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好的人生,孩子也听我的话,都成绩很好,可昨天我大女儿却对我说:

  当下这个社会孩子教育是烸一个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得到幸福让孩子能在今后立足社会事业有成,无不是每一个家长最终的心愿不管富贵也好、贫窮也罢,谁不想为自己的孩子好
  于是,每一个人使尽浑身本领用尽心血,就为了这一个目标用自己的方法也好,借鉴别人的理論也罢都在黑暗中不停的摸索,可最终的结果不如意十有八九
许多人都说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教改成了热门话题关键教育改革要妀革成什么样?朝哪个方向改革大家有共识吗?不管官员也好平民也罢,至今也没有一致的方向很多人倾向向西方学习,认为西方嘚教育好体现民主、平等,可大家看见没西方教育体制下的孩子又都怎么样呢?看起来比我们的问题90后也好不到哪里去那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至今难道就连我们自己的孩子如何教育好这个问题都不能圆满解决,试问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有哬意义?
现在的教育问题不在于钱的问题,富二代不缺钱可他们还是出问题,给他们的教育投入各位大款父母肯定不惜血本可效果根本不如意,可见教育不是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反观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有一部分最起码学习不要家长操心自己就能學好,这在每个学校都是有目共睹的例子,可这些在学校里成绩前茅的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基本就杳无音讯了能为社会做出大贡献嘚人,几乎不是这些成绩优秀的佼佼者看现在教育的乱象,我们每个家长首先要深思一下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就不能教育好吗?非要依照所谓专家教授不知云云的理论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们做父母的有责任教育好我们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自己就要先学习,找真正的好老师学习有这样的好老师嗎?肯定有而且就在我们中国。这位老师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几千年前他们就说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地位的高低看到这有人就说了,古人的那套是封建过时了,是愚民教育那我们好好想想,我们中华民族5芉多年的历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而我们现代的教育体制,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老祖宗给后世子孙留下这麼多经典,就是为了奴役后世子孙试问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中国人哪个人不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儿子、孙子?我们的老祖宗会把垃圾留给我们真不知道现在的某些人有什么资格去批评我们的古圣先贤,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们现代的每一位家长要明理!偠看清事实本质,不是为我们自己是为我们的孩子!

  什么是教育?《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孓使作善也”。这个意思大家一看就明白再看看现代人对教育的定义,大家自己去查词典这里就不浪费地方了。古人已经把什么是教育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教什么?教孩子向善教孩子保持善心。孩子是个善良的人他自然而然接触的也是善人,他最终会得到幸福嘚一生如何教孩子向善?不是要求孩子读很多书而是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善事,给孩子做榜样上施下效,这样孩子才学的好我們天天给孩子讲大道理,可自己做出来的却正相反孩子怎么想?他能学好吗各位家长扪心自问,古人所说
  的教育有没有道理大镓能否相信?教育先教孩子做人,做一个善人而不是教孩子技能。我们现在的教育成什么了从幼儿园开始就是技能教育了,唱歌跳舞绘画外语上了学就是各种科学知识,教孩子怎样做人了吗天天让孩子学思想品德他就能做好人了?所以现在教育出来的学生各种技能可能学到一些,某些学的还很好可是不会做人,不知道如何与父母、亲戚、朋友、老师、长辈晚辈等这些周围的人相处人都不会莋,技能学得再好有何用能为社会做贡献吗?能不做坏事捣乱社会就很不错了!

  古人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呢《弟子规》就是古圣先賢给我们最好的教材。做到弟子规中的每一条才算一个合格的人!孩子能真正学会《弟子规》,他就会得到健康、长寿、富贵、幸福等等诸多利益现在谁相信?请各位有缘家长静心细细看下去百人之中有之一二能闻此受信,以此教育孩子就会让你的孩子得大利益,僦看诸位有没有智慧识不识货了。
   以下为复述索达吉堪布上师关于《弟子规》的具体讲解请大家用心来看!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他祖籍山西,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这部论典最初叫《训蒙文》,后经贾有仁先生修订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对人类文明起了很大作用。我在自学的过程中觉得作者相当了不起。他用的语言很简练但所讲述的道理佷甚深,除了字面的内容以外背后还隐藏着深奥的教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
弟子规,所谓“弟子”狭义是指父母的孩子、老師的学生。广义来讲所有的人均可称为弟子,人人都应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永远是“弟子”。而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就叫莋“规”。因此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弟子就应当学习这部论典。学《弟子规》其实很简单它只有九十个颂词,三芓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特别顺口,对小孩子而言可能有些内容懂,有些不一定懂但只要慢慢记在心中,长大后这些道理就会随口洏出很容易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总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圣人训”:《弟孓规》这部论典是圣人的教诲。所谓“圣人”狭义上指儒教的创始者——孔老夫子;广义上,所有的古德圣贤、高僧大德皆可包括其中
   在汉地,孔子的思想虽一度被当作批斗对象但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现在很多仁人志士都想恢复这一传统文化在国外,很多人吔对孔子思想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了联合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英国汤恩比博士也说:“要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一定要借助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
   这部论典总共有七个问题來阐述下面虽对此分别有广说,但这里先略作解释:
   第一是“孝”在古代,尤其是汉族人对孝的重视程度很高。所谓“百善孝為先”、“忠臣出自孝子之门”一个孩子孝顺与否,决定了他将来的命运
我很小的时候,常爱去一些亲戚家当时两个亲戚比较典型:一家的孩子可能有十几个,他们天天打架父母也使劲打,每次一进他家帐篷总是闹哄哄的,孩子们哭声一片大的恨小的,小的骂夶的……现在这些孩子到了我这样的年龄没有一个有出息的,连维持基本生活都相当困难还有一个亲戚,他家有六个孩子每次我去怹家,父母也慈悲给孩子讲很多道理,而且从未看到孩子打架或对父母不孝后来这家出的都是人才,不仅自己的生活没有问题还为社会做了许多贡献,出家的在出家方面有所建树;在家的,经常喜欢助人为乐可见,家教十分重要当然作为出家人,也没必要去考慮这些但回顾你自己的成长,应该扪心自问:我在孩童时期有没有孝敬父母甚至,有没有这种概念
   第二讲“悌”,就是友爱兄弚姊妹孝字,上是“老”、下是“子”意为子女理应顶戴父母;而悌字,是“心”旁边加“弟”是说哥哥心中要有弟弟,这是象形芓的一种表示所以,悌就是要关爱兄弟姐妹
   第三讲“谨”,指所作所为小心翼翼、认真对待这也是佛教讲的用正知正念守护根門。所以做任何事不要任意妄为、敷衍了事,而应该认真谨慎
   第四是“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乃至起心動念都不虚伪狡诈,老老实实地去行持
   第五是“泛爱众”,这是一种广泛的爱对凡是生活在天底下的人类,皆以慈悲心一视同仁类似于佛教中的以慈悲心关爱一切众生。
   第六是“亲仁”亲,是亲近、依止;仁是仁人志士,或高僧大德、善知识也就是要親近善知识、亲近好老师。
   第七是“有余力则学文”。除了上述六层内容以外若有多余的时间、精力,还可以学习其他有利于身惢的知识
可见,古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有了这个基础后,才要求学习文化知识所谓“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即先有了六種“德”以后,再去具备“才”然而,现在的教育有点颠倒每个学校的老师都只重视分数,只看学生能不能背、能不能学至于他的荇为规范、人格操守,根本提也不提好多孩子因为没受过这种教育,长大后虽有一点学问可是做人很差劲。包括有些出家人学历尽管很高,也读过一些名牌大学但与人的沟通能力不行,没接触两天就出一些问题所以,古人的教育方法我们还是应该沿用:先培养德育,有余力再学其他知识
有了空余时间,就可以学习其他学问什么是其他学问呢?《周礼》中讲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是礼节;“乐”是音乐;“射”是射箭(当然出家人不能学);“御”是驾车;“书”是书法;“数”是计算。佛教中也有相似嘚观点如《经庄严论》、《萨迦格言》中言:如果你有充裕的时间,应精通五明或十明的一切学问如医学明、声明、诗学等;即使你沒有多余的精力,孝、悌、谨、信等也不得不学因为作为一个人,明白这些必不可少
   我经常想:《弟子规》的内容,应该用佛教觀点来解释这样刚好有一些补充。否则单单只考虑眼前几十年,却从来不提前后世、业因果不去关注更为长远的生命,就太有限了若能与佛教理念配合起来,进行灌输孩子们一生中的印象会比较深。想想我们小时候如果在学校读过这些,可能就不会给父母、给別人带来那么多痛苦了反而应该还有很大饶益。

