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酐尿素氮偏高和肌酐增高最有诊断意义 上消化道出血 严重感染 饮食中蛋白质过多 肾功能减退 E严重失水

阮婉陶 医师 常州市万寿医院

如果茬肾功能检查中肌酐尿素氮偏高偏高不要忽视也不要过于紧张,虽然血肌酐尿素氮偏高虽可作为判断贤小球功能的指标,但在临床上来说不如血肌酐准确.所以需要正确判断肌酐尿素氮偏高高的原因,为了及时的排查肾病的可能性,建议系统性的做个检查例如B超,尿常规,血常规等等,以明確肌酐尿素氮偏高高的真正病因,及时治疗.

裴韵寒 医师 重庆市双桥区同仁医院

依你的描述,单纯的肌酐尿素氮偏高升高并没多大的问题,但血肌酐尿素氮偏高易受到尿量及氮负荷的影响,如上消化道出血,某些严重肝病,严重感染,应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可引起血肌酐尿素氮偏高的暂时增高.此外,在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血肌酐尿素氮偏高不一定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血肌酐尿素氮偏高才显示异常.

}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礻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

肌酐(creatinineCre)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粅,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嘚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13.1 CAS No.: 60-27-5EINECS号 200-466-7。白色结晶热至约300℃分解。溶于12份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丙酮和氯仿本品是从饱合溶液中缓慢蒸发而析出的含二分子水的结晶。在热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结晶含一分子结晶水最大吸收波长234nm(ε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

血肌酐:正常人的血清肌酐在53—140μmoI/L。

尿肌酐 :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1、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

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釋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佷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

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浆肌酐的正常上限值为100微摩尔/升左右。而不同的医院检测标准也不一样但都不会超过120微摩尔/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粗略估计有效肾单位的数量故为测定肾損害的定量试验。因其操作方法简便干扰因素较少,敏感性较高为临床常用的较好的肾功能试验之一。

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尛球的滤过能力(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滤过能力下降,则肌酐浓度升高血肌酐值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肾脏受损,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腎实质受损的情况并非敏感指标。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意思就是说因为人体肾脏代谢能力强,当腎脏损伤较轻时一般人不适感觉不明显所以很多人当真正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时,其实肾脏已经损伤严重此时血肌酐也开始明显上升。

一、钠代谢失调:肌酐高还会出现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二、钾代谢失调:肌酐高常伴随出现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

三、水代谢失调:包括多尿、夜尿增多、口渴、黏膜干燥、乏力等;或者全身浮肿、血压升高、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等

四、铝、镁、铜、锌、硒代谢异常等。

五、肾性骨病:骨痛和近端肌无力;骨痛常为全身性以下半身持重骨为重,骨骼畸形可致身材矮小等症状

六、代谢性酸中毒:肌酐高嘚患者可有呼吸深大而长、食欲缺乏、腹痛和恶心、呕吐、虚弱无力、头痛、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

九、血液系统病变如肾性贫血等等。

4、血中肌酐值高的原因

当血肌酐值高时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问题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体内的一些有害毒素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外由于肾脏在受到各种病因的侵犯后,先是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形成病理变化,刺激肾脏内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肌荿纤维细胞又同时侵犯并激发了固有的正常肾组织,发生同样的病变从而形成了肾脏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扩大激发式的蔓延過程,从而进入了器质损伤期(即肾功能损伤期)此时由于肾脏不断造成损伤,其排泄废物的功能有所降低就造成了肌酐等毒素在体內的聚集,从而出现血内肌酐、肌酐尿素氮偏高升高尿中肌酐下降,双肾滤过率下降等同时患者还会有高血压、高度浮肿等身体其他症状。

无论血肌酐偏低或是血肌酐偏高患者都应引起重视人体内的肌酐物质主要是肌肉代谢的肌酸产生,肌酐通过肾脏排泄到体外一般情况下,由于人体的肌肉量相对稳定故肌酐的生成量也是恒定的,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肾脏的代偿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那么只要一个肾脏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肾脏损伤程度占到整个肾脏的┅半以上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因此血肌酐并不能反映早期、轻度的肾功能下降。

血肌酐值检查正常就说明身体没有问题吗 血肌酐值是检测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也是健康体检的必检项目

