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代锐龙2600超频700X超频幅度大吗?

查看: 21991|回复: 626
第二代锐龙Ryzen7 2700X&ASUS Crosshair VII Hero正式评测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32
魔力币9087
本帖最后由 御剑江湖 于
21:02 编辑
& & 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了,AMD的第二代锐龙处理器即将上市。其实样品前几天就收到了,因为之前得到的通知,解禁期限是4月19日。今天得到新的通知,开箱神马的今天就可以发了,但是性能相关的东西还是要等到19日。所以我也就马不停蹄地先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 & 这次降临Koolshare评测室的处理器是Ryzen7 2700X,主板是华硕的Crosshair VII Hero,按照ROG的传统俗称叫做C7H。根据上一代X370的产品更新速度来看,C7H将是华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旗舰级X470。
01.jpg (503.91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Ryzen7 2700X
02.jpg (963.15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还有一颗信仰贴纸
03.jpg (849.58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外观和上一代没有什么区别
04.jpg (796.5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接口依然是AM4,Socket1331,完全兼容上一代X370主板
05.jpg (991.42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习惯了Intel的触点式LGA接口,猛然一看AMD的插针式还挺有感觉的
07.jpg (334.15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Ryzen7 2700X
06.jpg (374.34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这次的2700X赠送了AMD的目前最高级的原装散热器,而上一代的1700X什么都没有
08.jpg (518.51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四根直触式热管
09.jpg (475.37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有RGB灯接口,支持AURA。还有个开关可以调节高速和低速模式
10.jpg (426.94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主板方面,C7H依然还是延续了前几代ROG的红黑配色
11.jpg (429.21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背面也显著说明了这次的几个特点,加强供电、一体化I/O挡板、M2的加强散热
12.jpg (561.18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打开包装盒
13.jpg (591.13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毕竟H级是传统ROG系列产品的入门级别,附件并不算多
14.jpg (798.43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有Wifi天线、贴纸、sata线、sli桥接器、Aura转接线、说明书、驱动盘这些,当然还有个很实用的Q-connector
15.jpg (786.3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C7H主板真容
16.jpg (1.03 M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背面我们可以看到供电的主控,这个一会儿再细说
17.jpg (917.26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一体化I/O挡板,看来这是华硕的一个趋势,旗下越来越多的主板采用了这种设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C6H,这里多了一个ps/2接口。8个USB3.0接口,其中右边的四个来自X470芯片组,左边的四个来自Ryzen处理器的SOC部分直出。
17-1.jpg (289.68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I/O装甲虽然是塑料的,但是质感还可以,并配有CROSSHAIR VII字样以证明身份
18.jpg (555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VRM的散热部分,看起来比上一代的C6H大一些
19.jpg (464.13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总共弄个有三条全尺寸PCI-E插槽。其中前两条是Ryzen处理器直出,支持PCIE3.0 16+0或者8+8,而且带有装甲加固。最后一条是X470出的,最高仅支持PCIE2.0 x4
22.jpg (858.43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第一条PCIE插槽上方有个M.2接口,并带有散热片。这根M.2与下面的两个PCI-E插槽共享带宽,如果三个插槽同时占用的话就会变成8+4+4。所以这个接口并不是我们接驳SSD的首选接口。
21.jpg (792.95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首选的是PCH下面这个,这个是从Ryzen处理器直出的独享x4通道。这里虽然没有散热片,但是预留了螺丝孔位,可以把上面那个M2接口的散热片拆下来在这里使用。
