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魂草是什么植物枯了怎么办?

自驾野营 汉夫草四季止痒 植物草本抑菌膏【图片 价格 品牌 报价】-京东
客户服务
var jAttWrap = $(".j-attent-dialog-wrap");
if(jAttWrap.length === 0){
jAttWrap = $(attentHtml).appendTo("body");
addAttentHtml();
function _seacrh_hot_keyword(obj){
var base_url = "//mall.jd.com/view_search" +
"-106383" + "-36513" + "-34660"
+ "-0-1-0-0-1-1-24.html";
var keyword = $(obj).html();
if(keyword){
keyword = encodeURIComponent(keyword);
keyword = encodeURIComponent(keyword);
keyword="";
var url = base_url + "?keyword="+keyword+"&isGlobalSearch=1";
window.open(url);
function shop_signs_search(obj){
var base_url = "//mall.jd.com/view_search" +
"-106383" + "-36513" + "-34660"
+ "-0-1-0-0-1-1-24.html";
var keyword = $(obj).prev().val();
if(keyword){
keyword = encodeURIComponent(keyword);
keyword = encodeURIComponent(keyword);
keyword="";
var url = base_url + "?keyword="+keyword+"&isGlobalSearch=1";
window.open(url);
$('.m-kw').keydown(function(e){
if(e.keyCode==13){
var base_url = "//mall.jd.com/view_search" +
"-106383" + "-36513" + "-34660"
+ "-0-1-0-0-1-1-24.html";
var keyword = $(this).val();
if(keyword){
keyword = encodeURIComponent(keyword);
keyword = encodeURIComponent(keyword);
keyword="";
var url = base_url + "?keyword="+keyword+"&isGlobalSearch=1";
window.open(url);
function _shop_attention(){
jQuery('#shop-signs-attention').unbind('click');
jQuery('#shop-signs-attention').click(function() {
S_ifollow.follow(this);
var url = "//follow-soa.jd.com/rpc/vender/follow";
url+="?sysName=mall.jd.com&venderId=" +"34660";
jQuery.ajax({
type : 'GET',
dataType : 'jsonp',
//jsonp: 'jsonpCallback',
success:function (data){
S_ifollow.requestSuccess(data);
error:function(){
_shop_attention();
自驾野营 汉夫草四季止痒 植物草本抑菌膏
与行业相比
该商品已下柜,欢迎挑选其他商品!
加载中,请稍候...
价 格: 到
   
规格与包装
本店好评商品
商品名称:自驾野营 汉夫草四季止痒 植物草本抑菌膏
商品编号:
商品毛重:110.00g
类别:其他装备
商品介绍加载中...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心中疑惑就问问买过此商品的同学吧~
iframe(src='//www.googletagmanager.com/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文章吧
当前的位置: >
