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瓜长多高摘顶至8厘米就发黄了。怎么办?

有斑怎么办_百度知道
有斑怎么办
我才十五岁,以前都没有的,就这几年,就长鼻子上面,烦啊...
我才十五岁,以前都没有的,就这几年,就长鼻子上面,烦啊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提示该问答中所提及的号码未经验证,请注意甄别。
百度知道合伙人官方认证企业
专业物流设备上海销售中心,旗下产品有:电动叉车、堆高车、搬运车、平台车等。
脸上的斑,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可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希思“镭射祛斑术”主要以高度集中的镭射能量及色素选择性,使激光能量集中作用于色素颗粒,将其直接击碎,通过淋巴组织使黑色素全部排出体外,达到祛斑效果。
采纳数:79
获赞数:353
擅长:暂未定制
药物治疗:辅助用药可口服维生素C,1次0.2~0.4g,1日3次;或维生素E,1次50mg,1日3次,连续数月。中成药可选六味地黄丸,其滋阴补肾,蜜丸1次1丸,片剂1次8片,胶囊1次8粒,均1日2次,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冻治疗雀斑,也有较好疗效,但仅限于比较表浅的雀斑。
日常生活:应注意避光,防止日光直射面部,外出时应戴个遮阳帽或打旱伞,也可在暴露部位外涂防晒膏.
用半只番茄绞碎至糊状,再加两滴甘油,放入冰箱,每天敷脸上一次,坚持一段时间雀斑自然隐退~!!我试过了,效果不错~!!
要多吃含维C的果蔬定期到美容院做祛斑护理、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雀斑皮肤多居干性、选用乳剂或杏仁密等化妆品、滋润皮肤、夏季避光日晒。
自制面膜;
白茯苓研磨;用蜜调和每夜敷面。
黑丑研磨;用鸡蛋清调和夜间敷面、早是洗去、
外搽3%氢醌霜或双氧水,可以暂时有效,也可每日一次搽用3%的乳酸至退屑。还可由专业医师用60%左右三氯醋酸点涂进行化学剥脱,外售的雀斑霜有些也可用。除了上述的外用药物治疗外,还可使用短时间的液氮喷雾冷冻,中药外用制剂治疗。但上述治疗的效果往往不稳定。
还可以用以下办法适试试:
1.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达到祛斑的作用。
2.用干净的茄子皮敷脸,一段时间后,小斑点就不那么明显了。
3.每天喝一杯西红柿汁或常用西红柿,对防止祛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黑色素,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4.洗脸时,在水中加1-2汤匙的食醋,有减轻色素沉着的作用。
5.将鲜明萝卜辟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日上晚洗完脸后涂抹,待干后,洗净。此外,每日喝一杯胡萝卜,可美白肌肤。
6.将柠檬汁搅汁,加糖水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钙、磷、铁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美白肌肤,还能使黑色素沉淀,达到祛斑的作用。
木瓜和牛奶,用搅拌机打碎,敷在脸上,二十分钟左右洗掉。坚持一个星期,会有不错的效果!
不过我还想再补充一些:
天然食物轻松除雀斑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红润而光洁的面容,因为它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也使自己精神愉快,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有些人脸上却有许多褐色的雀斑,且这种现象女性比男性多。那么有何妙方去除呢?
在天然食品中,具有保养皮肤和消除雀斑功效的食物有许多种。现介绍几种经临床验证确有实效的食疗方法。
西红柿汁:
每日喝1杯西红柿汁或经常吃西红柿,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维生素C可抑制皮肤内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使皮肤白嫩,黑斑消退。
取大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精盐2克,生姜10克。将黄瓜洗净,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净,生姜洗净拍碎。锅内加水约1000毫升,置火上,下大米、生姜,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慢煮至米烂时下入黄瓜片,再煮至汤稠,入精盐调味即可。一日二次温服,可以润泽皮肤、祛斑、减肥。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黄瓜含有丰富的钾盐和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糖类、蛋白质以及芥、磷、铁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黄瓜粥,能消除雀斑、增白皮肤。
柠檬冰糖汁:
将柠檬搅汁,加冰糖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100克柠檬汁中含维生素C可高达50毫克。此外还含有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以白嫩皮肤,防止皮肤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而且还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黑木耳红枣汤:
取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将黑木耳洗净,红枣去核,加水适量,煮半个小时左右。每日早、晚餐后各一次。经常服食,可以驻颜祛斑、健美丰肌,并用于治疗面部黑斑、形瘦。本食谱中的黑木耳,《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可去面上黑斑。黑木耳可润肤,防止皮肤老化;大枣和中益气,健脾润肤,有助黑木耳祛除黑斑。
胡萝卜汁:
将新鲜胡萝卜研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日早晚洗完脸后,以鲜汁拍脸,待干后用涂有植物油的手轻拍面部。此外,每日喝1杯胡萝卜汁也有祛斑作用。因为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滑润、强健皮肤的作用,并可防治皮肤粗糙及雀斑。
另外,用冬瓜藤熬水用来擦脸、洗澡,可使皮肤滋润、消除雀斑。金盏花叶汁也有护肤除斑的功效。将金盏花叶捣烂,取汁擦涂脸部,既可消除雀斑,又能清爽和洁白皮肤。蒲公英花水也能用于除斑,取一把蒲公英,倒入一茶杯开水,冷却后过滤,然后以蒲公英花水早晚洗脸,可使面部清洁,少患皮炎。
我告诉你几种美白去斑面膜,你快试试吧!
1.把醋和盐用水溶解,比例是大概水:白醋:盐=9:3:1,用调好的混合液把毛巾润湿,擦在脸上,早晚各一次,(如果要多擦个一两次也没问题啦),效果不错哦,而且见效很快,皮肤会变白,痘痘也会不见了.
2.用草莓炸成汁,放上蛋清。每2~3天擦一次
3.用水和蜂蜜调配后加入珍珠粉,这样用几次以后,脸是又白又嫩!
4.最简单最便宜最方便但是十分十分十分有效的美白方法(亲身体验)将香蕉弄成糊状(一定是香蕉,不能用芭蕉代替),然后倒入全脂牛奶,再加入少量水。这些东西的比例大概是2:5:1然后往脸上抹,然后轻轻拍打脸部,最后什么都不要做。20分钟后洗掉...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白了一圈?
美白小秘方 美丽大收集
1、牛奶美白:准备一小杯鲜奶,(夏天的时候,也可以把鲜奶到放到冰箱里,敷上凉凉的,会更舒服)。用蒸气蒸脸,将化妆棉吸满鲜奶,敷在脸上十五分钟左右,取下,用清水将脸上的牛奶洗净。长期坚持,可以使肤色白净均匀。
2、准备三指宽二指长的面带斑点的芦荟叶去刺洗干净,然后是一块三厘米长的黄瓜、??鸡蛋清、2—3克珍珠粉、适量的面粉(用做调稀稠)。将芦荟、黄瓜放入榨汁机榨汁后倒入小碗,然后放入蛋清、珍珠粉、适量面粉调成糊,以不往下流淌为准。把脸洗干净,将调好的糊抹在脸上,干后洗净,拍上柔肤水、护肤品即可,每周1—2次。
3、蕃茄蜂蜜美白
这个美白配方可同时作脸及手部美白。特别是暗疮皮肤,能有效去油腻,防止感染,使皮肤白皙细致。
配方:蕃茄半个、蜂蜜适量。
用法:可将蕃茄搅拌成蕃茄汁后加入适量蜂蜜搅至糊状。均匀涂于脸或手部,待约15分钟洗去。建议每星期做1-2次
4、将青椒、大黄瓜、四分之一苦瓜、西洋芹、青苹果等打成美容蔬菜汁来喝,这样的蔬菜汁里头有足够的维他命 C,对于美白非常有效。
5、取新鲜鸡蛋一枚,洗净揩干,加入500毫升优质醋中浸泡一个月。当蛋壳溶解于醋液中之后,取一小汤匙溶液掺入一杯开水,搅拌后服用,每天一杯。长期服用醋蛋液,能使皮肤光滑细腻,扫除面部所有黑斑。
6. 蜂蜜蛋白膜;新鲜鸡蛋一枚,蜂蜜一小汤匙,将两者搅和均匀,临睡前用干净软刷子将此膜涂刷在面部,其间可进行按摩,刺激皮肤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待一段时间风干后,用清水洗净,每周两次为宜。这种面膜还可以用水释稀后搓手,冬季可防治皲裂。
7、中医美白:材料:白芷、甘草、核仁、当归、绿豆粉、檀香等分研末。
(1)洗脸:加适量的水,即可。
(2)敷脸:加蜂蜜,牛奶及1/4颗的蛋白,适量调敷于全脸(当然眼及嘴不可敷),待干后再清水洗净即可。一星期1~2次(不要太多次,皮肤会受不了),可用于青春痘、黑班、雀斑,同样也可缩小鼻旁的毛细孔,用过的人都觉的不错,皮肤变白嫩,又便宜。
8、材料:白芷6克;蛋黄1个;蜂蜜1大匙;小黄瓜汁1小匙;橄榄油3小匙。
做法:(1)先将白芷粉末,装在碗中,加入蛋黄搅均匀。(2)再加入蜂蜜和小黄瓜汁,调匀后涂抹于脸上,约二十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3)脸洗净后,用化妆棉沾取橄榄油,敷于脸上,约5分钟。(4)然后再以热毛巾覆盖在脸上,此时化妆棉不需拿掉。(5)等毛巾冷却后,再把毛巾和化妆棉取下,洗净脸部即可。
9、 蛋清面膜:将蛋清打入碗内(去蛋黄)搅拌至起白色泡沫后,加入新鲜柠檬6-8滴,搅匀直接涂在脸上,具有收敛皮肤、消炎抗皱的作用。
10、牛奶面膜:用鲜牛奶一汤匙,加4-5滴橄榄油,面粉适量,调匀后敷面。此面膜,具有收敛作用,长期使用可消除面部皮肤上的皱纹,增加皮肤活力和弹性,使皮肤清爽润滑,适用于中老年妇女或面部皱纹较多的孕产妇。
11、香蕉面膜:将香蕉去皮捣烂成糊状后敷面,15-20分钟后洗去,长期坚持可使脸部皮肤细嫩、清爽,特别适用于干性或敏感性皮肤的面部美容,效果良好。此方法可使皮肤清爽滑润,并可去除脸部痤疮及雀斑。这种方法适合任何一种皮肤,一周一次,可软化角质净白皮肤
12、银耳面膜:银耳、白芷、茯苓、玉竹各50克,共研末过筛,每晚取粉5克,配面粉3克用水调匀涂面,次日清晨洗去。银耳、白芷、玉竹均能滋养肌肤,茯苓能祛面斑,并引导诸药直入肌肤,但面部患有皮炎的人要慎用。
13、苹果面膜:将苹果去皮切块或捣泥,然后涂于脸部,如系干性过敏性皮肤,可加适量鲜牛奶或植物油,油性皮肤宜加些蛋清。15-20分钟后用热毛巾洗干净即可。隔天一次,一个疗程为20天,具有使皮肤细滑、滋润、白腻的作用,还可消除皮肤暗疮、雀斑、黑斑等症状。
