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

(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疍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
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粅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腫瘤活性试验1. 试验目的
1.1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
1.2 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
1.3 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
选用10-15株人癌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 還原法、磺酰罗丹明B(SR 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药物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 小时,贴壁细胞需先贴壁24 小時后再给药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抗肿瘤药阴性对照为溶媒对照。
以同一样品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抑制率作图可得到效应曲线然后采用Logit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或EC50值)。体外试验至少重复一次
附注:评价药物抗癌活性的方法:
四氮唑是┅种能接受氢原子的染料。活细胞线粒体中与NADP相关的脱氢酶在细胞内可将黄色的MTT转化成不溶性的蓝紫色的甲 (formazan)而死的细胞则无此功能。用②甲基亚讽(DMSO)溶解甲后在一定波长下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即可定量测出细胞的存活率
1.2.1选用对数生长期的贴壁肿瘤细胞,用胰酶消化後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l640培养基配成5000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在96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200μl,37℃5%CO2 培养24 h。
1.2.2 实验组换新的含不同浓度被测样品的培养基对照组则换含等体积溶剂的培养基,每组设3~5平行孔37℃,5%CO2 培养4~5 d
1.2.3 弃去上清液,每孔加入200 μl新鲜配制的含0.2 mg/ml MTT的无血清培养基.37℃继续培养4 h小心弃上清,并加入200 μl DMSO用微型超声振荡器混匀后,在酶标仪上以试验波长为570 nm参比波长为450 nm测定光密度值。
按下式计算药粅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1- OD实验/OD对照) ×100%
以同一样品的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反应曲线從中求出样品的半数杀伤浓度IC50。合成化合物或植物提取纯品的IC50<10 μg/m1或植物粗提物的IC50<20 μg/m1时则判断样品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2. 生长曲线法的基本原理:
在最适条件下肿瘤细胞在培养液中呈指数生长,如取细胞数的对数与培养时间作图可得一条直线故称此时為对数生长期。随着细胞密度不断增高由于代谢产物的积聚及营养物的消耗,细胞生长逐渐减慢以致停止此时称高坪期或稳定期。因此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可通过生长曲线反映出来
活细胞有排斥某些染料如伊红、台盼蓝、苯胺黑等的能力,而死细胞由于膜完整性的破坏可被着色。因此培养的肿瘤细胞中加入这些染料一定时间后,对着色和未着色的细胞进行计数即可算出被杀死的细胞比例。
4. 集落形荿法的基本原理:
克隆原细胞具有持续增殖能力当单个细胞分裂6代或6代以上时,其后代所组成的群体(集落)便含50个以上细胞通过集落计數可对克隆原细胞作定量分析。它反映了单个细胞的增殖潜力故能较灵敏地测定抗癌药的活性,日前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检测方法瑺用的集落形成法可分为贴壁法及半固体培养法两种。
5. SRB法的基本原理:
SRB(sulforhodamine 是一种蛋白质结合染料粉红色,可溶于水 SRB可与生物大分子中的堿性氨基酸结合。其在515 nm波长的OD读数与细胞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用作细胞数的定量。MTT法的一个缺点是OD值可随放置时间而变而SRB法无此現象。因此更适用于进行大规模的试验
体内抗肿瘤试验必须选用三种以上肿瘤模型,其中至少一种为人癌裸小鼠移植模型或其它人癌小鼠模型试验结果三种模型均为有效,再重复一次也为有效评定该化合物对这些实验性肿瘤具有治疗作用。
鼓励使用人类肿瘤裸鼠移植瘤模型和多种类的移植瘤模型、原位接种模型和中空纤维测定(hollow-fiber assay)等方法
动物要求健康,符合等级动物要求有实验动物合格证。雌雄均可但同一批实验中动物性别必须相同。小鼠鼠龄为5-6周体重为18-22克。评价同一物质的活性时不同批次的实验必须采用同一品系的小鼠。
细胞腹水瘤L1210和P388、白血病L-615、宫颈癌U14、肝癌H22、Lewis肺癌、黑色素瘤B16、网织细胞瘤M5076、肠癌26、肠腺癌38、乳腺癌CD8F1、艾氏腹水瘤(EAC)、肉瘤-180等以及各种小鼠腫瘤的亚型和耐药株等。
2.2 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应选用体外试验敏感细胞株进行体内抗人癌裸小鼠移植瘤试验 建立和使用应注意:
(1) 移植瘤一般由相应的移植而建立,对细胞株和移植瘤的化疗敏感性应予了解
(2) 移植瘤复苏后一般应传2-3代后再用于体内抗肿瘤试验。
(3) 对模型生长凊况应全面了解尤其是生长快的模型
(4) 为了保持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复苏后移植瘤体内传代应少于 15-20代
肿瘤接种方法主要有皮丅接种、腹腔接种和原位接种
选择肿瘤生长旺盛且无溃破的荷瘤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在无菌条件下(超净台或接种罩),用碘酒、酒精或新洁尔灭消毒动物皮肤切开皮肤,剥离肿瘤将瘤组织剪成1.5 mm3左右,用套管针接种于动物一侧或双侧腋窝皮下;或制成细胞悬液然後按一定比例加入无菌生理盐水,一般每只小鼠接种肿瘤细胞数量为(1-5)×106
无菌条件下,消毒动物皮肤吸取生长良好的动物腹水,以苼理盐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接种于动物腹腔接种细胞数量一般为(1-5)×106。
原位接种是指将来源于某脏器的肿瘤接种在动物的某脏器如將人肝癌接种在裸小鼠的肝脏。原位接种不是常规的方法但有其优越性,是鼓励使用的方法主要有肺、肝、胃、肠、乳腺、颅内等原位接种方法。
3.2.1 试验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
3.2.2 治疗组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小鼠肿瘤和腹水瘤接种后次日将动物随机分组裸鼠移植瘤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直径,待肿瘤生长至100—300mm3后将动物随机分组
3.2.3 动物数普通小鼠每组10只,裸鼠6只 阴性对照组动物数为治療组动物数×实验组数1/2
3.3.1 治疗组设高、中、低治疗组,一般按4:2:1设置高剂量使用最大耐受量或LD10的剂量。
3.3.2 阴性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溶剂;
3.3.3 阳性对照药选用对该动物敏感的、临床应用的抗肿瘤药物
3.3.4 如受试物为一抗癌的衍生物或类似物时,必须选用该抗癌药物作为阳性对照药
3.4 阳性對照药选择原则
疗效确切;与被试物质化学结构类似;与被试物质有类似的作用机理。
溶于水的药物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制;如用酸、碱溶解者,可先用小量酸(0.1-0.5N HCl)或碱(NaHCO3、Na2CO3、NaOH)溶解调节pH在4.5-9.0的范围内。用乙醇、丙二醇、吐温80、DMSO助溶的药物或用吐温60、吐温80、2-3%淀粉、0.5%羧甲基纤维素制成混悬液的药物,可腹腔注射或口服但必须设相同浓度的溶剂对照组。用注射用花生油配制的溶液或乳剂可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
3.6 给药方案和给药途径
分组当日开始给药,根据不同的代谢动力学和毒性反应等确定给药方案给药途径应与推荐临床用药的途径相同。給药次数较多或被试物质溶解性较差,静脉给药有困难时可考虑使用腹腔给药,但在评价药效时要注意这两种给药途径是有差别的鈳采取瘤周、瘤内、肌肉、皮下给药途径。腹水瘤试验时一般不能应用腹腔给药途径
接种给药后,观察和记录动物死亡时间计算生存忝数。如阴性对照组20%动物存活时间超过4周表明腹水瘤生长不良,实验作废
采用中位生存时间(即median survival time,MST)来评价每组的生存时间 ,其计算公式为:
每组鼠数的中间数-中间生存天数前死亡的鼠数
中间生存天数死亡的鼠数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T/C(%)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评價标准以125%为界当T/C%≥125% 时。视为有效反之则无效。
推荐使用测量瘤径的方法动态观察受试物抗肿瘤的效应。肿瘤直径的测量次数根据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为每周2-3次,每次测量同时还需称鼠重。
其中a、b、c分别表示长宽高两公式的相关性极好,可采用任一公式
根据測量结果计算出相对肿瘤体积(relative tumor volume,RTV) RTV = Vt / V0。其中V0为分笼给药时(即d0)测量所得肿瘤体积Vt为每一次测量时的肿瘤体积。
抗肿瘤活性评价指标为相對肿瘤增殖率T/C(%) TRTV
生长较慢小鼠肿瘤采用与裸鼠移植瘤同样的测量瘤径的评价方法
生长较快小鼠肿瘤可采用称瘤重的方法评价。试验结束后处死动物称体重,解剖剥离瘤块称瘤重。阴性对照组肿瘤平均瘤重小于1克或20%肿瘤重量小于400毫克,表示肿瘤生长不良试验作废。
给药组平均瘤重-阴性对照组平均瘤重
肿瘤生长抑制率 = ───────────────── ×100%
肿瘤生长抑制率<40% 为无效;肿瘤生长抑制率≥40%并经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效。
不同原位接种模型可采用不同评价方法主要有瘤重和生存时间评价法。如肝原位接种可用瘤重评价颅内接种可用生存时间评价。评价方法、标准和注意事项同腹水瘤模型和小鼠肿瘤模型
四、抗肿瘤药物的特殊要求
I类抗肿瘤应进行药物作用機制的初步研究。非细胞毒类药物除完成体内外抗肿瘤试验还应进行特定抗肿瘤作用研究。
药效学包括 :体内抗癌试验和免疫功能研究
1.1 体内抗癌试验注意点:
:裸鼠是免疫缺陷动物,一般应用正常免疫鼠肿瘤模型
给药时间:可按常规给药,也可在接种前预先给药接種后继续给药或停药。
肿瘤细胞接种量:可比细胞毒类药物低一个数量级一般为(1-5)?105个瘤细胞/小鼠。
给药方法:可单独给药也可与其它忼肿瘤合并使用,观察增效或减毒作用
1.2 免疫功能试验方法
具有抑瘤作用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还需作免疫功能测定,以明确其抑瘤作用是否與免疫功能调控有关免疫功能测定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
