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文化生活看中美贸易战政治题

从中兴事件看中美贸易战_中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57,861贴子:
从中兴事件看中美贸易战收藏
此次中兴事件,美国已经亮了底牌,想必好多人已经瑟瑟发抖。我国是不惧怕美国挑起的任何战争,但是事实终究是事实。你不怕可以,我一纸禁令立马废了你中国数一数二的通讯业老大。不多臃余立马收拾你!而这也仅仅只是美国亮出的最小的底牌而已。想想国内如今风生水起的手机产业,倘若美国想全面打压,只需要限制高通、英特尔、AMD、博通等等一些列事关手机业乃至整个国家各行各业生死的核心部件的出口使用。那整个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还有嘴硬的底气吗?但你连打开电脑做个WORD的权利都被限制了,用个手机的权利都被限制了的时候,你还能闹着不怕吗?中国近些年是发展的很快也出现了华为一系列非常牛逼的国人骄傲的企业,但是终究仍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半导体通信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境地,而这种受制于人的境地却又是几乎不可能避免的,谁可以不用WINDOWS系统呢?谁可以不用英特尔芯片呢?谁能够不吵着要骁龙835呢?谁又离得开安卓系统呢?不仅仅是个人,企事业也不能!所以贸易战的今天,美国亮出底牌,中国已经输了。但是并不代表我们惧怕,只是因为我们尴尬,我们没有自主的掌握核心技术的软硬件,没有突破技术封锁和垄断。所以需要强大起来的地方还有很多。
「天猫手机馆」-中兴企业品牌旗舰店直销,新品现货,品类齐全,售后无忧,正品低价服务优!网购手机,来「天猫手机馆」让人放心的手机商城.&&惠&&聚各款热卖机型!分期付款无压力!
还底牌幼稚美国杀手锏多得很还有一个更可怕,那就是数据库,因为企业管理必须用数据库安卓系统只是美国的小kiss
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就一个soc就底牌了,你怕是对中国自信过头
真正的伟人是让人民变得聪明,而不是变成只有一种思想的行尸走肉。
GE表示:我还没上发动机呢
发动机 芯片 软件 医疗器械 生物工程
航母编队 美元 军事基地
美国一堆手牌还没动呢
太盲目自行过头了
主要是光刻机 别的其实好说 半导体心脏
问题是。。。国家再强大。。也不能所有领域所有产业链都占据核心关键技术。。。
我感觉,从这一刻起,中国芯片软件就要崛起了…美国做了我们的催化剂
美国现在只是出了对A试探下,后面4个2,王炸多的是。然而目前对A也要不起是尴尬
你以为川普是谁啊亮出底牌不存在的
可以预见,一个人人自危,争相移民海外的国家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能永远作为一个三流国家存在
我只是觉得我们国家所谓985211院校培养了这么多理工科的天之骄子,纵使年薪百八十万也难堪大任吗?
这次事件起码说明了3个问题:1,特朗普不会放过一切敲诈中国的机会。2,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祸国思想破产。3,国企的官僚主义作风阻碍国家进步。
军事强大就好了,大不了不玩手机,不上网
好像你懂的很多呀?贸易战没有输赢的
国家有国家的想法,你不知道还很多我更不知道!所以你不用这样下结果
难道美国刚开始的贸易挑衅我们就不说话没动作?
有几个问题:1、都说美帝是冲着中国制造2025来的,因为但中国完成中国制造2025后,美帝就完了。那么既然如此,美帝会因为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市场而不进行贸易战和高科技技术限制么?2、闭关锁国能不能搞成中国制造2025?如果可以,那么就抓紧翻脸抓紧搞,如果不可以,死撑着在干嘛呢?3、除了市场外,我们到底手上有多少可以拿来谈判的东西?
芯片,程序软件,就是人的智慧助手美国人这次将制裁相当于砍我们一半的脑子,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支撑又是芯片),瞬间,社会就要退化到工业革命初期水平,人就要退化到封建落后时代。
那你给制定个计划啊!如何发展半导体行业!
