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会大范围设计高中化学73个实验吗

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有什么区别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14590
获赞数:154402
擅长:暂未定制
高中化学主要是记忆,分析的较少,而且加加减减就能算。大学化学很依赖高等数学,而且对物理也有一定的依赖性,尤其是热力学、动力学部分,这部分主要解决的是高中没有讲到的反应原理的问题,都是微积分的题目,我刚学的时候很不习惯大学的物理、化学主要用的是微积分解题,所以楼主一定要先学好数学哦~~
要死啊又是重名
要死啊又是重名
采纳数:62
获赞数:2397
高中化学其实只是简单的概括,很多的知识只是让你强记忆,无需要你理解原理,即使有也是很简单的!大学化学其实要分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偏实用的,一个是偏研究型的。共同点就是深入化学物质内层,探究反应与结构关系,并且在高中基础知识点上拓展出更多知识点。不同点就是在追究原理上,偏实用型浅尝即止,研究型深入历史最顶级与目前最前沿,简单的决定点就是“实用与否”
采纳数:159
获赞数:1016
高中化学是为了考试而学 不需要你知道为什么 只需要你知道是什么 大学化学探究原因 你学大学化学会发现很多高中的原理原来如此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
【摘要】:
作业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它是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它对养成学生某些优良品质有独特功效。因此,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课程的改革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作业的设计中也应该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大量案例分析,发现了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作业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迁移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杜威“做中学”理论为指导,提出新课程下作业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多样性、情境性和实践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基本模式:并基于此模式提出了作业设计的策略:整体性、多层次、多功能。依据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基本模式,本文给出了多个作业设计案例片段和新授课的课时作业、复习课的作业两个完整作业设计案例,并进行了案例评析,以期为一线的化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新课程的改革更好、更全面的落实尽绵薄之力。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G633.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单中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万荣根,周志峰;[J];教育科学;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国兰;[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年05期
马征杰;[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李卓;[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黄宝宏,丁俊武;[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陈平文;[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黄甫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李保强,李如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薛永鑫,曹之刚,姚国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刘旻航,孙庆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王富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长江;万立新;;[A];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中期成果——论文与案例(部分)[C];2007年
鄢慧卿;;[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何涛发;陈曙光;赵英侠;;[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张勇;冉鸣;;[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李福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彭虹斌;[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杨秀君;[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王莉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孙亚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吴颖;[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张勤;[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乐毅;[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汪晓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淑悦;[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唐涌;[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肖全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赵明仁;[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李峻峰;[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王小怀;[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徐银燕;[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郭兆霞;[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李海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牛金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丰;[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5期
张巧文;[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曹秀华;;[J];教育探索;2006年11期
伍春兰,朱维宗,万雅奇;[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毕华林;;[J];化学教育;2006年01期
单中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周春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束仁龙;[J];教学与管理;2001年09期
柴忠华;[J];教学与管理;2003年16期
姜丽华;[J];教育科学;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友兰;孟德良;;[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艳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陈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刘新萍;[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吴晓静;[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周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王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叶晓云;[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冉维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白晓焱;[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孟;王小红;;[J];化学教学;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海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2期
何批;;[J];华章;2010年15期
于永芳;;[J];新课程(上);2011年03期
朱亚萍;王后雄;彭慧;;[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年05期
邵延红;[J];青海教育;1996年06期
罗晓静;[J];四川教育;2003年Z1期
冼柳;;[J];教育科研论坛;2006年01期
胡慧娟;;[J];现代教学;2008年Z1期
詹洪法;;[J];小学教学设计;2008年03期
卢晓晶;;[J];语文天地;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志;;[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陡永峰;;[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陈建明;;[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庞燕;胡胜利;;[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王晓东;;[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程志超;;[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薛亮;刘妮;;[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郭忠辉;;[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宋可忠;;[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张阳林;姚秀梅;;[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宝塔区北关小学 武燕;[N];延安日报;2009年
许雅杰 德力格尔其其格;[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杨九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杨 雨;[N];楚雄日报(汉);2005年
