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转文字里的 文字转语音怎么找不到了

喜马拉雅CEO余建军:纸媒会一直存在 市场会慢慢变小
  新浪财经讯6月30日消息,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8(第十八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南沙论坛今日广州南沙举行。喜马拉雅的创始人和联席CEO余建军出席并发表演讲。  余建军认为所有成功的付费产品,基本上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深度干货,产品不只是告诉你历史、文化和谁做了什么事,更重要的是讲背后的人文精神,背后反映的社会思潮,所有的都是他个人的心得,这样才会对受众有更多的启发,让受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而第二点则是浅显易懂的表达。  而当谈及纸质媒体时,余建军表示纸媒并不会消亡,会一直长期存在的,但是市场会慢慢变小一点。  余建军:大家好!我就直接进入正题吧,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做喜马拉雅和做知识付费的一些心得。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探索过程,我先分享一个小故事,在刚开始做喜马拉雅的时候,我们就后面要不要加FM两个字,内部吵得一塌糊涂,吵得不可开交,我当时是坚决地反对派,绝对不赢得加FM,后面我们其它的同事商量下来,我后面还妥协了,我为什么不希望加FM?我就觉得我们做的这件事情肯定不是广播,肯定不是电台,但是同时我们又面临一个困境,我们没法跟用户说清楚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没有办法跟普通的需求对接上,所以后来好像过去跟音频相关的东西是广播电台,所以不得不用这样一个词。我觉得做了这么五年多下来,我这边可以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声音的一些理解,假如说回到几万年前甚至十万年前,我们说人类还在非洲草原上迁徙或者从非洲迁徙到欧亚大陆的过程当中,我们想我们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当时还没有文字,人和人之间的沟通都是用声音来沟通的,我说你听或者你说我听。所以基本上声音来传播知识、文化、信息是一个比文字还长得多的时间,我看过很多国外的书,我去翻过,基本上十万年前以上是用声音、语言,但是实际上整个的文字才是几千年的历史,甲骨文开始,后面的纸、印刷术,整个后来的书籍这些的出现,但是过去的声音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声音没法被记录、传播,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觉得非常地幸运,所有的声音都可以被记录、传播、分享,并且它的处理能力,声音都可以转成文字,所以就被搜索、被推荐,所有的处理能力跟文字都是一样的。  我不知道今天会不会得罪各位媒体朋友,我画了一张示意图,整个人类传播知识、文化的过程,从最早的甲骨文、报刊、广播、电视、移动互联网,我们在迎来一个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它的信息的传播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方式?从2016年的6月6号开始做所谓的知识付费,当时第一个产品是马东的《好好说话》,当时第一天500万的收入,我当时就觉得好像是有点不一样的时代来临了的这种感觉,所以我们后来很快地组建团队在北京、上海开始做了这两年多如火如荼的知识付费的进程,后面有很多的老师的年收入应该可以到千万级,不同领域,像马东、吴晓波,包括也有很多的各个领域的老师,也有草根。