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冒充医生说在也门铁任职 妻子去世 有一个女儿 要来中国结婚定居点如何的 是骗子吧

对话无国界医生中国志愿者:我们不是不顾危险的圣人
完成救援任务后,柴溪去在的母婴健康护理项目,这里交通不便,救援人员要骑马通过。
柴溪和梁瀚臻在南的救援前线,这里晾晒的衣服就是无国界医生的救援人员工作和外出时穿的衣服。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赵倩 北京报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女医生蒋励,辞职加入无国界医生,远赴战火纷飞的接生婴儿。最近,有关这个无国界医生的成员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实际上,加入无国界医生的中国医生们,并不止蒋励一个人。这个成立了超过45年的全球最大独立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已经有28位来自中国内地的志愿者加入。对于他们来说,加入无国界医生,这是一种神圣却又谨慎的人生选择。
“等我还完房贷就来参加”
如果只是一腔热血跑过去,就很容易被现实击败
成立超过45年的全球最大独立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在中国的影响也慢慢扩散。1998年就开始在无国界医生工作的潘渊,是无国界医生中首位来自中国内地的工作人员。而出生医生世家,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的妇产科医生屠铮,则是无国界医生中首位来自中国内地的医生。
但成为无国界医生的一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魏保珠说,无国界医生前线救援人员的招募一直都是开放的,在无国界医生的官网就可以报名。但是对报名者要求除了有两年专业的工作经验,还需要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因为要服务的区域是在战地、疫病爆发、天灾爆发等区域,需要有团队合作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很多时候都要求你独当一面。而在无国界医生严格的入职考核中,还需要考核人道精神。“如果只是一腔热血跑过去,就很容易被现实击败,所以动机和人道精神都重要。”
在前线服务期间,加入无国界医生的前线救援人员每人每月会有1000欧元左右的补贴,会有用当地货币发放的生活津贴,往返任务所在地的交通费,提供当地的住宿以及必要的保险。对于城市中很多白领来说,这样的收入只是城市中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收入。魏保珠一位做工程师的朋友对加入无国界医生很感兴趣,可是他却告诉魏保珠这样一句话“等我还完房贷就来参加。”
北京姑娘柴溪,在艾滋病规划署工作了七年,做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不管福利还是待遇都不错,也在北京买了房子。
但是天生爱挑战的柴溪在30岁这一年,觉得进入了工作中的瓶颈期。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虽然也是人道救援机构,但大部分时候都是待在办公室。
最初听到柴溪想要去无国界医生的打算,只有这一个女儿的柴溪父母激烈反对,甚至放话如果她去就是要了他们的命。
“危险,不管在哪里都会遇到,就算是大城市,也会遇到空气、水污染的问题。”2013年7月,柴溪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第一个任务目的地就是非洲南苏丹。她含蓄地告诉父母自己在国外留学,会去到无国界医生的非洲办公室实习。那个时候,她的父母并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已经成为无国界医生中重要前线救援人员一分子。
“最头痛的事情是数钱”
柴溪和队友们站在跑道上,看着飞机起飞,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开
柴溪的第一个项目是南苏丹,那是南苏丹和埃塞尔比亚的多罗难民营区域,柴溪的工作是为无国界医生三个流动诊所和一个大型诊所做财务和人力管理。
柴溪适应力特别强,她可以和当地居民吃一样的食物,忍受繁忙工作下的各种压力,但却遇到一件最头痛的事情。那就是数钱。
去之前,柴溪有很多年财务管理经验。可是到了南苏丹,流程就变了。当地缺水缺电,没有银行,财务支出都要用现金。无国界医生在当地招募了300多位工作人员,他们的薪水,在当地采购设施和资源的支出,全部要用现金。在发工资前几天,是柴溪最紧张的时间,她要用一天半时间清点完所有需要发放到每个人手里的钱。每个人的薪水不同,不能出错,还必须尽快完成清点,以免耽误到其他工作。柴溪在闷热的房间里一边点钞一边挥手拍打蚊子,小面额的钞票很多,而且破旧,只能用手点。他们就一张一张数钞票到晚上十一点。
第一次到南苏丹出任务,柴溪就亲历了战争的突然爆发。日,南苏丹爆发内战,首都一夜枪战,机场关闭,各国使馆都开始撤离。听说战争爆发,无国界医生中一个第一次参加救援任务的女孩身体开始颤抖,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内战爆发,难民营的人越来越多,10万人都指望着无国界医生设在当地的诊所提供医疗服务。她曾经看到一个营地门口的小男孩,眼神里是一种已经放弃挣扎的,安静的,绝望和恐惧。
按照无国界医生的安全准则,遇到紧急状况,救援人员需要根据危险等级实施撤离。在南苏丹内战爆发之后不久,柴溪所在的难民营危机忽然升级,项目主管告诉柴溪他们,如果工作人员有任何不适和害怕,可以乘坐飞机离开。最终,柴溪和他们的队友们就站在飞机跑道上,看着那个飞机起飞,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开。“我们经过评估认为可以继续工作,如果离开,当地人连清洁用水都无法保障。”
“就算是苦 也是苦得过瘾”
给当地人拍照,然后当做礼物。那个时候,他们的快乐无法形容
3年前,当柴溪第一次加入无国界医生去南苏丹的时候,当时单身的她并没有想到,因为这个选择她收获了属于她的婚姻和爱情。
来自中国香港的梁瀚臻是一名机械工程学硕士,他比柴溪早一个月加入无国界医生去了南苏丹。在来到无国界医生之前,梁瀚臻在一家公司做机械设计工作,看到上司因为用电脑过度导致眼球血管破裂,他开始反思工作的意义。于是,经常做义工的梁瀚臻选择了申请加入无国界医生。
在南苏丹,柴溪和梁瀚臻因为共同秉持的理想和理念相识。一个是后勤人员,一个是财务人员,都有着在很多人眼里并不现实的想法,在工作上却都是少说多做,十分合拍。在柴溪结束南苏丹第一次为期半年的任务回国之后,她和梁瀚臻走到了一起,并在2014年底选择了结婚。
两个人的人生目标中,要赚多少钱,生活达到什么样水平都不是两个人认为多重要的事。加入无国界医生之后,没有出任务的时间,两个人一直都是携手在各个偏远地区做志愿者。他们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就算是苦也是苦得过瘾的感觉。”
柴溪和梁瀚臻在南苏丹工作时最喜欢的一件事,是给那些南苏丹难民营里刚出生的婴儿们拍照,母亲望着新生命诞生时满脸的喜悦和快乐,会深深感染他们。他们去执行救援任务时,总会带着立拍得相机,带着很多胶卷,给当地人拍照,然后把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照片送给当地人做礼物。那个时候,他们的快乐无法用语言形容。
无国界医生北京办公室媒体经理魏保珠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截至目前,无国界医生中已经有28位来自中国内地。
这些中国志愿者的选择,可能在很多人眼里遥远得和现实生活没关系。成都商报记者和他们深度对话,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逆行,但无国界医生显然已经让他们感受到比现实生活更重要的价值。
等女儿大些,还会再去
“我想,无国界医生也许会成为我的终身职业。”3年前加入独立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的赵一凡,在阿富汗昆都士做了三个月的急诊医生。来自广州的赵一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有一个5岁的女儿。而同为医生的赵一凡夫人为他的此次逆行投了赞成票。
在他回国后一年,他所服务的医院遭到空袭,10多位医生和10多位病人丧生。其中,包括他的好朋友。但是,即使从战地回到广州已经三年了,他却毫不犹豫地说,等到女儿再大一些,他还会再去无国界医生服务。
不太喜欢被别人夸勇敢
34岁的北京姑娘柴溪三年前加入无国界医生。她在经历过空袭,在南苏丹经历过内战爆发,今年9月刚刚从佤邦回到国内的她,又和缅甸刚刚再次爆发的内战擦肩而过。她不太喜欢别人夸她勇敢,加入无国界医生,对她自己是一种毫不勉强的选择。在给难民营刚出生的孩子拍照时,是她最快乐的一刻。而在这一过程中,柴溪收获了属于她的婚姻和爱情。
我们不是不顾危险的圣人
80后的宁波医生周吉芳,如今在攻读卫生经济学和卫生政策的博士。加入无国界医生之后,他曾长期在非洲工作。他遭遇过很多危险,比如暴雨中车险些滑下山道,因为冲突爆发他的医生同事被打伤,他自己也经历过为艾滋病患者进行操作时的职业暴露。和无国界医生工作经历的风险相比,周吉芳并不希望过于强调外界以为的危险印象。“我们不是不顾危险的圣人,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北京女孩辞职到阿富汗 引发对无国界医生关注
近日,一段《一个北京女孩辞职跑到阿富汗,在爆炸和枪声下接生婴儿》的视频在网上引来很多网友的关注。视频中,一个在北京工作的产科医生蒋励,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获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一名无国界医生,前往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在当地的一所产科医院照顾缺少医疗救助的孕产妇。
蒋励是浙江丽水人,毕业于北大医学部。2006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蒋励讲述了她成为一名国际援助医生的始末,她说自己之所以冒着危险前往阿富汗,是想“活得更有意义”。(北京青年报)
不管交战双方谁受了伤 脱下军装放下武器就治
作为一个完全中立的独立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在战地参与医疗救援时,无国界医生有一个准则,交战双方的人员不管谁受伤,只要你脱下军装放下武器,就能进入无国界医生的医院接受救治。而在无国界医生的医院门口,都会贴着武器禁止入内的标志。
事实上,尽管武器禁止进入医院,但是现实中,这样的危险依然存在。在南苏丹的马拉卡尔,曾经有病人是被射杀在病床上。宁波医生周吉芳在刚果和南苏丹执行任务的战乱区,也曾发生过武装分子半夜进入营地抢劫,打中了一名医生的肩膀。
无国界医生的前线救援人员如果在战地出任务有严格的安全准则,除了有特殊任务的人员,他们几乎只来往于医院和宿舍之间,经常发生危险的集市是绝对禁止前往的。
他们的心 总有一部分 留在了逆行的土地上
“我有时总会想,那个在阿富汗遇到的小男孩现在怎么样了。”赵一凡即使回国很久,也总是时不时想起他曾经参与救治的在阿富汗遭遇车祸的9岁男孩。男孩在医生的照顾下恢复了健康,但却因为车祸受伤被家人遗弃。赵一凡曾经和医生同事一起,掏钱为这个孩子买衣服买食品,但当男孩离开医院之后,他却再也无法得知男孩的消息。这让赵一凡会有一种无力感,“我们在抢救室里救人,但是对于他们之后的命运,又会无能为力。”
柴溪一直记得一个名字,瓦赫德。那是她在也门工作时在当地招聘的一个助理。曾经,瓦赫德生活在和也门交界的地方,也门爆发战争之后,这个原来生活富足的老师所在城镇同样遭遇空袭。一夜之间,满街的断肢残骸,他变得一无所有,没有时间去银行取钱,就靠妻子的首饰作为酬金,找到了一辆面包车,带着家人逃离了故乡。
在也门哈杰省西部无国界医生支援的医院,瓦赫德成为无国界医生的一名助理。当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时,瓦赫德开心得笑了,他的父母,他的弟弟,他的妻子以及三个孩子,都指望着他这一份工作的收入生活。而在当地,他一家十多口人挤在朋友院子的一个草棚中生活。工作,让这个瘦弱的男人有了无尽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柴溪还记得,瓦赫德告诉他,至少如果遇到袭击受伤或遇难了,他的家人也能领到赔偿可以在战争的炮火中多撑一段时间。
离开也门后,柴溪一直和瓦赫德保持着联系,瓦赫德告诉她,自己又升职了,生活好一点了。可是,前几个月,柴溪再也联系不上瓦赫德了,也门当地医院遭到空袭。瓦赫德之后的生活又会如何,柴溪再无从得知。 (图片由无国界医生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中国武林的南北之争!龙鹰大战,谁能成为真正的舰载机盟主?-大国网