罗春龙;[N];黔西南日报;2008年
杨会喜 杨雨;[N];楚雄日报(汉);2007年
曹德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宿迁市宿豫区蔡集中心小学 张艳丽;[N];江苏教育报;2009年
赵德艳;[N];泸州日报;2009年
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 王永梅;[N];武威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春;[D];暨南大学;2009年
梁永平;[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吴鑫德;[D];西南大学;2006年
刘前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娄延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孟献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素余;[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焦传玲;[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朱霞;[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杨涵雄;[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何娇;[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杜怡;[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徐家锦;[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史美利;[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王绪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李义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1 “断键释能 违背了化学键的一般认识 在高中化学甚至大学化学中.认为化学反应过程实质上就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且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则会放出能量.同时.还通俗地将“——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1 “断键释能 违背了化学键的一般认识 在高中化学甚至大学化学中.认为化学反应过程实质上就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且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则会放出能量.同时.还通俗地将“打断1摩尔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 [2]定义为键能.倘若以“化学键断裂释能 来分析“H-H→••H+•H 这一过程.则有“△H&0.△S&0 .就可以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恒温恒压条件下H-H→••H+•H一定能自发进行 .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于斯莫利等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富勒烯(C60)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种含碳量极高的链式炔烃——棒碳,它是分子中含300—500个碳原子的新物质,其分子中只含有交替连接的单键和三键。 根据以上叙述完成(1)、(2)两小题。(1)对于C60与棒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与CuO发生置换反应&&&&&&&&&&&& &B.棒碳不能使溴水褪色C.C60与棒碳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D.棒碳与乙炔互为同系物(2)晶胞是晶体结构中可重复出现的最小的结构单元,C60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摩尔质量是720B.C60与棒碳互为同素异形体C.在C60晶胞中有14个C60分子D.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有12个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于斯莫利等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富勒烯(C60)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种含碳量极高的链式炔烃——棒碳,它是分子中含300—500个碳原子的新物质,其分子中只含有交替连接的单键和三键。 根据以上叙述完成(1)、(2)两小题。(1)对于C60与棒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与CuO发生置换反应&&&&&&&&&&&& &B.棒碳不能使溴水褪色C.C60与棒碳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D.棒碳与乙炔互为同系物(2)晶胞是晶体结构中可重复出现的最小的结构单元,C60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摩尔质量是720B.C60与棒碳互为同素异形体C.在C60晶胞中有14个C60分子D.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有12个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于斯莫利等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富勒烯(C60)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种含碳量极高的链式炔烃——棒碳,它是分子中含300—500个碳原子的新物质,其分子中只含有交替连接的单键和三键。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2)两小题。(1)对于C60与棒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与CuO发生置换反应&&&&&&&&& &B.棒碳不能使溴水褪色C.C60与棒碳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 D.棒碳与乙炔互为同系物(2)晶胞是晶体结构中可重复出现的最小的结构单元,C60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摩尔质量是720B.C60与棒碳互为同素异形体C.在C60晶胞中有14个C60分子D.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有12个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斯莫利等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富勒烯(C60分子结构),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C60分子结构酷似足球,由12个五边形与20个六边形构成,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发现了棒碳(即纳米碳管)是由300~500个碳原子构成的新分子.请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棒碳与石墨互为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棒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棒碳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
C60在一定条件下能与CuO发生置换反应
它们与氧气反应的唯一产物是二氧化碳
它们与金刚石、石墨里的碳原子排列方式都相同
对恒温恒容下发生的反应:A(g)+3B(g)?2C(g)+2D(s),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了化学平衡的是(  )
A、A、B、C、D的分子数之比这1:3:2:2B、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C、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新疆中学化学教师敢向高中、大学化学教材叫板   ——哈密市五中教师王朝远18年到北京纠错纪实  
王朝远指出,只要看了附后的钠,钾与水反应的实验照片,以及钠,钾与水,煤油反应放热曲线,就连中学生都能断定人教版高一化学教科书中&较大钠块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燃烧,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可以使生成的氢气燃烧&以及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合编&无机化学&教材中&钾,铷,铯遇水就发生燃烧&等实验现象有错误内容已是不争的事实.   王朝远是哈密市五中化学教师,从1989年至今从事碱金属性质研究18年,做化学实验783次,写实验记录10万余字。1997年5月,应邀在日本广岛召开的第七届亚洲化学大会分析化学专题会议作碱金属与水、酸反应研究的专题发言时,就指出了现行化学教材对碱金属与水、酸反应剧烈燃烧的实验现象论述缺乏科学依据。是由于教材编写者忽略了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同时参与复杂的化学反应。该专题会议中国大陆代表只有南京大学游效增院士和王朝远两人应邀发言。王朝远已在国际化学大会发表10篇论文,其中碱金属研究论文7篇,在《化学教育》等刊也发表了11篇碱金属研究论文。他认为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和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对碱金属相关论论述有以下六种类型错误内容:    
1、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例如: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师用书中“当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就继续氧化为过氧化钠,这个反应有实际意义,已成为过氧化钠的一种工业制法”的论述\,纯属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实验证明,室温时,氧化钠不跟空气中氧气起反应,而只能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2、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用氩气做保护气时,钾与水、酸反应放出氢气,并不燃烧。这才是碱金属与水、酸反应的真实本质。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钠与硫化合甚至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钠&,“钾与水反应更剧烈,产生氢气能燃烧”,“钾、铷、铯遇水能燃烧”等论述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主要是忽略了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同时参与作用。  
3、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教材把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定义为是过氧化钠不准确.  
