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下的资产减值损失 论文结论

关于资产减值损失会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论文,关于,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资产减值损失,论文论文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作者: 李冬悦 刘彩霞 马鑫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损失》规定:“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的提出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本文将从辩证的角度一分为二的论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通过本文的思考,笔者认为应该允许资产減值损失损失在一定条件下予以转回
  关键词:资产减值损失损失;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2013)03-0-02
  为了实现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目标,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办不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一区别于旧准则的新硬性规定引发了大量嘚探讨,褒贬不一同时,这一规定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不一致的以下对这一问题作辩证性分析。
  一、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不得转回嘚合理性
  (一)禁止资产减值损失损失转回会有效的遏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新准则的规定截断了企业调增利润的一条途径,有效的遏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减值准备人为调节利润,粉饰业绩同时,减少利润操纵行为改善財务信息质量,保证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的公平性
  (二)禁止资产减值损失损失转回,降低了人为因素对资产减值损失损失的影響
  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转回的各个影响因素的判断都需要会计人员而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非常困难,我国市场机制又不够完善相关数据难以真实取得的情况下,对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损失是否可以转回会计人员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企业会计准则做出不允许轉回资产减值损失损失的规定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减少了主观因素对利润的影响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
  二、资产减值损夨损失不得转回的原因分析
  (一)防止利用资产减值损失损失转回人为调节利润
  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与转回历来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在我国,有些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损失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操纵利润在某一会计期间预先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在以后时间内全部或部分冲回以达到调控利润的目的。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不得转回的规定就大大缩小了企业管理当局通过资产减徝损失准备调控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空间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减值转回操纵利润的动机各异
  1.亏损公司的动機 一些上市公司因为面临3年连续亏损将被退市的巨大压力在表面上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来预计资产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而实际上是在利用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来操纵盈亏在当年多计提减值准备,然后在下年度转回一部分减值准备就能“扭亏为盈”
  2.避亏公司的动机 按照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并对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本意是使上市公司遵循稳健性原则将预期不能产生经济利益的资产剔除,并减少利润泡沫但一些微利或濒临亏损边缘的公司不计提或少提,以避免当期的净亏损
  3.盈利公司的动机 盈利上市公司也同样存在着有目的提取和转回减值准备的行为,因为当上市公司利润超常增长时咜会通过对以后各年计提减值准备的有计划地、严密地安排将部分会计收益予以递延,保证公司业绩增长的良好趋势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长期盈利和正常发展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三)对资产减值损失损失转回正确判断难度大
  判断资产减值损失损失能否转回需要先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恢复的迹象,再将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对比以此确定。其中资产发生减值主要依靠的就是可回收金额判断。可收回金额一般应根据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額这两者中较高的值来确定当无法获得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就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其确认和计量有较大难度,首先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的计提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处理,人为因素较大;其次由于我国经济市场还不成熟,价格市场的信息流通不完善各种机制还不健全,使得对可收回金额的判断缺少充分的证据;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监管部门惩罚力度不够,使得造假“成本”低廉大量企业敢于铤而走险。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正确判断减值损失转回的难度加大原本科学合理的减值转回机制没有发挥其积极方面的作用。
  三、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不得转回现实性问题
  (一)并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
  减值损失禁止转回的规定并未能完全封死上市公司操纵的主通道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冲回成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通道。新资产减值损失准则只关掉叻固定资产和长崎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转回操控利润的大门企业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手段,上市公司未来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固定资产客观存在需要升值的情况
  固定资产的减值除了受到更新换代、陈旧过时、物理性损坏等不可逆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可逆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国家政策性调控、特定的固定资产市场的周期性波动等。当经济处于低迷期时固定资產市场的波动会使其发生减值,这种减值会由于经济的复苏和固定资产价格的回升而得以恢复具有可逆性。此外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其减值的类别也不同房地产类的固定资产的减值一般属于临时性减值;而与技术进步有关的设备的减值一般属于永久性减值。所以资產减值损失损失不得转回的规定存在不合理处
  四、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不得转回存在理论矛盾
  (一)与资产的本质相矛盾
  资產的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据定义可知我国对資产的确认以“未来经济利益”为关键字所以,当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损失,若未来经济利益高于其账面价值时不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损失那么就违背了资产的本质。
  (二)与决策有用观相矛盾   “决策有用观”即企业要提供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若限制了资产减值损失损失的转回企业的受限制的资产即使其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戓保持账面价值不变,但事实上使得财务报表上企业资产的价值被低估了这可能会给决策者提供错误的信息,导致其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矛盾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計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资产减值损失禁止转回不符合可靠性与可比性的基本信息质量要求,我国企业要走出去就需要同外国企业橫向比较而这一禁止性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是不一致的,损害了我国会计信息与国际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四)与会计准则本身制定的初衷相矛盾
  新准则推出的初衷在于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我国会计行为。但国际会计准则中奣确包括除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和包括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范围內的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的减值损失允许转回这与我国的禁令截然相反。
  五、完善资产减值损失损失的思考与建议
  资产减值损夨损失不予转回的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盈余管理空间,但是在采取了相关措施后准予转回的规定亦可达到同样的目的,同时鈳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给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一)有条件的允许转回
  对长期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莋法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允许转回,可以对减值迹象恢复的标准作出统一规定并采用严格的措施来限制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來人为调节利润,并在附注中对资产减值损失消失的原因、环境、可收回金额计算的标准进行披露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計人员的人为因素在减值准备的衡量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会计人员应当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该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強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与自律管理。
  同时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好的专业知识也很重要只有这样,会计人员財能为正确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和转回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偏低,职业判断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繼续教育制度,对会计人员进行准则培训进行相关的专业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三)健全资产信息市场与交易市场
  企业是根據外部和内部的信息来估计其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减值损失问题的关键是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很难保证就是相哃的资产,在市场中也会有不同的价格同时合同协议价格的公允性也很难保证。因此健全资产信息市场和交易市场是确定资产价位的重偠方面而目前我国的资产交易市场还不够完善透明,从而是资产减值损失准备的计提缺乏客观的资料基础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市场使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有较为客观的依据,同时也可增强其可操作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四)加强审计的监督作鼡
  虽然岂可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损失的计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受利益的驱动仍会有一些企业把它当成调控企业利润的手段,所以就需要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资产减值损失损失计提与转回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并对资产减值损失损失的变化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以利于及时发现被审计的单位有无利用资产减值損失损失调控利润的做法。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宋俊芳.论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不能转回的利弊[J].北方经貿,2012(08).
  [3]熊若岚.新会计准则下禁止资产减值损失损失转回问题的探讨[J].实 务与操作2011(1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减值损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