  有人的,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
  &&戎评
  7月6日,被从拖出,第二次即将开始。
  001A航母的上,已经全部画好了各种标线,本次海试的主要是的起降。  &
  不用怀疑,这次舰载机。
  但是,随着大型航母在2025服役,歼15必定会被淘汰。从机6~8年的研制周期,上舰应该在日程之上。
  在武林的江湖之争中,与就如乔峰与慕容复的存在,虽然后者被前者吊打,但始终都有一大批者。
  北鹘鹰,南威龙。
  究竟谁能宝舰独坐、揽四海之荒呢?真相,就在大与小的上...  &
  :网易
  想要弄南北之争的胜负,首先得明白两个基础知识:
  ①歼20是重型,歼31是中战斗机。②在中美的认知里,舰载机的有三个:制空、反舰、对地。
  围绕这两个,我们再来深入的讨论&大与小&的优劣。
  在舰载机确定的情况下,决定空战胜负的关键有、电战、与。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2017 大国网 备案号:鲁ICP备号-11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卫计风采您所在的位置:> 正文
“中联杯”“葫芦岛最美医生”候选人事迹
文章来源:
“掌声不属于你,鲜花未曾环绕于你,赞美和荣耀从未加冕于你,可你让我感受安全,就像绿叶随风摇曳,抚慰着我的镇定与安宁,感谢你在我最恐惧时无所畏惧,感谢你在我受痛苦前让我安心睡去”,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就有这么一位麻醉科工作人员,他勇担高负荷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他无畏高风险麻醉术的重重挑战,披星戴月,只要医院吹响了急诊手术的集结号,他便整装待发,随时能战,战之能胜。他就是丁宝纯,葫芦岛市中心医院优秀共产党员、葫芦岛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麻醉科主任。
谨遵行医理念——麻醉质量高于一切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手术病人的康复归功于主治医生的精心施治,认为麻醉医师仅仅凭打针使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似乎很简单,却忽略了麻醉医师在幕后的默默奉献。一台成功的手术,最关键的环节莫过于麻醉,丁主任深知麻醉科在全院的份量和工作的风险,每一项细微的工作都关系到病人手术的成功与否。作为科室管理者的他,对科室近30个工作人员的优缺点都了然于胸,他结合每个人的特长安排人员的工作位置,确保医疗质量,尽可能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他要求麻醉医生,无论手术病人的病情轻重与否、手术或大或小、年龄或高或低,都要亲自访视,仔细判断病人能否承受手术的创伤、失血和麻醉药品在体内对生理的干扰。因为麻醉质量高于一切,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他严格要求全科医生的同时,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天他都是第一个来到麻醉科,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岗位,时刻关心、关注着每一个手术麻醉病人,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最优越的条件,为病人的生命保驾护航。有时最普通的手术也隐藏着巨大的危险,麻醉工作人员必须思想高度集中,不能有半点马虎。每天几十个手术的麻醉,经常突发各类险情,经过他仔细判断、果断处理,精心施救,病人都很快转危为安。
2014年度麻醉科共进行了9300台(次)手术麻醉,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突破发展瓶颈——建设学科枢纽
麻醉的道路是艰难的,麻醉的行程是孤单的,我市麻醉学科的发展道路更是任重道远,丁宝纯作为我市麻醉学科的领军者,亦倍感身上责任之重大,他坚信为学需觉今是而昨非,应日改月化,才有长进。当代麻醉学已不仅仅局限于临床麻醉,丁主任认识到我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发展模式的转换已势在必行。力求探索的道路是充满荆棘的,我院麻醉学科一路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医院领导的重视和全科人员的努力,亦归功于丁宝纯主任直面险境无所畏惧的开拓精神。
近年来,我市中心医院为麻醉科的发展,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引进数台中高档麻醉机与监护设备,有了先进的设备,还应该有先进的人来操控它。丁主任认为现代医学要求每一个医生必须有深厚的医学知识,还要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以便更精确地做出对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麻醉科在丁主任的带领下,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有力地配合了临床科室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麻醉科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麻醉科可以对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未满周岁的婴幼儿实施各种麻醉。
在危重患者抢救方面不但练就了他过硬的本领,也让他拥有了宽广的胸怀,更大的知识面,为医院麻醉的发展拓宽了服务领域,突破了麻醉科亦医、亦护、亦工的发展瓶颈,将麻醉学科提升到了医院发展的核心枢纽位置。在丁主任的带领下,我院麻醉科自身积极开展各类新技术、新业务,截止到2014年底,麻醉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十余项,并多次获得医院二、三等奖项。丁主任继2011年获得中华医学会驼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奖二等奖之后,于2014年又获得此项奖项的一等奖,同年12月,又获得葫芦岛市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麻醉科也成为我院重点科室之一。&
生命至上——将患者利益树立成最高追求
医生是“生命工程师”,对病人的生命、健康负主要责任,为了使我院病人得到更好的、更前沿的治疗,丁主任总是不断的从各种途径汲取新知识、新观点,与科室内同事团结协作,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搜集整理最新的、最成熟的治疗理念、麻醉技术服务于患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他深刻理解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及其亲属的基本要求便是早日手术。早手术、少花钱、治好病是每一位病患的真切需求。在治好病的同时尽量节省医疗费用,丁主任一直把如何为病人服务好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积极配合医院做好降低药品比例工作,没有现成的软件,就每天手工统计病人的麻醉治疗费用,麻醉药品费用,麻醉药品比例,手术麻醉患者人均总费用,麻醉医生人均患者费用等多项指标,最终达到少花钱治好病的目标。
为了充分调动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室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患者,丁主任在全院率先开展绩效工作,多次更改和完善绩效二次分配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麻醉科绩效分配方案》,同时也为我院广泛开展绩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丁主任发明的《双层套囊气管导管》这一专利项目,克服了气管插管术中导管套囊的压力控制、导管套囊对气管粘膜的压迫,以及由此引发的气管粘膜损伤等问题,为行气管插管术患者构建了更加坚固的生命保障体系。医学领域存在过很多未解的难题,气管插管术作为医学领域救治患者生命所采取的必不可少手段之一,它的创新发展无疑是我院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麻醉之术、生命所依”,麻醉技术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求新无不在为患者造福,为生命护航,丁主任便是这样的践行者。每当他看到家属满意的笑脸,自己的心中除了成就感外,油然而生的更是一种责任感,更加明白自己的社会使命,便要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把握最新的学术动态,积极的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麻醉医生或许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鲜花与掌声不曾光顾于他们,荣耀与赞美亦未加冕于他们,没有光鲜和华丽,他仍旧勇往直前,无需过多装饰和点缀,他依然无怨无悔,他不忘医学生救死扶伤的本心,他紧守对麻醉医学的忠贞热情,20多年临床工作,20多年潜心钻研,20多年他始终选择与患者齐肩并行,不曾抛弃过一位病患,不曾放弃过一秒钟的抢救时间,更加不曾忘记身为一名麻醉医师为患者保命的光荣使命,他在手术台上挥洒青春,他在刀尖上舞动奇迹,他就是我们的“醉”美医生——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医生丁宝纯。
勤于本职 服务患者
我自愿从事医疗工作整二十年。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钻研业务、任劳任怨,在葫芦岛市神经外科战线上具备较高医学理论水平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医疗业绩突出,医疗技术过硬,患者满意度高。曾发表国家级医疗学术论文十余篇……并将医疗服务对象扩展到国外,受到市、省计委领导及国际友人好评。
“自从选择医生作为职业的第一天开始,就认定自己一定要好好地为患者服务到最后”,所以,随时升华“医者仁心”之医德、不断提高“精益求精”之医技、始终保持“杏林满园”之医愿,这是每个普通、合格医生的最基本、最严格的职业准则。我作为医生队伍一员,毋庸置疑,也在时刻按着“勤于本职服务患者”的准则努力并坚持着。
综合素质 贵在坚持
结合自身条件,将“爱心于社会、献身于医疗、服务于患者”的医疗本质,体现在个人能力的展现与集体利益的获得相结合上。
&坚持捐款助学应届贫困大学生17年,其中已走入工作岗位的有37名,任职于国外2名,捐款收据及受益学生回执均收藏网站专栏上,期间,部分受益学生工作后已经将此爱心之举延续;
坚持义务献血(AB RH-)至今,自发成立附近城市“熊猫血”义务服务群,并相继择优无偿无记名输血数次;
坚持发挥外文优势,拒绝出任“考试枪手”,直译相关医疗外文文献,辅助年轻医师留案备用;
坚持文体爱好与同仁同道共同进步相结合:初编电子病例模版,在全院范围内普及电子病例使用;担任外科系及全院大合唱指挥;带领市级卫生系统羽毛球队取得“全省团体第三”,创建市以来卫生系统最佳团体体育成绩记录;继之成为我院羽毛球运动首位推广及组织者……
国医形象 内外兼修
2014年经过各级领导考察通过,本人有机会真正体验了“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医疗战士的行医历程,我有幸与我院两名同道一起组成“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援也门医疗队”,经历了艰苦的考验和战火的洗礼,更使我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更加坚定了我“行医为患”的医疗目的,用自己的倾情投入为医疗队、为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挣得了赞誉。
在年援外培训期间,主编了“中、英、阿语言培训软件”,彻底更改了我省50年的阿文培训方式,填补了我省及国家援外阿语培训空白,此软件升级空间很大,现已申请立项,并被通过,深受省卫计委外事办领导重视并将在未来我省阿语培训中大力推广中。同时,我组织汇编了“辽宁援外医疗队队歌”,现已由沈阳音乐学院收录并推广。
援助也门医疗救助(亚丁分队)期间,本人不辱医疗队书记一职,带领队员在极其艰苦条件下,传递着国医正能量!
