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做销售做无偿的好还是有底薪的好来说,有偿底薪和无偿低底薪有什么区别,要怎样选择

9.7K39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7K8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从医 8 年,我转行去做了企业管理
编者按:本文作者从医 8 年,已升到妇科主治,经历了重新择业的纠结和困惑后,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转行方向,特将自己在转行路上的一些经验分享给还在困惑和犹豫中的你。
你真的准备好转行了吗?
从有转行的想法到现在已经有半年了。收到了很多朋友们的关心,也收到了很多吃瓜群众们的好奇。「干啥去了?收入多少?福利待遇怎样?」恍惚置身于人民公园相亲角。也认识了一些想转行或转行中的同道,有些成功,有些失败,有些还只是内心在骚动。
「我想转金融,可是不知道怎么转?」
「做销售是不是很累?」
「我硕士+3 年临床,主治没考,MSL 有没有机会?」
以上问题在园子里司空见惯。有的时候,真的想说,作为普通医生,你们想得太远啦......不管是什么原因想要转行,首先我想先问一问大家,你们做好转行的准备了吗?
首先,你做好物质准备了吗?
转行之后的第一年,有可能收入低于预期。如果没有找到合意的岗位,甚至可能收入空窗一段时间。孩子要上学,房贷没还完,准备要二胎,还得给爱人买个礼物......这些你准备好了吗?
其次,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医生这个职业让人又爱又恨,但是无法否认,你总是可以找到一小撮人「捧着你」。患者?亲戚朋友?最不济,还有药代?学术代表同你讲话,也会客客气气称呼「XX 医生」、「XX 老师」。
到了非医院类岗位,一切真的要从零开始。做员工,你会被面试刷掉,被部门经理批评,被直属上级催进度,被管理层考核绩效;做老板,自己创业或是管理层,要头疼资金、头疼项目、头疼员工、头疼一大堆原本不关你事的事情。这些你准备好了吗?
有些朋友问,那如果我想换一个能比较轻松拿到更高薪酬的工作呢?
我给的建议是继续做医生。
因为如果你继续从医,知识结构不需要转型,你不需要再辛苦地去学管理、学运营、学人际交往,甚至有些还要学新的一套知识;此外,学医这么多年,你最懂的也只是医学,这个领域是你目前看来最擅长的,经验有,人脉也有,从现有平台起跳,总比你平地起跳容易一点点。
医生选择跳槽涨薪,方法也很多,可以重新选择地域,比如从北方到南方,从经济一般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或者重新选择医院类型,比如从公立到私立,多数都能实现涨薪的愿望。
然后又人犯嘀咕:换个地域变化太大,当地房价比我们高,小孩上学咋办,竞争肯定更激烈吧。
想要跳槽或转行,顾虑太多,空谈太多的人,不在少数。
一方面抱怨薪资低夜班苦晋升困难,另一方面又害怕变动。
如果你是这样的心态,建议你还是继续呆在体制内。
因为围墙外面的世界,没那么容易。
如果你已经做好了以上准备,仍然坚持要脱下这身白大褂,我们再来探讨下一步吧。
你必须了解的转行三部曲
在决定转行试水之前,我刷了论坛里关于转行的一些文章,也加入了转行交流社群。
碰到很多想要转行的战友,都是一味在询问,
什么是 MSL?什么是 MA?什么是 CRA?
收入高吗?氛围怎样?我什么时候转行好?......
我想说的是:转行是要自己主动去收集资讯和思考的,如果连最基本的工作都不去做,你的转行永远都只是停留在脑海中的一个想法而已,请不要指望别人把工作塞到你嘴里。
以下是我对转行基本流程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转行三部曲
一、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领域做初步了解;
二、分析该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三、评估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这个岗位;
对于转行,医生最常踩的一个误区是:总在想,我现在有什么?而不去想,对方需要什么?
为什么呢?因为医院里,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被重视,医疗是重心。我们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而走出医院的其他行业却不是这样的。
有一些朋友问:金融很赚钱啊,我想转金融,有没有机会介绍?好,那请你说说你的背景和优势有哪些?我在公立 X 甲工作 X 年,副高/主治 X 年…
那你有没有投资经验呢?有没有市场分析经验呢?有没有做过公开演讲?要不然你给我讲讲你们专业的(哦你骨科的?就讲骨科耗材吧)一些市场前景吧。另外你的 PPT 做得怎么样?
