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难吗类这专业难读吗,求解答

三本的,读嵌入式与应用和软件技术那个好,或者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电子,好烦,求大家解答下?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9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深圳晚报大动作宣传2018年黄石(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
长江潮涌,黄石争先。2018湖北黄石大型招商推介会定于今天在深圳召开。今天国内主流媒体都在关注这一盛事,今天的深圳晚报更是从头版、02版、05版~07版这样的大动作对黄石进行了宣传,深爱榜全媒体平台创办人袁子弹看到家乡在深圳这样的大动作也感动自豪,为此,他也要求深爱榜全媒体也要大力的宣传和推广,今天,深爱榜全媒体将深圳晚报的相关报道转载如下:
当长江“硅谷”遇上珠江“硅谷”会怎样?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潮涌,黄石争先。2018湖北黄石大型招商推介会定于今天在深圳召开。被誉为“华中硅谷”的黄石,凭借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着珠三角特别是深圳企业界的目光。这也是黄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举措之一。
三千年的矿冶之火,铸造了黄石“矿冶文明之都”的辉煌。“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的称号,无一不显示着黄石在我国工业史上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新形势下黄石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后续增长乏力的严峻考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黄石的一大时代课题。
黄石选择了极具潜力、附加值高且高度契合自身独特条件的电子信息产业,凭借自身具备的工业基础好、市场腹地大、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禀赋突出等有利条件,并通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产业配套等举措,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势头迅猛地建成规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PCB(印刷电路板)生产集聚区,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为特色的“华中硅谷”。
客观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清楚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处境和方向,以强大执行力将战略构想落实为实际成果,黄石的异军突起绝非偶然。地理上看,黄石几乎位于中国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能保证供货效率;作为老牌矿产资源大城,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完全可以满足铜基电子材料、印刷电路板等生产需求;同时能提供完备的配套设施,富有诚意的税收优惠和高效行政、海关通商等服务。黄石的转型成功,固然有天赋之资,但更多在于自身准确的定位和坚定的转型创新。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外来资本、技术和产业链的有效利用。在这方面,作为后起之秀的黄石和引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科创重镇深圳,可以说早已结下不解之缘。目前,在黄石投资的深圳企业数量占总投资数的一半以上,并逐年呈增长趋势。深圳电子信息企业几乎占据了黄石电子信息产业的半壁江山,像上达电子、星河电路、京石电子和天玑智谷等来自深圳的企业,已成为黄石PCB产业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深圳的产业资源寻求外溢渠道时,正好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黄石相逢,两个城市可谓一拍即合,高效的合作打破了天然地理局限。深圳的电子产业企业因此契机获得了更广阔的外延,而黄石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发展的突破,这样的区域合作,堪称精准招商、互利共赢的样本。
当长江边上的“硅谷”遇上珠江边上“硅谷”,黄石与深圳的“双城记”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这仅仅是二者融合互利的开始。两地在合作范围和规模、资源共享的内容以及交流深入程度等方面都具有极大想象空间。对于黄石而言,PCB产业链的布局只是发展道路上的第一步,未来的重点将向平板光电显示、消费类电子和汽车电子三个产业方向拓展,具有先发优势的深圳,如何在这一拓展中找到合适的角色,从而发掘新的增长点,也值得我们期待。黄石和深圳“双城记”的未来,也必将更加精彩!
深晚记者专访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鲁友年:
聚合深圳与黄石科技信息优势 推动两地产业深度融合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鲁友年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今日,2018年黄石(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将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作为黄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黄石经开区”)始终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沪士电子、欣兴电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方面,黄石经开区有何举措?未来,又将如何与深圳企业深度对接?深圳晚报记者就此专访了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鲁友年。
深圳晚报:今年黄石把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过程,有质量地招商,加快引进和实施一批高质量项目。请您介绍下2018年黄石经开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鲁友年:目前黄石正在举全市之力将电子信息作为千亿元的省级重点产业来打造。从瞄准产业链大力招商引资,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明确定位,再到《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黄石市电子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成为全国第三大PCB(印制电路板)产业聚集区和“华中硅谷”,更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和新的增长极。
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整合发展中,黄石经开区所引进的项目全部面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确保产业构建的高标准与高起点;在园区的建设中,我们遵循集聚发展的市场规律,配套建设中小企业园,努力实现良好产业生态和持续发展;在环保领域,黄石经开区对接国际先进经验,引入国内最严格的环保标准,为PCB企业配套建设专用污水管网,将污水直接引入专业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处理高效环保;在要素保障方面,市级层面专门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经开区层面设立特色产业引导资金,还出台了“金融十条”“用工十条”等五个“黄金十条”,从扶持资金、财税征收、土地园区、用工补贴等多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支持产业发展。
深圳晚报:在您看来,黄石与深圳有什么相互吸引的东西?
鲁友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是深圳的优势产业,可以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正引领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如今已孕育出多家业内领军的大企业,为行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黄石经开区一直非常注重与深圳企业尤其是电子信息领域企业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来自深圳的优秀企业关注黄石、看好黄石电子信息产业、投资黄石经开区,在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已成为推动黄石加速发展的巨大动力。
深圳晚报:未来,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将如何深度对接?
鲁友年:承接深圳资源外溢,关键是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的优势产业,深圳与黄石的合作需聚合两者的科技信息优势,首先需从信息流、产业合作开始,然后再延伸到物流、人流等全方位的合作对接。在与深圳的对接合作中,黄石经开区将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两地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同时,将完善科技平台管理和合作机制,与深圳共建产学研联盟。
未来,我们将根据区域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深圳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联合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扩大合作范围和规模,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同时,黄石经开区将支持、激励建立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承接深圳的创新人才外溢,鼓励深圳高层次人才通过柔性流动,参与经开区项目的开发、成果转化、知识创新、产业培育和管理咨询,推进高层次人才与其他生产要素有效结合,进一步推动黄石与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深度融合。
深晚记者专访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程艳民:
以最佳状态最优环境迎接投资者 深圳企业在黄石大有可为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程艳民。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黄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程艳民认为,深圳企业和黄石经开区之间同样具有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它们天然相互吸引。据其透露,2017年经开区入驻深圳企业超过10家,项目投资资金达200亿元。在黄石的经济建设中,深圳企业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深圳晚报:沪士电子、上达电子等一批印刷电路板(PCB)企业纷纷落子,这对于电子信息产业链起到了什么辐射带动作用?
程艳民:自工业革命之后,几乎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在追求集聚效应,企业为何要在空间上集中在一起?因为整个产业是一个有机整体,空间距离上的拉近有利于各方协同生产,节约成本并且提高效率。这在PCB产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做到包揽所有部件的生产,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吸引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是考虑到打造产业链条的重要性,黄石经开区在招商的过程中,不但要引进上游配套企业如覆铜板、专用材料和专用设备类企业,还要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配套企业以及智能终端企业,不断完善和壮大PCB产业链。沪士电子是经开区引进的第一家大型PCB行业巨头,在沪士电子的带动下,欣兴电子、上达电子、定颖电子、西普电子等一批国际国内行业翘楚和龙头企业纷纷落子黄石。目前,黄石PCB产业产能总规模已超过600万平方米/年,成为华中区域PCB产业综合实力最强、产能规模最大、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以及继珠三角、长三角后国内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
深圳晚报:PCB产业链条在黄石已经形成闭环,未来将如何逐步延伸,凸显集聚效应?
