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上下载的小说怎样弄到掌阅里打卡怎么弄

微博正文 - 微博HTML5版大风号出品
《假如真有时光机》:熊本县不止有熊本熊,还有……
第十章《从漱石到熊本熊》 来自掌阅读书
00:00 04:17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小阅的引导伴读 ◆请小伙伴于8月10日将此海报分享到朋友圈哈~Hello,小伙伴,昨天你们完成打卡了吗?一定要紧紧跟随小阅的脚步呀。看,小可爱们都在积极打卡呢~满屏都是小可爱们的热情~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社群,小阅每天都会在社群中推送当天共读的内容,欢迎大家参与。小阅明早开始引领大家阅读第十章节——《从漱石到熊本熊(日本熊本县)》,小伙伴们可以提前预习哦:内容介绍在梅雨季节去熊本,重回村上18岁成年旅行的地方,可以遇见橙子书店的白玉君、拜访夏目漱石的故居和芭蕉树……48年之后,再到熊本县。这次是为了看望老朋友,重回故地,发现漱石在熊本最后居住的房屋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便非常幸运地去参观一番。人来人往,时过境迁,原来的芭蕉树却越长越繁盛,扎根于大地。当然看到最多的还是熊本熊啦,对,就是那个脸蛋上有两个红圈圈的卡通形象。此时的熊本县因为熊本熊的原因已经成了网红旅行目的地,因此熊本熊成功引起了村上春树的关注与思考。熊本熊的正职是“熊本县营业部长”,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公务员。因此也不难理解熊本县,处处都能看到熊本熊的身影:总而言之,海报上也好,招牌上也好,宣传册上也好,矿泉水上也罢,点心盒上也罢,巴士和市营电车的车身上也罢,皮包上也罢,汗衫上也罢,种种东西、各个角落都有熊本熊展露尊容。就连出租的汽车“丰田普锐斯”上,也印着红黑两色的熊本熊花纹。就算声称整个熊本县都已经“熊本熊化”了,也绝非夸大其词。熊本熊给村上的印象不好也不坏,但是又作为重要的标识展现在各种地方。以至于今后每当村上回忆起这趟熊本之旅时,大概都会怀着这样的感慨吧:“那次旅行,一直阴雨绵绵,沿途处处都是熊本熊呀。”如果小伙伴也想看一看熊本熊的故乡,这一章千万不要错过啦。好啦,本期共读到这里就结束啦,我们下一期的共读书目是法国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这是一部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小伙伴们可以提前看书哦,千万不要跟丢哦,我们明天再见。为什么是熊本呢?在熊本,几乎每天都在下雨。虽然算不上大雨如注,却总是绵绵不停。不过我去的时候恰好赶上梅雨季节,再怎么下雨也抱怨不得。那正是抢工插秧的时候,雨水如果不丰沛,就会影响农作,我作为一个还算健全的日本国民,也只能将降雨视作“来自上苍的恩惠”,甘之如饴了。也许归功于这淋漓的雨水,熊本街头染上了漂亮的鲜绿色。从东京来到这里,大概都会感佩不已:分明同样是城市,却处处绿意盎然,处处盛开着五彩缤纷的大团绣球花,流过市区的河流之多也令人佩服。这些发源于阿苏山脉的河流,因为匆匆奔向有明海的湍急浊流而涨起水来,那堪称豪爽的奔腾之姿别具一格。站在桥上纵目远望,不禁轻轻感慨:“哟,还真是来到了很远的地方呢。”河流也一样因地而异,各有不同的流淌之姿。挑选这个时候来到熊本,第一个理由是为了参加“东京鱿鱼俱乐部”的同窗会。在这里先为不明所以的诸位做个介绍:所谓的“东京鱿鱼俱乐部”,是由吉本由美女士、都筑响一君和我组成的类似“文化体验队”的组合,三人结伴四处溜达,耳闻目睹各种事情,各自撰写文章(或者拍摄照片),这便是我们的主要活动内容。