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呼气实验(HP)感染行呼气试验,有哪些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关系--《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9期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检查诊断,入选200例慢性胃炎患者,123例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为对照,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或行C呼气试验检测Hp,并随机选择100例行根除Hp治疗,比较Hp阳性率,根除率及上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慢性胃炎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根除Hp治疗后患者上消化道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经三联药物根除Hp治疗后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分类号】:R573.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品津!510080广州,曾志荣!510080广州,林汉良,陈旻湖!510080广州,陈为!510080广州,彭晓忠!510080广州;[J];中华消化杂志;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季和平;[J];北京中医;2002年05期
李明;[J];重庆医学;2002年06期
孔庆福,杨烈谱,王静;[J];当代医学;2002年03期
王见义,康正祥;[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郝慧泉,田玉芝;[J];河北医药;2004年01期
杨蓬勃,马骢;[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4年02期
李玲辉;[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葛建荣,董来华,陈龙根,张巧英,茅育蕾;[J];临床荟萃;2005年16期
龚树春,李锦标;[J];实用临床医学;2004年03期
王永福,孙春梅,耿立霞,许贤智,杨国安,陈鹏;[J];中国临床医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永福;郭春林;杨国安;王宏坤;陈鹏;;[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良静;[D];浙江大学;2004年
徐灿霞;[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灿;[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徐妙;[D];浙江大学;2002年
张琳;[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杨永利;[D];郑州大学;2002年
屈健宁;[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梁芳;[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范玉林;[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王玲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李彤;[D];吉林大学;2006年
张志刚;[D];陕西中医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志荣,胡品津,陈旻湖,林丽莉,陈为,彭晓忠;[J];华中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海洋,钟秀清,廖文斌;[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22期
阿依努尔·阿合曼;谢会忠;黄晓玲;;[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彭学;;[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9期
;[J];医药与保健;2010年03期
李雪梅;肖天琼;;[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杨辛;张庆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6期
李华;;[J];临床医学工程;2009年03期
古丽巴哈尔·司马义;穆耶塞尔·买买提依明;谢会忠;;[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张世彬,聂道仙,范小明;[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3期
杜长明;;[J];人人健康;199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兰文硕;兰子振;王红芳;;[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祖丽华;秦玖刚;赵增强;;[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党中勤;;[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王立春;马鑫;;[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林媚;王少峰;;[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谢秀丽;周福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黄颖;纪云西;郑超伟;周福生;;[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薛雪;;[A];全国第七届农村基层中西医结合学术暨工作交流会论文汇编集[C];2002年
谭德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储浩然;孔红兵;;[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阿依努尔·阿合曼;[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古丽巴哈尔·司马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刘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沈洲姬;[D];浙江大学;2005年
李素艳;[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吴孟鑫;[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宋家锋;[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洪顺忠;[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童宁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王薇;[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幽门螺杆菌最近火了, 但有哪些事情你还不知道?