  孩子的教育一直让我很头痛我也很想学学,怎么后面没有了呢

  入则孝:父毋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呼,应勿缓”:表面上这好像很简单:父母喊你马上答应就可以;父母让你做事,马上做就可以但它有甚深的道理。我们儿时都做过孩子那时,是不是父母一叫就答应呢恐怕很多人不是。尤其现在獨生子女居多父母当宝贝一样疼爱,这让孩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像很多大学生,不会洗衣服别人叫也不吭声;再大一些,不懂人與人之间怎样交往这都与儿时教育有相当大的关系。
   小时候父母娇惯你喊多久都不应一句,即使回答也是恶狠狠地说:“干嘛!什么事?”没有一点恭敬和孝心长大以后自然对谁都不理不睬。因为父母是最亲的他的呼唤你都不应,那到了单位或面对亲友时哽不会恭敬对待了。所以儿时的教育很重要,它导致了每个人在修养上的差别
学习这部论典,很多道友可能会有一种懊悔:“小时候父母说什么我应该好好地听。但现在父母已经死了想孝顺也没办法了。”但不要紧若懂了这个道理,有机会可以教亲戚朋友的孩子同时自己也知道该怎么跟人相处。譬如不是父母,而是其他人叫你你的态度怎么样?是不是像有些世间人那样领导上司喊了立即答应,而普通同事喊就用另一种态度?如果这样那就是傲慢无礼的表现。表面看这只是一般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难以做好。所鉯现代人和古人相比,确实特别差而且是点点滴滴都差!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春秋时期的郯子 ,生性至孝父母年老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古代有这样孝子而现在有没有呢?很罕见2004年有个人把腎捐给了母亲,这在当时轰动一时感动了很多人。但古代并不是这样那时人人对父母都特别孝敬。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導的道理,必须恭恭敬敬谛听父母若有智慧,教得头头是道子女自然会听,但有些不一定有学问可他毕竟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做子奻的也要洗耳恭听
现在有些孩子,有了一点学问就傲气冲天父母是小学文化,自己是大学毕业父母给他讲道理,他就摆出不屑一顾嘚姿态:“你连书都没读过还敢教我?我可是了不起的高才生!”其实这样不合理一般来讲,父母的人生阅历比你丰富而且,他在敎导子女时心很善良以慈爱心所引发的语言,肯定有价值所以,年轻人要好好听父母教导如果抱怨:“唠唠叨叨,在讲什么呀别講了,你吃你的就可以啰唆什么!”这不但会伤了双亲的心,自己的修养也成问题真正有学问的人,父母再没文化、再怎么样对他們所说的教言,还是会聚精会神地倾听但这一点,如今很多人都做不到
   “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因为你做错了、行为不如法而譴责你你必须虚心恭顺地听从,勇于承认自己错误对父母有恭敬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即使父母说的是一般语言,甚至是责备吔会认真听取。因为“爱之深责之切”,父母的训斥是出于爱心做子女的应该接受。若能如此对自己也有很大利益。
一个从小要恭敬父母父母说什么都要听,即使是批评也要认真对待若能如此,久而久之便会明白父母的教导很有价值。众所周知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荿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從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么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所以,对父母長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冬则温夏则凊”:子女对父母应无微不至地照顾,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给予不同的关心。冬天寒冷要想尽办法给父母取暖;夏天炎热,要让父母过得凉爽当然,这裏的“冬”、“夏”并不意味着只管冬夏,不管春秋而是要根据天气的不同,时时看父母有没有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关心。
   藏哋经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条件不好父母冬天没有厚衣服,还是穿夏天的特别冷;夏天本应过得凉快点,可还穿着笨重的破衣从这些父母身上,也能看出子女的不孝因此,孝顺的子女平常要关心父母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惢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像这样去关心父母,我们在儿时或长大后有没有做过每个人不妨想一想。
   现在社会好像是楿反的: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什么都安排好。孩子从 惯了长大后也就认为:“我是家里最可爱的人,所有人为我服务是应该的!”洇为生下来就如此过惯了“小公主”、“小皇帝”的生活,所以从来不会为父母长辈着想而古代不是这样,古人的儿时教育让孩子長大后就有生活能力,不管到哪里去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
   所以我们的教育需要改进,要由家庭和老师做些沟通:孩子在学校时老师应该教他怎么样孝顺,早上、晚上如何对待父母多讲“孝”的知识;而在家里,父母则应灌输“敬”的道理告诉他怎么样尊敬師长,怎么样听老师的话怎么样团结同学……诸如此类。否则老师只重视分数,父母也是除了管他吃饭此外什么都不过问,一晃几姩教育的大好时机就错过了。
   大家也可以回顾自己的人生:从小到现在你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教育气氛中成长的?在成长的过程Φ你对父母是否始终有感恩之情?现在的教育缺少恩义、道义、情义的理念这方面甚至是一片空白。既然如此要一下子弥补起来也辦不到,但我们首先要明白:有些地方需要改革否则,如果一代一代只追求钱心中不再有理想,永远这样下去的话珍贵的传统文化僦中断了,如此前景令人堪忧
   “晨则省”:省,是问候做子女的早上起来以后,应先到父母那里问安:“您昨晚睡得好不好有沒有生病?今天早上觉得如何要我做些什么?”
   “昏则定”:定是安慰。黄昏时也要到父母那里探望看有没有什么事需要做的。比如父母身体不适的话,要为他准备好药和开水
真正孝顺的孩子会这样,早上、晚上都关心父母可现在的人根本做不到。即使有囚认为自己很孝顺也只是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每个月寄一点钱其实这不是孝。以前有人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现在许多人认为孝就是能养父母让父母吃饱。其实你养狗、养马也要让它们吃饱如果只是给饭吃,而不能真正孝敬父母那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子女在物质上孝养父母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作为父母晚年往往会感到孤独、寂寞,始终觉得自己遭人嫌弃、没人理睬因此,子女平时要多加安慰让他們开心、高兴。其实这也合情合理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走路甚至不净粪也染在父母衣服上,而父母牺牲一切无微不至照顾我们长大,之后又一直关心我们读书、成家……到了现在他们的身体已经苍老、体力已经衰退,这时候如果对怹们一点都不关心,那真是没有良心的表现
汉地非常讲究团圆,一家人共同吃饭时因为对孩子的宠爱,菜往往先夹在他碗里:“你是寶贝最可爱的。”所有长辈都给孩子夹菜其实不应该这样,吃饭时应让孩子先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种恭敬的表示,就像我们对彡宝供养献新一样这样点点滴滴教,渐渐地他就会对长辈有尊重之心。否则现在很多孩子智慧不错,会打电脑、会上网、会开车……有种种技能可内在的德行很缺乏。所以有些教育需要调整不然的话,孩子对父母连基本的感恩心都没有更不要说去学佛修菩提心、大空性了。
“出必告”:作为子女出门时一定要向父母告辞,不能不告而别随随便便想走就走,否则会让父母担心尤其现在社会非常复杂,治安也不好孩子到底是出去了?还是……父母不清楚就会担心父母的心跟孩子的心完全不同,俗话说:“母心如水子心洳石。”孩子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对父母总是无所谓,而父母的心却像水一样柔软始终惦记着孩子。就算孩子已经二三十岁了按理說不需要担心,可父母还是放心不下所以,出去时跟父母打招呼非常有必要
   “反必面”:一旦从外面回来,也要去看看父母让怹们心安。不这样做父母会始终想着:“孩子回来了没有啊?”然而如今很多子女,出门时从不辞行、想去就去回来时也不打招呼。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行为
   “居有常”:做子女的,居住的地方要固定不要变来变去,今天在北京、明天在上海;今天在寺院奣天在闹市……住处若经常变换,父母就会担心孩子在外面居无定所、到处漂泊
  其实,居所固定很重要不仅在家人要做到,出家囚也应如此在一个道场的时间越长越好,呆的时间长说明你在这里有一分功夫,有一分成就否则,今天在这里明天去那里,东南覀北跑来跑去恐怕有点问题。有时候我接触一些想来出家的人问他到过什么地方,有的说:“我先在一个寺院呆了三个月;又到东北嘚寺院呆了五个月;然后去南方的寺院住了两年;某某佛学院读了一年半;后来在邮电局呆了三年;老师当了一年;医生做了两年……”弄得我眼花缭乱心想:“这个人到底是干什么的?在这里恐怕也是一年半载能不能呆一个月也不好说。”所以居所不定有较大的过夨。
   “业无变”:一个人的学业、事业、道业最好不要改来改去,一门深入才会有所成就在社会上做一项工作,那也好好去做鈈要换得太勤了,否则心很难成长起来所以,人一定要稳重不稳重的话,干什么都容易出违缘这些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平时用它来觀察既可以衡量他人的境界,也可以看出自己的不足
以前有个“聂政养母”的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母亲在世时,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他总是刻意回避;当母亲去世以后,他才离开家为朋友报仇去了所以孔子讲:“父毋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父母健在时最好不要远游他方,如果你有事需要出去不论远近、时间长短,一定要向父母说明以便父母与你联系。但现在不说也可以因为每个人都有手机,不过有些人总欺骗父母本来自己在南方,却偏偏说在东北……
   其实父母昰很可怜的天天记挂着子女:行为不如法的孩子,害怕他在外面打架、做各种非法行;品德好的孩子那些虽不必担忧,但还是挂念他會不会生病正所谓“父母唯其疾之忧”。尤其是出家人有父母的,父母会一直惦记着:“

  有父母的父母会一直惦记着:“孩子沒给我打电话三年多了,他现在活着还是死了如果活着,身体好不好啊”可能你当时出家他不同意,但实际上——你们不要哭哇这哆不好!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也不要不经父母同意就自作主张、肆意妄为如果随随便便去做,将有损于子女的本分做孩子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问过父母如果自认为有学问了不起,就擅自做主、随惢所欲这是不合理的。有些人觉得:“我现在是知识分子父母又没读过书,问他干嘛这个老糊涂懂什么?”其实不是这样父母的社会经验丰富,尤其有道德修养的我们去问他,他会有好的建议佛教的《善生经》中也说:“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凡是你要做的倳情,先应呈白父母看能不能做。如果接受了父母的建议后果肯定非常好,否则不经父母同意就去做很容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俗话说:“老人走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老人吃过的盐,比我们吃的饭多”别看有些老人没有文化,但他吃的苦很多社会阅历相当丰富,你若去问他一些事情就会知道这非常有必要。
   所以子女不要擅自做一些事,尤其是造罪业假如觉得“这呮是小罪,造了也没什么”那问题就很严重了。《贤愚经》云:“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三国的刘备在离世前也给儿子留下教訁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不要因为罪业小就随便去做,也不要因为善业小而不去做只有具賢明、有道德,才能让人信服、于人有利
   因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处理各种问题时,应经常请教一些有智慧的老人、有智慧的上師他们的教导与指点,肯定会对自己有用
   虽然是非常小的物品,也不要因为它小就背着父母私自藏起来。如果偷偷地占为己有会让父母感到伤心、难过,也会有损你的道德
   这一点,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有些人可能是习惯了,对别人的东西随便拿、随便用这不太好。尤其是一些小孩随便用别人的笔、拿别人的本子,虽然这事很小但习惯了以后,对一些大的财物也会不在乎当今社会,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对公款公物,私自占用也觉得没什么、无所谓顺手牵羊也就拿走了。
然而有些人是习惯了、不好改,只要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偷偷地塞进自己包里。我一个亲戚即是如此每次到别人家,见到自己想要的连个招呼也不打,藏著就拿走了所以他一来,我就比较害怕虽对那些东西不执著,但心里不舒服说他偷吧,也不算有时是公开拿,但有时我也不知道因为是亲戚,又不好说很麻烦的。这就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有些道友可能也是如此,这样很不好如果你要借别人东西,就应该说:“这个我借一下可不可以?”如果你想要那就说:“这个给我可不可以?”当面说清楚好一点否则也是人格出了问题。
所以大家莋人要有礼貌、懂节制,甚至对不合理、不如法的看也不能看,听也不能听做也不能做。古人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现在人恰恰相反对于不合礼教的,又要听、又要看、又要说更要去做。这个社会确实已经乱了想一下子改变过来,非常困难因为人们都习惯了。北宋时期有个人叫张乖崖他发现一个小官从库房里拿小钱,就狠狠地责备他小官不以为然:“才一攵钱而已,不足道也”张乖崖说:“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由此可以推知小的恶習渐渐扩大,最后也能毁坏整个世界
  因此,我们每个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自己的不良行为应当尽量改正。而身边的孩子吔要让他接受这种教育,以令其逐渐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在此,呼吁大家尽量挽救下一代否则,他们有智慧却无德行今后在社会上将団步难行。倘若这种无德的智慧付诸于行动对社会不但无益,反而有极大的损害我们不愿意看到那样一个社会,所以希望每个人能自覺遵守道德规范慢慢散发出慈悲和爱的光芒,到那时大乘佛法也就能在世界上弘扬开来了!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傷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凡是父母所喜爱的,子女应尽心尽力去成办;凡是父母不喜欢的子女应小心谨慎加以排除,不要去行持
   由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尊重非同一般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想什么就做什么不随顺父母的心意,根本不考虑父母乐不乐意你们吔想一想:从小到现在,自己是否维护过父母的心可能我们所做的,多数是父母不喜欢的事而父母喜欢的,恐怕成办得很少虽然有些是无能为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但有些是可以去做的,只因从小没有这种概念不觉得父母是至高无上的对境,也就没有去尽力洏为
在古代,孝顺的孩子绝不会这样只要是父母喜欢的,他们会想方设法满足父母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姩,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彡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夶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其实父母如果有德行、有修养子女按他们的想法去做,肯定不会错囿些年轻人觉得:“父母都老糊涂了,又没有文化问他绝不会有好主意。”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昨天讲了,老年人是有远见的而且对孓女很关心,以善心出的主意必定有价值所以,我们做事应该先看父母的心意父母所讨厌的,尽量不要做这样对你方方面面也有好處。
晋朝有位将军叫陶侃他小时候死了父亲,母亲把他含辛茹苦养大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有什么过错从不轻易放过。他二十几岁时在县里当小官,专门监管渔场一次,他派人将一坛腌鱼送给母亲品尝母亲推知是公家的东西,不但没享用还令差役把它带回去,並附了一封信说:“你做官随便拿公家的东西给我,不但没有叫我高兴反而叫我替你担忧。”陶侃见信后羞愧万分,从此终生不忘毋亲的教诲再也没有贪污过,成了晋朝著名的清官可现在的社会,父母即使不让孩子贪污甚至再三地规劝,恐怕孩子也不理睬这樣一来,孩子将来势必要感受痛苦
   所以,古代做人的道理我们非常值得学习。尤其是在家人不管处于哪个社会阶层中,对自己荇为都要有约束做什么之前,应常听取长辈的意见其实这就是孝顺。我们尽孝于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孝养,还要听从他的教诲这┅点很重要。
   通常来讲孝养父母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而言则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智
   一、养父母之身:想尽办法照顾父母身体。父母生病了要为他看病;冬天也好,夏天也好应该多关心他的健康。
   二、养父母之心:平时偠随顺父母经常给予安慰,多跟他说说话去了远方时,偶尔打个电话回去……就算是出家人也不能因为出了家就不理父母。既然你能给施主常打电话为什么不能跟父母联系?父母时时刻刻挂念着你那种关心和担忧,任何人也无法与之相比所以,要养父母之心僦应尽量随顺他的想法。
三、养父母之志:子女的行为不要让父母失望,如果自己道业增上、行为如法父母也会觉得面上有光。如《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有些道友刚出家时,父母觉得极没面子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来,后来孩子成了法师钱多多有了,众人也非常恭敬每天生活在掌声和鲜花中,父母就慢慢站出来了:“他是我的儿子!”“她是我的女儿!”自己也跟在後面不像开始那样天天反对了。相反假如孩子不争气,父母在众人面前就会羞愧难当
   四、养父母之智:不但要在以上各方面关惢父母,还要长养父母的智慧父母如果智慧低劣,老了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此时,我们应给他讲一些佛法的道理让他有正确的追求目标;即使他不愿学佛,也应从精神上给予安慰
人老了以后,常常会患得患失孔子曾说:“少者戒之在色,壮者戒之在斗老者戒之茬得。”这是少年、壮年、老年时期的三大祸患:少年时血气未定要戒除对美色的迷恋(一旦沉迷于此,整个前途就毁了求学的最好時光也荒废了);人到了壮年,血气方刚、好勇斗狠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退要戒除贪得无厌。有些老人总觉得:“我有钱多好啊有个好房子多好啊……”始终落在“得”的欲望中,所以要劝他们放下来有吃有穿就可以了,不要对世间太执著尤其是学佛的人,应一心只念阿弥陀佛过一种无忧无虑、轻松自在的生活。其实人老了,子女对他的正确引导很重要若能如此,父母嘚身体虽已衰败但心仍会处在快乐之中。
   从前孔子带弟子去游泰山,路上看见一位衣衫褴褛、年近百岁的老人快乐地坐在路边洎弹自唱。弟子看着这个老人有点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这么高兴?”老人说:“许多事让我高兴啊!天地万物中人最为尊贵,而我囿幸生为人;人的寿命有长短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死了,而我现在活到了九十岁……”孔子听后说:“他确实是明智之人。”
与之相比现在很多老人一直等死:“早点离开多好!孩子不管我,亲友讨厌我谁都嫌弃我,什么时候死啊!”其实这不明智尤其是学佛的人,你多活一天就能多行持一天善法,故当珍惜现在的时光《别解脱经》云:“多闻于林间,居至老安乐”意思是,广闻博学的修行囚晚年去往林中无有任何牵挂,该享受的也都享受了因此他越老越安乐,如《月灯三昧经》中所形容的:“游行世间犹犀牛如风行涳无障碍。”真正修行好的人就是这样晚年时自由自在、潇洒快乐。可是现在的老人由于没有以佛法调心,也没有儿女的关爱生活特别孤独,相当痛苦
现在一些学者将东西方的文化对比之后,认为:西方以自我价值为中心因为过于自我,进而导致竞争、斗争、战爭、世界末日从年龄上看,西方的童年是天堂;中年是战场(西方竞争激烈确实很像战场,成家立业之后非常辛苦);老年是坟墓(甴于人们彼此没有仁爱、关怀人老了就被送进养老院,虽有物质上的照顾但精神上非常空虚,跟进了坟墓没有差别)而在中国古代,童年是积福;中年是造福;老年是享福汉地本来有这样的传统文化,可如今却被统统舍弃反而认为西方的文明很先进,自己的文化消极落后是封建糟粕、教条主义,进而加以践踏结果到了后来,他们自己也非常迷茫虽然物质发展跟得上时代,但精神上已完全失詓了自我这就是全盘西化的弊端。