过氧化钠分解为氧气和氧化钠的温度是460℃。王朝远发现,在室温10℃时,钠在铁片上燃烧后的生成物有二部分组成:A、产生白色浓烟中含有大量碳酸钠。B、残留生成物含有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  
4、重大遗漏.  
(1)大学化学和中学化学教材均介绍:“钾与水反应更剧烈,产生氢气能燃烧”“钾、铷、铯遇水能燃烧”等论述有二处遗漏:A、前者遗漏了钾同时燃烧。B、后者遗漏氢气能燃烧。  
(2)北师大等校合编从《无机化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版)中“碱金属具有密度小,硬度小,熔点低的特点”王朝远认为,碱金属的特点实际有五项,应增加燃点低,燃烧时产生白色浓烟。  
(3)北师大版介绍“碱金属易与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却遗漏了碱金属能同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例如,钠与硫反应剧烈燃烧时,除生成硫化钠外,还生成硫代硫酸钠、硫酸钠等含氧酸盐。  
(4)北师大版介绍碱土金属受热,生成氧化物、氮化物,却遗漏了还有碳酸盐生成。  
5、普通氧化物制法有错误.  
北师大版“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只有锂生成普通氧 化物氧化锂,钠生成过氧化钠,钾、铷、铯则生成超氧化物。要制备除锂以外其它碱金属的普通氧化物,必须用其它方法,例如:用钠还原过氧化钠,用钾还原硝酸钾,分别制得氧化钠和氧化钾”。实验证明,锂在空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含有氧化锂、氮化锂、碳酸锂等物质。实际的氧化锂制法,不是锂在空气中燃烧,而是将碳酸锂高温分解或将氢氧化锂高温脱水。  
6、张冠李戴.  
公安部编写的《防火手册》中“钾与潮湿空气、水或酸类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放出大量热使氢气自燃”属于张冠李戴,王朝远认为:实际的反应是:钾先自燃(钾的着火点是69℃),是钾的火焰点燃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氢气的着火点是570℃)。    
为了纠正以上错误内容,2006年王朝远在以下城市作了调研,时间顺序如下:   (1)乌鲁木齐市(2月22日至4月13日);(2)北京(4月15日至6月4日);(3)廊坊(5月19日、5月23日);(4)上海(6月5日至7月1日);(5)武汉(7月2日至4日);(6)广州(7月6日至7月14日);(7)长春(7月15日至8月1日);(8)北京(8月2日至9月10日);(9)武汉(9月11日至9月14日);(10)北京(9月15日至日)   日,王朝远向北京师范大学韩震副校长反映了北京师大等校合编《无机化学》对碱金属相关论述的错误内容,经校办与该校化学院联系,该院博士生导师赵新华教授听取了王朝远的汇报后说:“北师大等校合编《无机化学(第五版修订)》列入十一五规划,碱金属这一章是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主任祝心德编写的,你得找祝心德反映”. 9月12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化学院,王朝远向祝心德院长说明来华中师范大学的目的,祝心德说:“我已经退休,退休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任副校长,工作很忙,北师大等校合编《无机化学》第五版修订工作,我已交给胡宗球教授”。随后,祝心德教授把王朝远介绍给胡宗球教授说:“王老师专程给我们提建议,我们非常感谢。今天中午在学校餐厅,我请王老师吃饭,咱们边吃边听”。在学校餐厅,王朝远向两位教授出示了41幅钠、钾与水等反应并不燃烧的实验照片后说:根据实验结果,王朝远认为北京师大等校合编《无机化学》描述“钾与水反应更剧烈,产生氢气能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严谨。饭后,我们将要离开餐厅时,祝心德对胡宗球说:“这本书修订采用王老师的建议,要属上王老师的名字”。胡宗球对王朝远说:“教育部规定,这本书2008年供学生使用,我们至今还没有编写,等我们完稿,给您寄去书样,争取您的意见”。胡宗球教授、宋发辉博士并写了如下面答意见:“王朝远老师:您好!