程艳民:PCB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园区内的很多企业都是国内外知名巨头的供货商,像我们用的很多手机、电脑,其中很有可能有些关键部件就是通过黄石生产出来的。可以说,我们目前的产业打造已经非常成功,在PCB产业链的基础之上,未来经开区将重点向平板光电显示、消费类电子和汽车电子三个产业方向拓展,通过向更下游延伸,经开区将更加国际化、更加科技化和更有影响力。
深圳晚报:目前深圳企业在黄石的投资情况是怎样的?深圳企业在黄石的投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深圳企业纷纷在黄石投资兴业,在您看来对于黄石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程艳民:经过我们数据统计,目前,在黄石投资的深圳企业数量占总投资数的一半以上,并逐年呈增长趋势,2017年入驻的深圳企业超过10家,项目投资资金达200亿元。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深圳企业在黄石的项目投资布局上呈现“电子信息为主、多元化产业并进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完善电子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扩充。同时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如火如荼,如深圳易成产业园的自动驾驶轮椅生产及汽车封闭测试场项目、天玑智谷产业园的显示设备生产及3D打印项目、海盈智慧新能源产业园的新材料及智能交通研发项目,以及三讯电子的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电池回收项目的投资落地。像上达电子、星河电路、京石电子和天玑智谷等园区明星企业都是来自深圳,他们的产品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黄石经开区PCB产业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企业的带领之下,一些同行业企业以及配套企业纷纷入驻。
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全国领先,从这里走出的企业拥有着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能力;此外,这些企业在特区内“长大”,具有深圳这座城市的一些优良品质,比如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他们的入驻给园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与目前我们黄石经开区的招商理念以及黄石这座城市目前的精神状态是契合的,所以我们非常欢迎深圳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对于入驻园区的企业,我们将从政策上全力支持,我们将以最佳的状态和最优的环境迎接投资者,深圳企业在黄石大有可为。
@深圳企业:给你一个点石成金的机会
解码“华中硅谷”:黄石十大优势面面观
▲深企上达电子在黄石投资建设的分公司。
黄石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区襟江怀湖,依山傍水,绝佳的区位条件和优美的人居环境吸引着大批电子信息行业的翘楚。
5月30日,2018年黄石(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招商推介会定于五洲宾馆召开。新时代的黄石,正以不遗余力打造“华中硅谷”的姿态,期待和迎接着更多来自深圳(珠三角)的电子信息行业翘楚们的到来。
深圳晚报记者 唐文隽 王炳乾
“千年古风韵,盛世新黄石。”连日来,深圳晚报记者随深圳媒体采访团前往湖北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黄石经开区)采访。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势头强劲,正在成为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为特色的“华中硅谷”。
黄石经开区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短短几年间就能吸引京石电子、星河电路、上达电子等一批来自深圳(珠三角)的电子信息行业翘楚纷纷来此投资兴业?为解答疑惑,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和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仔细梳理发现,至少有优越区位条件、产业集群效应、一流营商环境、完善产业配套以及山明水秀的生态等十大优势让飞速发展的黄石枝繁巢暖“引凤”来。
地理区位优越,交通网络发达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湖北省“金三角”发展战略中东部的支撑点,是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的“东大门”,也是开拓中西部地区巨大市场潜力的理想节点。
作为国家第一批沿江开放城市和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黄石拥有国家一类水运口岸,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货物集散地和对外贸易中转枢纽港,多年来对外开放水平稳居全省前列。
黄石地处四大经济圈之一的中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带,还将建立起完整的交通网络,其中黄石高铁4小时圈,东至长三角城市群,西至成渝城市群,北至京津翼城市群,南至珠三角城市群,力求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将触角伸及大半个中国。
原料资源丰富,产业配套广泛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黄石盛产特钢、镀铝板、镀锌板、铝合金、模具钢、铜及系列产品、印刷线路板及塑料塑胶、纺织品等产品,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石。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带动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而黄石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被誉为电子信息产业之母的PCB印刷电路板产业链,是黄石铜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延续和伸展。
上达电子副总经理陈春华表示,上达电子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铜,而黄石铜矿资源丰富,能提供充足的原料,避免外地运输大宗原料的物流成本,这也是他们落户黄石的原因之一。事实上,黄石年产阴极铜约70万吨,完全可以满足铜基电子材料(如铜箔)、印刷电路板等的生产需求。
生产要素齐全,供应充足便利
2011年的11月,总投资33亿元的沪士电子PCB项目,历经近两年的艰苦谈判,黄石在与全国20多个城市的竞争中最终胜利夺得。彼时,就有业内人士断言:以沪士电子在行业中的巨大影响力,必将吸引一大批配套工厂随之进驻,形成具有国际水准的电子产业集群。
黄石沪士是第一家入驻黄石经开区的PCB企业。在谈及为何选此建厂,其行政部门负责人高剑辉表示,作为一家PCB企业,需用到大量的水与电,而黄石为其提供了齐全的生产要素。
事实上,为解决企业担忧,黄石经开区早就规划好一切。不仅建立起一座日供水能力60万吨的自来水厂,供区内企业使用,而且建有1座500KV变电站、两座220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从不对企业拉闸限电。此外,因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工程经过黄石,黄石经开区也供有足量天然气,现黄石经开区投入使用的天然气设计流量为每小时2.4万立方米。
产业链逐步完善,集聚效应凸显
近几年,借引资谋发展,大项目纷至沓来,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为黄石源源不断地储备发展新能量。
目前,黄石市已经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模具三大主导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4%,高于全市同期工业经济年均增长12.6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加快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为黄石转型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黄石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千亿级的重点产业来打造。
在“有色铜—铜箔—覆铜板—PCB”产业链上,黄石经开区聚集了沪士电子、欣兴电子、上达电子、星河电路等9家PCB生产企业,产品涵盖单面板、双面板、软板等多种线路板,能满足不同产品对PCB的需求,成为华中区域PCB产业综合实力最强、产能规模最大、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继珠三角、长三角后国内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
此外,黄石经开区近年来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不仅有一批PCB生产及配套企业,惠晶显示、华一显示、京石电子等涉及玻璃减薄、镀膜、玻璃盖板等平板显示产业关键环节的配套企业也一一落户。天玑智谷、诺凯鸿等生产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机器人的智能终端企业也纷至沓来,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为区内企业带来更便捷的合作。
扶持力度加大,优惠政策显著
去年5月,黄石市印发《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模式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决定在黄石经开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模式改革试点,并成立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分中心,负责经开区内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协调工作。其中,黄石经开区引进的29个工业项目均纳入了先建后验试点范围,截至目前,已有23个项目开工建设。“先建后验”大大提升了企业项目落地速度,为区内企业减轻负担、赢得时间,简化项目的审批流程。
事实上,除了“先建后验”,黄石市对于企业拥有多项优惠政策。黄石市专门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黄石经开区设立特色产业引导资金,还出台了“金融十条”“用工十条”等五个“黄金十条”,从扶持资金、财税征收、土地园区、用工补贴等多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支持产业发展。
项目进区包保,行政服务高效
为了保证企业项目落地推进,黄石经开区特不仅对新落户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领导挂帅,一个部门负责,一个专班服务”,24小时全程服务,而且还全程提供无偿代办服务,实施限时办结制度。
黄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程艳民介绍说,黄石经开区还建立了全程代办、先建后验、联合审批制度,给予招工、培训、稳工、人才补助等政策扶持。
政务服务上“高速”,枝繁巢暖“引凤”来。定颖电子考察过全国十几个城市,最终选中了黄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黄石相关部门负责人经常到项目现场解决问题。定颖电子项目负责人汤涛说:“有时,半夜三更接到市领导‘告知结果’的电话。甚为感动!”
技术人才齐全,产业工人丰富
作为百余年的老工业基地,黄石产业工人密集,各类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众多,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及技术队伍,每年可提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0人以上。
近年来,黄石经开区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规范用工、待遇留人”原则,创新园区企业招工稳工举措,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员工技能水平低等问题,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优秀的技术人才源于黄石良好的教育根基。如今,黄石拥有普通高校4所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7所,年在校学生7万人。同时,毗邻的武汉市院校众多,拥有高校85所,在校大学生130万人,可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经开区2017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定颖、欣益兴、西普、星河、星光、宏广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企业建成投产,群立电子、赫得纳米、沪士二期、诺凯鸿、京石电子等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企业用人规模基本上都在千人以上,2018年预计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黄石经开区就业局局长汪君说,在企业用工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经开区将主动做好企业用工服务,攻难点,出实招,破瓶颈,有效帮助企业招工稳工。
