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吧友知道,化疗做锁穿置管伤血管吗药伤了血管,有没有药可以涂抹

化疗后血管被化疗药烧了,硬了,还能恢复吗?大约需要多久?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化疗后血管被化疗药烧了,硬了,还能恢复吗?大约需要多久?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权威医生回答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逆的,因此化疗时对血管的保护至关重要
化疗药物滴完之后,要求护士那盐水冲一下,这样会好一些。治疗静脉炎常用的药物是喜辽妥。
1、如意金黄散(网上有售)用茶水调,敷在血管外的皮肤上,这在医院里有应用的;
2、紫草(网上有售)用香油加热稍微熬一下,微微发焦后取出,然后油里加适量的蜂蜡,冷却后成膏状外敷,有活血的功效。这个方法是从网络上学来的,试过,有效。
3、烧伤湿润膏外敷,这是从一片学术论文上看到的,有效。
注意,这里的“有效”仅指缓和一点症状,因为静脉炎引起的血管弹性消失是不可逆的。
青岛市中医医院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逆的,因此化疗时对血管的保护至关重要,为什么医生护士都说得很少呢?这个你懂得。
化疗药物滴完之后,要求护士那盐水冲一下,这样会好一些。
1、如意金黄散(网上有售)用茶水调,敷在血管外的皮肤上,这在医院里有应用的;
2、紫草(网上有售)用香油加热稍微熬一下,微微发焦后取出,然后油里加适量的蜂蜡,冷却后成膏状外敷,有活血的功效。这个方法是从网络上学来的,试过,有效。
3、烧伤湿润膏外敷,这是从一片学术论文上看到的,有效。
注意,这里的“有效”仅指缓和一点症状,因为静脉炎引起的血管弹性消失是不可逆的。
建议你可以同时服用中成药--参红祛瘀散结胶囊。它能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同时帮助身体快速恢复正常。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与处理
我的图书馆
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与处理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 但是之而来的化疗药物外渗也日益成为临床上棘手和令人担扰的问题。当前临床上应用的许多化疗药物均为化学或生物碱制剂,刺激性强,长期反复注射容易造成给药静脉及邻近组织发生红肿、疼痛、糜烂、溃疡甚至局部组织坏死。据统计,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 1~6%。化疗药物的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由于化疗药物属细胞毒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对机体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化疗药物局部毒性是指发生于药物注射部位周围组织的反应,包括静脉炎、静脉变色、疼痛、红斑和继发于药物外渗的组织坏死。细胞毒药物不慎外漏外渗于血管外,轻者局部有强烈的红肿灼痛感,严重者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以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害等,即渗漏性损伤。例如,丝裂霉素(MMC) 渗到皮下会导致局部皮肤严重的坏死;阿霉素(ADM ) 对周围神经有直接损伤作用,可引起受损部位长期剧痛及坏死糜烂;5-氟尿嘧啶(5-FU ) 在用药一段时间后静脉注射部位呈黑褐色,皮肤出现沿血管走向的色素沉着;甲氨蝶呤(MTX) 可干扰叶酸代谢等。&一、化疗药渗漏相关因素1.化疗药刺激性 长期以来均认为药物渗漏是由于护理不当所致,如穿刺不当,针头部分位于血管内,固定不牢等,片面地把渗漏性损伤归结为护理差错。但是,临床上往往可以看到有时出现渗漏并非在输注的部位,而是在输注部位血管上方或附近皮下组织出现红、肿、疼痛,甚至有水疱形成,而针头确实在血管内,回血也很好,这些均不能以护理不当来解释。所以,现在认为化疗药物有其特殊的强刺激性,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所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原因有如下两点:(1) 强刺激性化疗药物输注后,局部血管产生化学损伤,导致静脉炎,使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扩大,从而血管通透性增加,尤其是输注时间长则更易发生。(2) 由于药物的强刺激性,引起局部血管痉挛,而致血管内压力增高,从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化疗药刺激性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Ⅰ型变态反应有关。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对组织损伤程度分为3 类:(1)&&&强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泡甚至坏死:长春花碱(VLB )、长春新碱(VCR )、长春酰胺(VDS)、长春瑞宾(NVB )、阿霉素(ADM )、表阿霉素(EP I)、吡喃阿霉素(THP )、柔红霉素(DNR )、光辉霉素(MMC)、丝裂霉素(MMC)、更生霉素 (HN )、氮芥。(2)&&&刺激性药物指化疗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径路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5-氟脲嘧啶( 5-FU )、环磷酰胺(CTX )、足叶乙甙(V P-16 )、紫杉醇(Taxol)、羟基喜树碱(OPT)、卡氮芥、榄香烯等。(3)&&&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后不对组织产生不良反应:氨甲蝶呤(M TX)、阿糖胞苷(A ra-C)、噻替哌、平阳霉素等。2.