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数老师都是几个班一起,很多人一起上。 老师不够吗?我先还以为只有我们这样,原来很多学校都这样

[晚FUN来了]拿毕业证还拐了老师|总裁文也有小清新


  高三党小FUN友们都回来了吗?

你们不在的这两天,编少和FUN友们一直在给你们加油打气呢!尊的哟~


高考之后的这段日子,也许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段,天天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日子。且吃老妈的饭且珍惜。(@小野妹子学吐槽)


上面的话不用全信哟~你大学毕业后有很大几率会家里蹲很长时间的~放心吧。


来来来,给南方没见过公众浴池的小FUN友普及一下北方大学澡堂子的形态,锵锵~


FUN友们,你能接受公共浴池里互相搓背吗?投票吧~


  所以说液体肥皂的发明真是阻碍了不少校园恋情呢!

如何给高考完的描述大学生活?我刚入学时,高数老头说:比起枯燥的高中数学,大学数学太有趣。见我们不信,他黑板上画到:微分长这样d(?ω?d) 积分长这样(∫?ω?)∫ 偏微分长这样?(?ω??) 曲线积分长这样(∮?ω?)∮二重积分长这样(??ω?)? …后来我考试的时候(??Дˋ)?这样了…(@地摊作家俩美玉)


考不上大学也不要怕,你还可以搬砖呢!


  澳大利亚宣布对厨师、砌砖工、瓦工开启“永居之门”!从今年7月1日起,这三类技工将被列入“技术移民”类,可直接申请澳洲永久居留,不再需要通过“雇主担保”。

呵呵,IT人,以后还敢说自己是民工吗?好意思说自己是搬砖的吗?


——醒醒,工头儿喊你搬砖了


  ——哦Patrick Williams我的老伙计,你就不能温柔一点把我从睡梦中唤醒吗?如果你下次再这么大吵大嚷的话,我会狠狠地踢你的屁股,然后用我的手推车推着你满工地跑,让你哭的像个姑娘一样,我发誓!

当年,我心爱的姑娘决定要出国,为了追求她,我毅然跟她考入了同一所院校——她去了新东方学外语,我去了新东方学厨艺。


  ↑这个段子现在的结局是只有一个人顺利地移民澳洲了,你们猜是谁呢~

真看不得你们这样的嘴脸,说到移民就兴奋成这样。总想着往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跑,你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吗?算了,我都懒得说你们,工头喊我搬砖去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外面的世界简直太危险了!


  智利一栋大楼电梯故障失控,在15秒的时间里直接飞速冲到顶楼31层并接着撞破楼顶,不知所措的乘客没能反应过来,多处受伤已被送院抢救……好可怕……
  不想当发射塔的电梯不是好跳楼机。

经常做梦梦到掉下去,但是从来没想到还会灰上来啊!好恐怖!


不过还好是壮志凌云不是地心引力,不然就变成魔山手里的红腹蛇了……


还是乖乖回来上大学吧~超级不规律的作息,包你体重有变化哦~


【大二男生为“瘦成闪电”两月减肥40斤 致“冷休克”】19岁的陈明

}

原标题:从修一块简单电路板,到现在成为工程师...

从一个认为电子就是收音机的小屁孩儿,摸爬滚打直到后来的电子工程师,再到现在的IC销售工程师,一路走过来将近十年的时间,希望这些经历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当我在网上、论坛上、还是实际生活碰到的种种电子毕业生的时候,我学的有必要把我的路写写,大家可以扔鸡蛋也可以拍砖哈!先说说大体的想法吧,省得浪费大家的时间,看了对自己没什么帮助的东西。我抱着吹牛和炫耀(当然还有想帮助各位和推销产品)的想法写此文章,主要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电子历程、英语学习历程和工作历程还有写一下关于一个毕业的电子人才你最少要了解什么样的电子知识,(好多人都说合格,我认为什么叫合格,就是你能上岗就工作就是合格了,否则了解再多的电子知识那只是你认为合格而已),哈,好了,不臭屁了,还是开始写正题吧。

小时候家里穷,(当然现在也不富)。村里好多孩子都不上学了,都去了深圳、东莞那些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地方,而且进的最多的是电子厂,一个月能有1000多的工资,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进个电子厂当工人了~(此梦想由于父母的干涉没实现)。

