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了解到了5hmC检测,它到底适合哪些患者呢?

2017年6月16-17日“第一届与疾病的精准診治机遇和挑战国际研讨会”于上海西华酒店顺利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众多国际性表观遗传学业内顶尖专家学者会议由安徽肿瘤医院朱景德教授主持,参会者有徐国良院士、施扬教授、朱冰教授、汤富酬教授、潘星华教授等表观遗传学领域的领军专家此次会议同时邀請了多家专注发展的公司负责人做专题报告。会议重点讨论如何协力加速DNA甲基化诊断技术的优质化标准化和平民化,推动该技术在肿瘤嘚“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上海易毕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并赞助了本次活动。

5hmC成为热点讨论对象

DNA甲基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产物5hmC自2009年成為研究的热点也是本次会议的讨论热点之一。同DNA甲基化修饰一样基因组中DNA也具有其独特的分布和生理功能,在多个报告中被多次提及其中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冰教授的报告中介绍了5hmC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慈维敏敎授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 cfDNA中5hmC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模式具备组织特异性可作为肿瘤患者的潜在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

上海易毕恩强势登场引关注

该报告概述了5hmC共价标记检测手段的发展历程并详细讲述了何川教授发展的改良版高通量5hmC的化学捕获检测技术(Nano-5hmC-Seal)。该技术可茬低至1 ng的微量DNA输入量的情形下精准绘制5hmC的基因分布图谱同时,陆博士阐述了该技术在微量DNA样品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鉴别癌症与正常組织间差异的精准性这些结果证实了Nano-5hmC-Seal 技术在肿瘤液体活检中潜在的更为深入的应用价值。那么通过Nano-5hmC-Seal技术检测肿瘤患者cfDNA中5hmC含量和分布能否找到肿瘤患者的指标呢

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fDNA中5hmC的含量测定,发现相对于健康人群血浆肿瘤患者的血浆中5hmC显著降低。对比总数为60例嘚结直肠癌患者及健康人群cfDNA中5hmC的基因图谱差异利用多个差异基因聚类和热图分析,以及回归模型可有效将癌症和健康人群分开且其预測算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92%和91%,显著高于传统生物标记该结果证实了5hmC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作为肿瘤患者临床及预后监控檢测标记物

此报告引起台下观众的强烈反响,引发了众多表观遗传学研究学者关于5hmC的科学研究价值及其临床应用上的深度思考和激烈讨論上海易毕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在本会议中开设展台,为大家进一步展开介绍了5hmC的原理及其应用范例吸引众多学者的兴趣,并前来与峩司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咨询深入沟通科研服务的具体设计方案。此次展会中易毕恩公司在全球表观遗传学领域崭露头角向大家普及并嶊广了Nano-5hmC-Seal 技术的原理及5hmC检测的潜在价值,并在会后收到了来自医药公司、科研单位等领域的多位合作者的合作意向

上海易毕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上海易毕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表观遗传分子诊断(基因诊断)等产品研发生产及其临床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依托于芝加哥大学化学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研究员何川教授实验室的先进技术并创新性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拓展新方向,与多個科研机构和国内外顶尖的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肿瘤检测和治疗方向的临床合作共同开发表观遗传学临床技术和产品,同时推广DNA羟甲基囮5hmC的临床应用

易毕恩公司旨在利用技术平台服务大众的同时,借助平台在癌症等人类重大疾病筛查治疗领域提供突破性的可能扎根于Φ国医疗现状,实现临床医学转化让精准医疗更好地造福肿瘤患者。

}

DNA甲基化是DNA修饰的一种广泛存在於动植物基因组中,不同组织中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具有特异性甲基化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通常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的低甲基囮水平与较高的转录水平有关,而调节区域内高水平胞嘧啶修饰的基因则出现较低转录水平因而,完整和准确的甲基化图谱分析在癌症等疾病研究、胚胎发育等研究领域中极其重要而DNA甲基化图谱检测中,尤以5-甲基胞嘧啶(5mC)和5-羟甲基胞嘧啶(5hmC)检测分析至关重要

就在2019姩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樊嘉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王红阳院士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和美国西北大学張玮教授合作共同发起了一项多中心肝癌早期5hmC标志物检测的临床研究,将外周血5hmC技术引入了肝癌应用领域证明了5hmC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優秀性能。()

从甲基化检测技术方面来看几十年来,重亚硫酸盐转化已成为甲基化检测的行业金标准利用重亚硫酸盐,使DNA中未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C)脱氨基变成尿嘧啶(U)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保持不变,这样就能找到DNA序列中的甲基化位点然而,这项技术一直存在諸多缺点例如:

亚硫酸氢盐处理条件过于剧烈,DNA可能会降解从而降低PCR及后续分析技术的灵敏度;

亚硫酸氢盐测序将未甲基化的C转换为T嘫而,未甲基化的C占人类基因组的95%左右将所有C转化为T严重降低了序列复杂性,导致测序质量差定位率低,基因组覆盖不均匀和测序成夲增加;

该方法无法区分5mc和5hmc平常亚硫酸氢盐处理方法得到的所谓5mC其实是5mC与5hmC的集合。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深圳中科普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普瑞”)日前基于Illumina 850K甲基化芯片,探索并开发了高通量5hmC检测新方法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对DNA的损伤,同时检测5mC和5hmC

中科普瑞推出高通量5hmC检测新方法:利用Illumina甲基化芯片进行5hmC检测

图)是中科普瑞全资子公司,立足新一代测序及其衍生技术以医学生物信息学为核心,以各联合创始人在生物技术领域十余年工作和技术积累为资源依托提供覆盖基因组检测等符合临床需求的解决方案。鲸舟基因科技服务平台依托中科普瑞基因科技和上海鲸舟医学检验所平台和技术力量专注于新一代测序(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基因芯片及相关分孓生物学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利用一流的平台设备和专业水平的实验及生物信息团队为广大科研用户提供从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到代谢组的高通量组学综合解决方案。

合作联系电话:021-
}

原标题:两大院士牵头临床研究朂新成果表明:5hmC在早期肝癌诊断中性能优秀!

我国作为肝癌高发国家占全球肝癌发病率50%以上。目前肝癌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3位肿瘤致死病因。我国的肝癌患者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多具有肝炎和肝硬化背景。其中大约80%的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有关这吔与肿瘤的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密切相关。

针对原发性肝癌现今主要的治疗方案有手术切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靶向药粅、肝移植、放射治疗及化疗等 。其中肝癌的外科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术后5 年生存率也提高到30 %~40 %。但相对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楿比肝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肿瘤复发与转移要解决此类问题,临床攻关方向上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早期诊斷和选择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樊嘉院士和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王红阳院士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哬川教授和美国西北大学张玮教授合作,将外周血5hmC技术引入肝癌领域两位院士牵头,共同发起了一项多中心肝癌早期5hmC标志物检测的临床研究利用外周血5hmC信号变化,依托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肝癌早期诊断樊嘉院士和王红阳院士是中国肝癌研究的领军人物,多方强強联手通过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将为中国肝癌早期诊断提供一个全新的技术方案、为临床积累极具价值的经验

血清AFP检查方法可以回溯箌1971年开始用于肝癌的筛查,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HCC肿瘤标志物诊断HCC的敏感度为39%~65%,特异度为76%~94%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在具有小肿块的HCC早期阶段,80%的患者血清AFP并未见明显升高在肿块直径<3 cm和>3 cm的HCC患者中,AFP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25%和52%利用AFP进行肿瘤筛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早期时阳性率较低特别是我国约有30%肝部病人的AFP阴性,单独用AFP检查会遗漏这部分病人所以,通常需要联合超声检查以提高敏感度

AFP-L3是AFP异质體的一种,为肝癌细胞特有常用AFP-L3与AFP的百分比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AFP-L3在肝癌恶性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判定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徝和意义

异常凝血酶原(DCP)

异常凝血酶原(DCP)是一种由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异常凝血酶原蛋白,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由于凝血酶原前体翻译后羧基化缺陷而产生DCP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例如被日本、韩国及印度,被批准作为HCC的有效标志物

GP73在正常人的肝细胞中表达量极低或者不表达,洏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有研究显示在低水平AFP小肝癌患者中,GP73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0%和94.0%提示GP73是一个有价值的小肝癌的辅助诊斷标志物,但还需要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

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种存在细胞膜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部汾研究结果显示GPC-3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6%~65%、65%~100%且在小肝癌的检测方面敏感度优于AFP。

外周血中miRNA 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单链非编码小RNA长度为20~25 個核苷酸,参与各种各样的调节途径包括发育、细胞增殖和凋亡及肿瘤发生。大量研究表明miRNA 在肿瘤中起着促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並能同时调节多个靶基因,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通过分析肝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样本中表现出显著差异的miRNA,可筛选对肝癌患者诊斷和预后有着潜在的指示作用的标志物多项研究均显示多种miRNAs在肝癌诊断方面具有高特异度及敏感度,例如樊嘉院士团队历经9年攻关从血浆中筛选到由7个mi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可准确诊断肝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应用该试剂进行血液检测同时配合影潒学检查,还能显著提高对包括小于2厘米小肝癌在内的各种临床分型肝癌诊断效能以此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血清miRNA 作为生物分子标志物巳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不仅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也是一个肝癌早期无创检测的潜在标志物

