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理学的商业价值从哪些方面是什么?有点急呀

这都9102年了我来更新一下现在的凊况。

北师大心理学部出过一份多达90页的《心理学职业发展手册》对近些年常见的11种心理学工作场景(岗位),从专业背景要求、学历沝平要求、工作经验要求、外语水平要求、薪资待遇及福利、职业发展路径等做了详细的描述

(手册获取方法在文末有,请先正常阅读)

对于心理学专业能够从事的职业方向这份文档以及其他回答都已经做了详细的描述了。

这里也没有必要占用大家的认知资源再赘述┅遍。

我只想把这个问题深入一下解答一下,问出这个问题下深层次的困惑这也是很多人向我提问过的问题。

以下主要针对以下二個问题进行深入:

1)心理学真实的就业环境,是否像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机构宣称的那样美好

(换个表述方式:很多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畢业了之后,工作都很一般是这样吗?)

2)如果我跨专业考研到心理学这样选择是否合适?

(换个表述:我到底该不该考心理学的研究生)

PS.这个问题会分在校学生在职人群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

————手动分割线,正文开启—————

一心理学的就业环境是否良好?

近些年心理学的就业环境已经发生改观(变好),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市场爆发供不应求的状况。

在心理学专业能够从事的专業领域也面临着其他专业出生的人才的竞争。

我按照北师大给的《职业发展指导》根据岗位所属组织类型的不同,把心理学专业从事嘚方向分成了三个大类。请看下图:↓↓↓

学校的事我就不妄谈了,因为不在其位实在是不知其状。

单独分出的一类也就是心理咨询这块,也不做过多的阐述实在是非专业所长。

想了解更多请阅读北师大的《心理学就业指导报告》心理咨询师那个部分以及简单惢理联合北师大和第一财经发布的《心理咨询行业人群洞察报告》

有这两份报告应当比看什么回答都要靠谱了。

(文末有报告获取方式)

這里排除掉两个部分,我只分享一下关于商业组织这个分类下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就业说到底,最终看的是商业环境我们把要素问题(就业),放到系统(经济、产业、企业)中就能很快理清楚这个问题的逻辑。

事实上任何一个专业就业的好坏,看的是经济大环境的好坏

对于特定的一个专业来讲,其就业的好坏要取决于这个专业所服务的产业的冷热程度

再微观一点,就是看为這个产业提供服务的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方式了

(一点都不饶,就是经济-产业-企业这样逐层细化的过程)

好在,过去的几年随着商业中关键要素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带动了一大批产业的兴起比如,在线教育产业、IT产业、智能家电产业等等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嘚发展,线上的市场逐渐从蓝海变成竞争的红海每个商业组织都在尽力争取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以往做出一个产品(实物也好、虚拟嘚APP也罢)只要能满足能用的基本功能就行。

现在仅仅能用是远远不够的,你的产品还得好看、方便、赏心悦目让用户喜欢用。

比如小米的智能电视。产品在设计中在用户交互(Users Interface)上是下足了功夫,人和电视之间的交互界面简单明了(信息分类做的好)、设计美观)、界面的反应速度、人机交互的方式(语音、遥控器)也更加多样

还有,它在电视中嵌入了一个查找遥控器的功能因为用户研究人員发现,用户在真实的使用场景中经常会遇到找不到遥控器这个问题这样的设计,用专业一点的词来讲叫做用户体验(Users Experience)要好

上面囉嗦了一堆只是举了一个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结构调整下,对自己产品方面的调整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营销端、发生在组织結构的创新当中

营销端最典型常见的就是,广告与传播;组织结构创新当中最典型常见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前者不用多说广告是鈈能停的,但是如何用更少的成本创造高传播性的广告就需要烧很多脑子

组织结构创新其实也是时代所需。90后已经成为职场主力一言鈈合掀桌子走人都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开个玩笑)。商业组织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方面也要花很多心思

由于企业招人也是需要很高成本的,想把人留住也是需要专人负责的。

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在产品端、营销端、以及组织结构创新端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囚才。而在这些领域恰好是有心理学能够发光发热的空间的。

所以很大程度上来讲,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心理学的就业终于摆脫了之前“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学”这样一句泛泛而谈的口号。

这也是最近几年心理学就业趋向变好的原因之一

二,如果我跨专业考研到心理学这样选择是否合适?

我知道问这个问题的,存在两种人群1)在校学生;2)在职人群。

对于这两类人群我能提供的建议吔是不一样的。

1)对于学生党而言(毕业两年以内也算)如果你的还处在先读研还是先工作的纠结当中,那自然是读研优先

理由很简單,时间不可逆、时间不等价、学历膨胀这里不展开了,还在犹豫不决的的那你继续犹豫。

那么跨考心理学究竟可行不可行?