又有些朋友对外企 MSL 岗位感兴趣,那你得先思考下以下问题:我的学术背景怎么样?接触过临床实验吗?做过课题吗?试验对象分组是怎么决定的?英语水平怎么样?接受频繁出差吗?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怎么样?待人接物怎么样?
战友们,多问问外面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不要临到要转行了还抱着学历+临床经验自嗨。学历+临床经验,在专业圈子里很受重视。但在企业里,这些不是唯一考量。
与其迷茫于要不要转,怎么转?不如先看些资料了解下相关领域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提前储备着等待时机成熟。
我是如何评估自己的转行方向
论坛里看到有帖子列举了医生可以转行的各种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岗位:
1、专业类:继续临床,继续做医生/护理/或者持续之前的职务,区别可能是换医院;
&&点击查看全国最新在招:临床岗位
2、学术类:如医学联络官(MSL)、临床监察官(CRC)等,将医学顾问、学术顾问、医学编辑/翻译也可划入此类;
&&点击查看全国最新在招:医学联络官,临床监察员,医学顾问,医学编辑
3、市场类:药企或者器械的临床专员、市场部等;
&&点击查看全国最新在招:临床专员,市场专员
4、综合/管理类:自己创业(开诊所,开饭店等)、运营经理、医学总监、医院管理方向的行政工作、科教管理、医务官等;
&&点击查看全国最新在招:诊所管理人员,运营经理,医学总监,科教管理人员
PS:粗略分类,如分析不全面请各位战友谅解;有一些岗位其实需要综合方向的能力,一些国内药厂 MSL,其实也要做 MA 和市场方面的工作;或是 MA 也兼任 MSL 方面工作的,具体职位具体分析哈。
我个人参照着这四大类方向分析自己的能力:
首先,从个人兴趣来说,直接 PASS 市场类职位。跑市场比较难,广州这么热的天,公共交通工具来回往返于医院,跟繁忙的医生们打交道,底薪不高,全靠提成。然后目前政策逐渐完善,市场逐渐合规,野蛮生长那一套也难以生存了。最终还是要产品质量和关系网络来说话了。难度系数太高,分析下来不太适合自己。
其次,专业类的工作,有合适的机会也会考虑(考虑私立高端);
再次,学术类,大外企 MSL 原本是我努力的第一方向,医学翻译/编辑是第二方向。后来发现医学翻译/编辑还是「坐着干活」的工作,而且收入水平的确和医生相差比较大,PASS。大外企 MSL 呢?时至今日,我仍然非常感谢当初面试的大外企 HR 和部门总监,从层层面试中,我发现 MSL 这份工作可能跟我原先想象得并不一样,所以即使被拒,但是真的学到了东西。
最后,综合/管理类。其实自己是一直颇为看好医管类的前景的,从目前医疗行业资源稀缺和医疗投资热潮来说,医管类人才还是缺口很大的。但是完全没有经验,但是没想到,就是自己认为最没有可能性的这个方向,找到了合意的团队、合适自己的工作。
从我个人选择经验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个人情况和市场评估,学医多年,大家都已经没有多少试错的时间和空间了,做好每一步的选择尤其重要。
关于我的转行面试经验
社群和论坛里很多战友觉得迷茫,然后就持续保持「觉得」这个动词状态。
心里一直在骚动,行动从来不开始。
接下来我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自己在转行过程中的对错得失吧。
背景:公立三甲,硕士+妇科主治,临床 8 年
坐标:广州
自我评估:临床和手术可以,科研及论文一般
经济压力:无,略有积蓄,有房无贷,无养家压力。从医院离开的原因无非那么几个,这里就不做赘述了。算了算补休,掂量了一下压力,辞职吧,算是裸辞
辞职后就立刻开始旅行+潜水模式了,到处跑。当然,在出发之前在丁香人才上投了个简历。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啥,旅行间隙接到数个 HR 的电话,这个过程是有点枯燥的,因为总是重复相同的问题,为什么离职?对哪些领域感兴趣?期望薪资是多少?但是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因为 HR 会给你介绍一下岗位的基本要求。让你有个初步的了解,评估后我选了两个机会面试。
机会一:私立高端妇产科医院主诊医师,面试成功。但是低估了家乡的寒冷,面试完回到广州就感冒发烧,所以后来就放弃了这个机会;
机会二:外企MSL岗位。一面二面过,三面视频面试。氛围很严肃,问题很Push,因为种种原因我也没有准备好,最后被拒,有点挫败感,调适一段时间后恢复。想想人家是世界排名前十,要求高是应该的。自己没有准备好,被刷也正常。
MSL 的面试经历给我的成长是最多的,真正意义上让我摆正了心态。
以前总觉得自己从那么好的医院出来,硕士学校也不差,临床经验丰富,手术又很好...... 怎么可能找不到工作呢?处于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心态。
这场面试把我给打醒了。
如果还要找一份医生岗位的工作(不考虑公立三甲),一般就是高端私立妇产科吧,那么上述的这些东西都能成为加分项。
但是如果是找了一份非医学类的工作,我自认为自己还差得很多。MSL 岗位考察的能力,除了临床经验和学历背景以外,还有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包括制作 PPT 和讲解的能力。由于我临床实验接触较少,不了解流程;视频面试时候准备不足,审题偏了,最终导致机会的流失。
从这次失败的 MSL 求职面试中我得出了以下两点感悟:
1. 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一场竞争,有很多人,比你有天赋,还比你更努力。
2. 面试是很宝贵的经历,即使没被录取,但是从中学到的东西,可以让你有所收获,也是一种成功。
目前的工作是怎么找到的?