保税物流服务,通关快捷高效
黄石市配备有完善的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口岸联检系统,可实现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等“一站式”联检,提供全天候通关服务。
作为湖北省地级市唯一一家保税物流区,黄石保税物流中心集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检验检疫、商品展示、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为一体。
贸易企业出口一般都存在时间差的问题。有了保税物流中心,企业可先出口到中心,其货物就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比如出口退税,可以马上办理,而不用等到货物真正出口,企业可选择最佳进出口时机。
环境容量充裕,环保设施完善
随着黄金山新区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大量工业企业入驻新区,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的同时,黄石经开区也加大力度,建立环保设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黄金山工业新区现有污水处理厂两座,一座5万吨/日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座规划设计能力为18万吨/日的工业废水处理厂,并修建了28公里长的污水专用管道,贯穿整个黄金山工业新区,完全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同时,黄石市建有10家专门处理电镀污泥危险废物的企业,可实现电镀污泥的就地安全处置。
自然环境优美,人居服务完善
“半城山色半城湖”,黄石城区襟江怀湖,依山傍水,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环水绕,环境优美,拥有“三山两湖”(东方山、西塞山、小雷山、磁湖、仙岛湖)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风景名胜。
黄石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称号和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已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金十条”摘录
●“先建后验”制
企业取得用地和规划许可,按要求作出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审批要求等承诺后,可依法依规自主开展项目设计、施工等工作。相关前置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审核和备案企业报送的书面承诺和相关材料。项目开工建设后,相关审批部门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竣工后接受全面验收。实施“先建后验”模式后的审批时限,从原先的79个工作日缩短至28个工作日,为企业大大节省了跑审批的时间,让企业有更多精力去发展。
●项目秘书服务制
对落户开发区的项目安排一名项目秘书,负责项目业主与开发区管委会及各部门的联络对接,全面收集项目业主需求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服务工作专班和相关部门反馈,做好上传下达、沟通衔接工作。
●全天候服务制
开发区项目秘书、服务工作专班人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与项目业主保持对接联系,根据项目业主要求,随叫随到,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限时办结制
由开发区负责审批的事项,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注册阶段、投资许可阶段的事项当日办结,施工许可阶段的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验收阶段的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在规定时间内未办结的,由区纪工委对审批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具体经办人予以问责。
目前,已落户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6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290亿元,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超过500万元/亩。沪士电子、瑞视光电、弗莱迪尔等6家PCB企业去年已建成投产,实现年产值11亿元。随着上达电子、星河电路、宏广电子、欣兴电子等一批在建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400亿元,预计“十三五”期末可实现年产值过1000亿元大关,与先进装备制造业一道,成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支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公益创业”模式下诞生的深圳首家以传播职能履行社会责任理念的独特媒体平台
深圳爱上你文化传播公司为大家提供一站式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未来规划做电子工程师,现在应该做哪些准备呢?相关推荐:354人已关注
分享一篇干货,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你与杰出的电子工程师差在哪里当今,电子工程师与条码技术人才、研发类工程师等值。面临就业市场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并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空位等待合适人才应聘的局面。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Mobile 联想移动公司、LG 电子、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电子类工程师空缺量都很大,对拥有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英语流利的资深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尤其迫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来自一个电子工程师的经验之谈。“工程师是科学家;工程师是艺术家;工程师也是思想家。”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段感言。不错,工程师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创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质的也是思想上的。许多不朽的工程,伟大的发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术方案,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瑰丽,而作为工程师则更应该看到设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的理解“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工程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工程师思想的结晶。一部精密的机械设备,一个高效而又健壮的程序,一个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这些都反映着一些杰出工程师的思想和灵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设计中。成为一个杰出工程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小作为电子爱好者的。爱好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许多人问:“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在学习中和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会换来一份收获,但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赛谁花的时间最多,而是看谁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为一个学生坐在自习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时的书就是“勤奋”,也可能比呆在寝室里的学生还要“懒惰”。也就是说“勤奋”是大脑的勤奋,而不是身体和和形式上的勤奋。我学电子也差不多有 15 年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次别人问我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来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思考。”不夸张的说我的很多工程构想都是在梦境中诞生的。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时候、上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别人谈话的空闲瞬间都有可能诞生灵感。(很赞成,有同感!)当然热爱工程师职业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领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学中的美感。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从科学的常识到科学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师安排答辩的顺序,尽管这位老师在机电领域写了很多的书也在所谓“理论领域”有很多建树,单从他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顺序来看,他并不是个理论很高的人。因为在我看来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极低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科学的精神可言。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个问题引出后我们要提到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和思维素材的选取。成为一个工程师确实有很多品质是天生的和决定性的,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辅助措施。一个人曾经问我一个关于感性负载的问题,其实我心理很清楚他并不理解这里面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首先对电感的认识就不是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能解释得了的。所以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是对工程师有很高要求的,这里所提到的物理学和数学是指一种最基本的认识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和公式。我可以推断这个人不太适合作工程师,其实他提出的问题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中,抬头看看日光灯的启动,或者当你看到电源插头的放电瞬间。可这每一个瞬间都被示为理所应当的话就错了。那样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时也会感觉理所应当的。每个人的思维着眼点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从小就会将注意放在自然科学之上,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来的工程师。比如一个 10 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显然两个孩子一个可能更适合作工程师另一个适合成为文学家。