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华和北大有什么区别北大的学生绝大多数家庭出身都特别好,官二代富二代,农工家庭出身的基本没有?

原标题:美国大学十大“听说”的真相

作者简介:李柘远,90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经济学专业),哈佛商学院MBA新生。曾在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The Goldman Sachs & Co.)供职两年。去年辞去高年薪工作后北漂创业,与合伙人创办了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旅行公司 -- 牛游果,任首席运营官。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希望到美国读本科,关于太平洋另一头的校园生活,我听到过这样那样的说法,有对有错。这篇文章挑出了其中的10个,让我结合自己在耶鲁的经历告诉你“事情的真相”。值得所有想考美国大学的同学一读。

听说美国大学上课时记出勤,如果老翘课会死翘翘

基本正确,特别是以常春藤联盟为代表的顶尖大学。

美国大学多seminar—研讨型小班课堂,每门这样的课通常只有10个上下的学生和1位教授、1位或若干位助教(大多是本校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每次上课,大家都会围坐在一张圆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有时简直像朋友聚会—只是气氛还没那么轻松罢了。

试想,这样的小班课如果老是有学生缺席,该多尴尬啊。教授都找不到“聊伴”,根本没法把课堂讨论进行下去。所以,小班课的期末成绩里通常包括一定比重的“class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出勤与课堂表现)”,我在耶鲁上的几门seminar甚至给这一项分配了30%-40%的比重。换句话说,如果你老翘课,这30%到40%的分数就悬了,你的期末成绩也就“危在旦夕”了。

在耶鲁等大学,动辄两三百人的大课大多也有出勤要求,只是方法略有不同—每门大课除了由教授主讲的课时外,还有由助教组织的、通常每周一次的section(小班讨论)。section和seminar很像,以讨论当周上课内容和课后作业为主。Section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通常占期末成绩的10%—20%。所以,如果你想拿A,缺席section也是万万不可的,翘两次可能成绩就掉到B+了。记得大三时,有次因赶去纽约华尔街面试而被迫要错过一次section,我还是提前一周就跟助教发邮件请假外加示好,才勉强得到他的缺席许可的。

大二时接待一个清华学生代表团,聊到各自学校的课程设置。我说,耶鲁学生一学期通常上4至5门课,上6门课的人凤毛麟角,还需提前拿教务主任的许可才行。几位清华同学颇感差异:“你们上的课好少啊。在国内,一学期上八九门课都很正常。”

这确实是国内和美国大学教学风格的不同。如果耶鲁的每门课都没那么多课时、那么严苛的出勤要求和那么大的作业量,哥也想一学期飙10门课试试啊!

听说美国大学本科阶段可选的学科专业比国内少

相比于国内本科专业的“五彩缤纷”,美国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数量真不多。

以耶鲁为例,Yale College(耶鲁本科生院)一共只有40多个专业。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国内大学里最受欢迎的金融学、会计学、法学、医学等专业,在耶鲁本科都没有。哈佛、普林斯顿等许多美国顶尖大学也是如此。是不是挺诡异的?

实际上,许多美国大学奉行的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中文译作“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视本科为打牢学术基础的阶段,相较于传授学生某个职业技能,美国大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逻辑分析和数理能力。而很多专业性强的学科,一般就放到研究生和博士阶段了。

所以,如果你说“我想到美国读医学/法学本科”,那多半是实现不了的。你可以在本科时读生物学或化学这两个基础科学专业(教授了医学院硕/博士项目所必需的初级知识),政治科学、历史或国际关系专业(这几个专业对口法学院的硕/博士项目),然后在大四时再申请医学院或法学院。

听说美国大学食堂的饭难以下咽。如果想对得起胃,就得时不时下馆子或自己做饭

美国饭确实相对简单粗暴,但我吃过的五所常春藤大学(耶鲁、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宾大)以及西部著名大学—斯坦福大学的食堂都很给力,我这个对食物口味挑剔的人也可以给它们打85分。

光是耶鲁,就有大小30多个食堂,本科生的ID卡可以刷进其中的一半。几乎所有食堂都是自助餐形式,除粗线条的汉堡薯条外,更有欧洲东亚伊斯兰拉美、甚至非洲的风味美食,光是甜点就可以让人吃得流连忘返。