我们都核心技术是房地产,哈哈
也不看看这2年都在干什么,房子,共享单车,外卖?都去搞房地产,金融,推销去了,来钱快!
川普老中医,专治吹扭b
学学腾讯吧,各种五颜六色的钻,各种会员,超超超超超超级vip,财源滚滚来
华为工程师的一天
看看我们的几大科技公司都在干什么
登录百度帐号一、1970年代:贸易摩擦的逐步扩大&& 1、局部贸易摩擦+外部冲击&& 1970年代开始,日美之间贸易摩擦有所扩大:从
年代的纺织品、钢铁,扩大到汽车、彩电等领域。这一时期,日本也开始更加积极主动,采用生产当地化、WTO 诉讼等积极措施应对。&& 不过这一时期双方之间仍只是局部贸易摩擦,主要是因为:虽然日本经济实力有所增长,但仍不足美国的一半;美国贸易差额有所扩大,但除个别年份外,规模仍可控。2、宏观应对:货币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了应对日元升值,稳定出口竞争力和国内经济,在通胀下行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在这一期间开始使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财政政策:50-60 年代的日本发展,投资方面明显呈现出“重社会生产措施,轻社会生活设施”的特点,日本社会生活基础设施显著落后,70 年代的财政政策最初的发力点就是在这。产业政策:要点就是稳增长、促进内需(个人消费和政府投资推升);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技术产业、降低能耗。二、贸易摩擦全面升级1、美国的升维打击:从贸易战到金融战到 80 年代,美国的对外贸易差额占比史无前例的快速扩大,由于日本是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对象国,且经济的表现显著优于其他发达国家(暴露的威胁最大)。美国对日贸易战的战法明显升级,主要表现为:1)、摩擦行业扩大:除了钢铁、汽车等行业外,由于“1975 年展望”、“1980 年展望”扶持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日本对美国产业的威胁明显更加全面化和高端化,日美贸易战有了新的战场——半导体、专利等众多领域都陷入纠纷。2)、全面贸易战手段出台:美国除了行业领域的反倾销等制裁以外,也祭起了“超级 301条款”、《日美构造协议》等全面制裁措施,通过“超级 301 条款”将贸易战战火无限扩大,日本所有的出口商品都笼罩在贸易摩擦的风险之下,需要主动应对。另外,针对日本存在明显的制造业优势,美国通过自身的政治地位,开始超出贸易战范围。3)、采用金融战,进行升维打击:金融自由化,推动日元升值。1979年开始,日元进入贬值通道,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卢浮宫协议,将贸易制裁手段升级,从纯粹贸易战上升到汇率战,通过压迫日元快速升值,打击日本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2、日本的应对日本首先针对全面贸易战制定了新的发展思路:战略突围——《前川报告》1986年日本制定了《前川报告》,报告认为: 日本顺差的根源在于日本“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日本对外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必然结果,因此, 日本的根本出路就是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变日本的经济结构,将外需依存型经济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并促进和加强国际间协调。同时,该报告提出了四大支柱:扩大内需;彻底调整产业结构;开放市场,促进进口。报告认为,扩大进口,特别是制成品进口,是减少贸易摩擦和促进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日本要进一步开放市场,调整市场结构,改善流通体制的同时,要为海外出口企业提供充实的市场信息;促进对外直接投资。三、贸易战的结果如何?1、贸易战并未根本性缓解美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美日贸易摩擦,美国除了打压日本经济崛起,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平衡对外收支。但实际上贸易战并未根本性的缓解美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2、贸易战打击了日本经济么?广场协议后,快速升值的汇率确实压抑了出口(但由于内需的萎缩,顺差反而加大):1985增速下降,1986 年增速和绝对额都大幅下滑。但到 1987 年,虽然卢浮宫协议和超级“301 条款”相继而来,出口仍逐步恢复,并持续上升。&& 可以看出,贸易战在第一个阶段确实打击了日本的出口,但随后又再度恢复;而贸易战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确定 ,取决于内需下降幅度:以日本情况而言,在外需下降的同时,内需的收缩幅度更大,反而在第一阶段扩大了顺差,而第二个阶段表现恰恰相反。3、日本经验有何借鉴?贸易战短期确实冲击了日本的出口,也压低了日本的经济增速;但仅就直接影响而言,拉长期限来看,并未直接破坏日本的出口增长趋势,也未冲垮日本的经济。不过,虽然贸易战没有改变日本经济的长期走势,但日本的应对策略本身却加剧了泡沫的形成,最终在泡沫破灭后沉重的打击了日本经济。日本的货币政策造成了流动性泛滥,在金融自由化、实际经济回报率未能提升、财政支出不能接力等背景下,资金脱实向虚,流入股市、房市,推动了资产泡沫,最终在泡沫破灭中使得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恶化,深陷其中。日本政府的主要错误在于过高估计了贸易摩擦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低估了自身贸易优势和经济韧性。&四、中国会重蹈覆辙么?