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a如何做镂空柏拉图之体具体指出多边体

《Maya 2013完全学习手册(第3次畅销升级) 彭超周旭孙鸿翔 计算机与互联网 书籍》【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客户服务
Maya 2013完全学习手册(第3次畅销升级) 彭超周旭孙鸿翔 计算机与互联网 书籍
与行业相比
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规格与包装
商品介绍加载中...
下载客户端,开始阅读之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丛书名完全学习手册
字数832000
中图法分类号TP391.41-62
主题词三维动画软件手册
读者对象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结构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价 格: 到
   
iframe(src='//www.googletagmanager.com/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Maya白金手册2:建模百度会学 - 定义优质教育资源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Maya白金手册2:建模
分107人在读
  《Maya白金手册2:建模》是一套全面学习并使用maya软件制作三维动画的大型多媒体教学手册,它对maya的强大功能做了详尽的讲解。《Maya白金手册2:建模》共分6册:基础,建模,材质、灯光与渲染,mentalray渲染,动画与特效。
  本册为第2册,即建模,不仅讲解了maya建模基础、nurbs建模、多边形建模、subdiv(细分)建模等流行建模方式,而且还讲解了与建模相关的各个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与参数设置,使读者能够逐步掌握maya建模技术。
  随书附带4张dvd多媒体教学光盘,教学视频时间长达20多个小时,包括maya建模基础知识与书中大部分实例的操作过程演示,素材包括读者学习本手册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场景及相关素材文件。
  《Maya白金手册2:建模》不仅适合maya初中级读者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三维动画设计相关专业的教辅图书及相关教师的参考图书。
作者简介更新中
第1章 maya建模基础
1.1 maya作品赏析
1.2 maya建模方法
1.2.1 nurbs建模
1.2.2 polygon(多边形)建模
1.2.3 subdivision(细分)建模
1.2.4 纹理置换建模
1.2.5 雕刻建模
1.3 制作酒杯模型
第2章 创建nurbs基本对象
2.1 nurbs曲线基础
2.1.1 曲线的组件
2.1.2 曲线组件的选择和编辑
2.1.3 删除元素
2.1.4 曲线参数
2.2 nurbs曲面基础
2.3 nurbs primitives(nurbs基本几何体)
2.3.1 sphere(球体)
2.3.2 cube(立方体)
2.3.3 cylinder(圆柱体)
2.3.4 cone(圆锥体)
2.3.5 plane(平面)
2.3.6 torus(圆环)
2.3.7 circle(圆形)
2.3.8 spuare(正方形)
2.3.9 interactive creation(交互式创建)
2.3.9.1 交互式创建模式
2.3.9.2 非交互式创建模式
2.3.10 exit on completion(完成后退出)
2.4 创建曲线
2.4.1 cv curve tool(cv曲线工具)
2.4.2 ep curve tool(ep曲线工具)
2.4.3 bezier curve tool(贝塞尔曲线工具)
2.4.4 pencil curve tool(铅笔曲线工具)
第3章 编辑nurbs曲线
3.1 duplicate surface curves(复制曲面曲线)
3.2 attach curves(结合曲线)
3.3 detach curves(分离曲线)
3.4 align curves(对齐曲线)
3.5 open/close curves(打开/闭合曲线)
3.6 move seam(移动接缝)
3.7 cut curve(剪切曲线)
3.8 intersect curves(交叉曲线)
3.9 curve fillet(曲线倒角)
3.10 insert knot(插入节点)
3.11 extend(延伸) 46
3.11.1 extend curve(延伸曲线)
3.11.2 extend curve on surface(延伸曲面曲线)
3.12 offset(偏移)
3.12.1 offset curve(偏移曲线)
3.12.2 offset curve on surface(偏移曲面曲线)
3.13 reverse curve direction(翻转曲线方向)
3.14 rebuild curve(重建曲线)
3.15 fit b-spline(适配b样条曲线)
3.16 smooth curve(平滑曲线)
3.17 cv hardness(cv硬度)
3.18 add points tool(加点工具)
3.19 curve editing tool(曲线编辑工具)
3.20 project tangent(投影切线)
3.21 modify curves(修改曲线)
3.21.1 lock length(锁定长度)
3.21.2 unlock length(解锁长度)
3.21.3 straighten(拉直)
3.21.4 smooth(平滑)
3.21.5 curl(卷曲)
3.21.6 bend(弯曲)
3.21.7 scale curvature(缩放曲率)
3.22 bezier curves(贝塞尔曲线)
3.22.1 anchor presets(锚点预设)
3.22.2 tangent options(切线选项)
3.23 selection(选择)
3.23.1 select curve cvs(选择曲线上的cvs)
3.23.2 select first cv on curve(选择曲线上的初始cv)
3.23.3 select last cv on curve(选择曲线上的终止cv)
3.23.4 cluster curve(簇化曲线)
第4章 nurbs曲面创建方式
4.1 revolve(旋转)
4.2 loft(放样)
4.3 planar(平面)
4.4 extrude(挤出)
4.5 birail(双轨) 74
4.5.1 birail 1 tool(双轨1工具)
4.5.2 birail 2 tool(双轨2工具)
4.5.3 birail 3+ tool(双轨3+工具)
4.6 boundary(边界)
4.7 square(方形)
4.8 bevel(倒角)
4.9 bevel plus(倒角插件)
第5章 创建多边形几何体
5.1 访问多边形建模模块
5.1.1 访问多边形建模菜单组
5.1.2 通过工具架创建基本几何体
5.1.3 快速选择菜单命令
5.2 创建polygon primitives(多边形基本几何体)
5.2.1 sphere(球体)
5.2.2 cube(立方体)
5.2.3 cylinder(圆柱体)
5.2.4 cone(圆锥体)
5.2.5 plane(平面)
5.2.6 torus(圆环)
5.2.7 prism(棱柱体)
5.2.8 pyramid(棱锥体)
5.2.9 pipe(管状体)
5.2.10 helix(螺旋体)
5.2.11 soccer ball(足球体)
5.2.12 platonic solids(柏拉图多面体)
5.3 在属性编辑器中编辑多边形
5.3.1 改变镶嵌属性
5.3.2 改变组件显示
5.4 创建和编辑文本
5.4.1 创建多边形文本
5.4.2 多边形文本设置
第6章 多边形四大组件
6.1 进入object/component(对象/组件)模式
6.1.1 vertex(顶点)
6.1.2 edge(边)
6.1.3 face(面)
6.1.5 vertex face(顶点面)
6.1.6 mulit(多重调节)
6.2 选择多边形组件
6.2.1 select edge loop tool(环形边选择工具)
6.2.1.1 在多边形网格上选择一条环形边
6.2.1.2 选择部分环形边
6.2.1.3 选择多条环形边
6.2.2 select edge ring tool(循环边选择工具)
6.2.2.1 在多边形网格上选择一条循环边
6.2.2.2 在多边形网格上选择部分循环边
6.2.2.3 在多边形网格上选择多条循环边
6.2.3 环形边和循环边选择工具的选择标准
6.2.4 select border edge tool(选择边界边工具)
6.2.5 select shortest edge path tool(选择最短边路径工具)
6.2.6 convert selection(转换选项)
6.2.7 grow selection(扩展选择区域)
6.2.8 shrink selection(收缩选择区域)
6.2.9 select selection boundary(选择所选边界)
6.2.10 select contiguous edges(选择连续边)
6.2.11 select using constraints(选择使用约束)
6.2.11.1 常用选择约束选项
6.2.11.2 约束属性选项
6.2.11.3 geometry(几何体)卷展栏
6.2.11.4 random(随机)卷展栏
6.2.11.5 propagation(扩展)选项区
6.3 保持一个组件选择
6.4 改变组件颜色
6.5 绘制选择组件
6.6 变换多边形组件
6.7 沿法线移动顶点
6.8 捕捉多边形组件和uvs
6.9 显示多边形数量统计
6.9.1 多边形组件的数量显示
6.9.2 多边形数量选项设置
6.9.3 改变多边形统计数据显示的颜色
6.10 设置自定义多边形显示选项
6.11 使用多边形的组件编辑器
6.11.1 组件编辑器菜单
6.11.1.1 options(选项)
6.11.1.2 layout(布局)
6.11.2 组件编辑器标签
第7章 mesh(网格)菜单
7.1 combine(合并)
7.2 separate(分离)
7.3 extract(提取)
7.4 booleans(布尔运算)
7.4.1 union(并集)
7.4.2 difference(差集)
7.4.3 intersection(交集)
7.5 使用构建历史编辑布尔运算
7.5.1 在通道盒和属性编辑器中改变布尔运算的方式
7.5.2 布尔运算后编辑基础对象
7.5.2.1 在超图列表和大纲中编辑对象
7.5.2.2 在通道盒中访问历史编辑对象
7.6 使用多边形布尔运算进行修剪
7.7 动画多边形布尔运算
7.8 smooth(平滑)
7.9 average vertices(平均化顶点)
7.10 transfer attributes(传递属性)
7.11 paint transfer attributes weights tool(绘制传递属性权重工具)
7.12 clipboard actions(剪贴板操作)
7.12.1 copy attributes(复制属性)
7.12.2 paste attributes(粘贴属性)
7.12.3 clear clipboard(清空剪贴板)
7.13 reduce(精减)
7.13.1 reduce number of faces(精减面的数量)
7.13.2 reduction influencers(减少影响)
7.13.3 preserve(保持)
7.14 paint reduce weights tool(绘制精减权重工具)
7.15 cleanup(清除)
7.15.1 cleanup effect(清除效果)
7.15.2 fix by tesselation(修复镶嵌)
7.15.3 remove geometry(移除几何体)
7.16 triangulate(三角化)
7.17 quadrangulate(四边化)
7.18 fill hole(补洞)
7.19 make hole tool(创建洞工具)
7.20 create polygon tool(创建多边形工具)
7.20.1 创建一个新的多边形
7.20.2 重新定位一个点
7.21 sculpt geometry tool(雕刻几何体工具)
7.21.1 brush(笔刷)
7.21.2 sculpt parameters(雕刻参数)