  《魂·采采卷耳》是一本由韩育生 / 南穀小莲,山西出版 / 山西出版的软精装,本书:88.00 元,:287,小编整理的一些的,对大家能有。  《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读后感(一):《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镌在青铜鼎上的  :墨酣   很久了,那时还不上,不一石。   一天,在里逛,《草木如诗 如织。诗经里的》这本书,没多想就买下了。因为历来读《诗经》,常以不知里面生疏的,代指何物而。于是我这个常蹭书的人,毫不就掏钱了。一同买下的,还有《香草美人志。楚辞里的植物》,因为觉得也有收藏的。   一石的两本书在架上呆了许久,才知道真有‘一石’其人。而且与我文字酬答,还。呵呵,就这么!   虽神奇的,让我们成,但一石的文字,与我其实。以往上,一直有人说一石的文字读。这句话是中肯的。因为一石的文字,本来就不是为迎合这个因、气浮的的。我初读时,虽隐隐感到有艳光闪耀,却往往被绕晕了,也没找到光的。所以前期时,多拣他最浅显、最的。   如果不是《采采卷耳》,我仍将找不到他文字里的光的发源,难那些文字能吸引我迷惑我的地方。   读过《采采卷耳》,才,一石的文字,原是镌在青铜鼎上,某种深奥又的镂刻。   这种深奥,原是古汉字的。在没印刷术以前,靠刀笔,是件刻苦的事。因为这个,就逼迫将的与,提炼后、收缩进每个汉字里。读古文古,想必大家都已发现这个的。比如古人描绘一种否定情态时,会用“目笑之”、“非笑之”等词。“目笑”、“非笑”,是什么?多数人,大概便能有的对照和。象这类字词,收纳进现代里,表述的多变和多元,可称为深奥。   一石的奥义,并非对的准确,而在于他的笔尖,常在另外一些不可见、非日常的里遨游。他将那些的,摘取数片、嵌进长长的里,一颗的心去读,总令晕,难找句子生发的,对这样的繁歌串响生出。而当一颗静心展卷时,一一闪烁的绮丽便会不其然从文字里闪现。读《采采卷耳》,能感受到他的史学渊源。这是个熟读史书的人!并且能神奇地揉合古往今来。这是我打开《采采卷耳》的第一感受。   从来没想到一株,会成为一种的微细脉络。也从没想到,如今磅薄浩大、繁复无比的,原可经由一株小草,潜入刻在竹简上的几行文字里。   从这点来看,一石不亚于一个魔术师。   魔术师的道具,《采采卷耳》这本书,当得起它的、印刷与插图。书皮是某种带经络暗纹、半的膜。我想了半天,才发现它象在南国吃荔枝时,荔枝里面的果膜。呵呵,意思说,、作者等等都是果皮了,吃过就可以扔的。哈哈,这样,不知荔枝树会不会有?   果膜底下,是类似白石浮雕的诗经,浮满纸皮,打开时,自有一种庄穆的,。都说,这么,我想作者多半也是这类,看似,很清整严肃吧?   书中文字精采纷呈,处不少。似乎意料到自己的文字,会激起无数鸣和,每页旁侧都留有处,供读者涂鸦书怀。看来的既又颇有理解读者的。我读时,的确涂了几段,又无损书的。   整本书读完,的确更新了我对《诗经》之古意以及触及到现代的认识,又吸引我去读更久远的,去探根寻源,以搞清自己在八面洪荒中的具体……  《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读后感(二):诗经与卡夫卡对话的  多元的运用,不只是并茂且相互辉映的装帧,当然是对一本书第产生的,但更的是,我留意到了里面这样一篇文《采蘩》。  写了《金蔷薇》的苏联帕乌斯托夫斯基说过:“一个事物,不仅要懂得向上看,看、、和的,更要知道向下看,看到叹息、、抽泣和中的。”  这是文中的,忽然就像一道光,道破了这本书的真相。  往昔我们把《诗经》抬的很高,风雅颂,好像古人的仙乐,后来我们又把它捧得很美,静好,丛生。但我们好像少认为《诗经》里有,有几不可闻的。但它当然有,让我们再读《采蘩》。采蘩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就是这薄薄的几句,勾勒了一个差役的生活。比起七八百年后白居易的《卖炭翁》,显得那样节制和内敛,但可能,并不少凄惶。  作者将这位差役与卡夫卡的K作比较,那的,三千年后布拉格街头的卡夫卡心中,同样有个磕磕绊绊艰难生活的,和诗经里的这个差役,微茫到几乎没有,哪怕被这样恒久地传颂,依然是个无名氏。  这种感,是跨越历史的,如今我们每同样也在着。我一再同人分享,就是无论一个写了多少篇十万加的,有可能还是不被许多人知道。每个人在这个快速又吞噬的时代中,都只能在一定的范畴里发声,有无力感没顶,而你得知道这就是日常的所有可能。  、、再,当我们感知生而的虚无,我们也感知生而为人的:尽管不能逾越的山在那里,我们的拼命本身,就是全部希冀。  站在看,当然,但不可笑的是,了自己是蝼蚁的蝼蚁依然于撼动,这是愚,却更是值得被记录的,的。  同样触碰到底层的,还有这一首《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和前一首不同,这首对更聚焦,也衍生出了常说而不常深思的“遇人不淑”一词。  对于这首诗,作者书写出了这样的“金句”:诗于自然的一个端面,又在情感的切口平整地结晶。这句话简直可以用来形容诗经里的许多篇目,但单独放在这首上,又别有。  这首诗里,我们读到一个没有的的哭泣,这种压迫感可能在千百年后还可以震动到现今的女性,无论还是,无论向外还是向内,女性,或者放大来说,人的始终都没有停止,那些上、情感上的和陷构,几乎是寰宇同此凉热,无分。  这本书是从草木入手写诗经,其实也是在写人,在写那些类似草木的庶民。