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ct能查出什么怎么做图片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拇指医生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 左面眼部被撞了,做了CT
左面眼部被撞了,做了CT
健康咨询描述:
眼眶被撞了,去CT检测结果如下,但是有的地方看不太懂
想得到的帮助:
CT检测结果看不懂,可以帮助解读一下吗,是有事还是无事
图片涉及用户隐私,只有用户本人才能看到。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龙烟矿山职工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呼吸内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那你发过来的图片,图片说你有上颌窦炎和下鼻胛肥大。&&&&&&指导意见:&&&&&&这样的结果与碰撞是无关的,你上颌窦炎及下鼻甲肥大是由于长期有鼻炎引起的,属于慢性炎症。如果你没有症状可以不用治疗。
朝阳县医院&& 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的诊断及治疗。对弱视的治疗有独到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您好,据您的CT结果考虑眼眶骨头没事,主要是眼部软组织的损伤,伴有鼻窦炎&&&&&&指导意见:&&&&&&建议您注意休息,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可以热敷,注意消毒患处皮肤。
擅长: 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创伤,骨折,外伤性腹膜后出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你可以把你ct的报告结果拍个照片或者是片子拍个照片发过来看看。具体看看有没有骨折。&&&&&&指导意见:&&&&&&如果照片没有办法上传的话,你可以把报告的结果,通过打字,传上来也是可以的。&&&&&&以上是对“左面眼部被撞了,做了CT”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淄博市第一医院&& 主管药师
擅长: 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药理与毒理学方向 对药物药理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CT结果来看,没有骨折的情况,不用太担心了。&&&&&&指导意见:&&&&&&考虑是有鼻炎的情况,不用太担心了,没事的,下鼻甲肥厚考虑是和鼻炎是有关系的。
擅长: 治疗妇产科常见疾病,妇科疑难杂症常见病和宫颈疾病方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现在ct检查结果是有上颌窦炎引起的鼻甲肥厚&&&&&&指导意见:&&&&&&建议你注意休息,放松心情。避免着凉,减少感冒,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参考价格:12
参考价格:13
参考价格:23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o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
参考价格:¥18.5
清热解毒,消肿通窍。本品用于急慢性鼻炎。...
参考价格:¥18.26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眼科医生如何分析眼眶CT片 - 眼科专业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5526|回复: 9
眼科医生如何分析眼眶CT片