7.21.3 stroke(笔触)
7.21.4 stylus pressure(手写笔压力)
7.21.5 attribute maps(属性贴图)
7.21.6 display(显示)
7.22 mirror cut(镜像剪切)
7.23 mirror geometry(镜像几何体)
第8章 edit mesh(编辑网格)菜单
8.1 keep faces together(保持面合并)
8.2 extrude(挤出)
8.2.1 挤出面
8.2.2 挤出边
8.2.3 挤出点
8.3 bridge(桥接)
8.4 append to polygon tool(添加到多边形工具)
8.5 创建一个有洞多边形
8.6 cut faces tool(切面工具)
8.7 split polygon tool(分离多边形工具)
8.8 insert edge loop tool(插入环形边工具)
8.9 offset edge loop tool(偏移环形边工具)
8.10 add divisions(添加细分)
8.11 slide edge tool(滑边工具)
8.12 transform component(变换组件)
8.12.1 移动组件操纵器
8.12.2 移动uv点
8.13 flip triangle edge(翻转三角边)
8.14 spin edge forward/backward(向前/后旋转边)
8.15 poke face(凸起面)
8.16 wedge face(楔入面)
8.17 duplicate face(复制面)
8.18 connect components(连接组件)
8.19 detach components(分离组件)
8.20 merge(缝合)
8.21 merge to center(缝合到中心)
8.22 collapse(塌陷)
8.23 merge vertex tool(缝合顶点工具)
8.24 merge edge tool(缝合边工具)
8.25 delete edge/vertex(删除边/顶点)
8.25.1 使用delete edge/vertex命令删除多边形顶点
8.25.2 使用delete edge/vertex命令删除多边形边
8.25.3 删除边/顶点的错误信息
8.25.3.1 删除顶点错误信息
8.25.3.2 删除边错误信息
8.26 chamfer vertex(斜切顶点)
8.27 bevel(倒角)
8.28 crease tool(褶皱工具)
8.29 remove selected(移除所选)
8.30 remove all(移除所有褶皱)
8.31 crease sets(褶皱集)
8.32 assign invisible faces(指定不可见的面)
第9章 proxy(代理)菜单
9.1 subdiv proxy(细分代理)
9.2 remove subdiv proxy mirror(移除细分代理镜像)
9.3 crease tool(折痕工具)
9.4 toggle proxy display(固定代理显示)
9.5 both proxy and subdiv display(以代理和细分显示)
第10章 多边形normals(法线)
10.1 显示多边形法线
10.2 vertex normal edit tool(顶点法线编辑工具)
10.3 set vertex normal(设置顶点法线)
10.4 lock normals(锁定法线)
10.5 unlock normals(解锁法线)
10.6 average normals(平均化法线)
10.7 set to face(设置到面)
10.8 reverse(翻转)
10.9 conform(统一)
10.10 soften edge(柔化边缘)
10.11 harden edge(硬化边缘)
10.12 set normal angle(设置法线角度)
第11章 color(颜色)菜单
11.1 prelight(maya)(预亮)
11.2 batch bake(mental ray)[批量烘焙(mental ray)]
11.2.1 烘焙到纹理的属性
11.2.2 烘焙到顶点的属性
11.3 assign new vertex bake set(指定新的顶点烘焙集)
11.4 assign existing bake set(指定已有的烘焙集)
11.5 edit assigned bake set(编辑指定的烘焙集)
11.6 create empty color set(创建空白颜色集)
11.7 delete current color set(删除当前颜色集)
11.8 rename current color set(重命名当前颜色集)
11.9 modify current color set(修改当前颜色集)
11.10 color set editor(颜色集编辑器)
11.11 set keyframe for vertex color(为顶点颜色设置关键帧)
11.12 apply color(应用颜色)
11.13 paint vertex color tool(绘制顶点颜色工具)
11.14 toggle display colors attributes(固定显示颜色属性)
11.15 color material channel(颜色材质通道)
11.16 material blend setting(材质融合设置)
第12章 create uvs(创建uvs)菜单
12.1 planar mapping(平面映射)
12.2 cylindrical mapping(圆柱体映射)
12.3 spherical mapping(球形映射)
12.4 automatic mapping(自动映射)
12.5 create uvs based on camera(基于摄影机创建uvs)
12.6 best plane texturing tool(最佳平面纹理工具)
12.7 assign shader to each projection(为每个投射指定材质)
12.8 create empty uv set(创建空的uv集)
12.9 copy uvs to uv set(拷贝uvs到uv集)
12.10 set current uv set(设置当前uv集)
12.11 rename current uv set(重命名当前uv集)
12.12 delete current uv set(删除当前uv集)
12.13 uv set editor(uv集编辑器)
12.14 per instance sharing(每实例共享)
第13章 edit uvs(编辑uvs)菜单
13.1 normalize(归一化)
13.2 unitize(单元化)
13.3 flip(翻转)
13.4 rotate(旋转)
13.5 grid(网格化)
13.6 align(对齐)
13.7 warp image(扭曲图像)
13.8 map uv border(uv边界贴图)
13.9 straighten uv border(拉直uv边界)
13.10 relax(松弛)
13.11 unfold(展开)
13.12 layout(布局)
13.13 cut uv edges(剪切uv边)
13.14 split uvs(分离uvs)
13.15 sew uv edges(缝合uv边)
13.16 move and sew uv edges(移动并缝合uv边)
13.17 merge uvs(合并uvs)
13.18 delete uvs(删除uvs)
13.19 uv texture editor(uv纹理编辑器)
13.19.1 uv纹理编辑器的操作
13.19.2 uv纹理编辑器菜单
13.19.2.1 polygons(多边形)
13.19.2.2 subdivs(细分)
13.19.2.3 view(视图)
13.19.2.4 select(选择)
13.19.2.5 tool(工具)
13.19.2.6 image(图像)
13.19.2.7 textures(纹理)
13.19.2.8 uv sets(uv集)
13.19.3 uv纹理编辑器工具栏
第14章 subdiv(细分)建模
14.1 subdiv与nurbs/polygon的基本区别
14.2 subdiv与nurbs/polygon的拓扑结构
14.3 subdiv surfaces(细分曲面)模型的显示方式
14.4 subdiv surfaces(细分曲面)模型的uv
14.5 subdiv surfaces(细分曲面)模型的编辑方式
14.6 subdiv surfaces(细分曲面)操作命令
14.6.1 texture(纹理)
14.6.1.1 planar mapping(平面映射)
14.6.1.2 automatic mapping(自动映射)
14.6.1.3 layout uvs(布局uvs)
14.6.2 full crease edge/vertex(完全折痕边/顶点)
14.6.3 partial crease edge/vertex(部分折痕边/顶点)
14.6.4 uncrease edge/vertex(取消折痕边/顶点)
14.6.5 mirror(镜像)
14.6.6 attach(连接)
14.6.7 match topology(匹配拓扑结构)
14.6.8 clean topology(清除拓扑结构)
14.6.9 collapse hierarchy(塌陷层级)
14.6.10 standard mode(标准模式)
14.6.11 polygon proxy mode(多边形代理模式)
14.6.12 sculpt geometry tool(雕刻几何体工具)
14.6.13 convert selection to faces(将选择物体转换为面)
14.6.14 convert selection to edges(将选择物体转换为边)
14.6.15 convert selection to vertices(将选择物体转换为顶点)
14.6.16 convert selection to uvs(将选项转换为uvs)
14.6.17 refine selected components(细化所选组件)
14.6.18 select coarser components(选择更简略组件)
14.6.19 expand selected components(扩展所选组件)
14.6.20 component display level(组件显示层级)
14.6.20.1 finer(更精细)
14.6.20.2 coarser(更简略)
14.6.20.3 base(基本)
14.6.21 component display filter(组件显示过滤器)
14.6.21.1 all(所有)
14.6.21.2 edits(编辑)
书摘更新中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MAYA快捷键以及菜单中文对照-2017年11月.doc 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MAYA快捷键以及菜单中文对照.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a????SelectAllMarkingMenu 在当前视图框显所有对象∕选择所有标记菜单
b??? ModifyUpperRadiusPress 修改笔刷上限半径
c?????SnapToCurve 捕捉到曲线
d????EnterEditMode 进入编辑模式(按下开始,释放结束)
e????RotateToolWithSnapMarkingMenu 旋转工具∕捕捉标记菜单
f????FrameSelected 在当前视图框显选择对象
g??? RepeatLast 重复上次操作
h??UIModeMarkingMenu UI模式标记菜单
i????InsertKeyToolActivate 插入关键帧工具激活
j???MoveRotateScaleToolToggleSnapMode 移动滚动缩放工具捕捉模式切换
k????TimeDraggerToolActivate 时间拖曳工具激活
l?????LockCurveLength 锁定曲线长度
m??ModifyDisplacementPress 修改置换
n???ModifyPaintValuePress 修改绘画值
o?? PolyBrushMarkingMenu 多边形笔刷标记菜单
p??Parent 建立父物体
q????SelectMaskToolMarkingMenu 选择工具∕选择遮罩工具标记菜单
r???ScaleToolWithSnapMarkingMenu 缩放工具∕捕捉标记菜单
s??SetKey 设置关键帧
t?????ShowManipulators 显示操纵器
u????PaintOperationMarkingMenuPress 绘画操作标记菜单
