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放过的一电影,内容是李时珍课文主要内容之前的人 他出了医书!他兄弟俩被抓到契丹做医生,然后契丹公主仰慕他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故事 一个伟大的人和伟大书籍的诞生过程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中国湖北蕲州,是个出产草药的地方。镇里住着一户姓李的医学世家。户主是个走方郎中,叫李言闻,医术精湛。在蕲州一带,只要提起李郎中来,人人都会跷起大拇指。
  但那时候民间医生地位很低。因此,李郎中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他常常跟随父亲到山里采药,回到家中进行炮制,所以对医学非常感兴趣。但父亲却希望他读书做官。
  14岁那年,李时珍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参加举人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直到23岁时,经父亲同意,李时珍就没有再去参加科举考试,开始跟随父亲学医。很快地,他的医术就入了门。
  李时珍还潜心研究医书。当时不少有钱人家里都有藏书的习惯,李时珍就靠着行医的方便,向这些人借医书看。由于他医术高明,别人也乐意借书给他看。这样一来,他的学问就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好了。
  有一天,李时珍正在店里诊病,突然有一个年轻人拉着个江湖郎中走进诊所。那个人非常气愤地叫着:&李大夫,您来说个理。我爹吃了这家伙开的药,病没见好,反倒重了。可他非说药方没错,只好请您来看看了。&
  说着,年轻人递过一张药方。李时珍仔细看着那药方,点点头说:&这方子没错啊,那是怎么回事?&闻言,年轻人急了,又递过一个瓦罐,里面盛着乌黑的药渣。李时珍抓起药渣,一一仔细闻过,又放在嘴里嚼嚼,自言自语道:&这是虎掌啊!&
  那江湖郎中一听&虎掌&,慌忙分辩说:&我绝对没开过这味药!&&那肯定是药铺弄错了!&年轻人说着,就要往门外冲。李时珍忙拉住他,说道:&别去了,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就以《日华本草》的记载来说,就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了&
  &对,我开的是漏蓝子!&江湖郎中急急地插了一句。&是啊,药铺有医书为据,打官司也没用。&众人慨叹了一阵,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
  不久,又有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吃了医生开的一味叫黄精的补药,也莫名其妙地送了性命。原来,在几种古药书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说成是同一药物,而狼毒、钩吻毒性都很大,人吃了怎能不送命呢?
  这一桩桩、一件件药物误人的事件,在李时珍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毫无疑问,古医药书籍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但也肯定存在着一些漏误。若不及早订正,医药界以它们为凭,以讹传讹,轻者会耽误治病,重者要害人性命啊!
  夜里,月光如水,烛光摇曳。李时珍和父亲在灯下倾心而谈。听了儿子的一番宏论,李言闻语重心长地说:&你想重修本草的想法不错,可是难啊。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恐怕只有朝廷才有这么大的力量。何况,关于本草的书,相当浩繁,你虽然读了一些,可研究得还很不够,远远不能适应修书的要求。还是先在读书上狠下一番工夫吧,你说是不是?&
  父亲的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李时珍的心。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全身心地沉浸在浩如烟海的医书宝库中,熟读了《内经》《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以及历代名家著述和大量关于花草树木的书籍,单是笔记就装了满满几柜子,为修订本草积累了许多珍贵资料。