20.jpg (835.32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下面将主板脱光光,散热片、装甲和一体化挡板全部拆下
23.jpg (934.03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拆光装甲后的主板
24.jpg (976.27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供电,这次C7H的供电粗看上去和C6H没多大区别,都是12相。但是仔细一观察便发现区别巨大。
25.jpg (739.12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首选PWM主控依然是华硕ASP1405I,这应该是目前华硕家用主板上最高级的主控了
26.jpg (566.42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这次C7H的MOSFET换成了IR3555M,相比与C6H所用德州仪器的CSD87350Q5D,额定电流从40A提升至60A,并且不需要搭配单独的Driver即可使用,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毕竟IR3555M之前华硕都是用在X299或者是F级E级的传统ROG主板上的。
27.jpg (408.79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由于Crosshair系列主板定位高端,所以并没有为APU设计集成显卡的的供电,所有的供电只分为CPU核心和片上系统SOC。上一代的C6H供电是4+2然后分别做倍相变成8+4的。
& & 这次C7H有显著地变化,首选我们在背面只找到了5颗倍相器ir3599。如果还像C6H那么做的话,需要6颗倍相器。这次只有5颗,说明2相SOC供电并没有做倍相,而CPU核心供电升级为5相,倍相之后变为10相。相比C6H的CPU核心增加两相,SOC部分减少两相。再配合上MOSFET的升级,这次C7H的核心供电大幅加强。
28.jpg (344.35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所以不要以为数电感是12颗,就以为和C6H一样了
29.jpg (865.89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不过内存供电方面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依然是ASP1103率领的两相供电
30.jpg (667.37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AMD的X470芯片组,依然由祥硕操刀。由于Ryzen的SOC本身已经集成好多接口了,所以PCH就是一个大号的HUB。之前传闻说升级为PCIE3.0,实际上并没有,由PCH转接出来的PCIE接口依然是2.0版本。
31.jpg (566.79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ASM3142&ASM1543,这对黄金搭档是大家的老熟人了,提供后IO面板上的USB3.1包括Type-A和Type-C
32.jpg (726.77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前置USB3.1接口,来自X470PCH
39.jpg (573.8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由于不是Intel主板,所以PCH没有集成网卡MAC,只能选择i211AT这样的完整网卡了
33.jpg (671.23 KB, 下载次数: 0)
20:29 上传
& & 无线网卡是螃蟹的RTL8822BE,此处差评……
41.jpg (558.2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IE8665E的传感控制器
34.jpg (749.1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音频方面依然是带了壳的螃蟹S1220,搭配了一个独立的DAC芯片,ES9023P
35.jpg (936.36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ICS 9VRS4883BKLF这是一颗PCIE时钟发生器,有了它之后可以在不影响PCIE时钟频率的前提下调整外频,不必担心超外频会对其他组件产生影响。
36.jpg (848.16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这个TPU,是华硕的智能加速引擎,自动超频神马的这些功能来自于它
37.jpg (744.21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这里还有一个打了ROG标的神秘芯片,但是看造型,似乎也是一颗TPU
38.jpg (722.57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AURA的控制器
40.jpg (812.95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Sata接口一共6个,比C6H少两个
42.jpg (589.25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主板右上角有debug灯、EZ-debug LED、开关按钮、还有两个RGB灯条接口
44.jpg (667.84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最下方还有两个灯条接口,支持12V的Aura,还支持5V的可编程LED。玩灯的高兴了……
45.jpg (615.84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右边有水温探测接口和流量探测接口,对于分体水冷玩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43.jpg (554.52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下方还有液氮模式跳线以及一些高级超频功能按钮
46.jpg (616.07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 & 开箱部分到此结束,关于性能以及超频方面的测试敬请期待4月19日