阅读权限2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CT是目前眼眶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CT扫描可提供眼组织结构高分辨率切面图像及灰阶眼部图像,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查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眼部病变的CT分析和诊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眼内疾病的诊断优于CT,而在眼眶病变的诊断中,CT优于超声。本文就眼眶病变CT诊断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与眼眶病诊断有关的CT基础知识,这对全面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一、 眼部CT扫描方法
1.横断扫描
患者仰卧检查床上,自眶耳线下方1cm向头颅顶作连续扫描,直至眶顶,4~5mm厚的层面检查需要6~8个层面。作薄层扫描时(1mm层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个层面。
2.冠状扫描
患者仰卧或俯卧检查台上,头过伸,使头矢状线与床面一致,两侧眶耳线与扫描基线垂直,向外耳道前4cm处向前连续扫描,层厚4~5mm。如作眼内病变CT扫描则自眼球开始向后扫描。
3.造影增强方法
此方法是静脉给予一定量造影剂,注射完毕后再开始扫描。
4.压颈检查
眶内常规CT扫描时多不显影,或仅显示小部分病变,欲观察病变全部范围可行颈部加压检查(图1,图2)。将血压计袋缠于患者颈部,摆好位置,加压至5.33kPa(高于静脉压),再行扫描检查,扫描完毕后立即将气囊放松。
& & & & & & & & & & & & & & & & 图1左眶静脉曲张,平扫CT显示左眶后少许软组织密度(箭头)
& & & & & & & & & & & & & & & & 图2同例静脉曲张加压后CT显示左眼球明显出土,球后出现巨大高密度软组织块影(箭头)
5.视神经扫描方法
为详细观察变(、外伤等),需要特殊CT检查方法。首先需要1mm厚薄层面,因为正常视神直径约3~4mm,常规4~5mm厚的层面不利于分析。第二需要特殊扫描角度,即作与眶耳线呈负15°的扫描线,再令病人眼向上视,这时视神经伸直,且与扫描线平行,CT即可在一个层面上观察视神经眶内段甚至管内段的全长。
二、 眼部CT扫描层面厚度
常规眼部CT扫描厚度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扫描8个层面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内结构。眶内病变体积较大,可采用5mm厚度的扫描层面。但遇一些特殊情况或病变需较薄层面厚度扫描,如球内病变、眼外变、视神经病变、或估计病变直径小于5mm时,需要3mm或1mm层厚扫描,否则因层面厚,病变小,不利于诊断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遗漏病变的显示。由于薄层断面较少受体积平均影响,从而提高了图像分辨力,病变显示更清楚。
三、 与诊断有关的CT名词解释
CT图像是由身体某一选择层面一定数目的象素,按该层面固有的排列关系所构成。计算机对X线从多个方向扫描所得的信息,计算出每个象素的X线吸收系数(或称衰减系数)。这个衰减系数再换算成CT值(简称H),以作为CT检查中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CT值以骨皮质和空气的衰减系数分别作为上、下限进行分度,这样就得出CT值。骨皮质的密度是+1000H,空气的密度是-1000H,水为0。眶内软组织的密度值为+20~+60H左右,眶内脂肪的密度为-70~-90H。
2.CT的窗宽和窗位
窗宽和窗位是CT检查中用以观察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或病变的一种显示技术。由于各种组织结构或病变具有不同的CT值,因此欲显示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应选择适合观察该组织或病变的窗宽和窗位,以获得最佳显示。
