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纵隔B细胞 新药胸线大B细胞淋巴瘤是癌症吗

利妥昔单抗应用于临床后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 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形态学上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结节性硬化霍奇金淋巴瘤相似.多数 PMBCL 患者接受化疗后加巩固性累及野放疗治疗方式,认为巩固放疗能提高PMBCL的有效率和PFS,化放疗结合取得了较好疗效.最近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和蒽环类化疗方案提高了PMBCL治疗效果,能降低早期治疗失败,提高PFS和OS,改善预...  

}

2015年11月,盛诺一家给小A预约到一家英国的肿瘤中心。英国专家拿到翻译好的小A病历和相关影像资料后,迅速给出了反馈意见:英国医生认为肿瘤进展迅速,尽管没有病理,仍优先考虑淋巴瘤,同时强烈建议小A在国内立即进行病理检测和化疗,以缓解病情,否则飞行的风险会比较大。

本文由盛诺一家原创,欢迎分享,其他任何公众号或网站转载必须在文首注明:来源于盛诺一家。

小A今年才15岁,两年前,父母发现他逐渐消瘦,但没有引起重视。直到2015年10月,小A开始出现气促、咯痰,痰中带有血丝,父母赶紧带他到医院进行检查。胸部CT结果显示:纵隔占位9.9×9.5cm,伴阻塞性炎症、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包积液。医生认为,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听说肿瘤,小A的父母直接被吓懵了,反应过来后赶紧带着小A来到北京。

在北京某三甲医院里,医生对小A重新进行影像检查后,同样考虑纵膈生殖源性肿瘤,进一步确诊则需要做病理活检。但是医生认为,小A的病情比较严重,病理活检可能会大出血,风险较高。

小A父母又连着找了好几家医院,都因为肿瘤的体积过大,医院不敢进行活检,甚至不肯接收。无奈之下,小A父母想到了出国就医,于是找到盛诺一家,希望带小A到国外做病理检查,以及后续的治疗。

2015年11月,盛诺一家给小A预约到一家英国的肿瘤中心。英国专家拿到翻译好的小A病历和相关影像资料后,迅速给出了反馈意见: 英国医生认为肿瘤进展迅速,尽管没有病理,仍优先考虑淋巴瘤,同时强烈建议小A在国内立即进行病理检测和化疗,以缓解病情,否则飞行的风险会比较大。

小A父母听从了英国专家的意见,通过各种私人关系,终于联系到了一家国内医院,进行了纵隔肿物活检。活检结果提示确实为淋巴瘤,具体病理类型为原发性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15年12月,小A开始在国内进行第一周期的化疗,化疗方案为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柔比星+依托泊苷,之后又增加了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鞘内注射。

在病情初步缓解后,2016年1月,小A在父母的陪同下飞往英国伦敦,见到了在英国乃至欧洲都相当的一位血液科专家。专家经过评估,首先确定原发性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明确。

对于治疗方案,英国专家给出的意见是:原来的化疗方案可以继续应用,但是结合患者的病情,考虑药物的剂量偏低,建议增加剂量后继续化疗6-8周期;同时,没有必要再进行椎管内注射药物。

后,英国专家告诉小A父母:结合孩子的病情,只要是按照医生的医嘱规范治疗,肿瘤是有希望治愈的。

治愈?!!当从盛诺一家陪同翻译口中听到这个词时,小A父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毕竟之前在国内因为肿瘤体积较大,好几个医院都不敢接收……小A父母几乎是到了崩溃的边缘、抱着后一丝希望来到英国的,没有想到,英国专家的看法居然是可能治愈!这简直是天大的喜事,孩子从鬼门关走了出来!

小A父母当即决定留在英国治疗。之后的化疗很顺利,不良反应极少,只是有点皮疹和消化道反应。两个周期后,疗效评价是显著吸收;四个周期后,病灶全部吸收……

现在,小A已经回到国内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了。但是,还不到放松警惕的时候,他仍需要每3个月复查一次,每半年到英国见一次专家。即便这样,相比刚发现病情时的惶恐和无助,小A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新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小贴士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常见类型,每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大约有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国内NHL的5年生存率只有32.6%,而英国可以达到69%。

DLBC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不过多发于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的老年人。一般情况下,DLBCL开始时是一个生长迅速的淋巴结肿块,可发生在体内深处,如胸部或腹部的淋巴结,或者颈部或腋下等可以触摸到的部位的淋巴结。