v??SnapToPoint 捕捉到顶点
w???TranslateToolWithSnapMarkingMenu 平移工具∕捕捉标记菜单
x????SnapToGrid 捕捉到栅格
y???NonSacredTool 非专用工具
z???Undo 撤消
A????FrameAllInAllViews 在所有视图框显所有对象
B????ModifyLowerRadiusPress 修改笔刷下限半径
C????SnapToCurve 捕捉到曲线
D???DuplicateWithTransform 用变换复制
E???? SetKeyRotate 设置旋转关键帧
F?????FrameSelectedInAllViews 在所有视图框显选择对象
G??RepeatLastActionAtMousePosition 在鼠标位置重复上次操作
H??ShowSelectedObjects 显示选择物体
I???SelectIsolate 查看选择
J???MoveRotateScaleToolToggleSnapRelativeMode移动滚动缩放工具相对捕捉模式切换
M??TogglePanelMenubar 面板菜单条切换
P?? Unparent 解除父物体
Q???? SelectComponentToolMarkingMenu 选择元素工具标记菜单
R???SetKeyScale 设置缩放关键帧
S???KeyframeTangentMarkingMenu 关键帧切线标记菜单
V????SnapToPoint 捕捉到顶点
W???SetKeyTranslate 设置平移关键帧
X???? SnapToGrid 捕捉到栅格
Z??????Redo 重做
0????DefaultQualityDisplay 默认画质显示
1???? LowQualityDisplay 低画质显示
2???MediumQualityDisplay 中等画质显示
3????HighQualityDisplay 高画质显示
4???DisplayWireframe 显示线框
5???DisplayShaded 显示材质
6??????DisplayShadedAndTextured 显示材质和纹理
7????DisplayLight 显示灯光
8?????? PaintEffectsPanel 绘画效果面板
F1????? Help 帮助
F2??????ShowAnimationUI 显示动画
F3?????ShowModelingUI 显示建模
F4??????ShowDynamicsUI 显示动力学
F5?????ShowRenderingUI 显示渲染
F6?????ToggleMayaLiveControls 活的控制器切换
F8?????SelectToggleMode 选择模式切换
F9?????? SelectVertexMask 选择顶点蒙板
F10????SelectEdgeMask 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易亚苏:揭秘玛雅文明
我的图书馆
易亚苏:揭秘玛雅文明
一、玛雅数字与《易经》&
古玛雅人仅用三个符号,就组成了所有数字。考古学家称这三个符号:一个贝壳(代表0),一点代表1,一杠代表5。古玛雅人就是用这三个“原始”符号演变出“0到19”二十个递增数字,玛雅数字20进阶,现代考古学家称“20进制”。
从中国考古出土原始时期陶器上的数字符号,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老数字1~19与古玛雅人1~19个数字,其“描述”如出一辙。比较中国古老数字与古玛雅人数字1~5:中国古老数字1将古玛雅人数字代表1的“1点”写成“1杠”,将代表2的“2点”写成“2杠”,将代表3的“3点”写成“3杠”,将代表4的“4点”写成“×”,将代表5的“1杠”写成“扭曲”符号;从6~10:中国古老数字6将古玛雅人数字代表6的“1杠上1点”写成“1杠上1短竖”,将代表7的“1杠上2点”写成“2杠上1短竖”,将代表8的“1杠上3点”写成“3杠上1短竖”,将代表9的“1杠上4点”写成“×上1杠1短竖”,将代表10的“2杠”写成“十”。可见,古人使用的两种数字在“记载”和“方法”上一脉相承,各有千秋。我认为古玛雅人数字和中国古老数字都从《易经》八卦来,准确地说“八卦”从数中来,数字从“八卦”中来。
古玛雅人数字为什么是“20进制”?我认为,古玛雅人的数字表面看是20进制,其内涵是“4进阶5进制”,与中国古老数字一样都体现了《易经》数理精髓(中国珠算的精髓就是“4进阶5进制”)。在玛雅纪年9个数量级中第五个数量等级(“伯克盾时期”)最初被现代学者称为“循环”,西方学者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玛雅数字奥妙“5进制”和“周期”。古玛雅人数字中“贝壳”0是“太极”,1点是“太阳”,2点是少阴,3点是少阳,4点是太阴。《易经》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在古玛雅人的数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与完整继承。在古玛雅的数字中没有出现五个点,也没有出现“四杠”,这都是因为《易经》“河图、洛书”数理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无”和八卦由“三爻一卦”的缘故。“三爻一卦”中卦的内涵是循环、是周期。周期是玛雅数字的灵魂。从对“0”的运用和数的“进制”看,古玛雅人似乎比古中国人更“精通”《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道理。
河图:东八、南七、西九、北六、中五;东方(木)八五三为朋,南方(火)七五二同道,西方(金)九五四为友,北方(水)六五一共宗,中(土)十五相守。
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河图、洛书”的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无”。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潜心研究《易经》,前人有“天定卦”也颇得《易经》数理要领。
离(3)巽(2)坤(1)兑(4)
乾(9)艮(6)坎(7)震(8)
我认为,玛雅的数字从“八卦”演变出来,并独有其完整的体系,也这样代代相传保存下来。玛雅数字“独有的完整体系”就是“零”和“周期”。古玛雅人对4、9、13等数字的“运用”和“崇拜”都源自《易经》数要。
二、《易经》与玛雅祭祀历法&
玛雅祭祀历法一年260天,现代考古有的称“卓尔金年”(也有称“卓金年、短算历”等)。在古玛雅人留下的许多天体方面的史料中,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莫过“卓尔金年”。有人奇怪,既然古玛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是针对太阳系两个大行星而言,那么卓尔金年一定也与某个天体有联系。于是出现什么古玛雅人是外星人,什么太阳系有“玛雅星”等等神秘。我认为玛雅“卓尔金年”并非从天上来,“卓尔金年”从古玛雅人对数字的原始崇拜而来,相对现代人而言,也可以说从《易经》中来。
现代史学家、天文学家把古玛雅人“卓尔金年”称为古玛雅人的宗教祭祀年,1年共有260天(有260个不同的名称和顺序),划分为13个月,每个月以20个“玛雅神”为中心。有人也称“卓尔金年”为“玛雅甲子”。
古玛雅人数字从0至19有20个,20个数字是古玛雅人的20个数字神(其实没有20个神,古玛雅人只有9个数字神,常用的是8个)。“卓尔金年”定为13个月(我们至今尚不明白古玛雅人这13个神的名符),从《易经》“天定卦”9+4=13来(9-4=5是古玛雅人数的进制)。古玛雅人运算出来的著名金星公式:
(月球)20×13=260; 260×2×73=37,960
(太阳)8×13=104; 104×5×73=37,960
(金星)5×13=65; & 65×8×73=37,960
古玛雅人在长期的生活观察中发现“卓尔金年”与“胡纳伯.库(Hunab
Ku)创世神”的周期有差别,于是才有了以天体为基准的地球年、金星年。
人不是生来就知“天命”的,相对人而言,宇宙无法抗拒的规律让人类后来才学会“知天乐命”。古玛雅人是地球上“土生土长”的人,也是地球上最朴实、智慧的人。长期对“天象”的观测,使得古玛雅人更加智慧,也使人类文明更加成熟。玛雅祭祀年260天的实质是“数字”的周期,与天体没有关系。我觉得不能认为人类在未认知“天体”前从不计时,也不能认为“结绳”计数是为了“捆住”某个行星。我认为“玛雅星”是人的一种臆断。臆断是人“愚昧”的必然结果,它最终都是以“神秘”的形式在人类文明中“弥漫”,继而又无声无息的去“嘲弄”人类文明。学海无涯,从易到难。人类文明的兴起也是从简到繁,从原始到科学。&
三、玛雅文字应该称为“数象文字”&
中国有社会学家在云南泸沽湖地区发现许多摩梭人的“经书”,被称为“天书”、“算日子的书”。这些经书有的是“符号式”经书;有的是“象形文字”历书,应该称“数象文字”。我认为,“玛雅文字”与摩梭人的“数象文字”有“兄弟之源”。摩梭人有“算日子的书”,“玛雅石柱”也曾经被称为“计日子的书”。
我认为玛雅文字应该称为“数象文字”。何谓“数象文字”?“数象文字”是用“数”和“象”组成的人类最原始的文字,是人类文字的起源。“数象文字”中的“象”是“数”所代表“神”的符号,“玛雅文字”起源于十多个“数象文字”。古人对“数”的概念根深蒂固、对“神”的崇拜日益加深之后,“数”逐渐从文字体系中退出,就产生了不同形式的“象形文字”。人类的文字演变从繁到简(从数象文字到象形文字),文字多了又从简到繁,后来才再从繁到简。
我认为苏美尔人的“楔书”、古埃及人的“鸟兽文”、古中国人的“甲骨文”等“象形文字”其起源都晚于古玛雅人的文字,应该称玛雅文字为“数象文字”,而不是象形文字。
了解玛雅文明的人都熟悉“兰登石牌”,“兰登石牌”正反都有雕刻,反面“大字七个,小字八个”。第七个“大字”是玛雅文字中一个最常用的“符号”。我认为,这个符号“翻译”成现代汉语念“元”,代表“元、始”,它与其它“符号”结合组成了“开始、智慧、灵魂”等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的许多符号都从“元”这个符号来。如果用“纲举目张”形容组成玛雅文字的符号,那么“元”这个“符号”就是“纲”。“兰登石牌”第七个“大字”是“元”标准的符号形式,它在玛雅文字中有很多变化,“上下左右、东倒西歪、残缺不全”。不管这个符号怎样“变”,都很容易辨别出来。“元”的符号像现代汉字部首、偏旁,但又不完全相同。“玛雅低层世界九个神的名符”的第九个名符(参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全景玛雅》第178页,西尔瓦纳斯.G.莫莱(Sylvanus
Griswold Morley)著),其上部分也是“元”的一种形式。
玛雅“方舟传说”有十三颗“水晶头骨”,头骨代表什么?头骨代表死亡。我认为十三颗“水晶头骨”是古玛雅人从数字崇拜中来,与中国“地支”十二个字有某种联系。为什么二者在数上相差有一?古中国数字与古玛雅人数字内涵区别在“零”。“方舟传说”由一颗大头骨和围绕大头骨的十二颗小头骨组成,大头骨就是“零”。
代表“玛雅数字神”的符号与中国“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大同小异。在中国象形文字里有“东西北南”,还有“昭穆幽明”,还有“震兑坎离”,还有“八九六七”,也还有“木金水火”等等,玛雅文字中也有这样的道理。西方人研究玛雅宗教信仰发现有一个“雨神恰克”,得出“东方的恰克红色的人;西方的恰克黑色的人;北方的恰克白色的人;南方的恰克黄色的人”。“雨神恰克”的“方位”与“颜色”的这种关系在《易经》“八卦”中都有。我认为,玛雅文字也许是甲骨文的“前身”。&
四、中国考古中的玛雅文字符号&
中国考古中有一文物——“玉人头饰件”,亦称“龙山文化玉人头像”:该文物呈乳白色,局部有褐色侵蚀,为装饰品。以阴线雕刻,线条洗练成熟。考古学家认为是部落首领或具有崇高地位的神职巫师形象(参见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玉器鉴赏图录》(下)第281页,李建伟、邱运荣编著)。
中国考古中还有一文物——“勾云形玉佩”(横长22.5厘米,宽11.5厘米,厚0.5厘米)是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之一,通常出土于等级较高的中心大墓,其放在墓主人的胸部等人体关键部位。考古学家认为,“勾云形玉佩”不是一般的装饰品,可能是被用于沟通上天与祖灵的专用物品(参见万卷出版公司《玉器鉴定十八讲》第12页,方辉、杨波著)。以上两个考古文物是什么?