旅行间隙滚回广州休息时,有人介绍了目前这个职位给我。
一开始问「私立诊所负责人有兴趣吗?」
当时懵 B 啊,这是个什么职位,诊所运营经理吗?对这个领域完全陌生,完全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决定先去看看。
市场总监约见,投资总监约见,CEO 约见,最后见到了上市公司大老板。
然后搞明白了,原来是想搞医疗方面的投资,也有做实体的计划,但是整个公司对医疗行业缺乏了解,想找一个医学总监。
如果以后真的医疗实体落地了,对标 CMO,前提是能力跟得上公司的发展吧。
几轮面谈之后,觉得价值观和事业方向都很一致。自己这边也评估了团队构成,商议了薪酬之后,就走马上任了。
目前的主要工作分为两块:
1)和公司其他管理层、创始团队头脑风暴,分析行业动态和趋势,评估风险;
2)做一些实体的基本工作,写文案、产品设计等等。
最后总结一些转行求职的 Tips, 希望对你有启发:
1、转行,一定要想清楚再行动,犹豫的时候多查查资料,决定好方向后,果断出击,不要因为过度犹豫而错失机会;
2、不管什么样的工作机会,和人交流要留有余地,说不定就能为你打开新的大门;干脆利落地拒绝,等于直接把门堵死;当然,那种一听就不靠谱的、不喜欢的,可以果断拒绝;
3、保持好的人际关系是多么重要,身边圈子里除了同事外,多积累些其他领域的人脉,有时候说不定会成为你的贵人。
↓查看医院职位类别,点击即刻投递
【生物企业正在招聘】
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细胞培养研究员等 7 个岗位)
北京善致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护士、各科医生等 12 个岗位)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临床工程师等 69 个岗位)
【医药企业正在招聘】
南京润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等 11 个岗位)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临床研究商务经理等 10 个岗位)
北京五色科技有限公司(医学产品经理等 16 个岗位)
【互联网行业正在招聘】
南京爱必生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高级医学编辑等 64 个岗位)
浙江过塘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医学编辑等 2 个岗位)
北京奇点万象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医学编辑等 3 个岗位)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专业】各大互联网公司应届生薪酬到底有多高?想入行该选哪些专业?