基因检测表明,DLBCL有多个亚型,各个亚型似乎有不同的预后和治疗效果。虽然DLBCL是一种生长迅速的淋巴瘤,但是部分类型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体来说,约四分之三的DLBCL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其病灶能够完全吸收,还有许多患者是能够被治愈的。

小A虽然一度病情危重,但是经过积极治疗后有治愈的可能。衷心希望国内患者都能有机会得到更规范的治疗和更好的预后,都能够走出疾病的阴霾,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盛诺一家,是国内早开创出国看病服务的专业机构,目前已成为国内具影响力的海外医疗服务品牌,盛诺一家先后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佳医院排名中综合排名前三的梅奥诊所、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麻省总医院、癌症专科排名第一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全美佳儿童医院排名中综合排名第一的波士顿儿童医院,以及英国治疗癌症首屈一指的英国皇家马斯登癌症中心、亚洲治疗癌症的日本癌研有明医院等20多家医院建立了官方合作关系,将为中国患者匹配好、适合的世界医疗资源。

}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好发于年轻女性。经统计,每年约200例患者确诊为复发难治性PMBCL(rrPMBCL),预后极差,目前尚缺乏有效方案。(?????????

正如经典霍奇金淋巴瘤,PMBCL通常存在9p24.1/PD-L1/PD-L2拷贝数的改变和重排,并且与PD-L1或PD-L2过表达有关,促进免疫逃避。Pembrolizumab是一种实验性、选择性、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阻断T细胞表面PD-1与其配体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多研究表明,Pembrolizumab对多种实体瘤有效,并且对霍奇金淋巴瘤中也表现出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

最近,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1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Pembrolizumab对不适宜或拒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成人rrPMBCL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抗肿瘤活性。

纳入标准为ECOG体能状态评分0~1,无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过去5年中未接受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未患症状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无需治疗的感染,既往未接受过靶向T细胞共刺激或检查点通路的药物。

该研究中,前11例患者接受了Pembrolizumab静脉给药10 mg/kg,每2周1次。通过药动学/药效学评价调整后,随后8例患者接受了200 mg固定剂量的Pembrolizumab静脉给药,每3周1次。治疗持续2年,直至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或疾病进展。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总体反应率,次要终点是完全缓解率(CR)、反应持续时间(DOR)和总生存率。

该研究共纳入19例患者,其中18例患者接受了至少1个剂量的Pembrolizumab治疗。数据截断时,1例患者尚未达到首次缓解,其余17例患者完成了疗效评估。中位年龄为为30岁,72%为女性。94%的患者既往接受过利妥昔单抗治疗,33%的患者之前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61%的患者之前接受过放射治疗。12例患者因化疗抵抗性接受了移植治疗。

安全性分析显示,11(61%)例患者发生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DRAEs),大多数为1或2级。最常见的DRAEs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腹泻、恶心、疲劳、发热、食欲下降(每种各2例)。仅1例患者发生了3级DRAEs——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仅1例患者发生了4级DRAE——静脉闭塞性肝病,并且发生于停用Pembrolizumab后移植完成后的随访期间,随后该患者也获得恢复。潜在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有2级加重性腹泻和2级放射性肺炎(每种各1例)。无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无患者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

疗效分析显示,ORR为41%(7/17),其中2例患者获得CR,5例PR,其余35%(6/17)的患者病情稳定。该研究的ORR高于先前回顾性研究(蒽环类方案治疗后ORR为0~25%)。另外,该研究中,81%(13/16)的患者影像学评估显示肿瘤病灶缩小,2例患者缩小程度小于5%。中位随访11.3个月,中位DOR未达,2例获得CR的患者的DOR分别为2.3+和20.5+个月(图1)。这些数据表明,Pembrolizumab看似可产生长期持续性缓解,而且对既往大剂量化疗有效的患者持续时间更长。有2例患者治疗持续了2年,仍保持了缓解。中位OS未达,数据截断时,所有患者仍存活。

这些初步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pembrolizumab对既往接受过强化治疗的rrPMBCL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活性,可带来实质性的临床获益。目前正在开展全球性、多中心性2期临床试验(KEYNOTE-1700)来证实这一结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发性纵隔B细胞 新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