窗宽是CT图像上显示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和病变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而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和病变,无论高出程度有多少,均以白影显示,不再有灰度差异;反之,低于此范围的组织结构,不论低的程度有多少,均以黑影显示,也不存在灰度差别。增大窗宽,则图像所示CT值范围加大,显示具有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增多,但各结构之间的灰度差别减少。减小窗宽,则显示的组织结构减少,然而各结构之间的灰度差别增加。如观察眼眶的窗宽为300H(窗位+30H,窗宽范围-115~+185H),即密度在-115~+185H范围内的各种结构如眼外肌、视神经、球后脂肪均以不同的灰度显示。而高于+185H的组织结构如骨质(+1000H)和肿瘤内钙化(约为+200H),其间虽有明显密度差,但均以白影显示,无灰度差别,肉眼不能分辨;而低于-115H的组织结构均以黑影显示,其间也无灰度差别。
窗位是窗的中心位置,同样的窗宽,由于窗位不同,其所包括CT值范围的CT值也有差异。例如窗宽同为300H,当窗位是0H时,其CT值范围为-150~+150H;如窗位是+40H时,则CT值范围为-110~+190H。通常欲观察某一组织的结构及发生的病变,应以该组织的CT值为窗位。
例如,眶内海绵状平扫CT值在+50H左右,增强后CT值可高达+100H以上。如窗宽为100H,窗位为+30H,那么其CT值范围是-20~+80H,结果这个的密度(+100H)因超过窗宽的上限+80H,则与骨皮质的密度(+1000H)在CT上就无灰度差异,均以同样白影显示,因此易误诊为。
有时为了更好的显示骨病变,采用骨窗,即窗宽在1000H以上,可显示细微的骨变化。如右眶外壁骨及颞内前端骨增生(图3显示,窗宽400H箭头),外直肌移位;当采用骨窗时(1500H),骨增生的内部结构显示良好,而眶内软组织无法分辨(图4,箭头所示)。
& & & & & & & & & & & & & & & &
图3 窗宽400H时,CT显示右眶外壁后端和颞骨前端骨增生(箭头),外直肌移位
& & & & & & & & & & & & & & & &
图4 窗宽1500H(骨窗)时,可显示细微的骨质改变,而眶内软组织显示欠佳(箭头)
四、增强CT扫描
由于球后脂肪CT值为-90H,眼外肌或视神经的CT值为+30H,一般眶内肿瘤的CT值也在+30~+50H范围内(仅少数含有脂肪类的肿瘤CT值在0以下,如皮样囊肿或脂肪瘤等,这有定性诊断意义),这至少120H的CT差值使眶内肿瘤不用增强扫描也显示很清楚。但有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增强CT扫描,如眶上裂或眶下裂明显扩大(提示病变可能向眶外蔓延)、视神经管明显增粗、骨破坏、眶内病变向眶外蔓延等。例如视神经鞘脑膜瘤向颅内蔓延时,由于肿瘤的CT值(+30H~+40H)与颅内脑组织CT值(+30H)接近,CT无法显示出肿瘤。增强CT扫描后(肿瘤可达+80H以上)多数可显示出颅内病变。增强后病变明显增强说明肿瘤内含血管丰富,如眶内血管性肿瘤、多数炎性假瘤、恶性肿瘤等常有明显增强现象;轻度增强的眶内肿瘤主要包括神经鞘瘤、含纤维成分较多的炎性假瘤等;无增强的包括各种囊肿类病变(但有时囊壁可有轻度增强现象)。由于所测CT值的位置或病变本身的CT值并非固定,且肿瘤的CT值在多数情况下互有重叠,无法仅据此作出较明确的诊断,所以测得的CT值仅作参考。图5为蝶骨嵴脑膜瘤,平扫CT显示右眼球高度突出,眶外壁软组织块影,眶外壁后端肥厚,颅内未见肿瘤侵及(箭头)。增强CT扫描后(图6)显示肿瘤侵及颅内海绵窦(箭头)。
& & & & & & & & & & & & & & & & 图5右蝶骨嵴脑膜瘤,平扫CT显示右眼球突出,眶外壁软组织肿物,外直肌和视神经向内移位。
& & & & & & & & & & & & & & & & 图6 同例增强CT显示右眶内软组织密度明显增高,骨壁增生,病变累及同侧海绵窦(箭头)
五、常见眶内病变CT征象1.良性肿瘤眶内良性肿瘤CT扫描多显示为圆形、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内密度均质(指肿瘤内密度在CT片上均匀一致),如海绵状血管瘤(图7)、神经鞘瘤、泪腺良性多形性腺瘤。因肿瘤长期缓慢增长可引起眶内压增高,CT显示眶腔普遍或局部扩大。
& & & & & & & & & & & & & & & & 图7 左眶海绵状血管瘤,CT显示左眼球突出,球后椭圆形高密度占位病变,边界清楚,内密度均匀(箭头),局部轻度眶腔变大
2.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呈浸润性增长,CT扫描常显示肿瘤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常合并骨破坏,如副鼻窦癌眶内侵犯(图8)。但有些眶内恶性肿瘤显示类似良性肿瘤的CT征,如形状类圆形、边界清楚、内密度均质、无明显骨破坏等,如横纹肌肉瘤、淋巴瘤、泪腺腺样囊性癌等。
