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个人信息泄露露了会有什么后果

【注意】别再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了!看看后果有多严重……
近期,多地警方陆续接报一类蹊跷案件,不少受害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手机接收到大量短信验证码和银行扣款信息,同时手机银行APP登录账号和密码也遭到篡改,账户里的钱不翼而飞。警方破获此类案件后发现,不法分子利用特种设备实时获取用户手机短信内容,进而利用银行、网站、移动支付APP存在的技术漏洞和缺陷,实现信息窃取、资金盗刷和网络诈骗等犯罪。
警方还发现,尽管不法分子使用了所谓“黑科技”,但仅仅泄露验证码并不足以令其轻松得手——绝大多数用户“中招”的真正原因是泄露了身份证号等其他重要个人信息。
当前,诸如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兴犯罪,并非是单打独斗,幕后隐藏着地下黑色产业链这只真正的“黑手”。这条地下黑色产业链以互联网为媒介、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在上游通过黑客渗透、木马病毒、恶意网站等手段与下游犯罪紧密关联,危害公众人身财产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空间管理秩序,甚至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带来直接或间接威胁。尤其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往往令受害者猝不及防。
随着电信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单点防御面临很大挑战,防范上游犯罪、深挖地下黑色产业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分析这些新兴犯罪的特点不难发现,上游犯罪为下游犯罪提供工具、技术和数据等方面的支持,客观上帮助了下游犯罪的实施;另一方面,下游犯罪在上游犯罪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中,作案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对上游犯罪“黑科技”的依赖与使用也越来越多。
从立法层面来看,当前刑法对于控制、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非法程序和工具支持,以及盗窃、盗刷、诈骗等进一步犯罪行为,都有严格的惩戒措施,为打击网络黑色产业链和威慑不法分子提供了法律基础。但在法律适用层面依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由于网络犯罪隐蔽性的特点,难以取得网络上游犯罪与下游犯罪形成共同故意的相关证据,导致在主观认定上存在难点,很难将网络黑色产业链威胁源的团伙按照共犯论处。同时,由于下游犯罪查实难,实践中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成立又多以下游犯罪成立为基础,因此网络黑色产业链的打击与司法判定工作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
上游犯罪是这条地下黑色产业链的“七寸”。面对新兴的网络犯罪,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乃至于行业自律,都必须着眼于全产业链的打击,特别是切断来自上游源头的支持,才能真正遏制下游犯罪滋生,最大程度挤压网络犯罪生存空间,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网络环境安全感。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汤涤
审核:赵威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小心,这七种行为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
8月28日,警方宣布抓获了徐玉玉诈骗案的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至此六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在案件破获的同时,个人数据信息泄露的问题,也不禁令人担忧。那么,大家的个人信息究竟是如何泄露的呢?公共WiFi若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防范方法: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不需要密码的免费WiFi。使用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最好把WiFi连接设为手动。旧手机换新手机时,很多人会将旧手机转卖。尽管你将旧手机恢复到“出厂默认设置”,甚至将其格式化,但通过技术手段,专业人员还是可以把旧手机里的短信、通讯录、软件甚至浏览记录等全部恢复,就连支付账号、信用卡信息也可能被还原。●防范方法:存储有个人账户资料的手机,尽量避免转卖。如果确有出售必要,在转卖之前,务必做好彻底清理工作。社交媒体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等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说出或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防范方法:在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朋友圈晒照片,一定要谨慎。网络调查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填写调查问卷、玩测试小游戏、购物抽奖,或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防范方法: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简历目前,很多人通过网上投简历找工作,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还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有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甚至身份证号等信息。●防范方法:一般情况下,简历上只提供必要的信息,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各类单据快递单、车票、登机牌、购物小票、办理手机卡的业务单、水电费账单……这些单据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防范方法:快递收货地址不必留得太详细。无用的单据可以直接碎掉,或将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涂黑再丢弃。有用的单据妥善保存,切勿乱丢乱放!身份证复印件银行、电信运营商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将暂存在复印店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防范方法:身份证复印件要保管好,不用的或作废的要处理好,不能随意丢弃。更多创业资讯,请关注大楚创业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dachucy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cathyli]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个人信息被泄露会有什么后果_百度知道
个人信息被泄露会有什么后果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18
获赞数:34
擅长:暂未定制
有人会拿个人信息去犯罪,盗用身份,有些人与某些部门机构有勾结的还会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去冒领你的物品利益等,用你的身份去借款办信用卡等,还有卖保险,卖东西的等会来骚扰你等,给你生活工作造成麻烦等.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何会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中国青年报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 &&& 往期回顾 & && &&&