就这样读完了初中,成了我们那一届里面唯一一个上高中的,在高中就只有一个目标了,那就是大学,老师们天天在跟前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上个好大学,将来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那时我老班就比较现实,他说只有上大学才能找个好工作、有个好老婆),现在想想真的感谢他老人家,好工作没什么概念,但是好老婆是我最大的梦想,所以那时我天天说为了老婆而努力读书。

Wakeman,抽屉里面有一大堆磁带,上课把耳机通过衣服袖子,所以经常上课就唱起了自以为是的歌。那时接触到的唯一的电子产品就是Wakeman了,好的买不起,就是那种50块一个的,天天听。当时我们班里有一男生会修Wakeman,那时他就是我眼里的工程师,而且他会用烙铁,我当时对他的崇拜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天天跟着他,替他值日,为他打水。后来我也可以修Wakeman了,于是回家把我妈结婚时,陪嫁的那个大的录音机给拆了,不过好像到目前为止也没装上~

当时努力地学习修录音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会有很多女生让我帮她们修(你们懂的)。于是就这样过完了自己的高中,最后收拾东西时才发现,我心爱的课本都不知所踪,那些没修完的Wakeman和磁带整整用了两个箱子才装完,当然这也成了我妈骂我的最好证据……

其实现在想想,自己这样一个IQ余额不足的人,却也能混个电子系科班出身,也真的是凭了我对电子的热爱,所以各位如果真的想做好这一行的话,就一定要先让自己爱上她。

2、没事“焊时钟”的大学时代

去了一个大学读的电子信息专业,大一的高数、电路分析、马恩列斯毛让我觉的只有脑子进水的人才会说大学的很轻松的。为了60分万岁,我没黑没白的看书(IQ只有80)。为了跟同室的室友们有话聊,我也没黑没白的CS;为了多认识点MM,我同样见协会就加,见社团就入。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电子协会,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IC集成电路。

大一的时候就时根据电路图焊接点小电路,电源了,温度控制了,反正就是一些模数电吧,记得当时做的第一个电路是输入12V,输出5V的稳压电源,我整整焊了一天,最后还不行,原来把7805搞反了,后来换了之后LED发光了,心里高兴坏了,不过这时才发现原来我一天没吃饭。后来学了模数电之后才开始明白了一些电路设计,一些器件的作用及相关器件的选择使用,常用的IC就是在那时记的,现在已经记了两个大本子了,哈,不过自从能看明白DATAsheet之后我也就不在记了,IC是永远也记不完的。

真正的提高是大二的一年,大二开了模电,数电,单片机等相关的基础课程,有了大一的模数电基础,所以在一开始我就对这门课特别感兴趣。这时我刚刚接触到了74138、7447、4511、74154、74244、7805、7407、7404、7400、4011、40106、40105等常用芯片,而且焊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那时比较傻),电子市场里也没有什么感光板之类的东西买,我也不想去飞线,所以一般做东西就比较慢。记得当时有做好了的各种板子卖,我还是一点一点的自己焊,也好,这样子那些电路已经印在了脑子里,所以现在画起来还是很快。

当时学校让我们这些人参加省电子大赛,因为才大二,所以只是一些模数电的简单设计,我和我老乡两个人没参赛,而是去报一个单片机的学习班,因为当时课程还没开,所以好多人都笑我们俩,但我们仍坚持去学习班,这也成为我大学里的转折点,我认识了我和老师------老鲍(由衷感谢老师)。

记的刚去的时候也是不知道什么是单片机,只是以前有个学长告诉我,那是一个一定要学好的课程。一进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没了,成了差班生,很急,程序就是不明白,看不懂,不会写,有些硬件也不明白,那时没办法我就把老师讲的程序全都背了下来,能默写出来。有一次,老师让写一个显示子程序,就是上周刚讲的,全班就我一个人立刻到黑板上写了出来,老鲍好好的夸了我一把,(不过那时他还不知道我的名字,不好意思啊,上了两周的课,我还不能让老师记住名字)所以从那以后我就用最笨的方法,去画内部图,去记程序,记得当时有一个是键盘扫描程序,我整整想了一个月,那一个月真是吃饭都不知道什么滋味,后来一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我一下子明白了,大叫一声“啊!”结果就不好意思说了……

