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分享下喜马拉雅 潘毅·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课 音频MP3资源

「干货男神」潘毅老师的「中医文化必修课」,一上线就连续三天稳居喜马拉雅FM全站销售第一,热销榜、新品榜第一,成为中医与国学爱好者一致赞誉的年度好课!

除了延续潘毅老师课程一贯的高品质,这门课的特色在于从诸子百家文化推演中医的医理、治则,既能学到国学的用法,又能炼就中医基本功。

本文是「中医文化必修课」第3集《中医讲关系,西医讲结构》的文字版,更多干货请长按下方海报试听和订阅。

《药神》的药,神在靶向

上一讲我们已经明白,还原分析方法是以古希腊时期「原子论」为背景,是一定要把整体分拆为部分来观察的。在研究整体中的每一个独立的部分时,还原分析方法自然有它的优势,确实比东方的「元气论」要更加深入、细致,更为准确、严谨。

比如,最近很火的现象级电影《我不是药神》,就把西医的这种优点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也因此知道,格列卫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神药。

那这个药神在哪里呢?神就神在,它是一个靶向药物。

靶就是射击打靶的那个靶。而靶向药物起效的前提,就是靶点必须分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个病,问题就出在两条染色体断裂的时候交换了材料,导致基因异常表达,所以这个病的靶点是分明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研发出控制这病的神药。

但问题是,所有的疾病,靶点都那么分明吗?

我们应该知道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常识,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复杂现象的复杂性机制通常是无法简化的。整体不是由其中多个部分简单堆砌而成,而是各部分有效组合在一起。

所以,有机协调的系统,它整体的复杂性是远远大于部分的总和的,人体,正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有机体。

因为局部分解得越精细、越微观,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就越复杂,而恰好,处理复杂关系不是西方的还原分析法所擅长的,西医学在这时就经常显得力不从心了。

我们看看现在不少常见病,用西医的方法,有多大的比例是完全断根治好了?

比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少年型糖尿病、躁狂忧郁精神病等……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这些病大部分都只能控制,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加上各种后天因素的影响,这些病的发病机制就太复杂了。换句话来说,就是靶点不分明。靶点不分明,你再要研发出像格列卫这样的靶向药,就不容易。

比如抗高血压药,按照治疗机制不同,就有五六种分类。具体到某个高血压病人,适合他吃的是哪一类?还得医生一边分析,病人一边试用,才能慢慢定下来哪一两款适合他。

那这些药物有效吗?从降压的角度看,有效;但从根治的角度,就谈不上。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机制复杂了,作为药物研发,它只能做到拦住高血压发病环节的一些主要通道,而不是作用到最上游。

所以,一旦有了高血压这种病,就西医而言,基本上是终身服药,而且只能控制。因此,西方医学有这么一个「格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用还原分析切割的方式,来研究一个整体的人体,不是没有缺陷的。同样,延伸出来的治疗方式,也不是没有缺陷的。

中医重关系,西医重结构

通过前两讲以及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西医学是结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结构的,走的是结构决定功能这条路。

而中医是什么呢?以元气论为背景的中医,既然强调一气相牵的各种关联,那么,中医实际就是关系科学。

我们来看中医,看病治病的重心是放在哪里的?

中医是讲阴阳的,那人体阴阳状态好,就叫阴阳平衡。如果人体处在疾病的状态呢?我们就说是阴阳失衡。

中医治疗,就叫做调整阴阳,使它恢复到平衡状态。我们再想想,什么需要平衡?关系!需要平衡的就是关系。除了阴阳,五行之间更强调平衡,气机升降也讲平衡。

再进一步,我们看脏腑功能,看的不单是某脏腑功能正常不正常,还要看脏腑之间的关系协调不协调。

这样一归纳,中医落实到治法上,大部分就是调整关系。

准确地说,西医治疗的重心是针对结构,但通过改变结构,也许能改变关系。

中医,注重关系,也可以通过调整关系,来影响结构。

所以,西医擅长的是什么病?器质性病变!什么叫器质性病变?就是有结构、指标改变的疾病。

而对于亚健康,或者是功能性疾病,由于难以结构化,也没有微观指标的改变,西医看来就是机制不明,机制不明就很难研发出针对性强的有效药物,这时候,也很难着手治疗。

但你看中医擅长的是什么?擅长的是平衡人体各种关系的失调,是精气神层面的调理——比如改善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治疗功能性疾病。

而对于西医所讲的器质性病变,中医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刚讲了,通过调整关系,可以改变结构。也可以用专病专药,或者专门的方法来影响结构。

所以,对于中医来讲,不管是疾病,还是亚健康状态,还是只是体质有些偏差,中医在调治上,都有应对办法,适应面更广,不是说一定要有了结构、指标改变,才能出手治疗。人体只要有了不舒服,就可以着手调理了,可以说是提前预防、提前制止了疾病的发展。

1个病例,看中医如何搞清关系

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女病人来了,她同时有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还有慢性胃炎,还失眠。