药理学因素 化疗药的药理学因素是致化疗损伤的最主要因素,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一定损伤,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不少化疗药细胞毒作用明显,静脉注射过程中即使施行全面的预防措施也有可能产生血管渗漏,加之药物高渗性,极易导致毛细血管痉挛、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水泡、糜烂、坏死,或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其损伤程度与药物的性质、浓度、酸碱度、渗透压及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即使弱刺激性化疗药长时间滴注,持续刺激血管内膜,也易发生静脉炎。3.解剖因素 肘窝、手腕等关节处感觉迟钝,如有渗漏,早期不易被及时发现,导致血管、神经损伤,严重者可致肌腱挛缩。而指间等处细小静脉管壁薄,皮下脂肪少,耐受性差、易渗出;下肢静脉输注易栓塞,不适合化疗、长时间输液。4.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弹性、脆性、充盈度及营养状态。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及反复大剂量化疗药物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血管壁弹性下降,静脉萎缩变细、管壁薄、脆性增加、皮肤沿静脉出现树叉形黑色斑,长时间输液后,肢体水肿、影响静脉循环,可因缺血缺氧而使通透性增加导致药液渗漏。而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脆性增加、易渗出。5.技术因素静脉穿刺难度大,如反复穿刺、则加重机械损伤、易渗漏;或针头位置不当、固定不牢,将化疗药注入到组织中,或不能正确判断静脉炎的早期表现,而延误处理时机。6.个体因素个别病人是特异体质,对化疗药物发生局部过敏反应,通透性增加,渗漏明显,如未能意识到系过敏现象所致,再次用相同药物,损伤更重。&二、化疗药渗漏的机理强刺激性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超过了血管本身缓冲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引起血管内膜受累。输注的静脉发生痉挛,血管壁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使细胞毒药物发生渗漏。而弱刺激性的药物长时间滴入血管,持续刺激血管内膜,使内皮细胞破坏,引起静脉炎。如阿霉素可渗入细胞核中的DNA ,抑制DNA 复制及转录,形成阿霉素-DNA 复合物,从坏死细胞释放后可被活细胞摄取,又可造成活细胞死亡,故常引起慢性溃疡。不与DNA结合的药物,如植物碱类或鬼臼乙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脂溶作用来破坏细胞膜。非刺激性抗代谢化疗药如氨甲蝶呤(MTX) 渗出可干扰叶酸代谢,影响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刺激性药物可引起静脉通透性增高。强刺激性药物(腐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与核酸结合,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会引起进行性的长期组织损伤和溃烂。局部红斑、疼痛、硬结、焦痂、坏死性溃疡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病灶不断扩大,原因是药物从坏死细胞中释出,继而损伤邻近的正常组织,严重时可累及筋膜、肌肉、韧带、骨骼,导致功能丧失、挛缩、神经损伤、灼痛。腐蚀性化疗药物外渗可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疼痛,长期生存者因后遗症而生活质量下降。&三、化疗药渗漏对机体的损伤1.血管损伤致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血流不畅、甚至闭塞,即栓塞性静脉炎。2.局部组织损伤局部组织肿胀,轻者引起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重者造成局部坏死和溃烂,处理不当可以造成疤痕挛缩,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细胞毒药物渗漏后,首发症状是输液部位烧灼痛或刺痛,渐加剧,局部可出现肿胀、红斑,有的出现小水泡、形成硬结,4~5 d后损伤边缘渐变硬,形成焦痂和溃疡,经久不愈。有时可出现迟发效应,如长春新碱渗漏后7 d局部出现疼痛性红肿。有些在第二次输注同种细胞毒药物后,原损伤部位再次出现损害或损害加重。如处置不当还可造成神经损伤、肌腱粘连、疤痕挛缩、关节僵直、功能障碍。3.骨筋膜间隙综合症压迫骨筋膜间隙使其容积变小、压力增高、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神经、肌肉组织缺血、缺氧,最终造成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四、化疗药物渗漏临床分期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分为3 期:Ⅰ期(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期):多发生于渗漏早期,常见于渗漏的第1 天,表现为局部皮肤冰冷,组织肿胀、红斑,呈持续性刺痛、剧痛、烧灼样痛。处理:局部外敷海普林软膏、肝素钠软膏、喜疗妥、扶他林软膏或用六神丸30 粒研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一次,采用暴露疗法。一般2 d可愈。并用冰块持续冷敷12~24 h ,禁热敷。&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发生于渗漏后2~3天,除Ⅰ期症状外,受损血管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肿胀,变红,并逐渐向上延伸,伴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呈持续性剧痛,重者伴有发热。处理:根据范围大小用地塞米松5 mg 利多卡因1~2 ml 反复环形封闭,间隔1~2 天再封闭一次,一般不超过3 次。