但从这以后我真的发现我什么都明白了,我明白了单片机的内部ROM与RAM是什么区别,单片机从上电到开始工作是个什么过程,内部一些部件的作用(不过我当时学的是51了)。

记得有一次五一,我老师接了个项目,我很荣兴的被选了进去,开始就是测板,我一次次的跑前跑后,每天从上午8:00到晚上11:00就这样过了七天,我虽然很累而且也没接触什么实际上的研发,但我明白了一个项目的大体过程,为我以后自己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时做的那个项目是单片机控制七彩灯变幻,是用来搞市政亮化的。我老乡就比较牛了,当时他在画PCB了,后来我们一起做了好多实验,时钟、点阵、音乐电子琴、万年历等(现在想想真的是太简单了)。

大二一学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也开始计划自己大三的生活了,由于当时退出了电子协会,所以后来再想参加电子大赛也不太现实了,所以我和老七(我老乡)就准备大三自己开发些小项目,精通PROTLE,(推荐老虎工作室的protel99系列4本)精通C51等目标,我们合伙做的第一个产品是DS18B20的温度采集,不过可惜,当时只做了个一路的,而且硬件电路也非常之简单。

记得当时我们去买的DS18B20是在书上看的,10块钱一个,我们穷,所以只用了一个做实验,难就难在写程序上,看DATAsheet,那真就是天书,(那时还没过四级呢),上网也不方便,宿舍的电脑都用来给室友们游戏了,而且那也不是学习的地方,实验室又不是我们这些“下等人”随便进的,我和老七就在外面一个网吧旁边租了个房子,房子的地板真的是用万用板“铺”的,两个人一个负责查资料,一个制负责测试程序,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才把DS18B20搞明白,那时还没有市场产品的概念,而且产品也根本不能在工业上应用,所以夸奖自己说吧,那叫项目,哈。但这时间我们真的提高了自己好多能力,尤其是看DATAsheet的能力,不过那时还不知道人家有人已经搞成了那个程序,我们去COPY一下,就OK了!后来一直说要做个多路的,也一直没去做。

搞了这个之后我们又向无线收发进军了,当时用的是RF-01、RF-02一模块,南昌没买,特地请人在深圳带的,害得我们俩那几个月都吃面条。从这之后我们用了232、485等一通信接口协议。到此我的大学电子历程就基本结束了,只有老七还一个人一直都在坚持。

2003年的暑假,一天我正在上课,我班一同学告诉我老鲍找我,说实在的那时和老鲍还是是特别合的来,我去他办公室,他说暑假学校要再搞一次单片机的学习班,这次还要讲PROTEL和C51,当时我就想多好的班啊,可学费太高了800呢。可老鲍竟跟我俩说可以让我们做辅导老师,我高兴坏了,立即和我妈打电话说我这个暑假又不回家了,我要跟我老师做项目,老妈给打了600块生活费。于是开始了我的暑假集训生活!

南昌的夏天热的要死,每天都有40多度,我们在一个小教室里,还好教室有空调,但睡就不那么好了,在一个大房间里,20来人都睡地板,有时老鲍也会来我们这睡,哈。所以我们都很佩服他,当时我真的开始觉的老鲍成了我的偶像,当时我负责晚上的小班授课,老七就负责IC的管理,和项目管理,记得那时我们做了《基于AT89C2051的秒表设计》精确到0。01秒,还做了《基于AT89S51的步进电机控制》《基于AT89C51的MP3设计》等。

那时我们真的很累,但天天都会工作到凌晨1点多,正是这时间里我觉的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专业能力都得到了一次升华。那也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个暑假,生活上我简单到了极点,工作上努力到了极点,感情上却也悲伤到了极点。但我仍然十分感谢那次经历。

后来我们俩开始准备找工作,记的培训别人时,我讲过如果你能在大学里做好三件事,并在走出校门时能回答三个问题你就可以毕业了。

三件事:学精一门课程、认识一个导师、找到一位知已。

三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我能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应该怎么去找工作?

