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级标准2018的焦虑:财富可以继承,实力怎么传递

& 中产阶级财务焦虑症
学生满意度
400 - 700 - 9596
(每日9:00-21:00
免长途费)
注册金程网校
收不到验证码,
同意金程的《用户协议》
已有账号,马上为什么中产阶级总是焦虑?
功夫财经 市井【梁宏达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114贴子:
为什么中产阶级总是焦虑?
功夫财经 市井
为什么中产阶级总是焦虑? 功夫财经 市井财经
成为财富精英,很大程度上要靠家世和运气;而成为知识精英,似乎是人人凭借个人努力就可以够得着的事。贫富差距在古代刻意大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生死区别,而在现代只不过是吃沙县小吃还是米其林餐厅,用大宝SOD还是海蓝之谜的区别。我们既不想要人人都受穷,也并不真的想要什么“共同富裕”,而是想要——自己比别人更富裕。■ 文 | 财经麻辣姐中产阶级的四大焦虑作为个体,在当代社会中体验到的焦虑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得多。“焦虑”成了一个热门词汇,甚至多多少少成了一种时尚:如果有谁胆敢宣称自己活得一点也不焦虑,很可能被认定为已经自我放弃的社会边缘人。那么,座中焦虑谁最多?中产阶级来背锅。我总结了让中产阶级整日忧心忡忡的四大焦虑:① 财富焦虑这是作为中产阶级最核心的焦虑。这个时代变化太快,看似遍地机会,其实处处陷阱。隔壁老王投资P2P赚翻了,当你跟进去时却跑路了;楼下小张倒卖商住房年入百万了,当你跟进去时却紧急限购成接盘侠了;好不容易出个雄安利好,不让抢房,追点股票总行吧,结果又被深度套牢。身边那些根本不如自己的猪,都一个个被不知哪里来的妖风吹上了天,而你却踩点没踩准,跟风又跟不上,眼看着好好的一个中产就要被消灭了,只好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不焦虑才怪!② 知识焦虑这是一个由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联合统治的时代。成为财富精英,很大程度上要靠家世和运气;而成为知识精英,似乎是人人凭借个人努力就可以够得着的事。于是网上流传着关于各个领域、各种知识的“干货”或者“秘籍”,提供各种付费的或是免费的课程讲座,推荐当下最流行的新书——如果你没时间看,没关系,还有人专门帮你看书、做读书笔记,再念给你听。你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快溺水而亡了。(关于知识焦虑,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真,你这辈子就是吃了“太努力”的亏》,可以参阅。)③ 教育焦虑辛辛苦苦挣一辈子,好不容易杀进一二线城市,混到了有房有车,有了个中产的样子。人生接力赛中,自己这棒跑得还算不错,但万一下一棒又落后了,岂不是辛苦白费,竹篮打水一场空?怎么办?两条路:要么,自己继续拿命挣,等成了真正的富豪,子女即使躺着吃也不会坐吃山空,后顾无忧;要么,自己实在折腾不动了,折腾孩子呗。无论是读衡水中学还是早早送出国,本质上都是折腾孩子,解决自己的焦虑。甚至网上流传如何让“两岁孩子读上千本书”的心得分享——求求你们,放过孩子吧!④ 健康焦虑既然这么拼,万一还没活够本就挂了,岂不亏大了。因此吃什么东西、喝什么水、呼吸什么空气、保持什么身材,成了中产阶级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如果你出门必戴一个疑似防毒面具的怪异面罩(生怕引不起行人围观的那种);喝水只喝桶装水、喝奶只喝进口奶、吃菜只吃来自生态农场的有机生鲜;每天跑步N公里,并第一时间发朋友圈……那么恭喜你,活成了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焦虑代言人。物质越丰富,人心越焦虑?中产阶级的高度焦虑,引出了这个时代最大的悖论:为什么物质如此丰富,人心却如此焦虑?甚至可以说,物质越丰富,人心就越焦虑?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通过奔小康来实现和谐社会,认为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继续发展来解决。其暗含的假设前提是:目前社会面临的种种不和谐因素,如普遍焦虑、道德缺失、信用危机、对立情绪等,根源都在于大家还是太穷。只要继续马力全开发展经济,让人人脸上都大写着“有钱”俩字,那么,和谐社会也就水到渠成。果真如此吗?我总怀疑,这样的思路是否错了。老子早就看出,名和利是引起争斗的根本,要想实现社会和谐,就得让人们无名利可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因此,和现代的发展思路刚好相反,老子反对任何意义上的发展,无论是物质的还是心智的。他推崇的理想国是处于原始经济状态的小国寡民,他提出的治民方针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不难看出,要是搁到现代,老子早就被启蒙派千刀万剐了。历史上,老子的施政建议也并没有被采纳,历代统治者都心照不宣地实行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外儒内法”之道。而实际上,再贫乏的社会,也总有相对来说对人们有吸引力的稀缺资源,比如美女,因此人们仍然会争。并且由于极度贫乏,这种争斗往往你死我活、异常惨烈,其场景可能与老子设想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相去甚远,而更像是霍布斯设想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但无论如何,老子的预言是对的,社会越发展、物质越丰富、民智越被启蒙,可争夺的东西就越多,于是人心就越焦虑,社会就越不和谐。这在当下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当然肯定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实现了传说中的“共同富裕”,人人都有钱了,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其实,如果从古人的眼光看,现代社会早已实现了共同富裕。绝大多数人都不用
写的太好了,还有没有,我要转走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中产阶级的集体财富焦虑:如何才能跑赢通胀?