我这边简单就分享两个例子,因为最近我特别喜欢余秋雨讲中国文化课,我每天在听,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学者,他自己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他自己再一个学校里面有一个二级的学院叫秋雨书院,他在里面招硕士生、博士生,今年开始就不招硕士、博士生了,全部的精力放到喜马拉雅上来讲中国文化课,我前天晚上刚跟他吃了饭,他就说现在谁找他去讲课,对不起,我去不了,我在喜马拉雅上要做节目,你要听到喜马拉雅上听去,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状态,所以整个一个月时间超过300万的播放,我跟他聊的时候,有很深刻的感受,学校是个小课堂、社会才是一个大课堂,真正的方方面面的这种文化的传播、知识的传播,我们在聊这句话的时候,我后来特别有感触,原来我在学校上的本科、硕士,我学的是力学,现在叫航天航空学院,如果按照我的专业我是做导弹、飞行器、航天的一些事情,但是我再学校里面学的东西跟我的创业应该是没太多的关系,至少是从知识上面来说,所以我后来想我的知识的获取、学习基本上全是在社会中,要么看书、要么跟别人请教、要么自己在网上去看各种资料或者看各种东西。所以基本上就是说你看一个人的知识,我只是说一个小样本,一个人很多文化知识的获取,其实学校里面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块,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  这边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是91年的,他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在喜马拉雅上做有声书,到上上个月,他一个人一个月可以分到130万的收入,他没有我们公司,可能顶多有几个助手吧,就是在自己家里面做题目,他住在黑龙江的牡丹江也是比较小的一个城市,他就是学校里面做,做完以后不断地把书改变成有声的,就专门做这种看起来挺简单的一个事情,前前后后做了有7、80本书,粉丝非常非常多。所以我们今年有一个计划叫万人十亿,要让至少一万个人的收入可以分到1万以上,总共的收入,分给他们的钱至少要高过10个亿的水平,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实现他们的价值,前面讲的是从上游,我们自己理解是变革整个内容的生产方式。  另外一块,我们就是说从内容的获取、内容的传播渠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我们变革内容的分发方式,就是说不只是大家想象的手机APP,包括汽车里面,我们现在跟中国的8、90%的车厂都在合作,把这个直接集成到汽车里面去,包括我们去年做了小雅的音箱,就像家里有声的图书馆,你想要说什么,就跟他对话就可以听,有上亿的内容,各个方面的,甚至连党员、党课的学习也可以,然后包括农村里面农民朋友学农业知识的也可以,方方面面的内容。  这边有一个简单的TPC,我要请导播给我放一下。(播放视频)  这个产品是我们去年下半年推出来了,我们前段时间看第三方的报告,小雅人均每天调用的次数、使用的时长基本上是其它同类产品的5倍以上,原因是什么?我们每天基本上有上百分钟的使用,在小雅的家里面,我们不仅仅是有海量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很多用户的行为数据,喜欢什么、听过什么,正在听什么,所有的数据全部打通了,所以是把用户数据给这个设备来赋能,其实本质上是希望用户使用内容的成本变得极致地降低。  我自己简单总结一下,我自己理解音频是什么,听音频的行为本质上是一个阅读的行为,它是用耳朵来阅读的行为,跟音乐是非常不一样的,音乐本质上是一个情绪的满足,听音频、声音节目本质上是一个阅读。我前段时间买过一本书,那本书我本来是想认真地看,但是后来我每次翻起来都看不了几个字,就扔到一边去了,后来我在平台上下载了一个节目然后开始听,后来这个节目听完了,我书再也没有翻过,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当一个人养成了收听的习惯,他会发现这是成本非常非常低的获取信息的行为,所以我的理解是说音频是这个时代的竹简,是这个时代的图书和纸张,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时代,它都是用来传播文化、知识,只是在这个时候特别契合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场景,我们每天有大量的时间不得不浪费掉,开车的时间、跑步的时间、做家务的时间,在家里面带小孩的时间,早上起来、晚上睡前,这些时间过去可能你都没法利用,这些时间到现在都可以被利用起来,来学习,来获得成长。  