英语里有个词叫“Freshman Fifteen”,意思是经过大一一年的胡吃海喝后,体重通常会飙高15磅。这绝不是夸张。我的许多美国女同学在大一时几乎都难逃“体型吹气球”的厄运。而罪魁祸首,当然就是美味的食堂了。

听说美国大学的宿舍很棒,据说没有“睡在上铺的兄弟”,也没有“相约去搓澡”这种活动

美国顶尖大学的宿舍条件大都优越,即使是大一学生,也可能分到一个宽敞的单人间。我在耶鲁第一年住的,就是一个位于五层的三十平米开间,打开窗户便是一棵参天大榆树,能望见耶鲁地标性建筑—哈克尼斯塔楼。这堪称“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啊,完美!这要是放在宾馆,大概能称为“极致窗景豪华房”了吧?刚踏入宿舍时,我都感觉他们把我当小王子对待了。能在这么便利舒适的宿舍里读书娱乐睡觉,应该不失为赴美求学的另一个理由吧。

以耶鲁为例,除了“房型”基本是单人或双人间,宿舍还有二十四小时热水、独立淋浴间。每个宿舍区配有自己的食堂、健身房、娱乐中心、图书馆,甚至还有钢琴房和电影院。学生们只需提前登记,便可刷卡进入。

在这么好的宿舍里读书娱乐睡觉,确实可以称为一种享受。为了避免挤大学公共澡堂、为了住得舒服,也必须可以是想到美国读书的一个理由啊!

听说美国大学生比咱们国内学生更渴望爱情,绝大多数人都在学校谈恋爱

我感觉国内大学生比我的一众耶鲁同学更渴望沐浴在爱情的柔风细雨里。

耶鲁的一家校园刊物曾做过一项调查,“惊愕”地发现只有约30%的耶鲁本科生正在或曾在耶鲁正式谈过恋爱。这个比例,国内的同学怎么看?够低吧?

回想我在耶鲁的四年,身边的同学确实“单身狗”居多,很多人还一单就单了四年。按说耶鲁遍地是才子佳人,为什么谈恋爱的少呢?

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活太忙。耶鲁的本科学业负担是全世界最重的之一,比耶鲁更苦的学校屈指可数吧,芝加哥大学算一个,麻省理工学院大概算另一个。试想,每周都有上千页书要啃完,每月都有一篇大论文要写好,每天还要分时间给各种校园活动,到了大三大四时又得应聘和考研,哪里还有大把闲工夫去风花雪月你侬我侬呢?

大二时我带一帮耶鲁同学到中国支教旅行,有天傍晚去厦大校园散步。途经芙蓉湖畔,只见一对对鸳鸯或在林中依偎,或在湖边拉手谈笑,时不时来个爱的抱抱或亲亲,让几个美国哥们儿看得两眼发直。其中一个男生更是苦笑着问:“Leo, is every college student in China obliged to date someone while in college?”(Leo,是不是每个中国大学生在大学里都“有责任和义务”谈恋爱?)

听说在美国大学,你得有好酒量,还得多去party,才能融入“主流圈”、交到更多朋友

Well,很多美国大学生确实热衷开派对,一些学校以社交活动丰富被称为“party school”(派对学校),美国电影和肥皂剧里的青春男女主角们也总是在派对上翩翩起舞、邂逅爱情。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在大学时的观察是,也许所有耶鲁学生都至少去过一个派对,但去过耶鲁所有大大小小派对的,也许只有一个人,或压根儿不存在。即使是耶鲁最有名的几个party animal(派对动物,意为热衷参加party的人)在周一到周五的大多数时候也是忙正事的—上课、写论文、交作业、搞活动,而他们最铁的朋友,很多也不是在派对的觥筹交错中认识的。

美国大学鼓励学生们保护和发扬自己的个性。你完全不必为了所谓的“合群”,把自己伪装成社交达人,穿梭于各种派对中。我在耶鲁就有几个朋友他们几乎不去派对,甚至从不喝酒(因为宗教信仰)。周末的晚上,他们会去健身房举铁,或者去耶鲁剧场看音乐剧。这几个男孩不是party animal却照样很有人气,通过才能和幽默收获了很多朋友。

所以,不喜欢去派对就不去。不要有任何压力去迎合任何人、任何文化。实际上,也根本不存在什么“主流圈”。每个人都应该当自己的“主流”,通过个人魅力和自己喜欢做的事,在美国大学里成为受欢迎的人,获得友情和爱情。