14、橄榄油面膜:把橄榄油加热至37℃左右,再加入适量蜂蜜,然后把纱布块浸在油中取出覆盖在脸上,20分钟后取下,有防止皮肤衰老,润肤祛斑除皱之效,适用于皮肤特别干燥者。
15、柠檬面膜:将一个鲜柠檬榨汁后加一倍的水,再加入三大匙面粉调成面膏状随后敷在脸上,15-20分钟左右取下,或将一个鲜柠檬切片直接贴于面部15-20分钟左右取下,洗净脸部。每天一次,七天为一个疗程。此面膜具有收敛作用,可使皮肤清爽、润滑、细嫩,长期坚持能延缓皮肤衰老。
16、黄瓜面膜:取鲜黄瓜汁加入奶粉、蜂蜜适量,风油精数滴调匀后涂面,20-30分钟后洗净,或将黄瓜洗净切薄片直接贴于脸部,具有润肤、增白、除皱的作用。
17、白芷面膜:取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共研细末,加水和蜂蜜适量调奖敷面,20分钟后洗净,有祛皱、消斑、增白作用,适用于面部色素沉着或黄褐增斑患者。
18、蜂蜜番茄面膜:先将番茄压烂取汁,加入适量蜂蜜和少许面粉调成膏状,涂于面部保持20-30分钟,具有使皮肤滋润、白嫩、柔软的作用,长期使用还具有祛斑除皱和治疗皮肤痤疮等功能。
19、酸牛奶、蜂蜜、柠檬汁各100毫克,加5粒维生素E调匀,敷面并保留1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此法可促进皮表上的死细胞脱落,新细胞再生,从而达到健美皮肤的目的。
20、牛奶100毫升,草莓50克,捣烂如泥,调成糊状,涂擦面部,保留20分钟后洗去。此法可防止皮肤干燥、老化,使皮肤光滑、湿润、细腻。
21、鲜牛奶50毫升,加4~5滴橄榄油及适量面粉调匀敷面,20分钟后洗净。此法长期使用,可增加皮肤的活力弹性,使皮肤变得清爽润滑,细腻洁白。
22、酸牛奶、奶油各等份,混合调匀后敷面,保留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此法具有收敛作用,长期坚持可消除面部皮肤上的皱纹,适用于中老年妇女或面部皱纹较多的孕产妇
23、用牛奶,蛋青,还有柠檬汁,还有放点蜂蜜,还有珍珠粉,再加点VE搅拌均匀了以后,放面膜纸浸泡,泡几个小时以后敷在脸上,很配偶的脸啊,偶皮肤敏感,而且很干燥,蜂蜜牛奶都是滋润的,牛奶还美白,柠檬有VC,还有VE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面部色斑是指脸部和周围颜色不同的斑点。脸部色斑的形成原因很多,种类比较复杂。把新鲜的柠檬放进榨汁机中榨取汁液,把它放进容器当中,然后放入100毫升的清水稀释,并且放入适量的面粉,把他们充分的搅拌均匀,形成膏状。洁面后把混合好的柠檬面膜均匀的敷在脸上,等待1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之后用温水把脸上清洗干净,每个星期使用两到三次就可以了。柠檬中含有柠檬醋的成分,对于祛除斑点,比如雀斑等有着独到的功效,在配合蜜肌霜涂擦,脸上的斑,一个月左右就完全去掉了。
采纳数:57
获赞数:15
擅长:暂未定制
通过您说斑的位置所在处 初步确定是雀斑 不过不知道您的家人脸上是不是有呢 可能是遗传哦 也可能是血液的问题
猫九尾dJF7a
猫九尾dJF7a
采纳数:67
获赞数:119
擅长:暂未定制
使用美白祛斑霜,一个月斑就能减淡,美白的我推荐一款美白面膜,一周就能美白肤色均匀肤色,52元,还赠送10克的小样一支,楼主有任何护肤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跟我联系,我的OO号 130
007henryxz
007henryxz
采纳数:28
获赞数:129
擅长:暂未定制
长斑的原因:⒈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日晒。⒉家族遗传,多数是父母长辈中有长斑的。⒊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内分泌失调也是长斑的原因之一。⒋使用劣质化妆品,导致皮肤过敏导致。长斑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祛斑。日常生活重要注意:按时休息,规律饮食,多吃绿色蔬菜,尤其是含有维生素较多的,如青椒,芝麻等;最后,出门之前做好防晒工作,带遮阳伞等等,都能有效的预防斑的产生或加重,再结合密肌霜涂抹在斑点处,早晚一次,很快太阳穴上的斑就消失了。ㅤㅤㅤㅤㅤㅤ嫩菜豆荚250克,罐装菜豆440克,罐装白菜豆440克,罐装扁豆440克,油浸朝鲜蓟心280克,蘑菇150克,大葱75克,软圆莴苣(生菜)1棵,沙拉酱材料:,原味希腊酸乳酪225克,柠檬1/2个,第戎芥酱1—2茶匙,新鲜罗勒1大把,盐、黑胡椒各少许做法1.煮沸一锅水。嫩菜豆荚洗净,去蒂去筋,一切二,煮5—6分钟至软熟,用冷水冲洗沥干。2.菜豆、白菜豆和扁豆滤去水分,摊在茶巾上晾干。3.朝鲜蓟心放在厨用纸上沥干,一切4。蘑菇洗净切片。大葱摘清,洗净切片。4.制作沙拉酱:酸乳酪放在大碗中,挤入柠檬汁,加芥酱调味,搅拌均匀。5.留出几枝罗勒作点缀用,其余的撕碎加入沙拉酱中。用盐和胡椒调味。6.莴苣叶洗净沥干,排在上菜盘中。豆子、朝鲜蓟心、蘑菇、大葱等拌入芥末酸乳酪沙拉酱中,用匙舀到莴苣叶上。用留下的罗勒作点缀后上桌。
1条折叠回答
其他3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9f8d525a1a46fee78a57f2fd13f9feb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9f8d525a1a46fee78a57f2fd13f9feb_r.jpg&&&/figure&&br&&b&【7.20更新到33罗非鱼,未完待更。本回答目前共28277字,图片74张,请一定连接WIFI,欢迎阅读,提前感谢。本文已授权“海鲜指南”微信公众号首发连载。】&/b&&br&&br&题图里的水产品,我已经写完了虾、蟹和章鱼,现在你们终于要对鱼下手了是吗……&br&&br&好吧,这个坑,我跳。但需提前说明的是,许多鱼在各地的叫法是不同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青鱼,在大多数地区,我们所说的青鱼是四大家鱼中的鲤科淡水鱼,但在东北的某些地方,青鱼指得是鲱科的太平洋鲱鱼。此外,还有一些鱼的名称其实是一类鱼的统称,比如黄花鱼,在中国又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更有甚至如比目鱼,鲽形目9个科600多种鱼都被称为比目鱼。让我把它们统称的所有鱼都介绍一遍,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本文中,我仅会列举一些我们最常见,或最常吃的鱼,而如果我写的名字与你们当地的名字不同,也请见谅。&br&&br&题目中涵盖了我们日常所见的许多食用鱼,也有一些食用鱼未被提及,我也会大致补齐,为了方便区分,我把这些鱼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两大部分,但其实有一些鱼是既可以在海水也可以在淡水中生活的,由于个人精力的关系,我没有严谨的区分,希望大家可以理解。&br&&br&由于此文较长,图片很多,可能会占用很多流量,建议大家收藏下来,到菜场的时候现场查阅即可。&br&&br&那么,开始吧。&br&&br&&blockquote&&b&淡水鱼目录:&/b&&br&&br&&b&1.鲤鱼(&/b&鲤拐子&b&)&/b&&br&&b&2.鲫鱼(&/b&鲋鱼,土鲫,细头,寒鲋,喜头,草鱼板子等&b&)&/b&&br&&b&3.武昌鱼(&/b&团头鲂,缩项鳊,樊口鳊&b&)&/b&&br&&b&4.草鱼(&/b&鲩鱼,草青&b&)&/b&&br&&b&5.青鱼(&/b&黑鲩,螺蛳青,青混&b&)&/b&&br&&b&6.鲢鱼(&/b&白鲢,跳鲢,鲢子,银鲤&b&)&/b&&br&&b&7.鳙鱼(&/b&花鲢,黑鲢,胖头鱼,大头鲢&b&)&/b&&br&&b&8.黄颡鱼(&/b&黄辣丁,黄骨鱼,昂斯鱼,汪丫鱼,汪钉头等&b&)&/b&&br&&b&9.黑鱼(&/b&乌鳢,乌鱼,雷鱼,蛇头鱼,生鱼,文鱼,才鱼,义鱼,孝鱼等&b&)&/b&&br&&b&10.泥鳅(&/b&泥遛沟子,雨溜,胡溜等&b&)&/b&&br&&b&11.鳜鱼(&/b&桂鱼,鯚花鱼,桃花鱼&b&)&/b&&br&&b&12.鲈鱼(&/b&大口黑鲈,海鲈,松江鲈的统称&b&)&/b&&br&&b&13.黄鳝(&/b&田鳝,田鳗,长鱼,血鱼,罗鱼等&b&)&/b&&br&&b&14.河鲀(&/b&河豚,气鼓鱼,蜡头等&b&)&/b&&/blockquote&&br&&blockquote&&b&海水鱼目录:&br&&br&15.鲅鱼(&/b&马鲛鱼,鰆仔,竹鲅,马加鱼,土拖,鲐鲅&b&)&br&16.大黄花(&/b&黄花鱼,大黄花,大鲜,黄瓜鱼&b&)&br&17.小黄花(&/b&黄花鱼,小黄花,小鲜,小黄瓜鱼,花鱼,厚鳞仔&b&)&br&18.比目鱼(&/b&鲽,鲆,舌鳎,鳎,鸦片鱼,牙鲆鱼,多宝鱼,鳎蟆,鼓眼鱼,舌头鱼等&b&)&/b&&br&&b&19.带鱼(&/b&刀鱼,魛鱼&b&)&br&&/b&&b&20.秋刀鱼&/b&&br&&b&21.长颌鲚(&/b&长江刀鱼,刀鱼,毛花鱼,梅鲚,野毛鱼,毛刀鱼,刀鲚&b&)&/b&&br&&b&22.凤&/b&&b&鲚&/b&&b&(&/b&凤尾鱼,烤子鱼&b&)&/b&&br&&b&23.鲱鱼(&/b&沙丁鱼,青鱼,青鳞仔等&b&)&br&24.鳕鱼(&/b&真鳕鱼,挪威鳕鱼,大头鱼,大头腥,明太鱼,银鳕鱼,法国银鳕鱼等)&br&&b&25.鳗鱼(&/b&鳗鲡,白鳝,海鳗等&b&)&br&26.马面鲀(&/b&短角单棘鲀,扒皮郎,扒皮鱼,皮匠鱼,橡皮鱼,马面鱼,羊鱼,猪鱼,鸡鱼,面包鱼,白打仔,一角剥&b&)&br&27.鮟鱇(&/b&蛤蟆鱼,琵琶鱼,结巴鱼,鬼头鱼,海蛤蟆&b&)&br&28.银鱼(&/b&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b&)&br&29.石斑鱼(&/b&珍珠龙胆,青斑,老虎斑,七星斑,东星斑等&b&)&/b&&br&&b&30.三文鱼&br&&/b&&b&31.鲷(&/b&加吉鱼,红佳吉,嘉鱲鱼、正鲷、加腊、加蚋&b&)&br&32.金枪鱼(&/b&吞拿鱼,鲔鱼&b&)&/b&&/blockquote&&br&&blockquote&&b&一些补充:&br&&/b&&br&&br&&br&&b&33.罗非鱼(&/b&吴郭鱼,非洲鲫鱼,越南鱼,南洋鲫鱼,非洲鱼,金凤鱼&b&)&/b&&/blockquot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cf24843b43aaf953fb2c135cf6af0d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cf24843b43aaf953fb2c135cf6af0d0_r.jpg&&&/figure&&blockquote&&b&1.鲤鱼(鲤科-鲤属-鲤鱼)&/b&&br&学名:&i&Cyprinus carpio&/i&&br&俗称:鲤拐子&/blockquote&&br&鲤鱼几乎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淡水鱼品种,这种鱼个个大肉多、食用和饲养历史久远,更被东方文化所浸染,象征着许多美好的寓意,这鲤魚的“鲤”字,不正好是“利”的谐音吗,而“鱼”字,则象征着“余”,所以什么“年年有余” ,什么“家家的利”,说的都是鲤魚,而鲤魚跳龙门,则寄托了劳动人民期盼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憧憬,甚至在日本,在男孩节这一天,男孩子的父母也会在家门外高高挂起鲤鱼旗,期望孩子可以茁壮成长,孔武有力。&br&&br&作为一种很早之前就被中国人驯化的优质家养鱼,鲤鱼却意外地没有进入“四大家鱼”之列,具体原因为何已不可考,有人说,这与唐朝统治者的姓氏忌讳有关。