  有一次,楚王的儿子得了一种抽风的病。楚王府虽然也有医官,但是谁都没法治好他。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不着急?有人告诉楚王,只有找到李时珍,才能治好这种病。楚王赶快派人把李时珍请到王府。李时珍一看病人的脸色,再按了按脉,就知道孩子得的这种抽风病是肠胃病引起的。他开了个调理肠胃的药方,叫人上药铺抓了药。楚王的儿子一吃了药,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兴,再三挽留李时珍在楚王府呆下来。没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征求人才。楚王为了讨好明世宗,就把李时珍推荐到北京太医院去就职。
  这太医院是明王朝的中央医疗机构,院中拥有大量外界罕见的珍贵医书资料和药物标本。李时珍在这里大开眼界,一头扎进书堆,夜以继日地研读、摘抄和描绘药物图形。努力吸取着前人提供的医学精髓。与此同时,他多次向院方提出编写新本草的建议。然而,他的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而遭到无端的讥讽挖苦与打击中伤。李时珍很快便明白,这里决非自己的用武之地,要想实现毕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只有走自己的路。一年后,他毅然告病还乡。
  公元1552年,35岁的李时珍着手按计划重修本草。由于准备充分,开头还比较顺利,但写着写着,问题就来了:所谓本草,是古代药物学的代称。它包括花草果木、鸟兽鱼虫和铅锡硫汞等众多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由于其中绝大多数是植物,可以说是以植物为本,所以人们又将药物直称为&本草&。
  自东汉《神农本草经》成书,到李时珍诞生前的400余年间,历代本草学家都有不少专著问世,但却从未有一部能概括这一时期药物学新进展的总结性著作。李时珍责无旁贷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并意识到了它的分量,却仍未料到,药物是那样的多种多样,对它们的形状、习性和生长情形,很难做到全部心中有数。
  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叶,本是蕲州的三大特产,可以主治风痹、惊搐、癞癣等疾病,是一味名贵药品。但他从药贩子那儿买来的&白花蛇&,有时是另一种蛇冒充的,跟书上描述的大相径庭。那么,真正的白花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李时珍曾跟着捕蛇人亲自上山,捕捉到一条白花蛇,仔细一看,果然和书上讲的一模一样。
  从此,李时珍走出家门,深入山间田野,实地对照,辨认药物。除湖广外,先后到过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达两万余里。那些种田的、捕鱼的、打柴的、狩猎的、采矿的,无不是他的朋友和老师,为他提供了书本上不曾有过的丰富的药物知识。
  一次,李时珍路过河南境内的一处驿站,见几个车把式正在把一些粉红色的草花放在锅中煎煮。他凑近去看了看,见不过是南方随处可见的旋花,却不知这些车夫煮它有何用,便向他们开口讨教。一个车把式答道:&我们这些人常年在外,风里来雨里去,盘骨多半都落下了伤痛。喝点旋花汤,能治盘骨病呢。&李时珍用心把这种药草的形状、药性等记了下来,并把它写进书中。
  还有一次,李时珍带着弟子庞宪来到武当山。这武当山风光旖旎,草木繁茂,古树参天,野花似海,是天然的药物宝库。师徒二人仿佛探宝者发现了钻石矿,一下子被这些花草迷住了。九仙子、朱砂根、千年艾这些名贵药物被他们一一采集下来,制成标本。
  这天,庞宪劈藤开路,仔细寻觅。突然,他眼睛一亮:曼陀罗花!这是华佗配制麻沸散的名药!李时珍显然也非常兴奋,指点着花儿对庞宪说:&可惜,麻沸散早已失传了。这种花有毒,究竟如何配药,还得重新试验呢。&以后,为弄清曼陀罗花的毒性,取得可靠验方,李时珍又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尝试,证实了它的麻醉作用,并把它同火麻子花配合,制成了手术用的麻醉剂。