47.jpg (699.41 KB, 下载次数: 0)
19:12 上传
<p id="rate_2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魔力币 + 5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魔力币 + 100
门户文章 + 1
魔法值 + 10
" class="mtn mbn">
你的心 由我来偷走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32
魔力币9087
本帖最后由 御剑江湖 于
21:02 编辑
C7H的BIOS继承了华硕ROG系列经典的红黑配色。Ez mode中也和别的ROG主板区别不大,可以查看硬件信息,查看传感器状态等等。
Ez mode中也和别的ROG主板区别不大,可以查看硬件信息,查看传感器状态等等,也可以看到2700X的默认主频为3700MHz。
01.jpg (133.04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超频菜单,这里相较Intel平台,设置稍微少了一点。
03.jpg (123.42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AI超频调整,这里面的D.O.C.P实际上相当于intel平台的XMP。分这么多1~5,没发现有什么区别,而且由于我的内存的xmp选项是3866C18,Ryzen支持不了这么高,所以此选项对我来说是个摆设。不过对于XMP3200左右的内存还是可以用一下的
04.jpg (151.13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如果是手动调整内存频率的话,主板最高可选DDR4-4200
06.jpg (131.5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这里有一些针对部分跑分软件的优化设置,为了公平起见,后面的性能测试中这个选项关闭
05.jpg (123.49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两颗TPU可供选择,这也是我怀疑那颗ROG标志的神秘芯片也是TPU的原因
07.jpg (138.51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楼主习惯于把BIOS设置为中文,但是中文的翻译偶尔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比如这里这个APU电压,
08.jpg (120.06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其实这里应该是CPU核心电压,如果超主频,需要修改这里的电压参数。英文版的BIOS更明显的可以看出来
09.jpg (124.86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内存时序调整设置也很全面
10.jpg (127.75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并且还内置了一些针对三星B-DIE的内存配置选项,可以减少调试
11.jpg (144.1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负载线矫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掉压选项也齐全
12.jpg (142.25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X470支持NVME的Raid,类似于X299的VROC
13.jpg (118.7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某些对灯光不爽的用户可以在这里关闭RGB灯光
14.jpg (147.69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比较奇怪的是,我在主板的M2_1插槽上插入了一条SSD,但是在BIOS这个NVMe Configuration选项中却看不到此盘。不知道是不是BUG
15.jpg (92.83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监控菜单可以更详细的观察温度,并且设置风扇策略
16.jpg (112.52 KB, 下载次数: 1)
19:00 上传
这次第二代锐龙提出了几大创新变革,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boost策略上的变化。
00.png (182.49 KB, 下载次数: 1)
19:06 上传
我们习惯上的CPU Boost都是在外频不变的前提下,倍频进行波动。
在Intel平台中,这种倍频是以整数形式存在,所以每次Boost之后的频率也是以整百MHz的幅度上升或下降。而Ryzen平台上略有区别,第一代的Ryzen可以精确到0.5倍频,而这次的第二代Ryzen可以精确到0.25倍频,所以主频的升降粒度被细化到了25MHz。
在一代Ryzen的Boost只分为单核心和全核心两种主频状态,而第二代Ryzen上会根据负载线程数的不同,更精确的调整倍频数。这个就有点像Intel的Boost了,会有好多种倍频策略被使用。在第二代精准频率提升的基础上,再结合散热情况来进行更好的Boost。
这次Ryzen7 2700X的标称Boost频率高达4.35MHz,至于具体效果如何,下面我带大家来看一下
为了更好的揭示Ryzen7 2700X的性能,这次特地请来了他的同门师兄Ryzen7 1700和对门Intel平台下同样是八核心的处理器i7-7820X。
内存采用G.Skill的F4-GTZR,一套三星B-Die的高频内存,默认频率为DDR4-2133 CL15。Ryzen平台只插2条,Intel平台由于是四通道所以插4条。
既然是AMD平台的测试,显卡就选用华硕的ROG Strix VEGA64,组成3A平台。
散热方面,由于AMD的XFR技术会根据温度来调整Boost策略。为了更好的展现其性能,我们采用了一款24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而并没有采用原装风扇。
000.png (54.48 KB, 下载次数: 1)
19:12 上传
八核全开,差距明显
60.png (346.66 KB, 下载次数: 1)