尽管如今的汉发展已经到了一种百家融汇的,但当我们重读遥远的,当我们情感深处和那些完全的书写者还会有,我想,这是属于者的,也是数千年前书写者的。  《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读后感(三):诗经草木魂集(1)  1、 年前收到@深圳一石 兄寄赠的《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继《西北草木记》之后,这么快又出了本美如斯的书!俗世中,谁没有被植物打动过,过呢?能如此地一再书写,使其定格成娴静又的册页,。任,惟草木。   ——陈蔚文,《评论》副主编,当代的家   2、《诗经草木魂o卷卷采耳》一册,“亚洲铜”设计让人,如此精美,堪比每年评出的“最美的书”。   ——曹亚瑟,藏书家、副总   3、读这本《诗经草木魂o卷卷采耳》,你会发现,《诗经》里的许多植物,就是你极为的花草,然后你就会有,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回到了、悠悠的《诗经》时代。   ——叶楠   5、《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中选录的这几十位上古的与,或,或戚戚悲泣,或悱恻:其风神气质,刻画历历,读来如人在目前,令人怅惘。又有南榖小莲为书中花草植物一一绘图,极力。大韩湛宁亲自设计,编辑排版,古籍读者易有知者之感。三人的和对《诗经》的,使这书成一之品,不仅耐得摩挲展读,还可收藏馈友,且有礼。   书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148574/   ——作家、《诗经》黛琪   6、收到这本书时有小小的惊艳,素色,封皮有宣纸的,纤维纵横,摩挲上去似抚摸的经络,和它要讲的诗经植物十分契合。里面的纸张也厚实粗朴,手绘的古代着当时诗的起源地。植物、实物彩照和它的一一对照,对于爱植物的人来说,会是一册精美的植物图谱鉴。还有的文字做解读,直观地呈现每首诗的和,浮想连翩间,也代入作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由此拓宽了诗的。   书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176785/   ——书评人珊安   7、《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的好,是这里没有多少文字的企图,是的犁铧翻过,是这犁铧在与膏腴的低声交谈。阅读便是突然路听到这低语呢喃的与。因着这些交谈,《诗经》便由来有自。这些年来,韩育生的文字挣脱自我后慢慢长成一片,越见丰茂,这些低语,交谈,于阅读是弦歌是击节,处,便微微一惊,有从洒下……   书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113909/   ——素裙,书评人   8、这本书是从草木入手写诗经,其实也是在写人,在写那些类似草木的庶民。尽管如今的汉语言发展已经到了一种百家融汇的地步,但当我们重读遥远的声音,当我们发现自己情感深处和那些完全陌生的书写者还会有共鸣,我想,这是属于阅读者的幸运,也是数千年前书写者的初心。   书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172768/   伊夏,书评人,广州方所主编  《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读后感(四):采采卷耳,永恒  作者:黛琪   饱受畅销制造业业的多年摧残,该读什么书令人。然而也并不是无法可想。接受被历史和检验过的现成,即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就读——这便是一个最简易可行且度极高的法子。现在上的读经已经形成了一个热潮,便是读者们面对令人的畅销制造业的反向选择。   因个人的偏好,我自己是喜读古书的,主要是。识字早,读书早,所读的又是古文,自然就形成了古文阅读偏好。钱穆、钱钟书、陈寅恪都承认中国古书少,就那么多本那么多字,完全背下来也花不了多少,这点我是的;虽然也并没有践行。古话说,“好书能耐百回读”,三五本经典,读上十来年,书并不越读越薄,反而愈加丰富,是常有的。陶渊明自承“好读书”,我读书亦然;更何况古人又有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虽然读古书少,然而有闲便读,不仅文字颇为,便关于其中意味,似乎也颇能涵咏为自家所有了。