可是本人只做好了两件事,回答了两个问题。为了找工作我们俩开始定位,我们要做研发类的工作,理想工作就是工程师,目前比较现实的是找个工程师研发助理去做,这是我们的本行,没什么问题,于是我们把自己做过的东西整理了一下,每样都写了个报告,照了个照片,自己比较得意的产品,我们狠了下心用PCB做了出来。

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我们也让老鲍帮忙看一下有没有合适的,终于机会来了,深圳有一家做银行叫号系统的公司,要招软件工程师,而且要求平台是C51,工作经验一年以上,还好有老鲍的介绍,那边的总工程师过来面试我们俩,当我们面试时,说了自己的经历,并用产品来证明的时候,那总工当时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上班……

不过后来那工程师问我一个问题,“如果你们俩个选其一的话,你会怎么选择?”我回答说:“如果您要选择一位技术人员并且两者选其一的话,我认为老七比我更适合;如果你要选一技术和支持人员并两者选其一的话,我觉的我更合适;不过我们俩几年来形成的一种工作默挈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于是后来我们就去了那个我小时候就知道的城市,正如那位总工所说我们确实是二选一,我去了安防事业部,他去了叫号系统事业部。

也正如我所说,现在我跑了,来北京一家公司做我的IC技术支持了,也真的是到这之后我才发现隔离不仅可以用光耦,还可以用磁隔离的方式,也正是我现在在推广的磁耦隔离产品系列,是用来替代光耦的。

其实更多的成长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下次再写吧,还有我本人认为电子人员应掌握的知识总结,还没整理完,我会以连载的方式发出来的,希望对各位有用!

到了深圳之后,我被分到了安防事业部,暂时负责产品的售后技术支持,可以说这个工作,与我想象的研发是不一样的,说的好听是售后技术支持,说的不好听点,就整个一修板工,不过我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他说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好一件事才可以有大的成就,如果去大的工厂的话,就从基层做起,要是进公司的话,也一定要从头开始。当时认为他说的话是对的,所以天天很开心的修板子,心态放好了做事自然就没问题,面对那几十页的电路图,我才知道自己以前的东西真的是小儿科。

原来考虑的事情太简单了,根本就没考虑过产品是要流通到市场上去的,消费者的认可是检验工程师产品的唯一途径。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有了市场的概念,修板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时是无法学到的知识,比如:零欧姆电阻的巧妙用法、各种元件的测试方法、还有更多元件的巧妙用法。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修主控板的时候,发现有个信号在信号发生源时有信号产生,而到单片机时去没有信号了,经过排查发现是线路断路了,于是我就用飞线连了起来,就这样子一批板很快就修好了,然后写了份报告上去,说是那一批PCB板线路有问题,应与供应商联系。本来以为这事完了,可后来这一批板全部被打了回来,还导致一大批客户的不满,发生这一切的就是因为那一板飞线,(当然这些在现在看来是太幼稚的错误了)。没办法后来就一个个的查,查到断点后用刀把线割开,覆上一层锡,最后盖一层漆。

经过这之后我才终于在心里有了一个产品的概念。像这样的经验在工作中学到了太多了,在这里不做一一表述。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由于微博爆出28岁即成为武汉大学正教授,“邓鹤翔”这个名字最近成了媒体报道的高频词汇。  然而,这则讯息并没有在他的熟人圈内引起热议。他的大学本科同学、复旦大学化学系2003级学生华晓雪(化名)说,其实早在半年前,班里的同学就陆续得知邓鹤翔受聘教授,“大家并不意外,以他这几年的成绩,能评上武汉大学正教授很正常,我们都不理解为什么他一下子‘红’了。”

  蹊跷的是,关于邓鹤翔28岁就成为教授的新闻和评论虽然铺天盖地,但并没有媒体报道过他的成长历程,尤其是对他学术发展影响深远的大学求学生涯。后来才发现,这是因为他并不使用什么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也仅对好友开放。他的大多数本科同学说:“不希望邓鹤翔受到外界干扰”、“担心给其他想回国的同学太大压力”。他在美国就读时同一导师的师兄在邮件中写道:“邓鹤翔本人不希望被媒体所关注。”给他提供初期科研平台的复旦大学化学系教师认为,“成绩是他做出来的,天生丽质,与我培养无关”。个性使然,也令邓鹤翔“并非是个人人都能说上点情况的同学”。