19:40 上传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相比第一代的Ryzen,这代2700X在内存延迟和L1、L2这样的高速缓存延迟上得到了显著提升
1700cachemem.png (148.09 KB, 下载次数: 1)
20:54 上传
2700x4cachemem.png (148.34 KB, 下载次数: 1)
20:54 上传
自从Ryzen平台曝光以来Cinebench R15几乎成了AMD的御用跑分工具,对多线程出色的支持是其重要的原因。在这项测试中2700X和7820X旗鼓相当,而上一代的1700由于主频偏低,所以落后了不少。
01.png (313.35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WinRAR和7Zip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压缩软件,它们也分别自带基准测试功能
02.png (322.36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从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来WinRAR对于Ryzen平台并不友好,7820X大幅领先。7zip这边要好得多,所以AMD平台还是更推荐使用7zip作为压缩工具
03.png (314.04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wPrime考验CPU的浮点运算能力,在计算1024M的测试中7820X再次取胜
30.png (315.75 KB, 下载次数: 1)
19:46 上传
国际象棋的测试中,2700X依然落后
11.png (317.45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Sisoft Sandra提供了对CPU多个角度的测试
06.png (314.83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在多媒体处理器测试中,由于调用到了AVX512指令集,所以2700X大幅落后于7820X。
07.png (328.76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加解密的测试中落后幅度也不小
08.png (320.35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视频编码测试中,无论x265还是x264,差距均不大
09.png (311.42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10.png (311.62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用PCmark10来模拟日常使用,对其做出的评判如下,2700X小幅落后于7820X
14.png (305.64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3DMark的测试,这里选择了TimeSpy和FireStrikeExtreme
12.png (315.3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13.png (316.21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下面选择了两款游戏进行测试,分别是侧重画面的ACT类游戏古墓丽影崛起,和侧重AI性能的RTS游戏战锤全面战争。设置全部为最高画质+FXAA,分辨率改变。
其实在高分辨率下,CPU差距很不明显,甚至可以忽略。但是在低分辨率时可以看出区别,但此时帧率都已经上百,即使多个十帧八帧的真的有必要吗?
15.png (298.13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战锤全面战争这里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之前一路高歌猛进的7820X在这里输给了2700X?
16.png (283.68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毕竟是钎焊,温度还是很漂亮的
17.png (299.8 KB, 下载次数: 0)
19:25 上传
由于主频的提升,功耗自然也提高了不少,不过相比7820X还是更低一些
18.png (307.86 KB, 下载次数: 1)
19:25 上传
从上面的几个测试项目可以看出来,同为8核心处理器,2700X比7820X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除个别测试以外,均落后于7820X。不过这并不让人觉得意外,毕竟7820X具有更复杂的指令集,还有四通道内存加持,领先是理所当然的。
单挑测试,差距更大
这回测试换成了单线程的,这次差距拉得更大了,甚至连之前差不多的CinebenchR15也落后了超过10%
21.png (318.31 KB, 下载次数: 0)
20:06 上传
WinRAR倒是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了
22.png (314.57 KB, 下载次数: 1)
20:06 上传
23.png (313.27 KB, 下载次数: 0)
20:06 上传
25.png (315.73 KB, 下载次数: 0)
20:06 上传
29.png (320.15 KB, 下载次数: 0)
20:06 上传
26.png (315.03 KB, 下载次数: 0)
20:06 上传
27.png (332.17 KB, 下载次数: 0)
20:06 上传
28.png (313.58 KB, 下载次数: 0)
20:06 上传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如果没看出来,那么请看下面这张表格
31.png (150.76 KB, 下载次数: 0)
20:17 上传
这是一张默认情况下和全核心超频4.3GHz下的成绩对比(至于具体怎么超频稍后再说)。2700X的标称Boost最大频率为4.35GHz,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应该是单核心满载的时候的频率,所以单线程测试都会在这个频率下执行。所以默认情况下单线程应该和全核心超频4.3GHz的成绩差不多,甚至更高。但是看那几个红色的成绩,默认情况下的单线程成绩明显落后于全核心4.3,这是怎么回事呢?
