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以来.有哪些显卡用了一年是OTES的

这是散热系列的最后一期。

上一期我们结束在2009年的Radeon HD5000系列。从那时起,背板渐渐成为高端公版卡的标配,一些第三方风冷散热方案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风冷散热已经接近极限,所以这一期,我们只讲,水冷

最早的GPU水冷散热器要追溯到十年前了,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水冷卡是蓝宝石Radeon X1950XTX Toxic。在前面的章节中这款超凡脱俗的产品也上过镜。这种上古时期的水冷的关注点只在GPU核心本身,你可以看到显存和供电模块仅使用了被动散热鳍片。另外,与现在的认知不同的是,这款水冷散热器的冷排设计在PCI槽位上,并不在我们熟知的风扇位。这种单核心冷头的水冷方案在现在的一些第三方显卡散热上依然有延续。

ID Cooling推出的240mm AIO显卡水冷方案,增加的风扇可以为供电模组提供散热

而后,蓝宝石在Radeon HD3870 x2 Atomic上面再次使用了水冷。你可以看到这次的水冷比之前的X1950XTX大了很多,冷头覆盖了MOS和显存,虽然并不是直接有水流经过这些元件的上方,但是再也不需要多余的被动散热装置了。而冷排也做了修改,Radeon HD3870 x2的TDP有165w,之前的PCI冷排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所以这次的冷排使用了机箱风扇位,并且将水箱与冷排绑在一起成为一体的L形结构。

而后的蓝宝石Radeon HD4870 x2 Atomic选用的方案和当今的一体水冷就比较接近了。全覆盖水冷头+12cm冷排,附带背板以及单槽设计,除此之外还附带了CPU冷头,大概是第一款CPU+GPU AIO方案了。哦,别忘了那个蓝色LED风扇。

当时称得上全覆盖的冷头
背板覆盖了大部分区域,可以清楚地看见两个RV770核心
CPU冷头上预涂了硅脂
这是当时流行的单色光污染,虽然现在看上去很low

而后的HD5000,HD6000两代蓝宝石均没有做水冷卡,除了效费比低以外(水冷卡秀肌肉的成分远大于利润),这两代的功耗出色也是关键因素。

不过第三方水冷方案在2009年以后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EK,Bitpower,Bykski等厂家推出了一系列全覆盖水冷方案极大地丰富了水冷玩家的选择。

这一次与先前的AIO设计不同,HD7990 Atomic使用的是分体水冷,玩家可以自行将显卡加入到CPU,主板,内存的循环体系中共同散热。配备的是240mm的双排,搭配1200转的低速风扇,静音效果出众,这也是水冷的一大特点。

AMD方面,在推出夏威夷核心的R9 290X后,其高发热被广为诟病。为了扭转局面,AMD在顶级双芯旗舰R9 295 x2上激进地使用了一体水冷,使得R9 295 x2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款使用水冷的公版显卡。R9 295 x2的实际散热表现也很出色,相比R9 290X公版的95度,295 x2的满载温度只有65度左右。强劲的水冷系统使得两颗庞大的Hawaii可以火力全开,与老黄的降频TTZ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R9 295 x2使用的是Asetek提供的AIO水冷方案,水泵集成在冷头内,这是目前常见的AIO设计。冷排为120mm厚排,风扇为低速吹排扇。另外在显卡本体上有一个8cm的风扇应对供电和显存的散热需求,所以R9 295 x2实际使用的算是混合散热方案。

蓝宝石也没有闲着,推出了一款使用两颗Tahiti Pro核心的R9 280 x2 Atomic。这个型号并不在AMD的产品型录内,为蓝宝石独创,冷头的质感相比HD7990 Atomic有了明显提升,可以说是其升级版本。

将会在3/17线下体验会露面的R9 280x2原子

后面的故事大家应该就比较熟悉了,首个使用HBM——High Bandwidth Memory 高带宽缓存的Fiji架构Radeon R9 FuryX横空出世,而FuryX一改之前OTES风冷的固有格局,不开放非公,仅限公版水冷。HBM带来的优势是显著的,除了高达512GB/s的显存带宽以外,其独具一格的封装形式使得PCB尺寸得以大幅度缩减。

R9 FuryX 使用的是由酷冷至尊提供的一体水冷方案,水泵设置在冷头内,并且在冷排处设置了备用压力水箱以防长期使用后冷液蒸发导致散热性能衰减。当循环系统内的冷液压力减小时,备用水箱会自动补充冷液。

由酷冷至尊提供的水冷方案

在FuryX发布半年之后,AMD祭出了双芯Pro Duo,依然是酷冷至尊提供的一体方案。可以发现FuryX和Pro Duo都没有使用分体冷头那种单进单出的形式,水冷内部分为很多块,彼此的连接依靠软管。这些分开的模块可以照顾到整卡每个区域的核心和供电。和FuryX一样,Pro Duo也是用了备用压力水箱来补充内部冷液。

复杂度相当高的Pro Duo水冷设计

时间到了2017年,在沉寂了一年以后,AMD带来了期待已久的Vega架构产品。除了风冷公版以外,还包括水冷。这是AMD连续第三次在公版显卡上使用水冷。

依然是酷冷至尊提供的水冷方案,与之前不同的是由于Vega风冷和水冷共用PCB Layout,所以水冷版本并不像之前FuryX那样小巧。但是多出来的空间白白不能浪费掉,于是Vega将原来位于冷排的备用水箱挪进了显卡中。下图右侧比冷头还大的黑块就是水箱了,这个水箱理论上可以在五年的使用后依然保持足够的冷液。

}

北京时间9月19日晚上21点,万众瞩目的RTX2080、RTX2080Ti显卡的性能评测终于解禁。具体的评测可看PConline DIY频道的文章《》。

从评测来看,RTX2080Ti毫无悬念一马当先,领先上一代旗舰1080Ti可达20-30%,能够满足目前极致画质4K@60帧的需求。而次旗舰RTX2080则能领先GTX1080大约25-35%之间,跟GTX1080Ti是互有胜负。

除了性能的提升之外,RTX系列显卡提供几个非常重要的新特性,一个是让游戏画面可达电影级渲染的光线追踪技术,一个是让性能损失极小但能提供非常好抗锯齿效果的DLSS技术,这些都可以让游戏画面有着显著的提升。

无论是性能还是特性,都无愧当前最强消费级显卡的称号。RTX2080目前已经可在京东商城上购买了,最低的售价为6299元,信仰公版为6499元,相比GTX1080Ti来说,价钱略贵一丢丢,但支持更多新特性,秉承买新不买旧的原则,RTX2080还是很值得入手的。

而RTX2080Ti则跳票了一回,估计是产能还没跟上吧,需要在9月27日才能买得到,土豪都等了那么长时间了,不妨再多等几天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卡用了一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