  就这样,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在医学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终于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公元1578年,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终于脱稿了。
  遗憾的是,李时珍生前并没有亲眼看到这部自己终身为之呕心沥血的巨著印行。公元1593 年初秋,这位76 岁高龄的老人告别人世时,《本草纲目》还在南京由书商胡承龙等人主持刻版,直到3年后才印出书籍。
  入选理由:
  一个伟大的人和伟大书籍的诞生过程。
  阿离之言
  医患关系大概是目前最紧张的关系之一了。所以常有人满怀深情地怀念:&要是李时珍或者华佗还活着,那某些病还不手到病除。&当然,幻想总能美化一些东西,但不会抹杀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中国古代排得上号的名医,李时珍绝对是在头五名内。
  但是,李时珍并不是靠医术出名,而是靠医书。他的一本厚厚的《本草纲目》,至今还插在所有中医的书架上,不过可惜的是,版权费他是收不到的,因为书是他死后才出版的。
  当然,李时珍也不在乎这点钱。他写这书,纯粹就是有那分心。当年做医生可不比现在是铁饭碗,是受人尊敬的活计。那时候医生这个职业是被鄙视的,钱少事多还受气。
  虽说李时珍他爸是个名医,但他根本不想让儿子受这分气,所以花钱供儿子读书。李时珍的成绩其实挺好,但就是考不上科举。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肯定,他到底是真考不上,还是存心不愿考上。只是能确定一点,假使李时珍当了官,我们肯定不知道这个名字,所以做人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还有就是,一切从兴趣出发。
  好了,我们知道李时珍他子承父业,当了个医生,在当时还很有名。但上下五千年间,出了多少医生啊,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的,就那么寥寥几个,且李时珍绝对是其中最灿烂的一颗,为的就是之前说的那本医书。
  《本草纲目》这本书,花掉了李时珍几十年的光阴。可以说他一辈子时间都耗在这本书身上了。为啥写这本书,来源已不可考,现在流传的八卦故事都说,他看了不少人按着医书抓药,可不同的医书有不同的解释,没个统一的标准。于是李时珍想写本医书,整合前人资料,去芜存菁,补充新的资料,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在书的《序言》中称李时珍&用心嘉惠何勤哉&。这句评价,其实相当恰当。
  当时李时珍写这书,不像现在有稿费有版税,总之只要红了,那财源就滚滚而来;他也不是在学校或者医院工作,写几本医书,发几篇论文就能评点职称。做这书可算是义务劳动,他连公务员的工作都辞了,荒山野岭四处跑着找草药。
  一本书写了三十几年,找的材料都有八百多本,还改了好几次稿,更别说自掏腰包走遍了全国的穷乡僻壤找草药。写这个书,至少训练了人的绘画水准,因为那些草药要一笔一画地描下来,不能有错;还训练了书法,总共190万字,皆用毛笔抄录;还拉动了文具市场的需求,那么多字,总要笔墨纸砚;再长远地看,李时珍还带动了中医的兴旺以及专业书籍市场的兴盛。这本书,真是功德无量。
  书出版后,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遵遗嘱把书献给当时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希望能获得朝廷重视,谁知皇帝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了结。虽然皇帝不识货,但仅20年后,《本草纲目》就已经翻刻了几十次,有了50多个版本。到现在,这书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有了几十种译本了。
  其实人的一辈子,只要做一件事情就足够了。李时珍却做了两件,行医和写书,两者相辅相成,非常成功。他是那种闭上眼睛可以说一辈子没有遗憾的人,活得够本。
现在很流行户外活动,你要是没出门旅游过几次,简直不好意思对别人说你热爱大自然。舒舒服服玩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不少人的愿望。但是,要说中国第一旅游高手,那还是徐霞客...
大家小时候应该都听过这个聪明小孩的故事:某天一群小朋友玩得兴高采烈,结果一个小朋友掉进装满水的大水缸里。然后这个聪明小孩就拿着大石头哐当一下,把水缸给砸坏了,为抢...
