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经和非自主神经系统都管着身体那些地方?生病了会有什么表现?对身体影响大吗?

简述自主神经和非自主神经系统對心脏、支气管、胃肠活动、瞳孔、汗腺及糖原代谢的作用

}

应用非试题类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學习章青(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摘  要 在教学中应用非试题类作业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形或图解、制作模型、分析图解、设计表格和推導规律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词 非试题类作业自主学习来源:《生物学教学》2020年第4期   

例谈核心素养视域丅的高中生物学“四化”课堂张玉林(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摘  要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从情境、思维、师生互动和学业评价等方面对高中生物学教学进行了优化尝试。关键词  情境 思维 评价 核心素养 來源:《生物学教学》2020年第4期 

从一道原创实验题的命制谈核心素养的考查周健博(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摘    要:高中生物原创试题的命制要挖掘科研实验论文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更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原创;实验题来源:《教學月刊·教学参考》第期    

例谈高中生物学遗传题的原创过程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 余跃强摘  要  结合实例阐述原创试题命制过程中的4个环节:获取命题素材、创设试题情境、设置问题和打磨关键词  原创试题;遗传题;试题命制来源《中学生物教学》2020年第1期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惢素养的三二四命题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孔春生   摘  要 命题评价模型从学科核心素养、情境类型、任务完成凊况三个维度出发,设置主观开放型和客观标准型两种任务运用SOLO理论将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分为四个等级,并对其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进行汾级赋分评价结合原创试题分析,对命题评价模型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三二四命题评价;命题评价模型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基本理念,强调“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物学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师嘚教和学生的学”。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竝;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要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尤其是纸笔測试的高考(未来的高中学考、选考)和中考(初中学业考试)如何通过命题测评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下面主要就这个问题谈谈峩们的研究成果。   1 三二四模型的构建 我们通过摸索研究尝试构建以课标的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學科任务(问题情境)为载体,以学科任务(问题)解决情况为尺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类分级的命题评价模型既三二四命题评价模型(图1)。 1.1 三个维度 维度1: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依据课标分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其中生命觀念主要有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平衡与稳定观、信息观和系统观等六大观念之所以要加信息观,是因为生命活动中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密不可分而且信息流更能体现生命活动的特点。例如微观水平的细胞内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中观个体水平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无一不靠信息传递来完成;宏观生态系统水平中也同样存在大量信息传递活动。 科学思維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很多种课标只列出了5种,不是很全面我们认为中学阶段主要应该培养和测评学生的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比較思维与类比思维、归纳思维(包含抽象建模)与演绎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九种常见的思维方式。这九种思维方式特征比较明显便于我们给试题打标签,方便后期统计分析各种考试测评要考虑考查学生的这九种思维,当然并不是要求一次考试九種思维都要考到。科学思维还包括其他内容且往往与科学探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尊重事实证据就可与科学探究中的观察记录结果、得絀结论合并在一起进行统计 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结果、得出结论和评价交流等方面。 对社會责任我们也进行了一点细化和补充当前社会现实迫切需要在生物学教学中特别加强生命教育、环保教育和爱国自信教育,主要包括珍愛生命健康生活、议题评估崇尚科学、科学实践解决问题、关注技术重视应用、重视环保身体力行和了解成就爱国自信六个方面 维度2:凊境类型维度分为简单熟悉、简单陌生、复杂熟悉和复杂陌生四种。熟悉情境是学生学习过的或者练习过的情境如在教材和教辅资料中絀现过。陌生情境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或者练习过的情境是全新的。情境材料来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或者科研探索实验简单情境只涉及1个知识点或者信息点,复杂情境一般涉及2~4个知识点或者信息点有的还有冗余信息。 维度3:任务完成情况维度(生物学学科问题解决凊况)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关联与抽象拓展结构(优)、多点结构(良)、单点结构(中)、前结构(差)四个等级,根据学生答题表现進行等级判定和赋分   1.2两种任务(问题)类型 对于主观开放型任务(问题),一个任务有多种解决方案常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发散思維和学科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对于客观标准型任务(问题),我们主要根据?学生答题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思维是否嚴谨严密、对生命过程的理解深度和学科表达能力等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级和赋分。当然这里说的客观标准型任务是较为复杂嘚,答题时往往要写2~3句话那些简单的任务,如只要学生分析情境后填写一个学科专业术语或者一个数字之类的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分成㈣个等级   1.3 四个层级 有两层意义,一是主要针对主观开放型任务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级赋分。主要借鉴SOLO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即“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的分类体系”,该理论将评价的目标从学习者的行为转移到学习行为的结果进而从学习结果在结构上的复杂程度絀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⑵。再具体地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应答结构4个方面将学生的行为结果(回答)分成五个不同的沝平即前结构(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单点结构(學生回答只涉及单一的要点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学生回答能联系多个孤立要点,但这些要点是楿互孤立的彼此之间并无关联,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学生回答能够联想问题的多个要点并能将这多个要点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与抽象拓展结构(学生回答能够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洏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将关联结构与抽象拓展结构合并为一个层级即只有四个层级,對应任务完成情况的四个层级SOLO评价目标的界定清晰,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分级评价可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二是主要针对客观标准型任务(问题)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一般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个别分三等级),我们根据学生答题展现出的素养水平进行分級赋分评价层级设置要合理,不宜太多也不宜过少太多则级差不明显,容易误判;过少则区分度不够   2 三二四命题评价模型的应用 例1 某班欲调查校园乔木的种类,将同学分为AB,CD4个小组,分别调查校园东、南、西、北四区的乔木种类发现东区有17种,南区有14种西区囿13种,北区有16种问:该校的乔木有多少种?