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膜心脏表面出血点及肺叶间可见出血点是否是受到外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法医学名词解释整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法医学名词解释整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犬心外膜与心内膜侧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对比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犬心外膜与心内膜侧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对比研究
【摘要】:
背景心房颤动(房颤)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更常发生于二尖瓣病变、高血压、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脏病,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随着对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对于药物控制疗效差、症状显著的患者,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成为房颤的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介入导管消融方法治疗房颤已经形成了2种主要的术式,肿静脉节段隔离(SPVI)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CPVA),均经心腔内操作,术中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外科治疗由早期针对瓣膜置换术中的房颤病人的Maze术式或Cox-MazeⅢ术式发展到通过不需体外循环的微创手术进行心外膜侧消融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孤立性房颤。随着外科微创心外膜消融的发展趋势增加,介入治疗方法亦应展开新的方法学探索。
目的本试验采用介入方法对两组犬的心房进行心外膜和心内膜侧的环肺静脉消融术,对采用介入方法行心外膜侧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索,并比较二种术式对房颤诱发率和心房电生理特性影响的异同。
方法将20条人随机分为A、B两组,术前均进行64-CT扫描,进行左心房三维重建,并将数据导入Carto系统,术中在Carto Merge影像融合技术的指导下分别行心外膜侧(A组)与心内膜侧(B组)的环肺静脉消融,对比观察消融前、后心房颤动的诱发率、去迷走神经效应、肺静脉电隔离率、心房不应期和心房不应期离散度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消融前、后房颤诱发率A组(66/100;18/100,P<0.05):B组(60/100;20/100,P<0.05)。去迷走神经效应(A组8/10;B组5/10,P=0.1749)。左上肺静脉电隔离率(A组1/10;B组4/10,P=0.1517);右上肺静脉电隔离率(A组2/10;B组5/10,P=0.1749)。消融前、后心房不应期A组[(95.5±10.9)(101±3.2)ms,P=0.185];B组[(90.5±10.7)(105±4.1)ms,P<0.05]。消融前、后心房不应期离散度A组[(28.5±8.12)(8.5±4.74)ms,P<0.05];B组[(27±6.32)(9.5±4.38)ms,P<0.05]。两组消融后均无急性冠状动脉损伤。
结论采用介入导管消融的方法在Carto Merge影像指导下心外膜侧和心内膜侧进行环肺静脉消融均可以降低房颤的诱发率,心外膜侧消融可以相对安全的进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R541.7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文光;;[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4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5年02期
胡甜美;;[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4期
鲁向楠;;[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8期
魏明;;[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7期
林力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5期
朱小冉;;[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4期
冯医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4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6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红宇;王红宇;陈晓丽;肖传实;;[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献玲;吴立群;陆林;顾刚;彭文辉;王玲洁;陈秋静;沈卫峰;;[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董爱强;孔敏坚;范军强;程海峰;张赛;陈如坤;;[A];2009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梁延春;韩雅玲;王祖禄;徐凯;张荣庆;贾国良;;[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黄章耀;;[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张淑艳;;[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王尹曼;田晓晨;夏云龙;李妍;高连君;张树龙;杨延宗;;[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程中伟;朱文玲;刘博江;张军;方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徐伟;李晓宏;吉文庆;余洪松;狄文成;马冬辉;黄从新;;[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刘宏宇;王柏春;张国伟;刘宗泓;宋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聂松义;[N];健康报;2010年
衣晓峰 陈英云
李丽云;[N];科技日报;2010年
崔永强 供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N];北京科技报;2010年
本报特约记者
陈汉桥;[N];家庭医生报;2003年
江西省人民医院
王和平 (主任医师);[N];家庭医生报;2009年
记者田泓;[N];人民日报;2003年
医学教授 郭继鸿;[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陈磊;[N];科技日报;2011年
姜跃进;[N];医药经济报;2004年
王雪敏;[N];医药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高崇瀚;[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麻付胜;[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张小琴;[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余锂镭;[D];武汉大学;2011年
刘俊;[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郑朝阳;[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孙娟;[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董颖雪;[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唐闽;[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琳艳;[D];浙江大学;2006年