  《经济日报》创刊  1月1日,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全国性综合性报纸&&《经济日报》在北京创刊。日出对开一张。除在北京印刷外,在武汉、
  人民解放军启用士兵证  1月1日,全军正式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证。士兵证由总参谋部统一制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的身份证件
  周恩来逝世  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因患膀胱癌,医治无效,于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1月,在反对旧文学的斗争中,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问题。认为改良文学须从八事
  波茨坦会议是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三次重要会议之一。它及时地调整了三大同盟国之间在战胜德国后日益尖锐拒绝访问 | www.gg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g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ae4382-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名医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这部医书的初衷是什么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名医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这部医书的初衷是什么
百家号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为内容创...|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解密黄帝内经:生命终极之门_回龙观社区网
《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等&&&&级:资深长老
经&验&值:13401
魅&力&值:0
龙&&&&币:2478
积&&&&分:6103.8
注册日期:
解密黄帝内经:生命终极之门
自序&可以肯定的是,在漫长的两千多年里,从来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地研究《黄帝内经》及中医学。就连我们自己,有时也被书中的结论所震惊。但仔细回顾一下书中使用的方法、逻辑、资料,我们又实在没有理由不去坚持这些观点。 &于是对自己说:谬误并不可怕!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部错误百出的书可以流传千古,我们用不着害怕被别人嘲笑而妄自菲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部真正的好书会被少数人永远封杀,所以我们也用不着因为人们不接受此书观点而耿耿于怀。 &当然,我们也希望世人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本书的观点。现在的人讲科学的多,但讲科学精神的少,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科学精神!于是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貌似维护科学尊严的人,在肆无忌惮蹂躏着科学精神,甚至否定人们探索与假设的权利。 &人们总认为历史的进步和智慧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时间来表示:离我们现在越近,历史就越进步,人类智力也就越发达;反之,离现在越远,历史就越落后,人类智力就越低下。这种观点无论有多少证据依托,但对中医而言它是个谬论。 &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在中国遥远的古代(时间不能确定),突然有一天,中国祖先们的智慧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它远远超越了我们今天的智慧水平,达到了一个我们 至今无法企及的高度。茅塞顿开的祖先们,不知道用了一种什么方法,彻底看清了人类生命的真相,顿悟了生命的终极意义,通晓了天人合一的法门,知道了铲除疾 病的根本方法;最后,他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可惜的是,中国祖先的慧眼在灵光闪过之后却永远地闭上了。后代子孙们苦苦探寻了几千年,至今无法完全通晓祖先发现的真义。从秦汉之后,对《黄帝内经》有所 感悟的人,大多成了历代名医,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理解整个中医体系。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三玄”之一。 打个譬喻:中医理论就像是北京国际贸易中心的那座大楼,它高大豪华、精美绝伦;而我们目前的中医所有实践就像是北京南城的小平房,低矮破旧、灰头土脸。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医实践不能完全反映中医理论的成就。 &不得已间,现代中医走上了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其实就是用西医学的理论、方法来规范中医。