名义上由我担任队长的角色,在杂志上进行不定期的连载。三人结伴,从热海到萨哈林岛,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旅行。成果都收进了《地球的走失法》一书中。吉本女士这个人其实是造型师的鼻祖级人物,都筑君则是个奇谈怪事无所不爱的编辑,还是位获得过木村伊兵卫奖的摄影家,而我原本就是个好奇心重的小说家,三人三个模样,有着各不相同的追求。这样的组合十分有趣,三人结伴出游探访,总是非常愉快。然而吉本女士由于种种缘故,搬离东京的住所,回到故乡熊本,过起了“悠然自得”的生活(练练大提琴,玩玩园艺),“东京鱿鱼俱乐部”自然就解体了。这是四年前的事。自那以来,我一直寻思着得去一趟熊本,探望吉本女士。恰巧今年六月偶然有这样的机会,我便招呼都筑君:“不一起去吗?”他立刻答道:“好呀,一起去!”于是可喜可贺,在梅雨季节的熊本市内,“东京鱿鱼俱乐部”的同窗得以重聚。尽管吉本女士事先就发出过忠告:“熊本的梅雨季节长得很,不好过哟。”话虽这么说,但除了这个时期,大家的时间都安排不开呀。橙子书店的白玉君时隔大约四十八年,我再次来到熊本。上次“来熊”(读作“Rai yu”,熊本人不知为何常用这个说法,其他县的人只怕读不来)还是一九六七年,那时我十八岁,刚刚高中毕业,既没上大学,也没进补习学校,没有什么明确的地方可去,整天东游西逛。有一天突如其来地想出去旅行,便从神户港乘上渡轮去了别府,又从那里坐巴士翻过阿苏山,来到了熊本。在熊本看了城堡,漫无目的地在街头转悠,由于无事可做,便走进电影院看了场电影。那是一部西部片《大战三义河》,因为由萨姆 ·佩金帕编剧而闻名于世。但当时我对萨姆·佩金帕这个名字一无所知,只是觉得“还蛮好看的嘛”,离开了电影院。走在夜晚的街头,一个女人上来跟我打招呼,因为心里害怕(要知道我还是一本正经的十八岁呀),我假装没听见,夺路而去。关于熊本,我记得的大概就是这些了。然后又顺道去了长崎,渐渐地兜里没钱了,便掉头回家去了。有生以来头一回体验漫长的单人旅行。独自一人行走在陌生的土地上,单单是呼吸着空气,眺望着风景,就觉得自己一点点变成了大人。自那以来,时隔四十八年,这次作为年事已高的作家又来到了熊本。抵达后的第二天,在市内的“橙子书店”进行了朗读和演讲。回想起来,在日本进行朗读,自一九九五年以来还是头一回。把暌违多年的朗读活动放在这家小型独立书店,主要是因为我很想见一见著名的招牌猫“白玉君”。吉本女士在信中说,白玉是一只可爱可亲、品相完美的雪白雄猫,完全值得不远千里乘飞机来相会。“橙子书店”就算挤得再满,充其量也只能容纳三十来人,是个空间有限的小书店。不过对我来说,没准这么大反而轻松愉快。上个月在新西兰曾经面对两千人演讲,真是够呛。三十来人刚刚好。实际见到白玉君(它每天跟着主人一道,开车从家里到店里来上班),果然与传言无异,真是一只招人喜爱的猫儿,我也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它。的确,如此完美的猫儿实在难得。为了白玉君造访书店的人好像也不少,是一只名副其实的“招客猫”。这猫儿又老实又聪敏,从来不会去抓挠店里的商品—图书。橙子书店位于一条叫玉屋路的繁华大街正中央,周围有些诸如两百元酒吧(饮料两百日元起价,食品可自由携带入店,免收服务费……这生意还做得下去吗)、小寿司店之类的店铺,看上去不像是书店的存身之地,应该说这种地方也很有独立风格,总之“不像”反而更符合预期。店主田尻久子女士二○○一年创办了这家店,最初名叫“ Orange”,是一家精致漂亮的杂货店兼咖啡馆,没过多久又把隔壁店铺也租了下来,一并经营起心仪已久的“橙子书店”来。店里只陈列自己中意的书,即所谓的“精选店”,自我启发书之类的一本也不放。