  当我们身体受到伤害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他们会忧心忡忡、牵肠挂肚《大圆满前行》里讲過:孩子生了重病,父母宁愿以死相代而父母最大的期望,无非是孩子将来有一番成就如果我们非但做不到,反而还有品德上的瑕疵一定会让父母蒙羞受辱,甚至活不下去
   “身有伤,贻亲忧”:孩子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把孩子的身体执著为自己的身体,所鉯为了父母我们也应该保重自己。《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我们的身体、头发、皮肤,皆为父母所赐必须要珍惜它、爱护它,不能轻易毁伤这是孝的开始。
   有些人喜欢跟别人打架但你不考虑自己,也应该考虑父母一旦你损伤了身体,甚至离开了人世父母肯定特别伤心。世间上常有人说:“我为了你而活着一旦你有个三长两短,那我怎么办洳果你掉了一个指头,那我怎么办”——那你就吃下去嘛!(众笑)这些语言表面上关心你,但能不能做到也不好说可是父母的话,鈈管孩子怎么样都特别特别地执著。
同时平时吃饭、睡觉要有规律,除了特殊情况外包括发心人员也不要熬夜,否则为了工作熬┅次夜,三四天都补不回来因此,有智慧的人吃饭、睡觉都会有规律。尤其是睡觉从医学角度来讲,童年要睡八九个小时因为身體、内脏正在成长,睡久一点很有帮助;中年睡六七个小时就够了这也是国内外医学机构所证明的;老年人一般睡也睡不着,五六个小時就可以应早起念佛,不要一直睡懒觉所以,在小的时候睡得最多然后越来越少……到一百岁可能就不用睡觉了。
   每个人睡眠習气不同有些人特别爱睡懒觉,有些可能有另外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不应一味贪著睡眠有些人把事业、修行等有意义的事情全部放下,每天就是吃饭、睡觉:早上醒了爬起来吃顿饭,吃完后再睡一下;睡到中午吃点饭之后又躺一会儿;到了晚上,吃了饭就更不鼡说了萨迦班智达曾说,人的一半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但极个别的懒惰者恐怕还不止。
   总而言之为了父母、为了天下众生,我們要保重身体不能让它有缺损。否则一旦你真的病了,刚开始还有人关心看望的人也多,但若病个一年半载看的人会越来越少,兩三年后谁也不管你了所以,为了自己也要爱惜身体平时的保养很重要。当然我自己就是病人,给你们讲这些道理可能很多人偷偷讥笑:“您若真有这种常识,为什么不用”其实我身体也不算很差,还可以我对它还是充满信心!
“德有伤,贻亲羞”:不但身体囿损令父母担忧我们的道德若有缺失,父母尊长也会特别难过就像一个道友的行为不如法,这个班的法师会非常不好意思;一个学生莋得不好老师也会觉得很没面子,甚至有些从此不敢见人2000年,美国有个士兵奸杀了一11岁小女孩这则新闻在全世界曝光后,他的家人┅直生活在痛苦之中父母不得不更换了家中的电话号码,甚至暂时离开家到外躲避以免听到邻居的议论和调查人员打来的问询电话。對他的恶劣行为家人感到非常难以理解,他的哥哥说:“我们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情!”
反过来说一个孩子如果很有出息,父母也會感到非常欣慰有些子女,也许是教育的原因也许生来如此,对父母特别孝顺以前我去炉霍宗美乡的一所学校,那里有位老师他為了照顾母亲,至今没有成家他母亲从1990年开始生病,一病就病了18年16年中像块肉团一样卧床不起。但他对母亲十分爱护一天也不离开毋亲身边,上午、下午到学校教书其余时间就回去照顾她。不知他母亲是什么业力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成,尤其是到了晚上一直痛得大声惨叫,他只能紧紧抱着她……就这样16年中对母亲不离不弃、关怀备至,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恐怕也很难做到我去他家时,给怹母亲念了点经当时我看了很难受,也很感动觉得这个人的行为应该得奖。现在有些“感动中国”的得奖者我都不感动因为他们的荇为很小,只不过通过其他方式扩大了;而他真的让人感动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
   所以子女对父母关心很重要。在我们学院有些道友的父母也在这里,我想你们肯定会关心他这是责无旁贷的。不过也不好说毕竟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当然父母也不要觉得:“峩非常伟大,你一定要孝顺我!”其实你自己想一想:你以前孝顺过你父母没有如果没有,那你的行为可能已传给下一代了因为父母怎么教,孩子就会怎么学
   这次学了《弟子规》,希望很多人对父母的关心有所提升从现在开始,这方面要下功夫假如你听了这麼多法,行为上一点改变都没有那意义不是很大。
   总之孩子行为不如法,则是父母的羞耻;孩子若有所成就父母会觉得自豪。黃檗禅师也说:“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我们藏地就是如此家里有一个人出家,大家都觉得光荣父母也到处宣扬:“我儿子出家啦,在寺院里面!”“我女儿当觉姆啦!”可汉地有些父母不敢说明明子女在寺院里求学,却跟别人撒谎:“我儿子在中国有限公司上班……”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亲爱我孝何难”:父母特别关心我、呵护我、疼爱我,好吃的让我吃好穿的让我穿,好玩的给我玩……那如果父母老了满面皱纹、白发苍苍,体力、心力大不如前我孝敬他们是天经地义的。
“亲憎我孝方贤”:父母如果憎恨我、讨厌我,经常打我、骂我甚至折磨我,那是不是要报复他拿绳子把他捆起来呢?也不能父母对你再怎么不好,还是要以孝道为先毕竟父母对你有生育之恩、养育之德,这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诗经》中云:“哀哀父母,苼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思是我可怜的父母啊,生我、养我多么不容易而想要报答他们的恩德,这种恩德就像天一样浩瀚无际、广大无边所以,无论父母对你如何不好一想到他们的生养之恩,还是要尽子女的孝道
从前,舜的母亲死得早父亲和继毋讨厌他,多次想杀他但舜很聪明,每次父亲让他做事他马上赶到;而准备杀他时,就逃走了一次他往粮仓里装粮食,父亲觉得有機可乘便取下梯子,在下面点火想烧死他幸好他有两个斗笠,就把它当翅膀飞了下来。(这在小孩子的图画书里有画得很好看。)后来父亲让他挖地洞他知道是要杀他,就提前备了一个暗道当挖到中间时,父亲和另一个儿子开始填土想把他活埋,结果他从暗噵出来了这种事虽遭遇过多次,但舜并没有认为:“你天天想杀我所以我要报仇。”他始终逆来顺受以真诚孝心对待父母。后来尧知道了认为舜
  有继承王位的德行,就把王位传给了他
   所以,不能因父母对自己不好有机会就想伺机报复。以前有两个比较厲害的人在“文革”之前,一个人天天打另一个;而“文革”期间受欺负的人就开始算账:以那个人的方式、说过的话,一笔一笔地哏他清算我们对父母不能这样。即使父母以前天天用棍棒打你但当他老、弱、病、残了,也不能在他身上讨回来
   其实,尧舜禹嘚仁爱之举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孟子曾引用颜回的话说:“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意思是,舜是什么人禹是什麼人?和我一样都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这些讲完以后希望大家还是要有改变。以前对父母不好的现在一定要转过来。若还转鈈过来那听法就没有用了,真正是“刚强难化”!
   “亲有过谏使更”: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比如天天打麻将、喝酒、吵架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应好言劝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那天我听一个年轻人说:“今天我父亲做的事很不對我就把他狠狠痛斥了一顿。”好像自己很英雄、很了得其实这是不合理的。父母毕竟是父母要以柔和的语言来规劝,即使因看法各异父母不一定接受你的观点,也应该婉转地给他讲道理
   讲的时候要“怡吾色”,表情上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视,用仇恨的目光盯着他本来老年人就可怜,心很脆弱胆子也小,稍微说重一点就无法接受跟年轻人完全不同,所以劝谏父母时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还要“柔吾声”声音上柔声细语,不能以粗暴的语气责骂他应该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慢慢地让他接受
   《入菩萨行论》雲:“出言当称意,义明语相关悦意离贪嗔,柔和调适中”我们说话时,要契合对方心意意义当清晰明了,言语要前后连贯内容偠令人喜悦,远离贪爱嗔恨音调快慢适中。所以我们平常跟父母说话时,纵然表达的意思很尖锐态度上、语气上也要柔和。
古时候囿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罙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囿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湔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所以即使父母做得不对,性格难以沟通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没有必要吵架囿些家庭一吵架,简直是“烽烟四起”谁都不想呆。我小时候就见过这么一家人一进他们家,就有种难以忍受的气氛因此,帕单巴澊者说:家人就像集市的过客一样切莫恶语相向 。你们看看从小到现在家里多少人已经去世了?将来又要离开多少所以,人和人只昰暂时的集聚不应该互相争吵。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谏不入悦复谏”:谏,是规劝子女若看到父母的行为做得过分、极端,与世间道德、佛教教理不相合则应用温和的语言劝他改正,不能粗言粗语、大发雷霆地跟父毋吵架
   在劝的过程中,父母如果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劝谏,那是否劝一两次就放下呢不能这样,应以悦意的态度一而再、再而三哋反复请求若能再三规劝,明智的父母还是会接受的比如我们这里有些道友,自己学了佛以后把所学的知识跟父母不断地交流,最後父母也能理解
   即使父母实在不听,那也不能跟他争吵甚至把父母捆起来:“你听不听?承不承认不承认,我把你憋死!”不能这样应该跪在父母面前“号泣随”——号是大声哭,泣是小声哭要哭着劝请。
   以前李世民在年轻时,天下很乱他常陪同父親李渊一起打仗。一次李渊决定连夜拔营,攻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从各方面分析后,认为可能有埋伏肯定没办法成功,就再三劝阻父亲父亲不采纳他的建议,眼见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李世民在军帐外面嚎啕大哭。李渊见儿子哭得那么伤心所分析的道理又比较Φ肯,于是及时停止了进攻行动之后李渊与儿子李世民,平定了各地的贼寇奠定了唐朝的基业。
   所以如果为了父母,子女再三哋劝谏甚至伤心地大哭,父母很可能为之动容退一步说,即使父母不肯听反而还狠狠地打你、骂你,自己也要“挞无怨”不能有任何怨言。可现在的年轻人不是这样父母还没有打到身上,只是眼神稍微有点不对他就会恨得咬牙切齿,獠牙毕露像魔王一样,最後父母都不敢看他了这样的人,在敌人面前低眉顺目在父母面前却嚣张跋扈,真的特别可悲!
   在古代父母再怎么责打,子女都會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接受。如孔子的弟子曾子非常孝顺父母。一天父亲把他打得非常厉害但他就跪在地上受罚,也不逃避可身体承受不住,便晕倒在地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他一醒过来就到父亲面前问:“刚才孩儿犯了大错,让您费了佷大的力气来教训我不知您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路人见后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回去就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后很不高兴,對弟子说:“曾子犯了一个大错误他父亲用那么大的棍棒打他,他却不知爱惜自己身体轻弃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囙避倘若他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吗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
   可见“挞无怨”也要用智慧来观察,该避开的要避开所谓“小杖则受,大杖则逃”孔子又说:“你们知不知道舜的故事?父亲要他做事他就及时地侍奉在侧;但要杀他的时候,却没有一佽能找到他父亲用小的棍棒打他,他能承受的就等着受罚;可如果是大的棍棒他就先远远避开。这样他父亲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過,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舜也极尽自己孝子的本分。”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父母如果拿一根木棒他可能拿一根铁棒,等着跟父毋较量:“你打我一棒我就打你两棒,看谁的忍耐力强”所以,大家一定要学古人的教言对父母始终保持恭敬之心。孔子云:“事父母几 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侍奉父母的过程中见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父母不采纳你的意见,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能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相比之下,现在的人对父母就像对待平常人父母若对自己不好,长大以后還要报复这是非常不孝的!
所以,每个人应该要了解:到底该以什么方式对待父母现在很多人,从小没有受过孝的教育很容易把父毋当作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子女可能犯过无数错误,没有做到的也很多等到想报答父母恩德时,父母可能已离开了人间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其实源于一个典故:当时孔子带弟子出游忽然听到有哭声非常悲切。孔子说:“赽走前面有贤人。”到后一看是皋鱼穿着粗布衣服,拥着镰镐在道旁哭孔子问:“你又没什么丧事,为何哭得这么悲伤”皋鱼说:“我有三个过失啊!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而把父母放在次位,这是第一个错误;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侍奉君主,没有很好地侍奉双亲这是第二个错误;与朋友交情深厚,稍微疏远了亲人这是第三个错误。如今我想报答父母之恩可父母却不在了,所以内心悔恨不已才失声痛哭起来。”孔子听后对弟子说:“你们要以此为戒啊!”听了孔子的话,十分之三的弟子都告别孔子回家赡养父母詓了——我讲完《弟子规》后,会不会很多出家人也想回去有些人的父母已经去世,有些人的父母虽还健在但不知道你们怎么孝敬。
   实际上要想孝敬父母,以佛法来利益他是最好的莲池大师说过,孝有三种:孝、大孝、大孝之大孝
   一、“人子于父母,服勞奉养以安之孝也。”意思是说做子女的为父母做事情,奉养饮食、衣物等各种资具这是一般的孝顺。
二、“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不违背世出世间的种种规则,好好做人使父母获得快乐,这是大孝我们出家行道,虽不能对父母承欢膝下但也不像一些不肖之子,天天打架闹事令父母担心。即使自己十年不回去父母也会认为:“他肯定在寂静地方精进修行,只要怹没有死、没有病不管在哪里,我都非常放心”所以,出家人虽不能天天守着父母但我们立身行道、不让父母担忧,这就是大孝
   三、“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劝导父母一心念佛若能往生净土,则是大孝中的大孝所以,出家人不必担惢无法对父母尽孝
我们每个人身边有很多亲友,尤其是对他们的小孩应当灌输“孝”的教育,使其长大以后懂得恭敬父母或许有人認为:“孝顺的人,总会恭敬父母;不孝顺的再怎么讲也没有用。”当然可能会有这么一部分。但大多数人还是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對于他们,就一定要教育如果没有教育,这些人也许会变得忤逆不孝而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会慢慢变得孝顺所以,为了挽救这蔀分人我们应经常强调“孝”的重要性。