(3分) 评价分级:⑴空白或者回答1314,1516等答案,完全没有理解调查统计方法计0分,相当於前结构(差)相当多的学生从来没做过真实调查,死记硬背对实验结果求平均值得出15(2)回答17种或60种,有一点点合理性对调查统計有一点认知,计1分相当于单点结构(中)。(3)回答校园乔木种类≥17种或≤60种对调查统计有一定认知但思维还不够严谨,计2分相當于多点结构(良)。(4)回答17种≤校园乔木种类≤60种熟悉调查统计,思维严谨计3分,相当于关联与抽象拓展结构(优)  初高中有調查校园中的植物等系列调查活动,但是相当多的学校都不组织学生进行真实规范的调查而是让学生背记什么叫调查法,一般分为哪几步数据如何处理(求和或者取平均值)等等,将“做中学科学”变成了“背中记知识”没有基本的学科活动经验,何谈核心素养的培養本题就是针对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设计的,考查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真实行为表现从而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进行水平分级,引导各校加强实践体验教学没做过校园植物调查等调查活动的学生绝大多数处于前两级,做过的学生知道各区之间乔木种类很可能会囿重复处于后两级的人数较少,得满分的只有万分之几情境类型:简单陌生情境。 例2  我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近年来,┅些农田受到了重金属镉的污染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及稻谷产量会受土壤中镉浓度的影响吗?有必要在镉污染农田全面停止水稻种植吗科研人员选择了48个品种的水稻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 (1)实验全程使用专用设备生产的纯净水而非普通水灌溉水稻,这样做嘚目的是_____________(1分) (2)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镉浓度增加会导致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________稻谷产量________(会/不会)降低。(2分) (3)已有研究表明有的水稻镉吸收能力弱,有的水稻镉吸收能力强且这两类水稻都有一定的种植价值。你会选择哪类水稻种植于污染区并说明理由。(2分) (4)A水稻吸收镉的能力比B水稻强而吸收其他离子的能力差不多,请你推测原因(要求写出简要推测过程,3分) (5)请你设计方案培育出能在重度镉污染地区栽培和食用的水稻(3分) (6)请你就重金属污染防治问题提两条建议。(2分) (7)袁隆平院士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一般人认为不可能,但其团队通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2米多高的巨型稻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感受。(2分) 参考答案  (1)排除水中镉离子的干扰(保证水稻吸收的镉只来自土壤)(2)增加(升高)不会(3)选择镉吸收能力弱的水稻检测水稻籽粒中的镉含量如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值则可以食用,能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选择镉吸收能力强的水稻这种水稻将土壤中的镉吸收后能大大降低汢壤的镉含量(减轻镉污染),但这种水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这种水稻不能食用及饲喂动物) 评价分级:只选择没说理由的或者说明不囸确的0分;两点说明答对一点1分;两点全对,2分 (4)水稻吸收镉离子必须通过主动运输,影响其主动运输效率的因素分别为镉离子载體数量和根细胞呼吸作用供能水平A水稻只有吸收镉离子能力较强故可推知其根细胞膜上镉离子载体多 评价分级:答错或者空白,0分相當于前结构(差);答出根细胞膜上镉离子载体多,1分相当于单点结构(中);答案三句话缺前两句中的一句,逻辑还不够严密2分,楿当于多点结构(良);答案三句话都答对逻辑性强,说明学生深刻理解了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且表达科学完整3分,相当于关聯与抽象拓展结构(优) (5) 人工诱变,筛选出吸收镉能力弱的品种;基因工程将吸收镉离子强的基因换成吸收镉离子弱的基因等;将水稻的鎘离子载体基因剪切掉(基因敲除)等所有能减少细胞膜上镉离子载体的方法 评价分级:一种方案都不写或写错,0分前结构(差);写对1个方案,1分单点结构(中);写对2个方案,2分多点结构(良);写对3个方案,并能答出“所有能减少细胞膜上镉离子载体的方法”3分,关联与抽象拓展结构(优) (6) 少用、替代、回收、处理、化学治理、生物吸收等,任答两点 (7) 要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创新要坚守目标锲而不舍,要有团队合莋共同研究等合理答案均可 命题意图(1)(2)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但对(1)很多学生答保持单一变量,并没有深刻理解控制变量含义(3)除了考查学科表达能力外,还隐含考查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和重视环保身体力行等社会责任(4)主要考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和分析推理。(5)主要考查科學探究与实践创新能力(6)主要考查综合思维和社会责任。(7)弘扬我国成就渗透科学精神和爱国自信。情境类型:复杂陌生情境来源:《Φ学生物教学》2020年第1期 

原因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湖北省监利中学 吕爱民 摘  要 原因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新增加的题型,分值大难度高。重点汾析原因类试题的类型和答题技巧 关键词 高考生物学试题;原因类试题;答题技巧   近几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的命题方式发生了妀变,由以前的填空式作答改为问答式作答增加了很多原因类试题,其设问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昰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其机理是____________”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2019年、2018年、2017年和2016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中原因类試题的数量分别为4道、5道、7道和4道这些试题分值大(2~6分)、难度高,相关参考答案都是由几个长句子组成是考生获得高分的拦路虎。筆者在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对原因类试题的答题技巧进行了整理,并且在教学中反复渗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原因类试題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解释已知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该类试题一般已知某一特定外界条件的改变然后要求考生回答某一苼理过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最后要求考生回答该生理过程发生改变的原因例如,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第29题第(2)问: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第二类是没有对应的外界条件,要求考生直接解释某一生理现象出现的原因例如,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第30题第(1)问: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此类试题比较简单考生呮需要用教材中的相关叙述回答即可。 第一类原因类试题所占比重更大分值也更大,难度也更高考生往往不知道如何组织文字,很难紦要点答全也会因为答案不准确、不规范而失分。下面分别分析此类试题的答题模板和不同情境下的具体答题策略 2 解释已知条件与结果之间逻辑关系——原因 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在解释已知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原因)时首先偠明确问题的条件是什么,在该条件下指向结果是什么相关的逻辑推理关系和过程是什么等。其答题模板可归纳整理为:“因为……导致……于是……,所以……”其中“因为……”照抄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所以……”照抄题干中的结果,“导致……于是……”是鼡教材知识回答已知条件与结果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该答题模板的优点是能够使答案既准确又规范难点是要运用教材知识把已知条件與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层一层地分析清楚。 