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吃什么食物补最快怎么办

受访专家:中医内科主治中医师高三德

》》》 五大症状 你中招了吗?

  传统医学认为“饮食先入于胃,俟脾胃运化”,就是说五脏六腑能正常运作都依赖于脾胃。脾胃功能正常才能保证其他部位也能正常运作,所以健脾养胃很重要。高三德医师也表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是人体获得一切营养物质的条件,若脾胃功能差,则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春天肝木易生发太过,克伤脾土,所以春天特别强调脾胃调护,如果脾胃功能正常,而且饮食均衡,那么全身五脏六腑和经络气血都会跟着旺盛,人体自然少生病,也比较容易长寿。

  春天养脾饮食:宜减酸增甘

  那么脾虚吃什么好呢?针对女人脾虚的饮食,高三德医师说,从中医来说,春季养生,主要是养肝健脾为主,但要如何去养,就要结合本人的体质情况进行。如肝血不足的人群,精者,阴不敛阳,阳气升发太过,升阳之时可更伤阴血,故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夜寐、心烦易怒、的情况,此时当以养肝血柔肝为主。汉代“医圣”张仲景有说:“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以养脾气。”就是指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不少药物和食物都有健脾的作用,常用食物有糯米、黄花菜、蕈类、鸡、鹌鹑、羊奶、葱、蒜、豆豉等;常用中药有人参、党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薏苡仁、芡实等。其中,有补脾作用的党参、白术、北芪;温脾作用的吴茱萸、生姜;渗湿利脾的茯苓;运脾的砂仁、苍术、槟榔;实脾的山药、芡实;通过温肾阳来助脾阳的杜仲。常用进补食品有参枣米饭、益脾饼、山药饼、茯苓包子、山药面、大枣粥、红枣炖兔肉等。”高三德医师说。“除此之外,忌生冷苦寒伤脾,油腻、矿物质等难以消化的食物来碍脾。”

  另外,高三德医师也提醒大家,饮食进补最重要的是对症用膳,才有取得显著效果,尤其是选用一些健脾养脾的中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中医讲究阴阳之间的相互平衡、相互依赖。只有合适、适度,才能真正达到健脾养脾的作用,否则再补也是徒劳,甚至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危害。

  高三德医师对网友推荐的两款健脾食谱:

  脾阳虚: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15克,干姜3克,鲦鱼1条。先将4味药水煎取汁,用汁煮鱼,熟后加精盐调味,食鱼饮汤。

  高三德医师提醒:本方益气温阳,适用于阳气虚弱、、疲倦、四肢、便溏等症。

  脾肾两虚:沙苑子20克,粳米100克,冰糖50克。将沙苑子洗净,用纱布包好,米洗净;砂锅置火上,注人清水1000毫升,放人粳米,药包煮粥,至米烂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加冰糖再煮5分钟。

  高三德医师提醒:本方补肝肾,益脾胃,适用于腰膝酸软,脾虚食少;形体消瘦之人食用可长肌肉,使形体丰满健美。

  中医之脾,就像是养育了万物的土地,一片贫瘠土地上的生命肯定缺乏生机,一个脾虚的人自然也是病弱的、早衰的,只有脾胃协调,才能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平时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喝水尽量喝温水。这时候不可以盲目进补,避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同时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另外,针对广东人爱喝凉茶的习惯,高三德医师也提出建议,女性朋友不宜轻易饮用凉茶,特别是脾虚体质的人,否则会加重脾虚的症状,易损伤人体阳气和脾胃。

  专家简介:高三德,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管理学学士学位,曾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等科室轮科培训,先后师从多名国家、省、市级名老中医,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系统诊治,尤其擅长中医调理体质和男科疾病的诊治。

  虚胖是脾虚惹的祸 中医支招如何“脱水”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

}

1、脾是一个强大的“过滤漏斗”

  这是因为脾对人体血液具有强大过滤作用,在脾的脾索和边缘区部位中含有巨噬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吞噬能血液中的细菌,还能清除血液中衰老和退化的细胞,使我们的到质量最好的血液,一旦脾出现问题,如肿大或机能亢进,可破坏大量血小板,还会引起红细胞的破坏过多,引起我们经常说的贫血症状。

  2、脾与人体的免疫系统

  参与人体的免疫反应是脾的主要功能,脾在人体内清除衰老的细胞和细菌,本身就给人体增加了防护网,而其能生产出的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又增加了一道防线:脾不仅生产淋巴细胞,还能生产单核细胞,这种细胞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另外单核细胞在人体血液中属于最大的血细胞,同时会参与免疫系统的反应,可以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3、脾有人体“大血库”之称

  这个血库同我们医院的血库有差别,医院的血库需要认为去捐赠,但是脾本身就具有造血和储血的功能,当脾脏还处在胚胎时期就是一个重要的造血器官,虽然当生命从母体出生以后,脾主要还是参与免疫系统的反应,但是其中还含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我们人体遇到某些大的伤害或疾病严重缺血时,脾就可以迅速恢复造血功能,而且在我们平时休息或者比较安静时候,脾就会将血储存在血窦内,当机体需要时可以通过脾内平滑肌作用将所储的血排入血循环。