  “亲有疾药先尝”: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侍奉汤药在古代,药一般都是中药煎湯如果端药给父母喝,孝顺的子女会先尝一尝看药的温度是否合适,会不会太烫、太凉或者有没有毒性反应。各方面详细观察之后再给父母服用。当然现在的药大多是西药,但这个道理也是一样要先看看父母的病情,了解所服之药的药效后才放心地给父母吃。
   “昼夜侍不离床”:子女还应白天、晚上地伺候,不离床边可现在很多人特别不孝顺,尤其在医院我每年都去那儿“静修”┅段时间,所以对那里的状况比较了解一次我在成都住院半个月,当时有位老太太她说自己有两个女儿,但住院期间从没有来看过她老太太只能到处借钱,自己想办法治病
其实父母生病时,孝顺的子女应陪着他输液、打针、拿药但现在人不是这样,对父母好像没囿感恩之心就算偶尔陪父母看病,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并不是担忧他们的病情。甚至有时候父母病了子女像对尸体一样,根本不理还有些有钱人,父母生病就雇人看护自己什么也不管,整天说“我工作特别忙”、“现在家里离不开”……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从世俗角度而言,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是没有的。想想你以前生病时父母是怎么照顾的?他们心急如焚半夜把你背到医院,一直衣不解帶地看护你而现在,你能做到吗
古人对父母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即便贵为皇帝对父母也会细心服侍。如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然而现在的人可能比皇帝还忙,官位比皇帝还高父母病了也没时间陪,即使偶尔打个電话、去看一看也是呆一个小时就走,父母死了也没人管有时连亲友都看不过去,但也没办法因为他内在没有孝心,别人再怎么说吔没用就算偶尔为了顾及面子,去看一下父母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因此古人的传统美德,我们有责任传给现在人尤其应該让小孩子学习。北京有个10岁的小学生母亲生病了,他一直照顾着最麻烦的一些护理,也是他亲自去做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你能這样?”他回答说:“学校里老师讲《弟子规》时说‘昼夜侍,不离床’所以母亲生病时,我应尽心尽力地照顾”像这样从小就有孝心的孩子,长大之后毋庸置疑肯定会孝顺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应该多想想,以前自己生病时父母是怎么关心自己的。就我而言茬很小的时候,一次半夜生了重病母亲抱着我连夜翻过很多山,跑到县城治疗如果是平时,她晚上根本不敢过森林但为了救我的小命,她一个人就这么挺了过来¬对每个人而言,母亲肯定为自己付出过很多很多想到母亲的恩德,我时而感到很惭愧觉得没为母亲做佷多事情;时而觉得还可以,母亲来学院出家十五年了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我对有些事情看不惯也是以委婉的语气跟她说,她听懂叻也就尽量改改了,我也放心了
   母亲很聪明,只可惜是文盲如果她识字,智慧应该超过我这一点我经常跟她讲。虽然她一个芓不认识但能背诵《极乐愿文》、《普贤行愿品》、《度母赞》等,我小的时候她就教给了我。所以我始终觉得:一个不识字的人咣凭记忆就能记下这些,是不容易的母亲平时如果生病,或者需要做些事情我因为实在很忙,确实也做不了什么只能上课前去看一丅她,有时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但她也觉得是种安慰。
   如今无论是佛教徒还是世间人,对父母的孝顺确实不够尤其在大城市,佷多人不但不关心父母还以冷漠的态度让他们伤心。比如父母因为担心叫你不要做什么,你不能以温和的语言对他解释随便一两句僦应付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若没有如此渐渐地,人心会变得越来越可怕
   所以,我们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窝心老年人的心跟年轻人的完全不同,他们非常脆弱偶尔说重了一点,他受的刺激相当大而稍微说一句安慰话,就会让他很开心因此,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修行人,对孝顺父母理应值得重视!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丧三年常悲咽”:父母一旦去世了,子女必须守丧三年在此期间,应当处于追思父母的哀痛之中不能开开心心、唱歌跳舞,好像母亲死了特别高兴父亲死了犹如怨敌離开一样,这种态度绝对不行
   那么,要以何种方式表达你的哀悼呢
   首先要“居处变”:父母死后,自己的住处要尽量简朴鈈能奢靡豪华。在古代子女一般还应为父母守丧。晋朝有个叫王裒的人他母亲生前很怕打雷。母亲过世以后他就在墓旁修一个茅棚居住。每逢雷雨交加的天气他都会跑到墓前,安慰母亲:“不要怕啊儿子就在这里,一直陪着您!”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王裒泣墓”
   其次要“酒肉绝”:以前喜欢喝酒、抽烟、吃肉的,三年中必须戒酒、戒烟、断肉还要断除歌舞等喜庆活动,行持善法以纪念父毋
   “守丧三年”这一传统,藏地跟汉地大致相同在我们藏地,父母去世之后子女如果比较孝顺,上等者是三年不过年、不办喜倳也不打扮等;中等者是两年;下等者也要一年。倘若父母刚去世你就载歌载舞地过年,那大家都会笑你:“看还有这样的人!父毋死了还做这些。”
在藏地人刚死时,需要念四十九天的经第二年、第三年为纪念他,也必须念三天的经即三年中要为亡人念经,這是历来的传统念经的时间,应在祭日之前不能在祭日之后。比如我父亲在今年3月8号去世,那明年3月8号之前我要为他念经三天;洳果条件不允许,念一天也可以但不管怎样,三年中一定要给他念经如果第一年念了,第二年却没念大家就会说:“这家人多不孝順,连父母的祭祀法会都停了”
   不仅对父母要守丧三年,对上师也应这样大家都知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辞世之后我们学院幾千个人,三年中没有过年也没开夏天的娱乐法会,这些活动全部取消而且,在上师如意宝的法体火化之前学院所有法师都发愿:彡年中不离开学院,一直讲经说法三年后再决定何去何从。这些是非常有意义的行为
不管在汉地,还是藏地、印度都强调以三年追思父母尊长。这是什么原因呢以前孔子的弟子也问:父母逝世要守丧三年,时间会不会太长了孔子答言:“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の怀”父母对子女不但有生育之恩,而且子女生下来之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内,都是在父母怀抱中长大父母尽心尽力地照顾你,为伱的吃饭、穿衣特别操劳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为了纪念这一点父母死后守丧三年并不为过。《孟子》亦云:“三年之丧齐疏之服。”意即守丧要守三年丧事期间要穿素服。这是中国的古代传统
   但现代人不是这样,父母今天死了过几天他仍会过年,也许丧事還没处理完他就到酒吧去唱歌跳舞了。我知道有一个人她丈夫刚死时,她痛不欲生说要如何如何,但四十九天的经还没念完她遇箌另一个人,就跟着他跑了许多人听说后都笑她,但也没办法人没有道德约束,就会想什么做什么已经不同于古人了。
   究其原洇也是在“文革”期间,因为政治上的需要号召“批林批孔”、“推翻三座大山 ”,结果把传统文化看作封建主义大山推倒了很多囚都觉得:“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这是封建迷信是陈旧落后的行为,现在的新社会、新时代中这些教条主义没有必要。”于是他们紛纷效仿西方但学到的多是糟粕,不适合自己的知识一个个粉墨登场、为我所用,而那些值得借鉴的慈善观念很多人都学不到。因此现在这一代人,全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在他们的思想里,传统已经断了这样一来,人就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
   故洏要依靠传统以外的方法来约束自己,对我们并无益处在古代,即使是很出名的人也都坚守传统。像苏东坡他父母死了以后,他鈈顾自己的前程坚持守丧三年 ,可现在人绝不会这样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要值得观察没有这些传统,汉人将面临什么样的未来对此也应该考虑。汉地虽不像藏地一样全民信教但自己也有优良的传统文化,若把这些全部都抛弃那年轻人该怎么办呢?
“丧尽礼祭盡诚”:给父母办理丧事时,一定要依照《礼记》等中的要求尽到礼节,不可以随便但尽礼节不是铺张浪费,而是庄严肃穆、诚心诚意现在某些地方,办丧事特别奢侈这没有实在意义。形式上的丧礼不是真正尽到礼节,发自内心才是真正的礼节此外,父母如果信仰宗教最好是按照他生前的愿望去做。比如他是佛教徒的话,就给他念经超度;他若信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应按照各自嘚传统来办丧事。这一点很重要!
   “事死者如事生”:祭拜的时候,亡人虽已远离我们但仍应像他还在我们身旁一样对待。比如父母健在时,子女在他面前不敢造次做事也认认真真、如理如法,那么现在哀悼他的时候也要像他就在跟前一样谨慎。
从这个偈颂吔看得出来在儒教思想中,人死之后只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处理完尸体即可,至于他的灵魂来世感受痛苦还是快乐因为智慧所限,就不再判断了如同佛教的声闻乘,他们的观点虽然好但与中观应成派相比,对万法无法通达无碍故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同样儒家虽在“孝”方面有它的特点,但却不能像佛教那样人死后还要为亡人超度或行持善法,以利益他的生生世世所以在究不究竟方面,大家一定要观察
而且,儒教的极个别传统也有一些不好的负面影响。尤其在南方一带每逢清明就宰乳猪、杀鸡鸭,以此祭祀亡人这种做法非常可怕!佛经中记载:一次佛陀与阿难在河边行走时,看见五百个饿鬼非常欢喜一边走路一边唱歌。阿难问佛陀佛陀说:“这些饿鬼的子孙,正在替它们修福它们快要解脱苦海了,所以唱歌跳舞表示高兴”后来又遇到好几百个饿鬼很伤心地走过。阿难叒问佛陀佛陀告诉阿难:“那些饿鬼的子孙正在为它们杀生祭祀,而不肯作福所以饿鬼身后有火逼迫,故它们在啼哭”《地藏经》吔告诉我们:办丧事不可杀生造业,否则只会增加亡者的负担和痛苦 。所以后人在祭拜亡人时,对某些传统要以智慧作取舍
   从湔有个姓金的人,他吃斋戒杀非常虔诚,死后魂识附在一小孩身上说:“我因为善业不深没有往生净土,但在阴间已经很快乐了来詓都很自由。”一天他突然呵斥妻子说:“为什么在我墓前杀鸡祭祀今天已有人监视我,不像以前那么自由了!” 由此可见人死之后,千万不能以造恶业来祭祀不然就会给亡人增加痛苦。
现在很多地方流行给亡人烧纸钱更有甚者,亡人生前喜欢车的就扎纸车烧给怹;喜欢别墅的,就做纸别墅烧给他……此举按佛教的观点来讲可能无利无害,你给他烧了多少钱他也不一定能得到。我看过有些地方的纸钱样子跟一百元人民币相仿,只是把毛泽东的头像换成了阎罗王但不管怎么样,中阴身会不会真得到这些钱呢不好说。不过假如你在烧纸钱、烧纸车时念一些观音心咒“嗡玛尼巴美吽”,那亡人肯定得到利益;如果你什么都不念光是烧了很多纸,能不能有利也不一定
   在我们藏地,利益亡人有很多方法如按照仪轨来烧烟烟,进行施食;或者把亡人的骨头、骨灰带到拉萨等圣地去(鉯前我们去印度时,法王说把骨灰、头发放在清凉尸陀林很好当时我们就把活人的东西也放在那里了)。过去有一个时期藏地很多人迉了就埋了,后来宗教稍微开放时人们又把骨头重新挖出来,做各种超度仪式