一年查获被盗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近50亿条
为何会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本报记者 何春中
中国青年报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网上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社会危害严重,社会各界反映强烈。比如今年媒体相继披露的一些快递公司的快递单号在网站上被交易贩卖,公民个人的快递信息大量被泄露,危及上亿网购群体的个人信息安全,曾一度引发网上舆论高度关注。&&&&犯罪分子无孔不入,倒卖信息从传统的工商、银行、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部门向房产、物业、保险、邮政、快递等各行各业迅速蔓延。买卖的信息内容包罗万象,如银行资料、户籍、出入境、航班、护照、车辆、宾馆住宿、房产、婚姻以及移动、联通、电信开户资料、通话记录、手机定位等,可以说涉及社会公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互联网实时、快捷地交易个人信息数据,此类犯罪已经形成泄露信息、买卖信息和使用信息实施敲诈勒索、电信诈骗、绑架、暴力讨债、非法调查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庞大“地下产业链”和黑色利益链。&&&&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公安部成立专案指挥部,先后3次部署全国部分地区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案。在3次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115名,破获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4382起,查获被盗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近50亿条,打掉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实施犯罪的团伙985个,破获绑架、敲诈勒索、暴力追债、电信诈骗、非法调查等犯罪案件上万起。&&&&从公安机关目前已破获的案件情况看,犯罪分子的作案方式无外乎三个主要环节:一是一些部门和行业从业人员(俗称“内鬼”或“上线”)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非法提供给他人;二是获取信息的不法分子在网上建立数据交易平台,大肆出售信息牟取暴利;三是各类犯罪团伙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大肆进行各种下游违法犯罪活动。&&&&为什么会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条件下,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资源,也就是说,有市场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无非是商家的商业活动和不法分子实施的“下游”违法犯罪活动。前者如培训、房地产、家装、保险、中介、餐饮等,可以说,商家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越多、越准确,潜在客户的范围就越多、越精准。关于后者,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从事的下游违法犯罪活动则主要集中在4种:一是实施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非接触式犯罪;二是直接实施抢劫、敲诈勒索等严重暴力犯罪活动;三是实施非法商业竞争;四是以各类“调查公司”和“私家侦探”的名义调查婚姻、滋扰民众。&&&&有了源头,又有了市场,自然就会有一批人“钻空子”趁机谋利,从源头获取信息,转手卖给市场。由于此类犯罪成本低,犯罪分子只需一台电脑,使用相关的即时聊天工具,就可以实施信息交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无需技术含量,门槛很低,加之受害人往往并不知情,警惕性低,很少报警,致使打击过后很容易死灰复燃。&&&&目前,《刑法》第253条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规定了两个罪名,分别是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近期,一大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被依法宣判,200余名犯罪分子以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依法判处刑罚。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朱立飞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审理查明该团伙5名成员通过互联网实时交易公民个人信息,并向深圳友邦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等多家非法调查公司大量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从中牟利48万元,朱立飞等5名犯罪分子分别被依法判处1年以上有期徒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霍沛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法院审理查明,霍沛2009年3月成立上海市舍予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后,以该公司为掩护,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招揽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业务,通过低价收购、高价出售的方式,非法获利60余万元,霍沛等两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和拘役6个月。&&&&从上述判决的一些案例来看,此类犯罪即使“情节严重”,也就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一些办案民警抱怨说:“我们前脚将违法犯罪分子抓获,关进去没几天,后脚又和他们打交道了!”&&&&尽管公安的严打和法院的严判取得了一定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从整体情况看,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以及引发的各种下游违法犯罪仍然严重。今后,公安机关仍需继续对此类犯罪不间断地组织打击行动,以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嚣张气焰。司法部门应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司法解释,为查处此类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没有源头,就形成不了买卖信息的利益链条。严打不如严管,容易成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源头”的工商、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部门也要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监管,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建立信息保护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内部管理,从制度上堵住漏洞,强化监管,实行追责和问责。&&&&此外,政府部门需要尽快构筑一个尊重公民个人信息的诚信制度,引导公民提高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以及尊重他人个人信息的法律意识。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个人信息泄露五大路径曝光!学会这几招
正在加载...