& & & & & & & & & & & & & & & & 图8 左筛窦恶性肿瘤内侵犯冠状CT显示左筛窦密度增高,筛骨纸板破坏(箭头),眶内侧较大高密度占位病变,形状不规则,眶腔扩大
3.炎性假瘤炎性假瘤是常见的眶内占位病变,CT显示病变多位于眶前部,并附于或包裹正常结构如眼球、眼外肌或视神经。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多数病变累及双侧眼眶。部分弥漫性炎性假瘤可波及眶内所有结构,呈全眶腔弥漫性密度增高,眶内正常结构均被遮盖(图9)。
& & & & & & & & & & & & & & & & 图9双侧炎性假瘤,CT显示右眼球高度突出,球后被高密度病变遮盖,正常结构消失。左眶内下方扁平形占位病变,双侧筛窦和蝶窦浑浊,筛窦骨壁轻度增生
4.血管畸形常见的眶内血管畸形是静脉性血管畸形,也称静脉性血管瘤。因病变范围常较广泛,CT显示眶内病变呈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且范围较广泛的高密度占位病变,但也有单个的血管畸形性病变。病变内常合并有静脉石(图10),这对诊断非常有帮助。
& & & & & & & & & & & & & & & & 图10 右眶静脉性血管瘤CT显示右球后上方不规则高度密度占位病变,其中有静脉石(箭头)5.骨增生骨增生即骨肥厚。能引起眶骨增生的病变主要包括蝶骨嵴脑膜瘤和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前者CT显示蝶骨嵴(眶外壁)肥厚,邻近的眶内或颅内有软组织块影;后者为广泛骨增生,常累及额骨、眶外壁、筛骨、眶顶、上颌骨等,病变边界不清楚,眶内或颅内无软组织块影,由于眶壁增生致眶腔缩小(图10)。6.骨破坏一般见于恶性肿瘤(图8)、转移癌,也见于肉芽肿性病变,CT显示骨壁呈不规则骨缺损,或呈虫蚀状、蜂窝状,骨破坏邻近有软组织块影。7.钙化钙化在眶内肿瘤中虽不多见,但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钙化分两种:一种为血管内钙化,因其呈圆形,也称静脉石(图11),主要见于静脉血管瘤,静脉曲张,少见于海绵状血管瘤等病变;另一种是不规则钙化,见于脑膜瘤、泪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神经鞘瘤等。
& & & & & & & & & & & & & & & & 图11右侧骨纤维异常增生症CT显示右眶顶、外侧壁广发骨增生(白箭头),眶腔缩小(黑箭头)
8.骨缺失一般是某种先天性病变引起骨发育不良所致,如神经纤维瘤病的眶外壁或眶顶骨缺失、眶上裂明显扩大。CT显示骨缺失的边界清楚,圆滑,周围一般无软组织块影。9.骨折骨折CT较容易诊断。但应注意筛骨纸板、眶下壁因骨壁菲簿,甚至无明显线状骨密度影,不要误认为骨折。临床上常见的包括各种眼眶底、眶内壁的爆裂性骨折,严重的还有眶外壁、颧弓、上颌骨骨折。分析眼眶爆裂性骨折时,应注意骨折面积大小(骨折面积愈大,将来眼球内陷机会愈多;骨折面积小,虽不易引起眼球内陷,但可导致复视)、有无眶内软组织、眼外肌疝出或嵌塞。10.甲状腺相关眼病甲状腺相关眼病也称Graves'病,这是最常见的单侧和双侧眼球突出原因。临床上有眼睑退缩、上睑迟落等一些典型体征。而CT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形态学的改变,主要CT征包括:眼球突出、眼外肌肥厚、脂肪垫扩大,其中以眼外肌肥厚最常见(图12)。其受累频率依次是下直肌、内直肌、上直肌和外直肌,晚期提上睑肌、上斜肌均肥厚。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眼外肌肥厚特征为以肌腹梭形肥厚为主,边界清楚。但当下直肌肥厚做水平CT扫描时,易误诊为眶内肿瘤,此时应做冠状CT鉴别。
& & & & & & & & & & & & & & & & 图12甲状腺相关CT显示双侧内外直肌肌腹和眶尖部增厚,视神经受压,筛骨纸板向内移位(箭头)