“龙山文化玉人头像”也许是“部落首领或具有崇高地位的神职巫师形象”,但是,在很多玛雅文字中我们不难找到这个“头像”的符号。比如:所谓“玛雅低层世界九个神”的名符“第六”,玛雅历中20天的专用符号“t”等等(参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全景玛雅》第178页、第202页,西尔瓦纳斯.G.莫莱(Sylvanus
Morley)著)。我认为“龙山文化玉人头像”是玛雅文字的一个符号,在玛雅文字中念什么?“翻译”成现代汉语念“首”,可能还引申为部落首领等玛雅文字。
“勾云形玉佩”又是什么?汉字中“明”字由日月组成,太阳和月亮在古人看来是天上最亮的天体,所以古人有日神和月神的崇拜。月有圆缺,古人相信月亮具有死而复生的神秘力量。考古中墓主人的胸部摆放“勾云形玉佩”是代表月亮,祈求复活。如果把“勾云形玉佩”看作符号,它与玛雅文字中代表“太阳”、“月亮”、“星星”、“金星”的符号极其相似(参见大象出版社“文明探索5”《玛雅》,第42页)。我认为“勾云形玉佩”是玛雅文字中代表“月亮”的符号。
“解读”以上两件文物(“玉人头饰件”和“勾云形玉佩”)是想引起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对“龙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某些文物的再考证,本来“龙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分界就存在“模糊的时间段”,我认为,这时期的考古对中国文字起源考证十分重要。
也许还有大量类似的文物“符号”散落民间,我们没有发现。“玛雅”似曾去过的昔日热土,“玛雅”似曾熟悉的古老文明。
——————————————————&
【开篇】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为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而来。“玛雅”地球上神奇的土地,“玛雅”人类神秘文明的结晶地;“玛雅”似曾去过的昔日热土,“玛雅”似曾熟悉的古老文明。
现代天文学一年长度365.2422天,旧儒略历纪年一年长度365.2500天,我们现在通用公历纪年一年长度365.2425天,古玛雅人公元前的天文常识一年长度365.2420天。古玛雅人使用的历法无疑要比现代人常用的历法更精确,其误差只不过
0.0002天,一年也只差17.28秒。原始时代的古玛雅人神奇的天文常识让科学时代的现代人“目瞪口呆”了500年,为什么?
我们现在所知古玛雅人历法累积计日分9个数量等级,由小到大分别是:金Kin、乌纳uinal、盾tun、卡盾katun、伯克盾baktun、皮克盾pictun、卡拉盾calabtun、金契盾kinchiltun、阿劳盾alautun。现代人分析除“乌纳”是18进制外,其余都是20进制。1金代表1天,1乌纳(月)为20天,1盾(18乌纳为1盾)为360天,1卡盾为7200天,1伯克盾为144000天等等。古玛雅人“盾”的概念近似我们“年”的概念。
& & 摩利斯.科特罗(Maurice
M.Cotterell)曾著《玛雅大预言》一书并获得Volutario文化奖,又作《玛雅王的圣数》一书风靡二十世纪末的世界。摩利斯.科特罗称在玛雅族的“古代文献”里找到1366560这个“圣数”(sacred
number)。聪明的作者将玛雅纪年中的五个数字(其实是数或数的周期):00、360、260(且不论数列中加入260有何道理)、20之和乘上9,“魔术”般也得出了1366560这个“魔术数字”。于是,有书商耸人听闻将“圣数”称为“掌握全球60亿人口的存亡密码,迈进千禧年最真实的未来预言”。真是这样吗?人类二十世纪末的科学当时又到哪里去了?&
一、《易经》与“玛雅”&
《易经》来告诉您所谓“圣数”是什么?从摩利斯.科特罗的“圣数”公式:1366560=(00+360+260+20)×9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圣数”从古玛雅人原始天文历法周期、祭祀历法和数的进制而来,从《易经》“天数”9而来。&
& (一)玛雅数字体现《易经》精髓&
“玛雅数字”很奇妙,也非常原始。“玛雅数字”其内涵体现的是《易经》数理要义。古玛雅人的1阿劳(alau)等于,这是一个天文数字,现代人日常生活中极少用到如此巨大的数据。1阿劳÷360=,如果用天作单位,1阿劳近似6400万年(8×8=64,10×10=100,80的平方等于6400)。古玛雅人正是因为有像“阿劳”等庞大的“天文”数字(现代人只有在测量星际距离和星际航行时才可能用到这样大的数据),才使得古玛雅人有相当精确的天文历法。
智慧的古玛雅人仅用三个符号,就组成了所有数字。考古学家称这三个符号:一个贝壳(代表0),一点代表1,一杠代表5。古玛雅人就是用这三个“原始”符号演变出“0到19”二十个递增数字,玛雅数字20进阶,现代考古学家称“20进制”。
从中国考古出土原始时期陶器上的数字符号,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老数字1~20与古玛雅人1~20个数字,其“描述”如出一辙。比较中国古老数字与古玛雅人数字1~5:中国古老数字1将古玛雅人数字代表1的“1点”写成“1杠”,将代表2的“2点”写成“2杠”,将代表3的“3点”写成“3杠”,将代表4的“4点”写成“×”,将代表5的“1杠”写成“扭曲”符号;从6~10:中国古老数字6将古玛雅人数字代表6的“1杠上1点”写成“1杠上1短竖”,将代表7的“1杠上2点”写成“2杠上1短竖”,将代表8的“1杠上3点”写成“3杠上1短竖”,将代表9的“1杠上4点”写成“×上1杠1短竖”,将代表10的“2杠”写成“十”(也可以理解为“1杠1短竖”)……中国古老数字20为“1杠2短竖”,古玛雅人数字20为“贝壳进阶”。可见,古人使用的两种数字在“记载”和“方法”上一脉相承,各有千秋。为什么说是“一脉相承”?因为古玛雅人数字和中国古老数字都从《易经》八卦来,准确地说“八卦”从数中来,数字从“八卦”中来。
古玛雅人数字为什么是“20进制”?其实,古玛雅人的数字表面看是20进制,其内涵是“4进阶5进制”,与中国古老数字一样都体现了《易经》数理精髓(中国珠算的精髓就是“4进阶5进制”)。在玛雅纪年9个数量级中第五个数量等级(“伯克盾时期”)最初被现代学者称为“循环”,聪明的西方学者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玛雅数字”的奥妙“5进制”和“周期”。为什么不坚持呢?因为不懂《易经》,不明白“玛雅数字”如何来。古玛雅人数字中“贝壳”0是“道”,也是“太极”;1点是“太阳”,2点是少阴,3点是少阳,4点是太阴。《易经》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在古玛雅人的数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与完整继承。在古玛雅的数字中为什么没有出现五个点?又为什么没有出现“四杠”?这都是因为《易经》“河图、洛书”数理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无”和八卦由“三爻一卦”的缘故。“三爻一卦”中卦的内涵是什么?是周期。周期是“玛雅数字”的灵魂。
从对“0”的运用和数的“进制”看,古玛雅人比古中国人和现代中国人更“精通”《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道理。西方人研究玛雅数字,因为不懂《易经》所以判断为“20进制”。如果懂《易经》就不会称“20进制”,而称“20进阶”或“4进阶5进制”。对此,不知我们当中一味将《易经》作为玄学(玄奇之学)研究的人该作何感受?潜心研究《易经》的预测功能,不如研究“玛雅预言”,因为“玛雅预测”得到过《易经》真传。
河图:东八、南七、西九、北六、中五;东方(木)八五三为朋,南方(火)七五二同道,西方(金)九五四为友,北方(水)六五一共宗,中(土)十五相守。
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河图、洛书”的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无”。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潜心研究《易经》,前人有“天定卦”也颇得《易经》数理要领:
离(3)巽(2)坤(1)兑(4)
乾(9)艮(6)坎(7)震(8)
玛雅的数字从“八卦”演变出来,并独有其完整的体系,也这样代代相传保存下来。玛雅数字“独有的完整体系”是什么?就是“零”和“周期”。古玛雅人对4、9、13等数字的“运用”和“崇拜”都源自《易经》数要。
人类的数如何来?从无到有,无是零(我们后来才有无穷大的数学哲理概念)。先有0后有1,有1才有2,有2就有3,有3必有4、5、6……如此“生生不息”。人类自从“悟出”了数,“后天”万物也就“相继而生”,正如圣人老子在《道德经》中凝练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数就有少与多的区分,由少及多,“少”与“多”的概念就在人的观念中建立起来了。概念形成观念,人的思想也就丰富起来。可以这样理解“数-概念-思想”同时在人的思维中产生。人的思维上升为思想后,才开始有成熟的语言;语言产生后,才有成熟的文字。人类有了文字,才有成熟的文明;人类主流文明最终才给人类带来科学。数字是人类文字的起源,对数的理解是人类原始文明的起源。
人类文字从记数的“点与划”开始,“点”多了有“划”,“划”多了自然刻出“符号”。有了“点与划”才有刻出的“符号”,有刻出的“符号”之后,才不断优化形成我们今天的两大类文字-“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而后又形成两大语系-“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八卦”是中国古人长期对数及其内涵体会后的“浓缩”,并又通过了不断对“天地万物”观察体验后的“沉淀”。《易经》起先“有卦无字”,文字是古人后来通过“八卦”的内涵升华出来的,所以古人称“易”为“经”。“易”是数,是变,是变数。其实我们读《易经》是我们在读“自己”,因为人的观念依靠“文字”表达,而文字源于《易经》“八卦”对“数”的凝练。文学评论家说:一千人读《红楼梦》就有一千部《红楼梦》,普通的道理。
万物皆有数,并被数描述。数使我们认识宇宙万物,如果人类离开了数,宇宙就会变得模糊了。数是点亮人心灵的太阳,读《易经》没悟出这样的道理,您就该去散步了。&
& & (二)《易经》与玛雅祭祀历法&
玛雅祭祀历法一年260天,现代考古有的称“卓尔金年”(也有称“卓金年、短算历”等)。在古玛雅人留下的许多天体方面的史料中,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莫过“卓尔金年”。有人奇怪,既然古玛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是针对太阳系两个大行星而言,那么卓尔金年一定也与某个天体有联系。于是人类又开始出现了神秘,什么古玛雅人是外星人,什么太阳系有“玛雅星”等等。臆断是人“愚昧”的必然结果,它最终都是以“神秘”的形式在人类文明中“弥漫”,继而又无声无息的去“嘲弄”人类文明。玛雅“卓尔金年”并非从天上来,“卓尔金年”从古玛雅人对数字的原始崇拜而来,从玛雅数的周期而来,相对现代人而言,也可以说从《易经》中来。
现代史学家、天文学家把古玛雅人“卓尔金年”称为古玛雅人的宗教祭祀年,1年共有260天(有260个不同组合的名称和顺序),划分为13个月(考证有13个专用名称或名符),每个月以20个“玛雅守护神”为中心(考证有20个专用名称或名符)。有人也称“卓尔金年”为“玛雅甲子”。