表面涂抹肝素钠软膏,并间断冰敷24~48 h,一周左右可愈。&III期(组织坏死期):多系治疗不当致渗漏部位组织坏死,呈黑紫色或起水疱,形成局部溃疡,有焦痂,与正常皮肤处有炎症浸润;坏死组织可侵入真皮下层、肌层,坏死组织呈黑色,向深部侵蚀可达骨骼。药物渗漏性损伤还包括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挛缩、肌腱粘连,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处理:方法同Ⅱ级。有水泡形成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干后用碘伏消毒,再涂肝素软膏,避免水泡脱皮,多数两周痊愈。对水泡脱皮创面深者,按无菌换药处理。对严重疼痛者,遵医嘱应用止痛药。&五、化疗药物渗漏临床分型①&&&&红热型:沿静脉血管走向处发红、发热、肿胀、疼痛。②&&&&栓塞型:沿静脉血管走向处变硬,呈索条状硬结,血流不畅伴疼痛。③&&&&坏死型:沿静脉穿刺部位肿痛加剧,皮肤发黑坏死,严重者可达肌层。&六、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1.合理选择输液静脉(1)&&&选择静脉以前臂、手背为宜,尽量选用比较粗大、弹性好、较直的上肢静脉(因上肢静脉无静脉瓣,药物局部滞留时间短于下肢)。(2)&&&靠近肌腱、韧带、关节处,曾进行放射治疗的肢体,有动、静脉瘘的肢体,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淋巴水肿等部位不宜实施静脉穿刺。(3)&&&穿刺部位应由远而近,左右交替,以免抗癌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应使受损静脉有一个恢复过程。(4)&&&多条静脉交替使用,避免使用血运差的静脉。(5)&&&如果外周静脉选择有困难,可行深静脉插管给药,但其也可发生渗漏,因此不作为首选。&2.强刺激化疗药物输注方法(1)&&&选择静脉应避开肌腱、神经或大血管,以防外渗后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对不合作者避免选择关节活动频繁的肢体;避免使用敷料,以免遮盖、压迫输液部位。(2)&&&先用头皮针建立静脉通路,注入8~10 ml 生理盐水,确认静脉回血良好,没有渗出、红肿疼痛、回血情况后,再输注稀释好的化疗药物 (一般一次所用稀释液量不得少于20ml)。(3)&&&穿刺过程中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稳妥。(4)&&&缓慢注射,每注射1~2 ml应检查有无回血,怀疑渗漏者立即更换穿刺部位,不可勉强推药。输入药物完毕后,应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后方可拔针。(5)&&&静推拔针时应抽少量回血,以免将化疗药带入静脉外,导致组织损伤。(6)&&&拔针时应采用用消毒棉球同时按压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3~5 min,勿揉动,以免从针眼处漏液。(7)&&&治疗结束后2 h,轻轻按摩或热敷局部血管,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 结合间断输入化疗药物法可促进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减少其直接毒性作用。因化疗药物的浓度、给药剂量、方法、疗程,均可影响对血管损伤的程度,对强刺激性药物,如氮芥、阿霉素、长春碱、丝裂霉素等应在给药前、后用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溶液冲洗静脉(50~100 ml);同时静脉推注化疗药物时稀释浓度应适当,一般1次量使用稀释液不能& 20ml;多种药物化疗时,更换每种化疗药物前用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注射液50 ml 冲管(一般不应& 10ml),或用三通阀调整间断滴注,每次间隔时间不应& 15 min。&3.制动与抬高 输注药物后告之患者输注药物的肢体制动,减少肢体活动引起针尖移位造成的药物渗漏,滴完冲管后,抬高肢体30 min,增加药物在血液的回流量,减少药物在局部血管的残留。&4.加强宣教与监护(1)&&&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操作;(2)&&&做好静脉防护知识宣教,教会病人注意滴速,使患者了解渗漏的危险,和防止针头移动的措施。(3)&&&加强巡回与观察,每15分钟巡视1次,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无红肿、胀痛;注入药物时有无不适或疼痛感;静脉走行肤色变化,静脉回流是否良好;(4)&&&输注强刺激药物时,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监护。&5.局部应用血管扩张药物(1)&&&局部涂擦硝酸甘油缓解剂或硝酸甘油贴可减少药液渗漏发生;选择细血管化疗时可用3%山莨菪碱液涂擦,或33%硫酸镁纱条、或芦荟外敷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改善微循环,同时可增加局部血流,稀释溶质浓度也可减少渗漏发生。(2)&&&注意穿刺部位护理,穿刺成功后,化疗药物应用前30 分钟,也可用喜疗妥软膏涂于穿刺点上方(从穿刺点上方1 cm 处开始沿血管走行方向至15 cm处) 而后用温毛巾盖于软膏所图部位,也可以达到预防静脉炎的作用。(3)&&&化疗前用生理盐水250 ml 加地塞米松5~10 mg 或利多卡因25 mg 静脉滴注,可有效的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疼痛。&◆ 正确应用硝酸甘油贴穿刺成功后,化疗药物应用前10 分钟,将直径3. 5 cm硝酸甘油贴剂(每24 h约释放出硝酸甘油5 mg) 贴于穿刺点前端约2~3 cm处,粘贴时间约24 h。因硝酸甘油贴剂使药物自皮肤粘膜吸收,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基于这个原理,用现已制成的硝酸甘油贴剂外敷输液血管,保持局部血管扩张状态,解除因药物毒性刺激而致血管痉挛。因此硝酸甘油贴剂对化疗所致静脉炎、血管硬化的预防作用效果较好,而且方法简单省力。但是,应用硝酸甘油贴剂时应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以防低血压的发生。