11.其它继发性改变(1)眶腔扩大 任何长期眶内占位病变均可造成眶腔普遍或局部扩大。成年人病史多在一年以上,儿童眶内占位病变3个月即可出现眶腔扩大。(2)眼球变形 眶内硬性病变或生长较快的肿物可至病变接近的眼球壁变形,甚至呈&帐蓬状&。(3)眶内正常结构移位 眶内膨胀性生长的肿瘤可致眼外肌、视神经发生移位。六、眶内结构的增粗或肿大眶内一些结构可因某种原因致增粗或肿大,如眼外肌、视神经、眼上静脉、球后脂肪。这些病变也是眼球突出较常见的原因,但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1.眼外肌肥厚眼外肌肥厚在眼部CT中较常见,主要原因包括:甲状腺相关眼病(Graves'病)、炎性假瘤、外伤、寄生虫等。(表1)病变眼外肌肥厚原因众多,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或借助其它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如超声,MRI等。
& & & & & & & & & & & & & & &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2.视神经增粗视神经可因肿瘤、炎症、压迫等病因而增粗(表2)。
& & & & & & & & & & & & & & & &
如左视神经鞘脑膜瘤,强化CT显示左眶视神经明显增粗,视神经管颅内端有肿瘤蔓延(图13箭头)。
& & & & & & & & & & & & & & & & 图13 左视神经鞘脑膜瘤增强CT显示左视神经明显增粗,颅内有肿瘤累及(箭头)
3.眼上静脉增粗现代高分辨力CT可显示正常眼上静脉。眼上静脉起自内眦部,于视神经上方与上直肌间穿过眶中部,达眶上裂。临床上常见的眼上静脉增粗主要是颈动脉-海绵窦瘘。水平CT扫描显示视神经上方层面条索状高密度影,并自内侧斜向外侧(图14);冠状CT示视神经上方(或内上,外上)圆形高密度影。轻度增粗时需要与对侧比较。
& & & & & & & & & & & & & & & & 图14 劲动脉海绵窦瘘CT显示右眼上静脉增粗,左侧为正常眼上静脉(箭头)
4.球后脂肪垫增厚此征临床易忽视,临床常因眼球突出而作CT检查。但CT仅显示眼球突出,并无占位病变、肌肉增厚等其它征象,实际这就是球后脂肪垫增厚。此征虽无特殊意义,但常见于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内轻度慢性炎症等病变七、CT诊断眶内病变的优缺点各种检查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CT扫描也不例外。正确了解其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正确诊断率。1.CT的优点(1)图像直观 在CT片上可直接观察到病变的位置、形状,图像逼真,易于诊断。(2)一个层面可同时显示眶内及眶周结构,如副鼻窦、颅内,故对眶内病变眶外蔓延或眶继发性肿瘤显示良好。(3)调节窗宽可观察骨质的细微改变,如骨破坏,骨折,骨性病变。(4)有些病变可仅根据CT做出准确的术前组织学诊断,如皮样囊肿内的负值区;恶性肿瘤的骨破坏;血管性病变的钙化;泪腺上皮性肿瘤的骨凹;视神经肿瘤独特的增粗形状;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眼外肌肥厚等等。(5)较精确的病变定位诊断,尤其是轴位和冠状位联合扫描,可全面了解眶内病变的全貌及精确位置、大小,为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2. CT的缺点及限度(1)水平扫描的限度水平CT扫描受扫描角度的限制和影响,不能很好的显示接近眶顶、眶底的扁平病变或骨折、骨破坏。临床上眶底爆裂性骨折常因只做了水平CT扫描而被漏诊。同样眼球上、下极的病变水平扫描时也显示不佳,这在临床诊断中不能忽视。(2)冠状扫描的限度冠状扫描一般不作常规扫描方法,只作为水平扫描的补充检查,因有缺乏对眼眶整体情况了解的缺陷。但有些病变冠状扫描可能是最佳的诊断方法,如眶底爆裂性骨折等。(3)不能区分密度接近的结构或病变软组织肿瘤和正常视神经的CT值均在+30H左右,故当肿瘤体积较大或充满眶腔时,CT无法显示肿瘤和视神经的关系,因此,临床常有将眶内一般肿瘤误诊为视神经肿瘤的例证。八、阅CT片时注意事项