充分发挥语言优势,顺利沟通,与当地医护人员精诚合作-授课、医疗、救护,为当地患者服务,受到国际友人高度赞誉(也门当地报纸及新闻报道采访)。
时刻注重中国医护人员形象—“中国白衣和平使者”。医疗队在也门工作期间,也门时局战乱,各派纷争复杂,在也的外籍人人身安全难以保障。但50年深厚的中也两国情谊,加之中国医疗队的突出贡献,使“中国医生在也门最安全,他们说:我们的敌人都是你们的朋友!”这句话成为可能。所以,在高温酷暑、枪战频出的恶劣条件下,我们依然衣着整齐、按时就岗、治病行医、急人所需……. 援外期间,每位队员皮肤晒黑脱皮,体重下降10-20斤不等,但我们的制服、领带、胸卡,特别是胸前的国徽依然最新最亮。
维护国家利益,宣传援外意义及成果。在也期间,我组织在也工作人员建立“正能量微信团”,艰苦工作的同时不忘相片、影像收集,把医疗队在也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展现在也门人民和祖国亲人面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外网站”上发表高观征文10余篇。让祖国和亲人们放心,中国辽宁葫芦岛援也门医疗队将不辱使命,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任务,为增进中也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也门局势最动荡的时期,我们国家展现了强大的大国国威,第一时间组织撤侨。作为医疗队书记,我积极参与组织撤侨工作,配合医疗队领导及国家领导完成也门撤侨任务,在战火中真实体验国家强盛、国医光荣的自豪感。在此期间,我拍摄了大量展现援助也门医疗队风采的数组,完成了数篇报道在相关报纸、网站上发表。
走过多年的从医路,经历了严酷的战火考验,现在如果有人问我,关于“最美医生”的相关问题,我将做如下回答:
行医过程中,对你的最贴心话语是什么?
&&& —当然是患者发自内心地说“谢谢您,医生”
怎么看给医生送红包?
&&& —送的人多,证明我还是好医生,为了更好,我拒收!
你最漂亮的手术是哪一个?
&&& —呵呵,下一个。
你们医生挣钱太容易了吧?
&&& —呵呵,好医生没有几个是富翁,但富有在:救的人很多!
。。。。。。。。。
。。。。。。。。。
你给患者的最大的安慰是?
&&& —当然是永远别说出那两个字:“再见”
你能给患者的最后的东西是?
&&& --如果可能,我死后,我身上的任何器官都可以捐献!呵呵,早在我的入党申请书里就说明了。
总之,在此次评选中无论 “最美医生”称号获得与否,我认为: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医生对自己从医行为的高度自检。只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服务患者,他就是最美医生。
&&&&&&&&&&&&&&&&&&&&&&&&&&&&&
&& &1997年,年届60的刘老从院长的岗位退休了,本可以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但医院的干部职工对他依依不舍,许许多多的病人及家属极力相劝挽留,最终刘老留职医院做技术顾问,继续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这一干就是18年。如今,这位81岁的老专家,仍时不辞辛劳地奋斗在临床一线。他每天按时出诊,奔波于医院各个病房进行会诊,每年经他诊治的病人多达3000余例,经他指导抢救的危重病人高达1000余例。
历经磨难 矢志从医
1956年,刘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1957年春天,和全国各地一样在中国医科大学校园里发动了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反右派”政治运动。时念大学一年级的刘老年仅21岁,喜欢探究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偶尔也会对这些敏感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毫无反党反社会意识的言论竟被不怀好意者上纲上线,因此他被错误地定上“右派”,五年制的学业,刘老却用了七年才毕业。这七年里,他时常被下放劳动,参加各式各样的政治活动接受教育,期间除了学习本专业课外,他还买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刨根问底潜心学习。三年后组织从形式上为他摘掉了“右派”帽子,但他还是摘帽“右派”,这一“右派”头衔一挂就是二十二年。直到1979年才得到彻底平反。
1963年刘老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到了兴城县人民医院做一名外科医生。从此他带着满腔抱负,也带着“右派”的枷锁,开始了矢志从医的生涯。他努力学习,倾心实践,六年的临床工作他就已经能独立开展普外、妇产科常见手术,对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69年至1979年,文革期间国家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推向农村去的指示,全国的大多数医学教授专家统统被打成反动医学权威,刘老带着右派的头衔被下放到兴城县围屏乡医院长达10年。&&&&&&&&&
&当时的围屏乡医院,设备陈旧,人员配备不齐,围屏乡又是偏远山村,去县城交通十分不便,老百姓看病走不出去。就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刘老仍迎难而上,相继组织开展了阑尾炎、疝气、上消化道出血胃大切手术、结肠切除、胆囊切除手术、肝硬化胃底出血断流手术、宫外孕子宫切除等手术。1974年6月,他确诊了辽西第一例出血热。1975年,他率先开展了剖腹产改良术式——下段剖腹产术。1978年6月,在刘台子乡医院为一位重症胆管炎合并休克的病人成功进行了手术。10年里,他成了百姓心中的名医,周边乡镇医院遇到急诊都要请他去会诊手术,他只要接到电话,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在那个年代,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完成病人的诊断治疗凭的是他扎实的真功夫。诊断需要详细了解病史,细致反复的体检,没有现代医疗设备的支持,他的诊断率之高毫不逊色于当今借助于各种医疗设备检查的医生的诊疗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惊人的,更何况当时刘老带着“右派”的枷锁,治好了病人是救死扶伤,治不好那就是“黑五类”谋杀害人,而医疗风险的代价是他个人身家性命难保。可以想象刘老当时承受的工作压力之大,也正是在这巨大压力下的行医经历,让他养成了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严谨工作作风,值得惊叹的是刘老一生从医,无一起医疗事故,这也是他自己感到最为欣慰的。
一辈子不收“红包”的医者
刘老一辈子奉行医德为先,病人至上的原则,他超然、宽容、仁爱,令人心生敬佩。刘老行医52年,没收过病人的任何“红包”。一位围屏乡姓赵的老大爷说:“我是1970年认识刘老的,他为人好,医术好,看病准,治疗效果好,他处处为病人着想,我们全家乃至全村人有病都找他看,刘老平易近人,从不拿架子,病看好了想感谢一下他,他一律谢绝,我和很多病人家属一样,都成了刘老的好朋友。一位刘台子乡姓周的老大妈这样说:“那是30年前,刘老带医疗队来我们村给妇女做结扎手术,正赶上我儿子肚子疼,发高烧,人都休克了,是刘老给诊断为急性重症胆管炎,及时为我儿子做急诊手术,那个年代,医院条件特别差,能用来作手术的器具都不全,是刘老救了我儿子的命,刘老的恩情我们全家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想表达谢意,给他送上几十只鸡蛋,可他却回礼5元钱,真是不白拿患者的一分钱、一分物。”刘老一辈子没拿过病人一个“红包”。也没拿过一分钱药品回扣,这是他一生从医为人的准则。
以技带人& 以德育人
刘老行医52年,默默奉献,恪守职业操守,时时发挥着“传、帮、带”作用,每天的查房、会诊、病历讨论时身后都会围着一大群青年医生潜心倾听,听者每次都获益匪浅。刘老丰富的临床经验,缜密的逻辑思维,带出了了一批又一批得意弟子。1992年做院长的刘老倡导了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盟合作机制,每年送出若干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这一制度一直持续到现在。2000年,在碱厂乡一次扶贫义诊过程中,一个姓魏的重度贫血患者,血色素已经降到2.7g/L,之前去过三家医院就诊,其中不乏三级医院,可始终没能明确诊断,病人和家属认为得了绝症,已经放弃了治疗,并安排好了后事。刘老劝说家属把病人送到医院,做了简单的血常规、血球分析及血液涂片检查,结合病史和血液检查,刘老逐一排查病人贫血原因,最后果断诊断为胃大切术后营养性贫血。马上给病人开了维生素C、硫酸亚铁、稀盐酸给予试验性治疗,一个月后病人来复查,血色素升至11.2g/L,已经能做适当劳动了,家属十分感激。2011年9月,一位姓房的患者送来一封表扬信,说了他这样一个就医经历,患者因腰痛去过几家大医院,北京大医院都去了,都诊断为腰脱、老年骨质疏松症,办法想尽了也治不好,最后找到了刘老,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后到中国医大医院证实了其诊断的准确性。2015年3月,兴城妇女儿童医院一位剖腹产术后出现急腹症合并休克的病人请刘老会诊,刘老综合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产后合并急性胰腺炎,及时转到市医院治疗,二周后产后痊愈出院,避免了一次盲目性的剖腹探查手术,像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
古稀之年仍做引领者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刘老的真实写照。在刘老的书柜里,我们看到一本本厚厚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专业书籍,刘老不论是做医生时,还是做院长时,他给自己规定每天不少于2小时看书学习时间,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刘老仍不甘落后,经常在网上浏览查阅医学专业知识,紧跟医学发展的潮流。
他历经坎坷,在文革饱受摧残,但始终不为所屈,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治病救人。他在学术上有极高的成就,对兴城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巨大。
三十年执着追求
&&&&&&&&&&&&&&&&&&&
毕亚,男,51岁。1986年7月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200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全军临床医学人才基金班,现任第313医院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海军普外转移委员会委员,海军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老实做人、用心做事
我于1986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部队的培养和学习锻炼了我坚定的信念,健康的体魄和对医疗事业执着的心。老实做人、用心做事是我在青年时代就培养起来的准则,并一直指导我近30年的医疗生涯。
所谓做人,就是要做能人、做高人、做好人。浓厚的爱心,深切的责任感,高超的技能,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些是做好医疗工作最大的保障。俗话说,没有人,做不成事;没有人才,做不成大事;没有人品,不论做大事小事,都会坏事。西方对医生最大的人文要求,就是善良。一个人找医生看病,把所有的隐私都告诉你,把所有的痛苦向你倾诉,以生命相托付,我们必须以医者仁心、感同身受,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用真心替患者解决痛苦。