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产阶级即将成为失去的阶级,财富、幸福感等都在慢慢流失。这样的恐慌使得中国中产阶级不得不深思,房子还能买吗?不买房又能投资点啥?能够跑赢通胀吗?
从离婚买房挤爆民政局到*ST宁通B拟卖学区房保壳,中国楼市一波又一波地狂飙突进,显然已经不能用基础经济学原理的供需关系来解释了。
拥有数套房产的S女士本计划出手一套房产,谁知因工作耽误了一段时间,房价又涨了几十万,房产升值本该高兴,既然涨了这么多就继续看着房子升值吗?如果有一天房价跌了呢?S女士在评估了一下目前股市、基金、外汇和黄金等资产类别的收益之后,还是将目光转回了房产。
这不仅仅是S女士一个人的困惑,一般中等收入的人士对此也满腹狐疑,一种难言的焦虑感在中产阶层中蔓延。
中产阶层的这种恐慌除了对于财富的焦虑感之外,还有对下一代出路的担忧。
中国的中产阶级很少有上几代的资本积累,基本都是通过自己的学历、知识和能力等软实力赚得的家业和地位,除了少数企业主之外,中产阶级能够变现的资源和能够让孩子继承的财产很难让孩子一生无忧。
父母的高文凭、高学历和人脉等软实力也并非不能“世袭”,需要通过用心教育来转化为孩子本身的能力,但投资回报率和能力转化率又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几年前,父母还能用积蓄为孩子在一线城市买套房,可现如今面临疯魔般上涨的房价,中产父母连最后一点希望几乎都被剥夺;大学文凭也曾有些分量,可高校大量扩招和学生质量下降带来的学历贬值,让家长们开始集体瞄准名校。为了下一代不滑出中产,家长们可抓住的绳索越来越少。
海外资产配置消除焦虑
针对目前人民币暴跌、房价飙升的现状,不少高净值人士都选择了海外买房,即使没有海外买房实力的投资者,也将部分存款转为了美元或投资海外股市、固定收益产品等。
而随着欧元的下跌,欧洲买房成了多数人的首选,在对资产进行全球配置确保财富保值升值的同时,还能移民!
这两年,一线城市的家庭卖一两套房子通常就能达到不少国家的投资移民的金额门槛了。考虑到欧洲买房移民的门槛较低,再加上欧洲的福利比较好,因此当一些欧洲国家的购房移民政策一推出,不少有财富焦虑、子女教育忧虑的中产阶级,甚至一些考虑养老需求的人都竞相选择了这些国家。
通过购买房产的方式移民海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移民者所接受。购买当地房产不仅可以获得居留权,希腊和塞浦路斯甚至可以一步到位获得永居身份!