由于眼科医生具有眼科疾病的临床相关知识,所以在阅片时要结合疾病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再分析CT片其诊断可靠性相对较大。1.全面分析医生面对任何眼部CT片都要全面分析,否则易于遗漏。首先注意眶内有无占位病变、正常结构有无增粗、有无继发改变,然后观察眶周围结构(副鼻窦、颅内)有无病理改变。2.两侧位置是否对称位置对称的正常眼部CT片应双侧眼球、眼眶大小一样。如位置不对称,可致一侧眼眶大,另一侧较小,同一结构不在同一层面上,易造成分析困难,也易造成一侧眼球突出的假象。所以,在分析不对称的CT片时,应将正常情况下同一层面的结构相比较,才不致造成分析困难。3.窗宽和窗位有经验的眼科医生不用观察窗宽和窗位标示即可正确估计其多少,如经验不多应注意CT片上所提示的窗宽和窗位,因其可影响对病变的分析。4.如何确定是增强CT片因临床常有增强CT片,但片中并不显示。只要观察头颅内有无血管影即可确定,颅内有血管影出现是增强CT片。九、如何描述眼眶CT片眼科医生经常面临如何正确描述眼部CT片,才能较准确的写出较正确的报告。以眶内肿瘤为例,当发现占位病变后,应描述其位置(球旁、球后、视神经的哪一侧)、形状(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扁平形)、边界是否清楚、内密度是否均质(有无低密度区)、有无继发改变(眶腔扩大、眼球突出)、骨质改变、相邻结构有无异常、增强前后CT值有无变化等。这样才能全面描述眼部CT片。十、如何开CT申请单眼科医生面对一个眼球突出的病人,如何开出一张你理想的CT申请单呢。1.扫描位置的选择首先应选择眼眶轴位或称水平CT,此CT片可全面了解眶内及周围结构的情况,尤其轴性眼球突出时,估计病变位于球后肌锥内时,轴位扫描可清楚显示。如果病变位于眶上、下缘附近,如泪腺扁平性增大,或怀疑眶底爆裂性骨折应选择冠状CT,观察眶顶或眶底部的病变。怀疑上颌窦癌眶内侵犯时,冠状CT可清楚显示上颌窦病变与眶内病变的相关关系和病变起源的位置。泪腺扁平性肿大、眶顶骨增生、眶底骨折轴位扫描时的漏诊、水平扫描时下直肌肥厚误诊为眶内肿瘤的病例临床时有发生。此时冠状CT可能解决这一问题。2.窗宽和窗位的选择 常规眼眶CT扫描,窗宽300-400H,窗位+30H。如遇眼眶骨性病变可考虑用骨窗(窗宽多在1000H以上),利于骨质的显示。但眶内软组织如眼外肌显示欠佳。3.增强CT扫描的选择一般眶内病变CT值接近,增强扫描后CT值也有较大重叠,一般仅根据CT值较难判断肿瘤性质。故增强CT扫描多适用于肿瘤有可能向眶外蔓延或眼眶继发性肿瘤的诊断。4.层面厚度的选择眼眶常规做4-5mm层厚的CT扫描,如怀疑眶内较小的病变,或视神经病变或眼内肿瘤应做簿层CT扫描,厚度为1-3mm。和其他眼科疾病相比,眼眶病并不少见,但对许多眼科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可能均较陌生。所以,眼科医生应经常和影像科医生一起阅片,共同分析和讨论,以增加双方在诊断方面的知识,提高诊断水平。单靠CT报告往往会出现诊断上的错误。
十一、如何选择眼科影像诊断方法面对如此众多的诊断方法,如何选择一种或尽可能少的检查方法,达到最佳诊断效果。由于本文未讨论眼科超声和MRI等诊断方法,但在眼眶病的诊断中均有重要位置。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 在选择诊断方法上有如下体会, 供参考(表3) 。
& & & & & & & & & & & & & & & &
总之,CT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每个临床医生均应学会如何分析和诊断各种眼内或眼眶疾病,不致误诊或漏诊,提高临床正确诊断符合率。临床医生还应全面了解眼科各种常用检查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但应注意的是,CT扫描只是一种检查方法,临床医生切不可忽视临床上非常简单且有效的检查,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而单凭CT所见,很容易出现诊断错误并延误治疗。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你当前没有登录,分享无奖励哦!
阅读权限130
眼科医生看眼CT片是一很重要的基础,有了这个对大家很有帮助。
经典,收藏。谢谢分享。
谢谢楼主, 很好的总结,学习了~
--------------------
此消息发自
谢谢有用!!!收藏了!!
收藏,感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遇到好东西心里很高兴
很详细,眼眶部的基本占位都一一说明,无论对眼科大夫还是影像科大夫来说都是非常好的资料。谢谢楼主无私分享。
太棒了,收藏,最近正在学习读片,谢谢楼主
阅读权限200
太棒了,收藏,最近正在学习读片,谢谢楼主
感谢参与,期待您的精彩!共同学习.