所以我们简单地总结,我们是在移动互联和物联网时代去重塑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可能是娱乐的方式,可能是学习的方式,所以我们把我们的使命在两年前,我们把它总结了一句话,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本质上就是说文化、知识、智慧,所有东西的获取这个时代有更方便的方式,终极是希望让声音像水和电一样,可以随取随有,可以无处不在,你只要张嘴他就来了。当然这个声音是载体,核心的还是成长、文化、知识、内容、各种智慧。  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内容行业一些基础的思考,我觉得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叫内容产业大融合的时代,做个简单的类比,在电子商务刚刚起来的时候,淘宝出现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我在网上可能会买书,但是其他不一定会买,但是后来发现你可以买3C产品,你可以买各行各业的,现在甚至连生鲜都可以买,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电子商务基本上把各行各业都囊括进去了,现在在内容行业,过去我们有很多的行业叫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有出版、教育、培训、咨询,但是你会这个行业你会发现说当所有的媒介从过去的纸张、电磁波都变成数字化以后,所有的媒介在变成一个行业,都是一个内容行业,我们说内容产业的大融合。  另外从内容生产来说,你会发现如果像传统的广播电台只会做简单的播音、简单地把新闻播给你听一下,或者我只是给你放放歌、播个路况,这些简单的将来都会被AI所代替掉,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的学者、教授、专家在知识付费时代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也就是说他们有专业深度,同时又能够非常通俗地演绎,所以这个可以看出来需求是什么?用户越来越需要专业化、深度优质的内容。  我们知道内容分发越来越智能化,不仅是基于你个人去搜索、寻找,更多根据你的兴趣,有大数据、兴趣图谱,给你个性化推荐,根据你的兴趣、时间、空间给你推荐你想要的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交互也会变得越来越流行,从过去的PC、鼠标、键盘到现在移动互联网用触屏,到下一代的语音交互,现在都已经有共识说语音交互会成为这个时代最主流的交互方式,所以你看每家都开始在进入做这个事情。  简单再分享几点关于内容付费的东西,什么样的内容受欢迎?我自己理解在内容付费时代,内容本质上是一个产品,就跟互联网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只要是产品,你就要解决用户的几个核心问题。你解决谁的问题?你解决了他的什么问题?他的交互体验、用户体验是什么样的?所以你会发现我们总结所有成功的付费产品,基本上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深度干货,他有很多不仅是知识,他有的时候是知识的迭代、知识的更新、个人的经验、个人的观察,所以这些东西大家如果去听余秋雨的节目你会发现,它不只是告诉你历史、文化是谁,做了什么事,他讲的都不只是这些史实,他更重要的是讲他背后的人文精神,背后反映的社会思潮,所有的都是他个人的心得,这样才会对受众有更多的启发,让受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浅显易懂的表达,为什么大家越来越不喜欢看书?不只是看和听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我们看书的时候,书本上的语言多数都是长句,都是书面语,当一个人跟你讲的时候,他是不能用书面语来讲,他都是用口语来讲,所以更多的是短句,就像你在跟前,我跟你对话,有口语化的语言,很强的互动性,甚至可以说风趣幽默的表达,这是非常重要的几个点。我们在做内容付费的时候发现有几个非常有意思的规律,第一个我们叫IP叠加的规律,把人和赛道拆分开,我经常打比方,我们做的这件事情,内容付费挺像VC的,我要挑赛道,哪个赛道能出独角兽,哪个选手有机会活出来,我们做内容付费是一模一样的,什么样的内容赛道是大赛道,用户有大众刚需的赛道,赛道里面有哪个选手有可能成为第一名,哪个老师或者哪个人有可能成为第一,我们基本上就跟他,所以比较好的方式,通常发现人和赛道的叠加,余秋雨讲中国文化,讲《红楼梦》,基本上都是这个逻辑。