很多人都知道,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在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感染。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幽门螺杆菌筛查也逐渐为大家所熟知,成为体检的一个常规项目。
但是关于幽门螺杆菌筛查诊治,你又知晓多少?你的检测方法正确吗?幽门螺杆菌是否一定应该根除呢?……
深吸一口气,先说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人来说,幽门螺杆菌检测方便易行,但不能替代胃镜,绕开胃镜,进行幽门螺杆菌测试,反而会使得患者错误归因,掩盖病情。
体检中自选幽门螺杆菌检测,不要选择血液检测,而要选择呼气试验。
大部分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在儿童时期就已经感染,儿童检测幽门螺杆菌更为谨慎,应采用无放射性的吹气试验。
07年以前,即便患者主动要求,医生可能也不会为你根除幽门螺杆菌,07年以后,“患者主动要求” 成为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适应症,可能的原因是医生不愿再当背锅侠。
幽门螺杆菌的复发率没有想象中的高,该根除还是要根除,但需要一次成功,如果首次失败,后续根除的成功率会显著下降。
幽门螺杆菌与癌症的关系没那么简单:降低胃癌发病率,证据确凿。但另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对食管癌,贲门癌(胃与食管交界处)有保护作用。
那到底要不要根除呢?a) 符合幽门螺杆菌适应症(下文详述),都可考虑根除幽门螺杆菌b) 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如果小于45岁,且没有明显症状,目前的指南支持是根除 的。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1.筛查方便,但可能掩盖其他疾病
胃镜以及镜下活检是诊断胃部疾病、排查胃癌的首选方式。传统胃镜会令人感到不适,而无痛胃镜在很多医院也开展得非常成熟,但令患者纠结的是,一些麻醉药物无法报销。
如果怀疑有胃部疾病,不进行胃镜检查,而直接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后者方便易行)并进行后续的治疗,短期内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也有可能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临床检查的目的是寻找潜在病因,而不是检测是否存在Hp感染。之前一些医疗平台,联合打车软件、药厂等,向全民推广幽门螺杆菌筛查活动,用意是好的,但也完全有可能让一些有症状的患者错误归因,掩盖病情。
2.血检筛查意义不大,纯属浪费钱
除了胃镜及镜下活检方式以外,幽门螺杆菌的筛查方式包括抽血与呼气。一些体检套餐会让消费者勾选特殊项目,幽门螺杆菌的检验项目常常被放在血液检查的自选项目中。
但抽血只能检测出”既往感染”,只要过去感染过,就可能是阳性,意义不大。尤其对过去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人来说,想知道目前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请采用呼气试验(见下文)。呼气试验测试的是当前的情况,称之为“现症感染”。
3.儿童检查幽门螺杆菌,应该更加注意
在儿童中进行的有关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调查显示,十岁左右的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就已经达到全人群的水平,即50%左右。这说明,如果你被查出患有HP感染,有很大可能是在你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获得的。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Meta分析,王凯娟等, 2003)
(上海地区不同家庭环境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刘伟等,2006)
但儿童幽门螺杆菌的诊治会比成年人更为谨慎,在中华医学会的相关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不建议常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对功能性腹痛患儿也不建议进行Hp检测。
如果需要在儿童中吹气检测HP, 应选择无放射性的C-13呼气试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5)
什么是呼气试验?
呼气试验是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患者需要空腹检测,首先用温开水送服一粒小胶囊,然后等待半小时,吹气。有两种胶囊,一种是碳14尿素胶囊,一种是碳13尿素胶囊,幽门螺杆菌会水解尿素,被C-13或C-14标记的尿素会被呼出体外,如果被捕捉到超过一定数量,那么就说明体内存在活跃的幽门螺杆菌。C-14具有放射性,儿童应该进行C-13尿素呼气试验。
何时应该根除幽门螺杆菌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专家共识,在2007年以前,仅支持符合一定症状或条件的患者进行根除。
但在2007年的专家共识中,中华医学会的专家共识将“患者积极要求治疗”也纳入了符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适应症,条件是年龄&45岁,无报警症状,支持根除,&=45岁或有报警症状者则不予支持,需先行内镜检查。在治疗前需向患者解释潜在风险(漏检胃癌,掩盖病情,药物不良反应等)做出这样的改动是为了应对医院消化门诊越来越多的遇到无症状、但在体检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仔细阅读指南修改说明,你会发现这一适应症扩展的背后,避免成为背锅侠也是专家们的考量之一, 请看官方共识原文:
“…经该途径(指体检,小编注)检出的HP感染者成为临床医师的处理难题,如给予根除治疗,则不符合共识适应症,如不予治疗,今后发生较严重的HP相关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胃癌)是谁的责任?将符合条件的”个人要求治疗”者作为根除适应症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庐山共识,2007)
既然幽门螺杆菌会复发,仍需根除吗
符合幽门螺杆菌根除适应症的人群,应当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根除,有时医生会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幽门螺杆菌虽然能传染,但根除后,复发率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发达国家的复发率大约在2% - 3%,发展中国家的复发率大约在13% - 15%。
既然选择根除,就要一次彻底
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进行14天的四联用药,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抑酸药物(PPI,质子泵抑制剂,最为常见的就是各种拉唑类药物),铋剂。在这14天的时间里,一定要非常严格地遵循医嘱用药,争取不要漏药。首次根除率一般可达到80%以上。而如果初次不能根除,细菌就会产生耐药,后续根除的成功率就大大下降了。(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幽门螺杆菌与癌症,没那么简单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证据充分,来自中国山东的一项长期观察表明,在短期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15年,胃癌的发病率降低了40%。当这一研究与其它类似的小型研究放在一起分析时,研究者们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Ma JL, Zhang L, Brown LM, et al. Fifteen-year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garlic, and vitamin treatments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488-492)
但幽门螺杆菌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幽门螺杆菌是一些癌症的保护性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反而降低贲门癌(胃与食管交界处)的发病率。(NCI)
来自瑞典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食管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1/3。(NCI)
还有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大幅下降,与食管癌的大幅提升有显著关联。(NCI)
有人认为,幽门螺杆菌抑制了胃酸分泌从而减少了胃酸反流至食管,而胃酸反流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NCI)
结论中国指南对于上述争议的看法 中国关于幽门螺杆菌处理的最新指南在“尚存在争议的部分”,明确提到, 在东方国家 (中国,日本,韩国) ,根除HP可能会增加胃食管返流的危险性。
但针对长期服用某类药物的患者(指质子泵抑制剂, 就是治疗胃炎经常会用到的拉唑类药物,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等),不根除幽门螺杆菌又会增加胃癌风险, 因此两害相权取其轻,指南还是建议根除。
对于小于45岁、没有报警症状到患者,总体还是建议根除。
本文系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分享,禁止抄袭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春雨诊所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春雨诊所App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春雨医生公众号
小程序 春雨医生+
扫描二维码
无需下载快速问诊
小程序 企业版
扫描小程序码
无须下载,直接使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碳13C呼气试验HP值为24,怎么办?
提示: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擅自治疗存在风险。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碳13C呼气试验HP值为24。一个半月前该值为18。(女,68岁)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说明还不行,还得治疗!
服药两周后,间歇了一个月检查HP值不降反升。
用的什么药?
此病是否难根治?
三联用药不行就该为四连用药!
今开: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胶体酒石酸铋胶囊。
再吃一周停一月再检查吧!
主要是老人总纠结该病治不好。
有的就是不容器杀出!
日常能否吃大蒜?
可以吃的!
不客气,祝早日康复!打很满意吧给我!谢谢!
很满意,当然的。
欢迎再来咨询!
猜你感兴趣
内科 主治医师
青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扫码关注医生,
方便随时咨询胃幽门螺旋杆菌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胃幽门螺旋杆菌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这天,胃大哥刚出门,就看到路边的电线杆上贴着一张通缉令。它凑近一看,通缉令上画着一些小小的、拥有螺纹的东西,底下用黑体大字标注着“危险分子!一旦发现,请立即报案!”