Powered by一双 CT“眼”,查找病症“不含糊”(图)_网易新闻
一双 CT“眼”,查找病症“不含糊”(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影像科主任陈殿森正为患者解释其影像  记者李钰通讯员肖利珍文记者王亚鸽摄影
  核心提示人体构造错综复杂,偶有病痛却因为隔着表皮无法亲眼看到病处具体情况。从前,依靠“望闻问切”或简单的透视拍片技术,医生们可以依据经验笼统推断病处所在;如今,科技发展,高端CT检查可清晰地将病处记录并展示在医生眼前,让疾病无处遁形。
  影像技术再现人体内部真实情况
  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厚厚的检查室大门外是一张张探寻的面孔,患者们急切地想知道,门内正在紧张运转的CT机所建造出的图像是否能真切地呈现自己身体内病症的模样。这双能够穿彻身体组织的“眼睛”到底会给病情带来多少帮助。
  楼下是“嗡嗡”运转的CT机,楼上是静悄悄的医生办公室。办公室里,影像科主任陈殿森正仔细地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是一张巨大的、鲜红的心脏CT图,若是抛开了电脑显示屏,那俨然就是一颗真实的心脏。
  “不同于临床、门诊、急诊科室,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机器前或电脑前工作。”陈殿森介绍说,“影像科作为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学科,与高精端仪器的关系非常密切,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高科技医疗仪器来帮助临床大夫寻找人体内病变,建立一个可视的治疗依据。”
  陈殿森说:“经常会有儿童在吃果壳类零食后出现咳喘,到医院看病时,孩子不配合,只哭不说,大人没看见啥也不知道,大夫高度怀疑气管异物,可看不见,摸不着,医生要断症就得有依据,依据从何来?就从CT扫描来,它是最直观的证据。就在几天前中午,一位小患者在吃瓜子后感到喘不上来气,家长随即带孩子来到耳鼻喉科。以往这种情况下,医生一般先做透视,再做支气管镜逐个排查所卡异物位置,可肺器官分为左右两部分,这两部分又分了十几个段,异物到底在哪里很难判断,由于情况紧急,医生让家长带着孩子来到CT室,做一个64排CT并沿气管长轴方向曲面重建,将整个气管的状态呈现出来,一下子就找到了异物所在之处,给耳鼻喉科的治疗提供了非常快捷直观的指导。
  据了解,CT检查可以通过橫断、矢状、冠状乃至任意方向重建人体组织,它可将所到之处完整进行三维再重建图像,任何病痛在此之下都无处遁形。
  几个月前,家住涧西区的冯女士被儿子带着来到了陈殿森面前,已经年过七旬的冯女士最近总觉得胸闷气短,在家附近的医院检查后按照心肌梗塞治疗了数日仍不见好转,这才被儿子带到了河科大一附院。陈殿森给冯女士做了心脏CTA的详细检查,发现心脏病情并没有她描述的那样严重,可检查中一个发现却让经验丰富的陈殿森倒吸一口气:陈殿森意外地发现冯女士的肺血管有堵塞,肺动脉栓塞可是一项死亡率高达80%的疾病。陈殿森马上联系呼吸科医生,并告诉冯女士:“暂时不要离开医院。”
  据陈殿森介绍,由于CT检查为断面图像,很多时候,虽然患者只是单独检查某一器官是否有病症,但也会将扫描所经层面其他器官连带观察,确保无虞才行。工作中,几乎每天都有发现扫描重点位置以外的部位出现问题的情况。
  关于肺部栓塞,陈殿森提醒: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肺栓塞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除了患者本身因素外,不少医生对肺栓塞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造成患者病情延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病并非突然出现,大部分是存在诱因的。