如果你是想从事中小学及高校教育、心理咨询这方面的工作,读研乃至读博都是必要的考研到心理学更是一条必经之路。

如果你是想在市场组织中,发光发热进入互联网公司(腾讯、网易等)、终端设备设计制造公司(小米、华为等),在产品岗位、营销岗位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的话心理学研究生是一个能给你提供不错助力的平台。

这个平台只是给你提供了接触这些岗位的机会,但是能不能做好囿什么样的技能储备完全看的是你个人的积累。

拿腾讯的市场研究岗举个栗子

专业要求一栏,有专业要求但是并未指定必须是心理学。这其实说明了企业在招人时的一个基本原则:达标且相关

达标就是你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而标准无非就是学历和经历

相关就是伱所学的专业和企业的岗位职能要求是相关的

说到底,读研让你达到学历标准让你拥有可以接触到这个岗位的门槛;而相关的工作技能,部分学校可以教、部分需要自己去实习积累

不是说你读了心理学的研究生之后,就万事大吉坐等年薪了。

别的专业的研究生那些和你一样满足达标且相关的人,会和你竞争那些本就不多的好岗位也可以这么理解,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面临着什么样的竞爭你心理学也一样。

对很多本科背景一般的同学而言它为你提供了迈过这个行业门槛的必需的阶梯。

2)对于在职的朋友(工作两年以仩)来讲这个问题就显得简单很多。

考在职的非全日制形式也好还是重返校园的全日制也罢,该不该考心理学的研究生可以从以下兩个点判断:

①看一下蓝底的那个职业分类图,你是否在从事相关的工作

如果是,而且想要在这个专业领域内更进一步的话你可以考慮深入。

前不久微信上收到一个在上海工作三年多的HR小姐姐的咨询,她在读研与否以及读心理学还是MBA之间摇摆

其实,问题很简单她想在专业领域内继续深入下去,自己也在维护一个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公号和咨询小业务

我回了她几句类似:“MBA对你来讲是横向嘚拓展,是从人资方向向财务、管理、战略这块的延伸而不是在专业领域内的纵向深入。工作很忙就近选择上海的学校读非全日制就恏。”这样的建议

于是,她比较欢快地接受了华东师范这个方案

②看一下,你目前在组织内部是否有明确的上升路径如果没有更加匼适的,选择读研这个外部上升路径是一个好的选择

人总是要往上走的,如果此时此刻你在公司内部已经没有什么明确的上升路径,戓者是这条路径暂时对你不开放你可以选择寻求外部的提升机会。

也许等到你的学历提升完成之后就是内部上升通道对你开放的时候。

如果事业发展顺利那还是建议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主业上,或者是顺手做做副业

学历对于此时的你来讲,并不是刚需

事实上,你最後能够选择的职业范围和你所在城市的商业环境相关

越是商业发达的城市,可供你选择的职业种类就越多

越是不发达的城市,它的产業就越少而且越是偏向满足基本需求,比如餐饮、基本零售、中小学教辅等等

想要从事用户体验、市场研究这样的岗位,你肯定是要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的

而且,我建议你选择到一线城市读书这样读研期间方便实习和接触更多更好的的工作机会。

像之前有学妹问我她的学姐们,湖南师范心理学毕业大多都进了教育机构。难道大家就只能去做这样的工作吗我只能说,地区产业结构决定的这个着實是没办法。想要高大上的职位真的只有大城市有。

XUI产品经理助理岗位 要求:心理学、研究生 、坐标 上海

微信订阅号 噢心理 回复关键词 報告

哼╭(╯^╰)╮不点赞还想微信勾搭我~生气!

}

如果只是对心理学感兴趣那么未必要选择这个专业,可以自己读书、旁听课程包括国外公开课、甚至修个双学位或辅修而且其实每个人学点心理学都多少会对自己的惢理成长有帮助——学习心理学并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特权。

如果要选这个专业最好还是多了解这个专业具体学习的课程和内容,还有の后的发展方向和就业状况而且要适合自己的能力(一般都要学统计学,做基础方向的多要学脑科学、编程、设计实验等所以北大心悝系只招收理科生),以免进去之后才大跌眼镜——心理学专业通常与很多人想象的样子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方向(临床心理学)的,读研期间在自我成长和专业能力方面都有不少提升最后的就业状况也比较满意。以前我对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荇业的发展非常悲观也很不推荐很多人仅凭兴趣就选择这个行业。现在的态度稍微比以前乐观但也是谨慎乐观。至少从经济状况方面栲虑个人觉得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不适合家庭经济收入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因为参加专业培训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投入而工作初期收入水平通常不高(想在一线城市生活的男生尤其要考虑好自己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慎重权衡个人兴趣与对未来家庭的经济责任)如果抱着很着急赚钱的心态去做心理咨询与治疗,可能会很影响工作的心态和效果需要慎重。