大致按照每月一次的节奏,举办这种朗读会一类的活动,在生意方面只怕挺不容易。不过既有白玉君施以援手(真是名副其实的“猫之手”),又有热心的顾客捧场,便活力十足地成了熊本文化的一面旗帜。这天晚上我朗读了题为《养乐多燕子队诗集》的短篇小说(似的东西)。这篇作品曾在“养乐多燕子队球迷俱乐部”的会报上刊载过一部分,在公众面前完整地展示全文,这天晚上还是第一回,姑且可以算作“首次公开”。说起来这只是信笔写就的很随意的东西,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诸位高兴就成……就弄成了这么一种松松垮垮的局面。朗读完毕后,“东京鱿鱼俱乐部”的三个人来了一场轻松的对谈,话题不着边际,倒也算是一个充实的熊本之夜。有朝一日我还想再见一见白玉君,何况对隔壁那家两百日元起价的酒吧也颇感兴趣。橙子书店的招牌猫“白玉君”漱石住过的屋子和芭蕉树听说漱石在熊本最后居住的房屋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我便想,有机会的话要去看看。因为得到了现任屋主的许可,非常幸运地进去参观了一番。明治三十三年(一九○○年),漱石在北千反畑町的这座屋子里住了四个月,当时他在熊本第五高等学校当老师。月薪一百日元,这在当时是破格的高薪了,可他本人对在地方上当老师好像并不满意。大概也有这个原因,漱石在熊本住过好多地方,四年零三个月里居然搬迁了五次。搬进这座屋子之后没多久,国家就下达了赴英留学的命令,他便借此机会离开了熊本。这座房屋建造于明治三十三年(即是说漱石在刚建好不久就搬进来了),自那以来已经历了将近一百二十年,如今仍然在作为住宅使用。院子里与漱石住在这里时一样,高大的芭蕉树枝繁叶茂。芭蕉每到夏天就从根部锯掉,不过很快又长得高大茂盛,如此年复一年。眼前这棵当然难说是漱石当年观赏过的芭蕉树,然而那婆娑风姿却让人不由得作此想。人来人往,时过境迁,树木却毫不在意,只管扎根大地,长留天地之间。枝条长了又锯,锯了又长。这座房屋是当时还很罕见的二层建筑。爬上陡急的楼梯(下楼相当可怕),有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铺着榻榻米,好像是做书斋用的。除了一张矮书桌外几乎没放家具,与一楼展现的家庭日常生活截然分割,形成绝世独立的空间。坐在窗边的书桌前,可以俯瞰芭蕉繁茂的院落,那里正静静地下着绵绵细雨。漱石对在熊本住过的几处房屋,曾经十分神经质地写下诸多微词,但对于这最后的寓所似乎感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或许是因为他可以在二楼这间宁静的书斋里,暂时离开家人,独自一人静静地沉溺于思考。这座房屋虽然地处市内,但即便侧耳细听,也没有噪音传来。飘入耳中的只有轻轻的雨声。时间仿佛回到了一百二十年前,有一种奇妙而亲密的感觉。漱石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这间书斋里度过独处时光的?大概有过种种烦恼与忧郁,也有过种种梦想吧。镜子夫人就在两年前,纵身跳入流经市内的白川寻死,那时她才二十一岁。幸好被在场的渔夫救了上来,保住一命,然而夫妇之间却留下了裂痕。尽管不知道详细的情形,但不管怎样,似乎并非简单的人生。这座房屋现在由与屋主有血缘关系的一对姐妹(分别为八十一岁和七十五岁,家住附近)照料,管理得井井有条,但毕竟还会有漏雨之类,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当地的文化团体似乎在研究收购保存的事情。既然好不容易保存至今,如果能一直维护下去,可就太好了。夏目漱石的故居,他曾执笔创作的房间绕城慢跑我计划要绕着熊本城跑步,便把慢跑鞋塞进旅行包里带了过来,然而事不凑巧,连日下雨,没法外出。