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鲍曼式鲍曼不动杆菌传播途径3 +是什么意思

species(肠杆菌),在全球范围内,“ESKAPE”耐药已成为导致患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治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2,2010年CHINET监测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3,国内外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关注度迅速增加,,,PUBMED近10年发表的关于鲍曼不动杆菌的学术文献数量为2069篇,其中后5年与前5年相比,增长近3倍,,国内CNKI学术趋势和万方数据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关注度逐年增加,4,特点一: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不动杆菌类型,易在医院环境存活,不动杆菌属为G-非发酵菌,至今已发现33种不同的不动杆菌属基因型 鲍曼不动杆菌为最常见的基因型,占90%以上,同时也是最常见的耐药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营养需求简单,能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生存,且能抵抗各种消毒剂的作用,因此该细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较长,易出现感染的流行,不动杆菌属中90%以上为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1.Garnacho-Montero J et al. Curr Opin Infect Dis.–339,5,特点二:鲍曼不动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1.Garnacho-Montero J et al. Curr Opin Infect Dis.–339,6,特点三:鲍曼不动杆菌可在人体各部位定植,呼吸道定植,皮肤定植,伤口定植,胃肠道定植,正常菌群在宿主细胞上定居、生长和繁殖的现象称为定植 鲍曼不动杆菌可在正常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呼吸道、皮肤、胃肠道和伤口等部位定植,3.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951,7,制定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权威共识 将能够规范并提升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 旨在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合理与规范的诊疗策略,共识目的及意义,8,共识专家团,核心编写人员:何礼贤 施 毅 俞云松 倪语星 王明贵 邱海波胡必杰 王 辉 张 菁 石 岩 陈佰义 杨 毅,共同发起人: 钟南山 谢灿茂 王 辰 刘又宁 沈志祥 刘大为 黄晓军 邵宗鸿 徐英春 马小军 王爱霞 汪 复 张婴元 李光辉 席修明 周建新 管向东 周 新等,9,共识主要内容(1),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 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 感染病原学诊断 感染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 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 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 联合抗菌治疗,10,共识主要内容(2),主要感染类型与诊治 肺炎 血流感染 颅内感染 腹腔感染 泌尿系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其他,11,共识主要内容(3),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防控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管理 阻断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途径 强化手卫生 实施接触隔离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 必要时进行耐药菌筛查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规范,12,MDR、XDR、PDRAB进行定义?,第一部分:共识目的和意义,MDR:多重耐药 是指对下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XDR:广泛耐药是指仅对1~2种对其感染治疗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替加环素和/或多粘菌素)敏感的菌株。PDR:全耐药 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菌株 。,13,包括药物 当时所能得到的药物 当地能提供的药物 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药物,,,Matthew E. Falagas, et al. CID ):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 (1),克隆播撒 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 伴有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的感染,流行病学:,15,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 (2),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30.7% 米诺环素次之为31.2%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在内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耐药状况,16,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 (3),17,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1、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①β内酰胺酶:最主要的是D组的OXA-23酶,部分菌株还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和B类的金属β内酰胺酶;②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由于各种修饰酶的底物不同,可导致一种和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2、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拓扑异构酶gyrA、 parC基因突变导致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armA等16S rRNA甲基化酶导致所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药物到达作用靶位量的减少:包括外膜孔蛋白通透性的下降及外排泵的过度表达。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显示[13],其富含外排泵基因,外排泵高表达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18,第三部分:感染病原学诊断,鲍曼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 感染或定植,临床很难区分 规范标本送检 菌株特性及目前鉴定现状 药敏的建议,19,鲍曼不动杆菌在人体的定植率高于感染发生率,Dijkshoorn L等在Nature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指出: 鲍曼不动杆菌在人体定植比感染更为常见,在鲍曼不动杆菌易感人群也如此,3.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atur e reviews.-951,20,院内获得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影响,鲍曼不动常出现于伴严重的基础疾病患者,因此死亡率的上升与其说是不动杆菌感染,不如说病情严重 一些对照研究显示,鲍曼不动的感染并未增加死亡率 有一些队列研究显示,伴鲍曼不动感染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对照组 争议依旧…… 仅仅根据不动杆菌培养阳性而采取治疗措施是不正确的……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达50%或以上,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困难,故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联合用药特别是对于XDRAB或PDRAB感染常需联合用药通常需用较大剂量,22,疗程常需较长 肝肾功能异常者、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剂量应作适当调整混合感染,结合临床兼顾其他细菌混合感染比例高,常需结合临床覆盖其他感染菌,23,常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51(1):79–84,26,第四部分:感染治疗药物(2),舒巴坦及含舒巴坦的合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舒巴坦1)头孢哌酮/舒巴坦:常用剂量为3.0g(头孢哌酮2.0g+舒巴坦1.0g)q8h或q6h,静脉滴注。对于严重感染者(如MDRAB、XDRAB、PDRAB)可根据药敏结果与米诺环素、阿米卡星等药物联合用药。2)氨苄西林/舒巴坦:给药剂量为3.0g q6h,静脉滴注。严重感染患者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3)舒巴坦:可与其他类别药物联合用于治疗XDRAB、PDRAB引起的感染。,27,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XDRAB或PDRAB感染。常用剂量:0.5-1g q8h或1g q6h多粘菌素类为多粘菌素B及多粘菌素E(colistin,黏菌素),临床应用的多为多粘菌素E。可用于XDRAB、PDRAB感染的治疗。国际上推荐的多粘菌素E的剂量为每天2.5mg/kg~5mg/kg或每天200万U~400万U(100万U相当于多粘菌素E甲磺酸盐80mg),分2~4次静滴。该类药物的肾毒性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对于老年人、肾功能下降等患者特别需要注意肾功能的监测。另外,多粘菌素E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耐药,常需联合应用其他抗菌药物,28,替加环素(各地药敏差异大,根据药敏,联合)为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的第一个品种,甘氨酰环素类为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米诺环素的衍生物。对MDRAB、XDRAB有一定抗菌活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利福平及其它,29,第四部分:感染治疗药物选择(3),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抗菌药物。MDRAB感染: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联用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30,XDRAB感染:采用两药联合方案,甚至三药联合方案。两药联合用药方案有: ①以舒巴坦或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多粘菌素E、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 ②以多粘菌素E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③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粘菌素E、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31,三药联合方案有: 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利福平+多粘菌素或妥布霉素等。上述方案中,国内目前较多采用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多西环素(静滴)/米诺环素(口服),临床有治疗成功报道,但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 另外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联合方案主要用于同时合并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患者。,32,PDRAB感染: 常需通过联合药敏试验筛选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国外研究发现,鲍曼不动杆菌易对多粘菌素异质性耐药,但异质性耐药菌株可部分恢复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因此多粘菌素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替加环素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但尚缺少大规模临床研究。也可结合抗菌药物PK/PD参数要求,尝试通过增加给药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等方法设计给药方案。,33,第五部分:主要感染类型与诊治,CAP和VAP 血流感染 术后和外伤后颅内感染,34,腹腔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其他感染,35,第六部分:院内感染防控,加强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延缓和减少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阻断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途径强化手卫生实施接触隔离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必要时进行耐药菌筛查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规范,36,谢谢!,37,