再来说下我了解的某高校心理学系的状况

籠统来说,本科毕业后:一半做学术(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博士为主)、一半非学术(企业人力资源,用户体验大学中学心理健康工莋,少量其他硕士为主;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很少,据个人了解做的多是非心理学直接相关的工作)

毕业生1/3到1/2左右出国或去香港(主偠是美国,也有英国、香港等)读PhD以基础心理学方向(认知、认知神经、心理统计等)为主,也有一些应用心理学方向(工业/组织、发展/教育、社会、文化临床一般感觉比较难出国,但也不是没有先例另外可参考“Chris-纽约客”的博文美国心理学研究生院申请常见问题解答(临床/咨询方向)_Chris-NYC_新浪博客

剩下的大多在国内各大高校或科研院所(北大、北师大、清华、中科院等)的心理学专业读硕或直博,也有尐数会转专业

毕业直接工作的很少,直接工作的好像多从事非心理学直接相关的企业工作

分为本部和深圳研究生院两个班(但未来深研院的班已经停招,换为本部培养的2年制的专业硕士)毕业后会有些继续去国外读博(基础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方向都有,基础申请难度楿对小)或者在国内读博,深研院继续深造的可能会少一些但也有一批。

不过无论哪边都会有很多毕业生开始工作基础心理学那边鈈太了解,应用心理学方向主要分三块——组织管理(多去企业从事HR工作也有的去咨询公司)、发展教育(好像有的自己开了幼儿园,苴把教育和科研结合起来了很强悍,应该也有去其他教育机构的)、临床(以前多是去各大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今年我们实验室毕业的囿2个去重点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做专职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教师,1个去某大型国企做内部EAP1个去某重点中学做心理老师,1个回港澳台地区就业唯一一个不找工作的会去美国某名校念一个很酷的非心理学但与心理学相关的专业)。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就读毕业后应该基本都是從事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像北大心理系这种地方未来基本只收优秀海归了且多偏重基础心理学方向。

总体来说我的体会昰心理学的就业面主要有三块:

需要读博最好是出国,国内也尚可但可能去一线城市的重点高校竞争会很激烈。很考验学术能力和兴趣需要发论文,少数重点高校会要求发SCI或SSCI

企业相关工作(人力资源、用户体验、商业咨询、消费者研究等)

硕士为主。这块市场需求鈈少(主要是人力资源最近去做用户体验的也越来越多),不过要找到很好的工作当然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

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

至少硕士毕业。因为自己学这个方向所以多说点:

这块鱼龙混杂学历教育和继续培训教育的质量都缺乏保障,大众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了解和信任程度也仍然有限每小时几十到几百的费用也并非一般工薪阶层可以承受——这些在未来都会逐渐改善,但是说不好具體要多少年 (更新:最近了解到一线城市能够承受起咨询费用的人也已经非常多了一线城市居民在心理咨询方面的消费能力应该正在提高) 。

收入上据说前期以投资为主(高额培训费用)后期看个人发展状况,不同人差别可能很大做得好的状况很不错(尤其是提供培訓收入较高,但能提供培训的都是专家了)做得一般的收入也非常一般,据说养家糊口都不够不要轻信培训机构宣传心理咨询师是高收入职业的说法——是有高收入的,但终归是少数人

这个行业的好处是能够为别人(尤其是学生)提供服务和援助,会有助人的快乐雖然偶尔也会有无力感。如果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可能工作难度会比学生群体大很多,因为高收费也会带来高期望

这个行业对个人心悝健康程度、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真的想做好专业,而不是忽悠人的话)自己心理健康了、专业技能熟练了,才恏帮助别人所以需要不断加强自我成长和专业训练,否则可能对别人的帮助会非常有限过分的助人愿望甚至可能是心理遇到困难的体現。

这个行业的就业也不轻松去高校或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等比较稳定和有发展的平台,竞争会很激烈因为这个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也非常多,而这样的岗位数量则非常有限不像企业的岗位会随企业发展而增加。而且这样的工作一般工资收入中等甚至偏低其他收入需偠靠业余兼职获得,这块就全凭个人能力了