“买傅园慧送胡歌”明星航班信息近日公然被叫卖引发热议,从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到清华大学教授被骗这一系列案件的发生,使得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各路媒体先后报道了一连串发生于各地的诈骗案件。然而,媒体报道只是冰山一角,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幸运的人可能仅仅损失了一些金钱,不幸的人则因被骗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在这些案件的背后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日益猖獗。在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多严重?【个人信息泄露知多少?】一入网络深似海,从此隐私是路人。据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具体到个案上,更是不胜枚举,涉及到第三方订票系统、知名酒店、教育系统、快递公司、打车软件、Email邮箱等,多则上亿条用户信息被泄露,少则也有几万条。【信息泄露经济损失有多大?】善有因,恶有果。个人信息的大规模泄露,引发了愈演愈烈的居民财富损失。经估算,2015年全年我国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人均为133元。血淋淋的数据引发了不少有识之士对未来的担忧:如果任由类似信息泄露事件发展下去,13亿中国人是不是都要“裸奔”?谨防个人信息泄露的五条路径【个人信息泄露的五条途径】追根溯源,个人信息为何会落在不法分子手中,是谁在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苏宁研究院研究发现,个人信息泄漏主要有五大路径:一是人为因素,即掌握了信息的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二是电脑感染了木马病毒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信息被窃取;三是不法分子利用网站漏洞,入侵并盗取保存信息的数据库;四是用户随意连接免费WIFI或者扫描二维码而被不法分子盗取信息;五是密码简单,“一套密码走天下”,极大便利了不法分子进行“撞库”。下面作个简要阐述:【企业“内鬼”倒卖信息】移动互联与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机构积极搜集公民个人信息,并形成自身日益庞大的数据库,典型代表如电商网站、快递公司、中介等。然而,由于内部管理制度的不严谨,企业“内鬼”频频出现,一些员工受利益引诱,铤而走险倒卖客户个人信息,真应了一句俗语“日防夜防,家贼难防”。【通过木马病毒窃取信息】在所有作案手段中,手机木马短信已成为不法分子惯用的诈骗方式。他们把自己伪装成学校老师、同学甚至小三的身份,通过伪基站向周围的手机用户发送木马短信,用户只要一点击短信链接,各种网银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都将被木马盗取,并转发到犯罪分子手中。具体流程参见上图:另外,钓鱼网站也是不法分子窃取用户信息的一个惯用手段。钓鱼网站的域名和页面都和正常网站非常相似,不法分子通常会模仿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官方网站,诱导用户在钓鱼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利用网站漏洞盗取信息】各大网站因网络漏洞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大量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屡见报端。数据显示,旗下“补天”平台(中国最大的漏洞播报平台)收录了1410个可能造成网站上的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涉及网站1282个,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量高达55.3亿条,这一数字较2014年的23.6亿条翻了一倍之多。若按照中国网民总数为6.5亿计算,这意味着在2015年,平均每个中国网民至少被泄漏了8条以上的个人信息。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被爆网站对于漏洞修复的态度并不积极,总体修复率仅为8.0%。【免费WiFi和二维码暗藏“黑手”】 “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那一趴。”这个段子表明了手机与WiFi组合套装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也因为此,免费WiFi成了隐私泄露的重灾区。数据显示,腾讯手机管家用户每天有超过2亿次WiFi连接,其中每天约有60万次连接了风险WiFi。一旦连接诈骗WiFi,你的网银和支付账号、密码等各类信息,可能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不法分子盗取了,基本路径参照上图。此外,恶意二维码也是不法分子的手段之一。