  从现有的媒体报道来看,邓鹤翔三年多博士毕业、直接被聘为教授等经历,一度被传为神话。而对他的家庭背景、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质疑,从未平息。

  那么,邓鹤翔是否真如多数媒体所述,是个顺风顺水“火箭提拔”的“学术超人”呢?“其实他走到今天,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中间也有不少曲折。”邓鹤翔本科时期的辅导员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当串起老师与同窗们的回忆,邓鹤翔渐渐呈现出光环背后的真实模样——本科时期不回家的假期、在美国求学的再申请经历、为高中生做公益科普讲座……尽管采访不易,但我们仍试图多方求证,以期还原一个真实的邓鹤翔,以及他全力以赴的青春。

当“学霸”遇上“学霸们”  “这么牛……当年还没感觉到,这都教授了。”  ——摘自复旦大学日月光华BBS化学系版留言

  在武汉49中乃至该校所在的武汉市青山区,十几年来,“邓鹤翔”都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至今日,小学弟小学妹们依然知晓这个“学霸学长”的存在。5月20日,在学生们常光顾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上,一个名叫谭文艳的女孩写道:“虽然并未与邓鹤翔谋面,但从小就听家长、老师提起过这位‘学霸’般的学长。他可以说是我们这儿的名人,从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初中班主任,都知道点滴关于他的事。还记得向文艳老师用她不标准的普通话日日念叨‘邓获强’,当时的我们耳朵都起茧了。”

  毋庸置疑,邓鹤翔在中学时期就是尖子生。2003年,念高三的他,获得了中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取得了复旦大学的保送资格。  2003年9月,根据复旦大学当年的保送生政策,邓鹤翔进了化学系,也成了学校理科基地班的学生。与在武汉49中相比,大学时与邓鹤翔能一较高下的学生,实在太多了。尽管高三时的邓鹤翔曾作为种子选手,和全国其他164名化学高手一同在武汉接受了全封闭训练,准备出征第35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但从他的简历来看,并没有获得国际上相关荣誉的记录。而在理科基地班,与他获得同等国家奖项甚至更高荣誉的学生不胜枚举。另据《湖北2012年53所省级重点中学综合实力排名榜》,武汉49中列全省第13位,在武汉市排名第9位。而在复旦大学,与他竞争的是来自全国各省市排名数一数二的高中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  当“学霸”遇上“学霸们”,一山更有一山高。辅导员记得,“邓鹤翔一直非常努力,成绩也始终处于第一梯队,但不算名列前茅。同届120多个学生,他通常排在第10名左右,因为那届化学系的生源质量实在太好了”。在复旦大学,各科成绩全A相当于绩点总分4.0,邓鹤翔四年总绩点超过3.5不到3.6。华晓雪记得,当时全班绩点在3.5以上的有十来个人,绩点最高的几个学生都在3.8以上。  绩点高,往往意味着申请出国时更容易拿到系里“大牛”导师的推荐信,这对最后能被好学校录取至关重要。辅导员说:“国外的好学校每年招生名额就这些,只要有比邓鹤翔成绩好的同学参与竞争,他申请成功的几率就小。”与大多数学生的“海投”策略不同,要求上进且自信的邓鹤翔,毕业前并没有申请太多的学校。  从邓鹤翔分享在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简历来看,他2007至2008年就读于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而并非最后他取得博士学位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这段教育经历旁,他标注的是“visiting student(访问学生)”。根据惯例,访问学生通常做的是短期访学项目。但邓鹤翔的同学们都记得,他在毕业前拿到了休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是去留学的。  由于休斯顿大学化学系在国际上的排名在200位左右,算不上是一流院系,邓鹤翔临去美国前,常对同窗好友说:“我先去美国,然后再重新申请学校。”  “高帅富”的地铺暑假  “邓鹤翔相关新闻标题是《求学之路一帆风顺,成长简历引网友膜拜》。说是一帆风顺,其实是所遇艰难困苦,只有他本人知道罢了。”  ——摘自复旦大学日月光华BBS化学系版留言