  诗词歌赋类古典,是我常常翻检的读物,也确乎有过“三日不读便觉口臭”的。到外地念,把所有的诗词精选都带上了。及至阅读数代,也还是随身常备读本以解闷。其中最喜者,《诗经》,朱熹集注版和方玉注解本则是手边必备,。   古典虽说少,其实也并不少。然而何以喜读《诗经》胜于一切了?首先当然是耐读。“诗三百”,三百的容量听起来不大,读起来不小,一首诗很短,几十个字,一眨眼就读完了;然而整本诗经,一年却是读不完的。其次呢,每首诗不同,风味各异,故节,心怀又十分坦率恳切:所以虽然读,但是读者的感受都不重样,每一篇都与前不同,都是的。这是《诗经》最牢固的。最后呢,是《诗经》的内容,大多是生活的写实,社会的描绘,的再现,的刻画,非常,——真实是能打动读者的最利器。《诗经》的内容真实到什么了?真实到你会大喊一声:“这不就是今天现在当下我也会有的感受吗?”   文学是人性的写实,然而描写人性真实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作者的水平高低。《诗经》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一事一地之物,却是彼时上千年文字精华的结晶,承受了三千年时光与人心的考验,历久弥新。今人读《诗经》,最深刻的一个感受,莫过于:“永恒人性,人性永恒。”在人类最古老的诗歌典籍中读到今我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感慨共鸣,岂不令人大有古今相接之感,连生命的长度和厚度,也因此而一起融进了那大历史的苍茫洪流。   虽说时代不同了,但中国当然、依然还是一个诗书的国度。自古以来,与《诗经》有关的各种古典读本,据说有超过四千种,近年来,白话文的新注本开始源源不断地涌现,这自是《诗经》之永恒魅力的表现。在坊间各种精彩读本之中,《采采卷耳》可谓别出心裁,颇具新意。《采采卷耳》不是注解本,也不是赏析本,而是给《诗经.风》部四十三首公所量身定制的文字等身图。   关于等身图,我们可以想到的佳话有《水浒传》。相传施耐庵作《水浒》之前,先得了一百零八张这些英雄好汉的等身图,日夜对图揣摩其形神气质,故而笔下一百零八个好汉个性丰满具体,个个神气活现,呼之欲出。而韩育生《采采卷耳》中选录的这几十位上古主人公的形象与故事,或幽默滑稽,或戚戚悲泣,或缠绵悱恻:其风神气质,刻画历历,读来如人在目前,令怀怅惘。又有南榖小莲先生为书中花草植物一一绘图,极尽心力。大设计师韩湛宁亲自设计,编辑排版别出心裁,古籍读者易有知者之感。三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诗经》的喜爱,使这书成一赏心悦目之艺术品,不仅耐得摩挲展读,还可收藏馈友,有益且有礼。  《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读后感(五):诗意草木怡人情  以何至美编辑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三千多年前的民俗、礼仪、政治、思想、文化、动植物、山川地理等,是了解三千年前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据统计与《诗经》有关的各种古典读本有超过四千种,可见《诗经》的魅力所在。《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以将诗经中的40余种植物与身边所见植物一一对比对照,让读者与与三千年前的先民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之旅。   植物在《诗经》文本中占有很大比重,据台湾学者潘富俊统计,《诗经》305篇有135篇提及植物,共160类。《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作为丛书第一册,共解读了《诗经》中“周南”、“卫风”、“郑风”等七篇中的40余种植物。书中除了专门探讨《诗经》植物所蕴含的精神外,还介绍了关于植物的知识,对植物的分类、名称、属性、习性等作了确切描述。为了图文并茂,著名画家南榖小莲为书中的植物一一绘图。南榖小莲本身对《诗经》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在他的画中,我们既能够看到植物自身的生动形象,又有《诗经》相应篇章中所赋予它的悠远意境。   作者韩育生在书中对植物进行解读的时候,认真参考了《毛诗序》、《诗集传》、《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孔子诗论》等对诗经解读的古今重要著作,结合自己多年的阅历,避免对植物的过分解读,让它更忠于《诗经》的本意,让读者看到植物背后的一个个先民形象——或幽默滑稽,或戚戚悲泣,或缠绵悱恻。在赏析这些鲜活的植物之余,深刻感受先民的心思、咏叹。   《诗经》中的植物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劳动的对象,更是赞颂的借代物,甚至是寄托深切感情的媒介。《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一一对其进行了剖析,以《卫风·氓》中的家桑为例。《诗经》所载各种植物中,桑出现的次数最多,超过主要粮食作物黍稷。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养蚕采桑是女性生活的重要内容,又是女性走上田野,展示风采的时机。