怀着这个疑问,我开始观察2700X的Boost规律
2700X的全核心Boost频率大约为4Ghz,这个没有问题
64.png (697.42 KB, 下载次数: 0)
20:02 上传
但是单核心时却很有问题,下面是以7zip为例
这个是2700X的
2700x单线程.gif (774.4 KB, 下载次数: 0)
20:22 上传
而这个是7820X的
7820x单线程.gif (749.46 KB, 下载次数: 0)
20:22 上传
我们可以看到,Intel在执行单线程测试的时候,的确只有一个现成满足,而对应这个线程的物理核心也Boost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最高可以达到4.5Ghz。
而Ryzen这里就显得过于奇葩。在测试过程中,没有哪个线程达到100%满载,感觉更像是所有核心在随机分配这项单线程任务。这样导致了CPU无法持续Boost在一个较高的主频上。我不知道这个锅是该由微软背还是由AMD来背,总之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其单线程效能低下。
超频潜力有限,内存有惊喜
下面我们来对2700X来进行一下超频,这里和Intel不太一样,Intel只要输入倍频就好了,而Ryzen这里分FID和DID。最终的正式倍频是(FID*2/DID),DID在默认情况下是8,所以我在FID处设置172,那么实际倍频就是172*2/8=43,主频也就是4.3GHz。电压设置为1.4V,毕竟Intel和AMD的工艺不同,不能直接拿核心电压来相互比较。
4.4GHz虽然也可以上,但是需要很高的电压,非常不划算
21.jpg (114.54 KB, 下载次数: 0)
20:29 上传
内存方面,经过数次调试,这个平台可以稳定在1.4V DDR4-3600 CL15-15-15-36-2T。这在Ryzen一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2700x3cachemem.png (148.19 KB, 下载次数: 0)
20:55 上传
下面是分别在不同组合下的成绩汇总,超频后的2700X基本可以追平7820X,在内存也超频的情况下对7820X实现了反杀,可见高频内存对于Ryzen这种CCX结构的性能提升有很大作用。
32.png (264.53 KB, 下载次数: 0)
20:40 上传
当然,超频是有代价的,那便是功耗和发热的高涨
33.png (25.82 KB, 下载次数: 0)
20:45 上传
& & 这次的第二代Ryzen,虽然没有第一代那么耀眼,但是其提升还是明显可见的。这次只是工艺的提升,外加小修小补。相比对门的上一代牙膏(6700K到7700K)来说,这个提升幅度还是可以的。但是同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能够得到完善,比如让人诟病的单线程性能。至于X470嘛,可以说完全是X370的马甲,StoreMI看起来很美,但是这个级别的电脑本身也应该是用SSD装系统了吧。抛去这点,从PCH角度来讲可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各个厂家在X470上做了加强供电以示区别。
& & 不过正因为有了第一代的Ryzen,对门的Intel才把主流平台提升到了6核心。作为消费者,我们也更希望两家有着强有力的竞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福利。
<p id="rate_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魔力币 + 5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魔力币 + 2
" class="mtn mbn">
你的心 由我来偷走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9 积分
价格价格价格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0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7 积分
AMD雄起,雄起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32
魔力币9087
价格价格价格
京东已经有预售了,2700x预售价格是2549
你的心 由我来偷走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法师, 积分 1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等待性能评测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5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1 积分
AMD 雄起!!!!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7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 积分
估计楼上几个喊AMD雄起的,都在等INTEL发新货!!
主题帖子积分
门户文章32
魔力币9087
估计楼上几个喊AMD雄起的,都在等INTEL发新货!!
能让Intel降价,就已经是AMD的巨大贡献了
你的心 由我来偷走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3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34 积分
魔力币1074
不错,,不错
主题帖子积分
大魔法师, 积分 11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0 积分
魔力币1070
感谢分享,AMD给力,牙膏厂才能多挤一些
主题帖子积分
魔法学徒, 积分 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给力,等618了。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4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支持AMD。。。。。。。。。。。。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4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支持AMD...现在内存和显卡的价格虚高,如果能降价的话,考虑入手...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导师, 积分 34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魔力币2441
楼主辛苦,坐等后续。AMD的CPU不错,华硕的板子也给力。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2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7 积分
谢谢分享,不知道和i怎么样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魔导师, 积分 23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7 积分
魔力币1760
来晚了,还以为直播中。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3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 积分
一直在用AMD的U和卡,绝对的性价比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魔法师, 积分 2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 积分
C7H的配置也很豪华啊!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魔法师, 积分 7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 积分
能让Intel降价,就已经是AMD的巨大贡献了
然后都去买INTEL的、、AMD又被坑了
主题帖子积分
纯种小白求领养
魔力币3938
然后都去买INTEL的、、AMD又被坑了
并没有啊……反正都有买的,有人会守护苏妈的微笑
DDOS纪念勋章
DDOS纪念勋章
Powered by当前位置 & &
& AMD锐龙7 2700X性能批量曝光:4.3GHz秒飞i7...