不过到了星期六早上六点钟,睁开眼一看,多日的降雨居然停歇了。虽然天空中乌云密布,可走在路上的行人都没撑伞。“好,今天可得跑上一跑啦。”赶紧换上运动衣,来到了马路上。绕着熊本城慢跑,心情十分舒畅。不会受到红绿灯的干扰,这一点最可贵,尽管因为湿度高,没跑几步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唯有一点,路上擦身而过的市民多半会爽朗地大声打招呼:“早上好!”这让我稍稍有些困惑。当然,待人友善总好过一切,受到如此温暖的欢迎,旅行者不应该有什么抱怨。然而每当有人打招呼,我总得礼貌地回应,倘若每次都大声回上一句“早上好”,那就无法思考了。我喜欢优哉游哉地一边思考一边慢跑(呃,其实并没有思考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对于这一波“早上好”攻势,老实说可能有点吃不消。迄今为止,我在世界上许多城市的街头跑过步,如此频繁地跟人在路上寒暄却是前所未有。在希腊的小岛上,时常会有村里人招呼我:喝杯茶吧。“歇一会儿,”尽管如此,也不至于像这样寒暄不断。会不会是熊本这座城市,原来就有一种让市民相互“爽朗地问早安”的风气?还是正在开展一场“大家一起爽朗地问早安”的市民运动呢?姑且不论这些,绕城慢跑还是十分快乐的。熊本城非常美丽,是一座保存得很暖心的城堡。市民们给人一种珍爱城市的印象。不论是在地势上还是在精神上,从古至今,城堡都构成了熊本这座城市的中心(好似心脏一般),看上去人们似乎巧妙地把城堡的存在纳入了日常生活。这次我没有时间,所以没去爬天守阁,不过早晨花上一小时绕城奔跑一圈,便感到了这种自然而亲密的氛围。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城堡,这种生活说不定十分美妙。不像卡夫卡的《城堡》,“只能看到,却走不到”。顺便一提,据说熊本市有一项条例,规定“城堡周围不许建造高于石垣的建筑”,我觉得这是一项非常美好的规定。夏威夷考艾岛也有一个规定,“不许建造高于椰子树的建筑”,可能与之相似吧。作为旅行者,我真心希望能一直这样,永远保留“城下町”那从容的时间性。由于篇幅限制,本章节没有展示完毕,小伙伴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继续阅读《假如真有时光机》。参与方式1、书友们请于明天(8月10日)将下方的海报(图一)分享到朋友圈,并附上自己的想法、观点,截图发送至我们的打卡社群——掌阅晨读万人打卡团,这样就完成一次打卡啦。(如图二所示)图一 我这么可爱,不介意被分享出去哦~图二 打卡示例图片2、以下是我们共读群(掌阅晨读万人打卡团),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社群,或者后台回复关键字,“共读”,同样可以收到此二维码~小阅每天都会在社群中推送当天共读的内容,欢迎大家参与。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阅读《假如真有时光机》。4、如果您本期共读,坚持打卡10天,小阅还会赠送下期阅读书籍的电子兑换码哦~【昨日优秀打卡内容】上榜的小可爱找自己群的纪委领取小礼物哦~~小阅悄悄告诉大家,小阅每天都会挑选优质打卡内容进行展示哦~~小可爱们加油哦~sdfd熊本熊,那个脸蛋上有两个红圈圈的卡通形象,还挺招人喜欢的,书友们,说说你们最喜欢的宠物或者卡通形象是什么呢?