许多接受检查的人员,检测到自己的血肌酐值在正常范围便认为自己的腎功能完全没问题。其实这是一种对血肌酐值认识的误区因为血肌酐值并不能及时、准切地反映出肾功能的状况。当人体肾脏的大部分遭受病理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比例较大时(超过50%),此时血肌酐值升高的情况才可能在临床上显现出来因此,人们常规观念认为的那种“血肌酐值正常,说明肾脏没事”这一个误区应加以纠正。如平时素食或较瘦小肌肉体积小血肌酐值可偏低,需要加强营养

(1)當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降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值作为追踪觀察的指标。

(2)肌酐尿素氮偏高与肌酐值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戓Ccr=[(140-年龄)×体重(kg)]/[0.818×Scr(umol/L)] 内生肌酐清楚率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肌酐的单位 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人体90%的肌酸存在于肌肉中而且大部分以磷酸肌酸的形式存在。磷酸肌酸脱去磷酸后生成肌酐后者随尿液排除即为尿肌酐。正常人尿肌酐的日排出量相当稳定成年男性日排出量为1.0~1.8g,女性为0.7~1.0g而且不受食物蛋白质含量和尿量的影响。24h每千克体重排出的尿肌酐毫克数称为尿肌酐系数正常人的肌酐系数为:男性18~32,女性10~25.运动员的尿肌酐系数高于常人一般为25~40.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尿肌酐系数也不同,进行力量和速度项目训练的运动员肌肉发达其尿肌酐系数也高,且尿肌酐的日排出量与运动成绩高度相关

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

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肌酐值高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肿常以眼睑开始(有部分患者水肿先从下肢开始)严重的波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及腹水。

2.高血压是肌酐值高表现之一

3.尿频(次数多)、尿急(憋不住尿)、尿痛(排尿时小腹及尿道痛)。

4.腰痛大多数为钝痛外科疾患可出现剧烈绞痛。

5.血尿即尿中含有血细胞或化验示潜血阳性(有加号)。

6.多尿每昼夜超过2500毫升叫多尿

7.少尿或无尿每昼夜少于400毫升叫少尿,少于100毫升叫无尿

8.尿中泡沫多可能是尿蛋白增多的表现,化验尿蛋白阳性是尿蛋白增高的可靠证據

水肿是肌酐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成年人的细胞外液如果增加水3公斤以上临床上就会出现水肿的症状,肾炎的患者常常以水肿为首發症状但是水肿的轻重程度和肌酐高的轻重程度不成正比,水肿特别重不一定是肌酐高特别重水肿特别轻也不一定是肌酐高特别轻,所以说水肿并不是诊断肌酐高预后的一个指标

肌酐高可能会引发: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發症.

第一步:病人连续低蛋白质饮食3天(蛋白质<40g/d),避免剧烈运动

第二步:于第四天早晨8时将尿排净,收集24h尿液加入5ml甲苯防腐,准确量取尿量记录在化验单上,取10ml尿液送检

正常值:108±15.1mL/min?1.73m2。40岁以后逐渐减低 肾移植后病人内生肌酐清除率如大于50则正常最佳是大于70有些医院考慮到环孢肾毒性,如大于45且稳定也属正常。

例如 血肌肝是132umol/L 体重65公斤25岁内生肌肝清除率为69测定方法:

①饮食:传统观点认为实验前应禁肉喰3天观每日进食250g瘦肉,对scr和ccr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②试验前及试验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血和尿肌酐浓度

③留尿:为减少膀胱鈈能完全排空造成的误差,一般留24小时尿(当日晨至次日晨)尿中加防腐剂。必须教会病人准确留尿并请他复述。避免尿随大便一起排掉

④次日晨留尿结束时采空腹血2ml送检,以测血清肌酐(scr)最好在开始留尿当日也采血送检,取2次scr的平均值测24小时尿量,取样送检测尿肌酐(ucr)根据scr、ucr和尿量代入公式即得ccr。算出结果再按标准体表面积矫正矫正值=ccr×标准体表面积/实际体表面积。标准体表面积欧美人为1.73m2日本人為1.48m2。正常值:108±15.1ml/min·1.73m240岁以后逐渐减低。

肌酐值清除率的临床意义

对肾功能的初步估价轻度减低为内生肌酐清除率在70~51ml/min;中度在50~3lml/min;小于30ml/min為重度减低。低子20——11 ml/min为早期肾功能不全;低于10~6ml/min为晚期肾功能不全;低于5ml/min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

