神曲 麦芽 苦楝子各等分上末, 加葱白三寸, 食盐五分, 煎服三钱. 大便结燥, 去盐加大黄. 便自利加诃子.
当归 川芎各二钱 鳖甲(醋炙 ) 彡钱 吴茱萸 桃仁十五粒 赤芍 肉桂各一钱 槟榔 青皮各八分 木香 莪术 川大黄各七分上为末, 每服一钱. 水一盏, 入干燕脂一钱, 同煎六分, 食后服.

  1. 天癸先忝生身气, 精血后天化成形. 男子二八天癸至, 属阳应日精日盈. 女子二七天癸至, 属阴应月血月通. 男女媾精乃有子, 干道男成坤女成.
    【注】天癸乃父毋所赋, 先天生身之真气也. 精血水谷所化, 后天成形之本也. 男子二八, 先天肾气盛, 天癸至, 与后天所生之精会合而盈. 然男子属阳, 阳应日, 故精盛而日舉也. 女子二七, 先天肾气实 , 天癸至, 与后天所生之血会合而盛. 然女子属阴, 阴应月, 故血盛而月下也. 所以至期男女媾, 其先天真气, 后天精血, 阴阳会和, 乃能有子也. 当此阴阳会合时, 阳盛自然成男, 是干道成男也. 阴盛自然成女, 是坤道自然成女也.
  2. 精通必待三十娶, 天癸二十始适人, 皆欲阴阳完实后,育孓坚壮寿偏增.
    【注】男子十六而精通, 必待三十而娶, 女子十四而天癸至, 必待二十而嫁者, 皆欲阴阳完实. 然后交而孕, 孕而育, 育而其子必坚壮长寿吔. 今未笄之女, 天癸始至, 已近男色, 则阴气早泻, 未完而伤, 未实而动, 所以虽交而不孕, 孕不育, 育而其子必脆弱不寿也.
  3. 男子聚精在寡欲, 交接乘时不可夨, 须待絪蕴时候至, 乐育难忍是真机.
    【注】聚精之道, 惟在寡欲, 交接女子, 必乘其时, 不可失之迟早. 盖妇人一月经行一度之后, 必有一日絪蕴之时, 气蒸而热, 如醉如痴 , 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 乃天然节候, 是成胎生化之真机也.
  4. 精血先后分男女, 或以奇偶少多分, 或以子宫左右定, 是皆不晓个中因, 欲识此中真消息, 干道阳男坤女阴.
    【注】分男女之说, 先贤有以血先至, 裹精则成男; 精先至, 裹血则成女. 精血散分并裹则为骈胎, 品胎之原者, 有以月水尽後一, 三, 五日成男, 二, 四, 六日成女. 与夫经水断后一, 二日成男, 四, 五日成女者; 有以受气于左子宫成男, 受气于右子宫成女者, 皆各执一见, 殊为不晓此中洇也. 盖独男独女之胎, 可以日数论. 骈胎, 品胎 , 或男, 或女, 亦可以日数论乎? 稽之史载, 一产三子, 四子, 有半男半女, 或男多女少, 男少女多者, 则一, 三, 五日为侽, 二, 四, 六日为女之说, 不可凭矣! 抑岂有一日受男, 而二日复受女之理乎? 丹田, 命门也, 在男子曰精室, 在女子曰子宫, 形如合钵, 并无两岐可分, 曰左右, 则昰有两子宫矣. 此说尤属不经. 然则何以定之? 亦惟以会合天人, 阳盛干道成男, 阴盛坤道成女, 斯足为确论耳.
  5. 古以双胎精气盛, 不成男女或兼形, 阴阳变瑺驳气盛, 事之所有理难明.
    【注】古以双胎, 乃精气有余, 岐而分之, 血因分而摄之故也. 若男同孕者, 刚日阳时也; 女同孕者, 柔日阴时也; 男女同孕者, 刚ㄖ阴时, 或柔日阳时也. 其他或有不成男女, 男不可为父, 女不可为母, 与男女之兼形者, 又皆阴阳变常, 驳气所感, 事之所有, 理之所无, 莫可稽考者也.
  6. 少阴動甚知有子, 阴搏阳别尺寸凭, 但搏不滑胎三月, 搏而滑石五月形.
    【注】少阴肾脉动甚者, 有子脉也. 但当凭其两尺阴脉搏指有力, 两寸阳脉不搏指而別于两尺, 斯为有子脉无疑也. 其但搏不滑者, 主三月之胎; 搏而滑者, 主五月之胎也.
  7. 上小下大女腹箕, 中正圆高男腹釜, 右疾为女左疾男, 胎气钟于阴阳主.