中美贸易摩擦进程与美日贸易摩擦进程极其类似。参照贸易差额本质和美日摩擦经验, 贸易摩擦对中国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确定;而对于出口和经济而言,参照日本经验,我们不担心贸易战会影响中国经济长远未来,但短期内不排除对出口的负面冲击 ,以及经济基本面的波动。更重要的是,由贸易战引发的政策变动,以日本经验来看,可能才是真正的“陷阱”。我们相信: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但历史绝对不会简单重复。五、中美贸易战1、短期来看,此次贸易摩擦的事件规模并不大,中美双方都是试探性的。市场短期的调整更多是在春节以来的大幅反弹之后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正常调整,而贸易战是助推剂,加剧了调整的幅度。2、中期来看,存在两种发展路径:(1)如果是相对温和的贸易摩擦,全球经济平稳运行,但同时会导致美国物价美国物价攀升,通胀连续超预期,而通胀的超预期又会促使美债收益率向上突破(美债收益率取决于名义经济增长,即通胀预期+际 实际 GDP ,前者向上后者平稳)。(2)如果此次贸易摩擦事件升级为全球贸易战甚至冷战,可能意味着本轮全球经济复苏正在迎来边际上的拐点。
作者不愿公开自己是否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金融平台。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从美日贸易战看中美贸易战的危与机.pdf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证券研究报告—深度报告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
2018 年03 月27 日
CPI 与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CPI月度同比
从美日贸易战看中美贸易战的危
?以史为鉴:美日贸易战的来龙去脉
M-16 J-16 D-16 A- 17 A- 17 D-17 美日贸易争端由来已久, 年间,美国和日本之间集中出现了七个回
合的贸易摩擦:1968 年关于纺织品, 年关于彩色电视机,
年关于钢铁, 年关于小汽车,1985 年关于汇率, 年关于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
半导体。总的来讲,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演变,引发贸易摩擦的领域从轻工业、
社零总额当月同比
重化工业演变到高新技术产业,再到金融、宏观领域。相对应的,贸易摩擦的
出口当月同比
解决手段也从 1985 年前的强制性关税、配额、自愿出口限制为主拓展到 1985
年后的汇率调控、自愿进口扩大、开放市场。
相关研究报告:
?美日贸易战对两国的影响
《大类资产配臵新探索:“货币+信用”风火轮》
对美日贸易逆差的影响:从美日摩擦的 30
年历史表现来看,集中的贸易谈判
《政策稳为先,金融资产无须悲观2017
对美日贸易逆差的缩小确实起到一定的短期作用,但作用时长仅为 1-3 年。例
国宏观经济展望》 ——
的钢铁、彩电贸易谈判带来1979 年的美日贸易逆差缩小,
《专题报告:供给侧改革:从行政化到市场化,
汇聚行业“龙头”》 ——
集中在 的汽车贸易谈判带来1981 年的美日贸易逆差缩小,导致两
《PPI 专题研究:PPI 权重估算与核心驱动因子》
国贸易差额变化的长期驱动因素应是两国产业比较优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虽然我们谈着新周期,但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美日贸易摩擦集中爆发于 80
年代,其中对日本影响最大
却是着眼于旧模式和短时期》 ——
的当属 1985 年广场协议,包括(1 )引起日元阶段性的升值,时长约为3 年;
(2 )日本出口下降,对美贸易顺差缩小,但长期扩大趋势不受影响;(3 )日本
证券分析师:董德志
经济增长受到短期冲击,集中体现在1986 年。
电话:021-
E-MAIL:dongdz@
事实上,日本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日元升值压力下日本央行错误的货币政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
联系人:金佳琦
策。广场协议之后的1986 年1 月到1987 年2 月,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日央行先
电话:021-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美贸易战深度解读 值得收藏下来慢慢看
扫一扫二维码
点击右上角图标
发送给微信好友
分享到朋友圈
中美贸易战深度解读 值得收藏下来慢慢看
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据新华社消息,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当地时间22日中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在白宫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中美贸易对抗会继续升级吗?会回到谈判桌上吗?中国该如何应付特朗普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据新华社消息,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当地时间22日中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在白宫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中美贸易对抗会继续升级吗?会回到谈判桌上吗?中国该如何应付特朗普贸易战?