您对大学和中学化学中某些关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性质的描述的准确性和严格性提出了质疑,并设计了很多的实验进行了验证,对如何更准确地描述这些性质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对您这种严谨的精神与作风深表钦佩。   在拟进行的北师大等校合编的《无机化学》第五版修订中,我们将认真考虑您的建议,特别是您关于碱金属与水的反应及碱金属与空气反应的一些见解。”对以上相同的误导内容论述,人教社化学编辑的做法却相反:     一、化学室副主任乔国才明知教材有错误内容,却多年不纠错和乔国才当众撒谎   日,王朝远给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的秘书打电话,询问他给陈部长寄的信是否收到?秘书答复:“陈部长已批到人教社”。王朝远当即来到人教社询问情况,化学室副主任乔国才答复:“您的材料不是陈部长批的,是信访上转来的”。当王朝远谈到教材中“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产生氢气能燃烧”等论述不妥时,化学室主任王晶质问王朝远:“你说产生的氢气能不能燃烧?”王朝远向他们出示了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化学《火线一百天》习题以及新疆自治区教研室编印的综合练习习题已不采用人教版高一教师用书中“较大钠块与水反应,会使产生氢气燃烧”的论述,而采用王朝远提出的“钠与水反应时,会使钠和产生的氢气都燃烧;用煤油做保护层时,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氢气并不燃烧”的建议证明,但没有得到王晶、乔国才的认可。王朝远又谈到高一教师用书中“当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就继续氧化为过氧化钠,这个反应有实际意义,已成为过氧化钠的一种工业制法”的论述,纯属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王晶插话:“你没有看上面,这段话给上段话有联系”,王朝远指着乔国才说:“早在日,我给你打电话时,就指出了以上这些错误内容,你当时也承认确实不妥”,王晶问乔国才:“修改了没有?”乔国才答复:“修改了”。据了解:新疆哈密市各高级中学和北京市明光高级中学,2006年秋季使用的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师用书第43页仍有“当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就继续氧化为过氧化钠,这个反应有实际意义,已成为过氧化钠的一种工业制法”的错误内容。该书分别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5月印装和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印装。日,王朝远到武汉大学附中图书室查资料时,发现该校刚从新华书店买来的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师用书第43页也有“当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就继续氧化为过氧化钠,这个反应有实际意义,已成为过氧化钠的一种工业制法”的错误内容。王朝远对乔国才副主任知道上述错误内容已经有三年,但至今又不纠错和乔国才当众撒谎的做法,实在不理解!  
二、化学室决定不纠正教材的理由——美国教材也是这样介绍的,如果修改了影响太大   日,王朝远第5次来到人教社,王晶、乔国才两位室主任给王朝远的答复是:“我们征求了北师大老师的意见,我们也查阅了国内外的资料,包括美国教材也都是这样介绍的,经研究决定,化学教材不能修改,如果修改了,影响太大”王朝远当即说:“你们写个意见吧!”王晶答复:“不能给您写意见,又不是你给我们的材料,是陈部长批的,我们应该给陈部长汇报”。王朝远又提到高一化学教师用书中“当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就继续氧化为过氧化钠,这个反应有实际意义,已成为过氧化钠的一种工业制法”的错误内容时,王晶插话:“我不是给你说过,这段话给上面有联系”(注:4月26日,乔国才说材料是信访上转来的,和王晶的表述自相矛盾。王朝远对他们的答复很不理解!)  