AMD锐龙7 2700X性能批量曝光:4.3GHz秒飞i7-8700K
16:34:24&&出处:快科技 作者:
编辑:万南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二代锐龙首测,两千七的R7 2700X完爆i7 8700K
  不再是PPT,这一次AMD非常准时地为玩家们带来了CPU的更新换代,第一代锐龙已经凭借自己的优秀产品力重获高端玩家认可。而这一次换代,CPU工艺从14nm进化到12nm,架构从Zen进化到Zen+,双重优化下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的产品力进一步提高,实际测试、体验后给我的印象相当深刻,尤其是性能与功耗、发热的平衡……
  我并不知道英特尔会有何回击,但我清楚,单就当前的8代酷睿来说,真的难以阻挡二代AMD锐龙在高端市场的攻城略地。
  AMD首发的第二代锐龙有 4款,分别是R7系列的2700X、2700,以及R5系列的2600X、2600。R7都是8核心16线程规格,R5则是6核心12线程。
  从规格对比图可以看出,带X的型号默认频率和加速频率都更高,相应的性能会更强。要注意散热搭配,不带X的二代锐龙依旧保持了65W的TDP功耗设计,但带X的明显更高,R5 2600X来到95W,和上代R5 1600X持平,而R7 2700X的TDP更是高达105W。
  说到散热,这一代盒装的锐龙处理器依旧会有配有官方设计的风扇,其中2700X更是搭配了幽灵Prism(LED)散热器,不仅有4热管直触设计,还有可玩性极高的官方信仰灯。
  当然,在赞许官方越来越厚道的同时,这侧给了我一个R7 2700X散热压力会非常大的猜测,但很有趣的是,其实2代锐龙在测试中的表现很“冷”静。后面会结合数据给大家详细分析。
  Zen+到底“+”了些什么?
  在正式开始测试前,我曾有过疑惑,2代锐龙使用的Zen+架构和 1代的Zen究竟有多大不同,12nm工艺能比之前的14nm提高多少?
  在与AMD的技术沟通中,我获得了更多信息,分享给同样有疑惑的玩家,若你对此不感兴趣,可以跳过此段直接看对比实测了。
  从硬件规格来看,2代R7、R5相比1代并没有明显变化,无论是核心数量还是缓存规格、接口等等都是一致的,表面上看就是提高了频率。
  其实不然,Zen+中的“+”代表的是明显优化,而且还不止一方面,至少有三大优化点:
  核心工艺
  12nm工艺其实是14nm工艺的优化版本,算不上大幅变革。但饶是如此,12nm工艺的晶体管性能依旧在14nm的基础上提高了10~15%(一般工艺大换代会提高30~50%)。这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我们看到的频率提升,而且是保持TDP不变甚至功耗还更低前提下的频率提升。
  按照AMD官方的说法,在同频率对比中,2代的功耗比1代降低11%左右。或者在同TDP对比中,2代锐龙的性能要比1代 锐龙强16%左右。
  IPC(每时钟周期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这主要得益于内核延迟的优化,尤其是缓存、内存延迟的降低,以及支持频率更高的DDR4 2993内存,以下是一组官方数据:
  L1缓存延迟减少约13%
  L2缓存延迟减少约34%
  L3缓存延迟减少约16%
  DRAM延迟减少约11%
  支持JEDEC DDR4-2933(高于2667)
  这里需要注意,并不是在任意搭配下都能支持到最高的DDR4 2933规格,具体配置相见下表,双通道下最高其实只到2667。
  借这些内核优化,锐龙2代的单核心IPC相比1代提高了3%。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同频单核心性能提升了大约3%,而后面的测试数据也验证了官方的说法非虚。
  Boost自动超频技术升级到0
  这块其实在我们评测锐龙R5 2400G的时候已经提到过,灵活的算法加上更精细的功耗管理机制,能够让2代锐龙工作在更高的加速频率上。比如用OCCT让CPPU满载时,1代的锐龙R7 1800X只能让最多2个线程工作在4GHz以上,其它不超过3.7GHz;对比起来2代锐龙R7 2700X则可以将所有线程工作在4GHz以上,最高的可以达到4.3GHz!高频率自然带来更好性能。
  而且Boost 2.0的算法支持XFR扩展,让发烧玩家搭建的高端散热器更具价值。因为它会根据当前系统的散热能力,智能优化加速上限,优秀的散热系统加持下,同一款处理器能获得比平常状态高7%的额外性能……
  实测:没有花哨,只有看得见的提升!