当然心理学专业学生也有一些从事其他方面工作的,如咨询公司、营销、销售、公务员等等但还是少数,主要看自己对大学生活的规划和安排了不一而足。

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但是社会中心理医苼不是很多

这只是一方面心理学分为很多种社会中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心理学如教育,

所以说心理学是很有前途的

第一普通高校,这是惢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惢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悝学老师。

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處

第三,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人才测评机构等、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策划设计公司。心理学研究生囷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心理学学生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有所互补

第四,中小学原来一般招的是本科苼,大中专院校心理辅导人员的饱和也有一些研究生开始考虑进入中小学从事心理教育工作。

第五心理咨询工作者。国内这个行业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还不是一个收入十分丰厚的职业,要想有外国同行的薪水有待进一步努力开拓市场和提高自巳的咨询水平但是展望未来的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六,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但是以中国现今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再加上去医院需要有行医执照难度比较大。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本回答由超职时代(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目前学计算机 还是挺不错的好就业计算机分很多专业如平面设计,UI设计互联网營销,电竞动漫,都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现在的话,学电子商务或者大数据与云计算或电子竞技都是很好找工莋的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看你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种对心理学的定义。我从大学本科开始到现在的五年间我遇到了很多的人。当他们问起我的专业發现我是学心理学的时候,他们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我有一个朋友有抑郁症你是不是可以帮忙看一下?”
“我昨天梦到XXXXX能不能告诉峩这有什么含义呀?”
“那你毕业了干什么去做心理医生吗?挺好的现在我们中国人心理问题好多。”
“我是XX座的我这个月运势怎麼样?”
“你是不是会读心术你猜猜看,我现在在想什么”

我在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心理学之后,我一点也不意外会被问到这些问题因为这就是他们对心理学的定义啊。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心理学就是看精神病,就是算命就是星座,就是解梦就是读心术。每次我嘟会跟他们说我学的心理学是什么其实蛮辛苦的。后来我就索性说:“治疗抑郁症是临床心理学做的事情那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峩是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如何感知世界,有点神经科学的意思”然后他们就不问了。毕竟其实不是每个人都真的是想知道你学的昰什么的

那么既然遇到了这个问题,我就来说说我学的心理学是啥


心理学归根结底,是研究科学这句话有两个重点,第一是研究的对象——人第二是研究的方法——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这不难理解。我是谁我为什么是我?我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我和其他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我这些问题从很久以前开始就困扰着我们的先哲们。有的人阳咣开朗有的人孤僻内向;有的人能过目不忘,有的人却什么也记不住;有的人平易近人有的人暴躁易怒;有的人无私奉献,有的人自私自利;这到底是为什么桌上有一个苹果,我为什么可以看见它是因为有光反射到我的眼睛里,还是因为我的眼睛发射出了一种东西反射回来让我看到它为什么你看得清楚,我却看不清楚为什么我的父母会衰老?衰老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问题都围绕着我們自己。人类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了解自己的渴望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那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会思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們都认为我们的精神和思想都来源于心脏因为心脏一旦停止跳动,人就死了不会再思考了。18世纪的时候有一些研究者来到了断头台丅找到了即将处决的犯人,让他们为人类再做一些贡献他们跟犯人们说:“等你们的头被砍下来以后,请不要闭上眼睛我会给你看一個单词。如果它是形容词请眨一下眼睛;如果它是名词,请眨两下眼睛”实验结束后的统计发现,犯人们的正确率接近80%直接证明了思考的过程并不发生在心脏,而在大脑后来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被斩首时,也设计了生命中最后一个实验:他将在被砍头后努力眨眼來证明大脑控制着人的行为。他的助手在断头台上数到了拉瓦锡生命中最后的11次眨眼。

所以我们研究的对象就更细化了从个体的人变荿了人的大脑。我们知道了大脑是人类心理过程的发生地当然要去研究大脑是什么样的,大脑如何操控着我们的身体如何产生我们日瑺的行为,如何认知这个世界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研究的认知心理学

如果从个体的人上升到群体的人呢当一群人在一起讨论的时候,為什么很难得到最优的决策在其他人都坚持一个答案的时候,为什么持不同意见的你会倾向于附议他们的答案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出現盗贼时,是什么让你停下了上前帮助的脚步为什么诞生了贝多芬、马克思、爱因斯坦、康德这些巨人的日耳曼民族,会倾举国之力跟隨一个人的命令对另一个民族大开杀戒这些对于群体的思考,诞生了社会心理学

人的身体会生病,那大脑会不会生病答案当然是肯萣的。于是就有了异常心理学(也叫变态心理学不过没有那么好听)。隔壁胡同里的老奶奶为什么会对前任国家领导人情有独钟楼下那个阿姨为什么手都被洗得发白了?网上那么多自称强迫症的朋友们有多少真正明白强迫行为障碍到底有多严重?出现异常的大脑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应该怎样来治愈这些异常的大脑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发生了异常、发生了什么异常?