那么对于西医来讲,这是五个病症,应该是分开治疗、分别对待的。但在中医来看,它们是有关联的。

这种病人,心情往往比较郁闷,这在中医属于肝气郁结范畴。

当人体的气不畅通,由它推动的血和水液也不容易流通。那么就容易停留郁积在局部,形成类似于甲状腺肿、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这类的肿物性疾病。人体内的肿物,在中医看来,往往不是痰就是瘀。

至于什么是中医讲的痰?我们先别望文生义,它有更广的内涵,在后面的某些课中会专门讨论它。

至于慢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的疾病,跟心理的关系相当密切。在这种案例上,多半是肝气犯胃。大白话讲,就是心情的不舒畅引起的胃不舒服。

再来说失眠,失眠在这里,在中医看来是肝郁化火扰心,源头还在肝。

那从中医的角度,就要从肝这个源头去把握,在治疗上进行一体化处理,比如以疏肝解郁为主,兼活血化痰散结,还有清热。

综合来讲,对于这五种病症,就是以调整关系为主、兼顾结构的治法。因此能够在一个处方之中,完成以上五种病的治疗。

不妨这样说,搞物质结构,我们玩不过西方人;但假如玩关系,又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玩得过中国人?

所以,现在关于中医科学不科学的讨论,往往是先假定了一个标准,也就是把擅长研究结构的还原分析方法当作唯一的科学方法,以这个为标准,为参考,来评判中医。

但还原分析法,就是科学研究的唯一方法吗?它是科学形态的唯一形态吗?就西方科学而言,也不是只有这一种形态。

那既然还原分析方法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又怎么能仅仅以它做参考,就说中医不科学呢?

所以,中医是否科学,这个话题,不少下结论的人,往往是还没有认真思考,就武断地下了不公平的结论。

与其争论中医是否合乎西方规定的那套所谓的「科学方法」,不如想想中医是否合理,中医人追求的就是理性实用。

好多年前,有一天看《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是陈丹青先生与一位女士,节目从整容引出话题。

学油画出身的陈丹青谈到西方人的时候说,他们面部轮廓块面清晰,立体感很强,所以以块面、光线、重彩、雕塑感见长的油画很适合画他们。

而中国人的面部立体感没那么明显,尤其是女性,面部线条柔和,块面不分明,阴影很难察觉。所以到现在他还在迷茫,油画能不能画好中国人的脸?你看中国古代的人物画以线条为主,色彩轻敷,却很能表现出中国人的气韵。

这实际上就是,不同的审美对象,产生了不同的画种、不同的画法。或者倒过来说,不同的画法,适合不同的审美对象。

节目的话题再延伸,聊到了穿西装,感觉西方人穿上去挺拔、立体、潇洒。而中国人穿,则显得头大、身小、扁平,劣势尽显。一个身材再好的中国男星,假如旁边站一个平常的西方男性,大家都穿西装的话,中国男星很容易就被比下去了,道理很简单,西装并不是按东方人的身材来设计的。

因为集体心理暗示,大家都穿西装,穿西装就成了美,这是一种从众心理,是自主审美系统丧失的表现。

而现在的部分国人似乎已经失去了自信,失去了以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能力。

这里我们要思考的是,还原论方法在近现代科学中不断取得成绩,人们下意识地将它当做唯一的科学标准,是否也是一种从众心理?是集体心理暗示的结果?是否同样属于失去了以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能力?

我们应该明白,西方习惯在有形的物质结构中观察世界,观察人体。东方着重的是在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变化过程中,寻找本原规律,发现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再用来探索自然与生命,发现更深的奥秘与原理。

这,同样是一种科学形态,这种形态与西方科学形态恰好形成了互相补充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是有幸的,假如有病患,至少不会只有一种选择。

正在听课的小伙伴这样说

跟潘毅老师练就中医基本功

}

讲的太好了、如何找到徐文兵老师 真心想调理一下身体

言之有物,令人享受,感恩徐老师,感谢梁冬

偏头痛 左边於血 右边肝氣盛 前额脾胃 后脑肾

科学是冷冰冰的,中医是暖烘烘的。科学玩的是小聪明,中医行的是大智慧。科学是要立竿见影,拆了东墙补西墙,把聋子治成哑子,治标不治本,杀人不偿命狼子野心只为了利益。中医是望闻问切标本兼治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讲的是医者父母心。无情的科学只能辅助中医,而现在的医院?漫山遍野,为了利益不管三七二十一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横平竖直指哪打哪真的是可笑至极可悲至极!无情的科学永远代替不了大爱的中医。无情的人依靠科学玩弄病人,无知的人依赖科学麻木不仁,有慧的人发扬中医热爱中医悬壶济世天人合一!希望你不是一个无情无知的人!

徐老师活人无数!真是大菩萨!

化精为气,不是不传之秘。我记得八十年代看过一本普通的道家书里讲过通过类似佛家坐禅的方式,化精为气消除男性性欲。

扫一扫 下载喜马拉雅FM手机APP

1.您可通过官方App在

‘帮助与反馈’中留言(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