所以人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些人的长处和思维方式在工程师职业中无法发挥,可中国教育的教条化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许多见解,阅读广泛文笔也好,可偏偏学了电子这个专业,这不是人才的浪费吗。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思考深度不够,和不会独立思考。一个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题,能考试就 OK 吗?自然科学好比一个花园,一些科学巨匠写下了无数“不朽的文章”来描述它。数学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戏或者简单的背诵有什么意义吗?请问问自己你对这个“大花园”了解多少。你闭上眼睛能想象出这个花园的景象吗?记得我曾问一个大四毕业设计的学生你物理学的怎么样。他回答我“还好”,可又补充说“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随笔可以写出很多方程,惊讶的说我的记忆力真好。我说“我根本就没背过公式”。因为我记得“花园”是什么样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词汇描述的“花园”我记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来。这才是理论,理论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许多学电子的学生说模拟技术难学,我告诉他们其实学好模拟技术并不是要学好模拟电子本身。世界本来就是模拟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的,这就是模拟。所以你对自然科学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观直接决定模拟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学水平的高低。我的意见是:不要以为拿着模电书学下去就能有本质的改变,一定要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提高对模拟量的驾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对概念的感性认识。思考问题要有深度,思维的深度是一种习惯。有些人总是喜欢点到为止,他甚至没有意识到我还可以再深入的思考。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要培养深邃的思考习惯。所以工程师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进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工程师要重视实践,自然科学不管发展到何时都离不开实验。电子学本身就是为了指导工程实践。所以不要谈空洞的理论。现在很多院所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总是谈一些空洞的理论,甚至错误的但还不以为然的理论。实践可以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甚至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只有这种认识提高了才可我们不要“玩弄理论”,但要重视理论。理论是思想,是认识,不是公式和文字。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重视理论。因为你是电子工程师,而不是电子爱好者。人做事是一定要犯错误的,工程师要将这样的错误减到最少。因此全面的理论和对工程对象的认识是必须的。一些从电子爱好者出身的工程师比较容易忽视理论,认为把东西做出来了就可以。当然是要把东西作出来,但我们最终是要掌握尖端的技术,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不可能象电子爱好者那样拿过别人的图纸来“制作”了事。而且理论体系一定要完整,IT 技术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产生的,他已经涉及太多的东西了。所以在这个行业内如何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搞硬件的往往容易忽略软件方面的东西。现在哪里有离开软件的硬件和离开硬件的软件呢?而且一个工程师不仅要懂得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工程师的必修课。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仅仅靠学校里学来的一点皮毛想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是不可能的,90%的知识都要靠自己去学习。很多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并不会自学。拿过一本书来一阵看,看不懂就咬牙看下去,最后仍在一边。其实自学是非常讲究技巧和方法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好办法。工程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去执行。逻辑不仅仅是体现在程序中更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进程中,也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科学的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方案。大家可以参考“大脑思维图谱”的方法。( 应 该 是 指 MindMap , 参 见 这 本 书 中 的 介 绍工程师做事要严谨求实。神州飞船由多少复杂的系统构成,如果每个部件都有 99.9%的成功率,恐怕到最后返回的时候连一半的安全性都谈不上。所以工程师一定要严谨,从整体到每个细节都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工程师不能接受“差不多”这样的词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是工程师最基本的素质。一次公司里的一个工程师拿了一块作好的超声前端板交给我,并说板已 OK 了。可当我问他信噪比如何时,却回答我“差不多”。我理解差不多就还差,让他拿回去什么时候不差了再交给我。所以工程师要用指标说话,要用实践说话,差不多不是工程师的嘴里应该出现的词汇。工程师还要注重积累,一个好的程序员和电路设计师就是一个好的收藏家。不仅收藏自己的智慧结晶更要收藏别人的智慧结晶。另外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更是前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工程的看法。比如每个人眼中的电阻都不相同,你要主动去了解高手眼中的电阻是什么东西。要学会独立的猎取信息和知识,并从其中得到自己判断。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学校的时候有老师去解答,在工作单位又有谁能解答呢?或者当你做的是最尖端的技术时你能去问谁呢!所以工程师要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要做思想上懒惰的人。中国教育往往要求学生考出高分,答对答案就是好学生。所以老师告诉的答案只要记住就 OK。可老师告诉你的答案能说明你自己具备了解题能力吗?请不要相信这样的分数,至工程师要有《亮剑》精神。用都梁的话说,古代剑客明知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是死也要亮出宝剑,没有这个本事就别当剑客。“尽管敌强我弱,尽管身陷重围,我们也要亮剑”。工程师也要敢于挑战对手,敢于战胜自己。一项工程如果连做都不敢做还能谈成功的问题吗?问题,改正后你的程序也健壮如牛了。最后你就认为与他编出了同样水平的程序吗?请不要这样想。研发中的一点点差距和问题,其实都是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上的一大段差距呀!甚至可能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工程开发过程中,一个再小的问题都可能使整个研发进程瘫痪。所以一次高效而又顺畅的开发是来之不宜的,不要以为这很普通。很多工程领导者总能看到或者预测很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许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这许许多多小事却构成了研发屏障,甚至掩盖了那些大事。“未雨绸缪”和“雨中绸缪”是两个不同的研发境界,即使都能达到目的也不会有相同的效果。所以说“工程之中无小事,有事必有原因”。一定要找到原因。分享一篇干货,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你与杰出的电子工程师差在哪里当今,电子工程师与条码技术人才、研发类工程师等值。面临就业市场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并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空位等待合适人才应聘的局面。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Mobile 联想移动公司、LG 电子、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电子类工程师空缺量都很大,对拥有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英语流利的资深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尤其迫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来自一个电子工程师的经验之谈。“工程师是科学家;工程师是艺术家;工程师也是思想家。”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段感言。不错,工程师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创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质的也是思想上的。许多不朽的工程,伟大的发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术方案,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瑰丽,而作为工程师则更应该看到设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的理解“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工程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工程师思想的结晶。一部精密的机械设备,一个高效而又健壮的程序,一个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这些都反映着一些杰出工程师的思想和灵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设计中。成为一个杰出工程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小作为电子爱好者的。爱好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许多人问:“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在学习中和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会换来一份收获,但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赛谁花的时间最多,而是看谁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为一个学生坐在自习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时的书就是“勤奋”,也可能比呆在寝室里的学生还要“懒惰”。也就是说“勤奋”是大脑的勤奋,而不是身体和和形式上的勤奋。我学电子也差不多有 15 年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次别人问我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来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思考。”不夸张的说我的很多工程构想都是在梦境中诞生的。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时候、上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别人谈话的空闲瞬间都有可能诞生灵感。(很赞成,有同感!)当然热爱工程师职业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领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学中的美感。