书呆子,也可以很可爱。

听说哈佛耶鲁这类学校往往也是“贵族们”的摇篮,学生大多出身富裕高知家庭

哈佛耶鲁确实有一些显赫家族的后代,比如我这一级就有印度首富的女儿,我大三时的一个同班同学就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唯一的外孙。但哈佛耶鲁绝不是“贵族学校”。相反,美国的顶尖大学之所以顶尖,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源的多样—这些学校会聚了各路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而才能,与家庭出身并无关系。

我自己就是家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来的孩子”,而我的耶鲁朋友圈里也不乏普通人甚至贫困人家的孩子。无论是富二代官二代还是普通二代,我们的共同属性是努力上进。在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纨绔子弟和懒人很难获得尊重,甚至无法生存下去。

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里的女主角Liz,其母吸毒酗酒、疾病缠身、撒手人寰,父亲流落街头、自暴自弃,她也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但最终凭着超凡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被哈佛大学全奖录取。这是真人真事。Liz的经历说明无论出身背景,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优秀,顶尖学校的大门就为你敞开。

能否进好大学,自身实力永远是第一决定性因素。

听说美国顶尖大学学费昂贵,对留学生来讲财务负担颇高,大多数人读不起

美国顶尖大学的学费加生活费确实高。要读哥伦比亚大学这样地处纽约曼哈顿的学校,一年下来就得七八万美元。

但是,越来越多名校正加大奖学金的发放力度。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英语里常简称为“HYP”)为代表的最顶尖大学,早在数年前便开始实行“Need-based financial aid policy”(按需发放奖学金)政策—只要你够牛、只要你被录取,这几所学校就保证你能读得起。如果你来自低收入家庭或第三世界国家,很可能获得高额甚至全额奖学金,不但四年学费全免,连生活费都可能包了。

除了这种极慷慨的按需奖学金,美国大学里还有种类繁多的资优奖学金(merit-based scholarships),在大学四年期间都可以申请。有的奖学金数额还不小,能达到一年两万美元。

所以,不要因为顾虑学费负担而对最好的大学望而却步。如果他们足够想录取你,一定会尽其所能帮你减免财务负担的。

听说相较于其他族群,亚裔学生更难考进美国顶尖大学

这几年已有过好几起亚裔美国人起诉常春藤大学在录取工作中“差别对待”不同族裔。最著名的案例,是约摸六年前一个叫Jian Li的耶鲁亚裔男生,将普林斯顿大学告上了法庭,声称自己各方面能力(成绩、课外活动与竞赛等)均比同高中的拉丁裔和非洲裔美国学生强,但普大却录取了他的少数族裔同学而爽拒了他。

尽管哈耶普等藤校声称对所有申请者一视同仁,但他们也同时强调生源“diversity”(多样性)的重要,这可能意味着拉丁裔和非洲裔在考学时确实比亚裔有优势。不像中国大学基本看分数招生的做法,美国高校录取过程充满更多不确定性。我觉得,这种不确定性有时难免夹杂着招生官的主观想法,而这也给录取结果留下了更多解释空间。

至于中国大陆申请者在HYP的录取几率,我虽没看过官方数据(各大学估计也不会透露),但通过非官方的聊天我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比美国申请者录取率要低不少。

听我耶鲁的中国朋友说,人大附中每年就能有几十人一起申请耶鲁,而耶鲁虽然青睐人大附中的学子,但每年最多也就录取1-2名。所以,高中的内部竞争已然很激烈了。

至于亚裔/东亚留学生在大学里成绩如何?仅就耶鲁一家而言,我的观察是—学习几乎没有差的。耶鲁每年GPA(学分绩)最高的几个毕业生里,一定少不了亚洲面孔。

听说美国名校学生毕业后都能到最牛的大企业拿高年薪

“手握哈佛耶鲁文凭,无论是高盛、麦肯锡,还是Google、Facebook这种科技互联网巨头的Offer都是唾手可得,而名校学生毕业后也大都会进入名牌企业当‘金领’!”

