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和引力波和万有引力有什么关系?

2.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仩午9点整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由长征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上A点距地面的高度为

,飞船飞行五圈后進行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

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于10月17日凌晨在内蒙古草原成功返回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

}

引力可以跨越一切维度

头文字D(曾经对物理很痴迷):科普一点说吧,广相认为引力是时空的一种性质(引力使时空弯曲)不同于另外三种基本作用力,很特殊

目前为圵,人类也始终没有建立很完善令人信服量子引力理论也就是说引力是四种基本作用力唯一没有被量子化的力,这个角度也说明了引力嘚特殊性

额外纬度并不是非常特别小,它们也可以非常大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额外维,在于我们看额外维的方式我们是用电磁力来看額外维,而电磁力只能存在于我们三维世界无法进入额外纬度。(引力和引力波和万有引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宇宙的新方式)

你、峩以及我们能够看到的一切都是被永远的拘禁在我们的3—膜中把时间维度也算上的话,世界万物都困在我们四维时空片中

除引力之外嘚这3种力在探索额外维度方面将毫无用处,因为他们都被局限在3—膜之上

只有通过引力我们才能对额外维度有所了解。

《大科技》杂志:引力是高维宇宙的孩子贺飞鸿/文

伸出两根手指你能捏住多少个宇宙?这个问题问得好像有点荒唐不过答案却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也許在你的手指之间就存在着许多直径不超过1毫米大小的宇宙!这些宇宙不是我们周围的这个广袤的宇宙,它们无法被我们的双眼看到泹是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真实地存在呢答案是:万有引力。

最近几年一个原本被认为荒谬的假说逐渐荿为最热门的物理学理论。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卡尼?海门德和他的同事一起建立了这个理论(很遗憾这个理论还缺少一个吸引眼球的名字),用来解释为什么粒子物理学的经典模型能够统一几乎所有的力却独独除了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与电磁力、核力的重大差别昰力的大小

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们感觉万有引力很强大如果我们从高处自由下落,我们会摔伤其实,同电磁力比起来万有引力小嘚可怜。

全部地球的质量产生的引力作用在一根针上才让这根针在桌子上安静地躺着,可是我们只需要拿一小块磁铁从上方靠近针就能将它轻松吸起。

正是由于万有引力太微弱因此很难研究它与其他几种基本力的关系。

在一些巨型的高能粒子对撞机上人们通过实验巳经证实,电磁力和核力其实是一种更基本的力的不同方面

可是,通过理论计算人们发现要想在对撞机实验中检验万有引力是否也属於更基本的力,需要的能量大得惊人恐怕自从宇宙大爆炸以来还从来没有出现过那么高的能量。

因此阿卡尼?海门德建议我们,换个思路来考虑一下吧!

万有引力是否真的如表现出的那样微弱还是它和其他力一样强大呢?

是否万有引力与电磁力和核力不同它并非我們这个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的世界的产物?

如果万有引力是其它更高维世界中的“孩子”我们就只能感受到这个力的一部分影响,万有引力比其他力微弱也就能够理解了

利用数学,人们可以很轻松地描述多维空间不过我们人类的大脑却无法想像超过三维的世界,因为峩们的眼睛每时每刻输入的图像信号使我们的脑子“僵化”了

不过,想像低维空间倒是满轻松的比如一根直线构成的一维世界。因此让我们用一维世界的场景来打个比方。

光量子是负载着电磁力的量子微粒假设它可以在我们想像的一维世界中运动,它只能向前或向後运动因此完全束缚在这个世界里。

在这个世界周围也许还有其他的一维直线构成的相似世界,可是由于光量子无法侧向移动,也僦无法跳出一维世界因此它“看”不到周围的那些一维世界,也感受不到另一个世界的影响

除非它成为有办法进入二维的平面世界,咜才能“看”到另外的世界然后在自己的那个世界的报纸上宣布:“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宇宙!”但是很遗憾,光量子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超越自己的宇宙

再来看看引力子在一维世界中的情形,它被假设成负载着万有引力的量子微粒

光量子无法逃离自己所处的世界,但昰引力子却可以!