远超想像,贸易战确认了我们猜测已久的一件事
逐字逐句分析特朗普在签署“贸易战”备忘录时到底说了些什么
应付特朗普贸易战,中国有两个战无不胜的“秘密武器”!
高善文:中美关系已进入修昔底德陷阱?
楼继伟谈中美贸易战:我会打美国的大豆汽车和飞机
美商务部长谈美中贸易战:为什么走到这一步?
贸易问题:中国又到了一个历史节点
北大卢锋:中国经济超预期追赶使美国产生焦虑感
斯蒂格利茨透析贸易战:中美如何解决各自的问题
林毅夫:美国对华征收高关税 不符合美国利益
洪翰豢傻凸烂骋渍松兜目赡苄约捌溲现氐暮蠊
李奇霖:贸易战下 资产配置向何处?
姚洋:以“我”为主应对中美经贸关系和战略的转变
向松祚: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性
徐高:中美贸易战的因素分析
特朗普征收铁铝关税 波音或成最大受害者
贸易战阴影引发A股杀跌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美国前财长:贸易战最大的作用是心理上 的威慑
苹果CEO库克谈中美贸易:拒绝开放和贸易更容易失败
国金证券:中美贸易战行业受影响逻辑梳理
任泽平:中美贸易战原因、影响、展望及应对从文化差异看中美贸易冲突——浅议贸易战背后的心理学逻辑
在过去的数月中,中美“贸易战”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美贸易冲突开始以来,我们看到了各种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进行的分析。诚然,大国角力的政治戏码与全球经济的风云浪潮固然与贸易战兴覆密不可分。我们或许还可以设问:当下的中美贸易冲突真的仅仅是政治与经济两种“气候”催生的么?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否其他原因虽然表面上并不左右纷争,但却默默为其推波助澜?