&七、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原则1.一般处理 一旦发现化疗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注射,用空针尽量回抽漏出的药液,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左右,并在药物外渗的24~48 h内,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外渗药物的吸收,减轻局部组织肿胀。2.局部冷敷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可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稍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一般敷24~48 h,4~6℃较适宜。冰敷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从而减少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冰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5 min左右,可采用冰敷与冷敷交替使用,外敷的同时可局部涂金黄如意膏,外湿敷的时间一般为24 h,24 h后病人仍感注射局部烧灼痛、刺痛、皮肤发红,可继续用冷敷或33%硫酸镁湿敷。冷敷适宜于化疗药及一些非缩血管药外漏,减轻蒽环类抗癌药、紫杉醇、氮芥、阿霉素等在皮损部位所致伤害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冷敷药物外渗处皮肤24~48 h (时间长短应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3.局部热敷 适合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异长春花碱。局部温热敷可以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但蒽环类抗癌药物外渗后禁用热敷(阿霉素、柔红霉素、阿克拉霉素A (ACM-A)、表阿霉素、米托蒽醌)。4.微波照射微波治疗机在特定的温度下(38~41℃) ,利用微波能量在渗漏部位加热照射,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吸收,从而避免化疗药物在局部堆积而引起坏死。5.药物封闭 一旦发现化疗药渗漏,可在外漏区域采用激素(地塞米松5 mg 或氢化可的松20~200 mg)、局麻药(2%利多卡因或0.25~0.5%普鲁卡因) 加生理盐水做环行封闭,封闭后用50%硫酸镁冷敷48 h,或在血肿内注射透明质酸酶1500~3000 U,能减轻疼痛,促进血肿吸收,如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或血肿继续增大者,应施行手术清除或止血。6.皮下注射特异性解毒剂常用解毒剂有硫代硫酸钠用于氮芥,丝裂霉素和更生霉素用维生素C,碳酸氢钠用于阿霉素和长春新碱。将新鲜马铃薯洗净切成约0. 5 cm厚的片状并外敷于患肢静脉炎处12 h,然后去除外敷的马铃薯片,配合频谱治疗仪照射患处,效果也可。7.手术对广泛组织坏死可行手术清创、皮瓣移植、植皮等。&八、常用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1.蒽环类抗生素(1)&&&局部间歇冰敷24 h,冰敷温度4~6℃,每隔15 min冰敷15 min,最长可达72 h,旨在降低药物的活性,减少皮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同时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肿胀而引起的疼痛,对于蒽环类化疗药外渗后24 h禁用热敷。(2)&&&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 mg 2%利多卡因100 mg /qd,连续3 d,可减轻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3)&&&有人试用8.4%碳酸氢钠5 ml 地塞米松5 mg,可减少炎症反应。&2.植物碱类(1)&&&局部间歇热敷24 h,热敷温度50~60℃,每隔15 min热敷15 min,局部热敷可促使血管扩张,加速抗癌药物的吸收。(2)&&&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300 IU 生理盐水2 ml (150 IU/ml),于外渗部位皮下多次注射150~900 U。数小时后重复注射。透明质酸酶能破坏组织中的透明质酸,降低了皮肤基底成份的粘滞度,使药物易于扩散到周围组织中,从而使溃疡发生率减少了50%。适用于植物碱类,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酰胺、异长春花碱、高浓度鬼臼毒素和紫杉醇外渗。(3)&&&与蒽环类一样,植物碱类也可用8.4%碳酸氢钠5 ml 地塞米松5 mg作局部注射。&3.氮芥、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1)&&&首选硫代硫酸钠,使药物迅速碱化,减少与DNA 结合,减轻损伤。该药可与细胞毒药物二氯甲基二乙胺结合形成非毒性的硫酯从肾脏排泄,从而中和了二氯甲基二乙胺的细胞毒作用。当高浓度的顺铂外渗时,也可用此药进行中和。用法:4 ml 10% 硫代硫酸钠+5 ml注射用水混合,即为0.17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于外渗部位作多次皮下注射,数小时后重复给药。(2)&&&局部注射维生素C 1 ml 葡萄糖溶液5 ml,阻止药物与局部组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局部注射维生素B6 1 ml 葡萄糖溶液5 ml,其机理可能是在组织中维生素B6转化为吡哆醛及磷酸吡哆醛,减少对皮肤的损害。(4)&&&局部注射50~99%二甲亚砜(DM SO) 1.5 ml,q 6~8h,共7~14 d,DMSO有很强的组织穿透能力,还具有捕捉自由基和加速局部外渗药物清除的功能,因此很适用于外敷。该药物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蒽环类、丝裂霉素、顺铂、异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等药物外渗。&4.特殊药物处理(1)&&&奥铂:用药24 h内禁止使用冷水和食用冷食冷饮,防止喉头痉挛及神经毒性的发生。(2)&&&紫杉类药物:给药前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当日给予心电监护3 h。如首次输注化疗药物,开始时都应缓慢注射,30 min后无反应,可调为正常速度输注。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肿瘤病友社区