胃大哥吓了一跳。胃村一直治安非常好,这里的镇民个个拥有胃酸这项强大的武器,没什么人敢来轻易招惹,哪里来的危险通缉犯呢?为了搞清楚这件事,它来到了警察局,想知道更多通缉的细节。
胃幽门螺旋杆菌发现故事
胃幽门螺旋杆菌初次描述
因为胃液的强酸性,幽门螺杆菌很聪明的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粘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正是因为胃液的强酸性,早期人们都认为没有细菌能在极酸的胃液中生存。一直以来,都认为胃炎胃溃疡是因为压力或者辛辣食物。
直到1875年,德国的解剖学家发现了胃黏膜有螺旋样细菌存在,他们试图分离培养这种细菌,可惜没能体外培养成功,慢慢的就被人们淡忘了。
1893年,意大利的Giulio Bizzozero博士也观察到胃黏膜表面有一种螺旋状的细菌存在,可惜,他没有更进一步研究它。
1899年,波兰的Walery Jaworski从灌胃液中发现了螺旋状细菌,他称之为小皱弧菌。他猜测这个细菌可能是胃炎的致病因。这是世界第一个提出此学说的人。此说甚至被收进当时的胃病手册。遗憾的是,他是用波兰语发表的文章,没引起足够重视。
20世纪的早期,陆陆续续,世界各地的医生或学者都发现了胃黏膜表面的这个螺旋状的细菌。但是1954年,美国的PALMER博士检查了1180个胃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后,没有发现可靠证据显示这种细菌的存在。这篇文章发表在著名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给幽门螺杆菌泼了当头一瓢冷水。
1975年STEER博士发表在临床病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胃黏膜中的这种螺旋状细菌的存在。再次将幽门螺杆菌热炒了起来。
胃幽门螺旋杆菌马歇尔的发现
直到1979年,澳大利亚42岁的病理学家Robin Warren在病理标本中看到了这个细菌,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1年,他邀请当年只有30岁的年轻的澳大利亚内科医生Barry Marshall合作。
Warren给了Marshall大约20个胃病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显示都有一种螺旋状细菌存在。其中有一位就是Marshall的病人。这位病人之前抱怨胃部不适,常规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病变,所以Marshall将这个女患者送到了精神科医生那里,给她抗抑郁剂治疗。当Marshall看到这个报告后,意识到有什么东西是不对的。
他给其中一位80岁的老胃病患者抗菌素治疗。两周后,这个老病号欢喜的来告诉他,他再也没有感觉胃痛了。
Marshall受到极大鼓舞。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分离这个螺旋状细菌,试图体外培养以证实它的存在和致病可能。可惜,屡试无果。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幽门螺杆菌不同。那时候,他们常规只培养两天,两天后如果没有看见细菌,就果断抛弃了。
1982年的东圣节,他俩又再次尝试,将含有细菌培养液的培养皿中放在培养箱中,就回家度假了。也许是节日的气氛过于热烈,或者是他们本不抱希望。欢快的节日让他们忘了实验室中还有细菌在培养。5天后的周二,Marshall接到实验室助手兴奋的电话,要他速来实验室。他们终于培养成功了。
培养成功的Marshall和Warren欣喜异常,开始到处参加学会介绍他们的新发现。试图告诉医学界胃溃疡甚至胃癌可能是这种细菌引起的,根治细菌是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有效手段。
Marshall去了皇家澳大利亚医师协会年会,发表他们的这一重大发现。然而,遭到的却是大多数医生的呲之以鼻,被认为太荒谬了。那时的医生普遍认为胃病是压力或者辛辣引起的。没有人相信胃病会是细菌造成的。
他们没有气馁,给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写信阐述他们的观点。可惜,换来的还是被无视。
然而,临床上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病例,让他们深信自己的结论。可惜,两个医生,没有足够的经费进一步研究下去。Marshall开始到处写信求助。这一撼动传统药物公司治疗方式的提议没有意外地遭到了大多数药物公司的无视或者嘲笑。
最终,他俩得到了一家小药物公司赞助,开始做一些小型的临床试验。用抗菌素治疗后的患者疗效显著,与之前的抑酸剂不可同日而语。
1983年,Marshall拿着他的结果来到了布鲁塞尔的国际微生物学会发表。
参会的微生物学家们被深深震撼了。
回来后,他俩再次给柳叶刀写了一篇完整的论文。不出意外,被断然拒绝了。
之后,苦闷的Marshall到处参加学会,演讲自己的发现和观点。然而,抑酸剂当时是一个3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他所到之处,满是嘲讽和拒绝。
他俩于是试图在动物身上再现感染造成的胃炎模型。可惜,又是屡试屡败。
1984年,Marshall和Warren在柳叶刀发表了那篇石破天惊的论文“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部发现的不明弯曲杆菌”。
同年,Marshall又一次参加学会,发表幽门螺杆菌学说。午餐时间,他听到周围一群各国消化科医生均嘲笑讽刺,说一个澳大利亚医生荒谬的认为有细菌可以在胃液存活且导致胃溃疡,真可笑。
Marshall一怒之下,回到澳洲,拿起一大杯含大量幽螺菌的培养液就喝。几天后,他开始腹痛呕吐。5天后,他清晨被痛醒。10天后胃镜证实了胃炎和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他此时才告诉他被吓坏了的妻子,他在自己身上做了实验。
1985年,他俩将这一勇敢行为发表在澳大利亚医学杂志上。不可思议的是,仍然没有得到应得的重视。这篇文章沉默了近10年。
在这沉默的十年间,Marshall于1986年移民到了美国。美国媒体,如读者文摘,开始以“豚鼠医生用自己做实验,治愈了溃疡“做题目开始报道。Marshall的知名度开始上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989年,这个细菌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
终于,NIH和美国FDA开始接受并宣传这种新的观点。
到了年间,全美的医学界开始转变观念。
Marshall和Warren的名字开始见诸世界媒体。
1994年,美国NIH发表了新的指南,承认大多数再发性消化性溃疡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所致,建议使用抗菌素治疗。
