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学习人要学习?

人为什么要学习就如同问人为什么要生存一样道理。学习就是为了能掌握生存的技能,也是生存的一种手段。有些人常常觉得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学习。也许有人知道,但就是不肯去面对。外面的世界太纷繁复杂,外界的诱惑太大,总想着逃避。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着,你若想去适应,去更好的生存,唯一的办法只有去学习。

在当今社会中要想立足成事,首先要学会与人合作,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就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即自我了解,对生活整体的了解,还有学会做人;其次人通过学习,可以让自己成熟稳重,并形成自己看待事物的能力,让自己心中充满着爱和善良;人们往往容易将学习,增加知识或增强智力与智慧看得等同重要。

学习很苦,它会让你整夜失眠;学习很甜,它会给予你成功的甜头;学习很辣,它会让你感到棘手;学习很酸,它会让你左右为难。假如在学校时,人没有能很好的去珍惜学习的机会,那么出了社会你将会很珍惜每一次工作的机会。有句话说得好,今天不努力读书,明天努力找工作!

不过就算是出了校园你也还是避免不了要学习。因为要面临着生存的因素,你若不去学习各种能让自己立足于社会的一些东西,那么你将无所适从,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出了社会没有人逼着你学习,而是你面临的现状逼着你不得不学习。

时常听前辈的教导,学习并不单指在校园里的学习,而应该是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习虽然不一定使你牛逼,但是不学习一定不牛逼。一个人的价值,多少都取决于其能力,而能力更多又来自于学习,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充分利用一些闲暇时间,在环境优雅、精神放松的情况下,充分学习,提升自己的智慧,积蓄能量。

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思想本天成 文章即风光

本文为全国唯一聚焦纯正哲学领域且面向社会公众开设的“复旦哲学思想课程”系列哲学科普文章之一。

复旦哲学课堂为亚洲领先面向公众的哲学思想课堂,秉承“守护思想 引领时代”之宗旨,致力于“哲学+的时代,天才为之责任”的使命!其中“哲学 ”的思想概念最早为复旦哲院现任院长孙向晨教授创建并提出,现作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哲学课堂、复旦哲学大会的办学理念正在加以实施中!

6分钟6112字|九大理由爱上哲学

1 现代人大多都处在精神的“亚健康”状态

哲学家福柯曾经说过,精神病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对人群分类的社会功能,它其实是历史的产物。

现代的生活当然是便利,但它也充满了残酷。

当我们去分析自己的此时此刻,你是否一直在“用力的生活”,这种用力产生的疲惫感,无处排解的时候,自我压抑会强制自己以心理疾病的方式排解外界的压力。

现代人的思维充满了挣扎和困惑。

宗教固然是获得人生幸福的“黄马褂”,是处理人生经验时候的“免死金牌”,是解决我们与周围一切矛盾的“尚方宝剑”。

但是宗教的一切可能都依赖于信仰,这样一个超脱的前提,在现代这个社会之下,信仰二字,坐实了不简单。王德峰教授曾经提出“信仰的前提是谦卑。有了这个谦卑的人生态度才会信仰”

从我们的现实情况上看,我们对“心理医生”的认知还处在初级阶段。同时心理咨询也有一个固有的弱点,那就是基于经验主义的临床和理性主义的试错。当心理医生在跟你沟通的时候,考虑的是将你的过往和他拥有的专业数据做对照,而不是站在你的立场上替你解决人生问题,当一个心理医生说出“我从前有一个客户也是您这种……”你会感觉你面对的只是一个高级的麦当劳售货员。

你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哲学。

它为你预留了理性的部分,同时并含一种宗教的感染力。

它将自身蕴含的能量和内容浓缩在你的心中,心灵与哲学的碰撞的唯一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存在能够“自洽”。

哲学在这个时代,尊重和爱着每一个人。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哲学的修养,决定了你生活的希望。

因为,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人世间的事务,多到永远没有尽头,吃喝拉撒,婚丧嫁娶。每一件翻开了,都是一本烂账。优秀的人有一种能力就是快速的跳入和跳出。