在诸多欧洲国家的政策中,居留权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欧洲申根国家的居留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26个申根国家中畅通无阻;而同时享受当地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也是被许多移民者所期待。
除此之外,“高福利”对移民申请者充满了吸引力。欧洲的福利项目繁多,可谓从出生到养老“全覆盖”,一般而言分为儿育补助、家庭困难及住房补助三种。大致包括:
孕妇津贴、哺乳期津贴、儿童福利金、家庭津贴、监护人津贴、单亲津贴、子女赡养费、照料津贴、收入补助金、伤残生活津贴、失业者困难补助、病假补助、社会保险、养老院和护理院津贴等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永铭国际】-葡萄牙“大陆地区最佳移民机构”
永铭国际推出先成功,后付款;
今日搜狐热点中产阶级的焦虑:除了买房还能买点啥
要把手里的这套房子卖掉吗?全国拥有数套房的某财富管理机构总裁陆女士这样问。过去几年她买了好几套房子。因为工作忙,她没时间“倒腾”房产,几个月前本想出手杭州的房子,结果发现G20之后,杭州的房价又涨了;她在上海的房产也是,一不留神就涨了好几百万。她应该为此高兴吗?要继续看着手里的房子升值吗——即使涨了这么多——如果有一天房价跌了呢?如果把房子卖掉还能投资点啥呢?房产之外,陆女士拥有600-3000万元可投资资产。作为专业人士,她目测了一遍当下、基金、、等资产类别的收益表现,又把目光投回了房市。但,心里还是不踏实,一些惶恐,一些不安。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感觉。不仅是这些私人眼中的高净值客户。即使是一般中等收入人群,对此也充满疑问。他们的可投资资产也许只有几万,或者10多万乃至上百万元。他们可能已经拥有一套仍在还贷的房产,或许还在为首付奋斗,他们身在北上广或者二线、三线城市,但困惑似乎是一样的:房子还能买吗?如果不买房子,手里的钱——不管是多是少,又该如何跑赢通胀,获得增值?10月1日,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晋的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货币将正式生效。前一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表示,不能只推改革,不顾经济增长;前几年大量热钱炒作导致人民币升值,目前贬值是纠正,也顺应一篮子货币的普遍贬值。这让市场生疑:是否暗示入篮之后的人民币将开启贬值通道?殊不知,很大程度上,贬值预期也是中产“置房产”保卫财富动因之一。(15.970,-0.03,-0.19%)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认为,高估汇率是所有中国问题的根源。文华广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春则表示,外储及汇率风险已成为中国风险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苏宁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看来,市场不仅对企业部门的资金成本、资金来源都产生了虹吸效应,还打乱了对居民部门的未来支出和家庭资产配置计划。就这样,不只是中国政策宏观调控的难度在加大,中等收入群体或者中产阶层配置资产的难度也在加大。此时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在等待变化。一种难言的焦虑感在不同市场、不同人群中蔓延。尤其是中产阶层,他(她)好像“病了”,得了财富焦虑症。对中等收入人群的界定从来都可能引起争议。一些专家认为可将中等收入标准界定在年收入6万-12万元人民币左右,此外,家庭有一定数量的储蓄和其他货币性资产,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照此测算,目前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在3亿左右,尽管一些人调侃自己“被中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十三五规划中,中国还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意味着未来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与之相伴,财富的保值增值会成为持续的焦点。“当务之急是改变资产或财富管理战略思维。过去十年可能大家是主动管理型,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并获取较好收益,但从今年开始,大家可能要打防御战,安全过冬。‘现金为王’,等待机会。”(3.790,0.01,0.26%)资管部副总经理潘东开了个方子,“再不然就是分散投资,像专业机构那样做大类资产配置。”但,财富能等吗?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钱会在等待中缩水,也有很多人,他们焦虑,但似乎更为主动,一点点拨开金融迷雾,优化资产配置策略,让其资产保值增值。这些人是怎样做到的?如果有一套穿越经济周期的中产阶层资产配置手册的话,也许可以用“专业化、安全性、流动性”等关键词勾勒其座标系。林采宜说,在负利率市场环境下,投资座标也好,投资哲学也罢,除了安全还是安全。如此,你配置的资产安全性高、流动性好吗?