——村上春树 《假如真有时光机》点击查看往期共读内容◆ 第一章《查尔斯河畔的小径(波士顿1)》◆ 第二章《有绿苔与温泉的去处(冰岛)》◆ 第三章《想吃美味的东西:俄勒冈州波特兰·缅因州波特兰》◆ 第四章《两座令人怀念的小岛:米克诺斯岛·斯佩察岛》◆ 第五章《纽约的爵士俱乐部》◆ 第六章《拜访西贝柳斯和考里斯马基(芬兰)》◆ 第七章《伟大的湄公河畔(老挝、琅勃拉邦)》◆ 第八章《棒球、鲸鱼和甜甜圈(波士顿2)》◆ 第九章《白色道路与红色葡萄酒(意大利托斯卡纳)》今日荐读《假如真有时光机》【日】村上春树 著村上春树旅行随笔。假如真有时光机,能随意使用一次,你想实现什么愿望?从查尔斯河到湄公河畔,从雷克雅未克到托斯卡纳,我们跟随村上春树走遍七国十一地,仿佛乘上一台穿越现实的时光机,发现一个温暖有趣的世界。在遍布苔藓的冰岛,邂逅没有尾巴的羊和可爱的迷途之鸟;再访《挪威的森林》的起点希腊小岛,在日益繁杂的街上追溯遥远的记忆。在梅雨季节去熊本,拜访夏目漱石的故居……不论怎样的旅行都充满了惊喜与意外,在焦虑的时代,多读一点村上春树,像村上春树一样享受人生,就能发现一个温暖有趣的世界。小阅一直都在原地等你回来随时来看我,留言给我喜欢的话,动动小手给小阅点个赞哦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假如真有时光机》吧!点个赞,我们下期共读书籍很快开始。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每晚6点,掌阅伴你。...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小阅的引导伴读 ◆
请小伙伴于8月4日将此海报分享到朋友圈哈~Hello,小伙伴,昨天你们完成打卡了吗?一定要紧紧跟随小阅的脚步呀。看,小可爱们都在积极打卡呢
~满屏都是小可爱们的热情~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社群,小阅每天都会在社群中推送当天共读的内容,欢迎大家参与。小阅明早开始引领大家阅读第四章《两座令人怀念的小岛:米克诺斯岛·斯佩察岛》:
内容介绍想问下,我们的小伙伴是否看过一部电视剧《猎场》,胡歌饰演的秋冬一直珍藏着一本女友送给他的书籍《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可以说是两个人的定情信物和青葱岁月的见证。
小阅为什么要提到这本书呢?因为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个地方,就是村上春树写作《挪威的森林》的地方——米克诺斯岛。
在米克诺斯酒吧里工作的女孩,一笑就会露出非常迷人的皱纹。作者村上春树就以这个女孩的形象为底本,刻画出了《挪威的森林》里的玲子这个人物。
所以啦,这里是村上君写作、迸发灵感的地方,如果你也想了解,赶紧看一看啦~
那是大约二十四年前的事了,我曾经先后住在希腊的两座岛上——斯佩察岛和米克诺斯岛。虽说是“住”,可前后加起来才不过三个来月,对我来说却是头一回体验“国外生活”,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把每天的经历记录在笔记本上,后来写进了一本名为《远方的鼓声》的旅行记中。
此后我也去过几次希腊,但再也没有去造访那两座岛,所以此行成了自那以来的“再度访问”。有个英文词儿叫“pilgrimage”(朝圣)。要是说到那个份上,或许稍稍有些夸大其词,其实是寻访自己在近四分之一世纪前留下的足迹,这说是令人眷念,也的确令人眷念。尤其是米克诺斯岛是我开始写《挪威的森林》的地方,在我心里自然有些特别的感觉。
一九八六年九月,我抵达罗马,在初秋那美丽的光景中度过了约莫一个月,然后去了雅典,从比雷埃夫斯港乘船赶赴斯佩察岛。正式旅居意大利之前,我想在希腊过上几个月。十月已经过半,希腊的观光季已告结束,正是干活干累了的希腊人开始收摊的时节,旅馆歇业,餐厅关门,特产店也闭店了。就算是希腊,到了这个时候,也照样冷得够呛。