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鲤鱼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地位,我们环顾神州大地,各地都有关于鲤鱼的名菜,尤其以鲁菜中的糖醋鲤鱼最为出名。&br&&br&虽然很久之前罗马人就曾驯化过鲤鱼,但出了东亚饮食文化圈,鲤鱼并不是很受待见。鲤鱼在觅食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反动水底泥沙,不仅会把水体弄得很浑浊,它的肉也有土腥味且多刺,西方人认为它特别脏,除了犹太人和个别东欧国家的人吃它之外,大部分西方人是不吃的。在最近100年来,一些欧美国家引进鲤鱼来克制河流中的水藻,哪成想它们的繁殖效率惊人,生长周期很短,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又特别强,很快就成为了一种入侵生物,在美国的许多河流湖泊,鲤鱼(和其他一些鲤科鱼类)已经成为一害,当地人驾船从河面驶过的时候,受惊的鲤鱼纷纷跃出水面,场面蔚为壮观,甚至有几名美国水手被跃起的鲤鱼击中受伤。为了防范鲤鱼,美国人不得不在芝加哥设置了一道电网,这才保护了五大湖免遭鲤鱼入侵。&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cfe3dffdf1e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cfe3dffdf1e0_r.jpg&&&/figure&&br&鲤鱼的外观比较没有特色,它呈现侧扁肥厚的纺锤状,嘴巴上有两个小肉胡子,体色一般是灰青或青黄色的,但有时候会发生变异,出现红色、甚至花斑色的鲤鱼,在西晋时期,我国就有了这种彩色鲤鱼的记载,而到了17世纪,日本人开始有选择的培育这种彩色鲤鱼,最终发展成了今天名声赫赫的锦鲤。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熟知的金鱼并不是由鲤鱼培育而来的,而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鲫鱼。&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糖醋鲤鱼&/b&&br&&/li&&li&掏干净鲤鱼肚里,刮掉黑膜&br&&/li&&li&一刀在鱼身两侧每个2指宽斜切一刀&br&&/li&&li&以生抽、盐和胡椒粉腌制一会儿入味&br&&/li&&li&挂淀粉糊&br&&/li&&li&手提鱼尾,用勺慢慢浇淋热油,待淀粉糊固化后,慢慢把整条鱼放入油锅&br&&/li&&li&炸至金黄捞出待用&br&&/li&&li&重新起锅,少许油加葱花姜丝蒜末爆香&br&&/li&&li&加入番茄酱、糖、醋、生抽、料酒,炒至粘稠&br&&/li&&li&把糖醋汁浇到鲤鱼身上,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1cc7e796d2d2a7f14dfd1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1cc7e796d2d2a7f14dfd14_r.jpg&&&/figure&&blockquote&&b&2.鲫鱼(鲤科-鲫属-鲫鱼)&br&&/b&学名:&i&Carassius auratus&/i&&br&俗称:鲋鱼,土鲫,细头,寒鲋,喜头,草鱼板子,朝鱼壳子&/blockquote&&br&乍看起来,鲫鱼和鲤鱼其实很像,但相比于能长到一米多长的鲤鱼来说,鲫鱼体型小了很多,十几二十公分是比较正常的大小。除此之外,鲫鱼的身体也更为扁平,在山东部分地区,人们把鲫鱼叫做草鱼板子,就是因为它扁平的像个板子一样。而鲫鱼与鲤鱼最大的区别是鲫鱼的嘴巴上没有肉胡子。有了这三条标准,基本就不会认错鲫鱼和鲤鱼了。&br&&br&鲫鱼肉质很嫩,味道也不错,不过因为它个头不够大,所以也没有进入“四大家鱼”的行列,在中国,鲫鱼熬汤是一道传统的催奶食物,用来给产妇补养身体。&br&&br&鲫鱼除了好吃,还有观赏价值。在《山海经》上就有提到野生的金色或红色“文鱼”,其实就是鲫鱼的变异个体,由于颜色讨喜,被人们视若珍宝的捕捉回来饲养,到了唐宋时期,皇家也对这些小鱼产生了浓厚兴趣,设置了专门的水池,从全国各地搜集金鱼,到了明朝,培育出了双尾金鱼和鼓眼泡的金鱼,最终衍生出了五大类、300多个品种的金鱼谱系。&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红烧鲫鱼&/b&&br&&/li&&li&掏干净鲫鱼肚里&br&&/li&&li&鱼身两侧切一字刀&br&&/li&&li&鱼身两侧抹上蛋清液&br&&/li&&li&入油锅,两面煎至微黄,捞出待用&br&&/li&&li&重新起锅,少许油加葱花姜丝蒜末爆香,加番茄酱少许炒香&br&&/li&&li&放入鲫鱼,加少量清水,以不没过鱼身为佳&br&&/li&&li&加料酒,老抽,生抽,白糖&br&&/li&&li&汤汁半干,捞出鲫鱼装盘&br&&/li&&li&剩余汤汁加入少量淀粉液增稠&br&&/li&&li&汤汁浇在鱼身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4aad52a8d1f1ebcf0d6515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4aad52a8d1f1ebcf0d6515_r.jpg&&&/figure&&blockquote&&b&3.武昌鱼(鲤形目-鲤科-鲂属)&/b&&br&学名:&i&Megalobrama amblycephala&/i&&br&俗称:团头鲂,缩项鳊,樊口鳊&/blockquote&&br&“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太祖千古一句,把一种本已名声赫赫的地方名鱼推广到神州各地,更间接的导致它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种被驯化养殖的淡水鱼。&br&&br&其实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说法,但今天已经无法深究,陆凯在此句里说的到底是武昌的鱼,还是今天所说的团头鲂这种鱼。但在古武昌县(今天的鄂州),团头鲂早就是不可多得的珍馐,尤其以梁子湖与长江交汇处的樊口,更是因为水流激荡,鱼类善游,所产的团头鲂最为上品。不过,当时它并不叫团头鲂,而是被认为是一种鳊鱼——由于它的鱼头和“后背”并不连贯,好像缩着脖子一样,就被命名为缩项鳊——直到建国之后,中科院水生所对这种鱼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确认它和鳊鱼有根本的不同,遂命名为团头鲂。&br&&br&武昌鱼的美,全在于其肉质细嫩又有鲜甜味,作为鲤科的一员却没有恼人的小刺。当地人吃武昌鱼,最为讲究的就是本味,能不用的佐料,一概不用,免得掩盖了鱼肉本身的肥美。所以清蒸就是了烹饪武昌鱼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得到领袖加成之后,清蒸的做法就更为“程序正义”了。&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清蒸武昌鱼&/b&&br&&/li&&li&武昌鱼去掉肚里,两侧切一字刀,脊背上也切一刀方便入味&br&&/li&&li&鱼身抹料酒腌10分钟&br&&/li&&li&以筷子把武昌鱼架在盘子上,入蒸锅大火蒸&br&&/li&&li&一勺生抽,两勺蒸鱼豉油,一勺香醋,微量糖提鲜,少量高汤调成汁&br&&/li&&li&葱丝、青红椒、香菜切丝&br&&/li&&li&鱼眼爆出眼眶即为蒸熟&br&&/li&&li&葱丝青红椒香菜丝放在鱼身上,浇汁,淋热油,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a410fd4d83b4d21abb451b39ba02521_b.jpg& data-rawwidth=&717&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a410fd4d83b4d21abb451b39ba02521_r.jpg&&&/figure&&blockquote&&b&4.草鱼(鲤形目-鲤科-草鱼属)&/b&&br&学名:&i&Ctenopharyhgodon idella&/i&&br&俗称:鲩鱼,草青&/blockquote&&br&鲤科简直是我华夏子民之友啊,除了上边哪几种鲤科鱼之外,更有大名鼎鼎的“四大家鱼”,这四大,说的不仅仅是养殖规模大,群众基础大,这个头,也是个顶个的大啊……&br&&br&比如这草鱼,最大的有1米5那么长,百八十斤重,这货吃啥能长这么大呢?其实这草鱼一心向善,除了很小的时候会吃点小昆虫之类的,绝大多数日子里完全是靠各种浮萍和水草果腹的,针对这个特点,从晚唐开始,就人为的利用草鱼为稻田除草了,在刘恂的《岭表录异》里,就记载了农户在开荒稻田的过程中,先漫灌一片生地,然后投放草鱼,两三年之后,鱼已经长大可以捕获,水田里的杂草也被吃的干干净净,就可以插秧种水稻了。&br&&br&草鱼比较容易和青鱼混淆,这两者都是长的细长滚圆,像一枚鱼雷,但是草鱼颜色是浅色甚至发黄,青鱼是青黑色,草鱼的鳞片是明显的网格状,青鱼的则比较凌乱,草鱼的头相对浑圆一些,青鱼的则像一个锥子一样尖尖的。&br&&br&和鲤鱼一样,原产于东亚、东北亚的草鱼,今天也在美国大行其道,并和其他几种鲤科鱼一样,被美国人统称为“亚洲鲤鱼”,当初美国人引进草鱼,主要是为了控制河流中的水藻和水草,没想到这家伙生存力这么强,美国人又不喜欢齿多刺且土腥重的淡水鱼,导致草鱼今天在美国泛滥成灾。&br&&br&实事求是的说,草鱼之所有有今天的地位,完全是因为产量大,真要论肉质口感的话,算不上特别优秀。但是在广东中山培育出了一种特殊的草鱼,叫做脆肉鲩,由于水质特殊,已经饲养过程中主要投喂东北大蚕豆,这种草鱼的肉质格外的清脆,当然了,特殊的口感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草鱼的土腥味尤其重,无法忍受土腥味的筒子们还是谨慎尝试。&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食谱:侉炖草鱼&/b&&/li&&li&草鱼去鳞去肚,去头去骨,切成大块&br&&/li&&li&热锅凉油,鱼块慢慢炸到金黄,捞出&br&&/li&&li&重新起锅,放入五花肉炒出油&br&&/li&&li&加葱姜蒜片,桂皮大料,翻炒出香&br&&/li&&li&加生抽, 老抽,醋, 再加入啤酒,大火煮开&br&&/li&&li& 加入盐, 胡椒,少量糖,放进鱼块&br&&/li&&li&中火煮10分钟收汁,盛盘&br&&/li&&li&起锅,小火油炒花椒&br&&/li&&li&热油浇到鱼块上,即可&/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73c3a05b0abdd323cd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73c3a05b0abdd323cd9_r.jpg&&&/figure&&blockquote&&b&5.青鱼(鲤形目-鲤科-青鱼属)&/b&&br&学名:&i&Mylopharyngodon piceus&/i&&br&俗称:黑鲩,螺蛳青,青混&/blockquote&&br&又是四大家鱼的一员,青鱼比草鱼个头更大,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条足足有1.8米长,坊间还传言有超过200斤的野生大青鱼的存在。