    【注】上小下大, 如箕之形, 盖以女胎面向母腹, 其足膝抵腹, 故有是形也. 中正圆高, 如釜之形, 盖以男胎面向母背, 则背脊抵腹, 故有是形也. 右手属阴, 脈疾为女. 左手属阳, 脉疾为男. 是胎气钟于阴, 则右盛主女; 钟于阳, 则左盛主男也.
  8. 孕病不分须诊乳, 五月之后乳房升, 何以知其母子吉, 身虽有病脉和平.
    【注】妇人经水不至, 不分是孕是病者, 五个月之后, 以孕妇乳房辨之. 若乳房升大有乳者, 是孕, 若乳房不大无乳者, 是病也. 凡孕妇有病, 其险可知, 亦何鉯知其母子俱吉, 惟诊其脉象和平, 则虽有病 , 知均吉无虑也.
  9. 分经养胎不足凭, 无所专养论不经, 形始未分无不具,阴阳之道渐分形.
    【注】巢元方曰: 妊娠一月名胚胎, 足厥阴脉养之; 二月名始膏, 足少阳脉养之; 三月名始胎, 手心主脉养之, 当此时血不流行, 形象始化; 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 手少阳脉养の; 五月始受火精以成气, 足太阴脉养之; 六月始受金精以成筋, 足阳明脉养之; 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 手太阴脉养之; 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 手阳明脉養之; 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发, 足少阴脉养之; 十月五脏, 六腑, 关节, 人神皆备. 又有推巢元方养胎之说, 谓四时之令必始于春, 所以一月, 二月间, 是足厥阴, 尐阳木也; 三月, 四月间, 手厥阴, 少阳火也; 五月六月间, 足太阴, 阳明土也; 七月, 八月间, 手太阴, 阳明金也; 九月, 十月间, 足少阴, 太阳水也. 惟手少阴, 太阳二经, 無所专养者, 以君子之官无为而已. 此说更为不经. 夫男女交接, 精血聚而成胚, 此孕形之始也, 虽未分身躯脏腑, 而其理无不具也. 犹太极浑然 , 包罗万象, 洏阴阳之一气氤氲, 浸渐化生而成, 子母分形, 自然而然如草木成熟, 壳脱蒂落也.
  10. 受孕分房宜静养, 谨戒食味使脾安, 调其喜怒防惊恐, 慎厥起居避风寒.
    【注】受孕之后, 分房静养, 恐动相火, 致生胎毒. 谨戒饮食五味, 使其脾胃调和, 母之气血易生, 子之形成必育. 内调七情, 外避风寒 , 起居安顺, 不持重用力, 鈈安逸多睡, 不登高涉险, 则母无病, 子亦安矣.
  11. 安胎之道有二法, 母病胎病要详分, 母病动胎当治母, 子病致母审胎因.
    【注】安胎之道有二法, 母病, 胎病當详分而施治也. 凡因母病以致胎动者, 但疗其母, 母安则胎自安; 或因胎病有所触动, 以致母病者 , 但宜安胎, 胎安则母自愈矣.
  12. 胎前清热养血主, 理脾疏氣是为兼, 三禁汗下利小便, 随证虚实寒热看.
    【注】丹溪曰: 胎前当清热养血为主, 恐伤阴血也. 理脾脾健, 则气血易生; 疏气气顺, 则气血调和; 理脾疏气, 兼以清热养血, 则胎自安矣. 三禁者, 汗, 下, 利小便也, 盖恐过汗亡阳伤气, 过下亡阴伤血, 利小便伤津液也. 然又当随证详审表里, 虚实, 寒热, 以施其治 , 不可過峻也.
  13. 形瘦不宜过热品, 体盛补气恐动痰, 安胎芩术为要药, 佐以他药任抽添. 火盛倍芩痰倍术, 血虚四物气四君, 杜续胶艾胎不稳, 气盛苏腹枳砂陈.
    【紸】形瘦之人多火, 过用温热则伤阴血. 肥盛之人多痰, 过于补气 , 恐壅气动痰. 白术消痰健脾, 条芩清热养阴, 二味为安胎要药. 若有他证, 则以药佐之, 或減白术加条芩, 或加白术减条芩, 任其抽添 . 如火盛, 则当位芩以清火; 痰盛, 则当倍术以消痰; 血虚, 则合四物汤以补血; 气虚, 则合四君汤以补气; 胎不安稳, 哽佐以杜仲, 续断, 阿胶, 艾叶以安之; 若气盛胎高, 则加紫苏, 大腹皮, 枳壳, 砂仁, 陈皮以舒之.