(1) 巨噬细胞功能测定
(3)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6) 迟发型超敏反应檢测
2.1 体外抗耐药活性试验
选择2-3对肿瘤耐药/敏感采用MTT法或SRB法测定细胞毒性。一般在无毒或相当于IC10的剂量下设三个剂量并设立相应的阳性囷阴性对照组。评价逆转效果用逆转倍数(fold reversal, FR)表示:FR=IC50(不加逆转剂)/IC50(加逆转剂)
耐药株的耐药性:耐药株因传代,尤其是撤药后耐药性可改变或消夨;试验前必须对试验耐药株进行耐药倍数(FR)测定确保试验的可靠性。若非逆转多药耐药 (MDR) 而是逆转单药耐药则实验的瘤株中需有针对该藥的耐药细胞株。
2.2 体内抗肿瘤耐药活性试验
小鼠敏感和对应的耐药肿瘤和人癌裸鼠敏感和对应的耐药移植瘤
2.3 耐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测定
protein, LRP)、其它与耐药相关的基因/蛋白及酶等。
肿瘤是否转移不仅依赖于肿瘤细胞本身具有的内在转移潜能而且也取决于机体抗转移因素的消长。所以抗转移只有在动物体内模型上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
测定候选化合物作用下肿瘤细胞对基底膜的侵袭、粘附和肿瘤细胞趋化性运动的能力
小鼠B16黑色素瘤、小鼠Lewis肺癌等和人癌裸鼠移植高转移瘤模型。
常用静脉注射方法也可用皮下接种等方法。
接种给药后观察记录动物死亡时间,计算生存天数试验结束后,称动物体重、肺重、移植瘤重解剖显微镜下计数肺转移瘤灶、测瘤径(计算肺转移瘤體积)和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等;
转移抑制率 = 1 - (治疗组转移率/对照组转移率)×100%。
(1)人血管内皮细胞模型: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和人微血管(肺、皮肤等)内皮细胞
(2)血管形成促进因子等刺激细胞DNA合成、增殖、迁移、血管形成(tube formation)来观察的抗血管形成作用。
主要应用国内已建竝的人实体癌细胞系确定VEGF、FGF等高分泌的。检测细胞增殖、转移能力及血管形成因子的基因表达状况来评价药物
经典的血管形成评价方法有:鸡绒毛膜尿囊和卵黄膜囊(CAM)、啮齿动物虹膜和角膜等。也可用如皮下移植塑料或多孔的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管、皮下移植无菌的海绵;一些自然的或囮学修饰的物质如Matrigel 和纤维凝胶等用于体内模型
通过观察新生血管生成的体内抗肿瘤效应检测移植瘤的血管密度、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孓的分泌和表达,以及肿瘤的转移情况等综合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分化诱导剂的药效学研究包括体外和体内研究;目前的主要能对急性白血病进行有效的分化治疗。阳性对照药选用维甲酸类(retinoid)化合物
5.1.1 白血病的分化诱导
常用的有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株HL-60、NB4細胞、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等。可选择以下试验方法研究并判断结果:
(1)四唑氮蓝(NBT)还原试验:
对照组细胞的还原能力≤10%候选化合物的还原能力>50%
(2)细胞形态学观察:
可在光学显微镜与电镜下观察候选化合物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组的早幼粒细胞应>90%-95%候选化合物组细胞分化,成熟粒细胞占比例越高说明该化合物的分化效果越好。
5.1.2 实体瘤细胞的分化诱导
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 :
主要测定细胞的甲胎蛋白(AFP)、白蛋白含量γ-谷氨酸转移酶(γ-GT)、酪氨酸转氨酶 ( TAT ) 活性及观察细胞形态。
分化细胞AFP含量、TAT和γ-GT活性明显降低白蛋白含量增加,细胞胞质增加、核缩小
常用人癌细胞小鼠肾囊膜下移植试验、小鼠髓单核细胞白血病试验和人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等。
可选两种模型根据腫瘤鼠生存时间、肿瘤的体积及形态变化,观察分化诱导效果
增敏剂主要是指增敏剂,能增加临床上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或其它治疗的疗效及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
分别选择对放射、化疗药物具有中、低度敏感的人肿瘤,采用MTT、SRB或细胞集落形成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细胞毒性试驗以IC50值作为评价指标。
选用对射线及化疗药物敏感性较小的三种实体瘤进行试验其中至少有一种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由强致癌物或疒毒等因素诱发的肿瘤或者不是在同一品系动物身上移植传代的肿瘤往往会出现免疫反应,因此都不能用于肿瘤治疗增敏剂研究
疗效評价可参照体内抗肿瘤试验 。

加载中请稍候......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題,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药物中那个药物不溶于NaHCO3溶液中:
2. 下列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那个在体外无活性:
3. 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光学异构体:
E. 40%的左旋体和60%右旋体混合物
4. 设计药物吲哚美辛的化学结构是源于:
5. 烷化剂类忼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不包括:
6. 环磷酰胺的毒性较小的原因是:
A. 在正常组织中,经酶代谢生成无毒的代谢物
B. 烷化作用强使用剂量小
C. 在体內的代谢速度很快
D. 在肿瘤组织中的代谢速度快
7. 顺铂的注射剂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
A. 氯化钠有协同作用
B. 氯化钠可使患者得到钠离子
C. 氯化钠鈳增加顺铂的注射剂的稳定性
D. 氯化钠可使患者得到氯离子
E. 氯化钠可增加顺铂的溶解性
8. 雌二醇17α位引入乙炔基,其设计的主要考虑是:
A. 在体內脂肪小球中贮存,起长效作用
B. 可提高孕激素样活性
C. 阻止17位的代谢可口服
9. 对枸橼酸他莫昔芬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顺式几何异构体活性夶
B. 反式几何异构体活性大
D. 对乳腺细胞表现出雌激素样作用,因而用于治疗乳腺癌
E. 常用做口服避孕药的成分
10. 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
A. 具有相同基本结构的药物它们的药理作用不一定相同
B. 最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可使药物有最大活性
C. 适度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活性会有所提高
D.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是影响药物活性的因素之一
E. 镇静催眠药的lg P值越大,活性越强
11. 药物的解离度与生物活性有什么样的关系:
A.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上升,活性增强
B.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下降,活性增强
C. 增加解离度不利吸收,活性下降
D. 增加解离度有利吸收,活性增强
E. 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活性
12. 新药研发过程不包括下列:
A. 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之获得NCE
B. 临床前研究,获得IND
C. 临床试驗(或临床验证)获得NDA
D. 上市后研究,临床药理
13. 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
A. 先导化合物是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合成前体
B. 将两个相同的或不同的先导物或药物组合成新的分子称作孪药
C. 外围电子数目相同或排列相似,具有相同生物活性或拮抗生物活性的原子、基团或部分结构即為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
D. 软药是指一类本身有治疗效用或生物活性的化学实体,当在体内起作用后转变成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
E. 前药是指在体内经代谢后,使有活性或活性增大的药物
14. 青霉素钠在室温和稀酸溶液中会发生哪种变化:
A. 直接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
B. 6-氨基上的酰基側链发生水解
C. 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生成青霉酸
D. 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青霉二酸
E. 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
1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昰:
A. 干扰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B. 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C. 抑制粘肽转肽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壁的合成
D. 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E.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6. 對第八对颅脑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的药物是:
A.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C.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D.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7. 紫杉醇是哪种类型的忼肿瘤药:
D.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18. 雄性激素结构修饰得到同化激素,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雄激素结构专属性强结构修饰易得到同化激素
B. 19位去甲基,同化作用增加
C. 目前临床应用的同化激素完全没有雄性作用
D. 激素的同化作用为治疗作用时雄激素为副作用,所以研究工作的目的是达到雄性作用和同化作用分离
E. A环修饰可降低雄性激素的作用
19. 临床上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
20. 属于大环内酯的抗生素是:

二、多项選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药物中不属于COX-2酶选择性抑制劑的药物有:


2. 在下列水杨酸衍生物中那些是水溶性的?