  三、1999年1月,化学室副主任李文鼎答复:修改教材还需时间,最快也要等到2000年.   早在1999年1月,王朝远第二次专程来到北京,分别向教育部基教司高中处处长郑增仪和北京大学化学院副院长段连运教授分别指出了高中化学教材对碱金属与水、硫等反应论述的错误内容,段连运教授给王朝远答复:1月22日,在教育部高等教材研究中心,专家讨论了你提出的问题,就教材修订已委托高教社化学室朱仁主任给人教社联系.段连运当即把王朝远谈到的内容给人教社化学室副主任李文鼎打电话联系,李文鼎给王朝远的答复是&修改教材还需要时间,最快也要等到2000年! &王朝远又给朱仁主任打电话,朱仁答复:“你谈的很重要,让他们修改!”。      四、王晶、乔国才不承认教材有错误内容,但又不同意记者采访   2003年8月王朝远第3次来京,向基教司教材处有宝华呈送了报告,经教材处与人教社联系,王朝远曾4次来到人教社,分别给4位编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每次谈话时间3-4小时,但每次谈话结果却令人遗憾!仅举两次谈话:8月26日在化学室,当王朝远与北师大一教授谈到教材中“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产生氢气能燃烧”等论述不妥时,这位教授质问王朝远:“您说怎么修改?连美国教材都是这样介绍的!”王朝远当即回答:“难道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这位教授马上回复:“不!不!不!我是来帮忙的,我不当家”。9月1日下午,王朝远给王晶、乔国才说:“用丁烷做保护气时,钾与水、酸反应时,产生氢气并不燃烧,这才是钾与水、酸反应的真实本质,钠、钾与水、酸反应剧烈燃烧,是由于空中氧气、二氧化碳同时参与化学反应的结果。”化学教材对碱金属与水反应剧烈燃烧现象的描述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是错误的。乔国才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还需注明吗?”王晶接着说:“你说产生的氢气能不能燃烧?”这次王朝远与两位主任谈话接近4小时,由于无任何结果,王朝远只好说:“既然你们认为教材没有错误内容,我给北京电视台记者打个电话,让记者来采访你们,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8月25日已报道了我做的化学实验。”王晶马上说:“还需这样做吗?我们是个小单位”,由于他们不同意记者采访,王朝远让他们写了个如下书面意见:  尊敬的王朝远先生:   我们收到了您写的“关于碱金属属性的研究和建设”衷心感谢您对教材的关心和支持,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中学教材对许多知识和实验现象只做简单描述,对于您所提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五、化学教材有重大遗漏和重大错误,给教师教课带来难题   针对人教社化学室日给王朝远的书面答复,王朝远给哈密地区二中曹晨、马靖翔、曹静、王爵等9名高中学生做了演示实验,来了解当代高中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通过调查,现将他们集体签名的反馈意见附后:   日上午,我们哈密地区二中9名同学一行与兵团农十三师电视台记者共同观看了哈密市五中王朝远老师的演示实验,深有体会。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深深敬佩王老师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首先,王老师用煤油做保护层时,钠、钾与水、浓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并不燃烧,而在敞口容器里,钾遇水、酸立即燃烧,向钠加水一滴,钠在瞬间熔化,剧烈燃烧,通过王老师的实验,我们认识到了化学反应条件的重要性,其次,透过蓝色钴玻璃片我们观察到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呈玫瑰红色,我们还观察到钾在燃烧时透过钴玻璃火焰呈玫瑰红色,这均与我们现行使用的人教版高一教材的描述有一定出入;第三,我们都知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而我们通过钴玻璃观察到钾遇水燃烧的火焰呈玫瑰红色,这说明钾遇水燃烧,不仅有氢气燃烧,钾也在同时燃烧,这与课本教的不相符合;第四,王老师对钠、钾分别加热,二者均是先熔化成小球,然后燃烧,并有大量白色浓烟冒出,王老师让我们推断白色浓烟是什么物质,我们最初只想到会生成过氧化钠,但王老师提醒我们不要忽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参与,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我们对课本知识产生了质疑,推断这白色浓烟中应该有碳酸钠。王老师通过向钠加少量水使其燃烧,经检测,白色浓烟中确实存在碳酸钠!这令我们9个人都很惊讶,原来相信自己的观察实验更为重要,最后,王老师在用煤油做保护层时,钠与浓盐酸反应瞬间有白色物质析出,钾与浓盐酸反应时,却看不出有白色物质析出,这使我们掌握了又一种区别钠和钾的方法。   此次观察王老师的现场演示实验,我们受益匪浅。作为当代高中学生,王老师教会了我们用事实说话,锻炼了我们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我们提高了独立实验观察的能力。   王朝远给曹晨、马靖翔、曹静、王爵等9名同学做实验结束时,王爵同学告诉王朝远:“我们的化学老师做钠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我说了句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白色浓烟中应该含有碳酸钠,我们的老师当着众多同学的面把我顶回去,弄得我非常尴尬。”