于是,中医的完整理论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高喊中医现代化的人最终发现了一个无情的事实:中药的制作可以现代化,但中医理论无论如何不能现代化;尤其是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最终会消灭中医,而不是发展中医。所以,中国人的问题还得中国人解决。 &在这部书中,我们希望向读者展示一个简明直观的中医理论框架,目的是回归中医的本来面目,走出目前中医理论解说不清的怪圈,让更多先前不懂中医的人也能明白中医。 &实质上,中医理论永远属于《黄帝内经》,直到今天它依然超级稳定,高不可攀。我们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是重新整理、重新挖掘,最多只是个还原性的工作。我们所谓的发现其实早已记载于《黄帝内经》中,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中医学? &绝大部分人常会这样回答:中医的研究对象与西医差不多,都是人体解剖生理系统,中国的传统医学就叫中医学。 &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我们的解释是从人类生命结构开始的。我们认为,人类的生命是由两个系统构成的,一个是解剖生理系统,一个是藏象生命系统。两套生命系统相互结合,就产生了一个隐匿的生理系统,我们称之为人体的“第二生理系统”,中医将其称为“藏象系统”。 &这个隐匿的第二生理系统与解剖生理系统的关系就像是放电影,隐匿的第二生理系统就是放映机,解剖生理系统就像是一块大幕布,幕布上晃动的影子(人体的疾病表现),都不是由幕布产生的,而是由放映机产生的。这就是中医核心理论——藏象理论的全部内容。 &因此,中西医的研究对象截然不同。西医研究幕布和影子,那都是表象的东西;中医研究的是放映机和影子的关系,那才是真正本质的东西。中医的研究核心是隐匿的第二生理系统,所以可以简单地将中医称之为“第二系统医学”。 &由于第二生理系统是由两套生命系统结合产生的,它具有沟通双方的特点,所以处于两者的中间,是个中介体,所以我们也可以将中医称为“中介医学”。《生命终极之门》的基础点正在于此。 本书的完成与原信联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宏生先生有直接的关系。早在1999年,王宏生先生就对我“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的假设给予肯定,鼓励我继续研究下去,并提出了许多相当有创见的思想,对我启发极大,好像打开了一扇天窗,在此深表感谢。 &《圣经》里说:“通往天堂的门是道窄门。”中医学正是这样一道揭示人类生命真相的终极之门,而且在全世界所有的文明成就中,它是惟一的一道门。 通过这道窄门,最终人们会发现:人类文明史上最有争议的许多话题,比如宗教问题、灵魂问题、神秘主义等等,其实都是寻常的医学问题。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国萬條》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0次 &&
&相关文章:
-&(5895字节&阅读:892次&跟贴:14
-&(6347字节&阅读:71次& 17:26)
-&(17673字节&阅读:118次& 17:28)
-&(4446字节&阅读:50次& 17:29)
-&(20921字节&阅读:48次& 17:30)
-&(12906字节&阅读:63次& 17:35)
-&(46902字节&阅读:41次& 17:37)
-&(32603字节&阅读:137次& 17:38)
-&(4934字节&阅读:125次& 17:40)
-&(阅读:89次& 17:40)
-&(阅读:74次& 17:47)
-&(阅读:37次& 17:48)
-&(4186字节&阅读:61次& 17:41)
-&(2092字节&阅读:43次& 18:03)
-&(阅读:61次& 18:04)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记住密码:
京ICP证040069号 昌公网安备号 法律顾问:
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在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中的一员时,我严肃的保证将我的一生奉献于为人类服务”。这是日内瓦宣言中的一句话,也是医学事业的最高道德标准。在明朝有一位医生,他没有看到过这句话,更没有说着这句话宣过誓,但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这句话。他就是李时珍。一1518年春夏之交时,湖北蕲春县的郎中李言闻正在雨湖上打渔,盼望着能多打点鱼,好补贴家用。他平时的运气还不错,谁知道今天连下几网都一无所获。正当李言闻准备收网回家之时,这最后一网却是沉甸甸的。他心中暗喜,以为是条大鱼。用力拉起来一看,却是一块大石头。李言闻叹道:“石头呀石头,我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捉弄我”?这块石头突然也说话了:“石头石头大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原来这块石头就是雨湖神。李言闻急忙赶回家,正好李时珍出生,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后改名叫“时珍”。
二李家是杏林世家,李时珍的祖父是蕲春县的赤脚郎中,传到他父亲这一代,就成了当地名医,甚至还进过太医院,做了例目。虽然是名医,但还是属于杂流,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李言闻就希望儿子能够弃医从文,走读书仕进的道路,如果将来能够得个一官半职,也算光宗耀祖了。李时珍也很争气,从小读书识字,读圣贤书,四书五经能够倒背如流,更写的一手好文章,14岁就中了秀才。学会识字作文,是李时珍走向医圣之路的第一步。有一次,私塾先生望着被树木环抱的远山,出了上联:“远声隔林静。”李时珍看见朝霞分外明媚,过往旅客早已登上旅程,便脱口对上了下联:“明霞对客飞”。