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从科学的常识到科学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师安排答辩的顺序,尽管这位老师在机电领域写了很多的书也在所谓“理论领域”有很多建树,单从他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顺序来看,他并不是个理论很高的人。因为在我看来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极低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科学的精神可言。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个问题引出后我们要提到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和思维素材的选取。成为一个工程师确实有很多品质是天生的和决定性的,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辅助措施。一个人曾经问我一个关于感性负载的问题,其实我心理很清楚他并不理解这里面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首先对电感的认识就不是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能解释得了的。所以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是对工程师有很高要求的,这里所提到的物理学和数学是指一种最基本的认识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和公式。我可以推断这个人不太适合作工程师,其实他提出的问题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中,抬头看看日光灯的启动,或者当你看到电源插头的放电瞬间。可这每一个瞬间都被示为理所应当的话就错了。那样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时也会感觉理所应当的。每个人的思维着眼点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从小就会将注意放在自然科学之上,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来的工程师。比如一个 10 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显然两个孩子一个可能更适合作工程师另一个适合成为文学家。所以人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些人的长处和思维方式在工程师职业中无法发挥,可中国教育的教条化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许多见解,阅读广泛文笔也好,可偏偏学了电子这个专业,这不是人才的浪费吗。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思考深度不够,和不会独立思考。一个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题,能考试就 OK 吗?自然科学好比一个花园,一些科学巨匠写下了无数“不朽的文章”来描述它。数学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戏或者简单的背诵有什么意义吗?请问问自己你对这个“大花园”了解多少。你闭上眼睛能想象出这个花园的景象吗?记得我曾问一个大四毕业设计的学生你物理学的怎么样。他回答我“还好”,可又补充说“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随笔可以写出很多方程,惊讶的说我的记忆力真好。我说“我根本就没背过公式”。因为我记得“花园”是什么样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词汇描述的“花园”我记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来。这才是理论,理论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许多学电子的学生说模拟技术难学,我告诉他们其实学好模拟技术并不是要学好模拟电子本身。世界本来就是模拟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的,这就是模拟。所以你对自然科学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观直接决定模拟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学水平的高低。我的意见是:不要以为拿着模电书学下去就能有本质的改变,一定要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提高对模拟量的驾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对概念的感性认识。思考问题要有深度,思维的深度是一种习惯。有些人总是喜欢点到为止,他甚至没有意识到我还可以再深入的思考。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要培养深邃的思考习惯。所以工程师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进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工程师要重视实践,自然科学不管发展到何时都离不开实验。电子学本身就是为了指导工程实践。所以不要谈空洞的理论。现在很多院所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总是谈一些空洞的理论,甚至错误的但还不以为然的理论。实践可以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甚至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只有这种认识提高了才可我们不要“玩弄理论”,但要重视理论。理论是思想,是认识,不是公式和文字。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重视理论。因为你是电子工程师,而不是电子爱好者。人做事是一定要犯错误的,工程师要将这样的错误减到最少。因此全面的理论和对工程对象的认识是必须的。一些从电子爱好者出身的工程师比较容易忽视理论,认为把东西做出来了就可以。当然是要把东西作出来,但我们最终是要掌握尖端的技术,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不可能象电子爱好者那样拿过别人的图纸来“制作”了事。而且理论体系一定要完整,IT 技术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产生的,他已经涉及太多的东西了。所以在这个行业内如何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搞硬件的往往容易忽略软件方面的东西。现在哪里有离开软件的硬件和离开硬件的软件呢?而且一个工程师不仅要懂得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工程师的必修课。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仅仅靠学校里学来的一点皮毛想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是不可能的,90%的知识都要靠自己去学习。很多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并不会自学。拿过一本书来一阵看,看不懂就咬牙看下去,最后仍在一边。其实自学是非常讲究技巧和方法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好办法。工程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去执行。逻辑不仅仅是体现在程序中更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进程中,也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科学的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方案。大家可以参考“大脑思维图谱”的方法。( 应 该 是 指 MindMap , 参 见 这 本 书 中 的 介 绍工程师做事要严谨求实。神州飞船由多少复杂的系统构成,如果每个部件都有 99.9%的成功率,恐怕到最后返回的时候连一半的安全性都谈不上。所以工程师一定要严谨,从整体到每个细节都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工程师不能接受“差不多”这样的词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是工程师最基本的素质。一次公司里的一个工程师拿了一块作好的超声前端板交给我,并说板已 OK 了。可当我问他信噪比如何时,却回答我“差不多”。我理解差不多就还差,让他拿回去什么时候不差了再交给我。所以工程师要用指标说话,要用实践说话,差不多不是工程师的嘴里应该出现的词汇。工程师还要注重积累,一个好的程序员和电路设计师就是一个好的收藏家。不仅收藏自己的智慧结晶更要收藏别人的智慧结晶。另外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更是前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工程的看法。比如每个人眼中的电阻都不相同,你要主动去了解高手眼中的电阻是什么东西。要学会独立的猎取信息和知识,并从其中得到自己判断。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学校的时候有老师去解答,在工作单位又有谁能解答呢?或者当你做的是最尖端的技术时你能去问谁呢!所以工程师要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要做思想上懒惰的人。中国教育往往要求学生考出高分,答对答案就是好学生。所以老师告诉的答案只要记住就 OK。可老师告诉你的答案能说明你自己具备了解题能力吗?请不要相信这样的分数,至工程师要有《亮剑》精神。用都梁的话说,古代剑客明知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是死也要亮出宝剑,没有这个本事就别当剑客。“尽管敌强我弱,尽管身陷重围,我们也要亮剑”。工程师也要敢于挑战对手,敢于战胜自己。一项工程如果连做都不敢做还能谈成功的问题吗?问题,改正后你的程序也健壮如牛了。最后你就认为与他编出了同样水平的程序吗?请不要这样想。研发中的一点点差距和问题,其实都是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上的一大段差距呀!甚至可能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工程开发过程中,一个再小的问题都可能使整个研发进程瘫痪。所以一次高效而又顺畅的开发是来之不宜的,不要以为这很普通。很多工程领导者总能看到或者预测很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许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这许许多多小事却构成了研发屏障,甚至掩盖了那些大事。“未雨绸缪”和“雨中绸缪”是两个不同的研发境界,即使都能达到目的也不会有相同的效果。所以说“工程之中无小事,有事必有原因”。一定要找到原因。是时候公开我的真面目了~~~[诡异脸]大家好,我是电子工程师老树[微笑脸]实际上,技术这种东西的规律是大同小异的,虽然是电子工程师的成长的道路,但是,其它领域的技术人员,我想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也是比较痛苦地用了较长的时间才完成了从初学者到一个系统工程师的转变,所以啊,将自己这点体会写出来,希望能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作为一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如果有高手带的话,实际上只需要大概6个月到1年的时间就能实现这个转变。只要你够勤奋、善于沟通、人品好。前两者大家都可以理解;人品好就是大家看着这个人顺眼,愿意帮他,什么都愿意跟他讲,相处不厌倦。要是狗脾气、自私,谁爱理你?要知道,自私的人,也愿意跟人品好的人在一起。一个电子工程师,或者说,一个电子系统设计工程师,需要有机会,这种机会是靠自己去争取,“哭着喊着要进步”,有这种精神,还需要明师带着,就可以。可是,上了班,谁会带你?很少,或者没有。市场竞争激烈,过去还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种现象,国营单位或许严重一些,民营企业中你需要给老板创造效益,至于学习,是在工作中学,老板是不会让你不干活而学习的,只能边干边学。我把技术人员的成长之路分成几个阶段:1. 入门 1~2年2. 登堂入室 3年3. 勤奋至卓越4. 沟通、协作5. 对某个行业深入理解,做出产品 5年第一步入门-51核心和基本电路中国人有10亿啊,每年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有一张照片,招聘会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十分震撼。从来没有一个时刻让我感觉到中国的人力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但是,从现在的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东西呢?一些理论,跟实际脱钩的理论。有没有用呢?有点用。但是,在企业中,需要的是实际干点事情出来,实际解决问题。