我们发现一些好玩的比如说降维的打法,我们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大炮打蚊子、杀鸡用牛刀,我们就是要寻找在哪些地方能出现大炮打蚊子或者杀鸡用牛刀的情形,但是出现这种清醒的时候就特别有价值,比如说我这个照片上面,他是民生证券原来的首席经济学家,给他做了一个投资课,他其实就是把他过去可能只给政府高官服务,只是给很多大企业的老板服务,他现在把它变成对大众的服务,从少数的特权变成大众的福利。  从这个内容服废将来发展趋势来说,有两块我觉得蛮有意思的,一个叫内容付费怎么走向纵深,变成一个全IP链条运营,一开始他可能做了音频课,99、199,做完以后,他可能出书,我们发现现在很多书的出版变成我们的下游了,在喜马拉雅变成了爆款产品,这个时候出一个畅销书,《好好说话》一本书卖了半年,所有的图书销售榜上是第一名,你会发现当它从音频变成IP以后,它可以出书,可以做线下的活动,做线下的课、培训、各种咨询的服务。我上面这个图片叫王英军,他是在中关村的一个律师,他做了一个《创业股权》的节目,这个节目在平台上有几百万的收入,做完以后他发现一个情况喜马拉雅给他带来的用户是他过去做律师积累了十几年的量还要多很多倍,而且很多的客户资源都来自全国各地,所以他不得把他的律所从北京一个地方扩展到全国很多个地方,同时他发现我不止可以讲创业股权,我可以讲各种各样的法律节目,所以他就出现了我们第二个案例,他找一个对《婚姻法》研究很深的律师来讲《婚姻法》,对《劳动法》有研究的律师来讲《劳动法》,所以他从单一《创业股权》的赛道就拓展到很多法律的其他赛道,这是我第二个讲的叫矩阵化,从单一赛道往周边拓展,所以王英君的案例特别有意思,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一个领域往纵深做,第二个就是说除了一个赛道以外,可以拓展到横向的很多赛道,我觉得非常清晰的一个趋势就是内容确实是越来越成为入口,成为用户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入口。  今天大家分享这些,最后一句话简单地总结,就是喜马拉雅核心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每一个人登上自己人生的喜马拉雅,谢谢!  主持人:谢谢余总的分享,余总请留步,我们接下来要布场进入下一个对话环节,其实刚刚听余总的分享一开始我觉得挺伤心的,按您的说法我们这个纸媒行业很快就要被颠覆了,是吗?  余建军:纸媒会一直长期存在,但是市场会慢慢变小一点。  主持人:不过这句话其实我已经听了很多年了,心脏也很强大了,并且我们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在举办21未来之星,而且越办越红火。  余总,您刚刚有说到FM这个词的来历,其实我一直想问您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音频APP要取名叫喜马拉雅呢?  余建军:对,这是一个特别好玩的故事,我们在一开始取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想了很多名字,我们自己都不满意,后来我们一个人跟我们建议说,因为他线下有个酒店叫喜马拉雅中心的酒店,我们要不要考虑一下,我们一开始是特别拒绝的,我们一个这么伟大的平台怎么跟一个地产公司的名字一样?后面说我们不妨去试一下,我们开始查喜马拉雅.com.cn域名,上面有一个卖域名的广告,叫世界上最长的河,亚马逊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最大的宝藏,阿里巴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什么公司,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会成为什么呢?我们看了这个广告以后就决定应该把这个域名买下来,应该把喜马拉雅变成我们公司的名字。  主持人:现在已经布好场了,请余总就坐。下面我们就进入对话环节,有请下一位对话嘉宾,他是来自创世伙伴资本的合伙人梁宇。  我们现在就进入对话环节,今天这个对话其实非常有意思,是独角兽公司和他的投资人之间进行对话,所以其实他们,我想以前都是关起门来谈的,所以我们今天坐在这里非常有幸,能听二位敞开来聊,相信大家一定也会有很多收获。创世伙伴是中国定级VC,看独角兽特别准,我有一个问题就特别想请教一下梁总,我知道创世伙伴的投资理论非常有意思叫独角兽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越野定律、红灯定律和火箭定律,您能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吗?  