消化系统区 乳腺区 内分泌系统区
呼吸系统区 泌尿和生殖系统区 脑部区
糖尿病病友社区
糖尿病病友讨论区
糖尿病并发症区
谨防化疗药物“伤心”
谨防化疗药物“伤心”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肿瘤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们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同心脑血管病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死神之一,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也日益被重视,除了通常认为化疗药对骨髓、胃肠道、毛发及生殖器官有明显毒副作用外,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许多化疗药物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而且随着肿瘤患者化疗后生存期的延长,其引起的心脏毒性反应也将变得很常见。尽管临床上所见的心脏毒性反应比骨髓、胃肠道等毒性反应低得多,但一旦发生,常可造成心肌不可逆的损害,特别是对于那些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危险性就更大。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各异:轻者无症状而只有心电图改变,重者可致心肌坏死,发生致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其表现程度与所用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方法及个体差异等有很大关系。目前常用的药物中,能引起心脏毒性反应的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阿霉素及表阿霉素等,尤其是柔红霉素和阿霉素两药,心脏毒性发生率较高。此外,其他化疗药物引起心脏毒性反应的病例国内外也屡有报道。如马利兰可引起心肌内膜纤维化;5-氟脲嘧引起心脏缺血、心肌梗死;丝裂霉素引起心肌损伤,阿糖胞苷引起心包炎等。继发于化疗药物的心脏病变可呈突发性,也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剧,其治疗同一般心脏病处理一样,但由于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脏病变更顽固,死亡率高,因此特别应注重预防。既然化疗药物对心脏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那么,在化疗时如何预防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专家提醒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明确肿瘤化疗的适应证,对不适宜化疗者坚决不化疗,不能把化疗作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安慰疗法;2.对于有明显剂量依赖性的药物,应严格限制其累积量,同时,又要注意个体差异。3.对于既往有心脏病史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狭窄、冠心病等)要慎用,而近期有活动者应禁忌。若由于肿瘤所致心脏病变,如癌性心包积液,需要化疗也一定要动态监测心功能,如因病情需要而联合应用有毒性药物时,可考虑适当减量,一旦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及心电图严重异常应及时停药。&4.对于高龄患者,有纵隔放疗史或几种肯定性心脏毒性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时,应适当减量。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心肌细胞的耐受性减低。5.化疗前后心电图检查应列为常规,有问题者应动态观察一段时间,若QRS电压确实较治疗前降低30%或更多,那么,对于任何患者都应停药。6.既往有心脏病的患者,可在化疗前2~3天起,给子保护心肌的药物,如ATP、酶Q10、复方丹参片和潘生丁等。停止化疗后可维持3~7天。7.根据药物药代学特点,改进给药方法,如分次给药能降低毒性的话,则予分次给药或使用微泵等。如阿霉素,通常是一次给药3周重复,有文献报道,相同剂量,若改为每周一次给药,则更安全,而且疗效不变。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收到礼物:
感&谢&信: 0
+&&糖尿病病友社区2390人
+&&疑难案例11人
+&&肿瘤病友社区3353人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的损伤--《实用护理杂志》1996年01期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的损伤
【摘要】: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的损伤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黄红艳,杨云芬目前对肿瘤患者采用化疗、手术、放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放疗同时采用连续输注化疗(concomitantcontinuousinfusionchemotherap...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30.5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黎丽婵,黄丽沅;[J];护士进修杂志;1997年10期