作为在西方研究跨文化管理的一员,笔者认为这场大张旗鼓的贸易战背后中美两国霄壤之别的文化差异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虽然不一定能解释这次起伏更迭的冲突之全部,但与经济、政治这些风云变幻的外部表象所不同的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差,恰恰因为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往不在而易被熟视无睹。拨开政经疑云,或许可以借助文化维度理论(cultural
dimension theory),从文化差异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揭示这场贸易冲突的一些鲜为人道之面。
为什么美国认为自己一直在“吃亏”: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Hofstede)曾开展了一项涉及全球的问卷调查,提出了日后颇具影响的文化维度理论来描述多样文化间纷繁复杂的差异:其中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分庭抗礼或许最广为人知。此后浩如烟海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调查,都反复表明中美文化在这一主要维度上呈现截然相反的特征。或许正是这一差异所塑造的民族性格和社会价值观,催生了中美对于贸易逆顺差状况不同的直觉反应。
美国文化极为强调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和独立的自我构念(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s),它与强调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和互依自我构念(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s)的中国文化截然不同。长期浸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人习惯于把个体感受当做决定态度和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而代代相传,个体主义作为一种处世哲学被全社会奉为圭臬。扣动这场贸易战扳机的美国决策当局正是由这样一群深植于个体主义和独立自我构念的文化土壤中的人士所组成。组织行为学的一个经典发现也表明当群体由高度同质化的个体构成的时候,个人的思维模式会在群体决策中被进一步放大甚至极端化。也就是说,当一个政府的决策机构由一群笃信个体主义的人组成时,它的决策过程越强调“民主程序”、越“海纳百川”,决策的结果往往越容易反映出更加强烈的个体主义倾向。
与此同时,文化是个体习惯的群体化呈现,这一过度强调个体感受的思维在宏观层面也自然而然让美国的决策当局和领导人形成了过分聚焦美国一国在双边贸易中处境的思维模式,继而造成了目中无“他国”,过度关注所谓“美国的利益和感受”。此外,对于个体独立性近乎痴迷的追求使得美国的决策当局有时很难清晰全面地认识国际贸易和经济关系的相互依存性(interdependence)。当美国人觉得自己的国家并没有在贸易这场“游戏”中得到“结果分配”的优势时,他们更容易觉得这一切是不公平的(unfair)。对于美国而言,这种所谓不公平的贸易状态代表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冲突。因而一场直截了当的“贸易战”在美国执政者眼中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项。
反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传统文化,人们习惯于将自我定义在与群体和他者的关系中。自我的意志与感受往往并不是决定动机与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有时甚至还需要被置之不理;任何行为可能给他者带来的影响和后果都是必须深思熟虑的要义。有趣的是,这一集体主义和互依的自我构念恰恰和国际贸易互惠互利的内在逻辑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和吻合度。此外,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思维模式融入文化DNA的时候,和某一个国家之间暂时的贸易逆差状态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敌对与冲突;暂时的贸易顺差也不代表着对他者的征服与自己的胜利。如此,这样的文化基因也在潜移默化中让中国人更倾向于相信“任何贸易战都只可能两败俱伤”。
为什么美国不在乎主动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刚性与柔性的碰撞
在文化维度理论中,另一个可用于区分中美文化的主要维度是刚性与柔性。以美国社会为代表,“刚性文化”(masculinity)的主导价值包括尚武冒进和争强好胜。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所代表的
“柔性文化”(femininity) 则更关注社群和谐与道德伦理,崇尚积极入世的精神。
进入本世纪以来,美国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领先地位和在国际秩序的主导状态都受到了来自“东方巨龙”中国的强力挑战。美国及它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中的刚性化使得美国政府和其背后千千万万的精英阶层将这种挑战的最终归宿直截了当地圈定为不可避免的大国间冲突。这一心态近年来集中体现在美国主流政治学界对所谓修昔底德斯陷阱(Thucydides's
trap)的大肆渲染。这位古希腊历史学家对雅典与斯巴达两个城邦间长达三十年的战争所做的定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的大国,战争与冲突因此无可避免”)在此后的千年中几乎成为西方世界认识与理解国际关系的“铁律”。面对中国多方面的强势崛起,长久以来所积累的刚性文化基因让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天然地沉浸在战鼓擂擂的氛围中。贸易作为经济发展中最直观的环节之一,往往成为氤氲宣泄这种冲突斗阵气氛的最前线,好战冒进的刚性文化因而也让发动贸易战成为美国处理中美贸易“失衡”现状的“简单粗暴”方式。