&br&&br&和食草的草鱼不同,青鱼的主要以螺蛳、河蚌、小虾和水生昆虫为主,美国人当年引进这种原产于中国南方水系的淡水鱼,也是为了控制北美河流湖泊中泛滥的蜗牛,但没想到弄巧成拙,送走了蜗牛这个小鬼,迎来了青鱼这个阎王,青鱼生长速度快,即便是野生状态虾,五六年的时间也可以长到一米多长,而且北美水系里又少天敌,连白头海雕这种猛禽,对成年的青鱼也是毫无办法,故而青鱼作为“亚洲鲤鱼”的一员,也在北美水系里大行其道,积压了北美本土大量食肉性鱼类的生存空间。&br&&br&如果你仔细扒开青鱼的嘴巴,可能会觉得奇怪:这货也没牙啊,怎么吃的螺蛳?其实青鱼的牙不在嘴唇后边,而是在咽部,也就是鱼鳃附近,而且这些牙齿不是尖尖的犬齿,而是和咱们的后槽牙一样的臼齿,专门用来碾碎螺壳、蚌壳,人工投喂活贝给青鱼,每隔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从池塘底捞出厚厚的一层螺壳琐屑。&br&&br&青鱼和草鱼的区分方法,上边一段已经说过了不再赘述,青鱼的价格比草鱼略贵,别吃亏。另外,在东北地区,青鱼指得是鲱鱼,还有鲭鱼(鲐),注意不要搞混了哦。&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红烧青鱼段&/b&&br&&/li&&li&青鱼去鳞,去肚里,切段&br&&/li&&li&油锅旺火,煎青鱼段&br&&/li&&li&加葱姜,酱油料酒,糖(提鲜),加一勺开水&br&&/li&&li&泡椒剁碎加入,小火炖&br&&/li&&li&汤汁收干,装盘,撒葱花香菜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738b5a642c5e7ef1c3710ba5effbf56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738b5a642c5e7ef1c3710ba5effbf56a_r.jpg&&&/figure&&blockquote&&b&6.鲢鱼(鲤形目-鲤科-鲢属)&/b&&br&学名:&i&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i&&br&俗称:白鲢,跳鲢,鲢子,银鲤&/blockquote&&br&鲢鱼是四大家鱼里体型非常大的一种,它和草鱼青鱼不同,整个体型呈现明显的纺锤形,个头也更大,一米多的鲢鱼非常多见,而且鲢鱼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眼睛比嘴巴还要低,拉丁名&i&Hypophthalmichthys&/i&就是“眼睛在嘴巴下边”的意思。&br&&br&鲢鱼是一种滤食性的淡水鱼,以各种浮萍和浮游植物、藻类为生,咱们国内许多湖泊、水库里都人工投放了鲢鱼苗改善水质。鲢鱼也是钓鱼爱好者非常喜欢的一种鱼,它很容易咬钩,贪吃到傻的程度,用爆炸钩钓法,一天能钓上百斤……但是钓鲢鱼需要用刺激性味道很大的诱饵,饵料里一般需要掺上韭菜水啊,臭豆腐水啊,大蒜水之类的,所以很多湖是禁止钓鲢鱼的,一是怕诱饵污染水质,二是怕鲢鱼被钓光了,没有鱼来控制水藻。&br&&br&美国人也是看中了鲢鱼改善水质这个优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进了许多鲢鱼,现在也泛滥成灾了,泛滥到什么程度呢?请看下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515dafafed0_b.jpg& data-rawwidth=&289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515dafafed0_r.jpg&&&/figure&&br&这是美国一条河流里的鲢鱼,有船开过的时候,鲢鱼受到惊吓纷纷跳出水面(鲢鱼特别喜欢跳,有的能跳2-3米高)。在美国出现了一项新的运动,就是拿着弓弩在船上射击跳出水面的鲢鱼,前几年有个萌妹子正准备射击呢,一条大鲢鱼正巧跳出水面扇在她脸上,好像把下巴都扇脱臼了。&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豆豉清蒸鱼&/b&&br&&/li&&li&鲢鱼去鳞去肚去骨,鱼肉切片&br&&/li&&li&鱼片加盐、料酒和胡椒腌10分钟&br&&/li&&li&葱姜切丝,大蒜切片&br&&/li&&li&大蒜片铺在盘子底,鱼肉放在蒜片上,上边盖葱姜丝,倒一点蒸鱼豉油&br&&/li&&li&上锅蒸7分钟取出待用&br&&/li&&li&开锅烧热油,热油浇在鱼片上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cdc91c4cb533b0dd9a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8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cdc91c4cb533b0dd9ab_r.jpg&&&/figure&&blockquote&&b&7.鳙鱼(鲤形目-鲤科-鲢属)&/b&&br&学名:&i&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i&&br&俗称:花鲢,黑鲢,胖头鱼,大头鲢&/blockquote&&br&四大家鱼的最后一位,原产于中国东南方,但自唐宋开始广泛养殖,现在基本全国各大水域都有,最北到了吉林查干湖。&br&&br&和鲢鱼是自家兄弟,长得非常像,外观的区别在于头更大,身上有黑灰色的花斑,故而又得名黑鲢,花鲢。李时珍对区分鲢鱼和鳙鱼颇有心得,《本草纲目》里记载“或以鲢、鳙为一物误矣,首之大小,色之黑白,大不相佯”。&br&&br&更有趣的是,李时珍对于这两种鱼的吃法,也有了描述——“味亚于鲢,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这鳙鱼好吃,全在鱼头,大个的鳙鱼鱼头能占到身体的1/3,而鱼头的脂肪含量,更是占到了整条鱼的4成,其次,在鱼皮鱼脑里,还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吃起来格外的肥美。&br&&br&话说晚清文人黄宗宪因为文字狱而出逃南方,走到湖南的时候,在一户农夫家里吃到了鳙鱼鱼头,甚为喜欢,尔后经过多次改良,最终发展出了我们今天吃的剁椒鱼头。当然,除了这种经典吃法,鳙鱼的烹调在各地又有不同的演化,在吉林前郭尔罗斯的查干湖,每年冬捕都会收获大量鳙鱼,豪爽的东北人更喜欢大锅炖鱼或灶台鱼这种吃法。&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剁椒鱼头&/b&&br&&/li&&li&鳙鱼头洗净,切开但不切断&br&&/li&&li&葱丝,姜片铺在盘底,鱼头展开,铺在其上,均匀撒盐腌制10分钟&br&&/li&&li&葱姜蒜红椒切碎,热锅凉油炒香&br&&/li&&li&鱼头撒料酒生抽醋和蒸鱼豉油,葱姜蒜红椒炒香后覆盖其上&br&&/li&&li&蒸20分钟即可&/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8df8fefa986eaf89cb5319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8df8fefa986eaf89cb53197_r.jpg&&&/figure&&blockquote&&b&8.黄颡鱼(鲇形目-鮠科-疯鲿属)&/b&&br&学名:&i&Peobagrus fulvidraco&/i&为代表的疯鲿属多种鱼类的统称&br&俗称:黄辣丁,黄骨鱼,昂斯鱼,汪丫鱼,汪钉头等&/blockquote&&br&可能是别名最多的鱼了……在全国各地有黄辣丁,黄骨鱼,昂斯鱼,汪丫鱼,汪钉头,咯鱼,响鱼,昂牛,昂刺,昂嗤,弯丝,黄蜡丁,嘎牙子,黄牙头,江颡,郎丝,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等诸多称号。&br&&br&细看黄颡鱼的这些别名,其实主要来源自它的几个特征。其一,是黄颡鱼身体有明显的黄色斑纹,黄蜡丁、黄牙头、黄骨鱼这几个别名里的“黄”字,显然就针对的它的颜色;其二,黄颡鱼的背鳍和腹鳍上有三根尖尖的硬刺,汪钉头、角角鱼、昂刺里的钉、角、刺字说的就是这个;其三,黄颡鱼在水中游的的时候,会时不时发出“轧轧”的声音,而如果你把它拎起来(很危险,不建议模仿),它又会发出“呲呲”的声音,昂斯鱼、咯鱼、昂嗤以及嘎牙子里的斯、咯、嗤、噶则是在形容它的“叫声”。&br&&br&这些别名,基本也就把黄颡鱼的几大特征描述全了,它身体发黄,鳍上带刺,还会“叫”,除此之外,黄颡鱼最大的特征就是那密集的胡须了,黄颡鱼共有4对8根胡子,作为一种昼伏夜出的底栖肉食性鱼类,这些触须可以方便它们在漆黑的夜里探知水中的情况。&br&&br&和其他的鲇形目动物类似的,黄颡鱼几近无鳞,但和其他鲇形目动物不同的是,它没有类似于鲶鱼那样浓重的土腥味,反而肉质细嫩,清香可人,这都让它成为了一种非常适合食用的鱼。知名老饕汪曾祺曾这样描述——“昂嗤鱼不加醋,汤白如牛奶,是所谓奶汤。昂嗤鱼极细嫩,鳃边的两块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称至味”——这么小的鱼,居然有大拇指大小的鳃边肉,也确实难得至极。最为珍贵的是,黄颡鱼不仅美味,还没有鲤鱼那样恼人的肌间刺,更省去了许多吐刺的烦扰,不过,也正是因为缺少肌间刺,黄颡鱼在烹饪的时候,鱼肉很容易脱落,故而切忌频繁翻动,有古人针对这个特性,开发了逼格极高的“?饭”,做法是把黄颡鱼钉在木头锅盖上,锅里放上大米,大火做米饭,待米饭熟了,鱼肉也早就从鱼骨上脱落,掉到饭里……古人的逼格,真是可望而不可及(据说长江刀鱼也有这种做法)。&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黄颡豆腐汤&/b&&br&&/li&&li&黄颡鱼去掉肚里,剪掉硬刺&br&&/li&&li&起油锅,爆炒葱姜蒜出香&br&&/li&&li&黄颡鱼微煎,切忌翻动&br&&/li&&li&加料酒,老抽,少许盐&br&&/li&&li&加开水,下豆腐块,再加入葱姜蒜,大火3分钟加小火10分钟&br&&/li&&li&关火,加胡椒粉,葱丝,出锅即可&/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dafa1f54ba402bcf2666d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dafa1f54ba402bcf2666d7_r.jpg&&&/figure&&blockquote&&b&9.黑鱼(鲈形目-鳢科-鳢属)&/b&&br&学名:&i&Channa argus&/i&&br&俗称:乌鳢,乌鱼,雷鱼,蛇头鱼,生鱼,文鱼,才鱼,义鱼,孝鱼等&/blockquote&&br&酸菜鱼大家都爱吃,啥,你不爱吃啊……那水煮鱼你吃不?红烧鱼块你吃不?滑鱼片你吃不?在这几道菜里,经常用到的就是黑鱼。&br&&br&黑鱼是一种原产于亚洲各淡水河流和湖泊中大型鱼类,它们往往可以长到一米左右,十几斤,而在俄罗斯发现的一条黑鱼,长到了惊人的1.5米长,14斤重,由于它个头大,肉多还紧实,最适合上述这几种豪放的烹饪方式。&br&&br&中国人爱吃黑鱼,也爱夸黑鱼,还给它冠以义鱼、孝鱼的美名,这是为啥呢?有传言说,黑鱼产卵之后,母鱼就会瞎掉无法觅食,它的后代们为了避免妈妈饿死,就争先恐后的钻到妈妈嘴里“献祭”自己喂饱妈妈。当然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不是真的,之所有会有这样的误会,并不是因为黑鱼“尊老”,反而是因为黑鱼“爱幼”。原来啊,黑鱼这种鱼对后代特别爱护,雌雄两条鱼在产卵之前,会在河床上挖掘一个碗状的大巢穴,产卵之后,两条鱼还会日夜守护,不管谁接近鱼卵或小鱼,亲鱼就会疯狂的发起反击,而这些小鱼也会紧紧地围绕在妈妈身边寻求保护,有人看到之后误以为小鱼要舍身取义才有了这个误会。&br&&br&黑鱼在中国名声这么好,可到了美国,简直就成了恶魔的化身,脑洞大开的美国人连拍了两部以黑鱼为主角的恐怖片,这又是为啥呢?