杨秀丽;[J];临床医学;2003年09期
余华,黄士英,陈付华;[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张少平;[J];河北医药;2002年07期
陈莲华;方楚如;李燕佳;;[J];华夏医学;2006年03期
荆卉;张芬兰;周春梅;;[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秦红英;[J];南方护理学报;1997年04期
刘思爱,刘思梅;[J];中原医刊;2003年03期
高素芝;[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07期
赵鸿鹰,刘丽华;[J];四川肿瘤防治;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小春;[D];四川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万鸿;[J];护理学杂志;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文英;;[J];护理学报;2007年04期
牛巧红;;[J];护理研究;2006年18期
杨燕珠;[J];实用护理杂志;2002年07期
史常青,纪英,徐华,田春香,王茂云;[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10期
郭荷民;[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傅立海,张继训,李利;[J];安徽医药;2002年02期
廖森泰;何雪梅;邹宇晓;吴娱明;徐玉娟;唐翠明;;[J];北方蚕业;2005年03期
苗景赟,邓利,谭天伟;[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李迪,吴美珠;[J];中国医药学报;1997年06期
褚莹,马占芳,吴子生,严忠;[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钰玲;戚欢阳;师彦平;;[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谢小梅;付志红;谢明勇;万茵;陈来;吴娟;戴丹丹;;[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李先文;杜建喜;郝心敏;;[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马逾英;杨苗;周娟;黎跃成;;[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张凌;常志显;马同森;李德亮;;[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陈玲;李剑政;郑凯清;陈宗建;杨文彬;;[A];2004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龙虎;谢孟峡;丁岚;梁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红群;[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赵长伟;[D];天津大学;2004年
苟占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李生娇;[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梁英;[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李博岩;[D];中南大学;2005年
付文卫;[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杨志荣;[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但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许惠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志伟;[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黄文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牛秋雅;[D];湖南大学;2001年
王林;[D];西北大学;2002年
李博岩;[D];湖南大学;2002年
刘月庆;[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胡雅妮;[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车鑫;[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吴群英;[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杨瑞云;[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燕,管忠震,金懋林,李维廉,李丽庆,石廷章,周立中,隋广杰,许立功,宋恕平,许德凤,李容,李扬,黄富麟,张嘉庆,张和平,鞠利雅;[J];癌症;1999年03期
李丽,陈丽明;[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马丽,黄百发,王素芳,何华英,杜峻;[J];当代护士;2005年09期
雷玲;付慧敏;王海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年05期
王新;韦旭斌;索占伟;穆祥;谭建华;;[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12期
刘连新!150001,姜洪池!150001,朱安龙!150001,綦书抑!150001;[J];腹部外科;2000年02期
黎丽婵,黄丽沅;[J];护士进修杂志;1997年10期
关旭明,王艳军,陈小燕,李莲芬;[J];护士进修杂志;1998年05期
李西爱,李振香,王厚英;[J];护士进修杂志;1998年09期