梁宇:好,非常感谢您,创世伙伴,我们在集中火力,在A轮和早期投得比较多,当然也非常荣幸地投到了喜马拉雅余总的团队,看着咱们公司长成一个独角兽,我们过去总结了一下,他们说我们过去投的公司,独角兽的成功概率还挺高的,达到1/3,我们自己关起门来,闭门总结了一下过去一些投资在A轮的时候怎么能够看到一个企业能够成为独角兽,刚刚您提到首先越野定律,在创业,我们把它比作像一场越野赛,他和铁人三项不一样,你往前不断地在奔跑的时候,其实前面的地理环境你就不知道了,不像说铁人三项你还知道前面还有游泳、骑自行车,但是越野你可能在长跑的过程里面会经历沼泽、雪山,而这每一个环节其实对于团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哪些团队能够在具备这样符合赛道的成长规律的基本要素,这样的企业就有大概率能胜出,余总的团队在早期我们就看到这一点,也非常荣幸能够形成合作。  红灯定律,因为我们看到同一个领域,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大家最开始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且企业往前在增长的时候,其实不是你给了他多少资源,他相匹配地就能章程多大,更多的企业的成长往往我们看是非线形的,他在关键节点的时候必须要做出一些重要的战略决策,就像我们开车一样,前面的车在红灯前面,一脚油就过去了,可能有的企业就在红灯的后面在等着,等着下一个红灯的开始,因此在企业的决策和战略选择方面,我们认为管理团队要有决断力,要明白什么样是正确的抉择。  火箭定律,因为企业在成长的时候,它奔跑的速度和成长速度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像早期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创始人,比如说滴滴,最开始一定要埋头去看这个技术,埋头做自己的产品,今后在成长的时候,接下来可能要去融资,要了解资本市场,需要选择匹配的资源,再往后还要做战略的整合、资源的整合,再往后像余总,咱们目前已经做了一个生态环境了,所以这整个过程里面不同过程的加速度,团队本身也要跟得上发展。因此它就像火箭一样,在不同的阶段要不同地加速,如何处理好原来老的团队,他们在第一节火箭的时候他们是满负荷运转的,到第二节火箭的时候发现我们能跟得上了,这其实也是企业家面临的一些问题,这几个定律我就非常粗地跟大家来做一个这样的介绍。  主持人:谢谢梁总,我知道其实梁总有深度地参与到喜马拉雅的这个Case,但是一个公司从创意公司发展到独角兽公司,其实应该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以我相信您也有很多的问题想问余总,下面我想把这个提问权交给您,由您来提问,余总来回答。  梁宇:因为以前我们的交流是隔一个桌子,就在办公室里面,现在跑到公开场合了。刚才我们提到了三大定律,其实我理解过去我们一直在陪跑的过程当中看到企业,尤其像红灯定律这边,战略决策里面做了非常多重要的一些决策,而且现在看是无比正确的,您这边能不能也谈一谈过去的一个过程?  余建军:我过去并没有把它上升到像我们投资人那么高的高度,我觉得这个蛮有意思,不同的讲法但是核心是一个意思,我后来到湖畔跟知名教授在聊的时候,他提到一个词对我还蛮有启发的,他叫产业中局,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是一个创业公司、创业团队,我们要想将来我们有没有机会活下来?我们有没有机会成为这个行业的比较领先的第一名?什么样的公司能活下来?有两个,一个叫战略能力,一个叫执行能力,创业者从一开始,我做一个好产品,有好的交互体验,全是产品层面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就是说很多很重要的决策,可能不比产品的重要性低,所以我回过头来看,喜马拉雅也做过几个比较重要的决策。第一个是在A轮阶段,我记得我当时跟周伟总,当时KPCP的周总去聊的时候,他就吻我说你在A轮为什么拿一千万美金,当时一开始我们在聊的时候,为什么拿这么多钱?我说我要签版权,他说为什么要这么早签版权?因为别人不签,所以我要更早地签,所以基本上我们是研究乐视,我们很早就去做版权的签约和布局,这是在刚开始创业A轮的时候来做这个事情。后面我们很快就布局AI的团队,做大数据、用户信息的收集和个性化的推荐,这里应该也是做得相当早,再后面我们去做了很多,大概两年多前我开始规划做人工智能的音箱,刚刚给他们看的小雅的音箱,在我们公司内部也是一开始特别不认可,很多同事都不理解,我们做内容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跑去做个硬件,硬件是个低毛利、血海,一堆的东西。