  赴美之后,邓鹤翔一边在休斯顿大学就读,一边联系国内的同学帮忙打印成绩单、找导师写推荐信申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去美国三年后,他才第一次回国。在当年的朋友聚会上曾与邓鹤翔有过一面之缘的一位校友说:“只记得他看上去很瘦很瘦。”而在本科毕业时,邓鹤翔还是个壮实的小伙子。

  在邓鹤翔本科同学、理科基地班2003级学生韦广丰的眼里,邓鹤翔一直拼劲十足,“特别吃得起苦”。原来,本科时,邓鹤翔想利用假期阅读文献、在实验室做实验,不回家便成了他的常态。上海的夏天酷暑难当,当时他的寝室没有装空调,遇上37℃以上的大热天,晚上他就拿着一条草席,跑到装了空调的同学寝室打地铺。  邓鹤翔的本科同学、化学系2003级学生肖沙(化名)记得,邓鹤翔进实验室学习、跟项目组的时间,比班里很多同学都早,“不少同学到了大四才想起这一茬,但他大一时就进实验室学习了,而且还是在赵东元教授的实验室”。  赵东元教授是复旦大学化学系的“大牛”导师,201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邓鹤翔念大一时,赵东元教授是理科基地班公共课《普通化学》的授课老师。上课时,邓鹤翔喜欢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往往给老师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大一学期结束前,他主动去办公室找了赵东元教授,表达自己希望进实验室学习的愿望。辅导员说:“复旦很重视对基础学科学生的本科教育,不管是院士还是普通教师,只要学生提出想跟项目组进实验室学习,一般都会提供这样的平台。”  韦广丰记得,本科时课业繁重,能够去实验室的时间有限,但邓鹤翔却在实验室花了大量时间学习。除了做实验,他还阅读了很多文献,常常请系里的教授为他推荐书目和论文。韦广丰说,当时在每周的组会上,邓鹤翔往往能更为详尽地表述哪些文献为什么值得一读、如何设计实验,“他还特别关注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情况,相关领域哪些人正在做什么研究、获得了怎样的成果”。  本科毕业前,邓鹤翔在导师的指导下,与系里的研究生合作,发表了两篇SCI论文(即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是世界最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  执着少年的“好命”  大学其实是一块沃土,什么种子栽下去都能发芽、开花,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目标,利用好大学里的资源,去大胆地发展自我、挑战自我。  ——摘自邓鹤翔2004年5月23日写给班刊的文稿

  “从得知他申请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找到奥马尔·亚吉教授(OmarYaghi)做导师,2010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Science)发了第一篇文章后,我们就知道他会发展得很好。”华晓雪说,“邓鹤翔是聪明的,也是‘好命’的。”