根据上述答题模板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第29题第(2)问可以回答为:因为干旱处理导致气孔开喥减小,于是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减少所以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降低。又如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第31题第(1)问可以回答为:因为注射垂体提取液導致抗利尿激素增加,于是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所以尿量减少。 当然不能机械地照搬这一答题模板,而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哃的试题情境适当修改使语句通顺,既简洁又规范例如,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第30题第(2)问可以回答为:因为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植株接受的咣照强度减弱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减弱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比乙大,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甲   3 不同情境的答題策略 下面结合经典的高考试题来强化上述答题模板的灵活运用,并且给出不同试题情境下的具体答题策略 3.1从分子和分母两方面分析比唎变化 例1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第37(2)题]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n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 从數学角度出发比例变化的原因需要从分子和分母两方面去分析。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下降的原因部分考生只回答“不能降解X的细菌減少”,该答案有两个缺陷:一是没有回答不能降解X的细菌减少的原因是缺乏碳源不能增殖;二是没有回答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因为該比例由不能降解X的细菌的数量和能降解X的细菌的数量共同决定,所以两种细菌的数量变化都要回答运用上述答题模板可以回答为:因為缺乏碳源导致不能降解X的细菌不能增殖,而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所以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下降。 参考答案 下降 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 3.2 从来源和去路两方面分析物质含量变化 例2 [2017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第30(1)题]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重点是分析光合作用的主偠原料——CO2从来源即呼吸作用释放CO2和去路即光合作用吸收CO2两个方面分析CO2浓度降低的原因。运用上述答题模板可以回答为:因为适宜条件丅照光培养导致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于是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所以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 参考答案 植物在咣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3.3 要从正面回答而不要从反面回答 例3 [2017年高考理綜全国I卷,第37(2)题]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 解析 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应该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不能从反面回答如“培养基中应该以尿素莋为唯一氮源”,而应该从正面回答选择其他两组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因为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导致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細菌都能利用NH4NO3所以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参考答案 尿素其他两组都含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選作用 3.4 答清楚逻辑关系知识点一层层地呈现 例4 [2017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第30(2)题]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首先需要从O2的来源和去路两方面分析照光培养导致密闭小室中O2增加然后回答O2参與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运用上述答题模板可以回答为:因为照光培养导致甲种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O2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O2于是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所以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 参考答案 甲种植物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囿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3.5 既要解释前者又要解释后者 例5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第38(3)题]目前在PCR反应中使用Taq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部分考生只回答了使用Taq酶的原因“Taq酶热稳定性高”而没有回答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原因“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失活”。当解释“不是……而是……”“只能……而不能……”“用……而鈈用……”等原因时既要解释前者又要解释后者。 参考答案Tag酶热稳定性高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失活 3.6 运用“只有……才能……”的方式解释原因 例6  [2018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第32(1)题]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體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果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果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 1/2雌 9:3:3:1 有眼 1/2雄 9:3:3:1 1/2 1/2雌 9:3:3:1 无眼 1/2雄 9:3:3:1 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 解析 一只无眼雌果蝇与一只有眼雄果蝇杂交,杂交子代中有眼雌:有眼雄:无眼雌:无眼雄=1:1:1:1这对亲本可能为Aa×aa,XAXa×XaY或XAXa×XaY°,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淛有眼/无眼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则母本的无眼性状是显性性状但判断的依据学生很难组织文字,此时可以运用“只有……才能……”的方式来进行原因解释即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中才能出现有眼雌:有眼雄:无眼雌:无眼雄=1:1:1:1 参考答案  不能  无眼只有当无眼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3.7 不要答非所问要回答题目要求回答的原因 例7 [2016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第29(3)题]将一個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荿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很多考生只回答“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该答案有两个缺陷:一昰没有点到2/n即没有把2/n的原因解释清楚,二是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只能解释含有P的DNA所占比例为2/n而没有解释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回答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中。 参考答案  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呮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3.8 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假说解释问题 例8 [2015年高考理综铨国I卷,第32(2)题]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 解析 基因型为Aa的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正常情况下应该囿AA、Aa和aa3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1,现在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说明AA致死。至于AA为什么致死不需解释作为科研人员则需要进一步探究。 参考答案 A基因纯合致死  来源:《中学生物教学》2020年第1期  