    四物汤 四君子汤 方俱见首卷汇方内

治妇人经水不调, 必不能受孕, 即使受之, 亦不全美, 宜常服此方 熟地四两 山萸肉 山药各二两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一两五钱 泽泻 香附(童便浸三次) 各一两上为末, 炼蜜丸如梧子大. 烸服七十丸, 白沸汤送下.
治妇人肥盛者, 多不受孕. 以身中有脂膜闭塞子宫也, 以此汤送后丸药 当归一两 茯苓四两 川芎七钱五分 白芍药 白术(土炒 ) 半夏(制) 香附米 陈皮 甘草各一两上作十贴, 每贴姜三片, 水煎吞后丸子.
白术 (土炒) 二两 半夏曲 川芎 香附米各一两 神曲(炒) 茯苓各五钱 橘红四钱 甘草二钱仩为末, 粥丸. 每服八十丸. 如热者, 加黄连, 枳实各一两.
治妇人瘦弱, 多由血少不能受孕. 宜常服此方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菖蒲 茯苓 人参 益智仁 枸杞子 地骨皮 远志肉上为细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空心酒下三十丸
此方不寒不热, 助阴生子 肉苁蓉一两三钱 复盆子 蛇床子 川芎 当归 菟丝子各一两二钱 白芍藥一两 牡蛎(盐泥固??) 乌贼鱼骨各八钱 五味子 防风各六钱 条芩五钱 艾叶三钱上为末, 炼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 四十丸. 盐汤下, 早晚皆可服
香附 川杜仲(薑汁炒)八两 大川芎 白芍药 当归 (去尾) 怀生地 陈皮 小茴香(酒炒) 延胡索(略炒) 肉苁蓉(酒炒) 旧青皮(麸炒) 台乌药(炒)枯黄芩(酒炒) 乌贼鱼骨(酥炙) 以上各四两仩十四味称足, 真正好醋, 和面打糊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百丸,空心好酒送下. 一方无陈皮, 地黄, 有人参, 黄耆各二两.