近日,2018年校招已经开始了,最先开始的是互联网名企,在互联网的名企中,最耀眼的是腾讯,阿里,华为,京东,百度,新浪等等,全国各大互联网公司待遇如何?哪些应届生能获得满意的offer呢?下面,我们就来整理下各大名企的薪资待遇,希望能够给2018届的高考生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先说下对16年17届校招的总体看法:本该是个不大不小的年,结果被华为一己之力搞成了个大年。
白菜价22万:
14k-15k,每年发15薪或16薪,90%的主流公司都给了这数;
青菜价30万:
BAT一般在25万~30万(14k-15k、每年发15薪或16薪),其他家一般30万±(18k~20K、每年发15薪或16薪,个别给点股票);
从罕见变得多起来,不少公司都给过了,薪酬方案不一;
慢慢多起来了,有点像一两年前的六七十万;
上面是指技术的薪酬,产品薪酬可参考同档研发打七折八折,运营打五折六折,HR打……算了,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各家互联网公司17届校招Offer情况
虽然是讲互联网校招,但是我们必须讲下华为,16年所有公司都绕不过华为抢人。
招聘量:1万人
大概是所有主流互联网公司招聘量之和,这个量决定了全行业的定价策略都得听华为的。
白菜价:月1.4万/年20万起
全互联网/IT/通信行业的公司都得跟上这个白菜价(也有童鞋说,部分区域是1.2万、18万起,欢迎补充)。
SSP Offer:40万、50万,甚至更高
普通SP没这么高,也就是30万或者40万。但华为在清北等砸出来的上百个40万、50万甚至更高的offer(有些比常规的阿里星还高一些),打的所有公司都没脾气。
最后的结果就是:华为在清北招走的17届学生,大概是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MS、Google等外企之和的两倍。
BAT三家因为招聘量大,占互联网校招量一半,因此实际形成了一个默契的大白菜价格联盟,至于SPSSP、某星档,那就全靠各自本领去争取了。16年看,这个白菜价差不多被推到了22万左右,常规的SPSSP还是在25万~30万。
16年B家整体薪酬是上浮一些的,照以前月薪14k或15k算是常规的SP了,16年看15K算白菜价,按照14.6个月算,白菜总包 22万了,在BAT里面算最高的。
常规SP略高白菜1K-2K,SSP过20K的不常见。也就是说青菜价大概是25万~30万。
大概十年前起,百度就一直对校招生的招聘和培养非常重视,薪资也基本保证在同档公司里靠前的位置,这次薪酬的微调也能看出来了。
招聘量:1500人的体量,整体招聘量也很高
A家16年校招非常低调,据说悄悄地抢先挖了很多学生。
16年以招A类学生为主,大概24万,应该说的确挺狠的。
招聘量:A家16年招聘量大概近千人。
T家白菜价比起往年是涨了一些的,12.5K没变化,但承诺的月份增加到16个月,再加上房补,总包超过了21万(实际T家奖金的确不低)。常规的SP会高2k-3K,SSP会更高一些,一样,过20K的少。
跟BA两家类似,青菜价也是差不多25万起,只是月薪看来有点少。
招聘量:16年招了2000人,是整个互联网行业招聘量最大的公司了。
A家的阿里星,16年只遇到1个来咨询offer的,侧面问了几个,还是去年的行情,大概60万、70万的总包,基本是30+30,根据事业部和个人情况浮动,原则是上不封顶,招聘量据说有10来个。
BT两家:实际都有60万、70万甚至80万+的offer,而且量并不比阿里星小太多,只是两家都没有专门做成项目制来好好宣传,而是一个个招的。因此在中高端学生群体中,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略可惜。
过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京东、携程系、360
京东16年白菜价跟BAT差不多,大概是15K,SP好一些的可以到20K,比BAT的SP要高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16年做了第一届科学家计划,中位值据说都到了55万,我们看到个别博士的offer快100万了,这项目主要针对全球的优秀博士,而且量不小,跟阿里星差不多。对标谁,不言而喻,建议18届的关注下。
招聘量:快赶上BAT了,16年总部招了差不多1000人,各区域公司还招了好几百人,感觉要跃居校招第一梯队了。
网易游戏:
最近三四年,网易游戏每年都从清华找揍五六十人,这是什么概念呢。BAT一般也就能招到10个,大部分年头,BAT招到的清华学生加起来还不到网易的一半。
为什么?因为丁磊的脸肉嘟嘟地可爱?因为网易的猪肉好吃?