用户扫描恶意二维码,相当于点击了一个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链接,手机将被植入木马病毒。而据调查数据显示,在7-19岁的青少年中,“经常扫二维码,不考虑是否安全”的比例高达40.3%。(图片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登陆密码简单统一易被破解】一码通用虽简单省事又好记,但其中安全隐患重重。当不法分子盗取或破解了你的某个账户后,将会把相应数据在其它网站或账户上进行尝试登陆,专业术语叫“撞库”。比方说,获取了你的银行账户,再在支付宝账户尝试登录,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数据显示,我国75.93%的网民存在多帐号使用同一密码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这一比例高达82.39%。【谁在买卖个人信息?】如果信息没有价值和用途,那应该没有人那么傻,千方百计、铤而走险地去搜集、泄露或购买这些信息。据苏宁金融研究院调研,个人信息买卖市场的买家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正规公司,如保健品公司、公司、公司、房地产中介公司、装修公司、民办“野鸡大学”、各类培训机构等,他们千方百计地获得个人信息主要是为了营销需要,虽没抱有害人动机但依旧违法;另一种是诈骗团伙,主要目的是为了实施精准诈骗,可悲的是,诈骗团伙成员多为15-25岁之间的年轻人,真心想对他们说一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他山之石:美国】从全球视角看,个人信息泄露虽然是世界性难题,但国外的一些做法依然可圈可点。在美国,电话公司或邮局可以把用户的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信息出售给相关需求方(如广告商),但同时设置了前置性的法律约束条款,即公民可以通过申请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不许打电话”服务免受电话骚扰,一旦有违反者,每打一个电话将被罚款1.1万;【他山之石:日本】在日本,有《个人信息保护法关联五法》有效规范个人信息买卖行为。【他山之石:德国】在德国,不仅有国家层面的《联邦数据保护法》、《防止个人资料处理滥用法》,还有州层面的《州数据保护法》,全方位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他山之石:法国】在法国,政府除了通过颁布严格法规对未经许可采集和利用私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严惩之外,还成立了全国信息管理委员会,专职对个人信息滥用进行监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也应加快进程,唯有对信息泄露和买卖行为进行明确界定,明确刑罚,才能真正形成威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斩断信息贩卖的罪恶之手。当然,作为个体,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在信息“裸奔”时代独善其身。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是以下四点:一是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手机等信息载体,在网络注册、实名验证时谨慎填写个人信息,身份证号、支付账号、手机号码等个人私密信息切勿随意泄露;二是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的好习惯,对重要账号(如常用邮箱、网上支付、聊天账号等)必须单独设置密码,绝不一码多用,且密码最好设置成数字+字母等较为复杂的组合;三是定期给手机和电脑杀毒,尤其是经常浏览不明来源网站的人更需要如此;四是不随意连接免费WiFi,不点击短信中的不明链接和扫描未知二维码,不轻信电话、短信、QQ、微信中的所谓退款、贷款验资、司法协查、商品退款、积分兑换、中奖退税等信息。做到了这四点,个人信息泄露就不会成为无解之疾。(文/枕头财经特约 何广锋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送福利:最全防电信诈骗指南来了】想知道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读者,可以关注枕头财经微信公号(ID:pillowfinance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然后回复关键字“防诈骗”,枕头君马上告诉你答案!【本文为Lightning&#183;枕头财经系列栏目第223期】腾讯财经出品,欢迎留言分享,或给我们写邮件。枕头君同时诚邀优质智库、研究院入驻,合作邮箱:,期待您的来信。(本期作者:jackyjin)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ckyji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泄露个人信息怎么举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