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位16岁的学生,自发性血气胸,出血量较大。在当地医院就诊时说必须手术,否则就会死亡。患者父母接受不了,经人介绍转到了我们科。对医生来说,这种病做手术是比较安全的,保守治疗比较危险并且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较大,但对患者来说,他这么年轻,手术创伤较大,风险也较大,而且恢复较慢,如果能保守治疗痊愈,将对他的一生都有积极影响。当时权衡再三,我们还是难以下定决心。后来经过详细的检查,通过读片计算出血量,我们对患者的病情作出了全面准确的评估,并作出了相应处理,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晚间我又到科里查看患者,判读急诊胸部CT,对病情再次评估后,及时做出治疗调整。经过此番耐心细致的检查诊断,再与患者父母沟通。我们还谨慎告知他们相应的医疗风险和万不得已时采取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进行微创手术的方式。对此,孩子的父母非常认可和感谢,经过2天的积极有效处理,患者病情迅速缓解,避免了这一刀。患者父母也在病房逢人就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这深深地影响了其他住院患者对科室的态度。
我在第二军医大学读全军临床医学人才基金班时,曾收治了一名70岁的肺癌患者,手术后该患者出现了支气管胸膜瘘,胸腔聚集大量脓液,病情非常危重,每天最少进行两次引流换药并要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坚持4个月后,其病情才逐渐好转。有一次因科室协办全军学术会议,上午给患者换完第一次药后,晚上开完会我赶了近2个小时的路程到科里换第二次药,这时已是晚上9点了。一进病房,就听老人开心地对同病房的病友说:“你们输了,我赢了”。换完药后我问老人是怎么回事,老人说,病房的病友们都说这么晚医生不会来了,明天再换药吧了,不用等了。我跟他们打赌,毕医生肯定会来,这么长的时间我太了解他的责任心了。老人的这几句话,没有修饰、没有客套,但却恰恰击中了我的内心。从那以后,我经常会问自己,一个医生的责任心是什么?在经验与责任的日积月累中,我渐渐找到了答案:一个医生的责任心,就是患者在绝望中的希望。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我,甚至是引领着我、鞭策着我,我也带动和要求我们科室的医生,要把责任看的高于一切,要求他们即使你爱心不够,但你的责任心却绝对不能减弱,更不允许丧失。
所谓做事,就是要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2000年底,当时医院的大外科3天之内死亡两人,死因都是术后出现肺栓塞。我们总结了当时科室所出现的猝死病历,发现主要死因大都是肺栓塞。自此,我们下定决心,必须摸索出一套避免猝死,挽救病人生命的方案。先是从血栓形成的病因着手,把当时手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改成大手术前后应用活血抗凝药,控制伴随疾病。此举扭转了临床常因时发猝死而引发医疗纠纷的局面,连续15年,经历上万台手术,我们科室没有因为手术后肺栓塞造成死亡病例。2014年美国ASCO指南上明确要求肿瘤患者手术前抗凝治疗5—7天,术后继续抗凝,慎用止血药,而我们在15年前就已经开始做这项工作了。
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 医学是一门高速发展的学科,一般教科书都要比临床滞后5-10年。我自担任科主任以来,特别注重学科建设及技术更新,注重自身的学习修养及科室整体的提高进步。甲状腺疾病为我地区地方病,发病率高,手术病人多等特点。本院以往诊治规范性不高,术后并发症较多。我根据本地区疾病特点编写了《313医院甲状腺围手术期诊疗规范》,改进了手术技术,使甲状腺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发生几率从全国水平的1-3%降至1-3‰,死亡率为0%。并且不断改进手术方式,提高了甲状腺疾病的治疗质量。同时,我在医疗工作中注意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率先在本市及辽西地区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即双镜联合治疗结肠肿瘤以及腹腔镜辅助直肠肿瘤、结肠肿瘤手术,胸腔镜辅助胸部肿瘤切除术,在本市处于领先地位,填补了地区空白。
2006年医院将组建加速器治疗中心的任务交给了我,严格来讲,当时我对肿瘤放射治疗还是门外汉。但想到我院和本地区的肿瘤治疗现状,如能开展这项治疗技术,会使众多当地肿瘤患者受益,我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我亲自带队与科室骨干分批去沈阳、上海、江苏等地学习放疗技术,并培养年轻放疗医师、物理师及技师。成功组建了医院加速器治疗中心。并针对肿瘤治疗的特点,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肿瘤手术、化疗、放疗一体化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使广大患者获益。
严于律己、不计得失
& &&业外人也许觉得医生的职业很光鲜亮丽,我也曾听过太多的溢美之词,但我从来没有降低过对自己的要求。在近三十年的医疗生涯中,我仍坚持每日学习的习惯。每个周末,我坚持用个人时间来院查房。工作至今,已经忘记婉拒过多少次红包,对于患者家属疑虑较大的,术后多次将红包存入患者住院账户。自从担任科主任以来,我连续6年春节值班。我家在外地,父母年事已高。但我因工作忙从未休过探亲假探望父母,仅能通过电话表达思念及愧疚之情,选择了医生的行业我从未后悔,但子女的责任总让我无法释怀。对于父母、妻儿的理解,我只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作为回报。看到一个个患者康复出院,我想到的是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妻儿,该会多么高兴与欣慰,这也算是对我自己的回报吧。
言传身教、授业育人
在自身学习的过程中,我将各种疾病治疗的临床经验以及新技术、新理念制作了大量的课件,在工作之余与科室同事共同学习。使科室整体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广泛的提高。科室先后培养出4名主任、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医院外派人员执行重大行动保障任务,首先从外一科室抽人。去年海军实验基地参加南海护航行动以及远航程海上实验保障两次重大任务,均从外一科抽调医师。医生的成长是需要帮带的,帮带者的德行会影响下一代的医生。医者仁术,好的医者首先要修心。我首先从个人做起,以病人为中心,以真诚感染患者。在我的带动下,科室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的集体并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中青年医生。
外科医生是在刀尖上跳舞的职业,从医三十载,我不敢丝毫懈怠。华发已生,但年轻的誓言仍清晰回荡耳边。它将指引我继续一路前行。
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的关大夫
关胜喆同志,是杨家杖子开发区人民医院内一科的一名医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18个年头,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他深切体会了医生职业的神圣与艰辛。这18年来,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践行着“科学发展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奋斗在山城医疗的第一线,履行着“除人类之疾苦,助健康之完美”的忠诚誓言,认真承担着一名内科医师的工作责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在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从学医的第一天起,他就以“白求恩”为自己的榜样,但毕业后准备大展身手时,才发现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多么书本化,匮乏的实践技能和不断更新发展的医学知识迫使他不断的努力学习。他深知“神医救人,庸医害人”,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实践了的所学知识。为此他多次参加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虚心向前辈请教,多次去上级教学医院进修深造,并通过网络平台接触一些新技术、新进展,不断完善了医学本领,使得他能用更适合的诊疗方案为患者解除疾苦。这些年来,他多次获得院内业务比赛第一名,参加全市医技比赛也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获得全院及开发区优秀医生、爱岗敬业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对于他来说来之不易,更加鞭策他不断加强学习,争取本领更过硬,更好的为山城父老服务。
他刚参加工作时所在的杨家杖子矿务局医院,是一所面向职工、家属及周边农村的基层医院。由于国有厂矿单位的效益不景气,医疗设备及技术水平趋于落后,待遇条件很差。刚开始曾有过消极的思想,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他内心逐渐体会到了这样的医院更需要一名好医生,这里人民的健康更需要守护。当他治疗的患者痊愈出院,当他抢救的患者转危为安,看着那一张张的感激的面孔,他觉得一切都值了。现在的医疗设备不断进步,使得医生看病变简单了,而基层医院没法完善这样检查,他就不断的通过勤奋完善自身的诊疗技术水平,争取不给患者误诊。基层的医生很难,技术设备落后,同时患者生活条件困难。他在工作中想的最多的是既要看好病,还要给患者节省每分钱。当他随诊走进下岗职工的家中,当他走进农村的土坯房中,他深刻体会到了他们治病、救命的每一分钱来的多么不容易。多年的工作习惯使他养成了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的习惯。不耽误患者的病情,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及过度用药。甚至有时自己掏腰包为贫困患者支付抢救费用,让他们体会到了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大气候下,这些年他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从未与患者家属红过脸,他深信只要有为患者着想的心,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不难相处的。这些年,他拒绝了所有红包,拒绝了所有药品回扣,更别说吃拿卡要的事情,从未在他身上发生过。
他工作的科室是呼吸、循环中毒科。大家知道“慢性阻塞性肺病”,很多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耽误初期系统诊治迁延进展而来的。面对一个个骨瘦如柴、整日趴在床上不能平卧的患者,他的心情很沉重,这样的患者一口粘痰就可能会夺走他们的生命。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养成了多次查房的习惯,帮助患者拍背、指导排痰。这种习惯使他在第一时间抢救过来很多痰憋窒息的患者,他已经不记得患者脓痰多少次喷在了他的脸上、身上,但他无怨无悔。矽肺是矿山工人常见的职业病,而肺结核是常见合并症。大家知道这种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是多么可怕。这么多年,他诊治过太多这样的患者,从来没有嫌弃过他们,始终给予他们足够的应有的尊严,并和许多患者成为好朋友。