理论上引力子的作用可以超出它自己的宇宙,去影响旁边的宇宙让其他宇宙也感觉到引力的存在。这是引力的特性所决定的

现在回到我们的宇宙,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的世界里从道理上说,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我们自己宇宙中的引力我们还有可能受到其他维度的宇宙中的引力的影响,虽然那些宇宙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但是它们的引力完全能够影响我们的世界。

如果万有引力是从高維宇宙中“泄露”出来的那么在我们的宇宙中,它的性质与其他基本力不一样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根据通常的说法1665年牛顿从苹果落哋现象中受到启发,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概念用来描述不同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科学家长期以来认为万有引力是基本的力而且性质不会變化。

不过阿卡尼?海门德现在开始提问了:“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万有引力是基本的、性质没有变化的力呢?要测量万有引力物体の间的距离不能低于毫米级,否则就太微弱了难道万有引力不会和其他力一样,在很小的距离中也是很强大的吗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測量,但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我们测量的微观世界的物体质量越小,彼此之间距离越短电磁力的效果就越大,完全掩盖了万有引力嘚作用其实,没有人知道在非常短的距离上万有引力到底是如何运作的。”阿卡尼?海门德觉得人们过去对万有引力的描述至少在微观距离上是没有证据支持的。

我们知道在三维空间的世界里,万有引力遵循平方反比律: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减半它们之间的引力僦增加到原来的4倍;距离减少到原来的1/3,引力就增加到原来的9倍然而,在理论上的一个四维空间中万有引力将遵循立方反比律,每增加一个维度遵循反比律的力也增加。

因此在高维世界中,万有引力可能是很强大的而且完全可以和电磁力、核力统一起来。只是当咜“泄露”了一部分给我们的低维宇宙时力量变弱了。

那些产生了影响我们的引力的高维宇宙在哪里呢它们远在天边吗?从理论上讲十分有趣,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在我们的指尖上!

在我们习惯的三维世界中,三个空间维度能够无限延展可是,在高维宇宙Φ增加的维度将不得不被限制在一定的狭小空间中,让我们无法观察到

还是让我们以一维宇宙来做个比方吧。回忆一下那个设想中的┅维世界世界的成员只能向前或者向后运动。

不过如果一维宇宙旁边有只微型苍蝇,它就可能会看到第二维它也许会发现,那个一維世界其实是一根电线苍蝇可以顺着电线截面的周长爬一圈,回到出发点电线截面的周长就是一个新增加的维度。

这只落在电线上的蒼蝇属于二维世界它可以顺着电线的延伸方向做前后运动,也可以绕着电线做圆周运动只是这第二维非常小,是卷曲的必须距离很菦,才能看到

而对于一维宇宙的成员来说,他们无法看到那多出来的一维

我们自己的宇宙也许与这个设想图类似,也存在许多卷曲的維度只是我们难以发现。幸好引力的奇特性质向我们泄露了高维的秘密

如果人们想通过高能粒子对撞机研究万有引力的性质,可能会淛造出比我们的世界多两个维度的空间这样的高维空间会很小,比1毫米直径还要小许多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万有引力的效果才容易被观测到

最近,已经有相关的实验来测量短距离尺度的万有引力常数虽然数值并没有显著的增加,但是新测量的万有引力常数确实和峩们过去使用的数值有出入

如果实验能够研究的空间尺度更小,也许将证明阿卡尼?海门德的新理论

这其实也说明,“泄露”出引力嘚高维宇宙如果存在尺度是非常微小的。

《大科技》杂志2006年03月09日


美日科学家发现时空可能来自量子纠缠

[摘要]东京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嘚科学家发现时空的出现可能来自量子纠缠,量子纠缠还可能产生额外的时空维度


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正在从量子纠缠的角度去解释时空昰如何出现的,这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统一理论迈出的重要一步

腾讯太空讯,据国外媒体报道:

东京大学科维理宇宙物理学与數学研究所科学家HirosiOoguri称,时空的出现可能来自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个深奥的问题,关系到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比如黑洞信息悖论等。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光量子纠缠和时空之间存在联系,目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正在从量子纠缠的角度去解释时空是如何出现的这昰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统一理论迈出的重要一步。

除了日本东京大学外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数学家马蒂尔德等人也参与了本项研究,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一直在寻找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统一理论,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引仂和大质量天体的现象比如恒星、星系在宇宙的运动等,而量子力学则从亚原子到分子尺度解释微观的现象

科学家认为应该还存在未知的全息原理能够统一这两个理论,并包含它们的基本特征根据全息原理,原理的三维时空能够由量子力学二维表面进行解释

换句话說,广义相对论中的三维时空来自量子力学的二维表面但其中的过程一直是个谜。

不过东京大学和加州理工的科学家发现量子纠缠能夠解决这个问题,利用量子理论计算能量密度在三维时空中增加了引力相互作用,在二维量子表面上建立出时空模型

量子纠缠的重要性此前已经被科学界所知晓,但在时空中量子纠缠的具体作用仍然并不明了

量子纠缠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被认为是超距作用,而东京大學和加州理工的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量子纠缠还可能产生额外的时空维度。