2005年,Marshall和Warren因为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Marshall可称得上有大智慧大勇气。他的坚持和勇气,造福了之后的千千万万胃病患者。
胃幽门螺旋杆菌特性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临床过程慢性咽炎患者295例和正常对照30例,采用咽拭子均匀涂片,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放大20 000倍,根据观察需要选择暗视野相差视野进行活体观察,由一名专业人员进行结果判定。卡方检验评价两组HP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慢性咽炎患者中229例咽部分泌物中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77.63%,229/295),66例未发现HP(22.37%,66/295);正常对照组中,30例咽部分泌物中2例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6.67%,2/30),其余28例(93.33%,28/30)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经卡方检验χ2=6.670,P〈0.05。结论幽门螺旋菌可能是慢性咽炎患者咽部一种被忽视的致病菌,超高倍显微镜有可能成为筛查咽部分泌物中幽门螺旋菌的一种新方法。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过程是这样的: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病是后天传染的,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共识。其传播方式还不十分明确,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口、粪-口传播,已有以下实验可以证明:1.利用PCR从病人唾液、牙斑和粪便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的DNA;2.从牙斑和粪便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3.一家族多名成员的排泄物中分离出相同的幽门螺旋杆菌。
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布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
同其它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公用碗筷,并经常使用类似80K-1U的可高温杀死餐具上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消毒柜去消毒碗筷餐具,除此外老少应注意卫生安全,不随意以口喂食,南北之间的餐具是否消毒问题等,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有许多方法,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不同医院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方法都是特异、快速的,有些是无创伤的。专家们告诫患者,如感觉胃部不适,应到大医院去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以便及早用药,及早从消化道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以防止发展成严重的胃部疾病。
金标尿素酶检测
抗原标本为粪便,抗体标本为血液、血清、指尖血。特点是方便、快捷、15分钟出结果,且不受许多条件的限制。检测结果为继往感染。
碳13呼气试验
检测须在空腹状态或者餐后两小时后进行,患者近一月内未服用抗生素、铋制剂、等 Hp 敏感药物,否则会造成检测结果假阴性。收费较高。
碳14呼吸试验
C14呼气试验是临床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被检者空腹,用约20ml凉开水口服一粒尿素[14C]胶囊,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检测就完成了。对人体有放射性,孕妇和小儿慎用。
快速尿素酶法
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方法。能直观有效观察患者是否感染HP.快速,安全,准确,临床检测操作方便,无放射性,收费较低。适用于首次胃镜检查。有创检查,不适合复查。
胃幽门螺旋杆菌发病机制
尚不清楚。是多种因素,如细菌的鞭毛、黏附素、尿素酶、蛋白酶、空泡毒素、内毒素等协同作用的结果。
胃幽门螺旋杆菌危害
1.幽门螺杆菌可以作为胃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消化性溃疡、胃炎的主要原因,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来说,治疗首要就是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否则治疗相对困难。
2.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在水中可以存活。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3.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导致口气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
胃幽门螺旋杆菌症状
胃幽门螺旋杆菌口臭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胃幽门螺旋杆菌胃肠疾病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到医院做相对的检查才能发现。
胃幽门螺旋杆菌癌变
随着病情的严重,会逐渐破坏胃肠道壁,引发癌变的发生,而且,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一般都患有胃病,发生胃病的患者,多数与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关系。
胃幽门螺旋杆菌菌群失调
幽门螺杆菌
症状一般感染者在检查中显示阳性,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病毒在患者体内长期的破坏、寄生、繁殖,随着病情的发展,幽门螺杆菌会使菌群失调,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胃幽门螺旋杆菌传播途径