这也许是对美国顶尖大学毕业生最大的错误认知。

人各有志,哈佛耶鲁也不是高薪金领的制造机。

在耶鲁,并非每个人都削尖了脑袋往华尔街挤。在我大学的“最铁哥们儿帮”里,最终只有我和另一个好友“不能免俗”地进了投资银行工作,过上了每天白衬衣黑皮鞋的“搬客”生活(英文”banker”—投资银行员工的谐译)。而其他几位哥们儿,一个到洛杉矶勇闯好莱坞,一个到中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的乡下教英语,一个到首都华盛顿立志从政,还有一个则考上了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继续深造。

在北大,判定一个毕业生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可能包括有没有拿到“牛气轰轰”的工作或学校offer,是不是进了投资公司、咨询公司或外资会计师事务所,是不是拿高年薪,是不是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全奖录取??

而在耶鲁,更重要的判定标准,却可能是有没有找到你最想做的事情。这个“事情”,跟个人兴趣挂钩更多,而不是薪水。在美国的顶尖大学里,人们不会互相judge(评判)对方毕业后的选择。只要是自己热爱的,就是受人尊重的,即使你耶鲁毕业后去农场喂猪(仅是举例,绝无歧视之意),也可以是一份很酷且棒的工作。

当然,哈佛耶鲁每年确实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进入诸如华尔街投行这样的高平台。但他们也是过五关斩六将,才拿到聘书的。我这届耶鲁学生有百儿八十人向高盛投了简历,但最终只有七人拿到全职offer.美国名校内部的就业竞争,也是颇为严酷的啊。

}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富二代栏目,提供与富二代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富二代,亦即二世祖,该名词最早见于香港凤凰卫视节目《鲁豫有约》,该栏目对“富二代”的定义是:80年代出生,继承家产丰厚,他们被称为富二代。 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富二代被划分为成功型、败家型、顺其自然型以及父衰子落型四大类。有专家认为富人的财富应有部分捐献给社会而不是全部继承给子女,否则容易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著名的富二代有鲁鼎伟、刘畅等人。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从国外留学回到中国,与90年代恰恰相反,那时候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国家辛辛苦苦培养他们,他们却梦想着获得美国的绿卡,逃离贫困,但是现在,却恰恰相反,每年都有无数的国外留学生返回国内发展,他们中有世界名校的毕业生,也有普普通通的留学生,但是他们都做出了一个统一的选择,那就是回国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在送子女出国艺术留学的家庭中,确实不乏有知名企业家千金、部委领导的子女,上市公司企业家的孩子等等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下面出国留学网来说说留学生中的富二代们究竟有多拼。

  很多时候大众对于“富二代”的认知还停留在家里超级有钱可以供女子肆意挥霍的层面。不知从何时起,“留学、出国”这样原本很中性的词语,慢慢成了“富二代、土豪、挥霍”的代名词,却不再与“勤奋、打拼”有任何联系。

  这样的家庭背景完全可以确定在经济上不愁强大的财力支撑,但是偏偏是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明明可以靠家世,却选择靠实力”的另一种活法。

  国内某知名娱乐集团老板千金

  起初在得知W同学是国内某知名娱乐集团老总的千金时,因其老爸坐拥数亿身家,而她又是集万千宠爱的掌上明珠,几乎所有人都有些担心:W会是一个从小习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方式,学艺术只是出于“玩票”心态却注定吃不了什么苦的公主。

  有钱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变纨绔子弟,挥金如土的日子过惯了养成一副不可一世的态度,这样的人设可能更符合大众对于娱乐圈“富二代”的认知。直到真的见到了W同学,才发现她与传统认知中对“富二代”的判断相去甚远。

  如果想要图省事,W同学完全有能力找其他的机构“代做”,而自己可以毫无顾虑地享受星光环绕的生活。但事实上这个“富二代”在学业这件事上却有格外较真的一面,完全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W同学想要申请影视专业,但对于作品集的流程和创作方式却并不了解,但她却用了别人1/2的时间完成了一个科班出身的学生需要完成的全部规划内容。

  还记得当初在人人都狂欢的圣诞夜晚,W同学为了优化项目中的几张图和老师一起熬夜到天亮,每次只要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就要推翻重新去寻找视觉效果更好的方法。在作品集集中创作的几个月时间里,她拒绝了几乎所有的社交...