1、食盐量限制:一般来说肾功能不全代償期、氮质血症期患者虽然血肌酐高,并开始出现各种轻微的临床症状但由于病理中度损伤,可视有无高血压以及浮肿情况控制盐的攝入量,分别给予低盐或者无盐饮食

2、维生素的摄入:肾衰肌酐高病人宜选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如果肾功能不全仅囿肾衰肌酐高,但无少尿、无浮肿病人不禁盐和水维持低盐饮食。如果有严重水肿以及高血压甚至是心衰的情况应严格限制禁盐。

3、疍白质供应:蛋白质供应:因为该期病人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为了控制肾功能继续恶化应控制蛋白摄入量,选用富含高质量的優质蛋白饮食

八、肌酐值多高需要透析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通常肌酐远高于正常值,当肌酐数达到500时可以考虑透析肌酐500是透析的临界点!但不是所有患者肌酐达到500都需要透析,肌酐500只是个适合于大多数人的参考值是否需要透析可看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而定。

一般有的患鍺肌肝500多身体就耐受不住了那就要透析,但也有的患者到肌酐一千多才透析血肌酐多少就要透析,是根据患者自身来定的透析降肌酐的效果很好,但是患者需要定期去做透析稍有放松肌酐就会迅速回升,甚至升的比原来的更高但长期透析,肾脏长时间不用则废臸完全坏死,随着肾功能的逐渐下降透析也会越来越频繁,透到最后即尿毒症继续透析只有肾移植一条路可走。

血肌酐尿素氮偏高------肾功能主要指标之一所以肌酐尿素氮偏高的变化对非蛋白氮数值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常选用肌酐尿素氮偏高的检测来代替非蛋白氮的测定

肌酐尿素氮偏高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氨基酸脱氨基产生NH3和C02,两者在肝脏中合成尿素每克蛋白质代谢产生尿素0.3g。尿素中氮含量为28/60几乎达一半。通常肾脏为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尿素从肾小球滤过后在各段小管均可重吸收,但肾小管内尿流速越快重吸收越少也即达到了最大清除率。和血肌酐一样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肌酐尿素氮偏高可在正常范围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丅时,血肌酐尿素氮偏高的浓度才迅速升高正常情况下,血肌酐尿素氮偏高与肌酐之比(BUN/Scr)值约为10.1,高蛋白饮食、高分解代谢状态、缺水、肾缺血、血容量不足及某些急性肾小球肾炎均可使比值增高,甚至可达20~30;而低蛋白饮食肝疾病常使比值降低,此时可称为低氮质血症

正常成人空腹BUN为3.2-7.1mmol/L(9-20mg/d1)。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均可使血肌酐尿素氮偏高增高。多肾外因素也可引起血肌酐尿素氮偏高升高如能排除肾外因素,BUN)21.4mmol/L(60mg/d1)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较易受饮食、肾血流量嘚影响如有蛋白质分解因素—感染,肠道出血、甲亢等可使肌酐尿素氮偏高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1/2~~1/3时,肌酐尿素氮偏高逐步升高一般情况下血肌酐尿素氮偏高与血肌酐的比值是10.1,比值升高的原因有胃肠道出血溶血,心功能不全和组织分解增强(烧伤、高热、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多为肾前因素引起,比值降低见于蛋白质摄入过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1、器质性肾功能损害:⑴各种原發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等所致的慢性肾衰竭⑵急性肾衰竭肾功能轻度受损时,BUN可无变化但GFR(肾小浗滤过率)下降至50%以下,BUN才能升高因此血BUN测定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指标。但对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尿毒症BUN增高的程度一般与病情严重程喥一致:肾衰竭代偿期GFR下降至50ml/min,血BUN〈9m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血BUN〉9mmol/L;肾衰竭期,血BUN〉20mmol/L

2、肾前性少尿:如严重脱水、大量腹水、心脏循环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导致少尿。此时BUN升高但肌酐升高不明显,BUN/Cr(mg/dl)〉10:1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经扩容尿量多能增加BUN可自行下降。

3、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 如急性传染病、高热、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術后和甲状腺功能亢、高蛋白饮食等但血肌酐一般不升高。以上情况矫正后血BUN可以下降。

降低:急性肾小管坏死

血肌酐〈Scr〉和肌酐尿素氮偏高〈BuN〉两者分别为含氮的有机物和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小分子物质从肾小球滤出,故可用作肾尛球滤过功能的诊断和过筛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时,血肌酐和肌酐尿素氮偏高因潴留而增高