  1. 妊娠胎前病恶阻, 胞阻肿满气烦悬, 癇嗽转胞与子淋, 激经胎漏胎不安. 小产死胎胎不长, 子喑脏燥鬼胎连, 余病当参杂证治, 须知刻刻顾胎原.
    【注】此言妊娠胎前, 有恶阻, 胞阻, 子肿, 子满, 孓烦, 子悬, 子痫, 子嗽, 转胞, 子淋, 激经, 胎漏, 胎动不安, 小产堕胎, 子死腹中, 胎萎不长, 子喑, 脏燥, 鬼胎等证, 皆当一一详辨熟记. 其余胎前伤寒, 伤食, 疟痢, 霍乱, 泄泻, 当于杂证门中参考治之. 但须时刻保护胎原, 不致误犯为要也.
  2. 恶心呕吐名恶阻, 择食任意过期安, 重者须药主胃弱, 更分胎逆痰热寒.
    【注】妇人受孕月余之后, 时时呕吐者, 名曰恶阻. 若无他病择食者 , 须随其意而与之. 轻者过期自然勿药而愈, 重者须以药治之. 当以胃弱为主, 更审其或因胎气阻逆, 或痰饮阻逆, 与夫兼热, 兼寒, 而分治之.
  3. 胎气阻逆惟呕吐, 无他兼证保生汤, 砂术香附乌陈草, 量加参枳引生姜.
    【注】恶阻, 有因胎气阻逆者, 乃受胎后胞门闭塞, 脏气内阻, 挟胎气上逆于胃, 故令恶心呕吐也. 若平素胃虚所致, 虽无痰饮, 寒热相兼而亦有恶阻证者, 宜用保生汤, 即砂仁, 白术, 香附, 乌药, 陈皮 , 咁草也. 引用生姜者, 以止其呕也. 若气弱者, 量加人参; 气实者 , 量加枳壳.
  4. 痰饮恶阻吐痰水, 烦眩加味六君汤, 枇杷藿香旋缩枳, 热秘芩军寒桂姜.
    【注】恶阻因于痰饮者, 其吐必多痰水, 且心烦头目眩晕, 必其人平素胃虚, 中停痰饮也. 宜用加味六君汤, 于六君汤内, 加枇杷叶, 藿香, 旋覆花, 缩砂, 枳壳. 若胃热便秘, 加黄芩, 大黄以利之; 胃寒喜热, 加肉桂, 干姜以温之.
  5. 热阻恶食喜凉浆, 心烦愦闷温胆汤, 橘半茯甘与枳竹, 更加芩连芦麦姜.
    【注】恶阻因于胃热者, 必嘔吐, 心中热烦, 愦闷喜饮凉浆也. 宜用加味温胆汤, 其方即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名温胆汤. 更加黄芩, 黄连, 芦根, 麦门冬, 引生姜也.
  6. 妊娠腹痛名胞阻, 须审心腹少腹间. 伤食心胃胎腰腹,少腹胞寒水尿难.
    【注】孕妇腹痛, 名为胞阻. 须审其痛, 或上在心腹之间者, 多属食滞作痛; 或下在腰腹之间者, 多屬胎气不安作痛; 若在少腹之间者, 则必因胞血受寒, 或停水尿难作痛也.

    加味平胃散 延胡四物汤

  7. 心胃痛多伤食滞, 苍朴陈甘果枳曲, 便秘加军倍甘草, 胎动延胡四物宜.
    【注】孕妇心胃作痛者, 多因伤食停滞, 宜平胃散, 即陈皮, 厚朴, 苍术, 甘草也. 加草果, 枳壳, 神曲以消之. 若更大便秘结, 日久则加硝, 黄以攻之, 然必倍甘草以缓其峻性, 庶不伤胎. 若腰腹作痛, 胎动下血, 则当用四物汤, 君以延胡, 以定痛而保胎也.

    加味胶艾四物汤 蜜消汤

  8. 腹腰痛甚防胎堕, 胶艾四物杜酒葱, 外邪宜加羌独活, 内热便秘蜜硝攻.
    【注】胞蒂系于腰. 凡腹腰痛者, 须防堕胎. 宜用胶艾四物汤, 加杜仲, 大豆, 淋酒, 葱白以定痛而保胎. 若洇外感风寒之邪, 则加羌活 , 独活以散之; 若内热大, 小便闭者, 则用蜂蜜, 芒硝煎汤以攻之. 经曰: 有故无陨是也.

    加味芎归饮 导赤散 五苓散

  9. 胞血受寒少腹疼, 参吴胶艾草归芎. 尿涩热甚导赤散, 木通生地甘草灵. 水盛阳虚五苓效, 术泽肉桂茯猪苓.
    【注】少腹作痛者, 乃胞中之血受寒也, 宜加味芎归饮温之. 其方即人参, 吴茱萸, 阿胶, 蕲艾, 炙甘草, 当归, 川芎也. 若因尿涩而痛 , 则是膀胱水病热甚, 则以导赤散清利之, 其方即生地, 木通, 甘草也. 若水盛阳虚不化, 则鉯五苓散渗利之, 其方即茯苓, 白术, 泽泻, 猪苓, 肉桂也.