日,乌鲁木齐市某高中化学教师看了哈密电视台摄制的“王朝远敢向权威叫板”的科学教育专题片后对王朝远说:“王老师,看了你做的实验,使我受益匪浅,我给学生做钠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学生问我:“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白色浓烟是什么物质?当时我说:“我也不知道”。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的研究生张丽芬等同学看了“王朝远敢向权威叫板”的专题片。张丽芬说:“王老师,我们看了你做的实验收获很大,在上海控江中学我们听课时,学生在课堂上也问了类似的问题,老师不做讲解,便一笔代过”。通过以上高中生、高中化学教师、研究生的反馈意见,得出两个结论:1、中学和大学化学教材对碱金属相关论述出现较多的错误内容和重大遗漏。已给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带来无法解决的难题。2、当代高中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化学教材应该给当代高中学生提供严谨而又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  
六、乌鲁木齐市68中、兵团2中等11所高中师生观看“王朝远敢向权威叫板”的科教片,千余名中学生对化学教材有关碱金属与水、硫等反应论述提出质疑   日至4月12日,王朝远先后将哈密电视台给本人拍摄的“王朝远敢向权威叫板”的科学教育专题片呈送给乌鲁木齐市(简称乌市)68中、4中、兵团二中等18所高中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或教研组长,他们看后,准备安排本校高一学生观看此片。王朝远也给乌鲁木齐市教学研究中心化学教研员王光增送了光盘。3月3日,王光增在全市召开的全体化学教师参加的学术讲座会议上宣布:“1991年8月,我和王朝远老师都参加了在甘肃敦煌召开的中国化学会西部地区十城市中学化学改革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王老师已经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提出质疑,尽管王老师的建议有百分之百正确,在教材没有修改之前,你们千万不能让学生观看他做的实验,以免影响高考成绩”。尽管如此,仍有68中、兵团二中、4中等11所中学共38名高中化学教师以学校为单位写了集体签名的肯定意见:如兵团二中李进武、周能友、魏妮、曹继芸、赵小红等全体高一老师签名意见:我校化学教师和高一学生看了王朝远老师的化学实验录相,我们认为王老师的实验结果有科学依据,也有一定的创新,在实践中有推广应用价值,也有利于提高当代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我们对王老师尊重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深表敬意。令人欣慰的是:68中、4中、10中、11中、70中、八一中学等学校,还让高一学生观看了这部片子。特别是68中让全体高一年级共411名学生观看了此片。王朝远把教材对碱金属7处提出质疑的内容编印成7道判断题,发给学生做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是:乌市4中两个班100人,完全赞同王朝远观点的占88%,有所质疑的占3.6%,其余的没有看法;70中有58人观看实验录相,完全赞同的有48人,占82.8%,不赞同的有6人,占10.3%,没有填写的有4人;68中411名学生中完全赞同的有232人,占总人数56.6%,7处中有6处内容赞同的有90人占22.8%,7处有2-5处赞同的有72人,占17.8%,不赞同的有16人,没有填写的有5人;11中有165人,完全赞同的占72%,有所质疑有的16人,其余的没有填写;10中48人,完全赞同的占70%以上。乌市11中教研室主任李文革介绍:没扩招前,乌市只有30%的初中毕业生才能上高中,现在90%的初中学生都能上高中,不少学生连课本都学不好,这次没有填写问卷的学生,都是差下生,其它学校也有类似情况。更令人欣慰的是:学生除了填写问卷判断题外,还有近200名学生写了观看此片的感想:   1、贲婕(70中):化学是一门重视实验结果的学科。理应严谨治学。不能因使用此书,而忽略事实。支持王老师严谨的态度,教科书应描述准确,不能误导学生。   2、阿米娜(68中)我的感想:首先是“向权威叫板”中感到王朝远对科学知识的严谨,其次是对这个社会的责任,这个世界的责任,有主人翁感的体现,并且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几乎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存在化学的。其次感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这句话的重要性,用事实说话是最根本的。还有在语文中学到的“不能完全听信于书本,要有质疑的态度去学习!寻求更多知识!最后我认为课本应该快点改。”   3、XW2(68中)感想:哎,我无奈,然而是出书的,就要知道自己责任重大,这关系到上百万中学生啊!怎能如此马虎呢?让我们学到不完善的知识呢!真是的!我觉得没有考虑到空气参与的复杂的反应,没有抓住反应的本质。真不严谨,真是不严谨!老师你的勇敢,让我五体投地!佩服!佩服!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4、韩云蔚(68中):我认为对的观点应该坚持,现在教材的确有错误,加油!   5、马婷(68中):因为做为化学实验来说,反应条件是极为重要的,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所以中国、日本等国家化学教材中实验没有注明反应条件,缺乏科学依据。   