因为人家网易游戏钱多,校招动辄35万、40万砸出去,然后之前去的师兄师姐,再告诉师弟师妹,游戏的奖金可能十几或者几十个月(当然,不好的可能一分钱奖金都没有),所以学生们纷纷就从了。
非游戏的话,有传统的门户、邮箱等,还有非常火的严选、考拉海淘等新业务,白菜价大概是13K,好的童鞋可再单独谈下。并且,并且,并且从往年看,大部分人都能拿到18个月以上。换句话说,网易非游戏团队的白菜价是24万-……
招聘量:整个网易集团,量还是蛮大的,虽然没有上千,但也大几百了。
携程研发产品基本都在上海,白菜价在上海还是挺不错的,差不多18万~22万,SP会再多几万,跟BAT差不多。考虑到携程的工作强度,实际比BAT性价比高一些。
由于在线旅游很复杂,需要很强的线上、线下团队等,因此携程还有一个单独的管培项目,持续了有几年了,起薪跟其他公司产品运营类似,据说在内部晋升速度也很快。最近还有一个GLP(全球领导力计划),专门为国际化铺路的,目标是世界名校的MBA等。
去哪儿做校招有几年了,招聘量一年比一年大,同档学生,薪水一直比BAT略高一些(去哪儿整体还是蛮重视产品技术的,北京竞争又非常激烈)。
16年硕士白菜价的起点就是21万起(本科的起点低几万),比较好的学生都可以到25万,个别好的SP也有接近30万。
招聘量:同网易,整个携程系,量虽然也没上千,但是也大几百人。
360虽然退市了,不过我们还是搁在上市公司里面讲吧,毕竟过两年就上市了。
我们看到的价格基本都是15K,总包差不多21万+,貌似还有单独的安全星、前端星计划,没见过这两个星项目的offer,不知道具体数字,欢迎大家爆料。
招聘量:量倒挺大的,好几百人。
其他上市公司
搜狐门户、视频等:
张老板复出后,改革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薪水向产品技术倾斜,像校招生,16年白菜价起手就是16K,还是蛮舍得的,真是下定决心招好人重头来过的节奏。
招聘量:17届准备招好几百的应届生,因此HR现在还在忙春季补招,17届还没定下来的童鞋赶紧找人内推去吧。
作为一个产品、技术驱动的团队,搜狗的校招白菜价16年差不多在22万左右,SP蛮给力的,基本是比BAT高一些的,资质好的基本都30万左右或者更高了。
招聘量:也有百余人了。
新浪和微博的校招一般是一起做的。算法等一些方向还可以,基本能到25万的总包,跟BAT普通SP持平。产品管培也不错,大概可以到20万左右,算是产品类offer里面比较高的。其他Offer普通水平吧。
招聘量:一共大概百余人,他们的产品和销售类管培,招了有十几个,据说蛮受重视的。
宜信的白菜价没见过,看到几个大数据团队的SP都30万上下,还是一贯地给力的。不过貌似招聘量一直不大。
剩下的上市公司招聘量不大,也没有听说谁家发了很多很高的offer,对市场影响不大,就不单独讲了。
头条、滴滴、小米、链家、新美大
把这五家列在一起,是因为,这5家是没啥风险的没上市公司,且校招量比较大,且公司业务稳定基本大而不倒了,且估值都上百亿美元,且薪酬还可以的。除去蚂蚁金服外,这五家算是未上市公司的代表了。
把头条放在第一讲,是因为头条是技术氛围非常浓的公司,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那些愿意付出、能力强的童鞋。
15年SP价格推到了30万+,16年白菜价推到了25万起,毫无争议的第一梯队。
16年是头条第二年大规模做校招,头条的白菜价已经到了25万~30万,好人的价格都可以到35万了,阿里星档次的童鞋可以单独谈。个别优秀的童鞋都给到了上百万。
招聘量:挺大的,好几百的产品研发招聘规模。
白菜价大概是21万~23万,SP到25万了,非常青睐名校学生,部分非常好的童鞋都给到了接近40万的总包,甚至还能有股票。
招聘量:很大,据说已经发出了一千多个offer。16年春招实习生据说也要招近千人。相当可观。新美大这两年业务的确发展地非常快,薪酬整体又比BAT要高一些,招聘量又大,建议大家去聊聊。
滴滴的校招动手有点晚,不过白菜价基本保证了25万以上。
16年滴滴为了争取人才,还是非常舍得给钱的,尤其是对于BAT的SSP、阿里星档次的人,基本都保证了比BAT高不少的薪资。
总体来说,能在BAT拿到40万以上offer的童鞋,都应该跟滴滴聊聊。
小米的白菜价基本在16K左右,一年后授予期权。常规SP的价格比BAT家的SP略高1k-2k,快到20K了。另外,小米今天在AI这块招人挺多的,发了不少SSP offer,可以关注下。
招聘量:小米这两年量都不太低。他家有个独特的优势就是,户口指标和解决的比例,据说是所有主流公司中最多最多的。因此有能力拿SSP的,可以跟他家聊聊。
此处的链家单指链家网,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纯互联网人士组成的团队,大概2、3年的时间,从几十人发展到一千多人。