正打算一鼓作气考举人、中进士、点翰林,走上人生巅峰之际,他遇到了人生第一个挫折。17岁那年,他赴武昌参加乡试,落榜了。再考,再落。继续考,继续落。李时珍连续三次参加乡试,连续三次落榜。李时珍很失落:“一直都考不上,我再也实现不了我的理想了,该怎么面对家人的期望”。心情承受打击之外,身体更是染上了一种肺病。百般折腾、死去活来,才算保住一条命。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他对科举考试失去了兴趣,他想:“成不了医国良相,就做医人的良医。”回家后对父亲说:“我想跟你学习医术,悬壶济世,请您交我”。父亲想了一下,点头同意了。我所经历的痛苦与折磨,不想再让别人承受。这大概就是李时珍行医的动机。
三虽然说读书考试不在行,但摆弄药材,李时珍还是很有点天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见过的怪病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实践经验的日渐丰富,让李时珍走出了医圣之路的第二步。一天,李时珍和一个伙计走在街上,看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赶忙拦住人群,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众人听了他的说法,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李时珍反复劝说,终于使主人答应开棺。他先是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那棺内的妇人就轻轻哼了一声,醒了。不久后,这名妇女顺利产下一个儿子,原来这名妇女是因难产而陷入假死。
还有一次,是一家店铺老板的儿子大吃大喝后,纵身翻越柜台,请李时珍给他诊脉。李时珍告诉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赶快回家准备后事吧”。众人都不信,那个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那人就死掉了。原来是此人大吃大喝后还纵身跳跃,肠子受损,有了淤血,最终连累内脏。有了这么高明的医术,上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但李时珍明显不是个具有现代观念的医生,一点潮流意识都没有。他给穷人看病,竟敢不收高昂的诊费,还敢热情问诊嘘寒问暖,还免除所有的检查费、治疗费,只收取一点草药钱,实在是“罪大恶极”。学医,然后行医,十几年就这么坚持下来了。不计成本,只为治病救人。他的积蓄越来越少,但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四1551年,李时珍34岁时,迎来了一场人生大变。这一年,几个人找到他,十分客气的把他请到楚王府,希望他担任楚王的私人医生。能吃饱饭,还有无数的医书和药材,李时珍又跟钱没仇,就答应了。在楚王府,李时珍干的很不错,治好了很多人,被成为神医,名震天下。好东西人人想要,何况想要的还是个皇帝。嘉靖听说李时珍的大名后,便告诉楚王:你另找个医生吧,把这个人给我送过来。皇帝发话,楚王哪敢怠慢?就这样,李时珍进入了太医院,并见到了大明帝国最高级的病人——嘉靖。进入太医院,李时珍是很高兴的。能做到太医,也算医生中的成功人士了,不得意一下子,实在说不过去。在太医院的那些日子里 ,李时珍并没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要继续精益求精,在给嘉靖皇帝和达官贵人们诊治之余,不停地在阅读太医院所收藏的医书。结合自己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分析医书中的理论。并以医书中的理论和经验,反过来思考自己这十几年临床的对错。理论结合实际,李时珍走出了医圣之路的第三步。
李时珍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包括《本草品汇精要》。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贡的以及国产的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经过长时间的勤学苦思和实践经验告诉他,本草书籍存在不少的疑问和漏洞。还在湖北做大夫时,有个人带着一罐药渣来找他。说他爹吃了一个江湖郎中开的药后,病情没见好转,反倒更加严重了。他去找郎中算账,郎中硬说药方没问题,于是就请李时珍给看看。李时珍抓起药渣,仔细闻闻,又放在嘴里嚼嚼,告诉他这是古医书上的错误。《日华本草》的记载把漏蓝子和虎掌混为一谈了。众人慨叹一阵,只得把江湖郎中给放了。有的大夫给精神病人开药,用了一味叫防葵的药,病人服药后很快就死了。有的身体虚弱的人,吃了大夫开的一味叫黄精的补药,也莫名其妙的送了命。原来,几种古书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说成是同一种药,而狼毒、钩吻毒性都很大。出现这些“医疗事故”,是因为自从东汉《神农本草经》成书,到李时珍诞生前的1400余年,虽然历代医学家都有不少专著问世,但却从未有一部能概括这一时期药物学新进展的总结性著作。李时珍意识到了它的分量。五李时珍是个神医,在那个年代,只要不是天花、肺结核之类的绝症,他基本上都能搞定,可问题在于,他那位唯一的病人是没病找病。嘉靖的身体很好,活个七八十的不成问题。可他的目标过于远大,七八十?至少也要活个七八百才够本。于是他开始日复一日的吃重金属和水银,美其名曰“金丹”。太医院的医官们并不太留意医药和疾病,而是向各地收集偏方,以迎合嘉靖皇帝修道成仙的需要。翻看历代本草书也只是为了获得“长生不死药”,“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炼食硫磺,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李时珍劝过他也帮过他,却毫无用处。于是李时珍接着搞他的研究,嘉靖继续嗑他的药。直到一年后,他认为自己已经学不到更多的东西了,便打起背包,收拾资料,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无限向往的地方。“我要重新修订一部药物的书籍,为了天下苍生不再受病痛之苦,为了后世子孙不再被庸医所误”。