国建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李祥廷;[D];山东大学;2008年
荣冰;[D];山东大学;2010年
陈光祥;[D];泸州医学院;2009年
殷强;[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冯媛媛;[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张荣君;[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杜先锋;[D];浙江大学;2007年
韦哲;[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普罗帕酮转复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过程中左上肺静脉和左房外膜电图的变化--《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年06期
普罗帕酮转复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过程中左上肺静脉和左房外膜电图的变化
【摘要】:目的研究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左上肺静脉(LSPV)和左房(LA)外膜电图的变化,分析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在6只山羊的LA前壁及LSPV根部外膜缝合电极片,LA快速刺激诱发房颤,在房颤自发维持超过24h后,静脉滴注普罗帕酮直至房颤终止。分析用药前、后房颤波周长(AFCL)分别延长40,80ms和房颤转复前各16s的间期内,LSPV和LA外膜电图的变化规律。结果6只山羊在经过静脉滴注普罗帕酮后,全部转复为窦性心律。用药前的LSPV的AFCL显著短于LA(P0.05);用药后LSPV和LA的AFCL都出现逐渐延长,在房颤转复前两者趋于一致。用药前LSPV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百分比显著高于LA,单电位比例显著低于LA(P0.05);用药后,LA和LSPV单电位百分比逐渐增加,双电位和碎裂电位逐渐减少,但在LA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比例始终小于LSPV(P0.05);在房颤终止前LA先于LSPV出现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显著减少或消失,当LSPV的双电位和碎裂电位消失后房颤才终止。结论在本模型中,普罗帕酮对左房、肺静脉电生理的影响在房颤的转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分类号】:R541.7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单兆亮;王玉堂;时向民;闫俊瑾;周俊彦;国建萍;王卫华;李天德;;[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年03期
周俊彦;王玉堂;单兆亮;时向民;闫俊瑾;国建萍;王卫华;;[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单兆亮;王玉堂;时向民;闫俊瑾;周俊彦;国建萍;王卫华;李天德;;[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年03期
周俊彦;王玉堂;单兆亮;时向民;闫俊瑾;国建萍;王卫华;;[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年06期
单兆亮;王玉堂;时向民;闫俊瑾;周俊彦;国建萍;王卫华;李天德;;[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春山;[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俊彦;[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单兆亮;王玉堂;时向民;闫俊瑾;周俊彦;国建萍;王卫华;李天德;;[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兴鹏,马长生,王健,刘小青,董建增,聂绍平;[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3年04期
邬小玫,方祖祥,杨翠微;[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年02期
袁义强,马业新,刘怀霖,于力,牛思泉,陈宏卫,赵育洁,王瑞敏,孙俊华,孙运,高艳霞,陈玉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年03期
卢延生,郑强荪,洪昌明,刘雄涛;[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年03期
单兆亮;王玉堂;闫俊瑾;时向民;王利;李天德;;[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年06期
单兆亮;王玉堂;时向民;闫俊瑾;周俊彦;国建萍;王卫华;李天德;;[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文光;;[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4期
胡甜美;;[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4期
鲁向楠;;[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8期
魏明;;[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7期
林力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5期
朱小冉;;[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4期
冯医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4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6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2期
何卫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红宇;王红宇;陈晓丽;肖传实;;[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张献玲;吴立群;陆林;顾刚;彭文辉;王玲洁;陈秋静;沈卫峰;;[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梁延春;韩雅玲;王祖禄;徐凯;张荣庆;贾国良;;[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黄章耀;;[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王尹曼;田晓晨;夏云龙;李妍;高连君;张树龙;杨延宗;;[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程中伟;朱文玲;刘博江;张军;方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徐伟;李晓宏;吉文庆;余洪松;狄文成;马冬辉;黄从新;;[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刘宏宇;王柏春;张国伟;刘宗泓;宋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向晋涛;朱刚艳;江洪;;[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凌兰;李刚;王辰;王辰;;[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聂松义;[N];健康报;2010年
衣晓峰 陈英云
李丽云;[N];科技日报;2010年
崔永强 供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N];北京科技报;2010年
本报特约记者
陈汉桥;[N];家庭医生报;2003年
江西省人民医院
王和平 (主任医师);[N];家庭医生报;2009年