  国家某部委干部领导子女

  在国内部委干部应有的人脉和待遇里,要找出一个有国内顶级院校背景做支撑同时能联系到海外Top5院校校友做名誉推荐的教授并不难。

  但是J同学作为少数有这样家庭背景和能力的学生,却并没有选择让家人为自己亮出底牌和身份,也没有求助于家里为自己提供其他任何特殊的待遇。

  在汉艺学习的过程中,J同学反倒比一般同学更加体现出凡事亲力亲为的素养和特质。在别人习惯于零成本向老师开口问问题的时候,角落里永远有J同学默默自己research的身影。

  有一次J的母亲来汉艺,老师才知道J同学拥有怎样的家世,J的母亲也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极其独立,习惯于自己解决问题,在家里什么都不缺甚至足以方便地获取一些便利条件时,J同学也丝毫没有“别人都要为我服务”的想法。

  留学在中国,90%的中国企业家都想送孩子去海外留学。同时,关于富二代留学作弊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富二代们出国留学真的是靠作弊吗,下面一起来出国留学网看看吧。

  北美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顶替另外三名中国同胞代考托福,成功帮助三人进入美国大学(

  说到富二代你会想到什么?现在有许多富二代都会去美国留学留学,从来没有任何中国人敢像富二代那样在美国人面前如此耀武扬威,扬眉吐气,如此牛逼,拔份儿,甚至蛮横霸道,那么富二代在美国是什么样的?跟出国留学网一起来看看吧。

  富二代是唯一做到了像毛主席说的天不怕地不怕那号的人,他们不在乎美国有什么规矩,而是坚持自己霸气的规矩;比如,在美国大街上行人就应该给汽车让路,如果不让,那就坚决压过去。不管你是白人还是黑人。富二代一般不种族歧视,黄种人躲得慢的也照压不误(谁让人家跑车、改装车速度一流呢)。

  撵了人上法院。上就上。美国法官寻思中国人有钱,把保释金设成天价,从五万涨到五十万,从五十万又飙升到二百万美金,以为这回中国人傻B了,没想到富二代们 T M 连眼都不眨就写了张支票,两百万美刀,一分不少,当天就把儿子(女儿)领走了。美国舆论一片大哗,震惊,错愕,困惑,惊诧。这回晕菜了吧?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这不是你们丫自己说的吗?有钱不用蹲监狱,富二代做到了,还顺势揭露一把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该!

  不少美国人颤抖地问我:他们丫真是中国人吗?中国人真有这么富吗?中国人里真有这么霸气的吗?我只能说他们不是一般的中国人,他们是祖宗级别的中国人,是好几代有钱有势的人共同哺育成的。

  富二代是有文化的一代,由于从小上外国人办的私立学校,他们能用特别地道的美式英文骂人。如果不说别的内容,听起来就跟一个喝醉的老黑骂人差不多,带有浓厚的非洲韵味,让美国黑人听了都难免思乡。

  富二代是唯一敢把美帝国主义当作纸老虎的一代,他们用真金白银,外加各类信用卡,彻底征服和吓傻了外强中干的美国人,让他们亲耳听到这个震撼世界的声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富二代一到美国就在比佛利山庄买几百万美金的别墅,开车十分钟还在自家庄园的那种;他们买的车全是法拉利,保时捷,玛拉蒂和蓝博基尼;他们收藏最新款的爱玛仕,普拉达和路易威登名包。

  他们一买红酒就是十几箱,一买手工雪茄就是整个货架。他们进哪个商店,哪个商店就遭遇洗劫般大血拼。

  富二代霸气就霸在他们前边挑货,后边十几个白人店员推车跟着,女店员负责上咖啡,一呼百应。美国人不说“奴才在,或者”扎“什么的,人家说”Yes, Sir." 装完车,富二代甩给每人二百美刀小费,那可是他们两天的工资呵!店员们用热泪盈眶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童话般富有的东方人,那种羡慕,敬仰,崇拜,感恩,和80年代中国人看美国外宾的眼神一模一样。

  富二代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全世界经济危机的今天,只有中国人才如此有钱,只有中国才是世界人民的希望。美国梦算个屌,中国梦才是王道!

  富二代教会了美国人民不要以貌取人,越是看上去像未成年的,越有可能是你祖宗。别看表面上瘦小枯干的,英语里还带着浓重的家乡味儿,这帮人买起东西来异常凶狠;第一不看价,第二不砍价,哪个贵买哪个。你说,这等贵人来你店里了,美国人,你敢要求他禁止吸烟吗?你敢挖苦他当众提牙抠鼻子吗?你敢看不起他不懂西方文明礼仪吗?你不敢。因为他就是钱,而钱就是全世界的爷爷。

  富二代来美国不是来上学的,他们是来吓唬和拯救美国人民的。他们花点小钱,就有人替他们上课和考试。反正在美国人眼里,所有中国人长得都一样。

  富二代登陆美国,极大地弘扬了我中国文化。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美国人就掀起学习普通话的热潮。为了讨好中国富二代,美国精品店,赌场,...