反观中国,贯穿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儒”“道”两家都强调温柔敦厚、以柔克刚的柔性文化内核。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一直积极倡导社会和谐的观念,与人亲善的价值。“君子和而不同”的儒家理念在千年的传承中掷地有声地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和谐的崇尚。常常被习近平总书记挂在嘴边的、春秋古籍《司马法》中“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一名句更是时时刻刻警醒治国者要以和为贵,莫轻言征战。以这样的文化视角观之,任何贸易纠纷都不过是大国交往中最正常不过的小风微浪,不值得、也不应当成为新型大国关系发展中的绊脚石或拦路虎。
为什么特朗普会经常变脸: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之冲突
结合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
Survey)的相关数据,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研究团队对文化维度理论进行了扩充,认为长期取向(long term
orientation)和短期取向(short term
orientation)是另一个区分不同文化的重要维度。这一维度刻画了一个民族对于长远和近期利益权衡之价值观。今天用其来观察中美文化差异似乎特别适用。
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西方国家常常具有短期取向文化的特点,更侧重于过去与现在。政策抉择也往往受短期选举影响。即便竞选时各个政党会拿“将来”作为标杆,胜选后难免聚焦眼前的利益而较少考虑未来的变化。这样的文化促使美国在发动贸易战时难免过度关注以往贸易中的逆差,极少考虑贸易战可能存在的长远震荡,更为关注短期内能够带给国家的现实经济和政治利益。在贸易战的烽烟四起后,这种立足短期取向的文化也使得美国会对一时一刻的利益得失更为敏感;政策的风向标也因此忽东忽西、经常变脸。当短期利益得到阶段性满足时则鸣金收兵;当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或受到新的(或更大的)压力时又再擂战鼓。整个局势让人有扑朔迷离,反复无常之感。反之,以中国为代表的长期取向的文化习惯于面向未来,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韬光养晦。对待变化着的风云,人们更倾向以动态、长远的观点观察。这样的文化促使中国政府即使身处这场贸易战的烽火之中,仍更着眼于长远的稳定与发展,处变不惊,力图彻底搭建一个互信互助的平台。
展望未来:超越差异
面对未来可能长期存在的贸易冲突,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理解文化差异或许可以为减缓摩擦提供一些启示。简单而言,在贸易磋商和谈判中,中国可以针对上文讨论的美国文化特点入手:
首先,基于美国文化强调独立自我构念而非互依性的特点,中国的获利或许可以被容忍,但是美国的失落则断然无法被接受(特朗普竞选口号“让美国再一次伟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而可以借鉴心理学中的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以美国的利益框架进行表述。侧重强调美国对于中国的依赖和贸易互补性来“好言相劝”也许既不能让美国准确接受,更有可能适得其反,加速矛盾的升级。
第二,面对以刚性文化为内核的美国,重申贸易休战与和谐相处的价值也许沦为“对牛弹琴”。反之,能让其在某些领域适度感觉到胜利的甜头或许更对症下药。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等同样使中国在未来收益的领域做出适当调整会让彼此海阔天空。
第三,理解美国文化的短期价值取向,中国可以将谈判所涉及的得失筹码尽量放在中短期时间框架下呈现。长远而言,时间站在中国的一侧,但重点是让美国在短期内依然觉得自己的地位坚不可摧。
显然,中国和世界的交往融合在伴随着各自不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途径之后,今日已经进入了文化碰撞的时代,文化的差异无疑是我们看待和理解一些“非典型性”经济与贸易摩擦的望远镜。虽然6月3日,中方就中美经贸磋商发表声明,宣告“双方就落实两国在华盛顿的共识,在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良好沟通,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但15日中方又宣告,鉴于美方的出尔反尔,“双方此前磋商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同时失效”。几乎回到磋商的原点似乎表明了此轮中美贸易摩擦的白热化和长期性,其实也体现了中外文化差异的显现化和复杂性。
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一份子,在看待和分析这场贸易摩擦时,当然希望不仅能够认清中美之间诸多的文化差异,更应该认识到在这些差异之外,作为两个伟大的民族,我们身上存在着更多“人之为人”的共同点。中美两国人民对于富足和睦的生活亦有着共同的美好追求。希望这份“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期盼能够成为中美贸易关系和全球发展道路上的一盏明灯,驱散误解与敌意,点亮长期共荣共存的未来。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似乎会伴随特朗普的整个任期,但终将如中国领导人所说,“太平洋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为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组织行为学博士候选人)
日 FT中文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贸易战高中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