饶庆华,姚丽珍,刘林凡,元凤,李宝丽;[J];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07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彩云,罗桂英;[J];安徽医药;2005年07期
余华,黄士英,陈付华;[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马海燕,孙桂莲;[J];当代护士;2005年09期
严颖;阮巧芬;;[J];当代护士;2006年03期
兰红艳;;[J];当代护士;2006年04期
徐会中;;[J];当代护士;2006年06期
祝倩;;[J];当代护士;2006年06期
李东爽,王芳,张艳红,张艳琴,李艳,李运田;[J];中国医药导刊;2004年05期
廖巧聪;;[J];东南国防医药;2005年06期
林婵兰;张玉芳;李楚红;王素容;卢远征;;[J];广东医学;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蜀;[D];四川大学;2005年
王卓;[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杨小春;[D];四川大学;2006年
江敏;[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宋向阳;[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昌琼;孙彩红;;[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2期
孙广明;何伟玺;;[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7期
;[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6年03期
陈萍;张立新;郭红玉;;[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4期
马新娟,项英妹,蒋红,李燕,刘青英,张慧敏,孙广萍,柯欣;[J];中华护理杂志;1996年09期
章岳山,张红梅,候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年02期
沈奇志!510060,吴燕萍!510060,梁祖兰!510060;[J];护理研究;2000年01期
迮敏剑;;[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22期
刘明林;宋强;温志军;王海宁;;[J];山东医药;2011年23期
韩守宜,董娥,滕杰,白石,王燕;[J];中国肿瘤临床;199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华莉;曹梅生;王文娟;施妙春;;[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七卷 医学、抗癌分卷)[C];2006年
傅苏;;[A];全国静脉输液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谢玉兰;;[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付喜秀;;[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何菊香;刘开娥;蒙剑敏;;[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王学敏;;[A];第六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杨慧;彭学勤;黄家群;谭道玉;;[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杨秀玉;邱素英;林丽;;[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姚秀琴;邹圣容;孔庆莉;;[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黎阳;方建培;王潇娉;吴燕峰;黄绍良;魏菁;;[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秦皇岛市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
赵成会;[N];河北科技报;2007年
张友会;[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王玲玲;[N];健康报;2006年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黄乃祥;[N];健康时报;2006年
余自成;[N];医药经济报;2006年
陈英云 许延庆
赵宇清;[N];黑龙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晓园;[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赵珅;[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宋宁霞;[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晨;[D];浙江大学;2003年
张辉;[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徐哲;[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詹晓凯;[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任晓华;[D];扬州大学;2009年
冯燕;[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周径;[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郭莉;[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张晓冰;[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国佳;[D];吉林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vc置管化疗伤血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