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要恢复肺功能下降能恢复吗需要多久

您的位置:
> 哮喘儿童为什么要进行肺功能检测?
哮喘儿童为什么要进行肺功能检测?
摘要:肺功能检查一般适合5岁以上的儿童,这样的孩子可以配合做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等其他的肺功能检查项目。
肺功能的检测是诊断和评判哮喘严重度的基础。因为仅靠家长反映孩子的症状如、咳、喘息和呼吸困难等对哮喘的诊断和严重度作出主观评价是准确的,这也是可能延误治疗的原因之一。用肺功能的客观指标来监测哮喘,就如同用某些工具监测其他慢性疾病具有同样意义如:用血压计监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用试纸和数字显示器测糖尿病人的血糖等。所以做肺功能检测不仅非常必要,对确诊哮喘非常有帮助,是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而且应定期监测,哮喘儿童应定期复查肺功能检查,以及时了解病情的发展、哮喘的康复、用药的疗效及预测疾病发作等情况。
什么情况下应做肺功能检测?
哮喘的诊断及监测
有咳嗽、咳痰、喘息和呼吸困难来医院就诊时,医生考虑哮喘可能性或排除其他疾病时做肺功能检查可提供重要依据。
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一段时间后,已经没有任何哮喘症状时,观察病情是否已经真正缓解。
哮喘病情稳定,已有半年以上未来医院复查,观察肺功能是否已经真正达到正常。
在治疗过程中,用肺功能监测来预测哮喘再发风险。
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完成疗程后,根据肺功能情况了解能否停药。
哮喘儿童肺功能一定不正常吗?
哮喘儿童如果在稳定期做肺功能可以是正常的,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阻塞性通能障碍。但是即便显示肺功能正常,如果做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可能就是异常的了。
哮喘儿童肺功能的评价也是非常复杂的,并非简单认为肺功能正常就代表哮喘处于稳定状态,肺功能异常就说明哮喘没有控制。如果有基础疾病,比如慢性肺病、营养不良、严重肥胖、脊柱側弯、胸部手术等疾病,那基础肺功能就有问题,在这基础上合并的哮喘,肺功能评价是非常难的,只要经过治疗达到最佳状态,那怕肺功能异常,也会考虑就是个人最好的肺功能啦。但没有基础疾病,吸入方法错误,没有认真吸药,忘记用药,检查时正值呼吸道感染期,今天情绪不佳没有很好配合,出现的肺功能下降就是一个&假象&。坚持治疗,逐渐减量,在后期也会出现肺功能的轻度下降,这是允许性肺功能波动,因为每一次减量都是尝试性的,个体差异的存在一定会让临床问题&变化莫测&。所以,单次的肺功能检查结果意义有限,动态重复检查的结果更有价值。随着时间推进而发生变化的肺功能结果,可提供有价值的关于该病的自然演变过程的信息。
肺功能检查前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肺功能检查是了解机体的呼吸能力,检查是很安全的。只要平时会吹气球的孩子,大于5岁,都可以配合医生检查,良好的配合对肺功能检查至关重要。检查前让孩子安静休息15分钟,然后练习用口深吸气后,再快速用力(爆发力)吹气并持续6秒不中断的动作(如:吹蜡烛),所以不属于什么高难度,告诉孩子快乐放心的去吹气就可以了。
肺功能检查一般适合5岁以上的儿童,这样的孩子可以配合做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等其他的肺功能检查项目。对于个别配合良好的儿童,年龄还可适当放宽至4岁。平时的相关训练和锻炼都是非常重要的。4岁以下儿童肺功能检测则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才能进行。
哮喘儿童肺功能检查多长时间做一次?
哮喘儿童一般推荐1-3月复诊一次,有条件的话,每次复诊都可以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便于评估哮喘控制程度,如果患儿药物吸入方法不正确,影响小气道的恢复,医生也能通过肺功能检查的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孩子用药,有利于哮喘儿童康复。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了解哮喘预防、护理措施,避免哮喘发作!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儿童肺功能检测及评估专家共识
我的图书馆
儿童肺功能检测及评估专家共识
呼吸系统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在儿科各系统疾病中均占第一位。6岁以下,尤其是4岁以下儿童,由于难以配合常规检测,缺乏合适的检测方式,故一直存在较多争议,准确的肺功能检查对该疾病的治疗、预后,以及呼吸生理研究都有很大的意义。& &儿童肺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1.1 哮喘& & 支气管哮喘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慢性疾病之一, 其反复发作的咳、喘、呼吸困难给患儿及家长造成了巨大的心理、经济压力。如何给予最恰当的评估和治疗在国内外的哮喘指南均有详细的描述[1-3] ,而其中绝大 多数指南均指出必须以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 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作为主要的实验 室客观监测指标,评价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及控制情 况。如间歇状态和轻度持续,FEV1占预计值&80%;中 度持续,FEV1占预计值60%~79%;重度持续,FEV1占 预计值&60%。在治疗随访过程中,如何减药、何时停药都需要经过肺功能的客观评价。2008年中国儿童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指出,应每3~6个月对患儿进行一次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检测等[2]。哮喘患儿治疗药物减量或停药前,可以通过用力通气肺功能进行疗效的评估;但在治疗1年以上,尤其是2~3年以上准备停药的患儿,必须选择特异度更高的检查,如支气管激发试验。若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已明显好转,可以考虑停药,此时停药后再复发的概率要比盲目停药低很多。&1.2慢性咳嗽 &&临床出现反复咳嗽达4周以上称为慢性咳嗽[4],其原因复杂,而其中又以咳嗽变异性哮喘所占比例最高,但诊断困难。2008年中国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指出,在临床基础上可以通过气道可逆性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来帮助确诊[2]。&1.3呼吸功能的评价 & 临床上呼吸系统病变或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脏、血液、结缔组织病、胸廓畸形等都会累及肺部,从而导致呼吸功能受损。