所以说,很多企业不想要大学本科出来的大学生,说动手,没有动手能力,不知道电阻电容长得什么样子,能够做什么?但是又自视甚高,对工资的期望值比较高。等到能够干点事情了,又拍拍屁股跑了。所以企业现在喜欢使用大专中专甚至是职业学校培训出来的小孩,至少这些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份量,能够实实在在地做事。要知道,他们很多人的天赋并不差,很多人是家庭条件不好,打小就是苦孩子,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一旦给机会,他们都比较珍惜。现在的大学,误人子弟甚多。扩招是没有错,但是,实验室扩了吗?教室扩了吗?教师扩了吗?至少实验室是没有扩。老树认得的一个研究生说,只有到了一个阶段,才能到实验室作实验。很多导师就是把学生当奴隶一样干活,要是在干活中能够学到东西那就算是运气好的;运气不好的,直接就是导师的廉价的劳力了,学不到东西,活倒干了不少。但是,既然学生要拿文凭,要应付考试,没有办法,那怎么自救?在入门这个阶段,需要去学习大量的知识,摸清你所在的领域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从最基本的学起。如果励志要做一名出色的电子工程师,老树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做一个电子工程师,先从51学起,这是得到公认的。不需老树饶舌。首先,去买一个开发板,越便宜的越好,在上面可以练练keil C。最好再买一个仿真器,这样调试的效率高。当然这个不便宜,但是我觉得可以志同道合的哥几个合买。反正1天24小时,每人8个小时轮流上,有个几个月,C51语言也就差不多了。其次,看看老树的文章,北京的大学生没事到中发去转转,认认老树的文章上说得哪些电阻、电容、三极管、芯片、接插件什么的,看看自己的电脑上的主板、网卡、声卡、显卡是怎么画的,找到感觉,这些板卡都是高手的杰作啊。构思一个小的产品,按照老树文章上的思考题,找本protel99se的书,从每个菜单练起,循序渐进,从单片机最小系统-》输入-》 LED-》RS232/RS422/RS485-》固态继电器、继电器等原理图画起,边画边学,一点一点做,做好了,最好找个高手看看,找出毛病在哪里,再反复改进。在这样的模拟实战中找到感觉。顺便说一句我对市场上的开发板的看法,这些开发板当然都不错,但是,只能学到语言,不能教你画原理图和PCB,实际做的时候,还是需要高手带一带是最快的。我就是一个朋友教我的,也就半天的功夫,就会了。当时还是DOS下的protel 3.16版本。以战养战。找个公司、企业,帮他们做个小产品,既能得到公司的高手的指点,又能赚到一笔费用,岂不甚佳?这时,你的开发板、仿真器的费用就出来了。从原理图-》PCB-》C51,单片机也入门了。第二步:登堂入室对所在的技术领域的知识全面进行了解,做好知识的储备,同时彻底掌握单项和多项技术。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这时,需要对电子技术的所有东东进行全面的了解,主要是看看杂志、BBS、网站上的技术文章、何立民先生主持编著的《单片机应用技术大全》系列,将单片机和它的配套的电路,输入输出、通讯等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目标是为什么?系统的技术储备。知道什么问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解决,可能在什么地方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对你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你真能这么做,那么,你今后肯定比单位中的老同志还要棒。老树在国营研究所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无所事事,就是在那一两年的时间内将研究所的技术杂志看了一遍,尤其是《电子技术应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时,争取机会,学习高手们的硬件设计。一个比较快的办法就是到工控机的厂家那里,看看工控机的板卡和调理板是怎样设计的,都使用了哪些东西。记得老树第一次看到国外的一个器件,到处去问,也不知道是什么东东。后来在四通工控那里看到了,原来是固态继电器。这时,脑子里关于固态继电器的知识都冒出来了。什么东西就是这样,你要是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你天天看见,也熟视无睹。有心人就是这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慢慢积蓄知识和力量。毕竟一个产品,不是只会单片机就可以了,还是需要很多的外围电路,按照何老师的分类,前向、后向、人机、互相通道等,才能做成一件产品的。这个时候,抓住任何机会,去参与一个大型产品开发,在其中做一件事情,你可以学到沟通、协作、界面等产品开发的一些要素。第三步:勤奋至卓越中国人多啊,每个人都是智商100,谁比谁傻啊。凭什么你比别人强?你能有好的工作、好的收入,你能香车宝马,醇酒美人?老树认为,没有别的办法,就是靠勤奋。勤奋学习-这个道理大家知道,知识就是金钱啊;勤奋工作-想比别人多赚钱,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就是靠多付出时间干活,再提高工作效率。别人5×8小时工作,你是7×16小时,再提高工作效率一倍,你不久赚了比别人多5倍的钱吗?老树公司有2个员工,原来在老家种苹果,没有赚到钱,到老树的公司中干活,计件,活忙的时候,早晨8:00起来,晚上 12:00收工,年底也赚了一笔钱回家,高高兴兴,老树也开心,原来一屋子人干的活,现在2个人干了,公司管理省事了,员工也赚到了钱。开发也是一样。当然,这个需要你的公司有这个机制,多劳多得的机制。但是,要是现在没有,你要不要这样干呢?我认为,需要。一方面,干别人的活,练自己的技术,长自己的本事。另一方面,多干活,才能快速增长本事,技术才能跃变、突破,登堂入室,再得心应手、出神入化。至少,熟练工种是没有问题的吧。就象一壶水,老是小火,烧了半天,也是温吞水;可是大火一上,一会就开了,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射雕英雄转》中的郭靖,没有别的本事,就是傻练,有一天开窍了,如有神助。技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突破了门槛,就是坦途。需要勤奋勤奋再勤奋。有一天这个日子来了,你就苦尽甘来了。勤奋还有另外一个含意,就是天道酬勤。其实是每个人看见勤奋的人,都会给他机会的,觉得帮助这样的人,高兴;把事情放在他的手里,也放心。还有一个含意是触类旁通。知识需要很多的参照物,去比较、联想、萃取、升华。换句话,你可能付出的是其他人的n倍的努力,可是你得到的是n倍以上的回报,你的知识已经不是简单的累加了,已经质变了。如果你在这个单位,勤奋了,也出成果了,就是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也没有关系。换一个环境就是了,总有人会欣赏你的。再说了,付出总有回报。有些人习惯怨天尤人,没有好的老爸老妈,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同伴,没有好的环境。这些人需要去看看周立功的文章,看看周老师怎样一步步成长的。第四步:沟通、协作原来还有,现在越来越少,做一个小的产品,就可以生活无忧。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在任何一个单位,将一个产品做好,都需要与同伴主动沟通,与不同部门的人互相协作。经常是跟不同单位的人沟通完成意见事情。有些人性格内向,从做技术的角度出发,这也是不可取的,还是要善于跟同事沟通,向高手求教,才能学到真本领。第五步:对某个行业深入理解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大都需要有一门独到的技术;更何况你是这个论坛的读者;有的人天生千娇百媚,有的人天生金嗓子,有的人有个好的老爸老妈;这些都不足为恃,更何况没有这些天赋呢?当你掌握了单片机、ARM、CPLD/FPGA等高端的技术,应该说,养身立命是没有问题了,可以解决人生的基本问题了;但是,还想更上一步,就需要对某个行业进入深入的理解和挖掘。我认识的靠技术过上宝马豪宅生活的工程师,并不是在技术上一开始就有什么过人之处,也不是说他的产品一开始就会比别人好很多,而是都是特别有韧性的人,都在捕捉某个行业的机会,在某个行业内精耕细作,坚持不懈,别人都干其它的去了,只有他还在这个行业中慢慢来,过上5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慢慢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产品不断改进,慢慢打开了销路,最后站住脚,机会来了,一下发达了。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修炼成了正果。有个笑话,说:刚刚离开的行业,发展最快。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大啊,市场大啊,只要认真耕耘,就会有收获。需要去从事多个行业吗?就个体而言,不需要。那个行业都有金子。就公司而言,需要吗?那要看你的公司有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还需要看有没有这个方面的机制。否则,盲目的进行多个行业的扩展,没有必要。需要做的是至少在某个行业做到前三名。你看,原来的LOTUS的notes,卖给了IBM,原来只卖出去300万份,到了IBM,就卖到了1000万份。产品就是这样,占领市场的同时,利润就有了,规模效益就有了。一个公司的产品不需要太多,但是要卖的多,才是正路。象吉列,就是那么个小刀片,作成这么大的企业,多么舒服。象GE,每个行业都是业内的翘楚,那是资本主义社会200年的技术积累。在中国,需要做的是每一个小的公司都是某个产品最突出的。从小的产品做起,做到国内最好、亚洲最好、世界最好。就行了。中国就强大了。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出现象GE这样的大公司。才有形成这样的大公司的技术基础。是时候公开我的真面目了~~~[诡异脸]大家好,我是电子工程师老树[微笑脸]实际上,技术这种东西的规律是大同小异的,虽然是电子工程师的成长的道路,但是,其它领域的技术人员,我想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也是比较痛苦地用了较长的时间才完成了从初学者到一个系统工程师的转变,所以啊,将自己这点体会写出来,希望能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作为一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如果有高手带的话,实际上只需要大概6个月到1年的时间就能实现这个转变。只要你够勤奋、善于沟通、人品好。前两者大家都可以理解;人品好就是大家看着这个人顺眼,愿意帮他,什么都愿意跟他讲,相处不厌倦。要是狗脾气、自私,谁爱理你?要知道,自私的人,也愿意跟人品好的人在一起。一个电子工程师,或者说,一个电子系统设计工程师,需要有机会,这种机会是靠自己去争取,“哭着喊着要进步”,有这种精神,还需要明师带着,就可以。可是,上了班,谁会带你?很少,或者没有。市场竞争激烈,过去还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种现象,国营单位或许严重一些,民营企业中你需要给老板创造效益,至于学习,是在工作中学,老板是不会让你不干活而学习的,只能边干边学。我把技术人员的成长之路分成几个阶段:1. 入门 1~2年2. 登堂入室 3年3. 勤奋至卓越4. 沟通、协作5. 对某个行业深入理解,做出产品 5年第一步入门-51核心和基本电路中国人有10亿啊,每年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有一张照片,招聘会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十分震撼。从来没有一个时刻让我感觉到中国的人力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但是,从现在的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东西呢?一些理论,跟实际脱钩的理论。有没有用呢?有点用。但是,在企业中,需要的是实际干点事情出来,实际解决问题。所以说,很多企业不想要大学本科出来的大学生,说动手,没有动手能力,不知道电阻电容长得什么样子,能够做什么?但是又自视甚高,对工资的期望值比较高。等到能够干点事情了,又拍拍屁股跑了。所以企业现在喜欢使用大专中专甚至是职业学校培训出来的小孩,至少这些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份量,能够实实在在地做事。要知道,他们很多人的天赋并不差,很多人是家庭条件不好,打小就是苦孩子,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一旦给机会,他们都比较珍惜。现在的大学,误人子弟甚多。扩招是没有错,但是,实验室扩了吗?教室扩了吗?教师扩了吗?至少实验室是没有扩。老树认得的一个研究生说,只有到了一个阶段,才能到实验室作实验。很多导师就是把学生当奴隶一样干活,要是在干活中能够学到东西那就算是运气好的;运气不好的,直接就是导师的廉价的劳力了,学不到东西,活倒干了不少。但是,既然学生要拿文凭,要应付考试,没有办法,那怎么自救?在入门这个阶段,需要去学习大量的知识,摸清你所在的领域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从最基本的学起。如果励志要做一名出色的电子工程师,老树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做一个电子工程师,先从51学起,这是得到公认的。不需老树饶舌。首先,去买一个开发板,越便宜的越好,在上面可以练练keil C。最好再买一个仿真器,这样调试的效率高。当然这个不便宜,但是我觉得可以志同道合的哥几个合买。反正1天24小时,每人8个小时轮流上,有个几个月,C51语言也就差不多了。