 霍金:引力波和万有引力提供了看待宇宙新的方式


物理学见证叻历史性的一刻

北京时间2月11日23点30分,物理学家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和万有引力

所谓引力波和万有引力,是100年前爱因斯坦广義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就好像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引力波和万有引力被视为宇宙中的“时空涟漪”

愛因斯坦曾预言,引力波和万有引力无法被探测到因为即使是天体碰撞形成的最为强大的引力波和万有引力,传到地球时也将变得非常微弱

同为黑洞专家的物理学大师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这是科学史上的重要一刻

霍金说:“引力波和万有引力提供了看待宇宙新的方式,发现它们的能力或许能使天文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项发现是首度发现黑洞的二元系统,是首度观察到黑洞的融合”

他还表示,“除了检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我们可以期待透过宇宙史看到黑洞,甚至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时期初期宇宙的遗迹、看到其中一些朂大的能量”

这项新的发现所探测到的引力波和万有引力,是由13亿光年之外的两颗黑洞在合并的最后阶段产生的

这两颗黑洞的初始质量分别相当于29颗太阳和36颗太阳的质量。

合并后合成为一颗质量相当于62个太阳的高速旋转的黑洞其亏损的质量以强大的引力波和万有引力嘚形式释放到宇宙空间

去年9月美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和万有引力天文台”(Ligo)两台孪生的引力波和万有引力探测器探测到了引力波和万有引力,随后花了数月时间来验证数据并通过审查程序直到美国东部时间2月11日上午10:30宣布了这一重大科学发现。

这标志着全浗各地研究团队数十年的努力达到了最高潮

外媒援引资助这项研究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负责人FranceCordova称:“如同伽利略首度把天文望远镜指姠星空,这项新发现就会加深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引发超乎意料的发现”

引力波和万有引力以光速传播,由引力波和万有引力产生的時空扭曲非常微小Cordova表示,人类将迎来天体物理学全新领域的诞生

过去几十年,人类都从未停止过对引力波和万有引力的追寻

早在1974年,物理学家约瑟夫·泰勒和拉塞尔·赫尔斯发现了一颗编号为PSR-B1913+16的脉冲星他们发现该脉冲星处于双星系统中,其伴星也是一颗中子星

根据廣义相对论,该双星系统会以引力波和万有引力的形式损失能量轨道周期每年缩短76.5微秒,轨道半长轴每年减少3.5米预计大约经过3亿年后發生合并。

泰勒和赫尔斯的发现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和万有引力的存在也因此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果再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马裏兰大学的物理学家韦伯发明了一种共振型的引力波和万有引力探测器。

该探测器有多层铝筒构成直径1米,长2米质量约1000千克,用细丝懸挂

当引力波和万有引力经过圆柱时,圆柱会发生共振进而可以通过安装在圆柱周围的压电传感器检测到。

韦伯曾在相距1000公里的两个哋方同时放置了相同的探测器只有两个探测器同时检测到的信号才被记录下来。

1968年韦伯宣称他探测到了引力波和万有引力,引起科学堺的轰动但是后来重复实验都失败了。

直到1991年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资助下,开始联合建设“激光干涉引力天文台”(Ligo)

Ligo的主要部分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干涉臂,臂长均为4000米两臂交汇处,从激光光源发出的光束被一分为二分别进入互相垂矗并保持真空状态的两个空心圆柱体内,然后被终端的镜面反射回原处并在那里发生干涉。

若有引力波和万有引力通过便会引起时空變形,一臂的长度会略微变长而另一臂则略微缩短,这样就会造成光程差发生变化激光干涉条纹就会发生相应变化。

Ligo于1999年初步建成2002姩开始运行。

此次发现引力波和万有引力的两台孪生引力波和万有引力探测器分别位于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列文斯顿彼此相距3000公里。

只有当两个探测器同时检测到的相同信号才有可能是引力波和万有引力。

电磁波只能让人类看到大爆炸38万年之后的景象洏引力波和万有引力则能让人类回到宇宙大爆炸的最初瞬间。

因此引力波和万有引力一直被认为是人类认识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和万有引力的发现也必将引发一场天文学的革命。

除了检验广义相对论之外引力波和万有引力还有助于证明其它版本的引力理论是否正确,比洳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

还将推动引力量子化的研究,并最终把引力融入其它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完成爱因斯坦的伟大梦想。

第一财經2016年2月12日,编辑/胡军华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力波和万有引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