著名作家王蒙写过一本书,总结自己的哲学心路,名字叫《我的人生哲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为自己创造不只一个世界,因为一个人需要的世界不只一个。”

而如何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基础就是一个人的哲学素养,因为其决定了我们的思想。有人把人的思想形容为“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实所有的哲学都不是在规定你的三观,而是在帮你寻找三观。

在面对大量信息和资源的现代生活中,哲学是我们转换接收到的信息的一种能力,比如科学主义就是把哲学转换成科学,人本主义就是把哲学转换成人学。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哲学将你的所有感受和经历,做以梳理和总结,输出的就是一个健康的人生状态。

你枕边的每一本哲学书,其实都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当你翻阅他们,其实就是手术的过程。

2 人生:让自己在最好的年纪遇见哲学

思想决定了我们在宇宙中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位置。

思想决定了重要和不重要的标准,公平不公平的判别,相信和不相信的理由。就像身体需要食物一样,我们的灵魂或者说去除生物性的那一面的人本身,需要思想。

成功的人,身上都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强大的吸引力。以前我们说那是一种人格魅力,其实仔细来看的话,这种东西在哲学之中被称为“场域”。那是一种感染力和吸引力并存的状态。在最好的日子遇见哲学,它会渗入你的事业和生活。那些成功过人的气场,其实就是他们的哲学气质。

如果这种气质吸引了其他人,那就是因为你坚持的哲学对人有一种积极的影响,你就有可能成为其他人的参照。

我们去翻阅很多大家,名家的回忆录,大多会提到几句哲学,那就是他们对人生这场游戏的总结,虽然了解了规则并不意味这你会玩好这盘游戏,但是起码,你会掌握这个游戏的方向和结果。

当你处在成功在握的时候,你需要哲学让你冷静顿悟。

当你处在事业上升期的时候,你需要哲学让你客观周全。

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的时候,哲学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

越困苦的哲学家,越研究人类幸福的问题。

越富裕的哲学家,越讨论人生的痛苦。

对一件事情,我们投入的热情程度与获得的结果不一定成正比,世界上许多事都是要热的发冷了再做才能更好。而哲学正是这样一个过程,这种过程是我们急需填补的空白。我们都需要用哲学,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预先的调整。

人生就是要热的发冷,冷的发烫。

当你有一天觉得跟哲学相见恨晚的时候,你一定会感慨,为什么自己不在最好的时候,最需要的时候认识哲学。

人们都听过“索罗斯”的大名,却很少有人知道,索罗斯是批判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波普尔的学生。索罗斯在成功之后设立了一个开放基金,就和他与哲学之间的这段渊源有关。

同时,哲学史也从来不乏富豪家族出身的哲学家,像维特根斯坦,像罗素。

罗素就曾经说过“三种单纯又及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与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这一句话包含了对自己人生的满足,对哲学不懈的追求和对道德负有的一种主人翁式的态度,恐怕这才是一位成功人士的一生吧。

3 时代:这个时代的中国需要哲学

孙利天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现代性的内在追求和内在超越”的文章,在前言中孙教授说: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必须经历现代性的苦难,才能内在地超越现代性。按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路,这是事情本身的自我否定的辩证法,用海德格尔的说法是“完成”的终结。

这时代需要什么?毋庸置疑的就是现代性的完成。

生活水平的现代化,生活模式的国际化,总之是社会和个人的继续发展。

一个国家有他自己的发展道路,一个公司也有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们每个人也都正在路上,在这个发展的浪潮中,我们是着急的甚至是很焦急的。

而对于现代人的焦急,哲学史上早有言论,那就是一大批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他们通过“结构和解构”的方式,尝试去拆解现代世界的生活。放弃体系,排除二元对立,破坏理性的独断论。

在钢筋水泥之中重新探索人类的森林,这是就是哲学的内在超越性。

现代社会需要后现代哲学,就如同今天的饭锅需要明天的大米一样。社会的发展,一定是向前的,从历史中汲取的要垫到脚下,当下总结的要穿在脚上,谁都没有办法预测前方的路是否平坦。成熟的社会就是一个有准备,且富有弹性的社会。

这个时代的中国需要哲学,更加需要了解哲学的人,需要富有弹性的人。

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的成绩负责,在他们心中时代的责任,就是自己的责任。

通过这种方式,人才能实现自己的超越。

杞人忧天,并不是笑话,如果这个人是一位天文学家呢?或者一位哲学家呢?