有机磷中毒是内一科的常见病,入院时患者的病情都很凶险。他从来没有嫌弃过那种恶臭味,每次都坚持在抢救室,直至患者脱离危险,为此他甚至有过轻微中毒的症状。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时,由于护士忙不过来,为了争分夺秒,他帮她们推过阿托品,抢救卤水中毒时,帮她们打蛋清,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他帮患者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在大医院中,医生不可能做的事情,在基层的他都亲力亲为。他不认为这样的医生没面子,反而觉得很光荣。当中毒患者清醒后,他还会耐心的作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认识生命的价值,减少了患者再次服毒的发生率,也从另一个方面挽救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心脏疾病起病急,发生猝死突发事件机率高,当患者可疑胸痛及呼吸困难的患者入院的第一刻起,他不会有任何耽误,在没有任何交费及担保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检查心电图、吸氧、监测及用药。有多少次在卫生间抢救过大便用力心跳骤停的患者。在没有专业心电监护站,没有专业护士的情况下,在床边一直监护着心肌梗死的患者,多少次彻夜不休直至患者转危为安。内一科室值班医师少,三天就上一夜班,几乎天天在医院,这样长期的超负荷,使得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出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他无怨无悔!
基层医院扎根于基层,他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送医药到社区,送医药下乡的义诊活动,他的足迹踏遍了家属区、周边农村、白杨、新台门、白马石、长茂……。他们甚至有的患者一辈子没进过医院,没有看过病,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病。自己就吃些消炎药、止痛片。通过他们的义诊,帮他们找到了困扰多年的病因,解决了他们多年的疾苦。因为深知他们的心情,他都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免费送药,固定帮扶对象,多次跟踪随访,提供可能的帮助。每次看到他们依依不舍的表情,看到他们感激的眼泪,他心里既有满足,更多的是一种沉重,更坚定了他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他深知这些弱势群体,自己微不足道的帮助,他们容易满足,他们的笑是最真诚的,他们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关胜喆同志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并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始终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履行自己工作职责,处处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他尊重生命,同时更热爱生活,他喜欢唱歌,虽然不专业,但院内及开发区的一些演出他都会积极参与。他喜欢书法并参加了开发区硬笔书法协会,并在市里举办的病历书写大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积极参加募捐活动,为灾区及困难中的人们奉献自己的爱心。他多次参加义务献血,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争取能够抢救更多的生命。
关胜喆同志在山城医疗战线上默默奉献着,这些年来他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绩,同时他也深深地热爱着这里的人们和这片土地。希望他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为你的生命注入新鲜血液
&&& 刘海英,女,一九九O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现任市中心血站采血服务科主任,主要负责无偿献血招募、健康征询、体检;献血监护,不良反应处理、献血者血液初筛检测、全血及成份血采集。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坚持从医之德,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争做医德高尚的“白衣天使”。因为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积极向上,该同志于2001年、2002年连续被市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她曾任站内几个部门的负责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她都能专研业务、肯于吃苦,在平凡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为葫芦岛市的献血事业做出贡献。
&&& 充满爱心服务社会、充满热心服务献血者,她的爱心换得了献血者的满意,也换来了应得的荣誉。
&&& 从2009年起,她担任葫芦岛市中心血站采血服务科主任一职。采血服务科是血站的重要科室,肩负着全市临床血液采集、供应的重任。为了确保血液库存充足、质量达标,她经常要求科里同事,要“质量第一”,“文明服务,礼貌待人”。对献血者要饱含爱心。对此她坚持以身作责,从小事做起,通过给献血者一杯热乎的糖水、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将关爱根植到他们的心中,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和献血者的融洽相处,确保了采血服务科圆满地完成采血任务,采血服务科于2012年被市卫生局、市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2014年,她又被评为“医德高尚好天使”。“葫芦岛巾帼建功标兵”.
对工作兢兢业业,工作成绩斐然。
&&& 近年来,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多,全国采供血形势非常严峻。为了保证血液供应,她时刻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领科室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无论寒冷冬天还是炎炎夏日,他们走县区,跑乡下,到机关、厂矿、学校。当然,大家的汗水没有白流,从2009年到2012年,我市采集血液的数量逐年递增,采集血液工作成绩斐然:采全血量从2009年全年的9189人次、388万ML到2014年13200人次、479万ML,人数增长了44%多;机采血小板从2009年的669个单位到2014年的1609个单位,增长了140%左右。工作量逐年明显加大。压力也越来越大。
确保临床用血、坚持救死扶伤。
&&& 当绥中县某重金属中毒患者因肝肾急性衰竭需要输血小板时,当市内某患者骨髓纤维化需要输血小板时,当市内某患者急性白血病化疗需要输血小板时,她都能牺牲节假日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带领科内同事及时采集到需要的血液。几年来,她加班上百次却从不计较。正是因为她和同事们的敬业奉献,才使我市没有一个患者因为没有及时输血而失去生命,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她的无私,受到了同事们的拥护,也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2009年至2011年度被市卫生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除此之外,她还协助完成每年“6.14”世界无偿献血者日各种大型活动,协助市红十字会建立无偿献血志愿者及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站,培训并组织服务队参加各种献血及其他爱心活动。为造血干细胞库动员并采集血样3100多个。2014年被评为“全市红十字系统先进工作者”,她正在为我市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也正在为我市献血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奉献让人性更真,责任让生命更美
&&& 有人说,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是一种本能,而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却是一种奉献。锦西石化医院外一科利力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时刻胸装大爱,把病人当亲人,把奉献当责任的好医生。
利力,男,1972年出生,1994年参加工作,多次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2010年任骨科副主任、学科带头人。他在业务上开拓进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工作上敢抓敢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带领的外一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多次荣获公司“十佳班组”、“矿区服务示范窗口”、“先进集体”等称号,利力本人曾荣获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同时也多次被评为分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2010年至2014年期间,在医院举办的“八个一”竞赛中被评为“优秀医生”、“手术量第一”。
“什么是好医生?——不但要有为病人造福的愿望,更要具备为病人排忧解难的本领!”
这是利力经常对同事说的一句话。他深知“打铁先要自身硬”,从医二十年来,利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在业务上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学习新的医疗技术,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到锦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沈阳骨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进修学习,“功夫不负苦心”通过多年在外进修学习,他不但带回了先进的技术,还引进了先进的科学理念,在葫芦岛市率先开展了“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国内领先技术),成为葫芦岛地区骨科领军人物。他主持开展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下了建院以来第一例独立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不但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更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在多年的全院手术科室统计中,外一科手术量一直处在首位。
“我不仅是一名党员、一名科主任,更是大家的同事跟朋友!”