胃幽门螺旋杆菌“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的根据是胃粘膜上皮更新脱落快,寄居其上的幽门螺杆菌必然随之脱落,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播感染。已从胃液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从腹泻和胃酸缺乏的病人粪便中培养幽门螺杆菌。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亦是粪—口传播的证据,有报告从南美国家沟渠水中分离幽门螺杆菌成功。但也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在牛奶和自来水中不能繁殖,但可存活10天和4天左右,并转为球形菌。正常人体十二指肠液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一般情况下幽门螺杆菌不可能通过这一屏障在粪便中存活。
胃幽门螺旋杆菌口口胃口传播
“口—口”和“胃—口”传播的根据是随胃上皮细胞脱落的幽门螺杆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道反流可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已有报告从唾液、反流呕吐物、牙菌斑中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多数是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亦有个别报告用细胞学培养成功,但尚未能重复而得到认可。西非一组报告母亲通过咀嚼食物后喂养的幼儿,与非咀嚼喂养的对照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系数为2.9倍。总结上述内容,在自然条件下,幽门螺杆菌通过人—人传播,而通过动物、宠物、苍蝇、昆虫传播未被证实,即使有也是个别现象。
胃幽门螺旋杆菌预防方法
1、避免群集性感染
预防幽门螺杆菌,应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幽门螺杆菌。据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倾向特点。另外,父母感染给子女的概率较高,望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积极做好预防家人感染的相关工作。
2、口腔健康须保持
日常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好呢?据获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口腔问题,因此对于阴性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保持口腔健康刻不容缓。这对以后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垫定了相应的预防根基。
3、预防幽门螺杆菌不宜生吃
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长达3年。因此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要点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宜生吃等。
4、餐具器皿应定期消毒
专家提醒,餐具器皿除了得定期消毒外,刮痕严重的餐具,也得定期淘汰更换。尤其体质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应该尽量使用可以高温杀菌的不锈钢餐具,做到“聚餐用公筷,用餐要消毒”以避免病从口入影响健康。
尽量利用高温去消毒,常用方式是通过消毒柜进行日常餐具消毒:如消毒柜的高温杀毒就达到125‘C能够杀死大部分病菌,适合大部分的餐具器皿。
胃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
胃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的治疗方案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常用的药,1.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的方案,2.是以的方案。常用抗生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患者到医院检查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药,并及时检查疗效。
另外再有两种抗菌素,最常用的是,再就是,我们常采用的方案就是这三种方案,对或者是对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这个方案是比较容易一些,效果能够达到80%根除。这个方案不适合的病人是过敏的,青霉素过敏的可以换四环素类的药,它对于螺杆菌的作用也是比较好,配用甲硝唑,连续一个星期就可以,如果有胃溃疡病可以加上或者是法莫替丁;再就是洛塞克,青霉素过敏可以换四环素,甲硝唑可以换成克拉霉素。
另外以菌治菌的方法很受欢迎,主要原理就是通过益生菌来抑制、根除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达到缓解胃部问题,养胃护胃的作用。
胃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原则
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
①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如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三联疗法
②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③无明显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④病人经济上可承受性。
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疗终止后至少在一个月后,通过、或方法证实无细菌生长。
周正任.医学微生物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2005年11娿第6版第40次印刷:179
.生物谷[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幽门螺杆菌病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