《卫风o氓》中,由桑树叶子的鲜艳亮泽与焦黄枯萎让人联想到女子青春的美好亮丽与衰老凋零,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夫妻间感情由盛而衰的变化。韩育生在解读时,将《卫风·氓》与现在的现实主义小说对照,借鉴扬之水先生、东汉郑玄的评价,认为叙事巧妙,结局意味深长,将爱情的变质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于当时而言确实具有“先行”的意味!   缤纷植物养人眼,诗意草木怡人情。现代人特别是城市人,已经越来越忘却自然、与自然隔膜起来,五谷不分、六草不认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读读《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感受一下先民的生命态度、道德理想,对宇宙的体认、对生存环境的的亲近,对大自然的敬仰等等,在草木生灵抽象、具象的转化激发中,秉承中古来崇尚自然的悠久传统,探求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存之路。  《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读后感(六):采采卷耳,解读《诗经》的维度  作者:布衣素裙   几年前,我住在川北的乡下,四川盆地从成都平原逐渐向四周隆起后到此地已是深丘地貌。但那个地方山丘之间有开阔的平地,偶尔起伏的山丘上密密的长了一丛丛的树,苍耳、野菊、红蓼遍地,以野菊为盛,染黄了山色。   村子里也有一群留守儿童,但那个村子的人丁还算兴旺,孩子们都有一个相对安全和温暖的家,不象现今农村只剩下老弱。这群孩子每天跟着我采花,野菊和红蓼,红蓼和肾蕨,或者是宽大的枇杷叶和一把野人参的种子,野人参在夏秋开了小小的红艳艳的花之后会结象高梁一样的一穗一穗的种子,孩子们把这些东西采集来做成花束,很是好看,但是更多的时候就我一个人,他们得去学堂。   一个人的时候,会带着书去后面的山坡,平缓的山坡披开的小路上长满了苍耳。   在中药的药典里这是它们正式的名字,但是,在久远的年岁里,在《诗经》里它们是卷耳,是采采卷耳……   那是第一次认真的观察这个植物,它们在干涸的路边长得非常茂盛,结了一堆堆带刺的果子,恣肆的生长,无所畏惧,牛走过,羊走过,人也走过,但小路不属于过客,那些苍耳才是主人,路过的小动物沾上它们带钩的种子,它们的后代向更远处生发。   太阳像永远也下不了山,白云的湛蓝的天空里停留,一个,两个小时,还是当初的样子。   书读累了,云看够了,开始看苍耳,摘下它的种子在石头上砸开,里面躺着一粒像米粒一样的种子,有微黑的种皮,里面裹着一粒长长的泰国香米,不过这个肤色微黑的米粒味道略苦,常识告诉我,在野外,一般含有氢氰酸类物质都会呈苦味,赶紧吐掉,口里的苦味却久久不散,后来一查,长的像米粒其实是有米的意义,只是种皮有毒,不可食用,但炒熟去皮后的种子可以做成饼,只这么小的收成,得费心力方有得一食,所以,我固执的认为这采采摘来的卷耳,一定是它春天里幼嫩的叶,它的幼叶过水之后便可食用,古人一定知道。   成熟的苍耳除了带刺的果实逐渐发黄发黑外,青绿的叶子也会逐渐发白变黄,然后在冬天里枯去,那些带着挂钩的种子会肆意的勾住每一个移动的物体任由带到远处,完成每一次播种,由于太多刺,黏在任何一个物体上拔下来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邪恶的生存之道多半百般遭人嫌。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實彼周行……”长在《诗经》里的植物,每一种都让人神往,它们历千年的生长,代代相传,一岁一枯又一荣。   认识作者韩育生的时候,他估计尚且漂浮在那个临海城市的东海岸,每天枕着潮声读书,大约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些远古的植物会成为他的日常,并制作成精美的书藉。   再后来,他寄过来他写的第一本书,关于《诗经》,关于《诗经》里的草木,一点点都和他在大海的日子不相关联,他最终去了别的地方,专事写作,我依旧在读书,不过这种读算是“六经注我”。   其后,渐渐晓得他所读书,多半也是我所喜欢,从玛格丽特o尤瑟纳尔到瓦尔特o本雅明,然后是门罗,但是,最终,我跟不上了,索性不读。我不是读书人,一切典藉都是浅尝辄止,这些阅读伴随着巨大的无力感,在美国西部科罗拉多落矶山下的刘再复和李泽厚多年来毗邻而居,有一次,他们对着来方者,刘再复说善良是无力的。那一刻,想到的是阅读也是无力的,无力,它没有颠覆了我对读书的认知,却让我对不阅读心下坦然,如果善良是人类最大的智慧,是它最终走不到宗教的意义才无力?   但终究有人坚持写作,记录生命在无涯的荒野里的每一个痕迹以及每一次碰撞,对此我常心怀敬畏,感谢韩育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因为孩子曾经喊他为石头叔叔而叫他石头,他的书一本一本接着出来,每一本书都是石头上开出来的花吧。   