利力出身于干部家庭,父辈严格的家教,使得他处处严于律己,思想积极上进。参加工作八年后,利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更是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总是吃苦在前,不计个人得失。一天,急诊突然通知病房,准备收治一名高处坠落伤患者,患者送来后,经过检查患者脊椎胸腰段骨折,需立即接受椎板减压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利力本是准备下夜班,接到通知后又主动请缨,留下来给患者实施手术,术中患者需要接受反复X射线透视、拍片,确定骨折部位、找准手术位置,在当时毫无任何防护措施情况下,为了确保患者手术体位不变,利力选择在X射线照射下,坚持到手术结束,然而这段时间正是利大夫婚后1年,正准备孕育小生命的阶段,提到这件事,利力总是笑着说:“当医生嘛,没些奉献精神怎么能做个好医生?!而且在人命关天的时刻,医生都不会去考虑自身的安危,这是最起码的责任和职业操守。”
自从医以来,利力不仅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与同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相处中,更是处处关心他人、照顾同事。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在推选科室带头人的时候,利力以全票获得科室同志推选为科室副主任,主要负责骨科工作。在主持骨科工作后,利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同志,“有困难找利力”已经成为外一科同事的口头禅。
2003年的夏天,科室曾收治一名截肢患者,入院时,患者的肢体残端已大面积感染,有大量渗出,并且伴有令人作呕的异味。这样的患者,需要每天至少更换两次敷料,以防止感染加重。身为主任的他,主动提出来治疗这名患者,每天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查房、换药,每次从患者的病房出来,利力都是汗流浃背,白大褂紧紧贴在身上,虽然不是重患,但利力仍以最大的耐心、细心照顾着他的患者,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竟然奇迹般的让伤口愈合并顺利出院了。病人和家属激动地留下眼泪,再三感谢利力主任和全体医护人员对他的精心照顾,并送来的锦旗。为了减少对患者的创伤,骨科手术很多都需要在X光机下操作,而科室里大多是年轻医生,有的正准备结婚,有的刚刚结婚准备要小孩,为了照顾他们,在手术室里常常是利大夫一个人身影,穿着二三十斤重的铅衣,在射线照射下操作着…..利力就是这样,“有危险,我来;有困难,我来,大家选我当主任,我就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我不仅是一名党员,是科主任,更是大家的同事和朋友!”
在2010年一次体检中,利力被查出患有“先天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可当时利力刚刚组织骨科工作,身上肩负领导、同事和患者的深切期许,在他的心里,没有比大家的期盼更为重要,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他一个人默默的收起了报告单,依然精神抖擞的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当中。
“认真对待每一名患者,他们信任我,选择我,我就要十倍、百倍的回报给患者!一名医生,不光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高尚的德行。”
&&& 利力的办公室,简单,整洁,墙上没有丝毫的装饰,可是大大的储物柜里却放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感谢信。“为什么不挂起来呢?”“这些都没什么,只是患者对我的肯定,我需要的不是炫耀,而且再接再厉,不辜负患者对我的信任和希望!”利力懂得,患者的肯定是一名医生最大的价值体现,治病救人,一视同仁,是他心中的不可动摇的标尺。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走路……”八十岁的王大爷拉着利主任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初春明媚的阳光洒满了病房,老人沧桑的面容此刻也慢慢舒展开来,露出了温暖幸福的笑容。
这位八十岁高龄的王大爷是锦西石化分公司的退休职工,辛苦了一辈子的他,晚年因所居住的房子拆迁回到了老家锦州。2014年3月,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起初,老人并没有通知儿女,自己强挺着艰难地移动着身体,“胯骨疼啊,每挪一步都钻心地疼。”如今,老人一回想起当初摔伤的日子仍然泪水涟涟泪水涟涟,由于老人当时摔伤了右髋部,活动受限,甚至睡觉时也不能平躺,整整坐着“睡”了四十来天,等儿女赶来看望并带老人来医院检查时,不禁让接诊的利主任极为惊讶:老人右股骨颈已成陈旧性骨折,并患有高血压病三期,虽然老人年事已高,家属也并不积极,但利主任秉承“治病救人”的信念,力劝老人住院治疗,在老人住院期间通过进一步检查确诊老人同时患有心肌缺血、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在多次与内科专家会诊,调整治疗方案后,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善,为了进一步治疗,提高老人生命质量,利力主任组织全科医生多次讨论修改治疗方案,最终拟定为老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利力主刀。老人受伤后拖延时间长、年事已高,同时患有其它疾病、经济状况不佳、家属术后护理问题等等情况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了外一科利力和全体医护人员肩膀上,“即使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挡我们治病救人”这是利力经常对同事说的一句话。术前手术方案的再次确定、术中每个步骤的精准操作使得手术顺利完成,经过了整整两个小时的手术,当天,坐着“睡觉”四十多天的王大爷终于能够平躺在床上,那一刻,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天、两天、三天,第四天老人可以扶着拐杖离床活动,术后第十二天,老人伤口拆线,检查切口愈合良好……多少个白天,利力亲切的问候,细致的查房,多少个夜晚,他总是不放心,亲自来值班精心的守护老人,在王大爷出院的时候,老人家属送来了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和锦旗,感谢利主任精湛的医术、对老人无私细心的照顾,老人眼含热泪的久久地握着他的双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如今,老人已经可以慢慢的行走,这便是利力和全体医护人员最大的心愿。
&& “如今社会,医患关系还是很紧张,但作为一名医生不能受不良风气影响,不能怕担责任!治病,救人,这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应坚守正义,传播正能量!”
面对死亡的威胁,是为了保住名誉不冒风险,任由命运的安排,还是临危不惧、迎难而上,与死神搏击,拯救生命?利力带领全体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面对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时,把名利抛于脑后,心无旁骛、尽心竭力拯救生命,履行白衣战士治病救人这一神圣的天职。
2014年9月,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因在家不慎摔倒被120救护车紧急送至医院,利力主任接诊,发现老人的病情并不像其家属描述的那样简单:老人精神状态欠佳,既往患有小脑萎缩,意识一阵清醒,一阵糊涂。经过系统检查最后判断老人为右尺骨鹰嘴骨折、右股骨粗隆间骨折、腰椎骨折、肋骨骨折并伴有肺挫伤。所有医护人员立刻紧张起来,要知道,即使是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要承受如此大的创伤也是十分危险的,更何况是身体状况本来就很差的八十多岁的老人,她随时都在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利力立刻召集全科医生和内科主任对老人进行会诊,大家一直认为这个病例对所有医护人员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鉴于老人的整体状况,若采取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势必会导致肺内感染、褥疮、血栓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若手术治疗,老人是否能承受如此大的手术创伤,术中、术后的风险亦很大,每一名医生、护士、麻醉师都将面临死神的挑战,身上肩负着生命的重担,一旦有任何极为细小的差错、意外,不但老人的生命难保还会受到外界的质疑和拷问。抢救生命刻不容缓,利力忙前跑后积极为患者联系,经过全面考虑并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与患者家属进行了耐心、详细沟通后,得到家属的充分信任和理解,家属同意手术治疗。利力带领着外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立刻“整装上阵”多次请内科会诊,亲自与麻醉科研究手术及麻醉方案,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之后给老人在全麻下行“右尺骨鹰嘴与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经过大家的密切配合,由利力主刀,他用精湛的医术使老人的手术进行的非常顺利,赢得了初步胜利。可是,术后护理同样是一个所有医护人员要面临的艰巨任务,利力安慰大家,要放下思想负担,全力以赴,他同护士长密切配合,成立了特殊护理小组,每日每夜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术后护理,使老人在住院期间未患上褥疮、肺内感染等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术后两周,老人竟然可以站立起来,所有人都长长的舒了口气。2014年10月利力由于繁忙的工作终于撑不住了,月底到北京阜外医院进行复查,左心室已达到75mm,医生果断留下他手术,如果再耽误,就会造成心衰危机生命,11月初由阜外许建屏专家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手术整个过程顺利,按医嘱全休三个月,半年后才能参加工作,可利力只休了一个月,不顾家人阻拦又回到了他热爱工作岗位上,院领导同事们都劝他按医嘱休养,可他却说:我是个医生,不能让病人等着我!!刚恢复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一位棘手的病人,这是一个因脑血管意外及胸椎骨折造成长期卧床的病人,因护理不利,于骶尾部形成一个巨大的褥疮,骨质外露,很多医生不愿意收治,因为以往的治疗办法就是局部换药,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利大夫看着痛苦的病人和家属,毅然决定手术治疗,征得家属同意后为其做了“VSD”持续负压吸引术,二期臀大肌皮瓣修补术,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治愈。
从医二十载,利力作为一名科室带头人,他勤勉朴实、敬业奉献创新的作风赢得大家的尊敬,他的胆识和睿智折射出极强的人格魅力,不断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了一名优秀党员的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怀。精医、重德、博爱、奋进,这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这是一种选择、一种忠诚、一种挑战、一种宣言,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免疫事业的排头兵 百姓健康的守护者
肖太光,男,现任葫芦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员,1998年参加工作。从事免疫规划工作20年来,他凭着为人谦和质朴、品行兼优,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事清正廉洁、一丝不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是全系统上下公认的“老黄牛”。先后多次获得省免疫规划工作先进个人、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2008年被省卫生系统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3年入选葫芦岛市百名先进典型人物,被评为医德高尚好天使。先后经历了消灭脊髓灰质炎、消除麻疹、抗击非典和汶川抗震救灾等大事件,不论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重大灾难面前,都始终默默无闻地战斗在第一线,为我市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稳步提升,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免疫规划工作圆满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勤学苦练肯钻研—积极进取
参加工作20年来,他始终从事免疫规划工作。在参加工作初期,由于科里人员严重不足,有时少到只有他一人在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在一无帮手、二无经验的情况下,他潜心学习、勤奋工作,在短短的时间内便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显示了超强的工作能力。平时他十分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在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实干中用。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摸清传染病发病的特点和规律,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病率,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干预,做好我地区免疫规划工作,他认真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潜心研究疫苗接种的内在机理、疫苗对疾病的反应等丰富自己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自身的免疫规划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他还采用传、帮、带的方式指导基层单位,使我市的免疫接种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为此他被评为市直机关工会先进工作者。