天气渐渐变得恶劣,阴天多了起来,冷风袭来,降雨频频。夏日里乘坐豪华客轮去阳光灿烂的爱琴海岛屿上玩的人,倘若得知深秋时节,这里竟会变成如此寂寥(有时甚至是阴郁)的地方,肯定要大惊失色。
为什么我们(我和我太太)偏要挑这种很难说是独具魅力的季节,到希腊的岛上去小住呢?首先是因为生活费便宜。当时的我们并没有余裕,在物价和房租高昂的旺季去希腊的岛上生活几个月。
还有一点是天候不佳的淡季小岛,正适合安安静静地工作。夏天的希腊稍稍有点过于喧嚣了。我当时厌倦了在日本工作(关于这一点,呃,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一言难尽),很想出走国外,逃离烦人的琐事,悄悄地集中精力工作。可能的话,再专心致志地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我决定离开日本,到欧洲去住上一段时间。
斯佩察岛上曾经居住过一个月的房子
这次同样选择了“不太起眼”的淡季去造访这座岛屿。选择大致相同的季节,大概更容易比较今昔,看看哪些东西变了,哪些东西没变。
去米克诺斯有直飞航班,是从德国搭乘喷气式飞机。这一点首先让我大吃一惊。从前要去米克诺斯,不是从雅典乘沙丁鱼罐头般飘飘摇摇的螺旋桨飞机,就是从比雷埃夫斯坐渡轮。
因为岛上跑道短,喷气式飞机根本无法起降。只要风刮得稍微大一点,螺旋桨飞机也会马上停飞。连续三天刮大风的话(这并不少见),岛上就会挤满了进退两难的游客。
然而如今新修了长跑道,众多游客既不用多费时间又不必担心滞留,可以从这座岛上直飞欧洲各地。方便固然方便了,却不免有一丝寂寞的感觉。不方便自然会给旅行带来麻烦,但其中又包含着某种喜悦,由繁琐带来的喜悦。
然而一旦抵达当地,米克诺斯再怎么说也是米克诺斯。尽管德拉克马变成了欧元,尽管螺旋桨飞机变成了喷气式飞机,尽管网吧和星巴克出现在各处,那里照样是美丽的海滨小镇,砂糖点心般的白色房屋比肩接踵,迷宫般的道路错综复杂。绝不会看走眼,就是那个米克诺斯。
不过,米克诺斯作为观光地确实升级换代了。由于喷气式飞机正式启用,而且好景气持续已久,应该有更多的人到这里来旅游,宾馆增加了,时髦的小店也多了起来。城市简直像水位上升一般,一点点地漫上周围的山坡,扩张开来。
从前曾经一无所有的原野,如今出现了许多成排的崭新房屋。尽管小店大多准备进入休业状态了,可到街上走上几步就一目了然:“啊,自那以来,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呀。”
话虽如此,如今也罢往昔也罢,岛屿安身立命的根本并没有变化。那就是观光业。除此之外,既无资源也无产业值得一提。
从春到夏的旅游旺季里,人们忙于工作,一到秋天便关门歇业,休养生息。再不就是怀揣着现金,赶回故乡家人的身边。他们再次回来开始工作,要等到明年的复活节假期前后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半年埋头忙碌,余下的半年悠闲度日,或者从事别的活动。
所以从秋天到冬天,来到此地的人们眼中看到的,说来就是像舞台后方般寂寥的米克诺斯。风力强劲,天气寒冷,天空常常阴云密布。大海焦躁地掀起细细的白浪。当然不能游泳。房屋大门紧闭,唯有檐前快乐的招牌在无言地暗示着旺季时的繁华。不过,这样也挺不错,至少能得到宁静。
岛上随处可见与人亲近的猫儿
我们曾经住过的“米克诺斯公寓”,如今已经不再给游客提供长期租房业务,变成了普通的住宅楼。紧靠近旁建起了一座豪华的高级度假酒店,这次我们就投宿在那里。这是一座体贴入微的时尚酒店,有游泳池,房间里甚至还有气泡浴缸,自助早餐也很丰盛,大概投入了不少钱。从前的米克诺斯是没有这么豪华时尚的酒店的。
米克诺斯公寓当时的管理员、与我交情甚好的范吉利斯,现在已经不在那里了。那时他就说:“我已经年纪一大把啦,就盼着赶快退休,回家享清福去了。”他不在那儿也在我预料之中。