脾虚经常会引起食欲不振,还会伴有脸色萎黄、嘴唇暗淡、舌苔较厚、指甲灰暗、下肢水肿、等症状,我们可以选择食补的方式缓解脾虚引起的这些症状,多选择性质寒凉、味淡或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例如以下几种:

  小麦在中医认为是很好的食疗之选,其味甘,性凉,有益气安神、除热等功效,对于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口感舌燥、心神不宁等症状。

  脾在中医被认为是喜燥恶湿,而红豆在除湿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而脾虚多伴有内湿的症状,如:舌苔比较厚、大便的溏软不成形等症状,多食些红豆不紧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素,对于脾虚的内湿症状,效果也很好。

  中医说糯米,味甘,性温和,具有暖脾的功效,有利于脾虚寒的人食用,缓解引起的口干舌燥、便溏以及腹泻等症状。

  大米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大多最为主食存在,其味甘,性平,有利于改善脾虚引起的消瘦、烦闷、下痢等症状,还可以对肌肉有保健作用。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组成:猪苓,泽泻,党参,白术,木瓜,木香,槟榔,紫苏,陈皮,茯苓,肉桂。

  方法:按原方比例剂量,研成粗末。每日用50~70克,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30分钟,频频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温阳利水,宽中理气行水。主治慢性肾炎,脾虚气滞水肿、腹肿胀满、小便不利、消化不良、全身重着、神疲、面色光白、腰痛乏力、食纳不佳、大便溏薄、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缓。

  组成:绿豆60g,糯米30g,猪大肠300g。

  方法:先将猪大肠彻底清洗净,绿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把绿豆、糯米放人猪大肠内并加水适量,肠两端用线扎紧,放沙锅内加水煮2小时左右即可。隔日服1次,连服7~8日为1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通便止痢。适用于湿热下痢,便血,痔疮初起,脱肛等症。

  组成: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山楂5克,白糖适量。

  方法:将薏苡仁、粳米洗净,放于砂锅中,加水1 000毫升,烧开后,加入山楂,小火慢熬成粥,再加白糖适量。分两次空腹服用。

  功效:健脾止泻、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

  组成: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组成:白术(炒),生山药,龙眼肉。

  方法:将上药共同煎煮,煮至山药烂为度,取汁,代茶不拘时温饮,并同时食用山药、龙眼肉。每2日1剂或每日1剂。

  功效:补益心脾,益气止泻。主治久泻久痢而致脾虚气弱,气血俱虚,身体赢瘦,不思饮食,少气无力,心悸等。

  具体做法,每日早餐用60克薏苡仁做成粥,不加盐,不加任何东西,把粥吃光即可。

  四宝有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将这四样东西按1:1:1:1的比例配好,打成粉,每次熬粥的时候放上几勺即可。也可以先把这四样东西一起煮熟,然后放在料理机中打碎后食用。买不到这四样东西,也可以喝其他东西做的粥。

  3、每顿饭吃七成饱

  中医讲,吃少了补气,吃多了食气。谚语有云:少吃多滋味,多吃伤脾胃。我们本应该像养生家说得那样,饿了才食。不过现在有很多人不知什么时候该吃东西,不是饿了再吃,而是听眼睛的,一看好看就吃;听鼻子的,一闻好香就吃;听嘴的,一吃好味就吃;听广告的,一说有好处就吃;……吃吃吃,一天到晚总想着吃,而且劳动量越来越小,把脾胃都吃坏了。那么什么时候该吃东西呢?我们应该听肚子的,肚子饿了再吃,做到饭前肠鸣,不饿不吃。

  僧人是过午不食,如果吃了就要受罚。我们到没有必要做到过午不食,但完全可以做到晚饭少吃,那天不饿就不吃。如此,节约粮食,节约时间,减少猝死,少生病,真是一件大好事。

  5、多吃补气的食物,祛湿的食物,白色的食物

  补气食物有一个共性,就是生长在水中和生在土里的食物,多有补气作用,因为这些食物吸收的地气最多。还有白色的东西多数也有补气的作用。还有那些可以祛湿的食物也多有补脾的作用。这些补气的食物有:山药、土豆、红薯、香菇、白鹅、土鸡肉、糯米、蜂蜜等。

}

脾虚吃什么食物补最快(国医大师沈绍功教你怎么补)

[ 久闻导读 ] 很多人对脾虚的危害认识不够,甚至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脾虚,例如大便溏稀的人,总是以为自己胃肠不好,去了医院做胃镜吃胃药,折腾了半天都不见好。其实问题出在了脾上,脾阳虚的厉害,无法帮助肠胃对食物进行运化,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且脾虚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女性。比如中气下陷的典型症状就是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脾不统血的典型症状是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实际上,对身体的危害是巨大的。长期脾虚的女人气色差,男人精力差,都会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适当的健脾补脾还是有必要的。

马铃薯 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 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 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 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 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 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 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 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 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 补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 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 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 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 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糯米 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 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 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除了补脾常吃的食物以外,我们还要记住哪些食物是脾虚者尽量远离的。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这些食物最好少吃为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什么补脾胃最快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