肺功能检测能在早期就给以提示。&1.4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 & 肺功能检测,尤其是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配合心电图等其他检查,能明确诊断呼吸困难(如胸闷、大叹气、喘憋等)的真正原因。&1.5肺部病变程度的评估 &&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往往在肺功能上会有非常客观的反映,病变性质也会有所体现,如哮喘、支气管肺炎以阻塞性病变为主,大叶性肺炎、肺不张、婴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间质性肺病等则以限制性病变为主。&1.6大小气道阻塞的鉴别诊断 & &大小气道阻塞临床表现都为咳嗽、喘息或呼吸困难。如婴幼儿急性喉炎、先天性喉喘鸣、哮喘等均会导致喘憋、呼吸困难,前两者是喉部大气道的阻塞,后者则是中小气道尤其是小气道的阻塞,通过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能迅速得出结论,从而辅助临床甑别。&1.7肺功能检测在手术前后的应用 &&肺功能检测是评估外科,尤其是心胸外科和腹部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可用于评估患儿能否耐受手术、耐受全麻、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内风险度,用于预测术后可能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生命质量、术后康复等。&1.8危重病人的监护 & 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可作为简便的辅助判断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变化的肺功能指标。临床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增加顺应性;机械通气时患儿产生最大肺顺应性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endexpiratorypressure,PEEP)压力为最佳PEEP,因为这时可以产生最大的氧转运和最小的死腔。血气分析是婴幼儿时期一项很重要的肺功能检测,在以往婴幼儿肺功能检测设备缺乏情况下,是判断婴幼儿呼吸功能状态的最主要手段。婴幼儿时期肾功能未完全成熟,排酸能力较差,可通过过度通气来代偿,且由于肺泡组织弹性差,闭合容量相对较大,故婴幼儿二氧化碳分压(PaCO2)偏低。PaCO2和氧分压(PaO2)的变化可反映通气功能,单纯的PaO2变化可反映换气功能,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患儿可有PaO2下降,严重感染如腺病毒肺炎,可引起PaCO2上升。&1.9呼吸肌功能检查 & 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肌运动能力和功能暂时性下降,称为呼吸肌疲劳,主要表现为吸气肌疲劳。检测指标主要是最大吸气压(maximalinspiratorypressure,MIP)、最大呼气压(maximalexpiratorypressure,MEP)。MIP、MEP可基本反映全部吸气肌、呼气肌的功能[5]。&1.10其他 &&肺功能参数与患儿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密切相关,尤其是身高。如果患儿生长发育差,其肺功能将会(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另外,良好的运动能力与良好的肺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喘息儿童,尤其是喘息急性发作时,往往无法耐受运动。& &常用肺功能检查方法儿童肺功能检查有很多方式,目前在国内及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常规通气法,潮气呼吸法,阻断法,体描法(大儿童,婴幼儿),胸腹腔挤压法,弥散法,脉冲振荡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激发试验,舒张试验)等。对于不同的年龄,应选择不同的方式,见表1。表1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优势,但不能同时涵盖所有方面,如:脉冲振荡只能获得阻力及继之所推算出来的顺应性,得不到肺的容量;常规通气可获得容量、流速指标,但不能得到阻力的参数;小婴儿中的阻断测试,只能测知阻力和顺应性,而不能获得功能残气;婴儿体描可测得阻力、功能残气,而不能得到流速等指标。所以若有可能,同一儿童可进行几种方式的检测以获得最多的数据来协助评价。4岁以上儿童在上述检查基础上,又衍生出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实验,可以进行气道高反应和气道可逆性的检查。肺功能检测的要求理想的肺功能检测需要既可以灵敏、特异地区分有无异常,又可以进行稳定的长期随访,从而获知儿童至成人的变化,同时还要简单、安全、重复性好。但实际往往难以达到如此理想的效果。影响肺功能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①仪器,如死腔、流速容量传感器的精密度、流速分辨率等;②定标系统,每天的环境定标、容积定标等;③大年龄儿童的配合度;④婴幼儿是否安静入眠;⑤预计值的选取。3.1检测前准备3.1.1校正 & 保持检测环境温度、湿度相对恒定,每天开机后首先进行容积、外界温度、湿度、大气压的校正,以达到BTPS(bodytemperatureandpressuresaturated)状态,即正常体温(37℃)、标准大气压(760mmHg)、饱和水蒸气的状态,同时进行容积校正[6](大年龄儿童用1~3L的定标筒,婴幼儿用100ml的定标筒),容积误差应在±2.0%~±3.0%的范围内。3.1.2患儿准备&& 常规测体质量、身高(精确到0.5cm)。胸廓畸形影响身高测量时,可通过测量臂距来估算身高。记录性别、出生年月,放松衣服。检测年长儿时,需讲解检测方法和要求以及配合要领。婴幼儿检测一般在进食后30min进行,以防止胃食道反流。对于不配合的年幼儿童可先用水合氯醛(30~50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kg)口服或灌肠镇静催眠,新生儿可待其自然睡眠。鼻塞的儿童可鼻腔滴入血管收缩剂(0.5%麻黄素1、2滴)缓解鼻塞,减少鼻腔阻力,安静睡眠后开始操作。检测体位多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尤其是仰卧位。儿童仰卧时头略后仰,面罩罩住口鼻并压紧,不能漏气。随访时,儿童必须取前次检测同一体位。由于每天不同时间段肺功能检测结果有差异,故建议尽量在同一时间段前后2h检测。3.2仪器的要求 & &目前尚未对儿童肺功能检测仪器有确切的量化指标,但对死腔量、敏感度、流速解相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以Jaeger婴幼儿肺功能检测仪为例,新生儿、小婴儿专用流速传感器,流速0~800ml/s,流速分辨率0.5ml/s,系统死腔1.3ml;婴幼儿专用流速传感器,流速0~1500ml/s,流速分辨率1.0ml/s,系统死腔1.7ml。