原来,这黑鱼啊,简直就是淡水里的大白鲨!&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02d2e7c0fbba914b422ebed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02d2e7c0fbba914b422ebed_r.jpg&&&/figure&&blockquote&&b&黑鱼头骨,坚固、肌肉强健,牙齿尖锐,一看就是高效的捕食者&/b&&/blockquote&&br&那是在2002年,几个美利坚小伙在马里兰州克罗斯顿一个小湖里欢乐的钓鱼,钓了半条钓上来一条奇怪的鱼,小伙们拍了照留念,就把这条鱼放生了。过了几个月,其中一个小伙把照片传给了当地的水产部门,经过仔细辨认,官员们惊恐的发现,这鱼根本就不是美国本地品种,而是来自亚洲的黑鱼!然后政府马上组织到这个湖里实地勘察,一网撒下去,捞上来7条大黑鱼,上千条小黑鱼……美国大叔吓得花容失色,为了铲掉这个入侵品种,他们不惜对这个池塘实施了三光政策,把大量的除草剂撒到了湖里,浮起来一大片鱼,绝大多数都是黑鱼,其他鱼……都被吃光了……&br&&br&美国人心想,好险,得亏下手又快又狠。结果过了两年,在波托马克河里又发现了黑鱼,紧接着就是费城的一个公园池塘里、密歇根湖里……美国人不得不承认,这黑鱼生命力太强大了,它们不仅能适应各种水质,而且见啥吃啥,胃口还特别好,能直接吞下自己体长一半的活物,而且黑鱼的鳃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气囊,这让它们能在陆地存活长达3天时间,只要湿度适宜(比如下雨),黑鱼完全可以经过陆地爬行,从一个池塘爬到另一个池塘。而且前边我们说过了,黑鱼对后代保护的特别好,这又让它们的繁殖效率异常的高,而且小黑鱼仅仅需要长到2厘米,就可以捕猎其他鱼类了。这简直就是杀不死的小强,淡水中的战斗机啊!&br&&br&所以从2007年开始,美国人就通过立法直接禁止了一切关于黑鱼的进口和流通,并且要求美国钓鱼爱好者一旦钓上黑鱼,必须立即杀死,绝对不允许放生, 还必须马上向当地水产部门报告备案。美国人担心,如果黑鱼扩散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全美国的淡水渔业和河流生态恐怕就全毁了。&br&&br&黑鱼不仅正在威胁着大洋彼岸的美国,在黑鱼的故乡中国,一样经常有一条黑鱼杀光整个池塘的惨剧发生。一些所谓的信徒不计后果的就把菜市场买来的黑鱼放生到原本没有黑鱼生存的水域里,以期获得所谓的“福报”,我就这么说吧,那些被你们瞎放生的黑鱼满门抄斩的本地鱼类,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的。&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酸菜鱼&/b&&br&&/li&&li&黑鱼处理干净肚里,剁掉鱼头,沿鱼骨去掉鱼骨,切掉鱼皮&br&&/li&&li&鱼肉切片,加1勺盐,一勺胡椒粉,半个鸡蛋清,少量淀粉,用手反复抓,然后腌制20分钟&br&&/li&&li&酸菜掉段焯水,红椒切段,葱切段,姜切片,蒜拍碎&br&&/li&&li&起锅,大火爆炒葱姜蒜,加入鱼头、鱼骨、鱼皮翻炒1分钟&br&&/li&&li&加入酸菜,炒一分钟,加开水,中火煮20分钟&br&&/li&&li&把锅内东西捞出,铺在大盆底&br&&/li&&li&鱼片放入锅中煮至7分熟,然后捞出放在盆里&br&&/li&&li&重新起锅,小火开油,放入红椒、花椒炒至轻微冒青烟&br&&/li&&li&把热油淋在鱼片上,即可&/li&&/ul&&/blockquote&&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9cfa5bbc87107ffbfe30fd3a6fdeff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9cfa5bbc87107ffbfe30fd3a6fdefff_r.jpg&&&/figure&&blockquote&&b&10.泥鳅(鲤形目-鳅科-泥鳅属)&/b&&br&学名:&i&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i&为代表的泥鳅属统称&br&俗称:泥遛沟子,雨溜,胡溜等&/blockquote&&br&话说流浪单位楼下有个幼儿园,每天九点半小盆友们做课间操的时候,我就要被这么一首歌洗脑一次……&br&&br&&blockquote&&b&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br&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br&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br&&/b&&b&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b&&/blockquote&&br&好啊……小妹妹……来啊……来互相伤……不是,抓泥鳅去啊……&br&&br&泥鳅是一种极常见的小鱼,它身子细长像个棍,鳞片极小(但是还是能看得见的),身上滑溜溜又擅长扭动,抓起来可真的没那么简单呢,反正流浪小时候没少去泥沟抓泥鳅,统共也没抓住过几条……&br&&br&泥鳅是一种特别耐缺氧的鱼,即便是在阴雨天水中氧含量急剧下降的时候,泥鳅也能顺利存活,它们靠的是什么呢?其实是一种祖传的“吸气-放屁”大法,和大多数鱼不同的是,除了用鳃呼吸,泥鳅还可以用肠子呼吸,水里缺氧的时候,它们就成群结队来到水面,大口喘气,然后废气就“噗嗤”一声排出来,所以以前在农村,只要看到泥鳅在水面喘气了,那八成就是要下雨了。&br&&br&而除了&i&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i&真泥鳅这种泥鳅外,我们还经常见到&i&Pramisgurnus dabruanus——&/i&大鳞副泥鳅,以及这几年在国内市场出现的一种“台湾浮鳅”(就喜欢在水体的上层游动而不是趴在水底的泥巴里),从口感上说,这几种泥鳅差别不大,如果非要区别的话,那就是:台湾泥鳅个头大许多,真泥鳅的尾巴和身子相接处的上方有一个明显的黑色斑点,大鳞副泥鳅的鳞片比真泥鳅大一些。&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ada13c7954_b.jp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2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ada13c7954_r.jpg&&&/figure&&br&&blockquote&&b&真泥鳅尾巴上有一个明显的黑点&/b&&/blockquote&&br&泥鳅之所以被称为泥鳅,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杂食动物,有时会钻进水底浅泥里觅食,人们根据这个特性开发了一道著名菜品——泥鳅钻豆腐,又叫貂蝉豆腐,或者青龙戏云,就是让活泥鳅在热锅里烫的团团转,自己钻到冰爽的豆腐块里躲避,可实际上流浪从来没见过谁把这道菜做成了的,诸位要是知道哪能吃到地道的泥鳅钻豆腐记得私信我。&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泥鳅炖豆腐&/b&&br&&/li&&li&泥鳅去掉肚里,豆腐提前切块,盐水浸泡&br&&/li&&li&起锅,爆炒葱姜蒜和少许辣椒&br&&/li&&li&加入泥鳅翻炒,加老抽料酒,然后加开水,少许白糖,水开后煮10分钟&br&&/li&&li&加入豆腐炖5分钟&br&&/li&&li&加少许水淀粉勾芡&br&&/li&&li&汤汁稍浓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a197b6b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a197b6b3_r.jpg&&&/figure&&blockquote&&b&11.鳜鱼(鲈形目-太阳鱼科/鳜鱼科)&/b&&br&学名:&i&Siniperca&/i&鳜属及&i&Coreoperca&/i&少鳞鳜属多种鱼的统称&br&俗称:桂鱼,鯚花鱼,桃花鱼&/blockquote&&br&鳜鱼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食肉鱼,它们依靠身上的花纹隐藏在石头和水草之间,猎物靠近之后凭借极高的爆发性突然出击,动作之快肉眼甚至无法看清,鳜鱼的肌肉群有多强大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br&&br&鳜鱼的名字传来传去,演化成了桂鱼,但鳜鱼其实和桂花没啥关系,反而和桃花渊源很深,古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传世,这是因为桃花盛开的时节,正是鳜鱼尚未繁殖、最为肥美的时候,新鲜的鳜鱼完全没有淡水鱼的土腥味,反而和海鱼一样鲜甜,取桃花鳜鱼清蒸是最受文人青睐的吃法。花式吃法还有大名鼎鼎的松鼠桂鱼,其实乾隆最早吃到的应该是松鼠鲤鱼,鳜鱼属于松鼠鲤鱼的升级版本。流浪最喜欢的是鳜鱼的黑暗料理——徽州臭鳜鱼,相传是渔工为了长途运输,给鳜鱼身上涂抹粗盐,放在木桶里保鲜,这样保存的鳜鱼在食用的时候,有一种似臭非臭的异味,但真要入口之后,浓重的咸鲜在口腔崩裂,简直是欲罢不能啊。&br&&br&鳜鱼的样子非常独特,以咱们国内最常见的鳜鱼是翘嘴鳜为例子,它背鳍上有显著的硬刺,脂鳍很大,身上有明显的斑块花纹,从背鳍前端开始,以很大的坡度斜着下来,形成了一个尖尖的吻部。&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1c72db15fbbc6d6440365_b.jp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1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1c72db15fbbc6d6440365_r.jpg&&&/figure&&br&&blockquote&&ul&&li&&b&经典食谱:清蒸鳜鱼&/b&&br&&/li&&li&鳜鱼去鳞,去肚里,两面切一字刀,抹上盐和料酒&br&&/li&&li&盘子普姜片葱段,鳜鱼放在葱段上,蒸到鱼眼爆出&br&&/li&&li&葱丝,火腿丝铺在鳜鱼身上&br&&/li&&li&热锅烧油,浇在鱼身上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1aa5bea4ef6b7d706e72a2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1aa5bea4ef6b7d706e72a2_r.jpg&&&/figure&&blockquote&&b&12.鲈鱼(鲈形目及鮋形目松江鲈的统称)&/b&&br&俗称:大口黑鲈,海鲈,松江鲈&/blockquote&&br&流浪上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发现了三大美食,分别是:&br&&ul&&li&&b&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大森林的主人》里描写的——烤松鸡&/b&&br&&/li&&li&&b&朱自清《冬天》里描写的——清水煮豆腐沾酱油&/b&&br&&/li&&li&&b&范仲淹《江上渔者》里描写的——鲈鱼&/b&&br&&/li&&/ul&&br&对这三大美食,流浪念念不忘,后来流浪自己做了清水豆腐沾酱油,的确是美。而松鸡是个啥,直到今天流浪也没搞明白。