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头抖还会头抖吗

原标题:一男子突然手抖头抖,去医院检查,竟然是这个病!

在匆匆忙忙的都市,生活中的有许多细节都被人忽略了,手抖的出现,不给予重视,头抖的出现仅仅只认为是一个错觉,这些细节不注意最终都会酿造出更大的“悲剧”。

35岁的刘先生来自江苏,这种突然出现手抖头抖的症状是从30岁开始的。据了解,刘先生那时候还在公司当业务员,时常要与客户出去喝酒,在偶然的一次给客户敬酒的时候撞撒了杯子,场面有些尴尬。后续,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甚至头也出现了轻微的晃动。

但刘先生并未在意,只以为是未休息好,所出现的精力匮乏现象,后来症状越来越重,才去医院检查,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又被称为家族性或是良性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比较常见的震颤病症,越60%的病人有家族史。主要表现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会在情绪紧张、注意力集中、疲劳饥饿的时候加重,多数病例表明在饮酒后可以减轻或是消失,而次日会加重。刘先生最初使用药物治疗,但疗效越来越差,后面是通过亲戚介绍的某家中医门诊才好了他的病。v信tfzr1234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目前其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大小脑神经元病变或是老化导致的。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可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发现,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3%~1.7%,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大于4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增至5.5%,大于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0.2%。男女之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也有报道在瑞典和芬兰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比率为0.5:0.71,特发性震颤可能在左利手的人中更常见。发病年龄 特发性震颤可在任何年龄起病,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发病率会随着着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病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加重。

特发性震颤病因尚未明确,所以导致许多方法并无明显的效果,且大多只能缓解,而不能彻底的治好,成为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但只要找对方法,也并不是没有无法治愈。

虽然特发性震颤常冠以“良性”,长期或终生处于稳定状态,但大部分严重的震颤病人会导致活动困难,减少社会交往活动,最终丧失劳动力,生活自理困难。这种情况一般在起病十余年后发生,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可能有多达15%的病人因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

特发性震颤手抖头抖的注意事项:

第一 生活要规律,避免激动劳累

第二 禁忌 避免吃辛辣 油腻 刺激性食物 禁喝酒

第三 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

第四 每天保持15-20分钟的体育锻炼

保持好的心态,有利于控制病情的恶化速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发性震颤头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