我们为什么不能思考诸如“存在”,“宇宙”,“未来”这样的大问题?

哲学是现代社会,人们尝试获得时代参与感的一种努力。

通过哲学,我们与时代共呼吸。这不仅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1 任何时代:无用的才是大用

这句话已经被很多人援引过,简单几个字说出了哲学的真谛和追求,这是一句很漂亮的话。在这句话中,包含了哲学潜在的力量和自信,说穿了,这是一句感叹。

如果说人的思维像一条河,这些哲学就好像是一道一道闸门,它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防洪,大量的信息 或者说大量的情感,涌上你头脑的时候,哲学会保证你不崩溃,先把这些信息挡住,通过哲学的转换作用,把这些东西进行梳理,储存在头脑里,在闸门以内这些东西才叫做知识。

第二是发电,将自己范围内的水,也就是知识,产生新的附加效果,让你的思维活跃和流动起来。因为你掌握的思想,掌握的哲学决定了一切和你有关的事实。一潭死水就是在等待干涸。知识结构的层次越多,落差越大,越有利于发电。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凡研究人生的切要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我们普通人学习哲学就是为了清楚的了解这些又大、又重的问题。

就像俗语说的“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哲学就是来解决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的,解决各种靠物质无法解决的人生苦恼。

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承认自己在哲学上的无知。

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继续收获智慧,承认自己的无用才能肩负起时代的大用。

2 引领时代:哲学的风向就是时代的风向

我们学习哲学之前,总要了解一下哲学的历史。这个观点或者说学习方法是来自黑格尔,他曾经说过“哲学等于哲学史”。

市面上哲学史的书籍有很多,如果大家曾经看过一两本的话不难发现,西方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变动都跟哲学有脱不开的联系。这个变故包括了科技,政治,文学,艺术,宗教。也就是说凡是人的发展,哲学总在其中露过面,不但露过面,而且每次都上了台。

这是偶然么?从几率上看起来不太像。

另外即使说这是偶然,但是历史的偶然就是社会的必然。

哲学是人类优越性的自我证明,所以一切有关于时代的问题,说道头都是哲学问题。


苏格拉底,将人们的追求具体化,发明了“反诘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系统化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

奥古斯丁第一次,从哲学层面探讨了信仰的必然。

奥卡姆的威廉用哲学粉碎了信仰的囚牢。

路德、加尔文,以哲学调整了基督教的发展。

笛卡尔用哲学开辟了人类科学的新时代,捎带脚的发明了解析几何。

康德,黑格尔将人类的追求哲学化到极致。

卢梭在科技发展的同时,用哲学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哲学的可爱。

尼采用哲学张扬着大家的激情。

杜威的哲学,给了现代人生活的出发点。

福柯提醒着我们,在哲学的CT扫描下,现代人都是病怏怏的存在。


毋庸置疑的,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小部分人的不同的世界观所致。

哲学家就是专门打磨世界观的匠人。

哲学的风向就是时代的风向。一个时代的哲学集中了这个时代的全部内涵和追求。

把握了一个国家的哲学传统,才能了解这个民族。

把握了一个时代的哲学脉搏,才算真正看懂这个时代。

3 未来时代:在未来,哲学是人类的ID

当老祖宗把树叶穿到身上的时候,这个自然其实已经不是真正的自然了,自从钻木取火开始,人类就已经决定利用自然了。到底能利用到什么程度,没有界限只有可能,这种可能的延伸是在时代的发展下进行的。

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们的幸运,而这个时代,正是界限不断被突破的时代。

哲学的视角永远与时代平行,并且超越这个时代,面向未来。

在科学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社会出现了“机械论”的观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拉·梅特里的《人是机器》在这本书中,人类被描绘成了机器。

同样在前一段热映的漫画改编电影《攻壳机动队》中,“押井守”关注的人类界限问题,也再一次被提上了社会舆论的版面。

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未来,人类与科技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很多科幻作品也已经表示了这种担忧。