至于这个鲈鱼嘛,在学了这首诗之后,流浪就去缠着亲爹要吃鲈鱼了,没过几天,亲爹就在家做了一条清蒸鲈鱼给我,尝了之后我觉得……也就这样啊,也算不上“但爱鲈鱼美”吧,什么“初见鲈鱼眼自明”就更谈不上了啊?难道是我段位不够,没有带着感情品味?&br&&br&但是仔细一琢磨,好像哪里不对,我就问亲爹:你这鱼哪买的啊?答:海鲜市场。咦?不是“江上往来人”吗?为什么会是一条海鱼?&br&&br&原来流浪吃的这鲈鱼啊,是海鲈鱼,在世界各处海域都有分布,也已经被普遍养殖,所以成了我们沿海城市经常吃到的鲈鱼。这种鱼无论是红烧、清蒸还是做鱼汤、烤鱼都很相宜,但是它和文人墨客心心念念的那种鲈鱼,根本不是一回事。&br&&br&那么在南方地区常吃的淡水鲈鱼,是不是范仲淹笔下的“鲈鱼美”呢?&br&&br&很遗憾,也不是,我们在南方和内陆地区常吃的淡水鲈鱼,其实是一种叫做大口黑鲈(&i&Micropterus salmoides)&/i&的引进品种,它的原产地是在美国和墨西哥地区,在范仲淹生活的10-11世纪,美洲大陆还没被旧世界发现呢,自然也不会引进美洲的大口黑鲈。当然这并不影响大口黑鲈今日的盛行,这种鱼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在两广、港澳台地区最受欢迎,此外,大口黑鲈捕食习性凶猛,对一切活饵都很感兴趣,最适合路亚钓鱼法,很多钓鱼爱好者都是通过钓大口黑鲈走上路亚钓这条路的。&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16ff61b019b13c8f72b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16ff61b019b13c8f72b9_r.jpg&&&/figure&&blockquote&&b&大口黑鲈&/b&&/blockquote&&br&可是,古人称颂的那种美味至极、位列江南四大名鱼之首、把长江刀鱼都给比下去的鲈鱼,到底是什么呢?果壳水产大神 @萨尔茨堡的鱼 经过“西风吹上四鳃鲈”这一句考证,结论是,让范仲淹他们念念不忘的,其实是松江鲈(&em&Trachidermus fasciatus&/em&),这是一种远小于海鲈和淡水鲈鱼的小淡水鱼,更有趣的是,它甚至都不是鲈形目鱼类,而是一种杜父鱼。因为滥捕滥捞、水质污染,这种鱼在野外已不常见了,不过最近貌似已经攻克了人工养殖的难关,但就目前来说,还是常人很难接触到的珍品。&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8adf41a5a873_b.jpg& data-rawwidth=&1772& data-rawheight=&11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8adf41a5a873_r.jpg&&&/figure&&blockquote&&b&这才是古人笔下的鲈鱼——松江鲈&/b&&/blockquote&&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香烤鲈鱼&/b&&br&&/li&&li&淡水鲈鱼去鳞去肚,两侧切X花刀&br&&/li&&li&蒜泥加料酒,糖盐胡椒拌匀,抹在鱼两侧&br&&/li&&li&锡纸包裹鱼身,腌制10分钟&br&&/li&&li&烤箱上下火230度,烤25分钟&br&&/li&&li&打开锡纸,鱼身撒葱花,淋蒸鱼豉油&br&&/li&&li&大火烧热油,浇在鱼上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92aa53a163a63ecde9e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292aa53a163a63ecde9ea_r.jpg&&&/figure&&blockquote&&b&13.黄鳝(合鳃目-合鳃鱼科-黄鳝属)&/b&&br&学名:&i&Monopterus albus&/i&&br&俗称:田鳝,田鳗,长鱼,血鱼,罗鱼等&/blockquote&&br&妹子们别怕!这不是蛇,真的是一条鱼!流浪和你们一样,见到蛇就腿肚子发软,但是这个——你看,它有鳃,而且不会一直吐信子,对不对?这才不是可怕的蛇呢,你看它多可爱!来,跟我一起摸一下(瑟瑟发抖)。&br&&br&讲真,一眼望过去,黄鳝真的和蛇太像了,尤其是它的鳍退化,而且不仔细看的话你根本看不到它的鳃,这是为啥呢?因为在黄鳝所在的合鳃目大家庭里,许多鱼的鳃并不像其他鱼一样分布在头部两侧,而是两个鳃已经合二为一,在头部底下形成了一个V字型的合鳃。这几个特点和鳗鱼有明显的不同,我们来总结一下:&br&&br&&ul&&li&&b&蛇:没有鳍,有明显的鳞片,没有鳃,不断地吐信子(舌头)&br&&/b&&/li&&li&&b&鳝:鳍基本看不见,鳞基本消失,有一个V型的鳃,不吐舌头&br&&/b&&/li&&li&&b&鳗:有明显的鳍(位于头部两侧),两片鳃(位于头部两侧),鳞基本消失,不吐舌头&/b&&br&&/li&&/ul&&br&黄鳝是东亚、东南亚地区非常著名的珍贵淡水鱼类,无论是红烧,还是做鳝丝面,都是让人回味不止,因为市场需求大,黄鳝目前也已经被普遍养殖。但由于价格不便宜,所以很多被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老百姓本能的会怀疑——养殖户在养殖黄鳝的时候,会不会做了什么手脚呢?&br&&br&有一个谣言传播甚广,甚至被脑部上了各种细节——人工养殖的黄鳝,都是用避孕药喂的,这样可以长得又大又肥!这个流言的理论基础是——用了避孕药,黄鳝就不会怀孕产卵消耗营养,而且雌性激素会影响它的内分泌,这都让它可以快速的长肉。&br&&br&但是这个谣言是非常可笑的,因为黄鳝有一个非常惊悚的特性,那就是——它拥有性逆转的能力,什么意思呢?黄鳝在刚出生到第一次生育之前,全部都是雌性,第一次生育之后,雌性生殖器官就开始退化,逐渐的变性为雄性,所以我们看到的野生鳗鱼,都是雌性小而雄性大的!所以有些妹子经常哀叹——妈呀,我空有一身撩妹的技巧,却偏偏自己就是个妹子!不要慌,下辈子投胎做一条黄鳝就可以完美破解此题。&br&&br&那么我们看得出来,要想让黄鳝变得更大,就要让它更早的变为雄性,可是你给它喂避孕药……避孕药里起作用的成分就是雌性激素,这尼玛它还能变性吗……再者,避孕药里的激素,是根据人体内的受体才能起作用的,喂给黄鳝,是一点作用也起不到的。&br&&br&最后,其实用避孕药喂黄鳝这样的流言,都可以被成本核算这一点直接打死。一个鱼塘里你要放多少避孕药才能达到你想要的那个浓度?这又是多少钱?有同学要说了,可以抓住黄鳝一条一条的单独喂药啊……你在逗我……人工不要钱啊……&br&&br&事实上,要想把人工饲养的黄鳝变得又大又肥,简单有效的方法多着呢。黄鳝有一种同类抑制的特点,就是只要一定水域内的黄鳝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它就不会繁殖了,你只要提高养殖密度,就完全可以达到增肥增重的目的,傻瓜才去一条一条的喂一点作用都没有的避孕药呢……&br&&br&千做万做,亏本不做,这句话千万记住了啊。&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蒜香鳝段&/b&&br&&/li&&li&鳝鱼很滑,让卖鱼师父帮忙宰杀,去骨&br&&/li&&li&鳝鱼切段&br&&/li&&li&起锅,炒蒜瓣姜片&br&&/li&&li&放入鳝鱼段,炒至发白&br&&/li&&li&加生抽,老抽,加清水没过鳝鱼煮10分钟&br&&/li&&li&加少许盐和少许糖,翻炒至汤汁收干&br&&/li&&li&加入少许蜂蜜,翻炒匀即可&/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b76e1ff2c76fcc65dc9fb_b.jp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b76e1ff2c76fcc65dc9fb_r.jpg&&&/figure&&blockquote&&b&14.河鲀(鲀形目-鲀科)&/b&&br&学名:Tetraodontidae鲀科统称&br&俗称:河豚,气鼓鱼,蜡头等&/blockquote&&br&有这样一种鱼,有人对它避之不及,有人对它趋之若鹜,恨它的人说它身藏剧毒一触必亡,爱它的人说它至鲜至美死也值得,这就是河鲀(常被误称为河豚)。&br&&br&河豚的血液和肝脏中有剧毒的河豚毒素,在东亚人民长期的试探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处理河鲀的方法,比如祛除内脏,鱼肉反复泡水浸出血液,虽然如此,烹饪不慎导致中毒甚至暴毙的悲剧还是时有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咱们国家一纸禁令把河鲀的交易给封杀了,当然,在许多地方还可以偷偷的吃到河鲀,这纸禁令也实际上名存实亡了。在日本和韩国,政府采取了引导的方式,通过专业的河鲀厨师准入机制管理河鲀消费,只有经过专业考试的厨师才有资格处理河鲀。&br&&br&河豚有毒,却不是鱼自己产生的,而是在常年的摄制过程中,不断地从水藻中富集而来的。在现代的河鲀养殖业中,由于严格控制水质避免产生水藻,又大量的投喂精细饲料,目前有几种养殖河鲀的毒性已经接近于0,再通过合理的烹饪方式做保险,吃河鲀的风险已经比古人小了很多,随着禁令的不断放开,在更多的饭店已经出现了河豚烹饪。除了河鲀刺身、河鲀羹之外,河豚的鱼皮也是口感独特的美味,公河鲀的精巢,更是“好吃到不像话”的绝品。&br&&br&想要吃河鲀,还是推荐大家到有资质的饭店吃人工养殖的低毒河鲀,十分不推荐自己在家烹饪,所以这一段的经典菜谱我就不推荐了。&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fcefd69c7b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fcefd69c7b7_r.jpg&&&/figure&&blockquote&&b&15.鲅鱼(鲈形目-鲭科-马鲛属)&/b&&br&学名:&i&Scomberomorus commerson&/i&&br&俗称:马鲛鱼,鰆仔,竹鲅,马加鱼,土拖,鲐鲅&/blockquote&&br&“鲅鱼跳,丈人笑”,在流浪的家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新鲅鱼上市的时节,女婿要买一条大鲅鱼送给老丈人以示孝敬。鲅鱼是什么鱼呢?其实就是南方所说的马鲛鱼,和它的亲戚——金枪鱼一样,鲅鱼也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它们的个头也可以长得很大,大的鲅鱼甚至能长到一米左右,比人的大腿都粗。&br&&br&在北方有些地区也会称之为鲐鲅,其实鲐鲅这个说法是有误导的——鲐鲅其实是鲅鱼和鲐鱼的统称。鲅鱼和鲐鱼在外形上也是很容易混淆,区分两者的关键是看体色,鲅鱼体色呈现一种略灰的生铁皮颜色,花纹也是深灰色的,鲐鱼的外表则总体发青,花纹成灰蓝色。需要格外指出的是,鲐鱼的肉质非常容易腐败,如果买到了鲐鱼,要趁着新鲜尽快烹饪,稍晚一点就很可能会食物中毒。&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7de01e9c9af217d412f8cdaf2fb5d1c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7de01e9c9af217d412f8cdaf2fb5d1c_r.jpg&&&/figure&&blockquote&&b&鱼头向左的两条就是很容易和鲅鱼混淆的——鲐鱼(鲭鱼)&/b&&/blockquote&&br&鲅鱼个头大,刺还特别少,肉质厚实有嚼劲,一直就是深受沿海人民喜爱的食用鱼。在流浪的家乡,不同大小的鲅鱼有不同的吃法,十几厘米长的小鲅鱼最为细嫩,可以直接油煎;二三十公分的中等鲅鱼就很难煎透了,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切段油炸或用茼蒿一起熬着吃;个头再大的鲅鱼,直接吃的话口感就很柴了,没关系,我们还有一种终极吃法,就是——鲅鱼饺子!