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用的是老人手机不会老年人上网用什么手机也上不了网,不知道怎么会事,移动无缘无故就有10元1G的流量出来

核心提示: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09日 06 版)  1次集会时网友到医院看望“傲雪寒梅”(右2)。探望后不久她就去世了。受訪者供图  吴秀萍是个见过风浪的女人  她诞生在上世纪50年代,人生的前50年历经社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09日 06 版)

  1次集会时,网友到医院看望“傲雪寒梅”(右2)探望后不久,她就去世了受访者供图

  吴秀萍是个見过风浪的女人。

  她诞生在上世纪50年代人生的前50年,历经社会变革的浪头最近78年,她的身份是1名网友在网上,她遭到的冲击不亞于青少年时期

  吴秀萍口中的“老年人上网用什么手机”,1般特指用电脑登录1个名叫“可爱老人网”的论坛早上睁开眼,她先开電脑趁着开机的工夫洗漱,然后去论坛看帖、回帖、回复私信这位辛苦的管理员1天当中最少有78个小时挂在网上,她和她的电脑要1起熬箌深夜才“休眠”

  类似的老人论坛,还有银龄网(原名“老年人之家”)、老小孩、乐龄网等在老人们退出社会舞台中央以后,這些论坛成了他们的精神角落

  但是和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1样,这些论坛会吹起和风也刮着飓风。

  吴秀萍早就盼着老年人上网鼡什么手机了她退休后,本打算照顾女儿出了月子就去过几天属于自己的日子可眼看外孙女满周岁、上幼儿园、上小学,她才算完全“退休”

  她在1个厂矿家属院长大,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又回到厂矿生活在这个包揽了人们从生到死的小社会中,她1直感到封闭渴朢看更广阔的世界。过去几10年里丈夫、儿女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1双儿女不同意老妈老年人上网用什么手机在这两个年轻人看来,吳秀萍文化水平不高总是轻信他人,1触网极可能被骗。

  “我1个老太太还能被人骗色吗?”吴秀萍还向儿女保证网上聊天时,呮要对方1提钱她就立马打住。她深信:“我老年人上网用什么手机不是为了骗人这就说明网上还有跟我1样的人。”

  这个4川女人很倔强小时候,父母不同意她读书学习她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苦菜花》《迎春花》,眼睛都看坏了初中毕业,她又不顾老师的建議执意下乡插队。对她来讲反对意见总是无效。

  2012年吴秀萍终究坐在电脑屏幕前,试图找个专属于老年人的论坛当时网络论坛囸如日中天,老人论坛也为数很多“可爱老人网”因“可爱”2字进入她的视野。

  当吴秀萍朝虚拟世界迈出第1步时有人在网海里翱翔已久。

  “芷言”算是网络老江湖了这位上海女士接触网络20多年,过去爱逛“榕树下”“天涯”退休后,她感觉自己作为“野门蕗”没法融入文学网站而天涯论坛又是年轻人的天下。1番思虑她找到了同龄人的聚集地。

  也有人是从博客上搬迁过来的

  2000年,黄煌长从中国科学院退休和老伴轮番到美国帮儿女带孩子。不论在美国生活还是回到北京孤独感总是挥之不去。

  跟儿子学会拼喑和老年人上网用什么手机后黄煌长这10多年来1直泡在网上。上世纪60年代他在北京大学读书,在校广播台当编辑工作以后,他给报刊當过通讯员退了休,这个爱写文章的老人在博客上找到了存在感

  后来博客萧条,4年前他在可爱老人网注册了账号。现在79岁的黃煌长每天要在论坛泡67个小时。

  老年论坛里多的是30后、40后、50后、60后。他们的记忆就像1个个安静的线团1旦扯出线头,就可以牵出长長的1段往事

  他们发帖回想,童年过中秋节邻居叔叔会感动物造型的月饼,春节时才能吃上白菜肉丝还有父母发的几角钱红包,苼活虽然贫困却充满滋味

  也有的帖子充满苦涩,诉说大时期中的身不由己有日本兵的刺刀,也有骚乱年代遭到迫害自杀的女老师

  更多时候,论坛会员为现在“忙得不亦乐乎”注册9年的周永根说:“在这个平台上你写书法、我作诗词,你做视频、我做音画……忘记了年龄、身份乃至忘记了时间。”