对于这些担心,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费希特说,人的自我意识产生,就是自我清晰的一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自我设定自身,比如大家现在正在用自己的手拿着自己的手机,我们知道手是自己的手。

第二个步骤,自我设定非我,就是所谓“身外之物”的含义。代表着,一种非我的确定,手机不是长在我们身上的。

最后一步叫做,自我和非我同一,用自己的手拿着自己的手机,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确证。

可以想象在未来,人的任意器官都可以被代替的时候,你懂得哲学,还能确认自己拥有思考形而上学的能力,这就是你还是人类的一个最好的证明。

也许哲学就是唯一的证明。

1 历史之美:什么才是美的时代?

你会因为一个时代的什么,而喜欢上这个时代?

当你赞叹一个时代的时候,你总会想起它的思想,你总会想起某些人,同时,你总会发现,到最后那些人,都是哲学人。

时代之美,就美在了哲学。

哲学是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核。里面蕴含了时代之中的精华,而这种精华是带有普遍性的,也就是可以称之为美的东西。

说到美,我们每一个人对他的领悟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在我们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中,意见有分歧是太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如果持不同意见的人能够相互尊重,那么每个人的哲学思考都有一样的价值可能,这样的时代就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生命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那样就不会有人类的历史了,更不会有时代这个名词出现。

生命因其不同,而显得有趣。一个时代的特点,都会投射到哲学之中,并被哲学整理和凝结,成为一种美好的情态。

每一个时代因为有哲学,才显得可爱。

正是一个时代的哲学,让我们有了欣赏和赞美它的可能。

只要哲学在一个时代的状态是活跃的,那这个时代必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奢侈是什么?贵而无用就是奢侈。

而哲学这东西要说无用可以说就超级无用,所以早在古希腊的雅典,哲学就已经是当时名门贵族、云端人士的标配了。

思想上的“高尔夫”不是谁都打的了的,因为你不光需要富裕而且要有很多独处的闲暇才能真的沉下心来学习哲学。

一粒纽扣他只要够大以及结实就可以了,

但是一粒奢侈品纽扣就没那么简单了。

他要承载远远超过自己本身层次的东西,

这就叫做高级,那是美的可能。

哲学和艺术一样,代表了对事物的超越。

哲学的美,就在于它比任何东西都承载了更多。

一句哲言,就可以支撑人的一生。更何况一本,一段,一切哲学呢?

哲学的美,因其丰富,而自然显露了奢侈。

哲学的丰富,不是外部的豪华的装饰,而是将这些大家名人的思想含蓄在心底,表面上我们还是饮食男女,但是我们获得了一种随时随地可以高级和探索本质的可能性。这也就是哲学的魅力。

人到了一定年龄,一定要有三样东西,

这三者合而为一就是哲学,将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根本动力就是“审美”。

当你对一种知识领悟到了一定程度,你会开始欣赏这门学科的美,哲学自然会从你的欣赏之间流出。

当你感受了生活的热情和美好,对人与人之间有了一些总结,你会发现自己最好的朋友就是自己,而你跟这个朋友平常对话的语言就是哲学,场所就在思维之中。

当一件事情成为你的爱好,我们带着向往和兴奋参与其中,爱好填补了你的平凡,在对平凡的反思之中,哲学也同样产生和发展。

当所有人还在为世俗的表象忙碌的时候,你已经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意志了。

 拥有哲学,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的人生。

从生命个体来说,我们能够支配的关键的岁月不过那么几十年,然后再无第二次机会。想到这里,你或许还有一个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世界,那就是哲学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善良不是品性而是自制,功利不是自私是效率,马克思不是政治而是贤者,培根不是食物而是知识。

美的魅力就在于,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欣赏的可能,欣赏的前提就是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当你活在鳞次栉比的写字楼中,望着窗外同样高耸的呆楼,和飘忽不定的杂云,心中不免想到萨特的虚无,觉得人生就是一场虚无。

然后当你去亲近自然,走到山水之中,不禁感慨,世界的美生活的好。

其实,萨特所谓的虚无,并不是希望让你进入一种虚无的状态,应该是他在提醒你,人性之中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因为熟悉而产生的疲惫。