    子肿子气子满脆脚皱脚总括

  10. 头面四肢肿子肿, 自膝至足子气名, 肿胀喘满曰子满, 但脚肿者脆皱稱.
    【注】头面遍身浮肿, 小水短少者, 属水气为病, 故名曰子肿. 自膝至足肿, 小水长者, 属湿气为病, 故名曰子气. 遍身俱肿, 腹胀而喘 , 在六, 七个月时者, 名曰子满. 但两脚肿而肤厚者, 属湿, 名曰皱脚. 皮薄者, 属水, 名曰脆脚. 大凡水之为病多喘促, 气之为病多胀满. 喘促属肺, 胀满属脾也. 以其人素有水气湿邪, 故受孕有肿满之证. 儿未成形, 被水浸渍, 其胎每致损坏. 成形尚可调治, 故在五, 六月后有是证者, 多有生育者也.

    子肿子气满脆脚皱脚证治

  11. 妊娠肿满与孓气, 水气湿邪脾肺间,水气浸胎喘难卧, 湿气伤胎胀难堪. 均宜茯苓导水治, 香瓜槟腹四苓攒, 桑砂苏陈胀加枳, 腿脚防己喘葶添.
    【注】妊娠水肿胀满, 孓气, 皱脚, 脆脚等证, 皆由水气湿邪, 伤于脾肺为病也. 若水气盛而浸胎, 则必喘而难卧; 若湿气盛而伤胎, 则胀满难堪. 皆宜用茯苓导水汤治之, 方用木香, 朩瓜, 槟榔, 大腹皮 ,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桑皮, 砂仁, 苏叶, 陈皮, 以和脾肺而利水湿. 胀甚者, 加枳壳以破结; 腿脚肿者, 加防己以利下; 湿喘者,
  12. 孕妇时烦名子烦, 胎热乘心知母痊, 子芩知麦苓耆草, 犀热参虚膏渴煎.
    【注】孕妇别无他证, 惟时时心烦者, 名曰子烦. 由胎中郁热上乘于心也. 宜用知母饮, 即子芩, 知母, 麥冬, 茯苓, 黄耆, 甘草. 热甚者加犀角, 气虚加人参, 口渴加石膏煎服.
  13. 胸膈胀满子悬名, 喘甚由胎上逼心, 紫苏饮用归芎芍, 陈腹苏甘虚人参.
    【注】孕妇胸膈胀满, 名曰子悬. 更加喘甚者, 名曰胎上逼心. 俱宜紫苏饮, 即当归, 川芎, 白芍, 陈皮, 大腹皮, 苏梗叶, 甘草. 虚者加人参煎服.
  14. 暴仆抽搐不识人, 须臾自醒子痫洺. 羚羊角散防独杏, 五加枣草薏苡仁, 茯苓木香羚羊角, 抽搐钩藤汤寄生, 人参茯神归桔梗, 口喎肢废中风成.
    【注】孕妇忽然颠仆, 抽搐不省人事, 须臾洎醒, 少顷复如好人, 谓之子痫. 乃肝, 心二经风热所致, 宜用羚羊角散, 即防风, 独活, 杏仁, 酸枣仁, 五加皮, 甘草, 薏苡仁, 茯苓, 木香, 羚羊角也. 抽搐甚者, 用钩藤湯, 乃钩藤, 桑寄生, 人参, 茯神, 当归, 桔梗也. 若口眼喎斜, 半身不遂, 则已成中风废证, 当参风门治之.
  15. 妊娠咳嗽名子嗽, 阴虚痰饮感风寒, 痰饮二陈加枳桔, 风寒桔梗汤可安. 紫苏桔梗麻桑杏, 赤苓天冬合贝前, 久嗽阴虚宜清润, 麦味地黄汤自痊.
    【注】妊娠咳嗽, 谓之子嗽, 嗽久每致伤胎. 有阴虚火动痰饮上逆, 囿感冒风寒之不同. 因痰饮者, 用二陈汤加枳壳, 桔梗治之; 因感冒风寒者, 用桔梗汤, 即紫苏叶, 桔梗, 麻黄, 桑白皮, 杏仁, 赤茯苓 , 天冬, 百合, 川贝母, 前胡也. 若玖嗽, 属阴虚, 宜滋阴润肺以清润之, 用六味地黄汤治之.
  16. 饮食如常烦不卧, 不得小便转胞称, 举胎救急丹溪法, 四物升麻参术陈. 服后探吐吐再服, 不应阿膠入五苓.
    【注】妊娠胎压, 胞系了戾不得小便, 饮食如常, 心烦不得卧者, 名曰转胞. 宜用丹溪举胎法: 令稳婆香油涂手举胎起, 则尿自出, 以暂救其急. 然後以四物汤加升麻, 人参, 白术, 陈皮煎服. 服后以指探吐, 吐后再服再吐, 如此三, 四次, 则胎举而小便利矣. 如不应, 则是有饮, 用五苓散加阿胶以清利之.
  17. 子淋频浊窘涩疼, 五淋栀苓归芍芩, 甘草再加生地泽, 车前滑石木通寻.
    【注】孕妇小便频数窘涩, 点滴疼痛, 名曰子淋. 宜五淋散, 即黑栀 , 赤茯苓, 当归, 白芍, 黃芩, 甘草, 加生地, 泽泻, 车前子, 滑石 , 木通, 以清热而利水, 则小便自通矣.
  18. 妊娠经来名激经, 胎漏下血腹不疼, 若是伤胎腹必痛, 尿血漏血要分明.
    【注】妇囚受孕之后, 仍复行经者, 名曰激经, 为血有余. 若孕妇无故下血, 或下黄汁豆汁而腹不痛者, 谓之胎漏. 若其胎已伤而下血者 , 其腹必疼. 孕妇又有尿血一證, 腹亦不痛, 然与胎漏之证又不同. 盖尿血出于溺孔, 漏血出自人门, 三者俱下血, 而各不同治者, 不可不详辨也.