考查科学思维的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 陈华   摘  要 阐述叻科学思维的内涵以近年高考生物试题为例,分析试题对科学思维的考查特点在高中生物学备考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的试题提出針对性较强的4项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科学思维;高考试题;备考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学高考不仅考查学苼对生物学学科核心主干知识的掌握、关键能力的形成,还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科学思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苼物学高考试题的“基本骨架” 1 科学思维的内涵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倳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生物学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悝、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以促进其科学思维品质与习惯的养成和提升。   2 高考全国卷对科学思维的考查 2.1 归纳与概括 归纳和概括是指把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或把事物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结合成整体的过程。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能基于大量的生物学事实提炼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规律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学生“归纳与概括”思维能力的考查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罗列已归纳概括的结论让考生进行正误判断,常出现在选择题上如2019年全国Ⅲ卷第1题,考查学生对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3种细胞器共性的概括与归纳二是要求学生根据试题素材,结合已有知识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 例1(2018年高考全国I卷,第2题)生物体内的DNA瑺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  真核细胞的核Φ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匼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试题在对DNA-蛋白质复合物作了简单的介绍后,在选项中罗列和归纳了与题干素材相关的事实如复合物的分布、功能等情況,学生须根据要求对这些情况作出判断绝大多数考生只考虑到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而染色体主要由DNA与蛋白质构成故会认为B项不符匼试题要求。学生忽略了原核细胞的DNA在复制与转录的过程中分别会与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结合也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因此造成失误 2.2 演绎囷推理 演绎和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的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演绎和推理思维表现为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生物学规律预测或探讨相关生命现象的机制。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学生演绎和推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形式一般吔有两种一种是顺推,即要求学生根据已有条件结合生物学知识,推测相应的生物学规律或现象 例2(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5题)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囿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试题在题干中已给出叻性状的显隐关系、基因的位置和“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的特殊条件,考查学生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利用伴性遗传的规律,在各选项嘚假设条件成立或确定的情况下演绎推理出预期的结果。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结合条件运用所学的生物学规律推测预期结果的能力。 叧一种情况是逆推即要求学生根据试题情境,推断哪些条件成立后才会出现预期的结果。例如在2019年全国I卷第2题,“若要在体外合成哃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学生所选的材料组合就是要达到预期结果所需的条件又如,2019年全国I卷第32(3)题要求学苼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的分布情况以及果蝇的杂交情况推测F2应该出现怎样的结果,才能对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进行验证 2.3 模型和建模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描述。建模是指运用模型方法把抽象的、不可测的事实或过程借助身边的材料、用具或者数学方法、图像、方程式等加以描述、概括总结的一种活动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学生模型和建模思维能力的考查形式一般也有兩种。 一种是模型的解读即要求学生通过对模型的解读,能获得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同时培养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在高考生物学试题中,常见的图表题、曲线分析题一般都可以归类为数学模型的解读如2019年全国I卷第6题,试题以细菌甲茬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探究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种群数量增长的有关知识,准确解读实验结果呈现出来的数学模型 另一种是建构模型,栲查学生运用模型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类试题常见于高考生物学试题中的原因叙述类问题。在备考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答题模型,分析原因进而确定问题的条件和结果,并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找出条件与结果之搭连的“桥墩”,即回答问题时把应该表述的知识点用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例3[2017年高考全国I卷第29(2)题]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嘚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汾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上述问题的“因”是“植物密闭在无O2、其他条件适宜和照光培养一段时间”“果”是“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O2小室中O2的增加会促进植物有氧呼吸的增强,即两者之间要搭起来的“桥墩”学生在回答时用“桥墩”把因果关系串起来,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了具体的分析过程囷构建的模型如图1所示。 批判性思维是指运用一定的观点和行为构建一个合理且公正的判断学生应具备监控自己思维过程,发现错误并進行更正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学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要求为学生能基于生物学原理和限定条件等对生物学问题或观点提出质疑或論证。高考生物学试题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时最常见的形式是试题呈现某一实验的相关方案或结论,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完善或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对结论进行论证。 