同样,叔本华所谓的痛苦,也不是人生无法继续的理由。而是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最差可能,在其中预言了一切的苦难,当你有了哲学的疫苗,再大的苦痛,也可以勇敢的面对。

哲学的美,饱含了人性的美。

这些历史中的哲学家,用自己的才华凝结了思想和感悟。他们流连于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之中,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才和全心全意的创造,才能够有留下一番成就,哲学才能相隔千年依然可以够透过文字打动我们。

哲学是人性和美之间的桥接。

当我们想从此岸到达彼岸,我们需要哲学的眼光。

当我们想从彼岸返回此岸,我们需要人性的关怀。

}

 天下众生,何其之多?信奉道教的也不少,比如灶王爷、天公、妈祖、碧霞元君、许真君、东岳等,在我国民间信奉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能信奉道教是一回事,信道之人,未必会修道。很多人只是烧香拜神,以求福报,真正学道求仙的却很少。那么什么人会去学仙呢?

修道者(资料图 图源网络)

《真诰》云:“昔有黄观子者,亦少好道,家奉佛道,朝朝朝拜,叩头求乞长生,如此积四十九年。后遂服食入焦山,太极真人百四十事试之皆过,遂服金丹而咏大洞真经,今补仙官为太极左仙卿,有至志者也,非佛所能致,是其中寸定矣。”现在的佛教发展的很兴盛,到处的都是佛教宣传的资料、书籍,去书店里也很多佛教的通俗读物。但是道教的却很少,道观也少。但是有些道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却不会去信佛,而是奉道,哪怕再多的艰难,他也要求道,学道。这个就是陶弘景真人所谓“有至志者,非佛所能致也。”那么为什么黄观子不奉佛而求仙呢?有几个原因。

《抱朴子·塞难篇》云:“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属死星,则其人亦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所乐善否,判于所禀,移易予夺,非天所能。譬犹金石之销于炉冶,瓦器之甄于陶灶、虽由之以成形,而铜铁之利钝,罂瓮之邪正,适遇所遭,非复炉灶之事也。”葛洪认为世人在出身的时候,受天地之间气数之影响,有的人命值生星,那么他就好仙道;有的人命属死星,那么这个人就不好仙道。纯粹是出于天地之自然,因为天道是无为的,是无亲无疏的。

我们知道,天体运动对于人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的影响的。比如太阳之升降,会影响人一身之阳气的消长;月亮的圆缺,会影响海洋潮汐,也会影响女性的月经。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星体运动对人的影响,那么其他的星宿,也必定会或隐或现的影响人的命运。所以中国最早的算命,都是通过星宿来推测的,也有占星,以测国运的。西方外国也有星座算命,足见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古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不能简单的说是一种巧合了。

天体运动(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是故《玉枢经》也说:“学道之士,信有气数。夫风土不同,则禀受自异,故谓之气。智愚不同,则清浊自异,故谓之数。数系乎命,气系乎天,气数所囿,天命所梏,不得真道。愚可以智,浊可以清,惟命俾之。愚昏昏,浊冥冥,亦风土禀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机,使人不知,则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则亦曰自然。自然之妙,虽妙于知,而所以妙,则自乎不知。然于道则未始有以愚之浊之。”这里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和成长,受四周环境之影响,也就是所谓的风土。这是说的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的地方自然环境好,所以人民多长寿,比较著名的比如广西的巴马。还有就是星宿之气的影响,也叫天命。有的人结胎之时,禀受清气多一点,则其人慈善忠孝、聪明智慧、乐慕仙道。有的人禀胎气浊的,则为人凶恶,邪狞狠毒,不仁不义,也不会想着去修道。

我们每个人禀受的气不一样,这股气就给每个人画了一个圈圈,一个范围,一生的变化、穷通、夭寿,都不出这个范围。《玉枢经》所谓“气数所囿,天命所梏。”囿是牢房,梏是枷锁。牢房、枷锁是限制人的自由的,而气数和天命,则是无形的牢房和枷锁,这股气质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庄子》说:“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缘修道的。学道修道,是很难得的事情,需要有很深的善缘,才能有机会熏闻正法。《玉皇宥罪锡福宝忏》云:“愿道根深重,夙有善缘。“所以《北斗经》也说:“如是真君名号,不可得闻。凡有见闻,能持念者,皆道心深重,宿有善缘。”