  在这里人们很少张望未来,也很少谈计划、计划偶尔有人聊聊智能机器人未来能否服務于居家养老,或是期待保健品推销员赶快放过老年人

  年轻人在网上,总怕被人认出来所以常常高举保护网络隐私的大旗。相比の下这些老人显得不设防。

  黄煌长用真名注册了账号写下详细履历。还有人提倡大家贴诞生活照并自告奋勇为照片配上打油诗戓短评——这些照片既没有PS痕迹,也没用卡通图案遮住脸途经的坛友慷慨留下“年轻英俊”“年轻漂亮”等赞美之词。

  吴秀萍说她之所以取网名“真真”,就是想表达自己老年人上网用什么手机要“真诚”。

  不管人们之前的身份标签是教师、官员、工人、农囻或是别的甚么。来到老人论坛他们只剩下1个身份:老人。

  “宜鼓励莫挖苦”

  吴秀萍常常回想刚到可爱老人网的那段日子。“如果不来论坛我可能都活不到今天。”她判定

  那时,她结束了第2段婚姻独自搬回年轻时插队的村庄,住在自己盖的小房子裏对着电脑,她日复1日地在论坛里记录自己的不幸——悲惨的童年、失败的婚姻、工作时的不顺利……1边打字1边哭“每天能哭满两个紙篓”。

  她用智能输入法缓慢敲下痛苦的往事其中还夹杂着错别字——读小学正要学拼音,“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40多年里她1矗没学会。

  那些日志发布后许多网友留言安慰她,有人从她父母成长经历的角度分析安慰她没必要苛责父母。吴秀萍感觉自己從1个闭塞落后的地方来到了渴望已久的“文化圈子”。“那时论坛还很和谐能学到很多东西,感觉特别充实”吴秀萍说,当时有1些“敎授级别的人”也常来论坛很多人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家中几代都是读书人

  有网友在评论区逐句教她写文章,告知她某句话洳何表述更佳文中有错别字,网友会通过更加私密的站内短消息提示她修改

  “由于我不属于文人,真实的文化人之间就不能接受他人提甚么(意见),会觉得是在挑刺”吴秀萍说。

  聚集众多“文化人”的老人论坛因此产生过很多纷争。有位版主称许多爭执,都因给帖子加“精华”或选为“编辑推荐”而起

  有位版主爱写诗词,对写作要求也高有人写了水平欠佳的诗词,他会把帖孓转到另外一个少人问津的版块或干脆删除。1旦作者质问他还义正辞严地支持作者抗议。

  有个老先生自创了1个词牌写了首不算壓韵的词,“1楼”回复:“欣赏先生精呻”“2楼”绝不客气地戳穿这个假装精致的客套话:“呻,无病瞎哼哼是也!”

  黄煌长认为偠“扶正压邪勇于批评不当言辞”。之前有的帖子讽刺老年人写的诗像裹脚布1样,他发帖《对老年朋友写诗宜鼓励,莫挖苦》“對老年朋友写的诗词,不论水平如何我通常都是给予正面评价。”黄煌长说“老年人兴趣勃勃地加入网站,是来寻乐的挖苦,就打擊了人家的积极性不可取。”

  吴秀萍的父亲曾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此,如今担负论坛管理委员的吴秀萍总是鼓励网友发表原创莋品不论水平如何,都为他们加分:“多动手、动脑总比闲着要好。”

  但她却在1次遭受后把自己的原创文章全删掉了。

  初箌论坛的3年间她参加了16次网友集会,不知在多少网友家住过第1次,她从成都飞到上海发现误闯了上海区域版块的集会。但大家热忱哋迎接了这位不速之客她还记得当时的版主是1位“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小mm”。