我用拙劣的希腊语问接替他的大婶:“范吉利斯最近怎么样?”回答竟是:“范吉利斯五年前就去世了。”我还暗自期待说不定能见到他呢,真是遗憾,只能为他祈祷冥福。从前一看见我在喝乌佐酒(希腊的烈性酒),他就要提意见说:“喂喂,春树啊,那玩意儿可不能喝,脑子要喝坏的。连我都不喝呢。”据他说,假如是苏格兰威士忌的话就可以。我倒觉得好像没什么大的差别。
“可以进去看一眼吗?我从前在这里住过一段日子。”我这么问管理员大婶。“行呀,你尽管看好啦。”她答道。
当时我居住的房间,从外面望去还和从前一样,丝毫没有改变。十九号房,白砂浆的墙壁,涂成蓝色的柱子。在那里,我写下了《挪威的森林》最初的几章。还记得那时奇冷无比。十二月圣诞节前的几天,房间里只有一个小小的电暖炉。我穿着厚毛衣,一边写稿一边瑟瑟发抖。当时还没有使用文字处理机,我是用圆珠笔在大学笔记簿上吭哧吭哧地写。窗外是凄凉的原野,乱石遍地,一小群羊在那里默默地吃草。在我看来那草并不怎么美味,羊儿们却似乎吃得心满意足。
写累了,就停下笔,抬起脸,呆呆地望着那些羊。玻璃窗外的那番景象,至今仍记忆犹新。沿着墙壁长着大株夹竹桃,还有橄榄树。从窗前望去的原野一如既往的凄凉,不知何故却没有看到羊儿。
当时我从早晨开始,整个白天都在写小说,到了傍晚便出去散步,顺便逛街,到酒吧去随便喝杯葡萄酒或者啤酒。专心致志地工作之后,需要这样换换心情,所以我去过各种酒吧。“米克诺斯酒吧”“索马斯酒吧”,还有几家想不起名字来的。这些酒吧里,常常聚集着定居在米克诺斯的外国人(非希腊人),低声细语地谈天说地。
这种季节在米克诺斯逗留的日本人也只有我自己了,相当稀奇。在米克诺斯酒吧里工作的女孩,一笑就会露出非常迷人的皱纹。我以她的形象,其实是她那皱纹的模样—为底本,刻画出了《挪威的森林》里的玲子这个人物。
米克诺斯酒吧过去是个寂寥冷清、平淡无奇的小酒吧,如今却堂而皇之地挂出了“米克诺斯著名酒吧”“岛上最老的酒吧”这样的招牌,看来是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家传奇酒吧。虽然我感觉不到有什么足以成为传奇、值得大书特书的要素,但没准是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岁月赋予了这家酒吧某种特别的资格。我本想亲眼确认一番,然而开业时间比从前推迟了,于是十分遗憾,没能成功拜访。
一家从前常去的名叫“费利佩”的餐厅(冬天也开门营业)也碰巧赶上放假一周,没能如愿重访。想补充营养时,我经常来这里吃牛排。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在当时的米克诺斯大概要算高级餐厅了,味道也不赖。我还记得吃晚饭时经常停电。当时的米克诺斯供电情况不太好,停电屡见不鲜。正用着晚餐呢,毫无预告,灯光啪得一下就熄灭了。也不知如今是否有所改善。
这次在米克诺斯几乎没有遇到日本人。在岛上看到的东方人,大多是来自中国的观光客,时不时地还有一些韩国人。从前在这里几乎没见过中国人,让人深深感到时代真是变了。
说起来有些唠叨了,二十四年过去了,种种事情都会有巨大改变的。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的鼎盛期,那也是我离开日本的理由之一。举国上下都处于焦躁状态,这种状况让我有些厌烦。那就像是每天从早到晚都有马蜂在耳畔嗡嗡地飞来飞去。但事到如今,就连这种事情,回忆起来也多少有些令人怀念的感觉。当然,假如问我是否想再次回到那种状态,答案肯定是 No。
尽管斗转星移,港口的风景却与从前无异。漫步海滨,走进咖啡馆喝杯咖啡,然后无所事事地眺望海港。那里的鹈鹕与海鸥、猫儿与狗儿都不争不斗,和平共处。那些拎着购物袋来来往往的佐巴式的希腊人,现在照旧挺着又大又圆的肚子。