“资产荒”下三件事:房价、汇价、“房价涨得邪,没房的绝望,有房的心慌;没想到的是,有些开发商同样如此。”市场唏嘘不已;流动性过多,市场太拥挤,机构与资本在抱怨优质“资产荒”。房价还会涨么?在南京、杭州、在苏州,在济南,曾经久违的字眼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限价、限购、严打捂盘……一些被认为恶意炒作房价上涨和虚假信息的人被拘留,房价上涨已经引发新一轮的调控,而且正在波及更多的城市。曾经经历去年股市起落的投资者,现在面对分化的楼市,游移不定。房子还能买吗?(17.740,0.05,0.28%)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告诉经济观察报,就投资品而言,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房价泡沫明显,显然风险很高,并非理想投资。无论是房产税、房贷政策还是流动性紧缩,都可能导致市场对房价的预期逆转,并触发房价下行。按照财富管理专业人士的说法,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中产人士关注的三件事:“房价、汇价和金价”。但恰恰这三件事没一个让陆女士省心。又岂止是中产?从政府、专业机构到个人投资者,无人可以置身事外。这三件事说到底是一件事。面对高房价,人民日报也出来喊话了,其微信公号发文《失去奋斗,房产再多也将无家可归》。明示:当努力奋斗还不如投机房产,就可能树立一种错误的导向和价值观。但“房产升值秒杀努力工作”之现象又让一些刚步入中产的人士顿生挫败感。李先生是一名师,曾经在某国有企业的工程项目部负责安全工作。年过4旬的他在完成一定财富积累后,去年辞职开始自己做工程。刚买了新车且拥有五、六百万元存款,但焦虑感时时困扰着他。据李先生介绍,目前其名下有一套房产用于自住,同时在北京郊区还有几百平米的宅基地。他说,在妻子眼中,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在北京房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不少朋友和同事都在2010年前后买了房,虽然也曾有这种打算,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搁浅,就此夫妻俩还曾生过气。“也想过改善一下家里的住房条件,但是目前这房价太吓人了,不敢轻易入手。”考虑到还有郊区的宅基地,一路上涨的房价使得李先生最终放弃了换房的想法。李先生说,错过买房机会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爱好。自2008年就已经入市的李先生一直自诩是经验丰富的老股民,然而在去年6月杠杆牛市戛然而止的时候,李先生一度看着蒸发的上百万市值怀疑自己。辞职后,李先生每年有近百万元的收入,但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工程越来越难做,不但利润稀薄,三角债等信用风险更是不断打消着他的积极性。而仍未回本的股票投资使得他在今年不温不火的行情中保持着夹杂着悲观的理性。“现在的确比较纠结,也比较沮丧,一直以来都觉得国内房价已经很高了,但是它仍然在涨,想想美国和日本的经历,很担心自己成为最后一个接棒者,也正因为此,自己错过了很多买房的时机。”李先生表示,自己手里的几百万存款并不算多,如何保值升值成了头疼的问题,“现在基本上是在买短期,收益年利息不到4%,真怕在房价不断上涨、人民币又出现贬值的过程中被稀释的不够生活,特别是看到跳广场舞的大妈坐拥几套房产时还会有一种挫败感。”如果选择范围更宽泛一些,海外资产配置是一个好主意么?不少高净值人士选择了海外买房,海外媒体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一些城市房价的上涨归结为中国人的购买力。即使没有买房实力的投资者,也选择将一部分存款转为,或者投资海外股市和固定收益产品。汇率波动的风险无疑给正在升温的海外资产配置增加了几分热度。波士顿咨询进行的一项调研发现,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的波动引发了市场对未来贬值的预期,从而掀起了中国个人境外资产配置的热潮。包括客户基础下沉,在尚未展开境外投资的客户当中,有超过50%的普通私行客户表示未来3年内会考虑进行海外投资。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张越说,调研还显示,在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下,70%的高净值人群还是实现了约10%的盈利。“中国高净值人群自己对财富管理的能力,或者借助机构,其投资能力在逐步改善。”荷马金融创始人叶程坤的感觉是,这几年的确出现了海外资产升温的趋势。这是一家专注于帮助中国居民海外投资的公司。根据这几年的观察,叶程坤说,大部分的中产和高净值人群的海外配置主要是两类:基础配置,像去香港买;另外是基础之上的稳健型基金。不过,在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目前整个海外资产配置占比不及2%,而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特区基本上配置比例在15-25%,配置最高是30%的新加坡。他说:“目前中国投资者海外资产配置有一些特殊性,除了刚起步之外,也有资本管制方面的原因。”那么再来看看黄金吧。中国大妈曾经是黄金最坚定的投资者。不过她们在上一轮的黄金涨跌中也损失了不少。在2012年触及每盎司1790美元的高点后,一直处在下跌通道中,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说,这一过程没有结束。