古玛雅人数字从0至19有20个,这20个数字有学者称是古玛雅人的20个数字守护神(其实古玛雅人只有9个“数字守护神”,常用的是8个)。“卓尔金年”定为13个月,从《易经》“天定卦”9+4=13来(9-4=5是古玛雅人数的进制;研究玛雅文明至今尚不知这13个守护神的名符),当然,“天定卦”是后来中国人的“体会”。古玛雅人运算出来的著名金星公式:
(月球)20×13=260; 260×2×73=37,960
(太阳)8×13=104; 104×5×73=37,960
(金星)5×13=65; & 65×8×73=37,960
聪明的古玛雅人在长期的生活观察中发现“卓尔金年”与“胡纳伯.库(Hunab
Ku)创世神”的周期有差别,于是才有了以天体为基准的地球年、金星年。
人不是生来就知“天命”的,相对人而言,宇宙无法抗拒的规律让人类后来才学会“知天乐命”。古玛雅人是地球上“土生土长”的人,也是地球上最诚实、智慧的人。长期对“天象”的观测,使得古玛雅人更加理智,也使人类原始文明更加成熟。玛雅祭祀年260天的实质是“数字”的周期,与天体没有关系。“260天”如何来?13×4=52,52×6=260,都是从领悟《易经》“八卦”来。我们不会认为人类在未认知“天体”前从不计时吧?我们也不会认为“结绳”计数是为了“捆住”某个行星吧?我们为什么要臆断存在“玛雅星”?体会一下圣人为什么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许对思考有帮助。西方人在研究“玛雅”时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很不容易,其实我们至今仍然没有真正理解“玛雅”。学海无涯,从易到难。人类文明的兴起也是从简到繁,从原始到科学。
古玛雅人数字由来很久,既原始又自然;古玛雅人文字由来很久,既原始又朴实;玛雅文明由来很久,既原始又精美。我们对玛雅文明的历史断代存在诸多主观因素,我们为何要做出“夜郎自大”的违心判断?贬低他人难道不是在贬低自己?有人说古玛雅人的祖先是外星人,其实是将自己当作了外星人,或者说将自己当作了神。相对地球人而言“外星人”是智慧高于地球人的“神”,说古玛雅人的祖先是“外星人”的人,他不是个“神”至少也是个通神的“智慧人”。忘本的人是没有根基的人,没有根基的人是虚无缥缈的人魔。&
(三)《易经》与玛雅“圣数”&
所谓“圣数”:1366560=(00+360+260+20)×9
首先,在00、360、260、20这五个数中,“260”出现在数列中间没有连贯的逻辑道理,好似“鸡立鹤群”,带有极为浓重的“文明痕迹”。
古玛雅人“144000”这个数怎样来?360×400=0从哪里来?20×4×5=400,20、4、5都是“玛雅数字”的进阶或进制,与先天“八卦”的个数8有“周期”关系。400是“20、4、5”三个数的“共享”周期。周期是什么?周期的内涵是什么?宇宙时间的本质就是周期。所以,伯克盾144000曾经被西方学者称为“循环”,这位学者能够看到“循环”就证明他了不起。
& & 250÷25=10
1、4、9、16、25是什么?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根据《易经》精髓和“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推演出了“宇宙数学”。如果宇宙的数是1、2、3、4、5,其对应的“自然数”数值就是1、4、9、16、25。以上五个等式足以看出《易经》“宇宙数学”在人类天文历法中与自然数“十进制”的关系,用《易经》的语言解释就是“天数”与“地数”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天数”与“地数”并非《易经》所谓“天数”1、3、5、7、9和“地数”2、4、6、8、10)。“宇宙数学”从东方古老哲学《易经》和西方现代科学中来,可惜我们现在尚不认知“宇宙数学”,更不明白“宇宙数学”对人类的意义。相信“圣数”?还是相信“宇宙数学”?您自己去做决定。人都有自己判断是非的权力,精神上人人平等。再说所谓“圣数”:
4(金星历年的天数)
360/(古玛雅人没有小数点)
146÷4=36.5(4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中“四象”来,36.5是十分之一年)
古玛雅人所使用365天和260天的历法,前者叫太阳历(从天体来),后者叫少阳历(从数字来),都是古玛雅人对数与天体周期变化的认识。古玛雅人的“太阳历、少阳历、金星历”皆从《易经》八卦来。《易经》八卦数理中“暗藏”了天体“数象”关系,《易经》是科学,《易经》也是科学的灵魂。
中国哲学史研究“开山者”有二人,一位是胡适先生,一位是冯友兰先生。二位老先生对哲学都有精辟的定义,胡适先生认为哲学包括:1、宇宙论,2、人生论,3、知识论,4、教育论,5、政治论,6、宗教论;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包括:1、宇宙论,2、人生论,3、知识论。二位哲学先驱对哲学的概括没有本质的区别。中国古哲学从《易经》来,哲学是思想,思想是科学的“灵魂”。
&&&(四)剖析《玛雅王的圣数》第一部
摩利斯.科特罗《玛雅王的圣数》一书分为两部,第一部“破解生灭线索”。以下将有针对性地剖析“破解生灭线索”部分内容,以正视听。剖析前说明一二:摩利斯.科特罗是一位比较客观而聪明的西方人,《玛雅王的圣数》一书并非宣扬神学;摩利斯.科特罗还是位善于思考的学者,可惜他不懂《易经》,也不太懂象形文字。&&&&&
《玛雅王的圣数》第一部“破解生灭线索”讲述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为什么“玛雅王的圣数”1366560与“日斑周期”1366040如此“吻合”。作者推导出“圣数公式”1366560=(00+360+260+20)×9,并主要借华梭斯基(Warshofsky)《世界末日》(Doomsday)一书中“金星说”引证“圣数”,当然还引用了现有天文地理科学知识等。以下提三个思考:&
1、谁使金星“突然”停止下来?《玛雅王的圣数》一书提到“金星说”,“金星说”表述“古书曾经记载在四千余年前发生一件天文怪象”。有人认为是当时的木星曾遭遇某种地壳的变动,抛出一块巨大的陨石,这块陨石就是后来的金星。根据中国古书的天文记载,当时在穹苍确曾出现一颗疾驰而过的不明天体,其亮度可媲美太阳。古犹太人的经典里,也记载着这颗星球的亮度非比寻常,可谓“照亮了整个宇宙”。《旧约》“出埃及记”有“水变血之灾”。中国古书描述在神州大陆陷于一片火海之后,连续几天都见不到旭日东升。于是得出金星对地球“苦苦相逼”,地球陆地“重新洗牌”。
人类科学在数学基础之上建立,后来有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太阳系所有行星的质量之和与太阳的质量不可同语,如果说金星是从木星“逃逸”,并曾经飞过地球奔向太阳,那么谁使金星“突然”停止下来?按科学的说法“金星”应该直奔太阳而去,可现在我们所认识的金星,始终在围绕太阳旋转。“金星说”显然与科学相悖。为什么“相悖”?科学有很多驳斥“金星说”的理由,“金星说”没有自圆其说的逻辑。有两种可能:1、如果“万有引力”描述的物体间距离接近零时,引力将变成斥力;2、科学理论证明“金星说”悖谬。我不怀疑前者,但相信后者。之所以说“不怀疑前者”,因为当两个物体相撞,无论怎样物体间都存在“弹力”。相对太阳的体积与半径,金星实在太小太近,也许可以按“弹性碰撞”来解释“金星说”,但目前人类尚未从星体关系上建立这样的科学理论。“金星说”尚不成立。&
2、“圣数”与“日斑周期”为什么“吻合”?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根据物理学建立至今还依然存在的“谜团”、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之间依然存在的矛盾,分析了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得出结论:时间的本质是周期,空间的本质是距离。
为什么古玛雅人非凡的天文知识让现代科学“汗颜”?为什么古玛雅人神奇的天文知识让现代人“不解”?因为古玛雅人与我们有“对数的不同理解”,究其实质是有不同的“时空观念”。所谓“圣数”不过是古玛雅人对宇宙天体周期的判断。我们在“汗颜”和“不解”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观念。古玛雅人与我们现代人没有什么本质不同,所不同的是宇宙观,具体而言是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当然也包括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因为“时间和空间”这个最基本的观念不同,所以古玛雅人的天文历法让现代人“望洋兴叹”。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虑”地去思考“时间和空间”概念,我们就会明白许多“不知道”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够“理智”地去理解“时间和空间”概念,我们就会懂得许多“神秘”的神秘。科学先驱爱因斯坦曾经对“时间和空间”概念进行了“挑战”,他将“时间和空间”统一,但爱因斯坦对“时间和空间”的革命不彻底,不过伟人已经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
地球的变化有周期,这个“周期”与太阳、地球和其它行星所处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水星、金星会有“凌日”现象发生,火星会有“大冲”现象发生,地球有“近日点”与“远日点”之分。地球在“近日点”或“远日点”与太阳的连线上,总会发生所有行星形成“列队”的“壮观天象”,并将呈“周期”出现。那么太阳系的行星在“特定时间、特殊空间”形成一线的“壮观天象”其内涵是什么?对地球而言就意味着受到的“引力”最大或最小,这是“改变”地球的关键。对此,数千年前的古玛雅人早就计算出来了,得出了我们称之为的“太阳纪”。我很遗憾,因为现代人还在“神秘地叹息”。其实,现有科学完全也可以计算出“改变”地球的关键“时刻”,从而得到某种意义的更准确的“周期”。“日斑周期”的内涵是什么?不过也是太阳周期变化在我们科学中的一种反应。
因为时间的本质是周期,所以地球也具有某种意义的周期,因此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人类必定也有某种意义的周期,但所谓某种意义的“周期”并不代表地球的毁灭,也不代表人类的终结。如果说人类有“终结”,人类在地球上早已经“终结”了无数回。然而,不屈不饶的人类仍然在地球上生生不息,人类文明仍然在世界各民族中传承与更新、发展与光大。
人类的存亡岂能由“巫师”臆断了就算?人类的命运也许不完全由人类自己确定,但人类的命运可以由人类自己“掌握”。人不仅仅有“求生”的本能,人还有“求知”的本能(人的本能“求生与求知”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有详细陈述)。人的本能决定人是地球上智慧的,人的本能也将证明人是宇宙中智慧的,所以称之为“人”。相信我们能够从与“古玛雅人的差距”中醒悟,其实那也是“温故知新”。
如果说人是神依照自己而创造,那么谁还能比人更得天独厚、更聪明智慧?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玛雅文明”对人类的意义,明白“玛雅文明”给我们的提示,我们就会改变我们的某些观念。“玛雅文明”失落了,但她不消失,这是古老的玛雅文明对我们现代人的厚爱。所以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要说“《老子》书名的故事是每一个有良知人的座右铭!”玛雅文明给人类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古玛雅人的时空观念,可惜快“历经五百多年”了,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她“伟大的启示”的价值。&