我们就觉得因为这个是内容获取的方式,特别重要。所以我们会在一开始不光是做低投入,执行开玩笑说,作为一个创业,既能上得了厅堂,还要下得了厨房,我们执行下厨房,上厅堂就是我们不断地思考未来、思考可能性。因此在更早的时间去布局,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做马上就出来的,它需要一个时间周期,所以我们基本上是说不断地去思考未来的中局是什么,用户价值在什么地方,怎么更有效地创造用户价值,怎么更遭地去做创造用户价值的事情,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们确实是一种,我自己过去没有像他那样的理论高度,我自己理解是一个我要活下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怎么样能够活下去,只有考虑这么多东西,才有机会活下去,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思考的原点。  主持人:谢谢余总,我理解要成为独角兽就不仅要跑得比别人更快,而且还要总是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别人红灯停了,你还在绿灯行,下面请梁总提出第二个问题。  梁宇:余总,非常感谢您刚才的介绍。您刚才讲的时候,我脑子里面也在不停地过以前的那些画面,还蛮有历史感的。最近我知道咱们最重要的一个决策其实是知识付费,早些年您这边也是做了一个先锋和发起者,往后这个领域的发展重点会是什么呢?  余建军:知识付费这个事情,我先说一下缘起,为什么做这个事情?为什么我们是最早做这个的?我们在APP上线以后,我们一开始前两年定的策略是不考虑任何商业模式,只做体验用户,做了几年以后,大概有几百万的注册用户的时候,我们在想可以付费试一下,但是往哪个方面试呢?我关注到了一个现象,比如说吴晓波频道在喜马拉雅每次的播放量是他在爱奇艺上的4.5倍,他的音频是独家的喜马拉雅,视频是独家的爱奇艺,爱奇艺的用户可能总量至少是我们的10倍以上,为什么他的节目播放量是它的很多倍呢?我当时去研究了一圈,发现止是吴晓波频道,包括所有的知识脱口秀、知识节目,音频播放量都比视频量大,所以我后来就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演和假设,视频是天然的娱乐媒体,而音频是天然的知识媒体,在移动时代,视频有很多的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音频,利用碎片的时间,他刚好成了一个在碎片时间更好地学习知识的一种选择,所以有了这个判断以后,我就想知识媒体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他要用户直接买单,所以我们就开始在2016年3月份开始尝试一下,一开始也不知道一个专辑付费,还是一个用户的订阅,还是一个内容创作者的订阅模式,还是围绕着他的每一条声音都可以单卖,其实也有很多纠结的地方,但是我也不知道,我就先做。做完以后,巧得不得了,刚好马东当时也想做类似的事情,刚好通过投资人找到我们,我们就一拍即合就开始了,所以也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趋势,这两年来整个面打开了,你会发现这两年做知识付费的基本上都是用音频在做,8、90%都是用音频在做付费,其实前面已经讲到了,知识付费未来重点在什么地方?第一个其实是往深度走,比如说一个专辑有199,它只是一个获客渠道,和用户发生连接的一个方式,它其实可以转向像线下的咨询服务,线下的教育培训,它其实可以成为从一个领域里面从浅到深把它打通的,它可以在每一个品类里面,可以从一个赛道变成多个赛道,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说金融,你可以讲金融的通识课,你可以讲投资,你可以讲A股的投资、风险投资、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价值投资,你甚至可以讲比特币、区块链,所以你会发现说每一个领域其实都是有无数个赛道,在这里怎么样去把握这些赛道?所以我的理解就是说知识付费一个是往纵深走,一个是横向的细分赛道的扩散,其实有非常多的机会,现在应该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  主持人:我也是喜马拉雅的一个付费用户,梁总,您还有什么其它的问题吗?  