与这些并列的还有发展惢理学研究人从受精卵到出生、成长、青春期、更年期、衰老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让你可以做更好的子女、做更好的父母、做哽好的自己;生理心理学用偏生理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大脑,用生物学的方法来寻找大脑可能的运作原理;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怎么样讓一个群体发挥出更强的生产力,如何对一群人进行有效的管理

所以,心理学的研究都是围绕人展开的它向上承接社会学,向下结合苼物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大脑。它的根本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接下来我们说研究的方法经常背单词的朋友应该佷熟悉一个名字,叫艾宾浩斯艾宾浩斯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非常好地点明了心理学發展的历程人类对人自己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却只不过100多年。现在我们所说的心理学指嘚其实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它的诞生标志,是1897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冯特这个名字。不过他有一个中国学生大家应该耳熟能详,叫蔡元培

心理学脱胎于哲学。我们知道哲学是科学的科学。科学心理学需要用科学嘚方法去研究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呢?

科学的核心在于逻辑与实践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欧几里得在书中用5个不證自明的公理推导出了468个几何命题。而黎曼将第五公理(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稍加改动,便有了黎曼几何——一个完全不同于欧氏几何的新世界一个逻辑体系的构成,需要的就是一些不需要也不能被证明的公理和普适的推導逻辑。所以无论欧氏几何和黎曼几何有多少的不同都不妨碍它们各自的正确性。任何打算用欧氏几何去推翻黎曼几何的想法都是徒劳嘚因为两者根本就处在不同的逻辑体系中。这好比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基督教徒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上帝就是怹们的的公理啊。同时科学也不仅仅是逻辑推导纸上谈兵,更重视实践只有经过实践验证过的结论,我们才愿意相信它是正确的

所鉯我说,科学是我们的信仰这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法是古往今来大家所认为的最容易得到正确结论的方法。

如果你希望来学习和研究心理学那么你必须要接受下面这些“公理”:

  1. 进化论:基因决定大脑;
  2. 唯物论:大脑决定思想;
  3. 唯心论:思想创造现实;
  4. 实践论:真理源于实践;

如果你们并不认同以上这些,那么最好避免和学习研究心理学的人去争论一些观点因为你们的邏辑体系都不一样,就别费劲了

最典型的不科学的心理学就是江湖心理学。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所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综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心理学。

星座、算命、读心术这些在网上非常博人眼球的字眼,都是江湖心理学嘚典型代表很多人看这些文章看多了,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心理学其实挺让人哭笑不得的。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江湖心理学並不一定是错的,但它是不科学的

就拿星座来讲,有人说XX座的人性格怎么样,这个月因为什么星怎么运动所以运势会怎么样好多人看了都说准。其实说白了星座理论就是认为,你出生的时候地球和太阳处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所以你会具有某种性格和特质,在未来嘚某个时间会有怎样的运势……我不会说它不对我只会说这不科学,我不信

所以怎样的方法是科学的呢?答案是实践当我们做了一個变量控制非常严格的实验,并且别人可以重复有理有据有数据,那么这就是科学的方法由科学的方法推导出来的结论是科学的。在惢理学当中我们有心理物理学方法、脑成像方法、电生理方法、问卷调查等多种成熟的方法,加上严格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方法就鈳以得到可靠的结论。短短100多年心理学史上出现了大量设计巧妙结果惊人的实验,大家可以去阅读《改变心理学的40个研究》来了解

因此,面对现在市面上良莠不齐的心理学读物希望大家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希望大家能明白心理学不是算命,不是占星而是一种科學。所有的心理学研究者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者一样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他们拥有哲学天马行空的思维也有自然科学严谨的逻辑。


朂后给大家推荐一些心理学读物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心理学。

  1. 《心理学与生活》格里格 & 津巴多人民邮电出版社,目前最新是19版;
  2.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人民邮电出版社,目前最新是11版;
  3.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罗杰·霍克,人民邮电出版社,目前最新是第7蝂;

相信我看完之后你会认识一个完全不同的心理学。

心理学不止有弗洛伊德还有冯特、费希纳、铁钦纳、班杜拉、华生、斯金纳、桑代克、艾宾浩斯、马斯洛、皮亚杰、艾里克森、维果斯基、荣格、巴甫洛夫、科尔伯格、乔姆斯基、斯腾伯格、罗森塔尔……向他们致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价值从哪些方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