<font color="#、“水晶城”究竟在暗示人类什么?“玛雅”的土地上遗址林立,“真假”未辨,“先后”未明。1952年亚勃.路易耳(Alberto
Lhuillier)所率领的考古队打开了玛雅“水晶城”(帕伦克神殿)的大门。摩利斯.科特罗根据“水晶城”的遗迹,在《玛雅王的圣数》一书中演义了一个由“1、3、5、7……”组成的数字“故事”,可惜又将其神秘。一个颇有《易经》数理含义的“水晶城”,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虽然没有机会临考古现场一观,零零星星的文字记载、模模糊糊的图片显示、神神秘秘的考古解释,让我感到十分“惋惜”。难道真的说1就是1、说2就是2?立说若要说出“一二三四、子丑寅卯”,总该有其自圆其说的道理,哪能“先入为主”?又岂能“先声夺人”?人类的神秘往往都是这样开始,并由此不断弥漫“侵蚀”我们的心灵。
“水晶城”究竟在暗示我们什么?告诉您去问《易经》。理智的人,不要相信“神”的臆断。古玛雅人说: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玛雅预言”在说什么?其实古玛雅人在告诉后人,不要谋求“霸道”,人不可能“占有”地球。所谓的“玛雅预言”,一句明明白白、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道理,怎么就成了“外星人”对“地球人”的“警世恒言”。真是可笑到了极点,也可叹之极。《易经》能打开玛雅文明之谜,《易经》也能打开人类文明起源之谜。易,日月也。昼夜绵延,日月丽天;四季交替,日月耀地。天上有个太阳,天上有个月亮;心中有个“太阳”,心中有个“月亮”;《易经》就是太阳,《易经》就是月亮。我曾经承诺一位善于思考的聪明人“送出四把钥匙”,以下的文字将履行承诺。
(五)漫说“龟岛”传说&
上面说到“玛雅预言”,想起土著人“龟岛”传说。在美洲土著人观念里,很久以前,美洲和澳洲是相连的大陆叫“龟岛”。龟岛有一座金字塔内存放有一神物,由来自12个神圣行星的12颗水晶头骨排列成圆圈,中央摆放一颗更大的水晶头骨形成“方舟”阵势组成。中央的头骨代表所有世界精神的统一,把所有神圣行星的智慧联结一起,从而具有无比了的神力。龟岛神物最早由欧梅克人保管,后来“方舟”向北迁移,玛雅人才得以继承,继而又到了阿兹特克人手中。因为人滥用了“方舟”的智慧和神力,水晶头骨分开,并回避相遇“唱着歌在世界流浪”的其它头骨。直到有一天我们学会与他人分享,治愈他人的创伤;我们学会教育,在地球上和睦相处了,水晶头骨才会再度相聚。(该传说根据西方人的记叙“浓缩”。)
美洲土著人祖先留传下来的传说,既朴实又真诚,虽然带有神秘,但“神秘”的背后流露出对人类和平的期望和心声。如果我们理智地对待尚未理解的文明,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人类文明的共性。从而,既找回“失落的文明”,也找回“失落的自己”。
“Galapagos”在地理词典中翻译为“加拉帕戈斯群岛”,西班牙语的本意是“大龟”,人们习惯称“龟岛”。龟岛1535年被发现,1832年成为南美洲厄瓜多尔共和国的领土。这座太平洋西部海域的群岛,现在称科隆群岛,总面积约7900多平方公里。据说岛上曾经到处都是海龟和陆龟,大的重400至500公斤,身长1米多,龟背可以驮上两个人行走,后来龟遭到大肆捕杀,现在已所剩无几。中国福建和山东都有龟岛。福建龟岛,又名:芹仔,镜澳。龟岛(Title)位于连江县,马祖列岛的北竿岛上芹壁澳口。因为远看这个小岛像海龟伏卧于海中,背上的甲壳栩栩如生,也跟海龟的纹理形似因此而得名。龟岛四周海域清澈见底,有“镜澳”之称。龟岛附近是极佳的天然钓鱼场。山东烟台是秦始皇东巡的目的地,也是全真教的发源地。烟台沿海岛屿众多,最有仙境的是龟岛(也称鳖砣,像一片巨大的龟壳扣在龟的身上)和仙鹤岛(也称三孤岛,像一只仙鹤浮游海面)。这一龟一鹤沧桑自然,属烟台的八景之一“龟鹤双寿”。
中国古代传说龙生九子,长子像龟,任劳任怨,酷爱文字。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形成古人“神龟四足,撑天四柱”的观念。龟龄能过千年,龟善性灵慈悲。佛说放生还债,消除业障;人积慈悲心肠,知恩图报。凡人众善奉行,将心比心;尘世众生万物,皆有性灵。普度凡人尘世,南无阿弥陀佛。从传说到自然,从神话到信仰,人们对龟的长久崇拜,“龟卜”后来深入民间,成为华夏民族一种古老的特殊文化。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积劳虑心、欲膨望胀”,听信仙丹可以长生不老,可以无所不能。传说仙丹生长在怪石绿荫的灵山神岳、布满青苔的水洞石窟,或在漂浮可见、遥远莫及的海上孤岛。霸主令人各处寻找,终无所得。于是将人间仙境的愿望寄托在仙山、神岛、仙鹤、神龟之上。这样的蓬莱神话传入日本,聪明的日本园艺从虚幻的憧憬中悟出“鹤龟蓬莱”的意境,日本庭园更加灵气。日本民族有值得学习的“谦虚”。谦虚使人进步,老生常谈。谦虚的内涵“青出于蓝,青胜于蓝”。
& &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1930年生于旧金山,1956年东渡日本居住10多年,并曾出家3年专习禅宗佛教,后回到美国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北部荒僻的山区。他先后出版了十六卷诗文集,主要有《砌石与寒山诗》(1959)、《神话与文本》(1960)、《僻野》(1968)、《龟岛》(1974)、《没有自然:新诗选》(1993)、《无终的山水》(1997)、《加里.斯奈德读本》(1999)等多卷,其中《龟岛》获得了1975年度普利策诗歌奖。加里.斯奈德的诗在创作意境、语言形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特别深受寒山诗的影响。他的诗大多以自然风光和劳动生活为题材,独具一格的简约风格和独树一帜的朴实意象,给吟诵的人悄然震撼的启迪。他的获奖诗集《龟岛》(Turtle
Island,1957)中收有其自认为最好的诗《松树冠》(Pine Tree Tops):“In the blue night.
/Frosthaze,the sky glows/With the monn.&
/Pine tree tops/Bend snow-blue,fade/Into sky,frost,starlight. /The
creek of boots. /Rabbit tracks,deer tracks,/What do we
know.”诗人面对自然界的美丽神秘,痛感现代人类的无知。善的文明都会自然而然,从各个领域深入人心。神秘的文明也会无声无息,从各个领域侵蚀人心。&
(六)《易经》与人类的神秘&
人有时挺可笑,有人说“玛雅王的圣数”,有人马上就强调“掌握全球60亿人口的存亡密码”。人类的神秘究竟从哪里来?人类的神秘都是从某些人的愚昧、附和、煽动而来。难怪阴谋家说:假话说一万遍,假话就成真理。原来阴谋家确实懂得阴谋,所以阴谋家才能有精辟的总结,或许人类的“阴谋家”都有同样的结局吧。当然,我们中许多人并非阴谋家,他们都是“上下而求索”的冷静学者、科学先驱。然而,人类的战争毁灭了人类的文明痕迹,我们看不见自己的“脚印”了,“道”自然而然就“弯曲”了。真知是道,道是科学;文明是德,德有非德。
人类16世纪帝国的文明“血洗”和“焚烧”了古玛雅的“野蛮”,“残酷”的征服将“玛雅文明”几乎毁灭已尽;20世纪初西班牙帝国爆发内战,现代文明又“血洗”了帝国的辉煌,“文明”在昔日帝国的土地上进行着世界二次大战的“预演”,“疯狂”的战争给昔日帝国带来伤亡75万人,其中7人就有1人无栖身之地;今天古玛雅人“野蛮”的“水晶头颅骨”还在默默“愚弄”我们的现代科技,现代人引以为豪的工艺技术在“水晶头颅骨”的光芒下依然黯然失色。1987年在中国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大汶口文化”的墓地出土“含山玉片”,有人认为是“河洛图书”,并冷静地将“归藏”与“龟藏”联系起来。考古发掘似乎在人类的“后院”将人类的古老神话传说变成“事实”。人类的文明为什么会走上如此的“怪圈”?难道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存在有“周期”?
21世纪初人类的战争“冠冕堂皇”的又在人类古老文明的土地上,继续毁灭人类的“痕迹”,现代的“文明”再次重蹈古代的“野蛮”。从此“迷途的羔羊”将更加无奈地注视“支离破碎”的人类遗迹,新的神秘和新的不解又将在我们面前同时产生,并伴随着人度过苦难的“求生与求知”历程。当然,“冠冕堂皇”战争的战争者都在开始反思和觉悟,也许这是人类新的“曙光”,因为战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了战争的内在含义。文明人从“文明”的战争和“战争”的文明中体悟出文明的“良知”,这是人类的“希望”。人类的神秘都是人给人造成诸多不解的臆断,人类战争在“神秘”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其实我们本来对“战争”也就是“不解”。
听一则随处可见的神秘故事:“1948年墨西哥考古学家鲁兹教授在玛雅帕伦克神殿巨大石室的墙上,发现刻有奇妙头饰的青年浮雕,在浮雕中暗示着各种技术特征,有一个前端尖形的流线形物体上,坐着有独特体形的人物——太空人,头戴盔甲,头盔后飞扬两条辫子似的管子,这个人弯着腰和膝盖双手正在操纵着一些操纵杆,位置较高的那只手,似乎正在调节把手般的东西,较低的那只手四根指头,似乎在操纵类似摩托车,把手般的控制器,双眼前视。左脚跟搁放在有好几道槽痕的踏板上。双操纵杆前面并排着许多复杂的仪器,操纵者后面有个类似内燃机的机关枪物体”。
这个所谓“在玛雅帕伦克神殿巨大石室的墙上”的“浮雕”,其实是帕伦克宫殿里玛雅国王巴加尔棺椁(棺材外所套的大棺材)重达10000磅的顶盖。本来竖看的“浮雕”,有人偏偏要横看。看的人头歪了,“思想”失去平衡了,也就出“鬼”了。附和的人还给这“棺椁顶盖”取了个颇有现代科学色彩的名子——“玛雅火箭图”。这是一则人类神秘的制造过程,并且至今还在到处“弥漫”。想一想还有人捏造了多少个这样的神秘,文明就是这样在“愚弄”文明。“巨大石室的墙上”与“棺椁顶盖”岂能同语。我无言而“汗颜”,因为我“听见”玛雅国王巴加尔的“灵魂”在笑,笑我们之中的可笑之人。捏造“玛雅火箭”的人难道想拥有棺椁“大石室”?手握“乾坤”的玛雅国王巴加尔也许会同意将“大石室”送给他永久“住居”,以奖励他在人类的“伟大发明”。
古玛雅人运算出来的金星公式中有一个数“73”,古玛雅人为什么能推出73这个“周期”呢?这个“周期”与中国古话中“7384”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您还是去问《易经》吧,那里有答案。宇宙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周期”,必然会影响宇宙中的物质运动(包括生命过程),有的受其影响大,有的受其影响小。其实“7384”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故弄玄虚的人有意将事物的外表扩大化,从而遮挡了事物的本质。
您若将《易经》当作预测之书,《易经》肯定就用“预测”来嘲弄您。其实,若将《易经》比为一匹神马,那么《马前课》也好、《推背图》也罢,以及诸多类似之书,都不过是这匹神马身上的一根毛。在此,我要再说《易经》博大精深,精深博大。苦苦求索的“智者”回头是岸,不要糟蹋祖先的智慧,以免遭到祖先的唾弃。综上所述,难道古玛雅人真的懂《易经》?古玛雅人怎么会懂中国的《易经》呢?