梁宇:余总,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最开始在早两年的时候,市场上其实对音频付费这个事,还有音频内容这个事,其实大家是不敢做的,因为以前从来在中国市场上蔓延了十多年,大家说为一个内容付费,为服务付费,当然统一的市场一直说这个事不可能,你这是勇闯无人区,到现在为止咱们作为先锋,其实刚才您举的例子我也感触特别地深刻,黑龙江的小伙子约100多万的收入,其实极大地改变了他的命运,某种程度上搭了一个生态出来,这条路自从知识付费开始,我们就越来越看到,包括您说的硬件的策略,就是和我们一直过去试图学习的美国互联网、美国市场,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而且区别是越来越大了,往后您看这一块我们的市场将往哪个方向来发展?  余建军:客观来说我在过去几年也在国外去跑了跑,也去做了一些了解和调研,确实发现中国互联网在很多地方好像开始做了一些在海外、美国、欧洲、日本没有做的一些东西,这个趋势确实越来越明显,包括大家都知道的支付、单车,包括我们这个
Copyright(C)
桦甸信息社版权所有&个性化推荐+音频内搜索,海外版“喜马拉雅”让音频找到你&|&一个好项目
个性化推荐+音频内搜索,海外版“喜马拉雅”让音频找到你&|&一个好项目
日10时16分来源:
个性化推荐+音频内搜索,海外版“喜马拉雅”让音频找到你 | 一个好项目
曾经有一位俄罗斯盲人用户投诉Castbox只有图片识别没有设置语音标签,团队连夜在26万个播客节目上加上可以发声的“阅读标签”,以至于第二天这位用户发现这个功能已经存在时,还以为是自己弄错了。
本文共计2315字,阅读时间4分钟。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原创
编辑/ 苏琦
Castbox是一家服务于海外市场的播客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收听或创建音频内容,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海外版的喜马拉雅。从2016年正式上线起,Castbox已经在全球获得1700万用户,日活跃用户200万,人均每日收听时长为100分钟,在美国Google Play应用排行榜新闻与杂志分类中排名前三。
据联合创始人李世斌称,目前Castbox音频内容超过5000万,覆盖70种语言135个国家,应用支持手机、平板,电脑,车载以及智能设备。
之所以创建 Castbox,是因为创始人王小雨发现,她难以找到多语言版本或提供个性化音频推荐的播客应用,于是自己做了这个音频聚合平台,提供音频内搜索服务和基于机器学习的个性化音频推荐。
从内容推荐与分发机制上看,通俗点说就是一个播客版的“今日头条”,根据你的兴趣爱好让合适的音频内容自动找到你。你甚至可以直接对着Castbox说出你想要的内容,它会根据你的音频转化成对应的文字,再为你找到想要听的内容。
至于选择出海,李世斌称,首先是海外有着相对成熟的播客文化,市场更加广阔;其次,相比于国内层出不穷的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非音乐类音频产品,国外的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再加上创始团队有着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
用Google开源算法进行推荐和音频内搜索
Castbox正在把“听你所想听的”这件事变成现实。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Castbox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推荐和音频内搜索(in-audio search)等功能。
个性推荐不难理解,Castbox会根据用户的收听行为推荐感兴趣的内容。更酷的地方在于,Castbox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音频内搜索,平台可以自动将音频内容进行转化和索引,用户可以借此对音频当中的特定内容进行搜索。
打个比方,今天早上你开了三个小时的会,结束后想听一下和“团建”相关的内容,可以直接输入团建,音频会自动定位所有“团建”的位置,可以节省用户时间。
Castbox采用的是Google 开源的一套深度广度算法,通过用户的订阅量、打开退出数、收听时长等影响因子对电台进行排名,为用户进行热点内容推荐。此外,还有大约10%的内容是靠人工推荐的。