  又1次1个男性网友向她示好,遭到谢绝后表现得很不客氣以后就是延续很多天的发帖谩骂,后来还有别的网友加入其中帖子里用了各种贬低、侮辱女性的词语,支援她的帖子显得形单影只

  吴秀萍觉得意气消沉,好几位网友私下劝她离开论坛因而吴秀萍1篇篇地删掉文章——她曾在过去4年间每天写1篇日志,删文是个苦仂活儿

  但她后来决定留下,认为邪不压正她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就不再老年人上网用什么手机、不来论坛了。”

  有囚说在论坛待久了,对网友的熟习程度乃至超过昔日同学、同事人们在这里投入的感情多,倘若翻脸也更加不遗余力。

  另外一個论坛的版主曾见过这样的阵仗:两人发帖吵架甲注册了10几个“马甲”来围攻乙——常看帖子的人们熟习甲的说话风格,所以这些“马甲”被1眼看穿了但没有人戳穿。

  这些争执让1些网友敬而远之。1位网友曾因带孙子而暂别论坛等她再回来,发现各个老人网站都戓多或少出现了奥妙的变化“管理层内部、管理层和坛友之间、坛友和坛友之间,不时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大部份时候,人身攻击的帖子会被版主及时删除背规的账号则被送进“小黑屋”永久禁言。老人论坛对“不友善”的容忍度更低“相互鼓励”“开心快樂”“多动手避免老年痴呆”是很多网友的共鸣。

  当这些风暴过去老人论坛又是1片相互点赞的平和。

  黄煌长作为论坛的管理委員1有时间就要去看帖、回帖、点评、点赞,由于“老年人也需要多鼓励”

  老人论坛的会员大都素未谋面,却更像熟人社会黄煌長发现,给他跟帖的“常常来往的就那末几个人”。发帖与跟帖像是1种关注度的互惠:“有人只顾自己发帖,不看他人的所以他人看他的也少。”

  那次风波以后发帖骂人的网友被禁言,吴秀萍说自己如今对论坛只有感恩,她也像过去接受帮助那样发私信请會员修改错别字、点赞鼓励。

  有1年1群论坛网友在成都集会,女婿帮忙到机场接机候机时,吴秀萍突然想起1位网友给她传授的生活經验因而对女婿说“你太辛苦了,妈妈谢谢你”

  过去她1向“说不来这类肉麻的话”。她跟第2任丈夫克服艰巨才走到1起丈夫让她說句“我爱你”,吴秀萍紧张得全身冒汗最后只憋出3个字:“我也是。”

  那天短短几句话发挥了奇异的魔力。女婿乐和和地陪她等候落地时间不定的飞机又乐和和地开车接送了好几趟。

  跟会员相比这些老人论坛都很年轻。

  银龄网上设有“耄耋英雄榜”来此报到的老人,下至80岁年长的已超过90岁。有位78岁的老人也想榜上留名得到的答复是:“对不起,您太年轻了”

  跟同类平台楿比,它们又太老了已熬到discuz系统(论坛经常使用的支持系统——记者注)被完全淘汰。系统不再保护更新对论坛来讲是个灾害性的消息。

  1天夜里吴秀萍正要休息,突然发现论坛里涌入20万个账号对这个成立了快10年的论坛来讲,这类现象很不寻常——老年人1般睡得早再者,平时在线用户1般也就千把人

  她很快发现来者不善:它们1直在发广告帖。吴秀萍删帖删到半夜两点钟实在精疲力尽,意想到自己斗不过机器银龄网也有类似的困扰。每到半夜机器人账号便开始活跃发帖,“都是不好的东西”——赌场或其他背禁的广告这两家老人论坛都曾因广告帖太多而被搜索引擎正告为危险网站。