  测试平台主要配件一览
  先说说我测试和体验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后的整体感觉,值得一提的主要有2个方面:
  1.锐龙逐渐提高的IPC和酷睿一贯抠门的核心规格,已经成为当前玩家放弃英特尔平台的最大理由。
  2.数据上看,2代锐龙的最大加速不如8代酷睿,但抛开那些特意针对单线程设计的测试,你会发现在实际应用中2代锐龙的真实频率表现比酷睿更好。这让那些“玩游戏就是要酷睿,因为单核性能更好”的言论不攻自破了……
  先说第一点,在一开始我机械性地跑测试记录数据的时候,我看到的结果如下图。因为习惯性对比价格相当的产品,所以我一直在看R7 2700X对比i7 8700K的表现,第一感觉是2代锐龙的单核IPC性能依然明显落后8代酷睿,主要依靠核心规格优势在多核心测试中扳回一城。
  但随后我发现这么对比是有失偏颇的,因为i7 8700K的最大加速频率高达4.7GHz,而R7 2700X只有4.3GHz,单核心是没问题,但显然不是同频率,IPC没有直接参考。这个时候如果把目光放到最大加速频率都是4.3GHz的R7 2700X和i5 8600K上你会发现,这两者的单线程测试表现无论在那个项目中都相当接近。
  还记得在几个月前一个发布会上,几个媒体老司机聚在一起聊天讨论,虽说都觉得锐龙表现不俗,开始AMD的崛起,但也不得不承认1代锐龙的同频单核性能依旧比8代酷睿低5%~8%。现在,结合官方说的2代锐龙比1代大约提升3%的IPC来看,倒是和R7 2700X对比i5 8600K的观察很一致。2代锐龙在同频单核性能上已经和8代酷睿没有明显差距了,锐龙最后的短板终于渐渐抹平……
  至于多线程整体性能,更是没有什么好说的。按照价格对位对比,你会发现相对还要便宜200元的2代锐龙也能把8代酷睿按在地上摩擦。比如R7 2700X以8C16T的规格对比贵200元但规格只有6C12T的i7 8700K时,几乎所有的项目中都是R7 2700X明显领先,在我测试的7个理论性能测试中,R7 2700X的平均领先幅度达到了17%,部分项目领先30%以上。
  同样的情况在R5 2600X与i5 8600K的对比中更明显,前者保持了所有项目的前面压制,平均领先幅度优势扩大到26%,部分项目(比如加密测试中)R5 2600X更是比i5 8600K强50%,相当抢眼。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我的第二个感受怎么来的。
  如我一开是所说,我还是习惯性地对比R7 2700X和i7 8700K之间的表现,单核心测试中,i7 8700K的表现还是要强势不少。有了R7 2700X和i5 8600K的大致同频对比,我们已经能知道这主要是受到加速频率影响,i7 8700K确实有不小的频率优势。
  如果酷睿能将这个优势保持到实际应用中,比如玩游戏时也能有高加速频率,那么我还是愿意支持那些为了游戏而选择酷睿的观点。然而实际情况有些特别……
  i7 8700K的频率,在实际的游戏中已经不再是单核心、短时间的计算环境。较高负载下,尤其是温度上升后,i7 8700K的降频非常明显,多数核心大多频率也就在4GHz左右。同时,2代锐龙的睿频2.0技术却带来了R7 2700X同比条件下更优的频率表现,不再像R7 1800X时代,只有1、2个线程工作在4GHz,而是多数核心都工作在4GHz甚至跟高频率。
  这番此消彼长下,结果就很有意思了,首先3DMark理论测试中,所有CPU相关项目自然是核心规格更高的R7 2700X压制i7 8700K。
  接下来实际的4款游戏体验中,酷睿也没能展现出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游戏计算优势。
  几款游戏的1080p分辨率体验中两者搭配同一张显卡时,帧率都是旗鼓相当的。而分辨率来到2K超高清后,R7 2700X平台还有2款游戏的平均帧率逆袭!