其次,看看老树的文章,北京的大学生没事到中发去转转,认认老树的文章上说得哪些电阻、电容、三极管、芯片、接插件什么的,看看自己的电脑上的主板、网卡、声卡、显卡是怎么画的,找到感觉,这些板卡都是高手的杰作啊。构思一个小的产品,按照老树文章上的思考题,找本protel99se的书,从每个菜单练起,循序渐进,从单片机最小系统-》输入-》 LED-》RS232/RS422/RS485-》固态继电器、继电器等原理图画起,边画边学,一点一点做,做好了,最好找个高手看看,找出毛病在哪里,再反复改进。在这样的模拟实战中找到感觉。顺便说一句我对市场上的开发板的看法,这些开发板当然都不错,但是,只能学到语言,不能教你画原理图和PCB,实际做的时候,还是需要高手带一带是最快的。我就是一个朋友教我的,也就半天的功夫,就会了。当时还是DOS下的protel 3.16版本。以战养战。找个公司、企业,帮他们做个小产品,既能得到公司的高手的指点,又能赚到一笔费用,岂不甚佳?这时,你的开发板、仿真器的费用就出来了。从原理图-》PCB-》C51,单片机也入门了。第二步:登堂入室对所在的技术领域的知识全面进行了解,做好知识的储备,同时彻底掌握单项和多项技术。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这时,需要对电子技术的所有东东进行全面的了解,主要是看看杂志、BBS、网站上的技术文章、何立民先生主持编著的《单片机应用技术大全》系列,将单片机和它的配套的电路,输入输出、通讯等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目标是为什么?系统的技术储备。知道什么问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解决,可能在什么地方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对你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你真能这么做,那么,你今后肯定比单位中的老同志还要棒。老树在国营研究所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无所事事,就是在那一两年的时间内将研究所的技术杂志看了一遍,尤其是《电子技术应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时,争取机会,学习高手们的硬件设计。一个比较快的办法就是到工控机的厂家那里,看看工控机的板卡和调理板是怎样设计的,都使用了哪些东西。记得老树第一次看到国外的一个器件,到处去问,也不知道是什么东东。后来在四通工控那里看到了,原来是固态继电器。这时,脑子里关于固态继电器的知识都冒出来了。什么东西就是这样,你要是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你天天看见,也熟视无睹。有心人就是这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慢慢积蓄知识和力量。毕竟一个产品,不是只会单片机就可以了,还是需要很多的外围电路,按照何老师的分类,前向、后向、人机、互相通道等,才能做成一件产品的。这个时候,抓住任何机会,去参与一个大型产品开发,在其中做一件事情,你可以学到沟通、协作、界面等产品开发的一些要素。第三步:勤奋至卓越中国人多啊,每个人都是智商100,谁比谁傻啊。凭什么你比别人强?你能有好的工作、好的收入,你能香车宝马,醇酒美人?老树认为,没有别的办法,就是靠勤奋。勤奋学习-这个道理大家知道,知识就是金钱啊;勤奋工作-想比别人多赚钱,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就是靠多付出时间干活,再提高工作效率。别人5×8小时工作,你是7×16小时,再提高工作效率一倍,你不久赚了比别人多5倍的钱吗?老树公司有2个员工,原来在老家种苹果,没有赚到钱,到老树的公司中干活,计件,活忙的时候,早晨8:00起来,晚上 12:00收工,年底也赚了一笔钱回家,高高兴兴,老树也开心,原来一屋子人干的活,现在2个人干了,公司管理省事了,员工也赚到了钱。开发也是一样。当然,这个需要你的公司有这个机制,多劳多得的机制。但是,要是现在没有,你要不要这样干呢?我认为,需要。一方面,干别人的活,练自己的技术,长自己的本事。另一方面,多干活,才能快速增长本事,技术才能跃变、突破,登堂入室,再得心应手、出神入化。至少,熟练工种是没有问题的吧。就象一壶水,老是小火,烧了半天,也是温吞水;可是大火一上,一会就开了,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射雕英雄转》中的郭靖,没有别的本事,就是傻练,有一天开窍了,如有神助。技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突破了门槛,就是坦途。需要勤奋勤奋再勤奋。有一天这个日子来了,你就苦尽甘来了。勤奋还有另外一个含意,就是天道酬勤。其实是每个人看见勤奋的人,都会给他机会的,觉得帮助这样的人,高兴;把事情放在他的手里,也放心。还有一个含意是触类旁通。知识需要很多的参照物,去比较、联想、萃取、升华。换句话,你可能付出的是其他人的n倍的努力,可是你得到的是n倍以上的回报,你的知识已经不是简单的累加了,已经质变了。如果你在这个单位,勤奋了,也出成果了,就是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也没有关系。换一个环境就是了,总有人会欣赏你的。再说了,付出总有回报。有些人习惯怨天尤人,没有好的老爸老妈,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同伴,没有好的环境。这些人需要去看看周立功的文章,看看周老师怎样一步步成长的。第四步:沟通、协作原来还有,现在越来越少,做一个小的产品,就可以生活无忧。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在任何一个单位,将一个产品做好,都需要与同伴主动沟通,与不同部门的人互相协作。经常是跟不同单位的人沟通完成意见事情。有些人性格内向,从做技术的角度出发,这也是不可取的,还是要善于跟同事沟通,向高手求教,才能学到真本领。第五步:对某个行业深入理解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大都需要有一门独到的技术;更何况你是这个论坛的读者;有的人天生千娇百媚,有的人天生金嗓子,有的人有个好的老爸老妈;这些都不足为恃,更何况没有这些天赋呢?当你掌握了单片机、ARM、CPLD/FPGA等高端的技术,应该说,养身立命是没有问题了,可以解决人生的基本问题了;但是,还想更上一步,就需要对某个行业进入深入的理解和挖掘。我认识的靠技术过上宝马豪宅生活的工程师,并不是在技术上一开始就有什么过人之处,也不是说他的产品一开始就会比别人好很多,而是都是特别有韧性的人,都在捕捉某个行业的机会,在某个行业内精耕细作,坚持不懈,别人都干其它的去了,只有他还在这个行业中慢慢来,过上5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慢慢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产品不断改进,慢慢打开了销路,最后站住脚,机会来了,一下发达了。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修炼成了正果。有个笑话,说:刚刚离开的行业,发展最快。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大啊,市场大啊,只要认真耕耘,就会有收获。需要去从事多个行业吗?就个体而言,不需要。那个行业都有金子。就公司而言,需要吗?那要看你的公司有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还需要看有没有这个方面的机制。否则,盲目的进行多个行业的扩展,没有必要。需要做的是至少在某个行业做到前三名。你看,原来的LOTUS的notes,卖给了IBM,原来只卖出去300万份,到了IBM,就卖到了1000万份。产品就是这样,占领市场的同时,利润就有了,规模效益就有了。一个公司的产品不需要太多,但是要卖的多,才是正路。象吉列,就是那么个小刀片,作成这么大的企业,多么舒服。象GE,每个行业都是业内的翘楚,那是资本主义社会200年的技术积累。在中国,需要做的是每一个小的公司都是某个产品最突出的。从小的产品做起,做到国内最好、亚洲最好、世界最好。就行了。中国就强大了。到那个时候,才有可能出现象GE这样的大公司。才有形成这样的大公司的技术基础。本人从软件和硬件来分析一下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其实硬件软件来说,都是不能完全分开的,像电子产品,软件driver是建立在硬件之上的。如果说对于计算机专业纯粹的软件,那可以说与硬件无关。总的来说,硬件和软件 而言,那看你喜欢搞什么,像搞技术这方面,第一重要的是兴趣,技术说白了 有时 很枯燥的 ,没有兴趣 ,那种日子很难熬的。其实我感觉硬件和软件是相互交叉的,我们做硬件的有时遇到与软件相关的,也会去了解,当然没有专门搞软件的了解的透彻,同理软件呢部门的也一样,做一个项目重要的是相互沟通和协作。比如说,手机充电过程是通过一个电源管理芯片控制的,从预充电,CC充电,CV充电都是硬件控制的,但是软件也会去检测充电电压和电流,从而起到监控作用和保护作用,同时知道在什么时候停止充电,这些都是软件控制的。写软件driver的也必须了解外部的硬件连接。我目前的建议是,对于硬件2大方向,基带和射频: 基带要掌握的知识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理论。这4门课程必须学好。如果想高射频方面,射频是一个比较专业,在手机上也就是一个tranceiver和PA,但是确实影响手机的重要性能,这个要掌握微波理论,高频,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这些用到最多的分析就是高频的干扰特性,滤波,传输线阻抗的匹配,等等有点难度和专业性强。像通信的一些spec,如ETSI都是几十业的全英文的spec描述,都是要看的。 对于软件,driver和应用层,drive层专门写一些底层的驱动,与硬件相关,,应用层主要来控制与应用,MMI协议等。如果想弄软件的话,本人建议在大学抓紧时间学学ARM,就是嵌入式系统,自己买块板子,写写程序,学习学习实时操作系统如UCOSII,Linux,等等,对以后的发展还是蛮有用的,我个人的感觉是你无论硬件和软件,这个ARM还是学一学,任何一个小系统的都是有CPU的架构也都极其类是,对了解对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其实,说到底,在大学里,如果你想毕业就工作的话,我建议你能做到如下几点,出来找工作应该不是很难: 1.就按我说的那些基本理论课都学好,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个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一个企业,学的东西都是咱新的,靠的就是基础,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重要的性,总有人说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千万不要被误导,尤其是技术性质,这个很重要的,找工作是一定会看成绩的。 2.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要多参加一些电子性质的比赛,比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得不得奖不重要,重要的是参加过,有经历,更有实际经验,很重要。 3.在这个专业,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这个不能忽视,一个电子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小系统,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概念,组织架构,程序如何运行,地址如何分分配,操作系统的概念等等,所以在这一方面加强自己的能力是和有胜算的。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建议如下,其实这也是本人的经历,自己买一块ARM板子和书籍,来学习,等到你能在操作系统上写个程序能在板子上跑,证明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我从理论和实际经历,可从事的方向做了如上分析,希望你能有所体会,现如今竞争的残酷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金融风暴的危机,IT信息产业受到极大的冲击,裁员风波四处涌起。我个人的感觉是在大学里好好度过每一天。出来就不在害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本人从软件和硬件来分析一下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其实硬件软件来说,都是不能完全分开的,像电子产品,软件driver是建立在硬件之上的。如果说对于计算机专业纯粹的软件,那可以说与硬件无关。总的来说,硬件和软件 而言,那看你喜欢搞什么,像搞技术这方面,第一重要的是兴趣,技术说白了 有时 很枯燥的 ,没有兴趣 ,那种日子很难熬的。其实我感觉硬件和软件是相互交叉的,我们做硬件的有时遇到与软件相关的,也会去了解,当然没有专门搞软件的了解的透彻,同理软件呢部门的也一样,做一个项目重要的是相互沟通和协作。比如说,手机充电过程是通过一个电源管理芯片控制的,从预充电,CC充电,CV充电都是硬件控制的,但是软件也会去检测充电电压和电流,从而起到监控作用和保护作用,同时知道在什么时候停止充电,这些都是软件控制的。写软件driver的也必须了解外部的硬件连接。我目前的建议是,对于硬件2大方向,基带和射频: 基带要掌握的知识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理论。这4门课程必须学好。如果想高射频方面,射频是一个比较专业,在手机上也就是一个tranceiver和PA,但是确实影响手机的重要性能,这个要掌握微波理论,高频,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这些用到最多的分析就是高频的干扰特性,滤波,传输线阻抗的匹配,等等有点难度和专业性强。