  原来,在去医院的前几天,患有静脉曲张的冯女士偶然上街,被路边一推销按摩椅的商家吸引,经不住劝说,就坐上了按摩椅进行免费按摩,第三天按摩后,冯女士提着刚买的菜上楼时忽然感到胸闷得厉害,靠着墙缓了很久还是觉得呼吸困难,就出现了上述看病的一幕。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按摩椅,陈殿森介绍,静脉曲张是绝对不能盲目地大力度按摩的,经过大力度按摩后,冯女士腿部的血栓纷纷脱落回流到了肺部,堵住了血管才会造成呼吸困难。在此提醒患者,如果遇到不适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并听从医生的安排,静脉曲张患者,切记不要盲目按摩。此外,如果是长期卧床并患有静脉曲张的患者,也一定要根据医嘱每天适当地给腿部按摩,避免突然站起来活动,造成腿部静脉栓子脱落,这些血栓往上走,到了肺部堵住血管就会造成肺栓塞。
  影像既有诊断依据也能指导治疗
  据介绍,在用CT定位到病变处后,对不明性质的病变,可以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来判断其来源及良恶性,这极大程度保证了治疗的准确性。除了提供病变诊断依据这一项常见的功能外,影像还能在疾病的治疗前、中、后期给医生提供指导。
  恶性肿瘤破坏性强,发病时常常还牵扯着四周组织及血管,一个肿瘤是不是能开刀,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CT造影。陈殿森告诉记者:“CT的造影扫描能够看到一个肿瘤是否与周围组织有所粘连以及该肿瘤供血的血管所在何处,破坏到了那根血管。看到了就好动手,CT造影扫描结果,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效率,对症下刀,直接结扎供血管再进行肿瘤切除,降低了手术风险。”
  陈殿森说:“几天前有个女患者,就诊时腹部隆起,经初步诊断腹内存在巨大肿瘤,可是肿瘤源于生殖系统还是肠胃却无法判断,最后,经过影像检查才确定女孩的肿瘤属妇科范畴,由妇科来完成手术。这种情况,换做从前没有CT扫描时,只能等手术时将腹部打开后才能知道到底需要哪一科进行手术,特别浪费时间和资源。”
  陈殿森告诉记者,许多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需要CT来观测,“复发没有,切干净没有,只要CT一扫就能一目了然,这也给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链,手术效果到底怎么样,一清二楚。”
  在治疗方面,影像学介入治疗也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陈殿森说:“人体的血管就像城市的地下供水系统,一般检修只能将上层的地皮挖开,而影像学介入治疗则仅需要利用这些自然管道将药物或治疗材料运输并放置到病变处,而不必‘大动干戈’剖开皮肤,比如食道癌患者,可以利用自然管道将支架放入食道狭窄处。”
  做CT被辐射?没那么夸张
  听说CT有辐射,很多患者在做检查前都感到很惶恐,陈殿森解释说:“如今都提倡绿色环保,CT检查也不例外,随着科技的进步,CT设备倡导低剂量,仪器射线越来越小。辐射都在人体可承受范围内,只要不是短时间内反复照射都没关系。”
  记者注意到,在影像科的医生,白大褂上都别着一个小拇指长短的长方形小卡子,陈殿森告诉记者:“这叫剂量卡,我们每天与CT机打交道必须进行剂量检查,每隔三个月都要将这个小东西送到省职业病预防所去,一旦射线‘吃’多了,就得暂时停工,脱离射线,虽然这种情况时而发生,但并不是非常普遍,与每天在CT室里与射线打交道的医生相比,患者做一次CT扫描就出问题的情况几乎没有。”
  关于CT检查的辐射问题,陈殿森提醒:“虽然普通人能够承受,但孕妇和孩子一定尽量远离检查场所,家里有孕妇和孩子的患者也要注意不要让这类人群陪同检查,虽然隔了一道防护门,但为了以防万一,也尽量不要在门外等待。如果患者真的有陪护需要,也不用太过担心,影像科所有检查室会给家属提供铅衣。需要注意的是,以前有患者检查后,才发现自己怀孕了,这种情况只能建议孕妇慎重对待了。为了避免这一情况,一定要确保自己未怀孕再做检查。”
  CT检查注意点啥?
  1.腹部检查前需与CT室医生联系,听取注意事项,预约检查时间。
  2.心脑血管检查前12小时尽量不要饮酒,避免剧烈或长时间运动。
  3.正在妊娠的女性严禁行放射线检查。
  4.个别受检者需注射或服用显像剂,有过敏史者,要主动跟医务人员说明情况,来时也可带杯热水,结束后尽量多饮水,以加快药物排泄。
  5.到医院前尽量摘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尤其是女性避免检查时不方便。
本文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部CT解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