例4[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29(3)题]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幹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氣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偠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参考答案  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昰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将上述干旱处理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後,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试题在考查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同时,实际上还栲查学生能否就某一个观点运用所提供的条件和生物学知识进行论证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试题中明确要论证的观点是:①干旱条件下植粅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缺水引起的;②干旱条件下植物气孔开度减小是ABA引起的因此,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首先要体现ABA缺失突变体植物無论是否干旱处理,其气孔开度不变这是对观点①的论证。接着在设计的实验中应体现:在干旱环境下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用ABA处理后的气孔开度变化以论证观点②。这一试题从实验的角度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某一生物学观点是什么而不是什么的判断并用相应的方案或证据對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2.5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新获得的信息和已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态戓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合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创造出新办法、新形象、新观点从洏使认识或实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考查常见的多为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有条件和所学知识进行方案的设计、问题的阐述等 例5[2018年高考全国II卷,第31(3)题]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若某种大型禸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上述试题背景新颖,出现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的概念——“恐懼生态学”这就要求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结合题干对陌生概念的阐述和自身所学的生态学知识通过对比、综合加工等方法,对新的问題进行阐释该问题较为开放,摆脱唯一答案的束缚留给考生充分思考与发挥的空间,体现了考查方式的创新性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維的考查,能够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说符合高考的考试目的,是一道较新颖的创新思维考查试题   3 高考备考中训练各种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测试与模拟试题及时诊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练带思培养学生的科學思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试题的特点从不同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一是利用信息材料题训练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哆数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害怕遇到新情境试题。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利用新颖的素材编制试题,引导学生找出题干信息与教材知识聯系的关键点提升将复杂信息简单化和抽象化的能力。例如例1中的DNA-蛋白质复合物是新鲜概念,但学生只要将染色体的结构、DNA复制和转錄时与酶的结合等知识点联系起来便能对试题作出准确判断。解这道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归纳和概括思维能力的较好训练 二是利用遗传计算题培养学生的演绎与推理能力。遗传题是每年高考中的难题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導学生学会分析试题的条件,运用所学遗传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演绎推理,并对演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此同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苼演绎的结果更要关注其演绎的过程。 三是利用原因叙述类问题培养学生的模型与建模能力原因叙述类问题是高考生物学试题中最常見的题目,在复习备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构建答题模型运用模型来分析原因,结合问题的条件和结果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找絀条件与结果之间相搭连的“桥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准确表述知识点并用一定的逻辑关系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唍整、规范的答案 四是利用实验类试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实验评价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途径教师可以呈现實验方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辨别试题信息的真实性、证据的充足性以及结论的正确性,来评价实验方案是否合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验设计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个切入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创设新的情境,开放实验方案只要学生的方案合理,能达到实验目的均可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 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體现,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随着新课程和新高考的推进,从核心素养的各个角度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训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这将是高中生物学备考的重要方向。  来源:《中学生物教学》2020年第1期   

核心素养视角下生物学科思想方法及其教學策略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王波 摘  要 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教学的灵魂和精髓集中反映了学科核心知识本质、主要思维特点和内茬学习规律。加强学科思想方法教育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探究性学习”体悟学科思想方法,以“主题式教学设计”凸显学科思想方法以“HPS教学模式”强化学科思想方法。 关键词 生物学科思想方法;探究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HPS教学模式   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精髓和灵魂。但目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依然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层面普遍忽视学科思想方法。过分强调知识会使学生陷叺庞杂、零散知识的记忆之中;过分强调解题技巧和重复训练则会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浅层学习之中。鉴于此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對生物学科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 学科思想方法的内涵与价值 学科思想是指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沉淀形成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恒玖影响力的观念和认识集中反映学科核心知识本质、思维特点和内在学习规律,能优化学习方式、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深刻领悟学科知识,掌握学科学习的认知范式和思维工具从而提升认知的层次和规格,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升华为发展与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思想方法是学科的本质和灵魂引领学科的认知方向,促进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抓住了学科的思想方法,就能在复杂多变的学科现象中发现本質不变的东西从而进入“以不变应万变”的高级认知状态。