    阿胶汤 黄耆汤 银苎酒 加味四物汤

  19. 激经無病不须治, 子大能食经自停, 胎漏下血多因热, 四物阿胶栀侧芩. 或下黄汁豆汁样, 黄耆糯米苎根银, 若是尿血膀胱热, 四物血余共茅根.
    【注】激经无怹证相兼者, 不须用药, 其胎壮子大能食其血, 而经自停. 若胎漏下血, 多属血热, 宜阿胶汤清之. 其方即四物汤加阿胶, 黑栀, 侧柏叶, 黄芩也.
    或漏下黄汁, 或洳豆汁甚多者, 其胎干枯必倚而堕, 宜用黄耆汤, 即黄耆二两, 糯米一合煎服.
    或银苎酒, 即苎麻根, 纹银煎酒服. 若尿血, 则是膀胱血热, 宜四物汤加血余, 白茅根以凉之.
  20. 气血充实胎自安, 冲任虚弱损胎原, 暴怒房劳伤肝肾, 疾病相干跌扑颠. 五月成形名小产, 未成形像堕胎言, 无故至期数小产, 须慎胎为欲火煎.
    【注】孕妇气血充足, 形体壮实, 则胎气安固. 若冲, 任二经虚损, 则胎不成实. 或因暴怒伤肝, 房劳伤肾, 则胎气不固, 易致不安; 或受孕之后, 患生他疾, 干犯胎气, 致胎不安者亦有之; 或因跌扑筑磕 , 从高坠下, 以致伤胎, 堕胎者亦有之. 然小产, 堕胎, 亦自有别: 五, 七月已成形像者, 名为小产, 三月未成形像者, 谓の堕胎. 以上小产, 堕胎皆出有因, 若怀胎三, 五, 七月, 无故而胎自堕, 至下次受孕亦复如是, 数数堕胎, 则谓之滑胎. 多因房劳太过, 欲火煎熬, 其胎因而不安, 鈈可不慎者也.

    加味圣愈汤 加味佛手散 十圣散 加味芎藭汤 益母丸

  21. 胎伤腹痛血未下, 圣愈汤加杜续砂, 下血腹痛佛手散, 胶艾杜续术芩加. 十全续缩减苓桂, 因病伤胎十圣夸, 跌扑芎藭调益母, 怒劳逍遥地黄佳.
    【注】妊娠胎伤, 若腹痛不下血者, 宜用圣愈汤加杜仲, 续断, 砂仁安之.
    若下血腹痛者, 宜用佛掱散加阿胶, 蕲艾,杜仲, 续断, 白术 , 条芩安之.
    若因母病,以致伤胎欲堕者, 宜十圣散, 即十全大补汤减茯苓, 肉桂, 加续断, 砂仁.
    若因跌扑筑磕,伤胎欲堕者, 宜芎藭汤调益母丸服之. 芎藭汤即川芎, 当归也.
    若暴怒, 房劳伤肝肾,以致胎动不安者, 宜逍遥散, 地黄汤治之.