二、从“亚特兰蒂斯”说起&
“亚特兰蒂斯”是“大西洲”一座令人幻想的城市,她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的著作中。传说公元前11500年“亚特兰蒂斯”突然遭遇地震和水灾,这片“圣土”一夜之间沉入海底。传说传开后2300多年来,人类在地球上判断有数十个“亚特兰蒂斯”遗址。为什么?“亚特兰蒂斯”由哲学家和其后的幻想家构建的传奇城市,一直在激励人类的想象力,澄清“亚特兰蒂斯”是为了“想象”的冷静。&
(一)“亚特兰蒂斯”的来历与“考证要素”&
公元前38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著作《克里特阿斯》和《提奥迈斯》中记述了关于大西洲的故事。根据记载柏拉图的表弟克里西亚斯是“大西洲故事”的讲述者之一。克里西亚斯与柏拉图都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在他们二人的对话中,克里西亚斯三次强调“大西洲故事”是真实的,并称亚特兰蒂斯故事是他的祖父从希腊政治家梭伦(柏拉图是梭伦的第六代后裔)那里得知。梭伦是雅典的立法者,被誉为“最诚实的人”。传说梭伦说“大西洲的故事”是他在公元前590年到古埃及时,从古城莎利耶一位老祭司那里听到。柏拉图描述“亚特兰蒂斯”是“大西洲文明”的核心。
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古城是由“红黄黑三色石头”构筑的、由“5个同心圆划分为5区”规划的城市。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与他的兄弟波塞东(大海和地震之神)、哈得斯是亚特兰蒂斯人的统治者,也是崇拜的神。这座古城某处竖立一根巨大的黄铜柱子,上面镌刻有海神波塞东为亚特兰蒂斯市民制定的神圣法律。
美国考古学家德奈利被誉为“科学性的亚特兰蒂斯学之父”,他提出“考证要素”十三:(1)远古时代大西洋中确有大型岛屿,那是大西洋大陆的一部分;(2)柏拉图所记述的亚特兰蒂斯故事的真实性不容怀疑;(3)亚特兰蒂斯是人类脱离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4)随着时间的推移,亚特兰蒂斯人口渐增,于是那里的人们迁居到了世界各地;(5)圣经《创世纪》中所描述的“伊甸园”,指的就是亚特兰蒂斯;(6)古代希腊及北欧传说中的“神”,就是亚特兰蒂斯的国王、女王及英雄;(7)埃及和秘鲁的神话中,有亚特兰蒂斯崇拜太阳神的遗迹;(8)亚特兰蒂斯人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9)欧洲的青铜器技术源自亚特兰蒂斯;(10)欧洲文字中许多字母的原形,源自亚特兰蒂斯;(11)亚特兰蒂斯是塞姆族,也是印度和欧洲各民族的祖先;(12)12000年前,亚特兰蒂斯因巨大变动而沉没于海中;(13)少数居民乘船逃离,留下了上古关于大洪水的传说。
柏拉图的描述和德奈利的观点说明:(1)“亚特兰蒂斯”确实曾经存在过;(2)人类的文明源自“亚特兰蒂斯”;(3)在12000年(定在12800年前~6400年前比较合适)前一场“大洪水”改变了地球,“亚特兰蒂斯”沉没了。
历史考古学家发现,世界500多个古老的民族各自都有“大洪水”的传说。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古老经书,难道是“亚特兰蒂斯”文明的证明?古中国的大禹治水,伟大的“诺亚方舟”,辉煌的埃及、希腊、印度古文明中无不都有“淹没整个大地的洪水”的“记忆”。人类如何经历“洪荒时代”?人类的神话为什么共有相同的主题?现代学者对此或早或迟都有“沉思”。可是,现代考古学又告诉我们,根本没有地质资料证明大西洋中有一块沉没了的巨大陆地。假如有“亚特兰蒂斯”,那么“大西洲”在哪里?温故知新。&
(二)大西洲究竟在哪里?&
16世纪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我们开始明白地球不在宇宙的中心;17世纪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才“测量”出地球是一个略扁的椭球体;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拉普拉斯研究了地球起源,我们从此对地球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人类地质学家相对认同“泛大陆”和“泛大洋”学说。1984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地球上的大陆围着地球缓慢而不间断地运动,大陆板块漂移理论获得科学的证实。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沉思”大西洋海岸线,1915年他在《海陆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地球陆地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原始古陆”,后来漂移分开,首创“大陆漂移假说”。1961年到1962年期间,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借用地幔对流理论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大陆不是独立地沿着洋底漂移,洋底与大陆一样也在移动,海底扩张是大陆漂移的新形式。1967年到1968年期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维和美国人摩根、麦肯齐及帕克将转换断层概念外延到球面上,定量的论述了板块运动,确立了“板块构造说”。此后在人类文明中建立起相对科学的“板块构造说”。科学家预言:若干年以前大陆曾是联合一起的,后来才漂移分开;若干年以后,大陆又将在太平洋区域汇集。
“板块构造说”包含“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全部精华,又充实了大地构造活动的新理论,它凝聚了人类数代地学家的辛劳智慧,是二十世纪地质学对地质构造及地质作用的新认识。
“板块构造说”将全球岩石层主要分为8大板块(也有分6大板块等)和其中镶嵌着的14个小板块,共22个板块。8个大板块为:欧亚板块(EU)、北美板块(NA)、南美板块(SA)、努比亚板块(NB)、太平洋板块(PA)、印度板块(IN)、澳洲板块(AU)、南极板块(AN);其间镶嵌的14个小板块是:阿拉伯板块(AR)、婆罗州板块(B)、加勒比板块(CA)、加罗林板块(CL)、可可斯板块(CO)、印度支那板块(I)、胡安.德富卡板块(JF)、华北板块(NC)、纳兹卡板块(NZ)、鄂霍茨克板块(OK)、菲律宾板块(PH)、斯科舍板块(SC)、索马里板块(SM)、扬子板块(Y)。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证据主要有三:(1)大陆岸线的相似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与南美的海岸线轮廓相互匹配,可以拼接成为一个整体,说明这两个大陆曾经相连接。褶皱系的延续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南端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南的二叠纪褶皱山系同是东西走向的,而且地质情况相当,可以连接;欧洲挪威、苏格兰、爱尔兰与北美纽芬兰的加里东褶皱带也是可以连接的。(2)古冰川的分布:南方诸大陆(南美、南非和南澳大利亚)和印度南部广泛分布的晚古生代冰川痕迹,若将分布地拼合在一起,能较好的解释冰川分布的规律。(3)化石:在南方各大陆和印度南部的晚古生代冰碛层上普遍覆盖有原始的裸子植物“舌羊齿”化石的含煤地层,证明南方各大陆与印度过去是一个整体。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许多证据得自南半球,当时他的理论没有能被北半球的欧美学者所接受。1930年11月,魏格纳为了寻找大陆漂移的直接证据而前往格陵兰实测格陵兰岛的经度,在荒凉的冰源考察途中不幸遇难。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说”应该让人类永远记住他、怀念他。一位勇敢的“求知”者,一位聪明的“求生”人。
有分析家利用计算机把“大陆漂移说”各大陆“拼接”后发现,只有很小的区域对不上,似乎有力地支持了大陆原来曾经是一个整体的观点。计算机所拼接的大陆近似一个正方形,还似乎“印证”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科学可真是如此“奇妙无比”。
可不可以认为我们的“拼接”有缺陷?如果说北美板块从欧亚板块自西分开,大西洋两岸又如此“天衣无缝”,那么“大西洲”怎么可能在大西洋?除非“大西洲”本身不是“沉没大西洋”,而是从大西洋海底升起来的一个洲。可是柏拉图的“传说”并非在说“从大西洋升起一个大西洲”,难怪我们找到40多个大西洲“遗址”。“大西洲”到底在哪里?“亚特兰蒂斯”究竟在何方?如果有“大西洲”、有“亚特兰第斯”,那就在太平洋。&
(三)板块漂移成因说&
“板块构造说”继承了“大陆漂移说”假设,认为从前地球上只有一块泛大陆,大西洋和印度洋尚不存在。泛大陆的北部称为劳亚古陆,包括今天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南部称为冈瓦纳古陆,包括今天的南美洲、非洲、印度次大陆、大洋洲和南极洲。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之间有一片古代的大洋,名叫“特堤斯洋”。
按照“板块构造说”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究竟怎样形成?板块地壳构造学说认为,目前的大陆约在3亿年以前形成,而漂移运动则始于1亿8千万年前(对板块漂移的年代,也有人认为发生在“1万2千年”,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发生在几百万年以前)。板块漂移运动的起始时间一直有学术争议,说始于“1亿8千万年前”只是一种推测而已。
“3亿年”和“1亿8千万年”的内涵是什么?人类科学在解释自然现象时通常有三种模式:一是科学解开自然现象之谜;二是科学
“无可奈何”将自然现象之谜“神秘化”;三是科学“不知不觉”将自然现象之谜“遥远化”。“漂移运动始于1亿8千万年”就属于“遥远化”的解释,其实是半神秘化。此判断无论对错,人无法证明,因为这个“时间”实在太久远,久远得不属于“人类文明”。
宇宙千变万化,也时刻变化。预测“1亿8千万年前发生的事情”与预测“1百万年前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一样带有“自欺欺人”的无奈。与其预测“遥远的年代”,不如不去推测年代。预测“遥远的年代”看起来很具体,其实是很抽象、很无力的解释。既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又说明科学存在“玄妙”。这样的做法也违背了人类科学的实质和宗旨。
宇宙是变化的,宇宙的变化也是变化的。预测“1亿8千万年发生的事情”是人在“自欺欺人”,因为“1亿8千万年”根本不属于人类文明。人类文明解释“非人类文明”是非常不理智的,就像我们不可能知道动物在“想”什么一样,其实人与人也都没有完全做到“心心相通”。想一想,人类的历史有多久?再想一想,人类文明的历史有多长?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人类文明历史没有超过1万4千年,我们连2万年时发生的历史都说不清楚,如何说得清楚“1亿8千万年”,这不是“自欺欺人”又是什么?这样看来人成了宇宙中“夜郎自大”的奇怪“生物”。这不是人本来应该有的能力,更不代表我们的智慧,而恰恰走到了它的反面。人的智慧被人的虚荣遮挡了,人的理智被人的欲望蒙蔽了。人类文明即将要让我们看清宇宙,人类文明为什么又马上让我们变得模糊?“文明”谁在背后操纵着您?