  类似的情况也在R5 2600X对比i5 8600K的较量中上演,唯一不同的是,理论测试中R5 2600X相比i5 8600K的领先幅度更大一些。
  这样的结果一开始还是颇让我意外,但是当我仔细对比两个平台的功耗和CPU带载温度表现之后,却又觉得坦然了。因为无论AMD还是英特尔,任何CPU加速技术都要考虑CPU的实际带载情况,综合功耗、发热量、温度等参数数据给出一个相对最优的频率解。而在功耗、温度控制上,2代锐龙明显更胜一筹。尤其是R7 2700X的OCCT CPU满载测试,温度竟然低至45度,让我一度觉得测试出现了问题,反复多次测试后才确认了这个结果。这也侧面印证了R7 2700X搭配的幽灵Prism(LED)绝非样子货!
  然而与OCCT的结果不同,实际游戏中,几款处理器的温度表现显然更加真实(针对OCCT等测试软件,处理器很可能设定了功耗墙)。锐龙的温度同比升高,而酷睿的温度却同比下降。但饶是如此,2代锐龙和8代酷睿之间的差距也依旧巨大,R7 2700X的最高游戏温度在59度左右,而对位的i7 8700K轻松来到87度(原装散热器)。R5 2600X最高63度,而i5 8600K已经是75度以上。
  而且参数上看,i7 8700K的TDP仅95W,貌似比R72700X的105W节能不少。但实测结果却完全相反,在搭配同样显卡,玩同一款游戏时,前者的平台功耗却高出了大约60W,一样的玩法,大约多消耗17.5%的电量!
  对比起来,2代锐龙在性能获得提升的同时,同比1代产品在功耗和发热上还略微降低。虽说降低幅度上达不到官方宣称的11%,但考虑到平台有芯片组、显卡等各种耗电源影响,能明显看出功耗降低已属难得。
  处理器体验告一段落,加速福利敬请期待
  体验到此,新处理器的性能已经没有悬念,综合处理器的性能、功耗和价格因素,我帮大家做了一个直观的性价比、能耗比对比指数,以此方便的说明为什么文章一开始我要说只有8代酷睿的话,英特尔将难以阻挡第二代AMD锐龙处理器在高端DIY市场攻城略地的速度。因为这两个指数可以理解为产品力的直观表现,如果不大幅调整售价或者尽快推出新产品,现有酷睿产品的产品力显然难以和2代锐龙抗衡……
  性价比=性能测试成绩总和/(价格*10),能耗比=性能测试成绩总和/CPU满载功耗。
  其原本我还想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个伴随2代锐龙而来的存储加速福利。但是受限于时间和测试的一些问题,我只能暂时给大家做个预告。
  在发布前的AMD媒体沟通会上,我们获知了与2代锐龙搭配的全新一代主板X470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性――StoreMI存储加速技术,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分层存储算法。
  老玩家们应该很容易联想到混合硬盘,在我看来原理上是差不多的,但是分成算法的囊括度更广。以往混合硬盘只负责HDD和少量的SSD空间,而StoreMI则可以管理整个HDD+SSD的空间,而且还会额外加入2GB的内存空间用于超高速存储中继。最终,将用户系统中的所有存储容量都打造成媲美SSD的高速空间。有兴趣的读者敬请关注我们接下来的相关评测和解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锐龙超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