“一开始会根据你所在的国家把相应的内容放在首页,你听的越多,算法推荐就会推给你更多。”
李世斌表示,现在的智能推荐技术已经相对精准,“毕竟,我们的用户每天使用时长已经达到100分钟,从这一点你也可以看出来推荐技术是否有效。”
发力原创内容,3个月收听次数超700万
Castbox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广告和会员付费,因此一手抓渠道一手抓内容成了重中之重。
不少人担心,一家中国的创业公司做播客,会比美国人更懂美国人吗?李世斌认为不需要担心,因为他们的内容团队是美国,“所有的内容都是美国团队去谈,很了解当地文化。”
目前绝大部分内容来自于全网抓取,或者订阅号自己上传,但是团队打算发力原创内容,并推出了自己的原创计划,其中第一部原创剧是“Off Track with Hinch and Rossi”。该节目由Castbox 与印地赛车(INDYCAR)联合出品;第二部原创剧是“Heard Well Now”,由Castbox与影响力音乐品牌Heard Well合作推出。
据李世斌绍:“现阶段,Castbox共有20个原创播客频道,上线3个月内全网收听次数超过700万,其中Don't Mess with Christine Sydelko 在iTunes喜剧类播客排行榜排名第一。”
以后原创内容的比例会进一步加大,继续丰富内容库,“一家一家地谈太慢了,也会考虑投资或者收购相应的公司,一次收购十几个IP。”
目前,Castbox总共五轮融资共计2950万美金。
因为只有发力原创内容,作为平台的独特价值才会凸显,伴随而来的是品牌的树立和用户粘性的提高。此外,广播内容一般自成体系,每周推送不同话题,用户一旦订阅就会定期收到推送,相对来说用户粘性还可以。
Google 的产品经理曾在去年5月举行的Google全球开发者大会中推荐了Castbox,并称自己每天都会打开。
瞄准海外蓝海市场,丰富音频使用场景
王小雨和李世斌都曾在Google工作过,对Google的推荐特点和偏好十分清楚,团队据此对产品做相应的调整。Castbox正式上线不到1个月,就被Google Play在全球125个国家的首页上进行推荐,短时间内下载量就突破了一百万。
Castbox创始人王小雨和员工讨论工作
Castbox每周会固定进行三次迭代,每个小细节都一改再改,“在今天这个市场,想出海,光有某个技术门槛还不足以形成竞争壁垒,一定要迭代够快,商业模式够清晰,多快好省才行。”
曾经有一位俄罗斯盲人用户投诉称,Castbox只有图片识别没有设置语音标签,团队连夜在26万个播客节目上加上可以发声的“阅读标签”,以至于第二天这位用户发现这个功能已经存在时,还以为是自己弄错了。
李世斌表示,自己团队的高效执行力是国外创业团队所欠缺的,“国外的创业公司可能一休假就是一个礼拜,导致产品迭代很慢。”
音频内容可以分为主攻音乐的和不主攻音乐的。音乐类的海外和中国都已经有巨头存在,非音乐类的国内喜马拉雅做得不错,知识付费也在逐渐发展,但在海外还是蓝海。Castbox看到这个机会,想把优势输出到国外。
更重要的是,李世斌表示,在用户娱乐休闲时间碎片化的趋势下,音频产业将更有可为。因为音频天生具有碎片化和伴随性,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在健身、跑步、驾驶、通勤、家务、睡前以及遛狗等高频场景下,音频有着视频和文字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车载设备和智能音箱等设备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音频会触达更广泛的用户,使用场景会更进一步地多元化。
音频领域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高质量的内容。用户对于专业优质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好内容付费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这反过来也会促进音频内容产生者加强优质内容输出,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
一个音频平台如果能够运用先进技术帮助听众在浩瀚的音频内容海洋中找到感兴趣的优质内容,同时帮助音频内容产生者找到最契合的听众,就能够获得成功。这也是Castbox作为音频聚合平台一直致力的方向。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马拉雅转文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