6、席琛琛(68中):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做学问要有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要有一种探索精神,敢于向一些学问提出质疑,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验、计算,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只有这样,自己的水平才会提高,人类才会进步,才会有新的发现。   7、陈舰(八一中学):首先肯定的是老师的认真、细心和对科学的尊重,能发现这些实属不易。   东北师范大学郑长龙教授听完了王朝远的汇报后说:你可找王晶反应这些问题,我见了王晶时,我也把您提出的这些内容说一下。吉林大学教务处副主任高淑贞对王朝远说:我回到家里谈到碱金属与水的反应,问我上中学的儿子,儿子说的给您说的一模一样,我问儿子您怎么知道的?儿子说:“是我们老师讲的”,10多年来,王朝远先后在《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刊发表了11篇碱金属研究论文,这说明王朝远的观点已得到了化学老师的认可。  
   七、王朝远还讲了修订教材难的事例   2006年8月,某教授给王朝远说:“在一次化学教材审订会议上,某些审订委员不同意他给教材提供的一个实验,某教授说:不上这个实验,不准出书,最后教材还是选用了某教授提供的这个实验”。某教授这所以说话顶用,除了这个实验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外,更重要的是,他德高望重,曾担任过中国化学会、北京市化学会等主要领导职务。   对王朝远来说,并不那么幸运,1999年3月,根据自治区副主席王怀玉的批示,自治区教委将王朝远关于修改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相关内容的报告呈送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专家鉴定,同年7月,高教司给自治区教委寄来不署名的审阅意见(摘录):作者说某某教材的问题其实也不是问题,因为教材中反应的是某个反应的本质的东西.即:反映计量关系,反应条件,产物,而不记述实验现象......同年8月,王朝远将这份报告寄给新加坡、日本、香港和台湾专家,均来信给予肯定和重视。如新加坡教育部科学部助理李红鹏来信:“您的文章为研究和教授碱金属与氧气在开放和封闭空气中的反应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观点,感谢您同我们一起分享您的知识。我们高兴的通知你,碱金属化学包括碱金属与水的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水和酸性氧化物组成基本过氧化物反应,都已被收录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   2003年8月,王朝远第3次专程来到北京,分别向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基教司教材处呈送修改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教材的报告,受理工处委托,天津大学张风宝教授寄来南京师范大学周志华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姚天扬教授给王朝远写的书面意见:把化学教材描述碱金属与水、硫反应剧烈燃烧的实验现象的错误内容,解释为:“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主要矛盾”针对以上两位教授写的书面意见。2004年,王朝远在《化学教育》杂志第8期发表文章,指出化学教材描述碱金属与水、硫等反应剧烈燃烧的实验现象,根本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是由于教材编写者忽略了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同时参与复杂反应的结果。王朝远将发表的文章分别寄给张 风宝、周志华、姚天扬三位教授和三位教授所在的单位校长,无一人来反驳。   2003年11月,据教材处有宝华来电来信:日—11月1日,教材处组织召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立项实验教材编写研讨会议”,在此会议上,我再次就您提出的问题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他们对您提出的建议表示肯定,但不一定采用,大家表示要慎重处理。国家中学化学教材审订委员,北京大学严宣申教授对此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研究,并在百忙中对您提出的问题做了书面答复:“总之,王朝远同志提供实验现象是正确的,按一般基础教科书行为习惯,不一定非要修改教材”,严宣申之所以不同意修改教材,也许是由于他给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师用书提供了有两处错误内容。专家建议,化学教材把王朝远研究的成果之一:改变反应条件,能改变钠、钾与水、酸、硫等反应的结果,编入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对碱金属化学性质有更本质的了解,也许是由于王朝远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立项实验教材编写会议呈送了报告,使已经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碱金属这一章内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2004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祖浩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碱金属这一章关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只有:“钠单质能够与许多非金属单质、水等物质反应”共21个字的简单介绍,没有安排一个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也没有描述相关反应的实验现象。