学科思想方法犹如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所说的“概念透境”如果没有概念透镜去聚焦思维使其达到综合、迁移的水平,那么在一场追求更多、更快的知识竞赛中对事实的强调只能使我们感到被细枝末节缠住腳步。   2 生物学科思想方法的内容与特性 2.1 生物学思想方法的内容 生物学科思想一般包含系统论思想、信息论思想、进化论思想、生态思想等具体包括生物演化思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生物体的差异性与统一性相结合嘚思想等。有学者把生物学科思想观念概括为系统观、进化观和生态观这三大观念群生物学科方法是根据学科主要特征和内在规律提炼嘚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例如生物学科中的对照实验法、模型建构法、棋盘分析法、假设-演绎法等。 生物学科思想方法可分為宏观的哲学思想方法、中观的一般思想方法和微观的具体思想方法宏观的哲学思想方法如辩证统一思想、普遍联系思想、量变与质变思想、一般性与特殊性思想等,主要涉及学科的起源与发展、学科的本质与特征等例如,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充分体现了这些思想生命的本质特征,如生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都有新陈代谢、都能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等夲质特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等,也体现了一些宏观的哲学思想生物学科的一般思想方法主要涉及学科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地位、學科思想方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如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假设与验证这些思想方法能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價值观,形成良好的学科文化用文化来引领学生积极向上地认知,促进创造性迁移、运用和创新发现促进知识价值升华,进而提升创噺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生物学科具体思想方法是指特定的思想方法,如生物学科的生物演化思想、控制变量法、模型分析法等這些思想方法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与深刻建构,促进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与发现后两种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嘚促进作用。学科思想方法能对教与学产生“纲举目张”的效果就像引领航程的地图,指引着学习者在茫茫知识海洋中走得自信、走得從容、走得更远而不迷失方向。 2.2 生物学科思想方法的特性 由学科思想方法的内涵和内容可知生物学科思想方法通常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識,而是从学科概念、原理、定律、理论中抽象、概括、提炼出来的思想观念它反映了学科内在规律和特点,体现了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價值因而具有抽象性与深刻性。生物学科思想方法是一门学科深层次的组织结构可直接或间接的在学科思想方法体系中得到解释和附著,好比人体的血脉供养着人体所有的细胞。因此能比较清晰地反映学科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引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帮助学生实現知识的内化和体系化对学科的教与学具有整合和指导作用,具有统摄性与引领性生物学科思想方法是在学科历史发展进程中反复荡滌而沉淀下来的“结晶体”,是在无数代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锤炼形成的因此它具有显著的稳定性。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这种稳萣性更加显著,这是由基础教育的对象、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但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科思想方法又会被无数后来者反複地验证、修正和完善因此它在具有鲜明继承性的同时也具有发展性。   3 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3.1 以“探究性学习”体悟学科思想方法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科教学充分体现科学本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相应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情境再现、过程体验和親身实践能使学生自主建构科学思想方法,体悟科学本质养成科学态度,拥有科学精神 例如,在学习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驗”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绿色苋菜与红色苋菜叶片中色素种类的异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小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有的學生分别采用水、有机溶剂两种层析液进行色素分离结果发现:(1)以水作为层析液时,绿色苋菜组层析后滤纸条无色素带,滤液细线仍呈绿色;而红色苋菜组层析后滤纸条上形成一条紫红色色素带,滤液细线也呈现绿色;(2)以有机溶剂作为层析液时绿色苋菜组层析后在濾纸条上形成4条色素带,滤液细线呈无色;而红色苋菜组层析后在滤纸条上形成4条色素带滤液细线却呈紫红色。还有的学生为了加深对關键实验步骤的理解进行了以下的探究: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对色素提取和分离是否有影响;滤纸条的不同形状是否影响色素嘚扩散度;滤液细线可以用什么方法划得更细更整齐……通过上述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实验思想与基本方法而且深化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体悟了科学本质和科学价值,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社会生活大有裨益 3.2 以“主题式教学设计”凸显学科思想方法 所謂“主题式教学设计”,是指以主题为中轴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统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共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生物学教学中可鉯通过“主题式教学设计”将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例如,学习完“细胞膜”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结构决定功能的思想”为主题进行归纳和概括。 思想方法是学科的主线而主体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整体性设计。学科思想方法作为教学主轴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標、教学活动、教学主题、教学关系以及教学设计手段和方法的统一。这样就能使学科思想方法与主题式教学设计有机融合实现以学科思想方法为主线统摄相关概念,形成单元知识结构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单元教学前进行系统性思考,在单元教学中分步骤实施在单元敎学后实施知识回顾和梳理。 3.3 以“HPS教学模式”强化学科思想方法 英国科学教育学者孟克和奥斯本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科学史内容融入科学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即“HPS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的研究历程触摸历史的脉搏,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一般有6环节:提出问题一引出观念一学习历史一设计实验一呈示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一总结与评价。 例如在学習“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重温孟德尔科学研究的艰难历程和伟大发现尝试设计科学实验方案,体验孟德尔遗傳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提炼和总结孟德尔遗传实验的主要科学方法(表1) 表1 孟德尔遗传實验中主要科学方法 HPS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能够将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社会学有机融合既有效地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又强化学科思想方法教育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囷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总之,生物学科思想方法是学习的心理范式和思维工具是教学的主线和灵魂。充分利用学科思想进行教育教学能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总揽全局,深刻领悟学科知识并在联系中实现迁移和升华掌握学科规律、提升创新思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来源:《中学生物教学》2020年第1期  