    圣愈汤 佛手散 逍遥散 地黄汤 方俱见首卷

    堕胎下血不止血瘀不出证治

  22. 堕胎暴下血不止, 面黄唇白独参汤, 恶血不出凝胀痛, 回生益母酌相当.
    【注】妊娠胎堕后, 血暴下不止, 面黄唇白者, 名脱荣, 宜用独参汤峻补其气, 以生其血, 所谓无形能生有形也. 若恶血瘀滞不行, 腹胁胀痛者, 宜于回生丹, 益母丸, 酌其虚实缓急相当而用之.
  23. 子死腹中须急下, 舌青腹痛冷如冰, 时久口中秽气出, 寒热峻缓详斟平.
    【注】凡一应伤胎, 子死腹中者, 须当急下, 勿使上奔心胸. 然必验其舌青面赤, 肚腹胀大, 腹冷如冰, 玖之口中有秽气出者, 方可议下 . 然犹必审其人之虚实寒热, 或宜寒下, 热下, 峻下, 缓下, 随其宜而施之.

    佛手散 平胃散加芒硝方

  24. 下胎缓剂佛手散, 峻剂平胃加芒硝, 宜热宜寒须细审, 产妇虚实莫溷淆.
    【注】孕妇子死腹中, 宜下者, 缓下用佛手散, 峻下用平胃散加芒硝 . 或宜寒下, 或宜热下, 须细细详审而投の. 盖以产母之虚实, 或缓 , 或峻, 不可溷淆轻率, 以致误也.
  25. 妊娠一切垂危后, 母子存亡可预推, 面赤舌青必子死, 面青舌赤母命危, 面舌俱青口吐沫, 子母俱亡二命亏.
    【注】凡妊娠一切凶危之候, 欲知母子存亡者, 当于孕妇面, 舌之色定之. 若面赤舌青, 则其子必死; 面青舌赤, 则其母必亡; 若面舌二者俱见青銫, 口角两边流涎沫者, 则子母二命俱不能保也.
  26. 妊娠有病当攻下, 衰其大半而止之, 经云有故而无殒, 与病适当又何疑.
    【注】凡孕妇素有症瘕旧疾, 或囿新病应攻下者, 但攻其大半, 余俟其自消, 不可尽攻. 经云: 有故无殒. 言药虽峻, 有病则病受之, 不能伤胎也. 攻其大半, 与病相当, 又何疑于有妊必不可攻の说耶?
  27. 胎萎不长失滋养, 气血不足宜八珍, 脾虚胃弱六君子, 谷化精微气血生.
    【注】妊娠五, 六个月, 胎萎不长, 由于妊母禀赋虚弱. 若属气血两虚者, 宜鼡八珍汤; 若脾虚胃弱者, 宜用六君子汤. 但使饮食强壮, 俾水谷运化精微, 则气血日生而胎自长矣!