爱岗敬业讲奉献—业务全面
“忙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是他的工作写照,“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是他的工作态度。工作中他勇于担当与分担,从不计得失。20年来,他收发文件几百份,无差错、无丢失;每年需发放疫苗80余万人份,做到了零事故、低损耗;多年来,不管下雨、下雪,天气如何恶劣,都能亲自驾车按时亲自把疫苗发放到各级疾控中心,累计行程近30万公里安全无事故。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常常为了查看一名儿童要步行五六里的山路,午饭时常是面包就水吃。十多年来,足迹遍及了全市所有的乡村角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市适龄儿童疫苗接种报告接种率都达98%以上,相应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做传染病防控的忠诚卫士—冲锋在前
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人员,他始终战斗在传染病防控的第一线。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验收工作中,他承担了两个县区的任务,每天走访乡镇卫生院、村级诊所30多家。两个月下来,人黑瘦了许多,体重下降了十多斤,终于带领县区的同志圆满完成了验收工作。2014年,我市突发麻疹疫情。面对严重疫情,毫不退缩,深入到疫情的重灾区建昌县。调查每一例麻疹患者,抽血、采集咽拭,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每一所小学、幼儿园进行了排查,及时发现患病儿童,提出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在那场抗击“非典”斗争中,主动申请到火车站排查检疫,承担外来人员测量体温、发热病人流调工作,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主动请缨,不顾5周岁儿子的哭闹和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的妻子的阻拦,毅然前往汶川救灾。在救灾前线,他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在当地每日入户开展疾病监测工作;每日开展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针对当地集中式供水,现场采样,检测相关指标,指导消毒,加强供水人员相关消毒知识培训;对安置点群众进行卫生防病知识、饮水卫生、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服务百姓献真情—勤政为民
他认真履行职责,立足岗位,热情服务。他“心存百姓、甘为公仆”,把百姓要办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在县区探索建立乡级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日接种,方便了群众,缩短儿童暴露时间,使儿童能够及时接种疫苗,形成免疫覆盖。既提高接种服务质量,让百姓放心,又使管理更规范,儿童的接种信息及时得以录入到网络系统,避免儿童漏种和信息缺失。为了推进我市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我积极投身于免疫信息系统新平台的转换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电脑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等困难,在一周的时间内辗转于六个县市区之间,共计培训6次,培训人数达220余人。经过培训,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基本掌握了新客户端的应用,能够独立对软件进行安装、卸载、录入、修改等操作,达到了预期效果。随之创建了葫芦岛市的免疫信息交流群,通过网络平台使大家能够更方便、快捷的交流使用技巧、分享经验、解决问题…积极参加“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与社区困难户结对子、为社区义务宣传计划免疫知识,在思想上、行动上展现了一名基层免疫工作者的本色。
&&& 张占修,男,1967年出生,现任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兼重症医学科及介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沈阳军区第九届科技委员会委员,沈阳军区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海军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自1992年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六年制军医系以来,已连续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及教学工作23年,全身心投入医疗事业,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不平凡的事业。多年从医路上,他以谦虚好学的态度、乐于奉献的精神、扎实精湛的医术、视病人如亲人的高尚医德已使数百名濒临死亡的心血管患者得以挽救,得到群众的赞誉、患者的好评及组织的认可。
艰苦创业,精益求精
工作以来,为了提高医院技术水平,张占修主任先后进修于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北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及介入导管室,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分白天、黑夜忙碌于心血管内科及介入知识的学习。最终我院于2008年成立了介入中心,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发展至今,短短数年,我院介入中心已是葫芦岛地区设备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介入中心,冠脉介入水平处于沈阳军区第二、全军第二十八,取得了骄人成绩,这是从有到强的再突破。
张占修主任经过多年刻苦努力,已带领科室成熟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周围血管病介入治疗、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术、血管内超声检查及冠脉内旋磨术等多种治疗手术,多项新业务及技术填补本地区空白,也使得我院在本地区心内及介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到今天,虽已取得如此成绩,他仍努力学习新技术,积极开展新业务,从不满足现状,从不停滞不前。
医术精湛,济世救人
在多年的一线临床工作中,张占修同志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于深夜被叫到科室紧急抢救危重患者或行急诊手术。某位患者,男性,57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于当晚8点行急诊PCI术,给予紧急处理,于当晚9点手术结束,返回病房。4个小时以后,患者主诉胸闷,值班医生查心电图示:前壁导联广泛导联ST段压低,立刻电话报告给张占修主任,张占修主任其实刚刚入睡,接到电话后判断患者极有可能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立即通知导管室人员准备手术,术中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多次出现危险状况,张占修主任沉着应对、镇定抢救,最终打通血管、成功完成手术,走出导管室时,已是接近凌晨三点,和值班医生交待注意事项后,才离开科室。次日他又最早赶至病房观察患者病情,然后又开始一天的繁忙工作。这样的事例真的是数不胜数,每年上百例的急诊手术患者,对每名患者都是如此看待,因此也受到很多本地及外地患者的好评,得到大家的肯定。
葫芦岛地区人民由于饮食习惯及天气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地,且科室在本地区的口碑很好,还有一些其他地区的患者慕名而来,所以患者一直很多,科室工作量很大。科里周三手术日手术经常能排到夜里三点钟,张占修主任无论多晚对待每名病号都是尽心尽力,努力把手术做的更好。有人问他,您再努力也不可能救完所有的患者。张占修主任是这样回答的:“能救一个是一个,我要对每一名患者负责,做到问心无愧。”是的,确实是这样。ICU的患者最容易出现危急情况,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在吃饭或在睡觉,接到抢救电话,他将在第一时间指导抢救并紧急赶到。2015年春节7天年假,张占修主任有6天在导管室做急诊手术,这种医者仁心的境界已经让他将自己大多时间奉献给患者、奉献给医疗,留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太少了。
他就是这样,认真、热情、负责对待每一名病人,从不以任何理由拒绝患者,凭借高超的技术与救死扶伤的精神,不仅看好患者身体的疾病,也让他们的精神有了更大的安慰。多年来,张占修主任以他卓越的人格魅力和高超医术,使很多患者成为了心内科最忠实的宣传者。
传道授业,无私奉献
在担任心内科主任与ICU主任期间,张占修同志注重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人才培养,将科室人员分批送至国内各大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不断学习新业务、引进新技术,学习科学救治制度,规范治疗流程。大到手术的操作、抢救知识,小到病例细节、器械操作,对于科室的住院医师、轮转医师、实习医师,张占修主任的谆谆教导让他们快速成长进步。介入开展以来,张占修主任对其他医生几乎是手把手地辅导,动脉穿刺、导管操作、支架置入、球囊扩张等等,张占修主任在理论与实践中毫无保留地教会每名医生关键中的细节。到今天,科室已培养出7名主治医师及多名优秀的住院医师,经过理论与实践的锻炼,科室每名医生都能独当一面,并且很多医生在心血管内科学、重症医学以及介入医学三方面都有发展。
由于介入手术对身体有一定损伤,张占修同志在工作中对年轻医生手把手传帮带的同时,也关心他们的身体与生活,要求他们轮换休息,而自己长时间接触放射线却不顾休息。张占修主任经常在一整夜手术后,继续坚持出门诊,就是为了让年轻医生得到更好的休息,而自己却经常超负荷工作。就是这样的无私奉献,就是这样关爱后辈,造就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实力强大的心内科,给患者解决病痛的同时,也为医院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高尚医德,服务军民
从医多年,张占修主任十分注重个人医德修养,从未收取患者红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科里年轻同志作出表率与榜样。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患者送红包,张占修主任均以婉言拒绝。但有时家属被拒绝之后,却又多次加厚红包,张占修主任为稳定家属的焦虑与不解情绪,有时会假装收下,之后让护士缴入患者住院费用,患者出院时得知如此情况,都十分感动于张占修主任的崇高医德,于是,一面面赞美其高尚医德鲜红锦旗被送到科室。并且,面对医患纠纷,多次以个人真诚去沟通、去化解,他还经常与科里年轻医生谈心,与他们交流问题、共同探讨,他说,“我们医生是崇高的职业,我们要好好和患者沟通,要与人坦诚相待,尽量站在他人角度去考虑,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作为一名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在繁忙的手术、门诊之余,他仍坚持经常深入偏远山区、矿区或本地社区进行义诊或开展健康教育,给那里的人民带去温暖与健康,带给他们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让医院的影响力得以延伸,让人民的健康在预防中得到保证。作为一名军人,他坚持军事训练,各项训练科目及身体指标都达到标准,坚持下基层进连队进行巡诊、健康讲座,热情、周到地对待每一名部队伤病员。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牢记自身党员使命,时刻准备响应组织的召唤,时刻坚守自己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的政治操守。
勤勉敬业、成绩优异
二十多年来,张占修同志从第二军医大学一名临床本科毕业生成长为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兼重症医学科及介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在沈阳军区心血管及介入领域取得瞩目的成绩。承担多项国家及军队课题。在多个省级或军区学术组织任职,多项新业务及技术填补本地区空白,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获“靶场十佳青年”一次,荣立三等功一次,其个人及科室多次受到单位及联勤部表彰,在2008年因科室工作成绩突出科室获联勤部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在2009年因支部建设成绩突出科室获联勤部优秀党支部,年因学科建设成绩突出科室连续四年获突出贡献奖,2011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获得联勤部“学雷锋标兵”,2014年又带领科室获得葫芦岛市成果二等奖。面对如此多的成绩和荣誉,他淡然处之,不骄不躁。他只知道他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他最想做的就是当一名好医生。
张功亮同志于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2年临床工作经验,其中包括在黑龙江省原单位工作的14年。在这22年的时间里,曾多次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爱岗敬业先进个人、病人信得过好医生、岗位技术能手等荣誉。他于200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工作中获得了总局级优秀党员的荣誉称号。