这部《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虽然只关于《诗经》和《诗经》草木,在不同的阅读维度上它都和诗经互相佐证,各自绽放。   书的编排极具匠心,从远古的地理,到植物的考证,到原文提取注释再到因这些诗篇而生的文字,以及植物实物配图和契合诗意的文人之画,无一不精致,竭尽心力和满心尊重,这尊重是对书本身以及它的每一处印迹的尊重。   《诗经》里的那篇《采采卷耳》,卷耳嫩白新叶在春天生发,“顷不盈筐”的新叶小心的摘下来,一茎一叶,象花朵一样开放,是含露的山野的馈赠与欢乐,采,这个词是属于春天的,轻盈、灵动,有纯粹的欢愉。韩育生这本《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也有纯粹和欢愉,这“采”是我们舌尖轻抚牙龈,推开牙床,然后轻快的念:cai,不是气势汹汹的“摘”,《诗经》历千百年的韵律,落实到每一个字上,每一次阅读都是回应,它的节律的鼓点敲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回音。   《诗经草木魂o采采卷耳》的好,是这回应里没有多少文字的企图,是春天的犁铧翻过泥土,是这犁铧在与膏腴的土地低声交谈。   阅读便是突然路过时听到这低语呢喃的惊奇与安心。因着这些交谈,《诗经》便由来有自。   这些年来,韩育生的文字挣脱自我后慢慢长成一片原野,越见丰茂,这些低语,交谈,于阅读是弦歌是击节,会心处,便微微一惊,有星光从天空洒下……  《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读后感(七):《采采卷耳》:植物是时光穿梭机的按钮  收到这本书时有小小的惊艳,素色淡雅,封皮有宣纸的质感,纤维纵横,摩挲上去似抚摸树叶的经络,和它要讲的诗经植物十分契合。里面的纸张也厚实粗朴,手绘的古代地图标志着当时诗的起源地。植物绘画、实物彩照和它的档案一一对照,对于爱植物的人来说,会是一册精美的植物图谱鉴。更何况还有美丽的文字做解读,直观地呈现每首诗的画面和情绪,浮想连翩间,也代入作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由此拓宽了诗的空间。  将书握在手里,一一翻看,赏画,品字,读古音、察心声,是很妥贴安心的感觉。电子书永远取代不了纸书,就是因为这份难以代替的质感吧。这样的书,很适合午后读,睡前读,闲闲来一篇,不长,但一篇是一颗话梅糖,衔在嘴里,余味良久。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里藏有座包容并蓄的博物馆,仅植物便有130多种。“130多种 植物,就如同中国人130多种情感和思考的变化载体,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联展现为鲜活、生动的独特演绎。这些草木,其实一直以来都在诱导和刺激着中国人的审美,教化着中国人的道德,给中国人探索大自然以内蕴的活力。”  《诗经草木魂》依托了“诗”与“草木”这两大不朽的主题,解读《诗经》中的130多种植物。而《采采卷耳》是《诗经草木魂》中的三卷之一,读来已是惊鸿一瞥,得见人类和大自然心灵相通,天人合一,表情达意,亘古不变。这也就是冉云飞先生说的,“植物自有一种光华,人类无法掌握它的内心,只好用自己的内心去阐释,这是一种诡秘的一厢情愿……”却恰巧暗合了天道。  人类的情感几乎都能在诗经里找到注脚,而注脚处总有我们熟悉的植物做背景或是点缀。这些植物是时光穿梭机的按钮,让我们瞬间穿越,发现时代虽在不断变化,但情感就如那植物一般,始终如一。  《诗经》第一首《周南·关雎》便是恋慕,少女和她手底下的金莲儿草,一起进入少年的辗转思念中;妻子思念离家的丈夫,那痛苦形影不离,如入骨髓,《周南·卷耳》里不盈顷筐的苍耳嫩苗便是见证;婚嫁的喜悦中,众人对新娘的祝福是《周南·桃夭》,象桃花般盛开的女子,祝她宜家宜室,早生贵子开枝散叶;《召南·采蘩》里夙夜在公、昼夜服役不得回家的悲凉画面里,是一把把用于祭祀的大籽蒿,摘也摘不完。  女子的恨嫁之心,在《召南·摽有梅》是那么直白,以梅子果实的成熟做喻,随着年龄渐长越来越迫切,最后到了君一开口就跟你走……《邺风·柏舟》的沉痛触手可及,家国兄弟罹难,心如刀绞,想立即施救,可身边非但无人支持,还被侮蔑,她只好驾着用侧柏制做的小舟,在河水中间漂流,以排解自己的情绪。那种迷茫又彷徨的心情,便是“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  此书中,尤其喜欢南穀小莲的画,素雅干净,给整本书定下主调。南穀小莲说:“我尽量寻找绘画的初衷,减少技法上的繁琐、构图上的繁杂。借用没骨画的技法,试图用极简的方式来表达‘彼黍离离’的黍米,‘彼采艾兮’的艾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卷耳,以及‘有女同车’的美丽舜华等等。”