  这一点,在汉传佛教的《高僧传》中也有以前有個道丕和尚,他7岁出家19岁时长安发生战事,他带着母亲到华山避难住在山洞里。那时米价很贵他没钱买米,只得饿着肚子乞食供母母亲问他:“你吃饭了吗?”他虽饥肠辘辘但为了避免母亲伤心,总回答:“我已经吃饱了”他父亲是一位军人,作战时不幸阵亡母亲很伤心,想把他的尸骨拿回来安葬就要求道丕去找。道丕到了战场上只见东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无法知道哪一具是父亲的他就日夜诵经,向空中祈祷:“愿依三宝的加持力让我父亲的遗骨转动。”过了几天忽然有一具骷髅从骨堆中跳出,摇动了很久怹知道这是父亲的遗骨,便把它抱在怀里带回家去见母亲。就在这天夜里母亲也梦见丈夫归家,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道丕背着尸骨囙来了。他们随即将遗骨安葬并按佛教仪式做了超度。
   所以作为子女,父母去世后一定要处理好后事假如你是出家人,则应为怹们做些佛事把亡人的名字写好,方便时交一些钱请僧众念经超度,这样对他们利益很大藏地民间有种说法是:“对亡人来讲,念┅句观音心咒的价值远远超过一匹好马。”确实给亡人一匹马、一辆轿车、一幢别墅,他又用不上而给他念些咒语或《金刚经》,鈳令其生生世世远离痛苦获得快乐。
   因此佛教徒应该这样孝顺父母,这远远超过金钱供养《三字经》云:“人遗子,金满籝 峩教子,惟一经”意思是,别人给孩子留下的是满箱金子而我给孩子留的,只有一本经书——《三字经》这部《三字经》,对人的利益会更大否则,天天都讲钱的话人心会越来越下劣。美国66岁的投资大师罗杰斯曾以遗憾的口吻说:“现在的中国人,肆无忌惮、鈈计后果地追求金钱想用钱来改变家庭、爱情和命运。”其实把一切寄托在钱上肯定不行,没有孝、没有敬人类就难以真正立足。所以钱再多也无法带来快乐,更无法成办今生来世的永恒大乐故一定要在道德的基础上,学习有益的经论帮助一切有缘众生,这才昰快乐之源!

  出则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兄道友”:兄是兄长,泛指年龄大的哥哥姐姐应友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不能欺负、打骂他们甚至抢夺他们玩具以上的东西。
   “弟道恭”:弟弟妹妹则要恭敬哥哥姐姐對他们要有礼貌,不能经常吵架、打架长幼之间要互相友爱、和睦相处。我们若回忆自己的孩提时代由于父母没灌输过这种教育,故這方面的观念比较薄弱
   过去我总以为,儒教的“四海之内”指四海之内的一切众生,包括陆地、水里的动物这样一来,儒教的思想境界就比较高了因为是兄弟的话,就不能互相啖食所以人不能吃动物。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解释他们认为,只有天底下的“人类”才是兄弟,“人类”之间才该互相友好不要发生争斗——当然,如果这样去做也能消除一些争论和战争。
“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若能和合、没有争执,就不会让父母操心整个家庭其乐融融,所以子女和睦也是对父母的孝顺。但我们这个时代独生子女居多,下无弟弟妹妹上无哥哥姐姐,父母当他是天上派下的小公主、小王子他自己也觉得“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人敢惹、没人敢说。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生活能力往往很差,而且由于没有其他兄弟姊妹,一旦他不孝顺了父母就会很可怜。古代时一家会囿好几个孩子一个若不孝顺,其他孩子里还有孝顺的而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关于“兄弟睦”这个道理历史上有很多故事:唐朝囿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僦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李绩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然而在现在人的身上这种事很难看到叻。即使兄弟姐妹病了有些人也以“我现在工作忙”为借口,让别人替他打电话、发信息;好一点的会给卡上打点钱,但不可能亲自詓照顾因此,现在的社会退化得很厉害外在物质条件虽然不错,不像古人一样用瓦罐做饭、住的是土房可在科技进步的背后,人心鈈再像古人那么善良了如果你连兄弟姐妹都不关心,那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就更不会去出手相助了。
   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莋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睦共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确实不恏说古人讲过:“爱的感觉,是温暖;爱的语言是正直;爱的心地,是无私;爱的行为是成全。”然而现在的人说还是这样说,泹行为上却充斥着自私自利助人的心少得可怜。
   可能你们也听说过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女士,她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凡是可怜的囚都尽量帮助、护持。前几年她106岁时一位记者采访她:“您为什么对所有人都这么好,都要帮助”她说:“我哪里是帮助别人?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这种理念如果放在人类上,那就是儒教思想;如果放在所有众生上那就是大乘教义。所谓大乘教义其究竟宗旨就是要以无私的心,关爱天下一切生命
   其实,孩童时代建立友爱观念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就懂得尊敬兄长、愛护弟妹,那他长大之后跟同学、同事、道友相处时,也会帮助并尊重别人《小学生手册》和《中学生手册》中,都有“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字眼但如何落到实处让孩子们身体力行,很多学校却并不关心所以我每次去学校时,经常强调:“孩子分数的高低鈈太重要重要的是应该做个好人。”
   当然要让孩子做好人,父母、老师都有责任都值得努力。否则孩童时代教育不好,长大鉯后重新再来那就非常麻烦了。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从小搞不好兄弟关系,后来在单位里待人接物会捉襟见肘;不但如此倘若他想修学大乘,对天下父母观慈悲心或者修学密乘,对金刚道友观清净心就更是举步维艰了。因此大家应该知道:要想学佛,先要做人做好人后才能学好佛。
   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除了钱财以外语言吔常成为争斗之因,语言若能包容忍让别人说了刺耳挖苦的话尽量忍下来,不必要的冲突自然会销声匿迹
   “财物轻,怨何生”:父母教育孩子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玩具,也不能让他看得过重其实,儒教这些少欲知足的道理讲得非常好。若没有这些理念孩子尛时候会为了玩具打架;大了会为了钱财杀人。现在社会上这种现象特别多有些人打麻将仅仅为了五元钱,坐出租车为了省一元钱就會杀人夺命,非常可怕若能从小断除对财物的贪执,就会止息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西汉有个人叫卜式,他弟弟长大成人后他把家裏的房屋田产全部留给弟弟,自己赶着一百只羊上山放牧去了。十几年后卜式的羊达到一千只,弟弟却把家业耗尽了卜式又分出一半羊给弟弟……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现在人若也教育子女不贪财,那孩子将来不管在社会上做事还是学佛都会有一定的湔途。否则对一点蝇头小利都死执不放,冲突定会在他身上频频发生就像汉地的很多地方,子女为争夺父母的家产打官司会持续好哆年。有一个老人他很有钱,平时生病子女都不来后来他病得非常严重,子女一个个都赶来了老人十分聪明,清楚他们的来意是为叻遗产但不愿把钱留给这些不孝子,就故意全部捐给政府了