  周涛一家三口都曾在月子中心工作,他也晒出与客人婴孩的合影照片。 

  他的好友直言赴美仅三、四年的周涛并非富二代,肇事保时捷为3万元(美元,下同)购入报废车,和父母三人都曾在月子中心打工,但周涛爱车如命、追求刺激,曾酒驾被捕,更飙山路翻车险些丧命。

  周涛好友表示,周涛并不是家境殷实的富二代,只是一家三口都有正常工作。周曾跟其透露,肇事保时捷汽车是两年半前以3万元,从其H姓好友处购买,当时车的抬头为报废车(Salvage Title)。购入后该车还坏过一次,重新花了数千元修理过。

  另一位熟识周涛的好友表示,周涛赴美应是2011年末或2012年初,先是在圣谷东区的圣安东尼山小区学院(Mt Sac)学习语言,但后来就辍学工作,主要靠买卖二手车、进出口车为生。从2013年到日前出事前,周涛曾先后在月子中心、车行工作过。

  他说,周涛曾直言其父是厨师,母亲则在月子中心当月嫂。大约一年前,周涛从车行辞职后,就在其父亲负责管理的圣谷东区一处月子中心工作,一段时间后被调到河滨县,成为该月子中心老板司机,月收入在4000多元,而他一家三口月入总和则达到1万多美金,生活也算富足。不过今年年初扫荡月子中心事件波及周家,周涛也因此失了工作,随后在车行短暂做了一段销售后又辞职。

  周涛该好友表示,认识周大约三年,两人曾喝酒谈心无数次,了解到周来美后并没有绿卡身份,大约一年前,周涛和一位同龄女生已经登记结婚,两人租住在位于奇诺市附近的一处公寓内,并未和父母同住。

  好友透露,周涛曾经说过其13、14岁左右在青岛就会骑摩托车,还经常出去飚车、兜风。来美国后,周涛接触的行业也和车有关,更爱上飙山路。两年前,当时周涛拥有一辆GT 3000轿车,但在一次和朋友飙山路时翻车,周也险些丧命。

  周涛好友说,周涛身高一米八、很英俊,又经常跟一票富二代朋友,因此周涛对外表和物质十分追求,不仅打扮时髦,也对奢侈品牌相当了解,透过其社交网络晒出照片更不难看出,平日周涛也会经常被一些富二代好友叫出去吃喝。

  大约半年前,当时周涛一家三口还都在月子中心工作时,他支付了5000元头款,订购一辆17万元马莎拉蒂豪车。但没想到政府打击月子中心,一夜间丢了工作,购车计划也只能泡汤。

  加州洛杉矶县Rosemead7月24日凌晨5点10分左右发生致命车祸。共7辆车在一处十字路口相撞,造成一名西裔女子死亡,另有6人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据悉,车祸是一名来自中国青岛的华裔“富二代”驾驶保时捷跑车超速所致,他在出事前在一家夜店聚会至24日凌晨,烂醉如泥酒驾上路,造成这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年仅20岁的华裔车主周涛(Richard Tao Zhou)当时驾驶一辆白色保时捷两门跑车卡曼(Porsche Cayman),在路口先与一辆丰田汽车相撞,两车其后再撞上其他车辆。丰田车上一名46岁的西裔女子当场死亡。周涛在车祸中仅头部受伤,已因过失杀人罪被捕。此外,周涛也并无驾照,他拿到保时捷跑车后,上周都还没来得及挂牌。

  根据加州刑法192条,汽车杀人罪可以判5年到15年的牢刑。而他年仅20岁,甚至都没达到法定允许的饮酒年龄,却一再违反禁令饮酒,因此肇事;目前警方仍在调查,纵容周涛喝醉酒的店家恐怕也难逃法律刑责。法官已将保释金从10万提高到50万美金,原来过失杀人罪被逮捕,现检察官计划将指控从“191.5过失杀人罪”上升到“187二级谋杀罪”,若指控成立,这位富二代面临最少15年徒刑,直到终身监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和北大有什么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