&3.3肺功能室抢救设备的要求 &&肺功能室必须备有氧气、加压面罩等抢救设备,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时必须要有经验的医师在场。以防检测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如婴幼儿检测时面罩可能压迫三叉神经导致呼吸骤停,支气管激发试验可诱发严重哮喘等。4正常预计值的选取预计值是指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同体质量的正常儿童的检测值,不同预计值选择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判断[7]。儿童肺功能的大部分参数与身高呈正相关,小年龄儿童的性别差异小。此外,不同仪器的预计值也有差异[8]。预计值的选择要点:①选择大样本量的;②选择当地或最邻近地区的;③避免选用成人或年龄差异很大的预计值。必须强调的是,肺功能检测提供给医师的应该是原始资料、具体数据,而不仅仅是结论,这样才能使医师从具体的数据中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准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正常预计值的选取预计值是指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同体质量的正常儿童的检测值,不同预计值选择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判断[7]。儿童肺功能的大部分参数与身高呈正相关,小年龄儿童的性别差异小。此外,不同仪器的预计值也有差异[8]。预计值的选择要点:①选择大样本量的;②选择当地或最邻近地区的;③避免选用成人或年龄差异很大的预计值。必须强调的是,肺功能检测提供给医师的应该是原始资料、具体数据,而不仅仅是结论,这样才能使医师从具体的数据中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准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功能检测肺容量的测定5.1.1原理 & &肺内气体的含量即为肺容量。在呼吸周期中,肺容量随着进出肺的气体量而变化,其变化幅度主要与呼吸深度有关。&5.1.2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 & &肺容量主要包括4种基础肺容积(lungvolume)及4种复合肺容量(lungcapaci?ty)[9](图1)。基础肺容积:①潮气量(tidalvolume,VT),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②补吸气量(inspiratoryreservevolume,IRV),平静吸气后再用力吸入的最大气量;③补呼气量(expiratoryreservevolume,ERV),平静呼气后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气量;④残气量(residualvolume,RV),为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由2个或2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所组成复合肺容量,包括:①深吸气量(inspiratorycapacity,IC),指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VT IRV);②肺活量(vitalcapacity,VC),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IC ERV),若不讲求速度的称为慢肺活量,而用力快速呼气所得的肺活量称之为用力肺活量,正常情况下二者相等,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前者大于后者;③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residualcapacity,FRC),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气量(ERV RV);④肺总量(totallungcapacity,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VC RV)。肺容量随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以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来表达。实测值占预计值80%以上为正常,60%~79%为轻度下降,40%~59%为中度下降,&40%为重度异常。5.1.3正常预计值 & 目前尚无权威的中国儿童肺容量的正常预计值,主要参照国外儿童标准。5.1.4临床意义 & 肺容量受吸气肌力量、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力及呼气相气道陷闭等的影响。肺容量减低见于肺扩张受限、肺组织损害等。功能残气量改变常与残气容积改变同时存在。阻塞型肺部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可伴残气容积增加。限制性肺部疾患主要见于胸廓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占位性疾病等肺容量减少的疾病,部分患儿可同时出现残气容积减少[5]等情况。&5.1.5检测方法 & 受检者站立位,含一次性(或消毒)咬口,夹鼻夹,经口作平静呼吸,然后作用力呼吸测定。可有2种测定程序:一种是当潮气曲线稳定后,于平静呼气末做用力最大深吸气,再慢慢用力最大呼气至残气位,再用力吸气;另一种是平静吸气末用力呼气,再用力吸气,再用力慢慢呼气至残气位。儿童中一般提倡前者,连续3~5次。&5.1.6注意事项 &&除达到肺功能检测要求外,对于年幼儿童,呼气时间并不一定要达到6s以上,呼气容积线出现呼气平台(容积变化&30ml),持续时间≥1s,也可视为满足质控标准;检测次数3~5次,次数过少不能作出重复性判断,过多可能会导致受试者的疲劳甚至低CO2血症,出现头晕甚至呼吸困难等。& &肺通气功能测定5.2.1原理 &&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从鼻腔到肺泡、肺泡到鼻腔的气体传送,需要动力克服阻力,肺泡与外界环境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的舒张收缩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通气功能测定为肺功能测定的最基本内容,也是一系列肺功能检查中的初始项目。2007年美国胸科协会(ATS)/欧洲呼吸协会(ERS)专家委员会制定了联合指南[10],统一了肺通气功能的检查和判断标准。5.2.2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 & ①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又称时间肺活量),是深吸气至肺总量(totallungcapacity,TLC)位后以最大用力、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是肺容量测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图2);②FEV1,是指最大吸气到TLC位后,用力快速呼气,在第一秒钟内的所呼出的最大气量。