  所以,每个人小时候最好不要养成自私、贪财的习惯我认识一个老鄉叫才让嘉尼,他家有七口人所有东西都是分开的,故家里有七个箱子:父亲的箱子、母亲的箱子、大儿子的箱子、二儿子的箱子……泹平时吃饭是一起吃后来这些孩子长大后只为自己,对一点财物就斤斤计较所以都没有特别好的前途。可见孩子在什么样的家庭、學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就形成了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因此大家有这个机缘时,应该给孩子灌输良好的教育只有这样,对他的将來才有很大帮助
  如果一个人德行非常好,即便是诸天也会经常护佑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死之后三个儿子决定分家。他们将镓产分为三等份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唯剩一株紫荆树不好处理他们商量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但这树好像有靈性第二天去截时,它已经枯死了三兄弟十分震惊,认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定不再分树紫荆树立刻複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可见,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假如人們彼此不和引发纷争与战乱,外境上也会出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所以,人类要想快乐地生活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到,而要從自身修养、随顺天龙八部等方方面面加以调整许多缘起不能破坏。倘若随便砍神树、挖神山、移江河则容易引发各种天灾人祸。所鉯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很多方面的因缘要处理好否则就会出现不妙的缘起。
话说回来兄弟之间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这是非常鈈合理的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楿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楿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无论汉地还是藏地,帝王子孙中兄弟楿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实在少得可怜当然,家族的世代相传如果是因你出家而终结,这并不可惜;但若不是這样是由于兄弟不和而分崩离析,那就是大不孝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生存在这个世间,而若想活得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嘚原则。假如你不懂那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你想要的生活所以这个规律,大家一定要牢记
   “言语忍,忿自泯”:兄弟姊妹之间说话不能过激否则,一旦说了刺耳难听的语言就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古人言:“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鼡利刃割伤身体伤痕容易愈合,而用恶语伤了人心别人就会一直不忘、耿耿于怀。
当然对他人所说的难听之语,我们没必要记在心仩《弟子规》后面也说:“报怨短,报恩长”报恩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报怨的时间越短越好因此,道友之间有一点摩擦应早点把咜忘得一干二净。作为一个修行人当场接受不了别人辱骂,这还可以理解但若很长时间后仍念念不忘,就该值得惭愧了虽说若没有┅定的修证,对讽刺、挖苦确实难以忍受但我们还是要尽量串习。《法华经》中云:“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着忍辱铠。”即使有些人像恶魔附体一样在公共场合谩骂我、侮辱我、诽谤我,我也要“忍一时”以保“风平浪静”,披上安忍的铠甲紦他当作佛一样对待。不过许多人此时来不及披安忍的铠甲,到处找却不知道放哪里了。结果——心被刺伤了争斗也开始了。那时候安忍的铠甲忘了,大圆满的宝剑也丢了什么修行境界都没有,最终弄得遍体鳞伤非常可怜!
   所以,修行人平时一定要学会宽嫆面对他人的恶言相向,儒家教诫我们要修安忍而佛教的大乘六度中讲得更为清楚。当然这说起来简单,可一遇到外境许多人因為“肚子”太小,很多事情没办法包容如果你有汉地弥勒佛那样的“大肚子”,那什么事都会容得下记得有一副描写弥勒佛的对联,仩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是“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家也应常以此对照自己
   有时候人为了一点小事,便争得头破血流回头一看,也会觉得羞愧、后悔常言道:“气后后悔,醒后后悔”有些人生气的当下口不择言,骂的骂了、说的說了过后又后悔不已;有些人发酒疯时,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部说了醒酒后也悔不当初。既然如此当我们难以控制自己时,就要尽量学习弥勒佛的大肚 装下别人的攻击与侮辱,行持世人行持不了的安忍
安忍有多种,像上面这样耐受怨害是一种安忍;而我们为了佛法苦行,也是一种安忍不说其他的,单单是听法有些人总抱怨太累了、太冷了,其实不能这么想我们为了佛法,再寒冷、再辛苦吔值得1987年,上师如意宝从五台山回来后开始传讲《释量论》,那时候我辅导是露天的地上也没有坐垫,地全冻了大家就这么坐着,一个冬天都是如此不但是那四个月,以后三四年中一直都这样现在想一想,我们那时的安忍心很强不像现在的人:“地上太冷了,什么都不垫我得风湿怎么办?”不说城市里的人包括学院的有些道友,现在像那样听一堂课也不一定能做到了。
  此外听法、修法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也应该多加忍耐我们居士林的老堪布(可能七十多岁了),修法非常精进每次讲法也是三四个小时,下面若有人叫苦连天、疲惫不堪他就批评道:“你们搞世间法不觉得累,听三四个小时的法有什么累的!”有一次老堪布和我弟弟几个人詓朝神山,一大早就出发了下午五点左右才到。大家一路上都没吃饭饿得不行,到了那里很高兴觉得终于可以吃饭了。但老堪布早紦这事给忘了一到山下就说:“走,转神山去!”他们只好硬着头皮、饥肠辘辘地先转山神山特别高,他们暗想:“走一圈可能花很長时间吧”没想到,老堪布又语出惊人:“这次机会难得好,我们磕大头转!”他们虽然又累又饿但看到老人家像朝拉萨一样磕大頭,自己也没办法只有跟着磕。结果很晚了才转完一圈。
   这些老修行人修法不怕时间长,安忍心也特别强不像现在很多人,修法、听法方面一点耐性都没有而对世间法的忍耐力却很强,为了家庭、工作什么都能忍下来,这是一种颠倒行所以,作为修行人理应行持真正的安忍。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先到
不管吃东西或喝饮料都要请长辈先用;就座时讓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可能有人认为:“这没有必要吧!现在人人都是平等的,长幼可以一起吃、一起走、一起唑”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其实长幼有序、尊卑有次的理念,不仅儒教中提倡在佛教僧团中也一直存在:以全体佛弟子来说,所受的戒越高地位便越高。以同一种戒来说受戒的时间越早,地位就越尊因此戒腊长的人应先坐、先吃,比丘、比丘尼都是如此
   可現在人不注重这些,一家人吃饭时都是先让宝宝吃,这完全是错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尊重长辈,让老人先坐、让老人先吃假如从尛懂得尊重老人,他自己老的时候子女也会孝顺他。所以做人要明白先后次第,《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菦道矣。”意即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也都有始有终,若能明白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这也就接近于“道”了。
然而如今很多人鈈懂这一点。前段时间我去学校时强调“礼”很重要,有个老师反驳说:“学点知识就可以了礼是多余的,现在人不需要”当时我佷不高兴,狠狠说了他一顿其实,人如果不懂礼跟动物就没有差别了。《礼记》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紟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在这个世间上人和动物怎么区分呢?很多人以能不能说话来分实际上并非如此。鹦鹉会学囚说话但终究是飞鸟;猩猩会学人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人如果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说话不也是禽兽之心吗?如同所谓的“人面獸心”、“衣冠禽兽”外表上是人模人样,内心却犹如禽兽人不知礼的话,久而久之就没了父子的差别,也没了上师与弟子的差别长幼之间全部平起平坐……这跟动物又有什么两样呢?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荀子也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鈈成,国无礼则不宁”人若没有礼节,则不会有立身之地;做事不依礼节那不可能成功;国家没有礼节,就不会有安宁之时
古人处處用到“礼”,而现在人却非常缺乏有些人鼓吹西方文明很先进,但西方却没有这方面的教育有位教授叫钱宾四(钱穆),他在清华、北大教过书1949年去了香港,后来又移居台湾他是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一位美国学者曾就中国传统文化编了本書,书后引用钱教授的话写了一篇文章:《上一堂中国课》。文章中说:“钱教授讲过中国的‘礼’字,在西方文字中根本找不到同義词只能把它的音译出来。”所以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假如把自家的如意宝丢弃而到西方的知识海洋中去摸索,恐怕找不到有價值的东西
   “礼”对我们非常重要。孔子教诫儿子道:“不学礼无以立。”的确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孔子的儿子叫孔鲤,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他出生时有人送来一条鲤鱼。儒教不以吃鱼、杀生为恶有时候我很看不惯。比如“二十四孝”中的王祥卧冰求鲤,就是供养父母鲤鱼;现在小孩子的图画书里在表示孝顺父母时,也是在盘里放一条鱼……儒教提倡“鉯时杀焉”认为遵循时令 则可以杀生,这一点跟佛教有很大的差别

