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米沟村民叫郑红刚这个人有吗?

原标题:向懒惰说“不”!竹溪愛心超市让贫困户受益

   十堰日报讯 (特约记者付延峰 通讯员刘巧玉 蒋天翔)“夏世强5分、石桂才8分、夏世国8分……”10月22日完成对本村“爱心超市”会员卫生抽查后,驻竹溪县蒋家堰镇瓦米沟村扶贫工作队干部和村干部坐在一起开始评分、记分。

如何从思想上拔掉“窮根”让贫困群众认识到脱贫致富关键靠自己,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竹溪县通过深入调研,于今年7月在蒋家堰镇瓦米沟村試点开办“爱心超市”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的惰性思想,通过自主劳动来赚取积分实现扶贫与扶志并行、物质脱贫与精神脫贫同步。

在“爱心超市”的墙上张贴着瓦米沟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爱心超市”积分制度表》,评分细则清晰明了“我们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生态环境、内生动力、乡风文明"等方面,建立43项评分细则村民自愿申请成为"爱心超市"会员后,可以通過参加打扫卫生等义务劳动、志愿活动、扶贫宣传等公益活动、在扶贫车间务工、参与产业发展等方式增加积分每积一分可抵现金一元,到"爱心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但不能兑换现金。”瓦米沟村村干部介绍“每个月我们会根据积分制度表进行评分,并设立公示榜对當月积分情况予以公示定期开展"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实物活动。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积极性,引导贫困户向懒惰说"不"让多劳动嘚贫困户多收益。”

该村3组贫困户李某过去人懒不讲卫生。看到乡亲们每个月都能通过挣积分到超市兑换物品李某也“坐不住了”。怹不仅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到村里的产业基地务工,仅9月份李某就挣到了80分。

看到村民们思想观念发生轉变村里的致富能人创业积极性也高涨起来。该村致富能人余兵、尹熙明流转土地建起绞股蓝、花椒、魔芋基地600余亩,吸纳村民就近咑工增收

竹溪县试点建立“爱心超市”,完善了“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扶贫正向激励机制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同时,让“比著干”成为常态让“争脱贫”成为共识,把“扶志”真正落到实处下一步,该县将总结推广瓦米沟村“爱心超市”试点模式和经验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红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