  邓鹤翔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导师奥马尔·亚吉教授,在世界百名顶级化学家榜单上(Top100Chemists,byThomson Reuters)排名第二。与奥马尔·亚吉教授结识,源于邓鹤翔大四时参加的一场讲座。尽管已是多年前的往事,华晓雪仍然记得,他在奥马尔·亚吉教授的报告时间提问,并在结束后与大师聊天。“邓鹤翔后来能在美国成功申请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这段讲座交流的经历息息相关。因为申请学校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导师愿意接收。”  在当时很多化学系的同学看来,奥马尔·亚吉教授的研究方向比较新,没有一定的学术储备很难与他对上话。邓鹤翔之所以能与他交流,是因为当时他正在写本科毕业论文,而他的研究方向正是奥马尔·亚吉教授开创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相关内容。  对此,肖沙认为:“这说明邓鹤翔是个有灵性的人,能在平时的理论积累与操作实践中,敏锐地捕捉到行业的发展方向。”肖沙感到,理科基地班的同学相比其他化学系的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涉及数理化多门学科的基础公共平台课,更利于从学科的交叉中辨析出自己领域的发展可能”。  但这样的优势,是建立在更多的付出上。“邓鹤翔很重视各门学科的学习,不仅只是要个好成绩、满足于知其然,更是追求打好扎实的基础,知其所以然。”韦广丰说,“他始终保持一种竞赛的劲头,经常不断地与老师和同学讨论,一定要搞清楚每个问题。”  一位寒假曾去邓家做家访的大学老师记得,晚饭时邓鹤翔很快吃完了饭,回房间学习去了。后来,她发现邓鹤翔不是在做规定作业,也不是在研究化学,而是在看高等数学教材,“他说自己忽然对高数感兴趣,觉得之前上课时没完全学透,就想趁着寒假好好研究研究”。在与其父母的聊天中,这位老师发现邓鹤翔的学习热情,是耳濡目染于父亲的脾性。邓鹤翔的父亲曾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物理老师,常年执着于学术追求和教研工作。她感到,正是有了对学习的热忱与执着,邓鹤翔才能融会贯通各学科的知识,做出好的科研。“所以,对他本科毕业后继续表现出的优秀,我丝毫不感到惊讶。”  继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发表论文以后,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这个很新很热门的领域,2010年,邓鹤翔又在权威期刊 《自然》(Nature)以第一作者身份亮相,并在2011年12月拿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文凭。一般来说,读博往往需要五年以上,三年多即可毕业,邓鹤翔不可谓不“神速”。  从邓鹤翔在社交网站LinkedIn(邻客音)上填写的履历来看,去年1月至4月,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站做博士后。同年5月,他随导师奥马尔·亚吉教授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并在《科学》杂志上再次发表论文。  定论,且待三年后  28岁正教授,晋升确有点急功近利之嫌,但又让我想到那些二十多岁就名满天下的大师大学者们……  ——摘自文汇报微博“评教授,不能仅看科研成果”某网友评论

  去年11月30日,网上公示了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人选的公告,邓鹤翔与另外184名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榜上有名,他的申报单位是“武汉大学”。从之前武汉大学对媒体发布的信息来看,邓鹤翔被聘为正教授“不是破格”,而是符合学校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的安排。

  有人质疑,邓鹤翔想去武汉大学工作“是机会主义者”,因为比他早一年博士毕业、早两年回国的同门师兄,去了另一所全国排名前四的高校,目前是副研究员。复旦大学一名理科院系的青年教师认为,尽管邓鹤翔在科研方面表现耀眼,“但如果他回复旦工作,可能最多让他担任研究员,无需承担太多教学任务。不过,像他这样的优秀人才愿意去内陆地区发展,校方对他有更多期待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他很早就决定要回武汉工作。”辅导员说,“邓鹤翔一直是个特别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人,更是个会执着地为目标努力的人。”早在本科阶段,邓鹤翔就曾告诉过辅导员,他的家位于武汉市青山区,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新型工业基地,“他常说,希望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回去建设家乡”。  截至目前,邓鹤翔暂未开课讲学,但杨福家等前辈提出“科研能力强的人,未必适合做教授、博导”的观点,却已在社会上掀起很大反响。在微博上,一部分网友力挺此说,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并不是科研能力强的人,就一定不擅长教书育人”。  “本科时,邓鹤翔就给高中生们讲过课。”韦广丰说,大二时班里同学联系了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面向百余名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开展科普互动交流,“邓鹤翔就是当时的五名主讲学生之一”。  为此,邓鹤翔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准备。考虑到来听讲的都是即将迈入大学的高中生,他在讲座中特地融入了自己高中时最关心和期望获得解答的问题。为了保证讲课效果,他还给同班同学进行了几次试讲,根据大家的反馈不断完善讲课方案。讲座当天,他通过PPT讲述了自己对当代科研工作的理解与在大学的学习感受。  韦广丰记得,在互动环节,邓鹤翔还风趣幽默地回答了高中生们的提问,“那天参与活动的中学师生,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韦广丰也坦言,这次经历仅能说明邓鹤翔“做一件事像一件事”的处事态度,至于以后是否能带出优秀的学生,还有许多影响因素,“但是邓鹤翔在我们同龄人中的起点最高,相信他能够出色地接受今后教学工作的挑战。”  华晓雪记得,早在大一刚进校时,邓鹤翔就是一次校内三系共建活动的主持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挺强的,教本科生肯定没问题。”华晓雪说,“他是不是胜任现在的工作,得看他接下来三年离开导师后的科研发展,以及听课学生的反馈。所以,现在对他下任何定论,都为时尚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数老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