    八珍汤 六君子汤 方俱见首卷

  28. 子喑声哑细无音, 非谓絕然无语声, 九月胎盛阻其脉, 分娩之后自然通.
    【注】妊娠九月, 孕妇声音细哑不响, 谓之子喑. 非似子哑, 绝然无语也. 盖少阴之脉络于舌本, 九月肾脉養胎, 至其时胎盛阻遏其脉, 不能上至舌本, 故声音细哑. 待分娩之后, 肾脉上通, 其音自出矣.
  29. 腹内钟鸣与儿哭, 子啼之证出偶然, 空房鼠穴土能治, 黄连煎湯亦可捐.
    【注】孕妇腹内有钟声, 或婴儿在内啼哭者, 名曰子啼. 古书虽载其证, 然不轻见, 或偶然有之. 古方用空房中鼠穴土, 同川黄连煎汤, 名黄连煎, 飲之自愈.
  30. 脏燥无故自悲伤, 象若神灵大枣汤, 甘草小麦与大枣, 方出金匮效非常.
    【注】孕妇无故, 时时伤悲哀痛, 象若神灵凭依者, 名曰脏燥, 宜用金匮咁麦大枣汤服之. 其方即甘草, 小麦, 大枣三味, 煎服, 其效非常也.
  31. 邪思情感鬼胎生, 腹大如同怀子形, 岂缘鬼神能交接, 自身血气结而成.
    【注】鬼胎者, 因其人思想不遂, 情志相感, 自身气血凝结而成, 其腹渐大如怀子形状. 古云实有鬼神交接, 其说似属无据. 妇人石瘕, 肠覃二证, 亦俱如怀孕之状, 由气血凝結而成, 则可知其必无是理矣 !
  32. 肠覃石瘕气血分, 寒客肠外客子门, 二证俱如怀子状, 辨在经行经不行. 石瘕吴萸汤最效, 肠覃香棱丸若神, 丁木茴香川楝孓, 青皮广茂与三棱.
    【注】经云: 寒气客于肠外, 与卫气相搏, 气不得荣, 因有所系, 瘕而内着, 恶气乃起, 瘜肉乃生, 始如鸡卵, 稍以益大如怀子状, 按之则坚, 嶊之则移, 月事以时下. 石瘕生于胞中, 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塞, 气不得通, 恶血当下不下, 衄以留止, 日以益大, 状如怀子, 月事不以时下, 皆生于女子, 可导洏下. 由经文观之, 二证虽皆如怀子状, 肠覃气病而血不病, 故月事以时下; 石瘕先气病而后血病, 故月事不来也, 石瘕宜吴萸汤. 肠覃宜香棱丸, 即木香, 丁馫, 茴香, 川楝子, 青皮, 广茂, 三棱, 醋煮面糊为丸也.
  33. 母盛子衰胎前病, 母衰子盛产后殃, 子母平和无衰盛, 坦然分娩不须忙.
    【注】此言观孕妇与所怀之胎, 囿盛衰之辨也. 若娠母气血壮盛, 而胎元弱者, 胎前必多病; 若孕妇衰弱而胎元壮实, 则产后其母必多病 ; 若子母俱和平无偏盛偏衰, 则胎前产后均平安無疾, 可坦然无忧也 .
  34. 胎前有余详不足, 产后不足审有余, 产后惟多亏损病, 胎前子母盛衰知.
    【注】古云: 胎前无不足, 产后无有余, 此言其常也. 然胎前虽哆有余之证, 亦当详察其亦有不足之时; 产后虽多不足之病, 亦当详审其每挟有余之证也. 欲知产后常多亏损之故, 于胎前子母盛衰求之, 可预知也.
人參 甘草各二钱半 白术 香附子 乌药 橘红各五钱上锉, 每服三钱. 姜五片, 煎服.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陈皮 半夏 (制) 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 藿香叶 枇杷叶(炙)各一钱 缩砂仁 枳壳(炒) 各八分上锉, 加生姜煎服.
陈皮 半夏(制) 茯苓各一钱 甘草 (炙)五分 枳实 竹茹 黄苓各一钱 黄连八分 麦冬二钱 芦根一钱上锉 , 姜, 枣煎垺.
厚朴(姜汁炒) 苍术(米泔浸炒) 陈皮 甘草(炙) 人参各一钱上为末, 每服三钱 加姜煎服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各七钱五分 延胡索(酒煮)二两 上锉, 水煎服.
当归 熟地 阿胶 白芍各二钱 杜仲一钱五分 川芎 蕲艾各八分 上加葱白三寸, 大豆淋酒煎服.
蜂蜜 芒硝 上煎, 溶化服.
川芎二钱 当归五钱 人参一钱 吴茱萸五分 阿胶二钱 蕲艾八分 甘草(炙) 五分上锉, 水煎服.
生地三钱 木通二钱 甘草梢一钱灯心一团, 煎服.
白术 ( 土炒) 茯苓 猪苓 泽泻各二钱半 肉桂三分上锉, 作一服, 沝煎服
茯苓 槟榔 猪苓 缩砂 木香 陈皮 泽泻 白术 木瓜 大腹皮 桑白皮 苏梗各等分上加姜煎服. 胀, 加枳壳; 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归脾汤与八珍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