&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鲅鱼饺子&/b&&br&&/li&&li&鲅鱼去肚去头,切掉皮和鱼骨&br&&/li&&li&把鱼肉、猪肉、葱姜一起剁成馅料&br&&/li&&li&馅料加少量水,加油、盐调味&br&&/li&&li&正常包饺子,下饺子……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0f00ccce5bc8aa1b80b8c_b.jpg& data-rawwidth=&965& data-rawheight=&7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0f00ccce5bc8aa1b80b8c_r.jpg&&&/figure&&blockquote&&b&16.大黄鱼(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b&&br&学名:&i&Pseudosciaena crocea&/i&&br&俗称:黄花鱼,大黄花,大鲜,黄瓜鱼&/blockquote&&br&大黄鱼是咱们中国沿海的四大海产之首(大黄鱼,小黄鱼,鱿鱼和带鱼),因为肉质嫩,体型大(成年普遍可达三四十公分,两斤多重,甚至还有四五斤重的大鱼),体表有吉祥的金黄色,自古以来就是广受好评的海鱼品种。&br&&br&大黄鱼在我国各海域都有分布,尤其是舟山渔场,更是形成了规模非常大的渔汛,可惜往事不堪追忆,到了80年代,大黄鱼资源快速枯竭,在最困难的2009年,全国野生大黄鱼的捕捞量为——160条,这是为什么呢?&br&&br&一方面,是大黄鱼的栖息环境遭到了破坏。作为一种洄游鱼类,大黄鱼冬季在深海中越冬,春末返回近海河口产卵繁殖,而随着我们国家走向工业化,沿海地区的水质污染也日益严重,对黄鱼种群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还算不上致命性的,真正对大黄鱼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是无序且不可持续的过度捕捞。&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06d2e0a7b39ceecfacdcf1d_b.jpg& data-rawwidth=&2077& data-rawheight=&1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7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06d2e0a7b39ceecfacdcf1d_r.jpg&&&/figure&&blockquote&&b&大黄鱼的鱼首石,中医认为它有“化石,通淋,消炎”的功效&/b&&/blockquote&&br&在舟山当地,年长的渔民还记得曾经有一种被称为“敲罟”的捕鱼方式,就是渔民把空心的竹筒、钢管插入水中,人在船上用锤子使劲敲击,惊吓甚至震晕大黄鱼。原来啊,这大黄鱼所在的“石首鱼科”,其得名是因为这些鱼的耳朵里有两块耳石,这耳石本来是起到平衡感应器之类的作用,但渔民使用“敲罟”方式发出的巨响,也会和黄鱼的耳石产生共振,距离太近的话,黄鱼甚至会被巨大的声响震晕、震死,昏厥的黄鱼随即被渔民所用的网眼很小的“断子绝孙网”一网打尽,许多被捕捞的黄鱼甚至还没到性成熟。如此竭泽而渔仅几十年,野生大黄鱼就被捕捞殆尽了。&br&&br&现在相关的沿海省份每年也都会投放许多大黄鱼育苗进行增值,取得的结果也是显著且喜人的,野生大黄鱼的捕捞数量,从2009年的160条,恢复到去年的2000吨,虽然距离曾经18万吨的辉煌相距甚远,但至少看到了希望。&br&&br&我们平常吃的大黄鱼,大都是人工养殖的,而野生大黄鱼因为数量稀少,早就被炒到了天价:在2011年,一条6.3斤的野生大黄鱼,被拍卖出了16.1万的天价,而只要3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鱼,基本也都要卖到一万一斤的价位。&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红烧大黄鱼&/b&&br&&/li&&li&大黄鱼去鳞去肚,两侧花刀,抹盐、料酒腌制半小时&br&&/li&&li&切葱花、姜丝、蒜片&br&&/li&&li&油煎大黄鱼至两面金黄&br&&/li&&li&热油炒香葱姜蒜,加豆豉、烤肉酱和辣椒红油翻炒&br&&/li&&li&下高汤,大火煮沸&br&&/li&&li&下大黄鱼,小火煮一小时&br&&/li&&li&大火收汤汁,放适量盐和蒸鱼豉油即可&/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f5c5bf18dbd1ebb146595_b.jp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f5c5bf18dbd1ebb146595_r.jpg&&&/figure&&blockquote&&b&17.小黄鱼(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br&&/b&学名:&i&Pseudosciaena polyactis&/i&&br&俗称:黄花鱼,小黄花,小鲜,小黄瓜鱼,花鱼,厚鳞仔&/blockquote&&br&大小黄鱼的区分的要点并不仅在于体型的大小(诚然,小黄鱼鲜有超过30公分者,但大黄鱼也有二三十公分的小鱼),更重要的是头部形状和嘴的形状。大黄鱼略微有一些地包天,也就是下嘴唇比上嘴唇长一点,而且大黄鱼嘴巴闭上之后,鱼头的前部是圆形的,小黄鱼则上下嘴唇基本等长,嘴合上之后头的前部略尖。此外,小黄鱼虽然体型小,但鳞片相较大黄鱼反而更大。&br&&br&小黄鱼的分布区域比大黄鱼更广泛,在渤海北部也有出产,尤其是黄海北部产量较多,和大黄鱼一样,小黄鱼的渔业资源也曾几近枯竭,不过随着休渔期政策的严格落实,现在野生小黄鱼种群已经停止萎缩缓慢恢复,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可以吃到真正的野生小黄鱼。&br&&br&由于口感非常类似,小黄鱼的烹调方式和大黄鱼没有质的不同,这个经典菜谱我就偷懒不写了。&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d1bb5d1be7e9597bea063c1a08a479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d1bb5d1be7e9597bea063c1a08a479b_r.jpg&&&/figure&&blockquote&&b&18.比目鱼(鲽形目)&/b&&br&学名:&i&Pleuronrctiformes&/i&鲽形目的统称&br&俗称:鲽,鲆,舌鳎,鳎,鸦片鱼,牙鲆鱼,多宝鱼,鳎蟆,鼓眼鱼,舌头鱼等&/blockquote&&br&比目鱼是鲽形目的600多种鱼的统称,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眼睛都长在身体的一侧。“比目”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尔雅》,在《尔雅.释地》里记载: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啥叫不比不行?为啥不行?其实这个“不行”,说的是不会行走游动的意思,古人认为,在东方的海里有一种鱼叫比目鱼,它们眼镜只长在身体一侧,所以必须要两条鱼肚皮躺着肚皮相比而行,才能正常的游动。&br&&br&事实又是如何呢?当然不像古人想象的这样,比目鱼自己完全可以游动,只不过它们是侧躺着“匍匐前进”的,比目鱼的身体颜色较浅的一次紧贴着海底,颜色较深的一侧则完美的模仿了海底的沙土颜色,比目鱼潜伏隐藏着等待猎物靠近,如果需要移动,就像上图这样躺着游动。&br&&br&为啥比目鱼长成这个熊样子呢?其实在比目鱼刚孵化出来的时候,它和正常的鱼一样,眼睛是对称的分布在身体两侧的,大概在30日龄左右,眼睛开始向一侧聚拢,小比目鱼也放弃了正常的游动方式,改为紧贴海底打伏击。这是一种高度适应生存环境的进化。&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b261cde35ec3dde7fde9f4a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b261cde35ec3dde7fde9f4a_r.jpg&&&/figure&&blockquote&&b&刚孵化的小比目鱼,和其他鱼一样,眼睛正常的分布在身体两侧&/b&&/blockquote&&br&根据比目鱼身体形状及眼睛分布位置的不同,600多种比目鱼可以大致分为4类:&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42f6f778b61d9bc6952a5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42f6f778b61d9bc6952a5_r.jpg&&&/figure&&blockquote&&b&有明显的尾巴,眼睛都在身体左侧的,统称为——鲆&/b&&/blockquot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eae126df6bf13d6f7ae9a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eae126df6bf13d6f7ae9ac_r.jpg&&&/figure&&blockquote&&b&有明显的尾巴,眼睛都在身体的右侧的——统称为鲽&/b&&/blockquot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a308a6ed13cdfee95aa0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a308a6ed13cdfee95aa0_r.jpg&&&/figure&&blockquote&&b&尾巴和身体融为一体,眼睛都在身体的左侧的——统称为舌鳎&/b&&/blockquot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dd8ab657ff36bc72a381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dd8ab657ff36bc72a381_r.jpg&&&/figure&&blockquote&&b&尾巴和身体融为一体,眼睛都在身体的右侧的——统称为鳎&/b&&/blockquote&&br&在国内市场,有几十种可供食用的比目鱼,而吃法也是多种多样,从刺身,油煎,油炸,到重口的红烧、剁椒,清单的清蒸,火爆的烧烤,比目鱼的吃法多种多样。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一种鲆就是我们常说的牙鲆鱼,又叫鸦片鱼,体型是有点长的,还有一种是多宝鱼,体型是菱形的,这二者是名贵的食用鱼,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良商贩用长得差不多的鲽冒充鲆,它们的价格差距挺大的,大家要注意看眼睛的位置。