FEV1既是容量指标,也是流速指标。故对于肺容量的改变或是否存在阻塞性病变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③一秒率(FEV1/VC%或FEV1/FVC%),是用来判断气道阻塞的重要指标,但若同时存在限制性病变,其变化可能被掩盖。正常值一般在80%以上,年幼者可&90%;④呼气峰流速(peakexpiratoryflow,PEF),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速,可反映大气道功能;⑤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mid-expiratoryflow,MMEF)(图3),是指用力呼出肺活量25%~75%的平均流量,是判断气道阻塞(尤为小气道病变)的主要指标之一。将FVC曲线按容积分为4个等份,取其中间2/4段的肺容量bc与其所用的呼气时间ab两者之比值,即为MMEF;⑥用力呼气流速(forcedexpiratoryflow,FEF),FEF25、FEF50、FEF75,为呼出25%、50%、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25反映呼气早期流速,FEF50、FEF75反映呼气中后期流速,其临床意义与MMEF相似;⑦每分最大通气量(maxi?malvoluntaryventilation,MVV),是一项综合评价肺储备能的可靠力指标,是能否耐受胸腹部手术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参照ATS/ERS指南[10],FVC、FEV1、PEF MVV≥80%预计值为正常,MMEF、FEF50、FEF75≥65%预计值为正常。临床上若进一步细分,则前者60%~79%为轻度下降,40%~59%为中度下降,&40%为重度异常;后者55%~64%为轻度下降,45%~54%为中度下降,&45%为重度异常。5.2.3正常预计值& &同5.1.3。&5.2.4临床意义 &&肺通气功能测定对于反映气道病变、肺容积改变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药物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的评估等方面。流速-容量环(flowvolumeloop,FVL,图2)显示流速随容量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阻塞性病变和(或)限制性病变及其程度,以及检测的质量、患儿配合是否良好等。&5.2.5检测方法 & 参照5.1.5肺容量测定。测量MVV时,先平静呼吸4、5次,待呼气容积基线平稳后,以最深呼吸幅度、最大呼吸速度持续重复呼吸12s或15s,最后乘以5或4得到每分钟的值,一般2次MVV的检测差异需&10%。&5.2.6注意事项 & 参照5.1.6。以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迅速呼气,使PEF尖峰迅速出现,外推容积尽量小。呼气无中断、无咳嗽、无声门关闭、无双吸气,使曲线平滑。吸气相同样应尽最大努力,FVL闭合。两次最佳FVC及FEV1的变异率应&5%。呼气持续时间不同年龄段均不一致,应鼓励患儿呼气至最大限度(可伴以儿童游戏程序),出现呼气平台,并尽量能达到1s。哮喘患儿不建议MVV测定,以免引起哮喘发作。脉冲振荡法5.3.1原理 &&脉冲振荡(impulseoscillometrysystem,IOS)肺功能检测是基于强迫振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更先进的连续脉冲振荡。其原理是将振荡源产生的矩形电脉冲振荡信号通过外置的扬声器叠加在受试者的自主呼吸上,矩形脉冲信号经过快速傅立叶转换(fastfouriertransform,FFT)可以分解成无数个不同频率不同波长的正弦波,通过连续测定呼吸道对其响应后反馈的压力和流速,经过数字化转换后由计算机进行记录并进行频谱分析,演算出不同频率、不同性质的呼吸阻抗值(Z),包括黏性阻力(R)、弹性阻力(C)及惯性阻力(I)[11]。由于频率低、波长长的声波,能量较高,故可到达远端小气道;反之只能到达近端大气道。它与传统的常规用力通气肺功能检测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除包含受试者自主呼吸信号外还有外置信号源。&5.3.2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 &&IOS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参数部分、频谱分析图、结构参数图及频谱微分均值图。①Z,Z5代表5Hz时的呼吸总阻抗,是黏性阻力、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的向量之和;②R,呼吸阻抗中黏性阻力部分,R5,外加频率为5Hz时的气道阻力。由于外加振荡频率低时,波长长、能量大,被吸收的少,振荡波能到达全肺各部分,因此定义R5为气道总阻力,R5实测值和预计值的比较随儿童年龄增大逐渐由120%趋近于成人的150%;R20,外加频率为20Hz时的气道阻力,由于外加振荡频率高时,波长短、能量小,被吸收的多,振荡波达不到细小的支气管,因此定义R20为中心气道阻力,R20实测值和预计值的比较随儿童年龄增大逐渐由120%趋近于成人的150%;③R5-R20,为周边气道阻力;④X,呼吸阻抗中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之和,也称电抗;X5,5Hz时的电抗值,由于低频时X主要表现为弹性阻力,惯性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定义X5为周边弹性阻力。X5&预计值-0.2Kpa/(L·s)为异常;⑤Fres,共振频率。随频率增加,X从负到正值,即惯性逐渐增加,当X位于零点时表示该频率点的弹性阻力等于惯性阻力,即共振频率,也称之为响应频率(responsefrequency,RF)。儿童随年龄增长,Fres一般由25趋近于成人的15。目前多数医院采用的正常值为:R5&120%预计值;R20&120%预计值;X5&预计值-0.2Kpa/(L·s);Fres&预计值 10Hz。5.3.3正常预计值“3~14岁天津地区脉冲振荡正常值的测定”[12]为目前国内外较大样本的参考值。5.3.4临床意义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肺功能也随其生长发育不断完善。由于随年龄、身高、体质量增加,肺容量增大,气道管径增粗,所以气道阻力也逐渐减低。肺容量增大及支气管平滑肌发育完善又使肺弹性回缩力增加,所以肺顺应性逐渐增加,Fres逐渐减低。成人Fres正常值在10Hz左右,而儿童则波动范围很大。3岁时可高达24Hz,l4岁时下降为12Hz,接近成人。因此儿童Fres很难用均值表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哮喘为例,R5可增高,R20基本正常,R5与R20差值加大,X5绝对值增大,Fres后移,提示周边小气道阻力增高,肺顺应性减低[13]。说明哮喘发作时不仅有气道阻力的增加,而且还影响到肺的弹性阻力。