}

养生之道网导读:很多人想知道如何预防鲍曼不动杆菌,那首先要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传播途径。本文将介绍什么是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预防,一起来学习下吧。

鲍曼不动杆菌传播途径一般感染出现在医院内,感染途径分以下两种:

1.1、广泛定植与接触传播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在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接触后,日常的换药、护理等过程中手部消毒不严格和更换工作服不及时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在患者间通过接触交叉传播,甚至引起感染流行。

1.2、机械通气鲍曼不动杆菌是相关肺炎的重要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是呼吸机相关的重要病原菌。有统计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居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第2位,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入住ICU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且入住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耐药性也越强。

2、什么是鲍曼不动杆菌

不动杆菌属是一种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它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在高危人群中可引发严重的感染。同时不动杆菌属耐药机制复杂,易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因其生命力强,可长期在医院内定植,易造成感染的爆发流行,故人们更加关注该菌的耐药趋势及引发的感染。

3、如何预防鲍曼不动杆菌

3.1、早期、积极正规治疗原发病,促进,纠正器官功能衰竭,规范抗菌药物使用,针对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3.2、准确把握诊疗操作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诊疗操作,严格规范诊疗操作,缩短住院及治疗时间,如尽早脱机拔管、拔除深静脉导管等。

3.3、切断鲍曼不动杆菌的扩散传播途径,如对感染患者的隔离,进行病房环境及床边手部消毒,加强环境中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等。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表现

1、感染源有外源性感染,又有内源性感染

口咽部菌体的吸入,很可能是内源性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常有发热、咳嗽、胸痛、气急及血性痰等表现。肺部可有细湿簟7尾坑跋癯3手肺炎的特点,亦可为大叶性或片状浸润阴影,偶有肺脓肿及渗出性表现。

2、伤口及感染切口、烧伤及创伤的伤口

均易继发不动杆菌皮肤感染,或与其他细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临床特点与其他细菌所致并无明显不同。多无发热。偶可表现为蜂窝织炎。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不动杆菌可引起肾盂肾炎、、、等。亦可呈无症状菌尿症,但临床上无法与其他细菌所致感染区别,其诱因多为留置导尿、造瘘等。

鲍曼不动杆菌病人护理措施

病人应单独安置在隔离病室,必须进行接触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床头牌标贴接触隔离警示标识,提醒医务人员。限制病人家属探视,如必须探视,每次1-2人,家属应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

2、在护理过程中加穿隔离衣

在护理过程中应加穿隔离衣,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手清洗或手消毒,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无明显污染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地面每日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用5001000mg/L(0.05-0.1%)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床头柜、床单元、监护仪等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血压计、听诊器不能共用,专人专用,每日保持消毒清洁干净。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虽然说鲍曼不动杆菌是耐药菌,感染了这个菌有点麻烦,但是这个病还是可以医治的。所以你不用担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鲍曼不动杆菌传播途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