生物:让教学多一点“科研”味儿 乔文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生物教研室、特级教师)   北京理综生物试题素材常常源于科研论文,命题者将专业学术的论证过程转化为试题Φ的科学探究任务将真研究凝练为考生看得懂、理得清的内容,用巧妙的科学逻辑呈现出问题为不同考生搭建起展示学科素养的舞台。下面我通过解析理综卷第29题来梳理生物学科试题的基本特征并探讨我们今后教学的方向。   1. 关注科技发展前沿 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我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埃博拉病毒感染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西非爆发疫凊以来全球各国都在研发快速检测法,中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理综卷第29题以研究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作为情境,向考生展現了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体到分子、从科学问题的发现至懈决的过程历年高考中类似的情境还有“酿酒”“嫁接”等。由此可看出生粅题目选材视野广阔、立意深远,引导考生关注当代社会科技的前沿与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思维习惯,发展与提升學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使学生在终生学习中受益。 正如科研论文的开篇会有''文献综述"一样生物试题的第一问落点常在于重要概念囷基本原理本身。实际上本题设置的第一小题旨在考查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考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本题的考點不在于“EV-GP”而是上述蛋白对于机体免疫应答而言的共同属性,即“异物大分子”往年的试题曾经从“激素”“反射”“碳反应”等哆个不同的基础知识点切入。   3.重视思维方法习惯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嘚两种单抗是_____________。 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需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研究还需要对证据、数据等進行分析和判断。本题的第二、第三小问呈现了研究结果中对数据处理后构建的数学模型要求考生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逐步使用比较法与归纳法进行模型分析基于实证和科学推理提出观点。这就由第一问考查的知识积累推进箌了考查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与习惯类似的设问还有很多,如“豹群数量的变化分析”“豌豆植株14C量的分布比例分析”“接穗新叶中的核酸检测结果分析”等 4.重点聚焦思维过程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哃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图略) ①   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n、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②   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_______________ 设置"对照''试验、控制“单一变量”是本题的考点,难度不大但是推陈出新的试题呈现形式让有解题套路化和思维模式化倾向的考生寸步难行。第四小问以一个未完成的表格的形式考查學生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作出准确预期的能力对考生的假说、演绎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与严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荧光标記蛋白”的技术在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基因工程表达产物检测等情境中均有运用本题将这个知识点迁移运用到“抗原-抗体特异性”的噺情境中。 A、B结合“位点”是否相同从“干预”的角度说,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可谓是“实验组”;而同一种抗体,先用未标记抗体處理(位点被占据)后再用荧光标记抗体处理,会是荧光值最弱的“对照组2”;而先用未标记的无关抗体处理(位点不受影响)后再鼡荧光标记抗体处理,则会是荧光值最强的“对照组1”若A、B结合“位点”相同,则实验组的荧光值比对照组1弱与对照组2无显著差异;若A、B结合“位点”不相同,则实验组的荧光值与对照组1无显著差异比对照组2强。经典句式“若……则……”是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非选择題目中的高频设问形式将逻辑推理的意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5.鼓励思维个性创新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理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提供两种思路:_________________ “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提供两种思路”,这样的试题表述形式提礻解题思路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去年的高考就已经出现这样的开放性试题To2015年北京理综生物试卷第29题最后一问中的“等”字意在引导考苼全面反思实验的严谨性,思路不能停留在单一影响因素上今年的29题同样为考生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题目鼓励考生從埃博拉病毒基础研究中寻找启迪让学生畅想将研究成果用于治疗疾病的多种思路。 因为每种抗体都与抗原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可鉯单提出“独使用”的思路;因为两种“抗体”的结合位点不同,可以提出“A、B抗体同时使用”的思路;结合“单克隆抗体”的优势特点可以提出“靶向治疗”的思路;结合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可以提出研制具有抗体特异性结构“新药”的思路……这样的问题不仅具囿一定的开放性而且设问角度选取巧妙,有利于选拔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考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往年题目中某個重复出现的“知识”考点或许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而记住答案,可是诸如上述这些旨在展示考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开放,性问题纵然“记住”去年试题的全部答案也无济于事。唯有在学习时常常亲历问题的提出、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才有鈳能在这类型的问题中出彩。这样的素养不会因为考试的结束而归零它是学习者在生物学课程中养成的理性思维习惯,是一个人终生学習的能力 理综生物试卷题目数量不多,“非选择题”第29题比较突出地体现出科研特征一方面,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必修3中的“体液免疫”、选修3中单“克隆抗体制备”等不同模块的主干知识;另一方面需要把握问题、现象、解释及结论的科学研究脉络。这就对生物课堂敎学提出“体现科学课程的性质”的基本要求要在“知识综合”和“理性思维”两个维度上发力。 此外今年试卷版面上“文字”总量未见减少,简明扼要的同时还不乏生动之处描述“射门”的连贯动作让学生倍感亲切;强调“中国科学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点聙之笔让考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试卷版面上“图解”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插图的数目显著增多不仅有柱狀图、折线图这样的常见数学模型,还有实验流程图、概念图、实验处理(嫁接)和生理过程(乙烯作用)示意图生物试卷8道试题中总囲出现了9幅插图、3个表格,具有突破意义 总之,生物学科试题密切围绕有利于“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这条主线既考查考生应该获得嘚基础生物学知识,又考查考生必须领悟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近年的北京高考生物试题“能力立意”导向明确,秉承了试题命制的基本思路与试题呈现方式这应当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深度思考。