越是简单便越复杂,因为那大片的留白处,可以盛放更多的想象。《诗经》亦如是,简洁古奥的句子间,人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那首诗。  书摘---------------------------------------------------------------------------------------------  ●卷耳(今名:苍耳)  植物档案:卷耳,今名苍耳,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嫩苗可食。  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思念隐匿其中的浓墨重彩里,青草茫茫的山路边,一个忧伤满怀的女子,她采摘苍耳的嫩叶时,尚未成熟的苍耳子划过她的手指。苍耳的风影如弓,思念的心神如箭。它们指向大自然瞬息的起伏,又指向人心上被压抑的呼吸。  ●苤莒(今名:车前草)  植物档案:苤莒,车前草,车前科,车前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须根。叶基生,卵形至阔卵形。常见的还有大车前、平车前等。  周南·苤莒  采采芣莒,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车前草的女子们,一边劳作,一边歌唱。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郑一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译而自得其妙焉。”  ●黍(今名:糜子)  植物档案:黍,禾本科,黍属,糜子,一年生草本。高可达一米,节上密生髭毛,颖果球形。去壳后黄色,有糯质和非糯质之分,糯质的多用来酿酒,做年糕、枣糕,硬质的碾成米,叫作黄米。黍在《诗经》产生的时代至唐宋,都是北方人的主食。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离》是中国文学肖像画里最惊人的铸造,一个悲号的形象,如此黯然,又是如此和天地同声,仿佛可以做成世间悲痛者的代表。他的心有不安,任谁都能体会到。他不为已哀,但心为国愁。那一刻天地已然改变,他的悲声里不会再有任何让往昔荣光重现的可能。但曾熔炼过自己灵魂的自尊,还有自己一生舍命而求的人生价值,随眼前草木的席卷和垂落,一下子垮塌下来,砸得他心上熔岩迸溅,直痛到骨髓神经上冒出烟气来。……  《诗经草木魂·采采卷耳》读后感(八):诗情永未央  木心在《九月初九》篇开首写到:中国的人与中国的自然,从《诗经》起,历楚汉辞赋唐诗宋词,连綰表现着平等参透的关系,乐其乐亦宣泄于自然,忧其忧亦投诉于自然。   《诗经》于己,小时教科书中所学如“桃之夭夭”,“硕鼠 硕鼠”“关关雎鸠”几篇,更多接受的是诗教意义。从一个植物动物采用赋比兴手法表达人之情感和政见,而忽视了诗经的文学意义。及至几年前,读汪曾祺先生的“采薇”篇,才重新开始认真细读《诗经》,而日常所见的,比如抽茎草是芣苡,小时记得是治疗猪拉肚子的;谷风中的菲就是萝卜;“汝坟”中的条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柚子;“桑中”葑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在食用的大头菜等等,似乎倏忽一下把《诗经》动植物激活了,穿越到当下,每每遇之,不由诗意盎然。也开始脱离诗教的正统学说,明白木心先生所言之精微。   布衣寄来伊好友韩育生新作《采采卷耳——诗经草木魂》,我对韩不熟悉,但我相信布衣,她说好书我就觉得应该是好书了。   如今,新书繁杂,大多一眼疲劳。《釆釆卷耳》,一本好书,如沐春风,适意至极,忍不住向布衣夸谢。封面唯美,插图益彰,装帧排列无不心仪。甚至想,若自己哪天出版散文集,最好也能有如此美好的模样,可谓低调的奢华。南觳小莲的插画抓住了花草之魂,他用没骨画的技法,用极简的笔墨传神地表达了花木之舜华,气象颇似我非常喜欢的清代画家恽寿平,清逸,简约,赏心悦目,配以桃花纸两层包装封面,而内层画了夭夭桃枝,若隐若现,如隔云端,朦胧其美。   春节前后,身染流感,历经一月有余始痊愈。而这期间,《采采卷耳》是治愈系灵丹,化解心中烦闷。韩育生解读的诗经之美,草木之盛,人物对白之微妙,忧伤有时,喜悦有时,竟然不晓得自己书评从哪儿入手。但我以为这是我今年春节遇到的“如花美眷”。让我不由对身边花草树木重新用《诗经》的描述去打量,沿着时光的长河往深处退,往深处退,退回到“思无邪”的纯真年代,物我两悦,诗意重生。于是,一本书由它的气韵悄然生出了丹药的妙处。   韩先生学识广博,在所写每篇文字中,以《诗经》坦诚之道,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兼具哲学的辩证思考。旁证博引,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功夫十足。   