哮喘发作缓解后,气道阻力下降,R5、X5和Fres各指标即可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X5和Fres最先恢复正常。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时,X5绝对值增大,Fres后移非常明显,而R5、R20基本正常。提示病变以肺顺应性减低为主,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主要特征。&5.3.5检测方法 &&患儿取坐位,放松,头保持水平位或微微向上,含住咬口,双唇裹紧,夹鼻夹,检测者双手轻压患儿两颊,患儿作均匀平静呼吸,待基线平稳后进入数据采集,每次采样时间30~60s。&5.3.6注意事项 &&检测过程中避免咳嗽、发声、吞咽等动作;患儿舌应放于咬口之下;避免穿过紧的衣服。潮气呼吸法5.4.1原理 & 通过面罩上的流速传感器,分析平静呼吸时的容量、气体流速和胸腹腔运动。&5.4.2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 &&①VT,为校正体质量对VT的影响,一般以ml/kg表示。婴幼儿VT一般为6~10ml/kg。限制性病变及某些严重阻塞性病变的患者可出现VT下降。②达峰时间比(TPTEF/TE),到达呼气峰流速的时间与呼气时间之比,是反映小气道阻塞的一个最主要指标[14,15]。有气道阻塞的低气道传导性患者,TPTEF/TE下降。阻塞越重,比值越低。正常为28%~55%;轻度阻塞:23%~27%;中度阻塞:15%~22%;重度阻塞:&15%。③达峰容积比(VPEF/VE),到达呼气峰流速的容积与呼气容积之比,是反映气道阻塞的另一个主要指标,其变化基本与TPTEF/TE同步。正常范围为28%~55%;轻度阻塞:23%~27%;中度阻塞:15%~22%;重度阻塞:&15%。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其比值下降,阻塞越重,比值越低,其与达峰时间比的相关性可达到90%以上。④FVL,健康婴幼儿FVL图形近似椭圆形,小婴儿更为明显。随月龄增大,呼气高峰后移,降支抬高,呼气曲线渐趋圆滑,环增宽。小气道阻塞性病变患者最大气流速度降低、呼气时间延长,图形呈矮胖型;阻塞越重,呼气的下降支斜率越大,甚至呈向内凹陷。限制性病变患儿FVL图形呈瘦长型,是由于VT减少之故。大气道阻塞(如上呼吸道梗阻、喉气管疾病)病变者可出现明显异常的FVL;吸气支和呼气支都可能异常,尤其是呼气支;同时往往会出现VT下降以及TPTEE/TE、VPEF/VE的增高。5.4.3正常预计值 & “1002例4岁以下小儿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正常值的研究”[16]是目前国内及国际上最大样本量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正常预计值。Nguyen等[17]发表的153例正常婴幼儿的预计值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数据。&5.4.4临床意义 & 由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TPTEF/TE、VPEF/VE等,能敏感地反映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小气道病变),尤其是哮喘引起的气道阻塞性病变,而且无需儿童配合,重复性好,为在婴幼儿喘息的诊断和治疗中替代成人FEV1/VC等肺功能参数提供了可能。在大气道阻塞中,FVL可呈现敏感、特殊的异常表现,所以可作为大气道阻塞的筛查手段。&5.4.5检测方式 & 儿童需在安静入眠后检测,带面罩,通过流速传感器测得流速-容量指标,选取5次(每次15~20次呼吸)最佳(呼吸曲线最平稳)检测结果,取其平均值。&5.4.6注意事项 & 患儿呼吸平稳后开始记录数据;每次检测(呼吸次数不低于15次)结果主要参数(以TPTEF/TE、VPEF/VE为参考)之间的差异&10%;面罩不能漏气。阻断法5.5.1检测原理 &&阻断法是在吸气末阻断气流,以检测气道阻力和呼吸系统顺应性。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倒数是肺和胸壁的弹性回缩力之和:1/Crs(呼吸系统顺应性)=1/CL(肺) 1/Cw(胸壁)[13]。儿童呼吸系统顺应性较成人差,约为1~2ml/(kg·cmH2O)。呼吸肌完全放松时的顺应性曲线(压力-容量曲线)呈S型,在等肺容积时(中度通气)顺应性最大。气道阻力为单位流量所需要的压力差。气道总阻力(Rrs)按部位可分为:气道阻力(Raw)、肺阻力(Rtiss)、胸廓阻力(Rw),Rrs=Raw Rtiss Rw[13]。气道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管径大小(与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和气体流速,故儿童气道阻力大于成人,婴幼儿气道阻力约为成人的10倍。&5.5.2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 & 目前阻断测试主要用于研究,尚无临床诊断标准。①RrsSO,指单阻断时呼吸系统的阻力;②CrsSO,单阻断时呼吸系统的顺应性;③RrsDO,双阻断时呼吸系统的阻力;④CrsDO,双阻断时呼吸系统的顺应性。5.5.3正常预计值 &&目前缺乏大样本量的正常预计值,仅有国外小样本量的预计值,Nguyen等[17]发表的153例正常儿童的预计值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数据。5.5.4临床意义 & 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可作为简便的辅助判断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变化的肺功能指标。正常儿童顺应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身高呈明显正相关,这与肺容积增加有关。气道管径随发育而增大,气道阻力随年龄而递减。婴幼儿肺炎、喘息时气道阻力增加。阻断技术在婴儿尤其是在新生儿和瘫痪儿童是一项简单、非侵入性的测定阻力和顺应性的方法,其在阻力的测定上和体描仪法一致,但比后者简单、安全。&5.5.5检测方法 & 目前最常用的阻断方法是可引起Hering-Breuer反射的阻断测试及体积描记法,可直接测定&2岁婴幼儿气道的阻力和顺应性。阻断分为单阻断和多阻断2种,目前多用单阻断。单阻断检测中,气道于吸气末瞬间被阻断,其随后的呼气是被动的,通过被动呼气可描绘出流速容量曲线并得出一条斜率。通过气流阻断时呼吸道开口处的压力除以呼气量,即得出顺应性。被动呼气流速-容量曲线(F-V曲线)的斜率等于呼气时间常数的倒数。通过公式:阻力=时间常数/顺应性,即可计算出阻力。多阻断中,在呼气时多次阻断气道,在口腔测压。描绘出V-P曲线,最合适的线的斜率就是呼吸系统顺应性,同样可通过公式得到阻力值。整个阻断时间持续&100ms。因为这段时间很短,不会引起觉醒反射,即使能够感受到,也不可能马上触发抵抗此阻断的自主呼吸。多阻断不牵涉到FVL呼气支的情况,但它也有个特殊的问题,若呼气末水平(expiratoryendlevel,EEL)不稳定,会增加V-P斜率的差异。患儿睡眠后开始测试。通过电脑在吸气末给予一个短暂的阻断,在吸气肌和呼气肌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肺泡内压与气道开口压瞬间达到平衡,用此时的气道开口压除以阻断前瞬间的气流速度(通过流速传感器获得)即得到气道阻力(Rint=P肺泡/V)。