16年也是链家网第一次大规模做线下宣讲等,白菜价offer 比BAT略高一些,大概15K发15薪,很优秀的人可以单独谈SP。
招聘量:发出去的offer也有几百个了,量不小。
什么样的应届生可以拿到这些offer
(一)产品白菜价年15万~20万:
先单说产品,因为产品起薪低(跟学技术不一样,新产品的童鞋不容易证明能力)。
基本上,名校出身,逻辑清晰、知识面不错、学习能力强、有过小半年主流公司产品实习经验,知道如何干活,那差不多能找到一个15万~20万的白菜offer,大概就是10~14K月薪,发15或16薪。应届生过22万的,少,个别公司会给。
产品童鞋不要气馁,好的产品非常稀缺,晋升会很快。
(二)技术:
1、白菜价 22万:
薪水:15K*15薪,14K*16薪;
15年预判:“从16年起,渣硕的Offer将会站稳20万”(解释下,渣硕是北邮人论坛一个常见的词,用以谦虚地表达自己是个普通硕士)
16年观点:看来22万的白菜价是很难再下去了。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拿到:北邮华科这档院校(两大互联网人才供给量最大的院校,所以用他们做参考),相关专业中等水平的童鞋,多刷刷题,找个实习认真干几个月,证明你是能干活的,基本就可以拿到了。
2、常规SP 25万:
薪水:16K*15/16薪;
去年观点:没提这档。
16年观点:所有公司都可以给到。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拿到:刷题刷的好一些,清楚常规算法背后的原因(知其所以然),工程代码写的干净利落,就差不多了。
3、SSP Offer 30万±:
薪水:18~20K加15/16薪,个别公司再给点股票、签字费(这年头应届生都有签字费了);
去年预判:“我们写了“待校验”,因为16年主流的30万 offer依然集中在五六家公司手里,BAT没有大规模地改。”
16年观点:短期内不太能再提升了,如果京东头条滴滴等这档的招聘量再大一些,BAT可能会缓缓地在二三年内提到这个价格。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拿到:
算法:AI16年太热了,基本所有上市公司,主流创业团队都开过这档了。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算法好的童鞋,发过1-2篇顶会论文的,工程能力还可以的,基本就可以拿到这个offer了。
工程:纯靠工程能力拿这个offer,有点难度,ACM区域赛金银铜的水平吧。在BAT拿有难度,得去滴滴头条这种。
4、40万~50万
薪水:20k~30K*15/16薪,再给点股票。
去年预判:没写这档。
16年观点:单独提出来这档,是因为之前这档的确少。但是,16年光华为一家,就开了几百个这种offer,尤其在清北,靠着这档offer,砸走了上百个博士。对于一些比较牛一些的学生,尤其是博士,这档offer逐步容易起来了。另外一方面,AI的确太热了,国内缺人。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拿到:
大概就是,有个2、3篇热门方向的顶会一作的童鞋,可能手里拿了四五个30万的offer,能在一两家公司拿到四五十万的offer。
5、60万~150万
搁在一起写吧,省事点。反正都超出正常人范围了,大家看看就行了。
1)这么贵划算嘛?
非常划算,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各家招不到、招不够。尤其是100万以上的,太难招到了。
另外还有个问题是,大家之前习惯招二三十万的,对于60万~150万的学生如何培养、使用,还在摸索中。
2)为什么划算?
以北京为参考,单论薪资成本:
白菜价22万=30万人力成本;
青菜价30万=40万人力成本;
某星档60万=70万人力成本;
神档100万~150万=110万~160万人力成本;
最粗糙的经济换算:
花60万招个阿里星,开发效率远超过两三个普通学生;
花100万招个G/MS家博士奖学金获得者,解决问题的效率远超过两三个普通的SP;
花150万招个CMU的牛博,他能解决你花300万招10个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人才培养、团队建设:
对于公司而言,核心高潜人才非常非常重要,这些姚班、ACM/IOI金银铜、G/MS家博士奖学金获得者等出身的学生,大部分天赋和基础是真好,培养空间太大太大。
每年都能招到一批可以批量培养成为T10、P10、T4的高潜,做老板的简直可以笑醒。
工程:ACM World Final吧,拿了金银铜的基本可以保个100万的,靠前的基本可以保个六七十万的
算法:G/MS 家博士奖学金获得者,顶会热门方向6-7篇一作,CMU等大神的徒弟,要是有个XX会的best paper,你基本就可以集齐顶级Offer召唤神龙了。
4)谁掏钱要?