韩先生的解读总会先把诗中影响之深的点和面揭示出来。比如“关雎”篇,他一方面阐述此篇承载的完美爱情,一方面点睛出此篇一个中心“改”。借用孔子所言,“关雎”之好,在于主人公不断改变,修正自己,从相恋相知到相守,最终如愿以偿,有情人终成眷属。他话锋一转,说“关雎”还是一幅精妙美致的小画,它的空阔包纳着后世山水画册无尽的留白,它的斑斓将水流的意境从缓急自如的流淌,包容进天地莫测变化的裂纹里。然后递进说:中国的文明就是从这样的平衡世界里诞生出来的。   “桃夭”篇,不断强调一个“宜”字,从道德经的“道”对应阐述万物合乎道随变化而繁衍生机的宜。文末他说“桃夭”那么鲜明响亮的内涵和音韵,其中的光彩和自由不像是单纯为诗而作。写下“桃夭”的,一定是个博识格物的大诗人。千年的美与知就像缓缓流淌的河流,浇灌进一路上流经的无数枯燥困惑的心田里。   “芣苡”篇,采采中,忙忙碌碌的景象,勤劳不只是土地认同的一种天性,更是发自天性的一种美德。引用扬之水先生所言:“芣苡”若配了乐,调子一定匀净、 舒展、 清晰、 明亮。这种感觉,就好像中国人在天地之间采摘着自己的灵魂。   对于作者最后一句话,心有戚戚。恍若少年时每家每户会饲养小白兔,给贫穷的生活添补家用,在阳光下,在田野中三两小友一起挖野草,劳动是多么快乐单纯的回忆,也是心底明亮纯洁的一段最美丽的诗篇。   韩先生有时也会突然孩子气地来一段独白似的抒情,尤以“汝坟”为最。面对诗经中描述的既见君子后两情相悦的圆满,他突然一改其他篇章的节制和理性的文风,像沈从文在边城中对翠翠的情有独钟,执子之手,相伴永久,生活还能给我比这更大的幸福吗?我喜欢这样的时刻,忘记天地,忘记尘世,只有爱情,可以应对一切的时艰。当下一刻就是永恒。   若说“汝坟”是感性的抒情解读,那么“采蘩”就是一次历史事件的哲思。韩先生用慢镜头,把采蘩中涉及远古时代的中国晦暗政事,拉到了卡夫卡笔下的“城堡”中,他说采蘩就像是城堡边际上一个遥远的索引。想象卡夫卡未完成的“中国长城建造时”,是否自己坐在修建长城建筑工地的一块石头上,与一个萍水相逢的差役磕磕绊绊地交谈,古往今来,相互挤压质疑显示出来的人类的隐喻,都是多么相似,人对自己生存意义的困惑一直都是一个一旦进入就看不到归路的黑洞。   这篇也是我佩服韩先生的地方。没有桎梏在遥远中国辽阔疆域的一个物的抱怨,而是把触角伸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世界大同,人性相通。他总能爱护有加地把诗经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召见他内心温情敦厚的一面,用爱来凝视人世间的一切意外。   而韩先生对诗经的喜爱之情,有时感觉很可爱。比如“桑中”,诗教中此篇定义为邪淫,但他会像对待一个幼童犯错时的态度,安抚道:诗诞生的社会功能已经被时间无形中腐蚀崩塌,化为了草木的丛林原野。以一个剧中人的心情还原人性,别离,忧伤,相见时的情难自禁,把身心和生命互相交换给彼此的赤诚,完全脱离了我们以前学习时的淫秽说。让我阅读时对他增添了好感。人之良善,有时会爱屋及乌,哪怕只是对待一句诗歌,这样的解读有一种自由的洒脱。   记得去年我们组织过一期有关诗歌的读书主题,我朗诵的是《诗经》中的“芣苡”篇,“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朗读完后,我用方玉润的点评作为结束语: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此刻,仿佛跟着韩先生的文字和小莲的图画重温了一边《诗经》。万物有灵且美,《诗经》是中国人心灵之光的投射,是我们情愫底色的倒影。我以为不仅仅是让我们通过动植物比兴找到了乡愁的皈依,她的文采,遣词造句也是我们写作表达的源头,更是我们审美趋向的起点。胡适先生在《白话文学史》: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歌童舞妓。我以为这也是诗情永未央的原因。   “物与诗互见光彩时,诗的灵魂会找到自己大自然中的居所,而物,因为有人灵魂的附着,从而得以从瞬息的生死幻灭中通灵恒久起来。”诗经中的植物与那个时代的人,我觉得合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精神密码,唤醒人心和自然涌动不息。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两千五百年前北方民歌,用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的格调,告诉我们,不怨,相信,前行。这本《采采卷耳》写出了草木之魂。“谁莳的花服谁,那人卜居的丘壑有那人的风情。”韩先生的草木之魂,也一定是《诗经》各种繁华枝叶中,自然而温情的一片绿叶。   玉兰儿   
深度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枯月流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