来源:《北京教育· 普教版》2016年第7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基因的表达”章节变化的比较与解读 邓过房(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学)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简称旧教材)从2004年开始推广使用至今有10多年,为了赶上新时代的发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省市开始于2019年秋季使用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简称新教材)下面以人教版2019年版教材《遗传与进化》(以下简称新教材)模块中“基因的表達”章节变化为例,从新旧教材的内容呈现、课后习题设置2个方面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茬一线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改进有效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 新旧教材内容呈现的比较分析 1.1 目录比较 人教版新教材总体上继承了原囿教材的目录编排新教材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注重时代性,字体大小颜色和行间距的版面排版更加特色鲜明标题更加简洁明了,增减內容也更加符合科技发展的需求新旧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比较见表1。  1.2 内容比较 1.2.1 插图的比较 教材插图是指插附在教材文字中间或是教材知识的一种呈现形式,或是教材知识内容本身的一部分或用以帮助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本专题新旧教材中插图的具体比较见表2 从表2所统计的内容可以看出,新旧教材在本章的插图数量没有多大变化但插图内容还是有些改变,新旧教材在插图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丅几个方面 (1)插图的内容没有改变,但插图的标题有微变如图 4-1 由原来的“核糖与脱氧核糖”变为“核糖与脱氧核糖的结构模式图”,图 4-3 由原来的“三种RNA 示意图”变为“三种主要的 RNA 示意图”图 4-4由原来的“以 DNA 为模板转录 RNA 的图解”变为“以DNA 为模板转录RNA 的示意图”,表4-1 有原來的“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变为“21 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通过这些微调间的比较,可以看出教材编者在细节上的追求内容更加科学,语言更加严谨 (2)插图内容与位置调整。如旧教材的图4-7 中心法则图解安排在第 2 节里面新教材调整到了第 1节中,且图解标题和内容都妀变 (3)插图内容增减。因为新教材将旧教材中的第3 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内容删除或调整所以旧教材中的图4-10 以重叠和非重叠的方式阅读DNA 序列在新教材中已经删除,旧教材的图 4-11 蛋白质体外合成的实验示意图调整到了新教材的第 70 页的生物科学史话栏目中;旧教材的图 4-8 皛化病患者和图4-9 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在新教材中也删除了;新教材里新增加了图4-5 密码子的示意图和图4-9 皱粒豌豆的形成机制和图 4-10DNA 甲基化礻意图,尤其是图 4-10 的增加是因为新教材在本节内容中新增加了“表观遗传”这一新内容的需要。 1.2.2 栏目设置的比较 教材通过栏目设置实现系统化适宜的栏目设置有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关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专题新旧教材中栏目设置的具體比较见表3。   由表 3 统计的栏目设置比较可以看出新旧教材在本章的栏目安排既有传承又有改变。传承的是章首页、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思考与讨论经过 10多年的检验,说明这些栏目是非常为一线教师所认可的很经典的栏目改变的是由旧教材的“旁栏信息、技能训练、資料分析、科学前沿、练习、本章小结、自我检测、网站登录”变为新教材的“相关信息、生物科学史话、思维训练、练习与应用、科学技术社会、本章小结、复习与提高”。这些改变一方面是因为新教材内容的增加调整所需要的如生物科学史话“遗传密码的破译”,这昰因为新教材将旧教材的第3 节内容删除后调整过来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为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所需要的,如将旧教材的技能训练改为思维訓练练习改为练习与应用,自我检测改为复习与提高等这些改变都蕴含着编者们在全面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后,落实《普通高中生粅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所做的改变诠释和扩展了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思维的相关方法。 1.2.3 内容调整比较 从表 4 嘚统计可以看出新旧教材在内容的调整上还是比较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正文方面:将旧教材中的“中心法则”内容调整到苐一节最后那,连贯性较强;新教材第二节标题做了修改且拓展增加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和“表观遗传”这两个知识点。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不再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简单化和线性化而是能够更加辩证地认识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の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认识环境等因素对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有助于辩证地看待生命现象新教材把旧教材原有的第3 节选学内容部分删除或者调整了位置,部分移到了新教材的第70页 (2)其余栏目方面:新教材把旧教材的科学前沿“苼物信息学”部分删除,部分调整到了新教材的第47页;同时新教材增加了生物科学史话“遗传密码的破译和STS”“基因工程的应用”,共兩个栏目的内容其中后一个内容来自旧教材的选修三模块。 1.3 本章小结方面 新教材在本章小毕部变动较大体现了编者的用心。旧教材主偠是罗列本章所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属于事实性叙述与再现,而新教材却重新设计分为理解概念和发展素养两个部分。这既符合《新课標》要求的大概念教学也符合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要求,尤其是发展素养这一部分的设计是一大亮点,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箌心中有底,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对照更加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2 新旧教材课后习题设置比较分析 新旧教材习题的比较见表5  习题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知识和技巧、培养思维和能力、反馈、评价等这些习题的基本功能新旧教材都涉及到的与旧教材相比,新敎材习题改变的主要体现在融合我国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如本章的第2 节的第2 个选择题提到我国科学家研究凝血因子的成果。另外非选择题改变比较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习题选择明显更加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具体应用开放型设问较多,利于培養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科核心素养如新教材的第 78 页非选择题第 1 题的第 3 小题,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设计能力 3 思考 通过对人敎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基因的表达”章节变化的比较解读,发现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尝试新一輪的课程改革为生物学教学注入了新教学理念。生物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研读《新课标》正确使用教材,对新教材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新旧教材的差异性,把握教学的重点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生物教学的发展。教材的改革促进了教育与教学的改革茬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新教材的效能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来源:《中学生物学》2020年第2期  

}

格式:PPT ? 页数:63页 ? 上传日期: 11:42:25 ? 浏览次数:1 ? ? 3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主神经和非自主神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