记者田泓;[N];人民日报;2003年
医学教授 郭继鸿;[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陈磊;[N];科技日报;2011年
姜跃进;[N];医药经济报;2004年
杜巍巍;[N];湖北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崇瀚;[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郑朝阳;[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黄焰;[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余锂镭;[D];武汉大学;2011年
夏小杰;[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王曼;[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赵玉;[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杜昕;[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林亚洲;[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刘英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骆峰;[D];汕头大学;2004年
陈秀雯;[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钱琳艳;[D];浙江大学;2006年
郭成业;[D];延边大学;2010年
官媛;[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李波;[D];昆明医学院;2003年
王珺楠;[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韦哲;[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张红宇;[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田立群;[D];武汉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病理学病例分析讲解完整打印.doc 5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病例摘要:
男,24岁,工人。
现病史:半年前于工地施工中,不慎左脚被钉子刺伤,当时局部感染化脓,下肢红肿,约2周后逐渐恢复,此后左小腿又有数次疼痛和肿胀。2个月前左小腿疼痛肿胀达到膝关节周围,收入院治疗症状有所减轻。4天前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并有发冷发烧。昨日开始咳嗽,咳痰,今晨咳痰带有少量血液,无胸痛。
查体:除发现左下肢浮肿外,其它未见明显异常(病人在职工医院住院)。今日下午2点15分左右患者由厕所回病房途中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医务人员赶到时见患者四肢痉挛、颜面青紫、口吐白沫、瞳孔散大,抢救无效,于2点50分死亡
临床诊断:急死、死因不清
申请病理解剖:患者家属及医生要求查明死亡原因。
解剖记录摘要:
身长174厘米,体重60公斤。大体检查:左下肢浮肿,以膝关节以下为显著,左脚面有一外伤愈合的小瘢痕,剖开左腿见左股动脉及其分支无明显异常改变。左股静脉:大部分变粗变硬。从腘窝至卵圆孔一段股静脉内完全被凝固的血液成分堵塞,该血液凝固物长约40厘米与血管壁连接不紧密,大部分呈暗红色,表面粗糙,质较脆,有处呈灰白色与血管连接紧密。肺动脉的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均被凝血块样的团块堵塞,该团块呈暗红色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左肺内较小的动脉分枝内也有血凝块样物质堵塞。
显微镜检查:左股静脉主要为红色血栓结构(纤维素网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数处为混合血栓结构(可见少量血小板梁),靠近血管壁处有肉芽组织长入血栓内。肺动脉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大部分为红色血栓结构。左肺小动脉分枝内血凝块样物仍为红色血栓,靠近血管壁处血栓有肉芽组织长入。
1、左股静脉内有什么病变?为什么能形成这种病变?为什么股动脉无此改变?
2、肺动脉内为何种病变?根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血栓形成,左脚钉子刺伤→静脉炎→(血栓形成条件)静脉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股动脉深在,壁厚不易损伤。
2、肺动脉内为血栓,根据为肺动脉主干及大分枝为暗红色凝血块样物,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镜下为红色血栓。
3、机化,无慢性肺淤血。
4、静脉损伤→静脉炎→血栓形成→血栓栓子脱落→肺动脉主干及大分枝栓塞→猝死。
5、猝死,肺主动脉主干及大分枝栓塞→右心衰→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发绀和休克等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病例摘要: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梗死。
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
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栓塞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内栓外压)。
病例摘要:
某男,40岁,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近日发现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住院治疗。在纠正房颤后,突然发生偏瘫。
1、 偏瘫原因是什么?
2、 试述疾病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
1、 原因是血栓形成后脱落致血栓栓塞于脑动脉,相应脑组织梗死。
2、 风湿性心脏病时,最容易累及的心瓣膜为二尖瓣,在闭锁缘处,形成主要由血小板和纤维素形成的单行排列的赘生物(血栓),机化后瓣膜变硬变厚粘连等致二尖瓣狭窄,后者促进房颤发生,房颤后心房内血流状态明显改变(如明显涡流形成),形成较大血栓,房颤纠正后,血栓脱落,先到达左心室再到主动脉及相应分支,最后栓塞于脑动脉分支,相应脑组织缺血发生梗死,最终出现偏瘫。简而言之,房颤→血栓形成→栓塞→梗死。
病历摘要 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
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
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窦房结位于A.界嵴上方心内膜深面B.冠状窦口前上方心内膜深面C.上腔静脉入口前方心内膜深面D.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心外膜深面E.右肺下静脉入口处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发自右冠状动脉B.供应窦房结及房室结C.供应室间隔后1/2部分D.只供应左室后壁E.只供应右室后壁2A.位于右房室口与下腔静脉口之间B.位于右房室口与冠状窦口之间C.位于右房室口与肺动脉口之间D.连于前乳头肌与右心室室间隔之间E.是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界线3A.左、右心室 B.左房与右室C.右房与左室D.右室与左心房、左心室E.左室与右心房、右心室4A.右心房B.右心室C.右心房与右心室D.上腔静脉、右心房E.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5A.位于胸前部、胸大肌及胸筋膜表面B.向内达前正中线C.向外达腋后线D.上起1-2肋E.下至4-5肋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牙龈表面红色的出血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