像通信的一些spec,如ETSI都是几十业的全英文的spec描述,都是要看的。 对于软件,driver和应用层,drive层专门写一些底层的驱动,与硬件相关,,应用层主要来控制与应用,MMI协议等。如果想弄软件的话,本人建议在大学抓紧时间学学ARM,就是嵌入式系统,自己买块板子,写写程序,学习学习实时操作系统如UCOSII,Linux,等等,对以后的发展还是蛮有用的,我个人的感觉是你无论硬件和软件,这个ARM还是学一学,任何一个小系统的都是有CPU的架构也都极其类是,对了解对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其实,说到底,在大学里,如果你想毕业就工作的话,我建议你能做到如下几点,出来找工作应该不是很难: 1.就按我说的那些基本理论课都学好,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个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一个企业,学的东西都是咱新的,靠的就是基础,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重要的性,总有人说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千万不要被误导,尤其是技术性质,这个很重要的,找工作是一定会看成绩的。 2.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要多参加一些电子性质的比赛,比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得不得奖不重要,重要的是参加过,有经历,更有实际经验,很重要。 3.在这个专业,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这个不能忽视,一个电子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小系统,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概念,组织架构,程序如何运行,地址如何分分配,操作系统的概念等等,所以在这一方面加强自己的能力是和有胜算的。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建议如下,其实这也是本人的经历,自己买一块ARM板子和书籍,来学习,等到你能在操作系统上写个程序能在板子上跑,证明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我从理论和实际经历,可从事的方向做了如上分析,希望你能有所体会,现如今竞争的残酷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金融风暴的危机,IT信息产业受到极大的冲击,裁员风波四处涌起。我个人的感觉是在大学里好好度过每一天。出来就不在害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electronicengineer)必备八大技能:抄板,焊板,画板,仿真,编程,调试,创意,坚持。 抄板:此技能是寻求经典设计元素的来源,不得不学。学精不易,建议升到二级足以,经历转移到别的技能上。1级,能够超出电源电路,画出电路图2级,看懂电路图,快速理解其设计意图。3级,从中学习智慧,评价其设计方案的好坏。4级,基本不用一点点的抄就能知道电路原理图。高深的走线设计是要吸取的。焊板: 此技能是电子工程师的看家本领,必备武器。首选技能,且要加到最高级。1级,明白焊接原理,懂理论知识。能应付简单的焊接。2级,贴片元件的焊接应付自如,插件的不再话下,能保证质量。贴片对MCU焊接能够独立完成。3级,焊接技术更上一层,焊点美观达标。无连焊虚焊,不能有拉尖,白锡登不合格焊点。对器件的弯曲能够细心把握,对线头的焊接处理合适。4级,焊接技术纯熟,基本一次搞定,不能有用蛮劲,硬杵的现象,温度把握精准,元件的分布合理美观。布线能够借助画图工具初步设计后再进行焊接。基本走向一个成熟的设计流程,设计阶段要细心,有大局观。为后续的工作带来很大方便。画板:画板软件首选Altiundesigner ,必备技能。首选。不解释,提前添加。1级,知道基本流程,库文件,封装,一整套下来基本就行,能够画好单片机最小系统板。2级,建立好自己常用的封装库文件,这是一个成熟电子工程师的积累。3级,能迅速画好多层板,布线要合理。4级,对高频信号等其他高级理论充分理解,并且善于实践于设计PCB之中。仿真:帮你成为高手的工具,不得不学。学的熟练运用后可以用一台电脑当做一个虚拟实验室。性价比也不错。1级,会使用常见的EDA软件,PSPICE,PROTEUS,MATLAB,MLUTISIM等,操作不多解释,重要的是明白这些仿真软件的各个侧重点。 2级,能结合实例,运用工具对其分析,寻求最优的参数,确定最终方案。3级,看破软件,视其为垃圾,因为有事软件也罢工,自己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否定其他的价值。编程:想成为电子工程师大神吗?编程是你不得不跨越的龙门。不多说,玄妙的很。技巧很多,但是思想更重要。1级,c语言要熟练,基本的一些功能的实现要熟练。编译工具要上手快(1个小时要熟悉具体的编译环境),当然环境只是个工具,C才是内功,自己没事多看看C,会收获更多。2级,流程图不能不画,这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把思路理清的工具。各种流程图灵活运用,能把复杂的程序分的有模有样。要具备分时操作的思想。状态机的思想是渗入到程序的每个毛孔的。这是一种牺牲灵活,获得清晰的一种方法。3级,大神的跳跃。基本能够处理常见事务,like 键盘,显示,LCD,测频,数据传输,PWM ,超级定时,稳压,AD采样,数字滤波,等等都已经烂熟于心。该阶段提升是在程序独立性和模块化上做文章了。每一个模块虽然有现成的实例,但是要想好好的理解,非要自己去做一遍才行,;里面文章多的是,值得深入研究。其实做的多了,就感觉单片机只是个工具,要想升级自己,还要多多观察编程思路,数学模型一类的东西,那些才是干货。这其实就是从经验知识到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再有专业理论知识向基本理论的质变。一些工具可以用上(matlab…)4级,更高的层次,多总结,我还没想好是什么景象呢。(赶紧想,不然怎么会实现呢)调试: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都是分块化思想,按部就班有条有理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排查出来bug.硬件上,熟练使用仪器,其实没什么,最重要的就是万用表和示波器。两大神器!软件就是下载器和开发板,无尽的尝试换来丰收的硕果。但是尝试切不可盲目乱撞,否则只会越挫越没士气。别小看调试,对于一个初级硬件工程师,没有这个基础什么工作也做不下去。电子行业的基础是测量。好好研究吧。创意:不要说什么创意,创意只是在前人的肩上更高了一步,哪怕是一小步也是有价值的。所以想要创意之前,我们要学会模仿,模仿也就是学习了,这样一个过程有很快的提高,因为方向明确。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每一个路上都有果实,只是有人的眼睛只是一个普通的器官,而有的人是有心灵和感恩混于清澈的水做成的。要坚持,坚持在路上积累,就会有收获。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electronicengineer)必备八大技能:抄板,焊板,画板,仿真,编程,调试,创意,坚持。 抄板:此技能是寻求经典设计元素的来源,不得不学。学精不易,建议升到二级足以,经历转移到别的技能上。1级,能够超出电源电路,画出电路图2级,看懂电路图,快速理解其设计意图。3级,从中学习智慧,评价其设计方案的好坏。4级,基本不用一点点的抄就能知道电路原理图。高深的走线设计是要吸取的。焊板: 此技能是电子工程师的看家本领,必备武器。首选技能,且要加到最高级。1级,明白焊接原理,懂理论知识。能应付简单的焊接。2级,贴片元件的焊接应付自如,插件的不再话下,能保证质量。贴片对MCU焊接能够独立完成。3级,焊接技术更上一层,焊点美观达标。无连焊虚焊,不能有拉尖,白锡登不合格焊点。对器件的弯曲能够细心把握,对线头的焊接处理合适。4级,焊接技术纯熟,基本一次搞定,不能有用蛮劲,硬杵的现象,温度把握精准,元件的分布合理美观。布线能够借助画图工具初步设计后再进行焊接。基本走向一个成熟的设计流程,设计阶段要细心,有大局观。为后续的工作带来很大方便。画板:画板软件首选Altiundesigner ,必备技能。首选。不解释,提前添加。1级,知道基本流程,库文件,封装,一整套下来基本就行,能够画好单片机最小系统板。2级,建立好自己常用的封装库文件,这是一个成熟电子工程师的积累。3级,能迅速画好多层板,布线要合理。4级,对高频信号等其他高级理论充分理解,并且善于实践于设计PCB之中。仿真:帮你成为高手的工具,不得不学。学的熟练运用后可以用一台电脑当做一个虚拟实验室。性价比也不错。1级,会使用常见的EDA软件,PSPICE,PROTEUS,MATLAB,MLUTISIM等,操作不多解释,重要的是明白这些仿真软件的各个侧重点。 2级,能结合实例,运用工具对其分析,寻求最优的参数,确定最终方案。3级,看破软件,视其为垃圾,因为有事软件也罢工,自己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否定其他的价值。编程:想成为电子工程师大神吗?编程是你不得不跨越的龙门。不多说,玄妙的很。技巧很多,但是思想更重要。1级,c语言要熟练,基本的一些功能的实现要熟练。编译工具要上手快(1个小时要熟悉具体的编译环境),当然环境只是个工具,C才是内功,自己没事多看看C,会收获更多。2级,流程图不能不画,这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把思路理清的工具。各种流程图灵活运用,能把复杂的程序分的有模有样。要具备分时操作的思想。状态机的思想是渗入到程序的每个毛孔的。这是一种牺牲灵活,获得清晰的一种方法。3级,大神的跳跃。基本能够处理常见事务,like 键盘,显示,LCD,测频,数据传输,PWM ,超级定时,稳压,AD采样,数字滤波,等等都已经烂熟于心。该阶段提升是在程序独立性和模块化上做文章了。每一个模块虽然有现成的实例,但是要想好好的理解,非要自己去做一遍才行,;里面文章多的是,值得深入研究。其实做的多了,就感觉单片机只是个工具,要想升级自己,还要多多观察编程思路,数学模型一类的东西,那些才是干货。这其实就是从经验知识到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再有专业理论知识向基本理论的质变。一些工具可以用上(matlab…)4级,更高的层次,多总结,我还没想好是什么景象呢。(赶紧想,不然怎么会实现呢)调试: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都是分块化思想,按部就班有条有理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排查出来bug.硬件上,熟练使用仪器,其实没什么,最重要的就是万用表和示波器。两大神器!软件就是下载器和开发板,无尽的尝试换来丰收的硕果。但是尝试切不可盲目乱撞,否则只会越挫越没士气。别小看调试,对于一个初级硬件工程师,没有这个基础什么工作也做不下去。电子行业的基础是测量。好好研究吧。创意:不要说什么创意,创意只是在前人的肩上更高了一步,哪怕是一小步也是有价值的。所以想要创意之前,我们要学会模仿,模仿也就是学习了,这样一个过程有很快的提高,因为方向明确。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每一个路上都有果实,只是有人的眼睛只是一个普通的器官,而有的人是有心灵和感恩混于清澈的水做成的。要坚持,坚持在路上积累,就会有收获。首先高数是要学好的,以后的信号处理、电磁场、电力系统、DSP等不同方向的专业课都用得着。专业基础课最重要的就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这3门课一定要学好。这3门课一般都是大一下学期到大三上学期开设,对大多数对电子知识还了解不多的同学来说,通常是学得一知半解,迷迷糊糊。所以,最好是在开课之前或是开课的同时读一两本通俗浅显的综合介绍电子知识的书籍,对书中的知识你不需要都懂,能有个大致感觉就行。对这这种入门读物的选择很重要,难了看不懂可能兴趣就此丧失或备受打击,反而事与愿违。在此推荐一本《电子设计丛零开始》(杨欣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除了看书,还要足够重视动手实践。电路、模电、数电这些课程进行的同时都会同时开设一些试验课,珍惜这个动手机会好好弄一弄,而不要把它当作一个任务应付了事。跟抄作业一样,拷贝别人的试验结果在高校中也是蔚然成风,特别是几个人一个小组的实验,那就是个别勤奋好学的在那折腾,其他人毫不用心地等着出结果。我只想说,自己动手努力得来的成果才是甜美的,那种成就感会让你充实和满足。游手好闲的,到临近毕业找工作或在单位试用时,心中那种巨大的惶恐会让你悔不当初。必须掌握的软件那就是protel了。上学时,从小学期的综合设计实验到毕业设计,最后都会要求你用Protel绘出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和PCB版;工作后,Protel也是你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部分同学毕业后一两年内的工作,可能就是单纯地用这软件画板子。再简单罗列一下要学好的课程,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也称单片机)、开关电源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PLC)应用、变频器应用、通信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DSP、嵌入式等等。可能有同学要问:这么多东西,大学阶段要想都学好不容易吧?答案是不仅是不容易,而且是不可能。这些技术每一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信息工程难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