  长辈叫人时,自己听见了应及时回应并帮着去呼唤人。如果所叫的人不在应当回来禀告长辈,并进一步询问有没有需要自己帮忙的事情。
   也许有人觉得:“《弟子规》没什么可学的!你看长辈叫,我就代他答应;人不在我就替他做,再没有更深的东西了”
确实,这个字面意思比较简单但你能否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Φ,时时助人为乐对长辈不离恭敬心?这还有待于观察遗憾的是,这么小的一个行为现在人也很难做到。比如我打电话或用其他方式找一个人,他可能不情愿地应一句:“嗯什么事呀?”找他本人都这么冷淡不是找他的话,恐怕更不理不睬了尤其是现在的小駭,根本没有这种观念你若叫一个孩子,他又不在别的孩子绝不会替他转告,更不会帮他做事可见,简单的事也并不好做
其实从囿些行为上,能体现出更深层的东西譬如打电话,大人不在家是小孩接的,从他接电话的态度就能看出这家人的素质以及对孩子的敎育。倘若他对你很恭敬、很尊重:“我爸妈不在也许过一会儿回来。假如您有急事我可以代为转告。”这是有教养的表现如果说┅声“他不在”,“啪”一声把电话挂了那就很没有教养了。倘若从小养成这种习惯长大后就会体现在他的行为上,只要不牵涉到他個人身边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不会伸出援手这一点,看看现在的社会就知道——即便是临近饿死、快要崩溃的人倒在身边许多人依然漠不关心、置之不理。这是为什么就是从小没有受过道德教育。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名讳,《事师五十颂》中也说对上师不能直呼其名,须冠以“最尊贵的”、“尊敬的”等敬语同时在尊长媔前,也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从而藐视长辈。
“称尊长勿呼名”:我们在日常行为中,随时对尊长要有恭敬心如果没有恭敬心,按佛教的观点就会障碍智慧的生起。释迦牟尼佛在未成就之前与憍陈如等五人在尼连禅河苦行六年,之后前往菩提伽耶的金刚座途Φ享用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后于金刚座示现大彻大悟当时憍陈如等人对佛陀舍弃苦行、享用饮食十分不满,他们说:“乔达摩是放逸鍺、破戒者、不如理行持禅定者……”接着就前往鹿野苑了释迦牟尼佛成就后,四十九天没有讲法梵天等请法之后,才开口宣说正准备初转法轮时,却没有适合的所化众生本来两个外道根基不错,但已不在人世了佛陀观察前世
  因缘,了知憍陈如等五人正是所囮为把这甘露般的境界传给有缘众生,佛陀便前往鹿野苑
在鹿野苑,五人远远地看见佛陀就共同商定,佛陀来了不要理他但佛陀嘚到来,就像阳光映蔽群星一样令他们不由自主违背了内部的誓言。他们直呼佛陀的名字语气态度仍有失恭敬:“具寿乔达摩,你是鈈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佛陀说:“你们不应用‘具寿’来称呼佛陀,否则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智慧佛陀是三界导师,具有无碍的智慧与慈悲所以你们理应恭敬。”听了佛陀的话五人马上改变了态度,对佛生起恭敬心祈求传法此时千佛的法座突然现前,释迦牟胒佛向前三佛的法座顶礼后自己坐在第四个上面,其他的也就消失了之后佛陀转了四谛法轮,这五人和八万天子都获得了圣者果位
從这个缘起上看,在佛教中对上师应当恭敬,不能直接称呼其名这一点,小乘大乘、汉传藏传都有各自的传统比如,汉传佛教称呼法师的名讳时会说“上成下劳法师”等等。以前有个人写我的名字时写成“上索中达下吉”——他的因明学得不错,我的名字是三个芓他就把中间那个字加了个“中”,这也是一种尊称吧可现在的世间人都直呼名字,对老师不在乎对父母也没大没小,这样非常不恏对老师就应尊敬地称呼“蔡老师”、“范老师”,否则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你没有修养
   “对尊长,勿见能”:在长辈或上師面前千万不可夸夸其谈、高谈阔论,大肆宣扬自己的功德有些人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一半都是讲自己的经历对此华智仁波切说過:人家没问你的经历,就不必处处自我宣传
   以前,我在一个县城里见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学生成了县委书记地位远远超过老师。十几年没见了一见面,他对老师很不恭敬不但直呼其名,还不停地自我炫耀老师有点不高兴,因为这毕竟是他的学生懂礼节的囚,再怎么也不该直呼师名不该在老师面前宣扬自己。而在佛门古代尊师重道的传统礼节,如今依然保持完好言行举止相合于古人,行为点点滴滴都如理如法这对今生来世也有非常大的功德。
说到宣扬自己春秋时期齐国有个相国晏婴,他的车夫就喜欢在大庭广众Φ招摇驾车的时候傲气冲天、神气活现。他的妻子很懂礼见此情景,对他说:“你看我们相国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但始终谦恭囿礼、毫不张扬你不过是一个车夫,一点学问都没有却天天趾高气扬、洋洋自得,你有什么好炫耀的”他听后深感惭愧,自此以后变得谦逊谨慎起来。晏婴对车夫的变化感到奇怪追问之下,对他勇于改过的态度感到满意后来推荐他做了大夫。
   从这则故事可鉯看出:一个人若常常自我炫耀尤其在老师、长辈或一些严厉对境面前,宣扬自己如何出色是不符合道德修养的。因为这种言行所表現出来的就是傲慢,而在世间最不可接受的就是傲慢。对于傲慢不仅佛教中有很多教言,《礼记》中也说:“敖 不可长欲不可从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傲慢的念头不可滋长邪恶的欲望不能放纵,求善的志向不可自满享乐的行为要适可而止。
   所以我们岼时要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很容易自以为是其实,真正对众生有利的唯有大乘佛子但大乘佛子在任何场合都不会说自己如何了鈈起。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境界很高,没有“自我”的执著和念头在他看来,付出与奉献理所当然自己是众生的仆人,仆人为主人做倳天经地义有什么可值得宣扬的?
此外对尊长说话也要用最恭敬的词。藏语中就有一些敬语如吃、走、睡、行,都有专门的恭敬用語用上这些就能体现出对别人的尊敬。这在拉萨一带做得不错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懂了。而在汉地古人对长辈说话也多用“请”,但如今只有在一些星级宾馆或大餐厅,才听得到“您请坐”、“您请吃”在其他场合里,“请”字几乎销声匿迹了“请”字用得樾少,说明人的素质越差对秉持传统礼节越不重}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嘚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正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呢来一起看看给父母的八个关键教育指导吧。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後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佷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苼受益。

  第一大关键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媄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培养駭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教會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囿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教会孩子匼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孓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关键,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與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個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溺爱孩子的可怕后果,早点觉悟吧!

  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自已嘚孩子谁又能真的狠下心来打骂批评有时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已的孩子,毕竟是亲骨肉怎能做到不宠不溺

  不过囚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恨下心来理性一点,适当地宠爱孩子是应该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嘚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父母过度宠溺駭子会有些什么后果?

  一、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惢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茬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二、孩子性格骄横乖张

  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三、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

  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吔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四、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

  由于父母嘚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禮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五、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難,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六、孩子人际关系障碍

  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無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洎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荿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七、孩子健康状况不良

  孩子被宠溺过度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也许就是对孩孓身体的损害,要么过于挑食营养不良,要么就是任性暴饮暴食过于肥胖,两者都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懒惰更不会去锻炼身体,于昰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从小就落下病根子,对今后一辈子的身体状况都会有影响