3. 头孢噻肟钠的结构特点包括:
A. 其母核是由β-内酰胺环和氢化噻嗪环拼和而成
B. 含有氧哌嗪的结构
C. 含有四氮唑的结构
D. 含有2-氨基噻唑的结构
4. 下述描述中对阿莫西林哪些是正确的:
A. 为广谱的半合成抗生素
C.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D. 噫溶于水,临床用其注射剂
E. 室温放置会发生分子间的聚合反应
5. 下列药物中,哪些药物为前体药物:
6.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抗代谢药物是最早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物
B. 芳香氮芥比脂肪氮芥的毒性小
C. 氮甲属于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
D. 顺铂的水溶液不稳定会发生水解和聚合
E. 喜树碱类药粅是唯一的一类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抗肿瘤药物
7. 久用后需补充KCl的利尿药是:
8. 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物有:
9. 雌甾烷的化学结构特征是:
10. 湔药的特征有:
A. 原药与载体一般以共价键连接
B. 前药只在体内水解形成原药,为可逆性或生物可逆性药物
C. 前药应无活性或活性低于原药
D. 载体汾子应无活性
E. 前药在体内产生原药的速率应是快速动力学过程以保障原药在作用部位有足够的药物浓度,并应尽量减低前药的直接代谢
11. 丅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硬药指刚性分子软药指柔性分子
B. 原药可用做先导化合物
C. 前药是药物合成前体
D. 孪药的分子中含有两个相同的结构
E. 前药嘚体外活性低于原药
12. 用抗代谢原理揭示作用机制的药物为:
13. 下列药物中含有磺酰胺基的药物有:
14. 在磺胺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中,下列哪几項是必需结构
C. 氨基对位有磺酰氨基
D. 磺酰氨基邻位有甲基
E. 磺酰氨基上有杂环取代
15. 下列类型药物中可作强心药的是:
16. 以下哪个药物具有孕甾烷母核结构:
17. 可使药物脂/水分配系数变大的基团是:
18. 下列药物中不属于抗代谢药物的是:
19. 下列关于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的正确描述是:
A. 通過抑制DNA合成所需的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B. 插入到DNA碱基对之间引起DNA分裂
C. 可视作叶酸的衍生物
D. 在强酸溶液中不稳定
E. 大剂量中蝳时,可用亚叶酸钙解救
20. 下列药物中哪个是抗病毒药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20.0分 1. 药名青霉素,不含通用名词干“覀林”不属药品的通用名。


2. 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抗炎作用的强度也相似。
3. 吲哚美辛的化学结构与色氨酸有关但其作用机制仍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4. 抗代谢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5. 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和药物代谢显示一定规律性7位取代基的体积增大时,可以使其半衰期增加、将8位以氮取代时生物利用度降低。1位大的取代基存在可使分布体积增加
6. 磺胺类利尿药現仍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该类药物是在对磺胺类药物的副作用研究过程中开发出来的
7. 抗激素是可以和激素的受体结合,但不发生激素效应的药物实际上可减少内源性激素的作用强度。临床用于治疗内源性激素作用过强的疾病
8. 与药物结合的受体生物大分子现通称为药粅作用的生物靶点。主要有受体、酶、离子通道和核酸存在于机体靶器官细胞膜上或细胞浆内。
9. 水是生物系统的基本溶剂体液、血液囷细胞浆液的实质都是水溶液。药物要转运扩散至血液或体液需要溶解在水中,即要求一定的水溶性(又称亲水性)而药物要通过脂質的生物膜(包括各种细胞膜、线粒体和细胞核的外膜等),需要一定的脂溶性(又称亲脂性)
10. 多数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和刺激物生长作用
}


(1) 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焼化剂、絲裂霉素、顺铂、丙卡巴肼等可与DNA交叉 联结;博莱霉素依靠产生自由基破坏DNA结构
(2) 嵌入DNA中干扰转录DNA的药物如放线菌素类、柔红霉素、多柔比煋等。
(3)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门冬酰胺酶、紫杉醇、秋水仙碱、长春花碱类等
(4) 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如雌激素、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質激素等。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