&5.5.6注意事项 & ①阻断阀必须在10ms之内能关闭呼吸通道,同时持续约100ms;②连续进行5次以上阻断,然后选取3次差异&20%的测试结果;③阻断时间应标准,未达到压力平台的数据都应丢弃;④一般2次阻断之间至少要间隔10次以上平静呼吸,使EEL水平比较稳定,并且不易刺激阻断时主动呼气的出现。体积描记仪法5.6.1原理 &&年长儿童具有较好的理解和配合能力,且身高和体质量与成人逐渐接近,可使用成人体积描记仪(体描仪)进行相应项目测定。因儿童使用体描仪较少,以下资料都来自成人研究。成人体描仪按其原理和构件组成分为3种,即压力型、容积型和流量型,其中以压力型使用最为普遍,但目前以流量-容积型多见。依据波尔定律,当气体的温度和质量均恒定时,其压力(P)和容积(V)的乘积(K)为一常数,即P1V1=P2V2=K[5]。当人体在密闭的体描箱内呼吸时,其胸腔内气压力(肺泡压)和容积变化导致体描箱内气体压力和容积的改变。以压力型体描仪为例,其组成包括仓体、流量仪、位于流量仪近端的和嵌于体描箱壁的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测定浅快呼吸(使口腔压力与肺泡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呼吸流量、口腔压和仓压的变化。由口腔压-仓压曲线通过计算获得平静呼气末的胸腔内气容积(intrathoracicgasvolume,TGV,简称Vtg),即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residualcapacity,FRC)。再由流量-仓压曲线和口腔压-仓压曲线通过计算获得气道阻力(Raw)。测定FRC后,再通过测定其他肺容积参数,进一步获得RV、TLC等。5.6.2正常预计值 &&体描仪测定的平静呼气末胸腔气容积,即FRC,与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的关系如下:Vtg=0.01(H W)-1.2254[1],其中Vtg单位为升(L),A为年龄(岁),H为身高(cm),W为体质量(kg)。体描仪测定的Raw,与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的关系如下:Raw=(0.00267A) (-0.0111H) (0.00269W) 2.7442。&5.6.3临床意义 & FRC、RV、TLC增高见于哮喘等导致的肺气肿;其降低在儿童最常见于肺实质损伤或占位性病变,如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胸腔积液,亦常见于胸外科肺叶切除手术。Raw为严格定义上的气道阻力(使用肺泡压),与食管气囊法测定的肺阻力(使用经肺压)意义不同,也不同于脉冲震荡法测定的呼吸阻力(包括胸壁阻力和肺阻力),其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另外Raw与肺容积呈双曲线关系,其倒数(称气道传导率),即单位驱动压力所产生的流量,却与肺容积呈线性相关。若以比气道传导率(单位容积的气道传导率)表示,则不受测定时肺容积的影响,适于不同个体间相互进行比较。&5.6.4检测方法 & ①受试者进入测定仓,各部件安装连接完毕后,关闭仓门,再关仓壁通气口,受试者放松,平静呼吸;②在平静呼气末,令受试者作浅快呼吸,频率1~2Hz,流量(2±0.5)L/s,记录3个流量-仓压曲线;③在浅快呼气末,关闭气道阀门,并让受试者继续保持浅快呼吸,记录3个口腔压-仓压曲线;④打开气道阀门,进行肺活量、深吸气量、补呼气量等测定,获得TLC=TGV 深吸气量和RV=TGV-补呼气量;⑤重复②~④步骤,共测定3次,取平均值。&5.6.5注意事项 &&测量前常规对流量仪、口腔压传感器、仓压传感器分别进行定标。受试者勿穿过紧衣服,测量前向受试者介绍检查过程和要求,测量过程中,受试者坐直,保持头颈部直立位,双手按压颊部,避免口角漏气。体积描记仪法(婴幼儿)5.7.1原理 &&婴幼儿在密闭的体描箱内呼吸时,胸腔内压力和容量的变化与箱内的压力和体积变化是一致的。通过波尔定律P1V1=P2V2可计算出平静呼气末胸腔肺容积(Vtg),即功能残气量(FRCp)。通过流速传感器,在气道通口处直接测定流速,间接测得肺泡压,进而计算出Raw。&5.7.2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 & 目前婴幼儿体描测试主要用于研究,尚无临床诊断标准。①VT下降表明存在限制性病变或漏气或肺顺应性差。②FRCp反映胸廓弹性回缩力和肺弹性回缩力之间的平衡情况,主要作用是防止呼气时肺泡萎陷和对吸入气体进行缓冲,稳定肺泡气体PCO2在一定生理需要范围。阻塞性肺疾病、气体陷闭等可引起FRCp增加。FRCp过多,吸入气过分稀释,使肺泡PO2减低,影响氧的弥散。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弹性回缩力下降,FRCp增高,提示肺泡过度通气。③有效气道阻力(Reff)是气体通过呼吸道时的摩擦力,其大小取决于呼吸道的管径和长度。Reff是吸气或呼气时单位气体流速变化时所需的跨肺压变化,以单位时间流量所需的压力差表示。④特殊有效气道阻力(sReff),体描箱测定真实的阻力变化即特殊有效气道阻力,即:sReff=Reff×FRCp。⑤有效气道传导率(Geff),是气道阻力的倒数,即单位驱动压所能引起的流量(sGeff=1/sReff)。&5.7.3正常预计值 & 目前缺乏国内研究的正常预计值。国外15个月内健康婴幼儿FRCp预计方程[18]是:FRCp=2.36L0.75×W0.63。L是顶跟长度(cm),W是体质量(kg);2岁内Raw的回归方程[19]=4.53-0.007×FRC。但样本量均较小。Nguyen等[17]发表的153例正常儿童的预计值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数据。&5.7.4临床意义 & 气道阻力能客观、直接反映气道口径的变化,较少受其他因素影响,是检测气道阻塞性病变的最好方法。通常以FRC位的Reff为准。儿童的气道阻力较成人高,5岁以下幼儿可为成人的2~5倍。患儿出现气道炎症时,Reff、sReff增高。&5.7.5检测方法 & 检测时先进行箱压和容量校标,婴儿睡眠后仰卧于密闭的体描箱内,颈部稍向后伸展,面罩罩住口鼻,不能漏气。按顺序测定气道阻力和FRCp。&5.7.6注意事项 & 体描箱放置需避免阳光,远离空调开口,测定时尽量避免开关门窗。患儿呼吸平稳后开始测定。关闭箱盖,保证不漏气;面罩不能漏气。测定时要密切观察。弥散法5.8.1原理 & 肺弥散功能(DL)是指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途径到达血液内与血红蛋白(Hb)结合的能力。一氧化碳(CO)透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速率与氧气(O2)相似,是测定气体弥散功能的理想气体。目前利用CO进行肺弥散功能检测的方法很多,以一口气呼吸法[20]最为常用。5.8.2主要参数及判断 &&CO弥散量(DLco)和CO弥散量/肺泡通气量(DLco/Va)占预计值80%~120%为正常,60%~79%为轻度下降,40%~59%为中度下降,20%~39%为重度下降,&20%为极重度下降。&5.8.3正常预计值 & 由于肺弥散功能测定配合要求较高,一般&10岁儿童才能做,故参照成人正常预计值。&5.8.4临床意义 & 凡能影响肺泡毛细血管膜面积与弥散能力、肺泡毛细血管床容积以及CO与Hb者,均能影响CO弥散量,使测定值减低或增高。