1552年,这一年他35岁。他见过最穷的贫民,也看过最富的天子,到过寒酸的茅舍,也走过金銮大殿,人世间的富贵、疾苦,他都已了然于胸。他辞去太医院的职位,回到湖北老家做堂行医,并以自己的字“东壁”为堂号,创立了东壁堂医馆。从一介杂流而名震天下,由乡村匹夫而走入皇宫,最终又从最高的位置走了下来,回归到最基层来面对众生。放弃一切而为众生奋斗,李时珍走向医圣之路迈出了第四步。六从决定写书的那一天起,李时珍便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奇特而艰苦的生活。他除了在东壁堂行医外,隔三差五就收拾行囊,开始远行。他的足迹踏遍全国十三省,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悬崖峭壁,凡是有药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踪影。为了弄清药物的疗效,他曾亲自尝过许多药材植物,好几次差点植物中毒,一命呜呼。为了写这本书,李时珍从一个名医变成了流浪汉,他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幸福。然而他依然执着的写了下去——为了更多人的幸福。
他听说北方有一种药物,名叫曼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严重的还会麻醉。李时珍为了找到曼陀罗花,独自来到了北方。终于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4、5尺,叶子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德曼陀罗花。为了掌握曼陀罗花的性能,他亲自尝试,并记下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在行进的路程中,他投宿了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李时珍,他们赶车人,整年累月的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将这种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种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名“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下来: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李时珍不只是寻找药材,还收集民间的治病药方。他一路寻找、一路考察,一路为父老乡亲们治病,并向他们学习。
有位老婆婆,患有习惯性便秘达30多年,虽然多方治疗,终不见效。李时珍运用从民间学来的偏方,以适量的牵牛鼻子配成药,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还有个农村妇女鼻腔出血,一昼夜都止不住,怎么治都不见效。被云游到那里的李时珍发现了,就用大蒜切片敷贴患者足心,不大工夫就不流血了。这个方子,也是他从民间学来的。学习一切、体验一切、实践一切,李时珍迈出了走向医圣之路的第五步。七从1552年开始,历时26年,李时珍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山大川,尝遍了无数植物药材,参阅了800多种书籍,终于完成了这部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计16部,52卷。全书记载药物1892种,还详细记载了这些药物的采集、制作、特性、治疗病症,并全部附有手绘插图,此外书中还收入经检验有效的方剂432156多个药方。明朝文学家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做的序: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完成了医圣之路的第六步。李时珍于1593年去世。三年后,《本草纲目》正式印刷发行,并且很快传入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带,几十年后又传入欧洲、北美,并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权威书籍。
八在这个世界上,总有舍生取义的人,总有奋不顾身的人,总有在黑暗点燃火把的人,总有在大厦将亲之际勇挑重担的人。他们勇往直前,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这个理想可以是发明一项专利,可以是做好一名好官,可以是传播一种思想。他们,都是想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seI6EBEKtJs8=O78Wbi2hek2pvbnhyhmL=2MgOzCgNcca1compressflag.jp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时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