肥胖问题在这里好像还没有成为话题。穿着黑衣的未亡人闷闷不乐地紧闭着嘴唇,脑袋上裹着头巾,双手提着购物袋蹒跚前行。表情凶悍的中年女子从二楼窗口探出身子,朝路上的行人大声怒吼着什么。有位老人不知是在钓什么鱼,耐心地将鱼竿久久垂在海面。他的眼睛习惯了永不厌倦地注视着大海。久而久之,一个人就有了这种染上大海颜色的孤独的眼球。这样的海港风景与从前相比没有丝毫变化……不对,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我冥思苦想。与从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可到底是哪儿不同呢?
是啦!咖啡好喝得几乎认不出来了。从前希腊的咖啡馆里,只有稠乎乎的希腊式咖啡,要不就是粉乎乎的速溶咖啡(名副其实就叫“雀巢咖啡”)一类的玩意儿,味道都相当糟糕。然而如今却可以喝到美味的,或者至少是货真价实的咖啡了。这当然是个很好的变化。遥想从前,为了喝上一杯像样点的咖啡,我们曾经不得不大费周章。大概是希腊人的生活整体上变得富裕起来了。
开始写《挪威的森林》的米克诺斯公寓由于篇幅问题,本章节就展示到这里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阅读《假如真有时光机》。参与方式
1、书友们请于明天(8月4日)将下方的海报(图一)分享到朋友圈,并附上自己的想法、观点,截图发送至我们的打卡社群——掌阅晨读万人打卡团,这样就完成一次打卡啦。(如图二所示)图一 我这么可爱,不介意被分享出去哦~图二 打卡示例图片
2、以下是我们共读群(掌阅晨读万人打卡团),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社群,或者后台回复关键字,“共读”,同样可以收到此二维码~小阅每天都会在社群中推送当天共读的内容,欢迎大家参与。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阅读《假如真有时光机》。
4、如果您本期共读,坚持打卡10天,小阅还会赠送下期阅读书籍的电子兑换码哦~【昨日优秀打卡内容】上榜的小可爱找自己群的纪委领取小礼物哦~~小阅悄悄告诉大家
,小阅每天都会挑选5个优质打卡内容进行展示哦~~小可爱们加油哦~
村上写作《挪威的森林》的地方是否有吸引到你?小伙伴们,你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要介绍给大家?
——村上春树 《假如真有时光机》
今日荐读《假如真有时光机》【日】村上春树 著村上春树旅行随笔。假如真有时光机,能随意使用一次,你想实现什么愿望?从查尔斯河到湄公河畔,从雷克雅未克到托斯卡纳,我们跟随村上春树走遍七国十一地,仿佛乘上一台穿越现实的时光机,发现一个温暖有趣的世界。在遍布苔藓的冰岛,邂逅没有尾巴的羊和可爱的迷途之鸟;再访《挪威的森林》的起点希腊小岛,在日益繁杂的街上追溯遥远的记忆。在梅雨季节去熊本,拜访夏目漱石的故居……不论怎样的旅行都充满了惊喜与意外,在焦虑的时代,多读一点村上春树,像村上春树一样享受人生,就能发现一个温暖有趣的世界。
小阅一直都在原地等你回来随时来看我,留言给我喜欢的话,动动小手给小阅点个赞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假如真有时光机》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要回复文章请先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读掌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