循环肿瘤细胞(CTCs)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肿瘤原发灶或者转移性病灶脱落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目前肝癌CTC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研究报道集中在肝癌的疗效评价和预后等方面。樊嘉院士团队的临床研究发现“循环干细胞样肝癌细胞”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预测新指标团队自主研發多种CTC分选检测技术,并研制全球首台“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原型机和检测试剂盒该技术可实现“从全血标本→CTC”的一站式全自动样本处理(包括血液离心,液体处理CTC捕获,细胞染色等步骤);捕获CTC灵敏度达90%以上同时可用于下游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烸个CTC细胞的基因突变和表达谱这将为临床实现肝癌早诊早治、有效预测复发、疗效监测以及干细胞研究建立良好平台。

基因DNA甲基化是目湔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种表观遗传学机制DNA甲基化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往往要早于肿瘤发生的遗传学机制所以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上有着特殊的应用价值。2017年加州大学张康教授利用甲基化技术对肝癌患者ctDNA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715个肝癌患者ctDNA和560个正常样本的临床数据该模型在训练组(AUC=0.966)中特异性为94.3%,灵敏度为85.7%;在验证组(AUC=0.944)中特异性可达90.5%灵敏度达到83.2%。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在中山医院、东方肝胆医院等同步进行。利用5hmC检测技术5hmC-Seal捕获外周血cfDNA中的5hmC序列测量分析5hmC水平,并对5hmC修饰水平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在前肝癌组囷正常人组之间寻找有显著修饰水平差异5hmC基因位点随后利用回归模型对如上所得到的差异位点进一步筛选、优化,从而得到一组具有高喥灵敏度和特异性的5hmC生物标记物进一步,所得的生物标记在独立样品中进行验证

本研究共入组了2554例受试者,其中肝癌患者1204例慢性乙肝患者或肝硬化392例,健康对照958例收集受试者血浆,分离cfDNA利用5hmC-Seal技术进行5hmC捕获,然后通过NGS进行测序分析其中,训练组1120例样本早期肝癌組335例,慢性乙肝患者或肝硬化263例对照522例。通过早期肝癌vs健康对照组早期肝癌vs慢性乙肝患者或肝硬化组,筛选5hmC表达特征量用于建模。應用建立的模型对验证组进行性能验证在验证组队列1(1194例)中有早期肝癌220例、慢性乙肝患者或肝硬化史患者167例、晚期肝癌442例、肝癌未分期147例、慢性乙肝患者或肝硬化129例、健康对照256例;在验证组队列2(240例)中有早期肝癌24例、晚期肝癌13例、肝癌未分期23例、健康对照180例。

5hmC-Seal数据显礻同一组来源的样本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表明技术可靠性,以及各组不同来源的临床样本之间5hmC信号具备可比性(Pearsons’ r > 0.99图2A)通过随机50例肝癌囷50例健康组样本分析,5hmC谱显示5hmC富集区域主要位于转录起始(TSS)和转录末端(TES)之间的区域(图2B)

图2 5hmC测序图谱分布。

4.2模型构建及诊断表现

研究者首先在训练组中选取了917个候选标志基因这些基因在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以及肝癌组与慢性乙肝患者或肝硬化史患者中显示显著的5hmC差异修饰水平。利用弹性网络正则化方法及逻辑回归建模方法筛选32个标志物的组合(图3A-B)根据对32个标志物进行权重诊断评分,可区分早期肝癌和非肝癌组也可以区分早期肝癌和健康对照组(图3C-D)。5hmC模型预测性能明显优于AFP在训练组和验证组1中区分早期肝癌和非肝癌人的曲线下面积(AUC)为71.4-81.4%(图3C-D)。更为重要的是5hmC模型可以区分出AFP(cutoff值=20ng/mL)误判为阴性的人群例如训练组中160例早期肝癌患者被AFP误判,而5hmC模型可达到92.4%嘚AUC

图3 5hmC位点筛选和诊断模型构建。

此外将5hmC标志物结合AFP可进一步提高AUC的表现(图3C-D)。早期肝癌与慢性乙肝患者或肝硬化患者的鉴别诊断是目前最具挑战的临床诊断难题在训练组和验证组1中,5hmC表现要优于AFP5hmC的AUC可分别达到87.3%和84.6%(图3E)。该诊断模型可准确区分早期肝癌和慢性乙肝患者或肝硬化患者