高教社一编审看了这部实验教科书碱金属这一章内容对王朝远说:“这是采用您建议的另一种形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哈密一位高级教师说,象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不安排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就是删去了碱金属性质的核心内容.已经给教师讲授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带来诸多困难.说严重一点就是误人误国的劣行!(注:2006年人教版高一化学教科书碱金属这一章有11个演示实验,其中钠、钾与水反应演示实验4个,并有描述钠、钾、铷、铯与水反应等实验现象。)   2006年12月,北京大学副院长兼教育部高等化学与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段连运教授给王朝远答复:&11月27日,在厦门大学召开的会议上,我把你提出的问题与某教授谈了(某教授是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的编写者),某教授说:&他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实验,过去书上都是这样写的&.段连运又说:&你还得找人教社反映,我也要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  
同年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给王朝远答复:&我对你反映的问题都做了全面的了解,包括会议记录.我已经把你的研究报告交给教材处处长臧爱珍处理,也列入我的工作日程.&王朝远说:&他很感谢朱司长多次热情接待和对教材的关心,但政府官员不能干预学术上的事情.如果基教司组织专家审查王朝远的研究报告,有些专家搞暗箱操作,也就是把化学教材&碱金属&这一章内容编写的面目全非,到那时又该怎么办?&  
根据王朝远调查研究所取的的经验,王朝远只要与任何一个懂化学的人进行面对面地交谈,他们均认同王朝远的观点.为了纠正高中和大学化学教材中多处错误内容,王朝远再一次向教育部提出申请:2007年,希望基教司司长,高教司司长能给他提供一次在高中化学教材审定会议,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审定会议上与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为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王朝远建议新闻媒体派记者参加这次审定会议.   王朝远满怀信心地说:&在新闻媒体的关注下,教育部只要能给他提供一次发言的机会,他纠正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错误内容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而且一定能够实现.&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希望教育部能给王老师一个机会
新闻媒体好nb~
我这里还有王老师做实验的视频资料和照片以及许多来往信件,会陆续发上来。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化学教育的重视。
看到王朝远同志对大学、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及错误,提出纠正,是很好的事。随着科学及社会的发展,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尤其一些不正确的东西,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被纠正。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属于那个国家所有。化学实验及实践就是最高法庭。  
而人教社不做实验来验证王朝远的观点是否正确,却依美国教材也是这样介绍为由,拒绝修改错误内容。人教社是国家出版社,长期向学生传授错误知识应该谁负责,给学生造成损失,应当追究责任,否则科教兴国是一句空话。人教社处处按美国为标准,美国教材错的东西,中国人也只能照抄,不能纠正,这是洋奴思想,在科学事业上的又一表现。  
我们的教材要以科学事实为依据,绝不能照抄外国的错误东西,是错误的东西,不管它来自那个国家,都必须纠正。教育部曾四次委托专家审查王朝远研究成果,写出的审阅意见竟没有一次客观公正真实,甚至把错误内容解释为是为了抓住问题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影响了国家教育部的形象和办事效率。  
  王朝远先生的博客:http://wangchaoyuan-xjhm.blog.163.com/,感谢大家的支持!!!
  今天王朝远先生的博客上登出专家来信.
  对碱金属相关论述的商榷,网址:http://www.ilib.cn/Abstract.aspx?A=hxjy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不好大学可以学化学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