有人预测了宇宙的起源,也有人预言了地球的终结。我们在科学中常有这样或那样的臆断,为什么?因为科学开始迷失方向,我们早就迷失了“故乡”。以下先表述“板块漂移成因说”,其后给出部分解释,并一同去沉思“玛雅”、沉思“复活节岛”、沉思“英国巨石阵”,沉思人类种种神秘。
地球板块在漂移,现在可以说勿庸置疑。大陆板块如何漂移?为什么板块要漂移?板块漂移的起因是什么?板块漂移的动力又是什么?板块漂移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板块漂移速度的快慢又是为什么?科学从来就没有正面明明白白地回答这些问题。
地球在“泛大陆”时期,劳亚古陆由于火山众多且爆发频繁,导致“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分离开;“北美板块”是自“欧亚板块”东漂,“北美板块”在“欧亚板块”的东边并不在其西边;板块漂移完成后,在太平洋沿岸形成了几乎封闭的火山地质带,地学称“环太平洋火山带”;“火山地质带”既是劳亚古陆分裂的原因,也是结果。冈瓦纳古陆由于在非洲加蓬发生的“核爆”,“震动”将冈瓦纳古陆地“四分五裂”;“南美板块”西移,努比亚(非洲)、印度板块“东征”,澳洲板块、南极板块“南下”。“南美板块”西移与“北美板块”东漂在某一时期“相遇”形成了现在的美洲,地球才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地球现在的陆地和海洋肯定不是“同一原因、同一时期”形成,各板块漂移的速度和方向当然也不同。地球地质决定“板块大小”,天体引力决定“漂移方向”。就我们现有的科学,其实可以考证“有的板块漂移”绝不是发生在遥远的“1亿8千万年”,也不是发生在还是遥远的“几百万年”。
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之间的“特堤斯洋”,是柏拉图所指“亚特兰第斯”的所在地。“特堤斯洋”所在的范围,在从喜马拉雅山到中国沿海的带状区域。“火山爆发、加蓬核爆”与“万有引力”造就地球陆地和海洋现在的格局。“火山爆发”(“造地球运动”后形成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加蓬核爆”(“造地球运动”后形成地中海—印尼地震带)都是地球自然地貌的变化,而且变化将呈现“周期”。我们似乎已经看到“北美洲”在“回归”,不过地球“周期”变化无法回到前一“周期”状态。地球在变化,地球的变化也在变化。看待宇宙万物,要有“相对论”思想(“相对论”思想的精髓是“物极必反论”,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有详细阐述)。
&& (四)谁给人类一把“固定的尺”?&
科学是人类近百年来才建立的理论,科学帮助我们打开了许多自然之谜,同时科学又“帮助”我们关闭了许多自然之谜。科学既是人类文明的“尤物”,又是人类文明的“怪物”。科学既“丰富”了人类文明,科学又“奴役”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不仅制造了许多人类“神秘”,人类文明还制造了许多宇宙“笑话”。
&听一则宇宙“加蓬笑话”:有人说,在非洲加蓬共和国著名铀矿区奥克洛,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古老的核反应堆”。据考证,该矿生成年代大约在20亿年前,“核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而在20亿年前的史前时代,地球上才刚刚萌芽出最原始的生命,人类的出现只不过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事。
只有不假思索的人,才会相信这样的宇宙“笑话”。科学一方面说“人类的出现只不过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事”,科学一方面又说“该矿生成年代大约在20亿年前,核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现代文明在宣扬什么?现代文明在宣扬宇宙外星人,现代文明在宣扬宇宙的神。“通古斯”因为曾经存在过类似的“笑话”,所以至今也还是地球自然之谜。
相对而言,我们科学判断“年代”的方法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然而被科学判断的“对象”却时刻在发生变化。那么,用“一成不变”的科学方法去判断时刻变化的物质对象,得出的“年代”意味什么?科学一方面说“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一方面又用一个“固定的尺”去衡量“物质”的年代。科学的“言行”一致吗?谁给人类一把“固定的尺”?
在《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中,曾询问了“谁给了爱因斯坦一把尺”?在这里要询问“谁给了人类另一把尺”?“爱因斯坦尺”是我们“量天”的尺,这把“固定的尺”是我们“测地”的尺,正是因为有这样“两把尺”,我们的科学才迷失了方向,我们也迷失了“故乡”。科学,您这条“诺亚方舟”,究竟想带领我们去向何方?
揭开科学的“面纱”,您就可以看到“科学”这个“月亮”永不面向“地球人类”的另外一面。所谓非洲加蓬“核反应堆”带着“人类文明的痕迹”,我们应该这样说“加蓬核反应”。“核反应堆”的“堆”是人类科学赋予自然的,不是自然固有的。太阳上时刻都在发生“核反应”,地球也“遗留”有核反应(或外来物质带来的核反应),同样都是“核反应”,为什么不称太阳上的核反应为“核反应堆”,偏偏要称地球上的核反应为“核反应堆”呢?这就是人类语言的奇怪,其实是人的思维在“误导”人。“加蓬”也好,“通古斯”也罢,只要我们不将自然现象文明化、神秘化,就可以找到“核反应”的真正原因。&
(五)科学与神话的关系&
我们既要尊重科学,也不要忘记人是科学的主人。一旦人成为科学的“奴隶”,科学理论就必定变成人类新的神话,这是“科学”与“神话”的关系。科学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作用力,但科学对人类文明也存在反作用力。科学变成神话的突出表现,就是科学否定曾经作为科学基础的理论。人靠双腿脚踏实地,地球是我们行走的“基础”;神可以飞天,神的行走不需要“基础”。人类的科学一旦出现否定曾经作为科学基础的新理论,我们就应该“深思熟虑”了。想一想,人类科学的基础是什么?“经典力学”算不算“科学基础”?找一找,我们的科学理论中哪个“理论”否定了“经典力学”?
科学在发展中成长,科学在完善中升华。但是,“完善”科学理论与“篡改”科学理论有天壤之别。在我们的科学中有没有篡改“基础理论”的理论?人类勇敢的科学家请您出来说句“科学”的话吧!善良的人在期待您,宇宙之神在注视着您。说错了并不说明您就不是科学家,我们的科学从来都是从错误到正确,一步一步建立。
其实,在宇宙之神的眼里,“科学”与“神话”没有什么区别;在宇宙之神的眼里,人类的“权威”和人类的“无名小辈”没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我们中的“所谓的科学权威”?追求真理而善良的“无名小辈”,您请牢牢记住!所谓的科学权威都有一个共同的口头禅:“胡说八道”。我们真正的科学家、学者从来不说“胡说八道”这四个字。想一想,“权威”哪里来?“权威”是无名小辈无偿的奉献,体现了无名小辈求真的渴望和对科学的尊重。因此,科学要尊重人,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人是科学的基本准则,科学都是从人思想中来。
为什么说地球在陆地和海洋的形成中“有的大陆漂移”可以考证?如何考证?有“玛雅文明”为证,有科学的结论“加勒比板块”为证,有人类各民族宗教信仰和各民族神话传说为证。
想一想,人类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再想一想,人类各国家的科学理论又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前人建立起来的崇高“神话”,人类各国家的科学理论也是后人建立起来的崇高“神话”。神话的基础是什么?神话的基础是古老的传说;传说的基础是什么?传说的基础是先人的经历;经历的基础是什么?经历的基础是先人对宇宙的观测;观测的基础是什么?观测的基础是宇宙变化的规律。人类文明的传承开始都是先由“口授”而来,人类的文明在起源时“先有口授后有书”,现代科学也是这样的“书”。
人类祖先起初不理解“日升日落”、不理解“星转斗移”、不理解“风雨雷电”,于是有了“太阳神、星神”,有了“风神、雨神、雷神、电神”等等。我们现代人尚未透彻理解“时间和空间”概念、尚未完整理解“物质和运动”内涵,于是科学有了种种“借口”,有了“时间隧道、空间扭曲”,有了“黑洞、奇点”。所谓的“时间隧道、空间扭曲、黑洞、奇点”与“风神、雨神、雷神、电神”到底又有什么区别?科学,您为什么要“捏造”连您自己都无法解释的“神话”?我们如果不改变“时间和空间”的“陈旧”观念、不改变“物质和运动”的“片面”理解,宇宙对我们永远都是谜。醒来吧!“沉睡的雄狮”。醒来吧!“迷途的羔羊”。
(六)古玛雅人的“记忆”是板块漂移的“线索”&
在古玛雅人传下来的“记忆”里有西部“Nohenial”和东部“Cenial”两个古老印象,前者是“全部下来”,后者是“下来”。祖祖辈辈生活在“玛雅热土”的土著人解释说,由于从西面来了许多人(“从西面”是指东移的北美板块从西边来,当时“北美板块”上已有人类的家园),相反几乎没有人从东面来到这块土地(“从东面”是指西飘的南美板块从东边来,当时“南美板块”上还是人类的荒原)。“玛雅热土”上的先民对东西方位的“记忆”里“隐藏”了人类文明的奥秘,也“隐藏”了人类的奥秘、地球的奥秘和宇宙的奥秘。
玛雅人种毫无疑问是蒙古人种,玛雅的原始文明从哪里来?古玛雅人的天文知识真的从“天上掉下来”吗?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哪一个古国保存有大量详实的古天文文献记载?中国考古夏代前的辉煌历史“失踪失影”是什么原因?古老而神奇的玛雅文明“无根无源”又是什么道理?古人屈原早已经向天发问了,也许我们只能再对地发问。“提问是人思想力量来源的无穷源泉”这是思想的定律,也是一条神也害怕的真理(摘自《人类开始走入温故知新的时期》“天方夜谈篇”)。
在地球大陆漂移时期,也许由于当时天体对地球的作用强烈(现代天文学研究得出星系在彼此远离,星系远离的内涵是什么?至少我们应该意识到星系远离会给“万有引力”带来大小变化),地球上火山和地震爆发频繁不断。地球上“山崩地裂”,脑海里“天旋地转”,人类最初的“伊甸园”沉陷了,“海水”上涨陆地变成了汪洋。北美板块由于火山爆发和星体的引力带动开始与欧亚板块分离,并迅速向东移动,“亚特兰蒂斯”沉没了,人类古老的文明“沉没”了。当时在北美板块(包括加勒比板块或者只是加勒比板块)上“劳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十二面体 折纸 镂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