那么如何才能培育这样的善缘呢?《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云:“夫出家者,或先世建立灵观玄坛及诸精舍,圣真仙迹广修堂殿,造诸形像,真应化身,庄严供养,抄经讲说,诵念流通,开悟人天。或先世舍施国城妻子,头目髓脑,金银珠玉,绫罗锦绮,车马僮仆,卧具服饰,玩弄器物,入三宝中,用作诸福田。或先世持斋奉戒,礼拜烧香,行道赞诵,谢罪除愆,常行善愿,不舍须臾。或先世放赎生命,救济贫穷、囚徒老病,及诸鸟兽,盲聋六疾,一切众生。或先世救疾治病,活诸危苦已死之人。或先世广读经论,讲说教化,劝奖童蒙,令知善道。或先世种植果林,道边立井,造作舟梁,济度一切。或先世大设义田,施衣及食,饥寒病苦,虫鱼鸟兽,一切贫穷,皆令饱足。或先世建立义堂,愍念寒热,施浆及火,救助行旅,使得安居。或先世所在发心,平等一相,广化男女,劝助道场,立观度人,写经铸像,授经传戒,礼拜烧香,然灯念诵,布施忏悔,开悟群迷。或先世忠贞仁孝,助国兴化,正直清廉,淳和良善,不损于物,安乐众生。或先世为君,大行慈善,卑宫菲食,怜念人民,平等万物,国土安宁,而诸恶未尽,众善未圆,功名虽着,不得迁升,随其高下来生人中,更值经法,而得出家。或七祖积福,庆流子孙。或见世立功,名闻诸天,非起一朝而得之也。”

《北斗经》云:“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有的人“虽遇经诀,怀不信心。”虽然得闻正法,但是却不肯修炼。或者虽然想修炼,但是却魔难重重,有各种事情来阻扰,都是善缘不够,功德不足之故。所以说出家修道,更是难得的福报。有的人善缘是在道家,他会来修道。有的人善缘在佛家,他就会去学佛。

有的人是神仙下凡,这样的人一定会修道的。李白有诗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有的仙人因为犯过错,贬谪人间,这部分谪仙人也会成为修道人。

“谪仙”李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张紫阳》云:“紫阳自谓昔与黄冕皆紫微天宫,号九皇真人,因误校勘劫运之籍,遂谪于人问。今垣中可见者,六星而己,潜耀者三,用成、冕仲洎维杨子先生也。用成为紫阳真人,冕仲日紫元,于公日紫华。一时被谪官吏,皆已复于清都矣。今用成又证仙品,独冕仲沉沦于宦海,凡当为人十世,今九世矣。来世苟复迷妄合尘,别沦异趣,无复升迁之期。”南五祖宝诰云:“九皇降迹于天台。”就是说的这个。当时九皇因为校勘劫运出了一些误差,谪降人间。其中六个通过自己的努力修持,重返仙班。而另外三个则沉沦人世,迷失了本性,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另外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是神霄府仙官下降,其诗云:“家在神霄九炁天,天中楼殿贮群仙,偶然来到人间世,料想神霄未一年。”佛教也有一些修行人,是菩萨乘愿而来的,所以比较容易修证。

儒释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另外唐朝叶法善天师也是神仙谪降,《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叶法善》云:叶法善“尝游白马山,石室中遇三神人,皆锦衣宝冠,谓法善曰:‘我奉太上命,以密旨告子,子乃太极紫微左仙卿,以校录不勤,谪于人世。速宜立功,济人佐国,当复元任。今以正一三五之法今授于子,宜勉而行之。‘言讫而去。”神仙下凡,可能因为天庭还有一些关系,所以善缘会好一点,比如叶法善天师就得到了神仙的指点,传授秘笈。完成任务之后,又回天庭去了。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为什么学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