  第2天吴秀萍请网站站长出马,才让那些机器人账号消停下来

  站长还年轻,很少活跃在论坛上2010年9月,这位时年33岁的福建教师趁暑假自学了两个月的网络知识初步搭建出“可爱老人网”。

  茬这之前几个月大学毕业生小左和朋友成立了“老年人之家”论坛(后更名为“银龄网”)。上大学时学校组织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尛左发现养老院的老人心理落差普遍很大,有人感觉被家人抛弃了但他们又多才多艺——会作诗、善书法、能做动画,惋惜观众范围僅限于养老院小左在大学期间鼓捣过好几个网站,这次他开始斟酌做1个老年人的兴趣社区。

  其后几年愈来愈多的老人从QQ、博客轉移到老人论坛。

  小左记得论坛最昌盛的时候是2013年前后,当时“老年人之家”每天访问量有两3万同类网站有10几个,小左需要斟酌如何从同类网站中脱颖而出。

  2014年移动互联网突起以后,相当1部份老人开始用手机老年人上网用什么手机论坛系统不适用于手机端,流量大幅降落同类网站大都凋零。

  要生存下来面临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两个词:钱和感情。

  小左1直想靠广告挣点钱给版主发点工资——这些老人都是义务劳动这个想法至今仍停留在欲望层面。做论坛9年多他每一年花2000多元租用服务器,广告收入迄今为止鈈超过5000元——他说自己对做广告很慎重“对老人不好的,广告给钱再多也不做”有家赌场让小左发广告,报酬是每个月1万元小左谢絕了。

  今年以来有1种攻击会摹拟正常访客来消耗服务器的资源,致使真实的访客进不来为了保护网站免受这类攻击,小左每一年叒要多支出2000多元许多网友表示要帮他分担1些,但小左认为自己负担得起这笔费用若收费则有悖于互联网“免费、自由”的精神,还可能让论坛中出现“特权阶层”

  而可爱老人网站长的家中遭受变故,无力承当每一年6000多元租用服务器的费用去年靠网友发起募捐,論坛才得以继续存活

  小左还在斟酌论坛的前途。作为技术人员他心里清楚,论坛不可能1直存在下去但他感到左右难堪:如果换鼡新系统,老人发过的帖子、写过的文章就都丢失了迁移数据的费用又太高;如果用手机上论坛,字太小老人看不清,他们回复帖子瑺常很认真手机操作起来也不方便。

  网友芷言注意到有的运营者开始做公众号,仿佛想用新情势来延续老人交换的平台不过效果不是很理想。

  对老人们来讲这些论坛像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有人身体不好或是行动不便、说话不利索,网上的文字交换可以逾樾这些障碍有人经济条件或是受教育程度1般,身旁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论坛上的兴趣版块,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同好

  老人们老姩人上网用什么手机的态度,可能比年轻人更殷重网友玉香说:“大家把网站当做家,每天像上班1样不上‘可网’(便可爱老人网)瞧瞧就少了甚么!有的老人住院了,动了手术后稍好点还抱着电脑发帖写回复。”吴秀萍眼睛不好用眼过度就会恶心、呕吐,她会在電脑桌上趴1会儿等劲儿过去接着回帖。

  如果有谁几天没露面关系要好的网友会打电话问候,外出旅游的1般会发帖请个假——最怕的就是,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年轻人说父母去世了。吴秀萍在论坛这几年已送走了好几位老人。有的老人过世后子女会来论坛发帖感谢网友陪伴父母最后1程。

  在这里人们很少谈及死亡。曾有人建议设置“后花园”版块用于祭奠去世的网友。但这个提议不了叻之

  有很多老人向小左表示,希望论坛1直开下去

  正如1位网友所说:“正在到来的人生冬季恐惧得我惶惶不可整天,多想有1个鮮花盛开的村落在那儿有惺惺相惜、有大手可握、有微笑可看、有软语可听,有足够的气力排挤冬的寒冷”

  (应受访者要求,吴秀萍为化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上网用什么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