BAT、滴滴、小米、新美大、头条,众多AI创业公司等,都要。
现在的问题是:六七十万还好招一些。100万以上的,很少有人理我们这些国内公司,16年我们自己看到的有近10个100万~150万的offer,被学生锯掉的有一半……
想进互联网企业,高考志愿怎么填?
2016年,数据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毕业半年后从事互联网/IT行业类的2015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5034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千元。大学毕业后从事互联网/IT行业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薪资均较高,工作3年薪资可翻番。
这份调查跟踪了近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每年回收的全国样本均在25万份以上。调查所提及“互联网/IT行业类”包括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数据处理、托管和相关服务业,其他信息服务业,软件开发业,计算机系统设计服务业。
毕业生进入互联网行业 工作3年薪资翻番
这份报告指出,互联网/IT行业类的快速发展,在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势必会出现大量的人才缺口。作为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依靠高薪吸引具有真才实学的技术型人才使得该行业的薪资水平、就业满意度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麦可思的数据分析显示,近三届在互联网/IT行业类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稳步提升。2015届毕业半年后从事互联网/IT行业类的本科生,月收入为5034元,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4042元)高992元;就业满意度为67%,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63%)高4个百分点。
2015届毕业半年后从事互联网/IT行业类的高职高专生,月收入为3829元,比全国高职高专平均水平(3409元)高420元;就业满意度为63%,比全国高职高专平均水平(61%)高2个百分点。
从职业中期发展来看,毕业三年后在互联网/IT行业类工作的大学生,月收入优势进一步拉大。2012届毕业三年后从事互联网/IT行业类的本科生,月收入为8307元,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6371元)高1936元,高出半年后在该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3915元)4392元;就业满意度为64%,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60%)高4个百分点。
2012届毕业三年后从事互联网/IT行业类的高职高专生,月收入为6472元,比全国高职高专平均水平(5020)高1452元,高出半年后在该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3014元)3458元;就业满意度为54%,与全国高职高专平均水平持平。
要进入互联网行业,其实并不是只有学习计算机方面专业的考生才能进入的。
首先,互联网行业的职位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产品、技术、设计和内容,然而一个互联网公司,除此之外,运营、市场、销售、行政等等也是缺一不可的。所以说要进入互联网行业,不只是只有学习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才入进入的,她需要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
比如要编程,不光是学软件工程专业的会编程,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自动化专业的同样也会编程,而且一点也不比软件工程的学生差。所以只要懂得如何编程,或者是所学专业涉及到编程的,都可以进入互联网公司的技术部门。
另外,文科生也可以进入互联网行业,特别是互联网公司中的运营一职,文科生就比理科生有诸多优势。运营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运营的产品有兴趣,对其潜在用户有了解。由于文科生在大学里,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而也就比理科生的知识构架涉猎更广,所以也就有了更多的感知和更深的理解。与此同时,对于文科生来说,进行互联网内容编纂方面的工作也是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不错选择。这样说来,学习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等专业的学生也是可以进入互联网行业的。
所以说,要进入互联网行业,有很多专业可以选择!
然而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是高考考生和家长面临的主要困惑。家长在挑选专业是主要考虑就业率、毕业薪酬、是否重点学科优势专业等问题,往往忽略了考生的兴趣。往年的志愿填报中,常常出现因专业不适合考生导致大学学业无法继续的情况,甚至出现清华学生因专业不合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案例。可见,在高考专业的问题上,适合考生的才是最好的。
要进入互联网行业,院校可能比专业更重要。
北大、清华是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不二之选,但是这两所高校并不是我们普通考生可以考得上的,那么我们就再往下看看,人大、北航、北理工、北邮、……也可以通过报考中传媒进入互联网行业。如果我们放眼全国高校,那么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高校都是进入互联网行业的首选高校,或是考生的分数稍差一些,二、三本的院校也是有的,只是看考生的分数能够压到哪个分数段位了。
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各城市间差别很大,有的地区高校众多,高校周边互联网公司扎堆,因而在此地就学,考生的实习机会自然比比皆是,那么要进入互联网行业,就可以从大一开始抓起。那么如果要进入互联网行业一定要选择这样的地区去求学。
在互联网行业的光谱里,北京和深圳是超一线城市,上海、杭州、广州是一线城市,成都和厦门属于二线城市领头羊,身后是南京、武汉等寥寥几个名字。那么如果可以,建议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的考生尽量在这些城市中进行选择。
总而言之,进入互联网行业的道路比较多,可以选的专业多,可选择的高校也多,只是可选择的地区有些限制,但是只要我们设计好了考生的专业发展路径,按照这个路径去搭建高考志愿填报方案就可以了。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不论是在互联网行业发展,还是在“+”号后面的行业发展,只要做好的专业的组合,未来的发展都是值得期待的,然而目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判断好考生的天赋所在,为其规划出适合的发展道路。
三个选择互联网行业的理由
理由一:校招量大,数量几乎是第二名行业的2倍
以2016年校招为例,华为校招1万人,百度1500人,腾讯2000人,京东2000人,阿里近千人。携程、去哪、360都是大几百。还有新浪、滴滴、小米等…...