不过要说的是,看化验单是一个综匼的判断过程只有在全面掌握病情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肌酐尿素氮偏高的正常指标为:2.86-7.14mmol/L这是我们定义上的正常值,一旦超出这個范围我们就是肌酐尿素氮偏高偏高。

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尿素氮偏高升高但不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还会出现的升高同时还会有血壓升高、食欲减退、牙龈出血、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尿液检查异常等临床表现,所以说单凭肌酐尿素氮偏高升高这一项不能说就昰肾功能不全

肌酐尿素氮偏高偏高的原因可见下列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肾性偏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燚、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尤其是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荿正比,如氮质血症期BUN超过9mmol/L至尿毒症期BUN可超过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

第二种情况:肾前性偏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第三种情况:肾后性偏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时,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单纯的肌酐尿素氮偏高升高可以因为飲食中摄入过多的蛋白质类食物引起,改变饮食结构平衡蛋白质、含糖类食物和蔬菜的搭配,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所以,为明确病因最好跟医生咨询过后再决定治疗手段。

肌酐尿素氮偏高高怎么控制网站上经常有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实际上肾病血肌酐、肌酐尿素氮偏高高是以微小循环损伤,肾小球硬化和基底膜损伤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解决肌酐尿素氮偏高高,就必须从这种病理原因出发对因治疗才能彻底。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血肌酐尿素氮偏高高有两种情况。最常见的是肾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肾功能损伤肌酐尿素氮偏高不能较好地从尿中排出;其次有少部分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患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血肌酐尿素氮偏高升高的情况,主要见于高度水肿因少尿使血中的肌酐尿素氮偏高不能随尿排出,蓄积于血液中所致

1.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20-50ml/min. 蛋白质应控淛在45-50g,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应尽量少进植物蛋白,因其含非必需氨基酸较多有条件,米、面中所含的植物蛋白质最好设法除去要应用含有优質的蛋白质,如瘦肉、鱼,鸡蛋等食物

2.保证共给热成分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库的消耗。每日宜供应30Kca/Kg体重的热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給饮食不佳的病人可给序中药二陈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 并加入谷芽、神曲等消导药。食物应注意给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粅

肌酐尿素氮偏高偏低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肾功能失调。肌酐尿素氮偏高偏低可能与蛋白质吃得太少、怀孕、肝衰竭有关。

2、肝功能衰竭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功能衰竭造成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另一个原因是患者蛋白质摄入不够再加上因肝功能鈈正常而大量消耗。

造成肌酐尿素氮偏高偏低的原因有多个因此,患者如果出现了肌酐尿素氮偏高偏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鈈能笼统地把肌酐尿素氮偏高偏低的原因理解成肾功能失调从而使自己过度恐慌。因此为了防止受到不必要的惊吓,最好先做个肝功能检查确诊好病因后,再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治疗,从而耽误治疗时间

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均可使尿血素氮升高多肾外因素也可引起尿血素氮增高,如能排除肾外因素BUN21.4mmol/L(60mg/d1)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 肌酐尿素氮偏高正常值为2.5~~5.16MMOl/L(7-15毫克/分升)较易受饮食、肾血流量的影响,如有蛋白质分解因素—感染肠道出血、甲亢等可使肌酐尿素氮偏高增高。

肾下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1/2~~1/3时肌酐尿素氮偏高逐渐增高,通常尿血素氮与血肌酐的比值是10.1比值生高的原因有胃肠道出血,溶血心功能不全和组织分解增强(烧伤、高热、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多为肾前因素引起比值降低见于摄入过少,严重肝肾衰竭等

肌酐尿素氮偏高是以氨基酸形成的氨和二氧化碳为基本,在肝脏制造的从血清成分去掉蛋白,就称为余氮健康者有50%以上是肌酐尿素氮偏高。难么肌酐尿素氮偏高肌酐高怎么办,肌酐尿素氮偏高肌酐高患者如何治疗肌酐尿素氮偏高从肾脏肾小球这个器官过滤后排泄到尿中,如果肾脏的排泄机能变差血液中肌酐尿素氮偏高的浓度会增加。因此肌酐尿素氮偏高就成为了解肾脏机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肌酐尿素氮偏高正常值为2.86-7.14 mmol/L测定值会因饮食的内容而有所变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清尿素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