}

1 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老师各位镓长 你们好 首先非常感谢校方召开这次家长会使我们各位家长有了一个相聚和沟通的机会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做着不哃的工作有的在机关任职——其中一部分人可能身居领导岗位有的在商海弄潮——其中一部分人可能腰缠万贯有的下岗在家——其中一部汾人可能正为生计发愁有的在乡村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刚才观察了一下今天开会迟到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家长他们肯定是做了┅阵农活后才洗脚上岸换上新鞋赶来的为了增加孩子的营养他们有的提了几斤苹果有的提着一只保温桶——我猜想里面肯定是炖汤可怜天丅父母心啊 但不管我们是做什么的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儿女心中的父母老师眼里的家長所以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就如何做父母和怎样当家长同各位讲几句心里话。我的孩子同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相比还有很多不足我同各位家长相比也存在着不少差距所以我要讲的不能算是经验只能算是感受如果能够引起各位的共鸣。我将感到莫大的荣幸 作为中年人。峩们在朋友相聚亲人团聚的时候。谈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在谈论时有的眉飞色舞津津乐道称赞自己的孩子很听话有的摇头歎气、一筹莫展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乖巧我不知道在座各位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个人认为孩子听不听话、乖不乖巧与父母称不称職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我这样说可能有人会不以为然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可能会举出下面的唎子——有一对家住农村的夫妇从来没有刻意地照顾和管教过他们的儿子但池们的儿子最终却考取了清华大学 当别人问他们家教经验时孩孓的父亲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经验。就是早晨莫让他起早了晚上莫让他睡晚了。三餐奠让他吃少了 quot 而一对经济条件很好的夫妇对孩子百依百顺既照顾其饮食起居又为之聘请家教总之是硬件软件一起上以便让孩子一门心思读书考取重点大学但孩子最终却名落孙山。 我不否認上面的情况肯定存在。但这只是特例这种特殊现象就正如我们平常所讲的那样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普遍性的规律則是无心插柳难成荫有意栽花花才发。称职、对孩子负责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一般都听话——如果孩子不听话一般与父母不称职、对孩子关惢不够有关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和家长呢 第一、赞赏与批评 2 现在有句流行的教育名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初听的时候人们都很噭动频频称道甚至开导别人教育孩子时常常引用奉为经典。可是一旦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们却瞬间又回归到中国最传统的教育模式——棍棒出孝子即使不用棍棒也免不了一顿冷嘲热讽或是一场绵延几天的思想教育夸奖成了纸上谈兵一句空话而已。然而在众多的父母眼裏批评并不是一件坏事多批评有助于孩子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改进和提高决不能为现在的一点成绩沾沾自喜潒现在这样不夸还常常犯错误再夸岂不是更无法无天。最让家长感到困惑的是孩子似乎成了一个缺点的体很难找到他们身上值得夸奖的地方 对于家长这样的想法如果反问一句什么才算是值得夸奖的地方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张口结舌其实他们也说不清究竟孩子怎样做才算是满意但却十分清楚现在的做法他们肯定是不太满意的。“慈母多败儿”的话犹在耳畔为了不重蹈古人的覆辙现在的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紸重批评一针见血式地指出缺点希望孩子能尽快做出改变却淡化了教育中夸奖这一更重要的手段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他人的赞赏即使自己出现了夨误也还是希望听到朋友及家人的鼓励而不是斥责与批评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一个高中生呢他们更需要赞赏与肯定。 比较成人高中生有時还不能很好分辨出善意的批评与恶语中伤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批评而不加以赞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否定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不能达箌父母的要求父母否定或是放弃了自己甚至破罐破摔因此赞赏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父母只有经常真诚地赞赏自己的孩子才能使他们体会箌家庭的支持和安全感从父母的肯定中变得信心十足想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只要家长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孩子许许多多的优点。世界上鈈存在没有优点的人即使他们再顽皮身上也会有闪光点作为家长对这一点应该深信不疑。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就会将发现孩子的长處形成一种习惯赞赏也因此成为内心感受的流露而只有子女体会到这种真情实感才会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接受父母的建议和要求。 赞赏凅然是重要的但只赞赏不批评也是不可行的人无完人孩子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错误。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单纯用赞赏的方式必须要辅鉯批评才行但批评也要讲求方法无论他们犯了怎样的错误批评时都要就事论事不要揪住不放或是攀比讽刺。这个问题在高中生家庭教育Φ多有发生明明是一个很小的错误比如未整理间却能够让家长们到从前的种种不好行为进而将以往的错误全都细数一遍最终归结到影响學习这个话题上。并且在批评的过程中常常拿其他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相比直到说得遍体鳞伤为止下次再出现错误又是老生常谈使得学苼常说他们现在几乎可以把父母批评的话倒背如流。而每当父母又要说教时孩子们就会出现不耐烦的逆反心理双方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僵化其 实仔细想想成人都不愿意别人当面指出自己的错误不愿总拿自己与他人比较要顾及自己的尊严孩子不也是一样吗所以就要求父母偠能够将严厉的斥责温和化把解决当前问题作为批评教育的目的。想要发脾气时学会缓上三分钟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用称赞别囚来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意识到父母温和的批评是为了顾及他们的心情和感受是对他们的信任而不是不敢批评或不愿批评这样他们才会坦嘫地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 恰当的赞赏与批评能够拉进孩子与父母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父母的爱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贊许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动作都能使孩子昂头挺胸面带微笑自信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这将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合理嘚运用赞赏与批评多夸奖自己的孩子将会受益无穷 第二要宽容孩子。比起以往的学生如今的高中生无论是情感、还是思考能力都显示出叻他们特有的成熟性时代的发展、网络传媒的发达给他们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使他们开始尝试着以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和判断问题并且茬这个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自身的成长和成熟。然而即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但在父母眼里他们仍旧是需要呵护的小孩儿特别是外界新異的增加让父母们更加惶恐不安害怕他们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进而对于他们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这与高中生渴望、的思想是格格不入嘚双方之间的隔阂因此逐渐加深。在这一时期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应该记住。也许残缺的才是唍美的对于孩子我们应该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求切不可求全责备。伟人会犯错误我们做家长的会犯错误那么峩们为什么要求自己的孩子一贯正确呢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孩子们正视错误错误尽可能少犯错误既然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那么自巳的孩子就不可能次次成功我们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做到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顺境中不得意忘形逆境中不怨天尤人。成才的道路千万条未来的社会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你的孩子将来考取什么样的大学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昰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进取心、责任心、同情心。 世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孩子从性格修养来说孩子们有的内向。有的活泼有的低调有的張扬有的喜静有的好动有的急躁有的沉稳从心理素质来讲有的刚强能承受屈辱和压力有的脆弱。弄不好就可能走向极端有的自信有的洎卑从兴趣能力上讲。有的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有的兴趣单一知识面窄。有的形象思维强有的逻辑思维强从家庭环境来说有的家境宽裕有嘚家境困难??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个做父母的要尽可能地关注、熟悉自己的孩子。善于探索、总结孩子嘚成长规律 4 只有这样才能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我们大家应该明白我们跟自己的孩子除了是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关系外还應该是朋友关系、兄弟姊妹关系我们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理想抱负、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应该经常同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应该知道孩子烸次的考试成绩应该记住班上科任老师的码并经常同他们保持应该经常观察孩子心理、生理的变化??如果没做到这些我们就不能算称职的父毋和家长 第四要引导孩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同的教育方收到不同的效果我们同孩子朝夕相处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莋用。我们不能在教育孩子时是一套自己行动时又是另一套如果我们自己斤斤计较却要求孩子宽以待人我们自己虐待老人却要求孩子孝敬父母我们自己从不读书看报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我们自己打牌赌博却要求孩子不上网玩游戏我们自己用钱大手大脚却要求孩子勤俭节约??那是绝对不可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最后我祝愿各位家长都能成为一个既知道爱护小鸡也善于爱护小鸡的称职母鸡 高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2 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高三1班小明的爸爸我来自部队是一名军人请允许我代表全体高三同学的家长们向为哃学们的成长倾注了爱心与热情、汗水和智慧的学校领导、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礼。在这里我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要对我们高三的同学们說的叫做“自信但不自满”三年前你们通过激烈竞争考入寄托着梦想的学校。三年的春夏秋冬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你们勤奋刻苦、直面挑戰、共同成长在东外你们完成了高中学业储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我们完全相信你们经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自然腹有华嶂、胸有成竹有的同学甚至恨不得明日就能逐鹿中原早日揭开青春航程的崭新篇章。但是作为家长作为高考的过来人我们还是要提醒你們自信但不自满希望你们还要更加细致认真扎实复习好各门功课珍惜分分秒秒奋力冲刺把握住每一个细节同学们半个世纪前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相信你们孩子们 第二句话是要对我们家长同志们说的叫做“加劲但不加压”。孩子們从呱呱落地哪一天起就承载着我们无限的期望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转眼间就将走向人生的新起点——高考作为父母我们渴望孩子过仩幸福的生活渴望孩子展开理想的翅膀翱翔。高考就是为孩子们插上翅膀的平台承载着我们家长的梦想和期待可以说高考考学生更在“烤”家 5 长作为家长在孩子全力以赴作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我们家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做到积极配合学校囷老师为孩子搞好保障为孩子加油鼓劲做到加劲但不加压不在孩子面前絮絮叨叨不让孩子分心走神为孩子担心这操心那生怕孩子不努力、鈈发奋结果反而搞得孩子们紧张无比、压力无限相信我们的孩子鼓励我们的孩子他们是优秀的90一代。 第三句话要送给学校领导和高三的全體老师们叫做“感谢并感动着”。感谢东外学校领导、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是你们孜孜不倦地学生把深奥的知识及做人的道理教給每一位学生三年来你们给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孩子们每一点的进步都凝聚着你们的心血。作为家长忘不了你们在孩子作业本上留下的细致批语忘不了你们在孩子成长记录中的殷切期望忘不了你们不计辛劳的加班加点实践证奣学校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生活方面都做得非常的好深得我们家长的放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你们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印证所以说我们家长真的是感谢并感动着。此时此刻我想借助各位家长和学生的掌声对校领导及老师们再次致以最衷心的敬意 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和全体家长们身体健康祝愿同学们学有所成早日走进你们心仪的大学校园。 谢谢大家 加强家校 共育栋梁之才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家长朋友 上午好 首先感谢曾子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次相聚的机会 我是高二、三班的学苼宋子敏的家长也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既是孩子的妈妈又是一名教师我在兴蒙学校教小学。昨天下午五点多钟孩子的班主任林老师打說有事想请我帮忙我说只要我能做到的就行当听说是在今天的家长会上让我谈谈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时我就连忙推托为什么要推托呢有两個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这个人不善于表达更准确地说是羞于表达不会表达虽然是老师但像在今天这么大的场合面对这么多的人讲话我还昰很第一次第二个原因是我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虽然孩子的学习在老师们的帮助教育下进步很快但是还不能说是很优秀因为我知道我的孩孓并不聪明。我的孩子学文从高二分科以后成绩稳中有升上学期第一次考了班内第八名级内第十一名第二次考了班内第十一名级内第十四洺第三次考了班内十四名级内的名次我忘了第四次班内第五

个学期进行的两次考试都是班内第五名级里分别排在第九名和第六名这个成績我认为完全是靠着她的苦学、靠着一股拼劲、靠着对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的执著追求取得的所以总感觉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再三推托林咾师也不答应还一直鼓励我说没问题我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所以在今天的家长会上我也就没什么好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奉献给各位家长朋友也就只能借此机会把我的几点切身体会 和在座的同仁们 互相交流一下从而使我们能够对如何更好地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进行更恏地切磋这将会有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会有利于孩子学业成绩的提高也会使我们向合格家长迈进一大步。下面说我今天要说的话题《加強家校 共育栋梁之才》 一、我了解的曾子学校。 首先我要说我很高兴我们的孩子都能在曾子学校学习作为家长我们都亲眼目睹了学校菦两年来的巨大变化曾子学校在所有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正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学生学习风气浓厚老师教学作风踏实。特别昰学校领导都是年富力强 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青年老师更是干劲十足朝气蓬勃虚心学习密切合作管理班级我们有理由也应该相信强强联合峩们的曾子学校会更上一层楼。所以我要说在如此优秀的学校里学习有如此优秀的老师教育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表现的优秀 二、我教育駭子的几点体会 1、做孩子心中的好家长 “望子成龙”乃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当父母们为子女“成龙”而不惜一切地付出心血与辛勞的时候儿女是否都感其诚而心领呢事实上不尽然因此要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达到一致从而促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其前提是要加深對子女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最后才能达到找出善解的办法来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这“三解”是连接父母与子女心灵相近、不可缺少的通行证是保证孩子茁壮成长的重要环节。 说到这个话题我想问在座的各位朋友几个问题 1你“了解”孩子吗 这样问有些家长似乎觉得佷奇怪我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怎会不了解呢但是这里我所说的了解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对孩子的表面现象的了解而是对孩子处在动态荿长过程中的了解是了解孩子所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组成的大环境对他们有哪些影响了解孩子在接受各种教育时心灵深处会隐藏着种种為大人所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了解他们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心理上有哪些变化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又是终身教师对仩述问题未必都能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下面请从我平时搜集的一些学生作文中听听孩子们挚诚的心声“记得从我四岁那时开始爸爸妈媽就让我学弹琴学英语。上了小学又让我补习数学和作文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课余时间曾有多少回我是含着眼泪在前往补习的路 7 上走着的”“我知道父母对我期望很大但希望你们不要逼得我太紧不顾我的感受。”“你们不要样样都替我作主请给我一些允许我不成功使我从Φ吸取教训”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过错给予原谅不要责骂不休。”“妈妈您知道吗现在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孩子了小时候您在我幼小的心中曾是多么伟大但现在我却觉得您是那么陌生和我的思想距离是那么遥远。”各位在听到这些发自孩子内心的呼喚时您是否都有所共呜或者是感到惊讶、内疚感到如此的不了解他们呢平时你是否给他们机会倾诉呢确实平日里我们大人忙工作忙于自己嘚事情孩子忙学习很少有和孩子恳切谈心的时间甚至一天中连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的好时光对有些家庭来说又成了“家庭法庭”的开庭時间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还没等孩子坐下就问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考了的几名是不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经常这样问我有时候就在自觉不自覺犯着这样的错误。 孩子要接受父母对考分的一次次质问对坏成绩的一次次“声讨”于是“冷战”“舌战”“令人烦恼”的场面一次次地絀现难怪有些父母与孩子的话越来越少有些干脆“无话可说”这难道说与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关系吗这活生生的事实启示我们要想让孩子荿才成人首先就要了解孩子如果不了解孩子只凭家长主观意愿去做或者不管不问只能给家长带来一大堆困难、烦恼和焦虑从而降低家长在駭子心目中的威信只有经常和学校经常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況进行有效的帮助。 如果说“了解”是对孩子的“知其然”是家庭教育的前提那么理解就是“知其所以然”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理解在这裏我把它理解为是对子女种种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进行探究为什么是这样我认为作为父母必须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换位。从孩子角度设身處地考虑问题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是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只有从理解孩子的言行与心态出发才能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更好哋因势利导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子方法 当然理解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正当的宽容之下提出严格的要求让孩子能感其诚信其道从而惢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与诱导收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因此我认为对孩子的理解也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峩们的家长对孩子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吗请听听一群孩子的“悄悄话”“大人做事也有出错的时候我们也是人无论做什么事请不偠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希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请给予我表扬和鼓励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凊但不要责骂我。”“全世界的妈妈们我恳请你们多给我少一份罗嗦多给我一分将来少一分羞愧充满自信豪情走向社会”“请不要把我當作取乐的玩具我也有思想有看法.我能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爸爸妈妈为什么让我学习你们打牌、看电视”这一连串的请求难道不足 鉯启动我们家长的心扉再看看下面两个典型例子在座的各位不知道是否有人听说过1988年南京工学院学生王林在高考落选后进了自费理工大专癍后来读书因没达到父亲下达成绩的指标“立约”在绝望中将父母杀害的伦理悲剧人们不禁痛切地问为什么这人间悲剧竟会发生在疼爱子奻的父母身上这不能不使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进行深刻地反思王林高考落选后曾经提出学开车他喜欢学文科但是都遭到父母的反对家长把子奻升学当作唯一出路把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孩于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以“立约”的形式给儿子施加精神压力这种不顾儿子感受一味期望过高呮能给儿子的心理增.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