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世居高原者、运动状态、左心衰竭、仰卧位、早期的红细胞增多症,由于肺毛细血管流量增加,均能使弥散量增加。肺间质病变、肺部感染、胸廓畸形、胸腔积液等可引起弥散量减少。&5.8.5检测方法 & 受试者戴上鼻夹,口含咬嘴后平静呼吸,待潮气基线平稳后,指导其呼气至残气位,继之吸入含有0.3%CO、10%He、20%O2以及N2平衡的混合气体[21],随后受试者吸气至肺总量位,屏气10s(±2s)后呼气至残气位。吸气时应快速均匀,使吸气容量(Vi)&90%肺活量(VC),吸气时间应&2.5s(气道阻塞者不超过4s)[9];屏气时间多采用10s,根据病情可适当缩短,但至少不低于7s[22];呼气应平滑、不用力、无犹豫和中断,整个呼气时间不超过4s(采样时间&3s)。&5.8.6注意事项 & 受试者年龄&10岁,检查应在餐后2h,静坐10min后进行。检查前停用支气管扩张剂,禁止吸氧10min。作弥散功能检查前,一般先行通气功能检查,了解VC。测受试者Hb值,以备Hb校正之用。检查过程中无漏气。在吸气、屏气、呼气过程中无顿挫或阶梯样呼吸动作。屏气过程中Valsalva(声门关闭情况下用力呼气,胸腔内正压增加)或Muller动作(声门关闭下用力吸气,胸腔内负压增加),可造成DLco下降或增加。检查至少2次,2次间的变异系数&10%,数值不超过平均值±3ml/(min·mmHg),测试最多不超过5次,报告均值。2次检查中间隔时间&4min,保证检测气体从肺内充分排除。快速胸腹腔挤压法5.9.1原理 & 快速胸腹腔挤压(rapidthoracoabdomi?nalcompression,RTC)肺功能测定技术在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RTC技术检测程序复杂及出于对安全的担忧,2008年国内才引进该技术,应用于儿科临床及研究。RTC技术使用可充气夹克包裹患儿胸腹,对胸腹进行快速挤压,完成相应测定。有部分用力呼气流速-容积曲线(partialexpiratoryfllumecurve,PEFV)和完全用力呼气流速-容积曲线(fullex?piratoryflow-volumecurve,FEFV)2种测定方法。前者在吸气末迅速给夹克加压,强迫受试者呼气,模拟用力呼气过程,获得功能残气位的最大呼气流速(V'maxFRC);后者先使受试者被动吸气至肺总量,然后于被动吸气末,再按PEFV的方法进行被动呼气,这样就描绘了一个被动的自肺总量位(TLC)至残气量位(RV)的完整呼气流速-容积曲线,目前国内尚未开展。,&5.9.2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 &&目前部分胸腹腔挤压测定技术主要用于研究,尚无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参数为V'maxFRC。&5.9.3正常预计值 & 目前我国尚缺乏部分胸腹腔挤压技术的正常参考值,暂时可参考国外文献报道结果[23]。&5.9.4临床意义 & RTC主要用于疑难气道疾病的诊断、长期使用药物的疗效观察、慢性肺病的监测以及临床科研等。PEFV技术设备相对简单,操作相对容易,其获得的肺功能参数(V'maxFRC)结果可靠,已成为评价婴幼儿周围气道功能的常用方法,并可用于婴幼儿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支气管高反应性测定,但其变异系数较大(11%~36%)。曲线上的其他参数及曲线的形状临床意义不明确。&5.9.5检测方法 & 测量需要在患儿镇静睡眠后,仰卧于平板上展开的夹克中,颈部轻微上仰伸展。将可充气夹克将自腋窝至髂骨上缘胸腹全部包住,松弛地系上系带,婴儿胸腹部与夹克间留置两手指空隙,以使婴儿胸部运动不受限制,双上肢置于夹克外。夹克充气管与气库连接,流速仪与面罩连接,面罩扣住婴儿的口鼻,不能漏气。设定起始库压。在患儿平静呼吸5~10次后,在吸气末迅速给夹克充气加压,强迫婴儿呼气,描绘流速-容积曲线,然后逐渐增加库压,直至V'maxFRC达到极限,即继续增加压力V'maxFRC不升或降低。&5.9.6注意事项 & RTC测定技术较复杂,操作者需要经过严格训练方能掌握使用。常规对流速仪进行定标,检查气囊是否坚固。气囊放置位置正确,不能折叠,气囊中可暂时充些气体,以使挤压时气囊内压力分布均匀。塑料气囊放置于夹克中后,通气管要牢固插紧。气库和夹克压之间存在压力损耗,但不应超过50%,超过50%提示在气库和夹克之间存在漏气。在吸气相,夹克内的平均压力较为一致,如果低于所设压力值的80%,则无法进行下一步检测。夹克在吸气终末快速充气正常情况下,通常可在呼出30%的潮气量之前达到PEF,即VPEF/VT&30%,如果超过这个值,提示获得PEF延迟,本次检测无效。选择3次检测中的最佳测定作为最终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5.10.1原理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通过吸入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物来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以及气道炎症反应的一种方法。以刺激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变,判定气道收缩程度,对气道反应性作出定性或定量的判断。5.10.2主要参数及判断 & 以FEV1为检测指标的结果判断,包括定性和定量判断。定性判断:①激发试验阳性,在试验过程中FEV1下降大于基础值20%或最低激发累积剂量(Dmin)&2U或体检双肺出现哮鸣音时可判断为激发试验阳性;②激发试验阴性,如果吸入最大浓度后这些指标仍未达到上述标准,则激发试验阴性。无论激发试验结果阴性或阳性,均应排除影响气道反应性因素。对于结果可疑者(如FEV1下降15%~20%或Dmin2~5U,无气促喘息发生),可2~3周后复查,必要时2个月后复查。定量判断:①累积激发剂量(PD)是目前常用的定量指标。PD20FEV1是指使FEV1下降20%时累积吸入刺激物的剂量。依PD20FEV1(组织胺)可分4级,&0.1μmol(0.03mg)为重度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hyper-responsiveness,BHR),0.1~0.8μmol(0.03~0.24mg)为中度BHR,0.9~3.2μmol(0.25~0.98mg)为轻度BHR,3.3~7.8μmol(0.99~2.20mg)为极轻度BHR。以Astograph法激发试验(原理同脉冲振荡法)的主要参数包括[24]:①呼吸阻力基础值(resistanceofrespiratorysystematcontrol,Rrscont)和呼吸传导率基础值(conductanceofrespiratorysystematcontrol,Grscont),Rrscont指吸入生理盐水时的呼吸阻力,Grscont指吸入生理盐水时的呼吸传导率,Rrs和Grs互为倒数关系。②最低激发累积剂量(Dmin),指开始吸入至呼吸阻力(Rrs)开始升高至基础阻力2.0倍时的激发剂累积剂量,每吸入1mg/ml的乙酰甲胆碱1min为1U,表示气道敏感性,其值越小,气道对刺激反应的敏感性越高,反之则越低。目前国内儿童判断标准为,Dmin&2U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2~5U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5~7U气道反应性增高。