&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红烧鳎目&/b&&br&&/li&&li&鳎目鱼去内脏,撕掉两侧鱼皮,切段&br&&/li&&li&葱,姜,蒜,大料,花椒,生抽,老抽,料酒,糖调汁,按1:1加入等量清水&br&&/li&&li&鱼段拍生粉,如油锅煎到双面金黄&br&&/li&&li&倒入汤汁,继续加水至没过鱼段&/li&&li&加适量盐,汤汁收干后即可&/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0d1e482f18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d1e482f18_r.jpg&&&/figure&&blockquote&&b&19.带鱼(鲈形目-带鱼科)&/b&&br&学名:&i&Trichiuridae&/i&带鱼科内多种食用鱼统称&br&俗称:刀鱼,魛鱼&/blockquote&&br&带鱼几乎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海产品之一了,价格低廉、便于储运、肉多刺少、料理简单,这种种优势奠定了它在餐桌上的江湖地位,目前,中国人每年的带鱼捕捞量和消费量都占到了全球总量的九成,仅在浙江一省,就达到了全球产量的四成之多。&br&&br&我们中国的四大海产,前三种都出现过明显的资源枯竭:大黄鱼野生资源几乎绝灭,完全依赖养殖;小黄鱼在休渔禁渔制度的保护下艰难的恢复;鱿鱼形不成渔汛,才有了几万远洋捕鱿大军远赴秘鲁渔场钓鱿鱼,而带鱼是四大海产里唯一一种还可以形成渔汛的,尽管中国人消费热情如此高涨,带鱼的野生产量居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甚至还常有丰年出现。&br&&br&几年之前某网红闹过一个“带鱼养殖场”的梗,被许多网友嘲笑至今。网友们斥责这位网红:带鱼是深海鱼,在浅水区就会因为体内压力过大内脏爆炸,怎么可能人工养殖!那么,事实又是如何呢?&br&&br&其实要从技术上说,人工养殖带鱼并非完全不可能,带鱼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深水鱼,虽然它们经常待在二三百米深的水层里,但在产卵季节,以及夜间觅食的时候都可能会上浮到浅水区域,时常有海钓爱好者钓上活的带鱼,在日本下关水族馆里,甚至还养了几十条活带鱼,足以证明带鱼并非只能在深水生存的。但在当今野生带鱼捕捞量如此之高、价格如此之低廉的情况下,养殖带鱼是否有利可图,可能才是导致目前没有人工商业养殖带鱼的真正原因。&br&&br&我们转回来谈谈我们餐桌上的带鱼,经常登上我们餐桌的带鱼大概有三种,最常见的是白带鱼,还有短带鱼和南海带鱼,这三者肉眼基本上无法区分的,区别在于鱼头骨上的额骨,我们普通人还是不要尝试了。好在这三者的口感基本没啥区别。&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煎刀鱼&/b&&br&&/li&&li&刀鱼去肚,去头去尾,切成段,&br&&/li&&li&两面撒盐腌制30分钟&br&&/li&&li&刀鱼两面拍面粉&br&&/li&&li&平底锅油煎至两面金黄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3294c57eeb48bf0c2a74450edf8449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3294c57eeb48bf0c2a74450edf8449f_r.jpg&&&/figure&&blockquote&&b&20.秋刀鱼(颌针鱼目-竹刀鱼科-秋刀鱼)&/b&&br&学名:&i&Cololabis saira&/i&&/blockquote&&br&既然说到了刀鱼(带鱼),没有理由不说一下另一种“刀鱼”——秋刀鱼。&br&&br&如果说带鱼是“大片砍”,秋刀鱼就只能算“小匕首”,这种鱼体长一般也就二十多公分,但是身体厚实了不少,乍一看起来,它有点像被拉长的小鲅鱼。这种小鱼广泛的分布在北太平洋中纬度海域,每年产出量很大,但长期以来只有日本人对它情有独钟,我国的山东、江浙一带也时有捕获,却少有人吃,欧洲更是大量的进口秋刀鱼作为诱饵和饲料。&br&&br&但是随着日料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秋刀鱼突然被炒热,再也不是日本人的独享之物了,时至如今,日本渔民连捕捞秋刀鱼都已是困难重重。这是为啥呢?原来这秋刀鱼属于一种海洋洄游鱼类,每年的夏末秋初的时候回从太平洋中部游回日本海域,但是这几年秋刀鱼价格日渐高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渔民也早就盯上了这种鱼,尤其是台湾渔民,他们干脆开着船跑到了日本东侧海域,把洄游的秋刀鱼鱼群给……拦……住……了……台湾渔民大获丰收,连续好几年蝉联全球秋刀鱼产量冠军,能逃过台湾人渔网的秋刀鱼寥寥无几,可把日本渔民给坑苦了,史称:秋刀鱼危机。&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a412177cfcdfd9d19501_b.jpg& data-rawwidth=&604& data-rawheight=&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a412177cfcdfd9d19501_r.jpg&&&/figure&&blockquote&&b&蹲守在日本东侧的台湾渔船&/b&&/blockquote&日本人吃秋刀鱼是直接盐烤的,配着味增汤和白米饭一起吃,不过这个烧烤模式我们自己在厨房里做起来不太现实,我们可以改良成一个烤箱版本的:&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烤秋刀鱼&/b&&br&&/li&&li&秋刀鱼洗净去肚&br&&/li&&li&鱼身两侧切一字刀,以盐和料酒涂抹,再用胡椒粉和孜然粉腌半小时&br&&/li&&li&烤箱上下180度,烤15分钟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c7b7e41ee2ecda7bd84bd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c7b7e41ee2ecda7bd84bd7_r.jpg&&&/figure&&blockquote&&b&21.长颌鲚(鲱形目-鳀科-鲚属)&/b&&br&学名:&i&Coilia macrognathos Bleeker&/i&&br&俗称:长江刀鱼,刀鱼,毛花鱼,梅鲚,野毛鱼,毛刀鱼,刀鲚&/blockquote&&br&和刀鱼过不去了,这里还有一种刀鱼,就是长江刀鱼。咱们中国人一直是把它作为一种江鲜看待的,但其实这种鱼是一种洄游鱼类,常年生活在海水里,繁殖季节回到淡水河流湖泊洄游,所以我也把它列在了海水鱼这一栏,主要是为了和以上两种刀鱼做个比对。&br&&br&这长江刀鱼,自古以来就是逼格的代名词,我们上边已经说过有苏东坡“拼死吃河豚”,有范仲淹“但爱鲈鱼美”,但这长江刀鱼,那可是“河鲀愧有毒,江鲈愧寡味”,还有文人把它称为“白圭夫子”,就是清秀有风骨的男子。虽然长江刀鱼个头小,肉也少,还有非常烦人的小毛刺,吃起来口感是很差的,但这一套辞藻加身,这些缺点自然也就不碍事了,不就是鱼刺嘛,只需要跟着金花菜一块吃就可以啦!情怀是最重要的!&br&&br&到了近代,因为长江水体污染,捕捞无序,长江刀鱼捕捞量越来越少,这价格就更是水涨船高,这情怀也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体验的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长江刀鱼一定程度上成了腐败和浮华的象征,基本都被公款消费了,八项规定一推行,长江刀鱼的价格马上跌了好几格。&br&&br&在本文的评论区里,有朋友提到长江刀鱼已经绝迹,现在市面上的都是美国来的冒牌货,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其实长江刀鱼这个物种只是在长江流域越来越少了了,但是它的分布区域是北到渤海,南到东海都有的,距离长江不远的钱塘江口一样也有产出。但是因为古人给长江刀鱼人为的划定了级别:只有洄游到长江的才算“江刀”,只有到了江阴附近、身上的盐分褪尽的才算上品,所以其他地区的长颌鲚就被踢出了“江刀”的序列。&br&&br&因为“纯正”的江刀数量很少,为了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怀,目前长江大学以及上海水产所都在开展长颌鲚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如果有了技术突破,就可以对长颌鲚进行人工放流增殖,这种鱼也就有可能从神坛走下,游到普通百姓的餐桌上了。&br&&br&因为现在的长江刀鱼价格还是非常昂贵,非常不建议大家自己烹饪,荷包宽裕的朋友可以到扬州、上海等地的几个老店品尝一下。&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07bd11ed63_b.jpg& data-rawwidth=&894&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07bd11ed63_r.jpg&&&/figure&&blockquote&&b&22.凤鲚(鲱形目-鳀科-鲚属)&/b&&br&学名:Coilia mystus&br&俗称:凤尾鱼,烤子鱼&/blockquote&&br&说完了天价的长江刀鱼,当然要说一下它的亲戚——非常亲民的凤尾鱼。&br&&br&从外观来看,凤尾鱼和长江刀鱼非常的像,区别仅仅在于凤尾鱼体色略微发黄,再一个就是长江刀鱼嘴巴几乎是透明的,而凤尾鱼略带黄黑色。当然啦,最大的区别在于价格(手动微笑)。&br&&br&凤尾鱼的分布区域北到黄海,南至印尼,它和长江刀鱼一样也会回到淡水繁殖,但不会像长江刀鱼那样深入到纯淡水水域,而是流连在淡水河口附近繁殖,这种鱼的产量很大,我们经常可以在超市买到的广东凤尾鱼罐头就是用它做的,十几块钱就可以买得到,再想想上边那种几千块一斤的长江刀鱼,这个价格差距你们感受一下。&br&&br&凤尾鱼我一般是直接吃罐头的,但是我要是把菜谱写成“直接吃罐头”,我估计你们会打死我的。所以如果你能买得到新鲜凤尾鱼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下别的做法:&br&&br&&blockquote&&ul&&li&&b&经典菜谱:泡椒凤尾&/b&&br&&/li&&li&新鲜凤尾鱼去肚去头&br&&/li&&li&平底锅煎至两面发黄,待用&br&&/li&&li&油锅爆炒泡椒,加一点点火锅底料翻炒&br&&/li&&li&锅内加水,放进鱼,加黄酒,醋,白糖,生抽&br&&/li&&li&大火翻煮2分钟,撒葱花香菜即可&br&&/li&&/ul&&/blockquote&&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4aba84853d6dae707bb4f_b.jp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4aba84853d6dae707bb4f_r.jpg&&&/figure&&blockquote&&b&23.鲱鱼(鲱形目-鲱科)&/b&&br&学名:&i&Clupeidae&/i&鲱科多种食用鱼统称&br&俗称:沙丁鱼,青鱼,青鳞仔等&/blockquote&&br&今年以来在网络上大红大紫“臭名远扬”的鲱鱼罐头主角是它,东北地区称为青鱼的是它,我们常吃的沙丁鱼也是它。别惊讶,鲱鱼其实是鲱科近200种鱼的统称,做鲱鱼罐头的是大西洋鲱鱼,东北的青鱼是太平洋鲱鱼,沙丁鱼则是沙丁鱼和多种拟沙丁鱼的统称,这可是个庞大的家族。&br&&br&鲱鱼是海洋食物链里非常关键的一层,它们的种群数量很大,经常形成几百万甚至几亿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黄瓜由什么变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