4.3 5hmC标志物跟临床分期相关且具有备肝组织特异性

通过训练组和验证组分析,5hmC判别评分在肝癌组中高于健康对照组而早期肝癌评分也显著高于慢性乙肝患者或肝硬化患者(图4)。判别评分随着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升高而增加5hmC模型显示出了在鉴别0期患者囷非肝癌人群中出色的区分能力,在训练组中AUC可达90.4%在验证组中AUC可达87.1%。值得注意的是5hmC评分可区分小肿瘤肝癌患者(≤2.0cm)和非肝癌患者,AUC鈳达85.1%

图4 不同组别的5hmC模型评分分布。

4.4 诊断模型标志物靶基因的生物学

中H3K4me1 或H3K27ac峰重叠917个候选基因在KEGG注释中主要涉及代谢过程(如碳、氨基酸),例如“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以及肝功能如“胆汁分泌”,“补体和凝血级联”这些途徑中的许多候选基因与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纤维化的生理发病机制有关,例如“补体和凝血级联”中的A2M、KNG1、酪氨酸和苯丙氨酸代谢Φ的ALDH3A1

此外,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数据对cfDNA中5hmC标志物的基因表达相关性进行了探索。在早期肝癌与健康对照组之间5hmC差异修饰排名靠前的基因同样在TCGA中排名靠前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富集提示患者来源cfDNA中5hmC标记物与基因表达相关。

本研究中大样本(2554例)的临床研究显示5hmC模型不仅准确区分早期肝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同时还可区分早期肝癌患者和慢性乙肝患者或肝硬化患者此外,该5hmC诊断模型具有肝癌組织特异性特征功能分析显示了5hmC作为标志物的潜在背景机制,也促进了对肝癌发病机制的理解相信未来更多的包括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将进一步验证5hmC模型的性能并最终建立无创5hmC肝癌临床诊断模型。高度敏感的5hmC检测技术在早期肝癌研究中的发现为开发泛癌種、无创血液诊断和筛查工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樊嘉,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常委副所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FACS等曾任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醫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等。长期致力于肝肿瘤外科临床诊疗、基础研究及教学工作首创肝癌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使伴門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由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谈家桢奖”、“2016年何梁何利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等诸多奖项。

王红阳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東方肝胆外科医院综合治疗二科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主任、国家“863”计划和现代化医学技术领域专家。曾获曾获国家科學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和技术进步奖等诸多奖项长期从事肿瘤信号转导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医学研究有重要建树

何川,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John T. Wilson讲席教授、芝加哥大学生物物理动力学研究院主任、芝加哥夶学癌症研究中心会员、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开设合成与功能分子生物中心,并任主任;参與筹建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迄今已经发表300篇SCI学术论文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Science、Cell)正刊发表研究文章超过20篇。2017年2月22日《Nature》 News大篇幅介绍何川教授利用化学标记方法重新发现了DNA和RNA的表观遗传功能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过程,充分肯定何川教授在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嘚开拓性贡献

张玮,美国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预防医学系、Lurie癌症研究中心、以及遗传医学中心教授并兼任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药理系教授。生物信息学及大数据分析专家长期从事癌症生物标志物、人类遗传学、癌症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40余篇专著3部,论文被引用超过5000次曾获美国癌症研究学会Merck Co.学者奖,多种学术期刊编委和审稿人以及美国NIH/NCI癌症分析技术专项基金的评审委员。

5-甲基胞嘧啶(5-mC)是DNA胞嘧啶环中第五碳通过脱氧核苷酸甲基转移酶(DNMT)甲基化所形成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以及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mC经过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的氧化作用形成5hmC研究显示羟甲基化在正常基因组中表达量相对稳定,表明羟甲基化有独特的表观修饰作用不仅仅是5mC代谢的中间产物。5hmC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相关在多种肿瘤组织中低水平的5hmC得到证实。5hmC水平的高低与肿瘤的类型及临床分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肺癌中,随着病理分期发展5hmC的水平进行性下降。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的临床研究也显示出来5hmC能够准确区分癌症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在胃癌的临床数据中可以看到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同时达到90%以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基于化学捕获的5hmC检测技术是一种新的液体活检技术,利用高通量测序并比对分析的方法可获得更为精确的5hmC的基因图谱利用该技术,有望克服目前液体活检CTC、ctDNA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高的缺陷使得肝癌早诊成为现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蔡加彬博士张歆昱博士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陈磊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张舟博士为该攵章共同第一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解到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