③呼吸传导率下降率(SGrs),指单位时间内呼吸传导率(Grs)的下降幅度,SGrs=△Grs/△t,代表气道反应性,SGrs值越大,说明气道反应性越高,反之则越低。④PD35,指吸入乙酰甲胆碱后Rrs较Rrscont升高35%所需乙酰甲胆碱的累积剂量,其意义同Dmin。&5.10.3临床意义 &&适用于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哮喘严重度及预后评估,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了解其他可能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的疾病的气道反应性[9]。&5.10.4检测方法 & 分为直接激发试验和间接激发试验。直接激发试验最常用的激发药物为磷酸组胺和乙酰甲胆碱。先测定患儿基础肺功能,激发前FEV1应&70%预计值。患儿从最低浓度起依次吸入浓度递增的激发药物,直至肺功能指标达到阳性标准或出现临床阳性症状,给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使肺功能恢复至(接近)基础水平。若患儿吸入最高浓度激发剂仍呈阴性反应,停止激发剂吸入,也给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检测方法主要分为2种:①以FEV1为检测指标,如Chai氏测定法(间断吸入法)、Yan氏测定法(简易手捏式雾化吸入法)、Cockcroft测定法(潮气吸入法)等。先以用力呼气方法测定基础的FEV1,然后吸入浓度逐渐增高的组胺或乙酰甲胆碱。每一浓度记录1次FEV1,当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或体检出现哮鸣音时或已吸至最高浓度后,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然后电脑会自动算出PD20,了解是否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及其程度。②采用强迫振荡技术连续描记呼吸阻力,如Astograph法,患儿平静呼吸,先吸入生理盐水,记录基础阻力值,后连续吸入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胆碱,同时不断监测Rrs。整个雾化系统包括12个雾化罐,第1罐为生理盐水,第12罐为支气管扩张剂,第2~11罐为浓度依次倍增的乙酰甲胆碱(49~25000μg/ml)。每种浓度吸入1min。以吸入生理盐水时的阻力为基础阻力,然后逐渐吸入浓度倍增的乙酰甲胆碱,仪器自动连续记录阻力的变化,当Rrs升高到基础水平的2倍或体检出现哮鸣音时或已吸至最高浓度后,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最后由电脑自动计算出Dmin和PD35,了解是否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及其程度[25]。间接激发试验主要通过刺激支气管内炎性细胞使其释放多种能间接引起支气管狭窄的介质,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特异性受体而引起气道收缩。常用的有:运动激发、过度通气激发、高渗盐水或蒸馏水激发(渗透压改变)及特异性抗原刺激如尘螨、花粉吸入等。目前间接激发试验不论在成人还是儿童应用都很少,尤其是儿童尚没有规范的量化标准。而且特异性抗原刺激危险性较大,可诱发严重的哮喘[26]。&5.10.5注意事项 &&受试者情绪放松,受试前至少休息15min。了解受试者是否曾做过激发试验及其结果,是否有严重的气道痉挛发生,并作体格检查,排除激发试验的禁忌证。近4周内无呼吸道感染。试验前停用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药物:吸入性短效β2受体兴奋剂抗胆碱能药停用4~6h、长效24h;吸入性抗胆碱能药停用8h,口服短效β2受体兴奋剂或茶碱停8h,长效或缓释型停用24~48h时以上,抗组胺药停用48h,色甘酸钠停用24h,抗白三烯药物停用96h,口服糖皮质激素停48h、吸入停12~24h;并避免剧烈运动、冷空气吸入2h以上;避免吸烟、咖啡、可口可乐饮料等6h以上。绝对禁忌证:①对激发剂过敏;②基础肺功能严重损害(FEV1&60%预计值);③不能解释的荨麻疹;④不宜做用力肺功能检查的患者(肺大泡、气胸)。相对禁忌证:①基础肺功能呈中度阻塞(FEV1&70%预计值),可改行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在60%~70%预计值时,若一定需要,在严密观察和监护下仍可考虑予以激发试验。②肺功能检查已经诱发气道阻塞,在未吸入激发剂下(通常是吸入生理盐水)FEV1下降&20%或Astograph中气道阻力未达到基础阻力的1.7倍,此时双肺已出现哮鸣音,则停止检测予吸入支气管舒张剂。③癫需用药物治疗。④正在使用胆碱酶抑制剂的患者不宜用乙酰甲胆碱做激发剂。支气管舒张试验5.11.1原理 &&支气管舒张试验又称为气道可逆试验,用于测定气流阻塞的可逆程度,是用于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是引起气流阻塞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通常为速效β受体激动剂)可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改善气流阻塞,支气管舒张试验即应用这一原理来了解气流阻塞可逆性(或称为气流受限可逆性)的程度。&5.11.2主要参数及结果判断 &&FEV1改善率计算公式为:[FEV1(后)-FEV1(前)]/FEV1(前)%。若FEV1改善率≥12%判定为阳性[27]。&5.11.3临床意义 & 临床疑诊哮喘但症状不典型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有助于哮喘诊断。近年来将脉冲振荡、潮气呼吸法用于支气管舒张试验也见诸报道[28~30],尚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5.11.4检测方式 &&应用最大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方法测定基础肺通气功能(常规通气测定方法),若基础肺功能异常(FEV1&预计值70%),即给予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吸入后15min再次测定肺通气功能,计算FEV1的改善率,若FEV1改善率≥12%判定为阳性[28]。&5.11.5注意事项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的方法可采用雾化吸入或气雾剂吸入方式;不同年龄段儿童雾化吸入0.5%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剂量分别为:&4岁0.25ml,4~8岁0.5ml,~12岁0.75ml,&12岁1ml,加生理盐水至总量为2ml进行雾化吸入。若应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剂量为100~200μg(按不同年龄)。&参考文献:略来源 | 临床儿科杂志 & &排版 | CC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哮喘到肺功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