中天嘉华集团副总裁、金融产品中心总经理张旭东说,就(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而言,今年以来全球ETF的增长,主要是全球最大的ETF黄金(SPDR),呈现持续稳定的上升。对比金价来讲,金价的波动比黄金ETF大,黄金ETF受金价的影响较小。这说明了什么情况呢?说明买入ETF的这些机构或是其他的投资者,是在中长线配置黄金,而不是在赌黄金的行情。也就是说,这不是投机黄金的行情,而是配置结构的一部分。这些机构以及投资人会投资很多的金融产品,现在开始选择配置黄金了。王家春看好黄金的投资价值,他甚至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是“一手,一手黄金”。不过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黄金大涨的前提是出现全球性的危机事件——如果确如部分人认为的人民币会大幅贬值的话,无疑在中国买黄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事实上,赵庆明本人相信这一幕不会发生。他说:“对于全球经济前景,我相对乐观,目前看,黄金还是下跌中反弹的行情。”宏观面下的纠结当下来看,“利率、杠杆比率和贬值预期是此轮房地产价格显著上升的短期刺激因素。”平安证券在最近的一份研报中说。月,中国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为6.66万亿和8.75亿平米,较2015年同期增速分别为40.1%和25.5%。平安证券分析,从利率情况看,2014年三季度央行公布的居民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6%,到2016年事季度下降至4.55%(30年按揭的月供下降了23.5%);此外央行2014年四季度开启的实质上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功不可没;杠杆比率主要来自于首套和事套?按揭贷款比例的下调,而三套房按揭比例则已经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估计2016年居民购房的按揭占比高达60%左右;则在2014年以来贬值超过10%,而主流预测另一个10%的贬值将在两年内发生。”平安证券认为。王家春则称,汇率非良性贬值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引发因素,因为汇率非良性贬值很可能导致通胀率及名义利率上升,从来冲击全局。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过高的宏观债务率决定了——央行在未来多年内会倾向于维持超低的名义利率和实际负利率。“对于投资者来说,或许只有黄金可以抵御人民币贬值的汇率风险。”最近,多家机构调升了中国经济2016年的增长率,亚洲开发银行(亚行)9月27日发布报告,上调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6%,略高于3月份预测的6.5%,2017年的增长预期也由之前的6.3%上调至6.4%。29日,巴克莱预计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6.6%和6.2%,较6月份时给出的预期分别上调了0.3和0.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仍会处在6.5-7%的合理运行区间,但去产能、去杠杆仍使得中国经济面对下行压力。环顾四周,当下的世界经济体似乎陷入了“比烂”模式。各国央行空前宽松政策致“负利率”时代亦横亘眼前——全球对信用的追逐已经达到了一个疯狂的状态。张旭东解释,包括美国国债、德国国债、日本国债、瑞士国债在内的这些国债,都被认为是金边债券,或者叫全球最高信用等级的债券。大量资产的管理者在出现避险情绪的情况下,会去追逐购买这些高信用等级的国债。另外一点是国债的流动性高,如果认购者改变主意的话,可以很快地退出来,然后再去投向其他标的。不容忽视的是,安全资产短缺,超过10万亿美元大幅增仓国债负利率黄金ETF。“这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张旭东说,他认为,就负利率资产而言,最新的数据是目前有12万亿美元的资本都已经投入到了负利率国债。这相当于把一个堰塞湖顶在了全球资本市场之上,全球的经济如果想正常运行的话,负利率是不可以持续的。但实际情况却是把12万亿美元的资本顶在了负利率之上,那就意味着所谓的“债权泡沫”是有当量级。“债券泡沫”一旦被刺破,其冲击波对全球市场的负面影响很大。严峻的问题是——这个负利率的体量还在快速增长,不久前的数据值是10万美元,现在最新统计数值达至12万美元。而特殊环境下,中产们或投资者便需要改变对理财或配置的惯性收益预期了。“当市场下跌充分的时候,投资者要精选优质的私募基金,这些私募基金擅于捕捉到下跌带来的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张旭东说,“现在这个时间点,投资者真正应该追求的是流动性、低估值、高信用。当前的投资环境很动荡,流动性非常重要,千万不要随意把资本投到一个流动性严重缺失的领域中去。”当然最根本的问题是,尽管金融危机已经过去8年,但世界经济已经连续5个年度低于危机前均值3.7%的增长—&#年仍可能如此。也正因为如此,G20杭州峰会的目标仍然是经济重回强劲增长。