实际上,互联网企业的校招人数,在近几年里都是所有行业里面最高的,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29.5%的应届毕业生,最终签约了IT/互联网/通讯/电子行业,签约比例几乎是第二名的2倍:
互联网企业的招聘岗位同样多样,产品经理、销售、职能等都是不限专业。
理由二:薪酬全行业最高
还以为金融才是平均薪酬最高的行业吗?OUT啦!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数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水平突破12万元,是首次超过金融业,排名各行业门类首位。
另外是智联招聘2016年毕业生签约的数据,应届生平均薪资水平最高的为IT/互联网/通讯/电子行业,为5693元;其次是金融行业,4685元。第三是文化/体育/娱乐/传媒,平均薪资水平为4552元。
上面提到的华为、腾讯等一线企业的毕业生起步价都是20w。即使是深信服等相对知名度较低的二三线企业,毕业生销售岗位底薪都是14w起。
2016年校招
互联网行业薪酬远超其他行业
今年互联网企业在校招中出手依然是稳准狠。不得不说,在“互联网+”政策指导下,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发展也让他们在人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薪酬待遇远高于传统企业。
除了舒适的办公环境,互联网企业最诱人的就是开出了学生们无法拒绝的高额年薪,月薪基本在6k~18k。相较而言,传统行业的薪资低于互联网企业:地产行业已不再像前两年牛市雄起,毕业生的薪资中规中矩,月薪在5k~10k间浮动;自带光环的“四大”已经十年没有浮动过,薪资在8.5k*13;通讯三巨头最高年薪也不过10w。
腾讯、阿里继续强势领跑
搜狗、新美大等逼近第一梯队
腾讯对技术类研究生开出的工资是12k*16~18k*16,年薪最高可达28万;阿里对技术类人才的薪资为13k*15~18k*15;百度对开发类人才开出的待遇是13k*14.6,不过百度2016年校招略有缩减。值得一提的是,搜狗、去哪儿,以及O2O领域风头正劲的新美大等公司也直逼第一梯队,搜狗和美团都开出13k*15~16k*15的待遇,大众点评是13k*14~16k*14,去哪儿为13k*14~14k*14。
2016年部分企业校园招聘薪资情况
理由三:受重视,发展好
互联网企业校招数量大、以及高薪酬的原因是和岗位特性关联的。三个基本岗位:产品、技术、设计都需要毕业生构建有梯度的人才团队,拥有激情、更好学习能力、和基层执行力的毕业生非常受到互联网企业的欢迎。以腾讯为例,甚至有说法是新员工更容易拿五星考核。
另外,互联网正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主力量,全球TOP10市值的企业便是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各个传统企业也纷纷建立互联网团队拥抱变化。例如国内的券商/银行,都纷纷在近5年内成立网络金融部门,这些互联网+传统企业,都大大增加了互联网从业者的就业方向。
中国百强企业校招最爱去的大学
《三类百 强企业校招最爱去的大学排行榜》在网络中出炉,结果显示,三大类百强企业最爱去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招聘新人,本次排名前10强大学具体为:武汉大学 (合计64家)、华中科技大学(64家)、四川大学(61家)、哈尔滨工业大学(61家)、清华大学(52家)、西安交通大学(52家)、中南大学(49家)、吉林大学(46家)、重庆大学(46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6家)。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榜单上均无缘前三,清华大学合计只有52家三类百强企业到校宣讲招聘,名列第五;北京大学只有37家,上榜第十八位。另外,超六成的入榜大学均为211工程大学或教育部直属高校。
民企百强校招最爱去TOP5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央企百强校招最爱去TOP5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互联网百强校招最爱去TOP5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来源:本文内容来源于OfferCome猎头和网络,如果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
ID:cbkaoshibao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偿底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