2006年,张功亮同志受聘到葫芦岛惠好妇女儿童医院担任儿内科主任,当时医院为创业初期,儿内科还不具备现在的规模,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梯队建设不完善;患者对我院医生的技术水平不认可,患者医疗常识欠缺,连血常规这样最基础性检查都不认可,住院患儿寥寥无几,可谓环境困难重重。但是张主任坚信,秉着为患者负责任的态度,凭借科学的检查和治疗,怀揣对亲人般的仁爱之心,一定会博得患者的信任。在葫芦岛惠好医院,张功亮主任是第二次创业,每天起早贪黑,不畏艰辛,认真接待每一位来院患儿,从治疗到护理都要亲力亲为的指点,做好陪护家属的心理疏导,确保患儿顺利康复。对医护人员更是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对不同病种的鉴别诊断、治疗规范,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医师,梳理医生和护士的配合流程,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儿科满床状态基本要维持半年左右,在院患者到惠好医院儿科创出了品牌,得到患者的好评,更带出了一只技术过硬、配合默契的医护团队。
眼前的成绩并不能令张主任满足。经过两年对当地病情的了解,他发现过敏性体质患儿越来越常见,而且葫芦岛地区哮喘患儿比较多,且治疗方案零碎、单一,不利于哮喘患儿的规范化长期治疗。于是,他在2008年3月主动要求到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进修呼吸哮喘专业,师从全国著名哮喘专家陈育智教授。在北京的半年里,张功亮主任没有休息过一天,参与值班、抢救、出门诊,半年的时间,体重减了20多斤。首都儿研所的哮喘专业在全国出名,相应患者非常多。经过半年的进修学习,张主任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系统掌握了儿童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全面掌握了先进检测手段和治疗用药。
进修学习后回到医院,在我市率先开展了肺功能检测及过敏原皮肤点刺,为哮喘患儿建立系统性、规范化治疗方案。在沈阳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哮喘专业尚云晓教授的协助下,在我市成立了“小儿呼吸哮喘治疗协作组”,以便于同行间哮喘治疗的交流,并在惠好医院成立了“哮喘患儿俱乐部”。在接下来的7年里,张主任诊断与治疗哮喘患儿数百例,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很多被疾病困扰多年未被诊断或经诊断但治疗效果不好的哮喘患儿,慕名来到我院,均得到明确的诊断与系统治疗,绝大部分患儿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两年前,有一个11岁的哮喘患儿,患哮喘病史4年以上,曾在多家医院进行治疗,效果均不算理想,仍不时有喘息发作。患儿及母亲深受其扰,患儿不能安心学习,其母亲甚至在听到患儿有喘息出现就夜不能寐,孩子的哮喘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负担,而且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后来听说张功亮主任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慕名来到惠好医院,经过张主任的诊断和安排的一系列规范治疗后,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最终得到彻底缓解。
张功亮主任在工作中敬业奉献,任劳任怨。2008年9月,刚刚进修回来的第二天,张功亮主任刚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还没等放松下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突发。我院被市卫生局指定为奶粉事件患儿筛查定点医院,面对大量要求筛查的患儿及焦虑家属,每天早早上班,中午几乎没有时间吃饭,下午还要加班加点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门诊筛查2774人次,筛查问题患儿57人住院治疗。张主任每天都要穿梭于门诊和病房间,最终问题患儿也均得到了妥善治疗。在全院所有员工的配合下,我院的工作得到了患儿家属的称赞,也得到了上级卫生部门的表彰。
张功亮主任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对待患者永远是和蔼可亲。有位老患者给张主任送来锦旗时说,“不管多忙多累,总能细致清楚的给我们解释病情,让我们感动,从没见张主任发过脾气。有时作为旁观者,看其他家属无理辩驳时,张主任仍然耐心解释,确实令人钦佩。”张主任说,患儿家属的心情都是焦虑的,平复他们的情绪才能更好的支持治疗,对患儿家属我们应该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张功亮主任每年都要参加全国呼吸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以便及时掌握国内乃至全球呼吸哮喘疾病的诊治新理念、新动向,使我院的儿童哮喘诊治水平与国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在地区保持领先,为葫芦岛的哮喘患儿带来了福音,为造福一方百姓贡献力量。
张功亮主任在9年多的时间里,经过不懈努力使惠好医院儿科的知名度逐年提高,技术水平得到同行的认可及患儿及家属的信任。9年来,儿科住院人数逐年增多,其中有一部分是当地及外院转诊来的急、重症患儿,如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胸膜炎、重症肺炎、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喉炎、热性惊厥、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腹泻病并重度脱水、酸中毒、离子紊乱、中毒性痢疾等。另外,及时诊断了3例咽后壁脓肿、1例急性白血病、1例声门下血管瘤患儿,建议转至上级专科医院以得到及时的治疗。2008年,从建昌县医院转入惠好医院儿科一名持续高热、抽搐患儿,来院时患儿情况比较危急,发病原因不明,不能立即对症治疗。张主任经腰穿检查确诊患儿为化脓性脑膜炎,后来经过积极抢救治疗,患儿病情得以控制,最终痊愈出院,患儿家长对张功亮主任表示万分感谢,连连称赞张主任医术精湛。
惠好医院儿科成立9年多的时间,团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加强科室梯队建设的结果。张主任组织的每月一次科室业务学习与考核,每周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天的业务知识提问,国内先进知识理念、疾病诊疗指南的及时普及了解,使得全科医务人员无论是常见病还是急、重病,均系统掌握了诊断与治疗要点。科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逐渐提高。他总是说:“成绩的取得,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一个团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呈现给我们的始终是围绕着张主任为核心的儿科医疗团队的成长。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职业,较长一段时期来,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分析原因有国家政策、舆论导向、患者期望值过高,超出目前医疗诊治水平及医务人员自律行为等问题。特别是儿科,这些问题更加明显,在张功亮主任的带领下,惠好医院儿科医护始终坚持严格按诊疗常规操作,及时、全面、有效沟通,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及家属,认真工作、热心服务。每一位急重患儿的抢救,他都处在一线,领导、指挥整个抢救过程。及时发现并排除医疗隐患,杜绝差错事故,减少由此给单位带来的财产及声誉损失,为医院的健康发展作出努力。
医院是一个大家庭,科室是一个小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给关心、爱护我们的家庭。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科室领导,一直以来,他都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业务上要求精益求精,工作中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下属,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关心患儿的疾病恢复与健康成长,与患儿及其家长成为朋友。
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张功亮主任教导医护人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学习是无止境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与进取,才能掌握本专业最先进的知识,从而保证本专业领先的诊治水平,促进科室及单位的不断发展与前进。&
&&&&&&&&&&&&&&&&&&&
在连山区妇幼保健医院,提起谷枫的名字,没有人不为她那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认真劲所折服,也没有人不为她那质朴、正直、平易近人和对病人无限关怀、无私奉献的品行而赞叹。她脚踏实地、坚忍不拔,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妇产科工作,在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九不准”规章,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一切为了患者着想,确保母婴生命安全,安心矿区工作,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妇产科医生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以身作则,做好领头雁
2002年,谷枫同志开始担任连山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负责妇产科工作。思想积极要求进步,于2003年7月份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坚守党的职责的前提下,出色完成临床手术工作的同时,她还承担着繁重的“传、帮、带”科室其他成员的任务,使年轻医师尽快成长起来。妇产科是我院重点发展科室,平时病人多,且工作量大,面对当时妇产科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她首先想到如何在科室带好头,以现身说法起表率作用,她亲自制定一系列科室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并在妇产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组织全科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周围乡镇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她的带领下,全科工作人员思想有了很大转变,工作热情明显提高,服务基层、服务普通群众的意识得到有效加强。如今,妇产科每一位成员在工作中都能独当一面。全科每月均超额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在医院领导的带领和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妇产科顺利通过了葫芦岛卫生局的考核,取得了二级助产技术资格,从而拓宽了妇产科的业务范围,成为享誉全区的优秀妇产科室,谷枫同志的出色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2002年至今,每年均被评为我院先进个人,所在科室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2013年被评为葫芦岛市优秀医生。
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她常和同伴说,医务工作是神圣的,面对患者一张张渴望得到帮助的面孔,我们只有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无愧于她们对我们的信任,无愧于我们神圣的职业,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在门诊坐诊,对每一个病人她都深入细致地检查诊断治疗,对病人如亲人。在病房工作期间,也是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住院病人。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季,无论值班与否,只要病人需要,她都会尽快地出现在岗位上。产房里,面对产妇每一次的阵痛带来的呻吟,她都会耐心细致地解释和鼓励,实施导乐分娩。工作中她不怕脏,不怕累,面对羊水、血水包围的血糊糊新生儿,做好清洗、护理工作,有时为了抢救窒息的新生儿,她不顾有被感染传染病的危险,马上直接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好几次,产妇在未到医院途中就分娩了,她立即赤手抱起血淋淋的新生儿送往产房救治。她热情的服务态度受到了广大产妇及家属的好评。从医二十多年,她为2000多个产妇接生,为1000多个母亲实施手术。她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的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细解说病情。当遇到患者或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医院妇产科工作相对较特殊,特别是产科,要求医生必须密切观察产妇产程进展,遇情况危急时须立即剖腹产,以确保母婴生命安全。同时,作为科主任,有很多的行政管理工作,几乎固定的节假日都没有正常休息,且常常因接生或做手术吃不上饭,为此而患上了“胃病”,常睡在值班室,而顾不上家庭。但不管多累她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产妇的情况变化,即使逢年过节,遇到危、急、重病患者抢救,只要接到电话通知,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抢救病人,常常无法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2008年农历正月初一,她刚上完夜班回到她丈夫老家(离医院20多公里)不久,就接到医院妇产科值班医生电话,有一产妇难产,急需剖宫手术。她不顾家人埋怨,立刻又匆匆忙忙赶回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也门局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