这个世界需要充分调动各种宏观政策工具稳定经济,并以创新方式推动结构性改革,构建更为公平的经济金融体系,让全球经济拥有新的活力,在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曾被看作一个避风港,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即使是今天,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到了25%。如果中国顺利完成一场结构性改革,成功切换增长引擎,不仅表明世界经济仍将获得来自中国增长的支持,还意味着,中国将崛起一个更为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去年10月,就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未来5-10年中国将拥有5亿中产阶级——这也意味着更加庞大的资产管理需求,一个可能影响全世界的前所未见的资产配置行动。现在,如果有本配置手册很多身处财富管理行业的人士,都接受过亲友这样的问询:我该怎么办?换一个角度,如果有本理性的资产配置手册,是否能帮助中国的中产阶层看清迷局,做出更好的选择?林采宜认为,资产配置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安排,没有适合所有人的配置方案。不过她还是给出了忠告:“目前安全性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安全!安全!安全!”张旭东的看法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注重资产配置、特殊策略以及操作模式的选择。最现实的投资策略是组合配置,通过资产的组合配置,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而特殊策略和操作模式,则需要通过专业人士以及专业机构来实现。他认为,投资者做投资或理财的时候,首先应该去看环境。只有具备描述环境的能力,才会找到投资的方向感。其实,提及经济周期,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稍有经验的投资者对“美林”或许不会陌生。其逻辑是这样的:复苏期,股票为王;过热期,商品为王;滞涨期,现金为王;衰退期,债券为王。不过,即使是专业人士也觉得,一段时间内,美林投资时钟似乎失灵了,几乎转成了电风扇。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对于这样一个中产人群资产配置手册,也许可以用“安全性、专业化、流动性、风险偏好”等关键词勾勒其坐标系。或许,它们更多关乎投资哲学而非投资策略。屈指算来,可供中产投资的资产无外乎是:房产、股票基金、债券、理财产品(银行与)、另类资产,外汇,黄金;包括海外配置等。就高净值人群(600万-3000万资产)而言,歌斐资产机构业务部北京团队总经理景乃格建议,降低收益预期。如果说2015年目标可以是8-15%,2016,已经下降到年化5-6%。明年甚至更低。她认为投资者首先应该关注两个方向,一是央行货币政策,二是汇改过程。其次,以抗通胀为目标适当配置海外资产或投资海外产品。对富豪阶层(3000万资产以上)来说,适当调高跨周期产品配置,如PE\VC等产品。此外,尽量多元化、跨市场投资,分散风险。不过景乃格认为,国内PE投资的策略持续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产业并购浪潮将持续,项目估值上升、新三板前期的火爆增加了风险,应当警惕。根据海外经验,跟投策略与PE二级市场FOF策略能够较好地平衡投资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因为,在投资市场短期波动可能较大的环境下,PE投资具有跨周期、跨行业的特点,应当增配。大趋势看,美国PE/VC的投资机会主要在TMT领域,特色在于技术创新;中国PE/VC的投资机会百花齐放,包括TMT、文化、消费、智能制造等领域,特色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润为资本合伙人王子恢也相信,未来经济下行通道中,中产人士应该在基础保障和常规投资渠道之外,认真考虑股权投资的可能性。他认为,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创业创新,几乎是中产家庭财富增值效应跑赢通胀的惟一通道。如果没有股权投资,基本上没有可能跻身高净值人群。而对于可投资资产大于3000万元的高净值客户,波士顿咨询调研显示,产品定制服务是最为青睐的服务类型。不过,在潘东看来,不同资产规模量级的配置建议,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譬如,有的富豪风险偏好很低,不愿意投资股权类资产。反之,有的中产风险偏好较高,更热衷于权益类投资。对于大部分普通中产投资者来说,他们的选择或许更为有限。可能的选择是,景乃格建议,适当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此外是依托专业机构降低投资风险。林采宜说,从投资品来看,无论是、,还是购买海外保险,都是投资机会与风险并存。结构性机会永远都在,无非是大小而已。既然如此,当下,除了房,还能买点啥呢?林采宜说:“还是适当配置以利率债、货币基金等低风险资产为基础的理财产品,在目前的宏观周期下,相对风险较小。”当然,任何时候,对于普通投资者,最佳的选择不是自己杀入市场,而是将资金交给专业人士打理。在接受采访时,多位行业人士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hongzh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多少资产算中产阶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